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翻轉教室應用在視覺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大家藝起來:美&醜的藝術對話」課程設計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翻轉教室應用在視覺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大家藝起來:美&醜的藝術對話」課程設計為例"

Copied!
3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63

翻轉教室應用在視覺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

――以「大家藝起來:美&醜的藝術對話」課程設計為例

林惠敏* 摘 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翻轉教室應用在視覺藝術教學之實施情況,提出翻轉教室應用 在視覺藝術教學之課程設計與教學方式建議,做為改善視覺藝術教育之參考。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方式進行,對象採取立意取樣方式,以臺中市南區國光國 民小學六年一班學童 29 人,其中男生 16 人,女生 13 人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為自 編之「大家藝起來:美&醜的藝術對話課程實施教師問卷調查」與「大家藝起來:美 &醜的藝術對話課程實施學生問卷調查」,以及臺中市中小學校務評鑑—發展亮點學 校之「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觀察表」、「投入行為觀察表」。 研究結果顯示:一、翻轉課程設計—師生皆喜歡本課程以「美感」為主題的視 覺藝術教學活動設計,採用廣義的翻轉概念—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學思達的 教學策略「大聯盟分組選秀法」、「海螺計分方式」在教學上受到師生的喜好。二、 翻轉教學方式—以學生活動為主的課程設計及數位科技的教學方式在視覺藝術教學 上受到師生較高的喜好。三、翻轉課程幫助—師生皆認為本課程對學童最大的幫助 是增加藝術(美感)知能,增加思考與表達力,顯示翻轉課程設計能幫助學生提高 視覺藝術學習意願,並提昇高層次的思考與說話溝通能力。 關鍵字:翻轉教室、視覺藝術教學、翻轉教學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博士生。

(2)

64

An Action Research on Applying Flipped Classroom

to Teaching Visual Art ─

Taking “Art for Everyone: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Beauty and Ugliness” Instructional Design for Example

Hui-Min Lin*

Abstract

This research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eal situation on applying flipped classroom to teaching visual art. It proposes a number of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on applying flipped classroom for the visual arts educators to design related courses in the future.

This is an action research. The location of this research is Taichung City Kuo-Kuang Elementary School .The objects of this study are 29 students, including 16 boys and 13 girls, from the 1st class of 6th grade. Research tools include self-made surveys "Art for Everyone: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Beauty and Ugliness"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Learning and Teaching Observation Form", and "Engagement Observation For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flipped classroom – both teacher and students enjoyed the design of visual art course about the theme of "aesthetic emotion". In the general flipped classroom concept, student-centered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strategies were praised by both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2. The teaching of flipped classroom – a teaching method designed to maximize student activity and utilize digital technology, which was preferred by both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on visual art teaching. 3. The advantages of flipped classroom –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thought that the great advantage of this course is the enhancement of artistic (aesthetic) sense, thinking skills and expressiveness. It showed that a flipped classroom design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learning desire of students, improve high-level thinking and enhance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 visual art teaching, flipped teaching

*

(3)

65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 我們的學生成長於一個資訊飽和且全球連結的時代,不再是以往資訊匱乏的年 代。面對二十一世紀資訊爆炸,新資訊快速產生,大量新知識被創造、被分享,新 技術、新知識創造了新工作,在這樣一個超級複雜、快速變動的時代,學校不能再 用十九、二十世紀的方式教學,不能再要求學生死記課本,因為學生在學校所學的 技術、知識,到他畢業時可能已經落伍、遭到淘汰。而學校往往只教孩子「學什麼」, 卻忽略的教孩子「怎樣學才學得好」。如何培養孩子從「被教」到可以「自我學習」、 「終身學習」的「自學力」,已成為世界各國教育積極努力的方向 (何琦瑜、賓靜 蓀、陳雅慧等,2013) 。 近來,翻轉教室成了全球教育的熱門議題,各個教學領域亦如火如荼地以此為 探討的新課題並做為新興教學模式之一。國內教育界在實務上已經展開翻轉教室的 各項推動,相關實驗與研究亦逐漸開花結果(劉怡甫,2013;黃政傑,2014;郭靜 姿、何榮桂,2014;羅志仲,2014;江昔美,2015;曾釋嫻、蔡秉燁,2015;張正 男,2015;張輝誠,2015;黃國禎等,2016)。 劉怡甫(2013)指出翻轉教學把學習重心回歸到學生學習之上,並運用科技工 具使翻轉課堂教學更容易實施,更能有效培養學生高階的認知能力。郭靜姿、何榮 桂(2014)提出翻轉教學五角模式(Pentagon model)—人、地、物、時、略,亦即 考慮人、空間、教材、時間、教學策略五種元素,妥善安排,才能獲致所預期的教 學效果。曾釋嫻、蔡秉燁(2015)進行翻轉課堂與傳統教學對大學生學習策略之差 異研究,發現傳統教學與翻轉課堂教學在自我測驗面向達顯著差異,且以女生優於 男生。張正男(2015)在翻轉教室應用在數學教學研究中,結果顯示使用翻轉教學 法的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成效優於使用傳統團班教學。江昔美(2015)提出「翻轉 教室」的模式,應用在國語文教學上,可以改善教學現場教師著重在「記憶、理解」 的層面,使其提升到「應用、綜合」的層次,甚至到「評鑑、創作」的高層次向度。 黃政傑(2015)指出翻轉教室的運用要注意教學複雜性脈絡,學生和家長的思維和 環境都很多元,教師需要溝通翻轉教室的理念與方法,也要社會觀念和科技資源的 配合。 關於翻轉教學成效,是否優於傳統以教師為中心單向式的講述教學?迄今多數 的研究都說明翻轉教學的好處。Richard Pierce 和 Jeremy Fox(2012)的研究結果顯 示翻轉教學效果優於傳統教學,學生比較偏好以翻轉課堂進行教學,使用翻轉教學 能有效提升學生的主動學習、學習態度轉變為積極參與,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4)

66 曾釋嫻、蔡秉燁(2015)的研究發現翻轉教學對學生改變或影響最大的學習策略為 態度、訊息處理、專心、時間管理及焦慮五個面向,以及課堂發言與思考力。黃政 傑(2015)指出翻轉教學可讓大班教學演講的生產力更加提高,讓學生有更好的學 習成果。黃國禎等(2016)提出翻轉教室可培養學生 5C 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協同 合作能力、批判思考能力、複雜問題解決能力、創造力。郭靜姿、何榮桂(2014) 指出翻轉教室對學生學習感知的成效說法不一,但大致上學生對翻轉教室的反應是 正向的,學生喜歡自行觀看教學錄影,但更喜歡課堂互動的學習活動。觀察證據也 顯示,在翻轉教室下的學生,普遍表現得比在傳統講課的課堂中學習的學生要好。 然而在視覺藝術教學領域以翻轉為探究議題之研究仍嫌不足,有鑑於此,瞭解 翻轉教室應用在視覺藝術之教學情況為本研究之動機。視覺藝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最 大的差別在於,能強化學生「視覺形式美感」的知覺感受力與實踐的能力。然而今 日學校視覺藝術教育課程多偏重在技法的創作,忽略美感教育融入生活的體驗中。 本課程設計仍希望透過課程中對「美&醜」美感深入探討,引導學生觀察、體驗、實 踐美感教育於生活中,也瞭解更多美感與生活的依存關係,並透過翻轉教學的應用 提昇學生更高層次的思考力與視覺美感知覺感受力。 (二)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1、研究目的 (1)瞭解翻轉教室應用在視覺藝術教學之實施情況。 2、研究問題 (1)翻轉教室應用在視覺藝術教學中之課程設計活動為何? (2)翻轉教室應用在視覺藝術教學中之教學方式為何? (3)翻轉教室應用在視覺藝術教學中能提供學生的課程幫助為何? (三)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透過翻轉教學設計與應用在視覺藝術美感教學上,採用立意取樣的方式 進行研究,於教案實施後以量化的成效問卷與教學觀察表並輔以質性訪談,採用行 動研究的方式,結合藝術教育專家學者,探究翻轉教室應用在視覺藝術教學之成效。 唯研究時間短促,研究樣本僅 29 人(其中男生 16 人,女生 13 人),觀課教師 4 人參與,課程教案設計與實驗僅為一堂課,做為研究分析與試探性教學之初探,本 研究結果無法以此類推至其他情境,此為本研究之限制。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的方式」蒐集資料,有其研究的困境,例如:研究設計 較不嚴謹,研究的內在、外在的效度都低,很難將研究的結果推廣應用。在結果應 用方面,可以立即運用在研究者的工作情境,但無法類推至其他情境(王文科, 2014)。

(5)

67 (四)名詞釋義: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 翻轉教室係指學生在課前依照自己的學習步調與學習方式進行課程學習,完成 教師規定的學習內容,並記錄學習時未能理解的問題,再於課堂中由教師引導學生 思考討論、合作學習共同探究解決問題、實作與個別指導(劉怡甫,2013)。 Bethany Stone(2012)認為翻轉教室是利用拍攝記錄教師課堂活動聲音影像的方 式傳遞課程,學生在課堂前先觀看影音檔,空出課堂時間來解決困難的概念、回答 學生問題,鼓勵學生自動學習並建立與日常生活的連結。 羅志仲(2014)指出「翻轉教室」是將課堂上的教學活動提早在課前進行,將 課後作業提早到上課進行,讓學習從被動轉為主動,讓課堂成為解決問題的地方, 翻轉了我們對教學的認識,也延伸了課堂的學習。 郭靜姿和何榮桂(2014)提出翻轉教室意指在課堂和在家中的學習活動翻轉過 來的一種教學模式。學生在家裡透過網路看老師預先錄製好的課程內容教學影片, 而後再到課堂上做作業或進行討論。 曾釋嫻和蔡秉燁(2015)指出翻轉教室係指學生依照自己的步調與方式完成教 師規定的課前學習任務,課堂中藉由教師引導,鼓勵學生參與討論。

Jonathan Bergmann 和 Aaron Sams 更進一步定義翻轉教室就是:單向教學在課堂 以在外進行,而在課堂上的時間,則以更有策略的方式,運用在團體活動及個別關 注上(王素蓮譯,2015)。 綜上所述,狹義的翻轉教室指的是以影片為元素,單向講述教學在課堂之外, 強調課前預習,上課做作業,或做師生互動做更深入知識探討。廣義的翻轉教室則 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主動學習意願,不管任何教學策略,重要是要達到教 師有效教學,學生有效學習。本研究所指之翻轉教室是採用廣義的翻轉教室概念, 意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課前學生預習議題,課中教師採用有效的教學策略, 進行良好的師生互動,提高學生更高層次的思考力,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

二、翻轉教室探究

(一)翻轉教室的源起 近來科技進展和教育理念變遷,促成教學改革找到新方向。2007 年 Jonathan Bergmann 和 Aaron Sams 兩位高中化學老師,為缺課學生錄製教學短片掛在網路上做 為補救學習之用,一般學生卻也上網觀看加強學習,而產生所謂翻轉教室這個教學 模式(黃政傑,2014)。再加上 Salman Khan 成立的可汗學院(Khan Academy)數 位網路教學的學習平臺,使翻轉教室的概念更是發揚光大,形成了一股翻轉教室的 世界潮流。

(6)

68 一開始兩位化學老師所提的翻轉概念是指把傳統「上課講課,回家寫作業」的 概念,翻轉成「先線上聽講,上課做深度的討論」,也可以說是「在家先聽講,上 課做作業」。這是一種課前預習的概念,學生上課的時間是拿來問問題,和老師做 更深入的探討,打破以往傳統老師一直在講臺上課,但問學生問題時,學生可能一 問三不知,或是不敢提問的窘境。課堂上可增加與師生之間的互動,或老師可以幫 忙學生解惑,也避免傳統學習方式,學生回家寫作業時,遇到問題卻無人可解惑的 現象。此外,課堂上教師可增加更多時間提供學生實驗與討論的活動,提高學生的 學習興趣。因此,這是一種把知識傳播的過程放在課外,把知識內化的過程放於課 內。 Salman Khan 原是孟加拉裔的避險基金分析師,為了指導他親戚的小孩課業,錄 製教學影片上傳網路,發現影片教學的效能,進而成立可汗學院(Khan Academy) 網路教學的學習平臺,更方便學生透過影片在課前預習聽講。學生可以透過影片先 自學,影片是可以重覆倒帶或放慢速度的,只要按下「重播鍵」就可做到無壓學習。 傳統課堂老師無法兼顧每個學生的學習速度,只能以大多數學生的程度做課程的安 排,而且講過之後,即便學生聽不懂,如果他沒有提出問題,老師可能就進入下個 單元的教學進度,不懂的問題永遠是不懂,甚至影響下個階段的學習。但影片的自 學卻可依據每個人的學習速度自行調整,因此是非常人性化的科技工具,而且學生 都可藉由影片的自學達到精熟學習,培養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態度(王亦穹譯,2013)。 黃政傑(2015)提出翻轉教學模式出現受到三個趨勢的影響,一是科技新因素, 其二是科技革新結合的自導式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最後是教育成本現實及 教育效能與教育品質的要求。 由上顯示翻轉教室的源起主要是科技的進步,透過科技的運用,激發學生的好 奇心和主動學習的熱忱,知識的獲得不再是由傳統單向老師直接面對面的授課,藉 由科技媒體,學生可以快速的取得知識;課堂上,教師的功能則是為學生解惑並提 高學生更高層次的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學習成效更佳。 (二)翻轉教室的內涵 1、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

多位學者如:Bronwyn Ewing(2011),Trina Myers、Richard Monypenny、Jarrod Trevathan(2012)都指出過去傳統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多為單向講述的教學。 Jonathan Bergmann 和 Aaron Sams(2012)則提出翻轉教室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 學生課前自我學習,課堂積極參與學習,教師必須扮演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以及 提供專業回饋與建議的角色,有良好的自學品質才能夠在課堂中有良好的互動、討 論以及問題的解決表現。Ping Zhang、Junjun Ma 和 Yibing Liu(2014)也指出翻轉教

(7)

69

室是完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老師變成是組織者(orgnizers)、良師益友 (mentors)、促進者(facilitators)。翻轉教室課堂中的主角是學生,知識的引導以 各學生為進度,教室不再只是老師講述的場所,而是一個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 間、學生與知識間的互動場所(張正男,2015)。Bergmann and Aaron Sams 更進一 步提出翻轉學習的三 C:Content(內容)、Curiosity(好奇)、Connenction(師生 關係),將翻轉教室的概念進化到翻轉學習。優質的內容幫助學生加深學習;強烈 的好奇心能拓展學生的學習範疇;良好的師生關係有助於鼓舞學生發自內心追求卓 越。翻轉教室只是起步,重要的是翻轉學習,打造個人化學習才是目標(王素蓮譯, 2015)。Thomas Francl(2014)認為翻轉教室的教育價值在於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 引導下有更多應用所學的機會,讓學生更積極參與課程,培養高層次的思考力。 綜上所述,翻轉教室的課堂運作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要激發學 生自主的學習,打破傳統「老師說,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而是上課有更多元的活 動。課堂是師生互動,讓學生提問,培養學生批判思考及更高層次的能力,使知識 內化。教師不只是教書,而是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善用與學生面對面的時 間。 2、科技媒體的運用 科技媒體的運用是翻轉教室重要的教學策略之一,影片是翻轉教室的重要元素 之一,但翻轉的重點並非「在家看影片」,「在家看影片」只是一種方法。Ping Zhang、 Junjun Ma 和 Yibing Liu(2014)的研究說明翻轉教室的需求是資訊設備、合適的影 片、學生可以獨立的使用學生平臺。 另外,如果老師無法自製影片,其實線上資源相當豐富,教師亦可廣泛利用。 目前全世界使用最高 24 小時的網路家教─可汗學院(Khan Academy)則提供翻轉教 室使用影片遠距教學,數位時代個人化學習,透過影片彌補學習落差(何琦瑜、賓 靜蓀、陳雅慧等,2013)。在教學平臺上的影片設計以不露臉的 10 分鐘教學為主, 因為 Salman Khan 認為 10 分的專注勝於 50 分的渙散,在網站內有知識地圖,學生 可以了解自己的學習,自我精熟的自動佈題與細階化的解題策略,還有立即回饋的 積點獎勵。翻轉教室採用數位學習的方式,更能因材施教,學生可依自己的學習速 度進行學習,課堂更人性化,而學習平臺更設計量化的數據,提供教師做參考,更 具體了解學生學習的概況。教師在翻轉課堂的角色由主導變輔助,課堂上留更多空 白的時間讓學生探索、討論與互動。另外,數位學習亦可提供學生補救教學的途徑, 教育更個人化,科技更人性化(王亦穹譯,2013)。 瀏覽 KhanAcademy 教學平臺內容,其中學科包含數學(Math)、科學(Science)、 金融(Economics and finance)、藝術與人文(Arts and humanities)、電腦資訊 (Computing)、學測準備(Test pre)、合作伙伴(Partner content)。雖然內容包含

(8)

70 藝術與人文學科,但內容卻僅有藝術史(Art history),不過它有和博物館教育結合 技術的部份,如和 MOMA 合作,進入網站亦可觀看學習許多藝術製作技能的相關影 片,例如:版畫(Printmaking)…等。 Tim Robinson(2014)提出要留意翻轉教室的兩件事:(1)演講若改為只是在 螢幕上,它仍然是單向式教學,不見得是最好的學習方式。(2)回家作業若只是獨 立的重覆解決或回答問題以求精熟,也不見得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羅志仲(2014)則提出三種變通方式:(1)不一定每堂課都要翻轉,「翻轉教 室」只是眾多教學方式中的一種,教師可靈活彈性使用。(2)每學期錄影幾次,積 少成多,兩、三學期過後,即可大功告成。(3)多位教師分攤錄影。 由上顯示,科技媒體的運用絕對是翻轉教室教學重要策略之一,不論是在課前 的使用或是上課中引起動機的方式之一,教師在這二十一世紀資訊爆炸的時代,具 有自製教學媒體與運用媒體的能力都是相當重要的。特別是視覺藝術學門,影像本 來就是視覺藝術教學的核心,不論是觀看或製作,透過影像的學習,可以更加深加 快學童學習的知能與動機。 3、預習的概念 羅志仲(2014)指出翻轉教室的「正宗」做法,包含以下幾個步驟:(1)學生 在課前觀看教師錄製的教學影片。(2)上課之初,學生針對影片中不懂之處發問, 教師給予解答。(3)學生在課堂上做題目、作業,教師即時檢討。(4)教師設計 課堂活動,帶領學生深入學習。實際操作時,每個老師的方法不盡相同,但核心精 神無非是:學生課前預習,教師課堂釋疑、帶討論。「翻轉教室」的核心精神之一 即是學生課前預習,則教學影片不過是預習之下的一個選項而已,替代方案有兩種, 一是學生預習教材,二是學生課前觀看相關的網路影片,因此就算沒有教學影片, 還是可以落實「翻轉教室」的核心精神—預習。預習會讓課堂討論(特別是分組討 論)變得豐富、有趣。 黃國禎(2016)綜合多位專家學者意見指出翻轉教室具有以下五種特性:(1) 課堂中時間使用上的變化:以影片或其他方式提供學生在課堂外自學,增加課堂中 討論、進行專題、解題等活動的機會。(2)課堂外時間使用上的變化:將原來寫作 業的時間移到課堂中,並在課堂前以影片或其他方式自學。(3)在課堂外以學習記 憶及理解層面的知識為主。(4)在課堂中強調同儕互動、師生互動及問題解決,並 以學習應用、分析及評鑑層面的能力為主。(5)使用科技,特別是影片。 狹義的翻轉教室是採用影片來進行預習,但以廣義的翻轉理念來解釋即課前有 預習活動,即學生事先對上課的議題能先進行探索,可使用影片的觀賞來進行預習、 使用科技媒體來蒐集資料或學習單訪談等活動都可以是預習的方式之一。過去傳統 的教學法亦提及預習的概念,只是只有少數的學生會認真的做課前預習的動作,除

(9)

71 非教師有事先要求。採用影片來做為課前預習是較能提起學生學習動機的方式,而 且能讓學生在課前即快速的達到精熟的效果,若不採用影片做為預習素材,其他活 動策略亦可,只要讓學生於課前能對議題做好事先資料蒐集或研究與學習。 (三)翻轉教室在臺灣 目前臺灣翻轉教育的現況是由《親子天下》整合營運「翻轉教室@臺灣」網站, 由臺大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發起,教育噗浪客創辦人洪旭亮校長、學思達創辦人張 輝誠老師、臺中大元國小蘇明進老師,南投爽文國中王政忠老師…等人,共同協力 企劃。 若以影片為教學的元素,傳統教學影片為教學引起動機的一環,但不見得每位 學生在觀看影片時能專心,教師可能得適時的加入問題討論提昇學生專注力。 因此國內對翻轉教室的解釋與運用是百家爭鳴的狀態,現今的臺灣教育現場, 以「翻轉」概念為中心的教學脈絡,是呈現百花齊放、共榮共存景象。較為人知的 有張輝誠老師提出的學思達翻轉,葉丙城教授提出的 BTS 教學翻轉,王政忠老師的 MAPS 翻轉。在教學理念方面,其中以學思達創辦人張輝誠老師提出的概念最具影 響力。 中山女中任教的張輝誠老師反對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認為過往的教學,老師幾 乎是包山包海,透過嘴巴、PPT、肢體表演,淋漓盡致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但現在 不是,老師必須變成知識的引導者,讓學生看到完整的知識地圖,幫學生找到更好 的知識材料、影片、聲音、更多更好的由淺而深的引導問題,更有效率的教學技術、 機制,來進行更高效益的教學。學思達的兩大核心概念:(1)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 角,學生在課堂上才真正擁有學習主動權。(2)如果好奇心和思考,是學生學習的 最佳動力,那麼老師最應該做的就是:想辦法不斷誘發和維持學生的好奇心與思考, 學思達找到最好的方式就是「問問題」。學思達教學法的完整流程:學生自學思 考問題組內討論上臺發表老師補充。學思達教學法的成敗關鍵,就在於「課 前講義製作」、「事先分組」、「老師引導」這三件事情上。老師統整就是單向口 述教學,學思達把它壓縮到最少的時間、最精緻飽滿的單向式口述教學(張輝誠, 2015)。 學思達受到日本佐藤學的學習共同體、中國好聲音的競合形式影響。指出良性 正向的刺激,發表的舞臺使認真的學生得到肯定和成就感,不認真的學生得到學習、 刺激和見賢思齊的機會。另外,郭進成老師運用的「大聯盟選秀異質分組法」與「海 螺計分方式」,強調「學習共同體」,重視同儕間的聆聽互學,「不懂的人要主動 去問懂得的」、「會的教不會的」;依學生程度進行分組的「合作學習」,根據不 同教學目標而有不同分組策略,也鼓勵「師傅要主動教徒弟」(張輝誠,2015)。

(10)

72 綜上所述,在國際翻轉教室潮流的影響下,國內教育界開始推動翻轉教室的改 革。不過,國內外對翻轉教室的主軸與內容方式不同。比較臺灣與美國對翻轉教育 的概念(表 1): 表 1 臺灣與美國翻轉概念比較 翻轉現況 臺 灣 美 國 翻轉主軸 反填鴨教育為翻轉主軸 以數位學習為翻轉主軸 強調內容 1.強調學習共同體 2. 有張輝誠老師提出的學思達翻轉, 葉丙城教授提出的BTS教學翻轉….等 強調師生關係互動 自學能力 學生透過教師的引導達到自學 學生已有自主學學習能力 數位學習 平臺應用 均一教育平臺(免費) 1Know(免費) PaGamO(需付費) Khan Academy(免費) TED-Ed (免費) Educanon(免費) Moodle(免費) Bendspace(免費) 翻轉教室 網路社群 翻轉教室@臺灣 (http://www.fliptw.org/)

Flipped Learning Community (http://flippedclassroom.org/) 由於國情的不同與學習環境的差異使得翻轉教室在臺灣與美國在推動時作法有 不同的詮釋。美國翻轉教室概念是以影片為主,強調課前預習的數位學習,上課做 作業,師生互動做更深入知識探討。臺灣翻轉教室的理念則採用較寬廣的概念,強 調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主動學習意願,不管任何教學策略(課前預習、影片數 位學習、學思達、BTS 翻轉…等)或創新教學活動,重要是要達到教師有效教學, 學生有效學習。

三、翻轉教室應用在視覺藝術之教學探討

(一)視覺藝術翻轉教室之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 1、課程名稱:大家藝起來:美&醜的藝術對話 2、教學年級:國小高年級 3、教學節數:一節課(40 分鐘) 4、設計理念: (1)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設計,結合翻轉教室小組合作—大聯盟選秀異質分組法與 海螺計分的策略,提昇學生課堂學習互動,增加自學能力。 (2)以視覺美感知能的課程內容,強化學生視覺形式美感的知覺感受與實踐能力。 (3)以培養美感判斷能力,透過討論與對話提高學生思考表達能力,增加藝術美感 知能。

(11)

73 5、課程架構 6、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課程 名 稱 大家藝起來:美&醜的藝術對話 能力指標 3-3-3-8 運用多種方式蒐集有關視覺 藝術之資訊,並養成習慣。 2-3-1-10 透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的方 式,辨認自然物、人造物與藝 術品的美感特徵與視覺要素。 1-3-1-9 探討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 式,瞭解他人的作品,培養自 我思考與表達能力。 教學 目標 3-3-3-8.1 透過觀察,探究生活 中的美與醜。 2-3-1-10.1 藉由討論,建構自 我的美感認知。 1-3-1-9.1 學會欣賞環境中的 美 , 並 於 生 活 中 實 踐。 教學準備 ◎課前說明會— 1. 學生:每位學生提供兩張自認為美&醜的照片,事先寄到老師的 E-mail: artmingirl@kkes.tc.edu.tw(在寄件人上面寫出座號與姓名,請於寄件內容 中寫出一項美&醜的理由)(附錄一) 。 2. 進行大聯盟選秀分組說明(附錄二),將學生分成 6 組(附錄三:大聯盟 選秀異質分組表)。 3. 告知海螺記分方式(附錄四),分組競賽得分方式。 4. 告知評量方式: 依據學習單(附錄五)、海螺記分總得分、投入行為觀 察表(附錄六)三項成績的得分平均。 2-3-1-10.1 藉由討論,建 構自我的美感認知。 3-3-3-8.1 透過觀察,探究 生活中的美與醜。 1-3-1-9.1 學會欣賞環境中 的美,並於生活中實踐。 大家藝起來:美&醜的藝術對話 美&醜貼貼樂 美&醜對談 單元名稱 活 動 分 鐘 10 分 15 分 15 分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 教學資源 教學評量 照片圖卡、學習單 手機倒時計器、鈴聲、 讚便利貼 海螺計分總得分 1.美&醜的藝術對話.PPT 2.藝起來談美-美的形式與 原理.PPT 投入行為觀察表總得分 1. 動手操作貼貼樂。 2. 完成「美&醜的藝術對 話」學習單 1. 分組上臺報告討論結 果。 2. 按讚活動。 1. 同學怎麼說、老師怎麼看 美&醜的評判。 2. 美的形式原理介紹。 藝起來談美 學習單成績

(12)

74 ◎課前教師準備— 將每位學生的相片列印出製成圖卡,全班的圖卡分裝成 6 個信封袋內,袋 子中並準備膠水一瓶與讚貼紙 1 人 3 張及「美&醜的藝術對話」學習單。 教學活動流程(時間配分) 教學資源 評 量 方式 實施過程 壹、 準備活動:美&醜貼貼樂(10 分) 1.【動手操作】每組學生將手中的信封打開, 討論觀察圖卡並將手中的圖卡分類—美& 醜,使用膠水貼在美&醜的板子上。(學生 不會拿到自己提供的圖卡) 2.【學習單】各組討論對於美&醜分類的理由, 寫在「美&醜的藝術對話」學習單上(至少 4 個),發言次數採用正字做記錄。教師採 用海螺計分方式(附錄四:海螺計分方式) 給學生在討論上的表現分組計分。 貳、發展活動:美&醜對談(15 分) 1. 【完成得分】每組完成討論上臺將討論結果 寫在黑板,第 1 名者在海螺記分上先得 4 分, 第 2 名者得 3 分,第 3 名者得 2 分,其餘得 參加獎 1 分。 2.【推派高手】各組推派高手上臺口頭報告, 如果是經理報告加 3 分,球員或教練報告加 1 分,最多可有 3 人說明,其他 2 人可拿美 &醜的板子。 3.【計時報告】教師使用手機計時器計時,1 組 2 分鐘,並準備鈴一個,時間一到,教師 搖鈴請下臺,學生要掌控上臺報告的時間。 4.【按讚活動】每人 3 張”讚”便利貼,學生將 手上的按讚貼紙寫上讚美的話,貼在覺得報 告最棒 3 組的作品上(不含自己組別)。 參、綜合活動:藝起來談美(15 分) 1.【同學怎麼說】教師公佈每位學生事先提供 給老師美&醜的理由,並歸納大家的看法與 評判標準。 2. 【老師怎麼看】教師提供多位藝術專業教師 選擇的相片,提供美&醜更廣更深的看法。 美&醜的藝 術對話.PPT 「 美 & 醜 的 藝 術 對 話 」 學 習 單 海 螺 計 分 總 得 分 ( 依 名 次 排)

(13)

75 3. 【美&醜的評判】統整歸納大家在討論後美 &醜的鑑賞規準。 4.【美的形式與原理】教師播放「藝起來談美─ 美的形式與原理」.PPT,並將同學選擇美& 醜的相片與之呼應,讓學生能充分了解美的 形式與原理。 ~本課程結束~ 「藝起來談 美—美的形 式 與 原 理」.PPT 投 入 行 為 觀 察 表 得 分 7、教學省思: 此課程結合學校觀課活動進行,非常感謝四位觀課教師協助,尤其導師黃老師 給予相當大的支持,對課程內容事先給予相當棒的意見,讓課程進行時能更完美順 利,顯示學校教學伙伴與團隊的支持與相輔相成,是教學成功相當重要的因素。 本課程在實際運作時,因課程內容豐富,但時間緊湊,因此在時間掌控中較無 法從容運用,是美中不足之處,但誠如觀課教師與學生問卷回饋,都提及可將課程 時間再加以延長,讓課程設計更臻完善。 在事後訪談過程中,學童提出日後希望可以再根據美的形式原理做更深入的探 究,也提出增加技法創作內容,或結合流行文化、裝置藝術、行動藝術,這些寶貴 的意見可列入日後課程設計,擴增或延續做更深入的課程探究。 本課程設計採用較廣義的翻轉教室的概念,運用國內學思達教學中的「大聯盟」 選秀法與「海螺計分法」,從研究結果得知,學生最喜歡的教學方式也包含這兩種 方式。多數學生反應皆喜歡分組討論的方式,除了稱呼他們的方式很特別,而且此 方式可以讓每個人課堂上都說話,也鼓勵不敢上臺的學生能踴躍的發表,還能學習 別人如何說話的方式。 「手機倒數計時器」與「搖鈴」的使用,是採用語文競賽的規格要求學生控制 報告的時間,讓學生對上臺報告的時間,能拿捏說話的內容,訓練學生在適當的時 間內,清楚的表達自己想說的話。「按讚活動」將網路時下流行的 FB 按讚與留言將 之實體化,且運用在學生發表時,學生能更仔細聆聽別人的報告,亦能給予正面回 饋。 (二)翻轉教室應用在視覺藝術教學之分析 1、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方式進行,研究者也是教學者,針對工作場所中的特定問 題進行研究,並結合學者專家的力量,採取有計畫的行動,另外輔以問卷調查法及 訪談,進行質量分析,來探究翻轉教室應用在視覺藝術的教學情況。

(14)

76 2、研究步驟 如下所示(圖 1): 圖 1 研究步驟 3、研究樣本 本研究對象採取立意取樣方式,以臺中市南區國光國民小學六年一班學童 29 人,其中男生 16 人,女生 13 人為研究對象。立意取樣的理由是該校為研究者任教 學校,對學校教學環境、學生素質、教學軟硬體的掌握較為熟悉,且本研究的實施 經驗可提供學校設計翻轉教學之參考。 藝術與人文 專業教師進 行教案編修 藝術與人文 專家學者進 行專家效度 設計教案: 翻轉教室應用在視覺藝術教學設計:「大家藝起來:美&醜的藝術對話」 提出結論建議 進行資料結果分析成效與討論 教案實施後: 1.學生填寫「大家藝起來:美&醜的藝術對話課程實施學生問卷調查」、訪談 2.觀課教師填寫「大家藝起來:美&醜的藝術對話課程實施教師問卷調查」、 「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觀察表」、「投入行為觀察表」 資料整理與分析 編寫研究工具: 1.課程實施學生問卷:「大家藝起來:美&醜的藝術對話課程實施學生問卷調查」 2.課程實施教師問卷:「大家藝起來:美&醜的藝術對話課程實施學生問卷調查」 教案實施前: 1.進行學生課前說明會與大聯盟選秀分組 2.進行教師觀課前說 明會 文獻探討: 翻轉教室應用在教學國內外教學相關研究 正式實施教案: 1.學生 29 人參與 2.觀課教師 4 人參與

(15)

77 4、研究工具 本研究工具為自編之「大家藝起來:美&醜的藝術對話課程實施教師問卷調查」 (附錄七)與「大家藝起來:美&醜的藝術對話課程實施學生問卷調查」(附錄八), 以及臺中市中小學校務評鑑—發展亮點學校之「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觀察表」(附 錄九)、「投入行為觀察表」(附錄六)。 5、實施程序 (1)蒐集國內翻轉教室案例,進行文獻探討,進而編寫「大家藝起來:美&醜的藝 術對話」視覺藝術教學活動設計。 (2)聘請藝術與人文專業教師 2 人(黃 O 媛教師、黃 O 達教師)針對教案編寫提 供修正意見。 (3)聘請藝術與人文專家學者 3 人(師大美術研究所碩博班生:游 O 裕教師、陳 O 祥教師、溫 O 婷教師),針對自編之研究工具「大家藝起來:美&醜的藝術對 話課程實施教師問卷調查」與「大家藝起來:美&醜的藝術對話課程實施學生 問卷調查」,進行專家效度之審閱並提供修正意見。 (4)104 年 12 月 11 日進行課程教學說明會,向研究對象說明課程實施學生準備事 項,並以大聯盟選秀法進行分組,共 6 組,每組 4-5 人。 (5)104 年 12 月 21 日早上進行「大家藝起來:美&醜的藝術對話」觀課前說明會, 說明教案設計內容與觀課重點及協助事項。 (6)104 年 12 月 21 日下午正式進行課程教學,聘請教師 3 人(張 O 美主任、陳 O 芬主任、呂 O 珍教師)進行觀課,填寫「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觀察表」、「投 入行為觀察表」,黃 O 緩老師協助拍照。並於課程實施後,請六年一班學童填 寫「大家藝起來:美&醜的藝術對話課程實施學生問卷調查」,4 位觀課教師 填寫「大家藝起來:美&醜的藝術對話課程實施教師問卷調查」。 (7)104 年 12 月 24 日抽樣六年一班學童 12 人(其中包含 3 位經理、3 位教練、6 位球員),針對問卷內容進行錄影訪談活動。 (8)分析問卷結果與觀課紀錄表及進行各項討論,作成結論與建議。 6、資料處理 (1)課程設計 ① 對課程主題喜歡程度 學生對視覺美感知能課程主題喜歡程度(圖 2):69%非常喜歡,31%喜歡,0% 不喜歡,0%非常不喜歡。整體而言是學生喜歡本課程以「美&醜的藝術對話」為主 題的課程設計,顯示學生喜歡以視覺美感知能為主的翻轉教學課程設計。

(16)

78 圖 2 對課程主題喜歡程度 ② 對整體課程活動設計喜歡程度 學生對整體課程活動設計喜歡程度(圖 3):69%非常喜歡,31%喜歡,0%不喜 歡,0%非常不喜歡。教師對整體課程活動設計喜歡程度(圖 4):75%非常喜歡,25% 喜歡,0%不喜歡,0%非常不喜歡。整體而言是師生皆喜歡本課程活動設計。

圖 3 圖 4 ③ 最喜歡的活動設計 學生最喜歡的活動設計(圖 5):依序是美&醜對談 42%、美&醜貼貼樂 34%、 藝起來談美 24%。教師最喜歡的活動設計(圖 6):依序是美&醜對談 16.67%、美& 醜貼貼樂 50%、藝起來談美 33.33%。顯示師生皆對「美&醜對談」活動設計最為喜 歡。師生對上課討論、分組報告、按讚活動等教學活動設計有較高的喜好程度。

圖 5 圖 6 (2)教學方式 ① 對課程教學方式喜歡程度 學生對整體課程教學喜歡程度(圖 7):76%非常喜歡,24%喜歡,0%不喜歡, 0%非常不喜歡,整體而言是喜歡本課程教學方式。教師對整體課程教學喜歡程度(圖

(17)

79 8):50%非常喜歡,50%喜歡,0%不喜歡,0%非常不喜歡。整體而言是師生皆喜歡 本課程教學方式。

圖 7 圖 8 ② 喜歡教學方式 學生在教學方式方面(圖 9),最喜歡的是動手操作、看 PPT 影片、按讚活動、 討論。顯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式是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特別是能動手操作。教 師在教學方式方面(圖 10),最喜歡的是動手操作、看 PPT 影片、大聯盟選秀法、 按讚活動。顯示師生皆喜歡的教學方式是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式,特別是能動手操 作、按讚活動以及多媒體運用看 PPT 影片。

圖 9 圖 10 ③ 課程幫助 學生覺得本課程對自己的幫助(圖 11),認為最增加藝術(美感)知能,能快 樂學習,增加思考與、表達力與自學力。教師覺得本課程對學童的幫助(圖 12), 認為最增加藝術(美感)知能,增加思考與、表達力與人際關係。顯示師生皆認為 本課程對學童最大的幫助是增加藝術(美感)知能,增加思考與表達力。

圖 11 圖 12

(18)

80 ④ 課程特別之處 所謂「課程特別之處」在問卷中意指本課程實施後,學生覺得有別以往傳統藝 術與人文課程不同之處。目的是欲瞭解實施翻轉教學課程之後,學生的看法為何, 本題問卷設計為開放式填答。 學童提出的看法整理如下: A. 能和同學在課堂上不斷地討論,也能和同學互動分享自己的意見。 B. 不同於往常的美術課,學習到更深奧的知識,也許消化一下,以後能增加美勞成 績。 C. 可以讓我們更清楚美與醜的意義,也能讓我們增加思考能力,大家一起討論可互 相給予對方建議,讓我們討論出更完整的答案。這堂課讓我們更團結,而且很特 別,以往老師上課都沒有很完整的時間讓我們討論,但這次課程很完美,別具一 格。 D. 除了到不同教室學習,而且分組的方式也很特別,稱呼方式也很特別,令我印象 深刻,好棒! E. 讓我們的審美觀變好,透過這堂課也知道同學們對美醜的觀感想法。 F. 我覺得特別的是談美與醜的話題,能知道每位同學的想法,也能知道老師的想法。 G. 可以分組討論,而且還可以動手操作,還有按讚活動,那樣不僅可以得到別人的 回饋,還可以學習別人的用詞。 H. 這堂課是我第一次自己回家找資料的,超級好玩的,可以給老師好印象。 I. 鼓勵害怕上臺的同學上臺,也使每一個同學自由發揮創意,展現自己對美醜的評 鑑標準,也讓同學更認識彼此。 J. 可以分組自由討論,也可以看別人的想法和心得比別的課更好玩。 K. 這堂課是我有史以來能跟同學討論最久的,那種腦子裡面的想像力,形容詞非常 多,所以這堂課充滿著與同學增進討論能力。 L. 利用電子信箱來傳圖片給老師,可以知道大家對美和醜的不同觀感,了解班上最 多人認為美感的主要原因。 M. 以前都沒有上過這個活動,以前也都沒有找到美醜的照片和看到別人對於美醜的 看法。 N. 我覺得可以自由討論很不一樣的主題,增加了很多美和醜的知識很新鮮。 O. 大家都很認真討論,這次的課程讓大家了解到如何分辨美與醜,真的很謝謝老師。 P. 上起來很輕鬆,和以前不一樣的是上課完後要考試,我覺得十分好玩! Q. 我覺得這堂課很特別,因為很少有這種活動,而且還有禮物,很好玩! R. PPT 投影片,因為以前上課都很少用 PPT,所以我覺得老師很用心設計這堂課。 S. 這堂課很有趣,因為可以和大家一起討論。

(19)

81 T. 一組有 4 個人,在班上的課是 6 個人一起。 U. 這堂課可以看到許多人的圖片,有的看了好笑,有的很酷,真開心! V. 看 PPT 投影片,因為可以讓我知道有不同的看法。 X. 很少用電腦看 PPT 投影片,也很少有學習單的活動。 Y. 和以前的課不一樣,所以我很不習慣,但我覺得很特別,因為可以用到 G-mail。 Z. 特別在可以有很多好玩的遊戲,還利用投影片很多美&醜的圖片,很好玩呢! A'.主題很特別、輕鬆,記分方式很特別,老師提供好多人評論美醜的想法以及準備 了小禮物,我很喜歡這堂課。 B'.這堂課與其他的課很不一樣,因為可以增加我們的思考能力、美感,讓我們學習 到不一樣的美。 C'.這堂課可以讓我增加美感知能,還能增加知識,希望下次可以再辦。 D'.以前沒上過這種主題的課,老師上課很好玩,我也可從老師身上學到關於美的知 識。 老師提出的看法整理如下: A. 小組互動激盪想法並能討論出共識也能聆聽他人意見。 B. 活動中老師適時加減分,提高專注力。 C. 先讓學生在上課前蒐集資料,再於上課中與同學討論發表,最後再由老師匯整, 總結“美感教學的理論”,讓孩子發現原來自己找尋的圖片中,就是符合老師的藝 術知能的專有名詞,才感受他的美感!同時聽見許多學生、老師對美的看法。 D. 運用獎勵團體動力鼓勵學生發言。 E. 小朋友、師長的不同意見呈現,多元、多角度視野的交流,十分吸引人。 F. 藉由圖片、討論、歸納出美的定義。 G. 下課了!孩子不會吵著下課,足見上課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勝過遊戲。 綜上所述,學童覺得特別之處有上課能充份的討論、和同學交流想法、增進思 考能力、能增加美感知識、使用 E-mail、觀賞 PPT 投影片、分組記分方式很特別。 顯示本課程設計在教學活動分組設計、多媒體使用、與提昇學生思考、發表與美感 能力上讓學童感受與以往有不一樣的課程。 ⑤ 學生訪談: 根據問卷內容再立意取樣六年一班學童 12 人(其中包含 3 位經理、3 位教練、6 位球員),透過訪談,針對問卷內容、課程學習心得與未來想進行的課程內容做更 深入的探討。 A. 課程學習心得: 多數學生表示可以增加發表能力、增加同學情感、獲得藝術知能,並在生活中會 更多留意美醜之處,提昇自己的審美觀。訪談結果與問卷量的分析大致相同。

(20)

82 B. 課程特別之處: a. 大聯盟選秀分組 學生表示:稱呼我們的方式很特別,有完整的時間討論,因為其他課的時間很 短,可以讓怕上臺的同學上臺練習,可以增加說話的機會。每個人都有說話的 機會,不會只有同一人在說。 b. 使用 G-mail 學生表示:這是我第一次回家找資料使用 G-mail,我覺得老師很創新,對我而 言蒐集資料是輕鬆的。 c. 美感知能 學生表示:可以更深入了解問題,可以知道別人的想法,可以提昇自己的審美 感。 C. 未來課程: 訪談學生提出對未來課程的期許,多數學生覺得如能和這次課程這樣多元、有 趣即可,部份學生提出想更深入瞭解美的形式與原理,也期待有動手操作的課 程。另外有學生提出希望可以戶外寫生,因為大自然是最好的畫筆、想學色鉛 筆人物與背景傳統繪畫題材。此外,還有多位學生提出希望未來課程可以是流 行文化、認識周遭環境的美、裝置與行動藝術。顯示學生希望未來課程設計可 以是美感知能更深入探討課程、傳統藝術創作技能、流行文化或現代藝術探討。 ⑥ 學生學習情形觀察 根據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觀察表,三位教師觀課學生上課投入情形(圖 13)分 為別為 97.62%、81.61%、95.40%,整體而言,通過多數學生(55%)皆有投入學習。 顯示學生上課程教學時,多數學生皆有專注投入課程學習內容,亦即本課程內容吸 引學童上課能專心參與。 圖 13 ⑦ 教師教學情形檢核 根據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觀察表,三位教師觀察教師教學情形(圖 14),顯示 教師進行課程教學時,課程實施中能 100%清楚呈現教材內容、運用有效教學技巧、 適時檢視學習成效、維持良好的班級秩序以促進學習、營造積極的班級氣氛。顯示 當天教師教學情形各方面表現優良。 70.00% 80.00% 90.00% 100.00% 1 2 3 學生上課投入情形

(21)

83 圖 14 ⑧ 美感判斷 藝術的感受是主觀的,但藝術的判斷卻是客觀的,故美感判斷發展的階段,它 所代表的並非感情成分的多寡,而是理性判斷層次的高低。在 Parsons 的審美發展研 究中,以認知結構的改變來說明美感判斷的發展,提出五階段的美感判斷規準。第 一階段:主觀偏好(favoritism),第二階段:美與寫實(beauty and realism),第三階 段:表現性(expressiveness),第四階段:形式和風格(form and style),第五階段: 自律(autonomy)(陳朝平、黃壬來,1995)。 由於本課程設計以視覺美感知能為課程的內容,強化學生視覺形式美感的知覺 感受與實踐的能力,並培養美感判斷能力,希望透過討論與對話提高學生思考表達 能力,增加藝術美感知能。藉由課程中學生提供教師個人對美與醜影像與看法,可 探究學童對美感判斷規準,將學童的看法統整歸納下所示(表 2): 表 2 美感判斷表 美 (人數) 醜 (人數) 研究者整理學童 評判規準 對應 Parsons 的審美 發展研究五階段 漂亮(9) 舒服(4) 噁心 不舒服(11) 感官 第一階段:主觀偏好 造型 帥 (4) 壯觀構成(1) 造型不佳 比例 怪(8) 造型 比例 第四階段:形式和風格 顏色豐富(6) 顏色不豐富(3) 顏色 第四階段:形式和風格 記憶性佳(4) 記憶性不佳(4) 記憶性 第三階段:表現性 有氣質 (2) 氣質不佳(4) 氣質(質感) 第三階段:表現性 道德好 (1) 道德差(1) 道德 第五階段:自律 新的(1) 舊的 慢的(1) 新鮮感 第三階段:表現性 自然物(1) 自然物 第二階段:美與寫實 不適合(1) 場合(社會規範性) 第五階段:自律 髒亂(2) 秩序 第五階段:自律

(22)

84 由上表顯示,多數學童以「漂亮」的語彙來描述美的感覺,以「噁心、不舒服」 語彙來描述醜的感覺,對應 Parsons 的審美發展研究中五階段的美感判斷規準,仍屬 處於「第一階段:主觀偏好(favoritism)」居多。 ⑨ 觀課教師建議 A.「美的形式原理」可考慮延至下一節課講解,讓學生有時間消化吸收並能反思。 B. 老師事前準備功夫十分認真,僅在一堂課內教學十分可惜!可分 2 堂教學:學 生分組表達、發表+美&醜對談+按讚活動。藝起來談美+某一知能,例如:律 動、漸層的創作。 C. 好喜歡這堂課,內容豐富可進行 80 分鐘的課程了! 根據觀課教師建議,顯示本課程設計可將之擴大與延伸,讓課程進度可以更從 容進行,學生可以更深入瞭解美感課程,此可做為日後課程修正之參考! ⑩ 教學省思討論 根據教學省思,研究者發現本課程翻轉教學未逮之處如下: A. 增加影片元素於課程設計中 本課程並未有充份的影片預習元素在翻轉教學課程設計中,致使綜合活動介紹美 的形式原理,統整學童觀念時在時間掌控中較無法充容運用。因此於未來課程擴 充時,可將美的形式原理介紹採用數位學習平臺學習方式,讓學童能事先預習方 式進行,增加課堂上師生互動時間,對議題有更充裕的時間做更深入知識探討。 B. 藝術美感知能與創作並重 學童提出日後希望可以再根據美的形式原理做更深入的探究,也提出增加技法創 作內容,或結合流行文化、裝置藝術、行動藝術…等。顯示課程設計除增加學童 藝術美感知能,亦該並重藝術創作技法,使課程設計能更符合學童需求。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翻轉教室應用在視覺藝術教學之探討,採用研究者自編之「大 家藝起來:美&醜的藝術對話課程實施教師問卷調查」與「大家藝起來:美&醜的藝 術對話課程實施學生問卷調查」為研究工具,並輔以臺中市中小學校務評鑑─發展亮 點學校之「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觀察表」、「投入行為觀察表」為觀課研究工具, 依據課程實施結果進行量化分析並輔以訪談進行深入質性探討。 依據上述的研究結果與討論,本研究獲致研究結果如下:

(23)

85 1、翻轉課程設計 整體而言是師生皆喜歡本課程以「美感」為主題的視覺藝術教學活動設計。師 生皆對「美&醜對談」活動設計最為喜歡。顯示師生對上課討論、分組報告、按讚活 動等教學活動設計有較高的喜好程度。採用廣義的翻轉概念—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設計,學思達的教學策略「大聯盟分組選秀法」、「海螺計分方式」在教學上受到 師生的喜好。 2、翻轉教學方式 研究結果顯示,師生皆喜歡的教學方式是以學生活動為主的教學方式,特別是 能動手操作、按讚活動以及多媒體運用看 PPT 影片。翻轉教學方式以學生活動為主 的課程設計及數位科技的教學方式在視覺藝術教學上受到師生的喜好,能達到教師 有效教學、學生有效學習的目的。 3、翻轉課程幫助 研究結果顯示,師生皆認為本課程對學童最大的幫助是增加藝術(美感)知能, 增加思考與表達力。翻轉課程設計能幫助學生提高視覺藝術學習意願,並提昇思考 與表達能力,此為翻轉教育的核心精神,即為學生能主動學習。 綜合研究結果與分析,本研究提出翻轉教室應用在視覺藝術教學原則建議如下: 1、以學生為本,教師為輔 課程設計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主動學習。課程中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在 進行學生的活動規劃時,能結合學生熟悉之流行文化更能吸引學生學習動機。此外, 本研究結果發現動手操作亦是學童最喜愛的教學方式之一,顯示課程設計時,讓學 生有更多的實際操作與體驗更能加深學生學習的意願。教師在教學中是輔助引導的 角色,將學生的說法加以統整,使美感概念能更深化,並運用在生活實踐中。 2、善用科技媒體資源 現在是數位科技時代,善用科技媒體資源能增加學生學習效果。科技運用在教 學上亦是學童的喜愛,本課程以學生事先蒐集美與醜的相片以電子郵件方式寄給教 師,在狹義的翻轉概念即是課前預習的方法(國外是以影片教學為課前預習的方 法),透過討論與發表,學生上課是做知識更深入的探討與學習,本研究結果發現 學童認為看 PPT 影片為學童喜愛的教學方式之一,教師使用 PPT 投影片做美感認知 更深入的呈現。 3、教師有效教學,學生有效學習 不管是採用狹義或廣義的翻轉概念,最終的目的是要達到教師有效教學,學生 有效學習。不論採行何種教學模式,課堂上重要的是師生有良好的互動與溝通,教

(24)

86 師事先規劃完善的教學內容與豐富的教學活動設計,自然而然吸引學生學習興趣, 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帶得走的能力,提昇學生思考、發表能力以及自學能力。 (二)建議 1、對教學者之建議 (1)課程設計 雖然學者認為翻轉課程教學設計,以影片為主要元素,但每位教師教學現場的 場域不同、環境不同、對象不同,因此課程設計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校制宜, 因學科不同而制宜、因學生程度高低而制宜,甚至也要因老師差異而制宜,更重要 的是課程設計要扣緊教學目標,使學童除了能樂於學習,還要有效學習。本研究為 課程設計,實施時間較短,建議未來研究者,課程設計規劃可以二個月(8 週)以 上的翻轉課程設計,使學生對議題的學習能更具深度與廣度。 (2)教學方式 建議未來教學方式可以更多元化,除了採用翻轉教室的一些教學策略之外,教 學還要考量學生、環境、文化差異,採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最重要的是以學生活動 為主的教學方式深受學生的吸引,不論是多媒體科技的運用、學生體驗、活動、操 作、觀察,亦可加入更多藝文參觀、肢體展演、角色扮演或創作活動,刺激學生更 多藝術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2、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1)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有其實施與資料分析困境,使用描述統計來分析資料, 建議未來研究採用單組或兩組實驗設計法,可嚴謹推論翻轉教學與學生視覺藝術學 習成效之因果關係。 (2)研究工具 本研究工具之教師與學生問卷之實施僅為調查,無法嚴謹的證實翻轉之成效且 無從比較差異之研究,建議未來研究應建立視覺藝術翻轉教學之學生學習動機與態 度量表問卷,若課程設計是以「美感」為主題,則需建立「美感學習成就測驗」作 為單組實驗設計之前後測驗比較;如是兩組實驗設計,則可做為對照組與實驗組之 差異比較,更能有科學的具體證據說明翻轉教學之成效。 (3)研究對象 建議未來研究可擴大研究樣本,增加研究對象,擴至 2 個班以上的學生,使研 究樣本實驗結果,對於翻轉教學成效更具說服力。

(25)

87

參考書目

中文 一、專書 王文科,《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出版社,2014)。 何琦瑜、賓靜蓀、陳雅慧等,《翻轉教育:未來的學習.未來的學校.未來的孩子》 (臺北:親子天下出版社,2013)。 張輝誠,《學思達:張輝誠的翻轉實踐》(臺北:親子天下出版社,2015)。

強納林.柏格曼(Jonathan Bergmann)、艾倫.山姆(Aaron Sams),《翻轉學習:10 個老師的跨學科翻轉手記,讓學習深化、學生更好奇(Flipped Learning: Gateway to Student Engagement)》,王素蓮譯(臺北:親子天下出版社,2015)。

陳朝平、黃壬來,《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臺北:五南出版社,1995)。

黃國禎等,《翻轉教室:理論、策略與實務》(臺北:高等教育,2016)。

蕯紐曼.可汗(Salman Khan),王亦穹譯,《可汗學院的教育奇蹟:兩億人的家教課,

跟比爾.蓋茲的孩子一起學習(The One World Schoolhouse)》(臺北:圓神出版社, 2013)。 二、論文 (一)期刊論文 江昔美,〈翻轉教室應用在國語文教學的模式〉,《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28(2015), 頁 1-21。 郭靜姿、何榮桂,〈翻轉吧教學!〉,《臺灣教育》686(2014),頁 9-15。 曾釋嫻、蔡秉燁,〈翻轉課堂教學與傳統教學對大學生學習策略之差異研究〉,《雙溪 教育論壇》3(2015),頁 1-19。 黃政傑,〈翻轉教室的理念、問題與展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12(2014),頁 161-186。 劉怡甫,〈翻轉課堂—落實學生為中心與提升就業力的教改良方〉,《評鑑雙月刊》41 (2013),頁 31-34。 羅志仲,〈翻轉教室翻轉學習〉,《師友月刊》563(2014),頁 20-24。 (二)碩博士論文 張正男,《翻轉教室應用在數學教學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2015)。

(26)

88

英文 一、專書

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 Flip YOUR Classroom: 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 (Washington, DC: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Press, 2012), pp.28-40. 二、期刊論文

Bethany Stone, “Flip your classroom to increase active learning and student

engagement,” (Paper presented at 28th Annual Conference on Distance Teaching & Learning, Madison, WI, 2012), pp.22-26.

Bronwyn Ewing, “Direct Instruction In Mathematics: Issues For Schools With High Indigenous Enrolm ents: A Literature Review,” Australi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6:5 (2011): 91-64.

Ping Zhang, Junjun Ma and Yibing Liu, “ Flipped Classroom: an Effective Model of Improving Student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in Education 3:3 (2014): 149-144.

Richard Pierce and Jeremy Fox, “Vodcasts and active-learning exercises in a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of a renal pharmacotherapy module,” 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 76:10 (2012): 196.

Thomas Francl, “Is flipped learning appropriat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Innovative

Teaching 7:1 (2014): 128-119.

Trina Myers, Richard Monypenny and Jarrod Trevathan,“Overcoming the glassy-eyed nod: An application of process-oriented guided inquiry learning techniqu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 of Learning Design 5:1 (2012): 22-12.

三、網路資料

Tim Robinson, “Flip a lesson, but don’t flip your classroom” (2014). Retrieved from https://robinsondigital.wordpress.com/2014/01/22/flip-a-lesson-but-dont-flip-your-cla ssroom/

(27)

89 附錄一:課前說明會 親愛的同學: 日常生活中你覺得什麼影像讓你覺得是美的呢?什麼影像讓你覺得是醜的呢? 你評判美醜的標準是什麼?請你: 1. 提供你覺得「美」與「醜」的相片各一張。(相片可以自己拍的或網路) 2. 告知老師你評判美醜的理由是什麼?(只需回答最重要的一個理由) 把以上1、2事項於12/16(三)前E-mail給惠敏老師 惠敏老師 E-mail:artmingirl@kkes.tc.edu.tw 主旨: 班級座號姓名(範例:60131黃靖媛) 附錄二:大聯盟選秀法異質分組說明 1.教師先依學生段考成績高低,分成 5 組人馬。 2.之後先由成績最不理想的學生當組長,也就是球隊經理人,然後由他負責第一輪的 選秀:挑成績最好的一位同學當他的學習夥伴/組員來當教練。這時,教師的話術 很關鍵唷。要好好引導這些學生,不妨說這是為了讓我們的球技/學習更精進啦! 3.第二輪選秀經理選擇與自己異性的球員,這是希望藉由性別的異質讓學生在討論時 能較投入課程。第三輪選秀經理選擇與自己同性的球員。 4.第四輪選秀是沒被選上的最後一組人馬,則是由他們自行選擇要加入哪一個小組。 避免沒被選上的這些學生產生負面的感受。

(28)

90 附錄三:大聯盟選秀法異質分組表 座號 姓名 103學年度 期末分數 名次 第一次分組 大聯盟選秀後分組 21 陳O蓉 100 1 2教練 1 5 王O凱 98 2 2教練 5 16 何O耘 98 3 2教練 3 22 王O語 98 4 2教練 6 24 柯O慈 97 5 2教練 2 23 陳O恩 96 6 2教練 4 25 蔡O侑 96 7 3球員 5 26 林O靜 96 8 3球員 3 7 吳O蓉 95 9 3球員 4 28 黃O涵 95 10 3球員 2 19 蘇O文 94 11 3球員 6 1 陳O文 93 12 3球員 4 2 張O瑋 93 13 4球員 3 3 林O慶 93 14 4球員 5 20 簡O軒 93 15 4球員 1 8 賴O孝 92 16 4球員 2 9 黃O翔 92 17 4球員 6 10 黃O源 92 18 4球員 3 15 林O昱 92 19 5球員 5 27 許O喬 92 20 5球員 1 11 鐘O翔 91 21 5球員 6 14 林O叡 91 22 5球員 4 6 鄭O承 90 23 5球員 2 13 黃O維 90 24 1經理 6 18 蔡O萍 90 25 1經理 4 17 范O鳳 89 26 1經理 1 4 黃O畯 88 27 1經理 5 12 廖O楷 87 28 1經理 2 29 吳O原 86 29 1經理 3

(29)

91 附錄四:海螺計分方式 1. 只要一開始上課專心聽講就加5分 2. 只要小組抵達終點的話:該組還可以先進行戳戳樂活動。 3. 結合大聯盟選秀制分組法,各球隊經理/組長答對或報告者加3分,教練或球員則 加1分。將光環留給經理/組長。目的是讓同組學生協助成績較弱者(經理/組長), 鼓勵他得分。換言之,各組成績好的同學(教練),如果想讓小組成績好,最有 效率的做法是教會經理/組長來搶分啦! 附錄五:美&醜的藝術對話學習單 組別 第( )組 座號 討論紀錄(畫正記號) 討論題目 請將手中的相片分為『美』&『醜』兩類,再將這些 相片貼在美醜貼貼樂的板子上,並提出你們審美的標 準是什麼? 美的評判理由 (至少寫出5項) 1. 2. 3. 4. 5. 6.

美&醜的藝術對話

(30)

92 附錄六:投入行為觀察表

投入行為觀察表

符號說明: 觀察時間: E 投入學習 1 M 管理與活 動轉換 2 S 社交活動 3 U 無事做 O 離開教室 (M→男生;F→女生) D3 鐘 O 翔 11 (M 球員) 1 2 3 E3 林 O 慶 3 (M 球員) 1 2 3 F3 林 O 叡 14 (M 球員) 1 2 3 D2 黃 O 翔 9 (M 球員) 1 2 3 D4 王 O 語 22 (F 教練) 1 2 3 E2 林 O 昱 15 (M 球員) 1 2 3 E4 王 O 凱 5 (M 教練) 1 2 3 F2 陳 O 文 1 (M 球員) 1 2 3 F4 陳 O 恩 23 (F 教練) 1 2 3 D1 蘇 O 文 19 (F 球員) 1 2 3 D5 黃 O 維 13 (M 經理) 1 2 3 E1 蔡 O 侑 25 (F 球員) 1 2 3 E5 黃 O 畯 4 (M 經理) 1 2 3 F1 吳 O 蓉 7 (M 球員) 1 2 3 F5 蔡 O 萍 18 (F 經理) 1 2 3 C5 林 O 靜 26 (F 球員) 1 2 3 B3 鄭 O 承 6 (M 球員) 1 2 3 C3 張 O 瑋 2 (M 球員) 1 2 3 C4 何 O 耘 16 (F 教練) 1 2 3 B4 賴 O 孝 8 (M 球員) 1 2 3 B2 柯 O 慈 24 (F 教練) 1 2 3 A3 簡 O 軒 20 (F 球員) 1 2 3 A2 陳 O 蓉 21 (F 教練) 1 2 3 C2 黃 O 源 10 (M 球員) 1 2 3 C1 吳 O 原 29 (M 經理) 1 2 3 B5 黃 O 涵 28 (F 球員) 1 2 3 B1 廖 O 楷 12 (M 經理) 1 2 3 A4 許 O 喬 27 (F 球員) 1 2 3 A1 范 O 鳳 17 (F 經理) 1 2 3

講臺

第四組 第五組 第六組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31)

93 附錄七:課程實施教師問卷

『大家藝起來:美&醜的藝術對話』課程實施教師問卷調查

課程實施日期:104 年 12 月 21 日 填寫日期:104 年__月__日

各位教育先進,感謝你參與本課程實施觀課,為了瞭解您對本課程

教學設計的想法,並做為課程日後修正,請你撥冗時間協助填寫本問

卷,非常感謝您的協助與指教

!!

✽請打「v」,並回答問題:

一、 身份: □美術相關科系畢業 □非美術相關科系畢業 二、 任教: □藝術與人文教師 □非藝術與人文教師 三、 年資: □1-10 年 □11-20 年 □21-30 年 四、 我對於『大家藝起來:美&醜的藝術對話』整體課程活動設計: □非常喜歡 □喜歡 □不喜歡 □非常不喜歡 五、 承上題,其中我最喜歡的活動設計是: □美&醜貼貼樂 □美&醜對談 □藝起來談美 六、 我對於『大家藝起來:美&醜的藝術對話』整體課程教學方式: □非常喜歡 □喜歡 □不喜歡 □非常不喜歡 七、 承上題,其中我喜歡的教學方式是:(可複選) □動手操作 □討論 □按讚活動 □學習單 □看 PPT 投影片 □大聯盟分組選秀法 □海螺記分方法 八、 我覺得這堂課對學生的幫助是: (可複選) □增進人際關係 □增加班級向心力 □增加思考能力 □快樂學習 □提昇自學能力 □增加師生溝通 □增加藝術(美感)知能 □增加表達能力□其他___________ 九、 我覺得這堂課很特別的是:(想想看和以往的課有什麼不一樣?) 十、 我對這堂課的建議是:

(32)

94 附錄八:課程實施學生問卷

『大家藝起來:美&醜的藝術對話』課程實施學生問卷調查

課程實施日期:104 年 12 月 21 日 填寫日期:104 年__月__日

小朋友,感謝你參與本課程實施,為了瞭解你對本課程教學設計的想法, 並做為日後課程修正,請你撥冗時間協助填寫本問卷,非常感謝你的參與!! ✽請打「v」,並回答問題: 一、 姓別: □男 □女 二、 身份: □經理 □球員 □教練 三、 我對於『大家藝起來:美&醜的藝術對話』課程主題: □非常喜歡 □喜歡 □不喜歡 □非常不喜歡 四、 我對於『大家藝起來:美&醜的藝術對話』整體課程活動設計: □非常喜歡 □喜歡 □不喜歡 □非常不喜歡 五、 承上題,其中我最喜歡的活動設計是: □美&醜貼貼樂 □美&醜對談 □藝起來談美 六、 我對於『大家藝起來:美&醜的藝術對話』整體課程教學方式: □非常喜歡 □喜歡 □不喜歡 □非常不喜歡 七、 承上題,其中我喜歡的教學方式是:(可複選) □動手操作 □討論 □按讚活動 □學習單 □看 PPT 投影片 □大聯盟分組選秀法 □海螺記分方法 八、 我覺得這堂課的幫助是: (可複選) □增進人際關係 □增加班級向心力 □增加思考能力 □快樂學習 □提昇自學能力 □增加師生溝通 □增加藝術(美感)知能 □增加表達能力□其他___________ 九、 我覺得這堂課很特別的是:(想想看和以往的課有什麼不一樣?) 十、 我想對老師說~

(33)

95 附錄九:臺中市中小學校務評鑑—發展亮點學校

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觀察表

校名: 國光國小 日期:104.12.21 班級: 六年一班 學習領域/科目與單元: 藝術與人文/ 大家藝起來:美&號醜的藝術對話 教學者姓名: 林惠敏 (觀課時間約 15-20 分鐘,8-10 分鐘觀察學生學習、8-10 分鐘觀察教師教學) 觀察者:

◎學生學習情形觀察 ((E+ M+S+U+ O=全班人數))

行為類別 觀察時間點及學生行為紀錄 第一次 時間: ___ 第二次 時間: ___ 第三次 時間: ___ 專心參與課堂活動(E1) 投入學習(E) ____人次 ____人次 ____人次 ____人次 回答問題(E2) 對話或澄清迷思概念(E3) 練習技能(E4) 參與合作活動(討論、實作、設 計、作品發表等)(E5) 寫作業或測驗(E6) 進行管理與活動轉換(M) (含收發教材、教師處理級務 等)人次 未投入學習 ____人次 ____人次 ____人次 ____人次 社交活動(S)人次 無事做(U)人次 離開座位(O)人次 觀看影片 使用學習設備: ____________________ ◎綜合評論:學生學習投入情形為何? ※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人數: ※班上教學的特殊情形紀要:

(34)

96 ◎教師的教學情形 序號 檢核項目 優良 普通 待改進 未呈現 1 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 □ □ □ 2 運用有效教學技巧 □ □ □ □ 3 應用良好溝通技巧 □ □ □ □ 4 適時檢視學習成效 □ □ □ □ 5 維持良好的班級秩序以促進學習 □ □ □ □ 6 營造積極的班級氣氛 □ □ □ □ 7 其他: □ □ □ □ ◎綜合評論:教師教學的優點及待改進之處為何? 學生投入情形=

【(第 1 次(E 人次)+第 2 次(E 人次)+第 3 次(E 人次))/(全班人數×3)】×100% 註:全班人數不計算特殊教育學生人數

總評:

□通過:多數學生(55%)投入學習

(或教師教學 7 項檢核項目有 5 個以上達到「普通」層級)

□未通過

備註:此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觀察結果做為評鑑面向二、三、四之重要參考依據, 所抽取教學觀察之教師需至少半數達到通過以上之成績,面向二、三、四才能評選 為「優等」或「特優」等級。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To share strategies and experiences on new literacy practices and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nglish classroom for supporting English learning and teaching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think purposefully about what they want, and how they’re getting there, is a great way to make creative writing assessable.. One more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藝術教育組

Red, white and brown 是典型 Mark Rothko

期……在白女人身上也有綑邊的傾向,而顏色方面,陰影

to introduce how teachers may enhance learning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by adopting virtual reality (VR) technology and relevant strategies in the classroom as well as

(網站主頁 > 課程發展 > 學習領域 > 藝術教育 > 教學資源 >視覺藝術

• 承接視覺藝術科作為高中課程的 選修科,並繼續推動本科課程的 發展,教育局於2020/21學年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