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資源分配觀點論高等教育擴張現象對文憑價值的影響 / 23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從資源分配觀點論高等教育擴張現象對文憑價值的影響 / 23"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從資源分配觀點論高等教育擴張現象

對文憑價值的影響

林宜樺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候選人

一、前言

自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國政 府體認到學術發展與國家競爭力的直 接相關,高等教育除能提昇國家人力 素質與專業技術外,亦有助於個體開 發潛能、取得職業與收入並促進社會 流動(OECD, 2012;Sewell & Shah,

1967),故開始重視並擴張高等教育。 OECD(2012)統計自 1995 至 2010 年 間,其會員國在學術型態大學校院之 入學率平均成長近 25%,並預估 62% 人 口 在其 一生 中有 機 會接 受高 等 教 育 。 經濟 快速 崛起 的 中國 在相 同 期 間,大學在學人數從約 290 萬名增加 至 2,232 萬名,成長幅度近乎 8 倍,顯 示產業需求對高等教育發展的影響力 (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國 家 統 計 局 , 2011)。至於我國高等教育在因應產業 結構轉型及勞動市場需求的趨勢,發 展程度亦跟上全球腳步,甚至大幅超 越許多國家。 儘 管 我 國 已 擴 大 進 入 大 學 的 窄 門,然而學生畢業文憑的價值為何, 實應透過探討高等教育擴張政策的利 弊得失而論,以作為未來高等教育發 展的基礎。文憑價值可從不同層面衡 量如:個體的公民意識、專業技能、 或社會穩定、國家競爭力等,本文則 以勞動市場的成就表現加以界定文憑 價值,並從資源分配觀點探討學校人 才培育與勞動市場間之對應關係。

二、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現況

(一) 規模及結構層面 我國深受傳統華人重視教育的價 值觀,長期對增加接受高等教育機會 的訴求不斷,自從 83 年教改團體發動 四一〇教育改革行動後,我國開始大 幅廣設大學校院,除新設學校外,還 包括專科學校改制技術學院及技術學 院改名科技大學,教育部(2014a)統 計我國 80 學年度大專校院總計 123 所,其中專科學校與大學校院比例為 1.46 比 1,以專科學校居多,然至 102 學年度大學校院數量增加為 161 所, 20 餘年間校數成長 31%,專科學校及 大學校院比例反為 1 比 10.5,專科學 校萎縮而大學校院成長,因此連帶學 士以上學位授予數量大幅增加,應足 以符應國人對取得大學文憑的期待。 (二) 名額及系科層面 過去經濟起飛年代,我國大學校 院的人才培育政策深受結構功能論影 響,社會不同部門依其特定功能進行 專業化分工,透過整合以提高勞動市 場生產及效率,為維持社會均衡運作 及符合國家建設需求,早期我國採計 畫經濟模式以規劃管控人力供需。自 20 世紀後半葉後人力資本論興起,經 濟投入要素從有形實體擴展至無形的 人力資本,為兼顧產業對創新能力的

(2)

需求及個人潛能適性發展,因此政府 在核定大學校院系科及學生數時,遂 由學校納入總量內自主調整。 然而高等教育擴張使校際競爭升 溫,許多學校面臨少子女化及財務經 營壓力時,往往從眾增設媒體大幅報 導產業之相關系科,以吸引學生就讀 並增加營收,我國 99 至 104 學年間學 士班人數增量最多的前 10 名學系為觀 光或餐旅相關類科,占 4 項並居前 3 名,共增加 1.9 萬名學生,其他亦不乏 運動休閒等領域(教育部,2014b)。 然而大學校院系科新設、改名等調整 尚無明確規範,因此系科定位、師資、 設備及課程是否完備則易受質疑,且 恐影響學生的專業學習,此外媒體報 導未必能反應實際就業情況及產業需 求,故學生畢業後能否找到學用相符 的工作及職業汰換率等問題,均應受 到重視。 (三) 升學及在學層面 依據教育部(2014a, 2014b)統 計,我國 92 至 102 學年度整體高中職 應屆畢業生升學率從 69.7%提高至 86.6%,十年間成長 16.9%,其中高中 應屆生部分為 95.5%,而高職更由 92 學年度 56.02%激增為 81.1%;另外整 體高中職就業率自 92 至 102 學年度間 則從 13.63%降至 8.29%,顯見我國高 中職應屆畢業生流向以升學為主流。 由於升學氣氛盛行,我國 102 學 年度高等教育淨在學率已達 70.41% (教育部,2014c),對照美國學者 Trow (1973)以淨在學率作為劃分高等教 育發展的分類方式,在學率 15%以下 為菁英教育(elite type),15%至 50% 間為大眾教育(mass type),另 50%以 上 則 為 普 及 教 育 ( universal access type),顯示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已屬普 及教育,不但國人有高度接受高等教 育的意願,且進入大學校院就讀亦非 難事。 (四) 畢業及就業層面 高等教育擴張亦引發大學畢業生 數的大幅增加,我國 80 學年度學士以 上畢業生約為 6.2 萬名,90 學年度成 長為 17.3 萬名,至 101 學年度更增為 29.1 萬名,20 餘年間成長 369%,其中 80 學年度公立及私立分別為 3 萬名及 3.2 萬名,101 學年度則成長至 10.6 萬 名及 18.4 萬名(教育部,2014a),私 立學校漲幅高達 465%,遠高於公立學 校的 254%,惟受到少子女化影響,自 98 學年度起私立學校畢業生人數逐漸 下降,公立學校仍微幅成長,亦隱含 未來私立學校的財務營收及教育資源 分配應值得關注。 在校數及畢業生數增加的同時, 我國學士以上畢業生失業率亦節節攀 升,94 年度前學士以上失業率低於高 中職及整體失業率(見圖 1),然而 94 年度後則高於整體失業率,並自 96 年 度起更高於高中職失業率,自此學士 以上失業率幾乎高居首位。失業率除 受到整體經濟景氣波動影響外,由於 在校所學各種能力與勞動市場的表現 相關(Akin & Garfinkel, 1977;Card &

Krueger, 1996),故學校結構及教育質

(3)

與產出出現落差時,實應納入檢討。

三、我國大學校院資源分配及家

庭經濟負擔分析

社會學家在探討分配議題時,主 要是從資源的角度探討有價值的資源 分 布 到不 同層 級的 情 況( 蘇國 賢 , 2009),假設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將影 響教育機會公平性(蓋浙生,1993), 教 育 經 濟 學 者 Psacharopoulos 及 Woodhall(1985/1991)認為進行教育 投資時應考量如:資源如何分配於不 同群體、是否影響不同社經地位者的 所得分配、及教育資源分配的有效程 度為何等問題。相關研究(Altonji & Dunn, 1996 ; Baker, 2012 ; Card & Krueger, 1996)指出,學校品質是決定 個人能力及未來所得的重點,當挹注 的每生教育經費與資源越多,學生在 勞動市場的薪資亦越高,反之一旦缺 乏經費與資源支持,教育成效與革新 則難以達成。 (一) 經費資源分配情形 受到全球普遍景氣低迷影響,各 國政府均面臨財政緊縮問題,在經費 有限而各項公共政策投資排擠下,高 等 教 育 經 費 的 投 入 勢 必 受 到 影 響 (Jonstone & Marcucci, 2010)。依據教 育部(2012)統計,我國 83 年度公立 及私立大專校院每生單位培育成本分 別為 18.6 萬元及 8.4 萬元,相差 2.21 倍,至 99 年度二者分別調整為 17.9 萬 元及 10.8 萬元,但仍相差 1.7 倍;至 101 年度公立一般大學與技專校院每 生經費各為私立之 1.82 倍及 1.57 倍 (教育部,2014b),雖然公私立學校 間經費的落差相較過去已降低,但仍 未能相提並論,尤其在私立學校擴張 大於公立學校的前提下,可以看出教 育投資成長速度並未同步。 除公立與私立學校間的經費不平 等外,私立學校間亦存在落差,分析 教育部補助獎勵私立學校經費(見表 1),私立一般大學及私立技術校院的 每校平均經費分別為 7.2 千萬元及 3.5 千萬元,另每生平均經費則分別為 4 千元及 3.5 千元,足以看出無論是每校 平均或是每生平均經費,私立一般大 學均高於私立技術校院。 再者從影響學生學習成效最鉅的 師資層面進行探討,生師比除代表教 師在學業上教導學生的負荷量外,亦 隱含學校對教學品質及學習投資的重 視程度,我國自 97 至 102 學年度間公 立大學 校院生師比 均 低於私 立學校 (見表 2),相對於私立大學校院,公 立學校教師的教學指導負擔較小,就 常理而言應有助於提供相對較佳的教 學品質。 此外,學校圖書館的各項軟硬體 資源設施是否充足,與營造學習環境 氣氛、及擴展學生學習深度與廣度有 密切關係,觀察公私立大學校院圖書 館概況(見表 3),可看出無論是總圖 書收藏冊數、電子書種類或是圖書閱 覽座位數等資源項目,私立大學校院 在平均上相對少於公立學校,二者在 學生學習的可及性與便利性方面有不 小的落差。

(4)

從上述教育經費及資源的相互比 較中,顯示公立與私立大學校院之間 的落差;儘管因應高等教育擴張,私 立大學校院數量大幅成長並超越公立 學校,但是在政府財政經費有限性及 私立學校必須自負盈虧的情況下,多 數私立學校所能提供的經費、教育資 源、甚至是教育品質等,均難以跟上 校數擴張的速度及公立學校,如此現 象亦可能連帶影響學生的學習權益及 成效。 (二) 學生家庭經費負擔情形 高等教育擴張致使學士文憑儼然 成為邁入勞動市場的基本門檻,亦更 加 深 我國 原本 即重 視 升學 文憑 的 風 氣,在以上大學為主流的社會價值觀 下,即使是費用較高但教育品質未能 相提並論的學校,仍不乏有學生選擇 就讀,其中即包含對社會流動更寄予 期望的低社經地位學生。 教育部(2014g)統計我國私立大 專校院在學雜費、或是學雜費占平均 每人國內生產毛額比率均為公立學校 2 倍,就讀私立學校的成本代價相對較 高;然而從表 4 及表 5 卻顯示無論是 一般大學或技專校院,領取「弱勢學 生助學金」或「低收入戶學雜費減免」 者 均 以私 立學 校學 生 居多 (分 別 為 79.54%及 80.6%),而其中又以私立技 專 校 院學 生的 數量 為 最高 (分 別 為 71.05%及 71.76%)。 國內相關研究(彭森明,2005; 張鈿富、葉連祺、張奕華,2005)亦 提出佐證,家庭平均收入越高者,就 讀國立大學機會較大,反之經濟弱勢 者就讀私立大學之比例相對偏高,且 進入國立大學比例則較低;除顯示就 讀私立大學校院(尤其是技專校院) 的低社經背景者比例相對較高,學生 在家庭經濟負擔較重的情況下,卻必 須花費較高成本才能接受高等教育, 但即便如此,國人就讀高等教育的情 況仍趨之若鶩。

四、結論

從 上 述 我 國 高 等 教 育 的 發 展 現 況、教育資源分配及家庭經濟負擔等 分析,可歸納出三點有關高等教育擴 張對文憑價值可能產生的影響。 (一) 專業人才之培養良莠不齊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經費挹 注意味資源投入及創造教育品質的可 能性,相關研究(Hoekstra, 2009;Long, 2010;Ono, 2004)進一步指出,大學 品質在提升勞動市場所得及成就表現 上扮演重要角色。我國教育經費資源 普遍存在重公立輕私立傾向,從學習 資源有助於能力培養的角度而論,擁 有豐富教育資源的學校,相對有較佳 條件能協助學生取得職場所需的專業 能力,而私立學校因新設或升格改制 急速膨脹,但是卻有不少在師資、設 備、教育目標與整體學習環境等面向 未能同步到位,仍不足以授予學士以 上文憑;也因此在學校經費資源有差 異的情況下,亦可能造成不同學校畢 業生專業能力及文憑價值的落差,對 於學生本身競爭力及整體勞動市場的 發展均為不利。

(5)

(二) 畢業生能力鑑別不易 職業的重要性決定於其在社會運 作的角色,通常越複雜且非單純技藝 可達成的工作,往往需較高層次的知 識心智及長期訓練方能勝任,也因此 勞動市場的報酬具有程度上的差異。 然而現今勞動市場充斥學士文憑,雇 方相對不易鑑別應聘者的能力,在資 訊不對稱的情況下,雇方則普遍以學 校聲望作為判斷能力的依據,即所謂 傳訊理論主張的文憑效果(sheepskin effect),高品質與聲望學校之畢業生相 對工作機會較多且薪資較高,尤其在 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勞動市場中,具頂 尖學校的文憑更可能擁有較高的競爭 力,這些現象亦獲得相關研究的支持 ( Brand & Halaby, 2006 ; Clarke,

2007;Dale & Krueger, 2002)。然而,

文 憑 效果 係以 學校 名 聲作 為選 才 依 據,專業能力卻因人而異,故以偏概 全的刻板印象亦可能讓個人的實際能 力被忽略。 (三) 文憑取得不等於達到社會流動 高等教育擴張對文憑價值的影響 亦可能發生在不同社經地位間,許多 弱勢學生就讀大學的主要目的是為改 變既有的社經地位,然而多數卻進入 學雜費較高而資源相對較少的學校, 在教育品質影響文憑價值的前提,縱 使取得學士文憑,但可能未對勞動市 場的成就表現有加分效果。同時,若 高社經地位者透過教育獲得高於其他 階層的財務報酬,則教育更成為擴大 所得不公平的中介角色(Psacharopolos & Woodhall, 1985/1991),造成貧者越 貧、富者越富的結果,文憑取得過程 不但可能無法促進社會流動,反而加 速社經地位 M 型化問題。 綜上,高等教育擴張政策得以滿 足國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期待,但能否 藉由文憑而達到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 則非必然。現行勞動市場的文憑價值 已引發社會對高等教育擴張政策的質 疑,過去高等教育係採計畫經濟模式 培育人才,確實使勞動市場的文憑價 值明確化,但在全球產業變化快速及 重視適性發展的趨勢下,教育工具化 作法已 不可行。未 來 的高等 教育發 展,首要應同時在校數調整及經費資 源分配間尋求平衡點,從量的觀點轉 換成質的角度以思考人才培育政策, 如此對於個人潛能的開發、及勞動市 場文憑價值的提升方能有所突破。 參考文獻

 Psacharopolos, G. & Woodhall,

M.(1985/1991)《教育投資分析》(薛 伯英主譯)。台北:五南。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11)。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數。 2014 年 10 月 7 日,取自 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 ?a=q&type=global&dbcode=hgnd&m=h gnd&dimension=zb&code=A0M040401 &region=000000&time=2011,2011。 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4)。教育程 度別失業率。2014 年 10 月 7 日,取自 http://win.dgbas.gov.tw/dgbas04/bc4/tim eser/more_f.asp。

(6)

 彭森明(2005)。臺灣高等教育應 如何進一步落實公平化的理念?教育 研究月刊,137,5-15。  張鈿富、葉連祺、張奕華(2005)。 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對入學機會之影 響。教育政策論壇,8(2),1-23。  教育部(2012)。大專校院經費結 構及效率之研析。2014 年 10 月 7 日, 取自 https://stats.moe.gov.tw/files/analysis/hi gher_fee.pdf。  教育部(2014a)。各級學校概況 簡表。2014 年 10 月 7 日,取自 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 de=4075&Page=20046&Index=5&WID =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 f。  教育部(2014b)。102 學年度各級 教育統計概況分析。2014 年 10 月 7 日, 取自 http://www.edu.tw/pages/list.aspx?Node =4220&Type=1&Index=9&wid=31d75a 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  教育部(2014c)。各級教育學齡 人口淨在學率。2014 年 10 月 7 日,取 自 https://stats.moe.gov.tw/qframe.aspx?qn o=MgA3AA2。  教育部(2014d)。102 年度獎勵私 立大學校院校務發展計畫審查結果。 2014 年 10 月 7 日,取自 http://dhe-fund.yuntech.edu.tw/。  教育部(2014e)。102 年度私立技 專校院獎勵補助核配款。2014 年 10 月 7 日,取自 http://tvc-fund.yuntech.edu.tw/SchoolInf o/HistoryAmount.aspx。  教育部(2014f)。大專校院圖書館 統計。2014 年 10 月 7 日,取自 http://www.edu.tw/pages/list.aspx?Node =4220&Type=1&Index=9&wid=31d75a 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  教育部(2014g)。重要教育統計 資訊。2014 年 10 月 7 日,取自 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 de=4076&Page=20047&Index=5&WID =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 f。

 Akin, J. S., & Garfinkel, I. (1977). School expenditures and the economic returns to schooling.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12(4), 460-481.

 Altonji, J. G., & Dunn, T. A. (1996). Using siblings to estimate the effect of school quality on wages.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78(4), 665-671.

 Baker, B. D. (2012). Revisiting the

age-old question: Does money natter in education?. Albert Shanker Institute.

 Brand, J. E., & Halaby, C. N.

(2006). Regression and matching

estimates of the effects of elite college attendance on educational and career

(7)

achievement.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35(3), 749-770.

 Clarke, M. (2007). The impact of higher education rankings on student access, choice, and opportunity.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32(1), 59-70.

 Card, D., & Krueger, A. B. (1996). Labor market effects of school quality: Theory and evidence (No. w5450).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 Dale, S.B., Krueger, A.B. (2002). Estimating the payoff to attending a more selective college: An application of

selection on observables and

unobservable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7(4), 1491-1528.

 Hoekstra, M. (2009). The effect of attending the flagship state university on

earnings: A discontinuity-based

approach.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91(4), 717-724.

 Jonstone, D. B. & Marcucci, P. N. (2010). Financing higher education

worldwide: Who pays? who should pay?

Baltimore, MA: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 Long, M. C. (2010). Changes in the returns to education and college quality.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29(3),

338-347.

 OECD (2012). 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2: OECD indicators. Paris:

OECD.

 Ono, H. (2004). College quality and earnings in the Japanese labor market. Industrial Relations: A Journal

of Economy and Society, 43(3), 595-617.

 Sewell, W. H & Shah, V. P. (1967). Socioeconomic status, intelligence, and the attitude of higher education.

Sociology of Education. 40(1), 1-23.

 Trow, M. (1973). Problem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 Berkeley, CA: Carnegie

(8)

圖 1 我國教育程度別失業率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2014)。 表 1 我國 102 學年度私立大學校院獎補助款(單位:元) 總計 校數 每校平均 學生數 每生平均 一般大學 2,754,863,000 38 72,496,395 677,761 4,065 技術校院 2,175,648,864 61 35,666,375 617,092 3,526 資料來源:一般大學出自教育部(2014d)、技術校院出自教育部(2014e)。本表不含專科學校, 含宗教研修學院(基督教臺灣浸會神學院除外)。 表 2 我國公私立大學校院平均每位教師教導學生數(生師比)(單位:%) 學年度 97 98 99 100 101 102 公立大學校院 17.74 18.6 18.76 18.69 18.76 18.63 私立大學校院 22.62 22.84 23.12 23.65 24.21 24.4 資料來源:教育部(2014a),不含宗教研修學院。 表 3 我國 102 學年公私立大學校院圖書館概況 屬性 總圖書收藏 冊數(冊) 電子書(種) 圖書閱覽 座位數(個) 公立大學校院(50 校) 26,777,351 56,870,183 47,992 公立大學校院平均 535,547 1,137,403 960 私立大學校院(97 校) 30,664,504 26,461,000 82,727 私立大學校院平均 316,128 272,794 852 資料來源:教育部(2014f),不含宗教研修學院。 表 4 我國 101 學年度大專校院弱勢學生助學金核發情形(單位:人次) 公立學校 私立學校 總計 一般大學 10,897(9.52%) 22,236(19.43%) 33,133(28.95%) 技專校院 12,515(10.94%) 68,797(60.11%) 81,312(71.05%) 總計 23,412(20.46%) 91,033(79.54%) 114,445(100%) 資料來源:教育部(2014g),含專科學校。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總計 1.56 1.79 2.60 2.72 2.69 2.92 2.99 4.57 5.17 4.99 4.44 4.13 3.91 3.91 4.14 5.85 5.21 4.39 4.24 4.18 高中(職) 1.98 2.25 3.00 3.02 3.09 3.23 3.34 5.12 5.92 5.60 4.87 4.54 4.36 4.31 4.34 6.19 5.58 4.66 4.22 4.11 大學及以上 2.38 2.52 3.13 2.63 2.67 2.69 2.67 3.32 3.89 3.82 4.11 4.23 4.36 4.51 4.78 5.98 5.62 5.18 5.37 5.26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失 業 率 %

(9)

表 5 我國 101 學年度大專校院低收入戶學雜費減免情形(單位:人次) 公立學校 私立學校 總計 一般大學 4,820(8.93%) 10,417(19.31%) 15,237(28.24%) 技專校院 4,566(8.46%) 34,150(63.3%) 38,716(71.76%) 總計 9,386(17.4%) 44,567(80.6%) 53,953(100%) 資料來源:教育部(2014g),含專科學校。

數據

圖 1 我國教育程度別失業率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2014)。  表 1  我國 102 學年度私立大學校院獎補助款(單位:元)  總計  校數  每校平均  學生數  每生平均  一般大學  2,754,863,000  38  72,496,395  677,761  4,065  技術校院  2,175,648,864  61  35,666,375  617,092  3,526  資料來源:一般大學出自教育部(2014d) 、技術校院出自教育部(2014e) 。本表不含專科學校, 含宗教研
表 5  我國 101 學年度大專校院低收入戶學雜費減免情形(單位:人次)  公立學校  私立學校  總計  一般大學  4,820(8.93%)  10,417(19.31%)  15,237(28.24%)  技專校院  4,566(8.46%)  34,150(63.3%)  38,716(71.76%)  總計  9,386(17.4%)  44,567(80.6%)  53,953(100%)  資料來源:教育部(2014g),含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學校可依據 課程發展議會的指引,按其辦學宗旨及使命,並因應 校情、學生需要和社會期望等,發展具校本

[r]

從視覺藝術學習發展出來的相關 技能與能力,可以應用於日常生 活與工作上 (藝術為表現世界的知

是屬於層次較高之檢測工作。由此類工作的特質 是屬於層次較高之檢測工作。由此類工作的特質 來看,其應屬於非破壞評估(Non-Destructive

 點擊按鈕「Rollover」,工作表便會剪下紅色線以下的資料並複 製至綠色線以下的儲存格。

 培養具有檔案學基礎知識與文化知識,掌握現代資訊技術的基 本技能,能在檔案館、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檔案機構、資

  系列中一套三冊的內容,分別對應不同類別資優學生的需要,除了讓 教師了解香港資優教育的推行理念及一般資優

編訂本資源是為教師提供分層課業例子以作參考,資源的內容並不包括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