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校長教學領導與轉型領導融合模式對學校表現影響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中校長教學領導與轉型領導融合模式對學校表現影響之研究"

Copied!
2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國中校長教學領導與轉型領導融合模式對學校表現影響之

研究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93-2413-H-004-018- 執行期間: 93 年 08 月 01 日至 94 年 07 月 31 日 執行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計畫主持人: 吳政達 報告類型: 精簡報告 處理方式: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4 年 10 月 29 日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國中校長教學領導與轉型領導融合模式對學校表現影響之研究

The Effects of Syncretic Model of Instructional &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for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on School Performance

計畫編號 93-2413-H-004-018-

執行期限:93 年 8 月 1 日至 94 年 7 月 31 日

主持人:吳政達 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所長

研究助理:湯家偉 政治大學教育系

中文摘要 教學領導與轉型領導是近十年來 學校主要所呈現的領導型態,教學領 導強調由上而下與轉型領導強調由下 而上的觀點是互補的概念,故本研究 所提出之融合模式便是奠基於教學領 導與轉型領導兩種模式的整合,並藉 由學業成就(academic achievement) 與學校評鑑等概念進一步探討此融合 模式與學校表現之間的關係。本研究 研究目的主要有三:1.建構國民中學校 長教學領導與轉型領導量表。2. 探討 背景變項對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與 轉型領導的影響。3. 探討國民中學校 長教學領導與轉型領導融合模式對學 校表現之影響。 本研究樣本取自台北縣 19 所國民 中學,共計 273 份有效樣本。研究工 具為教學領導與轉型領導量表,有關 研究假設驗證的統計方法採取獨立樣 本 t 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瞭解 背景變項對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與 轉型領導的影響,並以獨立樣本 t 檢 定分析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與轉型 領導融合模式與其他一般式領導在學 校表現上之差異。

(3)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六 點結論:1. 教師知覺學校規模擴增時 校長採取較低的教學領導行為; 2.教 師知覺學校規模擴增時校長採取較低 的轉型領導行為; 3.教師身處偏遠地 區學校較易感受到校長的教學領導行 為;4.導師較其他教師較易感受到校 長教學領導行為; 5.導師較其他教師 較易感受到校長轉型領導行為; 6.融 合式領導較一般式領導更能提升學校 表現。最後,根據上述結論,建議國中 校長對於縣轄市區域以及規模 60 班以 上學校更要注意自己的領導行為是否 欠缺教學與轉型領導,因為其二者的 融合模式將有助於提升學校的表現。 關鍵詞:教學領導、轉型領導、融合 模式、學校表現 Abstract

Instructional and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re the prominent streams in

the field of school leadership. However,

since the two have their own emphasis,

one on bottom-up and the other

top-down process, this study tries to

construct an syncretic model of them

and discusses about the relation of the

model with school performance.

Accordingly, this study has three main

purposes: 1. to construct instructional

and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scale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les. 2.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contextual

variables on instructional and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3.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the syncretic model on

school performance. Sampling targets

are 19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273

effective samples are available. The

research tools are instructional and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scales of

which data is analyzed with

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and

One-way ANOVA tests. 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six conclusions are

reached: 1. teachers perceive lower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of principles

when school scale aggrandized, 2.

teachers perceive lower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of principles when school

scale aggrandized, 3. teachers in remote

areas schools tends to perceive more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of principles, 4.

homeroom teachers tend to perceive

more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of

(4)

perceive more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of principles, 6. integrated

approach of leadership contributes to

school performance more than general

leadership does. Based on research

findings, suggestion is made for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les: since the

syncretic model intensifies school

performance, principl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ir implementation of each

dimensions of leadership, especially

those of urban schools or schools with

more than 60 classes.

Keyword: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syncretic model, school performance

壹、

緒論

教學領導與轉型領導是近十年來 學校主要所呈現的領導型態,教學領 導興起於八零年代的「有效能學校運 動」(effective school movement),主張 校長才是教育專業的主要來源,為了 使有效教學的實務活動予以標準化, 校長的角色在維持對教師及學生的高 度期望,並監督課堂上的教學,安排 協調課程,以及監督學生的學習歷程 (Barth, 1986),此時期校長扮演的角 色是學校的專業權威,其所採取的領 導方式偏重由上而下的「視導」或「督 導」。而從教學領導的文獻回顧可知, Murphy(1990)認為教學領導是校長在 一所高教學品質的學校中所展現出直 接、間接與教學領導相關的能力。而 校長教學領導角色所強調的四種教學 活動,包括:(1)發展學校的任務 與目標(2)協調、監督以及評鑑課 程、教學與評量(3)改善學習氣氛 (4)開創一個支持性的教學環境。 然而,在教師專業的脈絡下,評論家 將 教 學 領 導 視 為 一 種 古 板 的 (archaic)、依賴的(dependent)、 家長式(paternalistic)的統治管理,校 長 是 學 校 的 權 威 來 源 , 統 籌 管理 行 政、教學與課程等學校相關事務,而 教師只是一個被動的跟隨者,在教學 活動與課程設計方面欠缺自主性,一 旦教師被賦予專業的權力且具有充分 的專業知能,那麼傳統的教學領導將 不再適用(Burlingame, 1987; Poplin, 1992; Sheppard, 1996)。 換 言 之 , 教 學 領 導 的 層 級 取 向 ( hierarchical orientation ) 與 民 主 式 (democratic)、參與式(participative) 的學校組織產生了衝突,此時正是八 零年代末期「學校重建運動」(school restructuring)如火如荼展開的時期, 主 張 重 新 改 造 學 校 的 組 織 與 管理 方 式,授權教師成為專業教學者,校長 與教師及其他組織成員應該共同決定

(5)

學校的管理,藉以根本改變學校的傳 統運作方式,來大幅提升學校教育的 品質和績效。學校重建運動特別強調 學校決策的參與式民主,使學校的老 師能夠被知會且參與決定,同時亦有接 近資訊的機會,能夠發表意見、進行 有 意 義 的 對 話 , 有 權 選 擇 自 己 的 代 表 , 有 程 序 途 徑 可 進 行 變 革 (Romanish, 1991),學校的所有權不只 是校長的,而應該是與全校教師共享 的。而受到該運動浪潮的影響,身為 學校的校長,除了應發揮教學領導的 功能,尚應協調整合校內外人士的人 力、物力,全力提升教學效果,是故 校長應扮演「促進者」(facilitator)之 角色;教師不再只是受僱者,而應負 有領導任務的「專業者」;學生不再 只是被動接受教育的客體,而應為自 己的教育福祉主動負起責任的「工作 者」(workers);至於家長則從學校 教育的旁觀者,轉變成為「伙伴者」 (partners)的角色(Marks & Louis, 1997, Murphy,1992)。而為了達成學 校重建的目標,教育學者鼓吹採用轉 型領導。轉型領導強調發現問題、解 決問題以及與利害關係人共同為提升 組織績效而合作。轉型領導者的任務 在於提升參與者對組織的承諾,以及 鼓勵成員發揮最大潛能,並且轉化個 人利益為組織的最大利益(Hallinger, 1992)。 另一方面,轉型領導長期以來在 非 學 校 系 統 組 織 中 已 經 是 重 要 的 主 題。Burns(1978)所強調之領導者與 從屬者的關係也為轉型領導提供了的 概念背景,當領導者與從屬者的關係 是在追求更高的目標時,此種關係就 會隨著目標以及資源而有所改變。亦 即轉型領導者應用其過人的影響力, 轉化組織成員的觀念與態度,使其齊 心一致,願意為組織的最大利益付出 心力,進而促進追求組織的轉型與革 新。在領導者與從屬者的關係方面, 這個理論假設轉型領導者至少具備下 列一種的領導要素,包括:理想化影 響(idealized influence)、激發動機 (inspirational motivation)、知識的啟 發(intellectual stimulation)以及個別 化關懷(individualized consideration)。 而 Leithwood 和他的同僚曾描 述並評價學校轉型領導的效力,他們 區分了三種類型的轉型領導功能,包 括:1.以任務為中心(mission centered) ----發展一個學校的共同願景,建立學 校目標與重要事務的一致性。2.以績效 表現為中心(performance centered)---秉持高績效表現的期許,提供個別化 支持並補充知識性刺激。3.以文化為中 心(culture centered)----塑造組織價 值,強化有生產力的學校文化,並建

(6)

立合作文化,且創造一個能參與學校 決 策 的 組 織 結 構 ( Marks & Printy, 2003)。為了加強合作並改善教學與 學習的互動過程,轉型領導者有意塑 造一種正面的組織文化以提昇組織的 效 能 (Fullan, 1991; Leithewood et al.,1996)。但即使在合作性的文化中, 校長雖然努力轉型鼓勵教師在教學及 學習上貢獻領導能力以及專業知識, 但校長還是在教學當中扮演著重要且 明確的角色(Sebring & Bryk, 2000)。 因此,身為轉型領導者的校長也必須 接受他所扮演的教學領導角色,並且 與教師在教學活動上共同合作,展現 出一種整合式的領導形態。由於轉型 領導的重要性在於願景的塑造,並且 可以創造主要以及持續的組織目標, 賦予學校組織新的使命,促使校長與 教 師 為 夥 伴 關 係 , 並 在 決 策 的 過 程 中,授權並協助教師。但也因為轉型 領導較重視組織以及人事的革新,對 於課程與教學較少著墨,這也是它的 限 制 之 一 ( Hallinger & Leithewood, 1998)。基於此限制,發展轉型領導 與教學領導的融合模式將彌補原來轉 型領導所欠缺的教學部分,故可知融 合模式對本研究之重要性。 教學領導強調由上而下與轉型領 導 強 調 由 下 而 上 的 觀 點 是 互 補 的 概 念,故本研究所提出之融合模式便是 奠基於教學領導與轉型領導兩種模式 的整合,並藉由學業成就(academic achievement)與學校評鑑等概念進一 步探討此融合模式與學校表現之間的 關 係 。 根 據 上 述 的 研 究 背 景 及 重 要 性,本研究具體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三: (一)建構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與 轉型領導量表。 (二)探討背景變項對國民中學校長 教學領導與轉型領導的影響。 (三)探討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與 轉型領導融合模式對學校表現 之影響。 貳、

研究設計

本研究樣本取自台北縣 19 所國民 中學,共計 273 份有效樣本。研究工 具為教學領導與轉型領導量表,經由 因素分析(採取主成分法抽取特徵值 大於 1 的因素,並以最大變異數法進 行直交轉軸)結果顯示:教學領導部 分共抽取六個因素,分別為(一)重 視 教 師 專 業 發 展 與 學 生 學 業 成 就 標 準、(二)重視學生的有效學習、(三) 課程發展與測驗運用、(四)溝通目 標、(五)設定目標、(六)教學視

(7)

導與評鑑,其效度為 80.28%,信度為 α=0.983。轉型領導部分抽取三個因 素,分別為(一)個人魅力與心靈鼓 舞、(二)才智激發,以及(三)個別 化的關懷,該量表效度為 79.49%,信 度為α=0.98。有關研究假設驗證的統 計方法採取獨立樣本 t 檢定與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以瞭解背景變項對國民中 學校長教學領導與轉型領導的影響, 並以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國民中學校 長教學領導與轉型領導融合模式與其 他一般式領導在學校表現上之差異。

參、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背景變項對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 導之影響 (一)學校規模對教師知覺校長教學 領導看法之差異分析 為了解不同學校規模對教師知覺 校長教學領導行為之影響,本研究以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予以分析。統計分 析結果發現在重視教師專業與學生學 業成就標準、重視學生的有效學習、 課程發展與測驗運用、溝通目標、設 定目標以及教學視導與評鑑等層面皆 有顯著差異(見表 1),分析如下: 1.就重視教師專業與學生學業成 就標準層面而言 不同學校規模之教師對校長教學 領導之看法在重視教師專業與學生學 業成就標準層面有顯著差異,F 值為 11.097,達顯著水準(P<0.05)。經薛 費法事後比較得知:12 班以下、13-24 班以及 25-59 班規模之學校的教師認 為校長較重視教師專業與學生學業成 就標準。 2.就重視學生的有效學習層面而言 不同學校規模之教師對校長教學 領導之看法在重視學生的有效學習層 面有顯著差異,F 值為 13.588,達顯著 水準(P<0.05)。經薛費法事後比較得 知:12 班以下及 13-24 班規模之學校 的教師認為校長較重視學生的有效學 習。 3.就課程發展與測驗運用層面而言 不同學校規模之教師對校長教學 領導之看法在課程發展與測驗運用層 面有顯著差異,F 值為 10.401,達顯著 水準(P<0.05)。經薛費法事後比較得 知:12 班以下及 13-24 班規模之學校 的教師認為校長較重視課程發展與測

(8)

驗運用。 4.就溝通目標層面而言 不同學校規模之教師對校長教學 領導之看法在溝通目標層面有顯著差 異 , F 值 為 11.698 , 達 顯 著 水 準 (P<0.05)。經薛費法事後比較得知: 12 班以下及 13-24 班規模之學校的教 師認為校長較重視溝通目標。 5.就設定目標層面而言 不同學校規模之教師對校長教學 領導之看法在設定目標層面有顯著差 異 , F 值 為 9.751 , 達 顯 著 水 準 (P<0.05)。經薛費法事後比較得知: 12 班以下及 13-24 班規模之學校的教 師認為校長較重視設定目標。 6.就教學視導與評鑑層面而言 不同學校規模之教師對校長教學 領導之看法在教學視導與評鑑層面有 顯著差異,F 值為 9.151,達顯著水準 (P<0.05)。經薛費法事後比較得知: 12 班以下、13-24 班以及 25-59 班規模 之學校的教師認為校長較重視教學視 導與評鑑。 表 1 學校規模對校長教學領導之變異數摘要表 層面 班級規模 F 檢定 顯著性 事後比較 1)12 班以下 11.097* .000 2)13-24 班 3)25-59 班 重視教師專業與學 生學業成就標準 4)60 班以上 1>4, 2>4, 3>4 1)12 班以下 13.588* .000 2)13-24 班 3)25-59 班 重視學生的有效學 習 4)60 班以上 1>4, 2>3>4 1)12 班以下 10.401* .000 2)13-24 班 3)25-59 班 課程發展與測驗運 用 4)60 班以上 1>3, 1>4, 2>3, 2>4 1)12 班以下 11.698* .000 2)13-24 班 3)25-59 班 溝通目標 4)60 班以上 1>3, 1>4, 2>3, 2>4

(9)

1)12 班以下 9.751* .000 2)13-24 班 3)25-59 班 設定目標 4)60 班以上 1>4, 2>3, 2>4 1)12 班以下 9.151* .000 2)13-24 班 3)25-59 班 教學視導與評鑑 4)60 班以上 1>4, 2>4, 3>4 (二)學校地區對教師知覺校長教學 領導看法之差異分析 為了解不同地區的教師對校長教 學領導之看法,本研究以單因子變異 數分析予以分析。統計分析結果發現 不同地區的教師對校長教學領導之看 法在重視學生的有效學習以及溝通目 標層面上達顯著水準(見表 2)分析如 下: 1.就重視學生有效學習的層面而言 不同地區的教師對校長教學領導 之看法在重視學生的有效學習層面有 顯著差異,F 值為 3.562,達顯著水準 (P<0.05)。經薛費法事後比較得知: 偏遠地區學校的教師認為校長較重視 學生的有效學習。 2.就溝通目標的層面而言 不同地區的教師對校長教學領導 之 看 法 在 溝 通 目 標 層 面 有 顯 著 差 異 在 , F 值 為 3.259 , 達 顯 著 水 準 (P<0.05)。經薛費法事後比較得知: 偏遠地區學校的教師認為校長較重視 溝通目標。 ! 表 2 學校地區對校長教學領導之變異數摘要表 ! 層面 班級規模 F 檢定 顯著性 事後比較 1) 縣轄市 1.404 .248 2) 鄉鎮 重視教師專業與學生 學業成就標準 3) 偏遠地區 1) 縣轄市 3.562* .030 2) 鄉鎮 重視學生的有效學習 3) 偏遠地區 3>1 課程發展與測驗運用 1) 縣轄市 .0.815 .444

(10)

2) 鄉鎮 3) 偏遠地區 1) 縣轄市 3.259* .040 2) 鄉鎮 溝通目標 3) 偏遠地區 3>1 1) 縣轄市 2.735 .067 2) 鄉鎮 設定目標 3) 偏遠地區 1) 縣轄市 1.057 .349 2) 鄉鎮 教學視導與評鑑 3) 偏遠地區 ! ! (三)不同職務教師對校長教學領導 看法之差異分析 為了解導師與其他教師對校長轉 型領導之看法,本研究以獨立樣本 T 檢定予以分析,摘要如表 3。統計分析 結果發現不同職務的教師對校長教學 領導各層面之看法上達顯著水準,分 析如下: 1.就重視教師專業與學生學業成就標 準而言 針對導師與其他教師對校長轉型 領導「重視教師專業與學生學業成就 標準」層面的認知 兩者進行 t 考驗(t 值等於 1.847)後,達.05 顯著差異, 可見導師比其他教師更能感受到校長 在該層面的表現行為。 2.就重視學生的有效學習而言 針對導師與其他教師對校長轉型 領導「重視學生的有效學習」層面的認 知 兩者進行 t 考驗(t 值等於 2.384) 後,達.05 顯著差異,可見導師比其他 教師更能感受到校長在該層面的表現 行為。 3.就課程發展與測驗運用層面而言 針對導師與其他教師對校長轉型 領導「課程發展與測驗運用」層面的認 知兩者進行t考驗(t值等於2.012)後, 達.05顯著差異,可見導師與其他教師 對 校 長 在 該 層 面 行 為 的 感 知 上 有 差 異。 4.就溝通目標層面而言 針對導師與其他教師對校長轉型 領導「溝通目標」層面的認知 兩者進 行t考驗(t值等於2.591)後,達.05 顯著差異,可見導師比其他教師更能 感受到校長在該層面的表現行為。 5.就設定目標而言 針對導師與其他教師對校長轉型 領導「設定目標」層面的認知 兩者進 行t考驗(t值等於2.696)後,達.05 顯著差異,可見導師比其他教師更能 感受到校長在該層面的表現行為。 6.就教學視導與評鑑而言 針對導師與其他教師對校長轉型 領導「教學視導與評鑑」層面的認知 兩者進行t考驗(t值等於1.417)後,

(11)

達.05顯著差異,可見導師比其他教師 更 能 感 受 到 校 長 在 該 層 面 的 表 現 行 為。 表 3 不同職務對校長教學領導之 t 檢定摘要表 層面 t 檢定 顯著性 重視教師專業與學生學業成就標準 1.847* .004 重視學生的有效學習 2.384* .001 課程發展與測驗運用 2.012* .000 溝通目標 2.591* .000 設定目標 2.696* .000 教學視導與評鑑 1.417* .009 ! 二、 背景變項對國民中學校長轉型 領導之影響 (一)學校規模對教師知覺校長轉型 領導看法之差異分析 為了解不同學校規模的教師對校 長轉型領導行為之看法,本研究以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予以分析。校長轉型 領導各層面在不同規模學校的變異情 形,摘要如表4。茲分別說明如下: 1.就個人魅力與心靈鼓舞層面而言 不 同 規 模 學 校 教 師 在 轉 型 領 導 「個人魅力與心靈鼓舞」層面上認知 之變異經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得F 值為0.287 達顯著水準。進行事後比較, 發現60班以上與其他的班級規模均達 顯著差異,且在層面上的得分均較其他 的班級規模為低,顯示學校規模為12 班以下、13~24班以及25~59比起規模 為60班以上的校長在轉型領導「個人 魅力與心靈鼓舞」表現傾向較高。 2.就才智激發層面而言 不 同 規 模 學 校 教 師 在 轉 型 領 導 「才智激發」層面上認知之變異經由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得F 值為6.391達 顯著水準。進行事後比較發現,60班 以上與12班以下、13~24班均達顯著差

(12)

異,且在層面上的得分較此兩組班級規 模為低,顯示學校規模為12班以下、 13~24班比起規模為60班以上的校長 在轉型領導「才智激發」表現傾向較 高。 3.就個別化的關懷層面而言 不 同 規 模 學 校 教 師 在 轉 型 領 導 「個別化的關懷」層面上認知之變異 經由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得 F 值為 7.766達顯著水準。進行薛費法事後比 較,發現60班以上與12班以下、13~24 班均達顯著差異,且在層面上的得分較 此兩組班級規模為低,顯示學校規模 為12班以下、13~24班比起規模為60班 以上的校長在轉型領導「個別化的關 懷」表現傾向較高。 ! 表4 學校規模對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層面 班級規模 F 檢定 顯著性 事後比較 1)12 班以下 2)13-24 班 3)25-59 班 個人魅力與心靈鼓 舞 4)60 班以上 0.287* .000 1>4, 2>4, 3>4 1)12 班以下 2)13-24 班 3)25-59 班 才智激發 4)60 班以上 6.391* .000 1>4, 2>4 1)12 班以下 2)13-24 班 3)25-59 班 個別化的關懷 4)60 班以上 7.766* .000 1>4, 2>4 (二)學校地區對教師知覺校長轉型 領導看法之差異分析 為了解不同地區的教師對校長轉 型領導行為之看法,本研究以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予以分析。校長轉型領導 各層面在不同地區學校的變異情形, 摘要如表 5。茲分別說明如下: 1.就個人魅力與心靈鼓舞層面而言 不 同 地 區 學 校 教 師 在 轉 型 領 導 「個人魅力與心靈鼓舞」層面上認知 之變異經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得F 值為3.337 達顯著水準,但經進行薛費

(13)

事後比較後發現,屬於臨界各組未達 顯著差異。 2.就才智激發層面而言 不 同 地 區 學 校 教 師 在 轉 型 領 導 「個人魅力與心靈鼓舞」層面上認知 之變異經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得F 值.750 未達顯著水準,即各組間均未 達顯著差異。 3.就個別化的關懷層面而言 不 同 地 區 學 校 教 師 在 轉 型 領 導 「個人魅力與心靈鼓舞」層面上認知 之變異經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得F 值1.977未達顯著水準,即各組間均未 達顯著差異。 表 5 學校地區對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層面 學校地區 F 檢定 顯著性 事後比較 1) 縣轄市 2) 鄉鎮 個人魅力與心靈鼓舞 3) 偏遠地區 3.337* .037 未達顯著 1) 縣轄市 2) 鄉鎮 才智激發 3) 偏遠地區 .750* .473 1) 縣轄市 2) 鄉鎮 個別化的關懷 3) 偏遠地 區 .750* .141 (三)導師與其他教師對校長轉型領 導認知之比較 為了解導師與其他教師對校長轉 型領導之看法,本研究以獨立樣本T檢 定予以分析,摘要如表6。茲說明如下: 1.就個人魅力與心靈鼓舞層面而 言 針對導師與其他教師對校長轉型 領導「個人魅力與心靈鼓舞」層面的認 知兩者進行t考驗(t值等於1.678) 後,未達顯著差異,可見導師與其他教 師對校長在該層面行為的感知上沒有 差異。 2.就才智激發層面而言 針對導師與其他教師對校長轉型 領導「才智激發」層面的認知 兩者進 行t考驗(t值等於2.242)後,達.05 顯著差異,可見導師比其他教師更能 感受到校長在該層面的表現行為。 3.就個別化的關懷層面而言

(14)

針對導師與其他教師對校長轉型 領導「個別化的關懷」層面的認知 兩 者進行t考驗(t值等於2.236)後, 達.05顯著差異,可見導師比其他教師 更 能 感 受 到 校 長 在 該 層 面 的 表 現 行 為。 表 6 不同職務對校長轉型領導之 t 檢定摘要表 層面 t 檢定 顯著性 個人魅力與心靈鼓舞 1.678* .096 才智激發 2.242* .027 個別化的關懷 2.236* .027 ! 三、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與轉型領 導融合模式與學校表現之影響 根據 Mark 和 Printy(2003)研究中 對於教學領導與轉型領導之融合模式 的定義為教學領導(Y 軸)與轉型領導 (X 軸)所構成的第一象限領導形式, 即教學領導與轉型領導融合模式(簡 稱為融合式領導)。其餘第二到第四 象 限 的 領 導 形 式 則 定 義 為 一 般 式 領 導。本研究據此將校長領導類型區分 為融合式領導與一般式領導,另將學 校表現部分區分為校務評鑑分數(該 分數已透過原始總分計算使其百分比 化)以及基本學力測驗成績百分等級 在 75 以上的人數比率(以 93 學年度 第一次學測資料為主)二個變項,分 析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與轉型領導 融合模式與學校表現之影響,其結果 見表 7,發現融合式領導在評鑑分數上 平均得分為 92.184,一般式領導平均 得分為 87.3733,二者進行 t 考驗(t 值等於 2.474)後達.05 顯著水準。同 時在基本學力測驗分數的表現上,國 民中學校長融合式領導(PR75 以上人 數佔 26.704%)與一般式領導(PR75 以上人數佔 13.9956%)二者進行 t 考 驗(t 值等於 2.403)後達.05 顯著差 異。可見融合式領導較一般式領導在 學校表現(指評鑑分數與基本學力測

(15)

驗分數)較為優異。 表7 融合式與一般式領導在學校評鑑與基本學力測驗分數上之差異比較 學校表現 t 檢定 顯著性 學校評鑑 2.474* .032 基本學力測驗分數 2.403* .028 !

肆、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六點結 論: 一、 教師知覺學校規模擴增時校長 採取較低的教學領導行為 其中有關教師知覺校長教學領導 行為層面中,60 班以上規模學校較其 他較小規模學校教師知覺校長在「重 視 教 師 專 業 成 長 與 學 生 學 業 成 就 標 準」以及「重視學生的有效學習」等 層面分數較低。60 班以上規模學校較 24 班以下學校教師知覺校長在「課程 發展與測驗運用」、「溝通目標」、「設 定目標」、「教學視導與評鑑」等層面 分數較低。 二、 教師知覺學校規模擴增時校長 採取較低的轉型領導行為 其中有關教師知覺校長轉型領導 行為層面中,60 班以上規模學校較其 他較小規模學校教師知覺校長在「個 人 魅 力 與 與 心 靈 鼓 舞 」 層 面 分數 較 低。60 班以上規模學校較 24 班以下學 校教師知覺校長在「才智激發」以及 「個別化關懷」等層面分數較低。 三、 教師身處偏遠地區學校較易感 受到校長的教學領導行為 其中有關教師知覺校長教學領導 行為層面中,偏遠地區學校較縣轄市 地區學校教師知覺校長在「重視學生 的有效學習」以及「溝通目標」等層 面分數較高。 四、 導師較其他教師較易感受到校 長教學領導行為 其中有關教師知覺校長教學領導

(16)

行為層面中,導師較其他教師知覺校 長在「重視學生的有效學習」、「溝通 目標」及「設定目標」等層面分數較 高。 五、 導師較其他教師較易感受到校 長轉型領導行為 其中有關教師知覺校長轉型領導 行為層面中,導師較其他教師知覺校 長在「才智激發」及「個別化關懷」 等層面分數較高。 六、 融合式領導較一般式領導更能 提升學校表現 融合式領導在評鑑分數以及基本 學力測驗分數的表現上,均較一般式 領導為高,可見融合式領導較一般式 領導在學校表現(指評鑑分數與基本 學力測驗分數)較為優異。 據此由於地處偏遠且屬於規模較 小的學校,可以讓導師比較容易感受 到校長的教學領導與轉型領導行為, 同時採取高教學領導與高轉型領導的 融合式領導的國中校長對於其學校表 現有較佳的成效。故國中校長對於縣 轄市區域以及規模 60 班以上學校更要 注意自己的領導行為是否欠缺教學與 轉型領導,因為其二者的融合模式將 有助於提升學校的表現。

參考書目

Alban-Metcalfe, R. J. & Alimo-Metcalfe, B. (2000). An analysis of the

convergent and discriminant validity of the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lection and Assessment, 8(3), 158-175.

Amoroso, P. F. (2002). The impact of

principal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s on teacher commitment and teacher job satisfac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Seton Hall university,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human service.

Andrews, R., & Soder, R. (1987). Principal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and school achievement.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44, 9-11.

Barth, R. (1986). On sheep and goats and school reform. Phi Delta

Kappan, 68(4), 293-296.

Bass, B. M. & Avolio, B. J. (1990).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development: Manual for the multifactor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 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Bass,B.M.(1985). 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Bennis,W. & Nanus, B. (1985). Leaders: The strategies for taking charge. New York: Harper and Raw. Bevoise, W. D. (1984). Synthesis of

(17)

research on the principal as instructional leader.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1(5), 14-20.

Blank, R. (1987). The role of the principal as leader: Analysis of variation in leadership in urban high scho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2(2), 69-80.

Bogler, R. (2001). The influence of leadership style on teacher job satisfacti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yl, 37(5),

662-683.

Bossert, S., Dwyer, D., Rowan, B., & Lee, G. (1982). The instructional management role of the principal.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18(3), 34-64.

Burlingame, M. (1987). Images of leadership in effective schools literature. In W. Greenfield(Eds.),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 concepts,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p.3-16).

Boston:Allyn and Bacon. Burns, J. M. (1978). Leadership. New

York: Harper & Row.

Conger, J. A., & Kanungo, R. N. (1998).

Charismatic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Thousand Oaks. CA:

Sage.

Cranny, C. J., Smith, P. C. & Stone, E. F. (1992). Job satisfaction. New York: Lexington.

Downton, J. (1973).Rebel leadership:

commitment and charisma in the revolutionary process. New York:

Free Press.

Felton, S. L. (1995). Transactional and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teacher job satisfac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Fullan, M. (1991). 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s Press. Greenfield, W. (1987).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concepts,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 Boston:Allyn and

Bacon.

Hallinger, P. & Leithwood, K. (1998). Unseen forces: The impact of social culture on school leadership.

Peabody Journal of Education, 73(2), 126-151.

Hallinger, P. & Murphy, J. (1987a). Principal instructional management rating scale [PIMRS]. IN P. E. Lester & L. K. Bishop (Eds.).

Handbook of Tests and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Sciences(p.205-208).

Lancaster, PA: Technomic Publishing .

Hallinger, P. & Murphy, J. (1987b). Assessing and developing principal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5(1),

54-61.

Hallinger, P. (1992). The evolving role of American principals: From managerial to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30(3), 35-48.

Hallinger, P., & Heck, R. H. (1998). Exploring the Principal’s

Contribution to School

Effectiveness: 1980-1995.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9(2), 157-191.

(18)

Hallinger, P., & Heck, R. H. (1999). Can Leadership Enhance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T. Bush, L. Bell, R. Bolam, R. Glatter & P. Ribbins (Eds.), Educational management:

Redefining theory, policy and practice (p.178-190). London: Paul

Chapman .

Hallinger, P., Murphy, J., Weil, M., Mesa, R. P. & Mitman, A. (1983).

Identifying the specific practices, behaviors for principals. NASSP

Bulletin, 67(463), 83-91.

Heck, R. H. (1992). Principal's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and school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14(1), 21-34.

Heck, R. H., Larsen, T. J. & Marcoulides, G. A. (1999).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and school achievement: Validation of a causal model.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6(2), 94-125.

Hoy, W. K. & Miskel, C. M. (1996).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5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Kent, T. W., Crotts, J. C. & Azziz, A. (2001). Four factors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Journal, 22(5), 221-229.

Leithewood, K. A., Tomlinson, D. & Genge, M. (1996).

Transformational school leadership.

In K. Leithewood et al.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 pp.785-840).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Leithwood, K. A. & Duke, D. L. (1999 ). A century’s quest to understand school leadership. In J. Murphy & K. S. Louis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p.45-72).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Leithwood, K. A. (1994). Leadership for

school restructur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0(4),

498-518.

Leithwood, K. A. (1992). The move toward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9 (3),

8-12.

Liontos, L. B. (1992).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47636).

Marks, H. M. & Louis, K. S. (1997). Does teacher empowerment affect the classroom? The implications of teacher empowerment for

instructional practice and student academic performance.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19(2), 245-275.

Marks, H. M. & Printy, S. M. (2003). Principal leadership and school performance: An integration of transformational and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Educational

(19)

370-397.

Marsh, D. D. (2000). Educational leadership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ntegrating three essential perspectives. In M. Fullan(Eds.).

The Jossey-Bass Reader on

Educational Leadership(p.126-163).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Mitchell, D. E. & Tucker, S. (1992).

Leadership as a way of think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49 (5),

30-35.

Murphy, J. (1990). Principal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In P. W. Thurston & L. S. Lotto(Eds.).

Advances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Volume 1, Part B: Changing perspectives on the school, l63-200. Greenwich, Conn.:

JAI Press.

Murphy, J. (1992). Restructuring American's schools: An overview. In C. E. Finn & T. Rebarber (Eds.),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90s (p.3-22).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Poplin, M. (1992). The leader’s new role: Looking to the growth of teacher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9(5),

10-11.

Pounder, D. G., Ogawa, R. T., &

Adams, E. A. (1995). Leadership as an organization-wide phenomena: Its impact on school performanc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1(4), 564-588.

Romanish, B. (1991). Teacher

empowerment : The litmus test of

school restructuring. Social Science

Record, 28(1), 55-69

Roueche, J. E., Baker, G. A. & Rose, R. R. (1989). Shared vision: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in American community colleges.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and Junior Colleges,Washington,D.C. Sagor & Richard, D. (1992).Three

principals who make a difference.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9 (5),

13-18.

Sebring, P. B. & Bryk, A. S. (2000). School leadership and the bottom line in Chicago, Phi Delta Kappan,

81, 440-443.

Sheppard, B. (1996). Exploring the transformational nature of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Albert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2, 325-344.

Sillins, C H (199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formational and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and school improvement outcomes.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5 (2), 272–298.

Smith, P.C., Kendall, L.M.& Hulin, C.L(1969). The measurement of

Satisfaction in work and retirement.

Chicago:Rand McNally.

Smith, W. F. & Andrews, R. L. (1989).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How principals make a difference.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20)

Ubben, G. & Hughes, L. (1987). The

principal: Creative leadership for effective schools. Boston: Allyn &

Bacon.

Witziers, B., Bosker, R. J. & Kruger, M. L. (2003).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The elusive search for an associati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9(3), 398-425.

Yukl, G. A. (1994). Leadership

organizations (3rd ed.).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 Zaccaro, S. J., & Klimoski, R. J.

(2001). The Nature of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An introduction. In S. J. Zaccaro & R. J. Klimoski (Eds.), The nature of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Understanding the performance imperatives confronting today’s leaders (p.3-41).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丁一顧(民 84)。國民小學教師情境領 導行為與學生學習態度、學業成 就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 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市。 王金香(民 92)。特殊教育學校校長轉 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 版,彰化市。 朱淑子(民 91)。國小校長轉化領導、 互易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 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市。 吳明雄(民 90)。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 行為與學校效能之研究。臺中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蕙質(民 91)。國民中學校長性別角 色、轉換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 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 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北市。 張宏毅(民 90)。台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 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 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市。 梁丁財(民 91)。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 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世聰(民 89)。屏東縣國小校長轉化、 互易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 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

(21)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秋容(民 89)。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 導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 以台灣北部五縣市為例。國立新 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 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蔡進雄(民 88)。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 導、互易領導、學校文化與學校 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市。 羅明忠(民 92)。台中市國民小學校長領 導行為與教師工作滿意度相關之 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 本報告共分為「學校本位國際教育(SIEP)申請表(主辦學校)」 、 「學校本位國際教育 (SIEP)申請表(合辦學校)」 、 「辦理計畫一覽表」 、 「經費與進度執行情形」

一、 教育部 108 年 1 月 10 日臺教師(三)字第 1070208352 號函辦理。4.

教育部自101學年度開始 推動分組合作學習計畫,感 謝張新仁校長及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團隊的帶領,嘉大附

(1996), “Transformational leader behaviors and substitutes for leadership as determinants of employees satisfaction, commitment, trust,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STEM 教育課程領導學習社群 參與者 每所參與學校的核心教師團隊成員 每所參與學校的 2-3名課程領導

The researcher of this study maintained th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emphasized too much on plane geometry and should incorporate existing high school curriculum

探究式學習 教學類型 (四種類型).. 探究式學習教學 常見模式及實施 Stripling Model of Inquiry.. Connect, wonder, investigate, 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