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級華語學習者同步遠距教學互動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級華語學習者同步遠距教學互動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博士學位學程 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老師:舒 兆 民 博士.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中級華語學習者同步遠距教學互動之研究. ‧. The Study of Interac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 Nat. n. al. er. io. sit. y. for Intermediate 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陳 詠 璇 中華民國 107 年 6 月.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2) 謝辭 論文寫到這裡,意味著學生生活將要謝幕。光陰荏苒,三年的學習,成就了碩士生 涯這本完整的扉頁。感謝上帝在生命中賜下豐富恩典,於生活與學業上得到許多貴人們 的相助。謝謝最終能堅持到底不放棄的自己,此論文得以完成並順利付梓。 最感謝的莫過於指導教授舒兆民老師,從碩士班到現在,您對學術的堅持與教誨讓 我受益匪淺。感謝您在繁忙之餘犧牲時間悉心指導,從題目選定到後續研究探討,老師 是我最明亮的燈塔,給我精闢的建議與鼓勵,也讓我在論文寫作上發揮極大的空間,師恩 浩蕩,永誌不忘。. 特別感謝張金蘭老師、張于忻老師,謝謝您們細心審閱、逐字斧正,在口試上不吝. 治 政 師長們的諄諄教誨、助教的協助與支持,謹致以最深的敬意與謝意。 大 立. 賜教,澄清了研究的盲點,給予相當多寶貴意見,使得論文更臻完善。感謝所有研究所. 感謝上帝為我預備重要的天使,每一位交心的好友都讓我充滿正面的力量。謝謝大. ‧ 國. 學. 學時期一直以來的好姐妹琳儀,在我經歷生活壓力、情感挫折、論文寫作的困難與疲憊 時,給予極大的安慰與鼓勵。還有我的好室友佳君,你的積極努力與溫暖的話語是我進. ‧. 步的來源,面對軟弱與挑戰時,勉勵我要尋找正面的人生觀,期許自己時刻向上提升。 謝謝我的好朋友若慈、家駿、正汶、予璟、岳欣,都在我需要的時候鼎力相助。. sit. y. Nat. 感謝我最摯愛的家人,求學期間給我無限支持。謝謝我最偉大的母親,給予最大包. io. er. 容與建議,讓我無後顧之憂的完成學業,謝謝你們這麼愛我,這些關懷是我勇敢前行、. al. n. v i n Ch 謝謝參與本研究的三位學生。再次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貴人,我才能順利完成論文 engchi U. 無所畏懼的動力。謝謝教會的姊妹凱林、家誼、于瑄經常為我禱告,給我鼓勵與肯定。 與學業。. 三年的學習歲月漫長卻又匆促,離開政大之際,除了這份論文,我帶走的是更多對 於學習的憧憬、對教學的熱情。學習永無止境,但願我能夠繼續勇敢的走下去。最後, 我要將一切榮耀歸給上帝,謝謝上帝安排了這段美好的學習旅程,引導我勇往直前,讓 我知道一路上所經歷的挫折、難處,都是主的恩典與祝福。 謹將此篇論文獻給所有關心、幫助我的家人、師長、朋友們,以及最愛的上帝。 陳詠璇 謹誌於 國立政治大學 中華民國 107 年 6 月 30 日. v.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vi.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4) 中級華語學習者同步遠距教學互動之研究 摘要 如何設計與帶領出高互動的線上課程,一直是華語數位化教學的熱門議題。探究國 內的線上語言教學研究,較少關注在互動本身,而且在華語文教學領域更是缺乏,多半 探討遠距教師的帶領策略與任務應用上。基於此,本研究旨在運用 Zoom 視訊會議系統 作為華語同步遠距教學平台,根據 Salmon(2002)所提之「線上帶領五階段策略」,以學. 政 治 大 以溝通為核心,並以互動式、任務式為主,且重視學習者的需求。 立. 習者中心發展出「學習五階段互動模式」作為本次遠距課程的教學設計模式,強調學習. ‧ 國. 學. 本研究以三位中級華語學習者為,首先了解遠距教學、華語教學等要素,探討遠距 在華語教學中的發展與面對的問題、挑戰;取用其適於線上、高互動之教學方法融入本. ‧. 次教學流程中,觀察、歸納教學情形與結果。研究者針對學習五階段互動模式之每一階. Nat. n. al. er. io. 習者為中心、高互動的教學課程,反饋至數位化教學設計。. sit. y. 段,說明其教學流程與工作任務,搭配符合該階段之教學方法及數位工具,設計出以學. Ch. i n U. v. 本研究之結果達到以下效益:(一)以強調互動之溝通教學搭配任務活動,可成功. engchi. 營造真實的學習氣氛,促進教學雙方更多溝通機會、提升互動的目標;(二) 運用簡單 網路資源,重視教材與課程設計,即可打造高互動線上課程,讓學習者更投入、專注於 學習內容;(三)建立學習五階段模式應用於華語遠距教學,擴增了遠距教學的應用範 圍與策略,在每個學習階段發揮引導、省思等功能。最後,本研究提出建議:遠距教師 需恰當地運用的教學法實施於課程中,並且更新專業數位教學知識與能力,希冀未來有 志從事遠距教學者,能嘗試加深加廣學習五階段互動模式運用層面,為後續教學與研究 提出更有力之貢獻。 關鍵字:遠距教學、華語教學設計、多方互動、線上帶領 vii.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5) The Study of Interac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 for Intermediate 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Abstract Research into the high interac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as a significant issue in teaching. However, there are insufficient studies in this field while most of the available studies only investigating into the online leading strategies and mission application , not to mention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teaching.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to use video conference software “Zoom” as synchronous distance teaching platform. Based on Salmon’s(2002) “5-stage strategy”, the researcher have tried to adapt these concepts into“ 5-. 政 治 大 it as the model of teaching programming. 立. stage interaction model”. Take the students’ points of view into consideration and implement. ‧ 國. 學. The study first points out the challenges in Chinese teaching when developing distance learning. Adapt the teaching methods which are suitable in online, highly interactive course into the teaching and use observation survey to gain and generalize the learning condition.. ‧. Next, the researcher expla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mission of every steps based on the. y. Nat. 5-stages learning interaction model with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digital tools correspond to. sit. the stages in order to design a course that is learner-oriented and highly interactive. All the. er. io. steps are outlined in this research.. al. v i n Design the courses by using multiple C h teaching methodsUwhich emphasize the interaction e n g c htoi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and build the classroom-like learning atmosphere n. In conclusion, the study can reach the following three goals:. 1.. teachers and learners and reach the goal of improving mutual interaction. 2. Use online leading strategies to design the highly interactive distance courses which helps the learners focus more on the learning content. 3. Establish and develop the “5-stage learning model” in Mandarin distance learning would extend the strategies and the range of application for distance education and provide the future researchers with new form of teaching templates, advice, and establish the more efficient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 to the learners. Key words: Mandarin Distance Learning, Interactions, E-Learning, Online Tutoring. viii.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6) 目錄 摘要......................................................................................................................................... vii Abstract .................................................................................................................................. viii 目錄...........................................................................................................................................ix 表目錄.......................................................................................................................................xi 圖目錄.................................................................................................................................... xiii. 治 政 第一章 緒論.............................................................................................................................. 1 大 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 國. 學.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y. Nat. sit. 第一節 遠距課程的發展與現況.......................................................................................... 8. er. io. 第二節 遠距教學的互動研究............................................................................................ 20. al. n. v i n Ch 第四節 線上互動教學設計................................................................................................ 46 engchi U 第三節 線上帶領之分析研究............................................................................................ 33. 第三章 研究設計.................................................................................................................... 69 第一節 研究範圍................................................................................................................ 69 第二節 研究方法................................................................................................................ 78 第三節 研究流程................................................................................................................ 81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蒐集............................................................................................ 84 第四章 同步遠距教學設計.................................................................................................... 92 第一節 教學分析................................................................................................................ 92 第二節 遠距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 108. ix.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7) 第五章 學習五階段互動教學實施與研究成果.................................................................. 125 第一節 學習五階段互動教學實施.................................................................................. 125 第二節 教學評鑑.............................................................................................................. 146 第三節 綜合分析.............................................................................................................. 170 第六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7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7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81 參考文獻................................................................................................................................ 184. 政 治 大 附錄ㄧ 學習者課前問卷.................................................................................................. 192 立. 附 錄...................................................................................................................................... 192. ‧ 國. 學. 附錄二 課後學習結果與滿意度調查問卷...................................................................... 195 附錄三 學習者課後訪談大綱.......................................................................................... 199. ‧. 附錄四 華語同步遠距教學日誌...................................................................................... 201 四-1 中級華語遠距教學日誌-0322 .......................................................................... 201. Nat. sit. y. 四-2 中級華語遠距教學日誌-0324 .......................................................................... 203. er. io. 四-3 中級華語遠距教學日誌-0329 .......................................................................... 205. al. v i n C h .......................................................................... 四-5 中級華語遠距教學日誌-0405 209 engchi U 四-6 中級華語遠距教學日誌-0407 .......................................................................... 211 n. 四-4 中級華語遠距教學日誌-0331 ......................................................................... 207. x.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8) 表目錄. 表 2- 1 線上教學之特色 ......................................................................................................... 13 表 2- 2 傳統教學與線上教學特色比較 ................................................................................. 15 表 2- 3 教師與學習者的互動與策略 ..................................................................................... 22 表 2- 4 學習者之間的互動與策略 ......................................................................................... 25 表 2- 5 課程中互動策略整理 ................................................................................................. 31 表 2- 6 學者對線上帶領角色之看法 ..................................................................................... 34 表 2- 7 線上帶領者工作項目 ................................................................................................. 35. 政 治 大 表 2- 9 國內針對線上帶領之相關研究 ................................................................................. 39 立 表 2- 8 線上課程經營與帶領工作 ......................................................................................... 36 表 2- 10 溝通教學法的實施 ................................................................................................... 49. ‧ 國. 學. 表 2- 11 主題式教學的設計方法 ........................................................................................... 51 表 2- 12 合作學習活動設計流程 ........................................................................................... 55. ‧. 表 2- 13 華語同步教學三階段設計 ....................................................................................... 57 表 2- 14 國內華語線上遠距教學之研究 ............................................................................... 61. y. Nat. sit. 表 2- 15 線上教學容易出現的問題 ....................................................................................... 66. al. er. io. 表 3- 1 華語能力等級對照表 ................................................................................................. 76. n. 表 3- 2 研究資料編碼 ............................................................................................................. 89. Ch. i n U. v. 表 4- 1 學習者個人資料調查 ................................................................................................. 93. engchi. 表 4- 2 學習目的調查 ............................................................................................................. 94 表 4- 3 課程期待調查 ............................................................................................................. 95 表 4- 4 CEFR-B1 中級華語能力描述..................................................................................... 99 表 4- 5 課程大綱與學習活動規劃表 ................................................................................... 102 表 4- 6 數位媒體工具介紹 ................................................................................................... 104 表 4- 7 學習五階段互動模式執行項目說明 ....................................................................... 109 表 4- 8 使用與動機階段、線上社交階段教學進度表 ....................................................... 113 表 4- 9 資訊交流階段教學進度表 ....................................................................................... 114 表 4- 10 知識建構階段教學進度表 ..................................................................................... 115 表 4- 11 發展階段教學進度表 ............................................................................................. 116 表 4- 12 中級華語遠距教學示範教案 ................................................................................. 117 表 4- 13 教學互動策略 ......................................................................................................... 122 xi.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9) 表 5- 1 課後滿意度之「學習動機」調查 ........................................................................... 147 表 5- 2 課後滿意度之「課程教材的互動」調查 ............................................................... 148 表 5- 3 課後滿意度之「課室互動」調查 ........................................................................... 149 表 5- 4 課後滿意度之「線上學習」調查 ........................................................................... 151 表 5- 5 課後滿意度之「課室氣氛」調查 ........................................................................... 152 表 5- 6 課後滿意度之「學習結果」調查 ........................................................................... 153 表 5- 7 課後滿意度之「教學平台」調查 ........................................................................... 15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xii.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10) 圖目錄. 圖 2- 1 線上帶領五階段模式 ................................................................................................. 43 圖 3- 1 GOOGLE CLASSROOM 首頁 .......................................................................................... 72 圖 3- 2 GOOGLE CLASSROOM 課程主題分類 .......................................................................... 73 圖 3- 3 GOOGLE CLASSROOM 討論與學習資源區 .................................................................. 73 圖 3- 4 GOOGLE CLASSROOM 作 業 區 .................................................................................... 74 圖 3- 5 GOOGLE 學習資料夾 ................................................................................................... 75 圖 3- 6 研究流程 ..................................................................................................................... 82 圖 3- 7 同步遠距上課情形 ..................................................................................................... 87. 政 治 大 圖 4- 1 學習者欲加強之華語能力調查 ................................................................................. 95 立 圖 3- 8 遠距教學教師日誌記錄表 ......................................................................................... 88 圖 4- 2 學習者感興趣之主題調查 ......................................................................................... 96. ‧ 國. 學. 圖 4- 3 學習時段調查 ............................................................................................................. 97 圖 4- 4 CEFR 分級標準........................................................................................................... 98. ‧. 圖 4- 5 遠距課程學習時間規劃 ........................................................................................... 108 圖 5- 1 ZOOM 共享螢幕教學 ................................................................................................. 126. y. Nat. sit. 圖 5- 2 ZOOM 各項功能介紹 ................................................................................................. 126. al. er. io. 圖 5- 3 ZOOM 註記筆功能介紹 ............................................................................................. 127. n. 圖 5- 4 班級規定發布於 GOOGLE 雲端教室 ....................................................................... 127. Ch. i n U. v. 圖 5- 5 教師課堂常用指令 ................................................................................................... 128. engchi. 圖 5- 6 破冰活動「猜一猜」 ............................................................................................... 129 圖 5- 7 文字雲活動「誰的眼力好」 ................................................................................... 130 圖 5- 8 語法練習情形 ........................................................................................................... 131 圖 5- 9 開放式問答演練 ....................................................................................................... 132 圖 5- 10 句子重組競賽 ......................................................................................................... 132 圖 5- 11 角色扮演活動 ......................................................................................................... 133 圖 5- 12「生活在台灣」短片播放情形 .............................................................................. 135 圖 5- 13 短片討論與分享 ..................................................................................................... 135 圖 5- 14 台灣特色廟宇文化介紹 ......................................................................................... 136 圖 5- 15 文化分享情形 ......................................................................................................... 136 圖 5- 16 清明節特色小吃介紹 ............................................................................................. 137 圖 5- 17 清明節故事閱讀與討論 ......................................................................................... 137 xiii.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11) 圖 5- 18 學習者抽卡決定專題報告順序 ............................................................................. 138 圖 5- 19 發展階段「泰國潑水節」專題報告情形 ............................................................. 139 圖 5- 20 發展階段「西班牙奔牛節」專題報告情形 ......................................................... 139 圖 5- 21 發展階段「德國啤酒節」專題報告情形 ............................................................. 139 圖 5- 22 課後滿意度各項目調查情形 ................................................................................. 14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xiv.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以「線上學習五階段互動模式」設計華語同步遠距之教學活動,藉此 了解在五階段教學模式之下,是否能建立高互動的學習氛圍。本章共有四節,第一節 為「研究背景與動機」,說明高互動的教學已成為線上教學重點,為本研究主要探討 之項目; 第二節「研究問題與目的」,整合目前華語遠距教學的現況與觀察到的問題, 並針對此困難與挑戰提出主要的研究目的;第三節為「名詞釋義」,對於本研究涉及. 政 治 大. 之重要領域,進行專有名詞解釋以協助讀者了解。. 立. Nat. y. ‧. ‧ 國. 學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io. sit. 隨著學習華語的市場趨勢顯著化,近年來教學的重點更是向網路、教學媒體聚焦,. er. 同步遠距教學不受時空限制的特點與數位科技的創新,提供一種嶄新便捷的學習機會,. al. n. v i n 學界也紛紛投入遠距教學的相關研究。相關文獻更指出,遠距學習互動是會影響學習 Ch engchi U 者的學習成效(Moore & Kearsley,1996),互動的議題逐漸受到研究的重視,Moore &. Kearsley (1996)認為,遠距學習教學者最需發展的技巧,是促進學習者主動的學習,困 難的不是課程的講授,而是使學習者主動參與。 在一般面對面傳統授課的環境下,師生互動能提高交流頻率,而遠距教學的環境 為師生處於不同空間,互動情形更應該要加強,提升學習效果。透過良好的師生同儕 互動機制獲得學習上的回饋,必能強化學習者的學習持續力,透過各種管道,同步與 非同步的師生同儕互動也給予學習者重要的支持 (黃慈,2004);Moore & Kearsley(1996). 1.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13) 提到,應用相關的技巧促進教學互動,是迫切需要研究的主題。由此可見,互動過程 是影響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 對於線上的學習互動,Salmon(2002)認為,線上學習主要目的是促進師生的互動 溝通、學生的主動參與,並利用線上教學的機會,協助學生對教材內容知識的吸收與 建立。Salmon(2002)以教學者的角度,提出「線上學習五階段互動模式」之概念,教 學模式包含了認知、社會、動機與情意的互動過程,就如同鷹架功能般,透過不同階 段設計出適當的教學活動,讓線上學習更具結構性。此外,根據華語文遠距教學能力 評核系統之指標,顯示出遠距同步教學的核心能力為教學帶領技巧以及高互動的教學. 治 政 大華語教師與參與學生(林翠雲, 設計,而華語遠距同步課程具備的要素包含了同步教室、 立 2015)。. ‧ 國. 學. 根據研究者調查,現有論文研究較少關注在遠距教學互動設計方面的探討,相關. ‧. 研究也不多,還有諸多問題需要發掘及克服。再者,許多研究提出線上教學之情境溝. sit. y. Nat. 通的重要性,但現階段尚未見具體、可延續學習之遠距教學設計。. n. al. er. io. 另一方面,同步遠距教學首重的是教學平台,林賜霖(2014) 在其文中比較並分析. i n U. v. 國內常見的視訊會議系統與遠距教學平台,如 Skype、JoinNet 以及 Adobe Connect。. Ch. engchi. Skype 主要是以通話對談的免費軟體,然而系統並不具備白板功能,若要進一步展示 圖片、PPT,只能以檔案傳輸或畫面共享的方式進行;Join Net、Adobe Connect 同樣 都有白板、桌面共享與遠端操控的功能,唯美中不足的地方是目前此兩款軟體皆需付 費。此外,JoinNet 僅支援 Windows 作業系統,學習者若使用 Mac iOS 系統則教師就 不能選擇此教學平台上課。基於研究經費的考量與時間上的限制,研究者接觸了免費 視訊會議軟體 Zoom。Zoom 和 JoinNet、Adobe Connect 同樣擁有白板小畫家、桌面共 享、遠端操控與內建錄影、計時的功能,也能呈現 PPT 中的動畫設計,並且使用者無. 2.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14) 須註冊帳號,任何作業系統僅要下載視訊軟體都能順利使用。考慮學習者使用電腦的 設備狀況、教學需求,在綜合考量之下,研究者決定以 Zoom 作為遠距教學之載體。 綜合以上,本研究以互動教學為基礎,導入線上學習五階段之互動模式,採用 Zoom 視訊會議系統作為遠距教學平台,結合課程特質設計出高互動的教學活動,探討運用 五階段模式實施於同步遠距課程中,是否能增進師生及同儕間的互動,研究最後提供 一套遠距教學之設計,打造遠距教室的真實學習情境。. 立. 政 治 大.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 國. 學. 壹、研究目的. y. Nat. io. sit. 根據上述之背景與動機,透過遠距同步教學結合線上學習五階段互動模式,使用. er. Zoom 視訊會議系統,透過該平台進行互動教學之設計,藉此能提高學習者的信心與. al. n. v i n 意願,增加使用華語溝通的機會,將研究成果作為往後遠距課程規畫之參考,本研究 Ch engchi U 具體目的為:. 一、. 探討線上遠距課程適合溝通、互動之教學方法與最佳的教學環境。. 二、. 設計高互動之遠距課程、教材設計與帶領策略的方式。. 三、. 建立學習五階段互動模式並運用於華語同步遠距教學。. 3.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15) 貳、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線上互動的適合的教學法與最佳教學環境為何? 二、如何在遠距平台上打造高互動的教學? 三、學習五階段互動模式運用於華語同步遠距教學是否能提升學習動機?. 政 治 大. 立第三節. 名詞釋義. ‧ 國. 學. 壹、溝通式教學. ‧ sit. y. Nat. 學習者主要以溝通對話為學習內容,強調學習者中心、做中學,透過對話性教材. n. al. er. io. 呈現真實語料,將學生的生活情境帶進教室,利用角色扮演、同儕演練、訊息交換等. i n U. v. 任務活動,提供學生自我表達、大量練習的機會,同時兼顧聽說讀寫(打)的練習,培養. Ch. engchi. 學生運用華語和他人溝通互動的能力。在課堂中實施溝通式活動,以師生、生生或小 組討論的方式,和同儕夥伴共同解決教師所設計的問題,並且向其他學習者報告。本 研究提供學習者自然的華語溝通環境,並試著改變學習者在課堂被動現象、引起學習 動機。. 貳、遠距同步教學. 遠距同步教學系指,教學者與學習者於同一時間,透過網路進行教與學的活動, 具有可在不同空間的特性。本研究以 Zoom 視訊會議軟體作為遠距同步教學平台。 4.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16) 遠距同步教學之策略可以分為溝通策略、合作策略。前者強調透過溝通來學習, 在教學活動上使用積極鼓勵、互動的策略;後者則認為合作就會產生競爭、互動,進 而引發更多有趣的活動 Driscoll(2005)。本研究之教學設計依此教學原則為目標,發展 線上遠距教材設計與高互動教學。. 參、線上互動. 政 治 大 的平台進行教學外,也要重視在網路教學環境中,善用各種互動策略來加強學習者的 立. 相較於傳統學習環境,線上學習提供了多對多的互動媒體科技。除了發展更完善. ‧ 國. 學. 學習動機(高慧真,2010)。針對線上學習與互動,Moore 與 Kearsley(1996)指出,應用 相關教學技巧增進課堂中的互動,是極需研究的主題。遠距教育學者 Moore(1996) 更. ‧. 進一步提出三種最基本的互動:一、學習者與教師之互動,在師生間提供學習的動機、. y. Nat. io. sit. 回饋和對話的互動;二、學習者與學習者的互動,對於課程相關的資訊、想法,學生. er. 能彼此對話交流;三、學習者與教材的互動,可以從教材中提取知識的方法。. al. n. v i n 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採取的互動方式也隨之不同。本研究將以上互動形式對應五 Ch engchi U. 階之教學模式,發展出遠距高互動之多元教學,以期透過情境營造、互動溝通、多元 活動等方式,作為後續課程設計時的參考依據。. 肆、學習五階段互動模式. 線上帶領五階段模式「Five-Stage Model」係由英國遠距學者 Salmon(2002)所提出。 Salmon(2002)認為,線上學習的主要目的,為促進師生間的互動、學生們的主動參與, 以及幫助學生對線上教材內容的知識建立與吸收,透過鷹架的導引,可讓教學者有依. 5.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17) 循方向,了解線上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增加線上課程的互動性,降低可能產生的學習 中輟現象。 遠距學者 Salmon(2002)把線上帶領之過程,分成五個階段:第一階段「參與及動 機」,學習者開始進入摸索;第二階段「線上社會化」,同儕間相互認識進行溝通; 第三階段「資訊交換」,學習者彼此訊息交換與傳遞;第四階段「知識的建構」,試 著表達想法與見解;最後為第五階段「發展」,建立與發展個人的知識、技能。本研 究擴增 Salmon(2002)之線上帶領五階段模式之層面,以學習者中心發展「學習五階互 動模式」作為教學設計之方針,並針對中級華語學習者設計出適合同步遠距教學的課 程。.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6.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探討課堂中的互動情況為主要研究標的。本章將文獻分為「遠距課程的發 展與現況」、「遠距教學的互動研究」、「線上帶領分析研究」、「線上互動的教學 設計」四個部分探討。 第一節為「遠距課程的發展與現況」,研究者先從遠距教學的定義、理論了解線 上學習的意義,探討目前線上學習的類型及面臨的問題與挑戰,藉此了解遠距環境中 可能發生的問題。接著以各家學者針對遠距教學而發展出的教學理論,探討遠距教學. 治 政 大 的策略、教學材料等功能。另外,除了線上同步學習課程,同時也整理了非同步課程 立 環境應該準備的學習資源與應用工具,作為往後課程發展的依據。. ‧ 國. 學. 第二節為「遠距教學的互動研究」,對線上課程的互動相關研究加以整理歸納,. ‧. 進一步討論網路教學常用的互動數位學習工具,藉由過去相關研究所提出的互動技巧,. sit. y. Nat. 作為研究者設計線上課程的參考依據。. n. al. er. io. 第三節為「線上帶領分析研究」,說明線上帶領模式的理論與互動的流程。研究. i n U. v. 者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與分類,整理出該模式在學習互動各階段的設計,在實施遠距. Ch. engchi. 互動課程時,作為第四章教學活動設計的參考架構。. 第四節為「線上互動的教學設計」,本節研究者整理出教育學者們所提之教學理 論與主張。了解重要觀念與理論後擷取各家優點,以期能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與策 略,研擬出一套最適合線上課程的方法。. 7.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19) 第一節 遠距課程的發展與現況. 自從教學透過電腦網路應用後,傳統教室己不是唯一選項,多元化的教學環境, 可滿足不同需求的學習者,也能帶給教學者、學習者許多便利。隨著科技的進步,遠 距教學的媒介功能日趨成熟,本小節將討論遠距教學的發展與應用情況。. 壹、遠距教學的定義與範圍. 政 治 大 網路教學愈來愈受到重視 立,最重要的因素是它能將人和資源以各種方式聯繫起來,. ‧ 國. 學. 形成各式各樣的網路社群,並且激發出各種新的學習可能性。Moore(1972)首先為遠距 教學下定義:是一種有計畫的學習,通常學生與教師是分隔兩地,必須採用特殊的課. ‧. 程設計及教學技巧、特殊的設備或其他科技傳播方式、特殊的組織與行政作業相互配. y. Nat. io. sit. 合才能達成遠距教育。近幾年,隨著傳播科技與資訊科技發展的突飛猛進,遠距教學. er. 不再只是透過印刷媒體或廣播電視系統進行單向傳播,而是以電腦、網路、衛星為主. al. n. v i n 之 數 位 科 技 , 強 調 即 時 、 互 動C 的 、 雙 向 溝 通 的 新 型 態 , 例 如 : 視 訊 會 議 (Video hengchi U teleconference)、電腦會議(computer teleconference)、電子郵件(electronic mail)等,均被. 用來滿足不同的學習需求,這些網路科技的應用,不但突破了教學與學習之時間與空 間的限制,更促進高品質、高速度、高互動性的遠距教學系統(沈中偉,2005)。由此可 知,遠距教育是教師和學生相隔兩地的教學與學習方式,任何一種非面對面的講授或 學習方式,皆可視為遠距教育。學習者不再透過傳統的實體課程獲得學習,利用遠距 教育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的特性,提供了雙方彈性更高的管道。 從遠距教學的範圍來看,包涵了現今常聽到之數位學習與線上學習(行政院人事行 政局,2008)。相較於遠距,數位學習強調透過網路與各種多媒體形式來傳遞學習內容; 8.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20) 而線上學習是指透過網際網路來傳遞與進行學習。本研究所指遠距課程是透過網路傳 遞學習內容,學習者必需上線,並利用多媒體數位工具輔助學習,以下就遠距教學的 特色、類型與面臨的挑戰分述討論。. 貳、課程類型. 發展迄今,遠距教學是以網路線上課程的方式來進行。關於遠距教學的實施模式, 目前可分為:非同步學習(asynchronous)、同步學習(synchronous)及混成學習(blended). 政 治 大. 三種 (鄒景平,2003),以下詳述之:. 立. 一、非同步學習模式. ‧ 國. 學. 為目前廣為採用的數位學習模式,其特性較具彈性。師生不用在相同時間內出席. ‧. 教室,而教材、作業與相關學習資源都放置於網路,學習者可自行選擇合適的時間學. sit. n. al. er. io. 二、同步學習模式. y. Nat. 習,透過電子郵件或討論區向教師或同儕討論、請益。. Ch. engchi. i n U. v. 相似傳統面對面的學習模式,然而學習者可透過資訊科技輔助,讓不同地點的師 生能線上即時互動。各地區因為網路環境的限制會產生各種類型的網路學習型態,文 字聊天、文件共享和語音溝通都是基本的線上同步元素(翁義鑫,2015)。而線上同步環 境中的教學活動,需依賴平台、軟體的各種功能,使師生有更多的互動及順暢的溝通, 例如:進行文字接龍時,需要學習者在互動式電子白板上直接書寫文字,如此能達到 如傳統教學在黑板上寫字的情境(李維蔓,2008)。 三、混成學習模式. 9.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21) 同步學習或非同步學習都有其教、學上的限制。為結合同步、非同步學習之優勢, 爾後又發展出混合學習模式,透過實體教室與數位學習交互進行,各取其優點相輔相 成,可達到強化、延伸學習等效果。將部分指定閱讀材料放在網路,學習者能以非同 步方式閱讀;需要面對進行的課程講解、操作或演練,則選擇實體教室進行。 另一種整合線上同步與非同步的教學模式,如教學者運用社群平台如 Facebook、 Google Classroom、Google Form 等媒介,學習者能簡單發表文章、投票、問答和作業 繳交與使用統計等功能。結合線上通訊軟體、與學習者約定上線時間討論課程內容、 分享學習歷程或問題討論,不僅從教學者也能從同儕的即時回饋中得到答案(陳年興、 楊錦潭,2006)。.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綜合以上,線上同步教學是透過教學工具,轉變為現代人有效率與學習的方式。. ‧. 現今的線上軟體工具趨於容易操作、成本降低,在軟硬體設備相容性極高的電腦世代,. sit. y. Nat. 遠距學習系統的成本建置與相關問題會越來越少,注重的問題都將在教、學之中(翁義. n. al. er. io. 鑫,2015)。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思考如何在課程中讓學習者組織自我的學習, 啟發思考、協助其維持學習動機。. Ch. engchi. i n U. v. 參、線上教學的特色. 線上教學的首要目標就是建立並突出互動性,除學生與教學系統間的互動性之外, 更要強調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性(孫春在、林珊如,2007)。隨著資訊科 技與網際網路的興起,網路學習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學習者能在任何時間與地點進行 學習。吳聲毅(2004) 指出,網路學習是學習者透過資訊通訊科技為媒介,利用數位化 的教材與教學方式,整合線上、非線上的教學活動與學習策略所進行的學習方式。另. 10.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22) 一方面,透過數位或線上學習系統,教師除了可以為學生授課之外,還能夠舉行測驗、 指定作業、溝通討論等雙向互動(沈中偉,2005)。 孫春在、林珊如(2007)歸納出網路學習的四點特性,並提出相關建議: 一、主動學習 在學習動機與認知歷程方面,主動性會造成學習上的明顯差異,大量的資料充斥 在網路中,更需要學習者能主動去探索。線上教學讓師生之間隔了一層,學生在上課 過程中容易流於被動性,因此,學習者需要有自發性的產生策略與知識的能力。. 政 治 大. 另一方面,線上學習者可以利用匿名所帶來的安全感,大聲陳述自己的意見,能. 立. 使自己的學習能更深入,同儕也能得到正面的刺激。教學設計者則需思考學生感興趣、. ‧ 國. 學. 能持續投入注意力的問題。學生可透過討論訂出自己的學習目標;其次,利用自評、. ‧. 互評、師生合作評量等跳脫教師主導的評量方式,學生能感受到他們的主動性不只在. sit. y. Nat. 學習過程中發揮,也能在評量中造成影響。最後,學習檔案與設計作品都可讓學生來. io. al. n. 二、模擬學習. er. 維護,才能鼓勵學生在課程結束之後不斷回頭檢視、反省修正,達到學習效果。. Ch. engchi. i n U. v. 有了好的學習主題之後,在網路上還要提供適宜的模擬數位軟體工具,來幫助學 生達到「做中學」的目標。在模擬的情境中進行真實的學習,就是要讓學生能夠動手 參與或做實驗、設計,而不只是單純的閱讀與討論。在課程情境中建構概念、成品並 和彼此分享,是在實體教室中不易實現的學習方式。 除了在教材中,提出配合模擬教學的工具外,更要鼓勵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任務、 驗證概念,例如在一個商務的環境中,藉由生產、買賣的過程,了解運作機制;在角 色扮演的互動環境中,產出自然的情境對話。因此,有效地模擬情境,可進一步使學 習「由虛入實」,走出重要的一步。 11.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23) 三、互動學習 除 了 學 科 內 容 相 關 的 教 學 設 計 外 , 還 需 強 調 互 動 學 習 , 學 習 社 群 (learning community)的建立,能協助達到高層次的互動。近年來,知識是由社會共同建立起來 的觀點已獲愈來愈多支持,這種知識是在特定學習社群裡的學習者所共享的。 學習社群可以利用網路作為與社會互動的媒介,進行溝通分享、記錄觀摩等重要 的學習步驟,而網路可使社群成員進行同步、非同步的學習;電腦的強大資料儲存能 力,能紀錄大量的互動資料與學習成果;同儕間互相分享知識與學習成品與觀摩,也. 政 治 大 進行網路合作學習時,教師得設計適當的任務來促進合作,藉由社群的共識,讓 立. 因為在合作中,觀摩別人的創造作品更能激勵創造的內在動機。. ‧ 國. 學. 學生建立有用的知識。此外,教學設計應包含「問題尋找」的任務活動,問題尋找是 一種反覆循環的歷程,愈會尋找問題的人,創意發展的表現愈好,而互相合作學習的. ‧. 成員能比個人尋找到更多的問題,也更能激發出多元能力、觀點與想像力。. n. al. er. io. sit. y. Nat. 四、累積學習. i n U. v. 學習的歷程及結果都是可以持續累積,個人的學習心得與歷程檔案能夠保留下來,. Ch. engchi. 隨時複習與增修,同儕間能觀摩成品與互相評論,激盪所學外,也能同時提高知識深 度及品鑑能力。 而學習平台上應提供具有診斷功能的測驗、能顯示個人成長的檔案紀錄,幫助教 師察覺個別學生的問題、提供資訊能為學習者規劃目標、激勵其終身學習。 李秉蓉(2008) 在其文針對線上教學蒐集了相關文獻,研究者茲將線上教學的特色 整理為七項特色,如下表 2-1 所示:. 12.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24) 表 2- 1 線上教學之特色 特色. 內容. ㄧ、 無時空的限制. 1. 師生可隨時隨地進入課程進行教與學。 2. 沒有時間跟空間的限制,使得線上學習比面對面的傳統學 習還成功。 3. 網路教學讓學習者有彈性,只要可以取得電腦及網路,學 習者就可以開始進入網路課程、有更多的學習自主性。. 政 治 大. 二、 個人化學習. 1. 主角是學習者本身,依照其學習風格、狀況設定進度,並. 立重複瀏覽學習內容。. ‧ 國. 學. 2. 學習者掌握自我學習之大部分,因此學習者更能建構、紮 實所學知識。. ‧. 1. 講授的文字在網路課程中,若要學習者專注於內容,必須. y. Nat. io. sit. 使用其它輔助教學的資源,以維持學習者的學習動機。 2. 課程中使用一種以上的資源,能讓學習者在網路學習時,. al. n 四、 互動教學. er. 三、 多樣化資源. v i n Ch 得到較多的學習刺激、學習動機。 engchi U. 1. 學習者在互動中學習為網路學習主要特色。 2. 互動的過程中,可提升網路學習的參與感。 3. 學習者在網路課堂中隨時都需互動,而在此過程中能建構 學習者的知識,達到彼此合作學習的目的。 4. 網路教學比傳統教室教學更需要互動,因為參與者彼少有 面對之機會、師生之間也無法立即瞭解雙方感受,有時學 習會感到孤獨。. 13.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25) 五、 合作學習. 1. 師生之間需要大量的互動,可藉由網路學習環境中的工 具,如:討論區、線上聊天室等,達到合作學習。 2. 學生藉由合作學習的方式,在群體之間彼此交換訊息,以 達到學習的成效,建構知識。. 六、 學習記錄與評鑑 1. 學習者在平台中張貼的公告、討論區文章,都會儲存於資 料庫,隨時都可藉由搜尋功能,使用過往資源。 2. 線上參與討論內容、評量、作業繳交等資料能讓教學者依 照資訊給予評鑑。. 政 治 大 3. 資料儲存功能,使教師能取得學習歷程評估學習狀況;學 立. ‧ 國. 學. 習者得以回朔過往資源、再次複習。. 七、 角色互換. 1. 網路教學的環境讓學習者自己能掌握學習進度、學習方. ‧. 式,讓教學從教師中心變為學習者中心。. y. n. al. sit. io. 的角色,協助其自我學習。. er. Nat. 2. 教學者轉型為學習的輔助者、促進者、管理者、學習伙伴. Ch. i n U. v.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 李秉蓉(2008)。線上助教帶領大學探究式網路課程之行動研究。. engchi. 肆、傳統教學與線上教學之比較. 林賜霖(2014)以速食店點餐作為傳統教學及線上教學之比喻,店家提供了兩種方案 的套餐,消費者依其所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想要的餐點。教學並非哪種學習成效最 好,僅透過兩者的對照,顯明其特點罷了,大家皆能得到相同的滿足,只要能幫助學 習者達成學習目標,就是好的教學。巫靜宜(2000)在《比較網路教學與傳統教學對學習 效果之研究》文中提出傳統教學與網路教學之差異,研究者整理其論點如下表 2-2: 14.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26) 表 2- 2 傳統教學與線上教學特色比較 項目 時間. 傳統教學. 網路教學. 同時進行. 學習時間彈性,可同步進行或非同 步進行。. 空間. 同地進行. 網際網路打破了空間的限制,可在 任何地點進行學習活動與交流。. 學習方式. 1.注重團體教學的成效. 1.重視學習者個別差異,可自我控制. 政 治 學習步調與速度。 大. 2.學習不容易迷失,認知負擔較低. 立. 2.強調合作學習與建構學習的重要. ‧ 國. 學. 性。採用團體、分組及個別化、適 性化的教學方式,啟發學習者獨立. ‧. 思考的學習。 . y. Nat. n. al. 學習範圍. er. io. sit. 3. 採用超文本的交互參考,很容易 造成學習上的認知迷失,對學習過. v i n Ch U e n g c h i程較易造成延遲。. 1. 侷限於知識的傳授. 1. 範圍廣泛,學習者可接觸到較為. 2. 教師講義或課本,內容有限. 實務的層面。 2. 透過網際網路,課程內容無限且 容易更新發展。. 學生角色. 消極、被動的聽眾。. 積極、主動的參與者。. 教師角色. 知識的傳播者、供應者。. 知識的傳播者、輔導者、協助者與 提供者。網路裡的豐富資訊使得教. 15.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27) 師不再是知識唯一的供應者。 師生互動. 1. 多為言談互動、面對面溝通. 1. 以文字、多媒體提供多種互動的. 2. 受限於時間和地點。. 方法,讓學習者能在線上與教學. 3. 組織傳播,師對全體學生. 者、同儕互相討論。 2. 溝通不受時空限制。 3. 可以是組織傳播、也可以進行私 下對話.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巫靜宜(2000)。比較網路教學與傳統教學對學習效果之研究。. 立. 政 治 大. ‧ 國. 者在操作時可能會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分別於以下討論之。. 學. 雖然部分的線上教學特色為優勢,在執行面仍有些因素會影響教學的成效,教學. ‧ sit. y. Nat. io. er. 伍、遠距教學面臨的問題. al. n. v i n Ch 由於網路教學的的科技便利特性,帶來了許多的優勢,還有傳統面授課程沒有的 engchi U 優點,但由於線上學習無實質的接觸,喪失了傳統面授重視教師立即回饋及師生面對 面溝通的優點(陳珮庭,2010)。從學習的觀點來看,如果數位學習無法做到高互動、適 性化、評量診斷、正式教學與補救教學的功能,仍會被視為是種輔助教學的工具(沈中 偉,2005)。 研究者就學者專家對網路教學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整理相關文獻如下:. 16.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28) 一、學習自主性不足 國內學者曾針對網路學習者進行學習行為和學習成效研究,結論為學習自主性較 高的學習者能在網路學習中可得到高成就(陳年興、林甘敏,2002)。雖然遠距學習者認 同的新型的學習方式,但在個人心態上仍無法擺脫傳統的上課方式,如:不主動發表 意見、聆聽課程、不參與學習活動(陳珮庭,2010)。有些學習者因為遠距不受時空限制 的特性,而容易延遲課程、產生惰性;沒有了與教師面對的壓力,學習容易鬆懈。當 學習進度漸落後,便無法參與、趕上課程進度,學習者間的情感互動愈來愈少,最後. 政 治 大 電腦能力,在網路學習受挫後,會變得對學習失望而逐漸退出(陳珮庭,2010)。 立. 可能會對課程缺乏認同感(Eastmond, 1995)。此外,學習者本身若無基本的資訊素養、. ‧ 國. 學. Barker(2002)指出,線上教學中需提供給學習者大量溝通的機會以支持學習,這些 溝通可以是學習者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實施網路教學,欲讓學習者持續參與網路課. ‧. 程,除了有賴學習者需對於網路課程有所體認,學習過程中自我應該更有自制力、主動. y. Nat. n. al. er. io. 程的感覺。. sit. 性去參與。對於教學者則需要提供更多的溝通機會,讓課程中的學習者能夠有參與課. 二、互動性不足. Ch. engchi. i n U. v. 許多網路教學系統擁有各式的互動工具,然而大多學習者在網路學習過程中,只 停留於瀏覽,使得人際互動缺乏(林奇賢,2000)。學者林甘敏與陳年興(2002)的研究顯 示,有些教學網站缺乏吸引力,學習者無意願進入學習與他人互動;有的學習者因為 沒得到老師的即時回饋,覺得有失落感;有些學習者表示不了解如何加入話題討論。 上述例子都顯明,學習者與教學者之間的互動更是不可或缺的必須設計適合且充足的 互動,才能讓學習者減少孤獨感。 三、教學與設計者負擔重 17.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29) 教學者必須時刻留意線上學習者的學習狀況,並解決其各式問題,因此線上教學 者的工作較為吃重(林甘敏、陳年興,2002)。對於課程準備、互動、教材製作、技術協 助等多項工作,更需要花許多的時間與心力張羅。相關研究指出,課程內容的品質是 影響學生學習滿意度的重要因素。然而,開發優質的網路課程需耗費的人力和時間可 能跟不上學習者的需求,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開發線上課程仍是挑戰之一(陳珮庭, 2010)。為了保有線上課程的互動,成為教學者一大負擔。綜合以上,研究者認為若減 少時間與心力去營造互動環境及關懷,可能減低學習者對課程的認同感,對於教師而 言是個棘手的問題。. 立. 政 治 大. 設計遠距課程除了省思上述問題外,也需針對教學環境中的各項因素加以思考,. ‧ 國. 學. 以免在教學之外增加額外的負擔、耗費心力、人力與時間製作相關課程、教材後,產. ‧. 生不能達到目標之遺憾。. n. al. er. io. sit. y. Nat. 陸、小結. Ch. engchi. i n U. v. 遠距教學特徵是學習者與教師被時空所阻隔,因此距離對於教學、學習者、教師、 溝通互動方式、課程與管理的影響,是需要被討論的重要議題;對遠距學習者而言, 也必須面對比傳統課堂來得更多挑戰,學習者可能在理解或認知上產生距離,需要靠 教師教學與學習者一同克服,才能產生有效、有計畫的學習(Moore,1996)。 Salmon(2002)強調,為增進線上學習效果,網路課程須設立「線上討論主持人 (e-moderator)」或「專家教師 (specialist tutor)」,其責任是團體討論的促進與資料提供 者,負責提出問題以供學習者深入討論,能夠有效的增進互動溝通。國內學者沈中偉 (2005)指出,理想的遠距教學系統應該具備下列的功能: 18.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30) 一、對學生實施前測,應先了解學生起點行為。 二、對於不同起點的學生,要提供不同的學習內容。 三、提供豐富且激發學生動機、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多媒體學習內容。 四、有效分析學習特性,以及能記錄學生學習的情形。 五、能提供教師簡易完成線上命題及編輯教材的工具。 六、能提供師生互動所需的工具。 七、有簡單容易操作的介面。 八、能對學生實施有效且具公信力的評量,並將資料分析完成後,作為提. 治 政 大 供學生補救教學時的參考。 立. 九、能提供有效的補救教學工具。. ‧ 國. 學. 十、無所不在的使用環境,如公共資訊戰、無線上網環境。. ‧ sit. y. Nat. 遠距教學系統如能提供上述功能,方能設計出具良好效果的學習課程。此外,思. n. al. er. io. 考是否採行線上學習課程時,應該要加以考慮課程本身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如:人. i n U. v. 際互動、公平性、隱私權、學習深度及廣度、缺乏面對面機制所產生的學習困境、數. Ch. engchi. 位落差是否造成弱勢族群學習者的不利等(沈中偉,2005)。以上所提重點皆為本研究進 行設計課程加以審慎思考的因素。. 19.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31) 第二節 遠距教學的互動研究. 本節重點在探討遠距教學環境中的互動類型、互動功能與策略等相關研究,以及 探討遠距課程的實施困難處與蒐集文獻之建議。. 壹、互動類型. 線上學習的重點在於互動,而不只是教材(鄭意儒,2005),互動能讓學習者有參與. 政 治 大 三種互動類型做為介紹:學習者與教師的互動、學習者與教材的互動,以及學習者與 立. 感、提升學習效果。對於線上的互動教學,國內研究者經常引用 Moore(1989) 提出的. ‧ 國. 學. 學習者之間的互動。以下就課程中會發生的互動類型敘述之:. ‧. 一、學習者與教師的互動. sit. y. Nat. 教師通常以互動的方式協助學生學習,也是最主要、最不可或缺的。在不同的學. n. al. er. io. 習階段,採取的互動方式也隨之不同,當學習者獨自面對新知時,對於新資料的掌握. i n U. v. 是否應用正確、是否可行或值得嘗試,此時,教師的帶領就顯得格外重要。除此之外,. Ch. engchi. 教師要盡可能引起學習者的學期興趣與動機,尤其是在非同步的學習環境上,要適當 的運用技巧與選擇工具去帶領。最後,教學者透過正式、非正式的測驗來評量學生是 否進步、決定是否要改變教學策略。本研究目的為觀察遠距課室中,師生的互動情形, 進一步在學習初期、課程研討、以及學期末期等階段,進一步促進學習者與教師之間 的互動。 二、學習者與教材的互動. 20.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32) 教學中最基本的互動型態是學習者與教材間的互動,學生開始進入學科的學習領 域中,教師必須協助學生建立與學習教材間的互動。透過教材,能讓學習者瞭解自己 的學習目標,進而建構個別化的知識,將其融入原有的認知架構中。近來科技發展迅 速,學習者可藉由容易取得的資源,如電視廣播、網路資源、互動式多媒體工具等形 式的教材來進行互動,學習者也能透過與教材的互動,獲取教師所傳承的專業經驗。 三、學習者與學習者的互動 學習者與其他學習者之間的互動,在教學上十分重要,是最容易發生,也是次數. 政 治 大. 最多的一種互動。相關研究指出,在傳統教室中,學習者無法有效的推展彼此間的互. 立. 動,採用遠距學習的方式後,學習者透過電子郵件、視訊會議,一方面接受教師指導,. ‧ 國. 學. 另一方面有同儕間的溝通情境,在此情況下能有效提升相互溝通的情形 (Philips&. ‧. Santoro, 1989)。而互動的方式可分成個人主動學習,或是小間組透過協同合作的方式. sit. y. Nat. 進行互動。為了增加學習者間的同儕互動,教師應佈置情境任務的設計於課堂之中,. io. n. al. er. 讓學習者間有互相交流、分享的機會。. Ch. engchi. i n U. v. 綜合以上所述,遠距教學應致力於各類型互動過程的提升,強化教學成效。互動 式教學重心在於知識的歸納而不是灌輸,在於問題的引導而不是給予解答,在於學習 者的參與而不是教師的內容講授而已。Moore(1996)更進一步認為,遠距教學應把重點 放在加強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互動方面,旨在提高學習者參與感與彼此間互動機會、 提供更多師生社交互動的機會。許多文獻指出,課堂中採用提升社交互動的教學策略, 例如鼓勵學生參與、給予個別化回饋…等等,被認為是提升遠距學習的重要因素(Moore, 1996)。以上可以增強學習參與感及加強互動,既能引發學習動機,也能輔助學習。. 21.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33) 貳、遠距課程的互動策略. 根據上述文獻,遠距教學必須要能設計出各類型的課程,並確保其具備各種互動 功能,以符合各類學習者之需求。Driscoll(2005)把線上同步教學策略分成兩大類,一 為「溝通為主的策略」,強調透過溝通來進行學習;二為「合作為主的策略」,主張 有合作就會有互動或競爭,進而衍生出更多活潑有趣的教學活動,因此在遠距教學環 境中,如何增進教師與學習者、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互動的策略甚為重要。針對互動 的重要性,許多文獻提出不少互動策略、建議,研究者整理成表格。以下表2-3為教師. 政 治 大. 與學習者的互動與策略、表2-4為學習者之間的具體互動與策略:. 互動與策略. ‧. 學習者在開始上課後能撰寫、張貼文章。 . 1.. y. Nat. 鼓勵學習者在課堂中發表意見、提供建議。. io. a l要求學習者發表讀書心得報告與計畫成果,給其他學習 v i n Ch 者提供評語的機會。 engchi U. n. 3.. sit. 2.. er. Moore&Kearsley (1996). 表 2- 3 教師與學習者的互動與策略. 學. 研究者. ‧ 國. 立. 4.. 鼓勵學習者透過網路、互相合作完成作業或計畫。. 5.. 要求學習者每天閱讀與回應訊息。. 6.. 教師回應學生時,應採用正向積極與協助性的語氣態度。. 7.. 不談論隱私性的議題。. 8.. 鼓勵參與度低的學習者參加活動。. 9.. 定期安排線上學習活動來維持學生動機與餐與感。. 10. 善用討論區或佈告欄告知學習者最新進度與傳達消息。. 22.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34) 11. 公佈的訊息內容要精簡並容易閱讀。 12. 提供有意義、清楚明瞭的訊息標題,幫助學習者瞭解訊 息重點。 13. 定期提供課程摘要,有助於學習者瞭解學習的重點。 14. 教師要避免討論區回應時產生學習者爭吵情形。 15. 教學者或學習者傳送訊息後,務必通知傳訊者已收到。 16. 給予學習者回饋時,可以是個別的回饋或是整合所有學 習者的優缺點。. 政 治 大 1. 教學者的直接參與能促進學習者的互動,如果教學者無 立 法上線,可以利用線上助教協助帶領學習活動。. 學. 2.. E-mail 以及其他網路溝通工具能有效提供溝通的管道。. 3.. 教師針對課前課前拋出討論議題、鼓勵學生批判思考。. ‧. Nat. 教師要先瞭解學生特性、學習背景,如:選修課程的目的、. io. 教育經驗、課程相關興趣。 . a l課程初期要求學習者以 E-mail v 聯絡,使其能適應科技的 i n Ch engchi U. n 5.. sit. y. 4.. er. ‧ 國. Flottemesch (2000). 使用,藉此建立師生關係、教導學生如何使用科技與其 他數位媒體工具。. 6.. 安排電話訪問或課後時間,使學習者有機會進行下線後 的師生互動。. 7.. 課程前寄歡迎信與其他課程相關訊息給學習者。. 8.. 針對學習者的作業與學習問題,教師能即時與其溝通或 提供回饋。. 9.. 整合多元的互動管道,使課程具備個人風格。 23.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35) 10. 適時詢問學習者是否有足夠的互動機會,並鼓勵學習 者,使其對互動有積極的態度。 顏春煌 (2012). 1. 教師讓學習者輪流發表意見,對事件發言。由學習者說明 論述,另外一位學習者評論與質疑,自然就會產生溝通與 互動。 2. 提升學生參與的興趣,教師可在課程開始前或進行中透露 關於學習主題的資訊。 3. 學習者進行角色扮演某個主題之主持人;或是課前分配主. 論或報告結果。此外,教師也能安排扮演評論者的角色。. 學. 4. 運用網路的方便性進行多人協同教學。課程中邀請專家參. ‧. ‧ 國. 政 治 大 題給學習者研究,回到線上同步課程時,學生能向同儕討 立 與,也可能提高專家的意願,不必親自現場就能參與課程。. Nat. 題,一方面使學習者更專注,一方面避免學習者產生「掛. er. io. sit. y. 5. 教師使用問答的方式,因為學習者較無法預期教師的問. n. a網」的情況。 iv l C n hengchi U. 6. 利用線上同步互動工具進行問卷調查或投票,能即時產生 互動並迅速得到學習者的想法,教師必須於課程準備前先 調查問題或議題。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下表 2-4 則是歸納關於學習者之間的互動方式與應用策略:. 24.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36) 表 2- 4 學習者之間的互動與策略 研究者. 互動與策略. Moore(1996). 1.. 課程初期讓學習者做自我介紹。. 2.. 鼓勵學習者使用 E-mail 與網路溝通。. 3.. 教導學習者彼此交換資訊。. 4.. 利用小組作業進行合作學習。. 5.. 以開放式的問題,引導學習者產生互動。. 6.. 適時的鼓勵學習者主動參與。. 政 治 大. 立教學活動中可進行小團體討論、分組,增加互動機會。. 7.. 每個人都有擅長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透過網路,可以讓. ‧. ‧ 國. 1. 建立網路社群. 學. 學習者與其他人的經驗分享下,逐漸將知識建構出來,從而. y. Nat. io. sit. 建立一個網路的學習社群與團體。由於網路科技不受時空限. er. 楊昭儀、徐新逸(1997). 制的特性,可將學習者的知識、專長、經驗、技能或資源,. al. n. v i n Ch 匯集於網路學習社群中,搭配社會建構學習的概念,彼此能 engchi U 互相分享、學習,討論與反思議題,進而達到資源共享,知 識建構、創造與創新的目的。透過網路上的互動與合作,是 現代網路學習的重要特徵,在「知識應用」與「問題解決」 方面,成了網路學習社群的主要目標。 2. 合作學習與網路探索 儘管網路提供了大量的資訊,但缺乏專家篩選資訊的機 制,造成網路中充斥各種未經過濾的資訊,以致於學習者在. 25.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37) 使用網路資源時,需要耗費更多心力進行挑選可用的資訊, 容易增加學生的負擔。建議學習者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學 習,利用策略分配與工作分配,便可有效的降低工作負荷。 小組成員運用共同合作的模式,探索網路資源進行學習,經 由討論與資源分享,能夠獲得更深入的了解。 Klemm(1998). 1.. 參與學習是必須的。. 2.. 課程上需組織學習小組。. 3.. 除了意見式的表達外,更要有意見闡述能力。. 5.. 知道自己的需求、學習目標並投入參與。. 6.. 同儕互評的能力。. 學. ‧. ‧ 國. 政 治 大 4. 主動傳遞作業與訊息。 立.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sit. y. Nat. n. al. er. io. 互動能讓學習者有極大的參與感,進而提升學習效果。從以上整理文獻的資料、. i n U. v. 互動的理論以及相關策略的應用,我們可以發現,善用網路科技開啟教學互動,使用. Ch. engchi. 不同的工具實現目標,可以讓學習不再侷限。如何讓教學者、教材、學習者之間的互 動最符合教學內容、最能達到教學目標,是遠距教學時需重視的課題。. 參、遠距互動之挑戰建議. 一、. 教師的挑戰與建議. 許多文獻不斷證實,營造有效的線上學習環境,線上講師擔任非常重要的角色。 國外學者 Palloff 和 Pratt (2001) 指出,線上課程成功的關鍵除了呈現的內容,更重要 26.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38) 的是將課程傳遞給學生的方法。美國教育學者提到,教育機構花了很多時間才了解光 是課程內容並不足以構成優質學習,反而是學習情境,教師如何設計、推動,促成學 生間的互動與經驗交換,才是最終能讓機構出類拔萃之處(Garrison, 2003)。線上講師受 到的挑戰,是能在課程中創造持續、由淺入深的互動情境,並培養出社群氛圍,才能 促成真正的學習。國內學者鄒景平(2006)歸納出線上教師應具備的能力,主要有下列四 項: (一) 領域的專業知識能力。 (二) 熟悉線上教學的作業流程。. 治 政 大 (三) 會使用線上學習管理平台及相關數位媒體、討論工具。 立 (四) 熟悉並運用線上教學與帶領技巧。. ‧. ‧ 國. 學. 在課程安排方面,美國數位學習專家 Thurmond 與 Wambach (2004)指出,有些課. sit. y. Nat. 程因為教學設計或內容不恰當、教師回饋不足、學習活動銜接不順,導致學生收穫貧. n. al. er. io. 乏。學者們進一步強調下列因素可能會影響學生在課程上的學習效果:. i n U. v. (一) 持續的和內容互動,能促使學生精熟所學的內容。. Ch. engchi. (二) 清晰的課程設計,課程與教材內容結構、排列順序要容易理解,易於取用。 (三) 時間方面,學生需要足夠的學習時間來了解內容,並進行討論與反思。 (四) 參加線上討論,經由對話和同學分享的不同觀點,讓學生建構知識,並得到 有意義的學習。 (五) 課程內容與學習活動適當穿插,可以加深互動,使學習更有意義和成效。. 在學習情境方面,Garrison(2003) 建議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以下的情境: (一) 受到歡迎和被需要的感覺。 27.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39) (二) 歸屬於一個社群的榮譽感。 (三) 學習有具體成果。 (四) 可以對談的氛圍,並願意加入談話。 (五) 對於不懂或質疑之處,敢放膽詢問。 (六) 能自我掌控學習。. 由以上文獻可歸納,教師需先示範良好的資訊、分享和回應方式,並營造出鼓勵 學習者坦率提問、主動學習的氛圍。教師若能提出多種型態的問題,促使學生檢驗他. 治 政 大 們的假設、信念、觀點和理由,將使互動的成果更加豐富,也因此提昇了學生的批判 立. 思考能力。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評論指導的機會,讓每位學生發表對事件的不同觀. ‧ 國. 學. 點,增進學生對自我的信心。. ‧. 學習者的挑戰與建議. sit. y. Nat. 二、. n. al. er. io. 學生對教師、學習環境的觀點,是影響線上學習成敗的重要因素(鄒景平,2006)。. i n U. v. 國外學者 Shearer(2003)指出,除了可觀察的互動影響、教師的教學風格或教學設計. Ch. engchi. 外,學生的自我認知會影響線上學習的狀態。Shearer(2003) 提到了學習者的挑戰: (一) 先備知識不充足。 (二) 學生的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或成果不清楚。 (三) 缺乏學習的清楚動機。 (四) 不良的學習習慣。 (五) 多重角色的壓力。. 28.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40) 在學習者資源方面,鄒景平(2006)指出,線上學習者必須要確認自己是否有合適的 電腦、資訊設備,否則可能因為效能差的設備而感到挫折,失去耐心甚至放棄學習的 機會。學者更進一步歸納出要有良好的學習成效,必須要具有以下的工具運用或能力: 合適的資訊設備 使用資訊科技的經驗 強烈的學習動機 可達成且有挑戰性的學習目的 適合的學習計畫 完整的學習時間. 立. 政 治 大. 不被打擾的學習環境. ‧. ‧ 國. 學. 與他人討論學習計畫 尊重其他的線上學習者、體諒教師與其他工作者. sit. y. Nat. 熟悉網路禮儀. n. al. er. io. 與他人合作完成任務的能力 自我評鑑學習成效的能力. Ch. engchi. i n U. v. 國內外研究顯示,線上學習成功者通常具備的特質有: 可內在控制學習、自我激 勵、獨立自主等特質。學習者是主動積極、能為自己選擇與決定負責的。Moore(1996) 在其書中提到對線上學習者的建議 : (一) 創造參與 學生需要機會發問或回答、彼此分享對於討論主題的觀點。建議遠距學生以 分組的方式進行,創造參與度。 (二) 激勵與挑戰. 29.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41) 大部分的學生都偏好即時的回饋,在課堂上教師給予學生重點、建設性的回 饋,學生如能立即接收並修正,對於學習效果有很大的幫助。 (三) 主動學習能力 學習者要能主導學習規劃、評估學習表現以及隨時調整的能力。研究顯示, 有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獨立性的人比較能適應遠距教學。因此學習者若能建 構出自己的學習目標,找尋並確認達成目標的資源、適當的方法,在學習方 面較具有優勢。. 治 政 大 香港公開大學(2006)在《遙距學習方法》中,清楚的指示線上學習的成功要訣: 立 (一) 建立自信. ‧ 國. 學. 自信是學習的重要一步驟,信心能支持在學習的道路上取得良好成果。. ‧. (二) 善用時間. sit. y. Nat. 對於成年的學生,要同時安排工作任務,又要兼顧學習,委實相當費神,因. n. al. er. io. 此要懂得計畫如何有效的運用時間。此外,堅守學習計畫,在每個學習時段,. i n U. v. 制定具體、易於落實的目標,達成後也要記得給自己獎勵。 (三) 組織學習社群. Ch. engchi. 遠距學習者遇到困難時,往往感受到孤立無助,很難維持學習。因此建立緊 密聯繫的學習社群是十分重要的,目的是要提高學習成效,而活動也是以學 習為主。學習社群可分為: 1.. 學習小組: 能增加學習者之間的交流與支援,學習上的困難或問題可以 在與同儕討論過程中找到答案,而學習經驗的分享也對個人有相當大的 裨益。. 2.. 網上學習社群: 透過網路而不受地域限制,能讓各地區的學習者互相溝 30.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42) 通,參與活動。善用討論區與電郵的方式表達意見、共同協作解決問題。 在此互動模式之下,學習者發言的機會均等、能蒐集各方觀點與意見。 此外,設置討論區更能深入磨練寫作技巧、先讓學習者找尋資料後深入 思考,師生彼此給予回應,大大的增加了互動的機會。 (四) 善用學習資源 在學習的過程中,面對大量的資料是無可避免的。首先學習者應該要設定時限, 思考應該透過那些網路途徑找到適合的資料。另外,評估與分析的能力也很重 要,學習者要協助自己判斷資料來源的可靠性和適用性。 (五) 提升學習技巧. 政 治 大. 立. 學習者對於以往在學校的經驗,有一定的體會和想法,學習線上課程時應該要. ‧ 國. 學. 時常評估自己的課前、課中、課後學習表現。課程中掌握教師的指導、學習時. ‧. 以理解內容為目的,並且經常複習,有助於加深知識的掌握與理解程度、提升. n. al. er. io. sit. y. Nat. 整體表現。. i n U. v. 經由本節文獻回顧,許多研究皆提出的互動的策略與技巧,都可適時地在遠距課. Ch. engchi. 程的不同階段運用。綜合以上,研究者把課程分成三個階段,下表 2-5 為研究者歸納 出之教師與學習者間的互動策略與方式,以利做為後續教學設計時的參考依據: 表 2- 5 課程中互動策略整理 互動策略 教師 課前. 學習者. 1. 了解學習者背景,寄發歡迎信, 建立良好師生關係。. 1.. 透過公佈欄、討論區、E-mail, 學習者首先了解課程進行的方. 31. DOI:10.6814/THE.NCCU.TCSL.007.2018.A0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Information on learners’ performance in the learning task is collected throughout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process so as to help teachers design post-task activities

Making use of the Learning Progression Framework (LPF) for Reading in the design of post- reading activitie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read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that support their

(“Learning Framework”)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hich is develop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to help NCS students overcome the

Rebecca Oxford (1990) 將語言學習策略分為兩大類:直接性 學習策略 (directed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及間接性學 習策略 (in-directed

About the evaluation of strategies, we mainly focus on the profitability aspects and use the daily transaction data of Taiwan's Weighted Index futures from 1999 to 2007 and the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DVDs, Podcasts, language teaching software, video games, and even foreign- language music and music videos can provide positive and fun associations with the language for

To explore different e-learning resources and strategies that can be used to successfully develop the language skills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in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