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產品質對銀行成本效率的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資產品質對銀行成本效率的影響"

Copied!
6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交通大學

財務金融研究所

資產品質對銀行成本效率的影響

研 究 生:謝尚育

指導教授:林建榮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六 年 三 月

(2)

資產品質對銀行成本效率的影響

The Influence of Asset Quality to Bank’s Cost-Efficiency

研 究 生:謝尚育 Student:Shang-Yu Shie

指導教授:林建榮 博士 Advisor:Dr.Janeraung Lin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班

碩 士 論 文

A Thesis

Submitted to Department of Institute of Finance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e

March 2007

Hsinchu,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3)

資產品質對銀行成本效率的影響

研究生:謝尚育 指導教授:林建榮 博士

國立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 2007 年 3 月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針對國內商業銀行的成本效率進行分析,研究動機源自於對一 篇名為「新巴塞爾協定對銀行經營效率的影響-以三大風險為例」(2006)論文所 做的一項結果,該文所估出的銀行效率排名與本文對國內銀行經營績效的認知有 重大分歧,本文進而對銀行近年來的經營成本效率進行進一步的分析,以找出造 成差異的可能之處。本文認為放款品質的考量與否將對銀行成本效率的測度產生 極重大的影響,故本文透過兩種比較分析,一種是沒考慮到銀行放款品質的成本 模型,另外一種則是考慮銀行放款品質的成本模型。採用縱斷面資料,期間為 2002~2005 年的年資料,樣本數總共 116 個,經過一階段隨機邊界成本模型分析, 發現沒考慮銀行放款品質的成本模型所估出的成本效率與「新巴塞爾協定對銀行 經營效率的影響-以三大風險為例」(2006)該文所估出的成本效率大致雷同,但 與實際觀察到的現象並不一致,然而在納入放款品質的考量之後,所得出的成本 效率則與實際現象更為接近。 關鍵字:成本效率、無效放款、有效放款、資產品質

(4)

The Influence of Asset Quality to Bank’s Cost-Efficiency

Student:Shang-Yu Shie Advisor:Dr.Janeraung Lin

Graduate Institute of Finance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March 2007

ABSTRACT

The main research of the paper is on cost-efficiency of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 The study motivation stem from a result of the paper “The influence of new

Basel protocol to bank’s cost efficiency-taking account into three major risks”. The

estimated cost-efficiency rank of bank in the article is much different from the

cognition in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domestic banks with this text. This text

carries on further analysis of banks in recent years of cost efficiency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f this text, loan quality will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measurement of cost efficiency of bank.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ne cost model takes loan quality into account, while the other does not.

With one-step stochastic frontier cost model including 116 samples data(2002~2005),

the result of cost model taking loan quality into account is more reasonable and is

close to true situation.

(5)

謝 誌 本論文承蒙指導教授 林建榮博士巨細靡遺的指導,給予多方面的啟迪與指 導,才得以順利完成,並獲得許多寶貴的研究經驗與啟示,在此表達我最忠心的 謝意。 此外還感謝口試委員 鍾惠民博士、陳勝源博士、周德瑋博士,不惜花費寶 貴的時間與舟車勞頓之苦,特地來到台北校區擔任口試委員,並對本論文提供許 多指正與建議,使本論文能更加完美,對此我感到十分感激。 此外好朋友素禎的鼓勵與幫忙讓我能快速的完成論文的初稿、以及家農同 學對論文初稿某些用詞及語法的意見,幫助我在錯誤檢查中省下了許多時間,此 外還感謝所辦文淇姐姐在繁忙的公務中替我安排好所有的口試流程與作業程 序,最後感謝財金所所有幫助過我的同學,不論是在生活上或是學業上的指教, 都讓我這兩年受益匪淺。 最後感謝父母親出錢出力讓我讀研究所,讓我不用擔心經濟上的問題,而 努力在課業上追求進步,因此只有以全力以付的態度做為回報,無論如何最大的 功勞一定非你們莫屬,否則無論如何我都不會這麼順利地從研究所畢業。

(6)

目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謝 誌... III 目錄...Ⅳ 表目...Ⅴ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4 1.3 研究貢獻 ...5 1.4 論文架構 ...6 第二章 文獻回顧...7 2.1 隨機邊界法的文獻介紹 ...7 2.2 有關效率因子的文獻介紹 ... 11 第三章 模型介紹...19 3.1 資料來源說明 ...19 3.2 研究所用變數說明 ...19 3.3 研究模型介紹 ...21 3.4 模擬實驗 ...25 第四章 研究設計與實證結果 ...32 4.1 敘述統計性分析... 32 4.2 主成份分析... 35 4.3 不考慮產品品質的銀行效率分析... 36 4.4 考慮產品品質的銀行效率分析... 39 第五章 結論...45 參考文獻...47 附錄...51

(7)

表目

表 1 不重視放款品質銀行 ...28 表 2 重視放款品質銀行 ...29 表 3 考慮放款品質與否之銀行效率排名 ...30 表 4 考慮放款品質與否之銀行成本模型與效率模型 ...31 表 5 產出與投入敘述性統計 ...32 表 6 效率因子敘述性統計 ...33 表 7 主成分分析結果 ...35 表 8 成本模型與效率模型實證結果 ...43 表 9 成本效率排名 ...44

(8)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 所謂效率的定義,從成本面來看,是指在固定成本下,產出極大化,或是 在固定產出下,成本極小化,所以無效率是指在固定成本下,可以達到的產出卻 未能達到的部份,或是在固定產出下,所能達到的最低成本,卻未能達到的部份。 針對這點,要說明的是對產出而言,若要對兩家廠商進行成本效率的比較,若是 沒有考慮到產品的差異,則很容易發生誤判的情形。 由於本文是針對銀行業進行分析,以下以銀行業當作說明例子:假設有 A、 B 兩家銀行,設定一個極端情況,假設他們面臨的要素價格完全相同,兩家銀行 該年度運用這些要素所產生的總成本也相同,設為 100 單位,其中 A 銀行對放 款品質的控制能力比較鬆散,但卻可創造出比較多放款,設為 140 單位;而 B 銀行對放款品質比較注重,在質與量無法兼顧的情形下,將會使放款創造力減 低,因此假設 B 銀行只能創造 100 單位的放款。由於 A 銀行放款風險控制不佳, 所以假設其 140 單位的放款中有 50 單位的無效放款(指比較難回收而容易成為呆 帳的放款);而 B 銀行比較重風險控管,所以假定其所創造的放款皆是具有獲利 能力的放款,於是在完全不考慮其產品品質的情況下,A 銀行的成本運用效率為 每單位的成本創造了 1.4 單位的放款,而 B 銀行每單位的成本卻只能創造 1 單位 的放款,因此 A 銀行的成本效率較 B 銀行大;然而在另外一種情況之下,將銀 行的有效放款納入考量,且把無效放款的損失加回成本中,則 A 銀行的有效放 款為 90 單位,無效放款為 50 單位,而這部分難以回收,所以轉為成本,使其總 成本上升為 150 單位,因此 A 銀行每單位的成本實際所能創造的放款只有 0.6; 而 B 銀行仍為 1 單位,此時反而使 B 銀行的成本效率較 A 銀行來的高。

(9)

在國內對銀行業成本效率的研究當中,多半沒有將逾放款的問題直接納入 考量,然而逾放款不僅對銀行的放款數量產生影響,也使經營成本受到波及,尤 其到目前為止,放款業務仍占銀行營收與成本的極大比例,因此只是針對銀行放 款的量去做比較,而不考慮質的影響,則可能發生把高逾放比的銀行視為是比較 具有成本效率的銀行。此外銀行對於風險控管的技術也越來越為重視,像是中信 金就從國外引進風險控管模型,也成立風險控管部門,為了就是期望能將公司所 面臨的各種可能的經營風險作一個適當的評估,並透過各種風險管理技術降低自 身可能面臨的損失,然而建立一個優良的風險管理系統,所需的人力、物力所費 不貲,因此如果只是以量化的方式,純粹比較經營成本的高低,則對於沒有積極 主動發展風險管理技術的銀行來說,當然在成本效率的衡量上也將更具優勢。為 了真實的反應這種現象,本文將利用隨機邊界模型對成本效率進行衡量,首先將 放款品質的因素予以排除,計算各銀行的效率排名,接者納入放款品質因素以同 樣方法重新估算銀行的成本效率排名,並與之前未考慮放款品質的成本效率排名 做一個比較,在本文的實證結果中,成本效率對放款品質的因素極為敏感,一個 成本效率排名在後面的銀行,可能在考慮放款品質之後,成本效率的排名反而落 在前頭;反之,一個成本效率排名在前面的銀行,可能在考慮放款品質之後,成 本效率的排名將跌落至後頭。 什麼因素造成銀行效率有所不同,至今仍是眾說紛紜,可能隨者國別、制 度、經營型態而有所差異,如 Carvallo and Kasman(2005)針對拉丁美洲國家銀行 1995~1999 的年資料進行成本效率的分析,發現國別、銀行大小、組織型態等對

成本效率皆有所影響,Pastor, Perez and Quesada(1997)對全球八個國家,包括美 國、西班牙、德國、義大利、澳洲、英國、法國及比利時的銀行進行成本效率分 析,發現國別的差異對成本效率有所影響,Loretta and Mester(1996)主要是考慮

(10)

銀行風險偏好對成本效率的影響,發現資本適足率比較高的銀行,其成本效率也 會比較高,此外還納入十四項銀行特徵變數,以分析這些變數對銀行成本效率的 解釋力,Humphrey and Pulley(1997)則是研究銀行在面對法案管制鬆綁,像是許 可跨州經營或是利率最高上限的廢除,或是許可銀行插手證券保險業務對銀行成 本效率會有什麼影響,結論發現銀行在法規鬆綁前期,由於法規鬆綁將使市場更 趨於競爭,而使銀行為了應付外來競爭的威脅,而提高自身的成本效率,Berger and Patti(2006)則是由代理成本面去研究代理變數與銀行效率之間的關係,發現 槓桿比率比較高的銀行,利潤效率也比較大。 由上述可知影響銀行成本效率的因子可謂十分龐雜,因此如何選擇適當的 因子作為研究議題則是一大挑戰,在這方面,本文參考國內金融機構近四年來重 大發展趨勢與變革,以及國內學者近年來對這方面的研究,首先金控的成立已經 是個持續好幾年的熱門議題,至 2006 年底,國內已有十四家金融控股公司,金 控公司的成立是否真能提高銀行的經營效率,一直是個被研究的議題,因此本文 考慮把金控因子納入成本效率的分析之中;另外由於近年來國內外頻頻發生一些 重大金融弊案,例如安隆、世界通訊、博達等皆對整個金融市場與社會層面產生 負面影響,而使公司治理備受重視,本文也從這個角度切入,討論代理變數對銀 行成本效率的影響;最後則是近年來一直備受國內討論的銀行呆帳問題與為迎接 BaselⅡ的實施,銀行對風險管理技術的重視與革新,本文特設產品品質指標與 資本適足指標作為這兩個議題的替代因子。

(11)

1.2 研究目的 在不同情境的考量之下,所產生的結果是如此的截然不同,故本文認為在 完全不考慮產品品質下,直接去衡量不同銀行的成本效率將很容易發生誤判的情 形,導致所得出的結果與實際觀察的現象發生嚴重落差,因此本文提出一種調整 方式,使銀行的成本效率能更客觀的反應出背後壞帳的嚴重程度。尤其在近幾年 來,銀行呆帳問題一直是政府欲改善的目標之一,這就表示本土銀行的呆帳問題 已到了刻不容緩,亟需改善的時刻了,前有日本的例子便可以引以為鑒、南韓則 是另一個改革成功的最佳借鏡。因此在研究銀行的相關議題時,實在不得不考慮 到銀行的資產品質,本文可以透過模擬、透過實證,真切的反應出壞帳對銀行成 本效率的影響程度,提出產品品質與成本效率之間的關係。 我們對於具備成本效率的銀行本身擁有什麼特質,也相當感到興趣,所以 本文從代理理論、資本適足率和放款品質方面,研究具有哪種特色的銀行,其成 本的運用會更具有效率。 總結來說,關於成本效率的實證研究相當繁雜,沒有很明確的定論可以說 明具備什麼特質的銀行,其成本效率運用會比較有效率,同一個因子可能由於不 同國家而對成本效率產生相反的影響。本文研究目的就在於對台灣銀行成本效率 做一客觀的評估,並且找出與實際觀察現象不符合的原因,此外在考量本土國情 下,試者研究具備什麼條件的銀行,是較具備成本效率的銀行。

(12)

1.3 研究貢獻 本文主要貢獻在於 1. 找出與過去國內相關論文對銀行成本效率實證研究不合理的原因之處: 在這部份與過去論文主要的差異之處為過去國內的研究多半沒有把放款區分 為好的放款與不好的放款,而是就整個放款直接對銀行的成本效率進行衡 量,不然就是直接把逾放比當作一個影響成本效率的因子對成本效率進行衡 量,這樣的作法並沒有辦法合理的考慮到壞帳對國內金融機構的影響,尤其 近幾年來,國內的壞帳問題在國際經濟景氣不振之下更為嚴重,本文則是針 對此點對放款進行調整,並把壞帳對銀行成本支出的影響考慮在內,直接指 出在壞帳問題較嚴重的情況下,不考慮放款品質與考慮放款品質對成本效率 的影響。 2. 如何對影響成本效率的因子進行適當的處理: 過去對於影響銀行成本效率的因子探討頗多,但光是一個因子可能就有好幾 個變數可以用來衡量,所以不論選擇哪一個變數當作分析因子,而捨棄其他 因子,似乎都有所缺憾,但同時放入衡量則又可能有計量上的問題,像本文 光是三大構面就挑了 10 項變數,如果同時放入衡量可能過於複雜,且可能有 計量上的錯誤,然而大部份關於成本效率的文獻卻常常有同一個概念,卻好 幾個變數同時放入探討,尤其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比較少人再針對此點進行 變數方面的縮減,大多不是用的變數過於龐雜,不然就是在某一個構面的因 子選擇太少,而捨棄其它不錯且具有代表性的因子,本文為了彌補這項缺憾, 透過多變量方法之中的主成份分析法,將意義相近的變數縮減為一個具有代 表性的指標,當作成本效率的解釋因子,使整個分析更為完整,以彌補變數 過多或過少可能產生的缺憾。

(13)

1.4 論文架構 本文架構主要分為五個章節,以下將略述這些章節主要內容。 第一章 緒論,說明本研究產生之動機,說明效率與資產品質之間可能的影響關 係以及影響效率的可能因子,跟本文主要研究的目標與貢獻在哪。第二章 文獻 回顧,主要討論國內外有關成本效率的研究,這章主要包含兩部分,第一部分為 對有關本文衡量成本效率所使用方法的源起、發展與相關技術文獻作一介紹。第 二部份為對影響成本效率的可能因子與影響方向進行分析探討。第三章 資料來 源與變數定義,主要說明所使用的資料來自何處,變數的定義以及所使用的分析 軟體。第四章 研究設計與實證結果,這章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詳細介紹本 文所使用的模型,以及如何對壞帳進行衡量做一詳細說明。第二部分則是進行一 個模擬實驗,說明在不考慮與考慮壞帳的情況下,可能對成本效率所造成的影響 與偏誤。第三部份則是對台灣銀行業 2002~2005 的相關資料進行統計敘述性分 析,並透過隨機邊界成本法與主成份分析進行實證分析,並把考慮與不考慮資產 品質的成本效率做一詳細對照說明,以及從代理變數、產品品質指標、資本適足 指標及是否加入金控變數對成本效率造成的影響與方向進行討論。第五章 結 論,總結本文之發現與貢獻,並提出後續可能研究方向與建議。

(1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隨機邊界法的文獻介紹

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隨機邊界法),簡稱 SFA,主要來自兩篇由

Meeusen and van den Broecj (1977)及 Aigner, Lovell, and Schmidt(1977)所提出的

一套衡量效率的方法,在這兩篇文章提出這個方法之後,Battese and Corra(1977) 也在同年提出類似的概念,模型如下:

{ }

v-u exp ) f(x; y = β ⋅ ) N(0, ~ v σ v2 其中 y 為產出、x 是要素投入、β是技術參數,而誤差主要由兩部分構成, 且兩者之間相互獨立。第一部分是隨機誤差 v,為一均數為 0,變異數 的常態 分配,這個隨機誤差用來捕捉統計上的隨機干擾項;第二部分為 u,這個 u 必須 大於等於零,是由於廠商技術上的無效率所導致,故為產出的減項(若 u 為 0,表 示廠商沒有生產上的無效率,若 u 大於 0,則有生產上的無效率),因此當廠商生 產活動落在隨機生產邊界上[f(x; β).exp{v}],則表示 u 為 0,廠商以最佳方式 進行生產活動。 2 v σ

關於 u 分配的設定,各家眾說紛紜,Meeusen and van den Broecj (1977)設 u 服從指數分配、Battese and Corra(1977)則設 u 為半常態分配、Aigner, Lovell, and Schmidt (1977)則是兩者皆採用,並做一比較;相較於單參數分配,Greene(1980a,b)

提出 Gamma 分配,Stevenson(1980)提出 Gamma 及截尾半常態的雙參數分配, Lee(1983)則提出 Pearson family 四參數分配。

(15)

u 分配的設定對參數β, 及 的估計將產生不同的影響,然而不論設定 型態為何,都要求合成誤差(v-u)有負偏態的性質,並能夠透過最大概似函數估計 之。而廠商的技術無效率在 u 為半常態分配下,以 估 計之;在指數分配下,以 2 v σ 2 u σ u 1/2 ) -(2/ u) -E(v E(-u)= = π σ u -u) -E(v E(-u)= = σ 估計之。

在早期研究隨機邊界及效率的文獻中,Fφ rsund, Lovell, and Schmidt(1980; 14) 提出隨機邊界的缺點,他們認為沒有一個有效的方法將估算出來的殘差分解為隨 機干擾項與技術無效率項,最多只能得知整體樣本廠商的平均無效率水準。之後 Jondrow, J., C. A. K. Lovell, I. S. Materov, and P. Schmidt(1982)針對這個問題進行研 究,他們提出以條件均數或條件眾數 [ ] 當作個別廠商的技術無效率估 計值。 i i i| v -u u 隨機邊界法除了在生產面的應用外,對成本面也同樣適用,此時模型將改為 如下所示: u} exp{v ) w; y, C( E= β ⋅ + ) N(0, ~ v σ v2 其中 E 為總成本,y 為產出、w 是要素價格、β是技術參數,而誤差主要由 兩部分構成,且兩者之間相互獨立。第一部分是隨機誤差 v,為一均數為 0,變 異數 的常態分配,這個隨機誤差用來捕捉統計上的隨機干擾項;第二部分為 u,這個 u 必須大於等於零,是由於廠商技術上的無效率所導致,故為成本的加 項(若 u 為 0,表示廠商沒有成本上的無效率,若 u 大於 0,則有成本上的無效率), 2 v σ

(16)

因此當廠商生產活動落在隨機成本邊界上[C(y; w; β).exp{v}],則表示 u 為 0, 廠商以最佳方式進行生產活動。

橫斷面的研究對廠商績效的評估提供了一個比較基礎,然而縱斷面的資料更 有助於了解廠商的長期經營績效以及技術進步的變革,以及個別廠商在整個業界 的相對競爭優劣勢。Hoch(1955,1962) 和 Mundlak(1961)運用 Panel data 去估算農 業生產函數,並把誤差的變異視為管理方法的不同;之後 Pitt and Lee(1981)將橫 斷面的最大概似估計法應用到 Panel data 上,Schmidt and Sickles(1984)則是延伸 Hoch(1955,1962) 和 Mundlak(1961)的研究,並運用固定效果模型與隨機效果模

型去估算效率值;早期考慮 Panel data 的效率估算法中,假定特定廠商的效率不 隨時間點變化,然而時間選的越長,這個假設越不合理,Cornwell, Schmidt, and Sickles(1990)、Kumbhaker(1990)及 Battese and Coelli(1992)則將此條件放寬。

效率不但會隨者時間點不同而發生改變,也跟一些廠商的經營手法與特色有 關,因此如何去找出影響這些效率產生變化的研究也就隨之而生。早期的研究是 運用二階段法,第一階段是先估計出廠商個別效率,第二階段則是將效率估計值 與效率因子進行回歸分析,找出對效率有顯著影響力的因素,然而在比較近期的 研 究 , 包 括 Kumbhakar, Ghosh, and McGuckin(1991) 、 Reifschneider and Stevenson(1991)、Battese and Coelli(1995)均使用一階段法,把效率因子直接納入

無效率項,同成本函數一起估計,這兩種方法相同處在於假定效率是某些效率因 子(如:經理人持股比率、市場壟斷力)的函數,差異處在於一階段估計法可以解 決統計上一致性的問題。

另外,在估算成本效率上還有所謂的 Thick Frontier Analysis(厚邊界法)及 Distribution-free Approach( 自 由 分 配 法 ) , 厚 邊 界 法 由 Berger and Humphrey

(17)

廠商的成本產出比率(或成本資產等具代表性比率)高低分成數組,並個別估算每 組的成本函數,然後將高成本效率組與低成本效率組之間平均預測成本的差異分 解為由不採用高成本效率組別的生產方式所產生的成本無效率以及產出不同所 造成差異的加總以進行各組別效率的比較,此法優點在於不需對無效率分配進行 假設,缺點則是分組的準則流於主觀。 自由分配法則由 Berger(1993)所提出,DeYong(1997)則是發展一套模式驗證 這個方法,這個方法重點也是不對無效率項進行分配上的假設,而是認為隨機干 擾項隨時間的增加,平均而言將遞減為 0,而無效率因子在某段時間則維持一定 水準,只要選定適當的一段時期,廠商的效率水準可由該時期的平均殘差衡量, DeYong(1997)利用美國銀行資料,驗證 6~7 年間銀行的效率大致維持在同一水 準。

最後,在效率衡量的方法上,較新進展為 Battese, Rao, and O'donnell(2004) 所提出的 Metafrno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此法可以針對具有數群不同技 術的廠商進行效率的估計與比較,主要方式是利用這些不同技術群體的廠商建構 一個 Metafrontier,所有的廠商在特定要素與技術下的產出均不得超出這個共同 邊界,再利用 Metafrontier 去估算各群體廠商的技術效率,以進行效率之間的比 較。

(18)

2.2 有關效率因子的文獻介紹 在隨機邊界法發展初期,大多數學者的研究重心在於如何適當的衡量銀行 之間的效率,然而隨者方法的成熟與進展之後,開始有學者關心是什麼因素造成 不同銀行間的效率產生差異,在衡量的作法上,早期為利用二階段衡量法,第一 階段是先算出各銀行之間的成本效率,然後在第二階段則是找出合適的因子對估 出的成本效率進行回歸分析,然而這種作法會產生計量上的問題,於是 Battese and Coelli(1992,1995)試者改善方法上的缺失,提出一階段衡量法,解決計量上的 問題之後,眾多學者便開始從銀行特性面,制度面與經濟面研究這個議題。 銀行的成本效率受到什麼因素影響,一直是國內外學者欲研究的議題,本 文亦對此研究頗感興趣。本文試者把過去國外與國內關於這方面的文獻作整理, 並歸納出各因素之間對成本效率的影響與差異。 國外研究部分:

Humphery and Pulley(1997)的研究主題為銀行在面對法案管制鬆綁時,對成

本效率、利潤與技術的反應與影響。這篇文章運用 683 家資產總額超過一億美元 的美國銀行從 1977~1988 年的資料進行分析,作者把分析時間分解成三段,探討 銀行在這三段時間內,在利潤、技術、效率之間的變化情形。第一階段為 1977~1980 年,為法規鬆綁前期,第二階段為 1981~1984 年,為法規鬆綁初期, 第三階段為 1985~1988 年,為法規鬆綁後期。作者認為銀行在法規鬆綁前期在投 入價格(如員工薪資、分行機構)具有僵固性,短期內不易調整,此外銀行的放款 能力受到其自身經營方式及總體經濟情況的影響下,在短期內顯然也難以任意調 整,然而對於產品價格(如手續費用、借款回存、放款利率)以及要素投入數量的 調整較具有彈性,所以可以在面臨一些外在環境的變化時,進行適當的調整,簡 單的來說作者把銀行的調整拆成這兩塊,設為內部調整與外部調整,並衡量由階

(19)

段一到階段二的變化主要是由內部調整支配或由外部調整支配,然後再衡量由階 段二到階段三的變化是由內部調整或外部調整所支配。結論發現階段一到階段 二,銀行整體效率的改變主要是來自銀行內部的調整,如手續費的增加、借款回 存的額度,此外銀行也透過風險移轉的技術把所承擔利率變動的風險移轉到客戶 身上或透過適當調整自身的風險態度,積極開發一些具高風險但獲利也頗豐的投 資級新客戶,這些作為皆是銀行在面臨整體環境及法規開放的變化下所導致的激 烈競爭及獲利不斷被壓縮下不得不實行的對策,然而即使銀行做了許多努力,但 是都難敵因法規鬆綁所導致競爭環境的激烈,而使獲利再也回不到法規鬆綁前的 水平了,所以即使在成本效率改變且提升之下,獲利率卻反而下滑,也解釋過去 一些研究上的矛盾現象,成本效率上升了,為什麼獲利仍未隨之提高。在第二至 第三階段獲利的變化卻是由產業環境的整體變遷所造成的,此時銀行面對法規鬆 綁的衝擊已到了末期,短期內所能進行的內部技術性調整都已到了一個段落,故 這個階段改變的是一些短期內不易有重大變動的因素,如員工薪資、銀行整體放 款能力、總體經濟的情勢等,支配這段時期獲利變遷的主要是產業的環境以及外 在不是銀行所能掌控的因素,而對成本效率來說,此時反而沒有太大改變。此外 作者發現銀行規模大小的因素也決定了在面臨法規鬆綁時,對技術提升的能力大 小,在實證中作者發現小規模銀行對技術調整的幅度小於大規模銀行,作者認為 可能是小規模銀行比較沒能力改變它們的技術能力或是所受到的衝擊比較小,所 以改善的幅度也就比較低。 Mester(1996)的研究主題為考慮銀行風險偏好對效率的影響。這篇文章運用 214 家在 Third Federal Reserve District 營業的美國銀行從 1991~1992 年的資料進

行分析,使用的方法為隨機邊界法,且使用二階段法對成本效率因子進行解釋, 作者在因子的選擇上用了 14 種變數,這些變數包括銀行經營年數、是否是州立 銀行、是否屬於金融控股公司成員、是否為聯邦準備系統成員之一、銀行分支數、 銀行總部所屬區域的虛擬變數、總資產、資本適足率、ROA、非核心存款占總存

(20)

款之比、建築與土地貸款占總放款之比、實質不動產放款占總放款比與個人放款 占總放款之比。 選擇這些變數的主要理由:在銀行營運年齡方面在於檢驗銀行是否隨者經 營年限的增加而提高自身的經營技術或是提高員工在作業流程的熟悉度,減少作 業流程的疏失而使成本效率增加;在是否是州立銀行、是否屬於金融控股公司成 員、是否為聯邦準備系統成員之一與銀行分支數方面,主要探討制度面、法規面 及結構面對銀行成本效率的影響;銀行總部所屬區域的虛擬變數主要在探討不同 區域間銀行的經營方式差異是否對成本效率高低造成影響;總資產則是控制銀行 規模對成本效率造成的影響;在資本適足率的衡量方面,作者認為資本適足率在 某種程度上反應銀行對於風險的態度,對於資本適足率高的銀行,則比較屬於是 風險趨避的銀行。例如銀行用不同的資本適足率去承做它的放款,是否會對銀行 整體成本結構或效率造成不同的改變,如 Hughes and Mester(1994)就發現各家銀 行面對風險態度的不同,決定了其相對應的可能資本結構,因此若資本適足確實 表示銀行對於自身風險的考量,這種考量就可能決定其所屬的經營態度而間接影 響成本效率;ROA 則是衡量銀行營運的經營績效高低與成本效率之間的關係, ROA 屬於利潤面的績效指標,成本效率則為反應成本面的績效指標。是否在利 潤面表現良好的公司在成本面也會表現的比較具備高效率;在非核心存款占總存 款之比方面,作者認為非核心存款高低在某些時候可能會對銀行經營者的決策產 生限制,而影響成本效率的高低;最後在建築與土地貸款占總放款之比、實質不 動產放款占總放款比與個人放款占總放款之比方面,則是衡量資產組合的方式對 成本效率的影響關係。 在實證結果方面認為隨者銀行營運年齡的增加,其成本效率會顯著增加, 支持經驗或技術的學習效果能有效提高銀行的成本效率;屬於州立銀行或是聯邦 準備系統成員的銀行會比較具有成本效率,支持制度面、法規面及結構面對銀行

(21)

成本效率確實會造成顯著影響;資本適足率比較低的銀行比較具有成本效率,支 持不同資本適足的選擇反應該銀行所屬的風險偏好,而間接顯著影響銀行成本效 率;建築與土地貸款占總放款之比與個人放款占總放款之比比較高的銀行,成本 效率比較低,支持不同資產組合方式對成本效率有顯著影響。

Berger and Mester(1997)的研究主題為什麼因素造成金融機構效率有所差 異。這篇文章運用 5949 家美國銀行從 1990~1995 年的資料進行分析,為了衡量 方法的不同對效率的影響,作者使用自由分配法與隨機邊界法,在成本函數的設 定上則有傳統的超越對數函數與傅立葉函數兩種函數形式,在實證結果中發現不 論採用哪種方法或是哪種函數設定形式,對成本函數的估計或成本效率的影響沒 有太大的顯著差異,因此方法的選擇對結果的影響相當輕微。 方法的選擇既然不是造成效率差異的原因,作者認為公共政策、研發能力、 組織型態、市場獨占力、公司治理與管理能力等才是真正造成成本效率有所差異 的原因,在此作者在因子的選擇方面包含六大構面,包括銀行規模大小、組織型 態、公司治理、銀行特徵變數、市場局勢與各州對銀行競爭上的限制,透過二階 段衡量法解釋效率因子對成本效率的影響。在實證結果中發現,在銀行規模構 面,作者把銀行規模劃分成小規模、中規模、大規模與超大規模銀行四個等分, 由成本效率來看,規模大小對成本效率的影響並不顯著,但由數字大小來看,似 乎大規模的銀行相較於小規模的銀行更具成本效率;然而由利潤效率來看,小規 模的銀行比大規模銀行高,作者認為隨者銀行規模的逐漸擴大,銀行對成本面的 控制能力相較於對利潤的創造能力來的良好,表示隨者銀行規模的擴大,要創造 同等倍數的利潤將更為困難,也同時解釋了傳統的財務現象「為甚麼小規模銀行 的獲利率較大規模的銀行來的高」。在組織型態構面,作者區分銀行是否為金控 公司的銀行、該金控公司是否為多層級的公司、該金控公司最高層級是否在銀行 所屬州內經營,實證結果發現屬於金控公司的銀行較獨立銀行更具利潤效率及成

(22)

本效率;銀行所屬金控公司中,層級結構較為複雜的,在利潤效率與成本效率會 比較高,跟作者預期相反,作者認為過於複雜的組織結構會對銀行的經營效率產 生傷害;最後銀行所屬金控公司的最高階層若在銀行所屬州外經營的話,其利潤 效率與成本效率會比較高。作者對上述三個組織型態變數得出的結果提出一個可 能的解釋,比較具備營運效率的組織會透過購併其它公司的方式取得經營權,而 這種方式容易產生多層級經營與母子公司不在同一州經營的情形。 在公司治理構面,作者以外部股東是否能對公司行使管理權、內部人持股 比率與外部人持股比率進行衡量,在外部股東是否能對公司行使管理權方面,作 者以該銀行是否屬於公開交易的銀行,當作衡量外部股東對公司影響力的一個替 代因子,實證結果發現屬於公開交易的銀行,在利潤效率與成本效率會比較高, 支持市場監督確實能提高銀行經營效率;在內部人持股比率與外部人持股方面, 內部人持股比率按 Gorton and Rosen(1995)的觀點,認為內部人持股比率在低水 平時,管理者有比較高的動機追求自身的利益而降低公司的經營效率,而持股比 率在高水平時,管理者的目標與公司的目標比較一致而使公司的經營效率獲得提 升;外部人持股比率則以外部股東持股比率超過 5%的持股比率進行衡量,作者 認為外部大股東持股比率越高的公司,對公司的影響力與控制權越高,連帶能使 公司的經營效率獲得提升,然而實證結果發現不論是內部人持股比率或是外部人 持股比率對公司效率的影響都不顯著。 在銀行特徵變數方面,實證發現銀行的營運年限有助於增加銀行的利潤效 率,作者認為這是學習效果所導致;在銀行自身採行的營運風險態度上,實證發 現放款占總資產比較高的銀行比較具備高利潤效率,作者認為可能原因在於銀行 的產品中,從事放款所產生的價值相較於從事投資來的高,或是反映該銀行在放 款市場的影響力相較於投資來的大,因此可以透過發揮市場影響力而提高自身的 利潤效率;在銀行是否從事衍生性商品活動上,像是交換、遠期契約與期貨,實

(23)

證發現是否從事衍生性商品活動或是交易額度的大小對效率的影響並不顯著,作 者把這種現象歸咎於銀行從事衍生性商品交易的目的並不全然相同,可能是用來 避險或是當作投資;在衡量銀行風險指標中,作者以銀行 ROA 的標準差當作替 代因子,主要理由在於對於自身營運及風險控管失當的銀行,比較可能是不具利 潤或成本效率的銀行,因此 ROA 波動越大的銀行,表示營運或是風險控管可能 不夠穩定,而使銀行效率下降,然而在傳統投資理論中,認為風險與報酬之間具 有抵換關係,因此越具風險的銀行只要在適當的風險補償下,也有可能是具備效 率的銀行。實證發現 ROA 波動越高的銀行,其成本效率與利潤效率都越低,故 支持可能是營運或風險控管失當所引起的不效率。 在市場局勢方面,以 Herfindahl index(HERF)來測試市場的獨占力大小程度 對效率的影響,作者預期獨占力對利潤效率具有正向關係,對成本效率則是負向 關係,理由在於銀行所處市場獨占力越高,表示市場的競爭程度相對較低,銀行 對自身產品售價的調整能力也就相對較高,因此有助於藉價格提高自身利潤效 率,然而因為競爭者少,銀行可能對如何降低自身經營成本比較不在意而造成成 本效率相對較低。實證結果發現市場獨占力對利潤效率具有正向影響,對成本效 率則是負向影響,符合作者之前的預期。另外作者以銀行所屬州別的州所得成長 率對效率進行測試,作者認為州所得成長率越高的地方,對銀行資金與服務的需 求量越大,有助於提高銀行的利潤效率,然而銀行處在賣方市場占優勢下,可能 造成成本上的浪費而降低成本效率。實證結果發現州所得成長率越高對銀行利潤 效率具有正向影響,對成本效率具有負向影響,符合作者預期。 在各州對銀行競爭上的限制方面,作者將銀行類型分成 UNITB、LIMITB 與 STATEB 三種型態,並討論這三種類型銀行的競爭限制狀態,實證發現銀行所屬 的州對機構類型競爭有限制的銀行,其成本效率較沒有限制的銀行來的高,利潤 效率則比較低;此外銀行所屬的州,若允許銀行跨州經營的話,其成本效率比不

(24)

允許銀行跨州經營的州來的高。 國內研究部分: 毛盛杰(2006)的研究主題為新巴塞爾協定對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以一階段 隨機邊界成本法對國內 28 家銀行 1999~2004 的半年報資料進行分析,在信用風 險方面:以逾放比、存放比和資本適足率做為衡量變數,結果顯示逾放比的增加 對銀行成本效率有不利的影響,但並不顯著,該文認為不顯著的原因,主要是風 險變數定義過多,而稀釋逾放比在模型中的顯著性,也可能是逾放比認定過於寬 鬆所導致的結果;而存放比上升則顯著提高銀行的成本效率,該文認為主要原因 在於資金使用率的上升有助於降低銀行的經營成本而使成本效率增加;最後資本 適足率的提高有助於成本效率的改善,該文認為主要原因在於資本適足率的提升 會對銀行成本效率形成改善的「道德危機」理論,該理論認為銀行在遵守資本適 足率規範的同時,由於財務槓桿運用受到限制,故必須以自身資本做為營運之 用,因此為了避免自身資本受到損失,銀行將更注重資產品質,避免道德危機, 進而降低成本。在市場風險方面:隨著銀行市場風險的增加將有助於提高成本效 率,該文認為這樣的結果來自於選擇持有與市場風險有關之風險性資產的同時, 其獲利的上升高於風險所帶來的損失,因此市場風險增加時,其成本效率將不增 反降。在作業風險方面:作業風險的提高有助於銀行成本效率的上升,但結果並 不顯著,該文認為可能是國內的作業風險管理還算良好,作業風險所造成的損失 有限,也可能是作業風險的資料取得困難,無法使用精準的作業風險計算方式, 而只能使用風險性敏感度較低的作業風險資本計提標準法所導致。 菅瑞昌(2002)的研究主題為問題放款、所有權結構與市場結構對銀行績效影 響,該文以對偶的隨機前緣成本函數對國內 34 家銀行 1995~1999 年的資料進行 分析,在問題放款對銀行績效的影響方面,該文假設高逾放比的銀行,將因這些

(25)

放款所增加的額外監督成本,而導致成本效率的降低,實證結果發現逾放比的增 加對成本效率有負向的影響,支持高逾放比可能會帶給銀行額外的一些監督成 本,而使成本效率降低,該文認為解決之道在於強化銀行信用風險的控管技術; 在所有權結構與銀行績效間的關係,該文假設銀行高階主管持股比率與成本效率 呈非線性關係,銀行董監事持股比率與成本效率呈非線性關係,主要理由根據 Gorton and Rosen(1995)所提出的觀點:高階主管持股比率在較低範圍時,高階主

管持股比率與股東財富呈負相關;而當高階主管持股比率在較高範圍時,高階主 管持股比率與股東財富呈正相關,至於銀行董監持股比率主要是根據 Berger and Hannan(1998)所提出的一種現象,而實證結果發現高階主管持股比率與銀行成本 效率呈一 U 形非線性的關係,故較低或較高的持股比率,似乎有助於銀行績效 的改善,而董監事的持股比率與銀行成本效率呈倒 U 形非線性關係,隱含該比 率較為適中的水準,似乎有助於銀行績效的改善。 郭秋香(2005)的研究主題為金控公司與非金控公司的銀行效率,以資料包絡 分析法(DEA)針對國內上市上櫃銀行 2002~2003 的資料進行分析,實證結果發現 加入金控的銀行其經營效率確實比非金控公司的銀行來的好,因此非金控公司銀 行可以考慮加入金融控股公司,透過異業合併,交叉行銷與資源共享等政策來經 營管理。

(26)

第三章 模型介紹

3.1 資料來源說明 本研究所採資料絕大部分均來自台灣經濟新報,資本適足指標與產品品質 指標的變數主要來源為中央銀行網站所發佈的統計資料。主要研究對象為商業銀 行,排除營業性質與商業銀行差異較大者,如農民銀行,工業銀行或合作金庫後, 篩選出 31 家銀行;期間為 2002~2005 年的年資料,年份的選擇起點剛好是各金 控成立的初期,如此可以考量隸屬於各家金控子銀行在加入金控後的表現,而年 份之所以選擇四年在於金融業近幾年改變很快,如現金卡、信用卡、網路銀行、 信用風險系統的引進與資產證券化等,若年份選擇太長則估出的成本邊界可能不 夠準確,且這段時期跟國內過去對銀行效率研究時段的重複性比較低,經過篩選 後共有 116 筆觀測值。 3.2 研究所用變數說明 1、銀行要素投入方面 (a) 資金要素價格(P1):銀行利息支出除以銀行借入款與存款之總和,其中存款 包含銀行各天期存款、銀行所發行的長短期公司債以及對同業及非同業的金 融負債。 (b) 資本要素價格(P2):銀行營業費用扣除薪資支出除上固定資產淨額。 (c) 勞動要素價格(P3):銀行薪資支出除以員工人數。 2、銀行產出方面 (a) 放款額度(Y1):銀行買匯貼現及放款、同業透支、拆放同業、存放同業與存

(27)

放同業-備抵呆帳之總和。 (b) 投資額度(Y2):銀行短期投資、長期投資-股票及基金、長期投資-債券與 長期投資-償債基金的總和。 (c) 負產出部分(Y3):銀行近年全體平均覆蓋率乘上銀行的廣義逾放款;在考慮 放款品質的成本模型,放款額度(Y2)應扣除這部份。 3、銀行總成本方面(TC) (a) 在不考慮放款品質模型中,總成本為資金要素、勞動要素與資本要素支出的 總和。 (b) 在考慮放款品質模型中,總成本為資金要素、勞動要素與資本要素支出加上 無效放款的總和。 4、關於效率因子方面 (a) 代理指標:經理人持股比率(Z1)與董監事持股比率(Z2)。 (b) 資本適足指標(Z3):以自有資本占風險性資產比率、第一類資本占風險性資 產比率、負債淨值比與淨值資產比變數透過主成份分析粹取之。 (c) 產品品質指標(Z4):以廣義逾放比、催收款毛額佔總放款比與備抵呆帳占廣 義逾放比變數透過主成份分析粹取之。 (d) 加入金控與否(Z5):設一虛擬變數,沒加入金控設為 0,加入金控設為 1。

(28)

3.3 研究模型介紹

本文在衡量效率方面,主要以Battese and Coelli(1995)所提出的一階段隨機邊 界成本函數模型為主,並採用Translog function建構成本函數,在不考慮放款品質 之成本模型結構1如下所列:

∑∑

= = = = + + + = 2 1 2 1 2 1 2 1 it it 3 0 it3 it ln ln 2 1 ) ( ln ln ) P TC ( ln j m j q q j jq it itm m itj j Y β P P α Y Y α α it j m it it itm itj jm m q it itq itq it mq P P P P

∑∑

Y P P V U

∑∑

= = = = + + + + 2 1 2 1 3 2 1 2 1 3 3 )ln( ) ln ln( ) ln( 2 1 γ ρ , (1) it n n nZ +W =

= 4 1 it it U δ , (2) ) , 0 ( ~ V2 it N V σ , (3) ) , ( ~ 2 4 1 it U n n n it N Z U

δ σ = + , (4) ) , 0 ( ~ Wit N σ2 , (5)

{

Uit exp Cost_EFF=

}

4 , 3 , 2 , 1 = t , (6) 其中i=1,2,...,31,

上述模型中,關於投入要素價格型態的設定,主要是根據Allen and Rai (1996),將投入要素價格除以勞動投入價格而進行標準化的動作,使成本與要 素價格之間具有齊次2關係; 為一截尾的半常態分配,表示銀行的成本無效 率,故值必大於等於0,且按公式(4)的設定,假設 是效率因子 的函數;公 式(6)則是銀行的成本無效率指標,值介於0~∞之間;式子(3)中的 為銀行產出 的隨機干擾項,假定服從均數為0,變異數為 的常態分配,表示公司受外在特 定因素干擾而不可控制的部份;式子(5)中的 為銀行效率的隨機干擾項,假定 it U it U Zit it V 2 v σ it W 1 有關模型更詳細的介紹與推導過程可參考附錄。 2 齊次條件:指的是當所有要素價格同時增加k倍時,則對應的要素總成本也將同時增加k倍。

(29)

服從均數為0,變異數為 的常態分配,用來表示公司效率變異中仍未被解釋的 部份。 2 σ 上列式子中, 指的則是第“i"家銀行第“t"期的總成本、 則表示 第“i"家銀行第“t"期第“j"項產出的數量、 表示第“i"家銀行第“t"期 第“m"項要素投入的價格、 表示第“i"家銀行第“t"期第“n"項效率因 子變數,其中各下標指標所代表的產出、投入要素價格與效率因子可參考上一章 的資料來源與變數說明的定義。 it TC Yitj itm P itn Z 在考慮放款品質成本模型中,對於產出項目中的放款,本文只對真正能創 造獲利的放款進行衡量。以放款品質來說,銀行的放款分為正常放款及逾放款兩 部份,逾放款是品質比較差的放款,而且有一部份可能轉為呆帳,而真正具備獲 利性的放款為正常放款及部分的逾放款,所以我們設定一個比率k,假設逾放款 中的k比率屬於無效放款,所以銀行真正的有效放款為總放款扣除k比率逾放款。 本文將有效放款當作銀行真正具備獲利性的放款,對放款品質較差的銀行而 言,其逾放比率比較高,因此將導致有效放款比較低;而對較注重放款品質的銀 行,有效放款相對會比較高。在銀行總成本方面,過去的文獻認為放款與投資均 是由勞工、資本與資金這三種投入要素所共同創造的,將這三部份支出加總則是 銀行創造這些產出的總成本。但是,本文則認為在放款的創造當中,銀行的放款 成本應該具備兩部份,第一部分則是傳統的利息資出、薪資支出與資本支出,這 部分屬於流量,為今年運用這些要素所需要的費用;第二部份為無效放款所造成 的成本,這部分屬於存量,由於放款是銀行長期努力所創造出來的產出,但其中 一部分的逾放款,屬於無法帶給銀行收益的放款,且極有可能造成銀行成本支出 增加,因此本文設算一個由這些逾放款所產生的成本,也就是放款中需由產出轉

(30)

為成本的部份,在此要注意的是本文採用的是廣義逾放款3的定義,主要原因是 廣義逾放款考慮到銀行所有不良債權可能來源,比較能反應銀行對整個放款品質 的控管能力,至於k比率的設定,則參考近年來銀行的平均覆蓋率(coverage rate), 此比率代表銀行每元的廣義逾放款中,有多少元的備抵呆帳-提列準備,是用來 承擔當逾放轉為呆帳時所遭受的損失,根據保守原則,本文設定k為 0.44,表示 銀行每元的逾放中有 0.4 元屬於無效放款,這些無效放款即為銀行可能必須負擔 的成本,經過上述調整後,其成本模式改變如下:

∑∑

= = = = + + + = 2 1 3 1 2 1 2 1 it it itm 0 it ln ln 2 1 P ln ln TC ln j m j q q j jq m itj j Y β α Y Y α α it j m it itm itj jm m q itq itm mq P P

∑∑

Y P V U

∑∑

= = = = + + + + 2 1 3 1 3 1 3 1 ln ln ln ln 2 1 γ ρ (8) 公式(8)與公式(1)差異在於總成本包含無效放款,產出中的放款為有效放 款,而且齊次條件不再存在,其它有關效率模型、分配設定與效率指標皆如同公 式(2)、(3)、(4)、(5)與(6)式。 因此對放款能力佳,且放款品質也好的銀行,不論成本函數是否經過調整, 幾乎不會有任何影響,然而對於受到嚴格風險控管,而使放款水準受到限制的銀 行,在調整前,表現的成本效率或許因此而被低估,但透過調整,則將能改善其 應有的成本效率,而對於只是不斷衝刺放款,卻不考慮放款品質的好壞與否,而 使放款量高,卻都是無效放款的銀行而言,在調整前或許很具備成本效率,但在 調整後,則將遭受因放款品質不佳所導致成本效率的減少,最後放款能力弱,品 質控管能力也差的銀行,不論調整前後,成本效率的表現都將落在低水平水準。 3 廣義逾期放款比率: 指的是一般逾放比加上應予觀察放款占放款比率。 4 參考沈中華在 2005 年發表在金融風險管理季刊一篇名叫「銀行評比:推估品質一致的盈餘」 的作法,為了求得銀行品質一致性盈餘所設的一項比率。

(31)

最後本文從代理理論、資本適足率與產品品質方面去解釋什麼因素造成銀 行成本效率不同的原因,在代理理論:選擇經理人持股比率及董監事持股比率; 在資本適足指標:選擇第一類資本占風險性資產比率、負債淨值比與淨值資產比 變數;在產品品質:選擇廣義逾放比、催收款毛額佔總放款比與備抵呆帳占廣義 逾放比變數。然而,這些變數之中某些變數可能具備高度線性相關,同時一起放 入衡量可能有共線性的問題,所以把經濟意義相同的變數透過主成分分析縮減為 一個代理指標。在代理變數方面的結論仍眾說紛紜,到目前仍沒有結論可以用來 說明什麼變數一定有助於降低或提高代理人與所有人不同所產生的代理成本;而 在資本適足指標與產品品質指標所選取的變數是按中央銀行所公佈CAELSG指 標5,這些指標選取的變數所反應的背後經濟意涵雷同度很高,因此我們只對資 本適足(C)及產品品質(A)方面所選取的變數進行主成分分析。將這些具有相同概 念的變數縮減為一共同的指標分數,其值將介於-3~3 之間,值越高表示銀行在 該指標的表現越突出,如此不但可以簡化整個分析的複雜度,亦可使共線性的問 題獲得解決。 5 C、A、E、L、S、G分別代表資本適足性、資產品質、獲利能力、流動性、利率敏感性及主要

(32)

3.4 模擬實驗 在進行整個實證分析之前,本文嘗試進行一個假想模擬實驗,此實驗主要目的是 在不考慮放款品質的成本函數模型下,銀行的成本效率如何被錯估。 模擬實驗模型假設如下: 1、所有銀行均處在最適技術下,且用同樣的要素價格創造放款。 2、一開始的總放款額度均相同,設為 100,但期初有效放款或無效放款的差異 只是因為管理方式不同所產生的差異。 3、目前所有銀行的資源所能創造的放款最多為 150,對於重視產出及品質的銀 行,想要使多創造的放款都為有效放款,例如:想要使放款由目前的 100 增加到 110,且多出的部份仍為有效放款,就得多增加一名員工;然而,只是為了擴大 放款額度,且不想使總成本增加,只好放鬆放款品質,因此所增加的放款均為無 效放款。 4、資本價格越高,表示銀行運用更好的風險管理模型、設備或評等報告等,皆 有助於提升有效放款的維持,但對只重總成本的最低化,不管所創造的放款品質 是否良好的銀行,可以透過降低資本價格,使總成本減少,不過,此舉將使銀行 風險控管能力下降,因此假定每降低一單位的資本價格,將使原先 100%的有效 放款轉為 90%的有效放款,其中 10%的差額由於資本價格下降,將轉為無效放 款,依此類推,降低兩單位資本價格,就須轉列 20%的有效放款為無效放款。對 於重視放款品質的銀行,必定採用最好的風險控管模型,所以不會為了降低總成 本,而降低資本價格。 本文創造 61 家假想銀行,其中 31 家為比較不重視放款品質的銀行,這些 銀行只注重該如何擴大放款與降低經營成本,其餘 30 家則是比較重視放款品質 的銀行,如表 1 及表 2 所示。

(33)

首先,在不考慮放款品質的成本模型下,銀行總成本為要素價格與使用數量 相乘後的加總,放款為有效放款與無效放款的總和,透過使用 Battese and Coelli(1995)的一階段隨機邊界成本模型,結果由表 3 未考慮放款品質成本模型 來看,前 31 家不重視放款品質的銀行,排名完全涵蓋了前 31 名;對於專注於放 款品質的銀行,增加有效放款及維持放款品質唯有透過多僱用勞工及採用高資本 價格,因此為維持放款量與質的提升,只有增加要素成本一途,當然在不考慮放 款品質下,所得到的成本效率皆落在後半部。因此以此作為判斷標準,將導致嚴 重誤判情形。 第二,由所估出的成本邊界也可以找到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由表 4 未考 慮放款品質成本模型期末資本價格係數來看,其值顯著正相關,表示提高要素價 格,將導致成本上升,對於不重視放款品質的銀行來說,降低資本價格,確實能 降低成本而使單位放款成本較低;對注重放款品質的銀行來說,採用高資本價格 將導致成本上升,所以這個係數十分合理,至於期末放款係數不顯著的原因在 於,不重視放款品質的銀行可以在不增加總成本下提高放款,注重放款品質的銀 行若要增加放款,唯有提高總成本,兩個作用互相抵消,所以得不到放款對成本 該有的效果,這提醒了我們,在不考慮放款品質成本效率模式的衡量下,所得到 的係數將產生扭曲的情形,這又是另一處嚴重誤判的情形之一。最後期末逾放比 係數對成本效率的影響為顯著負相關,表示逾放比越高的銀行,越具備成本效 率,原因在於不重視放款品質的銀行在提高成本效率的同時,逾放比將隨之增 加,而注重放款品質的銀行在擴大放款的同時,將降低成本效率及逾放比,因此 又發生了一次嚴重誤判的情形,由此模擬得知在不考慮放款品質的情形下,所得 出的結果將可能有嚴重的偏誤。

(34)

然而在考慮放款品質成本模型衡量之下,對不重視放款品質的銀行來說, 成本效率將明顯下降,做法如前言所述,只要對有效放款進行認列,並將無效放 款轉為成本,由表 3 考慮放款品質成本模型來看,發現對這 31 家不重視放款品 質的銀行來說,其成本效率將符合預期的落入後半段;而對於注重放款品質的銀 行來說,其成本效率則合理的落在前半段。 再來由表 4 考慮放款品質成本模型來看,首先期末資本價格係數對成本的 提升為顯著正相關,對不重視放款品質的銀行而言,降低資本價格雖然可以減少 總成本,但同時造成無效放款提高,在我們的設定中,這個效果大致互相抵消, 因此總成本大致不會變;對注重放款品質的銀行來說,為了維持放款的品質,只 好採用高資本價格,所以總成本也會提升,故這個係數十分合理。接者由有效放 款對成本的提升來看,其值也顯著為正相關,原因在於增加有效放款的唯一方式 只有透過多僱用勞動,所以總成本自然將上升,故這個係數也十分合理,且解決 了在不考慮放款品質的傳統模型下,可能得不到的結果。最後逾放比對效率影響 為顯著正相關,表示逾放比越高的銀行,成本效率越差,對不重視放款品質的銀 行來說,疏於風險控管只會導致成本運用不具效率,增加逾放比;而對注重放款 的銀行,則是會增進成本效率,減少逾放比,因此這個係數也很合理,同時又再 一次解決未考慮放款品質差異下可能的誤判情況。

(35)

表 1 不重視放款品質銀行 銀 行 代 號 勞 動 價 格 期初 勞動 數量 資 金 價 格 期 初 資 金 數 量 資 本 價 格 資 本 使 用 量 期 初 放 款 期初 有效 放款 期初 無效 放款 期 末 放 款 期末 資本 價格 期末 勞動 數量 期末 有效 放款 期末 無效 放款 期末逾 放比 不考慮 放款品 質總成 本 考慮 放款 品質 總成 本 1 4 10 1 10 3 10 100 85 15 140 1 10 68.00 72.00 0.51 60 132.00 2 4 10 1 10 3 10 100 86 14 140 2 10 77.40 62.60 0.45 70 132.60 3 4 10 1 10 3 10 100 87 13 120 2 10 78.30 41.70 0.35 70 111.70 4 4 10 1 10 3 10 100 88 12 150 3 10 88.00 62.00 0.41 80 142.00 5 4 10 1 10 3 10 100 89 11 120 1 10 71.20 48.80 0.41 60 108.80 6 4 10 1 10 3 10 100 90 10 140 2 10 81.00 59.00 0.42 70 129.00 7 4 10 1 10 3 10 100 91 9 110 1 10 72.80 37.20 0.34 60 97.20 8 4 10 1 10 3 10 100 92 8 130 3 10 92.00 38.00 0.29 80 118.00 9 4 10 1 10 3 10 100 93 7 130 2 10 83.70 46.30 0.36 70 116.30 10 4 10 1 10 3 10 100 94 6 150 1 10 75.20 74.80 0.50 60 134.80 11 4 10 1 10 3 10 100 95 5 120 3 10 95.00 25.00 0.21 80 105.00 12 4 10 1 10 3 10 100 96 4 110 2 10 86.40 23.60 0.21 70 93.60 13 4 10 1 10 3 10 100 97 3 150 3 10 97.00 53.00 0.35 80 133.00 14 4 10 1 10 3 10 100 98 2 120 1 10 78.40 41.60 0.35 60 101.60 15 4 10 1 10 3 10 100 99 1 110 3 10 99.00 11.00 0.10 80 91.00 16 4 10 1 10 3 10 100 100 0 140 1 10 80.00 60.00 0.43 60 120.00 17 4 10 1 10 3 10 100 99 1 140 2 10 89.10 50.90 0.36 70 120.90 18 4 10 1 10 3 10 100 98 2 120 2 10 88.20 31.80 0.27 70 101.80 19 4 10 1 10 3 10 100 97 3 150 3 10 97.00 53.00 0.35 80 133.00 20 4 10 1 10 3 10 100 96 4 120 1 10 76.80 43.20 0.36 60 103.20 21 4 10 1 10 3 10 100 95 5 140 2 10 85.50 54.50 0.39 70 124.50 22 4 10 1 10 3 10 100 94 6 110 1 10 75.20 34.80 0.32 60 94.80 23 4 10 1 10 3 10 100 93 7 130 3 10 93.00 37.00 0.28 80 117.00 24 4 10 1 10 3 10 100 92 8 130 2 10 82.80 47.20 0.36 70 117.20 25 4 10 1 10 3 10 100 91 9 150 1 10 72.80 77.20 0.51 60 137.20 26 4 10 1 10 3 10 100 90 10 120 3 10 90.00 30.00 0.25 80 110.00 27 4 10 1 10 3 10 100 89 11 110 2 10 80.10 29.90 0.27 70 99.90 28 4 10 1 10 3 10 100 88 12 150 3 10 88.00 62.00 0.41 80 142.00 29 4 10 1 10 3 10 100 87 13 120 1 10 69.60 50.40 0.42 60 110.40 30 4 10 1 10 3 10 100 86 14 110 3 10 86.00 24.00 0.22 80 104.00 31 4 10 1 10 3 10 100 85 15 110 3 10 85.00 25.00 0.23 80

(36)

表 2 重視放款品質銀行 銀 行 代 號 勞 動 價 格 期初 勞動 數量 資 金 價 格 期 初 資 金 數 量 資 本 價 格 資 本 使 用 量 期 初 放 款 期初 有效 放款 期初 無效 放款 期 末 放 款 期末 資本 價格 期末 勞動 數量 期 末 有 效 放 款 期 末 無 效 放 款 期末逾 放比 不考慮 放款品 質總成 本 考慮 放款 品質 總成 本 32 4 10 1 10 3 10 100 85 15 120 3 12 105 15 0.13 88 103 33 4 10 1 10 3 10 100 86 14 130 3 13 116 14 0.11 92 106 34 4 10 1 10 3 10 100 87 13 150 3 15 137 13 0.09 100 113 35 4 10 1 10 3 10 100 88 12 130 3 13 118 12 0.09 92 104 36 4 10 1 10 3 10 100 89 11 140 3 14 129 11 0.08 96 107 37 4 10 1 10 3 10 100 90 10 110 3 11 100 10 0.09 84 94 38 4 10 1 10 3 10 100 91 9 130 3 13 121 9 0.07 92 101 39 4 10 1 10 3 10 100 92 8 120 3 12 112 8 0.07 88 96 40 4 10 1 10 3 10 100 93 7 150 3 15 143 7 0.05 100 107 41 4 10 1 10 3 10 100 94 6 110 3 11 104 6 0.05 84 90 42 4 10 1 10 3 10 100 95 5 140 3 14 135 5 0.04 96 101 43 4 10 1 10 3 10 100 96 4 110 3 11 106 4 0.04 84 88 44 4 10 1 10 3 10 100 97 3 140 3 14 137 3 0.02 96 99 45 4 10 1 10 3 10 100 98 2 130 3 13 128 2 0.02 92 94 46 4 10 1 10 3 10 100 99 1 110 3 11 109 1 0.01 84 85 47 4 10 1 10 3 10 100 99 1 120 3 12 119 1 0.01 88 89 48 4 10 1 10 3 10 100 98 2 130 3 13 128 2 0.02 92 94 49 4 10 1 10 3 10 100 97 3 150 3 15 147 3 0.02 100 103 50 4 10 1 10 3 10 100 96 4 130 3 13 126 4 0.03 92 96 51 4 10 1 10 3 10 100 95 5 140 3 14 135 5 0.04 96 101 52 4 10 1 10 3 10 100 94 6 110 3 11 104 6 0.05 84 90 53 4 10 1 10 3 10 100 93 7 130 3 13 123 7 0.05 92 99 54 4 10 1 10 3 10 100 92 8 120 3 12 112 8 0.07 88 96 55 4 10 1 10 3 10 100 91 9 150 3 15 141 9 0.06 100 109 56 4 10 1 10 3 10 100 90 10 110 3 11 100 10 0.09 84 94 57 4 10 1 10 3 10 100 89 11 140 3 14 129 11 0.08 96 107 58 4 10 1 10 3 10 100 88 12 110 3 11 98 12 0.11 84 96 59 4 10 1 10 3 10 100 87 13 140 3 14 127 13 0.09 96 109 60 4 10 1 10 3 10 100 86 14 130 3 13 116 14 0.11 92 106 61 4 10 1 10 3 10 100 85 15 110 3 11 95 15 0.14 84 99

(37)

表 3 考慮放款品質與否之銀行效率排名 未考慮放款品質成本模型 考慮放款品質成本模型 銀行代號 成本效率 銀行代號 成本效率 銀行代號 成本效率 銀行代號 成本效率 25 1.0020 61 1.0804 46 1.0000 11 1.3214 10 1.0021 58 1.0805 47 1.0005 30 1.3701 1 1.0033 37 1.0806 45 1.0161 31 1.3905 16 1.0035 56 1.0806 48 1.0161 12 1.4133 2 1.0100 41 1.0808 49 1.0298 26 1.4196 29 1.0100 52 1.0808 44 1.0305 23 1.4872 5 1.0101 43 1.0809 50 1.0467 8 1.5075 6 1.0102 46 1.0811 43 1.0500 18 1.5208 21 1.0104 32 1.1278 42 1.0600 27 1.5674 20 1.0105 39 1.1281 51 1.0600 13 1.6572 17 1.0105 54 1.1281 41 1.0840 19 1.6572 14 1.0105 47 1.1284 52 1.0840 3 1.7723 4 1.0137 33 1.1749 40 1.0869 9 1.7848 28 1.0137 60 1.1749 53 1.0935 17 1.7966 13 1.0141 35 1.1750 39 1.1139 24 1.8085 19 1.0141 38 1.1751 54 1.1139 22 1.8243 24 1.0144 53 1.1752 55 1.1162 4 1.8515 9 1.0145 50 1.1753 15 1.1228 28 1.8515 7 1.0151 45 1.1754 38 1.1254 21 1.8900 22 1.0153 48 1.1754 36 1.1517 7 1.9053 3 1.0185 59 1.2216 57 1.1517 14 1.9087 18 1.0190 36 1.2217 37 1.1542 20 1.9621 8 1.0213 57 1.2217 56 1.1542 6 2.0127 23 1.0214 42 1.2220 35 1.1744 2 2.1159 27 1.0229 51 1.2220 34 1.1762 5 2.1595 12 1.0233 44 1.2220 59 1.1833 29 2.2191 26 1.0250 34 1.2680 58 1.1903 16 2.2279 11 1.0253 55 1.2682 33 1.2077 10 2.5941 31 1.0287 40 1.2683 60 1.2077 1 2.6874 30 1.0287 49 1.2684 32 1.2348 25 2.6894 15 1.0294 61 1.2459 本表透過 61 家假想銀行、其中 31 家銀行重視成本節省勝於對資產品質的提升;另外 30 家銀行則致力於提 升資產品質,利用一階段隨機邊界成本函數個別估算在考慮資產品質下與不考慮資產品質下的成本效率排

(38)

名。 表 4 考慮放款品質與否之銀行成本模型與效率模型 未考慮放款品質成本模型 係數 標準誤 t 値 考慮放款品質成本模型 係數 標準誤 t 値 截距 46.7413 9.4955 4.9225*截距 12.3956 2.3215 5.3394* 期末資本價格 9.3520 2.5485 3.6697*期末資本價格 9.8353 0.7022 14.0059* 期末放款 0.0268 0.1021 0.2625 期末放款 0.3954 0.0110 35.9858* 未考慮放款品質效率模型 係數 標準誤 t 値 考慮放款品質效率模型 係數 標準誤 t 値 截距 17.4026 4.8884 3.5600*截距 -2.0667 0.7201 -2.8702* 期末逾放比 -88.0455 7.5270 -11.6973*期末逾放比 162.8526 3.6020 45.2116* sigma-squared 11.5807 11.4527 1.0112 sigma-squared 6.0911 0.8600 7.0824 Gamma 0.9951 0.0885 11.2458 Gamma 1.0000 0.0000 716657.1400 本表透過 61 家假想銀行、其中 31 家銀行重視成本節省勝於對資產品質的提升;另外 30 家銀行則致力於提升 資產品質,利用一階段隨機邊界成本函數個別估算在考慮資產品質下與不考慮資產品質下的成本邊界模型與 效率模型。

(39)

第四章 研究設計與實證結果

4.1 敘述統計性分析 表 5 呈現本文所研究的 31 家銀行,從 2002~2005 年、共 116 筆樣本的投入 產出相關的基本敘述性統計資料。 表 5 產出與投入敘述性統計 變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最小值 最大值 不考慮放款品質總成本 12199105.6400 8832225.1000 1951873.0300 40180806.9300 考慮放款品質總成本 18384457.1000 13250263.0700 3825501.0100 69587812.3500 勞動數量* 3067.2000 1935.8600 810.0000 8215.0000 勞動價格 899.2650 276.8502 493.3568 1682.5905 資金投入 429850765.0000 349654223.0000 39576291.9400 1310994920.0000 資金價格 0.0166 0.0052 0.0084 0.0298 資本投入 2852619.3000 2617166.2700 384010.4500 16499777.1000 資本價格 0.4392 0.3050 0.1353 1.5698 投資 79611715.3900 94215978.2900 519284.5500 367828364.0000 不考慮放款品質總放款 326193485.0000 261786403.0000 33338508.9800 946313295.0000 考慮放款品質總放款 317790656.0000 258452274.0000 28719876.4400 938224671.0000 說明: *表示單位為人,其餘為千元新台幣 本表是以國內 31 家銀行自 2002~2005 年度財務報表中的資料所估算出的敘述性統計分析,樣本數共達 116 筆,其中在總成本差異的區分上,主要以是否涵蓋無效放款所造成的損失作為兩種分類;而在總放款的區 分上則以是否扣除屬於無效放款的部份做為兩種分類。其中資金價格為銀行利息支出除以銀行借入款與存 款之總和,其中存款包含銀行各天期存款、銀行所發行的長短期公司債以及對同業及非同業的金融負債。 資本要素價格為銀行營業費用扣除薪資支出除上固定資產淨額。勞動要素價格為銀行薪資支出除以員工人 數。放款額度為銀行買匯貼現及放款、同業透支、拆放同業、存放同業與存放同業-備抵呆帳之總和。投 資額度為銀行短期投資、長期投資-股票及基金、長期投資-債券與長期投資-償債基金的總和。無效放 款部分為銀行近年全體平均覆蓋率乘上銀行的廣義逾放款。 在產出方面,總投資平均水準約為 790 億新台幣,最大值為 3678 億新台幣, 最小只有 5 億新台幣;在放款方面,不考慮產品品質下,平均值約為 3260 億,

(40)

最大值為 9463 億,最小值為 333 億;考慮產品品質下,平均值約為 3177 億,最 大值為 9382 億,最小值為 287 億。在投入方面,資金投入的平均水準約為 4298 億,最大值為 1.31 兆,最小值為 395 億;勞動投入的平均人數約為 3067 人,最 大值為 8215 人,最小值為 810 人;在員工薪資上,平均雇用一個員工的人事成 本約為 90 萬,最高為 168 萬,最低為 49 萬,薪資差異之大可能反應公司對員工 在進修、績效或素質上的差異,而這可能間接影響到銀行的產出品質與成本效 率;資本投入的平均水準約為 28 億,最大值為 164 億,最小值為 3.8 億。 由表 5 可知放款平均金額約為投資的 4 倍,表示銀行的經營重心仍以傳統 的放款業務為主。在要素價格方面,資金價格相對低廉,且變異非常小,原因在 於近年來銀行利率不斷走低所造成。 表 6 為本文所選取的效率因子變數摘要統計量分析,表中後 7 項變數則透 過主成分分析萃取為資本適足指標與產品品質指標: 表 6 效率因子敘述性統計 變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最小值 最大值 經理人持股比率 0.4909 1.4995 0.0000 15.3300 董監事持股比率6 17.6259 12.2939 0.2500 60.9300 自有資本/風險性資產 10.2853 2.2821 1.0400 16.8200 第一類資本/風險性資產 9.2376 2.9969 0.8900 21.3700 負債/淨值(倍數) 16.2976 6.4565 7.7000 51.4600 淨值/資產 6.4053 1.9048 1.9100 11.4900 廣義逾放比 6.2032 6.4992 0.5000 35.6000 催收款毛額/總放款 0.0456 0.0483 0.0035 0.2670 備抵呆帳/廣義逾放 35.0804 25.0929 7.4900 182.3700 本表是以國內 31 家銀行自 2002~2005 年年度中央銀行在網路上所發佈的統計資料與台灣經濟新報中的資料 所估算出的敘述性統計分析,樣本數共達 116 筆。 6 其中董監持股比率中屬金控銀行者以該金控公司的董監事持股比率作為衡量指標。

(41)

由表 6 可知,銀行在各因子之間的差距頗大,主要原因可能是銀行對於風 險控管的態度或是組織制度不同所造成的差異,這些差異可能對銀行的產出品質 與成本效率造成影響,本文將在之後實證研究予以說明。

數據

表 1 不重視放款品質銀行  銀 行 代 號  勞動價 格  期初勞動 數量  資金價 格  期初資金 數 量  資本價 格  資本使用 量  期初放 款  期初有效放款 期初無效放款 期末放款 期末資本價格 期末勞動數量 期末有效放款 期末無效放款 期末逾放比  不考慮放款品質總成本  考慮放款品質總成本  1  4  10  1  10  3  10  100  85 15 140 1  10 68.00 72.00  0.51  60  132.00  2  4  10  1  10  3  10
表 2  重視放款品質銀行  銀 行 代 號  勞動價 格  期初勞動 數量  資金價 格  期初資金 數 量  資本價 格  資本使用 量  期初放 款  期初有效放款 期初無效放款 期末放款 期末資本 價格 期末勞動數量 期末有效放款 期末無效放款 期末逾放比  不考慮放款品質總成本  考慮放款品質總成本  32  4  10  1  10  3  10  100 85 15 120 3  12 105 15 0.13  88  103 33  4  10  1  10  3  10  100 86 1
表 3  考慮放款品質與否之銀行效率排名  未考慮放款品質成本模型  考慮放款品質成本模型  銀行代號  成本效率  銀行代號  成本效率 銀行代號 成本效率 銀行代號  成本效率 25  1.0020  61  1.0804  46  1.0000  11  1.3214  10  1.0021  58  1.0805  47  1.0005  30  1.3701  1  1.0033  37  1.0806  45  1.0161  31  1.3905  16  1.0035  56  1.0806
表 8  成本模型與效率模型實證結果  未考慮放款品質成本模型  考慮放款品質成本模型            係數  標準誤 t 値            係數  標準誤  t 値  截距  36.7028  1.0622 34.5523* 截距  116.3316  1.2265  94.8472* ln(P1/P3)  2.1060  3.1172  0.6756  ln(P1)  8.8477  1.4756  5.9960* ln(P2/P3)  -2.6924  0.9644  -2.791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Course Name: Basic 3D Printing Time: Friday 18:30-21:30 on 24 th July Location: Southern Taiwan Maker Center Object: All citizens. Course Content: This course will guide the

With the proposed model equations, accurate results can be obtained on a mapped grid using a standard method, such as the high-resolution wave- propagation algorithm for a

The five-equation model system is composed of two phasic mass balance equations, the mixture momentum equation, the mixture total energy equation, and an evolution equation for

利用 determinant 我 們可以判斷一個 square matrix 是否為 invertible, 也可幫助我們找到一個 invertible matrix 的 inverse, 甚至將聯立方成組的解寫下.

Then, we tested the influence of θ for the rate of convergence of Algorithm 4.1, by using this algorithm with α = 15 and four different θ to solve a test ex- ample generated as

Numerical results are reported for some convex second-order cone programs (SOCPs) by solving the unconstrained minimization reformulation of the KKT optimality conditions,

Particularly, combining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the two papers, we may obtain such a conclusion that the merit function method based on ϕ p has a better a global convergence and

By exploiting the Cartesian P -properties for a nonlinear transformation, we show that the class of regularized merit functions provides a global error bound for the solution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