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探討高雄市青少年自覺健康、身體意象及幸福感之關係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探討高雄市青少年自覺健康、身體意象及幸福感之關係"

Copied!
3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吳枚瑛、陳香廷、魯盈讌、洪瑞兒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幸福 33 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第六十三卷第一期 2018 年,63(1),33-67 doi:10.6209/JORIES.2018.63(1).02

探討高雄市青少年自覺健康、身體意象及

幸福感之關係

吳枚瑛

*

陳香廷

國立中山大學 教育研究所 國立中山大學 教育研究所

魯盈讌

洪瑞兒

國立中山大學 教育研究所 國立中山大學 教育研究所

摘要

本橫斷調查研究目的在探討青少年於自覺健康、身體意象與幸福感的差異性及中介效果。 本研究以分層叢集抽樣方式選取高雄市國中、高中及大學一年級共計1,129位學生為研究對象, 以三種自編量表蒐集青少年自覺健康、身體意象與幸福感的現況。首先,以探索性及驗證性 因素分析及內部一致性信度檢驗量表之信度與效度,再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性 t 檢定、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比較不同背景的青少年在自覺健康、身體意象及幸福感的差異情形,最後,使 用結構方程模式檢驗青少年自覺健康、身體意象、幸福感間相關性與預測力。本研究發現, 七年級學生的自覺健康與身體意象總分顯著高於高一及大一學生,男學生自覺健康與身體意 象總分顯著高於女學生,而女學生的幸福感顯著高於男學生,青少年的身體意象對於自覺健 康及幸福感具有顯著完全中介效果。本研究建議融入健康教育理論與實務於各級學校和各學 科領域課程與教學及各類型活動中,以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身體意象觀念及提升幸福感。 關鍵詞: 自覺健康、身體意象、幸福感、青少年、結構方程式 通訊作者:洪瑞兒,E-mail: a3803429@gmail.com 收稿日期:2017/02/11;修正日期:2017/05/16、2017/07/20;接受日期:2017/10/26。

(2)

34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幸福 吳枚瑛、陳香廷、魯盈讌、洪瑞兒

壹、緒論

青少年身心健康狀態是建構未來幸福人生的基石(Ronen, Hamama, Rosenbaum, & Mishely-Yarlap, 2016),因此,近 20 年來研究青少年健康狀態的主題早已受到國內、外許多學 者的重視(兒童福利聯盟[兒福聯盟],2015;Grogan, 2016; Ricciardelli & Yager, 2015; Ronen et al., 2016; Steptoe, Deaton, & Stone, 2015; Swami, Tran, Stieger, & Voracek, 2015)。審視近年來探 討青少年健康狀態與其他因素的研究大致有四項主要發現:一、身體意象與幸福感關係:青 少年對於自己身體意象(body image)的感受與對自己滿意度呈現高度相關(Grogan, 2016; Ricciardelli & Yager, 2015),青少年不滿意自己的身體將會威脅自身的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 SWB)(Swami et al., 2015),青少年的「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 與自我不滿意身體意象呈現正相關,卻與身體自我欣賞及主觀幸福感呈現負相關(Swami et al., 2015);二、年齡與青少年主觀幸福感的關係:年紀較大的青少年比年紀較輕的青少年擁有較 低的主觀幸福感(兒福聯盟,2015;Ronen et al., 2016);三、青少年自覺健康狀態與幸福感存 在雙向關係:青少年自覺健康狀態不良會導致幸福感下降,而幸福感可能是健康的保護因素, 能降低身體慢性病的風險與促進長壽(Steptoe et al., 2015);四、青少年健康行為普遍不佳: 雖然學生能從各個管道獲得健康知能,但仍未能建立良好的健康行為(李宜致、吳偉立、李 佳珂、林陽助,2012)。青少年處於童年與成年之間的過渡時期,容易受到同儕影響,表現出 不健康的行為,甚至會有較高的自我傷害事件發生(Bhat, 2017),再者,當青少年過度在乎身 體意象,容易導致飲食不均衡,進而促使青少年身心狀況出現危機,是以學校需要事先瞭解 與編製課程以幫助青少年(Bhat, 2017; Johnson, Weiler, Barnett, & Pealer, 2016)。

回顧上述文獻可知,青少年若有良好的身體意象將可提升其幸福感,而年齡較長的青少 年由於即將面臨升學及未來就業和組成家庭的多方挑戰,其幸福感可能會降低;除此之外, 青少年自覺健康不良也會導致幸福感下降。可知當青少年的身體與心理產生劇烈轉變時,自 覺健康與身體意象層面及幸福感間之關係有待進一步釐清。再者,我國尚未見以理論架構為 依據的「身體意象量表」。且目前大多數研究所採用的「幸福感量表」著重在主觀幸福(行政 院主計總處,2016;呂鴻基等,2014;兒福聯盟,2015)。邢占軍(2005)與張傳琳等(2016) 指出,幸福感量表需要整合與創新,據此本研究將從回顧文獻中釐清定義與內涵,編制合乎 理論構面的研究工具,期能對於臺灣的青少年自覺健康、身體意象與幸福感有更深層的瞭解。 為了瞭解 10 歲至 19 歲青少年各時期[七年級(青少年前期)、高中一年級(青少年中期)至 大學一年級(青少年後期)]在自覺健康、身體意象與幸福感的狀況,本研究擬探討下述問題: 一、探討不同性別、就學階段及家庭氣氛青少年的自覺健康、身體意象與幸福感有何差異。 二、探討青少年的自覺健康、身體意象、幸福感三者間的預測力為何。

(3)

吳枚瑛、陳香廷、魯盈讌、洪瑞兒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幸福 35

貳、文獻探討

近 20 年來,國內、外許多研究持續關注青少年身體意象的議題(兒福聯盟,2015;連淑 錦,2012;Grogan, 2016; Ricciardelli & Yager, 2015; Ronen et al., 2016; Strahan, Wilson, Cressman, & Buote, 200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2016)。大多數青少年對於自己身體的意象不 滿意,希望能改變身體體型,降低身體質量指數,渴望擁有更纖細的體型(Jacobson, Hall, & Anderson, 2013; Kakeshita & Almeida, 2006; Slater & Tiggemann, 2011),女性期許自己變瘦, 男性期許自己變壯碩,根據我國 2016 年國民幸福指數研究指出,女性自覺健康情形普遍比男 性差,但臺灣男性平均壽命 68.7 歲、女性 73.4 歲,兩者落差 4.7 歲,反映出女性雖然平均壽 命較長但臥病時間相對較長(行政院主計總處,2016)。縱然全世界的物質生活不斷提升,個 人平均所得已超過上個世紀(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2013, 2015),然而,20 世紀以來各國罹患憂鬱症的青少年族群中卻有驚人的高發病率(Salk, Petersen, Abramson, & Hyde, 2016),因此,國內、外教育當局已明令各級學校需將提升學生幸 福感及正向能力規劃進入課程內容(孫效智,2015;Seligman, Ernstb, Gillhamc, Reivicha, & Mark, 2009),除此之外,幫助青少年擁有正向的身體意象以提升自我保護身體的能力及正向 態度亦是學校重要的課題(Tylka & Barcalowb, 2015)。根據我國 2016 年國民幸福指數年報, 青年族群(15 至 24 歲)在健康指標自覺健康狀態良好(含很好/好)的比率為 93.35%,但 隨著年齡增加健康狀態逐漸退步,到高齡者(65 歲以上)健康指標自覺良好者僅占 63.8%(行 政院主計總處,2016)。由此可見,我國青少年健康狀況雖然良好,但有隨著年齡層增加而有 下降的趨勢。因此,探討我國青少年的自覺健康、身體意象與幸福感的現況,並瞭解哪些相 關因素最具預測力是值得探究的。

一、自覺健康

「自覺健康」最早由 Mossey 和 Shapirom 提出自覺健康與死亡率的觀察,1980 年代以後 被認為是有效的測量方法(沈姍姍、林雅萍、翁梓珮、呂佳芳,2012)。自覺健康對於測量個 人生理、心理與社會健康具有重大意義,當罹患慢性疾病、日常生活功能、憂鬱症狀等因素, 皆為自覺健康狀況的強烈預測因子(林佳臻等,2013)。Duffy(1993)以 477 位 65 歲以上的 老人為研究對象,發現自覺健康與健康促進自我生活型態的營養與運動、人際關係與壓力調 適具有正相關。沈姍姍等(2012)的研究指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自覺健康與休閒需求三 者間呈現顯著的正相關,且自覺健康和休閒需求可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預測因子。自覺健 康是指個人的健康經驗,包含主觀與客觀性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能有效預測未來健康狀況 和死亡率(Svedberg, Lichtenstein, & Pedersen, 2001)。本研究根據上述學者與 WHO(1948)將

(4)

36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幸福 吳枚瑛、陳香廷、魯盈讌、洪瑞兒 健康定義為「個體於生理、心理與社會三者的完整與幸福,不僅僅只是沒有生病的狀態。」 將「自覺健康」定義為個人對自己健康情形,包含身體、心理及人際互動三個面向的自覺狀 態。

二、身體意象定義

“Body image”譯成中文有「身體意象」、「身體形象」、「身體心象」、「身體意識」、「體型意 識」等專有名詞。國內、外學者定義「身體意象」有不同的詮釋,Schilder(1935)定義為: 個體在腦海中形成自己身體的圖像,包括生理性、性慾(libidinous)和社會的觀點。Kakeshita 和 Almeida(2006)定義為:個體測量自己身體、輪廓與形狀及對身體各部分的感受,包含對 自我身體體型或特別部位的滿意度。Ricciardelli 和 Yager(2015)則定義為:個體如何看待與 感受自己的身體、對於身體的認知與想法,以及當不滿意自己身體時會做出什麼舉動?張春 興(2006)認為「身體意象」是指個體對自己身體一種主觀性、綜合性、評價性的概念。本 研究參考上述多位學者的定義,將「身體意象」定義為個人主觀看待自己身體所形成的意象 抉擇,是多向度影響的動態循環。

三、影響身體意象相關因素研究發現

Schilder(1935)是最早研究身體意象的心理學與社會學者。1935 年之前,身體意象研究 的重點在腦部損傷所引起的身體扭曲感。1935 至 1980 年代,身體意象研究是針對年輕女性的 生理與心理疾病所引起的飲食失調行為,著重在女性對於體重與體型的感受。1980 年後,身 體意象是多方面的結構研究,包括不同性別個體對於體重與外觀的關注(Grogan, 2016)。身 體意象不滿意與低自尊性有關(Cohane & Pope, 2001)與 BMI 呈現高相關(Ronen et al., 2016; Swami et al., 2015),個人身體的標準 BMI 與良好的社會關係呈現正相關(Duarte, Ferreira, Trindade, & Pintp-Gouveia, 2015)。有 73%的女性與男性肥胖者,會低估了自己的 BMI 與身體 體型(Kakeshita & Almeida, 2006),當青少女受到同儕嘲笑時會降低她們參加體育活動的頻率 與活動力(Slater & Tiggemann, 2011)。Altabe(1998)探討不同文化對於身體意象的比較發現, 非裔美國人對自我身體意象看法最正向,非裔與高加索裔男性期望自己皮膚黝黑,但是亞裔 男性希望皮膚白皙,亞裔女性重視外表且自我期許較低。 兒福聯盟(2015)針對臺灣青少年身體形象與整形態度調查發現,青少年的身體形象分 數平均為 70.6 分(滿分 100 分),其中分數偏低的青少年比例為 23.8%(未滿 60 分),而分數 偏低的青少女比例占 34.7%,明顯比青少男多出 10.0%。該研究發現青少年隨著年齡漸長,對 自己的體型和外表持有較差的感受。連淑錦(2012)研究發現,臺灣女大學生除了普遍不滿 意自己的身材外,也呈現相當高程度的減肥動力。BMI 較高、長時間收看電視及內化社會理 想體型程度較高的女大學生,呈現較高程度的身材不滿意感和減肥動力。再加上大眾媒體不 斷放送「瘦就是美」的訊息,因此,厭食症青少女的新聞屢見於校園與社會新聞,已嚴重影

(5)

吳枚瑛、陳香廷、魯盈讌、洪瑞兒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幸福 37 響發育、停經,甚至危及生命(姜元御、林烘煜、劉志如、何縕琪、許木柱,2011)。臺灣媒 體的廣告是教導青少年如何成為成人的社會化工具,強調青少年需維持與重視身體外貌的重 要性(黃淑玲、游美惠,2012)。Tylka 與 Barcalowb(2015)指出正向的身體意象是多方面的 概念,包含有三方面:(一)自我:包括對身體欣賞、身體接受和愛惜身體、適應與投資自我 外觀,並願意保護自己;(二)整體性:對於自我感受與對外處理關係,是人際關係、社區、 媒體和文化共同協調;(三)穩定與微調整:由個人的多個社會身分塑造。具體而言,正向的 身體意象不是高度滿意自己所擁有的外觀,甚至對於自己外觀體型或功能出現自戀或虛榮態 度;正向的身體意象是願意保護與照顧自我身體的能力與態度,拒絕產生對身體意象的威脅 性行為。歸納上述文獻可發現,年長的青少年比年輕的青少年擁有較低的主觀幸福感,男性 與女性皆對自己身體意象不滿意,女性較希望能改變自己的體型,渴望擁有纖細的體型,媒 體廣告中過度強調身體外貌維持的重要性。由於目前身體意象問卷大多以探討個體局部身體 意象居多,缺乏有系統的統整研究,因此有必要編制身體意象研究工具,以瞭解臺灣現代青 少年身體意象現況。 Ricciardelli與 Yager(2015)於《青少年身體意象》一書中指出,身體意象包含四要素: 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如何感受自己的身體、對於自己身體的認知與想法、當不滿意自己的 身體時會做什麼事情。再者,文化差異會導致男性與女性對於身體意象有不同的期待,例如 Gitau、Micklesfield、Pettifor 和 Norris(2014)研究非洲國家人們的身體意象,發現女性有超 重的 BMI 表示美麗、健康和較高的社會地位;男性有超重的 BMI 象徵地位與財富。除此之外, 洪如玉和陳惠青(2016)更由社會解構審美觀點切入,引導學習者打破世俗想當然爾的想法, 學習以不同的角度去認識、觀察與察覺自我感受。研究者根據上述不同理論界定臺灣青少年 身體意象內涵,身體意象設計出由六個因素所組成的動態循環系統(參見圖 1): 圖1. 身體意象架構 社會因素 (文化、媒體、 家人、同儕) 維護身體意象 行動力 自我認知 自我評估 自我覺察 審美觀 性別 身分 經濟

(6)

38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幸福 吳枚瑛、陳香廷、魯盈讌、洪瑞兒

(一)社會因素

影響自我身體意象的社會因素(文化、家人、同儕、媒體),例如:我會參考家人、朋友 及同學的意見來衡量自己的身體意象。

(二)自我認知

對自己身體客觀性資料的認識與評論,例如:對自我體重、身高的認知感受。

(三)自我評估

對自己身體意象的主觀性評估標準,例如:我喜歡自己的長相。

(四)自我覺察

對自己身體意象的主觀性知覺與觀察,例如:身體各部位的滿意程度。

(五)審美觀

自己能具有多元與批判性思考的審美視野,例如:我對美的定義與評價。

(六)維護身體意象行動力

當我們滿意或不滿自己身體意象時會做哪些事情,例如:在公眾場合時,我會仔細觀看 自己的形象。

四、幸福感定義與內涵

「幸福感」的英文翻譯有“well-being”、“happiness”、“blessed”、“eudemonia”。希臘哲學 家 Aristotle 於 The Nicomamchean Ethics 一書中提出“eudemonia”(幸福感),他強調幸福是一種 自我實現,達至生命圓滿的狀態。幸福感研究目前主要有兩個流派,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與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 PWB),兩者之區別為:(一)SWB 是快樂論,快樂是幸福,常見評量指標是生活滿意、正向影響與負向影響(Diener, 1984)。Tay 和 Diener(2011)研究 123 個國家調查 Maslow 需求理論與 SWB 的關係,發現生活評估與基 本需求被滿足最具有相關性,積極的感覺與成長需求最具相關;負面的感覺與基本需求、自 尊自重的需求不被滿足最具相關,而成長需求的實現能預測 SWB。(二)PWB 是實現論,追 求自我實現。常見評量指標是自我接受、個人成長、生活目的、良好關係、情境把握、獨立 自主、自我實現、生命活力等。國內幸福感相關研究採用 SWB 居多,SWB 是一種主觀感受, 是基於感受主體的自我價值和標準所構成。而 Omodei 與 Wearing(1990)提出的目標理論中 認為,個體在追求特定目標時,當目標達成會伴隨幸福感的產生,如 Maslow(1943)提出的 需求層次論中,從最初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隸屬、自尊自重、到自我實現,每一階 段目標的達成都會產生長期且穩定的個人滿足感,亦即個體幸福感的產生。Disabato、

(7)

吳枚瑛、陳香廷、魯盈讌、洪瑞兒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幸福 39

Kashdan、Short 和 Jarden(2017)以縱向研究 43 個不同國家的 797 位成年參與者在五個成長 時間點完成在線調查,發現增加生活的感激與意義能減少抑鬱症。此外,Csikszentmihalyi (1975)提出心流(flow)理論,當個體完全投入自己有興趣、有挑戰、有意義的事情,當能 力與戰力找到平衡點時,從事此項活動時會產生愉悅的經驗,進而引起幸福感受。本研究根 據 Maslow(1943)需求層次理論與幸福感理論(目標理論、心流理論、比較理論、正向人格 特質理論)(Weiten, Dunn, & Hammer, 1990/2015)將幸福感定義為一種正向能力,能把握生命, 充滿活力,具有幫助個體成長與自我實現的能力,茲界定臺灣青少年幸福感架構如圖 2 所示。 圖2. 幸福感架構

五、幸福感相關研究發現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科學界投入大量的人力研究如何治癒人類的心理與精神問 題、致病原因與修復機制,卻忽略人類與社會的互動性與自我修復的信念(張傳琳等,2016)。 人本理論學者 Maslow(1954)指出:心理學對人類的負面研究多於正向潛能,使心理學偏向 個人的心理缺陷、罪惡感,侷限於人類的黑暗面。而較少研究人類的德行、理想與抱負。1997 年冬天,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主席 M. E. P. Seligman 與 5 歲小女兒在花園的對話中,小女兒表示 5 歲的自己對於 3 歲時自己的想法與期許,對話中讓 Seligman 深刻領悟到幫助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讓他們能瞭解自己擁有的哪些強項與積極發揮自 我強項。因此,他全力推動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強調積極主觀感受的重要性, 以培養積極的個人幸福感、生活滿意、樂觀積極、希望的信念、審美觀、毅力、寬恕,並能 擁有愛的能力與使命感,勇於開拓人際關係(Seligman, 1999)。2006 年英國威靈頓大學 (Wellington College)的校長 A. Seldon 曾在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教授正向心理學, 有感於此世代學習環境過於複雜,學生畢業後往往不知道如何處理與面對挫折,容易成為一 正向能力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愛與隸屬感 自尊自重 自我實現 目標理論、心流理論、 比較理論、正向人格特質理論 成長需求 基本需求

(8)

40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幸福 吳枚瑛、陳香廷、魯盈讌、洪瑞兒

位習得無助感且易負向思考的人。2007 年英國教育部長宣布中等學校開授快樂、幸福的課程, 名為「社會與情緒層面課程」(Social and Emotional Aspects of Learning, SEAL)(張傳琳等, 2016)。我國生命教育課程引入幸福課程,哲學的終極課題在於追求意義與探索幸福。「幸福」 不同於「快樂」,只顧追求自己的快樂而傷害他人,並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孫效智,2015)。

近 15 年來幸福感研究大幅增長(Diener, 2013; Ronen et al., 2016; Steptoe et al., 2015),例 如 Diener(2013)主張主觀幸福感能幫助個體健康長壽、增進社會關係與提升工作績效。 Steptoe 等(2015)表示身體健康與幸福感兩者互相影響,罹患疾病者會表現出憂鬱情緒與低 自尊。Ronen 等(2016)當青少年經歷危機時,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力時,可預測擁有正向情緒, 但幸福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Ronen et al., 2016; Steptoe et al., 2015);在撒哈拉以 南的非洲國家研究發現,隨著人們的年齡增長幸福感幾乎沒有變化(Steptoe et al., 2015);而 在臺灣的國民幸福指數研究則發現國人的幸福感呈現 U 型分布,15 至 24 歲為最高分,65 歲 以上次之(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在性別差異上,女性幸福感分數顯著優於男性(行政院 主計總處,2016),女性的幸福感來源是人際關係,男性的幸福感來源是自由度與學業滿意度 (趙淑媛、蔡太生、曾祥志、陳志堅,2011)。在比較家庭狀況差異,與家人接觸頻率高者整 體的生活滿意度較高(行政院主計總處,2016)。然而,國外學者 DeNeve 和 Cooper(1998) 的研究發現年齡、性別、婚姻狀況與主觀幸福感無相關性,而人格特質可以預估幸福感與正 向行為。由上述文獻發現,身體健康狀況與幸福感雖有顯著相關,但幸福感與年齡或其他相 關因素的關聯性並未有一致性的結論,有待進一步澄清。 雖然某些社會文化強調身材纖瘦,對身體的滿意度會影響幸福感(Strahan et al., 2006), 體重增加與身體接受度呈現負相關,但與主觀幸福感呈現正相關(Swami et al., 2015)。Diener、 Wolsic和 Fujita(1995)的研究指出,身體外表的裝扮吸引力與主觀幸福感只有低相關。甚至 發現肥胖與幸福是呈現正相關(Mitchell, Frank, Harris, Dodds, & Danforth, 2013)。然而,也有 研究指出,肥胖與幸福感呈現負相關(Stutzer & Meier, 2016)。所以,身體意象是否與幸福感 相關需要進一步研究。 Ricciardelli和 Yager(2015)表示過往幸福感研究較忽略幸福感對青少年時期的發展、變 化與幫助,也忽略青少年階段對自覺健康、身體意象重要變化與幸福感的發展相關研究。再 者,楊國樞(1980)的研究建議幸福感宜採用 Maslow 需求層次理論為基礎,由於需求層次的 滿足將會影響個體幸福感,因此值得去思索需求層次與幸福的關聯性。此外,陸洛(1998) 指出「年齡」代表了個人的生命階段和生活型態對幸福感的影響,然而,國內尚缺乏此方面 的研究。本研究基於青少年正處於身體意象最大的變動期;根據 Chen、Wang、Lin、Lawrenz 和 Hong(2014)及 Hong、McCarthy Veach 和 Lawrenz(2004)的研究發現,臺灣受到中國傳 統儒家觀念影響極深,不管是家長、教師或是學生自己都極為重視學業成就而直接或間接影 響國中生自尊、自我效能或是正向思考能力的表現,因此,本研究將以進一步探究青少年的 幸福感究竟與哪些因素相關。

(9)

吳枚瑛、陳香廷、魯盈讌、洪瑞兒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幸福 41

六、發展評量臺灣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幸福感工具的重要性

過往的身體意象測量表的選擇區分為臨床研究與教學研究用途兩種,選擇評量方式需考 量多面向的概念與研究目的,是精準醫學測量或多面向的工具測量(Thompson, 2004)。 Altabe(1998)表示不同文化對於身體意象調查問卷需要系統性的測量,因此,研究者將國內、 外身體意象與幸福量表的方法構面與身體意象、幸福理論做雙向細目比對,發現分析結果與 理論間有落差(如表 1、2)。張傳琳等(2016)的研究指出,雖然幸福感主題已引起國內、外 許多學者的重視,並相繼發展可以精準評量個人幸福感的研究工具,然而幸福感測量較為抽 象,因此發展一份具有實徵性的評量工具實屬必要。綜合上述,本研究基於教學與研究考量, 從「身體意象」與「幸福感」的內涵定義及理論回顧著手,發展一份兼具實務與契合理論構 面且適合評量臺灣青少年的研究工具,將有助於瞭解青少年的身體意象與幸福感的現況,作 為學校教師在設計身體意象課程與教學時的參考。 表 1 國內、外身體意象理論與身體意象構面雙向細目分析 理論構面 情境焦慮量表身體外觀與 a 身體意象與 身體改變量表b 社會文化外觀 對外表量表c 身體意象 視覺類比量表d 多向度身體 自我關係量表e 社會因素 無 無 有 無 無 自我認知 有 有 無 無 有 自我評估 有 有 有 有 有 自我覺察 無 無 有 無 有 審美觀 無 無 無 無 無 維護身體意象 行動力 無 有 有 無 有

a 身體外觀與情境焦慮量表(physical appearance state and trait anxiety scale trait version)(Croyle &

Waltz, 2007)。

b 身體意象與身體改變量表(body image and body change inventory)(Ricciardelli & Yager, 2015)。 c 社會文化外觀對外表量表(sociocultural attitudes towards appearance questionnaires, STAQ)

(Thompson & Heinberg, 1999)。

d 身體意象視覺類比量表(body image visual analogue scale, BIVAS)(Mock, 1993)。

e 多向度身體自我關係量表(multidimensional body-self relations questionnaire, MBSRQ)(Cash,

(10)

42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幸福 吳枚瑛、陳香廷、魯盈讌、洪瑞兒 表 2 國內、外幸福理論與幸福感構面雙向細目分析 構面 理論依據 牛津幸福 量表a 心理幸福 滿足感 量表b 中國人 幸福量表c 幸福狀況表整體 d 幸福量表知覺 e 整體情感 與幸福 指數f 生理需求 有 無 有 有 有 無 安全需求 有 有 有 無 有 無 愛與隸屬感 有 有 有 無 有 無 自尊自重 有 有 有 有 有 無 需求 層次 自我實現 有 有 有 無 無 有 目標理論 無 無 無 無 無 無 心流理論 無 無 無 無 無 無 比較理論 無 無 有 無 無 無 正向 能力 正向人格特質理論 無 無 有 有 無 無

a 牛津幸福量表(oxford happiness inventory, OHI)(Argyle & Crossland, 1987)。 b 心理幸福滿足感量表(psychological well-being scale, PWBS)(Ryff, 1989)。

c 中國人幸福量表(chinese happiness inventor, CHI)由 Argyle(1987/1997)改編 OHI 而成。 d 整體幸福狀況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 GWB)(Dupuy, 1970)由顏映馨(1999)改編成大

學生幸福感量表。

e 知覺幸福量表(perceived wellness scale, PWS)(Adams, Bezner, & Steinhardt, 1997)由蔡正育、

吳明蒼與陳文英(2009)改編成大學生生活幸福感量表。

f 整體情感與幸福指數(indices of general affect and well-being)(Campbell, 1976)由莊耀嘉(1980)

改編成個人生活感受量表。

參、研究設計與實施

一、研究對象

2010年年底高雄縣市合併改制後,2016 年 3 月高雄市戶籍人口為 2,778,240 人。人口密 度約每平方公里 941.19 人,高雄市在人口比例、教育水準、職業類別、經濟收入等各項指標 都與全國分布情形相符,因此,以高雄市為研究範圍具有代表性(內政部,2017;行政院衛 生福利部,2016)。本研究以 2016 年高雄市就讀於七年級、高中一年級、大學一年級學生為 研究的母群體,根據行政院統計公告 104 學年度高雄市有 38 個行政區,共有 61 所國民中學、 56所高級中學、14 所大學。本研究預試階段以便利取樣選取國中生(青少年前期)為預試樣 本,目的在確保國中以上程度的學生(含高中及大學生)均能瞭解題意,預試階段共計選取 第一作者服務七、八年級共計 395 位學生為研究樣本,填答預試問卷。正式研究對象採分層 叢集抽樣(吳明隆,2013),以內政部統計資訊網公告「行政區」作為第一分層,從 38 個行 政區中,研究者依區域性劃分為北區、中區、南區、郊區等四區,每區隨機抽取二至四個行

(11)

吳枚瑛、陳香廷、魯盈讌、洪瑞兒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幸福 43 政區,共計有 12 個行政區,每個行政區再抽取國中、高中、大學各一至兩所,並隨機抽取學 校之兩個班級進行施測。最後正式選取七所國中、六所高中、五所大學,共計 18 所學校。每 所學校選取一年級學生一至兩個班級,共計有 34 個班級參與本研究。為了確保較高的有效問 卷回收率,研究者先行拜訪抽樣學校主任與教師,並獲得抽樣班級教師同意協助進行本問卷 調查,施測前向學生解釋本研究的目的與研究工具,保證問卷內容會受到妥善保存,不做個 別比較。學生同意參與本研究,在施測過程可自己決定終止或繼續,學生填答本問卷時間約 20至 25 分鐘,所有施測學生與參與教師獲贈一份小禮物。正式問卷總計發送 1,169 份至研究 對象學校,共計回收 1,139 份,回收率達 97%。剔除無效問卷 10 份,剔除之標準以漏答總題 數的六分之一者、整份問卷勾選同一個選項、整份問卷所勾選的選項呈現規律性圖形(例如: 波浪型、V 字型),獲得有效問卷 1,129 份(男 604 人、女 525 人),可使用率達 98%。

二、研究工具發展與效化

本研究發展「自覺健康量表」、「身體意象量表」及「幸福感量表」三份研究工具,用來 評量青少年在自覺健康、身體意象及幸福感的資訊。三份自編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及題數分別為 .78(共三題)、 .91(共 30 題)與 .98(共 31 題)。三份研究量表工具先根 據理論,編制 64 題預試量表初稿,進行專家內容效度檢驗。為了獲得更具有代表性的預試資 訊,根據吳明隆(2013)的理論預試實施對象,以問卷題數三至五倍的人數為原則,選取高 雄市某國中學生樣本 436 人進行預試,回收 397 份,回收率達 91%。剔除兩份無效問卷,有 效問卷 395 份,可使用率達 99%。經由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自覺健康量表」預試 Cronbach’s α= .71(共三題)、「身體意象量表」預試 Cronbach’s α= .92(共 30 題)、「幸福量表」預試 Cronbach’s α= .94(共 20 題),可知三份量表皆具有中高度內部一致性信度(Cohen, 1988)。 本問卷題目包含「背景資料」、「自覺健康」、「身體意象」及「幸福感」等四個部分,各量表 指標及內涵分別說明如下:

(一)背景資料

1.年級:包括七年級、高一、大一,共三組。 2.性別:區分為男、女兩組。 3.家庭氣氛:區分為很和諧、還算和諧、普通、不和諧及很不和諧,共五組(姜元御等, 2011)。 4.早餐習慣:區分為不吃早餐、有時吃及每天吃,共分三類,簡述幾點用餐。 5.睡眠習慣:區分為每日睡足 6~7 小時、不足 6 小時、經常失眠及經常睡過頭等,共分四 類。 6.運動情形:區分為每週運動三次,每次 30 分鐘及心跳達每分鐘 130 下,再依據受試者 做到的情形,區分為有做到、沒有做到、我有時做到,有時沒做到。

(12)

44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幸福 吳枚瑛、陳香廷、魯盈讌、洪瑞兒 7.一年內就醫的次數:區分為不曾就醫、1~2 次、3~6 次、7~12 次及 13 次以上。

(二)自覺健康量表

21 世紀是知識暴增與正確健康知識相互矛盾的時代,一方面積極推銷不健康的生活方 式,另一方面又鼓勵國人要提升健康管理與選擇正確的健康知識,以提升自我健康(WHO, 2013)。本量表根據 WHO(1948)將健康定義為「個體於生理、心理與社會三者的完整與幸 福,不僅僅只是沒有生病的狀態。」發展三個題目來評量青少年的自覺健康,讓受試者勾選 出自己自覺健康的狀態。本量表經由五位專家審視題目,獲得內容效度指標(Content Validity Index, CVI)達 .99(Lawshe, 1975),可知本量表之內容效度良好,接著再進行內部一致性信 度分析。預試問卷的 Cronbach’s α= .71(共三題)屬於中高度信度,因此保留所有題目為正 式量表;「自覺健康量表」正式調查的 Cronbach’s α= .78(共三題),可知本量表具有良好的 信度與效度。計分方式採李克特式四點量表,計分方式從 4(非常好)至 1 分(非常差)。除 此之外,另有一題為開放性題目,詢問受試者目前是否有健康問題,如果回答有,請說明其 問題。

(三)身體意象量表

本研究依據 Ricciardelli 和 Yager(2015)的理論界定青少年身體意象內涵,並加入社會因 素與審美觀,將改變身體體型的行為稱為維護身體意象行動力,身體意象主要是由六個因素 所組成的動態循環:社會因素、自我覺察、自我認知、維護身體意象行動力、審美觀、自我 評估,整份量表共計 30 題(Cronbach’s α= .91),計分方式採李克特式五點量表,計分方式 從 5(非常同意)至 1 分(非常不同意),另外,有五題陳述自我身體意象現況(例如:身高 體重、是否有減肥等)為二階段式問題。預試量表共 30 題,經由內部一致性信度檢驗獲得 Cronbach’s α= .92,接著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主成分分析法萃取共同因素,並採最大變 異法進行轉軸,分析結果因素負荷量大於 .40 的題目予以保留(Tabachnick & Fidell, 2013), 共萃取出「自我覺察」、「自我認知」、「維持身體意象行動力」、「社會因素」、「審美觀」、「自 我評估」等六個分向度,每個分向度的 Cronbach’s α 值分別為 .95、 .64、 .80、 .69、 .71、 .64; 六個分向度解釋變異量分別為 25.11%、7.68%、7.59%、6.50%、6.30%、5.23%,總量表可以 解釋 58.42%變異量。根據吳明隆(2013)的建議,內部一致性信度最小接受值為 .30,實務 顯著性最好是大於 .50,有良好指標是 .70 以上。據此可知本量表信度良好(請見表 3),故 保留所有試題,成為正式量表。本研究再以 1,129 位青少年進行正式施測,正式量表共 30 題, 內部一致性信度為 .91,為了驗證本研究工具對於正式樣本之適配度,採用 SPSS AMOS 16 版 統計軟體,以最大概似法(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ML)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使用拔 靴法(bootstrap)2,000 次與信賴區間 95%,結果顯示,各因素間的相關係數為 .09~ .64,收 斂效度依序為自我覺察(.95、 .95、 .88)、自我認知(.86、 .58、 .64)、維持身體意象行動

(13)

吳枚瑛、陳香廷、魯盈讌、洪瑞兒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幸福 45 表 3 「身體意象量表」探索性因素分析摘要 向度 題號 題目 1 2 3 4 5 6 自我覺察(15題/Cronbach’s α= .95) C5(E) 您對自己背部(肩膀、脊椎……)感到滿意 .85 .03 .08 .03 .10 .09 C5(H) 您對自己手臂(長短、肉:蝴蝶袖……)感到滿意 .81 .25 -.01 .13 .06 -.06 C5(L) 您對自己腳掌感到滿意 .79 .01 .10 .05 .07 .01 C5(G) 您對自己臀部(屁股形狀、大小……)感到滿意 .79 .25 -.04 .06 -.05 .18 C5(I) 您對自己手掌(手指、手掌……)感到滿意 .78 .01 .18 -.01 .03 -.03 C5(C) 您對自己脖子(聲音、喉結……)感到滿意 .77 .04 .09 .07 .06 .07 C5(K) 您對自己小腿感到滿意 .74 .41 -.03 .08 -.03 -.04 C5(F) 您對自己腹部(腰圍、肚子……)感到滿意 .72 .32 -.04 .04 .01 .10 C5(J) 您對自己大腿感到滿意 .72 .44 -.06 .08 -.04 .07 C5(D) 您對自己胸部(胸廓、乳房……)感到滿意 .72 .04 -.01 .13 -.13 .17 C5(A) 您對自己臉部(眼、耳、鼻、口、臉型)感到滿意 .64 .09 .14 -.06 .13 .53 C5(Q) 您對自己整體皮膚顏色感到滿意 .64 .14 -.01 -.02 .04 .20 C5(B) 您對自己頭髮(髮型、髮色、髮量)感到滿意 .63 -.10 .03 .09 .01 .27 C5(P) 您對自己整體外表(身體比例勻稱性)感到滿意 .62 .43 .10 .01 .04 .23 C5(O) 您對自己整體肌肉(紮實與彈性程度)感到滿意 .61 .37 .10 .08 .12 .03 自我認知(3題/Cronbach’s α= .64) C5(N) 您對自己體重感到滿意 .48 .66 .06 .01 -.01 .01 C2 您對自己體型感到滿意 .22 .62 .04 -.03 .11 .08 C5(M) 您對自己身高感到滿意 .30 .50 .25 .05 -.02 -.29 維護身體意象行動力(3題/Cronbach’s α= .80) C7(D) 出門前,我會花很多時間整理儀容 .02 .06 .84 .08 .10 -.01 C7(E) 我隨時都會整理儀容 .07 -.02 .82 .13 .07 .10 C7(C) 在公眾場合時,我會仔細觀看自己形象 .14 -.05 .67 .18 .25 .15 社會因素(4題/Cronbach’s α= .69) C6(B) 我會考量師長意見來衡量自己的身體意象 .08 .13 .08 .83 .06 .05 C6(A) 我會參考家人意見來衡量自己的身體意象 .17 .04 .08 .81 .16 .09 C6(C) 我會考量我朋友及同學的意見來衡量自己的身體 意象是否符合標準 .09 -.07 .18 .68 .19 .01 C6(D) 我會參考偶像明星的穿著打扮來衡量自己的身體 意象是否符合標準 -.02 -.01 .38 .43 -.20 -.11 (續)

(14)

46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幸福 吳枚瑛、陳香廷、魯盈讌、洪瑞兒 表 3 「身體意象量表」探索性因素分析摘要(續) 向度 題號 題目 1 2 3 4 5 6 審美觀(3題/Cronbach’s α= .71) C10(C) 我覺得內在美與外在美都很重要 .06 .01 .06 .04 .78 .05 C10(A) 我覺得能擁有外在美是重要的(如:外貌好看、身 材好等) .02 .04 .27 .09 .73 .01 C10(B) 我覺得能擁有內在美是重要的(例如:好品德、有 才華等) .06 -.04 .01 .21 .71 .03 自我評估(2題/Cronbach’s α= .64) C7(A) 我喜歡自己的長相 .33 .13 .08 .10 .11 .76 C7(B) 我覺得大多數的人會認為我長得很美麗/帥氣 .29 .13 .42 .03 -.02 .57 註:每道題目取一題號,惟 C2 為單一題,故沒有英文題號;粗體字表示同一構念之觀察變項的因 素負荷量。 力(.75、 .73、 .61)、社會因素(.74、 .76、 .57、 .30)、審美觀(.66、 .63、 .76)、自我 評估(.69、 .69),觀察各分向度的信度,其他從潛在變項的組合信度有兩題(.57、 .30)較 低外,其他皆大於 .60,整體而言,潛在變項的組合信度良好,六者區辨效度 .09 至 .64,具 有區辨性。χ2=636.95,p < .001,GFI= .94、CFI= .91、AGFI= .91,樣本數較大可能導 致卡方值顯著,指標多數大於 .90,具良好的適配度,RMSEA= .06,SRMR= .07,皆小於 .08 標準,得知本量表使用於正式研究樣本具有合理適配度(Browne & Cudeck, 1993; Hu & Bentler, 1999)(請見圖 3)。接著以多群組分析檢驗不同年齡層樣本的恆等性,結果顯示未限制參數的 基線模式中 χ2=982.07,p < .001,NC=2.73、CFI= .93、RMSEA= .04,除了卡方值達顯 著外,其他指標皆符合門檻,所以具有恆等性。根據 Cheung 與 Rensvold(2002)的建議,進 一步比較基線模式與限制參數的限制模式之間的 CFI 差異值,結果顯示ΔCFI= .005,小 於 .05,整體而言,表示未限制模式與限制模式的基線模型是沒有差異的,顯示不同年齡層樣 本具有恆等性。

(四)幸福感量表

幸福感量表根據需求層次理論(Maslow, 1943)及幸福感理論(Weiten et al., 1990/2015; Diener, 1984; Tay & Diener, 2011)發展一份契合實務與理論構面的量表,以瞭解青少年的幸福 感。本量表預試問卷內部一致性信度為 Cronbach’s α= .90(共 20 題),接著探索性因素分析 同樣以主成分分析法萃取共同因素,採最大變異法進行轉軸,並將因素負荷量大於 .40 的題 目予以保留(Tabachnick & Fidell, 2013),共包含三個分向度為「成長需求」、「基本需求」、「正 向能力」,各向度的 Cronbach’s α 分別為 .89、 .90、 .76,分別解釋變異量為 24.81%、23.65%、

(15)

吳枚瑛、陳香廷、魯盈讌、洪瑞兒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幸福 47 圖3. 「身體意象量表」驗證性因素分析摘要。本圖代號對應表3題號,如C5EI代表C5(E) 和C5(I)兩題。 12.35%,總解釋變異量為 60.81%。計分方式與 OECD(2013)國際主觀幸福感銜接評分一致, 故本問卷採李克特式四點量表,計分方式從 4(非常同意)至 1 分(非常不同意)。正式問卷 內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s α= .98(共 31 題),包含二個向度,分別為「需求層次」及「正 向能力」,Cronbach’s α 分別為 .97、 .97,解釋變異量分別為 36.79%、34.78%,總解釋變異 量為 71.58%(如表 4)。根據吳明隆(2013)建議的內部一致性信度最小接受值 .30,實務 e1 C5EI .89 e2 C5CD .90 e3 C5AO .77 e4 C5N .75 e5 C2 .34 e6 C5M .40 e7 C7D .57 e8 C7E .54 e9 C7C .37 e10 C6A .55 e11 C6B .58 C6C .32 e13 C6D .09 e14 C10A .43 e15 C10B .40 e16 C10C .58 C7A .48 C7B .48 .95 e12 .95 .88 .86 .58 .64 .75 .61 .73 .74 .76 .57 .30 .66 .63 .76 .69 .69 .27 .33 .19 .25 .51 .55 .64 .23 .09 .31 .20 .11 .22 .25 .79 社會因素 審美觀 維護身體 意象行動力 自我評估 自我覺察 自我認知 e17 e18 χ2=636.95(p 值 < .001) 自由度=120 卡方自由度比值=5.31 GFI= .94 AGFI= .91 NFI= .93 CFI= .94 RMR= .07 RMSEA= .03

(16)

48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幸福 吳枚瑛、陳香廷、魯盈讌、洪瑞兒 表 4 「幸福感量表」探索性因素分析摘要 向度 題號 題目 1 2 需求層次(16題/Cronbach’s α= .97) D1.4.2 當家人體諒我的感受,我會覺得很幸福 .84 .37 D1.3.3 當有朋友相互扶持時,我會覺得很幸福 .84 .40 D1.4.4 當朋友體諒我的感受,我會覺得很幸福 .83 .40 D1.4.3 當朋友尊重我的想法,我會覺得很幸福 .82 .40 D1.4.1 當家人尊重我的想法,我會覺得很幸福 .82 .38 D1.2.1 當我的家庭能庇護我給安全感時,我會覺得很幸福 .81 .32 D1.3.2 當家人關心我的時候,我會覺得很幸福 .79 .35 D1.1.3 當我有衣物可以禦寒時,我會覺得很幸福 .76 .36 D1.1.2 當我能吃飽飯,我會覺得很幸福 .76 .36 D1.1.1 當我的身體健康時,我會覺得很幸福 .74 .39 D1.5.1 當我有能力實現自己夢想時,我會覺得很幸福 .72 .47 D1.5.2 能自由自在做我喜歡的事情,我會覺得很幸福 .71 .45 D1.2.2 當社會治安良好能給我安全感時,我會覺得很幸福 .71 .36 D1.3.1 當我有能力愛別人時,我會覺得很幸福 .70 .40 D1.5.3 當我覺得前途充滿希望時,我會覺得很幸福 .67 .50 D1.2.3 早出晚歸我不用擔心不安全時,我會覺得很幸福 .55 .41 正向能力(15題/Cronbach’s α= .97) D5.1 遇到困難,我能想出辦法去解決時,我會覺得很幸福 .36 .78 D3.3 當我完成一件有挑戰的事情時,我會覺得很幸福 .40 .76 D2.2 當任務能達到設定目標時,我會覺得很幸福 .42 .76 D5.2 遇到困難,我相信自己能克服難關,我會覺得很幸福 .35 .76 D4.2 當表現比預期中更好時,我會覺得很幸福 .40 .76 D4.3 當事情都在我預料之中時,我會覺得很幸福 .24 .75 D2.3 當自己能獨立完成設定的目標時,我會覺得很幸福 .44 .75 D2.1 當事情能順利完成時,我會覺得很幸福 .42 .75 D3.2 當我投入自己有趣的事情時,我會覺得很幸福 .43 .74 D3.1 當專注地做一件事情時,我會覺得很幸福 .35 .74 D5.4 當我覺得自己有貢獻時,我會覺得很幸福 .42 .74 D5.3 當我有能力能幫助他人,我會覺得很幸福 .43 .73 D4.1 當自己表現比別人優秀時,我會覺得很幸福 .32 .72 D2.4 當我心愛的東西失而復得時,我會覺得很幸福 .36 .71 D5.5 當我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時,我會覺得很幸福 .43 .71 註:粗體字表示同一構念之觀察變項的因素負荷量。

(17)

吳枚瑛、陳香廷、魯盈讌、洪瑞兒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幸福 49

顯著性最好是大於 .50,有良好指標是 .70 以上,可知本量表信度及建構效度都極為良好。本 量表另外包含一題開放式問題為:「當您做某些事情時,會感受到很幸福/不幸福?」以佐證 量化資料結果。本研究再以 1,129 位學生資料,全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s α= .98, 為了驗證本研究工具對於正式樣本之適配度,採用 SPSS AMOS 16 版統計軟體,以最大概似 法(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ML)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根據分析結果顯示,兩潛在因素 間的相關為 .85,觀察變項的信度從 .84 到 .94 潛在變項的組合信度,需求層次收斂效度依序 為 .85、 .84、 .94、 .94、 .89,而正向能力收斂效度依序為 .93、 .92、 .88、 .92 皆大於 .70, 可見潛在變項的組合信度良好,兩者區辨效度 .85,具有區辨性。χ2=243.672,p < .001,

GFI= .96、AGFI= .92、CFI= .98,樣本數較大可能導致卡方值顯著,但指標皆大於 .90, 幸福感量表原本的 RMSEA= .11、SRMR= .02,可能與理論模型需求層次在基本需求層面相 同較高有關,依據修正指標(MI 值)將殘差畫上相關,修正後的模式有符合標準 RMSEA = .08、SRMR= .02 屬於合理適配,得知本量表使用於正式研究樣本具有合理適配度(Browne & Cudeck, 1993; Hu & Bentler, 1999)(如圖 4)。以多群組分析檢驗不同年齡層樣本的恆等性,結 果顯示未限制參數的基線模式中 χ2=350.33,p < .001,NC=4.67、CFI= .98、RMSEA = .057,除了卡方值達顯著外,其他指標皆符合門檻,故具有恆等性。根據 Cheung 與 Rensvold (2002)的建議進一步比較基線模式與限制參數的限制模式之間的 CFI 差異值,結果顯示 ΔCFI< .001,小於 .05,整體而言,表示未限制模式與限制模式的基線模型是沒有差異的, 顯示不同年齡層樣本具有恆等性。 圖4. 「幸福感量表」驗證性因素分析摘要。本圖代號對應表4題號,例如:D11為D1.1.1、 D1.1.2與D1.1.3的合併;D2a為D2.1、D2.2、D2.3與D2.4的合併。 e1 D11 .72 .85 e2 D12 .71 e3 D13 .88 e4 D14 .89 e5 D15 .79 e7 D3a .85 e8 D4a .77 e9 D5a .84 e6 D2a .86 .39 .85 .93 .92 .88 .92 .84 .94 .94 .89 正向能力 需求層次

(18)

50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幸福 吳枚瑛、陳香廷、魯盈讌、洪瑞兒

(五)資料分析

首先,使用 SPSS 21.0 版統計軟體,以描述性統計分析青少年在自覺健康、身體意象與幸 福感之人數、百分比、平均數和標準差,接著再以獨立樣本 t 檢定與變異數分析探討不同背景 青少年的自覺健康、身體意象與幸福感有無差異,若差異達顯著水準,以 Bonferroni 進行事後 考驗,瞭解組別間的差異情形。接著以極端組群分組方式,選取幸福感量表得分前 27%學生 界定為高分組,後 27%為低分組(Cureton, 1957),且在高分組與低分組中隨機選取 9 位學生 (國中/高中/大學各 3 位),以主題內容分析(Patton, 2002)分析其回答幸福量表開放問題 的差異性。最後,使用 SPSS AMOS 16 版統計軟體,以結構方程模式探討青少年的自覺健康、 身體意象、幸福感三者的中介效果檢驗。

肆、研究結果

一、 不同性別、就學階段及家庭氣氛青少年的自覺健康、身體意象與幸福感

差異情形

(一)臺灣青少年自覺健康現況與差異

描述性統計結果發現,70%的青少年每天吃早餐、28%來不及買、時間太趕而不吃早餐, 2%不吃早餐。75%的青少年每天睡眠達 6~7 小時、22%經常睡不到 6 小時、3%常睡過頭或是 經常失眠。30%的青少年養成運動習慣、50%完全沒有運動習慣。青少年對於身體、心理與人 際互動的自覺健康皆是高分組較多,有高達 90%的青少年自覺健康狀態優良,顯示我國青少 年自覺健康情形良好。在自述健康狀況有問題者以疾病問題為主,因體位問題困擾者占 14%, 例如:F3C1a6/體脂過高、F2J1b2/體重與營養問題等1,顯示自覺健康在體位瞭解與教導的 重要性。再經由 ANOVA 分析獲知青少年自覺健康分數隨著就學階段愈高而顯著降低(F(2, 1126)=14.76, p < .001, η2= .03),男學生在自覺健康得分顯著高於女學生(t(1, 1127)=2.75, p < .01, d= .17),雖然自覺健康與家庭氣氛沒有顯著差異,但家庭氣氛很和諧的青少年自 覺健康分數略高於家庭氣氛很不和諧青少年的得分(請參見表 5)。

(二)臺灣青少年身體意象現況與差異

經由描述性統計結果發現,身體意象個別向度重要性前三名依序為審美觀、社會因素、 自我覺察,而身體部位自我滿意程度與被他人批評頻率圖形相雷同,證明身體意象的自我覺 察與社會向度相關。在審美觀中,青少年覺得能擁有內在美與外在美都很重要,而內在美分 數更勝於外在美,然而,青少年無論男女皆希望自己長高(7 至 9 公分)、變瘦(1 至 2 公斤), 1 F3C1a6 表示:「郊區 F/義守大學 F3C1/a6 第六位學生」;F2J1b2 表示:「郊區 F/六龜國中 F2J1/b2 第 2 位 學生」。

(19)

吳枚瑛、陳香廷、魯盈讌、洪瑞兒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幸福 51 表 5 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自覺健康的平均數、標準差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背景變項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p η2 事後考驗 國中 413 10.04 1.60 高中 355 9.82 1.57 就學階段 大學 361 9.42 1.61 14.76*** .00 .03 國中>大學 很和諧 499 9.88 1.59 還算和諧 367 9.69 1.64 普通 237 9.68 1.66 不和諧 22 9.82 1.37 家庭氣氛 很不和諧 4 9.75 1.50 0.97*** .42 .00 ***p < .001. 甚至期許自己體型號碼數能下降。青少年欣賞的男性以較大號碼體型(M=3.71),欣賞的女 性則偏較小號碼體型(M=3.36)。青少年身體曾遭他人批評者占 27%,被批評的前五項依序 為體重過重、身高太矮、臉部太大與腹部多肉、大腿粗、皮膚太黑。有 54%的青少年曾減肥, 主要為改善自己健康、受家人影響、受朋友同儕影響;有 57%減肥成功,其中以規律運動及 控制飲食的方式控制體重的效果最好。再經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顯示,青少年身體意象分數 隨著就學階段愈高而顯著降低(F(2, 1126)=13.27, p < .001, η2= .03),男學生在身體意象得 分顯著高於女學生(t(1, 1127)=3.35, p= .01, d= .20),雖然身體意象與家庭狀態沒有顯著差 異,然而,家庭氣氛較和諧的青少年身體意象分數仍略高於家庭氣氛較不和諧青少年的平均 總分(請參見表 6)。 表 6 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身體意象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背景變項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p η2 事後考驗 國中 413 135.24 17.27 高中 355 130.73 14.51 就學階段 大學 361 130.09 13.50 13.27*** .00 .03 國中>高中>大學 很和諧 499 132.65 15.89 還算和諧 367 132.10 15.06 普通 237 131.33 15.24 不和諧 22 132.55 14.80 家庭氣氛 很不和諧 4 128.75 16.01 0.35*** .85 .00 ***p < .001.

(20)

52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幸福 吳枚瑛、陳香廷、魯盈讌、洪瑞兒

(三)臺灣青少年幸福感現況與差異

描述性統計結果發現,幸福感量表各向度的重要性依序為,需求層次的成長需求、正向 能力、基本需求,且皆呈現正偏態的高分常態分布,青少年自評幸福感得分 81 分(滿分 100 分)。開放式問題為: 「當您做某些事情時,會感受到很幸福/不幸福?」。主題內容分析發 現幸福感量表低分組學生回答不幸福的事情,主要是成長需求不能滿足,不能完成自己想做 的事,自己覺得被強迫居多(例如:N3C1b37 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S3C1a19 做自己不喜歡 做的事、F3C1b26 被朋友誤解);幸福的事情為基本需求滿足、成長需求實現與有能力付出居 多(例如:N1J1b20 吃飽飯且全家人一起開心聊天、S3C1a19 做自己喜歡、自由自在的事、 N1S1a14 對社會有貢獻 、F3C1b26 非常幸運地過完一天)。再經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顯 示,青少年幸福感總分與就學階段、家庭氣氛沒有顯著差異(如表 7),但呈現顯著性別差異, 女學生的幸福感平均總分顯著高於男學生(t(1, 1127)=3.34, p < .001, d= .20)。 表 7 不同背景青少年幸福感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背景變項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p η2 國中 413 110.67 13.77 高中 355 110.67 13.02 就學階段 大學 361 109.19 13.35 1.51 .22 .03 很和諧 499 110.34 13.96 還算和諧 367 110.76 12.80 普通 237 108.78 13.16 不和諧 22 113.41 12.26 家庭氣氛 很不和諧 4 107.10 16.25 1.21 .31 .00 根據獨立樣本 t 檢定結果發現,男學生在自覺健康、身體意象平均總分皆顯著高於女學生 (請見表 8),本研究結果和 Slater 與 Tiggemann(2011)的研究發現,當女性受到同儕嘲笑時 會影響參與體育活動的意願,兒福聯盟(2015)也提出女性對於身體意象不滿意比率比男性 高出 10%,可見男性的身體意象與自覺健康均顯著優於女學生。在幸福感方面,女學生分數 顯著高於男學生,本研究發現與行政院主計總處(2016)公布臺灣女性的幸福感優於男性相 符合。在學習階段,自覺健康與身體意象隨者年齡上升則分數下降,表示臺灣青少年隨著年 齡的增長而自覺健康、身體意象能力顯著下降。但在幸福感方面沒有顯著年齡差異,此項發 現和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臺灣國民幸福指數雷同,該報告指出臺灣國民自評生活得分狀況

(21)

吳枚瑛、陳香廷、魯盈讌、洪瑞兒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幸福 53 表 8 不同性別青少年自覺健康、身體意象與幸福感之 t 檢定 性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p d 男 604 9.90 1.65 自覺健康 女 525 9.63 1.55 -2.75** .006 .17 男 604 133.60 16.10 身體意象 女 525 130.55 14.50 -3.35** .001 .20 男 604 108.92 13.43 幸福感 女 525 111.67 13.23 -3.45** .001 .21 **p < .01. 成 U 型分布,其中以 15 至 24 歲最高分,其次為 65 歲以上,可知隨著社會責任與工作壓力增 大,25 至 64 歲普遍較低,可能是因青少年正值求學階段,尚未有尋找工作的壓力,且還不需 要為家庭或社會負責任,所以得分會顯著高於其他組別。

二、青少年自覺健康、身體意象、幸福感三者間的預測力

本研究以結構方程模式檢驗青少年自覺健康、身體意象與幸福感三個因素之間的預測關 係與中介效果。Baron 與 Kenny(1986)指出中介變項的條件與考驗有三要件:自變項可以顯 著解釋中介變項(a 路徑)、中介變項可以顯著解釋結果變項(b 路徑)、當 a 與 b 路徑被控制 時,原本自變項和結果變項之間顯著關係(c 路徑)就變得不顯著,則中介變項的假設可以成 立。研究結果顯示(如圖 5),青少年自覺健康能夠顯著預測身體意象(ß= .38, p < .001), 表示當青少年愈能夠察覺自己的健康狀況時,對於自身的身體意象也愈趨正向;身體意象又 可以顯著預測幸福感(ß= .42, p < .001),亦即當青少年對於自身身體意象愈正向時,其感 受到的幸福感也愈高。然而,自覺健康對於幸福感的顯著預測力(ß= .12, p < .001),當身 體意象作為中介變項並控制該路徑時,青少年的自覺健康對幸福感的預測力會降低且變得不 顯著(ß=-.04, p= .233),得知身體意象對於自覺健康及幸福感具有完全中介效果(ß= .16, p < .001)。此項發現可以說明青少年對於自己身體意象的評量是其自覺健康與幸福感之間關係 的影響機制,因此,建議學校要多開設健康管理與覺察相關課程,才能提升青少年對自我身 體意象的正確認知,也才能夠提升青少年的幸福感。

(22)

54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幸福 吳枚瑛、陳香廷、魯盈讌、洪瑞兒 圖5. 青少年自覺健康、身體意象、幸福感的中介變項路徑模式

伍、討論與建議

一、討論

(一)青少年雖認為「內在美」比「外在美」重要,卻又期望自己的體型能長高與

變瘦

本研究顯示,青少年自覺健康狀態優良,擁有「內在美」比「外在美」重要,但又期望 自己的體型能長高與變瘦,與過去研究發現青少年希望能改變體型,渴望擁有更纖細體型的 結果具一致性(Jacobson et al., 2013; Kakeshita & Almeida, 2006; Slater & Tiggemann, 2011);此 項發現傳達一個訊息為應然與實然相互矛盾的現況,臺灣青少年在認知上是瞭解內在美是重 要的,但行動上卻瀰漫著重視外表的迷失概念,除了受到同儕相互模仿與影響外,媒體廣告 中過度強調維持外貌應該是極重要的影響因素(黃淑玲、游美惠,2012)。本研究亦發現,對 青少年的身體意象層面影響重要性前三名依序為審美觀、社會因素、自我覺察,更發現青少 年對自己身體意象的認知深受社會因素(文化價值、家人觀念、偶像崇拜、同儕次文化)的 影響,因此家庭、學校及社會都應及早教導青少年擁有正確的審美觀,才能有效提升正向的 身體意象。本研究亦發現幸福感與自覺健康具有高度相關,與 Wainwright(2008/2012)的研 究相吻合,亦即讓青少年覺知健康狀態的重要性才能有效提升其幸福感。過去研究指出,世 界各國罹患憂鬱與焦慮症中,青少年族群具有高發病率(Salk et al., 2016),因此如何幫助青少 年擁有正向的身體意象(Tylka & Barcalowb, 2015),以增進青少年的幸福感,是每個家庭、各 級學校及社會都需要高度重視的課題。建議學校應重視健康教育相關課程,培養學生正確的 身體意象及自我控制健康能力(Wainwright, 2008/2012)。例如,學校輔導室可多規劃自我覺察、 角色扮演、團體輔導與主題討論,來導正學生偶像崇拜及不當的同儕次文化影響(如節食、 虛榮心、以貌取人等),培養同理心,尊重生命與提升自信心;學務處課外組多舉辦跨班級活 -.04 e1 e2 e3 .15 .42 .16 .38 .00 自覺健康 幸福感 身體意象

(23)

吳枚瑛、陳香廷、魯盈讌、洪瑞兒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幸福 55 動,讓學生寓教於樂,學習互助與合作,讓學生從角色楷模中培養正確的審美觀與身體意象; 健康教育課程應多教導均衡飲食、體型差異、相關疾病(暴食症、厭食症、憂鬱症等),並陶 塑學生具有正確飲食文化與審美觀,瞭解與欣賞不同文化的優點,學習珍愛自己並培養正向 的身體意象觀念。

(二)七年級學生的自覺健康與身體意象顯著高於高一及大一學生

本研究發現,隨著年齡增加自覺健康與身體意象情況顯著低落,顯示臺灣大學生自覺健 康情形顯著比國中學生差,且高中生及大學生身體意象顯著比國中學生為負向,這是相當令 人隱憂的趨勢。本研究結果與兒福聯盟(2015)發現青少年隨著年齡漸長,對自己的體型和 外表持有較差感受的研究結果相吻合。可能是高一學生因課業壓力逐漸沉重,需要花很長時 間讀書而減少睡眠時間,或是需要補習而缺少時間運動,導致健康管理不佳;而大一新生由 於剛開始離家住校體驗新鮮人生活,必須學習獨立生活與自我導向學習(Zimmerman, 2001), 但許多大一學生剛從功課壓力沉重的高中解放出來,進入極端自由與多元的大學就讀,可能 需要調適大學課業,亦可能參加過多課外活動而影響正常作息,甚至流連於網路世界,再加 上大學階段並沒有教師與家長經常關注其生活作息,因此逐漸疏忽規律的生活,例如不注重 營養飲食、缺乏運動、生活不規律而導致健康狀態亮起紅燈(Wang, Chen, Lin, & Hong, 2017)。 尤其國中階段的青少年正是身體意象與自覺健康最重要的轉變時刻,倘若學校能重視其身心 健康,同步平衡發展其身心靈,培養健康管理與身體意象良好與正向的青少年,當他(她) 們進入高中或大學就讀,就不會因學習生態的改變而迷失自我,隨波逐流甚至迷失了方向 (Wainwright, 2008/2012)。 本研究亦發現,男生自覺健康與身體意象分數顯著高於女生,只有在幸福感是女學生分 數顯著高於男學生。女學生對於自覺健康與身體意象常出現被動和不重視的情況,可能與傳 統社會期待和女性化所致(姜元御等,2011),再加上青春期的女學生體態漸趨豐滿且不再長 高,導致她們更加不滿意自己的身體意象(Wainwright, 2008/2012)。本研究顯示,女學生幸福 感顯著高於男學生與行政院主計總處(2016)的研究結果相似,可能是女學生較為社會化、 喜歡與人接觸、個性較為開放外向、態度較為積極樂觀有關。是以建議學校多開設正向思考 與幸福課程來帶領學生培養正向的情緒與生活態度、開放的社交行為、學習自愛和愛人及積 極樂觀的態度以面對挑戰,尤其應多安排合作學習的團隊,讓性格內向、情緒衝動、處事被 動的男學生有機會與高幸福感的女學生互動,對於提升幸福感應有很大的助益(Chen et al., 2014; Hong & Lin, 2012)。

(三)青少年的身體意象對於自覺健康及幸福感具有顯著完全中介效果

本研究發現,身體意象對於自覺健康及幸福感具有顯著的完全中介效果,可知促進青少 年的自覺健康與身體意象,能增進幸福感。我國的健康教育課程,於國中階段謂之健康教育

(24)

56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幸福 吳枚瑛、陳香廷、魯盈讌、洪瑞兒 (康軒、翰林版本課本內容包含自我評估、自我認知、維護身體意象行動力、社會因素,未 包含審美觀、自我覺察)、在高中階段稱為健康與護理(幼獅、育達、泰宇版本內容包含自我 評估、自我認知、維護身體意象行動力,也未包含社會因素、審美觀、自我覺察),但在大學 並無相關課程規劃,事實上,大學新鮮人剛進入大學就讀時,學習獨立生活與照顧自己生活 飲食起居,如何學習維持生理、心理與社會的健康,以提升幸福感更顯重要。建議健康教育 課程在編制課程可以由跨國文化與具有歷史觀的多元審美觀,學習自我覺察與欣賞自我或他 人的標準,瞭解體型、體重與身體檢查數據(例如:血壓、血脂、血糖等)的判讀與維護健 康守則,當體型過重/過瘦時,如何正確認識自我體型、暴食症與厭食症等疾病預防、治療 與輔導方式。幫助青少年將青春期只著重於成長中自我身體改變的觀點,延伸至人生六期中 每個階段面臨身體意象的成長、改變與危機轉變,進而區別相貌與容貌呈現出美的意涵,學 習擁有正確審美價值觀。健康教育課程必須延伸至大學,亟須培養青少年重視身體意象,由 正確的審美觀來導正社會對性別角色期許與傳播媒體的偏見與刻板印象,進而提升自我覺 察、健康管理能力與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如此,對於青少年未來面對身體意象受到批評時及 生涯面臨挑戰時才能有最佳的調適能力,也才能同時提升其幸福感。

二、建議與研究限制

本研究發現,青少年期望自己的體型能長高與變瘦,隨著年齡的成長,自覺健康、身體 意象逐漸低落,當青少年面對課業壓力、同儕關係、家人期許與社會價值觀的同時,需加強 與重視自覺健康、身體意象,以提升青少年的幸福感。因本研究採用橫斷面研究,無法預測 關聯的方向與確定性,建議未來研究可採縱貫性研究於每個年級抽樣,以增加樣本代表性。 目前國內健康教育課程在身體意象課程偏向自我評估、自我認知、維護身體意象行動力,研 究者檢視國中的健康教育課程與高中的健康與護理課程教科書,均發現缺乏審美觀及自我覺 察的內容,即使國中版本有提及社會因素,但未有跨國文化與具有歷史觀的多元審美觀。然 而,此亦為青少年身體意象覺察重要的一環,故若能將社會因素、審美觀、自我覺察規劃於 健康教育課程內,將有助於青少年建立正確的身體意象觀念。培養學生學習自我覺察與欣賞 自我或他人,瞭解體型維護健康守則,將正確的身體意象觀念延伸至人生的每個階段。當身 體意象發生較大的改變時,能展現內在美的意涵,學習擁有正確審美價值觀,尊重他人和欣 賞自我體態。本研究建議學校健康教育課程有必要落實與延伸至青少年的每個求學階段,以 提升青少年建立正向的身體意象觀念並提升幸福感。除此之外,各級學校宜多設計非正式學 習課程以提升學生的正向思考與幸福感,進而培養正向的情緒與生活態度、學習自愛和愛人, 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來迎接挑戰。

(25)

吳枚瑛、陳香廷、魯盈讌、洪瑞兒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幸福 57

誌謝

(26)

58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幸福 吳枚瑛、陳香廷、魯盈讌、洪瑞兒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內政部(2017)。內政部統計查詢網。取自 http://statis.moi.gov.tw/micst/stmain.jsp?sys=100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2017). Network of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Retrieved from http:// statis.moi.gov.tw/micst/stmain.jsp?sys=100】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社會指標統計年報 2012─國民幸福指數專刊。取自https://ebook. dgbas.gov.tw/public/Data/31211154738MKFOK1MR.pdf

【Directorate-General of Budget, Accounting and Statistics, Executive Yuan, R.O.C. (2013). Social indicators 2012 – A special issue of the national well-being indicators. Retrieved from https://ebook.dgbas.gov.tw/public/ Data/31211154738MKFOK1MR.pdf】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6)。國民幸福指數年報 2016。取自 https://ebook.dgbas.gov.tw/ct.asp?xItem =40331&ctNode=5971&mp=103

【Directorate-General of Budget, Accounting and Statistics, Executive Yuan, R.O.C. (2016). National well-being indicators 2016. Retrieved from https://ebook.dgbas.gov.tw/ct.asp?xItem=40331&ctNode=5971&mp=103】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2016)。第八屆臺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取自 http://afc.hpa.gov.tw/ Page/base/activities_detail.aspx?id=115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2016). The 8th Taiwan healthy and age-friendly city. Retrieved from http://afc. hpa.gov.tw/Page/base/activities_detail.aspx?id=115】

吳明隆(2013)。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三版)。臺北市:易習。

【Wu, M.-L. (2013). SPSS statistics applied learning practice: Questionnaire analysis and applied statistics (3rd ed.). Taipei, Taiwan: Book City.】

呂鴻基、林秀娟、吳美環、呂宗學、馮燕、邱南昌…吳春福(2014)。臺灣兒童健康幸福指數: 兒童的健康、教育及福利之綜合評價。臺北市:中華民國兒童健康聯盟。

【Lu, H.-G., Lin, H.-C., Wu, M.-H., Lu, C.-H., Feng, Y., Chiu, N.-C., …Wu, C.-F. (2014). Taiwan child well-being index: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children’s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Taipei, Taiwan: Child Health Alliance Taiwan.】

李宜致、吳偉立、李佳珂、林陽助(2012)。大學生健康知能與健康行為之研究。清雲學報, 32(3),51-63。

【Lee, Y.-C., Wu, W.-L., Lee, C.-K., & Lin, Y.-C. (2012).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literacy and health behavior. Journal of Ching-Yun University, 32(3), 51-63.】

沈姍姍、林雅萍、翁梓珮、呂佳芳(2012)。大學生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自覺健康、休閒需 求之研究。嘉南學報,38,659-670。

【Shen, S.-S., Lin, Y.-P., Weng, Z.-P., & Lu, J.-F. (2012). The study of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s, perceived health and leisure needs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Chia Nan Annual Bulletin, 38, 659-670.】

邢占軍(2005)。對主觀幸福感測量的反思。本土心理學研究,24,301-323。doi:10.6254/2005. 24.301

(27)

吳枚瑛、陳香廷、魯盈讌、洪瑞兒 青少年身體意象與幸福 59

【Xing, Z.-J. (2005). Reflections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measures. Indigenous Psycholog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Societies, 24, 301-323. doi:10.6254/2005.24.301】

兒童福利聯盟(2015)。2014 年臺灣少年身體形象(body image)與整形態度調查報告。臺北 市:作者。

【Child Welfare League Foundation. (2015). An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aiwanese adolescents’ body image and attitudes toward plasticity. Taipei, Taiwan: Author.】

林佳臻、杜明燦、陳俊傑、陳宣志、顏啟華、李孟智(2013)。台灣地區老人自覺健康狀況相 關因子之探討。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8(2),75-89。

【Lin, C.-C., Tu, M.-T., Chen, C.-C., Chen, S.-C., Yen, C.-H., & Lee, M.-C. (2013). Predictive factors of self-rated health status among elderly population in Taiwan. Taiwan Geriatrics & Gerontology, 8(2), 75-89.】

姜元御、林烘煜、劉志如、何縕琪、許木柱(2011)。青少年心理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Jiang, Y.-Y., Lin, H.-Y., Liu, Z.-R., He, Y.-Q., & Xu, M.-Z. (2011). Adolescent psychology. Taipei, Taiwan: San Min Book.】

洪如玉、陳惠青(2016)。解構哲學之探討及其對審美教育學之啟示。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1 (1),115-137。doi:10.6209/JORIES.2016.61(1).05

【Hung, R.-Y., & Chen, H.-C. (2016). Exploring deconstruc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aesthetic educa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Sciences, 61(1), 115-137. doi:10.6209/JORIES.2016.61(1).05】

孫效智(2015)。生命教育核心素養的建構與十二年國教課綱的發展。教育研究月刊,251, 48-72。doi:10.3966/168063602015030251004

【Sun, H.-C. (2015). The construction of core competencies of life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12-year basic educ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251, 48-72. doi:10.3966/ 168063602015030251004】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重訂版)。臺北市:東華。

【Zhang, C.-X. (2006). Zhang’s psychology dictionary (Rev. ed.). Taipei, Taiwan: Tung Hua.】

張傳琳、陳坤虎、李怡真、王沂釗、何縕琪、危芷芬、許育齡(2016)。正向心理學。臺北市: 洪葉。

【Zhang, C.-L., Chen, K.-H., Lee, Y.-C., Wang, I.-C., He, Y.-Q., Wei, C.-F., & Hsu, Y.-L. (2016). Positive psychology. Taipei, Taiwan: Hungyeh.】

莊耀嘉(1980)。國中生的人格特質、學業成就歸因及其學習行為(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臺灣大學,臺北市。

【Zhuang, Y.-J. (1980).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ersonality traits, attribution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their learning behavior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連淑錦(2012)。女大學生電視收視多寡、身體質量指數、自尊感、內化理想體型與身體意象 研究。藝術學報,90,141-166。

【Lien, S.-C. (2012). Television viewing, BMI, self-esteem, internalization and college women’s perceptions of body image. Journal of Art, 90, 141-166.】

陸洛(1998)。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編 刊:人文及社會科學,8(1),115-13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 5-17 歲兒童及青少年應在一星期內,累 積平均每天最少 60

減少身體脂肪、降低患上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促

年青的學生如能把體育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便可提高自己的體育活動能

衞生署指出,由童年開始至成年階段,恆常參與體能活動對健康

美國沒有專屬的國家青少年工作機關部門,也沒有明確的青少年政策,因此青少 年工作的推動分散在不同的各個行政單位。美國聯邦層級的青少年事務,主要是 由衛生部(Federal Department

• Early experiences have long term impacts on brain power.. • Creative play and quality care make all

迪士尼青少年奇妙學習系列-款客服務體驗坊 30名 迪士尼青少年奇妙學習系列-物理世界 30名

2A 與健康、社會 關懷、個人與社 會福祉有關的結 構性議題. (4) 家庭問題,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