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同步遠距教學設計

第一節 教學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同步遠距教學設計

本章分為五節,第一節為教學分析,首先整理 CEFR-B1 中級程度的聽說讀寫所描 述的標準,有利後續更精準的課程設計;接著研究者欲針對本次華語遠距同步課程的 學習者,全盤性分析其學習背景與能力;此外,數位工具的應用與操作為本研究之重 點,研究者參考學者對數位媒材選用之建議文獻後,分析了數個軟體數位工具的應用 方式,以及說明本研究選擇之依據,最後試驗了幾項容易操作的工具帶入此次教學中。

第二節為遠距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本研究欲利用 Zoom 視訊會議平台之各項功 能,依照「學習五階段互動模式」設計本次遠距課程的教學。教材係配合政大華語中 心中級班主要教材進度《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第三冊之一到三課做為教學主軸,針對 學習五階段互動模式規劃整體教學流程、工作任務,選用符合該教學之數位工具,盡 可能地考慮教學每個環節之因素,設計出完整的教學活動。

第一節 教學分析

壹、 學習者分析

一、課前資料收集

唯有先了解教學對象,才能選擇合適的教學活動,達成教學目標。研究者在開課 前製作了課前問卷(見附錄一),取得三位學生同意後,於正式線上教學前一週設計 Google Form,以電子郵件作為溝通媒介,調查三位學習者個人基本資料。本研究之對 象其中兩位學生目前在C大華語中心參與 2018 年的春季正規班,上課時間為週一至週 五,每天 3 小時,一星期共計 15 個小時的實體課程。確定開始線上課程前,研究者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學生 W 與 Z 兩位是同班同學,在 C 大華語中心參加 2018 年春季正規班課程 (2018/3/05~2018/5/25),該班程度為中級初階。上課時間為每週一到週五,早上 8 點到 11 點,每週共計 15 個學時,上課總時數共 180 個學時;學習者 Y 在國小時期曾到教 會上過華語課程,一週一次口語練習,屬家教性質;此外,兩年前曾參與美國 B 大學 暑期商業計劃,來台灣 F 大學參加夏季營隊課程 2 個月,回美後持續參加 B 大學中文 進修課程至今。

除了學習者基本資料外,也要同步了解學習經驗,如:對於數位教材或相關數位 學習工具的使用習慣及狀況。待教材雛形具備後,還需針對實際課堂反饋加以修正。

下表為學習目的與線上課程經驗如下表 4-2 所示:

表 4- 2 學習目的調查

名字(代號) W Z Y

11.學習華語目的 喜歡華語 工作需要 和家人溝通 12.學習華語難點 聽、說 發音、語法 語法

13.線上課程經驗 無 無 有,使用 Zoom 進行

系上學科課程

研究者在正式上課前,曾和該班授課教師有非正式訪談,老師提到學生Z在說話 時常有動詞、時貌成分錯置的偏誤產生;學生 W 則是聽力理解比較慢,不過在大學學 習華語的時間有 2 年半,詞彙量較豐富,語法的理解也較快,相比下 W 的程度較 Z 佳;

老師更進一步強調兩位學生都非常認真,課後會主動學習;學生 Y 是美籍華裔,父母 是中國人,從小移民美國,國小在教會學習簡單口語華文表達,目前在大學持續上華 語課,在家裡偶爾會使用華語溝通。提到來台學習華語的經驗,Y 生表示,前年參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F 大學為期 6 週的暑期華語營隊,是第一次接觸繁體字,回去後很少機會能使用,希 望能利用這次線上課程學會認讀繁體字,也能學習更多語法、充實詞彙、精進聽說能 力。在Y生填答完表單以及簡單訪談後,研究者判斷其程度為三人中最佳,溝通方面 沒有太大的問題,唯詞彙量偏少、語法偏誤的情形會在口語溝通時發生。

研究者在問卷最後針對個人的課程期待(表 4-3)、欲加強的能力(圖 4-1)以及喜歡的 主題(圖 4-2)同時做了調查,於課程設計時結合學習者的喜好,成爲設計活動的方針。

調查結果如下表 4-3 所示:

表 4- 3 課程期待調查

名字(代號) W Z Y

14.課程期待 課程外增加說華語 的機會

能聽得懂 60%以上的 日常對話

多練習中文、學繁體 字

圖 4- 1 學習者欲加強之華語能力調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從以上表 4-3 了解大部份學習者都期望在課程中能得到溝通、練習口語表達的機 會;圖 4-1 學習者欲加強的能力調查中,三位學習者都想要改善與增進聽、說的能力,

其次才是閱讀、寫作的能力;圖 4-2 對於感興趣的學習主題,三位學習者曾在台灣旅 行,都希望能再次踏上旅行的路途,探索台灣;其次感興趣的主題的有:食物、政治、

節日、語法學習…等。研究者以教科書之詞彙、語法為學習基礎,結合以上資料融入 感興趣之主題,設計以學習者角度出發、多元化溝通任務的課程活動,以期達到最佳 的教學效果。

掌握學習者資訊與選定教材內容後,下一步就是確認學習者的線上課程時段。學 習者有兩位在台灣,一位在美國舊金山,時差慢了 15 個小時,白天得忙於上課與工作,

因此上課時段需安排在台灣時間 11:30~13:00 間(美國時間 20:30~22:00)。一次課線上 課程的時間僅安排 30~40 分鐘,原因有三:一、由於參與遠距課程的人數少,教學內 容的安排較緊湊些;二、此門課程的性質為課後輔助,目的為鞏固學習者上課,運用 所學加強聽、說能力;三、教學平台乃使用 Zoom 視訊會議軟體,會議進行有時間上

圖 4- 2 學習者感興趣之主題調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限制,最多只能持續 40 分鐘。最後,研究者以 Google Form 線上調查學習者的上課 時段,整理如下圖 4-3:

從上圖 4-3 可得知,三位學生可以上課的共同時間為:台灣時間星期四 11:30 至 12:30、星期六 11:30 至 13:00。考慮學生平日 11:00 語言中心下課、12 點為中午用餐時 間等因素,選擇 11:30 至 12 點的時段最為恰當;假日部分,學生在表單附註中提到希 望不要太早上課,因此最後決定兩天的上課時間分別為台灣時間週四、週日,皆固定 在上午 11:30 到中午 12:00。

二、學習程度

瞭解學習者的華語程度,才能決定要給予的教學材料與目標。本研究對象主要為 C 大華語中心中級班學生,配合實體課程教材《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第三冊之第一到 第三課,選用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架構 CEFR 作為語言能力指標。以下對 CEFR,並說 明與此課程之對應關係:

圖 4- 3 學習時段調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架構

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架構CEFR,主要是在解決歐洲多樣語言在各國之間的交流與 溝通障礙。在內容細節上提供了能力的劃分與教育的規準,在精神面上維護了語言多 樣性 (蔡雅薰,2009)。CEFR提供了學習語言綱要、語言溝通面向、教材編制等參考細 節,經過長期的科學研究與廣泛的研議,提供了清晰的外語學習標準,成為國際上使 用的外語分級重要參考依據,各國的語言能力考試皆致力對應於 CEFR 能力指標架構,

如:劍橋大學的英檢考試、日本語能力考試、 漢語水平考試(HSK)、法語檢定考試(DELF) 等等,都依據 CEFR 能力指標,將考試級數重新規劃,台灣華語文能力測驗(TOCFL),

亦 是 參 照 CEFR 指 標 編 制 而 成 ( 國 家 華 語 測 驗 推 動 工 作 委 員 會 : https://www.sc-top.org.tw)。

CEFR 對於學習外語能力的分級描述相當廣泛與完整,依照學習者語言程度分成 三階段與六等級,透過發展性的成就水準或表現水準,了解學習趨勢。等級分別命名 為 A1、A2、B1、B2、C1、C2,透過清楚分級以建立總體標準(張莉萍,2007),分 級標準如下圖 4-4 所示:

圖 4- 4 CEFR 分級標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繪,參考蔡雅薰(2009)。華語文教材分級研制原理之建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CEFR 能力指重視學習者是否可以達到與人溝通的任務,注重表達、理解、互動、

和轉述等四大基本能力。以此原則發展華語遠距教學,可以在線上活動設計中注入口 語表達的任務、理解的訓練、增加互動的機會,全面提升學習者整體溝通能力。

2. 提升互動學習與建設情境


 基於 CEFR 強調溝通、互動的特性,以學習者中心為理念,本教學實驗欲以大 量具體的視覺傳達訊息,如圖片、動畫與影視情境,在課程中學習可以直接連結到真 實情境,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與增加參與感。研究者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安 排討論議題,並以教材為主軸創造合適情境,整合多媒體、各式線上軟體,讓學習者 持續互動、練習。

3. 教材融入文化拓寬學習視野

語言是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擴充文化知識的範 圍、內容 (蔡雅薰,2009)。CEFR 重視文化體驗,本研究之教學設計融入華人文化,

與學習者分享生活中的背景文化知識及思考邏輯方式。學習文化能更晉升溝通能力,

研究者經常將台灣文化融入課堂之中,運用多媒體影音展現真實情境。

三、教材規劃

分析了學習能力指標後,下一步就是著手進行教材分析與規劃。欲先確認學生所 習慣的學習風格模式、教材呈現方式、深入瞭解其學習經驗、使用的教材,如此能夠 幫助研究者初步掌握學習者的學習型態,成為教材設計的起步點。本研究選定之教材 係配合政大華語中心,使用《新版實用視聽華語》第三冊,符合學習者 CEFR-B1 中級 程度。配合實體課程進度,在為期三週的線上規劃,主要以螺旋式複習詞彙、語法,

Stage1 使用及動機

Stage1 使用及動機 Stage2 線上社交

Stage3 資訊交流

Stage3 資訊交流

第三冊,第二課 吃什麼好

1. 介紹台灣美食 2. 詞彙語法測試:

Stage4 知識建構

Stage4 知識建構

Stage5 發展

Google Document

共同編輯工具,主 Classroom 收 取作業、分享 課堂資料,同 時可建立 Google Form

Classrom 已包 含相似功能。

Google Site 為開放式平台。平 教師將上課用的教 讀、 X 協作平台功能

Clasroom 相 似,但頁面顯 示與操作較為 複雜,教師必 須花費較多心 力建置平台。

Wikispace 免費之課程整合平 台、中英文皆可以 Classroom 皆 有相同功能。

Google Classroom

免費雲端教室,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