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期主題 勞動力未來趨勢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本期主題 勞動力未來趨勢"

Copied!
13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隨著我國進入高齡社會,越來越多人關注工作型 態改變對中高齡及高齡工作者的影響。短片「阿和今 日不放片」1以鏡頭訴說年已 70 歲的老放映員阿和,

在同一家電影院工作 37 年後見證電影院落幕,卻因 無處可去、無事可做,每日前往已結束營業的電影院 清理放映器材,等待或許有一日能重新營業的消息。

然而影片外的現實生活中,隨著數位科技一代代加速 更新交替,今日年輕阿和正在做的工作、熟練掌握的 技能,在未來可能不復存在。

2021年底,隨著全民落實防疫,再加上勞動部 祭出多項政策,有效穩住勞動市場,我國失業率趨近 疫情前水準,但這段時間不只是「全球抗疫」,數位科 技興起、美中貿易摩擦與科技戰、高齡社會等趨勢,

已逐漸改變國內的產業與勞動市場。

有鑑於此,本期主題「勞動力未來趨勢」,特別 邀約各專家學者闡述新冠疫情、美中科技戰、高齡化 等趨勢對勞動力的影響與挑戰,以掌握未來勞動轉 型、人力需求、人才培養、中高齡暨高齡勞動人力以 及外籍人才的需求與運用。

本期專題方面共有 8 篇專題發表,整體趨勢部 分,有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秘書長張玉山等分析

「後疫時代―未來產業趨勢及勞動力發展的關鍵課 題」;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兼副院長王健全剖析「由 美中科技戰 / 新冠肺炎探討勞動力發展趨勢」。

從人力資源政策面向,有中國文化大學勞動暨人 力資源學系助理教授康雅菁探討「永續發展目標觀點 下人力資源提升之內涵分析」;職業訓練及職能基準 部分,有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學院資深管理師顏麗英 提示「職訓創新充裕跨域數位勞動力」,以及工業技 術研究院產業學院業務經理陳玟曄論述「應用職能基 準,打造未來勞動力市場關鍵人才職能」;另外針對 中高齡及高齡勞動力的運用,有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 係學系教授馬財專研析「國內中高齡暨高齡勞動人力 與未來產業發展趨勢之鑲嵌與結合」。

針對科技業與農業的外國人力運用與供需問 題,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辛炳

隆的「強化我國科技業外籍人力運用機制之研析」,

以及國立高雄大學應用經濟學系副教授許聖章的「農 業人口老化與農業移工需求」,均對相關主題進行深 入探討。

今(2021)年適逢本刊創刊 20 周年,在勞動部勞 動力發展署業務專欄方面,將回顧發展署這 20 年來 的蛻變。從職業訓練局為起點,為協助國人因應經濟 結構變遷對勞動市場的挑戰及機會,透過政府組織再 造,勞動力發展署統整並擴增業務,分別推動職業訓 練、就業服務、技能檢定、職能基準、身心障礙者及 特定對象就業、勞動力發展創新以及跨國勞動力管理 及許可等業務的政策及措施,成為統合並發展國家勞 動力的重要角色。

訓練發展部分,由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綜合規 劃處副處長黃惇勝分享「職業訓練變革回顧與永續發 展」;就業服務部分,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兼任副教授 李庚霈綜析「就業促進業務的回顧及趨向與展望」;職 能標準及技能檢定部分,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一所助 理研究員徐幸瑜及薛宇航的「技能檢定發展沿革與未 來展望之探討」,回顧一路的發展。

身心障礙者及特定對象就業部分,有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退休副教授邱滿艷探討「身 心障礙者職業重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勞動力發 展創新部分,專訪勞動部前常務次長林三貴、逢甲 大學社會事業經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汪浩及勞動部 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暨培力就業計畫諮詢輔導委員劉 子琦,暢談「勞動力發展創新的回顧與展望」;至於 跨國勞動力部分,則是由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 勞動力管理組科長黃偉誠說明「移工權益保障措施之 現況及展望」。

後疫情時代、美中科技戰、全球高齡化及少子 化等現象已不可逆,在世界各國開始逐步鬆綁防疫 措施、經濟步入常軌的同時,勞動市場也需要持續 轉型、透過職能活化與加值,以最好的準備,來面 對未來的勞動新世代。

編者序

(3)

DEC. 2021

12

中華民國11012

Employment Security 就業安全

CONTENTS

月號

本期主題 勞動力未來趨勢

005 後疫時代-未來產業趨勢及勞動力發展的關鍵課題 012 由美中科技戰 / 新冠肺炎探討勞動力發展趨勢 026 永續發展目標觀點下人力資源提升之內涵分析 032 職訓創新充裕跨域數位勞動力

040 應用職能基準,打造未來勞動力市場關鍵人才職能

047 國內中高齡暨高齡勞動人力與未來產業發展趨勢之鑲嵌與結合 058 強化我國科技業外籍人力運用機制之研析

067 農業人口老化與農業移工需求

業務專欄 創刊 20 周年專輯

081 職業訓練變革回顧與永續發展

092 就業促進業務的回顧及趨向與展望

(4)

名:就業安全半年刊 發 行 人:蔡孟良

出版機關: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址:242 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 439 號南棟 4 樓 話:02-8995-6000

總 編 輯:侯松延

編輯委員:吳敏華、楊明傳、黃巧婷、李慧芬、黃俐文、

胡欣野、周麗貞、鄧伃珊 執行編輯:楊靜宜、劉榮和

出版日期:中華民國110 年 12 月 創刊日期:中華民國91 年 7 月

出刊頻率:半年1 期 訂價:220 元

展售處:

1. 五南文化廣場臺中總店/臺中市臺灣大道二段 85 號 04-2226-0330 / www.wunan.com.tw

2. 國家書店/臺北市松江路 209 號 1 樓 02-2518-0207 / www.govbooks.com.tw

委製單位:種子發多元化廣告有限公司 話:02-2377-3689

GPN:2009102107 ISSN:20702833

本刊同時刊登於勞動力發展署網站:www.wda.gov.tw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臺灣版 本著作採「創用 CC」之授權模式,僅限於非營利、 禁止改作且標示著作人姓名之條件下,

得利用本著作。欲利用本書全部或部分內容者,須徵求勞 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同意或書面授權,聯絡電話 : (02) 8995-6000。

著作權利管理資訊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保留對本刊物依法所享有之所有著作權利,欲重製、改作、編輯或公開口述本書全部或部分內容者,須先徵得

100 技能檢定發展沿革與未來展望之探討 106 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115 勞動力發展創新的回顧與展望

120 移工權益保障措施之現況及展望

(5)

本期專題

本期主題 勞動力未來趨勢

(6)

永續發展目標觀點下 人力資源提升之內涵分析 後疫時代−未來產業趨勢及

勞動力發展的關鍵課題

後疫時代−未來產業趨勢及 勞動力發展的關鍵課題

張玉山秘書長、李依靜副理、彭美嘉組長 

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

  吳慧娜研究員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壹、前言:改變中的世界

全球環境正在快速的變化。在COVID-19 新冠疫情出現,對既有經濟發展尚未造成衝 擊前,如何動態因應經濟發展與人口結構的變 化,促使勞動力市場有力於支持產業與企業的 發展即為重要需面對的議題。

在新冠疫情出現後,全球不確定性加劇,

不可預測的疫情延燒使大規模封城成為控制疫 情的必要手段,因而重創眾多產業、各類經濟 活動甚至瀕臨停滯,在高度不確定性的氛圍之 下,勞動力市場前景面臨前所未見的低迷。臺 灣經濟在出口支撐下,經濟成長率預估雖可穩 定達 3%,但根據勞動部統計 2021 年 6 月失 業人數達 57 萬人、失業率 4.8%,為自 2009

年 8 月失業人數 67 萬、失業率 6.1%以來的新 高,可見我國勞動市場受疫情的衝擊。隨著數 位科技持續且加速發展、經濟的大規模收縮,

對當前勞動市場帶來雙重干擾:根據世界經 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簡稱WEF)

(2020)報告指出,全球 43%企業表示未來將 採用更多的數位技術以減少聘僱勞動力,而有 41%企業打算透過外包執行專業化的工作,其 中,教育程度較低、年輕工作者、女性的勞動 力,預期將受到更為深遠的影響,將極為可能 加深現有的社會不平等。

當前是關鍵性的決定時刻,因為過去的 常態已變得非常態,而今天的任何選擇,都將 定義這個時代是否選擇建立公平、包容且可持 續的社會經濟體系或漠視眼前經濟收縮、就業

(7)

本期專題

轉換困難、世代不平等的危機;如果是選擇前 者,目前一切都需重新思考與適應新的改變與 任何可能,透過全球、區域、國家、企業主與 勞動力的共同合作,以緩解全球經貿、產業、

企業與勞動力各環節所造成的不利影響,為 全球勞動力創造新願景與希望。本文主要參 考WEF、 國 際 貨 幣 基 金 組 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 IMF)、麥肯錫顧問公 司等研究報告,描述影響全球發展的大趨勢,

說明重要的產業與亞洲發展趨勢,而後說明企 業與勞動力需共同面對的關鍵課題。

貳、全球大趨勢:動盪經 貿、高齡社會、數位 崛起與追求永續

疫 情 前 , 新 興 經 濟 體 ( e m e r g i n g economies)高度參與全球貿易、金融與人力 流動,為推動全球經濟成長的動能;然而新冠 疫情爆發後,各國為了抑制疫情擴散採取嚴格 的邊境封鎖措施,新興經濟體因疫情衝擊,廠 商多自力救濟或歇業倒閉,短期內無薪假、失 業率、社會就業難以改善,導致國民收入減 少,消費需求難以支撐既有經濟,降低投資信 心而遭受嚴重的經濟衝擊,相較於財政雄厚,

且已通過大規模財政刺激方案的美國、歐盟、

中國,新興經濟體的衝擊將顯得相對嚴重。

經此一疫,全球經貿秩序在短期恐怕仍 以先進國家與經濟大國引領全球時勢的脈動,

如美國的貨幣政策將連帶影響全球市場的資 本流動;根據IMF在 2021 年 7 月的統計,全

球 經 濟 2021 年 和 2022 年 將 分 別 增 長 6.0%

和 4.4%,而各經濟體與各國的復甦程度,將 取決於其經濟結構與政策作為,尤其目前全球 卻仍然不得不受疫情所牽制—變種病毒的高傳 播力與疫苗施打普及率的相互對抗,牽動全球 經貿局勢的發展。如同IMF(2021)報告中所 指出的,各國獲取疫苗的能力,將成為經濟復 甦與否的決定性因素,全球經濟體因而將形成 兩組陣營:一組是有望在 2021 年底恢復正常 經濟活動的國家,而此些國家幾乎都是先進經 濟體;另一組則是仍面臨感染病例再度激增、

死亡人數不斷上升的國家;然而,病毒擴散情 況無法確切預知,此時此刻感染病例很少的國 家,也不能保證絕對可平穩實現復甦。

除了全球經貿情勢的變化,人口高齡化的 失速列車也是未來重要的隱憂之一。全球人口 數主要取決於生育率,然而無論先進或新興經 濟體,生育率均持續下降,聯合國(2019)統 計,1990 年平均每位女性生育 3.2 個新生兒,

2019年生育 2.5 個新生兒,至 2050 年則預計 為生育 2.2 個新生兒,顯示一對父母結合平均 誕生下 2 個新生兒,幾乎為零成長而有縮減的 趨勢;加上醫療照護水準的進步與提升,人類 壽命大幅延長,預估全球人類壽命將從 2019 年的平均 73 歲至 2050 年提升至平均 77 歲;

新生人口數減少、壽命的延長帶來高齡人口的 急速成長,在目前許多的主要國家中,高齡者 增加的速度過快也是影響未來社會變遷的重要 關鍵之一,除了具購買力的世代人口減少,恐 將造成消費需求的萎縮而帶來經濟停滯的惡性 循環之外,也預期幾乎將影響所有領域,包括 勞動市場、醫療照護、社會保險等產品與服務 的需求。也因此,政府需透過人口預測,研析

(8)

永續發展目標觀點下 人力資源提升之內涵分析 後疫時代−未來產業趨勢及

勞動力發展的關鍵課題

高齡社會相關影響與問題,並預為研擬相關因 應作為,以盡可能的降低衝擊。

此外,數位技術的發展與氣候變遷的變 化,都預示著未來更具破壞性的影響。儘管日 常生活中通常容易忽略這兩個趨勢的存在,但 當意識到的同時都往往帶來相當大程度的衝 擊。新興科技的快速發展,自動化遠距操控的 無人工廠、5G技術的發展,驅動無人駕駛技 術的落地、新零售業的智慧超市,多年前雖然 都被視為科幻電影中的無稽之談,但近年都已 逐一實踐並開始深化應用於不同產業領域;

展望未來,也預期將有不同的新興科技影響人 類,WEF(2020)「2020 年 10 大 新 興 科 技」

報告中指出,未來 5 年將逐步崛起的 10 大科 技,包括微針技術(microneedles for painless injections and tests)、太陽化學(sun-powered chemistry)、 虛 擬 病 人(virtual patients)、 空 間運算(spatial computing)、數位醫療(digital medicine)、 電 動 飛 機(electric aviation)、

低 碳 水 泥(lower-carbon cement)、 量 子 感 測(quantum sensing)、 綠 色 氫 能(green hydrogen)、 全 基 因 合 成(whole-genome synthesis);這些科技目前雖然都難以想像,

但預期未來也將會衝擊全球趨勢的發展而影響 你我的生活;另外,降低極端氣候所帶來極地 融化、海平面上升對地球造成的影響,為實踐 地球永續的重要工作之一,也預期會對社會與 經濟效益產生顯著的影響。

參、 產業發展趨勢

一、 產業重點趨勢:消費引領生產、

數位驅動變革

儘 管 大 趨 勢 充 滿 不 確 定 性 ,但 仍 有 脈 絡可循 。WEF( 2018)報告指出 ,由於全 球價值鏈的改變 ,宏觀總體趨勢主要將基 於消費需求而有所變革 ,如為追求環境永 續 、減緩碳排量 ,消費者將更為傾向選擇區 域附近的在地產品或服務 ,而產品生產端也 會因此將循環或重複利用的觀念融入生產價 值鏈的環節中;此外 ,受惠於都市的便利與 資源多樣性 ,人口將集中於大都市 ,因而 帶動消費需求更為聚攏主要城市;至於產業 趨勢也將應此宏觀趨勢而改變 ,如大量標準 化生產的產品或服務已不再是市場趨勢 ,透 過在地文化形塑個人品牌或消費已為國際趨 勢 ,消費者更傾向選擇具在地化或個人化的 產品或服務 ,企業也將原本從大量生產產品 的重點 ,轉為提供既有產品加值或複合式 的多元服務 ,而數位化趨勢與資通訊技術 的發展 ,促成透過自動化生產( production automation)、拆解生產線使產品設計與組 裝製程模組化( production simplification)、

利用軟體虛擬系統( virtualization of work)

以提高生產效能與效率成為可能;這些趨勢 都正在轉變中而預期為短中期的重點 ,值得 關注 。

(9)

本期專題

二、 亞洲關鍵趨勢:產業連結擴展多 元應用

2020年新冠疫情加速驅動產業發展數位 經濟轉型,如數位轉型、訂閱經濟、支付解決 方案、資訊安全等應用,在亞洲如雨後春筍般 展開:當數位技術逐步連結各產業的生態系統

(digital ecosystem),而不再僅僅是獨立的 服務,如透過軟體可訂購美食外送、家事清潔 或叫車服務,甚至單一帳號可登錄不同的平臺 參與社交媒體或線上遊戲等綜合服務,都大為 擴展消費需求的多樣性及豐富性;此外,隨著 越來越多亞洲企業積極涉足 5G、物聯網與沉 浸式技術等領域,近年已在相關產業取得領先 地位,至 2020 年亞洲已成為提供雲端服務,

包括數據蒐集與分析的樞紐中心,眾多OTT

(Over The Top Media Services)的媒體服 務,如網紅直播、網路研討會、線上展覽、時 尚秀等應用呈現爆炸式的增長,而提供傳統企 業轉往數位服務的解決方案也因此而增加,同 時也因此衍生諸如網路釣魚、勒索軟體、惡意 軟體等網路攻擊等問題。

在亞洲,未來如何管制各國數據傳輸的跨 境移動、使用者個人資訊隱私保護、新興技術 如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相關政策規劃,如何能 建立與設計區域內各國都能相互合作,並引導 產業創新卻又不造成跨境詐騙犯罪的增長,預 期也將持續地掀起一番爭論。

肆、 企業與勞動力的關鍵 課題

一、 數位發展加速,企業數位技術與 個人技能如何建構?

數位時代的快速變遷使企業對於如何轉型 充滿不確定性與不安全感。企業所面臨的挑戰 不僅僅侷限於預算,更多的是為企業文化帶來 的衝擊,以及企業在未來 5 年甚至 10 年以上 的經營藍圖(溫紹群,2019),顯見數位轉型 是一趟漫長而不會停止的旅程。

疫情驅動企業加速進行技術轉型,推動市 場進行轉變,預估也將促成亞太地區GDP從 2019年的2.6 兆美元增長至2024 年的3.1 兆 美元,而成功轉型的企業預期將可提高其營 運績效與員工生產力;然而根據國際數據資訊

( 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簡稱IDC)

( 2020)「 亞太地區中小企業數位化成熟度研 究 」調查中顯示,以中小企業居多的亞洲區 域,雖然有84%中小企業都表示正在努力實現 數位化目標,但有31%企業仍處於被動的因 應市場變化,也未著手推動數位轉型的階段。

參 考 IDC 在 2020 年 調 查 超 過 1,400 家 中小企業(包括製造業、媒體、交通、批發零 售業、金融服務等)的報告,將中小企業分為 數位冷漠者、數位觀察者、數位挑戰者、數 位原住民 4 個數位成熟度階段,從中可發現,

無論數位成熟度如何,填補人才缺口都是中 小企業首要須面對的挑戰,其次的挑戰則為 缺乏實現數位化轉型所需技術。顯見無論企 業或個人,在保持產業競爭力或個人職場競 爭力所面臨的壓力都越來越大,產業對數位

(10)

永續發展目標觀點下 人力資源提升之內涵分析 後疫時代−未來產業趨勢及

勞動力發展的關鍵課題

人才的需求迫切,而個人也面臨須有相對應 技能補給的必要。

二、 遠距工作擴大,混合工作模式可 行嗎?

遠距工作(remote working)與實際辦公結 合的混合工作模式(hybrid working)並不是新 現象,但卻是自疫情後,企業主才開始正視透 過不同工作模式提高工作靈活性的可能,陸續 嘗試推動員工在部分時間遠距工作、部分時間 實體辦公的混合工作模式。根據WEF(2020)

報告指出,全球有 83%企業因疫情而提供員 工採取遠距工作模式的選擇。

根據麥肯錫的研究調查(2021)指出,有 90%的企業正轉向混合工作模式,然而有 68%

企業指出經營團隊有此概念但沒有共識或經過 明確討論定案,而僅有 10%企業訂定詳細的 願景並嘗試溝通與試行。究其原因,不外乎其 中所牽涉需考慮的問題繁複,包括:員工真的 可以有效的遠距工作嗎?如果提供員工彈性工 作應該有哪些限制?應該是臨時性或永久性?

應該如何掌握員工的生產力與工作績效?如何 確保遠距工作者對企業的認同與參與度?

對於這類的擔憂,麥肯錫(2021)報告指 出,組織生產力、客戶滿意度、員工敬業程 度與多樣性與包容性都有所提高,而多數研 究也都支持此論點,指出遠距工作因省去了 工作者的通勤時間,提升員工更多工作與生 活平衡的自主權,促使勞動力可提高效率,

更有效完成工作任務,雖然不可避免的在某 些情況下員工確實會受到影響,如家裡網路 無法連網、無法有效協作、需完成在辦公室 才能達成的任務、孩子育兒責任等無法控制 的限制;但從企業高階經理人對員工推動遠 距工作的評價來看仍是正向的,前述原先所 提的擔憂並不如預期嚴重。

當然,混合工作模式不見得適合所有產 業,如肉類加工廠、醫療保健服務,但企業需 重新思考工作完成的方式,決定公司中哪些工 作任務、性質、職務或角色,適合結合遠距工 作,提高生產力、降低成本、增加彈性,以發 揮最大效益。

表1 亞太地區不同數位成熟度階段企業的主要挑戰

排名 階段 數位冷漠者 數位觀察者 數位挑戰者 數位原住民

1 缺乏數位技能與人才

2 缺乏實現數位化轉型所需技術 缺乏營運與客戶資料的深入分析

3 缺乏數位化思維 缺乏管理階層的

預算與承諾 缺乏實現數位化轉型所需技術

4 缺乏營運與客戶資料

的深入分析 缺乏數位化思維 缺乏管理階層的

預算與承諾 缺乏數位轉型藍圖

5 缺乏管理階層的

預算與承諾

缺乏營運與客戶資料的

深入分析 文化抗拒改變

資料來源:IDC(2020)。2020 亞太地區中小企業數位化成熟度研究。

(11)

本期專題

三、 未來工作需求模糊,應如何學習 技能?

根據WEF「2020 年未來就業報告」指出,

隨著數位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到了2025 年有 50%員工需要重新再培訓,而有40%核心技 能將有所改變。那麼,要如何再培訓?或應 該培訓什麼項目?是一個顯見棘手的問題。因 為許多未來工作目前都尚未存在,一如智慧手 機未出現前,根本難以想像會有當前熱門的手 機維修、軟體開發、使用者介面設計等職務實 際的工作內容。

該份報告中指出,企業主認為,未來5 年 內批判性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會越來越重 要,尤其是自我管理技能,如主動學習、適 應力、壓力承受能力與靈活度為新興的能力需 求;然而,不同技能所需培養的時間不一,如 業務、行銷技能所需的學習時間可能較短,至 於產品研發、數據分析或雲端運算技能的學習 時間則可能相對較長,但平均而言,大概約需 6個月的時間。

一如我們所知道的,工作不會永遠一樣,

也因此透過數位學習資源累積技能、透過兼

養團隊合作與適應力也相對重要,透過知識

(knowledge)、 態 度(attitude)、 技 能(skills)

與價值(values)重要面向的平衡累積,將有助 於對未知的工作與技能做好準備。

伍、 小結:改變是挑戰,

也是機會

自 新 冠 疫 情 爆 發 以 來 至 2021 年 4 月 , 全球共有9,700 萬個工作崗位,可能遭受失 業、工時減少或收入減少的負面衝擊( ILO, 2021),不僅影響產業的發展,也彰顯勞動力 適應性與靈活性的重要。

然而無論如何,這是一個新的工作時代,

政府、企業與個人都需重新適應,雖然不同產 業所採取的做法存在很大的差異,但透過新的 混合模式產生新商業模式或新工作模式,使企 業得以永續發展、個人工作更具生產力與靈活 性,促使整體社會追求更具包容性的正向發展 為改變的重要目標。

圖1 企業高階經理人對員工推動遠距工作的評價

資料來源: WEF(2020). 9 out of 10 organizations are switching to hybrid working, according to a McKinsey survey.

7%

7%

4%

1%

1%

51%

47%

45%

44%

35%

31%

37%

41%

40%

47%

11%

9%

10%

15%

17%

個人生產力 多元且包容性 團隊生產力 員工組織承諾 顧客滿意程度

顯著進步 進步 無改變 退步

(12)

永續發展目標觀點下 人力資源提升之內涵分析 後疫時代—未來產業趨勢及

勞動力發展的關鍵課題

表2 2025 年新興與減少工作概覽

新興工作 減少工作

數量 9,700萬 8,500萬

職業別

1. 資料分析師 / 資料科學家 2. AI與機器學習專家 3. 大數據分析專家 4. 數位行銷與策略專家 5. 流程控制專家 6. 商務發展專家 7. 數位轉型專家 8. 資訊安全分析師 9. 軟體與應用開發專家 10. 物聯網專家

1. 數據分析人員 2. 行政執行秘書 3. 結帳員 4. 會計師 5. 工廠裝配工人 6. 業務與行政經理 7. 客服與顧客服務員 8. 業務營運經理 9. 機械與機器維修員 10. 材料與庫存紀錄員 資料來源: WEF(2020). 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20.

參考文獻

▪ 林建甫 (2021)。疫情下新興經濟體困境難解,取自:https://view.ctee.com.tw/economic/32176.html。

▪ 國家發展委員會 (2021)。國家發展計畫 (110 至 113 年 )。國家發展委員會。

▪ 溫紹群 (2019)。數位轉型發展趨勢面面觀—商機、挑戰與發展路徑,取自:https://www2.deloitte.com/tw/tc/pages/energy-and-resources/articles/

digital-transformation-aspects.html。

▪ IDC (2020)。2020 亞太地區中小企業數位化成熟度研究。CISCO 思科。

▪ ILO (2021)。世界就業和社會展望—2021 趨勢。國際勞工組織。

▪ IMF (2021). World Economic Outlook 2021 Jul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imf.org/zh/Publications/WEO.

▪ UN (2019).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19. Retrieved from https://population.un.org/wpp/.

▪ WEF (2018). The New Production Workforce: Responding to shifting Labour Demands. World Economic Forum.

▪ WEF (2020). Advancing Digital Trade in Asia. World Economic Forum.

▪ WEF (2020). 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20. World Economic Forum.

▪ WEF (2020). Top 10 Emerging Technologies of 2020. World Economic Forum.

▪ WEF (2021). 9 out of 10 organizations are switching to hybrid working, according to a McKinsey surve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e- forum.org/agenda/2021/05/executives-future-hybrid-work-wfh.

▪ WEF (2021). Work can be better post-COVID-19. Here's what employers need to know.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eforum.org/agen- da/2021/09/work-can-be-better-post-covid-heres-how/.

(13)

本期專題

由美中科技戰 / 新冠肺炎探討 勞動力發展趨勢

王健全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兼副院長

 

壹、前言

近年來,對臺灣整體經濟,乃至於勞動力 影響的重大事件莫過於美中貿易 / 科技戰、新 冠肺炎疫情的發展。同時,社會生活型態的變 遷、數位經濟轉型的需求、人口老化與綠能發 展趨勢等,也影響未來 10 年臺灣產業發展的 態勢。有鑑於此,本文聚焦 3 大事件:美中貿 易 / 科技戰、新冠疫情對未來產業、社會型態 的演變,以及未來 10 年產業發展趨勢(包括 人口老化、數位轉型、綠色經濟趨勢、社會生 活型態改變,以及服務業鬆綁、產業化等),

並分析上述 3 大事件對經濟及勞動力的影響。

本文共分 6 節,除前言外;第 2 節分析 美中 / 科技戰對供應鏈的變化,產業發展的影 響,進而引發對勞動力發展的變化;第 3 節 探討新冠疫情後的幾個趨勢及其對勞動力的影 響;第 4 節則透過臺灣未來 10 年發展趨勢,

擘劃未來的勞動力需求變化態勢;第 5 節探討 數位經濟對勞動力發展的影響;第 6 節則為結 論與建議。

貳、 美中貿易戰 / 科技戰

川普時代美國對中國若干產品課徵高關 稅,但效果並不顯著,反而造成很多美國人的 失業。到了拜登時代,拜登對中國的貿易反而 大幅增加,同時,中國對美國農產品的進口也 大幅增加,可以看出貿易戰已然改變。拜登大 幅增加中國廠商的實體名單,將數十家陸商列 入黑名單,禁止其進口或禁止美國廠商出口高 科技產品、零組件給這些公司,可以看出貿易 戰已經轉為科技戰的態勢。

(14)

永續發展目標觀點下 人力資源提升之內涵分析 由美中科技戰 / 新冠肺炎探討 勞動力發展趨勢

美中科技戰後,有幾個嶄新趨勢正在發展:

一、 臺商自中國回流

目前包括臺商回流的投資 3 大方案,累計 投資額超過 1.1 兆元新臺幣,並創造了近 10 萬個工作機會。不過,臺商雖然部分回臺灣投 資,但並未放棄中國市場。回臺投資廠商以網 通、電子資訊、金屬、機械、自行車等為主,

也會帶動這些領域的工程師跟技術工人的需求 增加。

二、 中國去美化

由於美國去中化,中國也在去美化,減少 對美國科技產品的依賴,但同時也增加了對臺 灣半導體、資訊產品的轉單搶單效應。因此,

臺灣半導體,包括晶圓代工、晶圓製造,到中

下游的封裝測試、上游的IC設計,都有一片好 光景。不過,搶單轉單的效應,到 2023 年就 會慢慢下滑,因為各國競相投資新的晶圓廠,

2年後新的產能開出後,可能會造成產業景氣 下滑。不過這段時間裡,對半導體、電子資訊 產業勢必也會帶動產業人力的需求,以及下游 批發、運輸、物流等人力需求的增加。

三、 供應鏈的重組

不少廠商由中國移出,往東南亞、墨西 哥、拉丁美洲及中歐、東歐一帶發展,亦即接 近目標市場的短鏈投資。另外一個趨勢就是供 應鏈在地化,特別是生技、醫療、防疫、疫苗 等物資會在本地生產(見圖 1)。因此,臺灣的 生技、醫療口罩、酒精、防護衣的產業也會跟 著景氣上揚,對相關勞動力的需求也會增加。

圖1 美中科技戰後的供應鏈重組及臺商回流

資料來源:本文自行整理。

(15)

本期專題

四、 中國推動雙循環(見圖 2)

為了因應美中貿易戰可能造成的出口下 滑,以及自主創新的需求,中國積極推動關鍵 產業、先進製造,以及新基礎建設的發展(見 圖 3)。同時,擴大內部需求,創造新的電子 商務,新服務模式的興起。當然中國的自主 創新,會帶動一些臺灣廠商前往中國投資,

獲取商機,同時也會增加對臺灣相關人力的 需求。

五、 美國再工業化帶動臺灣新東向 投資

美國再工業化會吸引臺灣半導體、智慧 機械、營建工程、生技疫苗、電動車等領域 企業前往美國投資,也會使部分的工程師往 美國移動。

圖3 中國與美國供應鏈發展

資料來源:陳子昂(2021)。全球供應鏈趨勢的發展。經濟部 110 年第 1 次智庫諮詢會議,臺北。

圖2 中國雙循環策略示意圖

資料來源:本文自行整理。

(16)

永續發展目標觀點下 人力資源提升之內涵分析 由美中科技戰 / 新冠肺炎探討 勞動力發展趨勢

六、 美國企業來臺投資設立研發中心

Google、亞馬遜、微軟等國際大廠陸續來 臺設立研發中心,會帶動本地軟硬體研發工程 師的需求。

相關的示意圖及對勞動力的影響,請參見 圖 4。

參、 新冠肺炎疫情對產業 及勞動力發展趨勢的 影響

2019年 11 月底爆發於中國武漢市的新型 冠狀肺炎,病毒蔓延全球,堪稱人類史上的重 要疾病浩劫,並重創全球經濟。

圖4 美中科技戰對全球經濟及臺灣勞動力的影響

美中貿易 / 科技戰

¡ 再工業化

¡ 關鍵產業發展

¡ 基礎建設 美國

對勞動力影響 中國

雙循環

¡ 關鍵產業

¡ 新基建

¡ 內需產業

美國去中化 / 中國去 美化

¡ 對臺灣半導體產業需 求增加

¡ 中 國 對 臺 灣 人 才、技 術的拉攏

磁吸

臺灣 臺商回流

¡ 網通 / IoT

¡ 機械 / 金屬

¡ 自行車 / 汽車零組件 和美國鏈結(新東向)

¡ 半導體、生化

¡ 電動車、智慧機械 中國磁吸

¡ 關鍵 / 新基建 / 內需投資

¡ 人才 / 企業的磁吸 美國來臺投資

¡ Google、微軟、亞馬遜

1. 臺商回流產業人力需求增 加(工程師、技術人員)

2. 半導體及其周邊工業(搶 單、轉單)景氣可能持 續 2022~2023 年 3. 美國來臺投資(工程師需

求增加)

4. 臺灣赴美投資(半導體、

電 動 車、智 慧 機 械、營 建工程赴美人才增加)

5. 中國雙循環吸引臺灣企業 及人力前往中國

資料來源:本文自行整理。

(17)

本期專題

雖然疫情總會過去,人類生活會恢復正 常,但新冠肺炎將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產業 發展的版圖、企業的經營模式,乃至政府的治 理能力,這些趨勢的改變及因應,都值得我們 正視。

新冠肺炎肆虐後有幾個重大的發展趨勢

(見圖 5),值得我們注意:

一、 去全球化的發展

全球化使觀光客、商務旅客、移民跨越國 境,擴大感染的可能。例如歐盟的申根協定,

使得歐元區人民自由移動、跨越國界,增加交 互感染的機會,未來大型區域整合的人力、資 本移動也面臨檢討。

同時,國際貿易、生產分工的結果,不少 國家把製造都委外生產,到了疫情嚴重時,口

罩、酒精、防護衣、民生物資等都付之闕如。

再者,為了尋求比較利益委外生產,供應鏈拉 的太長,在全球航運、物流重創之際,導致斷 鏈或成本大幅攀升的危機。

二、 去實體化

在消費者不能出門、不能出國的情況下,

宅配、電商、外送餐飲、遠距教學、遠距醫療、

視訊會議、線上遊戲蔚為趨勢,也加速了電商、

虛擬經濟、平臺經濟的推動。

三、 去官僚化

國家治理的效率,攸關國家競爭力至鉅。

若干國家防疫缺乏經驗、平臺,或是政府管理 的螺絲鬆了,造成防疫破口,國家也付出了慘 痛的代價。

圖5 新冠肺炎後重大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本文自行整理。

去弱存強

(彈性因應)

(回不去)

去實體化 去污減碳

1 . 接 近 目 標 市 場 的 生 產 / 投 資 布局(短鏈)

2 . 公 衛 醫 材 戰 略 物 資 的 生 產 在 地化

1 . 虛 擬 上 升 / 虛 擬 整合

• 宅經濟、電商、

• 遠距醫療、工作、外送平臺

• 雲端、資安、AI、學習 5G

2.共享、外送平臺 3 . 區 塊 鏈 / 金 融 /

科技

1.新產業的發展 2.結合新發展、

融入模式

• 區塊鏈 隔離

• 醫療研究 病毒

• 結合外送平臺染色

• 外送(食材、感 觀、包裝)

• 電商比重

3.彈性求生存

• APP整付零支

• 預付折扣券

去全球化

1 . 綠 能 / 節 能 / 環保

2 . 維 持 乾 淨 空 間

/環境 3.社交距離 4.寬敞明亮通風

因應疫情作法

(18)

永續發展目標觀點下 人力資源提升之內涵分析 由美中科技戰 / 新冠肺炎探討 勞動力發展趨勢

四、 去弱留強

新冠肺炎後,對個人、企業、國家有優 勝劣敗的意涵。以個人為例,平常培養身體健 康,增加免疫力;平常有儲蓄,增加財務的免 疫力;以及正向思考有利獨處、隔離時有正向 思考的能量。就企業而言,不過度擴張,能堅 守公司核心競爭力,同時能在危機時轉變經營 策略,和掌握新的契機,才有生存、競爭的本 錢。在國家方面,國家的治理能力,如防疫動 員能量、物資的籌措、財政收支的管理,才有 能力在短期內提出大規模的紓困方案,展現了 政府的治理能力。

由於新冠肺炎後的去實體化、去全球化、

去污減碳等趨勢的發展,預計將帶動平臺經 濟、外送經濟、電子商務等領域的發展。 其次,

本地醫療、生技、疫苗、醫材等領域的發展。

再者,節能減碳也會帶動綠色經濟、碳平臺交 易、替代能源、綠色金融等領域的成長。因此,

相關領域的工程人才、金融人才、IT人才、商 業應用人才,以及相關營造、倉儲、物流、運 送人力需求的增加。

肆、 未來 10 年臺灣經濟、

產業發展趨勢

一、我國 2030 前瞻趨勢預測

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2019)的研究分 析,臺灣未來社會面將面臨少子化、人力短缺,

在經濟面將遭遇長期的動能趨緩與 60% GDP 來自數位產品與技術,環境面將面臨減少空 污、減少排碳等壓力。在技術面也會受到人工 智慧帶來商機的庇蔭等趨勢,請參見圖 6。

二、 我國 2030 產業圖像之趨勢分析

在 2030 年臺灣將面臨數位經濟、人口老 化與少子化、社會生活型態改變、節能減碳,

以及服務業的鬆綁、產業化等挑戰。根據中華 經濟研究院(2019)的分析,主要的趨勢如下:

(一)數位經濟背後的驅動力

數位經濟喊得震天價響,究竟其背後的 驅動力為何?它如何成為未來臺灣在 2020 到

圖6 臺灣 2030 前瞻趨勢預測

(19)

本期專題

2025年,2025 到 2030 年的成長驅動力呢?

我們從以下 5 個構面來分析:

1. 數位科技驅動經濟成長

AI、5G、IoT、大數據、區塊鏈、量子運 算等數位科技的運用,首先會帶動科技進步、

商業模式提升,以及產業效率的升級。其次,

會帶動零組件、設備的需求增加。再者,會有 新的應用服務模式出現。

在產業數位化、智慧化之後會帶動數位經 濟的產業(亦即AI、5G等基礎建設及相關的數 據、資料服務),和產業數位化的產業(包括應 用至傳統產業的智慧製造),以及應用至相關 領域的服務業,如零售、金融、物流、電商、

廣告、零售、醫療等,即所謂的新科技服務業。

透過智慧製造效率的提升,以及新科技應用服 務,會帶動產業產值的提升。

2. 嶄新的需求、生活方式的改變,結合數位科 技驅動經濟成長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加上數位科技的 進步,產生了很多新的生活方式,例如電商、

雲端服務、外送服務、共享經濟等,即所謂 的平臺經濟、共享經濟、零工經濟、資料經 濟,在平臺化、網路化之後,會驅動很多新 的科技應用服務業,從而提升整個經濟的成 長動能。尤其在新冠肺炎之後,遠距工作、

學習、娛樂、醫療的需求,線上、電商、外 送,遠距的發展也蔚為趨勢,即使疫情過後,

恐怕也回不去了。

3. 人口結構變遷包括人口老化、少子化,結合 科技應用,驅動經濟成長

這又可分為兩方面來討論。第一,人口

備,朝智慧化、自動化發展,如此,可望提 升高階人力需求及自動化設備需求的增加,

但也會替代部分的基層勞力的僱用。第二,

隨著人口老化,醫療成本也會大幅上升,因 此,結合生技醫療技術和健康醫療的產業乃 應運而生。例如結合大數據、感測技術、篩 檢技術的精準醫療、細胞治療及其設備的產 業,將會擴大發展。此外,人口老化也會驅 動長期照護及其輔具、醫材設備、預防醫療 的投資,並帶動經濟的成長。

4. 氣候變遷、節能減碳與永續發展的趨勢 隨著氣候變遷,節能減碳的潮流發展,未 來智慧電網、綠能科技、節能 / 儲能技術與設 備、新能源、再生能源的投資可望大幅增加,

進而帶動經濟成長的效率將會大幅提升。尤其 是最近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成為顯 學,不符合ESG規範的公司未來在出口、發 展上都會受到極大的制約,甚至ESG努力不 佳的公司,未來不會受到投資基金的青睞,在 資金籌措上也會面臨困難。這些都值得企業及 政府深入研擬相關策略,以充分因應。

5. 新的數位科技,結合服務業法規鬆綁,去管 制化,將促成經濟快速成長

隨著時間的經過,加上新科技的進步、跨 業跨域整合潮流加速,以及社會生活品質提升 要求的壓力,未來結合科技、産業鬆綁、商業 化,帶動健康醫療、金融科技、資產管理、長 期照護、教育服務的全面現代化、規模化。

尤其在新冠肺炎之後,科技、製造業一支 獨秀,反之服務業呈現低迷,出現產業發展兩 極化的現象,至於如何解決此一困境呢?服務 業的鬆綁、產業化,挹注資金,精進商業模式,

(20)

永續發展目標觀點下 人力資源提升之內涵分析 由美中科技戰 / 新冠肺炎探討 勞動力發展趨勢

(二)運用臺灣超額儲蓄產生驅動力

臺灣目前有 11 兆元新臺幣的超額儲蓄、

31兆元的保險資金,如能妥善運用,挹注至 服務業將有爆發性成長。以長期照護為例,如 鬆綁法規、允許保險公司資金導入長照,將使 長照規模擴大、引入新的商業模式,帶動建設 業者、科技業者、醫材、養生業者、創投、心

理諮商、金融理財等相關應用投入,打造嶄新、

國際化長照體系,帶動高階人力需求。在現代 化、規模化之後,預計將會帶動另一波經濟的 成長高峰,以及高階人力需求的大幅增加。相 關驅動力、藍圖,以及對勞動力發展的影響,

請參見圖 7。

資料來源:中華經濟研究院(2019)。2030 臺灣人力需求圖像與推估。國發會委託研究計畫。

數位科技驅動對經濟

(AI、5G、大 數 據、量 子運算等)

u v w x y u v w x y

需求/生活方式結合 數位科技驅動成長

人口結構變遷,人口 老化/少子化

氣候變遷、節能減碳 永續成長

法規/制度鬆綁/

結合科技帶動創新

1.科技/商業模式效率 提升

2.零組件,設備需求增加 3.新的應用服務

數位化 智慧化

平臺化 網路化

平臺經濟/共享經濟 零工經濟/資料經濟

1.智慧化/自動化

(自動化需求提升,高階 人力需求增加)

2.健康化

(醫療成本上升)

綠能化

去管制化

— 鬆綁/產業化

— 創造新的產業 模式提升生活品質

1.數位經濟產業

(AI、5G 基礎建設)

2.產業經濟數位化

1.AI、5G 、AIoT、雲端

— 資安人力需求增加 2.數學、物理、統計、

演算人才需求增加

平臺經濟/外送經濟/

電商/大數據人才需求 增加

1.生醫、健產、精準醫療

、細胞治療、長照、預 防醫療人力需求增加 2.智慧機械、自動化、醫

療器材人力需求增加

綠色科技

1.節能/儲能/人才需 求增加

2.ESG規劃/減碳平臺 人力需求增加

長照雙語教育 融理財健康醫療人力 需求增加

對勞動力發展的影響

案例

— 電商/螞蟻金服

— 外送服務

— 共享經濟

1. 生醫、健康醫療產業因 運而生

— 精準醫療/細胞治療

— 感測、篩檢科技/設備 2. 長期照護/預防醫療

綠能科技

智慧電網、節能/儲能 綠色科技、新能源、再 生能源

新科技應用服務

— 健康醫療/金融科技

— 資產管理/長期照護/

教育服務

圖7 前瞻趨勢及藍圖-背後驅動力

(21)

本期專題

伍、 數位科技對勞動力的 影響

有關數位科技對勞動市場的影響,主要可 從數位化、智慧化、綠色化、服務化等層面觀 察(圖 8),包括數位基本人力建立、人機協作 需求、綠色製造及具服務熱忱的人。

有關數位科技驅動產業結構與就業型態的 變化,包括工作型態改變(包括全職不再唯一,

兼職自由及任務自動化等),新領域(如區塊 鏈、虛擬實境、自動化、影響分析等)請參見 圖 9。

其次,數位科技發展的結果,會造成工作 機會不均,直轄市人口逐步成長,工作機會往

六都集中,至 2017 年直轄市的就業人口已逼 近 800 萬人,反之,非直轄市人力也有成長,

但成長率相當緩慢(見圖 10)。

再者,勞動力市場會有逐步產生無薪假、

非典型就業、兩極化現象出現(見圖 11),對 就業市場及勞動力帶來新的挑戰,因此增加個 人競爭力,強調終身學習,以降低成為失業及 低薪的機率。

此外,未來人力的需求型態及新工作型態 也都陸續出現,包括統籌整合、領域知識參與、

專精技術應用,以及新的工作型態出現,請參 見圖 12、13。鑑此,了解趨勢變化及相關技 術的需求,將左右個人工作及薪資水準。

圖8 影響未來勞動需求轉變之因素

資料來源:中華經濟研究院(2019)。2030 臺灣人力需求圖像與推估。國發會委託研究計畫。

(22)

永續發展目標觀點下 人力資源提升之內涵分析 由美中科技戰 / 新冠肺炎探討 勞動力發展趨勢

圖10 2008~2017 年直轄市與非直轄縣市就業人口變化趨勢

資料來源:張玉山(2020)。全球發展趨勢及未來工作轉變。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圖9 數位科技發展帶動產業結構與就業型態變化

資料來源:張玉山(2020)。全球發展趨勢及未來工作轉變。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數位轉型

–再造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

因應市場變遷需要,立基企業數位化能力,

產生新產品新服務模式,創造利潤空間與 價值,如共享經濟、訂閱經濟模式

數位優化

–提升顧客體驗(Customer Experience)

企業立基數位化基礎,提升數位能力於顧客 獲取、業務拓展與關係維繫,強化顧客體驗 與滿意度,如自助結帳、影像辨識

數位化

–實現營運卓越(Operation Excellence)

企業評估運用數位能力於執行與支援業務、

以實現營運數位化以及績效管理與決策制定,

如導入 ERP 系統或進銷存貨系統等

數位科技新興 產業結構轉型 就業型態變化

全職不再唯一

— 朝九晚五

— 結構性工資

— 為單一雇主工作

數位化、自動化 新平臺、新商業模式

兼職自由

— 特約工作、兼差

— 彈性工作時間

— 彈性工作地點(WFH)

— 混合收入按件計酬

任務自動化

— 固定流程例行事務

— 重複性高(repetitive)

— 勞動性質工作 雲端運算

RFID標籤

數據分析

物聯網

穿戴裝置

區塊鏈

擴增實境

虛擬實境

自動化

影像分析

3D列印 人工智慧

(23)

本期專題

圖12 未來產業人才需求:數位素養、持續學習、協調整合、快速執行

資料來源:張玉山(2020)。全球發展趨勢及未來工作轉變。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圖11 勞動力市場的變遷

資料來源:張玉山(2020)。全球發展趨勢及未來工作轉變。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24)

永續發展目標觀點下 人力資源提升之內涵分析 由美中科技戰 / 新冠肺炎探討 勞動力發展趨勢

陸、 結論與建議

全球及臺灣 3 大事件(包括美中貿易 / 科 技戰,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與趨勢,臺灣未來 10年產業、社會的發展趨勢)將影響著臺灣未 來 10 年、20 年的經濟,乃至勞動力趨勢。因 為美中貿易 / 科技戰攸關大國博奕,預計在 10 年、20 年內不易結束;其次,新冠肺炎疫情雖 然在疫苗出現後可能暫緩,但預計將以類似流 行性感冒(流感)的方式和人類共存。同時,疫 後的不少經濟發展態勢將回不去,而影響長期 間企業、民眾、政府的運作方式。至於,未來 10年企業、經濟的發展趨勢,包括人口老化、

綠色經濟、數位經濟、社會經型態改變等,更 將左右臺灣長期經濟的走勢。

以下,我們就 3 大事件對臺灣勞動力的影 響層面,歸納如下:

一、 美中貿易 / 科技戰

主要影響及勞動力需求如下:

(一 ) 臺商回流: 網路通訊、ICT、金屬、機 械工程師及相關基礎工程人力需求增 加。

(二 ) 中國去美化:對臺灣半導體搶單、轉單,

上述領域勞動力需求會增加,但2023 年起全世界新產能開出,產業發展會有 變數。

(三 ) 中國內外循環:關鍵產業、新基建、內 需擴大赴陸投資企業會增加,相關人才 在中國有一定勞動需求。

(四 ) 美國再工業化和臺灣的鏈結:半導體、

生技疫苗、共建工程、智慧機械、電動 車赴美投資會增加,相關領域的機會分 享多,勞動力需求會增加。

圖13 新工作型態將陸續出現-2030 年

資料來源:張玉山(2020)。全球發展趨勢及未來工作轉變。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技術性(中-高)

技術性 tech centricity

2018 2023 2028

高 技術性(中-低)

技術性(低-中) 技術性(低-中)

邊緣計算主管

Master of Edge Computing

數據探勘 Data Detective

IT自動化設計師

Bring Your Own IT Facilitator AI業務開發經理

AI Business Development Manager 倫理資源經理 Ethical Sourcing Manager

健身顧問 Fitness Commitment Counselor 陪散步/陪聊 Walker/Talker 數字裁縫

Digital Tailor 量子機器學習分析師

Quantum Machine Learning Analyst

增強現實旅遊開發商

Augmented Reality Journey Builder AI輔助醫療人員 AI-Assisted Healthcare Technician

虛擬城市分析師 Cyber City Analyst 首席信託官 Chief Trust Officer 金融健康教練 Financial Wellness Coach 基因組合總監 Genomic Portfolio Director

個人數據交易員 Personal Data Broker 人機協作經理

Man-Machine Teaming Manager

虛擬商店導購 Virtual Store Sherpa 個人記憶收藏管理員 Personal Memory Curator

基因多樣化官

Genetic Diversity Officer

高速公路控制員 Highway Controller

(25)

本期專題

(五 ) 美國來臺投資:包括Google、亞馬遜、

微軟及其他半導體廠商來臺投資,工程 師、技術人員有較大機會。

二、 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及對勞動力 需求

主要影響及勞動力的需求,可以歸納如 下:

(一 ) 在地化:帶動生技醫療、醫材、疫苗在 地需求增加,勞動力需求也會隨之增加。

(二 ) 去實體化:線上電商、區塊鏈、外送、

平臺經濟應用需求增加,人才的機會也 會水漲船高。

(三 ) 去污減碳:綠色經濟、綠色金融、替代 能源、ESG、碳平臺相關領域人才需求 更為殷切。

三、 未來 10 年產業發展趨勢及對人 力的需求

主要的發展趨勢大致如下:

(一 ) 數 位 經 濟 發 展: 對 自 動 化 、AI、5G、

AIoT、雲端、資訊安全人的需求大增。

其次,為發展AI、大數據、數學、統計、

物理、演算、人機介面(轉撰程式語言)

的人才需求也會更加殷切。

(二 ) 社會生活方式改變:平臺經濟 / 共享經 濟 / 資料經濟 / 外送經濟 / 電子商務的衍 生應用及相關人力需求會大為增加。

(三 ) 人口老化 / 少子化: 將帶動生技醫療、

健康、長期照護、細胞治療、預防醫療

人力需求的提高。其次,為了減少人力 的使用,智慧機械、自動化、醫療器材、

機器人等人力需求會更吃緊。

(四 ) 氣候變遷:節能、儲能、替代能源相關 領域會吃緊,ESG、碳平臺人才需求也 會崛起。

(五 ) 法規鬆綁 / 服務業產業化:帶動長期照 護、金融理財、雙語教育、國際醫療、

預防醫療、都更人才需求的增加。

當然,數位經濟時代,自動化、AI、5G 金融科技、區塊鏈等技術的成熟、發展一定會 取代部分的傳統人力、造成失業。因此,企業 人才的培訓、政府的協助轉業就相當重要;其 次,大學的退場機制應儘速落實,降低專上人 力的過剩供給,並試著引導人力朝技職教育發 展,以銜接數位經濟時代人力的缺口,這也是 政府無可旁貸的職責。

再者,政府應加速鬆綁 / 產業化服務業,

引導資金注入生產性服務業,提升技術水準、

精進商業模式,進而創造高階人力的需求,才 能導正目前服務業人才高階任用,低薪的窘境。

以長期照護為例,目前普遍規模小,人才的需 求以勞力看護員為主,在社會上形象不佳,薪 資水準也不高,人力投入不盡理想,如果加速 鬆綁、產業化,挹注更多保險資金,精進商業 模式,可以帶動五星級安養機構的發展(當然,

必須一部分回饋當地中低收入族群),創造異 業結合,帶動創投、醫材、養生、陪伴、文創、

醫療照護等商機及相關人才需求。如果經濟規 模夠大,甚至可以吸引國外專業人士來臺發 展,那麼商機及社會就業不容小覷了。

(26)

永續發展目標觀點下 人力資源提升之內涵分析 由美中科技戰 / 新冠肺炎探討 勞動力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 中華經濟研究院(2019)。2030 年臺灣人力需求圖像與推估。國發會委託研究計畫(編號:(109)006.0801)。

▪ 陳子昂(2021)。全球供應鏈趨勢的發展。經濟部 110 年第 1 次智庫諮詢會議,臺北。

▪ 張玉山(2020)。全球發展趨勢及未來工作轉變。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另一方面,外送、平臺、電商如有大量資 金的挹注,發揮規模經濟,將可帶動更大商機,

更多高階人力需求(IT、維修、大數據、物流 等人才)。企業注意商機,或尋求跨領域合作,

而政府則可在平臺的建置上協助業者。

此外,在非典型就業(如承攬、自僱業興 起平臺),雇主、工作時間並不固定時,政府 應推出個人學習帳戶平臺,或發放數位學習券

(coupon),使勞工可以不斷精進學習及提升,

才能因應數位時代的需求。

在政府方面,政府也應建立「培訓地圖」

讓勞工知道從事某一行業所需的培訓課程、路 徑,以拼積木方式,完善自己的專長領域,並 找到更好、更高薪的工作機會。

在個人方面,注意培養跨國移動力,強 化個人特質及準備,因應公司薪水M型化的策 略,以及出國唸書和就業市場連結來因應新時 代的變化(見圖 14)。

圖14 個人因應新時代的就業方向發展

資料來源:本文自行整理。

(27)

本期專題

壹、前言

在處於邁向碳中和數位時代(a carbon- neutral digital age)的產業環境中,永續發展 的議題受到各界的重視。而在國際勞工組織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

於 2019 年紀念創立百年的倡議中,亦確立了 未來工作應以人為本的核心目標。此一內容揭 櫫了工作者具有終身且持續地學習的權利、勞 動力需要更多的支持來面對未來勞動市場的不 斷轉型、性別平等的職場變革、從出生到老化 的生命週期需求保障、適當的工作酬勞與職場 環境的安全保障、支持尊嚴勞動的科技與方 法、氣候變遷下的人類發展與地球保護等議 題,透過此一原則性的檢視,可發現勞動力的 發展與永續發展議題密不可分。

本文旨在探討聯合國 2030 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在 17項目標之中,第 4 項教育品質、第 5 項性 別平等以及第 8 項就業與經濟成長等 3 項核心 目標及其細部目標之內涵,與我國勞動力發展 政策中職業訓練、性別平等、促進就業等措施 之對應,期望將相關內容進行分析對應之後,

透過對於勞動力發展之政策方向與ILO的關注 焦點進行討論,參考各國永續發展目標推動經 驗並進行比較,強化我國接軌國際勞動政策與 議題之關聯性,並可對於勞動主管機關各項永 續發展措施進行了解,期望可對於勞工保護設 定積極的目標,在我國現今多種就業型態的職 場現況中,可確保勞動者的平等、保障、福利 及技能提升,並能促進安全與健康的職場工作 生活平衡。

永續發展目標觀點下

人力資源提升之內涵分析

康雅菁 

中國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助理教授

 

(28)

永續發展目標觀點下 人力資源提升之內涵分析

貳、從人才培育、性別平等 與就業促進之觀點對應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檢視聯合國 SDGs 核心指標,旨在 2030 年達成消除貧窮、減緩氣候變遷、促進性別 平權、經濟與社會成長及提升就業等目標。

而對應我國勞動力發展相關政策之面向,基 於職業訓練、性別平等以及就業促進等勞動 力發展政策方向,共有聯合國 SDGs 之目標 4、目標 5 及目標 8,共計 3 項目標 12 項細 部目標,與我國勞動力發展政策方向相符,

對應後之聯合國 SDGs 永續發展目標項目及 細項目標說明如下:

一、SDGs第 4 項目標―教育品質

「教育品質目標」係指確保有教無類的、

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此 項目標對應勞動力發展相關政策包含下列 4 項 細部目標:

(一 ) 提升青年與成人就業、覓得好工作與企 業管理職能(4.4)。

(二 ) 消除教育的性別不平等、確保身心障礙 者、原住民及弱勢等族群可接受職業訓 練(4.5)。

(三 ) 建立及提升適合身心障礙者及兩性的教 育設施,並提供有效學習環境(4.a)。

(四 ) 提高職業訓練、資通訊科技、技術、工 程及科學課程之受教率(4.b)。

二、SDGs第 5 項目標─性別平等

「性別平等目標」係指實現性別平等,並賦 予婦女權力。此項目標對應勞動力發展相關政 策包含下列 2 項細部目標:

(一 ) 改善科技使用能力(5.b)。

(二 ) 採用政策促進行性別平等並提高各階層 婦女能力(5.c)等。

三、SDGs第 8 項目標─就業與經濟 成長

「就業與經濟成長目標」係指促進包容且 永續的經濟成長,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 業,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此項目標 對應勞動力發展相關政策包含下列 6 項細部 目標:

(一 ) 促進開發導向的政策,支持生產活動、

就業創造、企業管理創新、鼓勵微型企 業及中小企業的正式化與成長,包含取 得財務服務的管道(8.3)。

(二 ) 實施全面有生產力的就業,使全體就業 者擁有好工作,包含青年及身心障礙者 皆能實現同工同酬的待遇(8.5)。

(三 ) 大幅減少失業、失學及未受訓練的青年

(8.6)。

(四 ) 保護勞工權益,促進工作環境安全、包 括遷徙性勞工,尤其是婦女及實行危險 工作的勞工(8.8)。

(五 ) 制定實施政策,促進永續發展的觀光業,

創造就業,促進地方文化與產品(8.9)。

(29)

本期專題

(六 ) 制定及實施青年就業全球策略,並落實 全球勞工組織的全球就業協定(8.b)。

參、我國勞動力發展面向 之永續發展具體措施

我國於 2016 年參考聯合國SDGs進行臺 灣永續發展目標之研訂計畫,設置行政院國 家永續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永續會)作為專 責機關進行計畫跨部會整合之管考,主要核心 目標延續聯合國之 17 項核心目標進行調整,

2019年版之「臺灣永續發展目標」共計有 18 項核心目標、143 項具體目標及 336 項對應 指標。為持續追蹤成效,永續會訂定追蹤管考 作業為每 4 年為一週期進行階段性檢視,於 2020年進行第一次年度追蹤管考作業,並完 成 2019 年版檢討報告,報告中涵蓋各項目標 及指標,內容包含重要政策、年度重要成果、

具體量化指標及相關指標數據計算、執行進度 與達成情形,以及重要執行成果等。

臺灣永續發展目標之相關施政措施面向 擴及各部會,本文試圖透過臺灣永續發展目標 中與勞動力發展相關聯之指標進行內容分析整 理,藉以理解勞動力發展中有關職業訓練、就 業促進、性別平等、勞工保障等層面之政策與 臺灣永續發展目標之關聯性,詳如表 1。

在內容對應之中可發現:核心目標 5「實 現性別平等及所有女性之賦權」之宗旨係為提 升出生的性別比例平衡、提升女性的人身安全 免受威脅、降低有偶女性與其配偶或同居者無 酬家務及家庭照護的時間落差、鼓勵女性的政 治及社會參與、提升女性自主權等政策方向,

與勞動部之間並無對應的具體目標及對應指 標。而在聯合國SDGs 第 5 項性別平等之內 容中,有關改善女性科技使用能力及提高各階 層婦女能力的細部目標,調整至臺灣永續發展 目標第 8 項及第 10 項。此外,聯合國SDGs 之第(8.b)項細部目標「制定及實施青年就業 全球策略,並落實全球勞工組織的全球就業協 定」,在臺灣永續發展目標中亦未編入。最後,

由表 1 統整的內容中發現,共歸納得出 4 項核 心目標、13 項具體目標以及 21 項對應指標。

表1 臺灣永續發展目標與勞動力發展政策內涵之對應

核心目標 具體目標 對應指標

核心目標 1:「強化弱勢 群體社會經濟安全照顧 服務」

具體目標 1.3:完善全體國民,特別是 弱勢群體,在勞保、健保、年金等社會 保險體系之保障,並充實長期照顧體 系,強化資源布建與服務提供,以及持 續推動弱勢老人、兒少之生活扶助。

指標 1.3.3:國民年金保險老年年金給付領 取率。

具體目標 1.4:增進全體國民,特別是 弱勢群體,在創業、就業、貸款、融資、

居住、土地所有權等之保障與平等權。

指標 1.4.1:辦理創業研習課程場次。

指標 1.4.2:協助諮詢輔導服務人次。

指標 1.4.3:協助申請微型創業貸款核准 件數。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3.8.1 學校能因應工作的進展和達到預期目標 的程度,適切地調整年度目標和推行策略,逐 步深化過去兩年關注事項的成果。.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industry's issue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 midst of pandemic disruption..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

聯合國於 6 月 4 日公布「永續發展目標性別指數報告」,顯示目前並沒有國家

協助他們反思和計劃未來升學和就業目標。政府在 2014

常識科的長遠目標是幫助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勇於面對未來的新挑 戰。學校和教師將會繼續推展上述短期與中期發展階段的工作

 以課程為目標時,課程包含的是所欲達成的 一組目標,強調課程目標的重要性,所以也 著重於課程目標的選擇、組織、敘寫,並以

本學年,我們在Google Classroom 建立各級「德育及成長」課室,發放 有關內容的素材,關顧學生在疫情期

鑑定的意見及領悟 學習目標 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