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日本自由貿易協定政策的發展軌跡

第一節 國際層面之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

第二章 日本自由貿易協定政策的發展軌跡

第一節 國際層面之分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的貿易政策在於藉由參加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以下略稱 GATT)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等多邊貿易體系的國 際建制,在美國為首的外在壓力下進行了國內經濟的構造改革。追隨美國主導的 國際體系中的多邊貿易體制成為了日本對外經貿政策的核心方向。1

然而,從 1990 年代末期開始,由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以下略稱 WTO)主導的多邊貿易自由化體系逐漸遇到瓶頸。1999 年舉行的西雅 圖部長會議、2003 年的坎昆會議紛紛宣告破局,而 2001 年起由世界貿易組織舉 辦的杜哈回合(Doha Round)又陷入了停滯的嚴重危機。21999 年舉行的西雅圖 部長級會議失敗的原因被認為是已開發國家間彼此經濟利益的衝突和開發中國 家的反彈,開發中國家主張應先檢討貿易自由化和市場開放措施的成效之後,再 展開新回合的談判,並抗議 WTO 多邊貿易體系架構的透明度不足,但此類主張 卻不受已開發國家重視,進而形成了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彼此間的對立。

2001 年起的杜哈回合雖有記取前次教訓,強調對所有會員國採取包容態度,並 加強透明度,卻在農業議題中與會成員國無法達成共識而停滯不前。3

根據 GATT 第二十四條的規定所述,由於關稅同盟和自由貿易區之數目及其 重要性大幅增加,且現今已佔世界貿易量之相當比例,成員領域間藉由簽署此等 協定之經濟體間作更密切之整合可對世界貿易之拓展有所貢獻,而成員領域間對 關稅及其他商業之限制規定之消除若能擴大至所有的貿易,則此貢獻更將有所增

1 浦田秀次郎、石川幸一、水野亮,《FTA ガイドブック 2007》,東京:日本貿易振興機構,2007 年,頁 10

2 東茂樹編,《FTA の政治経済学》,東京:アジア経済研究所,2007 年,頁 3。

3 黃立、李英貴、林彩瑜合著,《WTO 國際貿易法論》,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 年,頁 68。

開始進行 WTO 多邊貿易體系之外的區域貿易協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

和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以下略稱 FTA)的建立,這也逐漸成了 各國貿易政策的新趨勢。 http://cwto.trade.gov.tw/kmi.asp?xdurl=kmif.asp&cat=CAT2518

6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

注一

此數據來自於 WTO 官方網站中記載,有向 GATT 或 WTO 通報的已生效的區域自 由貿易協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 RTA)的數量,扣除掉僅增加新成員國的 既存 FTA 和同時向 GATT 和 GATS 重複通報者之後,再加上泰國印度和韓國東協 兩項 FTA 所得之數據。年度以生效之日期為準,若是生效日期不明者則以向 GATT 或 WTO 通報的年度為準。

WTO 官方網站

http://www.wto.org/english/tratop_e/region_e/regfac_e.htm#top 資料來源:

WTO 官方網站

椎野幸平、水野亮著《FTA新時代―アジアを核に広がるネットワーク》,東 京:ジェトロ,2010 年,頁 22,並經筆者整理繪製而成。

對身為二次大戰後在美國幫助下,逐漸成為亞洲經濟強國的日本來說,FTA 也成為其進入 21 世紀之後一項新的對外經濟政策的重心。自由貿易協定在日本 出現的成因上,可以國際關係理論結構現實主義學者 Kenneth Waltz 的「分析層 次」作為框架,5從體系層次(System Level)的國際結構下談及各國經貿政策由 多邊主義逐漸轉向提倡雙邊貿易關係之趨勢和源由,其中包含討論歐美國家的經 濟整合,以及東亞區域經濟整合中的主要國家對日本自由貿易協定策略帶來的影 響,再進一步討論國家層次(State Level)中日本國內官方和民間對催生自由貿 易協定的聲浪,和這些因素如何型塑出日本的自由貿易協定策略。

在國際層面中,自從 1990 年代後自由貿易協定開始在世界中迅速發展,尤 其是以歐洲和美洲國家為先驅。1987 年「單一歐洲法案」(Single European Act)

生效之後,原先的歐洲共同體於 1992 年成為一個沒有疆域限制的共同市場,並 讓共同體內部的人員、商品、勞務與資金都得以自由流通。1993 年「馬斯垂克 條約」生效之後,歐洲國家正式成立了總部位於比利時的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 以下略稱 EU),而歐盟在學者 Bela Balassa 的經濟整合程度分類中已屬完

5 詳見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總論第二版》,台北:揚智出版社,2007 年,頁 152-15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全的經濟同盟。6根據學者 Bela Balassa 對經濟整合程度的分類,可分為下列五種:

7(一)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指成員國間沒有關稅或非關稅障礙,但 對成員國之外者並無共同關稅或非關稅障礙。(二)關稅同盟(Customs Union),

指成員國間沒有關稅或非關稅障礙,對成員國之外則有共同關稅。(三)共同市 場(Common Market),指關稅同盟加上成員國間的資本與勞力可自由流動。(四)

經濟同盟(Economic Union),指共同市場加上成員國在財政、貨幣、產業、區域 運輸及其他經濟政策的一致化。(五)完全的經濟同盟(Totally Economic Union),

指經濟、財政政策的統一,設置超國家機關且其決定可約束成員國。21 世紀以 來備受世界各國重視的自由貿易協定便是屬於第一項分類的範疇內。

另一方面,美洲國家如加拿大和美國也在 1987 年簽訂了美加自由貿易協定

(U.S.-Canada Free Trade Agreement,以下略稱 UCFTA),1994 年更出現了以 UCFTA 為藍本,由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組成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區(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以下略稱 NAFTA)。8其中 NAFTA 主要的重點有下列數點:(一)

撤廢關稅(二)撤廢非關稅障礙(NTBs)(三)保護智慧財產權(四)專業人士 的跨區職業(五)在服務業貿易的開放中,各國對於敏感性行業保留不予開放的 權力,如美國的航運、墨西哥的公證人,以及加拿大的娛樂和出版業。此外,

NAFTA 也對自由貿易可能產生的貿易糾紛設立了貿易防衛條款和爭端解決機制 兩項規範。9然而,對於日本來說,NAFTA 的成立卻對日本在墨西哥投資的許多 產業受到衝擊。在過去 15 年間,日本企業在墨西哥投資大量的汽車業和電子零 件業,但 NAFTA 成立之後這些日本企業在關稅和外國直接投資的規範上,都面 臨了享有貿易優惠的美國的強力競爭,使得日本企業陷入了不利的困境,而這也 導致了日後日墨自由貿易協定簽訂的原因之一。10

6 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與現勢》,台北:晶典文化出版社,2004 年,頁 48。

7 同前註,頁 114。

8 John Kriton, “Creating the North American Community: Canada, NAFTA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aiwanese Journal of WTO Studies, Vol. 12, 2009, p46

9 張亞中,同註 6,頁 151-154

10 Mark Manger, “Competition and bilateralism in trade policy: the case of Japan's free trade agreements”,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12: 5, 2005, pp812-81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同時,由於 2001 年 911 恐怖攻擊事件的發生,小布希政權也開始將對外的 FTA 政策,做為執行打擊恐怖主義和推廣民主主義兩大主要外交重心的工具之一。

例如 2003 年的伊拉克戰爭開打以來,小布希為了強化和中東國家的關係,曾經 提出中東自由貿易圈(Middle East FTA, MEFTA)的構想,此構想主要重點在於美 國希望和中東各個經濟程度發展不一的國家簽訂雙邊 FTA,並以 10 年為限,於 10 年後透過和這些國家簽訂的 FTA,進一步促成美國和中東地區的自由貿易區的 建立。此外,在 2004 年 6 月美國的 911 恐怖攻擊調查委員會所發表的報告(The 9/11 Commission Report)中也提及,美國在中東地區的 MEFTA 計畫構想,將會 是未來推動美國和阿拉伯國家間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民主化上有幫助的一重要經 濟政策。而在亞洲方面,雖然美國在地理位置上不屬於亞洲國家之一,但亞洲地 區的國家多為美國重要的貿易夥伴和進出口市場。此外,美國和亞洲地區的許多 國家都有簽定雙邊的安全保障條約,因此亞洲國家在美國的 FTA 戰略中,無疑也 是重要的一環。在此前提下,美國為維護其在亞洲區域的經濟利益所採取之具體 作法有二,其一為透過 APEC 而促成美國在 2006 年亞太經合會上提出的亞洲太 平洋自由貿易圈(Free Trade Area of Asia-Pacific, FTAAP)構想的實現,其二為和 東亞國家簽訂個別的自由貿易協定。11在第一點上,有學者認為美國之所以提出 FTAAP 的構想,來自於美國對於未來可能出現由中國主導的東亞區域主義興起之 疑慮,一方面擔心美國在東亞的政經利益因此受損,另一方面擔心 APEC 因而弱 化甚至不起作用。這派說法認為 FTAAP 被美國作為一種策略性工具,是在亞太 地區本身尚缺乏政治意志來完成區域內經濟整合的情況下,被美國作為敦促杜哈 回合(Doha Development Agenda, DDA)復談、作為 DDA 的替代方案,以及解決東 亞區域內 FTA 氾濫的情況。12

在第二點的具體實例上,以 2007 年 6 月簽署的美韓自由貿易協定最具代表 性意義,同時也會對日本造成很大的影響。以 2007 年美韓自由貿易協定簽署時

11 馬田啟一、大木博巳,《新興國の FTA と日本企業》,東京:日本貿易振興機構,2007 年,頁 42-44

12 廖舜右,〈東亞區域經濟戰略情勢之雙元取向〉,《全球政治評論》,2007 年第 20 期,頁 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的情況來看,當時美國的對外關稅平均為 4%,若是美韓自由貿易協定得以通過 兩國國會同意後順利生效,則韓國進口到美國的產品便享有免關稅的優惠。這樣 的情況不僅會造成日本在美國市場受到韓國商品的高度競爭和衝擊,使得日貨出 口缺乏競爭力,更有日本學者擔心日本企業會因此大幅提升對韓國和美國的投資,

造成日本企業相繼出走至韓國和美國設廠的現象,進而對日本經濟產生空洞化的 危機。13而不論是日本輸往美國的兩大主要出口貨物,汽車業和機械業,或是日 本輸往韓國的機械業和精密光學儀器產品,都會因美韓 FTA 的生效而受到龐大的 損失。14

因此,如前所述,美國開始積極在全球推行其自由貿易協定戰略,使日本感

因此,如前所述,美國開始積極在全球推行其自由貿易協定戰略,使日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