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產業水汙染責任歸屬之探討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台灣產業水汙染責任歸屬之探討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8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系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台灣產業水汙染責任歸屬之探討. Shared Responsibility for Production-based Wastewater. ‧. Effluents in Taiwan. n. 吳佳怡. Ch. e n g cWu Chia-Yi hi. er. io. sit. y. Nat. al. i n U. v. 指導教授:李慧琳 博士 Advisor: Huey-Lin Lee, Ph.D.. 中華民國 103 年 7 月 July, 2014.

(2) 誌謝 在台北六年的打拚歲月,很快地也要邁入一個階段的尾聲。感謝這六年來的 每一件人事物,倘若未有過去時光的相遇與生命經驗的推疊,也不會交織出我在 這段時間的足跡。 首先,感謝最重要的慧琳老師對我的指導與照顧,謝謝老師讓我體會如何堅 持、鼓起勇氣與面對挫敗也不要感到不好意思的精神,雖然我還有很多不足的地 方,還有需要努力的空間,但是謝謝老師讓我在研究所這階段得到最多的成長。 感謝系上的每一位老師,給予我的教導與照顧。感謝口試委員徐世勳老師與張靜 貞老師給我的指教與建議。感謝 Dr. Andrew 與呂先生,讓我諮詢並給予我建議與 指導。感謝系上助教與每一位成員,給予我的協助與幫忙。. 政 治 大 謝謝你們的腦力激盪與陪伴,我絕不會忘記在系圖的每一個夜晚與共同分享煩惱 立. 在 CGE Lab 一起努力的同窗,亭聿、維欣、雅娟、安易、佩琪、朝元與敏睿。. ‧ 國. 學. 的時刻。以及我的最佳文獻搜尋團隊季恩、欣宸、家羽、柏緯,還有仙女勳影與 弟弟,謝謝你們強大的資料庫與不厭其煩的幫忙。還有高中同窗立雅、蘭友夥伴 小禎,謝謝你們的聆聽與幫助。. ‧. 謝謝政大大學會、研究生會與台北南區的每一個夥伴,以及我最親愛的能量. y. Nat. 型共戰夥伴們,娃娃音于涵、鳳雛仙人妤如、英文老師葉葉、愛自拍如儀、桌遊. sit. 王翊甯、海鮮殺手小倩、博頡、薇珊、碎碎念冠宇、培倫、宇威。在我大學與研. er. io. 究所階段能夠與你們認識,是我最幸福的事情之一。謝謝倩芬姐與文勇大哥一家. al. n. v i n Ch 最後,同樣最重要的是要感謝我的家人們,緗緗、翔翔與阿公,以及一直以 engchi U. 人的照顧、關心與鼓勵,你們是我在政大最堅強與最溫暖的後盾。. 來聽著我分享的每一件開心或是難過的事情,都會不斷鼓勵我的阿偵偵媽。沒有 你們每一個人出現在我的生命中,我在政大六年的時光便不會洋溢著歡笑、淚水 與感恩。謝謝你們,謝謝。. 吳佳怡 謹誌於 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所 中華民國 103 年 8 月. i.

(3) 摘要 經濟體中,各部門所生產的產品在生產、運輸、消費等各階段中,均會排放 汙染。當產品生產、消費均在同一國家時,汙染排放與其清除責任均在同一國家 中。然而現今社會國際貿易往來頻繁,一國消費之商品可由他國進口,使得該產 品雖然由該國消費,卻使汙染排放及汙染清除之責任由出口國承擔。而台灣又是 一出口導向為主的國家,若未有汙染排放責任歸屬的劃分,台灣須自行承擔國內 汙染排放的所有清除責任。 各界在汙染排放責任歸屬的討論,主要有兩種汙染排放責任的歸屬,一為均 歸由生產者負擔汙染排放責任的計算基礎;二為均歸由消費者負擔汙染排放責任 的計算基礎。然兩種責任歸屬之計算,均將汙染排放責任推給一方承擔並非一公. 政 治 大 responsibility)的計算方式,將汙染排放責任均歸屬給生產者與消費者雙方。因此, 立 正歸屬汙染排放責任之方式。Gallego and Lenzen (2005)提出共擔責任(shared. ‧ 國. 學. 本研究使用共擔責任之方法,劃分台灣各部門水汙染排放責任之歸屬。 本研究結果發現有:一、由共擔責任分配水汙染排放責任,除了可以重新分 配汙染責任外,各部門在生產基礎與消費基礎下的水汙染排放責任,部門所需負. ‧. 擔汙染責任的大小也會重新洗牌。二、紡織、化學材料、基本金屬、電子零組件. y. Nat. 與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等部門,國外消費者所需承擔的水汙染排放責任,. sit. 超過上述部門生產者本身承擔的水汙染排放責任。三、若直接以水汙染排放係數. er. io. 的標準衡量各部門需承擔的水汙染排放責任,無法明確地區分水汙染排放責任。. al. n. v i n Ch 然本研究為一簡要歸屬台灣各部門實際上要承擔的水汙染排放責任,為一事 engchi U. 四、各部門出口內銷比大,國外消費者的共擔責任也大。. 後(ex-post)分析之研究。因此本研究日後研究之方向,尚可再延伸作一租稅歸宿分 配之基礎,亦或是加入事前(ex-ante)模擬,比較何種方式之衝擊能降低共擔責任之 大小,使得共擔責任此方法與議題之應用能更加深入。. 關鍵詞:共擔責任、生產基礎會計原則、投入產出模型、消費基礎會計原則. ii.

(4) 目錄 摘要 ............................................................................................................................... ii 目錄 .............................................................................................................................. iii 表目錄 .......................................................................................................................... iv 圖目錄 ........................................................................................................................... v 1 緒論 ....................................................................................................................... 1 1.1 研究背景及動機 ....................................................................................... 1 1.2 研究目的 ................................................................................................... 5 1.3 研究方法 ................................................................................................... 6 1.4 研究流程 ................................................................................................... 7 2 文獻回顧與探討 ................................................................................................... 9 2.1 責任歸屬 ................................................................................................... 9 2.2 共擔責任 ................................................................................................. 11 3 方法架構 ............................................................................................................. 17 3.1 投入產出分析模型 ................................................................................. 17 3.2 共擔責任 ................................................................................................. 19 3.2.1 共擔責任概念 ............................................................................. 19 3.2.2 責任份額 ..................................................................................... 21 3.2.3 共擔責任公式 ............................................................................. 23 3.2.4 共擔責任與責任份額的限制 ..................................................... 26 4 資料處理 ............................................................................................................. 27 4.1 產業關聯表與水汙染排放帳資料庫內容說明 ..................................... 28 4.2 步驟 ......................................................................................................... 28 4.2.1 計算 ............................................................................................. 28 4.2.2 驗證 ............................................................................................. 31 5 計算結果 ............................................................................................................. 35 5.1 總體面 ..................................................................................................... 35 5.2 共擔責任與原汙水排放量 ..................................................................... 39 5.3 水汙染排放係數與出口內銷比 ............................................................. 47 5.4 區分 31 部門之共擔責任 ....................................................................... 52 6 結論 ..................................................................................................................... 57 參考文獻 ..................................................................................................................... 59 附錄 1 以矩陣運算形式表示共擔責任 ............................................................. 63 附錄 1-1 Lenzen 等人之共擔責任 ................................................................ 63 附錄 1-2 Andrew and Forgie 之共擔責任 ..................................................... 69 附錄 1-3 本研究之共擔責任 ......................................................................... 71 附錄 2 綠色國民所得水汙染排放帳與產業關聯表 52 部門分類對照表 ....... 7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i. i n U. v.

(5) 表目錄. 台灣歷年環境品質質損值 ............................................................................... 3 Bastianoni, Pulselli, and Tiezzi (2004)一文所提及之方法 ........................... 10 Rodrigues et al. (2006)及 Lenzen et al. (2007)SR 之比較 ............................. 14 三種責任歸屬之比較 ..................................................................................... 15 各部門水汙染排放係數與出口內銷比一覽表 ............................................. 48 三種水汙染的 CR-y2 與 CR-y2 占 SR 之比例............................................. 52. 立. 政 治 大. 學 ‧. io. sit. y. Nat. n. al. er. 1-1 2-1 2-2 2-3 5-1 5-2. ‧ 國.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Ch. engchi. iv. i n U. v.

(6) 圖目錄. 以生產者為責任歸屬示意圖 ........................................................................... 4 歸給經濟體各成員的共擔責任 ....................................................................... 5 研究流程 ........................................................................................................... 7 生產者與消費者責任歸屬之討論 ................................................................... 9 本研究共擔責任之文獻架構 ..........................................................................11 簡易的產業關聯表 ......................................................................................... 18 責任份額示意圖 ............................................................................................. 22 SR 之責任矩陣 ............................................................................................... 27 應用投入產出表運算 SR 之步驟概念圖 ...................................................... 30 總體面三種責任歸屬衡量的 BOD 汙染排放責任 ...................................... 36 總體面三種責任歸屬衡量的 COD 汙染排放責任 ...................................... 36 總體面三種責任歸屬衡量的 SS 汙染排放責任 .......................................... 36 三種責任歸屬下不同需求的 BOD 汙染排放責任 ...................................... 38 三種責任歸屬下不同需求的 COD 汙染排放責任 ...................................... 38 三種責任歸屬下不同需求的 SS 汙染排放責任 .......................................... 38 31 部門 BOD 之原始水汙染排放量與 SR ................................................... 41 31 部門 COD 之原始水汙染排放量與 SR ................................................... 42 31 部門 SS 之原始水汙染排放量與 SR ....................................................... 43 31 部門 BOD 之 SR 與國外消費者 SR....................................................... 44 31 部門 COD 之 SR 與國外消費者 SR ....................................................... 45 31 部門 SS 之 SR 與國外消費者 SR........................................................... 46 農林漁牧部門 PB, SR 與 CB 的 BOD 汙染排放責任 ............................... 49 農林漁牧部門 PB, SR 與 CB 的 COD 汙染排放責任 ............................... 49 農林漁牧部門 PB, SR 與 CB 的 SS 汙染排放責任 ................................... 49 電子零組件部門 PB, SR 與 CB 的 BOD 汙染排放責任 ........................... 50 電子零組件部門 PB, SR 與 CB 的 COD 汙染排放責任 ........................... 51 電子零組件部門 PB, SR 與 CB 的 SS 汙染排放責任 ............................... 51 31 部門生產者與消費者之 BOD SR .......................................................... 53 31 部門生產者與消費者之 COD SR .......................................................... 54 31 部門生產者與消費者之 SS SR .............................................................. 5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y. sit. n. al. er. io. 1-1 1-2 1-3 2-1 2-2 3-1 3-2 4-1 4-2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Nat.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Ch. engchi. v. i n U. v.

(7)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動機. 經濟體中,各部門所生產的產品在生產、運輸、消費等各階段中,均會排放 汙染。當產品生產、消費均在同一國家時,汙染排放與其清除責任均在同一國家 中。然而現今社會國際貿易往來頻繁,一國消費之商品可由他國進口(或是在國 外設廠生產後再進口),使得雖然該產品由該國消費,卻使汙染排放及汙染清除 之責任由出口國承擔。. 立. 政 治 大. 汙染排放與汙染清除之責任可分兩種,生產基礎會計原則(production-based. ‧ 國. 學. accounting principle)與消費基礎會計原則(consumption-based accounting principle)。 首先,生產基礎會計原則是以生產者製造的汙染,由生產者直接承擔自己的汙染. ‧. 排放。由於生產者在製造產品與運輸、販售產品的過程中,均會排放汙染,加上,. y. Nat. sit. 汙染排放若沒有責任的限制,像是低環保標準、法規不足或沒有法規管制汙染排. n. al. er. io. 放,會導致生產者選擇製造汙染排放量大的產品。即使消費者具備環保意識,並. i n U. v. 想要選擇低汙染的產品,也將無從選擇。因此,生產基礎會計原則的汙染排放責. Ch. engchi. 任,又可以說是生產者責任(producer responsibility)。但是若將汙染排放的責任歸 屬給生產者,會有以下問題。以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為例,京都議定書規 範產品製造地應負擔其汙染責任,即是以生產者為基礎的汙染排放責任。然而京 都議定書要求簽署國減少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的排放量,是以已開發國家 列為管制的減排對象。但實際上已開發國家多往開發中國家設廠,在當地製造商 品並排放汙染(Bastianoni et al., 2004),低估已開發國家實際上所要承擔的汙染減 量與汙染清除責任。 消費基礎會計原則是以消費者(產品和勞務的最終使用者)為自己購買的商 品,負擔起該產品於所有生產階段過程中累計排放的汙染量。由於生產者製造產 1.

(8) 品是為了滿足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因此將汙染排放的責任歸屬給消費者。故消 費基礎會計原則的汙染排放責任,又可稱為消費者責任(consumer responsibility)。 然而若汙染責任由消費者承擔,生產者不用承擔汙染排放的責任,將導致生產者 沒有動機使用乾淨或是有效率的生產方式,降低汙染的排放(Bastianoni et al., 2004)。所以無論以投入、製造產品的一方(生產者)承擔汙染排放的責任,或是使 用產品的一方(消費者)承擔汙染排放的責任,均有爭議或是其缺點。因此本研究 從文獻(Gallego & Lenzen, 2005; Lenzen et al., 2007)中發現,Lenzen 等人想要透過 共擔責任(shared responsibility),將汙染責任重新歸給生產者與消費者,使兩方均. 政 治 大 以往討論汙染的責任歸屬,多以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為主(Andrew & Forgie, 立. 能承擔汙染排放的責任。. 2008; Zaks et al., 2009; Rodrigues, Domingos & Marques, 2010; Cadarso et al., 2012)。. ‧ 國. 學. 然而,實際上水汙染的問題,也同樣重要。因為水是人類日常生活與經濟活動中,. ‧. 不可或缺的資源。此外,台灣降雨時節分布不均、山高坡陡、河川流急、土地面. y. Nat. 積狹小,均使台灣存水不易。若水資源受到汙染,不僅會影響民眾所需之用水,. er. io. sit. 也會減少產業可利用之水資源。. 民國 95 至 101 年,台灣綠色國民所得帳(Green National Income Account)推. al. n. v i n 估空氣汙染、水汙染與固體廢棄物等三類環境汙染的質損值,均以水汙染的質損 Ch engchi U. 最大,超過總汙染質損值之一半,其中又以民國 95 年水汙染質損值 395.3 億元, 佔總質損值 56.68%之比例,如表 1-1 所示。水汙染質損值是以單位減量成本與 排放量估算消除生化耗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所需的貨幣價值,即消 除生化需氧量排放量需投入的費用,是三類環境汙染質損值中最大的(行政院主 計處,2007,2008,2009,2010,2011;行政院主計總處,2012,2013)。. 2.

(9) 表 1-1. 台灣歷年環境品質質損值 單位:億元 95 年 a. 96 年 b. 97 年 c. 98 年 d. 99 年 e. 100 年 f. 101 年 g. 水汙染. 395.3. 388.7. 385.0. 335.0. 351.0. 305.0. 294.0. 空氣汙染. 280.7. 342.4. 344.0. 313.0. 283.0. 279.0. 232.0. 21.4. 17.5. 18.0. 15.0. 21.0. 25.0. 23.0. 697.4. 748.6. 747.0. 663.0. 655.0. 609.0. 549.0. 固體廢棄物 加總. 資料來源:a.行政院主計處(2007,頁 7)。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95 年。 資料來源:b.行政院主計處(2008,頁 7)。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96 年。 資料來源:c.行政院主計處(2009,頁 7)。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97 年。 資料來源:d.行政院主計處(2010,頁 7)。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98 年。 資料來源:e.行政院主計處(2011,頁 7)。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99 年。. 政 治 大. 資料來源:f.行政院主計總處(2012,頁 7)。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100 年。 資料來源:g.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頁 7)。綠色國民所得帳編製報告:民國 101 年。. 立. ‧ 國. 學. 加上台灣為一出口導向的國家,產品除了供應國內廠商與消費者的需求,亦. ‧. 須滿足國外消費者的訂單,是故汙染排放的責任需由國內廠商、國內外消費者一 起承擔,以圖 1-1 為例說明各部門汙染排放之關係。由圖 1-1 可看到高水汙染. y. Nat. io. sit. 產品與低水汙染產品,此兩種產品的六種銷售流向。一、高水汙染產品多內銷給. n. al. er. 本國使用者(即產業作為中間投入、消費者作為最終使用);二、低水汙染產品多. Ch. i n U. v. 內銷給本國使用者;三、低水汙染產品使用高水汙染產品作為中間投入,再內銷. engchi. 給本國使用者;四、高水汙染產品多外銷至國外使用者;五、低水汙染產品多外 銷至國外使用者;六、低水汙染產品使用高水汙染產品作為中間投入,再外銷給 他國使用者。前三種狀況均為本國使用產品,汙染留在本國;後三種狀況為他國 使用產品,汙染亦留在本國。倘若以本國產品計算生產者責任,生產者製造的汙 染只由生產者承擔汙染排放的責任,因此只有台灣國內產業須承擔汙染責任,在 後三種情況下,產品非本國使用,汙染卻需本國清除汙染,對本國是不公平的。 此外,若在第三、六種情況下,單以生產者責任計算汙染排放的責任,未計算到 低水汙染產品用高水汙染產品作為中間投入,忽略低水汙染產品其實隱含 (embodied)高水汙染的排放責任。即使高水汙染產品非台灣主要供應出口的產品, 3.

(10) 我們會有高水汙染產品多為國內使用,汙水排放責任由國內廠商與國內消費者負 擔尚為合理的錯覺。但事實上卻是低水汙染產品的直接汙水排放量小、間接汙水 排放量大,將低水汙染產品賣給國外消費者,汙染卻留在台灣。. 台灣 環境. 水汙染. 水汙染. 他國 產業 1:高 水汙染產品. 中間 投入. 立. 經濟體. 6 ○. 台灣產業 與消費者. ‧ 國. 環境. 他國產業 與消費者. 4 ○. ‧. 以生產者為責任歸屬示意圖. y. Nat. 圖 1-1. 2 ○. 5. 學. 經濟體. 產業 2:低 水汙染產品. 3 ○. 1 ○. 政 治 ○ 大. n. al. er. io. sit.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Ch. engchi. 4. i n U. v.

(11) 1.2 研究目的. 因此由 1.1 節討論到的問題,本研究以台灣為例,將汙染責任區分成生產者、 國內消費者、國外消費者,以探討台灣各部門真正應負擔的水汙染責任歸屬,事 後(ex post)檢視各部門汙染排放量,如圖 1-2。因此本研究具體目的如下:以生 產基礎(生產者責任)、消費基礎(消費者責任)與共擔責任三種準則,比較台灣產 業水汙染責任歸屬之差異。. 政 治 大 共擔責任. 立. ‧ 國. 消費者. 學. 生產者. 國外 消費者. ‧. 國內 消費者. sit. y. Nat. 圖 1-2. 歸給經濟體各成員的共擔責任. n. al. er. io.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Ch. engchi. 5. i n U. v.

(12)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 Gallego and Lenzen (2005)共擔責任(以下簡稱 SR)之計算公式, 可由生產者及消費者共同承擔汙染。而此共同分攤汙染責任的大小,是以 Lenzen et al. (2007)一文所定義之責任份額(Responsibility Share)──為附加價值(Value Added)除以淨產出(Net Output),作為生產者與消費者所需承擔汙染之比例。分 子採用附加價值作為衡量標準之原因,是因附加價值越高,表示自己部門使用的 勞工可能是高技術勞工(high skilled labor),或是資本設備良好,因此部門擁有高. 政 治 大 效率的方式生產,需負擔之汙染責任應越大。分母用淨產出,即除了總產出(Gross 立 附加價值,可以選擇有效率地方式生產。因此,若高附加價值的部門,選擇以不. ‧ 國. 學. Output)外,還需要扣除使用自身產出作為中間投入的部分(為部門內交易, intra-industry transaction)。不以總產出直接作為分母計算的理由,是因為當部門. ‧. 內本身的交易越高,表示該部門的產出大多是為了因應自己部門的需求,而使用. sit. y. Nat. 越多自己的產出作為中間投入,故該部門就應多負擔製造汙染的責任。反之,當. al. n. 產,那麼其他部門就應該多負擔製造汙染的責任。. Ch. engchi. er. io. 部門內本身的交易越低,表示該部門的產出大多是為了因應其他部門的需求而生. i n U. v. 此外,SR 利用投入產出(Input-Output,以下簡稱 IO)模型,可以追蹤出產業 間交易的流向。依 IO 產業相互關聯效果、責任份額與汙染排放係數的大小,SR 可計算出一產品因為多少單位的中間需求與最終需求,生產者直接與間接排放出 多少汙染,再分別乘上生產者責任份額與消費者責任份額,即可得到生產者與消 費者的 SR。因此,SR 與生產基礎、消費基礎的責任歸屬方法相較,SR 具有重 新歸屬各部門承擔汙染排放責任的特色。而將責任份額設定為 0 或 1,SR 之方 法便可推算出以生產者責任與消費者責任。故以生產基礎、消費基礎與 SR 的三 種方法,可衡量各部門不同方法下之責任歸屬,亦能顯現出 SR 具有重新歸屬各 部門汙染排放責任的特點。 6.

(13) 1.4 研究流程. 本研究共分 6 章。第 1 章為緒論,介紹研究背景及動機、目的與方法;第 2 章回顧文獻關於責任歸屬的發展與應用之討論。第 3 章介紹本研究所衡量 SR 之方法。第 4 章說明本研究相關的資料處理,並於第 5 章本研究之計算結果,就 研究之發現作一說明。最後第 6 章為本研究之結論及可研究之方向。亦可見圖 1-3 之本研究流程。. 政 治 大 動機和目的. 立. 第 1、2 章. ‧. 水汙染排放帳. er. io. 共擔責任的計算. n. al. sit. 部門分類. Ch. 生產基礎. i n U. e n g c各部門成員 hi 共擔責任. 計算結果的討論. 第 5、6 章. 結論. 圖 1-3. y. ‧ 國. 學. 產業關聯表. Nat. 第 3、4 章. 文獻回顧. 研究流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7. v. 消費基礎.

(1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8. i n U. v.

(15) 2 文獻回顧與探討. 本研究主要探討台灣各部門水汙染的責任歸屬,即經濟體內成員(economic agents)各需負擔的水汙染排放責任之大小。因此本章文獻回顧主要分成兩個部分, 2.1 節對文獻上討論汙染的責任歸屬作一回顧;2.2 節回顧共攤責任的發展與應用 之文獻。並主要參考 Gallego and Lenzen (2005)和 Lenzen et al. (2007)之作法,作 為本研究之方法,於第 3 章說明。. 政 治 大. 2.1 責任歸屬. 立. ‧ 國. 學. 文獻上(Munksgaard & Pedersen, 2001; Bastianoni, Pulselli, & Tiezzi, 2004; Gallego & Lenzen, 2005)討論責任歸屬的背景,多從國際間開始協商溫室氣體. ‧. (Greenhouse Gas)的減量排放、各界出現該如何計算各國二氧化碳排放帳,以及. sit. y. Nat. 管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討論著手。並以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要求簽署國減. al. er. io. 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作為出發,探討何種計算原則(accounting principle)作為汙染. v. n. 減排對象之規範蔚為適宜。因此,有了生產者與消費者責任為基礎的會計原則之 討論,如圖 2-1。. Ch. engchi. i n U. 氣候與環境問題 (溫室氣體增加). 京都議定書 (訂定簽署之國家其二氧化碳減排量). IPCC 綱要 以生產者責任為原則. 生產者責任 生產者及消費者. 發展中國家 傾向消費者責任為原則 圖 2-1. 責任何者佳? 消費者責任. 生產者與消費者責任歸屬之討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9.

(16) Bastianoni, Pulselli, and Tiezzi (2004)比較三種分配溫室氣體排放量責任的方 法,前兩種是以生產者與消費者責任歸屬的方法,可見表 2-1。第一種是地區畫 分 責 任 法 (geographical approach) , 以 跨 政 府 氣 候 變 遷 專 門 委 員 會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以下簡稱 IPCC)的指針作為基礎,汙 染責任以地區畫分作為限制。意思為一地區所製造出的汙染,由此地區自行承擔。 但缺點是倘若一國之國際貿易往來頻繁,其製造的財貨多因應國外需求生產而排 放汙染。是以該國若以此方法作為汙染排放責任之依據,則會高估該國所需負擔 之汙染排放責任。第二種是消費者責任法(consumer responsibility approach),基. 政 治 大 與財貨,其製造的汙染均歸給消費者承擔。第三種是碳排放加總法(Carbon 立. 於生態足跡方法論(Ecological Footprint methodology),只要是消費者使用的資源. Emission Added approach),以供應鏈(supply chain)之順序,生產者(producer)、中. ‧ 國. 學. 間投入的廠商(intermediate system)與最終消費者(final consumer),各部門依序累. ‧. 加上一部門之汙染,加總後的總汙染除各部門分別累加的汙染量,即是各部門所. y. Nat. 需負擔的汙染責任比例。然而,使用第三種方法所會出現的問題,會出現兩種狀. er. io. sit. 況。一為供應鏈長短不同,其分配責任會跟著改變(Lenzen et al., 2007);二為越 後端的部門分配到汙染量的比例越多,汙染責任大多落在後端的使用者。. n. al. 表 2-1. Ch. engchi. i n U. v. Bastianoni, Pulselli, and Tiezzi (2004)一文所提及之方法 方法. 依據方法. 分配汙染的原則. 缺點. 地區畫分責任法. IPCC. 生產會計原則. 汙染局限於地區、國家. 消費者責任法. 生態足跡. 消費會計原則. 消費者 100%承擔汙染. 碳排放加總法. 隱含能源、. 生產與消費會計原. 供應鏈的長短影響汙染責任的比. 能值分析*. 則. 例;越下游的部門,所需承擔的汙 染責任越大. 註*:Embodied Energy-Emergy Analysis method(Odum, 1996; 張四立,2009),追蹤特定財貨從 生產、製造到產品最終消費之各個過程中,直接、間接投入的資源或是所排放的汙染量。.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 Bastianoni, Pulselli, & Tiezzi (2004)與 Lenzen et al. (2007)。. 10.

(17) 2.2 共擔責任. 有鑑於生產基礎與消費基礎的計算原則,將汙染排放責任分別歸屬給生產者 與消費者,兩種計算方式均有爭議與缺點。不只因生產者把產品製造出來,僅將 汙染排放責任全都歸屬給廠商,尚因消費者或是其他生產部門的需求,生產者才 會製造產品而排放汙染,故應重新歸屬汙染的排放責任。因此,文獻(Bastianoni et al., 2004; Ferng, 2003; Gallego & Lenzen, 2005; Rodrigues et al., 2006; Kondo, Moriguchi, & Shimizu, 1998; Lenzen et al., 2007; Rodrigues & Domingos, 2008),出. 政 治 大. 現第三種計算汙染排放責任的討論,請見圖 2-2,汙染排放責任歸屬給生產者與. 立. 學. 共擔責任 的概念. Ferng (2003). Rodrigues et al. (2006) Lenzen (2007). n. al. er. io. sit. Gallego and Lenzen (2005). v i n and Marques (2010) C h Rodrigues, Domingos engchi U. 概念的 延伸. Rodrigues and Domingos (2008). Marques et al. (2012). Csutora and Mózner (2014) Andrew and Forgie (2008). 共擔責任 的計算. Zaks et al. (2009) Cadarso et al. (2012). 共擔責任 的應用. 圖 2-2. y. Bastianoni et al. (2004). Nat 生產面與 消費面的 責任歸屬. Kondo, Moriguchi, and Shimizu (1998). ‧. ‧ 國. 消費者。. Lennox and Andrew (2006). 本研究共擔責任之文獻架構.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11.

(18) Kondo, Moriguchi, and Shimizu (1998)以日本為例,由生產基礎與消費基礎下 之部分汙染量,按比例分配日本所需負擔排放二氧化碳的汙染責任。Kondo, Moriguchi, and Shimizu (1998)由生產基礎分配而得的汙染責任,為國內生產者為 滿足國外需求而在國內所排放的汙染,日本生產者承擔 p 比例的汙染量;由消費 基礎而得的汙染責任,為國外生產者為因應日本國內最終需求,國外生產者在自 己國家內排放汙染,日本消費者需承擔 q 比例的汙染量;最後再加上日本國內生 產者為滿足國內最終需求,而在國內所排放的汙染,即為日本所分配到的二氧化 碳汙染責任。然 p、q 比例未有一明確的定義,p、q 可任意變動。. 政 治 大 出口所隱含的汙染按比例分配汙染責任。但在 Lenzen et al. (2007)與 Csutora and 立. 同樣地,Ferng (2003)提出一汙染責任在生產者與消費者間作分配,並將進. 未明確定義分攤汙染責任的大小等問題。. 學. ‧ 國. Mózner (2014)分別指出 Ferng (2003)之方法,會有重複計算(double counting)以及. ‧. Gallego and Lenzen (2005)利用 IO 模型的特點,找出各部門供給與需求的交. y. Nat. 易流向,以及各部門投入產出直接與間接的連結,將環境汙染的責任共同歸屬給. er. io. sit. 生產者和消費者。因此,各部門所需承擔的汙染排放責任,除了直接排放的汙染, 還有間接效果隱含的汙染排放責任。其中 IO 模型又可採用 Leontief 和 Ghosh 兩. al. n. v i n 種模型,計算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汙染責任(Gallego & Lenzen, 2005)。Gallego and Ch engchi U Lenzen (2005)由 Leontief 模型跟 Ghosh 模型,可分別從產業間交易流向,由上游. (upstream,由上而下)與下游(downstream,由下而上)的觀點推算汙染排放責任, 將汙染排放責任歸屬給經濟體內的成員。 Leontief 模型可稱為上游模型。汙染是因購買者(customers)的需求,供應者 (suppliers)才會製造產品並排放汙染。因此,購買者需對自己買的產品,其產品 製造過程中,對供應者製造產品所排放的汙染負責。而購買者買的產品越多,購 買者需負擔更多的汙染排放責任。故汙染排放責任的大小視供應者製造汙染量的 多寡,最終的汙染排放責任由購買者承擔,又可視為消費者責任。Ghosh 模型可 稱為下游模型。汙染是因銷售者的供給、製造商品而排放汙染,因此銷售者需對 12.

(19) 自己銷售的產品,產品製造所排放的汙染負責。而產品賣得越多,銷售者需負擔 更多的汙染排放責任,故汙染排放責任的大小視購買者需求之大小,供應者所排 放汙染量的多寡,最終的汙染排放責任由生產者承擔,即是生產者責任。(赵定 涛、杨树,2013;Gallego & Lenzen, 2005; Rodrigues & Domingos, 2008; Lenzen & Murray, 2010; Rodrigues, Domingos & Marques, 2010; Marques et al., 2012) 此外,Gallego and Lenzen (2005)一文提出不同汙染均可透過 SR 公式,將汙 染排放的責任歸屬給不同成員。此公式的優點在於無重複計算與部門數的多寡不 會導致汙染歸屬比例改變的問題(Lenzen et al., 2007; Lenzen, 2007),詳細內容請. 政 治 大 卻未敘述如何計算出共擔責任,因此 Gallego and Lenzen (2005)的目的,為採用 立 見 3.2.2 節。加上,由 Leontief 模型跟 Ghosh 模型,雖有隱含責任歸屬的概念,. 供應鏈的方式,一層層地拆解找出各部門的責任歸屬。. ‧ 國. 學. SR 公式中,生產者與消費者所需承擔汙染排放責任的比例──生產者責任份. ‧. 額(producer responsibility share)與消費者責任份額(consumer responsibility share),. sit. y. Nat. 則在 Wiedmann and Lenzen (2006)和 Lenzen et al. (2007)文中定義。Lenzen et al.. io. er. (2007)提及可將家計單位(最終消費者)視為下游部門的一部分,如此一來,家計 單位所歸屬到的汙染責任,如同其他生產者所歸屬到的汙染責任一樣,詳細內容. n. al. 請見 3.2.2 節。. Ch. engchi. i n U. v. 同樣提出生產者與消費者均需承擔汙染排放責任的有 Rodrigues et al. (2006)。 但 Rodrigues et al. (2006)與 Lenzen et al. (2007)所提出共擔責任,最主要的差異在 於 Rodrigues et al. (2006)將汙染排放的環境責任(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平分 歸 給 生產 者 與消 費者雙 方 。又 於 Rodrigues and Domingos (2008) 一 文 闡 述 Rodrigues et al. (2006)和 Lenzen et al. (2007)兩者的差異,可見表 2-2 之比較。. 13.

(20) 表 2-2. Rodrigues et al. (2006)及 Lenzen et al. (2007)SR 之比較. 文 Rodrigues et al.(2006). 獻. Lenzen et al. (2007). 相. (1) 嘗試要計算生產者及消費者兩者的責任. 同. (2) 以投入產出分析(貨幣單位)的數據為基礎. 處. (3) 生產者及消費者共同承擔 SR. 相. (1) 全部轉移 a. (1) 部分轉移 b. 異 處. Sector j. Sector j. Zij. Zjk. Zij. Eij. Ejk= Eij+ Ej. Eij. (1 − 𝛼𝑗 )E𝑗𝐿. 𝐸𝑖𝑖 + 𝐸𝑗 = E𝑗𝐿 Ej. Ej. 政 治 大. Zjk. E𝑗𝑗 = 𝛼𝑗 E𝑗𝐿. (2) 平分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環境責任. (2) α 比例的生產者及消費者的環境責任. (3) 責任份額為 1/2. (3) 責任份額為 1-(附加價值/淨產出). 立. 念. 排放的汙染;消費者責任是上游廠商排. 生產者責任是(1−α)比例;消費者責任是 β 比例。. ‧ 國. 生產者責任是下游加工(附加價值)時所. 學. 概. 放汙染的環境成本。. 註 a:i 部門提供 i 產品給 j 部門作為中間投入(即 Zij),而 i 部門製造 j 部門所需的中間投入時,. ‧. 會排放汙染(即 Eij),此部分的汙染需由 j 部門承擔。而 j 部門會供應 j 產品給 k 部門(即 Zjk),. y. Nat. j 部門在製造 j 產品會直接排放 Ej,而製造 j 產品時會使用 i 產品作為中間投入,需將 i 產. sit. 品為供 j 部門需求而排放的汙染(Eij),也歸給 k 部門所需承擔的汙染排放責任中。因此,k. er. io. 部門需承擔生產過程中全部的汙染排放責任。. 註 b:j 部門由使用 i 部門產品所需承擔的汙染排放責任,與 j 部門製造 j 產品的汙染排放責任,. n. al. Ch. i n U. v. 兩者互相加總,並以責任份額的比例,將汙染排放責任歸給本身(j 部門)與使用 j 產品的部 門。. engchi.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 Rodrigues & Domingos (2008)。. 14.

(21) 將過去文獻(Bastianoni et al., 2004; Gallego & Lenzen, 2005; Rodrigues et al., 2006; Lenzen et al., 2007; Rodrigues & Domingos, 2008)討論責任歸屬與SR之內容 作一對照,如表 2-3。生產基礎為生產者負責汙染責任的概念,為生產者製造出 多少汙染,便需承擔其排放的汙染,亦是IPCC歸屬汙染排放責任的原則。若以 SR的角度計算,生產基礎的汙染排放責任為α, β皆為 0,因此計算生產基礎的汙 染責任即是SR中的生產者責任。本研究又以Gallego and Lenzen (2005)一文提出 的定義為研究方法,SR為生產者與消費者均需負擔汙染責任的概念。而SR可區 分成生產者責任與消費者責任,又生產者責任可從中間投入與最終需求歸屬到汙. 政 治 大 責汙染的概念,為消費者購買一商品,消費者需負擔生產一商品的汙染量,屬於 立 染排放責任,而從最終需求中歸屬汙染排放責任給消費者。消費基礎為消費者負. 生命週期分析 1(Life Cycle Analysis, 以下簡稱LCA)歸屬汙染責任的原則。而一商. ‧ 國. 學. 品的汙染量可分成兩個部份來探討,第一部分是生產者製造商品會直接排放的汙. ‧. 染;第二部分是生產者製造商品時,會需要其他商品作為中間投入,而其他商品. y. Nat. 在生產過程也會排放汙染,此部分為間接排放的汙染。因此消費者需承擔商品直. er. io. sit. 接與間接的汙染量。若以SR的角度計算,消費基礎的汙染排放責任為α, β皆為 1, 因此計算消費基礎的汙染責任即是SR中的消費者責任。. n. al. 表 2-3. Ch. engchi. i n U. v. 三種責任歸屬之比較 生產基礎. 消費基礎. SR. 汙染責任由. 生產者 100%承擔. 生產者與消費者共同承擔. 消費者 100%承擔. 若是採用責任份額的方. 皆為 0. 為 1-(附加價值/淨產出). 皆為 1. IPCC. Gallego and Lenzen (2005). LCA. 式計算,α 與 β 汙染責任該由誰承擔的 概念,是根據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 Lenzen et al. (2007)。. 1. 一個產品從原料製成成品的流程(即供應鏈),又可說是從搖籃(原料)到死亡(成品)的過程(from. cradle to death)。 15.

(22) Andrew and Forgie (2008)應用 Lenzen et al. (2007)的方法,以生產基礎、消費 基礎與 SR 三種觀點計算紐西蘭各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排放責任。Zaks et al. (2009)發現巴西因國外消費者的需求,造成亞馬遜流域土地利用的變遷,並在當 地排放溫室氣體。若在京都議定書的架構下,巴西需承擔溫室氣體的排放責任, 因此 Zaks et al. (2009)從生產面與消費面將汙染排放責任分配給巴西與進口巴西 產品的國家。Cadarso et al. (2012)以西班牙為例子計算各部門二氧化碳排放的 SR, 並在文中提及該研究為第一個使用實際的資料來計算 SR。 SR 又可以收入為基礎(income-based; Marques et al., 2012),以及受益者為基. 政 治 大 Lennox and Andrew (2006)使用 SR 的觀點,來歸屬用水的使用權(water use 立. 礎(beneficiary-based; Csutora & Mózner, 2014)為觀點來衡量汙染責任。此外,. rights)。.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6. i n U. v.

(23) 3 方法架構. 本研究採用 Leontief 投入產出模型之架構下,應用 Gallego and Lenzen (2005) 與 Lenzen et al. (2007)SR 的方法,計算台灣各部門的水汙染責任歸屬。本章分成 兩節介紹本研究之研究方法:第 3.1 節為投入產出分析模型之介紹;第 3.2 節說 明 SR 的概念及運算。. 3.1 投入產出分析模型. 立. 政 治 大. IO模型 2為Wassily Leontief於 1930 年代所提出的經濟方法(Leontief, 1936;. ‧ 國. 學. Miller & Blair, 2009)。IO模型的架構描繪了整個經濟體各個產業間相互依存的關 係,並可以探討經濟體系內的行為──生產、中間消費、家計部門與廠商間的互. ‧. 動,以及進出口等活動對產業間的影響。. y. Nat. sit. IO 的架構:(1)IO 利用產業關聯表(Input-Output Table)描繪各部門的投入結構. n. al. er. io. 與產出分配的關係。產業關聯表每一橫列(row)的元素表示此部門提供給各個部. i n U. v. 門的產量,即產品的銷售流向,各部門的產品銷售給中間需要(intermediate. Ch. engchi. demands)與最終需要(final demands);每一直行(column)的元素表示此部門需要各 個部門投入的產量,即各部門的投入結構,部門需要中間投入(intermediate inputs) 及原始投入(primary inputs,亦稱為附加價值)來生產,如圖 3-1。(2)投入係數(input coefficients)為各部門單位產出所需的中間投入,而此投入係數表示在一定的生產 技術下,需要各部門直接投入其產品的比例,故又可稱作技術係數(technical coefficients)。(3)Leontief 逆矩陣(inverse)即最終需求變動一單位會直接與間接影. 2. IO 模型的基本假設有:(1)投入和產出的技術關係固定不變,生產部門各種投入量的大小會與 各部門產出總量成比例的關係;(2)各部門的生產技術為固定規模報酬(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所有投入增加一倍,產出也會增加一倍,投入與產出的比例是固定的;(3)要素投入間是互補的; (4)各部門僅生產一種產品。 17.

(24) 響產業增產或減產,即最終需求增加一單位對產出造成的影響。因此,IO 可由 產業關聯表看到各產業的投入結構與產出分配的相互關聯性。 由 IO 模型的特點,找出各部門供給與需求的交易流向、各部門投入產出直 接與間接的連結,因此可以追溯資源的投入量與產出(排放的汙染量),將汙染排 放責任歸屬給生產者和消費者。從 Leontief 模型跟 Ghosh 模型,我們可分別從產 業結構由上而下(upstream)或是由下而上(downstream)的方式,來找出汙染的責任 應歸屬給何者。然本研究想探討使用台灣國產品的對象,將水汙染排放責任劃分 給使用國產品的購買者,故本研究採用的是 Leontief IO 模型。. 部門. 最終需求. 總銷售. X12. X13. Y1. X1. X21. X22. X23. Y2. X31. X32. X33. Y3. 原始投入. V1. V2. V3. 總成本. X1. X2. X3. 商品. X3. 簡易的產業關聯表. y. Nat. 圖 3-1. X2. ‧. ‧ 國. X11. 學. 立. 政 治 大. n. er. io. al. sit.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Ch. engchi. 18. i n U. v.

(25) 3.2 共擔責任. 本研究採用 Gallego and Lenzen (2005)SR 之計算公式,由生產者及消費者共 同承擔汙染排放的責任。共同分攤汙染責任的大小,是以 Lenzen et al. (2007)一 文所定義之責任份額──為附加價值除以淨產出,作為生產者與消費者所需承擔 汙染之比例。SR 利用 IO 模型,可以追蹤出產業間的交易流向,且依 IO 產業相 互關聯效果、責任份額與汙染排放係數的大小,可計算出生產者製造一產品會直 接與間接地排放出多少汙染。最後,並分別乘上生產者責任份額與消費者責任份. 政 治 大. 額,即可得到生產者與消費者的 SR,以矩陣說明之計算過程可參考附錄 1。. 立. ‧. ‧ 國. 學. 3.2.1 共擔責任概念. Gallego and Lenzen (2005)所提出共擔責任的計算方法,是將汙染共同歸屬給. y. Nat. sit. 生產者與消費者一起承擔。生產者需為自己使用中間投入作為生產,以及製造商. n. al. er. io. 品供應給最終消費者使用,各負擔起一部分的汙染;而消費者需為生產者因應自. i n U. v. 己的需求而生產的商品,其製程所排放的汙染,亦負擔起一部分的汙染責任,如 ( 1 )式。. Ch. engchi. (α ) . Ep e ' L =. (α ). Ec = e ' L. (1 − β ) y + (1 − α )( x − y ) . (1). βy. ( 1 )式的 Ep 與 Ec 分別是歸給生產者與消費者負擔的汙染量。e 為汙染排放係數、 y 為最終需求、(x-y)為中間需求,而 L(α)為 Leontief 責任份額逆矩陣、α 與 β 為責 任份額,於 3.2.2 節與 3.2.3 節說明。 由於生產者製造商品供給其他中間投入部門的生產者、最終需求的消費者, 以及自己作為中間投入使用,因此生產者需為自己使用中間投入來生產負起(1-α) 19.

(26) 汙染責任。此外,為促使生產者有誘因主動改善自己的生產技術,生產者需為最 終需求負起汙染責任。又以獨占生產者的情況,將使得消費者無從選擇低汙產品。 以台灣而言,台電是唯一的電力生產者,所有的設備若需要用電,需求者便會向 台電購買。因此,SR 將歸給最終需求所需負擔的排汙責任,有製造商品的生產 者與購買商品的消費者,分別負擔(1-β)與 β 比例的汙染量。現在若將汙染的歸屬 責任全由消費者(向台電買電的用戶)負擔,則台電生產電力所排放的汙染,皆歸 到買電的人負擔。然而,若將製造電力的汙染,全歸給消費者負責,台電不用負 責汙染的責任,則生產者台電便不在乎電的製程是否會排放許多的汙染。如此一. 政 治 大 於消費者是不公平的。因此,為降低汙染(abatement),使得生產者能夠不肆無忌 立 來,消費者既無法選擇低汙染的電力,又得負擔最終需求全部的電力汙染量,對. 憚地排放汙染,並在製造電力的過程可以選擇更有效率地運用資源,則須將歸給. ‧ 國. 學. 最終需求負責的汙染,生產者也須負起一部分 β 的汙染量。. ‧. 同樣地,歸給消費者汙染責任的原因有二,一為消費者主動向生產者下訂單,. y. Nat. 生產者為因應消費者之需求而製造產品,故需將生產者製程所排放的汙染歸給消. er. io. sit. 費者;二使消費者有動機挑選低汙染排放係數的產品,不要選擇骯髒產業(dirty industries)所製造出來的高汙染產品。故歸給最終需求的汙染量,仍舊維持生產. n. al. Ch. 者與消費者各承擔(1-β)與 β 比例的汙染。. engchi. i n U. v. 因此,當加入了歸屬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汙染責任 3,生產者和消費者均有動 機選擇製造及購買低汙產品 4。. 3. 生產者要承擔自己製造出來的汙染,而消費者也要承擔自己所購買的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所製造 出來的汙染。 4 為了減少歸屬給自己(生產者、消費者)所需承擔的汙染,生產者會尋找低汙的生產方式,消費 者也會選擇低汙產品。如此一來,排放到環境中的汙染也可以減少。 20.

(27) 3.2.2 責任份額. α 為生產者汙染排放責任的比例,即生產者責任份額;β 是消費者承擔汙染 排放責任的比例,即消費者責任份額。α 和 β 之公式如( 2 )式, v 1 − α i =1 − βi = i xi − Tii. (2). 其中 vi 為 i 部門的附加價值;xi 為 i 部門的總產出;Tii 為 i 部門使用自身產品作 為中間投入,即為部門內的交易。分母是總產出扣除部門內的交易,即為淨產出。. 政 治 大 自己部門使用的勞工可能是高技術勞工(high skilled labor),或是資本設備良好, 立 分子採用附加價值作為衡量標準之原因有兩個:一、因附加價值越高,表示. ‧ 國. 學. 因此部門擁有高附加價值,部門便可選擇有效率地方式生產。因此,若高附加價 值的部門,選擇以不效率的方式生產,需負擔之汙染責任應越大。二、使用附加. ‧. 價值不會有加總的問題 5。. sit. y. Nat. 分母使用淨產出作為衡量責任份額的理由亦有兩個:一、當部門內本身的交. al. er. io. 易越高,表示該部門的產出大多是為了因應自己部門的需求,而使用越多自己的. v. n. 產品作為中間投入,故該部門就應多負擔製造汙染的責任;反之,當部門內本身. Ch. engchi. i n U. 的交易越低,表示該部門的產出大多是為了因應其他部門的需求而生產,其他部 門就應多負擔汙染排放的責任 6。二、由於總產出涵蓋了部門生產過程的中間投 入,而中間投入又包含了向自身與其他部門所購買產品的成本,為避免重複計算 的問題,故將總產出扣除自行交易的部分。 責任份額間的關係,如圖 3-2。責任份額α和β,汙染排放責任可區分為歸給 中間需求與最終需求。將汙染歸給中間需求負責又可拆解為:(1-αi)為i部門的生 產者為生產i產品,i部門使用i產品作為中間投入來生產,i部門生產者應承擔的 5. Lenzen 等人(2007)使用附加價值來計算責任份額,不同於 Bastianoni 等人(2004)提出的第三種 碳排放加總法,各部門成員會因部門數的多寡,分配到的汙染排放責任比例會隨之變化的缺點。 6 1-α=Vi/(Xi-Tii)為生產者所需承擔之責任份額。T 越大、分母越小,生產者責任份額越高;T 越 小、分母越大,生產者責任份額越低。 21.

(28) 責任份額;αi為其他部門的生產者,因使用i產品作為中間投入,對i產品應承擔 的責任份額。歸給最終需求的汙染責任為:(1-βi)為i部門的生產者對i產品的最終 消費者,負起(1-β)比例的汙染排放責任;βi為i產品之最終消費者需為自己對i產 品的需求,負起β比例的汙染排放責任。因此,(1-α)、α與(1-β)的責任份額均是歸 給生產者(input users)承擔的部分汙染量;β是歸給最終消費者(final users),所需 承擔的責任份額。此外,責任份額是拆成α和β兩部分來討論 7,α和β間並無一連 動之關係。. 政 治 大 責任份額. 立. α. 1-α. 製造商品 的生產者. 購買商品 的消費者. io. y. sit. Nat. 其他使用 商品作為 中間投入 的生產者. n. al. er. 責任份額示意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7. β. 1-β. ‧. 製造商品 的生產者. 圖 3-2. 歸給最終需求. 學. ‧ 國. 歸給中間需求. Ch. engchi. i n U. v. α 與 β 彼此間不能相加,α 與 β 要分別就(1-α)與 α、(1-β)與 β 來討論。 22.

(29) 3.2.3 共擔責任公式. E 表示經濟體系的總汙染,視為經濟體內成員的總責任(total responsibility)。 Ei 表示為 i 部門承擔的汙染排放責任;e 為汙染排放係數;L 表示為 Leontief 逆 矩陣;xi 為 i 部門總產出;yi 為 i 部門的最終消費者對 i 產品的需求。p 表示以生 產者角度計算汙染排放責任,i 部門的總產出乘上單位產出的汙染排放量,是 i 部門為生產而排放的總汙染量;而 c 表示以消費者角度計算汙染排放責任,i 部 門的最終消費者對 i 產品的需求,i 部門生產者為生產 i 產品會直接與間接排放汙. 政 治 大. 染量,因此 i 部門的最終消費者需對其需求而排放的汙染負責。分別為( 3 )式與( 4 ). 立. 式:. ( p). i. i i. i. = E. i. = E el y ∑ ∑∑= (c ). i. i. j ji i. i. ‧. ‧ 國. E e x e'x ∑= ∑=. 學. = E. e ' Ly. j. (3). Nat. sit. y. (4). al. er. io. 由於中間投入的生產者與最終需求的消費者之需求,部門才會生產,故經濟. v. n. 體內成員需為自己的需求,對生產者排放的汙染負擔其汙染排放責任。因此,在. Ch. engchi. i n U. 未考量汙染排放的責任前(即先不衡量汙染排放係數或是汙染排放量的大小),將 各部門的產出拆成各部門為因應不同經濟體內成員的需求所製造的產品、經濟體 內成員所應負責的產出(accountable output),如( 5 )式。因此,yi(α)為 i 部門之生 產者與最終消費者依責任份額分配 i 部門生產者與最終消費者應負責的產出。其 中 CR 為 i 部門的最終消費者需負責的產出,故責任份額為 β;PR 為 i 部門生產 者為最終消費者之需求與各部門的中間投入需求,所需負責的產出,其負擔的責 任份額分別是(1-β)與(1-α)。 yi (α )= β yi + (1 − β ) yi + (1 − α )( xi − yi )  ))))))))( CR. PR. 23. (5).

(30) 以下( 6 )式與( 7 )式說明分配給經濟體內成員的 SR。因 k 部門的產出為滿足 k 部門的最終需求與各部門對 k 部門的中間需求,故經濟體內成員應對 k 部門的 產出負責。步驟一:誰需要對產出負責。k 部門的最終需求,可拆成 k 部門的最 終消費者,以及生產者對製造 k 產品的產出負責;而 k 部門的中間投入可拆成其 他生產部門與 k 部門生產者對製造 k 產品的產出負責。步驟二:每個成員需負擔 多少產出。k 部門的最終消費者需負擔 βyk、k 部門本身需負擔[(1-β)yk+(1-α)(xk-yk)]、 其他生產部門需負擔 α(xk-yk)。步驟三:k 部門與非 k 部門成員需負擔多少產出。 k 部門的最終消費者與 k 部門本身負擔 yk(α)、其他生產部門需負擔 α(xk-yk),為不 同生產部門使用 k 產品作為中間投入的產量,再乘以責任份額 α。. 立. xk = yk + ( xk − yk ). 政 治 大. n ∑. Ch. sit. (6). er. io. al.   y (a )  k = +  akj x j a  j. y. Nat.  β yk +  = [(1 − β ) yk + (1 − a )( xk − yk )]  步驟二 +  a ( xk − yk ). ‧. ‧ 國. 學. β yk + (1 − β ) yk    步驟一 = + aa  ( xk − yk ) + (1 − )( xk − yk ) . i n U. v. i e n g c h步驟三. 由( 6 )式的步驟三,可得到其他生產部門需承擔 k 產品作為中間投入的 SR。 而其他部門所需負擔的 SR,如同( 6 )式的步驟一至步驟三,將 SR 再分配給經濟 體內的成員。因此,( 7 )式的分解過程步驟四至步驟六的意涵與操作等同於( 6 ) 式。. 24.

(31) ∑. aa akj x j = j. ∑a.  y j + ( x j − y j )  . kj. j. = a. ∑.   β y j + (1 − β ) y j     akj +  步驟四  ( x j − y j ) + (1 − )( x j − y j )   aa. ∑. β y j  +  akj [(1 − β ) y j + (1 − a )( x j − y j )]  步驟五 +  a ( x j − y j ) . ∑.  (a ) yj  akj +  a ji xi a  i. j. =a. j. = a. j. 立. ∑. (7). 步驟六. 政 治 大. 自( 6 )、( 7 )式,經濟體內成員的 SR 可一層層地延伸拆解下去。因此,從 k. ‧ 國. 學. 部門的產出可分解出各部門需對 k 部門產出負責的部分,如( 8 )式。. ∑∑ a. kj a ji yi. +. (8). i. y. j. sit. Nat. j. ‧. ∑. (aaa ) ( ) ( ). xk = yk + aa akj y j + 2. n. al. er. io. 而各部門應負責的產出其分配的過程,如( 9 )式。(I-A)-1 為Leontief逆矩陣,. i n U. v. 為最終需求增減一單位,對產出直接與間接的影響;L(α)為Leontief逆矩陣中的技. Ch. engchi. 術係數再乘以汙染排放責任的比例(α) 8,等於(I-αA)-1。.   aa −1 ( ) ( )  δ ki + aaa aki + 2 akj a ji +   yi = I − A ) yi (   j  . ∑. (9). a (a ) = L( ) yi. 將( 9 )式乘上汙染排放係數,最後可得到生產者與消費者需承擔的汙染排放 責任,如( 1 )式。. 8. 責任份額乘上技術係數為為避免生產者及消費者分配到過多的汙染責任,促使生產者有誘因去 主動改善自己的生產技術,消費者有動機去選擇汙染排放係數低的產品。 25.

(32) 因此,由 3.2.2 節與 3.2.3 節可歸納出SR計算方法的特點在於:不變性 (invariant),部門數的多寡不會導致汙染分配比例改變;無重複計算,責任份額 以淨產出的方式分配汙染放責任,不會重複計算到自己部門使用自己的產品當作 投入;一致性(consistency),不同的汙染都可以透過SR公式,知道汙染的責任要 分配的對象 9。. 3.2.4 共擔責任與責任份額的限制. SR 以過去不同年的帳表(accounting),計算各部門汙染量的舊帳,適合放在. 政 治 大. 事後分析處理。因此,實際法令上可根據 SR 作事後的檢討,計算出一個帳表檢. 立. 視各部門需負擔汙染的大小,幫助政府部門(像是環保署)找出哪些部門要負擔的. ‧ 國. 學. 汙染量比較大,然共擔責任並未含有理論基礎。. 責任份額之公式亦有些不合理之處。低汙染的廠商所使用的生產技術可能是. ‧. 越有效率的,則該生產者採用的資本設備也會越好,表示它的附加價值也會越高。. y. Nat. sit. 若以責任份額的定義而言,附加價值越高的部門,歸給該部門的汙染責任也越多,. n. al. er. io. 卻懲罰了實際上使用清潔有效率的方式生產的生產者。因此,若以附加價值越高,. i n U. v. 所需承擔的汙染責任越大,部門可能會出現低報附加價值的情形發生。加上,α. Ch. engchi. 及 β 公式不合理之處在於當 α 等於 0,公式會變成附加價值除以淨產出等於 1, 然實際上各部門的附加價值並不可能與淨產出的值相等。此外,α 與 β 間並無一 相對的連動關係,亦即生產者責任份額與消費者責任份額不會因一方的值越高, 另一方的值也隨之越高,反而是兩者相同。然本研究在此並未提議一新的責任份 額之公式,未來一研究方向可再針對責任份額做一討論或是改進之空間。. 9. 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汙染排放責任,兩方加總為總汙染排放責任(total responsibility=responsibility for producer+responsibility for consumer)。 26.

(33) 4 資料處理. 本研究使用Leontief IO模型,找出投入產出表的技術係數矩陣(aij),並對應各 個部門的產出(Xj)與總汙染量,算出各部門每單位產出所排放的汙染量(即汙染排 放係數)。加上採用Gallego and Lenzen (2005) SR的方法,由上游部門分配汙染的 責任,給下游部門和最終消費者 10,求出[R]nxn矩陣,即SR矩陣,如圖 4-1。. I1. I2. HH. 立. F10 F20. [R0]nxn. FN0. CN. 學. V R10 圖 4-1. R20. .... RN0. RHH0. ‧. ‧ 國. IN. 政 治 大. C1 C2. .... SR 之責任矩陣.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n. er. io. sit. y. Nat. al. 10. Ch. engchi. 下游追溯上游各分配多少汙染的責任。 27. i n U. v.

(34) 4.1 產業關聯表與水汙染排放帳資料庫內容說明. 本研究使用的產業關聯表是行政院主計處民國 95 年所編製的 52 部門基本表, 而水汙染排放帳配合產業關聯表編製年度,同樣採用民國 95 年 32 部門的水汙染 排放帳。將產業關聯表與水汙染排放帳部門相互對照,整理出需共擔水汙染排放 責任的有 31 部門別,請見附錄 2。 產業關聯表選擇民國 95 年的基本表,其因為民國 95 年是統計資料充足的普 查年,行政院主計總處使用每五年普查年的資料,編製當年的產業關聯表。加上. 政 治 大 存的實際狀況。因此,綠色國民所得帳的水汙染排放帳配合產業關聯表的編製年 立 民國 95 年是最新一年的產業關聯表,最靠近台灣近期產業結構與部門間相互依. ‧ 國. 學. 度,選用民國 95 年的水汙染排放帳。水汙染排放帳以生化需氧量(以下簡稱BOD)、 化學需氧量(以下簡稱COD) 11、懸浮固體(以下簡稱SS),三種水汙染排放物作為. ‧. 水汙染防治工作的管制重點。故本研究以BOD、COD、SS作為衡量水汙染的項. sit. n. al. er. io 4.2 步驟. y. Nat. 目。. Ch. engchi. i n U. v. 本研究資料處理之步驟主要分成兩部分,一為資料運算的處理,為 4.2.1 節; 二為 4.2.2 節,確認資料計算的過程是否正確。. 4.2.1 計算. 本研究資料處理的過程,主要可分成六個步驟。步驟一採用產業關聯表與水. 11. 生化需氧量與化學需氧量為耗氧有機物。 28.

(35) 汙染排放帳作為運算 SR 的原始資料。各部門中間投入的部分是採用產業關聯表 中的國產品交易表,各部門的附加價值採用生產者價格交易表或是購買者價格交 易表。本研究使用國產品交易表作為中間投入之依據,主要是為探討台灣國產品 對經濟體內的成員之水汙染責任歸屬,故以本國產品作為水汙染排放責任歸屬之 基礎。加上國產品交易表的中間需要加最終需要等於國內生產總額,採用其他交 易表因均含有進口品,其中間需要與最終需要會大於國內生產總額,故不採用其 他交易表。由於生產者價格交易表(進口品按 C.I.F.計值)、生產者價格交易表(含 進口稅淨額)、購買者價格交易表,三種產業關聯表中的附加價值均相同,故附. 政 治 大 步驟二使用國產品交易表的中間投入與國內生產總額,得到各部門的技術係 立. 加價值可採用上述任一表。. 數,即各部門的中間投入除以各部門的國內生產總額。並將各部門的水汙染排放. ‧ 國. 學. 量除以各部門的國內生產總額,為每一單位的產出會排放多少公噸的 BOD、COD、. ‧. SS,即為水汙染排放係數。. y. Nat. 步驟三從 Lenzen et al. (2007)一文,得知責任份額的算法,為附加價值除以. er. io. sit. 淨產出,其中淨產出等於國內生產總額扣除自己部門內的交易。其中 1-α 為一部 門需負擔使用自身部門的產品作為中間投入的水汙染排放責任;α 為一部門歸給. al. n. v i n 其他部門負擔的水汙染排放責任,又部門內的責任份額,除本身對自己部門負責 Ch engchi U. 的水汙染排放責任外,該部門丟給其他部門的責任份額均相同。1-β 為一部門需 承擔最終需要部門的水汙染排放責任;β 為最終需要部門本身需負擔消費產品的 水汙染排放責任。 步驟四將步驟三得到的責任份額,乘上各部門需承擔各部門為生產一單位產 出所使用的中間投入之技術係數,作一含有責任份額的Leontief逆矩陣。步驟五 為汙染排放係數乘上責任份額的Leontief逆矩陣,最後分別乘上各部門使用的中 間投入與最終需求 12,得到各部門的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水汙染SR。. 12. 本研究因探討台灣各部門的水汙染責任歸屬,將各部門的消費者可再區分為國內、外消費者, 因此將最終需求拆成國內的最終需求與輸出國外的最終需求。 29.

(36) 國產品交易表(欄): 中間需要(Z)+最終需要(y)=國內生產總額(X) 生產者價格交易表(列):. 步驟一. 中間投入+附加價值(v)=國內生產總額(X) 各部門汙染物總量(E)(列). 步驟二. 投入產出表各部門的投入係數以及汙染係數(coefficients). 生產者責任份額: 1-αij =附加價值/淨產出 αij(alpha)=1-附加價值/淨產出 步驟三. 政 治 大. 消費者責任份額:. 1-βi=附加價值/淨產出. 立. 學. ‧ 國. βi(beta)=1-附加價值/淨產出. 將 α 乘於投入係數(alpha D):. 步驟四. α1=α*D=(1-附加價值/淨產出)*D. ‧ y. sit. io. (I-α1)-1 即(I-alpha D)-1. n. al. er. Nat. I-α1 即 I-alpha D. Ch. i n U. 計算共擔責任:e(I-α1)-1 即[e(I-alpha D)-1]. engchi. 步驟五. 生產者責任. 消費者責任. (1-α)*T+(1-β)*y=(1-α)Z+(1-β)y. β*y=βy→e(I-α1)-1βy. →e(I-α1)-1(1-α)Z+ e(I-α1)-1 (1-β)y. 圖 4-2. v. 應用投入產出表運算 SR 之步驟概念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30.

(37) 4.2.2 驗證. 由消費基礎的計算方式驗證上述 SR 的運算過程是否正確。在 Dietzenbacher and Velázquez (2007)一文中提及虛擬水資源(virtual water)的計算,由虛擬水資源 乘數(virtual water multiplier)乘上各部門的最終需求,便可得到各部門直接或間接 所分配到虛擬水資源的使用量。其中虛擬水資源乘數表示為每單位產出(xj)所使 用的用水量(wj)乘上 Leontief 逆矩陣。因此,從虛擬水資源的計算,可以得知各 部門最終需求(y)對虛擬水資源用水量之責任,即是消費者對各部門虛擬水資源 用水量之責任,如( 10 )式。.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1  w virtual water =  × ( I − A )  × y x . ( 10 ). ‧. v 為直接用水係數(direct water coefficient),一部門為生產一單位的產出,必. n. al. er. io.  w1  x   1  w2  x   2    = v =   wi   xi       w   n  xn . sit. y. Nat. 需使用 w 單位的直接用水量,如( 11 )式。. Ch.  v1  v   2     vi     vn  n×1. engchi. i n U. v. ( 11 ). ( 12 )式,(I-A)-1 即是 Leontief 逆矩陣,矩陣內的元素 Bij,即是為了滿足第 j 部門一單位 j 產品之最終需求,第 i 部門須生產 i 產品的總值;亦可說是第 j 產 業為了滿足一單位 j 產品的最終需求,必須向第 i 產業直接與間接地購買 i 產品 的數量。 31.

(38) ( I − A). −1. B =  B11 B  21   =  Bi1     Bn1. B12 B22  Bi 2  Bn 2.  B1 j  B2 j    Bij    Bnj.  B1n   B2 n       Bin       Bnn . ( 12 ). i× j. wm 是直接用水係數乘上 Leontief 逆矩陣,為各部門直接加間接使用虛擬水 資源量,即是虛擬水資源乘數,如( 13 )式:. 12. 1j. ‧ 國. io. [v1B11 + v2 B21 +a + vi Bi1 v1 B1 j + v2 B2 j. v1 B12 + v2 B22 +  + vi Bi 2 . iv l C n +  + vhB  engchi U. n. =. ( 13 ). er. Nat. = [ v1 v2. ‧. B22  B2 j       Bi 2  Bij  i× j  B11 B12  B1 j  B B22  B2 j  21  vi ]1×i           Bi1 Bi 2  Bij  i× j. y. B 立. 學.  v1 ′  B11 v   B 21 =  2         vi  i×1  Bi1. 政 治 大  B . sit. wm = v′B. i. ij 1× j. y 為各產業的最終需求,而將各產業的最終需求對角線化,目的是為了讓虛 擬水資源乘數的產業與最終需求的產業相對應,如( 14 )式。. 32.

(39)  y1  y  y =  2     yi  j×1 ( 14 ).  y1 0  → yˆ =   0. 0 y2  0. 0  0      yn  n×n . 虛擬水資源乘數與最終需求相乘,表示為各產業的最終需求增加一單位,各 產業直接加間接會使用掉的用水量,如( 15 )式。舉例來說,v1B11+v2B21+...+vnBn1. 政 治 大. 意思是為滿足第一個產業的最終需求增加一單位,第一個產業需要生產 B11 單位. 立. 學. ˆ ( v1 B11 + v2 B21 +  + vn Bn1 ) wmy =. ( v1B12 + v2 B22 +  + vn Bn 2 ) 0  0 y2  0      0  yn  n×n. n. er. io. al. sit. Nat.  y1 0  ( v1B1n + v2 B2 n +  + vn Bnn )1×n ×    0. Ch. = ( v1 B11 + v2 B21 +  + vn Bn1 ) y1. . y. 終需求增加一單位,會用掉 v1 單位的用水量。. ‧. ‧ 國. 的產出,而 B11 單位的產出會使用 v1 單位的用水量。也就是說,第一個產業的最. e (nv Bg c+ vhBi 1 12. 2. 22. i n U. v. ( 15 ). +  + vn Bn 2 ) y2 . ( v1B1n + v2 B2 n +  + vn Bnn ) yn 1×n. (. =  x11 + x12 +  + x1n. ) (x. 2 1. + x22 +  + xn2. ). . (x. n 1. ). + x2n +  + xnn . 若將直接用水排放係數展開成對角矩陣(diagonal matrix),依序乘上 Leontief 逆矩陣及最終需求的對角矩陣,可以逐項檢視各部門最終需求增加一單位,會直 接、間接用掉 vi 單位的用水量,如( 16 )式。. 33.

(40)   v1 0  0 v  −1 2  vˆˆ( I − A )  y =       0 0  v1 B11 v B 2 21 =     vn Bn1.  B11  B  0   21        vn  n× n  Bn1. B12 B22  Bn 2.   y1  0   B2 n            Bnn  n× n   0 .  y1  0  v2 B2 n          vn Bnn  n× n  0 . v1 B12 v2 B22  vn Bn 2.  v1 B11 y1 v B y 2 21 1 =     vn Bn1 y1. 0. . v1 B1n . B1n . . y2. . 0. . . . 0.     yn  n× n. 0. 0. . y2. . 0. . . . 0. 0. 0.     yn  n× n. ( 16 ). v1 B1n yn . v1 B12 y2. . v2 B22 y2. . v2 B2 n yn . . . .     vn Bnn yn  n× n. vn Bn 2 y2. 政 治 大 因此,若將上式( 16 立 )視為水汙染排放乘數矩陣,其列加總為消費基礎汙染. ‧ 國. 學. 排放責任,為 i 部門之最終需求增加一單位,各部門會直接加間接地排放出水汙 染,如( 17 )式;行加總為生產基礎汙染排放責任,各部門最終需求增加一單位,. ‧. i 部門會直接、間接排放出水汙染,如( 18 )式。本研究以此為驗證方式,確認 SR. sit. y. Nat. 在責任份額設定為 0 與 1 時,各部門生產者與消費者的 SR,是否與此方法計算. n. al. er. io. 出來的消費、生產基礎汙染排放責任一致。. Ch.  v1 B11 y1 v1 B12 y2  + +  v2 B21 y1 v2 B22 y2  +  +     +  + v B y v B y  n n1 1 n n 2 2 =  x A.  v1 B11 y1 v B y  2 21 1    vn Bn1 y1.  v1 B1n yn  +    v2 B2 n yn    +       +   vn Bnn yn . engchi. i n U. v. ( 17 ). x B  x N . + v1 B12 y2 + v2 B22 y2   + vn Bn 2 y2. + +  +.    . + v1 B1n yn   x1  + v2 B2 n yn   x2  =        + vn Bnn yn   xn . 34. ( 18 ).

(41) 5 計算結果. 本章計算結果分成四個部分說明,於 5.1 節比較三種責任歸屬下,經濟體內 成員所需承擔汙染排放責任之差異;5.2 節說明生產基礎下的汙染排放責任(即原 汙水排放量)與 SR 歸屬水汙染排放責任之比較;5.3 節,在汙染排放係數不同大 小下,比較農林漁牧部門與電子零組件部門所承擔的水汙染排放責任(汙水量); 最後於 5.4 節由 SR 方法歸屬經濟體 31 部門之生產者與消費者水汙染排放責任, 並挑選出歸屬給國外消費者較多汙染的部門。. 立. 5.1 總體面. 政 治 大. ‧ 國. 學. 以生產基礎(生產者責任)、消費基礎(消費者責任)與 SR 三種準則,看整個經. ‧. 濟體(Macro-side)在三種水汙染排放物的總汙染排放責任之下,比較台灣產業水. y. Nat. sit. 汙染責任歸屬之差異。. n. al. er. io. 圖 5-1 至圖 5-3 中,長條圖每個區段分別表示為:PR,生產者為中間需求、. i n U. v. 國內最終需求、國外最終需求負擔的汙染排放責任;CR,消費者為國內外最終. Ch. engchi. 需求負擔的汙染排放責任。垂直坐標軸分別表示為:PB 為生產基礎(生產者責任)、 SR 為共擔責任、CB 為消費基礎(消費者責任),三種衡量汙染排放責任的方法。 三種衡量水汙染排放責任之方法下,其總汙染排放責任為經濟體的水汙染總 排放量,即 BOD 總排放量為 147916 公噸、COD 總排放量為 409888 公噸、SS 總排放量為 556522 公噸。若以 PB 和 CB 為衡量基礎,生產者與消費者均需承擔 經濟體水汙染的總排放量;以 SR 為衡量基礎,生產者與消費者各需承擔 85157 和 62759 公噸的 BOD、233359 和 176529 公噸的 COD、314065 和 242457 公噸 的 SS。SR 與 PB、CB 兩種方法相較,SR 可以重新歸屬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汙染 排放責任。 35.

(42) PB. SR. 85157. 62759. PR CR. CB 0. 圖 5-1.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公噸. 100000. 120000. 140000. 總體面三種責任歸屬衡量的 BOD 汙染排放責任.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政 治 大. 立. 學. ‧ 國. PB. SR. 233359. PR CR.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400000 公噸. y. sit. al. er. io. 總體面三種責任歸屬衡量的 COD 汙染排放責任. n. 圖 5-2. 50000. Nat. 0. ‧. CB. 176529.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Ch. engchi. i n U. v. PB. SR. 314065. 242457. PR CR. CB 0. 圖 5-3. 100000. 200000. 300000 公噸. 總體面三種責任歸屬衡量的 SS 汙染排放責任.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36. 400000. 500000.

(43) 此外,水汙染排放責任可依中間需求與最終需求的分類,將生產者與消費者 責任拆解成為不同需求需承擔的水汙染排放責任。圖 5-4 至圖 5-6 長條圖每個 區段分別表示為:PR-Z,生產者為中間需求負擔的水汙染排放責任;PR-y1,生 產者為國內最終需求負擔的水汙染排放責任;PR-y2,生產者為國外最終需求負 擔的水汙染排放責任;CR-y1,消費者為國內最終需求負擔的水汙染排放責任; CR-y2,消費者為國外最終需求負擔的水汙染排放責任。垂直坐標軸分別表示為: PB 為生產基礎(生產者責任)、SR 為共擔責任、CB 為消費基礎(消費者責任),三 種衡量水汙染排放責任的方法。. 政 治 大 任下,台灣國內產業的生產者,為國外消費者承擔 27444 公噸的 BOD;以 SR 立. 圖 5-4,若水汙染排放責任區分國內外消費者,以 PB 方式衡量水汙染排放責. 方式衡量水汙染排放責任下,國外消費者實際上需承擔 30039 公噸的 BOD。圖. ‧ 國. 學. 5-5,若水汙染排放責任區分國內外消費者,以 PB 方式衡量水汙染排放責任下,. ‧. 台灣國內產業的生產者,為國外消費者承擔 82535 公噸的 COD;以 SR 方式衡量. y. Nat. 水汙染排放責任下,國外消費者實際上需承擔 91698 公噸的 COD。圖 5-6,若. er. io. sit. 水汙染排放責任區分國內外消費者,以 PB 方式衡量水汙染排放責任下,台灣國 內產業的生產者,為國外消費者承擔 106657 公噸的 SS;以 SR 方式衡量水汙染. al. n. v i n 排放責任下,國外消費者實際上需承擔 SS。因此,在採用 SR 區 C h 126609 公噸的 engchi U 分水汙染責任歸屬下,本研究發現國外消費者均需多為台灣的水汙染排放負責。. 3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四、 參展廠商展出之產品,須與本案受補助之公協會產業屬性及 參加之展覽屬性相關,且為臺灣產製產品;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指固定資產(包括新、舊及場所自產自用之固定資產)之購置減固定資產銷售後之數值。固定資產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 指固定資產 包括新、舊及場所自產自用之固定資產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 指固定資產 包括新、舊及場所自產自用之固定資產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指固定資產(包括新、舊及場所自產自用之固定資產)之購置減固定資產銷售後之數值。固定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指固定資產(包括新、舊及場所自產自用之固定資產)之購置減固定資產銷售後之數值。固定資產包括樓

2.範疇:從生產及銷售建築產品的企業經營觀 點,界定「不動產」是一種可以投入要素及運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指固定資產(包括新、舊及場所自產自用之固定資產)之購置減固定資產銷售後之數值。固定資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