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用Rubrics評量核心素養/ 87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運用Rubrics評量核心素養/ 87"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3),頁 87-90

國民中小學核心素養如何評鑑 主題評論 第 87 頁

運用

Rubrics 評量核心素養

陳琦媛 中國文化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

一、前言

近年來各階段教育多發展出運用 核心能力或素養界定學生學習目標與 成效的作法,希望透過學生未來將具 備之能力作為課程設計與教學內容發 展之方向。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 綱要將核心素養定義為一個人適應現 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 識、能力與態度,包括自主行動、溝 通互動與社會參與三大面向九個項目 (教育部,2015),其內容多為較難運 用紙筆測驗評量之行為表現,因此如 何評量核心素養之學習成效成為各界 關 注 的焦 點。 其實 國 內外 已有 運 用 Rubrics 評量核心能力之先例,如美國 波特蘭州立大學運用Rubrics 調查大一 新生核心能力(Stevens & Levi, 2005), 將Rubrics 作為團隊合作及溝通能力等 軟實力的評量工具(劉曼君,2014), 於評量學生質性學習成效時提供學生 學習的方向和回饋(史美瑤,2012), 並 作 為大 學生 學習 成 效之 評量 工 具 (蘇錦麗、黃曙東、游絲曼,2011)。 緣此,本文認為Rubrics 應可做為核心 素養之評量工具,以下介紹Rubrics 之 定義內涵、建構步驟及運用方式。

二、

Rubrics 的定義與內涵

Rubrics 原意是指印刷成紅色的字 體,但因早期重要文件及規範多以紅 色字體呈現,故逐漸衍伸為權威規則 的意涵。現今教育界將Rubrics 視為評 分量尺,用以呈現對學生學習表現的 期望(蘇錦麗、黃曙東、游絲曼,2011; Brookhart, 2013)。Rubrics 可用以評量 複 雜 和 主 觀 的 學 習 任 務 (Taggart, 2005),當預期的學習結果需以表現 (performance)來呈現,且具有不同等級 的表現 情形,需觀 察 其表 現的 適切 性、完成性或完整性時,Rubrics 會是 很好的評量工具(Brookhart, 2013), 例如口頭報告、研究報告、討論參與、 個人檔案及團隊合作的成果等皆可運 用Rubrics 進行評量 (Stevens & Levi, 2005)。 一份Rubrics 評分量尺通常包含任 務描述、表現向度、表現等級及表現 描 述 四 個 部 分 (Brookhart, 2013; Taggart, 2005),將學習任務區分成數個 表現向度,詳細描述各個向度不同等 級的表現行為(Stevens & Levi, 2005), 作 為 學 習 成 果 的 指 標 (Brookhart, 2013),幫助學生瞭解教師的表現期 望,提升教師評分時的透明度和效率。

三、建構

Rubrics 的步驟

教師於設計學習任務時,可同時 建構一份Rubrics 評分量尺作為評量學 生核心 素養的工具 , 以下說 明建構 Rubrics 的步驟: (一) 反思學習任務的目的和內涵 首先思考設計此學習任務的原因 及期望學生達到的學習目標,例如教 師以合作學習的方式將四位異質學生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3),頁 87-90

國民中小學核心素養如何評鑑 主題評論 第 88 頁 分為一組,彼此討論協力完成一份學 習單,教師希望運用Rubrics 量尺瞭解 學生於小組討論過程中的團隊合作能 力。在開始設計團隊合作能力 Rubrics 量尺前,可參考先前執行類似學習任 務的經驗,思考此學習任務的目的, 連結學習任務與教學內容,設想學生 完成此任務需具備的認知、情意與技 能 之 行 為 表 現 的 期 望 (Brookhart, 2013;Stev6ens & Levi, 2005)。這個思 考過程可幫助教師聚焦於學生學習內 容而非教師教學內容,著重於學習目 標 而 非 任 務 , 進 而 釐 清 教 學 重 點 (Brookhart, 2013)。 (二) 列出所設想到的學習目標,並將 學習目標分類為不同表現向度 先給予學習任務一個標題並描述 任務內容,再羅列出上一步驟所思考 到的學習目標。將所列出的學習目標 進行分類,把類似的目標放在一起, 依據共同的概念給予一個向度名稱, 如範例一所示。這些類別名稱將成為 Rubrics 的學習表現向度,原本列出的 學習目標將融入於不同向度的表現期 望中(Stevens & Levi, 2005)。這些表現 向度可簡單且完整的呈現學習任務, 讓學生瞭解學習任務可以拆解成哪些 重要的面向及各部分的比重。各表現 向度的名稱必須清楚且中立,通常不 包含任何表現品質的描述,僅將學習 任務拆解成不同的向度導引到任務的 分析,清楚界定學習任務的組成。 (三) 將 分 類 完 成 的 表 現 向 度 轉 換 成 Rubrics 表格,並描述不同等級之 表現行為 最後將表現向度轉換成為 Rubrics 量尺格式,將表現向度列於Rubrics 表 格的左欄,再標示出至少三個等級的 表現標準於表格上方第一列(Gallavan, 2009),並依序填入不同等級之表現行 為。填寫不同等級之表現行為時,可 依高、低、中的順序填寫會較容易擬 定出行為標準(Brookhart, 2013),完成 之 Rubrics 評分量尺如範例二所示。 Rubrics 對於各表現向度之不同等級的 行為描述,有助於澄清學習內容和學 習成果應有的品質,除可幫助學生瞭 解教師 期望、 學習目 標和成功指標 外,亦可協助教師整合教學內容和評 量重點。對於表現等級的描述字眼盡 量 積 極 正 向 圓 融 , 避 免 負 面 標 籤 (Stevens & Levi, 2005)。Rubrics 的設計 必須易於瞭解且便於使用,選擇適當 的表現向度,並對各個等級之表現向 度給予清楚且良好的描述(Brookhart, 2013),教師可依評分需求分配不同等 級行為表現的配分。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3),頁 87-90

國民中小學核心素養如何評鑑 主題評論 第 89 頁

四、用

Rubrics 進行評量

完成之Rubrics 評分量尺可於學習 前提供給學生,幫助其瞭解教師對於 學習成果的期望,並作為教師評量、 學生自評或學生同儕互評之工具。 (一) 作為教師評量工具 將Rubrics 作為教師評分工具時, 可以評分指引(Scoring Guide Rubrics) 的方式呈現,如範例三所示。僅描述 最 好 的表 現行 為供 教 師作 為評 分 參 考,這可提供較大的評分彈性,但教 師需耗費時間撰寫學生真實表現情形 及評語,說明學生行為表現優缺點及 需改善之處。 通常針對各項表現向度皆描述有 不同等級表現行為的Rubrics 量尺(如 範例四),在使用上較為便利且省時, 可 提 供教 師對 於學 生 表現 的觀 察 架 構,幫助教師將學習成果對應說明以 避免匆促判斷 (Brookhart, 2013)。於 Rubrics 表格中可於每項表現行為前設 置□作為勾選處以方便使用,教師於觀 察學生表現時,除勾選學生有達到的 行為表現外,亦可於描述字句中標示 出學生所展現的行為。此評量結果可 作為教師教學參考,亦可提供學生明 確的回饋資訊,幫助學生瞭解學習及 進步的方向(Stevens & Levi, 2005)。

(二) 轉換成學生自評量表 若要將Rubrics 量尺轉換成學生自 評量表,可將各向度的表現行為作為 問卷題目,將不同等級的行為標準列 為選項,運用問卷的形式讓學生評量 自己的表現情形,如範例五所示。 (三) 設計成學生同儕互評量表 若要將 Rubrics 量尺設計成學生同 儕互評量表,可簡單修改各表現向度 用語成為互評問句,調整不同等級表 現行為的描述字句,將 Rubrics 表格轉 換成學 生同儕的互 評 量表或 自評量 表,如範例六所示,由同學相互評量 整個小組或個別成員的行為表現。

(4)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3),頁 87-90

國民中小學核心素養如何評鑑 主題評論 第 90 頁

五、結語

Rubrics 具備幫助師生溝通學習期 望、協助學生做好學習準備、聚焦教 學內容、確立明確評分準則、給予學 生及時回饋及設計多元評量工具等優 點,應可列為核心素養評量工具之參 考。唯要設計良好的 Rubrics,除需對 學習任務的目標深入反思外,亦需瞭 解學生的學習情形,透過每次教學經 驗的累積及對於學生學習表現行為的 觀察逐次修正Rubrics 內容,或邀請學 生一同設計Rubrics 量尺內容,始能讓 Rubrics 評分量尺逐漸成為協助教師評 量學生學習成效的好幫手。 參考文獻  史美瑤(2012)。提升學生學習成 效:評估表格(Rubrics)的設計與運 用。評鑑雙月刊,40,39-47。  教育部(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 教育領域課程綱要核心素養發展手 冊。臺灣臺北:國家教育研究院。  劉曼君(2014)。學生學習成果之 評量及評分量表Rubrics之使用。評鑑 雙月刊,48,54-56。  蘇錦麗、黃曙東、游絲曼(2011)。 評分量尺(Rubrics)在大學生學習成 效評估之運用。教育研究月刊,207, 18-31。  Brookhart, S. M. (2013). How to

Create and Use Rubrics for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Grading.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 Curriculum Development.

 Gallavan, N. P. (2009). Developing

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s : Grades 6-12. Thousand Oaks, Calif.:

Corwin Press.

 Stevens, D. D., & Levi, A. (2005).

Introduction to Rubrics: An assessment tool to save grading time, convey effective feedback, and promote student learning. Sterling, Va.: Stylus Pub.

 Taggart, G. L. (2005). Rubrics: A

handbook for construction and use.

Lanham, MD.: Rowman & Littlefield Ed.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1-1參照課程綱要 與學生特質明定教 學目標,並研擬課 程與教學計畫或個

•Q :依據討論出的檢核標 準,評核這些組的內容.. •小組討論 (

 教師評鑑TE (Teacher Evaluation) / 專業成長PG (Professional Growth).. 

舉例: 中一以隨筆一作前測診斷,發現 學生的描寫多欠具體清晰.

兒童的支援 兒童發展 範疇範疇 範圍範圍..

學校概況 評鑑項目一 評鑑項目二 評鑑項目三 評鑑項目四 總結 36

一 寫作評講(詩歌) 運用三至五個評講重點賞析同儕創作的詩歌 二 寫作評講(短文) 運用寫作評量表評鑑同儕創作的文章. 三

質素評核  質素評核將 為此,評核 建議,根據 教育局會在 到校評核工 局提交學校 參加幼稚園 校,可向教 質素評核跟 能達到既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