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春秋戰國時代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二章 春秋戰國時代"

Copied!
1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二章 春秋戰國時代 第一節 從封建到郡縣 一、列國並爭的春秋戰國時代 魯國史書《春秋》 得名 當時人的描述 前8世紀初周平王東遷 開始 前5世紀初三家分晉 前5世紀初三家分晉 結束 前3世紀末秦滅列國 列國爭霸、宗法禮樂崩壞 情勢 列國遠交近攻、相互兼併 列國競爭擴大、更激烈 (一)春秋時代的「尊王攘夷」 1.背景: 周天子僅為名義上共主參看課本p.31周鄭交質 華夷雜處,邊族入侵強權各自擴張勢力 2.提倡: 提倡:齊桓公、晉文公等春秋五霸 作法: 聯合「華夏國家」以尊奉周天子為名,征伐夷狄 實際上是強權國家爭霸,奪取國際主導權

(2)

(二)戰國時代的強國兼併 1.列國各自為政 列國爭戰激烈 政權易主、大夫篡位(三家分晉、田和篡齊) 無視封建禮法(齊湣王與秦昭襄王自稱稱東、西帝) 2.戰爭趨於激烈 戰爭規模、頻率、人力投入增加 滅人之國春秋小國林立演變成「戰國七雄」 長平之戰秦將白起擊破趙國殺士兵45萬人 魏國滅中山國 齊國攻滅宋國 周天子只能被迫承認

春秋

戰國

國家數

國家規模

(3)

二、各國的生存競爭之道  改革目標富國強兵  改革方向 1.封建社會(宗法、禮樂制度)不斷崩壞 2.權力集中、全民皆兵(新國家、新社會)

社會組織

的整編

成文法典

的制定

新官僚與

集權國家的出現

郡縣制

的形成

國際競爭 ↓ 軍政改革 (一)社會組織的整編 1.目的:加強統治,提升軍事實力 2.舉例: 春秋齊國管仲 寓兵於民強化統治和軍事力量 戰國秦國商鞅 什伍制、連坐法加強控制 成年兄弟分家充分利用勞動力、促進生產 五家一伍,十家一什, 互相監督,犯法連坐

(4)

(二)成文法典的制定 1.春秋時期:鄭國子產「鑄刑書」具體條文規範,防止平民 因沉重的賦役或貴族不當對待而逃亡 2.戰國時期: 魏國李悝訂《法經》包括盜法、賊法、囚法、捕法等篇 章,藉以維持社會秩序 秦國商鞅頒秦律 強調全國上下都需遵從法律 由國家以強制力執行(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受到貴族批評,認為違背禮樂精神,且會造成爭訟的風氣

(三)新官僚與集權國家出現 1.目的:為提升國家競爭力,各國極力爭取人才 2.事例: 春秋時期 齊桓公用平民管仲打破商、周職官世襲的傳統 楚材晉用任用人才跨越國界 戰國時期 各國貴族致力養士、任用客卿 秦國商鞅訂二十爵等制首功制,廢世卿世祿 3.結果:國君有權任免新官吏,國家權力更集中在國君手中

(5)

(四)郡縣制的形成 1.封建制度下:君主對分封出去的采邑,沒有實際控制權 2.春秋戰國時代: 縣 郡 春秋時期 新征服地 前哨據點 邊境要地 軍隊戍守防區 戰國商鞅 鄉邑整編 征服地 秦王直接任官治理,控制地方

封建制與郡縣制的比較

封建制

郡縣制

君主將貴族分封至各地,

間接統治

君主直接派官員管理地

地方分權

中央集權

◎秦統一天下後,在李斯的建議下徹底廢封建,行

郡縣

◎秦以後的歷朝各代,雖然仍有實施封建的例子,

但大致是以郡縣制為主

(6)

三、秦滅列國 (一)秦國的壯大 1.商鞅變法 2.向東擴張 採納張儀的「連橫」策略,破解了蘇秦的「合縱」 採納范雎的「遠交近攻」進攻較近的韓、魏,與遠方的 齊交好 (二)秦滅六國 1.B.C246年秦王政即位 2.陸續滅六國結束列國林立局勢,天下回歸統一

周韓趙魏楚燕齊

六國滅亡順序

(7)

第二節 社會經濟的變遷 一、春秋戰國的社會變遷 (一)社會流動的形成 1.縱向的流動:封建社會瓦解 平民崛起:具有才能的平民,因為國家的需要獲得拔擢 貴族沒落:貴族因為失勢,成為奴婢 2.橫向的流動:楚材晉用(商鞅、蘇秦、張儀的例子) (二)編戶齊民的出現 1.原因:為了

徵兵、徵集物資

戰爭規模擴大、車戰改為步兵需要充足兵源,擴大徵兵 各國為了防禦,城外築起第二道牆打破國人與野人界限 需要大量人力提供徭役和生產物資

布衣卿相

(8)

2.內容: 編戶家戶為單位,將人民編入戶籍 齊民以成文法保障平民權利,使平民趨於平等 3.意義:平民日漸重要,但其賦役負擔增加 二、春秋戰國的農業發展 (一)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1.過程: 春秋時代 國家以土地獎勵有功士卒 對私田課稅(按種植面積)魯國的「初稅畝」 戰國時代商鞅變法要求人民開墾荒地、擴大種植面積 2.意義: 開始承認農民對耕地的所有權 土地從國有變為農民私產

(9)

(二)農田水利技術的發展 1.鐵製農具的使用 鐵原先被運用在兵器上戰國中期後普及至生產工具 使農民得以深耕易耨大幅改善土地利用 2.牛耕的運用 配合犁的使用,提高生產效率 擴大土地種植面積

春秋青銅犧尊

3.水利工程的興修 原因:為提供穩定農業灌溉用水 實例:秦國李冰修建四川都江堰兼具灌溉及防洪功能

(10)

三、民間工商業的崛起 (一)工商業興起的背景

殷商西周

遠途貿易 規模小、以物易物 統治階層掌握商業、手工業(工商食官)

春秋戰國

•土地私有,生產力提升

•國際競爭促進分工交換、流通便利

•民間工商業蓬勃

(二)貨幣的流通 1.原因:國際往來密切,為了便於物資交易 2.類型: 3.意義: 各國金屬貨幣皆已規範鑄造標準反映對貨幣品質的重視 說明貨幣作文交易媒介相當普及

(11)

(三)商業的興盛 1.原因: 各國為增加國力,開發物產(如齊國開發在地的漁、鹽) 戰爭使國際間物資往來頻繁 2.富商:春秋弦高、子貢,戰國呂不韋

鄂君啟節

奇貨可居的呂不韋

呂不韋在趙國經商結識秦國宗室異人,他認為 此人「奇貨可居」,助其返秦、贈美人趙姬, 並幫他當上華陽夫人養子,日後即位為秦莊襄 王。莊襄王任呂不韋為相國,病故後子嬴政繼 位,呂不韋更被尊為「仲父」,主持秦國大政 (四)手工業的發達 1.原因:統治階層壟斷的手工業技術(工商食官),流傳到民間 2.代表人物: 趙國郭縱冶鐵 秦國巴寡婦清採礦 魏國猗頓煮鹽

㇐代奇女子~巴寡婦清

巴郡(今四川)有女子名清,早年喪夫。其夫家以採丹砂致富, 到她掌管家業後,更如日中天。她曾資助秦始皇修建長城的資 金,秦始皇的陵寢需要大量的水銀(水銀由丹砂提煉),也是由 她提供。晚年巴寡婦清被秦始皇接到宮中,封為「貞婦」。

(12)

(五)大城市的興起 1.原因:工商業發達,人口增加出現許多大城市 2.代表:齊國臨淄、趙國邯鄲、秦國咸陽 見楚王。王曰:「齊無幫耶?使子為使。」晏子對曰:「齊之 臨淄三百閭(25戶為一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 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 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 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春秋》 四、貧富不均與土地兼併之風的興起 (一)貧富不均產生之因 (二)土地兼併之風的盛行 1.原因: 土地私有制之下,土地可自由買賣 商人靠著「賤買貴賣」牟利(如白圭主張「人棄我取,人取 我與」)轉投資土地買賣 2.影響: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13)

第三節 百家爭鳴 一、歷史背景 (一)貴族沒落,平民崛起 1.西周時期:貴族壟斷學術王官之學 2.春秋戰國:知識普及平民 士流落民間,以傳授知識、技能謀生私人講學 平民以經世或權謀之術提出改革或追求富貴 (二)養士之風盛行(「士」定義改變:貴族底層→有知識者) 1.原因:為增實力、聲譽,統治者廣納人才 個人:戰國四公子、呂不韋 國家:稷下學宮 2.影響:士思索治國之道、省思社會秩序

稷下學宮想像圖

(14)

二、思想百花齊放 反省社會政治現實 規劃社會國家秩序 禮樂崩壞 人倫秩序破壞 針對當時 針對未來 (一)關心倫理的理想家--儒家 1.以「仁」為中心的思想 代表:孔子 主張:採取溫和的改革主張 希望統治者以身作則,施行仁政 恢復禮樂之道,重建人倫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重視古典教育(溫古而知新) 2.「性善」與「性惡」 對於人性的解讀 關注人性的目的:強調健全的人倫秩序才是合乎人道的政治 秩序基礎

孔 子

孟 子

荀 子

人 性 性相近,習相遠

性善

惻隱、羞惡、辭 讓、是非之心

性惡

其善者偽(人為之 意)也

主 張

強調後天學習

發揮本性,避

免危害公義

勤學,以禮樂

約束行為

弟子李斯、韓非發揮, 成為法家基礎

(15)

(二)和平主義者--墨家

代 表

墨子

背 景

戰爭不息

主 張

兼愛、非攻、節用

特 色

1.領袖稱鉅子,成員為墨者

2.擅工程,協助防禦

地 位

戰國時與儒家並稱為顯學

衰 落

力求儉約,不近人情

(三)厭戰重生的思想家—道家

代 表

老子、莊子

背 景

戰爭頻仍厭戰、反戰

主 張

1.以道為本,道法自然

2.無為而治(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

3.放任自然(莊子)

批評儒家 反對禮樂、尊賢(絕聖棄智)

意 義

1.具哲學價值,開形上學傳統

2.莊子逍遙自在的思想影響中國的藝術

(16)

(四)法、術、勢治國--法家 1.法家三派 2.主張:從統治者立場出發 建威勢,以法治、賞罰規範官民 限制思想,鼓勵耕戰,禁絕商業(重農抑商) 3.興盛原因:能符合統治者追求富強的期待 (五)辯論達人—名家

惠施、公孫龍

1.講求辨別名實異同

2.重視文字意義與邏輯關係

3.強調辯論技巧

快樂的魚?惠施與莊子的辯論

白馬非馬

(17)

(六)天地與人事相感應—陰陽家

鄒衍

1.與天文星曆關係密切

2.眼見統治者不體恤民苦

1.施政不違時令

2.違者上天會降災

3.五德終始說政權興衰會受到氣運盛

衰、環境變化影響

影響後代甚深

西漢

五行生剋圖

(18)

三、百家爭鳴的歷史意義 (一)是激烈國際競爭下的產物 1.統治者對言論思想採較開放、寬容態度 2.爭取人才作為國家生存、擴張的資本 (二)秦滅六國後焚書坑儒 1.列國競爭形勢不再 2.知識份子對時政的批評,被統治者視為威脅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中國春秋時期 (The period of Spring and Autumn in China) (770-476BC).. I am from the state of Lu in the Zhou dynasty. I am an official and over 60 years old. Her name is Yan

人物及身份 鄭和、明朝使臣 哥倫布、航海家 航線 劉家港 — 非洲東海岸、紅海沿岸 西班牙—巴拿馬群島 時間

遷庇(今山東東平縣西北)、17 代南庚遷奄(今山東曲阜縣東),最 後第 19 代領主盤庚遷黄河北岸,定都於殷(今河南偃師縣西),往後 至商紂時均以此地為國都(

a a 1935 1935 年秋,趙一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 年秋,趙一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

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髮上衝冠,謂秦

卻不是恢復封建,而是將其中原來封建結構的理想成分,擴

明清兩代, 君主獨攬大 權,君主權力高漲而臣 下權力低落 。明朝太祖 和成祖兩代, 已形成君 主集權之勢;清代則經 康熙、雍正收束權柄 , 君權更高度集中

雷生春是少數香港現存 30 年代的舖居 大宅,是一所別具風格的戰前騎樓式唐 樓,屬於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大宅於 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