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寫作的意涵與內容說起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從寫作的意涵與內容說起"

Copied!
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從寫作的意涵與內容說起

──大學寫作教學心得

醒吾技術學院 通識中心 蔡忠霖

一、前言

當今國內的語文教育日益受到重視,提昇學生語文能力之說不絕於耳,這顯 示出其在教育上的重要性愈來愈受到正面的關注。這對整體教育的改革而言固然 是一種進步,然則與語文能力最為直接相關的寫作訓練課程,在意涵上、內容上, 乃至於講授方法上,都存在著不小的歧異,可以說是各行其是、自成一家。不同 的教師培育出來的學生,所學及接受的訓練往往天差地遠,難以相提並論,能力 的獲得與否也就無法掌控。其實,原本學生本身的用功程度、素質原就存在著一 定差別,如此一來學生上完寫作課後所應該被賦予的能力,就更加的有所出入。 對於一門課程而言,這絕對不是個好現象。 歸咎其原因,這樣的情形應肇始於教師本身對於寫作課意涵及內容認知上的 差異。雖然一門課程的講授端賴教師的學養及取捨,每個教師也或多或少都有自 己的堅持與看法,難免在部分地方存在差別。但若在課程的根本意涵與內容認知 上都有所不同,恐怕就難以為這門課的成果抱持某個程度的期待。因此,本文之 作將從大學中寫作課程的意涵及內容談起,試著為大學寫作課程的內涵、內容作 一番釐清,並針對大學寫作課程的講授方式提出淺見,期能對在學生語文能力訓 練成效的提昇有所幫助。

二、大學寫作的定位

提高大學生語文水準及運用能力,應該是當今大學語文課程的最主要的目 標。大學語文教育所應負起的責任,是將更貼近未來生活的語文必需能力賦予學 生。換句話說,大學階段的學生應被授予較先前更專業的語文能力訓練。以此為 出發點,大學的寫作課程在定位上就必需與國中、高中時期的寫作訓練切割,在 能相互銜接,但又能持續成長的基礎下來進行。 在國內,國中、高中時期的寫作課在形式上往往是附屬在國文課之下的,彷 彿是國文課的一份額外作業。雖然名目上或許有所謂的「作文課」,但既缺乏正 式的課程設計來有作計劃的、完整的訓練,於是只能藉由反覆的命題作文練習、 批改來積累。這樣的結果,大概也只能消極的將成效寄託在反覆練習下學生自我 的成長,或者是國文課本中古今範文所起的示範作用。無奈國文課較為學生所排 斥的就是咬文嚼字,考驗背誦能力的文言文,因此這些範文對寫作能力的提昇所 能發揮的作用著實少得可憐。姑且先不說國文課根本不能和寫作課劃上等號,更 何況如今國文授課時數一再的被壓縮、降低,原本吸收有限的語文知識,就更加

(2)

2 的雪上加霜。 另外,國中、高中時期除了缺乏專屬寫作課程設計之外,作文課的訓練也只 是一味的以應試為終極目標。因此,教師對於作品的要求也往往給人制式的、刻 板的印象,一切僅以獲取升學考試高分為考量。為達此目的,甚而常出現學生背 誦範文,臨題再換湯不換藥的將人物、關鍵語詞、場景加以改變的作文方式。這 讓國中、高中時期的寫作課程呈現出嚴重僵化的現象,因而年輕學子的語文能力 在資訊爆炸的今日不是隨著資訊獲取量的增加而昇高,反倒是江河日下、逐漸低 落,到了令人歎息的地步。這從今年(2007)大學國文學測的作文竟然有高達兩 千多人拿到零分的情形可以看出端倪。 有鑑於此,在大學教育之中的寫作課程必需正視到這些問題,亡羊補牢,試 著為這個現象找尋化解的方法。首先,我們必需瞭解的是,在大學時期,是學生 由青少年步入成年的階段,此時,學生的思維逐漸趨於成熟,也同時卸下為考試 而作文的壓力,他們處於即將步入社會、承擔更多責任的過渡。在這個階段中, 大學寫作課程的訓練對學生抱持的寄望不該單純的著眼在改善其語文能力,而應 該在全面性的提昇其人文素養才對。也就是大學寫作課程不單是一門語文教育, 事實上它應該是一門立基於語文教育之上的文化素養教育、思維邏輯教育。我們 期望學生在寫作課程中表達能力進步,那麼就必需在文字、口語的訓練背後給予 更高層次的文化素養、思維邏輯上薰陶,讓寫作與生活合而為一。因為目標一旦 正確了,才有振衰起弊的可能。 那麼,大學寫作課程在內涵上應該如何和國中、高中時期來作區隔?具體而 言可從兩方面來談,其一是從題材上作區隔,第二是在方法上作區隔。 (一) 題材上的區隔 在國中、高中時期的寫作訓練方式如前所述,較為簡陋。依據過去的求學經 驗,經常是寫作課一上課,教師在黑板上寫下題目,教師簡單的講解(甚至沒有 講解),然後學生開始寫作。所寫的題目除了具有濃濃的應試味道之外,也經常 與學生生活相互脫離。因為這些緣故,所作出來的作品缺乏真實情感及體驗,多 流於空洞的表達。在大學之中,寫作課程的題材應與此切割,以貼近生活及未來 應用為指標。當然,寫作的題材也必需注意到大學寫作教育與高中寫作教育的銜 接及區別問題。至於具體的講授內容,將留待後文談論。 (二) 方法上的區隔 在方法上,大學的寫作課程基本上必需由命題式的寫作進化成引導式的寫 作,在大學寫作課程中不再適合由教師規定題目來進行創作。教師應轉而擔任引 導的角色,不斷的與學生溝通及輔佐學生來從事創作,讓學生盡情馳騁自我的想 像力、組織力、表達力。教師所應特別花時間著力的,不在於作品的批改,反而 應該在過程的啟發及完成後的討論。同時尚必需引導學生平時的自我充實及積 累,這方面國中、高中時期在升學壓力下並不講究,其實這也是造成學生語文能 力低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大學寫作課程應擺脫國中、高中時期以考試的方 式來作評鑑的方式,因為那無法真實反映出學生的語文程度。事實上,學生分數

(3)

3 不低,語文能力不高的情形經常在課堂可見。 每個學習階段都應有其清楚的定位,各種學科如此,寫作課也是如此。寫作 課程絕對不是一連串單調的反覆練習及批改,也並非一味的寫、寫、寫就能使能 力得到提昇。所以認清楚當前教育上的問題及學生概況,設計一套適切的教材, 運用理想的方法,才能發揮應有的效益。

三、大學寫作的意涵

「寫作」二字的意涵原是再明白不過,本不需要贅言解釋。只是寫作課程在 當前教育中的角色曖昧,一方面許多學者鑑於年輕學子的語文程度日益低落,而 大聲疾呼語文教育的重要;另方面在實質的教育體系中,卻仍長期處於妾身未 明、定位不清的狀況之下。於是在大學學程之中,寫作課的意涵就成了一項值得 探討的議題。 「寫作」二字從字面上推敲,是寫文章、創作的意思。若照此看,寫作就應 該是作家的專業,而寫作課程就成了培養作家的基本訓練。但事實上,學校中設 立寫作課的用意根本不是在培養作家。學生之對於寫作課的疏離,其中有部分原 因恐怕也是來自於這種對寫作課意涵認知上的誤解,因為他們覺得那是可有可無 的藝術創作,是舞文弄墨的閒情雅致,甚至是與己無關的麻煩課程。相較於眾多 專業科目的學習,寫作課是不值一哂的枝微末節。如果有了這樣先入為主的成 見,學習成效上自然也因此大打折扣。 我們認為,就實際意涵而言,寫作並不是全然的藝術創作。甚至,若跳脫開 其字面意義,它可說是一種個人思維的體現,同時也是一種個人能力的展現。在 生活中,在職場上,我們無時無刻不與文字為伍,執筆寫字也罷,打字輸入也罷, 人們必需藉由文字的訊息傳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誠然,傳遞訊息只要簡單方 便,足以溝通即可,毋需多加講究。但作為一種「能力」,它所體現的不僅是訊 息溝通,更重要的是來自個人獨特的素養。換句話說,文字的表達只是外在形式, 重點不在文字可以傳達什麼,而在於如何藉由文字來表達出個人的思維、才智及 能力,這是身為一個高級知識分子所必需深刻瞭解的。且文字為思想、情感的直 接顯露,可以說是一種生活上的實踐,這種實踐充斥在人與人之間,事實上沒有 任何人能完全置身於其外。 大學的學程,是青少年步入成年的重要學習歷程,不管畢業後是持續深造, 抑或是步入職場,這個階段的訓練都具有關鍵性的意義。就寫作而言,經過國中、 高中的基礎訓練,應該已具備通順、流暢的表達能力,在大學階段就必需繼續在 這項能力上朝著專業的目標前進,以之作為未來的競爭力。也就是以通順、流暢 作為基礎,不論在形式上,或內容上,寫作在大學教育中應該進一步的被賦予更 大的使命。因為,個人當前所學及未來所有成就的彰顯,藉由文字的呈現就可露 出端倪。沒有具備專業水準的文字表達,再大的成就也難以為人所充分瞭解,自 然對於國家社會的貢獻就無法進一步評估。

(4)

4 從精神上來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曾經提及:「道沿聖以垂 文,聖因文而明道」。後來唐代時韓愈主張「文以載道」、柳宗元主張「文以明道」 基本上也是相同的觀點。他們一致認為沒有「道」的文章基本上是空洞的、沒有 靈魂的、不成文的。這個「道」用今天的角度來解釋,可以說是「思維」與「內 容」,也就是說就寫作論寫作,寫作只是個手段、形式,更重要的是所寫的東西 要有「思維」及「內容」,而不是信手拈來、意隨筆走的空洞作品。而將自己的 思維深化,藉由適當的格式、技巧的輔佐,表現在生活的實踐中,讓種種生活上 必需的表達,具有獨特而專業的特色,充分顯露出個人的智慧及創造力,這應該 是大學寫作課程訓練中很重要意義指標。 因此,在大學寫作課程的設計上,應該以專業能力的獲得為學習目標,使其 無論升學或就業,都能適當的發揮其應有的表達技巧。如果提出幾種客觀的評 估,我們認為在大學寫作課程的教育成效上,應該包括許多層面。那就是:學生 能精確的記錄、敘述、評論人、事、物;能在文字上自我評估過去、現在、未來 的得失;能在不同用途文書上作合乎格式且內容適切的表達;能夠擷取他人精華 並作適當的評價;能夠完整的闡述自己的觀點,進而說服他人;可以藉由他人的 創作激發出自己獨特的想法而不剽竊切他人成果;可以嘗試以多種觀點來分析各 種現象。……凡此種種都離不開專業能力的養成。 總而言之,大學寫作課程的宗旨並非著重在文學審美,也不傾向語文知識的 記憶,而是說、寫等語文能力的正確運用。大學寫作課程的設計應該是貼近學生 的生活及未來職業所需的,因為寫作本身就是一種生活的具體表現,這個表現足 使人從中判斷其智慧、能力,一個人的專業素養高低也會在其寫作的作品中展露 無遺。這也是在大學教育中是首先應該被重視的一環。

四、大學寫作的內容

在大學以前的學程中,正常來說學生已經經過長期的基礎寫作訓練,本應該 具備基本的文字表達能力才是。但事實上文字表能力低落的情形在如今的大學生 身上愈來愈容易見到,這是無法忽略的事實。面對這樣的情形,讓人不得不去考 慮,到底在大學寫作的課程內容之中,是應該採取補救教學,回過頭重拾基礎寫 作訓練去改善他們的能力,還是依照一個大學教育實質的程度去延續應有的專業 訓練?乍看之下,這問題頗有令人左支右絀、不知如何是好之感。但平實而論, 若上了大學連最基本的文字表達都有問題,如何去面對各學科中更為高深的知 識?再者,如果長時間的基礎寫作訓練都難以見到成效,如何去確定大學中的補 救教學能起效用? 當然,在此提出這樣的疑問,並非認為先前的寫作教育、學生程度有問題, 那就應該忽略它,不管它。而是寫作能力的提昇並不端賴課堂上的教學,甚至我 們可以說課堂上對學生寫作能力所能起的效用極為有限,大半的關鍵因素還在學 生個人身上,例如他有沒有養成閱讀習慣、興趣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因此,

(5)

5 我們認為在大學階段的寫作訓練內容,仍應以其應有的程度來進行,同時在學習 的過程中關注到這些文字表達能力較差的同學,給予適時的鼓勵與協助,從培養 其興趣作起,使其能主動的去閱讀,才能根本改變問題。而關於具體的教學方式, 將留待後文討論。 那麼,大學的寫作課程在內容上應該教些什麼?這是個很大的問題,一定程 度而言,還有些抽象。主要的原因是大學寫作課程從以往到現今,一直未得到正 面的重視,整體而言缺乏充實的理論架構,因此從好的方面來看,只要能給予學 生文字表達上的訓練,所有內容都可納入寫作課程中,在內容上是頗為開放的。 從不好的方面來看,由於欠缺上課內容的討論及規劃,多少也讓這門課程在目標 及效用上令人有所質疑。為此,以下我們想為大學寫作課程內容設計上提出一些 看法,以作為教師教學上的參考。 前面說過,大學的學程教育應該延續其應有的專業訓練,而不是回頭去進行 基礎的補救教學。就這層意義上而言,大學的寫作課程在精神上便應該從「基礎 寫作」進化到「專業寫作」領域。這裏所謂的「專業寫作」並不是指小說、散文、 劇本等的文藝創作,而是以「實用」、「生活」、「功能」為取向的寫作教學。就大 學階段教育的宗旨來看,本就是培育未來社會人才的搖籃,希望學生在踏入社會 後能在專職領域上發揮所長,以「實用」、「生活」、「功能」為取向的寫作教學正 是以此作為目標的學習訓練。如果將國中、高中的寫作課程與大學寫作課程作為 對比,可以說國中、高中階段的寫作課是命題寫作,是基礎的寫作。而大學寫作 教學則是引導寫作,是應用的寫作。 專業寫作的內容應圍繞在個人專業能力上的強化,這些能力足以讓學生在未 來生活、職場上多方應用,成為所學專業學科發揮的加值與助力。具體而言,專 業寫作在內容上可分為兩個部分來談,其一是隱性的技巧訓練,如改寫、縮寫、 續寫、擴寫、仿寫、摘要、賞析……。其二是實質的文書應用,像研究報告、採 訪、報導、編輯、評論、企劃書、會議記錄、應用文……等。在這些技巧及應用 能力的訓練過程中,再去從旁糾正過去在基礎寫作訓練上的文字表達,雙管齊 下,如此既能在大學的專業訓練上有所成長,亦能對過去不足的基礎有所補救, 可能是較好的方式。 由於我國教育的長期不重視,在大學學程之中,寫作課除了缺乏規劃之外, 也經常淪為學生眼中的「不營養」學分,覺得與其浪費時間在這樣的枯燥課程上, 還不如讓學校多開一些專業課程,對未來有更多幫助。這完全是出自於對大學寫 作課課程的認識膚淺所致。事實上從意義與價值,乃至於內容上來說,大學寫作 都應被視為一門專業的訓練課程,原因是當學生踏出社會後沒有任何一種行業不 需要優秀的語文表達能力,當一個人的語文表達能力不佳,辭不達意、文字錯亂, 他就很難能將他的所學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這就猶如一名廚師習藝多年,臨到 獨當一面、展現才藝之時,卻在器用上有所缺乏一般,勢將難以發揮。如此這般, 空有一張執照(畢業證書)有何用處?從這個角度看來,既欲「善其事」,必先 「利其器」。從這個角度來看,寫作課程不但應該被視為專業的課程,更應該成

(6)

6 為各學科必修的重要基礎才是。而在內容的規劃上,自然也應朝著這個方向思考 才是。

五、如何教授大學寫作

瞭解了大學寫作課程的意涵和內容,進一步要來談談教授的方法。雖然課程 講授的技巧是見仁見智,且人人各有特色的,客觀而言,大致都各有優缺點,沒 有絕對的好與壞。但有些原則則是課程中必需極力重視的,為此,以下將對大學 寫作課程提出講授原則上的建議,希望在寫作課程的進行上能有些微薄的作用。 至於方法的執行下文將只簡單提及,細部規劃則留待教師自行建構。

(一)

課堂內外並重

現今由於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愈來愈習於與電腦、機器為伍,人際關 係卻愈來愈疏離。反映在學生身上的是與教師之間互動日益退步,特別是在許多 需要理論講解的課程中,其中寫作課便是如此。傳統寫作課程端賴課堂上的講解 與習作,在疏離的師生關係下益加造成學習的障礙,也導致了寫作課成效不彰的 弊病。其實不論何種課程,在課堂上維持和諧的師生關係都是學習必要的條件。 因此,就寫作課的課堂上而言,多微笑、適時的關懷學生、鼓勵學生、欣賞學生 是應該被教師重視的一環。反過來說,原就理論的課程若板起臉孔,只負責授業, 師生間沒有親密的互動,學生將失去許多學習上的動力,因為他們不敢表達意 見,不能放膽的思考,當然也很難要求他們用心聽講,遑論吸收。 在課堂之外,一般而言,由於難以掌握,教師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多半呈 現放棄狀態。事實上,如果以前述的良好互動為前題,課堂外的學習往往也能收 到不錯的效果。如現今網路通訊極為發達,年輕學子經常運用電子郵件,及即時 通訊的 MSN 等媒介來傳遞訊息,但除了 MSN 等本就隨意的談話性閒聊之外,學 生在電子郵件上的撰寫也連帶受到影響,在我所收到的電子郵件中,來自學生的 郵件往往連稱謂、署名也沒有,看不出是誰寫給寫,信中也僅三言兩語,辭不達 意、吊兒啷噹、嬉皮笑臉、錯字連篇,經常只能猜測其中的意思。雖然這裏頭的 問題可以理解成年輕人的可愛、活潑、愛作怪,錯字也很可能是有意為之的火星 文,本不必大驚小怪,太過嚴肅看待。不過這種情形若出現在日常閒話也就罷了, 真正臨到有正經事要溝通,他們也往往跳脫不開這些窠臼。事實上,根據媒體調 查,高達七成的年輕人會不自覺的將網路用語(字)運用在日常生活文件中,這 對未來即將踏出社會,在職場發揮專業能力的大學生,無疑會削弱其專業形象及 競爭力。 因此,在課堂之外,教師可嘗試建立多種溝通管道,例如開放一定的課外諮 詢時間,或者以電子郵件與學生聯絡。其中,要求學生以電子郵件溝通是特別值 得花時間投入的方法,因為藉由電子郵件的往返,一來得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情 感,二來學生較容易接受也較有意願。當然最重要的是,這樣較能即時且真實的 發現學生遣詞用句上的問題。從另一方面來看,藉著師生間電子郵件的往返,讓

(7)

7 學生建立起電子郵件上的文字禮儀,慣於正確的表達方式,同時對於寫作能力的 提昇也是有著相當程度幫助的。此外,教師可以試著鼓勵學生在課堂之外進行「線 上閱讀」。大致的作法是由教師在教學網頁或部落格轉載文章或網頁連結,要求 學生上網瀏覽。並且利用 MSN、即時通等工具來進行心得分享,增加互動。凡 此種種都是課堂之外值得一試的方法。

(二)

閱讀寫作並進

眾所周知,寫作上的成長沒有捷徑,唯有寫作再寫作、練習再練習,但要想 提昇作能力除了練習寫作之外,還必需要憑藉長期的閱讀來累積實力。根據 2007 年 PIRLS(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的一項世界性的學生閱讀素養調查,因為興 趣而保持經常性(每天或者幾乎每天)閱讀習慣的世界平均比率是 40%,而台灣 則這類學生只佔 24%,遠低於這個標準值1 。另外,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 主辦的「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畫」(PISA)國際評比中,針對台灣國中、五 專、高中、高職及進修學校所作的調查,其閱讀素養也僅排名第十六,遠遜於鄰 近的韓國及日本2。雖然 PIRLS 研究的對象是國小學童,PISA 的評比對象也並非 大學生,但由此亦可概見國內對閱讀倡導的欠缺,且學習環境較單純、課業壓力 並不算大的小學尚且如此,國中、高中學生的閱讀力就可見一斑,表現在國家主 力知識分子的大學生身上,自然也就更加的不足。就此觀察,台灣學生長期以來 寫作能力的日益下降,其實真的是其來有自啊! 一個人表達能力的成長,除了與年齡、學習有關,平日接觸課外讀物的多寡 直接決定了寫作能力的同步提昇與否。因為隨著年齡的成長,人們表達能力主要 的進化在於表達的內容上。而學習歷程上所研讀的教材,固然對寫作能力有著一 定的影響,但一來那與實際所需的閱讀量不成比例,二來教材的閱讀本身即多以 考試為前題,因此似乎著重在記憶力上。這與深究文章內容及形式的有效閱讀有 著很大的區別。這就為什麼我們要特別強調課外閱讀的主要原因。 那麼,閱讀力為什麼會影響到寫作力?從歷程上來看,閱讀是為獲取更多更 廣的知識,這些知識可說是寫作的基本素材。在吸取知識的同時,也活化了自己 的思維,因為閱讀者必需藉由想像進入作者的世界。同時藉由眾多讀物的內容與 形式上的摹仿及融會貫通,得以將自己的思維更有條理、邏輯的表現出來。因此 寫作的教學過程,「讀」和「寫」是一體兩面,不可偏廢,明白一點說,「寫」必 需架構在「讀」之上,沒有培養閱讀習慣及興趣,只在文字寫作上作要求,無非 是捨本而逐末,緣木而求魚。 既然閱讀對寫作而言如此重要,在寫作課的教程中便不能加以忽略。一般而 言,在大學之中寫作課的課時十分有限,閱讀的工夫根本無法在課堂上推展,於 是只能寄望學生在課外時間來自我積累。不過這層寄望由前面所提台灣學生的閱 讀率看來,顯然有些不切實際。因此,教師如何有效的引導學生閱讀就顯得十分 1 見〈台灣學生課外閱讀表現差〉,聯合報,2007.11.30,A1 版。 2 參教育部電子報(http://epaper.edu.tw/),2007.12.4。

(8)

8 的關鍵。而且,如何讓「閱讀」成為「悅讀」,恐怕才是教師必需優先考量的切 入點。我們的建議是寫作課程的講課內容必需儘量的與指定學生課外閱讀的讀物 相結合,也就是教師指定學生閱讀時要作好計劃,誘使學生去瞭解書中的觀點, 並在閱讀完後進一步的討論及解析書中寫作技巧,訓練學生去擷取作者思想的精 華,才有化他人寶藏為己用的可能。至於要讀些什麼?在此傾向認為只要具有文 學性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可以的,甚至為引起學生的興趣,不妨請同學推薦書單 會更好一些。哪怕是當紅的電影原著翻譯,只要翻譯得好,同樣對寫作的提昇具 有效用。 唐朝大詩人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一詩中曾寫下「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的名句。今日我們多以此句詩勉勵學生多閱讀自然能寫得好。不過, 多讀書固然好,但目前國內光是每年所出版的書就在一、兩萬種以上,在此如多 的書籍之中,哪些是特別值得一讀的,哪些是可以走馬看花的,若沒有人引導, 學生很難從中理出頭緒來。如同蘇軾在〈又答王庠書〉一文中說的:「書富如入 海,百貨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並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重點就在有 限精力之下,這個「所欲求者」,教師要怎麼去設計。我們建議既然可讀之書既 多且廣,不妨配合課程、配合節慶、配合新聞、配合時事、配合電影……,讓它 與生活產生相當的關聯,相信在讓「閱讀」成為「悅讀」的理想中,會來得較容 易得多。

(三)

理論實作兼顧

傳統寫作課程在流程概觀上是重理論而輕實作的,這和舊有的教育觀念息息 相關。在過去,我們教育學生的方式停留在安靜聽課,考好成績,並且也經常以 此來衡量一個學生的「好」與「壞」。久而久之,表現在台灣學生身上的是他覺 得只要扮演好專心聽課的「好學生」就已經是高標準了。但這樣學生在學習態度 上頗為消極,因為他們不好意思,也不會發問問題,習慣以記憶的方式來應付學 校眾多課業考試。在上寫作課時,他們可能安分守己的聆聽教師滔滔不絕的講 解,卻無法將教師的講述轉化為能量,進而表現在字裏行間。因此,下場往往是 教師講得口沫橫飛,卻絲毫與學生的作品產生不了關聯。有時看到作品,不禁心 想:何必大費周章的講述理論?學生有聽沒聽都一樣,理由是他們對於既有的上 課模式感到麻木與不耐,於是寫作課,只能流於「交作業」的一門課程!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必需從寫作課的目的說起,寫作課之存在既如前文是為 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語文能力。然則教師的講解若與學生產生不了關聯,那 麼理論講授就失去意義,學生在作品上也得不到實質的幫助。是以如何讓寫作課 和學生的生活「產生關聯」就成了很重要的一個課題。我們的看法是整個課程的 設計及寫作練習可以以「實作」為目標,這個「實作」的意思是圍繞著學生切身 生活而為,從學生所處環境切入,充分運用與學生相關的媒體、素材、事件、流 行、感情……等等,其中當然也包括學生未來所必需面對的事物。例如學生熱愛

(9)

9 上網展現自我,那麼當紅的部落格寫作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作。 整體而言,實作型的寫作用意在讓學生走出課堂,接觸社會,同時也開展自 我的視野,將寫作生活化。唯有與生活產生某種程度關聯的課程,才能激起其學 習的心,如此再論及技巧的提昇才有實現的可能。由於大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尚未 有社會經驗,許多的學生將大部分時間花在網路、遊戲上,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 識較為膚淺、片面,表現在作品中多流於空談生活感受,以致於表達往往浮泛、 制式,甚至沒有內容可言。因此,以「實作」為出發點的寫作練習,配合著生活、 社會的脈動,可以讓學生經由接觸去反芻心中真實的經驗、情感,反映在字裏行 間自然就好得多。 舉例而言,伴隨著教師設計或指定的閱讀計劃,可安排書評寫作的主題,讓 學生試著去品評該書,陳述自己的看法。另外,像指導他們在校刊或報章雜誌上 投稿,走出既有的課程範圍、鼓勵他們參與校內或跨校性的競賽,藉爭取名次建 立自信、或者藉寫作課進行之便帶領他們編輯班刊,練習採訪與報導。其他如為 學校即將舉辦的活動撰寫企劃書、文宣,編制學校、系科導覽……等等都是實作 的例子,只要花點心思從學生的生活及角度想起,用心的經營寫作課,那麼寫作 對於學生而言,就不再只是一門事不關己,且冷澀、枯燥的必修學分。

(四)

文字語言兼及

語文能力綜合來說包含了聽、說、讀、寫四個項目,在台灣學生的聽力及閱 讀力由於自小接觸,通常不會有太大問題。但在寫及說兩個方面卻因教學上的不 夠注重,時而出現不小的落差。所謂寫及說,不僅僅是會寫字及會說話,更重要 的是寫得通順、說得流暢,甚至是寫得適切、說得得體。從另一角度來看,學生 若對外國語文的學習有所障礙倒還是小事,因為學習他國語文的隔閡本就很大, 但若學生對於本國語文同樣存在著這些困擾,恐怕就非得好好正視不可,因為那 很可能是在教育上存在著什麼大的問題了。 語言是思維的重要工具,語言表達也同時是未來個人在社會上、職場上展現 能力的重要媒介。台灣學生對於本國語文的能力日益下降,姑且先不論最常被論 及的書寫能力嚴重低落,就連平日最常用的表達能力──「說」,也常常是辭不 達意,這可謂是高學歷社會下知識分子的悲哀。 知名電視節目製作人王偉忠在 2007 年蒞校座談時,曾語重心長的鼓勵學生 除專業科目之外,其實應該要修表演學。究其用意不外是鼓勵年輕學子要注重表 達能力,或許在肢體動作、臉部表情上並非人人都能像演藝人員般收放自如,但 最為基本的語言表達則是人人必需具備的。語言表達訓練的用意如同文字訓練並 非在培育作家一般,重點不在讓個個學生舌燦蓮花,而是在於通順流暢的表達所 要表達的意思。乍看之下這個目標實在低得可以,但用意雖淺,對現今置身大學 中的學生而言,無法順心如意表情達意的情形卻並不罕見。這也相當程度突顯了 過去寫作課程設計及訓練的不足。

(10)

10 回顧過去的寫作教育,多少有些重文字輕語言的趨勢。在寫作的課堂上教師 要求文字的表達要明、順、美、雅,但很少注意到語言才是表情達意最基本的工 具。甚至可以說,人們在思維如何下筆的過程中,其實還是以最熟悉的語言來進 行思考的。當語言表達不能順利的表情達意,形諸書面的文字就根本不可能達到 寫作課的預期目標。因此,我們主張文字、語言的訓練是要並重的,適時適量的 在課程中安插學生的口頭表達,先讓他們有面對群眾侃侃而談的勇氣與膽識,再 進而去要求言談間的條理及內容,如此才能較有效的將寫作的程度改善。 寫作課中伴隨文字作品的創作,可以安排學生作口頭上的報告,藉由口頭報 告可以瞭解學生的想法及發掘學生的問題,同時也可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如果能 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所在,才有矯正的可能。因此,除了在文字上作要求之外, 也必需在口頭表達上有所規劃,當學生能夠在語言表達能力上有所提昇,形之於 文時自然也就容易相對的進步。否則,只重文字不及語言,在寫作課的意義上是 捨本而逐末的。

(五)

授課討論共構

在課程進行當中,除了解析寫作的技巧之外,我們強烈建議儘量運用時間來 與學生進行討論,必要時儘可能縮短講課的時間,將時間挪出來與學生進行一對 一、一對多的內容討論。因為每個學生想法不同,表達方式有別,遭遇困難各異, 如果不能因材施教,及時發現其問題所在,一視同仁的結果,可能是在成效上大 打折扣。再者,對於鎮日坐在位置上聽課的學生而言,如果能夠讓他們有參與課 程的時間與機會,依據過去的教學經驗而言,通常學生對課程的評價及熱忱會較 高。因此,寫作課應揚棄傳統全然單向的理論講述,多採取討論的方式來進行寫 作引導。如此既可較輕易激起學生的熱情,在整個課程的進行步調上也將更為活 潑。 確定了討論在寫作課的重要性之後,接下來的問題是討論些什麼?以及如何 討論?先說討論什麼,討論是一種在課堂上與學生溝通的重要方式,從反面而 言,在課堂上有什麼是無法和學生溝通的呢?答案極為明顯。在寫作課程中主 題、教材、技巧……等都可以是討論的對象,但更重要的是對於作品的討論。作 品的討論也可以分成兩部分來談,首先是他人的作品,教師所選的範例就是一個 值得與學生討論的題材,透過集體的討論去發掘範例的特色、長處、缺點、技巧、 構思……等,有助於學生對於該主題的深入認識,也將會有助於自己作品的表 達。其次是學生的作品,依據過去的教學經驗,學生對於彼此作品的興趣往往遠 大於教師所擇範例,因此藉由學生作品的討論將可實際針對優缺點進行品評,效 果經常是具體可見的。 至於要如何討論,這是個方法上的問題,原則上不會差異太大。但此處建議 討論的程序最好先引導學生具體發表意見,再由教師加以修正或補充,才不會流 於形式、學舌。同時,在討論學生作品時,亦可嘗試由作者本身先自行評價作起,

(11)

11 一開始或許學生感到困惑、害羞,以致無法啟齒。但只要經過適當的引導,該學 生對於該主題作品的認識,一定較諸讓教師直接品評要來得深刻得多,在整體表 現上,自然也會好得多。如果討論時間有限,不妨採分組的方式為之,以組為單 位來進行討論,在秩序上也會來得較容易掌控。大致而言,寫作課程不該只在單 向的授課中進行,在理論、技巧的講解外實施討論,不但會發現課堂上時而響起 學生的笑聲,在成效上由於學生的注意力提昇,也常有意外的收穫,是值得投注 時間的一項教學措施。

(六)

化被動為主動

這裏所提的化被動為主動涵括了兩個意涵:一是教師的教學行為,另一則是 指學生的學習行為。傳統的上課方式由教師教授理論,學生寫作練習,表面上看 來教師主導課程走向,學生依題決定寫作內容,似乎也算得上是一種主動的學習 方式。但實際上教師的授課幾乎只能局限在課堂上,無法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 寫作既然應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那麼就不該只在每週短短的課時上才產生關 聯。另外,學生動筆寫作原就多少存在著「交作業」的心態,甚至對有些學生而 言,他們覺得有出席、有交「作業」就代表著學分獲取的肯定。如此一來,在整 體的成效上自然顯得薄弱,很難從中去期待學生得到實際的成長。 從教師的行為上來說,身為教師必需先明白一個重要的觀念,那就是無論自 己專長、所教內容為何,當教師辛勤備課、教學、批改作品的同時,往往只是將 自己所受的訓練方式加諸於學生身上,然後高度期待學生也能像自己一樣日益精 進、受益匪淺。但是採用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卻經常變成教師一頭熱,學生冷冰 冰的狀態。原因是每個教師本身都有其先天或後天的局限,且學生的素質經常也 是落差很大,無法一概而論。因此,在主動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應不斷的自我充 實,並且聆聽學生的想法,進而與學生產生對話。學會從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 往雙向的、互動的教學方式靠攏,才能將原來被動的形勢化為主動。 而對於教師而言,也必需瞭解,只要對於學生寫作能力有所幫助的方式,都 值得去嘗試。從這個角度而言,課堂上的傳道、授業、解惑固然重要,許多課堂 之外的活動也都值得實施,例如聆聽演講、舉辦競賽、鼓勵投稿……等等都是有 效的好方法。當然方法的使用因人而異,或許方法歸納起來不下千百種,但最主 要的還是必需揚棄被動期待學生能自我領悟、進步的念頭,主動出擊,可能才是 改變現實狀況的良方。 從學生的學習行為上來說,在大學寫作的課程設計上,最好可以安排時間讓 學生進行個人或分組的報告。如同討論時間之必需存在,個人或分組報告的報告 也能大幅提高學生對課程的參與感,同時也讓課程的進行變得較生動活潑。因為 藉由個人的或分組的口頭報告,除了前述口頭表達能力的練習之外,課堂的主角 由教師變成學生,學生可以在課堂上主導所要表達的內容,成為同儕間目光的焦 點,學生也得以在彼此的報告中彼此觀摩成長,這樣的條件較諸教師口沫橫飛、

(12)

12 聲嘶力竭的講述方式要來得有效得多。因此,分組報告也是讓學生學習方式由被 動轉為主動的好方法。不過,雖然個人式的或分組式的報告對寫作課而言具有相 當的效用,卻不宜太過頻繁,因為在報告時,報告人雖然戰戰兢兢,但底下的同 學往往因為「事不關己」(非教師打分數的對象)而精神渙散,甚至聊天、作其 他事,無法專心聽同學報告,在秩序上較不易掌控。因此,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分組報告的進行既不可或缺,又必須適可而止,取捨之間要用心去斟酌。 現代很流行以問題為導向的「問題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讓學生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的流程中去學習,因為如今資訊量爆 炸,所需知識大增,光僅寫作課程,應該講授的、值得講授的,恐怕就不是短短 每週一兩個鐘點的課時所能夠儘括,只靠教師單向的傳輸授課已不符潮流。藉由 問題的剖析來引導學生進入狀況,找尋方法解決,以問題作為基礎導向,才能得 到較高的成效,如最能給予學生啟發作用的研究報告寫作便是標準的問題教學導 向。且這種方式強調知識的理解及應用,採取鼓勵學生主動的自我學習,並且利 用過去所學知識嘗試解決問題,甚至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找出自我學習目標,這 和傳統被動的學習方法有著根本上的差別,循此途徑當更能激發學生的潛能,開 發學生獨當一面的自主思維。

(七)改抄襲為創意

網路的興起進而流行固然拉近了世界間的距離,也讓我們在聯絡、蒐集資料 上更為便利。但是正由於它的便利,學生在點指間就能找到一大堆資料(有用的、 沒用的),造成講究個人創意的寫作課經常變成美勞課,因為只要懂得剪貼他人 作品即可交差了事。學生對於自己所剪貼的作品全然沒有瞭解的動機及目的,它 純粹就是一份與己無關的文字作業,所以一討論起這份「作品」,一知半解者有 之,全然不懂者也大有人在。當然,這種情形和過去國內對於著作權法的不夠講 求也有關係。但不管原因為何,我們必需灌輸及導正學生一個重要的觀念,那就 是抄襲代表思維的退步,且極可能會因此牽扯到法津上的責任問題。 在過去的教學經驗裏,時有學生靠剪貼、排版而繳交報告者,許多教師經常 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讓學生含混代過。就算是指出其誤,分析其中的得失,希 望學生能深入去經營,進而產生創見時,常會遇到學生答以:研究報告的寫法「不 是本來就這樣」?可見此弊積習之深。其實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創造力,且大 部分人的創造力並不會有著很大的差異,除非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去開發及發揮這 項能力,只想從他人作品中擷取成果。否則經過學習、刺激思維進而產生創見, 是人人皆可為之的,同時也是日後在社會上、職場上絕對必需具備的基本能力。 抄襲反映了一般人投機取巧、短視近利的劣根性,同時也是整體國家社會進步的 阻力。過去,我們曾因為忽視這方面的重要性,而得來「海盜王國」的污名,如 今怎能再重蹈覆轍? 平實而論,在寫作課程中特別是專業走向的實用寫作,雖然屢有學生因簡就

(13)

13 便的抄襲現成作品,但分析其內在因素,除了少數有心混學分的學生外,多數以 抄襲作品繳交作業的學生是由於不懂得如何去經營出自己的創見。他們固然私下 頗有主見,但臨到要用時卻無法將自己的思維有組織的作出表達。關於這樣的情 形,我們建議除了部分有既定格式、內容的寫作主題(如應用文)外,應從激發 創意的前題入手,鼓勵他們以自己獨特的構想或方式來進行寫作,例如撰寫求職 履歷就很需要創意,如何讓未曾謀面的人事主管,從自己精心設計的履歷中感受 到自己的獨特,從而獲取理想的工作,就是一個很好的挑戰。另外,前文大學寫 作的內容中所提諸項隱性技巧與實質文書的寫作,幾乎都可以讓自己大肆的發揮 創意,展現個人的獨特風格。 至於如何引導學生去發揮個人創意,就是教師要特別費心經營的地方。大體 而言,既然是「創意」就沒有範本可套用,最常遇到的情形是學生固然有創意, 卻是搞怪多過內容的表達,特別或許特別,但根本和寫作主題的內涵及需求不 符。因此,我們認為,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必需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例如引導 學生去思考:關於這個主題,你有不同凡響的表達方式?如果沒有,一般的表達 方式為何?與此相異的表達方式有哪些?對於一般常見的表達方式,有沒有再改 造或延伸的可能?如果先從他人作品觀摩起,能不能覺察出其問題所在,進而對 其不足處提出另類想法?……凡此,循序漸進、不厭其煩的帶領學生去嘗試,相 信大多數因為不知如何營造創意的學生也能慢慢的從不抄襲開始作起,有了良好 的第一步,目標也就指日可待了。

六、結語

寫作是所有課程的核心,它甚至是學生步出學校後生活的基本能力,根據《商 業週刊》報導,二○○四年美國國家寫作委員會(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Writing)在「寫作:工作入場券或出場券」(Writing: A Ticket to Work or a Ticket Out) 的研究報告中指出,良好的寫作能力已成為專業工作的必要條件。因為高達 50% 以上的受訪企業認為寫作能力是升遷的重要參考指標。其中服務業、財務、保險 和不動產公司在招募人員時,超過 80%的大型企業會將申請者的寫作納入考量 3 。世界趨勢如此,我們怎能反其道而行? 最後,如果說寫作課程的不受重視及意涵、內容定位的不清,是由來已久的 沈痾。那麼,這樣的病症恐怕不是三言兩語即可療癒,客觀來看,也並非三年兩 年可以收到顯著效果的。不過,由於學子的語文程度日漸低落,近一兩年來社會 上逐漸注意到語文的重要。這在教育意義上,總是件好事。身為教師的一員,或 許我們對於普遍程度大不如前的學生大搖其頭,甚至陷在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歎之 中。但對於這樣現象,盡一己之本分,發揮個人之所長,從寫作的基本意涵與內 容掌握起,相信在諸多棉薄之力的投入下,應該還是起著一定的作用。雖然個人 教學經驗尚淺,學識猶嫌寡陋,但願藉此陋文扮演拋磚引玉的角色,希望更多的 3 參吳錦勳〈愈寫,愈聰明〉,商業週刊 1012 期,2007.4.16,頁 84-92。

(14)

14

專家學者給予指正,為大學的語文教育注入新血,架構更完整理論基礎,讓寫作 課程在大學教育中發揮其應有的實質效用。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 寫作評講(詩歌) 運用三至五個評講重點賞析同儕創作的詩歌 二 寫作評講(短文) 運用寫作評量表評鑑同儕創作的文章. 三

我一開始對這門課的目標只是想單純上課認真抄筆記、作業好好 寫、絕不早退外,還從未想過會上台報告。雖然我是老師點到要

5.派發作文時,宜嘉許同學的優秀表現,印發 佳作,於課堂上分析讚賞,鼓勵同學互相 觀摩,並將佳作上載學校網頁,加強學生

5.派發作文時,宜嘉許同學的優秀表現,印發 佳作,於課堂上分析讚賞,鼓勵同學互相 觀摩,並將佳作上載學校網頁,加強學生

互相交流是改善作品的好方 法。不同人對同一題材有不 同的處理,聽過別人的看法 (新輸入)後會豐富自己的想 法。.

討論結束,整理腦圖。首先嘗試將資料歸類,然 後可以開始收窄範圍,定出文章中心,再按照重

大專界年度盛事「香江大專辯論賽」即將來臨,本屆比賽繼續秉承「身在校園,心繫社

3.・評賞和比較江啟明和賀普納 (Charles D. Hoeppner) 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