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醫學教育學制對專業生涯成就取得之相關因素分析:五年制學士後醫科與七年制醫科的比較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醫學教育學制對專業生涯成就取得之相關因素分析:五年制學士後醫科與七年制醫科的比較分析"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醫學教育學制對專業生涯成就取得之相關因素分析:五年制

學士後醫科與七年制醫科的比較分析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92-2412-H-002-011-SSS 執行期間: 92 年 08 月 01 日至 93 年 07 月 31 日 執行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 計畫主持人: 陳端容 報告類型: 精簡報告 處理方式: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3 年 11 月 3 日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台灣基層開業醫師人力組成與專業發展之研究

計畫類別:v 個別型計畫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NSC 92-2412-H-002-011-SSS

執行期間:92 年 8 月 1 日至 93 年 7 月 31 日

計畫主持人:陳端容 參與人員:翁秀珠

(3)

1. 研究目的: 1983 年,政府為了充實台灣 地區醫療網,健全醫療系統,使 醫療普及的目標能儘速達成,特 於 現 行 的 七 年 制 醫 學 教 育 之 外,另設立五年制學士後醫學系 (通稱後醫系),招收已具有學 士資格的理、工、農、醫學院畢 業生,再施以四年的醫學教育及 一年的實習。儘管當初成立之時 爭論似頗多,但在政府既定政策 之下,各公私立醫學院,包括台 大、陽明、高醫,皆開辦了後醫 系醫學教育,同時以公費生的學 制來加速醫師的養成。這個學制 在 沒 有 經 過 任 何 客 觀 評 估 在 1987 大多己終止,目前僅留下高 雄醫學大學仍續辦理。 醫界非正式的觀察指出,後 醫學生學習慾望相對不高,學生 素質參差不齊,後醫系的學生通 常年紀比較大(平均入學年齡為 26.89 歲),適應能力與可塑性較 差,在選擇職業時,大多數以市 場為導向,在醫院的執業生涯中 較易受到排斥,因此在升遷上可 能有所限制。由於沒有任何系統 性的資料與學術研究有關後醫 學系畢業醫師的人口組成特性 與生涯規劃,或是任何有關後醫 學系學制之討論,使我們對這樣 一個仍舊持續運作中的雙元學 制的理解極為有限。因此,本研 究目的在於比較進入五年制學 士後醫學系與七年制醫學系的 醫學生,儘管其所受的醫學教育 訓練課程是相同的,然而在醫師 勞動職場上所達成的專業生涯 成就是否大致相同?五年制學 士後醫學生是否在醫師職場中 受到區隔與排斥,是因為進入的 醫學教育體制不同?是因為公 費生或自費生角色差別?還是 因為個人特質的因素?亦或其 所 累 積 的 工 作 經 驗 的 影 響 較 大?還是因為醫學院的不同,使 二者在職場生涯成就上的表現 相同?換言之,醫學教育體制對 醫師的生涯發展是否有具有明 顯的影響?就勞動職場成就取 得的角度來看,不同學制的醫學 系畢業生是否有不同的職場生 涯路徑,從而形成結構性的區 隔?我們要問的的問題是,五年 制學士後醫學系,這樣一個醫師 養成的不同學制對醫師生涯發 展有何影響?還是根本沒有差 異?後醫系的文憑具有任何「訊 號」(signaling)的意義嗎?還是因 為醫師的養成過程不同造成醫 師人力素質本身的差異,因而使 其在職業生涯上的成就與表現 (performance)不同?還是因為七 年制醫學系的生態環境己形成 一個制度化的醫師職場文化,對 五年制後醫系醫師有制度性的 不信任?因此造成職業生涯表 現不同?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三種方式進行 研究。第一種方式是以質性的深 入訪談來進行,訪問的主軸在於 後醫畢業醫醫師對醫師生涯的 整體評估,其中包括兩大部分: (1)求學階段的經歷,如選擇後 醫醫師的動機,成為後醫醫師以

(4)

後,對做為醫師的看法是否有所 不同?以及在醫生養成教育 中,後醫的課程與醫學系生的課 程是否相同, 差別在哪?在學 校裡與七年制醫科同學的互 動,是否有排擠的感覺?醫學院 師長對後醫系的態度?整體的 求學過程與住院醫師訓練期 間,是否有受排斥的經驗與感 受。共訪談18 位醫師,2 位醫 師為電話訪談。訪談內容經該字 騰稿。第(2)部分主要為畢業後 的工作經歷:包括目前工作況是 否滿意、醫院升遷與發展的遠 景、執業後與期望有無落差、在 醫院發展是否有受到岐視、是否 想要轉行?想轉變執業型態等 等。第二種為問卷調查。本研究 先向各設有後醫學系之醫學 院,共有4 間,取得後醫學系畢 業生之名單,共1413 筆。扣除 重覆後醫學系畢業生名單資料 後,共有1390 筆。針對 1390 位後醫師進行郵寄問卷。第三種 研究進行方式為以畢業年為配 對基礎,抽取七年制醫科,就執 業模式進行分析。對照組為醫師 公會所提供的全國醫師的資料 共31891 筆,扣除後醫學醫師, 總母群人數為30594 筆。抽樣 方式以後醫學系資料之畢業年 及畢業學校兩個變項的分布(見 表一),依照分佈的百分比,再 以三倍的比例進行抽樣,三倍比 例數請見表二。然而全國醫師資 料之畢業學校為此4 家醫學院 之資料,僅有8157 筆(見表 三)。由於抽樣母群體之醫學院 B 與 C 之畢業學校分布筆數比醫 學院提供之後醫學系畢業之學 校筆數過少,故醫學院B 與 C 兩間的資料全部採用,各有213 筆及335 筆(見表三)。另,醫 學院A 抽樣樣本比例為 8%, 醫學院D抽樣樣本比例為44.75 %。抽樣結果共有2685 筆為非 後醫資料之對照組。 表一 後醫學系資料之畢業年及 畢業學校的分布 醫學院 畢業年 A B C D Total 76 25 0 42 0 67 77 32 0 44 37 113 78 32 49 56 37 174 79 0 45 46 37 128 80 0 51 0 45 96 81 0 55 0 49 104 82 0 50 0 42 92 83 0 55 0 50 105 84 0 54 0 49 103 85 0 51 0 50 101 86 0 39 0 45 84 87 0 40 0 42 82 88 0 0 0 40 40 89 0 0 0 50 50 90 0 0 0 29 29 91 0 0 0 22 22 Total 89 489 188 624 1390 表二 後醫資料三倍比例 醫學院 畢業年 A B C D Total 76 75 0 126 0 201 77 96 0 132 111 339

(5)

78 96 147 168 111 522 79 0 135 138 111 384 80 0 153 0 135 288 81 0 165 0 147 312 82 0 150 0 126 276 83 0 165 0 150 315 84 0 162 0 147 309 85 0 153 0 150 303 86 0 117 0 135 252 87 0 120 0 126 246 88 0 0 0 120 120 89 0 0 0 150 150 90 0 0 0 87 87 91 0 0 0 66 66 Total 267 1467 564 1872 4170 表三 全國醫師畢業學校分布 醫 院 筆 數 A 3426 B 213 C 335 D 4183 合計 8157 System 22437 總計 30594 2.問卷寄發與回收 本研究以各設有後醫學系 之醫學院,共有4 間,索取後醫 學系畢業生之名單為標準,共 1413 筆。扣除重覆後醫學系畢 業生名單資料後,共有1390 筆。由於共有167 筆之地址不 明確,故郵寄問卷總數為1223 筆。其中開業醫師共有437 筆, 佔了35.73%;醫院醫師共有 786 筆,佔了 64.27%。 問卷設計分成兩份,一份為 開業醫師問卷(附件一),另一份 為醫院醫師問卷(附件二)。截至 目前開業醫師問卷回收份數為 89 份,回收率為 20.37%;醫院 醫師問卷回收份數為87 份,回 收率佔11.07%。後醫學系總寄 發數為1223 份,總回收份數為 176 份,總回收率為 14.39%。 表四 後醫學系資料發放與回收 後醫學系 發放數 回收數 回收率 開業醫師 437 89 20.37% 醫院醫師 786 87 11.07% 總計 1223 176 14.39% 3. 研究結果 (1)深入訪談: 整體而言,多數後醫畢業醫 師的求學經驗、後醫制度的看法 相當類似。可以歸納以下幾個看 法:(1)後醫與七年制醫科學制 不同,人才來源不同,因此在課 程設計上必須加以安排,才能讓 後醫學生充份發揮其特長。實況 是各醫學院並未進行配套安 排,在當時亦不認為後醫制對培 養真正醫師有何優點,而對後醫 制的人才來源有偏見。因此,後 醫成績不好,或是無法選擇特定 科別做為專科醫師訓練,皆影響 後醫師的生涯發展。(2)由於後 醫制之產生與公費制、偏遠醫療 不足的政策有關,然而,多數醫

(6)

師在完成服務年限後仍舊留在 都會區的大醫院,沒有達成政策 預期目標。(3)後醫醫師對其生 涯發展基本上是相當主動而樂 觀,在職場受到排斥或有阻礙, 基本上仍是限定在醫學院派系 相當明顯的醫院。 在問卷調查與次級資料的部 分,主要發現為後醫醫師相對而 言有較大的比例為公費生,其轉 換執業場所次數平均較七年制 醫科生為高。其執業生涯的型態 較七年制醫科生傾向於在醫院 一段時間後即選擇出來開業 (31.5%相對於 18.2%),而屬於 生涯轉換混合型者(即反覆進出 醫院或診所)的比例亦較高 (9.6%相對於 5.7%)。如果僅就 醫院生涯與醫院轉為診所生涯 兩類生涯路徑來分析,亦可以看 到後醫醫師較七年制醫科生較 易選擇由醫院轉為診所的生涯 模式(35.8%相對於 19.5%)。 4. 結論與討論 整體而言,後醫醫學制是一 個尚未在醫界主流中取得其正 當性(legitimacy)的醫師人力來 源模式。就後醫師主觀的觀察而 言,基本上仍然肯定以召募大學 畢業後的後醫學制,可以取得較 多樣的人力來源,且在性格穩定 度上較佳,對教育資源的投資較 為理想。然而,由於醫學教育多 受主流醫界的想法支配,要能真 正改變醫學教育的學制則是相 當困難。另外,多數醫界對後醫 的看法,指出其多以開業為主, 雖然在資料上取得證實,但透過 質性訪談的內容得知,部分原因 仍是在學制的規劃欠缺,使後醫 師仍是被迫選擇由醫院體系轉 為診所,其中缺乏有效的專業同 儕網絡,以協助有多重的發展機 會,亦是其中一個重要主因。本 研究的資料當可進一步分析,提 供理解醫界生態的一個切入點。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觀察芬蘭在 2021 年SDG的發展,在教 育品質目標部分,均為朝向 2030 年目標持續

※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教師 陳文哲 ※中國醫藥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 學士. ※西園醫院 復健科 物理治療師 陳志偉

(4)分署得外聘講師,邀請熟稔青少年職涯規劃、促進就業

一、依行政院一百十一年 一月四日核定國發會 提送之「強化優秀僑 外生留臺工作行動計 畫」 ,將取得我國副學 士學位僑外生納入評 點制適用,並以自我 國產業發展所需之相 關科系畢

一、本部同意臺中榮民總醫院詴驗主持人變 更為李建儀醫師。二、本詴驗主持人應任用

4〃教保服務機構諮詢相關專科醫師 2 人以上,有客觀事實足認其身心狀況有傷害帅兒之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為辦理國軍退除役官兵就醫及社會醫

實務上在應用 SPSS 軟體 run 完主 成分分析後,應該進一步進行因素 轉軸,在社會科學研究中,varimax 法為最常使用的,vari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