• 沒有找到結果。

日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日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3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劉德海 博士. ‧. ‧ 國. 學. 政 治 大 立 日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之研究 A Survey on Japan-Australia FTA Negotiations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歐威廷 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月.

(2) 謝辭 完成研究所修業的時間,事實上比預期的還久。這本論文得以完成,首先要 感謝我的指導教授—劉德海教授。從論文題目的選擇、寫作架構,到每一章節的 內容,劉老師都給了學生非常多的建議和幫助,十分感謝老師在忙碌中仍能不時 撥空指導學生。其次,要感謝何思慎教授和黃兆仁教授兩度擔任我的口試委員, 並不吝於給予此論文許多建議和指導。再來要感謝日本交流協會,讓學生得以有 機會前往日本做論文的資料搜尋和教授訪談,其中特別感謝青山學院大學的岩田. 治 政 大 授,在學生擔任鄧老師的助理時,老師曾多次提點學生,也讓學生受益良多。這 立. 伸人教授,讓這本論文的內容得以更加完善。另外,我要感謝外交所的鄧中堅教. 此向各位老師表達最深的謝意。. 學. ‧ 國. 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要感謝我在研究所時所修習過每一堂課程的教授,學生在. ‧. y. Nat. 感謝研究所的各位同窗,尤其是一同運動、彼此加油打氣的佳瑜,感謝妳於. er. io. sit. 口試時的大力幫忙。另外還有姵吟、鈺薇、昱誠,以及每一位研究所認識的同學 們,由於你們的陪伴和相互砥礪,讓我在學業和做人處事上都學到許多。感謝大. al. n. v i n 學好友杰穎的陪伴,總是聽我抱怨和發牢騷。感謝我在研究所求學過程中所認識 Ch engchi U 的每一個人,因為有你們豐富了我的人生經歷,也讓我在各方面都學習成長。. 最後,要特別感謝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母親—黃筱琦女士。由於您辛苦的 支持和付出,才讓我能克服各項挑戰,完成研究所的學業以及至今為止的成就, 謹將這本論文獻給最親愛的您。.

(3) 摘要 進入 21 世紀後,隨著 1999 年舉行的西雅圖部長級會議的失敗,由世界貿易 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主導的多邊貿易自由化體系遇到瓶頸,各國的 貿易政策重心紛紛開始轉向雙邊關係和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的 簽訂。在此趨勢下,對過去曾為東亞經濟強國的日本來說,如何透過自由貿易協 定,擺脫從 90 年代開始的長期低迷經濟便成為其重要政策目標。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國際局勢的變化、東亞各國家的交互影響,以及日本國內. 治 政 大 分析了日本在對外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時的考量、阻礙與影響決定的因素。最後, 立. 本身的需求等因素導致出自由貿易協定在日本的對外經貿政策中日漸重要。其次,. 本文選擇以澳洲作為日本對外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之個案探討,希望以日澳自由貿. ‧ 國. 學. 易協定的談判作為現階段日本自由貿易協定策略的一個印證,並試圖對未來日本. ‧. 自由貿易協定策略做出一些個人評估。. Nat. n. al. er. io. sit. y. 關鍵字:日本、澳洲、自由貿易協定、日澳關係、日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Ch. engchi. i n U. v.

(4)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途徑. 5. 第四節. 論文架構與章節安排. 6. 第五節. 文獻回顧. 8. 第二章. 日本自由貿易協定政策的發展軌跡. 13. 第三節. 治 政 大 東亞區域層面之分析 立 國內層面之分析. 第四節. 日本自由貿易協定的正式出現 日本的自由貿易協定策略 日本的自由貿易協定現況與簽訂要點. Nat. n. al. 澳洲的自由貿易協定政策與日澳關係. Ch. engchi. 第一節. 澳洲的自由貿易協定政策. 第二節. 日澳關係. 第五章. er. io. 第四章. 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的影響. sit. 第二節 日本自由貿易協定策略上的阻礙 第三節. 29. ‧. 第一節. 20. 學. 第三章. 13. y. 第二節. 國際層面之分析. ‧ 國. 第一節. i n U. v. 31 37 37 46 59 69 69 77. 日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之分析. 91. 第一節. 日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之現況. 91. 第二節. 澳洲方面的立場與考量. 98. 第三節. 日本方面的立場與考量. 101. 第四節. 日澳自由貿易協定的未來評估. 107. 第六章. 結論. 111. 參考文獻. 116 i.

(5) 表目錄 表 2-1:美國對外所簽訂並生效之自由貿易協定. 17. 表 2-2:韓美 FTA 生效之後對第三國所造成的影響(單位:百萬美元). 25. 表 3-1:日本目前已生效的 EPA. 37. 表 3-2:ASEAN 和中國、日本、印度、南韓、澳洲、紐西蘭之自由貿易協定生效 情形. 60. 表 3-3:日本 FTA 國內外大事年表. 66. 表 4-1:澳洲目前已簽訂之自由貿易協定. 77. 表 4-2:2010-11 年澳洲前十大雙向貿易夥伴(單位:百萬澳幣). 87. 政 治 大 表 5-1:澳洲對日本的貿易情況 單位:(百萬澳幣) 立 表 5-2:2011 年日本前十大雙向貿易夥伴(單位:億日元). 學. ‧ 國. 91 92 103. 表 5-4:澳洲和日本的農業生產量 (單位:萬噸). 104. ‧. 表 5-3:日澳自由貿易協定至 2020 年為止預期對日本產業造成的影響. Nat. n. al. Ch. engchi. 圖 3-1:自由貿易協定下受到影響的產業情況. er. io. 圖 2-1:1955 年到 2011 年世界中 FTA 數量的增加圖. sit. 圖目錄. 圖 2-2: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與自由貿易協定之不同. 106. y. 表 5-5:日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歷回合過程. i n U. v. 14 34 47. 圖 3-2:EPA 基金的運作圖. 53. 圖 3-3:日本 EPA 的制定流程圖. 57. 圖 3-4:日本國內政府機構的 FTA 協商情形. 58. 圖 4-1:澳洲自 2000 年以來服務業貿易的成長情形. 72. 圖 4-2:澳洲出口市場比例圖. 88. 圖 4-3:日澳經濟關係發展的主要階段. 90. 圖 5-1:1990 年與 2004 年澳洲對日本進出口貨品之比較圖. 92. 圖 6-1:日本的自由貿易協定策略圖. 115 ii.

(6)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二次大戰結束之後,日本透過加入在美國主導西方陣營下的各種多邊國際建 制,在這些多邊自由貿易體系中受益良多,於 70 年代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並於國際社會上扮演著經濟大國的角色。一直到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前, 日本與東亞新興國家的經濟快速成長和優異表現受到許多政治經濟學家的注意,. 治 政 大Accord)之後日圓雖急遽 的經驗也有許多的辯論。 1985 年「廣場協議」(Plaza 立. 這段期間國際上對於「雁行理論」(Flying-geese model)和日本在東亞發展經濟 1. 升值,但日本經濟成長卻從 1990 年開始正式邁入停滯和衰退期。2然而,直到南. ‧ 國. 學. 韓於 1996 年加入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 Development,以下略稱 OECD)之前,日本仍是東亞國家中唯一一個 OECD 成員. y. Nat. 國,3日本的經貿地位長期在國際上仍是受到西方各先進國家重視,並佔有一席. al. er. io. 中的一大重心。. sit. 之地。由此可以推論,對身為經濟大國的日本來說,經濟貿易向來是其外交政策. n. v i n 進入 21 世紀後,隨著 1999 C 年舉行的西雅圖部長級會議的失敗,由世界貿易 hengchi U. 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以下略稱 WTO)主導的多邊貿易自由化體系遇. 到瓶頸,各國的貿易政策重心紛紛開始轉向雙邊關係和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eement)的簽訂。日本進入 21 世紀以來,其經貿政策對於雙邊貿易關係和自 由貿易協定也逐漸趨於重視。本文希望能探討日本外交政策中佔重大比重的經貿 外交,從 2000 年以來經貿政策重心由多邊貿易體系轉為建立雙邊貿易關係的根 本原因為何。進一步分析日本對自由貿易協定的認知、簽訂策略以及自由貿易協 1 2. 3. 詳見王佳煌, 〈雁行理論與日本的東亞經驗〉 , 《問題與研究》第 43 卷第 1 期,2004 年,頁 2。 蔡增家, 《日本轉型:九○年之後政治經濟體制的轉變》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4 年, 頁 5。 日本於 1964 年 4 月加入 OECD,成為亞洲首位 OECD 會員國。 1.

(7) 定可能對日本經濟帶來的各種影響。同時,也關注日本於 2000 年之後實際簽署 自由貿易協定的情況和簽署國家。希望能透過此研究,對日本經貿外交中的自由 貿易協定策略有多一些的瞭解與認識。 在日本自由貿易協定的個案探討上,本文選擇了澳洲作為探討對象。澳洲和 日本同為亞洲區域國家,從冷戰後時期開始,兩國間經貿關係便十分密切。70 年代開始日本一直是澳洲第一大出口市場和貿易夥伴,90 年代更成為澳洲最大 的服務業市場,直到 2000 年中國崛起進而在澳洲市場逐漸取代日本為止。然而, 日澳兩國間的經貿往來仍是密切。在政治關係上,由於兩國經貿關係的不斷強化. 治 政 大 存在,這也使得兩國政治合作的空間增大。 由此可知,日澳兩國的友好關係從 立. 使得政治合作的需求增加,且兩國均因不同的歷史因素而在亞洲有莫名的孤立感 4. 冷戰後便由來已久,且經貿關係是日澳關係的重點所在。. ‧ 國. 學. 進入 21 世紀之後,日澳兩國在經貿和政治關係上都有更進一步的強化。2007. ‧. 年 3 月日澳兩國於東京共同發表了「日澳安全合作共同宣言」 (Japan-Australia Joint. y. Nat. Declaration on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澳洲政府認為此宣言可視為澳日間的安. er. io. sit. 全關係將僅次於澳美間的密切關係,而日本也從此宣言中得到澳洲支持其進入聯 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承諾。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澳洲一直是供應日本經濟原. al. n. v i n 物料和能源的重要供應國,日本也是澳洲的重要貿易夥伴,兩國間巨大的經濟利 Ch engchi U 益,也進一步加深了雙方非常重視彼此間的合作關係。5. 然而,對日本的自由貿易協定策略來說,日澳間的自由貿易協定卻尚稱不上 是個成功的例子。兩國間對於自由貿易協定所進行的溝通談判和共同研究已有一 段時日,但同期開始和日本進行溝通和研究的汶萊、瑞士和印度等國家均已陸續 完成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而日本和澳洲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卻遲遲無法取得共 識。本文之所以選擇一個尚未簽成的自由貿易協定作為探討對象,便是希望能以 日澳自由貿易協定為例,探討雙方無法取得共識的困難點為何,進而回頭檢視日 4. 5. To-hai Liou, “Australia-Japanese Relation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Taiwanese Journal of Australian Studies, Vol 1, 2000, pp153-154 劉新華, 〈日澳關係的演變及其特點〉, 《當代亞太》,2007 年第 6 期,頁 17。 2.

(8) 本自由貿易協定的策略,以及其中所隱含的問題。同時,也將試圖對日澳自由貿 易協定之可行性提出研判。 由於筆者對於日本外交政策抱有興趣,也曾修習過日文,希望能有助於幫助 解讀和分析日本方面的資訊與經貿外交策略。澳洲作為一個亞洲區域的中型國家, 近年來隨著全球重心逐漸轉向亞洲,在國際事務上的影響力和發言權也越發受到 重視。因此筆者選擇以日本的角度,在研究其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策略上,以日 本澳洲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作為研究對象,也希望能藉此促進未來對亞洲 局勢發展的瞭解和評估。. 學. 第二節. ‧ 國. 立. 政 治 大.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 一、研究範圍. sit. y. Nat. 本論文題目為「日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之研究」,將以日本的角度為主,時. al. er. io. 間範圍將從日本由 2000 年起因前一年西雅圖部長級會議的失敗而開始轉向積極. v. n. 推動雙邊關係為起始,探討日本自由貿易協定的策略和簽訂,以及其所帶來的可. Ch. engchi. i n U. 能影響。此外,本文將以日本澳洲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作為驗證日本自由貿易協定 策略的主要探討對象,除了分析日澳自由貿易協定出現之背景、原因和對兩國的 可能影響外,也希望透過此協定談判回頭印證日本的自由貿易協定策略,檢視可 能存在的問題和影響日澳自由貿易協定至今未能談判成功之原因,並分析日澳自 由貿易協定所面臨到的阻礙是否為日本對外談判自由貿易協定時的通例,進而評 估日澳自由貿易協定未來的可能發展。此部分本文擬從日方的觀點為主出發,澳 洲觀點為輔,觀察並探討日澳在自由貿易協定上的雙邊關係,並視情況擬加入雙 方各自與第三國的關係作為輔助,例如日中、澳中關係,來進行討論。. 3.

(9) 二、研究限制 日本的自由貿易協定策略屬於近年來新興起的議題,國內對於此議題的相關 著作非常有限,日本方面雖有出版相關書籍和期刊文章,但在國內亦不易取得, 特別是較新或是較近期出版書籍的取得更是困難。此外,在日澳雙邊的自由貿易 協定關係此議題上,國內的研究亦是相當有限,對此學生擬尋兩國之官方網站、 新聞媒體、學術機構以及網路資料作為補充。由於日本於 2011 年 3 月 11 日歷經 芮氏規模 9.0 的強震與海嘯襲擊,對日本各方面皆有強烈的負面影響。日本在經 濟貿易政策上由於地震與海嘯引起的核能外洩危機也可能出現與以往不同的重 大改變。有鑑於日本澳洲自由貿易協定仍處於談判階段,日本此次巨災有可能對. 政 治 大. 兩國談判產生變數。然而在國內要能取得這方面與日本相關的第一手資訊有其困. 立. 難存在,學生希望儘可能從日本新聞媒體追蹤並擴大資料來源和即時性,以減少. ‧ 國. 學. 本文立論的不足之處。. 此外,由於日本和澳洲均屬亞洲國家,在探討其雙邊關係時也應注意其他亞. ‧. 洲地區主要國家,如中國、東協國家等與其之互動,而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也不. y. Nat. sit. 容小覷。然而,上述這些行為者間的的互動關係和帶來的影響十分複雜,若一一. n. al. er. io. 詳加討論,恐佔據太多篇幅。因此學生在本文探討日澳雙邊貿易協定關係時,將. i n U. v. 會把重點放在近年來亞洲最大且最為重要的新興經濟強國,中國對於日澳雙邊經 濟關係帶來之個別影響。. Ch. engchi. 4.

(10)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途徑. 一、研究方法 (一)文獻分析法(Document Analysis) 本文將透過日本政府官方機構所發表的官方資料、數據、白皮書、研究報告, 以及日本學者對於自由貿易協定之研究,所出版的相關專書作為探討日本自由貿 易協定之文獻依據。另外,也會參考日本商界和媒體對自由貿易協定所進行的相 關研究和報告。在日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上,除了就兩國政府各自或共同發表的 官方資料和數據為文獻依據外,為掌握此協定談判的最新動向,各國媒體的新聞. 政 治 大 之相關研究,也將成為本文論述的重點參考來源。最後,本文也將蒐集有關國際 立 報導也在本文資料之蒐集範圍之內。世界各國學者對於自由貿易協定、日澳關係. (二)歷史研究法(Historical Research). ‧. ‧ 國. 學. 政治、外交關係、國際經貿等方面的資料,作為本文研究和分析的立論基礎。. y. Nat. 歷史研究法指有系統的蒐集與客觀的評鑑與過去發生之事件有關的資料,透. er. io. sit. 過這些資料來檢視事件的原因、結果和影響,提出合理而準確的描述與解釋,進 一步去分析現況或評估未來可能發展的一種分析模式。本文將採取此一研究方法,. al. n. v i n 就 21 世紀以來日本在自由貿易協定上出現的各層面議題,以世界經濟全球化和 Ch engchi U. 東亞區域經濟整合為藍圖,來分析日本自由貿易協定之策略。此外,本文嘗試藉 由分析日本澳洲自由貿易協定之談判,剖析日澳兩國間在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上所 持之立場,以及所面臨之困難和認知的歧異,試圖從中印證日本自由貿易協定之 策略與隱含的問題,進而評估日澳自由貿易協定未來的可能發展。. 二、研究途徑 本文在分析日本自由貿易協定策略出現的原因時,會採取國際關係理論結構. 5.

(11) 現實主義學者 Kenneth Waltz 的「分析層次」作為框架,6從體系層次(System Level) 的國際結構下談及各國經貿政策由多邊主義逐漸轉向提倡雙邊貿易關係之趨勢 和源由,其中包含討論歐美國家的經濟整合,以及東亞區域經濟整合中的主要國 家對日本自由貿易協定策略帶來的影響,再進一步討論國家層次(State Level) 中日本國內官方和民間對催生自由貿易協定的聲浪,和這些因素如何型塑出日本 的自由貿易協定策略。之後會藉由經濟學中對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可能帶來之經濟 影響套用在日本產業的情況上,並關注日本官方和民間產業對自由貿易協定策略 的看法,以及其實際簽訂情況。. 治 政 大 外交政策、經貿目標的不同,以及兩國在亞洲經濟整合下的個別立場,進而探討 立 在日本澳洲自由貿易協定的個案討論上,會根據日本、澳洲本身國家情況、. 兩國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由於日澳雙方在經濟結構、國家利益上的考量不盡相. ‧ 國. 學. 同,本文希望能從國家層次的角度切入,探討兩國對自由貿易協定與亞洲經濟整. ‧. 合帶來影響之看法和歧異。. n. a. l C 論文架構與章節安排. hengchi. er. io. sit. y. Nat 第四節. i n U. v. 本文的主旨在探討 21 世紀以來日本的自由貿易協定策略,並以日澳自由貿 易協定之談判作為個案討論,一共分為六章。 第一章為緒論,先介紹本文撰寫的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研究範圍與研究限 制、研究方法與研究途徑、論文架構安排以及相關的文獻回顧。 第二章將探討世界各國經貿重心在 2000 年之後,於世界貿易組織領導下多 邊貿易體系和自由貿易協定(FTA)之間重心轉換的演變,以及探討兩者間究竟 是相輔相成或是互相掣肘的關係。此外,也將著重於日本自由貿易協定出現的國 6. 詳見張亞中主編, 《國際關係總論第二版》,台北:揚智出版社,2007 年,頁 152-157。 6.

(12) 際背景、成因。此部分將由國際層面和國家層面,分別從國際體系架構、東亞區 域經濟整合、以及日本國內因素此三方面,來詳加論述日本為何逐漸重視自由貿 易協定的原因。最後,本章將日本對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定義,以及比較其和自 由貿易協定的異同之處。 第三章將從日本官方政府和民間對自由貿易協定的不同意見和立場,來分析 日本對外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之策略和所遇到的阻力。本章也會探討簽訂自由貿易 協定對日本的經濟和產業可能帶來之各層面的有利和不利的影響。最後,本章會 談及目前東亞地區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對日本在未來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會有何. 治 政 大 第四章將進入日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之個案探討。本章將先簡述日本和澳洲 立. 影響。. 之間的國家關係,特別是以兩國間經貿關係為討論重點。接下來會將本章重心置. ‧ 國. 學. 於分析澳洲對於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看法、立場、策略和考量為何。. ‧. 第五章將詳加論述日本澳洲在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之實際進程、對雙方國家所. y. Nat. 代表的意涵,以及日澳自由貿易協定將對日本和澳洲兩國的經濟所帶來的實際影. er. io. 遇到之困難。. sit. 響為何。最後本章將分析為何日本澳洲自由貿易協定遲遲無法簽訂之原因,以及. al. n. v i n 第六章為本文結論,此章將以日本澳洲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為例,回頭對照日 Ch engchi U. 本的自由貿易協定策略,嘗試以本個案來分析日本自由貿易協定策略在預期和實 施上的實際情形究竟如何,並希望能找出日本自由貿易協定策略中隱藏的問題和 困難處。同時,也希望能試圖對日本自由貿易協定的未來簽訂策略,以及日澳自 由貿易協定的未來發展提出一些個人評估和建言。. 7.

(13) 第五節. 文獻回顧. 進入 21 世紀以來,日本研究自由貿易協定的書籍量增加迅速。根據筆者收 集資料的經驗,以 2002 年日本政府開始正式出現以自由貿易協定作為對外經貿 主要政策為始,日本研究自由貿易協定的專書開始大量增加。此外,在日本首相 野田佳彥決定加入「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以下略稱 TPP)後,日本無論在各政府機關的官 方出版或是學者的學術著作上,討論日本加入 TPP 的利弊得失,以及日本的自由. 政 治 大 自由貿易協定的書籍並不多,而大部分日本方面出版的專書都無其他語言的翻譯 立. 貿易協定等議題的專書也都是大量增加的。但比較可惜的是,國內對於研究日本. ‧ 國. 學. 版本,在國內要取得日本方面新出版的專書也並不容易,特別是 2011 年日本決 定加入 TPP 協商之後所出現的相關著作。另一方面,西方各國在研究日本於 20. ‧. 世紀後的自由貿易協定之文獻量,也不如過去討論日本於二次大戰後經濟復興、. sit. y. Nat. 雁行理論,以及 90 年代帶領亞洲四小龍的經濟成就等經貿議題來得多。而在中. al. er. io. 文資料方面,雖然在國內或大陸期刊上仍有部分研究日本自由貿易協定的文章,. v. n. 但實際上專門研究日本自由貿易協定的中文專書量仍是非常稀少的。在研究日澳. Ch. engchi. i n U. 間的經貿關係上,由於日澳間經貿關係由來已久,雖然國內對此研究的中文資料 量仍然不多,但日本和澳洲學者方面都有研究此議題的外文書籍。然而,進入 21 世紀之後,日澳關係的重心有逐漸從經貿轉往政治合作的趨勢,因此 2000 年 之後的文章,在討論國際間日澳政治合作的議題較多。若將研究範圍再縮小至經 貿議題上的日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由於此談判至今仍在進行,因此對此研究的 學術期刊數量較少,而也未見到有國內研究此議題的中文專書。 對於 21 世紀以來,逐漸成為國際間各國重要經貿政策的自由貿易協定此一 議題日本學者普遍認為日本的自由貿易協定策略起步較晚,而且至今仍不算完善,. 8.

(14) 但自由貿易協定無異是日本在 21 世紀之後最重要的經貿政策。學者井川一宏7曾 指出日本是自由貿易協定的後進國,不論比起歐洲國家、美國,甚至在東亞國家 中的起步也不算早,因此日本必須在自由貿易協定上有更多積極性的作為。8而 日本研究自由貿易協定的重要學者浦田秀次郎9更指出,在目前日本長期經濟不 振的情況下,日本經濟上最重要的課題便是在於貿易自由化和促進國內市場開放, 而和其他國家締結自由貿易協定便是一項最重要的政策。10日本若是堅持不開放 其農業市場,則很有可能會面臨被其他國家排除在優先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夥伴 國名單中,使得原本在雙邊貿易自由化上起步較慢的日本陷入更大的困境。11然. 治 政 大 且影響力龐大而使日本對外的談判並不順利。日本學者馬田啟一 立. 而,日本學者普遍也都認同農業問題是日本的自由貿易協定策略中的主要阻礙, 12. 指出日本在農. 業改革和農產品自由化上必定要有所改進,否則無論是之後和其他國家簽訂自由. ‧ 國. 學. 貿易協定,或是面臨其他國家對於締結協定的競爭時,日本都會處於十分不利的. ‧. 狀態。13. y. Nat. 在日澳關係上,由於長久以來良好的貿易關係,以及同為美國同盟國,日澳. er. io. sit. 彼此間一向友好。日本自 2003 年以來每年出版的外交青書中,每年都必定會提 及澳洲作為日本一個享有共同的自由、民主主義和市場經濟的價值觀、互補的經. al. n. v i n 貿關係,以及同為美國在東亞地區的戰略安全盟友的重要國家,而日澳間關係也 Ch engchi U 持續友好,並期望雙方在東亞區域的安全和經濟整合方面的合作。14在 2006 日 澳交流年,雙方共同發表的「日澳全面性的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宣言」. 7. 為日本神戶大学経済経営研究所教授。 井川一宏, 〈二○○五年の日本の貿易政策〉, 《世界経済評論》,2005 年 Vol.49 No 2,頁 31 9 為早稲田大学大学院アジア太平洋研究科教授、日本経済研究センターアジア研究部主任研究 員 10 浦田秀次郎、日本経済研究センター編,《日本の FTA 戰略》 ,東京:日本経済新聞社,2002 年,頁 5,前言 i 11 Shujiro Urata, “Globalization and the Growth in Free Trade Agreements”, Asia-Pacific Review, 9:1, 2002, p31 12 為杏林大学総合政策学部/大学院国際協力研究科教授 13 馬田啟一、大木博巳,《新興國の FTA と日本企業》 ,東京:日本貿易振興機構,2007 年,頁 246-247 14 詳見日本外交青書各期的第二章講述地域別之外交中,對大洋洲地區澳洲的國情簡介。 9 8.

(15) (Australia-Japan Joint Ministerial Statement on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除了點出日澳關係在安全和政治議題有更進一步的合作之外,也 說明了日澳關係不再只有經貿關係是其重心。澳洲前外交部長 Alexander Downer 也指出此宣言將原本因經貿而緊密的日澳關係帶往另一個新的雙邊合作層面,15 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也指出日澳現今合作的範圍除了原本的經濟和文化層面外, 在國際安全的維和行動上也有共同合作。16日本學者福嶋輝彥17指出日澳關係從 1976 年日澳友好協力條約締結至今,兩國關係除了在政治和經貿上有良好互動 之外,在文化、觀光及語言交流上也有較以往更密切的進展。18而同樣於 2006. 治 政 大 澳間關係「非常良好」或 「良好」,相較於 1998 年日本政府所做的調查增加了 立. 年日澳交流年日本政府所做的民意調查中也顯示,67.7%的澳洲受訪民眾認為日. 五個百分比;而對於日澳間未來應發展更緊密的雙邊關係上,也有高達 92.8%的. ‧ 國. 學. 澳洲受訪民眾支持日澳在經濟、政治等各層面均應發展更緊密的關係。19. ‧. 在日澳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上,日澳學者大多認為此自由貿易協定能對雙方. y. Nat. 帶來更多的經貿利益,並期盼兩國能儘速簽訂完成。澳洲學者 Ann Capling20認為. io. sit. 日澳自由貿易協定除了可以視為日澳經濟關係的進一步合作與保障,也可以視為. al. er. 澳洲對於加強參與美日澳三角同盟的一個象徵。21然而,雙方學者也都普遍承認. n. v i n 農業問題是作為談判遲緩的主要原因,而且均認為日本是否願意改變其對農業產 Ch engchi U 品的保護態度會是關鍵。22澳洲學者 Aurelia George Mulgan23指出唯有當日本決定. 15. Alexander Downer, “Australia-Japan relations”,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60, No. 4, December 2006, p487 16 Taro Aso, “Japan-Australia relations”,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60, No. 4, December 2006, p489 17 現為桜美林大学教授 18 福嶋輝彥, 〈南半球から見た日本---日豪関係の六〇年〉, 《外交フォーラム》,2006 年 6 月 No 215,頁 110 19 日本外務省, 《豪州における対日世論調査》 http://www.mofa.go.jp/mofaj/area/australia/yoron05/gaiyo.html 20 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21 Ann Capling, “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s as instruments of foreign policy: an Australia–Japan free trade agreement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The Pacific Review, Vol. 21 No. 1 March 2008, p39 22 此部分可見浦田秀次郎、石川幸一、水野亮, 《FTA ガイドブック 2007》 ,東京:日本貿易振 興機構,2007 年,頁 130。 10.

(16) 將農業開放和自由化時,其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才會有所進展。24學者 David Walton25除了指出農業問題使得日澳自由貿易談判窒礙難行外,也指出中國作為 東亞新興強國,除了帶給日本政經上的壓力,也提供了澳洲在選擇東亞首要盟國 時的一個新選擇。26日本學者遠山嘉博27也指出日澳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對日本 來說除了能增進雙邊經濟利益之外,也是日本在因應中國經濟實力在東亞崛起時, 為了確保國內原物料供應充足,以及增加日本企業對於中國產業競爭力的必要手 段。2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以及 Yukiko Fukagawa, “East Asia's new economic integration strategy: Moving beyond the FTA”, Asia-Pacific Review, 12: 2, 2005, p18 23 Professor in the Politics Program at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n Defence Force Academy 24 Aurelia George Mulgan, “Japan's FTA politics and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trade liberalisation”,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62, No. 2, 2008, p176 25 Professor of Asian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Griffith University and the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Tasmania 26 David Walton, “Future directions in Australia-Japan relations: an Australian perspective”,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60, No. 4, December 2006, p604 27 現為追手門大学名誉教授、学校法人追手門名誉顧問、公益事業学会顧問 28 遠山嘉博,《日豪經済関係の研究》,東京:日本評論社株式会社,2009 年,頁 367 11.

(17)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2. i n U. v.

(18) 第二章 日本自由貿易協定政策的發展軌跡 第一節 國際層面之分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的貿易政策在於藉由參加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以下略稱 GATT)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等多邊貿易體系的國 際建制,在美國為首的外在壓力下進行了國內經濟的構造改革。追隨美國主導的 國際體系中的多邊貿易體制成為了日本對外經貿政策的核心方向。1. 治 政 大 Trade Organization, 然而,從 1990 年代末期開始,由世界貿易組織(World 立. 以下略稱 WTO)主導的多邊貿易自由化體系逐漸遇到瓶頸。1999 年舉行的西雅. ‧ 國. 學. 圖部長會議、2003 年的坎昆會議紛紛宣告破局,而 2001 年起由世界貿易組織舉. ‧. 辦的杜哈回合(Doha Round)又陷入了停滯的嚴重危機。21999 年舉行的西雅圖. y. Nat. 部長級會議失敗的原因被認為是已開發國家間彼此經濟利益的衝突和開發中國. er. io. sit. 家的反彈,開發中國家主張應先檢討貿易自由化和市場開放措施的成效之後,再 展開新回合的談判,並抗議 WTO 多邊貿易體系架構的透明度不足,但此類主張. al. n. v i n 卻不受已開發國家重視,進而形成了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彼此間的對立。 Ch engchi U. 2001 年起的杜哈回合雖有記取前次教訓,強調對所有會員國採取包容態度,並 加強透明度,卻在農業議題中與會成員國無法達成共識而停滯不前。3 根據 GATT 第二十四條的規定所述,由於關稅同盟和自由貿易區之數目及其 重要性大幅增加,且現今已佔世界貿易量之相當比例,成員領域間藉由簽署此等 協定之經濟體間作更密切之整合可對世界貿易之拓展有所貢獻,而成員領域間對 關稅及其他商業之限制規定之消除若能擴大至所有的貿易,則此貢獻更將有所增 1. 2 3. 浦田秀次郎、石川幸一、水野亮, 《FTA ガイドブック 2007》,東京:日本貿易振興機構,2007 年,頁 10 東茂樹編,《FTA の政治経済学》 ,東京:アジア経済研究所,2007 年,頁 3。 黃立、李英貴、林彩瑜合著, 《WTO 國際貿易法論》 ,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 年,頁 68。 13.

(19) 加。因此,成員領域得以在符合第二十四條,特別必須符合本條第五、第六、第 七及第八項之規定時,簽訂關稅同盟、自由貿易區及為設立關稅同盟或自由貿易 區之過渡協定。4在此前提之下,在多邊貿易自由化體系中遇到瓶頸的世界各國, 開始進行 WTO 多邊貿易體系之外的區域貿易協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 和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以下略稱 FTA)的建立,這也逐漸成了 各國貿易政策的新趨勢。 從 1990 年代開始,世界上的 FTA 數量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如圖 2-1 所示, 進入 20 世紀之後,FTA 的數量更是急速大量增加。根據 WTO 的資料統計,90 年. 治 政 月為止,世界中已生效的 FTA 到 2009 年為止更是增加了 114 件,而至 2010 年 1 大 立 代之前世界上的 FTA 只有 16 件,90 到 99 年間增加了 50 件,而從 2000 年之後. 代原有的多邊貿易機制,成為各國貿易政策的新重心。. 1970-1974. y. al. n. 0. er. 1965-1969. io. 2. sit. 1. 1964-1960. 4. 1975-1979. 3. 1980-1984. 3. 1985-1989. 3. 1990-1994. ‧. 世界中的FTA數量增加圖. Nat. 1955-1959. 年份. 學. ‧ 國. 數量共有 180 件。由此可知,自由貿易協定在現今國際經濟環境中,確實逐漸取. Ch. engchi. i n U. v. 18. 1995-1999. 32. 2000-2004. 51. 2005-2009. 63 0. 10. 20. 30. 40 50 60 FTA數量(件數). 70. 80. 90. 100. 圖 2-1:1955 年到 2010 年 1 月為止世界中 FTA 數量的增加圖 4. 國際貿易局 WTO 入口網:一九九四年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第二十四條釋義瞭解書,網址如下 http://cwto.trade.gov.tw/kmi.asp?xdurl=kmif.asp&cat=CAT2518 14.

(20) 注一 此數據來自於 WTO 官方網站中記載,有向 GATT 或 WTO 通報的已生效的區域自 由貿易協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 RTA)的數量,扣除掉僅增加新成員國的 既存 FTA 和同時向 GATT 和 GATS 重複通報者之後,再加上泰國印度和韓國東協 兩項 FTA 所得之數據。年度以生效之日期為準,若是生效日期不明者則以向 GATT 或 WTO 通報的年度為準。 WTO 官方網站 http://www.wto.org/english/tratop_e/region_e/regfac_e.htm#top 資料來源: WTO 官方網站 椎野幸平、水野亮著《FTA新時代―アジアを核に広がるネットワーク》,東 京:ジェトロ,2010 年,頁 22,並經筆者整理繪製而成。. 政 治 大 對身為二次大戰後在美國幫助下,逐漸成為亞洲經濟強國的日本來說,FTA 立. ‧ 國. 學. 也成為其進入 21 世紀之後一項新的對外經濟政策的重心。自由貿易協定在日本 出現的成因上,可以國際關係理論結構現實主義學者 Kenneth Waltz 的「分析層. ‧. 次」作為框架,5從體系層次(System Level)的國際結構下談及各國經貿政策由. sit. y. Nat. 多邊主義逐漸轉向提倡雙邊貿易關係之趨勢和源由,其中包含討論歐美國家的經. al. er. io. 濟整合,以及東亞區域經濟整合中的主要國家對日本自由貿易協定策略帶來的影. v. n. 響,再進一步討論國家層次(State Level)中日本國內官方和民間對催生自由貿. Ch. engchi. i n U. 易協定的聲浪,和這些因素如何型塑出日本的自由貿易協定策略。 在國際層面中,自從 1990 年代後自由貿易協定開始在世界中迅速發展,尤 其是以歐洲和美洲國家為先驅。1987 年「單一歐洲法案」(Single European Act) 生效之後,原先的歐洲共同體於 1992 年成為一個沒有疆域限制的共同市場,並 讓共同體內部的人員、商品、勞務與資金都得以自由流通。1993 年「馬斯垂克 條約」生效之後,歐洲國家正式成立了總部位於比利時的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 以下略稱 EU),而歐盟在學者 Bela Balassa 的經濟整合程度分類中已屬完. 5. 詳見張亞中主編, 《國際關係總論第二版》,台北:揚智出版社,2007 年,頁 152-157。 15.

(21) 全的經濟同盟。6根據學者 Bela Balassa 對經濟整合程度的分類,可分為下列五種: 7. (一)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指成員國間沒有關稅或非關稅障礙,但. 對成員國之外者並無共同關稅或非關稅障礙。 (二)關稅同盟(Customs Union), 指成員國間沒有關稅或非關稅障礙,對成員國之外則有共同關稅。(三)共同市 場(Common Market) ,指關稅同盟加上成員國間的資本與勞力可自由流動。 (四) 經濟同盟(Economic Union) ,指共同市場加上成員國在財政、貨幣、產業、區域 運輸及其他經濟政策的一致化。 (五)完全的經濟同盟(Totally Economic Union), 指經濟、財政政策的統一,設置超國家機關且其決定可約束成員國。21 世紀以. 治 政 年簽訂了美加自由貿易協定 另一方面,美洲國家如加拿大和美國也在 1987大 立. 來備受世界各國重視的自由貿易協定便是屬於第一項分類的範疇內。. (U.S.-Canada Free Trade Agreement,以下略稱 UCFTA) ,1994 年更出現了以 UCFTA. ‧ 國. 學. 為藍本,由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組成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區(North American Free. ‧. Trade Agreement,以下略稱 NAFTA) 。8其中 NAFTA 主要的重點有下列數點: (一). y. Nat. 撤廢關稅(二)撤廢非關稅障礙(NTBs)(三)保護智慧財產權(四)專業人士. er. io. sit. 的跨區職業(五)在服務業貿易的開放中,各國對於敏感性行業保留不予開放的 權力,如美國的航運、墨西哥的公證人,以及加拿大的娛樂和出版業。此外,. al. n. v i n NAFTA 也對自由貿易可能產生的貿易糾紛設立了貿易防衛條款和爭端解決機制 Ch engchi U. 兩項規範。9然而,對於日本來說,NAFTA 的成立卻對日本在墨西哥投資的許多 產業受到衝擊。在過去 15 年間,日本企業在墨西哥投資大量的汽車業和電子零 件業,但 NAFTA 成立之後這些日本企業在關稅和外國直接投資的規範上,都面 臨了享有貿易優惠的美國的強力競爭,使得日本企業陷入了不利的困境,而這也 導致了日後日墨自由貿易協定簽訂的原因之一。10 6. 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與現勢》,台北:晶典文化出版社,2004 年,頁 48。 同前註,頁 114。 8 John Kriton, “Creating the North American Community: Canada, NAFTA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aiwanese Journal of WTO Studies, Vol. 12, 2009, p46 9 張亞中,同註 6,頁 151-154 10 Mark Manger, “Competition and bilateralism in trade policy: the case of Japan's free trade agreements”,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12: 5, 2005, pp812-813 16 7.

(22) 此外,除了感受到來自歐美國家在經濟整合和貿易自由化方面不斷進步所產 生的威脅外,美國本身的 FTA 政策也對日本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美國在柯林頓 政權領導時期,NAFTA 正式於 1994 年 1 月成立,開啟了美國的 FTA 戰略在世界 經濟中競逐的第一步。2001 年美國小布希前總統上任之後,更開始展開積極的 FTA 對外政策。由表 2-1 可知,除了 NAFTA 之外,至今美國已和其他國家簽訂了 12 個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且多集中於 2003 至 2006 年之間。 表 2-1:美國對外所簽訂並生效之自由貿易協定 名稱. 簽署時間. 美國對以色列之 FTA. 1985 年 4 月. 美國對加拿大與墨西哥 之 FTA(NAFTA). 1985 年 8 月 治 政12 月 1992 年 大1994 年 1 月 立2000 年 10 月 2001 年 12 月. 學. ‧ 國. 美國對約旦之 FTA. 正式生效. 2004 年 1 月. 美國對澳洲之 FTA. 2004 年 5 月. 2005 年 1 月. 美國對智利之 FTA. 2003 年 6 月. 2004 年 1 月. 美國對摩洛哥之 FTA. 2004 年 6 月. 2006 年 1 月. 美國對中美洲五國與多 明尼加之 FTA (CAFTA-DR). 2004 年 8 月. 2006 年 3 月. 美國對巴林之 FTA. 2005 年 9 月. 2006 年 8 月. 2007 年 6 月. 2012 年 3 月. 美國對哥倫比亞之 FTA 美國對韓國之 FTA. y. sit. 年1月 2009 a 2006 v 年1月 i l2006 n C年 2009 年 2 月 U h e4 月 i h n 2006 年 11 月g c 2012 年 5 月. n. 美國對祕魯之 FTA. er. io. 美國對阿曼之 FTA. ‧. 2003 年 5 月. Nat. 美國對新加坡之 FTA. 注 1: 美國對中美洲五國與多明尼加之 FTA 中的中美洲五國包括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 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及薩爾瓦多。 注 2: 美國對巴拿馬之 FTA 雖已於 2007 年 8 月簽署,但至今仍未能生效。 http://rtais.wto.org/UI/PublicShowMemberRTAIDCard.aspx?rtaid=181 資料來源:WTO 網站與筆者自行整理繪製而成(檢索日期 2012/10/18) http://rtais.wto.org/UI/PublicSearchByMemberResult.aspx?MemberCode=840&lang =1&redirect=1 17.

(23) 同時,由於 2001 年 911 恐怖攻擊事件的發生,小布希政權也開始將對外的 FTA 政策,做為執行打擊恐怖主義和推廣民主主義兩大主要外交重心的工具之一。 例如 2003 年的伊拉克戰爭開打以來,小布希為了強化和中東國家的關係,曾經 提出中東自由貿易圈(Middle East FTA, MEFTA)的構想,此構想主要重點在於美 國希望和中東各個經濟程度發展不一的國家簽訂雙邊 FTA,並以 10 年為限,於 10 年後透過和這些國家簽訂的 FTA,進一步促成美國和中東地區的自由貿易區的 建立。此外,在 2004 年 6 月美國的 911 恐怖攻擊調查委員會所發表的報告(The 9/11 Commission Report)中也提及,美國在中東地區的 MEFTA 計畫構想,將會. 治 政 大 濟政策。而在亞洲方面,雖然美國在地理位置上不屬於亞洲國家之一,但亞洲地 立 是未來推動美國和阿拉伯國家間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民主化上有幫助的一重要經. 區的國家多為美國重要的貿易夥伴和進出口市場。此外,美國和亞洲地區的許多. ‧ 國. 學. 國家都有簽定雙邊的安全保障條約,因此亞洲國家在美國的 FTA 戰略中,無疑也. ‧. 是重要的一環。在此前提下,美國為維護其在亞洲區域的經濟利益所採取之具體. y. Nat. 作法有二,其一為透過 APEC 而促成美國在 2006 年亞太經合會上提出的亞洲太. io. sit. 平洋自由貿易圈(Free Trade Area of Asia-Pacific, FTAAP)構想的實現,其二為和. al. er. 東亞國家簽訂個別的自由貿易協定。11在第一點上,有學者認為美國之所以提出. n. v i n FTAAP 的構想,來自於美國對於未來可能出現由中國主導的東亞區域主義興起之 Ch engchi U. 疑慮,一方面擔心美國在東亞的政經利益因此受損,另一方面擔心 APEC 因而弱 化甚至不起作用。這派說法認為 FTAAP 被美國作為一種策略性工具,是在亞太 地區本身尚缺乏政治意志來完成區域內經濟整合的情況下,被美國作為敦促杜哈 回合(Doha Development Agenda, DDA)復談、作為 DDA 的替代方案,以及解決東 亞區域內 FTA 氾濫的情況。12 在第二點的具體實例上,以 2007 年 6 月簽署的美韓自由貿易協定最具代表 性意義,同時也會對日本造成很大的影響。以 2007 年美韓自由貿易協定簽署時 11. 馬田啟一、大木博巳,《新興國の FTA と日本企業》 ,東京:日本貿易振興機構,2007 年,頁 42-44 12 廖舜右, 〈東亞區域經濟戰略情勢之雙元取向〉 ,《全球政治評論》,2007 年第 20 期,頁 11 18.

(24) 的情況來看,當時美國的對外關稅平均為 4%,若是美韓自由貿易協定得以通過 兩國國會同意後順利生效,則韓國進口到美國的產品便享有免關稅的優惠。這樣 的情況不僅會造成日本在美國市場受到韓國商品的高度競爭和衝擊,使得日貨出 口缺乏競爭力,更有日本學者擔心日本企業會因此大幅提升對韓國和美國的投資, 造成日本企業相繼出走至韓國和美國設廠的現象,進而對日本經濟產生空洞化的 危機。13而不論是日本輸往美國的兩大主要出口貨物,汽車業和機械業,或是日 本輸往韓國的機械業和精密光學儀器產品,都會因美韓 FTA 的生效而受到龐大的 損失。14. 治 政 大 到十分大的壓力。除了 NAFTA 對日本企業在墨西哥遭受來自美國的競爭壓力外, 立. 因此,如前所述,美國開始積極在全球推行其自由貿易協定戰略,使日本感. 同區域內的美韓自由貿易協定對日本的威脅更大,一旦美韓自由貿易協定生效之. ‧ 國. 學. 後,對日本對美出口會十分不利,這也逼得日本不得不更積極推動自由貿易協定. ‧. 政策。15. y. Nat. 另一方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原本希望透過由美國領導下的多邊. er. io. sit. 性國際建制,例如 GATT 和 OECD 等,在推動貿易自由化的同時,刺激其國內經 濟並帶來構造改革。然而,從 90 年代後期以來,WTO 體制下的貿易自由化卻是. al. n. v i n 進展緩慢。其中原因除了各國在其敏感產業的市場開放中各有顧忌,而使得談判 Ch engchi U 難以順利進行外,還有 WTO 會員數不斷增加,導致會員國間在各項物品的自由. 化上難以取得一致的共識。此外,過去日本曾面臨美國強烈要求其開放國內市場 的壓力,然而自從 WTO 成立之後,美國要求日本開放市場和貿易自由化卻相對 的減弱,這是由於 WTO 的規範和爭端解決機制的成立,兩國間的貿易紛爭已由 過去兩國獨自交涉,轉變為可以透過將爭端提交至 WTO 進行解決,也因此美國 無法單方面的對日本強力施壓要求其開放市場。在上述原因之下,WTO 領導下 13. 畠山襄, (アジア FTA の新時代と日本の課題) , 《ワセダアジアレビュー/ Waseda Asia Review》 , 2007 年第二期,頁 6-7。 14 奥田聡, 《韓米 FTA : 韓国対外経済政策の新たな展開》,千葉:アジア経済硏究所,2007 年, 頁 58 15 畠山襄,同註 13,頁 5 19.

(25) 的多邊貿易體系已無法對日本低迷的經濟帶來即時的構造改革。16 由於 WTO 多邊貿易自由化體系的失敗和失望,日本感受不到原先美國所主 張的多邊自由貿易體系下可能出現的良好經濟成長,進而導致日本國內對於期望 藉由美國主導下的外在經濟環境的繁榮景氣以刺激國內市場,進而帶動國內經濟 的構造改革此一途徑逐漸失去了信心和重視。17而隨著世界各國的貿易政策陸續 從多邊貿易關係轉而重視雙邊貿易關係此一轉變,日本政府也開始調整原本重心 置於多邊貿易體制的貿易政策,轉而重視與他國的雙邊貿易關係,而日本國內企 業也對於新興的 FTA 開始抱有更多的期待。18.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第二節 東亞區域層面之分析. ‧.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和東亞區域內各國相互依存關係的提升,各國普遍出現. y. Nat. 願意增進相互緊密的經濟協力合作的意願出現,此情況也同樣出現在東亞各國的. er. io. sit. 貿易政策中。本節將討論在影響日本 FTA 政策的興起中,東亞區域中的各項因素 扮演的重要角色。在東亞的經濟整合中,可以分成三個階段來看:. n. al. (一). Ch. engchi. i n U. v. 90 年代前半的重心:APEC、ASEAN. 首先,以 90 年代前半段作為第一個階段來看,此階段的東亞區域整合以多 邊性的經濟整合建制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便是 1989 年成立的亞太經濟 合作會議(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以下略稱 APEC) 。APEC 的起源可以 從 1980 年澳洲和日本倡導下組成的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Council, PECC)開始探討,其後在澳洲前總理霍克(Bob Hawke)倡. 16. 馬田啟一、浦田秀次郎、木村福成, 《日本の新通商戰略》 ,東京:文真堂株式會社,2005 年, 頁 237 17 浦田秀次郎、石川幸一、水野亮,同註 1,頁 10 18 馬田啟一、浦田秀次郎、木村福成,同註 16,頁 238 20.

(26) 議各國應舉行例行性的部長級會議,以討論亞洲區域中的重要事項,在獲得韓國、 日本、加拿大、美國的支持下,於 1989 年的坎培拉會議中正式宣告成立,其成 員除了東亞國家和經濟體之外,還包含了美國、澳洲、俄羅斯、秘魯等太平洋國 家,主要目標在於促進亞太地區經濟成長,以及強化亞太共同體的可能性。19 在亞洲的經濟整合方面,1994 年 11 月 APEC 成員國於雅加達舉辦的領袖高 峰會中,發表了已開發國家要在 2010 年,開發中國家要在 2020 年達到成員國間 的貿易暨投資自由化與開放為其目標,此稱為茂物宣言(Bogor Declaration) 。然 而,由於 APEC 本身講求重視成員自願性、開放性和彈性為前提,許多未經正式 協商而建立的規則對於其成員國並無拘束力,導致此目標未能如期達成。20. 治 政 大 ,雖 另外,此階段東亞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經濟整合機制便是東協(ASEAN) 立. 然東協早在 1962 年便已成立,但直至 1992 年 1 月東協建立 AFTA 自由貿易區域. ‧ 國. 學. 之後,東協國家在貿易、投資自由化上的制度才逐漸成形。1992 年於新加坡展. ‧. 開的東協第四次領袖高峰會中對於要在 2008 年完全實現 AFTA 之目標達到共識,. y. Nat. 此後又於 1994 年則決定將此目標提前於 2004 年完成。此外,東協於 1994 年開. er. io. sit. 始舉辦東協區域論壇(ARF),1996 年更開始舉辦亞洲、歐洲聯合會議(ASEM) 等,從上述中我們可以發現東協於 90 年代前期也開始積極推動東亞區域內與區. al. n. 21. 域外的整合。. Ch. engchi. i n U. v. (二)1997 年金融危機之後東亞經濟整合在重心上的轉變:亞洲金融危機帶來 的 ASEAN+3 第二階段為 1997 年夏季出現的全球性金融危機,這使得原本以亞洲太平洋 為整體框架的經濟整合,逐漸轉便成為以東亞為主要架構的區域經濟整合。除了 中國之外,當時的亞洲國家在金融危機上大都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並認知到自 身國家原先對於美元和美國金融體系的過度依賴,而為解決和避免此情況,東亞 19 20 21. 張亞中,同註 6,頁 161-164。 馬田啟一、大木博巳,同註 11,頁 46-47。 同前註,頁 48 21.

(27) 區域內的國家應該建立彼此間的經濟合作建制,且此為十分急迫而迫切之事。 此外,原本作為東亞經濟整合多邊組織重心的 APEC 在處理 1997 年的金融 危機上,卻遲遲未能提出具體而有效的因應方案,這點使得受到金融危機影響的 APEC 成員國對其十分不滿。雖然 APEC 後來表示可以藉由各國高級財政部以及中 央銀行官員所組成的馬尼拉框架(Manila Framework),來討論政策回應與制度 性改革的問題,以解決亞洲金融危機的問題,但卻是為時已晚,使得東亞許多國 家對於 APEC 在亞洲金融危機上的無作為感到失望。22 同時,由於 1998 年的部門自願提前自由化倡議(Early Voluntary Sectoral. 治 政 大 期 APEC 能帶領亞洲經濟整合和貿易、投資自由化感到大為失望。這也導致了許 立 Liberalization, EVSL)因缺乏共識進而破局失敗,更使得 APEC 成員國對於原先預. 多東亞國家因此轉以自行簽署雙邊或多邊貿易協定方式來進行貿易自由化的工. ‧ 國. 學. 作,區域貿易協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 RTA)遂蔚為風潮。23. ‧. 在東協方面,面對 1997 前的亞洲金融危機,東協各國原本希望 IMF 和西方. y. Nat. 先進國能給予援助,但 IMF 的經濟援助卻附帶著相當嚴苛的國內政經體制改革的. er. io. sit. 條件,而這些改革條件以西方國家制度為藍本,許多更是當初東協國家於 WTO 談判過程中強力反對的項目。在此情況下,東協和中國、日本和韓國開始提議建. al. n. v i n 構亞洲的貨幣對換(swap)體系,建立雙邊對換關係協議,以及短期資金流動和 Ch engchi U 早期警報系統等相關協議,這使得東協加三(中國大陸、日本和韓國)框架成型, 即所謂的 ASEAN+3。2000 年 5 月東協加三的財政部長會議中提出了清邁協議. (Chiang Mai Initiative),強調建立東亞地區的換匯協定來促進區域貨幣的穩定, 以防止金融危機再度爆發。24 在東協加三的框架成型之後,最重要的便是東協和中國、日本以及韓國三方 間關係,而中日韓也開始在東亞經濟整合上開始競爭,並興起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22 23 24. 張亞中,同註 6,頁 179 馬田啟一、大木博巳,同註 11,頁 47 張亞中,同註 6,頁 198-200 22.

(28) 之風潮。. (三)90 年代末期之後中日韓在東亞經濟整合上的競爭以及東亞各國對簽訂 FTA 風潮的興起。 第三階段為 90 年代末期,此階段延續了東亞各國經歷了 1997 年的亞洲金融 危機後,日本、中國、韓國相繼和東協開始進行有關自由貿易協定的相關談判, 而此時日本貿易政策重心從原本多邊貿易政策逐漸轉向雙邊貿易的趨勢便更明 顯。從 90 年代末期開始,中國、日本和韓國開始認知到和東亞國家發展雙邊自 由貿易協定的重要性,原先相較於歐美國家在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上步調較為落後. 政 治 大. 的東亞各國,開始致力於和區域內國家的 FTA 談判。其中以日韓於 1998 年開始. 立. 著手共同研究日韓自由貿易協定的構想為開端,日本也終於在 2002 年 11 月和新. ‧ 國. 學. 加坡簽訂的日新自由貿易協定,開啟了日本第一個 FTA 的先例,並陸續開始和其 他國家進行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和簽訂。. ‧. 此時在亞洲的經濟整合重點在於中國、韓國、日本這些先進國家誰能先和. y. Nat. sit. ASEAN 達成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共識。25韓國原先的貿易政策也和日本類似,著. n. al. er. io. 重在多邊貿易協商。在 1990 年代後期,隨著 1992 年歐洲聯盟成立,以及主要的. i n U. v. 貿易夥伴國家美國在 1994 年成立了 NAFTA 的壓力和全球化的刺激之下,韓國國. Ch. engchi. 內市場的自由化及開放速度開始加快,也逐漸提升其對 FTA 的重視。1997 年金 融風暴後,再加上隨著全球區域主義的盛行並擴散至亞洲地區,韓國政府遂將 FTA 政策納入其通商政策之中。261998 年 11 月南韓前總統金大中提出了積極簽 訂 FTA 作為對外貿易政策方針,並於 1999 年 9 月開始和智利進行的有關 FTA 的 相關協商。27 進入 20 世紀之後,2003 年 8 月韓國前總統盧武鉉提出了「FTA 推進路線圖 25. 26. 27. 高瀨保編,《WTO(世界貿易機関)と FTA(自由貿易協定)---日本の制度上の問題点》,東 京:東信堂株式會社,2003 年,頁 96 此部分詳見蘇怡文, (韓國 FTA 戰略取向對我國經貿外交政策之啟示), 《經濟前瞻》,2010 年 9 月 5 日第 131 期,頁 30-35 渡邊賴純編, 《TPP 参加という決断》,東京:ウェッジ株式會社,2011 年,頁 81。 23.

(29) (FTA Roadmap)」,決定採取策略性與積極性之多軌(Multi-Track)方式,致力 推動 FTA,並在同一時段內與多個主要國家分別展開諮商,作為韓國推動 FTA 之 基本方向,其中尤其偏重與主要先進國家完成 FTA 之簽署。在此積極的 FTA 策略 之下,韓國所簽署並已生效之 FTA 有 8 個,28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為韓國與歐盟 (EU)於 2011 年 7 月 1 日生效之 FTA,以及韓國與美國於 2012 年 3 月 15 日生 效之 FTA。在韓國目前簽訂的 FTA 中,對日本影響最大的便是韓美 FTA 的簽訂。 隨著 2003 年「FTA 推進路線圖」的提出,韓美雙方開始了兩國間簽訂 FTA 的相 關研究。在汽車、藥品價錢、電影和牛肉此四大項目取得相當共識之後,韓美 FTA 開始進行談判,並於 2007 年 6 月 30 日正式簽訂完成。29如下表 2-2 所述,. 治 政 大 從日本學者研究中可以看出,受到韓美 FTA 影響而在韓國和美國的出口市場中損 立. 失最大的國家就是日本,日本對外的出口額預計將減少 5 億 8510 萬美元的損失,. ‧ 國. 學. 其中在韓國市場遭受的損失便預計高達 3 億 5250 萬美元。其他國家受影響程度. ‧. 大小依序為歐盟預計將損失 5 億 3330 萬美元、中國預計損失 3 億 2370 萬美元、. y. Nat. 加拿大預計損失 1 億 9060 萬美元、墨西哥預計損失 1 億 8120 萬美元,而台灣也. n. er. io. al. sit. 將預計損失 4940 萬美元。30. 28. 29. 30. Ch. engchi. i n U. v. 和南韓有簽訂並生效的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分別有智利、印度、新加坡、秘魯、歐盟、美國 和東協。參考自 WTO 網站(檢索日期 2012/10/18) http://rtais.wto.org/UI/PublicSearchByMemberResult.aspx?MemberCode=410&lang=1&redirect=1 奧田聡, 《韓米 FTA:韓国対外経済政策の新たな展開》,千葉:アジア経済研究所,2007 年, 頁 30-35 同前註,頁 56-57 24.

(30) 表 2-2:韓美 FTA 生效之後對第三國所造成的影響(單位:百萬美元) 第. 美國市場. 韓國市場. 合計. 三 國. 出口減少額. 出口減少額. 出口減少額. 日本. 232.6. 352.5. 585.1. 中國. 131.3. 192.4. 323.7. 台灣. 24.1. 25.2. 49.4. ASEAN. 50.7. 68.0. 118.7. EU. 208.6. 324.7. 533.3. 加拿大. 150.2. 其他. 174.2. 7.0. 181.2. 45.0. 28.3. 73.3. 65.9. 115.0. 180.9. 1082.7. 1153.3. ‧. 總計. ‧ 國. 拉丁美洲. 190.6. 學. 立. 墨西哥. 政 治 大 40.4. 2236.0. Nat. y. sit. n. al. er. io. 資料來源: 奧田聡, 《韓米 FTA:韓国対外経済政策の新たな展開》,千葉:アジア経済 研究所,2007 年,頁 57,並經筆者整理繪製而成。. Ch. engchi. i n U. v. 除了韓美 FTA 的談判和簽訂對日本經濟和 FTA 政策造成壓力,東亞國家中另 一個讓日本經濟感到威脅並致力於 FTA 談判的便是中國,且對日本的威脅程度更 甚於韓國。中國在加入 WTO 之後與世界各國的貿易量日漸增加,隨之而來的貿 易摩擦也更多。中國一方面希望透過 FTA 的簽訂減少這些貿易摩擦,更進一步達 成削減中國威脅論的論調,建立有利於中國發展經濟的新的區域經濟框架。 中國的崛起可以從 1997 年的金融危機影響中看出,此時的中國不僅仍能保 持 7-8%的經濟成長率,同時更不斷吸引外國資金的投資,以及擴大其貿易市場, 如此現象顯示了中國無論是在政治或是經濟方面的實力均持續增強。此外,此時 期中國政府也十分重視國內市場的開發,以及拓展中國企業的海外發展。事實上, 25.

(31) 自 90 年代後期以來,中國可以被視為東亞經濟整合中,扮演最重要的關鍵和最 具影響力的角色。31而隨著經濟實力,以及在經濟上的對外開放程度均不斷增加 的情況下,中國也開始主動參與東亞地區的經濟制度建設,其中對外的自由貿易 協定談判也是中國此時的重心之一。 此時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政策大致有以下幾個重點方向:(一)優先發展東 亞和周邊國家的自由貿易協定,以促進中國大陸和其他東亞國家的和諧發展,但 同時也不放棄尋找和其他地區,如和美洲、中東以及非洲地區的經濟體展開自由 貿易協定的談判。(二)重視有戰略性能源資源的國家或地區,以確保能源資源. 治 政 大 來越大,故中國必須開拓海外市場來滿足國內對於石油、礦產資源的需求。 (三) 立 的穩定供給,此方面為考量中國在快速的經濟成長下,對能源資源的總量需求越. 優先考慮對國家未來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經濟體,而此最好的例證便是東協。 (四). ‧ 國. 學. 先達成貨物貿易的自由化,之後再朝服務業和投資等領域拓展,例如中國和東協、. ‧. 巴基斯坦和智利等締結的自由貿易協定都是依循此模式下簽訂。總體來說,有中. io. y. sit. 場、邁向能源和重要資源」來概括說明。32. er. Nat. 國學者便將中國此時的自由貿易協定政策以「邁向大周邊、邁向大市場和新興市. 有鑑於此,中國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於 2001 年 11 月提出和東協國家增加經. al. n. v i n 貿互動的構想,於 2002 年起與東協締結了 , C h 「中國—東協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 engchi U 並規劃出 10 年內要和東協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目標。33此外,中國在農產品方. 面對東協的讓步十分大,在 2004 年 1 月中國與東協開始實施的早期收穫計畫中, 中國對於東協進口的魚、肉、蔬菜等產品減免關稅,這也代表著 ASEAN+3 模型 中,以中國為首的領導地位隱然成型。最後中國僅花了兩年時間,於 2004 年便 和東協簽訂自由貿易協定(ASEAN-China Free Trade Agreement, ACFTA),並於隔 年 1 月正式生效。中國和東協的自由貿易協定除了是中國簽訂的第一個區域間自 31. 木村福成、鈴木厚,《加速する東アジア FTA》,東京:日本貿易振興機構,2003 年,頁 15 徐梅、張淑英、趙江林, 《中日建立自由貿易區問題研究》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 年, 頁 7-9。 33 李榮林、宮占奎、孟夏, 《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研究》,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7 年, 頁 28 26 32.

(32) 由貿易協定,中國學者普遍認為也可以看作中國在 21 世紀以來積極參與國際多 邊貿易體系,和加強與周邊鄰國的區域經濟合作的一項重要措施。34由此可以看 出,中國不論在是東亞經濟整合或是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上,都帶給日本十分龐 大的壓力。35 在中國和東協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過程中,日本政府也是有注意到中國對於 東協國家的積極自由貿易協定政策,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於 2002 年訪問東協 時和新加坡達成了雙方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協議,並提出希望以日本、中國、 韓國和 ASEAN 的經濟合作為基軸,試圖建立包含澳洲和紐西蘭的東亞擴大共同 體(東アジア拡大コミュニテー)的構想。36同年 11 月,小泉再次向 ASEAN 提. 治 政 大 Japan-ASEAN 出了「日本與東協全面性經濟夥伴關係倡議」(Initiative 立.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的構想,但可惜的是,日本政府仍因顧及. ‧ 國. 學. 國內農業開放問題而遲遲未對此構想定下明確定義及時間框架。這使得東協方面. y. Nat. 和早期收穫計畫下所能獲得之實際利益。37. ‧. 相較於日本所提出的含糊不明的合作提議,更偏好中國提出的自由貿易協定協議. er. io. sit. 雖然根據日本官方說法,日本對於東協的自由貿易協定策略並不是在和中國 角逐領導權,而是在全球化進展下,在考量到日後日本和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 al. n. v i n 以及日美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時此一大規模的背景和前提,先和東協簽訂自由貿 Ch engchi U 易協定能幫助強化日本的國際競爭力,一旦國際競爭力提升日本在亞洲發言權才. 能有實質提升。不過,日本學者對此有不同看法,並指出若中國和東協的自由貿 易協定簽訂成功,不只會使中國在東亞地區的地位提昇,更會使日本日後難以在 東亞地區扮演主要的中心國家角色。38中國也有學者指出中國、日本與韓國間圍 繞著東協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競爭,實質上便是未來東亞地區經濟整合的領 34. 霍偉東,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研究》 ,四川: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年,頁 146 玉村千治編, 《東アジアの FTA と日中貿易》,東京:アジア経済研究所,2007 年,頁 27。 36 浦田秀次郎、日本経済研究センター編,《日本の FTA 戰略》 ,東京:日本経済新聞社,2002 年,頁 5 37 孫國祥, 〈東亞經濟共同體和自由貿易協定政策之未來發展〉 ,《亞太研究通訊》,2006 年第四 期,頁 97-98。 38 浦田秀次郎、日本経済研究センター,同註 36,頁 4-6。 27 35.

(33) 導權之爭,而中國較日本更早一步和東協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的共識,並提倡未來 日中韓經濟合作等行為,的確使日本感受到中國有意掌握亞洲經濟的主導權。39 因此不可否認的是,中國這種積極開始對外談判自由貿易協定的外交態度,尤其 是對東協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著實也是造成日本加快發展自由貿易協定政策的 一大主因。 此外,也有日本學者指出,根據瑞士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MD)於 1992 年和 2002 年發行的年度全球競爭力 報告來看,日本的全球競爭力排名從 1992 年的第 1 名掉至 2002 年的第 30 名。. 治 政 大 和 WTO 為主的多邊貿易體系,而忽略了應該把握東亞地區於此時 FTA 談判尚未 立 有日本學者便認為造成日本競爭力低落的因素之一,便是因為一昧追求以 GATT. 未來東亞經濟整合中的主導地位。40. 學. ‧ 國. 興起的時機,進而搶先於中國之前和東亞各國進行雙邊經貿協定的談判,並取得. ‧. 總結來說,相較於中國近年來的崛起,日本從 90 年代以來的經濟持續陷入. y. Nat. 低迷的狀態,而面對中國 FTA 政策的挑戰,可以從中日兩國對東協簽訂 FTA 的競. er. io. sit. 逐中,不難看出日本居於明顯的下風,這同時也顯示了同為東亞國家的中國在 FTA 談判上帶給了日本龐大的壓力,促使日本必須更重視自身對外的 FTA 政策。. al. n. v i n 也有學者認為,日本不能以更自由開放的角度推動東亞的經濟整合,則日本在東 Ch engchi U 亞的角色很可能將日漸縮小,最後遲早會被中國取代。41. 39 40 41. 李榮林、宮占奎、孟夏,同註 33,頁 185 木村福成、鈴木厚,同註 31,頁 16 杜巧霞, 〈日本區域貿易協定之轉變〉, 《經濟前瞻》,2005 年第 97 期,頁 92 28.

(34) 第三節 日本國內層面之分析. 對日本國內來說,推動自由貿易協定的一個原因便是希望為長期低迷不振的 日本經濟,帶來構造改革。從 1990 年代初期泡沫經濟的影響開始,日本經濟經 歷了長期的衰弱期,90 年代的日本經濟甚至被稱為「失落的十年」 。儘管自二次 大戰之後確立的日本經濟體制曾一度有過高度的經濟成長,但從 90 年代起卻是 邁入經濟衰退期,因此日本學者開始認為需要對日本現有的經濟體制提出改革。 42. 此外,如何讓受到少子化影響的高齡社會結構下日本的低迷經濟產生構造性的. 改革,更成為了日本的重要課題43。這裡的構造改革是指一定程度對外開放市場,. 治 政 大 包括勞動、教育、農業等層面的構造改革,但這些部分通常也涉及國內民眾的反 立 彈,所以進展十分緩慢。. ‧ 國. 學. 如前所述,對日本來說,原先冀望透過由美國主導的多邊自由貿易體系的外. ‧. 在環境帶給國內市場和企業壓力,進而帶動國內經濟的構造改革此一途徑已隨著. y. Nat. WTO 領導各回合談判失敗而不受重視。自由貿易協定開始被視為帶動日本經濟. al. er. io. 下列數點:. sit. 構造改革強而有力的開端,而自由貿易協定的效益對日本國內來說,主要誘因有. n. v i n 一般來說,自由貿易協定對經濟帶來的影響可以分為兩種:靜態效果和動態 Ch engchi U. 效果。靜態效果又可分為下列三種:(一)貿易創出效果,主要指撤除雙邊國家. 間關稅和貿易障礙,以增加彼此間貿易量。(二)貿易轉換效果,指如果簽自由 貿易協定的對手國在經貿上屬於低生產效率的國家,則其他未能簽訂自由貿易協 定的高效率生產國家的出口產品,會被這些有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低效率國家的 出口產品所取代。(三)交易條件效果:隨著自由貿易協定締約國間貿易量的擴 大,會使和非締約國間的貿易量減少,透過這樣的方式得以增加有自由貿易協定 的國家對無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在談判時的籌碼。動態效果則可分為下列兩種: 42 43. 馬田啟一、浦田秀次郎、木村福成,同註 16,頁 237。 浦田秀次郎、石川幸一、水野亮,同註 1,頁 9。 29.

(35) (一)市場競爭效果,指透過排除貿易障礙,達成擴大市場、實現規模經濟和生 產流通,達到最適地生產原則的效果。(二)促進競爭效果,指藉由市場整合達 成區域內的寡占企業的競爭力提升,以及實現有效率的生產。44 對自由貿易協定的締約國來說,除了貿易轉換效果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其 他效果幾乎都會帶來正面影響。如果雙方締約國都是有高效率生產的國家,那麼 貿易轉換效果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會隨之降低。現今世界各國對自由貿易協定的期 待來說多半是期待其動態效果,但是如果出現兩次大戰間,一國為了對抗特定國 家間的特殊經濟優惠同盟而出現的保護主義型的「以鄰為壑政策」. 治 政 大 成經濟大恐慌,則非是好事。因此,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也必須在 WTO 等多邊 立. (beggar-my-neighbor) ,進而因關稅提高和其他貿易限制不斷增加而全球性的造. 貿易體系所規範的大架構下受到監督。45. ‧ 國. 學. 自由貿易協定對外國直接投資也有影響,因為貿易障礙的廢除和消失,在締. ‧. 約國之間會出現龐大市場,而這些市場會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進入。相對的,如. y. Nat. 果締約國之間內能夠有效率的生產和輸出,那麼也會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進入投資. er. io. sit. 締約國出口至國外的企業,這也稱為自由貿易協定的投資創出效果。此外,自由 貿易協定也擁有使直接投資方從原先投資的未簽訂 FTA 國家,轉向投資有簽約的. al. n. v i n 締約國,此效果稱為投資轉換效果。由此可知,自由貿易協定具有促進締約國的 Ch engchi U 經濟成長、區域內的貿易和直接投資的增加、促進區域內競爭等良好效果,歐盟. 和北美自由貿易區都可以作為例證。但是對沒有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來說, 可能會因投資轉換效果而受害,例如北美自由貿易區出現之後,電子、機械產業 的直接投資便從東亞國家轉換到了墨西哥。46 此外,除了上述所提自由貿易協定所帶來的效益,可以成為日本國內企業在 拓展海外市場時的利器之外,也有日本學者認為日本和他國簽訂 FTA 對日本國內 44 45. 46. 同前註,頁 12 David Held, Anthony McGrew, David Goldblatt, Jonathan Perraton 著,沈宗瑞、高少凡、許湘濤、 陳淑玲譯, 《全球化大轉變 Global Transformation》 ,台北:韋伯文化出版社,2001 年,頁 194。 浦田秀次郎、石川幸一、水野亮,同註 1,頁 13 以及浦田秀次郎,《アジア FTA の時代》 ,東京:日本経済新聞社,2005 年,頁 238-246。 30.

(36) 的就業率也有正面影響。以汽車業為例,日本在台灣、巴西等對外課以高關稅國 家的行銷策略,是以全散裝零件的方式(Complete Knock Down, CKD)出口至該 國家,再於該國設立工廠進行組裝。但若是能藉由自由貿易協定完全消除雙方間 關稅,則日本便不需於海外設置組裝工廠,而在國內設廠即可。工廠建立之後, 只要工廠仍在當地存在,便可以創造當地就業機會,並維持一定程度的穩定就業 率47。因此,從以上諸多自由貿易協定可能帶來的有利因素中可得知,日本國內 產業對於自由貿易協定的期待改造日本經濟的期待有多高便不難推論,這點也可 從日本經濟團體連合會在 2000 年 7 月對日本政府提出的「日本應積極推動 FTA」. 治 政 大、強化日本企業的競爭力、 政府能透過 FTA 達到以下四項目的:改善日商投資環境 立. (FTA の積極的な推進を)宣言中看出。此宣言主要內容為日本企業界希望日本. 建立與亞洲國家間更緊密的經貿關係,以及在日本的對外貿易政策上能更自由開. ‧. ‧ 國. 學. io. al. sit. y. Nat. 第四節 日本自由貿易協定的正式出現. er. 放。48. n. v i n 從上述幾節中,已探討日本自由貿易協定出現的緣由。實際上從 1998 年開 Ch engchi U. 始,日本便陸續開始和墨西哥、韓國、加拿大、智利、澳洲等國開始進行自由貿 易協定談判的相關研究。2002 年 3 月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訪問韓國時,也和 韓國前總統金大中在日韓自由貿易協定上締結共同研究會此一提案達成共識。同 時小泉也提出了日美之間應該考慮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論調。49這樣的情況使日 本於 2000 年前後開始,從原本重視的多邊貿易政策,開始出現一面倒向對雙邊 貿易政策重視的趨勢。 47 48. 49. 鳩正和, 《図解よくわかる FTA 自由貿易協定》,東京:日刊工業新聞社,2010 年,頁 18-21。 Hidetaka Yoshimatsu, “Japan’s Keidanren and Free Trade Agreements: Societal Interests and Trade Policy”, Asian Survey, Vol. 45, No. 2, March/April 2005, p. 264 Peter Drysdal, “Regional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and FTA Strategy”, Pacific Economic Papers 344, 2005, p10。 3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proposed treatment plan was for open reduction to reposition the dis- placed teeth to proper position and occlusion, to reduce the displaced buccal bone fracture and obtain

In addition to asthma,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low bone turn over, such as hypothyroidism, can lead to increased stress on tooth roots following applied orthodontic loads and lead

‧甲蟲─澳洲 Pachyrhynchus argus 研究者─Andrew

2006 年由新加坡、汶萊、智利與紐 西蘭開始啟動自由貿易協定,由於發 起國經濟總量較小, TPP 最初並沒 有在亞太地區引起太多關注。...

近年來,隨著全球政經環境快速改變,尤以東協經濟整 合在 1999 年形成自由貿易區後,更積極以東協+N 模式進 行整合,東協加中國大陸、東協加日本與東協加韓國等東協

Work Flow Analysis: Since the compound appears in only 2% of the text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wo glyphs is less than half of 1% of the times when the single glyphs occur, it

局部性協定:在拉丁美洲整合協會(ALADI)架構下與 7 個國家簽 署 9

澳洲-太平洋聯盟自由貿易協定(Australia-Pacific Alliance FTA) 2017.7宣布啟動。4. WTO 複邊環境商品協定(Environmental Go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