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馬克思的社會演化觀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馬克思的社會演化觀"

Copied!
1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馬克思的社會演化觀

閔宇豆豆* 摘要 東西方冷戰結束,共產主義暴起於廿世紀初,亦暴落於廿世紀末之時,共 產主義已經被歷史證明徹底失去其政治商品化的魅力,但是作為共產主義思想 的源頭一馬克思主義 (Marxism) ,不但沒有被拋棄在歷史的灰燼當中,卻反而 在學術界中綻放更耀眼的光芒,我們可以說廿世紀末的歐洲學術界到處都是 「馬克思主義的幽靈」。 新馬克思主義學派在歐洲各國學術界方興未艾的開疆闢士,甚者德國法蘭 克福學派的健將哈伯瑪斯(Jurgen Habermas) 批判重建了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 義,其 「溝通行動理論」所展現的「普通語用學 J '不僅抓住了社會演化理論 的核心問題,更將其推上當代社會學的牛耳地位。這種幽靈現象甚且侵入當代 的歷史學、地理學、社會學、人類學、政治經濟學...等研究領域 。 這種幽靈現象其實是一種理論與理論的對話,是一種典範互動的過程,而 且在典範的對話過程中, 一個包含 r 1.是否研究客體與其他學科不同? 2.是否 分析焦點與其他學科不同? 3.是否具有特殊的理論與方法論(研究方法)存在? 4.是否在該領域可發展出哲學層次的探討? J 的新研究典範得以產生,亦因此 賦予理論的新動力 。

本文運用卡爾﹒帕波(Karl Popper) 的「理論先於研究 J(theory-then-research strategy) 及社會科學研究法當中的「後設研究法」策略,建構一個包括(一) 內涵、(二)單元要素、(三) 理論的理念型、(四)命題形式四個層次的社會 演化典範,再以此檢視馬克思的演化思想,通過理論與典範的詮釋及批判,以 達成精鍊典範、思想、學術化的努力。 關鍵字:馬克思、社會演化、社會演化典範 。 *間字經,現 it 弘光投術學院專任助理教授。

(2)

A Study on the Social Evolution Thought of Marx

Yeu-Ji時,

Miin

Abstract

After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Communism, established at the beginning of 20th and collapsed at the end of 2阱, loses its fascination in political market. Through the demonstrating of history, Marxism, the root of the Communism, has not only been surviving but also glorying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In the end of 20th, no doubt we can say that there is Marxism's ghost in the Europe academic communlty.

The Marxism's ghost is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modern scientific, and sociological theories. The process of conversation within various theories, actually, is the interaction within the different paradigms. In the meanwhile, the neo-paradigm produces a neo-theo句, a different object, approach, research method and philosophic analysis of study inc1uded.

Firstly, this thesis uses the

theory-then-reach strategy", Karl Popper mentioned, and the meta-research method to construct the neo-paradigm of the Social Evolution, inc1uding of the component, element, ideal type of the。可 and formula. Finally, we use the neo-paradigm to check the social evolution thought of Marx. Through the demonstration, we believe that the Marx's thought can achieve the goal.

(3)

宣 、~Ij百

法蘭西斯 ﹒ 福山(Francis Fukuyama) 在《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 (訂1e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一書中談到(註 1) : Iî自由民主可能形成「人類意識形 態進步的終點」與「人類統治的最後形態 J' 也構成歷史的終結 r 福山先生這段 話是著眼於「自由民主」理念已經克服了君主世襲制度、法西斯主義及共產主 義...等等這類敵對的意識形態。因此他認為人類的歷史形態將終結於「自由民 主 J '全世界也因「自由民主」理念成為一個均質化的世界。 正如東西方冷戰結束,共產主義暴起於廿世紀初,亦暴落於廿世紀末之時, 共產主義已經被歷史證明徹底失去其政治商品化的魅力,但是作為共產主義思想 的源頭一馬克思主義 (Marxism) ,不但沒有被拋棄在歷史的灰燼當中,卻反而在 學術界中綻放更耀眼的光芒。新馬克思主義學派在歐洲各國學術界方興未艾的開 疆闢土,甚者德國法蘭克福學派的健將哈伯瑪斯 (JurgenHabennas) 不僅批判重 建了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其「溝通行動理論」所展現的「普通語用學 J '不 僅抓住了社會演化理論的核心問題,更將其推上當代社會學的牛耳地位。我們可 以說廿世紀末的歐洲學術界到處都是「馬克思主義的幽靈 J 0 (註2) 典範在最廣義的定義下為「一科學社群所享有的理論假設、信仰、價值、與

技術 J' 本文運用卡爾﹒帕波(Karl Popper) 的「理論先於研究 J( theory-then-reach strategy )及社會科學研究法當中的「後設研究法」策略,建構一個包括(一) 內涵、(二)單元要素、(三)理論的理念型、(四)命題形式四個層次的社會演 化典範'再以此檢視馬克思的演化思想,並且理論與典範通過詮釋與批判,以達 成精鍊典範、思想、學術化的努力 。 貳、理論內涵 第一項、社會演化的後設理論內涵 喬納森 ﹒ 唐納認為: r 後設理論的架構本身並非是解釋其體事件的理論,而

註 1. 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著,李永熾譯,(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台北﹒聯經﹒ 1993。

註2. 關於此點,我們可以在國內學者洪鐸德教授的{新馬克思主義和現代社會科學)(洪錯德著,

森大出版社,台北, 1995 '二版。)一書中看得非常清楚,新馬克思主義如何影響當代的歷史學、 地理學、社會學、人類學、政治經濟學...等 。

(4)

是闡是一個理論必須提出的基本問題 。 很多社會學家認為,後設理論 ( meta-theoretical )是正確建立理論的基本先決條件。比較典型的做法是, 一們科學已經成功地運用一系列理論陳述和格式後,學者才開始發問:蘊含在這 些陳述中,對世界做出什麼基本假定?這些陳述及組成格式需要或排斥什麼樣的 策略?這些陳述及格式創造了什麼樣的知識,相反地,它叉忽視了什麼? J (註J) 後設理論社會學家主張要解決的問題是:r (I)人類活動的基本性質是什麼? (2) 什麼是發展理論的適當方法? (3)社會學理論應該及中探討的重要問題是什 麼? J (註4) 因此以「後設理論的架構」態度研究社會演化理論,是抽釋出蘊含在這些概 念、陳述 、理論中共同的(1)基本假定(哲學假設或問題陳述)、 (2) 方法論、 研究方法、(3)理論內涵(本體論、動力論、形式論、認識論...等)。本文所建 構的社會演化的後設理論內涵如下: 項目 內涵 本體論 處理「社會演化是什麼? J 、「社會演化如何存在? J 的 問題 。 社會 (1)長時期的連續變遷(變化現象)涉及了「階段的劃 演化 典範 核心論 分 J' 及 (2) 由簡單到複雜(功能分化及系統分化)涉 內涵 及了「可觀察現象(概念)的改變」。 所關心的焦點在於研究者「如{可」去看待社會演化 。因 認識論 此包含了(1)研究者本身的認知;及 (2) 理論選擇的 認知。

單兀 項目 單兀要素在典範中的功能 要素 問題意識 哲學假設 基本命題 社會演化理論的理論建構前提假設,屬於典範當中不可 否證的硬核。 I

註吳曲輝等譯,喬納森﹒唐納 (JonathanH. Tumer) 原著,(社會學理論的結構) (The Structure

of Socio1ogica1 Theory ) ,台北,桂冠, 1992 : 9。

註‘:吳曲輝等譯,喬納森 ﹒唐納(Jonathan H. Tumer) 原著, (社會學理論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ocio1ogica1 Theory) ,台北,桂冠, 1992 : 9-10。

(5)

階段劃分 牽涉到變遷或演化的比較基礎問題 。 動力論 說明什麼原因造成社會化? 條件論 說明成社會演化內溺(結果)為何? 形式論 說明社會演化的路線形式為何? (含目的論、趨勢論) 認識論 典範中理論認知選擇與建立問題

理論的 理念型 認知溝通論→社會行動論→社會系統論

...

命題 形式 方向、強度、頻率 因果(關係)、功能 資料來源:筆者自行整理 。 (一)單元要素:包含問題意識、 基本命題、階段劃分 、 動力論、條件論、形式 論、認識論諸項,在社會演化典範中的功能如 【圖 9-1 】所述 。 (二)理論的理念型 : 基於認識論的需要,我們將社會演化典範在功能觀點的社 會學理論可能以什麼形式的理論出現予以範定,主要為「認知溝通論→ 社會行動論→社會系統論」。 (三)命題 : 這些理論可以簡化成以命題的形式展現,而演化的命題可能以「方 向、強度、頻率、因果(關係)、功能」的方式呈現。 第二項 、 馬克思的社會演化理論 一、前資本主義社會 1.原始公社:勞動不是單獨進行,而是「直接的聯合」。其中有三種基本形式: (一) 亞細亞型、(二)初民的公社形式、(三)日爾曼式,這三種形式中, 團體建立在「公社的、部落的的成員對部落的土地底關係上 J' 生產 力大部分仰賴自然環境所提供 。 2.奴隸社會:是人類進入階級社會及文明社會的前奏,起初奴隸屬於社會體的, 其後由公共的奴隸轉化成私人的奴隸 。 奴隸的擁有標誌著人類第一 個私有財產 。 所以初步的分工與奴隸的私有象徵人類由原始社會進 入古代社會 。 3.封建社會:封建社會的特徵是個人必須依賴他人的生產,生產與貨物的經濟制 度連結政治的形式化 。

(6)

前資本主義社會的共同特徵是:生產力完全受制於自然環境的限制,生產價 值只供直接使用很少供交易之用,只有使用價值沒有交換價值 。 二 、資產階級社會 當工業的生產力突破前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剩餘價值的出現導致交換價 值的產生,由於利潤追求、競爭動機,資本家將剩餘產品轉化成新資本再予投資 擴展,不斷累積的結果社會出現兩種階級。生產無法達到原初滿足社會的需要功 能,生產力受到生產關係的制約,導致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衝突,終於爆發革 A凸、 口口 。 三、未來共產主義社會 在未來共產主義的社會,世界上再也無剝削壓榨之能事 ,在 《共產黨宣言〉 中說道: r 代替舊的資產社會、代替它的階級與階級對立,我們將擁有一個組合 體,在這個組合體中一個人自由的發展,將是其他所有的人自由發展的條件 。」 (註5) 在這個社會中,經濟異化結束,人類感性的解放重新成為自然中的人, 階級廢除,宰制個人的歸於消亡國家 。 第三項、小結一理論模式

Erik Wright

、Andrew Levine 、 Elliott Sober 在 《重建中的馬克思主義〉 (R郎onstructing

Marxism)

(註6) 中,用不同的角度將研究馬克思主義學者重新 檢視予以分類: r 臨床的馬克思主義 v.S.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自變項的馬克思 主義 v.S.應變項的馬克思主義 J0 (一)臨床的馬克思主義,主要是發展出一套可 以解決異化、私有財產、階級、資本主義弊端的機制,而不管本身理論、概念的 轉變(是否合乎邏輯、是否有斷裂);(二)科學的馬克思主義,進一步投入研究 工作,希望尋找尚未出現的弊端,尋找最適合解決方案; (三)自變項的馬克思 主義,注重階級、財產關係、剝削、生產方式、經濟結構、階級衝突...等概念的 連結,核心在「階級 J '基礎在「人性 J ; (四)應變項的馬克思主義,關心各類 型社會階級並嘗試以它們的再生產形式作為解釋的依據 。 我們提出第五種角度即(五)演化的馬克思主義,從演化角度重建馬克思主 義中思想的斷裂與邏輯推論失誤之處,並將意識、溝通、行動要素予以連接,項 德國的哈伯馬斯 。依據功能論的社會演化觀,我們將馬克思社會演化理論「認識 論」理念型歸納如下圈 。

註5 : Marx Karl & Friedrich Enge!s ' Se!ected Works (6) , Moscow ' 1975 : 506 。

註轉引自李威霆,<論歷史唯物論的建構與重建 ﹒以馬克思和哈伯馬斯為主軸> ,台北(東 吳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3: 331-333。

(7)

【圖 2 】馬克思社會演化理論「認識論」理念型 異化、勞動、 意識 資料來源:筆者自繪。 參、演化典範 第一項、典範一方法論 一 、社會演化的「本體論」 社會演化論 ->- 階級鬥爭論 國家消亡說 儘管在認識論上我們馬克思的思想劃分為唯物史觀、階級鬥爭、社會價值 論、世界革命論...等,但是更深層地去透析這些理論背後的問題意識卻是「人 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馬克思關心的是如何解放人類桂桔、 異化的心靈,將其解放於衝突、剝削、不平等、階級之外,讓人類重新回到與自 然契合的狀態 。 馬克思對於「人」的看法,早期是從人類學的角度出發,是一種有自由的、 有意識的、開創的、實踐的的「人 J '但是由於各種「異化」使得人類的本質被 扭曲,在社會分工及私有財產制下,人類被剝削,因此後期馬克思對人的看法轉 為從「社會關係」、「生產關係」、及「階級關係」中的作為看待「人 J' 從而以哲 學觀點以為取消私有財產,訴諸普勞階級的革命以推翻資本主義,讓「人」重獲 自由,真正得到解放。 馬克思的全部演化思想是圍繞在回應「人是什麼? J 、「社會是什麼? J 以及 「人如何存在? J 、「人如何行動? J 、「社會如何存在? J 、「社會如何演化? J 這 些問題所建構出來的 。 二 、社會演化的「核心論」 社會演化的兩個最重要的概念是 : (1)長時期的連續變遷(變化現象)涉及 了「階段的劃分 J' 及 (2) 由簡單到複雜(功能分化及系統分化)涉及了「可觀

(8)

察現象(概念)的改變」。第一點上馬克思曾受到人類學家摩根的影響甚大 ,他 在大英圖書館自習的時期,曾以九十幾頁的筆記紀錄摩根的著作,因此「未來共 產主義」前所出現的歷史,馬克思是以歷史社會學的角度建構出來 。從他對於所 有權的演化,對資本主義的進展都可以看出「核心論」的影子。 三、社會演化的「認識論」 馬克思的歷史理論雖然建立在「唯物」上,強調存在決定意識,這是在唯心 唯物的觀點上馬克思所做的理論決定。但是我們亦不能忽略在它的思想中「階級 意識的出現」佔有相當重要的成分,若是下層結構沒有發展出來相對於上層結構 (偽意識)的「自在意識」的話,根本不可能造成革命行動。 另外,馬克思藉以建構理論的方法就是辨證法,這種「正-反-合」的辨證法 不僅貫穿它的演化(歷史)的四個(五個)階段,例如他就把歷史看成是不斷的 需要→滿足→新的需要→新的滿足...這種不斷更送的過程 r 他有關人的個人 化演變的三個階段為『無異化-異化-異化的克服dJ '也是『無剝削.剝削.異化的揚 棄dJ '人的『依賴.獨立.自主dJ J (註7) 。 第二項、演化典範單元 區歪歪圖:社會演化理論的理論建構前提假設,屬於典範當中不可否證的硬核。

馬克思在 1859 年〈政治經濟的批判)(Kri

tik der politischen Ökonomie

)書中

序言說到: r 在人們從事社會的生產中,人群進入特定的、必須的、不受其 意志左右的關係襄。這種關係可稱為生產關係。 它與其物質的生產力一定發 展階段相稱。這些生產關係的總體造成了社會經濟的結構,亦即實質的基 礎。在此基礎上矗立著法律政治的上層建築,並且有與實質基礎相配稱特定 的社會意識型態之意識決定其存在,而是社會的存有決定其意識。在發展的 某一階段裹,社會的物質生產力與其現存的生產關係一造成矛盾難容...這 種生產關係突然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中變成後者的控桔。於是社會革命的時 期不接腫而降臨,隨著經濟基礎的變遷,整個巨大的上層建築也跟著做或慢 或快的變化 。 J (註8) 這段說明顯示出馬克思的人生觀、辨證唯物論、經濟 決定論...等思想,更真體地以下圖表示其學說的命題思路: 註J . 洪錄德,(馬克思社會學說之析評}台北,楊智, 1997 : 103 。

註8 : Marx Karl & Friedrich Engels ' Selected Works in one volume ' New York : Intemational Publishers ' 1968 : 503-504 。

(9)

喬納森 ﹒唐納 (JonathanH. Tumer) 在 《社會學理論的結構> (The Structure of Sociological Theory) (註9) 中總結了馬克思思想中的知識理路如下 : (1) 當社會關係顯示了體系的特徵,這些關係將因衝突的利益而豐富 。 (2) 事實 顯示,社會體系系統化地產生衝突。(3)衝突因此是社會體系不可避免的 、 普遍的特徵。 (4) 這樣的衝突易於在利益對立時顯現。 (5) 衝突最常發生於 稀有資源、顯赫權力和物質財富的分配之上 。 (6) 衝突是社會體系變遷的主 要來源。 【圖 3 】:馬克思的階級衝突架構 以生產工具之擁有 新生產工其與 可

以經濟為基礎 I → I 與控制資源之能力

• 力量之發展

的社會秩序

為基礎之社會階層

」l 腎主管

l →|衝突意向日|→

社會分歧增高 而形成相對階級 「一一

~I 激烈的階級鬥爭|→!

新社會的產生

資料來源: Jonathan H. Turner and Leonard Beeghl句. 1981 : 178-179。

區重困: 牽涉到變遷或演化的比較基礎問題 。 馬克思對於歷史的發展階段的劃分標準並不統一,而且劃分歷史的階段亦不 盡相同,例如在《德意志意識型態〉 中依據「所有」的概念將歷史劃分為: 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國家所有制、封建或等級所有制;同書中將 社會劃分為原始公社、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產階級社會、共產主義社會。 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中,劃分為原始所有制、亞細亞所有制、古代所 有制、日爾曼所有制、其他公社所有制。這種劃分主要是依據「生產方式」 及「所有制」基礎,對於馬克思作品中前後不一致的現象,李威霆所提出的 解釋是: r 馬克思畢生研究的主題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相關問題,而資 本主義叉是特定歷史條件的產物,因此,歷史論述乃是放置這些基本問題的 背景架構。 對所有制的起源即歷史上出現的各種形式的考察,其實是為解釋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起源)預備工作。 J (註 10) 於此, 我們以一種更廣泛的方式重新範定馬克思的演化階段,即(1)前資

註吳曲輝等譯,喬納森﹒ 唐納(Jonathan H. Tumer) 原著.(社會學理論的結構) (The Structure

of Sociological 甘1叩門) .台北,桂冠. 1992 : 1 的。

註 10.李威霆 . <論歷史唯物論的建構與重建:以馬克思和哈伯馬斯為主軸>.台北,【東吳大學 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3 : 137 。

(10)

本主義社會、 (2) 資本主義社會、(3)未來共產主義社會(包含初期的「粗 糙生硬的共產主義」及後期的「積極的人本主義」階段) ,對歷史的看法上 及對歷史的創建手法上,前資本主義社會及資本主義社會是所謂「生成的歷 史 J' 運用歷史學、人類學資料作後設的解釋;未來共產主義社會運用哲學、 宗教的方式為歷史的創建。 【表 l 】 馬克思演化階段的「理念型」 前資本 資本主 未來共產主義社會 階段 主義社會 義社會 初期:中且糙生 後期:積極 硬的共產主義 的人本主義 對歷史的看法 生成的歷史 創建的歷史 對歷史的創建手法 歷史學、人類學 哲學、宗教 資料來源:筆者自繪。 區國:說明什麼原因造成社會演化? 「馬克思終其一生並未使用『歷史唯物論』這個稱謂J (註11)因此後人常 在簡單的「化約論」背後得出錯誤的印象,認為「生產資料」、「生產關係」 的改變是造成歷史進化的唯一動力。若按照本文第五章對於動力論的探討來 看,馬克思的演化理論絕對不是單因論,而是在「理論動力」的建構上呈現 多因性。例如至少我們可以將「生產關係」視為「原生動力 J '將「階級衝 突」視為「衍生動力」。 1.本質動力: 在本質動力上,馬克思並未提及「時間」在演化上作用 。 2. 內在動力: 在其學說中「勞動」可視為一項重要的本質動力 。 他說道 :r 生命的產生, 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透過人的勞動(俾謀生) ;另一方面靠著生殖而 製造一個新鮮的血肉之軀。 由是可知生命的產生包含兩層關係'其一為自然 註11 洪錄德,(馬克思社會學說之析評} 台北,楊智 ']997:]8] "

(11)

的關係(一個生命產生男一新生命) .另一為社會的關係 。 J (註 12 )可見無 勞動,人類無法存活、社會無由產生 。 馬克思所謂的「異化 J .指的是勞動者自其勞動產品中疏離、工人自勞動中 疏離、在工資勞動中的人自我異化、人與人關係的疏離 。這些異化我們可以 視為「內在動力」。 3.外在動力: 「階級鬥爭」在馬克思的演化思想中佔有決定性的因素,原因是階級社會中 隱含著統治、支配、敵對與衝突的概念。階級鬥爭除了是推動歷史變遷的主 要動力外,更深入階級社會中的經濟、政治與意識型態的領域,而且以各種 不同的形式展現出來。「階級鬥爭」是為最重要的「外在動力 J ·存在於每一 個階段當中,他說: r 階級對立的發展是同工業的發展步調一致。 J (註 13) • 在階級鬥爭的各種形式中,首推「政治鬥爭 J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 說道: r 每一階級鬥爭都是政治鬥爭 J (註 14)。這種政治鬥爭無疑地影響到 馬克思對於階級社會中宗教、藝術、文化各方面的認知,構成其理論全貌。 區面:說明成社會演化內涵(結果)為何? 馬克思說道: r 歷史不外是各個世代的依序交替。每個世代都利用以前各代 遺留下來的材料、資金和生產力;由於這個緣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全權改變 了的條件下繼續從事先輩的活動,另一方面叉通過完全改變了的活動來改變 舊的條件。 J (註 15 )這是「動力論」促成了「條件論」或原生動力本身成 為下一階段動力或條件所產生的改變。男外,馬克思說道: r 到目前為止的 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在階級對立中運動的,而這種對立在各個不同的時代是 各不相同的。但是,不管這種對立真有什麼樣的形式,社會上一部份人對男 一部份人的剝削卻是過去各個世紀所共有的事實。 J (註 16 )換言之,生產 關係的改變雖然是造成社會由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 會、共產主義社會不斷演進的因素,但是同此過程中,所造成的「剝削、不 平等」等階級衝突卻一直存在,並同時蘊蓄其能量,終將爆發無產階級革命。 區孟晶:說明社會演化的路線形式為何?

註 12 : Marx Karl & Friedrich Engels • Selected Works • Moscow • 1975 : 43。

註1J:(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頁 5∞。

註" : Marx Karl & Friedrich Engels • Selected Works (6) • Moscow • 1975 : 493 。

註 15 :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頁 51 0

(12)

我們無法具體指出馬克思的演化路線形式是符合Moore 的「文明的循環論」 模式中的哪一種模式。但是 「高度資本主義所蘊含的大量階級衝突的能量必 然導致無產階級革命」、「國家歸於消失、無產階級專政J ...等對未來世界的 預言看來, 這種「趨勢論」隱含著社會演化的「方向性」。 此外,由於馬克 思的歷史主義是建立在生產關係的改變上(唯物觀點),例如馬克思說道:'過 去所有的歷史都建立在一個觀念上,亦及所有歷史變化的最終原因是由於人 類觀念的改變;並且認為所有歷史的變遷中,政治變遷是最重要,且居於支 配性的地位。 但從來無人問及:這些觀念是怎樣第一次走進人腦中,以及政 治變遷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從這一觀點出發,所有的歷史現象,可以用 簡單的方式加以解釋一也即有關某一社會之特定的經濟條件...同樣每一歷 史階段的看法與理念,也可以藉該時期生活的經濟條件與政治關係,而獲得 簡單的解釋,因為後者是受經濟條件制約的。 由是歷史第一次被放置在它真 實的基礎上 。 J (註 17 )因此他的演化論並沒有「目的論」的影子 。 區孟晶:典範中理論認知選擇與建立問題 Teimer 曾將馬克思思想分為六個範疇:人類學體系(勞動中人的自我外化 說)、哲學體系(辨證唯物論)、歷史體系(唯物史觀)、經濟學說(政治經 濟學說與資本主義批判學說)、社會學體系(科學的社會主義)、政治學體系 (國家學說、無產階級革命論) 。 第三項、小結一演化命題

喬納森﹒唐納(Jonathan H. Turner) 在〈社會學理論的結構) (The Structure

of Sociological Theory) ,中曾歸結出馬克思的重要命題如下: 【命題 1] :馬克思的重要命題 1.在一個系統中,如果稀少性資源的分配愈不公平,則此系統中統制與從屬部門 之間的利益衝突將愈大 。 II愈多的從屬部門察覺到他們真正的集體利益,他們就愈可能去質疑稀少資源分 配不均的正當性 。 A.由統制部門發動以干擾既存的從屬者之間關係的社會變遷愈多,後者便愈有

(13)

可能察覺到其真正的集體利益所在 。 B.統制部門導致從屬者彼此疏離的作為愈多,後者便愈有可能察覺到其真正的 集體利益所在 。 c.被支配者得以互通其委屈的人數愈多,他們便愈有可能察覺到其真正的集體 利益所在 。 (1)從屬團體成員的生態集中愈高,便愈有可能互通其委屈 。 (2) 從屬者接近教育媒體的人數愈多,其溝通的手段便愈分歧,他們便愈 有可能互通其委屈 。 D 從屬者愈能發展出統一的意識型態,他們便愈有可能察覺到其真正的集體利 益所在。 (1)其產生或徵募意識型態的代言人之能力愈大,意識型態便愈可能統一。 (2) 統制團體調節體系內社會化過程及溝通網絡的能力愈小,意識型態便 愈可能統一。 111.-個系統中察覺其集體利益的從屬部門愈多,他們就愈會質疑稀少資源分配 的正當性,而且愈可能去組織、發起對抗一系統的統制部門的外顯衝突。 A.統制團體顯示其集體利益的能力愈小,從屬團體便愈可能去組織且發起衝 '7b 步之 B.當從屬者的剝奪愈是從一絕對的移到相對的基礎,他們組織且發起衝突的可 能就愈大 。 c.從屬團體發展政治領導結構的能力愈大,便愈可能去組織且發起衝突 。 IV. 由一個意識型態所統合的從屬部門愈多,且其政治領導結構愈發達,則一個 系統中的統制部門與從屬部門就愈會形成兩極化。 V.統制者與被支配者愈趨兩極化,則他們的衝突也就愈激烈 。 VI.衝突愈激烈,系統的結構變遷及稀少資源的再分配便愈強烈。 資料來源:吳曲輝等譯,喬納森﹒唐納(Jonathan H. Turner) 原著, (社會學

理論的結構)( The Structure of Sociological Theory ) ,台北,桂冠, 1992: 171 。

爭判一論一 競批一化一 範、一進一 典項一的一 一 一物一 肆第匡-蔡文輝教授曾比較馬克思與十九世紀的進化論(主要為孔德及史賓賽)之間

(14)

的異同如下(註 18) : (一)馬克思並不把社會是為有機體,而孔德及史賓賽 則有明顯的機體主義主張; (二)馬克思並不強調社會由小至大由簡而繁, 但是孔德及史賓賽則認為這是進化過程中的必然現象; (三)馬克思指出共 產社會為發展的終點,但孔德及史賓賽為表明人類演化會有終點; (四)馬 克思歷史發展的後一階段並不比前一階段優越進步,只有共產社會出現才是 進步的,而孔德及史賓賽強調後階段總是比前階段進步。因此蔡文輝認為: 「馬克思的理論基本上可說是一種發展理論,尚稱不上一種純進化論。 J( 註 19 )正因為馬克思理論中這種發展與演化曖昧不清的情形,若以純進化論角 度觀之,反而出現許多概念、理論接合,及邏輯上的斷裂或跳躍,引發了後 來包括哈伯瑪斯、紀登思在內的許多學者的重新批判、詮釋與重建。 |簡化的趨勢剩 馬克思對於創建的歷史部分一即對於「高度資本主義所蘊含的大量階級衝突 的能量必然導致無產階級革命」、「國家歸於消失、無產階級專政 J ...等對 未來世界的預言,由於利基於哲學式的手法,因此有過度簡化之嫌,他亦忽 略了資本主義社會具有「自我修正」一即自我再制、自我生產的特性,低估 了民主政治消葫衝突的潛能,因此隨後的歷史發展並未如馬克思所預言一 般,資本主義歸於消滅,反倒是資本主義在吸收大量的社會主義的理念後, 在經濟制度上大量地採取計劃性的自由經濟(混合經濟) ,在社會政策上採 取福利國家措施,隨著新科技的不斷發明, 資本技術的不斷累積,再創更高 的榮景。面對這種歷史唯物論預言失敗及解釋失效的情形,社會理論家展開 不同程度的批判與重建,這其中當然屬德國的哈伯瑪斯及英國的紀登思為馬 首是膽 。

哈伯瑪斯在〈溝通與社會演化} ( Communication and he Evolution of Society )

中說道 :r 我將不把歷史唯物論看做某種啟發物,而看作是一種理論, 一種 社會演化理論...J (註20) 。就是在這樣的策略下,哈伯馬斯將歷史唯物論轉 向演化的方向發展,並且連結其「普通語意學 J '使得意識、溝通、行動與 社會演化一氣呵成(註21);另外對於未來世界的預言 ,哈伯瑪斯也放棄馬克 思那種哲學式觀點(甚至是宗教式的宿命觀點) ,他在 《合法性危機〉 ( Legitimationsprobleme im Spätkapitalismus ) (註22)一書中 ,轉而分析先進(晚 註18 蔡丈輝,{社會變遷〉﹒ 三民 ,台北, 1995 : 79-81 0 註19 蔡艾輝,(社會變遷) ,三民,台北, 1995 : 81 。

註四:沈力譯,哈伯瑪斯 (Habennas) 原著,<溝通與社會演化)( Communication and he Evo1ution of

Society) ,台北,結構群, 1990 : 183 。

註21 柯伯格說﹒「對哈伯瑪斯而言 ,任何完整的社會研究都必須照顧到溝通、自我與社會三重結

構尖的彼此互動。 J (高宣揚 , (哈伯瑪斯對歷史唯物論的重建) ,台北,遠流, 1993 : 125 0 )

註 22 陳學明譯,哈伯瑪斯( Habennas) 原著 , <合法性危機) (Legitimationsprob1eme im

(15)

期)資本主義國家可能遭遇到的經濟危機、合理性危機、合法性危機、動因 危機四種危機 。 掉己登思的批判 紀登思對於馬克思的批判主要建立在三層問題的考量上 : (一)社會當成一 個整體或總體,其個別的成分與面向,彼此怎樣發生關聯?亦即社會整體 中,部分與部分之間,部分與整體之間發生關聯的原則或邏輯是什麼? (二) 怎樣來為社會的形式之不同加以區分?亦即如何發展出區分不同的社會變 遷類型的根據一分門別類法? (三) 社會由一種形式轉變成男一種形式的原 理或動因的說明一轉型的邏輯為何?簡言之,紀登思發現馬克思的思想中存 在著很多「斷裂 J ' 這種斷裂大概是太過於跳躍式思考的結果,以至於許多 地方交代不清楚 ,形成思想與邏輯的斷裂。紀登思重建的手法大致從以上批 評而來,賴特將其製表如下 。 【表 2】 紀登思對馬克思歷史唯物論的批判與重建

戶占7

馬克思主義 者主要概念 紀登思的批評 紀登思的補救方法 社會整體相 功能性的總體 功能論 隨意再生(機遇) 互關聯原則 的社會體系 社會型態的類型 生產方式 階級與經濟化約論 時空距離化的層次 轉型的邏輯 生產力與生產 關係的辨證法 進化論 片段性的轉變 資料來源:轉引洪鍊德、胡正光, <從結構一行動理論看唯物史觀> ,<哲學與 文化〉第23 卷 12 期,

1996.12 :

2270 。 綜合言之,馬克思的思想推出及包含了一個包羅萬象、無遠弗屆的信仰系 統、價值系統、規範系統(意識型態) 。 幾乎社會學理論的各個學派都可以在馬 克思的思想中找出對話的基礎,無怪乎廿世紀末的歐洲學術界到處都充滿著「馬 克思主義的幽靈」 。 第二項、詮釋 甚至直:社會演化理論的理論建構前提假設,屬於典範當中不可諧的硬核 。

(16)

馬克思主要關懷的對象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關 心的是如何解放人類桂桔、異化的心靈,將其解放於衝突、剝削、不平等、 階級之外,讓人類重新回到與自然契合的狀態。符合功能論的社會演化論的 基本命題。 區重困:牽涉到變遷或演化的比較基礎問題 。 在主要的階段化分中(1.前資本主義社會的原始公社、奴隸社會、封建社會; 2.資產階級社會; 3.未來共產主義社會) ,馬克思是以生產關係(生產方式及 生產力)作為劃分的依據,亦符合功能論的社會演化論依據「動力論」去劃 分「演化階段」。 區互通:說明什麼原因造成社會演化? 馬克思的演化理論在「理論動力」上呈現多因性,沒有提及「本質動力-時 間 J' 但是有「內在動力-勞動、異化」及「外在動力﹒階級鬥爭、階級衝突」。 區國:說明成社會演化內涵(結果)為何? 條件論的特徵在於:演化動力的連續運作產生了(1) r 社會結構一(元素 )J 本身的改變,亦即「動力論」促成了「條件論」的改變; (2) r 社會結構一 (元素 )J 及「社會型態方向」為內涵的社會型態方向上的改變, r 條件論」 亦即促成了「形式論」的連結。我們可以找到馬克思演化思想中一生產方式 改變社會結構,叉形成新的生產方式一這樣的軌跡。 區盡量:說明社會演化的路線形式為何? 我們無法具體指出馬克思的演化路線形式是符合 Moore 的「文明的循環論」 模式中的哪一種模式 。 雖然馬克思的演化中並沒有「目的論 J '但是有「趨 勢論」存在,這個趨勢指向未來共產主義社會 。 區面:典範中理論認知選擇與建立問題 。 馬克思的演化思想中,由於唯物的選擇以至於無法建立像功能論社會演化的 「意識、溝通、行動」論,這也使得哈伯馬斯在重建時,轉向「完全語意學 J'

(17)

男外,馬克思的社會系統是以「階級社會」的形式出現,並論及經濟制度、 國家...等上層結構,並未如功能論社會演化中對於社會系統進行三個類群的 討論。 第三項、小結一馬克思的社會演化典範 本文主旨在於將(一)社會演化典範的討論範疇:本體論、核心論、認識論, 及(二)社會演化典範的單元要素:包含問題意識、基本命題 、階段劃分、動力 論、條件論 、 形式論、認識論諸項,與馬克思的理論歷史進行相互檢證考驗。綜 合言之,馬克思的社會演化觀 ,仍不脫於社會演化典範「範疇」及「單元要素」 所討論的範圍之內 。 一、社會演化命題 【命題 2】: 馬克思的演化命題 (1)當社會關係顯示了體系的特徵,這些關係將因衝突的利益而豐富 。 (2) 事實顯示,社會體系系統化地產生衝突。 (3)衝突因此是社會體系不可避免的、普遍的特徵 。 (4) 這樣的衝突易於在利益對立時顯現。 (5) 衝突最常發生於稀有資源、顯赫權力和物質財富的分配之上。 (6) 衝突是社會體系變遷的主要來源。

資料來源:吳曲輝等譯,喬納森﹒唐納(Jonathan H. T山ner)原著, (社會學理論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ociological Theory) ,台北,桂冠, 1992 : 1 的 。

二 、理論的理念型 馬克思以辨證法僅貫穿它的演化(歷史)的四個(五個)階段,將歷史看成 是不斷的需要→滿足→新的需要→新的滿足;個人化演變的三個階段為『無異化 -異化-異化的克服J]'也是『無剝削 唯一種「演化.衝突」命題模式 。 【圖 4】 馬克思的「演化,衝突」命題模式 經濟生產→ 演化 • 會 衝突

.

資料來源:筆者自繪 。

.

化 , 突 演 , 衝

.

化 , 突 演 4 衝 化 心, 突 演 4 衝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從思維的基本成分方面對數學思維進行分類, 有數學形象思維; 數學邏輯思維; 數學直覺 思維三大類。 在認識數學規律、 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

實在論 多瑪士 觀念論 經驗主義 馬克思 存在主義 語言分析 邏輯經驗

我們可以從道安大師自己留下來的文獻中,找到上述推 論的一些蛛絲馬跡。根據方廣錩先生的考證,道安大師關於

• 第三種教學觀認為,教學的目的是改變學生對事物、現象 的理解。教學( Teaching )的焦點是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和掌握。教師須瞭解學生想什麼

說明:本題藉由羅馬史家 Ammianus Marcellinus 描述外族的兩則資料,檢測學生能否觀察

複習重點 複習上一節的教學重點

工具書上說,馬賽人驍勇善獵(他們確實善戰,曾一度依靠武力統治東非相

KU 群至常奪透遊 性家希、過戲 的庭望甚學規 發以別至習則 展外人攻 -o 依擊漸 一由從性漸 這於他的變 時他們行成 期們的為使 的仍主出與 兒處意現別 童於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