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推動大專校院教師多元升等制度之我見 / 30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推動大專校院教師多元升等制度之我見 / 30"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1),頁 30-33

大學教師升等制度 主題評論 第 30 頁

推動大專校院教師多元升等制度之我見

林曜聖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副教授 教育部基於多元人培育目標,鼓 勵大專校院結合教師職涯發展、學校 定位特色及學生人培育需求,特訂定 「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推動教師多元 升 等 制度 試辦 學校 計 畫審 查作 業 要 點」(教育部,2013a),期望大專校院 能積極申請試辦。教育部並於 2013 年 10 月 25 日公布今(2013)年共計有 28 所大專校院之試辦計畫獲得通過, 其中大學校院計有 18 校、技專校院計 有 10 校,補助額度 50 至 70 萬元;教 育部並表示未來大專校院可以教師教 學成就與產學技術成果做為升等主要 評量項目,區分研究、教學與技術三 條教師升等途徑(教育部,2013b)。 大專校院教師多元升等制度的推 動,就辦理精神及預期目標而言,應 屬適當與必要。作者試著整理教育部 試辦計畫、部分學校試辦計畫書(國 立臺北教育大學,2013)中所敘及之 目標,以及作者的觀察與理解,提出 個人支持推行大專校院多元升等制度 的幾點理由,包括:1.符應各類教師的 職涯發展,給予各類教師依能力與興 趣發展職涯的多元選擇:教師可依其 自我之能力與發展定位,選擇適合自 己發展的升等途徑;2.改變獨尊學術研 究,而相對忽視教師教學品質及技術 成果之現狀:多元升等制度應可改善 過去為求升等,過度重視研究,而忽 略教學的現象;3.各校可利用多元升等 制度,鼓勵教師升等方式能符合學校 的定位需求:學校可將其欲發展之定 位與特 色,與教師 多 元升等 途徑結 合,鼓勵並輔導教師透過符合的途徑 提出升等之申請;4.可以解決部分領域 學門較無法以研究著作做為產出的問 題:以技術產品、運動成就表現或展 演為主 的學門領域 , 就學門 特性而 言,較不適用以研究著作為主的升等 途徑,藉由多元升等途徑,可以提供 這些學門教師對等的升等機會。 在規劃大專校院教師多元升等制 度時,除瞭解上述支持教師多元升等 制度的推動理由外,分析現行升等制 度與多元升等制度在概念及作法上的 異同,以及推行此制度時應注意的原 則,以協助大專校院及其教師更加瞭 解此制度之意義與可行性,亦有其必 要性。因此,本文提出現行與多元升 等制度的理念與作法之異同之分析, 並據以提出實施時應注意的原則,希 冀有利於此制度之推動。 關於現行升等與多元升等制度的 異同之比較,其中不同的部分包括: 1.內容的不同:現行的升等制度,以著 作的審查為主要內容,並輔以教學服 務表現,但決定的關鍵仍在於著作的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1),頁 30-33

大學教師升等制度 主題評論 第 31 頁 品質;而多元升等制度的內容則分別 加入教學實際表現,以及技術應用成 果等內容。亦即現行與多元升等制度 的產出品的不同。現行的升等以研究 著作的產出為主,而技術升等途徑則 改以技術報告、產學合作之成果或產 品作為產出品,而教學升等途徑則以 教師教學表現作為產出品。2.對大學教 師角色與功能的看法之改變:現行的 升等制度以研究著作為主,主要之思 維與觀點係認為大學教師應以學術研 究為主要職責,對於大學教師的一般 教學知能,以及學科內容教學法的知 能,較不強調與重視;多元升等制度 反映了對大學教師角色與功能看法, 已邁向多元的觀點,認為大學教師不 必再只以學術研究作為唯一的發展方 向,容許教師以精進教學或專精於技 術之研發,作為評斷其表現的依據。 雖 現 行與 多元 升等 制 度有 其不 同 之 處,但兩種制度仍應有其不變的相同 之處,包括:1.升等的目標一致:無論 現行或多元升等制度,大學教師升等 的目標應是一致的,即為藉由升等制 度,促使大學教師努力提升其素質, 進而提升學生學習品質;2.升等的價值 感一致:雖然多元升等制度不同於現 行 以 著作 為主 的形 式 ,但 對教 師 而 言,應只是取得型式的不同,對於教 師資格的價值感與價值認知應相同, 亦即,不論哪一種升等形式,教師對 於自己通過升等,應能有相同的價值 感受,其他人對於此教師之升等,亦 應要有相同的價值認知;3.升等後的各 項權利並沒有差別:不管是透過現行 著作升等,或是未來的多元升等制度 而升等的大專校院教師,其升等後的 權利不應依其升等形式之不同而有所 差別,才能讓採用多元升等制度的教 師無後顧之憂。 大 專 校 院 推 行 教 師 多 元 升 等 制 度,立意雖佳,但若執行時多加注意 下列事項,應更能順利地完成制度之 推動:

一、多元概念的釐清

多元升等制度所稱的「多元」,指 的可以是「途徑」的多元,包括研究、 教學、技術等途徑;指的也可以是「呈 現方式」的多元,教學升等途徑可以 採用教學檔案、學生學習成果、教學 者訪談、教學觀察等方式呈現成果。 但是「多元」指的並非是「標準」的 多元,儘管途徑的不同、呈現方式的 不同,但判斷是否符合該教師層級所 應具備的「標準」卻應該是相同的。

二、建立評斷的標準

關於多元升等制度,大專校院教 師最關心的應是升等的審查標準,亦 即教師將會相當重視在教學或技術途 徑中,審查與評斷時所依據之標準是 否可信、公平、客觀與合理。因此, 欲推行多元升等制度,應建立可信、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1),頁 30-33

大學教師升等制度 主題評論 第 32 頁 公平、客觀、合理的評斷標準,以避 免人為偏差意見之左右,是勢在必行 的。建議學校應盡量蒐集校內教師對 於該校多元升等標準的意見,透過公 開且尊重的溝通管道,與教師共同制 訂標準。

三、重視質性的資料

多 元 升 等 制 度 中 的 教 學 升 等 途 徑,在可信、公平客觀、合理的標準 下 , 應多 採多 元的 質 性評 量方 式 為 之,希望教師透過教學省思日誌、學 生作業表現、講義及教材、學生的課 堂省思等質性資料,以為教學升等之 佐 證 。教 學途 徑的 大 專校 院升 等 制 度,雖然仍可以利用量化的教學狀況 評 分 系統 作為 評斷 的 來源 之一 , 然 而,教學良窳的評鑑與評斷,應該多 加重視質性的資料,因為質性資料更 能符應並呈現教學的真實狀況。

四、營造均等的氛圍

「多元」的價值在於提供不同需 求的人,不同的處理方式,「多元」的 目的並非在「區別高低」,而是在「創 造機會」;因此,大專校院教師多元升 等制度的推動,應在大專學校及教師 間,建立均等看待各種多元升等方式 的教師之氛圍,不能對透過非經由「研 究」途徑升等的教師有差別待遇或另 眼相看,而將「研究升等」以外之途 徑視為次等的升等方式。氛圍的營造 關鍵在於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及學校行 政主管的態度,必須從心態及制度上 給予利用多元升等制度升等的教師, 均等的對待與看待。

五、尊重自主的意願

多元升等制度的推廣,應採「自 願為主,建議為輔」的原則,絕不可 以強迫之方式為之。給予教師依據其 實際需求選擇升等途徑的自由;另一 方面學校亦可主動提出建議,但應僅 止於建議,而非強迫性質,最後的決 定權應在個別教師身上。

六、循序漸進的推動

目前教育部針對多元升等制度, 採取各校申請「試辦」,教育部核予補 助的方 式進行,此 種 循序漸 進的精 神,亦應運用於各校的試辦或推廣。 各校可以依據學校特性及目標,自行 訂定相關期程與進度,以「階段循序 漸進、人數依次擴增、途徑逐漸多元」 的原則進行此制度的推行。

七、成功經驗的分享

新制度推動初期,頗為需要成功 經驗的傳承,就多元升等制度而言, 若欲更順利的推行,利用多元途徑升 等成功的大專教師,以及成功推動此 制度的大專校院,應分別辦理校內及 校際間的成功經驗分享活動,整理其

(4)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1),頁 30-33

大學教師升等制度 主題評論 第 33 頁 個人及學校的運作經驗,提供欲依循 此途徑者參考。

八、提供輔導的機制

為了落實多元升等機制,學校除 舉辦成功經驗分享外,對於有意願申 請多元途徑升等的教師,應規劃一套 完整的輔導機制,協助教師順利通過 升等。輔導機制的內容可以包括設置 輔導教師,提供申請教師實質上的指 導與協助;安排夥伴教師,將類似學 門或領域,且有意願採取多元升等途 徑的教師,彼此安排為夥伴教師,共 同 激 勵與 學習 ;提 供 必要 的行 政 協 助,簡化申請流程,制訂明確的評斷 規准。

九、相關法規的配套

多元升等制度的推動,需要搭配 中央機關及學校內部的相關辦法與法 規之修正,以讓多元升等制度更加合 法化,在推動上能更有系統與依據。

十、永續發展的考量

教育政策推動最怕的是「頭痛醫 頭、腳痛醫腳」、「朝令夕改」,以及「曇 花一現」。大專校院教師多元升等制度 的推動,從「試辦」開始,到未來的 「全面實施」,乃至於未來的「調整與 修正」,應有永續發展的考量,應規劃 為未來我國大專教師升等的重大且連 續性的政策。 教育部鼓勵各大專校院將教師升 等制度 改為多元途 徑 ,立意 應屬良 好,對於教師教學相關知能,以及專 業技術的發展應有其正面的意義與價 值。本文分析現行與多元升等制度的 異同,並提出作者對順利推動多元升 等制度的注意事項之看法,希冀能對 此制度之推動有所貢獻。 參考文獻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2013)。推動 教師多元升等制度試辦學校計劃書。 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 教育部(2013a)。教育部推動教 師多元升等制度 公布第1期試辦補助 學校名單。臺北:教育部。  教育部(2013b)。教育部補助大 專校院推動教師多元升等制度試辦學 校計劃審查作業要點。臺北:教育部。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具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第 12 條及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 31 條、第 33 條

二、 無「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第 12 條情事者及教育人員任用條 例第 31 條、第

(一)具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第 13 條之 3 各款情形及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 31 條、第 33

(一)具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第 12 條及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 31 條、第 33 條規

督導考核各學 校及機構推展 性別平等教育 情形,以建立 性別平等教育 氛圍,提升本 市市民及學校 教職員工生性 別平等教育觀

29 太虛: 〈議印度之佛教〉 (民國 31 年 10 月) , 《太虛大師全書》 ,第 25 冊,雜藏,書評,一 六,頁 48-49。.. 30

3.8.2 學校自評多以教師和學生的觀感作為成效 指標,流於主觀,學校及科組仍未能完全掌握運

112 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