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學習五階段互動教學實施與研究成果

第三節 綜合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綜合分析

綜合以上資料,三位學習者對於遠距華語課程抱持著正向的學習態度,不論是本 次教學使用的平台 Zoom,或是對於課程整體設計,在問卷、訪談的結果上,都投以高 分的滿意度,學習者能在此找到興趣、發展成就,同時也都希望能繼續持續線上學習。

研究者因著本次的教學機會,有些感觸與體悟,以下為教學期間的啟示與分享:

壹、發展高互動教材、建立情境脈絡

建構主義者認為,知識的是在情境脈絡下建構而生的,因此教學主體應設計情境 讓學生學習,將學到的新知識與現實環境關聯起來。在教學實驗後,研究者認為,教 材與課程設計是互動成效的關鍵因素。研究者在課程中教導真實生活中可用的知識與 技能,並提供許多擬真、有趣的情境脈絡供課堂練習與應用,讓學生以目標語解決問 題。線上課程與實體課程最大的區別在於,線上教學無法實際知道學生真正在電腦前 面做些什麼,為了不讓學生分心於他事,緊密的教學設計、引發生生、師生之間的真 正的互動,可讓學習者更專注於課程之中。

本教材出現的情境例子多以視聽型態出現,在研究者的教學檔案中,經常出現學 習者知道、或喜愛的明星、最新的社會話題,有時語法練習的主角也以學生當範例,

讓學習更有臨場感,學生會了解這份教材是專為他而設計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貳、遠距教材設計與畫面呈現需簡潔明瞭

精通心理學與經濟學家 Shlomo Benartzic 和 Jonah Lehrer (2016),專門研究上網的 行為以及人在面對螢幕時的思考與行為模式,其書中提到:我們每個人的關注能力其 實都有限,同一時間只能注意到少數幾件事或幾個對象。因此,同時存在太多的資訊 將會耗掉我們的注意力,因為人的心智一次就只能注意那麼多的事情。研究者在教材 PPT 設計,盡量以簡潔明瞭的版面配置,選用不花俏的主題,同時配合 Zoom 視訊的 窗格位置,也為課程隨時會以註記筆塗鴉的區域留白,讓學習者專注於重要資訊。此 外,上課教材的畫面要避免學生過度依賴拼音、英語解釋,活動的訊息越清楚,越能 幫助學生理解,也能越掌握課的節奏性。

對應 CEFR-B1 在口語表達與公開宣告的能力概述,中級程度學習者能在課前準備 後,就個人熟悉、興趣之事項做簡短的報告、闡述,雖口音、聲調不盡道地,但一般 人能聽得懂。因此,教學要讓學生循序漸進的練習,如本教學研究以專題報告的方式 讓學習者練習表達能力、解決困難,如此將使其更有成就感。

參、遠距教師需時刻注意學生反應與週遭狀況,充分掌握數位教學與科技 運用的能力

林翠雲、黃依駿(2016)在其書中提到作為線上教師需要具備的能力,除了專業知識 外,在技能方面更需要充實教學設計、資訊知識、教學平台操作、數位教材製作與管 理等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主角,而教師的角色是促進者、引導者、教練與設 計者。上課時,研究者會積極察覺學習者的反應:有的學習者在說話時信心較不足,

研究者會引領學生回答有興趣的話題或是成就感較高的問題;有的學習者非常積極學 習,課前會主動找相關資料,研究者會選擇更複雜性的主題、語法請學生套用、分享,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上是進行適性化的教學的範例。透過不同的教學設計出高互動或動以及用心、熱情 帶領,可以使課程增加新鮮度。

肆、在教學中穿插有趣新穎的網路資源與軟體以強化學習印象。

許多研究結果顯示,電腦或其他科技在教學上並不會比教師更加有效,但是如果 我們運用科技來學習,將科技當作學習工具、智慧夥伴的角色,是可以強化學習者思 考能力、具有支援學習的功能 (沈中偉,2005)。也由於多媒體能讓感官刺激,有助於 提升學習效果與記憶保留,現今許多師生都樂於使用。研究者在教學期間經常以不同 形式模擬情境討論,嘗試讓學習者實際操作、控制學習速度與內容等等,都是要給學 生新的刺激、新的輸入。

最後,希望通過五階的教學,學生最終能學會「自我調整學習」的能力,因為教 師除了教學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導學生學習方法與教學策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