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服務學習的另類思維-談社區的正向發展 / 125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服務學習的另類思維-談社區的正向發展 / 125"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服務學習的另類思維-談社區的正向發展

徐紘宸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生命教育日間碩士班研究生 邱美婷 臺北市萬華區大理國小附設幼稚園老師

一、前言

服務學習源自美國,在聯邦政府 立法提供相關經費、私人機構支持及 學術團體合作等因素影響下,美國高 等教育積極推廣服務學習(馮莉雅, 2005)。 『服務學習』是高等教育的目標 之一,主要強調『服務』與『學習』 相輔相成。它是經驗性的過程,好比 學者杜威『做中學』的理念,強調由 做中實踐、體驗過程,達到服務及學 習並重的目標(Dewey, 1938)。但服務 與學習如何並重呢?需要將課程與服 務結合,進行實作,透過檢視、反省 內化的設計,產生正面的效果及能量。 服務學習指在服務的過程中學習 與成長,這也是服務學習的主要精神 與目的。服務學習與勞動服務、社區 服務不同,在於有服務亦有學習(黃 玉,2000)。簡而言之,服務學習是實 踐服務行動與學習目標的活動課程, 不單只是勞動服務而已。 服務學習是一種實踐性的學習活 動,不單在課本中講求理論,而是希 望走出教室,踏入地方服務。藉由群 己關係的合作與反思,實際的行動中 獲取 深 刻經驗 。 新式 服務學習的理 念,符合社會正義觀點的思維,有別 於以往針對學員在過程中獲益,更建 立在互惠的基礎上,讓服務對象有共 同成長的機會(Wiechman, 1996)。

二、服務學習的意義

在美國,1990 年代通過「國家與 社 區 服 務 法 案 」( 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 Act),提出服務學 習的四項要點(Legislation,2015): (一) 學校與社區結合 學校與社區協調合作,著重於符 合社區的需求。 (二) 服務與課程結合 將學校所學的知識與實務,在社 區中提供服務。 (三) 強調學習的重要 服務學習融入學校課程,針對所 見所為,進行討論、思考、省思,達 成真正的學習。 (四) 重視自我的發展 將 學 習 的 場 所 推 廣 到 社 區 、 國 家,培養對他人的關懷。 Sigmon(1996)以服務和學習兩 個概念說明服務學習的多樣性:

(2)

(一) SERVICE-learning 服務成果為主,學習目標次要。 例如:傳統志工服務、社會服務。使 學生進入社區機構提供服務。 (二) service-LEARNING 學習目標為主,服務成果次要。 例如:專業實習,讓學生重於學術性 經驗層面的社會觀察。 (三) service learning 服務與學習的目標互相分離,沒 有關聯。例如:大學生志願服務學習。 無涉及特別的學術性追求,好比勞動 服務或公共服務。 (四) SERVICE-LEARNING 服務成果、學習目標同等重要。 透過反思,設計並重服務與學習的課 程方案,彼此從過程中學習。 歸納以上定義,本文討論的服務 學習以 SERVICE-LEARNING 為主, 奠基服務與學習並重的精神,探討如 何 將 理論 式的 學習 , 深入 實務 中 發 揮。在真實環境中創造共好,藉以培 養學員自利利他的精神,並由服務學 習關注社區文化的重要性,提升社區 正向發展。

三、臺灣目前的現況

求學過程中,不一定能體會人生 的許多道理,通常需要經過無數次的 生活經驗及歷練才能感悟。所以,生 活環境對於人生的感悟,占有極為重 要的影響。假設含著金湯匙長大,從 小受他人服侍,許多生活瑣事均由他 人處理 ,自己卻缺 乏 親自動 手的體 驗,很難悟到人生的許多道理。舉例 而言:最近社會事件頻傳,捷運殺人 案、國小殺害女童或是因感情問題而 犯罪的案例不勝枚舉,研究發現此現 象通常是案主在求學過程中經歷無法 排解的因素,導致缺乏同理心。演變 成只要「我愛,有什麼不可以」的心 態。因而做出錯誤的抉擇,無法融入 社會文 化,甚至做 出 離經叛 道的事 情。因此,良好的人生觀需要多把握 機會親 身 經 歷,用謙 卑的心 服 務他 人,才能體悟出人生大道理。這種服 務學習的經驗應該從小培養,例如: 在成長過程中藉由服務社區與他人溝 通互動,參與志工。透過實作的過程, 更能了解自己,進而融入社會。 臺灣高等教育推動「服務-學習」 的概念算算已十餘年,透過教育部相 關評鑑 指標引導與 大 專院校 積 極落 實,高等教育「服務-學習」教學呈現 普遍化與日趨成熟,十分值得肯定。 凡參與「服務-學習」實務的夥伴們回 顧推動「服務-學習」的初衷,多因關 心高等教育之公民素質與社會期待。 多年來「服務-學習」就像一場教學改 革,逐步突破傳統教學侷限,提升學 校、學生、教師及社區全面性的高教 品質,隨著認同「服務-學習」的持續 耕耘,事實證明「服務-學習」的確為 高教內涵創造了「特色」與「深度」 (徐 明助,2015)。

(3)

然而,以學校為基礎的服務學習 方案或課程之推動,則是近年來部分 中學、大學與青輔會的努力下,才逐 漸受到重視。解嚴後,生活富裕、社 會開放及價值多元化的發展,新一代 年輕人,表現出「對人不感激、對事 不負責、對己不要求、對社會不關心」 的態度,令各界教育者相當憂心,因 此臺灣部分大學及中學開始提出:將 勞動服務或公共服務納入學校課程, 以培養學生自律負責、勤勞合作、人 文關懷、參與公共事務及回饋社會的 精神(溫貴琳,2002)。 根據臺北市訂定「國中以上學校 推廣公共服務教育實施要點」規定高 中、職學生每學期必需修習八小時, 並列入申請推甄之條件。服務範圍包 括校內、臨近社區、政府立案之公私 立社會公益團體,及臺北市政府教育 局所屬的社教單位,由學生課餘自行 參與服務,取得證明後再由導師予以 認證,評定「通過」或「不通過」(溫 貴琳,2002)。 在 89 年 12 月已修正為「臺北市 各級學校推展服務學習實施要點」(臺 北市教育局,1999),將實施對象延伸 到各級學校,也逐漸引入服務學習的 理念。目前,其他縣市如新北市政府 教育局亦已陸續推動。 至於大專校院由學校組織推動的 服務工作,在民國 44 年東海大學成立 時 即 有 「 勞 作 教 育 ( Student Labor Program)」制度。該校將此制度明訂 於學校「設置的目的與方針」中,目 的 在 透過 實踐 的哲 學 ,達 成「 全 人 (whole person)」教育的理想(呂宗 麟,2000)。此制度對於國內大學校院 推展類似的方案具有深遠的影響,卻 也造成誤認勞作教育即是服務學習的 混淆。 根據民國 91 年 1 月「大專校院實 施服務學習現況調查」顯示(楊昌裕, 2004),國內 136 所大學校院中有 74 所學校表示正在推動服務學習工作, 其中 57 校有訂實施辦法,26 校設有相 關委員會推動,另外 13 校在通識教育 課程或 教育學程中 開 設服務 學習課 程。但細審實施辦法,大多訂定於 87 年至 90 年之間,且幾乎以東海大學「勞 作教育」制度為實施的藍本。名稱雖 不一致,如:勞作教育、服務教育、 校園服務課程、勤毅教育等,但事實 上服務內涵主要是校內公共區域清潔 打掃,亦有少部份擴及社區服務。其 目標大多側重傳統美德的表述,如養 成學生負責、勤勞、合作樂群、榮譽、 自律、務實、愛護環境、關懷社會、 正確人生觀與服務的熱誠等。 目前,已有十多校通識教育中心 及多所學校教育學程開設結合社區服 務的服務學習課程,學校主導推動的 服務學習課程,以輔仁大學法管學院 推動之「服務學習模式」(該模式包含 五種類型:全人教育課程型、服務專 題型、專業學科與服務結合型、非營 利組織學程及服務社團型);靜宜大學 的「服務--學習」;慈濟大學的「慈濟 人文」、「服務教育」;僑光技術學院的 「志願服務」等課程最具代表性,文 化大學也已將同濟社轉型為服務學習

(4)

型社團,並完成效果研究,顯現國內 結合服務與課程的服務學習正在發展 中。 綜合上述,我們從各學刊及文獻 中,得知臺灣目前諸多大學幾乎都有 通識教育或社團廣泛推動服務學習。 從以往研究者亦得知,服務學習在社 區的推展中對個人有正面影響,除了 自身能力提升,也增加個人內省能力 與自信,從而帶給家庭氣氛與社會營 造更多助益(許瑞燕,2012)。由此相 信服務學習能讓參與者由自我擴展至 社區,把自己的一份力量,服務社區、 服務社會。

四、推廣社區文化的必要性

現今社會結構的變化,導致生活 型態轉變,為就業需求與產業發展, 青壯年人口偏向都市集中,使所在地 生 產 力逐漸減弱 ,也 讓城鄉差距擴 大。如此變動的環境中,諸多社區呈 現沒落之景。如西港區永樂社區在日 治時期,曾栽種貴黍,當時大部份居 民以貴黍製作掃帚維生,爾後時代變 遷下逐漸沒落(黃健誠,2014);宜蘭 白米社區在經濟發展與地方環境的破 壞下失衡沒落(鄒金玉,2012)等等。 城鄉發展的失衡與被邊緣化的社區使 諸多有價值的地方文化式微,甚至社 區的精神隨之消逝。藉此,如何由服 務學習推展,關注社區正向再造為值 得關注的議題。 透過社會正義的觀點,服務學習 的重心與責任從學校擴張到社區與社 會機構,在合作規劃下讓學員接觸最 真實的社會現況,了解地方的需求與 展望,並透過自身實際協助,使學員 從中獲取與學科或活動相關的學習, 亦能了解地方社會,提供社會正向的 貢獻(江雪齡,2004)。透過新式服務 學習的思維架構,讓學員結合服務與 學習,實踐身為公民應有的價值與責 任。並從中發掘社區在發展歷程中可 能的正向願景,造就雙贏局面,創造 一加一大於二的價值。

五、服務學習帶動社區文化發展

的益處

根據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服務學習 網(2015)所提的服務學習方案整理, 研究者指出服務學習推動社區文化的 發展對 於社會整體 的 利處有 以下三 點:(一)培育參與者公民意識與能力初 探;(二)強化學校與社區、政府間的合 作關係;(三)增加社區在地特色的推廣 與更新。茲合述如下: (一) 培育參與者公民意識與能力初探 學子藉由實務經驗的學習過程, 可以直接體驗與探悉當地社區推展中 可能面對的議題與需求。經由策畫實 踐所學回饋社會,配合帶領老師的引 導反思,讓學子在歷程中清楚自己身 為社會角色應有的義務責任,並在服 務與學習的過程中針對相關能力初試 身手。社區型態猶如微型社會,此服 務學習的學習經驗,將會是學子銜接 職涯前對現實世界進一步的認知,執 行中清楚知道自己為何及如何對社會 做出有益的貢獻。

(5)

(二) 強化學校與社區、政府間的合作 關係 學校透過服務學習方案,能整合 資源與社區、政府進行有效的管道連 接,良性的互動關係可以讓服務學習 方案不只限於短期的課程計畫,進而 持續性連結與支持。透過學校、社區、 政府的合作使構想不流於紙上談兵或 虛擬操作,而能在真實環境中建立中 長期計畫,隨時因應所需設定階段性 目標。網絡性的合作系統可以讓服務 學習的落實更有助力,相關制度可望 獲得站得住腳的支援。 (三) 增加社區在地特色的推廣與更新 透過不同角色間的合作參與,從 討論策劃中有機會發掘社區在地的特 色 與 創新 性, 讓以 為 的瓶 頸有 所 突 破。如前文所舉沒落社區之例,西港 區永樂社區轉換思維,從貴黍製作掃 帚維生改以設計相關文創產品,行銷 包裝推廣傳統文化;宜蘭白米社區從 沒 落 礦區 進而 發展 全 臺 唯一 的 木屐 村。以上兩例皆是讓在地特色的發揚 以不同形式發亮。以多元角色合作推 動的服務學習方案,相信會有很多激 盪的思維產出,在社區再造的推廣催 化更多可能性。

六、談服務學習推展社區文化之

我見

依據前述所提推廣社區文化之必 要性與益處整理,研究者認為服務學 習對於社區文化的推展具有相當的重 要性,值得持續投入發展。學子透過 「做中學」的服務與學習,由內而外 深入社區實踐,從過程中與真實環境 連結,能看清自身在社區中的角色與 位置,讓思維觀點走出教室,貼近社 會落實改變(Dewey, 1938)。 從學員在思想與行動的轉換,進 而以互惠的觀點推展社區特色(Jacoby, 1996),能激盪參與者多方的想法,造 就創新的地方優勢。透過社區的推廣 更新,得以把臺灣地方文化的美與歷 程呈現,以社區環境的硬體系統結合 教育與 在地文化的軟 體系統相輔相 成。社會建構的影響下,讓社區參與 者從情境認知中獲得深刻脈絡的了解 ( Vygotsky, 1986)。從社區的建構學習 中重構自我與內在的轉變,讓自我認 知與環境成為交互影響的相關系統, 讓服務學習的價值發酵在學員本身的 學習、社區文化的推廣更新、透過社 區學習與反思交互影響。

七、結語

綜上述得知,以服務學習推展社 區文化的益處是我們值得關注與持續 發展的議題。除了讓參與者能有更充 實的生活經驗,培養利他同理的成熟 心態,亦可藉由服務學習發揚地方社 區特色產生良性循環,讓社會的正向 建構與意義發展從小至大、從個人的 服務與學習到社會環境的人文關懷、 從自我到群體的共同進步,創造出意 想不到的共學新展望。

(6)

參考文獻  臺北市教育局(1999)。臺北市 國中以上學校推展公共服務教育實施 要點,訓育研究,38(3),81-82。  江雪齡(2004)。服務學習提升文 化 認 知與 社會 使命 的 利器 。 師 友 月 刊,443,0-3。 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6)。 服 務 學 習 。 2006 年 4 月 10 日 取 自 http://service-learning.nyc.gov.tw/abouts l/history.asp  呂宗麟(2000)。東海大學勞作教 育 制 度 的 實 施 。 教 師 天 地 , 104 , 28-31。  教 育 部 青 年 發 展 署服務 學 習 網 (2015)。【最新消息】教育部服務學 習 推 動 方 案 。 取 自 https://servicelearning.yda.gov.tw/News Content.php?menuID=15&id=635&type ID=1  黃健誠(2014 年 6 月 19 日)。文 創 小 物 傳 承 老 技 術 。 取 自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 20140619000642-260107  黃玉(2000)。服務學習與高等 教育。發表於東吳大學主辦:高等教 育潛在課程研討會。12月27日,臺北: 東吳大學。  許瑞燕(2012)。社區志工參與 社區營造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以麥寮 鄉楊 厝社區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康寧大學資產管理與城市規劃 研究所。  馮莉雅(2005)。美國高等教育 「服務-學習」課程模式之研究。臺中 師院學報,19(1),1-19。  楊昌裕(2004)。大專校院實施服 務學習現況調查。教育部委託之專題 報告,(未發表)。  溫貴琳(2002)。漫談「服務-學 習」-從美國看臺灣。學生輔導,81, 40-47。

鄒金玉(2012 年 9 月 11 日)。沒 落 礦 區 靠 木 屐 走 出 第 二 春 。 取 自 http://www.ensit.tw/?p=846  徐明助(2015)。臺灣服務學習學 會「服務-學習」夥伴關係的省思與期 待 。 取 自 http://www.taiwansla.org.tw/index.php/ 2013-11-29-04-50-55/82-2014-04-25-17 -00-45

 Dewey, J. (1938). Experiential and

education. New York: Collier.

 (Jacoby, B., & Associates (Eds.). (1996). Service-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Concept and practices. San

(7)

 Legislation(2015). Corporation for

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

Retrieved from

http://www.nationalservice.gov/about/le gislation

 Vygotsky, L. (1986). Thought and

language. Translation newly revised &

edited by Alex Kozulin.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 Wiechman, M. C. (1996). Investigating urban community needs: Service learning from a social justice perspectine.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28(2), 224-236.

 Sigmon, R. (1996). The problem of definition in service-learning. The Journey to Service-Learning, 54(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計畫推動持續在學科建立團隊共識。專業研習 的部分則以PLC核心成員為主做課程研發,再

1、 與法務部所屬各矯正機關(以下簡稱矯正機關)合作入監辦理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為辦理國軍退除役官兵就醫及社會醫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2.學士班學生須於畢業前(建議在大三結束前)修 習並通過「社會服務學習課程」(學系服務學習課

學校有策略及計劃地推動和發展教師團隊,建立學習型組織,為教 師營造積極學習的文化。學校成立了

 課程發展議會於 2002 年提出將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 同,以及承擔精神,作為促進學生全人發展和終身學習的首要培育的正 面價值觀和態度;並因應社會發展和學生需要,於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