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市女性新移民公民參與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北市女性新移民公民參與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3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科學學院.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第十二屆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蕭武桐. 博士. 臺北市女性新移民公民參與之研究. The Study of Female New Immigrants'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Taipei City. 研究生. 欉俊杰 撰. 中華民國 106 年 6 月 21 日.

(2) 摘要 公民參與可謂是當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概念,它並非是一句空泛的 口號或名詞,而是真切、實在地遍佈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舉凡社 區關懷、集會遊行、陳情抗議、選舉投票等皆屬之。而公民參與的重 要性,可歸納有四:提供政府治理的正當性、更加順遂推動公共政策、 促成公共利益的形成,以及促進社會的安定與和諧。隨著民主政治的. 政 治 大. 蓬勃發展,國人對公共利益的追求與實踐,公民參與課題將愈發重. 立. 要。. ‧ 國. 學. 新移民是臺灣新興的一類族群,大多以婚姻關係進入我國社會,. ‧. 並且以女性居多。長久以來,民眾對於新移民的議題,只著重在生活. Nat. io. sit. y. 適應、子女教育等議題上,對於公民參與課題的關注,相對較少。本. al. er. 研究以臺北市女性新移民為研究對象,採以文獻分析法、深度訪談法,. n. v i n Ch 以公民參與概念建構臺灣社會與新移民的關係,探討臺北市女性新移 engchi U 民的公民參與情形,並期能提供可行的具體建議。. 關鍵字:公民參與、女性新移民、國籍。.

(3) Abstract Civic participation is the core concept of contemporary democratic politics. It is not a vague slogan or noun, but something real and all over people’s daily life, such as community care, assembly and parade, petitions and protests, elections. The importance of civic participation generalize to four factors which are offering legitimacy of government govermance, promoting public interests and promoting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 Because democratic politics is flourishing and people chase and practice public interests, the subjective of civic participation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New immigrant is an emerging group. Most of them join our society through marriage and most of them are female. People focus on life adaption and children education more than civic participation for a long time.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female new immigrants in Taipei city. Using document analysis and in-depth interview construct the relationship with Taiwan society and new immigrants by the concept of civic participation and research the circumstance of female new immigrants’ civic participation in Taipei. Hope to provide concrete and feasible recommendations..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sit. y. Nat. n. al. er. io. Key words: civic participation, female new immigrants, nationality. Ch. engchi. i n U. v.

(4)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4.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公民參與課題之探討 ................................................................5. 政 治 大. 第二節 新移民公民參與相關研究 ......................................................17. 立. ‧ 國. 學. 第三節 我國公民參與管道分析 ..........................................................23. ‧.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2. sit. y. Nat.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2. er. io.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3. al. n. v i n Ch 深度訪談實施 ......................................................................... 37 engchi U. 第三節. 第四節 建立訪談工具信度 ..................................................................44 第五節 訪談倫理 .................................................................................45. 第四章 實證結果分析 ................................................................47 第一節 公民意識面向分析 ..................................................................47 第二節 社區關懷、政治參與面向分析 ..............................................55. i.

(5) 第三節 在地認同、國籍取得面向分析 ..............................................67 第四節 理論與實務之整合分析 ..........................................................74. 第五章 結論.................................................................................78 第一節研究發現 ...................................................................................78 第二節實務建議 ...................................................................................85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91. 政 治 大 參考文獻.......................................................................................92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6)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壹、 研究背景 根據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與民政司統計各縣市外籍配偶與大陸 (含港澳)配偶人數之資料顯示,自 76 年 1 月至 106 年 5 月底為止,外. 政 治 大. 籍配偶人數已達 523,997 人,約占我國人口總數約 2.2%,其中女性比. 立. 例遠高於男性,且以中國籍女性居多,目前仍有持續上升之趨勢。根. ‧ 國. 學. 據陳志柔、于德林(2005)之研究,近幾年外籍配偶(又稱為新移民)進入. ‧. 臺灣社會,已對我國現有人口結構產生改變,新移民成為臺灣「閩南. Nat. io. sit. y. 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等四大族群之外的新興族群,對於未. er. 來臺灣社會的影響將與日俱增。. al. n. v i n Ch 新移民普遍係因婚姻關係進入臺灣社會,但透過過婚姻仲介公司 engchi U. 的媒合,往往缺乏感情基礎衍生婚後家庭問題時有耳聞,諸如生活適 應不良、婚姻關係不穩定、家暴事件及子女教育等問題。政府很早就 正視此一問題,所以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對於新移民的生活輔導工作均 十分重視,內政部及臺北市政府分別訂頒「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輔導實 施計畫」 、 「臺北市新移民照顧輔導政策及實施方案」 ,期望透過政府整 合各界資源提供新移民生活輔導的照顧。. 1.

(7) 另外,臺灣的民主發展已近 30 年,民主政治漸趨成熟,各種社會 團體蓬勃發展,在各項利益中相互折衝、合作、妥協,公民參與的管 道也十分多元。由於各個團體關切的議題不同,也引導著民眾關心程 度也隨之不同,相信新移民對於公民參與的關心、行動層次,是否會 與一般國人有所不同,值得研究。. 貳、 研究動機. 政 治 大. 研究者曾任臺北市內湖區公所人文課課長,業務職掌為統籌辦理. 立. 以下事務:一、建立區里文化特色、推廣一般性社教活動;二、倡導. ‧ 國. 學. 婚喪喜慶及祭典節約,改善民間風俗暨國民禮儀;三、配合各項節慶、. ‧. 祭典,辦理慶祝、示範及歲時節令等民俗活動;四、加強輔導寺廟、. Nat. io. sit. y. 未立案宗教場所、宗教團體及祭祀公業神明會,鼓勵興辦公益慈善事. er. 業;五、人口政策宣導及新移民生活輔導;六、協助市政府辦理古蹟、. al. n. v i n Ch 老樹管理維護,保存文化資產;七、殯葬業務宣導。就上開業務職掌 engchi U 事項觀之,臺北市各區公所人文課均負有「新移民生活輔導」照顧之 工作,相較內政部、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區公所接觸新移民的生活面 向更為直接且深入。 然而,在研究者接觸新移民的過程中,發現新移民是希望獲取更 多政府社會福利或社區活動資訊。根據臺北市政府民政局〈臺北市政 府民政局全面寄發新移民問卷調查資料分析報告〉一文指出(2012):. 2.

(8) 一、 32%的新移民曾參加政府或民間團體舉辦的課程,而有 67.2%的 新移民沒有參與過:其中,女性、年紀輕的新移民參加政府或民 間舉辦課程的比例較高。 二、 新移民接收活動訊息的管道以「電視」 、 「朋友告知」居多,文宣 品的宣傳效益有限。 三、 男性新移民仰賴網絡、電視等資訊來源;女性新移民則較仰賴電 視及人際傳播方式。. 立. 政 治 大. 四、 新移民生活資訊需求以「社會福利」及「就業」等資訊需求比例. ‧ 國. 學. 較高,其次為「衛生醫療」、 「語言」及「生活適應」。. ‧. 五、 新移民希望政府相關單位能給予社會福利的照顧、提供職業訓練. Nat. io. sit. y. 及協助求職、辦理活動及課程等,並透過建置專屬網站或部落格,. er. 利用不同的管道傳遞資訊。. al. n. v i n Ch 希望政府相關單位可以積極向國人宣導應持尊重且包容的態度 engchi U. 六、. 對待新移民;就業方面,亦需向雇主宣導應公平、一視同仁,並 積極進用新移民,促進其就業。 綜上,大致上可以觀察出臺北市新移民獲取公共事務訊息的需求 不算太低,對於透過各種管道獲取政府相關補助的意願是高的,代表 新移民進入臺灣社會後仍是以關心生活周遭事物為主。但是,從中似 乎很難觀察到新移民公民參與的方式及其對公共事務關心的程度,這. 3.

(9) 一點引起研究者的興趣,難道新移民對於公共事務並無需求與渴望嗎? 若有,他們會如何付諸行動呢?.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壹、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係針對目前臺北市「女性新移民」作為研究對象,探 討影響臺北市女性新移民公民參與行為的可能因素為何,最後提出具. 政 治 大 體可行的建議,希望提供政府未來輔導新移民的作為中,能提供新移 立. ‧ 國. 學. 民歸化為國民的誘因,進而增進其公民參與的行動能量:. sit. y. Nat. 的方式。. ‧. 一、 研究臺北市女性新移民公民角色的評價,並瞭解其對於公民參與. n. al. er. io. 二、 研究臺北市女性新移民對於取得國籍的看法。. 貳、 研究問題. Ch. engchi. i n U. v. 根據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 探討臺北市女性新移民對於「公民」的具體瞭解程度? 二、 探討臺北市女性新移民,對於「公民參與」行動的認知程度?具 體參與的行動為何? 三、 探討臺北市女性新移民有無取得國籍與在地認同間的關係?. 4.

(10)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探討 第一節 公民參與課題之探討 壹、 公民參與的定義 從政策過程的角度,公共政策的形成與制定不外乎是「發現問題」 與「解決問題」 ,而政府居中乃是扮演社會利益的分配者及社會衝突的 協調者的角色。換言之,即是對社會利益作出一種權威性的分配(吳瓊. 政 治 大. 恩,2004)。而影響此一過程的因素眾多,專業知識、利益衡量、價值. 立. ‧ 國. 學. 判斷、意見折衝等等,然而,最重要者,該屬政策本身的正當性議題, 也就是人民為何必須遵從政府所制定的法律、政策,這也是當代學者. ‧. 討論最熱烈,也是最精彩之處。是以,為提升行政機關作成決策的正. sit. y. Nat. io. al. n. 文玫,2004)。. er. 當性,應以「公民參與」為核心,這也是當前民主治理最重要的課題(雷. Ch. hi. en. i n U. v. gc Onyenemezu(2014)曾表示,公民參與與社區發展息息相關,也可 以說是社區發展中的一部分,倘若沒有公民參與,遑論社區發展。而 什麼是公民(Citizenship)呢?林純雯(2010)指出,公民係指個人進入社會 後,相對應取得該地位所應得的權利及應肩負的義務 ;而參與 (Participation)則意指「加入成為一份子」。另許文傑(2000)曾指出,公 民參與民主政體有其功能,大致上可從 6 個 W 來分析,所謂的公民參 與即是為了實現民主政治、公共利益、公民資格(Why),由公民或其所 5.

(11) 屬的團體(Who)透過直接或間接的行動(What)決定公共事務,此一範圍 從可以是從地方到全國(Where),這促使著每一位公民能在適當的時機 (When)參與其中,然而公民的行動仍必須是合法的範圍內為之,並能 透過自身才智去判斷成本效益分析,選擇最有效的途徑或策略(how)。 Frederickson 認為公民其本質必須包含「公共」意涵,每個人參與 公共事務的行動,隱含著滿足私利的主要目的,但是眾多的私利在公. 政 治 大. 共場域中相互衝突,此時,為了讓各種利益取得平衡,人們必須退讓、. 立. (public-interest)。(Frederickson, 1997). 學. ‧ 國. 妥協、合作,追求多數人可以接受的更高價值─「公共利益」. ‧. 綜觀上述,可以歸納出公民參與係以「公民」作為基本單位,作. Nat. io. sit. y. 為理性自利的個人,仍有其生活中所必須實現的私益,但當私益與公. er. 益發生衝突時,其能發揮公民精神,強調公益優先。當這群公民能夠. al. n. v i n Ch 進入到民主政體參與政策制定的各種階段 U i 將賦予治理者最高的權威, e n g c h, 也就是「正當合法性」。 另陳美虹(2014)針對公民參與定義,整理國內外學者對其定義如表 2-1: 公民參與定義歸納表 研究者. 年代. 公民參與之定義. 林水波、. 1999. 公民參與指人民基於主權之認知與實踐,經由. 6.

(12) 王崇斌. 政府行政與公共事務相關知識與資訊之吸收, 透過公平公開之參與管道,貢獻自己意志、情 感與行動於公共事務之處理中。 公民參與指公民對自身社區承諾之程度,公民 透過對社區事務之參與而具體表達。一般來. Putnam. 2000 說,可透過公民性相關社團之參與,即能使社. 政 治 大. 區居民為共同利益一起努力之團體具體測量。. 2002. ‧. 能力,才能由理想化為實踐。. io. 亞天恩. y. 公共利益或共同夢想為導向,來影響公共政策. al. v i n Ch 或公共事務之公民活動。 engchi U. n. 2005. 公民參與是一種透過公民意識之覺醒,以追求. sit. Nat. 吳英明、. 治生活之權力與意願,亦應具有參與的知識和. er. 李琪明. 學. 張秀雄、. ‧ 國. 立 公民參與指公民不僅應具有參與社會生活、政. 公民參與包含態度與行為,指公民參與公共事 務之認知、情感與行為趨向等所形成之一種有 孫建文. 2008 組織之信仰,以提供個人之心智結構,並參與 公共事務上之實際行為表現。 公民參與之概念包括政治、社會、文化等諸多. 許焜發. 2008 面向,指公民在參與公共事務上之實際行為表. 7.

(13) 現,即民眾基於對公共事務之認知情感,主動 發起之行為表現,有助於民主之深化。 公民參與指人民願意且能夠貢獻自己的情感、 意志與行動在政治性、社會性及道德性層面之 蔡育璟. 2008 活動上,而這些活動必須超越個人私利,是以 關心追求公共利益為目標。. 政 治 大. 公民參與指一班人能直接參與公共事務,以促. 立 進公共善。在參與過程中,人民有討論、作決. ‧ 國. 2009. 學. 定之權力,甚至能參與決策之執行。且包含態. y. 公民參與指公民共同分享決策之行動歷程,屏. io. sit. Nat. 除狹隘之政治參與見解,公民參與乃人民事實. al. v i n Ch 透過公共事務參與(以公民本身之班級事務為根 engchi U. n. 張同廟. 2013. ‧. 度及行為兩層面。. er. 羅瑩珊. 基,再逐漸拓展至社會性的公共政策),共享彼 此觀點,進而在民主討論氛圍下,型塑決策行 動。 公民參與是一種公民覺醒之行為,指公民透過 張鴻文. 2013. 合法之作為來實踐其具有公民本質之行動,簡 而言之即透過實際之行動來實現具有公民意識. 8.

(14) 之作為。 表 2-1 公民參與定義歸納表 資料來源:引自陳美虹〈大學生社會資本與公民參與關係之研究,2014〉. 貳、 公民參與的重要性 如同前述,公民參與可謂是民主政治的基礎要素,在政治系統的 各個面向、層次都能看見它的蹤影,舉凡選舉、集會、遊行、陳情、. 政 治 大. 意見表達等涉及公共事務者,都屬於公民參與態樣。所以,我們可以. 立. 直言,民主政治倘若沒有公民參與,就僅是毫無意義的口號、噱頭,. ‧ 國. 學. 如同威權國家都會號稱自己的政治體制存在民主精神,但實質上卻缺. ‧. 乏公民參與要素,自然無法認同其為民主政體。爰此,公民參與之於. Nat. al. er. io. 一、公民參與可以使政府治理取得正當性. sit. y. 民主政治的重要性,分述如下:. n. v i n Ch 國家的意志乃是透過政府部門的各項政策的執行而展現,政府有 engchi U 各種的政策工具得以發揮運用,柔性的勸導到剛硬的執行,人民 面對這樣的統治力量,往往顯得弱勢難以反抗。此時,政府應本 持憲政主義的精神,意識到權力除了合法使用外,更應重視正當 性。何謂正當性?治者及被治者對於政府權威必須心悅誠服,非 僅基於合法權威。透過公民參與可使人民的聲音進入政治系統, 在政府決策時能讓政策標的團體表達意見機會,雖然無法滿足所. 9.

(15) 有民眾的期待,但透過真誠地溝通,讓雙方清楚了解彼此的立場 及需求,最終將形成一種信任關係,有助強化政府治理的正當性。 二、公民參與可以使公共政策推動更加順遂 公共政策的制定與執行過程往往涉及專業知識,讓民眾參與其中 不免有影響政策品質的疑慮產生。尤其是政策規劃階段,民眾各 有不同的利益、需求,一旦進入政治系統中,勢必衍生各種角力. 政 治 大. 折衝情形,可能延宕政策規劃期程。的確,在政策規劃階段加入. 立. 公民參與要素,或多或少會影響政策規劃進度,然而,透過對話. ‧ 國. 學. 而形成的政策方案,標的團體能夠理解(雖然未必能夠完全接受). ‧. 政府的態度與方向,故在執行階段將遭遇的阻礙,相較於未納入. Nat. io. sit. y. 公民參與的政策而言,可預期將降低許多。因此,公民參與對於. n. al. er. 公共政策而言,不一定是阻力,也有可能成為助力。. Ch 三、公民參與可以促成公共利益的形成. engchi. i n U. v. 公共利益並不是憑空形成,往往都是透過長時間的衝突、溝通、 妥協而產生。在理性選擇的觀點下,每個人都在追求效益極大化、 成本極小化,但是在社會資源有限的限制下,往往很難滿足每個 人的期待,誰的利益應為先?為重?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明清楚。 公民參與則提供了一個機會、空間,讓民眾能將其利益做出適切 的表達,但不是毫無限制的表達,彼此應考量對方的利益與需求,. 10.

(16) 以最大多數人可接受的利益,成為眾人的共識,進而形成公共利 益。 四、公民參與可以促成社會的安定與和諧 如同前述,公民參與是民眾的訴求得以進入政治系統的重要管道。 在威權獨裁國家,許多政策的制定常是不為外人所知的「黑箱」 作業,一項政策究竟是基於公共利益而產生,抑或是執政者的好. 政 治 大. 惡的作成,無從判斷。因此,民眾在面對一無所知的政策議題時,. 立. 往往無法由衷相信政策是真正對人民有益的。唯有開放民眾實質. ‧ 國. 學. 參與政策制定與執行,才有助於政府與民間相互了解、信任,公. io. sit. y. Nat. 參、 公民參與的管道與途徑. ‧. 民與政府及公民間自然更容易和睦共處。. er. 公民參與的目的,係公民意見能夠充分表達,最終能夠影響政府. al. n. v i n Ch 決策,然而面對不同的公共議題,由於範圍大小不一,公民所付出的 engchi U. 成本、公民所擁的技能,以及公民影響力的大小,都會促成公民選擇 較適合自身的參與途徑。 有關公民參與途徑的研究,以國外學者 Arnstein 在 1969 年發表 的〈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公民參與的階梯)一文,最富盛名。 Arnstein(1969)依公民參與公共決策時,從政府及公民權力的消長變化, 將公民參與由完全無參與到完全主導,建立一個公民參與的階梯 (表. 11.

(17) 2-1): 一、 政府操縱(Manipulation) 屬於完全無參與,公民沒有任何管道或機會涉入政策制定過程, 所有政府公共政策的推動,僅是政府單向的控制。 二、 教化(Therapy) 屬於完全無參與,政府僅在形式上宣達,公民僅有接受的地位, 無權參與決策。 三、 告知(Informing).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屬於象徵性參與,政府會告知公民擁有的權利、義務,但也僅是. io. sit. y. Nat. 響決策。. ‧. 單向的溝通,多半都是政策完成規劃後,公民無從表達意見或影. er. 四、 諮商(Consultation). al. n. v i n Ch 屬於象徵性參與,政府會要求公民提供己見,但不保證公民的意 engchi U 見必然納入決策過程中討論,遑論具體實現。. 五、 安撫(Placation) 屬於象徵性參與,政府發現公民擁有部分影響力,對公民作有限 度的開放參與,但仍是由掌權者作最終決定。 六、 夥伴關係(Partnership) 屬於完全參與,公民和決策者擁有相對等的權力,彼此就議題進. 12.

(18) 行談判而達成共識,屬於民間與政府共同治理公共事務。 七、 授權(Delegated power) 屬於完全參與,公民在特定議題上取得主導權地位,政府更進一 步授權給公民團體。 八、 公民控制(Citizen control) 屬於完全參與,公民獲得全部的權力,自身管理計畫的執行,政. 政 治 大. 府運行的方向由公民主導。. 立. 參與形式. ‧. 7.授權. ‧ 國. Citizen control. 學. 8.公民控制. 完全參與. Placation. y. sit. al. n. 5.安撫. io. Partnership. er. 6.夥伴關係. Nat. Delegated power. Ch. engchi. 4.諮商. i n U. v. 象徵性參與. Consultation 3.告知 Informing 2.教化 Therapy. 完全無參與. 1.政府操縱 Manipulation. 表 2-2:Arnstein 公民參與的階梯(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13.

(19) 資料來源:Arnstein(1969),研究者改繪 本研究觀察將透過公民參與階梯觀察臺北市女性新移民實際參與 公共事務的程度。. 肆、 公民參與面臨的困境 公民參與在民主體制中,應扮演何種角色、發揮何種功能,影響 著我們對其關注的評價,當代民意的重要性水漲船高的同時,也成為. 政 治 大. 了公共政策中重要的元素,然而在許多實務案例中,不難發現仍有對. 立. 公民參與實際狀況提出質疑,大致來說,現今公民參與政策規劃的困. Nat. io. sit. 二、 公民參與是否有降低行政效率的疑慮問題。. y. 一、 公民參與、專業治理能否並存的矛盾問題。. ‧. ‧ 國. 學. 境有三:. er. 三、 公民參與是否促成公民持續參與的效力問題。. al. n. v i n Ch 對此,思考如何解決公民參與困境的策略,便顯得十分重要,尤 engchi U. 其公共政策是民意的功能表現,政策產出往往交由需求面來決定,而 事實是被決策者所注意,後續加以吸納、測量與處置的意見,才能在 政策產出上獲勝,這也印證了一個論點:政府政策,是民意和公共權 力互動的結果。因此,若要有效解決公民參與所面臨的困境,或可從 以下方式著手: 一、 重新定位公民與專家間於決策過程的角色關係. 14.

(20) 首先,丘昌泰(2006)、林水波(2007)認為,政策標的對象就是人民, 而且落實執行在社會大眾的生活場域之中,如果在執行過程中, 僅憑仗專業知識企圖與標的團體對話,不免造成政府施政與人民 生活脈絡脫節的窘境。我們必須轉換觀察角度,政治不僅是專業 技術,更是溝通藝術,政策運作必須將公民視為夥伴,民眾意見、 專家意見皆有其重要性,它們並不互斥,更應該是互補關係,政. 政 治 大. 策並不會由任何一方主導、另一方僅能被動聽從。應該透過適當. 立. 採取平等的權利關係與討論模式。. ‧. 二、建構公共討論的資訊平台. 學. ‧ 國. 的制度設計,讓雙方有順暢的溝通管道,允許共同控管政策進度,. Nat. io. sit. y. 公共討論的基礎不應狹隘的認為由政治菁英控管,應盡可能擴大. er. 其範圍,不具專業知識的民眾觀點亦應納入政策制定與評估的過. al. n. v i n Ch 程,政府應建構民眾與政府的溝通平台,並且有效開放讓民眾之 engchi U 間、民眾與政府間進行充分的討論,藉以強化民主體制的運作(邱 靖鈜,2006)。申言之,民眾與政府不免對於政策議題有其思考的 盲點,透過強化各種參與機制,彼此交換對政策議題的看法,應 能找到共同接受的政策決定。 三、公民意見應有系統性地進入決策機制 公民參與必須在政策決定前進入政策過程,而且應有足夠的時間. 15.

(21) 使其了解政策有關資訊,所以公民參與時間點便顯得格外重要。 在政策方案還未設計前,就讓公民逕行參與制定,不見得妥適, 但在早期參與時,卻可將大多數民眾共同支持的價值或是普遍的 疑問,進入政策規劃過程,以便刺激有關單位即時作出回應或修 正。況且,公眾意見若能早期進入政府階段,也可促成當事人或 利害關係人對於政策議題進行公開辯論,促成共識的產生。. 伍、 小結. 立. 政 治 大. 蕭武桐(2006:60)在〈新公共服務與公務員的品德修養〉一文對於. ‧ 國. 學. 公民的見解,頗具意義。透過個人的自我覺醒,發掘自己清淨的本性,. ‧. 再以建立主動、積極、利他的公民,逐步建構成為社群,進而追求社. Nat. io. sit. y. 會公平正義的實現。當代的政治運作確實走到了應適當調整的時機,. er. 政府在政策制定與處理政策爭議時,除了應具備同理心外,更應該形. al. n. v i n Ch 塑以公民參與為導向的溝通平台,廣納群眾智慧的管道,不應一昧認 engchi U 為藉由政府單方面主導即可處理複雜的公共問題。換言之,當代民主 已進入到公民參與的不可逆浪潮,民主先進國家普遍加強調政策制定 過程中民眾參與機制的重要,審議式民主的重要性即可見一斑,唯有 讓民眾在審慎思辯的體制下參與公共事務,俾使政策能符合公民的期 待。. 16.

(22) 第二節 新移民公民參與相關研究 新移民雖然在 70 年代的臺灣即已存在,直至最近數年呈現快速成 長,從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查詢,國內自 88 年以後逐漸 有研究生撰寫女性新移民相關議題的論文,相關研究方法多採質化研 究,目前臺灣探討有關「新移民」相關文獻,其研究主題大致可分為: 一、對外籍配偶在臺灣的生活適應與現象;二、外籍配偶與其子女的. 政 治 大. 教育;三、其他與外籍配偶相關議題的探討等。本研究係研究臺北市. 立. 女性新移民的公民參與,經查詢發現此一議題的研究相當貧乏,僅有. ‧ 國. 學. 數篇有論及志願服務、社區參與等題。雖然我國研究甚少,但外國文. sit er. io. 壹、 國內研究部分. y. Nat. 予以分析。. ‧. 獻不乏有研究新移民公民參與相關議題,本研究將擇數篇期刊、論文. al. n. v i n Ch 由於目前國內新移民公民參與的研究題材仍屬少數,本研究搜尋 engchi U. 相關碩博士論文,發現較為有關的研究有 5 篇,經研究者分析整理後, 大致上可區分為「志願服務」、 「政治參與及社區參與」等面相,茲分 別說明如下: 一、 志願服務 彭淑貞(2010)研究發現,女性新移民參與志願服務的動機大致上 可區分為自利、利他及公民責任。透過志願服務,女性新移民能. 17.

(23) 獲得個人成長、提升家庭地位、加速社會適應程度,這些都是她 們參與志願服務所能獲得的具體成效。但女性新移民在志願服務 的過程中,所面對的挑戰也是十分多元的,相對與本地志工而言, 所承受的壓力更加明顯,諸如環境、語言、文化、教育的差異, 讓女性新移民產生難以融入的挫折感。因此,女性新移民投入志 願服務時,期待受到公平對待與支持,工作分配上應合乎能力範. 政 治 大. 圍,有更多志工分享經驗,協助她們儘速適應,並且透過教育訓. 立. 練、聯誼活動,增進團體情誼。. ‧ 國. 學. 張惠雯(2010)研究發現,社區大學整合「社區婦女」及「女性新. ‧. 移民」成立新移民女性共學團體,協助新移民姊妹中文識字、社. Nat. io. sit. y. 區劇場創作,並透過一連串的互動,引導其自我成長、認同,使. er. 其社會化成為臺灣社會的一份子。但在本研究發現,擔任社區志. al. n. v i n Ch 工的本國婦女,可以透過自我能力的覺醒,進而關懷社區各種問 engchi U 題,重視社會責任與公共利益的實現;然而,參與相同課程的女 性新移民,卻僅及於學習者的角色,對於其面對的公共議題,或 其應肩負的社會責任,顯得較為冷漠、疏離。 二、 政治參與及社區參與 林琼(2012)研究發現,新移民(不分性別)的選舉行為會受到來臺時 間、年齡、經濟狀況、政治能力等因素影響,其中以來臺時間影. 18.

(24) 響最為顯著。其居住在臺灣的時間越久,越有可能參與公共事務 的討論,甚至是付諸行動,他們關心與外籍配偶有關的公共議題, 對於維護自身權益的勇氣與能力,明顯高過來臺時間不長者。該 研究也發現,政治能力較佳者,越能清楚表達其政治偏好,願意 投入選舉活動,與一般國人似乎差異不大。 陳姿穎(2014)研究發現,女性新移民嫁入臺灣之後,除了面對離. 政 治 大. 開原生家庭的不安外,進入另一個家庭所必須扮演的全新角色,. 立. 有著與本國婚姻不同的壓力─文化差異。該研究係探討南投縣國. ‧ 國. 學. 姓鄉南港村的外籍配偶,其中以印尼的客家華僑女性居多,她們. ‧. 來臺多年分別擁有自己的工作及社交圈,透過社區參與的管道(如. Nat. io. sit. y. 環保義工、社區聯歡活動表演)學習各種技藝、能力,進而啟發其. er. 身為在地人的認同感。這種賦權的過程,讓女性新移民意識到自. al. n. v i n Ch 己與他人的相同(我是臺灣人)與不同(我是新移民)之處,但基於對 engchi U 自己群體的認同感,她們會試圖弭平他人的異樣眼光,追求平等 與相互尊重。 賴筠婷(2015)研究發現,新北市女性新移民社區參與受到工作、 家庭等因素影響最大,有工作、家庭支持度越高的新移民,較有 餘裕投入社區參與活動。而透過社區參與,女性新移民將提高其 對該社區的認同感,並且能大膽推論出社區參與對於族群認同存. 19.

(25) 在預測作用。該研究結論與先前研究不謀而合,大致上認為當個 人願意投入心力,關心社區公共事務,久而久之將形成歸屬感, 認為自己是團體中的一員。. 貳、 外國研究部分 國外新移民公民參與的相關研究顯得較為多元,尤以美國、歐洲 的研究最為豐富,其多半與過去殖民統治的歷史背景有關,且近年移. 政 治 大. 民後裔在歐美也有發生各種不同的衝突事件,隨之探討檢討移民參與. 立. 的聲音也不曾斷絕,以下將分別分析外國研究新移民公民參與的議. ‧ 國. 學. 題。. ‧. Alexander(2011)研究德國公民法在 2000 年通過改革,原本試圖將. Nat. io. sit. y. 數百萬計的外國移民透過申請歸化為德國公民,但為何相關法令通過. er. 後,申請人數不升反降?該研究指出,成為德國公民的好處,包含有. al. n. v i n Ch 增加安全性、政治參與權、旅行便利性及更容易進入勞動市場。其中, engchi U 在影響移民成為公民,最重要的因素是「家庭」 ,尤其是子女已經成為 德國公民者,其父母特別有可能申請。是以,透過家庭的影響力,可 以降低德國政府在催生移民申請成為公民的財務及社會成本。但不可 避免的,移民融入德國社會所遭遇的困境,仍是以語言、文化層面為 主,原屬國的風俗與德國民情可能產生衝突,這些生活的不協調之處, 也是會影響移民申請公民的關鍵。. 20.

(26) Jocelyn、Jesica 及 Lucia(2013)等人透過焦點小組訪談,研究紐約 市底層移民社區,來自墨西哥移民的兒童與青少年公民參與的動態過 程。在紐約市無證的墨西哥移民可以說是社會邊緣化的群體,他們從 遙遠的南方遷徙至紐約定居,他們沒有公民身分,但若漠視他們的存 在而未有正確的引導,可能產生經濟、治安上的問題。該研究認為, 兒童與青少年參與抗議活動、集會活動、志願服務等管道,並且透過. 政 治 大. 發送有關人權、法治及正義的小冊子文宣,對於幫助他們了解非法移. 立. 民及公民權益,頗具效益。這些兒童及青少年可以透過積極的公民參. ‧ 國. 學. 與及社區貢獻,不斷省思自身之於社區存在的價值,發覺自我的權利、. ‧. 責任、義務,挑戰人權價值及追求社會公平正義。這一個過程有助於. Nat. io. sit. y. 他們公民身分的建立,這也是政治社會化中重要的一環。. er. Kim 及 Okamoto (2013)的研究發現,當政府及社會提供政治機會. al. n. v i n Ch 及資源,雖然大部分的情形都可以依循理論架構加以預測移民的公民 engchi U. 集體行動模式,但仍不免有超出理論預測範圍的情形發生。該研究認 為,這與都市化、民主化程度不同有關,並且也涉及到民選首長是否 致力於移民的公民參與;相反的,移民也有可能是無法信任政府的, 尤其以警察機關最為明顯,警察可能阻礙了新民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 和改善當地社區的能力,不可諱言的,美國部分州仍存在著「本土主 義」、 「反移民」聲浪。總體而言,必須端視當地民情對於移民團體抱. 21.

(27) 持何種態度。志願服務者較多、包容性較高的城市,較能接待移民團 體,可預測其參與集體行動,進而改善社區問題;反之,在敵視移民 團體的城市中,可能加深移民團體及本地居民的界線,遑論合作可能。 此外,本研究也特別指出,移民組織面對幅員、人口較大的城市,可 能不具備足夠的實力及影響力促成移民的公民活動,這也是令人驚訝 的發現。. 政 治 大. 另外,Le(2016)的研究觀察歐洲國家面對阿拉伯之春、茉莉花革. 立. 命後的移民浪潮,頗具參考意義。該研究指出,歐洲移民已對歐洲各. ‧ 國. 學. 國形成莫大的壓力,對於移民的公民參與,已經涉及社會正義的問題。. ‧. 首先,1997 年歐盟通過的《阿姆斯特丹條約》對於難民(主要是指非洲. Nat. io. sit. y. 國家)進入歐洲各國提供了優惠措施,但卻沒有真切思考南歐國家承受. er. 的能力與後續管制措施,對於義大利、希臘、匈牙利等國早已超出負. al. n. v i n Ch 荷,導致相關國家排斥移民,更遑論公民參與。其次,移民的自決權, engchi U 往往指涉的是實現其政治及經濟的權利,進而達到自我實現。但這些 論述往往過於簡單化,導致吾人低估對移民的看法。移民本身的多樣 性、文化、政治需求及偏好,其實是有系統性的差異,又如何以一待 之?因此,歐洲面對移民的挑戰,可能是一種災難式的待解難題,但 這也值得本研究參考之。. 參、 小結 22.

(28) 經過蒐集分析國內外相關文獻,本研究發現,新移民的公民參與 進程,家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公民參與的起點,往往都是以家 庭為起點,其中有涉及到家庭支持度的問題,包含了經濟上及精神上 的支持。其次,新移民公民能力的覺醒,可能必須仰賴與外界環境的 連結,尤其是投入公共事務的參與。最後,因為不斷的投入公共事務, 可以喚起新移民的認同及歸屬感,使得公民行動能夠綿延不絕持續下 去。. 立. 政 治 大. 但相關研究也指出,新移民公民參與可能面臨的困境也不少。首. ‧ 國. 學. 先,文化差異問題仍是新移民進入另一個社會所必需克服的難關,不. ‧. 僅是新移民個人能否融入,也涉及了當地住民是否存在排他性的問題。. Nat. io. sit. y. 其次,語言溝通障礙是新移民難以融入集體生活的重要原因,畢竟倘. er. 若沒有良好的溝通管道,是無法建立社交行動的自信。最後,經濟條. al. n. v i n Ch 件也是影響新移民公民參與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生活困頓、收入尚不 engchi U 足以維生者,如何要求公民參與。. 第三節 我國公民參與管道分析 對於公民參與的管道,在我國最常被用來舉例的,不外乎就是選 舉了,尤其在 80 年代選舉因為各類公職人員的任期不同,各項選舉的 時間相近,也曾有每年都在選舉的奇特現象發生。但公民參與公共事 務的管道,絕不僅限於投票選舉,究竟我國公民參與管道有哪些形式. 23.

(29) 及內涵,將分析如后。. 壹、 臺灣當前公民參與主要途徑 其實公民參與即是為了解決自己個人或社會大多數人所共同面臨 的問題,彼此間才有合作、妥協等機制產生。傅麗英(2000:357)就曾指 出臺灣公民參與途徑可分為: 「刊物的出版、座談會或研討會、公聽會、 大眾媒體、舉辦活動、民意調查、遊說、自力救濟。」;Rowe 及. 政 治 大. Frewer(2000:8)則認為各種正式的公民參與管道有以下幾種: 「公民投票、. 立. 聽證、民意調查、協商規則訂定、共識型會議、公民陪審團、公民諮. ‧ 國. 學. 詢委員會、焦點團體。」 ;丘昌泰(2006:178-179)則列舉出西方民主國家. ‧. 參與機制如下: 「社區組織、利益團體、公聽會、公民諮詢委員會、示. Nat. io. sit. y. 威遊行、公民投票。」. er. 對於以上學者所提公民參與的各種管道或途徑,在臺灣社會當中. al. n. v i n Ch 並不陌生,本研究則依研究者在臺灣的工作及生活經驗,擇定數種主 engchi U 要公民參與管道說明如下: 一、 選舉投票 依強度不同,大致上可區分為「參選」及「投票」二種。前者係 透過個人直接參與選舉活動,與其他候選人一同競爭某一公職, 諸如村里長、民意代表、縣市首長、直轄市長甚或是總統、副總 統。經由獲得選區內大多數(相對多數)選民的支持,而取得特定. 24.

(30) 職務,藉以實現個人及其支持者的政治目標,惟我國對各類選舉 候選人分別有訂定年齡資格的限制。至於後者投票行為,原則上 只要年齡達到 20 歲,無選罷法所定不得投票之事由者,皆可行 使投票權,這是實現人民主權最具體的方式。 二、 公聽會 所謂公聽會係指政府做成政策決定前,公開廣邀人民就政策議題. 政 治 大. 表示意見,透過各方意見的陳述,使政府較能清楚人民對於政策. 立. 的態度。然而,公聽會作成的各項決議,對於政府並不具備任何. ‧ 國. 學. 拘束力,在公聽會的過程,政府僅扮演傾聽者的角色,一般而言. ‧. 毋須作任何回應,故常有被詬病流於形式。但從公民參與角度觀. Nat. io. sit. y. 之,公聽會不失為一個讓公民表達意見的管道,也是訓練民眾參. er. 與公共事務的重要方式。畢竟民眾參與公聽會,其表達意見應言. al. n. v i n Ch 之有物,論之有理,論證思辨的過程中,逐漸引導他們對於公共 engchi U 參與的興趣,並培養其公民資格與能力。 三、 社區組織 社區泛指居住於同一區域的人民,因共同生活而共享生活經驗, 進而形成一個具有相同文化的團體。各種社區自治的成果在臺灣 可謂是繽紛多元,各有特色,內部成員為了共同的目標,形成一 套綿密的互動網絡,建構出專屬的歸屬感,外人難以輕易進入。. 25.

(31) 社區組織往往是公民參與的起點,尤其是從關心社區內的公共事 務,不論是因為涉及到自身利害關係,抑或是基於生命共同體的 概念出發,不論是路燈不亮、社區治安、社區造景、社區發展等 等,都能暢所欲言、提供建言,讓共同居住的生活圈變得更好, 這種為了大多數人有更好的生活,其實也是一種公共利益的展 現。 四、 利益團體. 立. 政 治 大. 民主國家常是透過利益團體向政府及有關單位進行遊說、施壓,. ‧ 國. 學. 以達成其目標。站在理性選擇觀點,個人經由團體整合為一股力. ‧. 量,進而與他人競逐政府資源,其所付出的成本可能較少、可得. Nat. io. sit. y. 的利益可能較多,促使個人會尋求加入與自身利益或目標相近的. er. 團體。廣義而言,利益團體的類型有政治性利益團體(如政黨)、. al. n. v i n Ch 經濟性利益團體(如工會、醫療學會)及公益性利益團體(如環保組 engchi U 織、人權組織)等,人民可依政治需求、經濟需求或是議題需求, 加入利益團體從事公共政策的討論,也是一種公民參與的絕佳途 徑。 五、 公民諮詢委員會 前述公聽會的參與民眾可以一般普羅大眾,但公民諮詢委員會的 委員組成,就會要求參與的公民本身必須具備代表性,或是對於. 26.

(32) 某些政策議題有著相當的專業知識,才能獲邀參加該諮詢委員會。 在我國不論中央或地方機關,行政首長會因為政策諮詢的必要, 設有各種諮詢委員會,比如內政部設有宗教諮詢委員會、臺北市 政府青年事務委員會,皆屬之。相較於公聽會屬於政府聽取民眾 意見後不一定要納入執行,公民諮詢委員會的建議事項是對政府 有一定的約束力。尤其是當前開放政府聲浪四起,各類諮詢委員. 政 治 大. 會的會議紀錄常有上網公開情形,也促使政府在民眾的監督下,. 立. 不致漠視諮詢委員意見,即使不採行會議結論也必須有相當充分. ‧ 國. 學. 的理由,這也讓公民諮詢委員會不再只是背書功能,而能充分發. io. sit. y. Nat. 六、 遊說. ‧. 揮公民參與的效果。. er. 遊說是利益團體直接向政策決定者表達意見,使其支持該組織所. al. n. v i n Ch 關心的政策,或否決該組織欲阻擋的法案 e n g c h i U。而所謂的政策決定者, 可能是行政首長,但絕大部分情形是利益團體依議題屬性的不同, 直接向民意代表進行遊說。至於利益團體進行遊說成功與否,取 決於其所支持的政策是否與社會共識相符,更重要的是團體是否 具有實質影響力(這往往涉及選票實力)。至於個人進行遊說能否 成功?其難度甚高,如同柯媽媽為了推動強制車險奔走多年,才 說服立法委員完成立法。. 27.

(33) 七、 示威遊行 為了向政府表達抗議不滿,示威遊行在臺灣並不罕見。它可能是 針對某一特定議題,也有可能是基於長時間對政府的不滿,綜合 各種理由而爆發的抗議行動。示威遊行成功與否,往往取決於參 與人數,如洪仲丘事件帶動了廢止軍法審判、太陽花學運擱置了 與中國簽署服貿協定,而這兩起抗議行動所帶來的效果,更是衝. 政 治 大. 擊了臺灣政黨政治版圖。. 立. 八、 網路傳媒. ‧ 國. 學. 大眾傳媒一直是公民參與的重要媒介,但本研究認為網路傳媒已. ‧. 經取代過去紙本、廣播、電視等通路,這拜科技發達所賜,手機、. Nat. io. sit. y. 平板等行動載具充斥生活當中。民眾所見所聞可以上傳各類平台. er. (如 Facebook、Twitter、PTT)表達意見,其佼佼者更可能成為網路. al. n. v i n Ch 世界的意見領袖,新聞記者取材都不免參考前揭平台資訊,可見 engchi U. 一斑。尤其當前政府逐漸走向開放,數位治理則是推動開放政府 的基石,它提供了公民參與的絕佳管道。 九、 參與式預算 審議式民主的具體展現之一,也是新興的公民參與途徑,當前各 縣市政府逐漸在推廣參與式預算。這是由公民參與決定政府部分 預算或資源用途的機制,強調「參與」 、 「平等」 、 「教育」 、 「透明」. 28.

(34) 及「效益」。首先,它允許更多民眾成為決策過程中的一份子, 改善傳統立法的缺失;它試圖創造一種平等的資源分配模式,防 止受強勢的利益團體所操弄;其次,參與式預算中的公民是必須 被訓練的,畢竟政治也是一門科學,有權者必須被賦能;透過民 眾的參與,可以讓政府的運作更加的透明;最後,參與式預算強 調的是以最小的效益獲致最大的成果,而非喊價式的民主。. 貳、 臺灣公民選擇公民參與途徑分析 治. 立. 政. 大. 上述已就我國公民參與途徑進行說明,但是臺灣公民一般如何選. ‧ 國. 學. 擇參與途徑,似可從本章第一節所陳「公民所付出的成本、公民所擁. ‧. 的技能、公民影響力的大小」等面向分析之,茲將上述公民參與途徑. Nat. sit er. io. 一、 選舉投票. y. 分述如下,並製成表 2-3:. al. n. v i n Ch 選舉投票,應該區分為「參選」及 e n g c 「投票」兩類分析。參選部分, hi U 公民所付出的成本高、對於技能的要求高,公民能發揮的影響力 高;投票部分,公民付出的成本低、對於技能的要求低,公民能 發揮的影響力高。. 二、 公聽會 參與公聽會,公民所付出的成本低、對於技能的要求低,公民能 發揮的影響力低。. 29.

(35) 三、 社區組織 參與社區組織活動,公民所付出的成本適中、對於技能的要求適 中,公民能發揮的影響力適中。 四、 利益團體 參與利益團體活動,公民所付出的成本適中、對於技能的要求適 中,公民能發揮的影響力高。. 政 治 大. 五、 公民諮詢委員會. 立. 參與公民諮詢委員會,公民所付出的成本高、對於技能的要求高,. ‧ 國. 學. 公民能發揮的影響力高。. ‧. 六、 遊說. Nat. io. sit. y. 參與遊說活動,公民所付出的成本高、對於技能的要求高,公民. n. al. er. 能發揮的影響力高。 七、 示威遊行. Ch. engchi. i n U. v. 參與示威遊行活動,公民所付出的成本高、對於技能的要求中, 公民能發揮的影響力高。 八、 網路傳媒 參與網路傳媒,公民所付出的成本適中、對於技能的要求適中, 公民能發揮的影響力適中。 九、 參與式預算. 30.

(36) 投入參與式預算,公民所付出的成本適中、對於技能的要求適中, 公民能發揮的影響力高。 編號. 參與途徑. 公民成本. 公民技能. 公民影響力. 選舉. 高. 高. 高. 投票. 低. 低. 高. 2. 公聽會. 低. 低. 低. 3. 社區組織. 政 中治 大中. 中. 4. 利益團體. 1. 公民諮詢委員會. 高. 高. 高. 遊說. 高. 高. 高. 高. 8. 網路傳媒. 中. 9. 參與式預算. n. al. Ch. e n中g c h i. 表 2-3 臺灣公民參與途徑分析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繪。. 31. sit. 示威遊行. er. 高. 7. io. Nat. 高. y. 高. ‧ 國. 中. ‧. 6. 中. 學. 5. 立. 中. 中. Un 中. 高. iv.

(3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瞭解臺北市女性新移民公民參與情形, 並作為政府未來引導新移民進入公共領域提供建議。因此本研究採行 質性研究方式,透過文獻分析與深度訪談方式,希望能夠藉此獲得本 研究所需的資料,後續加以整理分析目前臺北市女性新移民公民參與 管道及內容,並能夠提出一些建議供參,為新移民融入臺灣「公民社. 政 治 大. 會」的努力,做出微薄的貢獻。. 第一節 研究架構. 學. ‧ 國. 立. ‧. 從第二章相關文獻探討中得知,新移民因婚姻關係進入其他國家,. y. Nat. er. io. sit. 經過一定期間生活適應後,會對外尋求社會關係網絡的支持。然而面 對陌生的環境,文化、語言的隔閡可能造成公民參與的阻礙。然而在 a. n. iv l C n hengchi U 臺灣有各種公民參與管道,按前章分析,似可提供臺北市女性新移民 更多參與機會,因此本研究建構研究架構如圖 3-1:. 32.

(38) 臺灣公民參與途徑現況. 臺北市女性新移民 公民參與可能遭遇困 境. 選舉投票 社區組織 利益團體 示威遊行. 文化隔閡 語言隔閡 經濟壓力 參與、認同. 接納、包容. 多元融合的和諧社會. 學. 圖 3-1 研究架構(研究者自繪). ‧. ‧ 國. 立. 政 治 大. y. Nat. er. io. sit. 由於公民參與管道眾多,本研究擇定「選舉投票」、「社區組. n. 織」 、 「利益團體」及「示威遊行」等項作為研究架構內容,藉 a v. i l C n hengchi U 由深度訪談觀察臺北市女性新移民公民參與情形。本研究冀希 臺北市女性新移民能致力公民參與的深度及廣度,藉以提高在 地認同;而臺北市女性新移民公民參與即使面對許多困境,臺 灣公民社會也能廣為接納、包容,如此將形成一多元和諧的社 會,擴大參與基礎,或能避免發生歐美國家所遇移民困境。. 33.

(39) 第二節 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目前有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兩種,研究方法的選擇 上面並沒有優劣之分,端看研究者進行的研究所需來做出選擇,一般 而言量化的研究是屬於實證的典範,質性研究則是屬於詮釋的典範(莊 明貞、陳怡如譯,2005) ,兩種皆是系統性的科學方法。實證論者認為 有一個客觀可預測的事實的存在,而詮釋論者則認為並沒有一個客觀. 政 治 大. 可預測的事實存在,因為事實的組成本身就不斷的在變動中,如此截. 立. 然不同的觀點也影響到了研究的方式,採行量化研究者透過理論、問. ‧ 國. 學. 卷、驗證假設、推論等方式去進行研究,而質性的研究者則是將自己. ‧. 視為研究工具,透過參與、觀察、訪談等方式,去了解研究對象,並. Nat. sit er. io. 敬文,2002)。. y. 認為行為必須由研究者的內在觀點出發,外在因素僅居於次要地位(高. al. n. v i n Ch 鑑於目前文獻對於女性新移民公民參與研究甚少,如採行量化的 engchi U. 研究方式,僅能化約新移民行動形成部分結果,甚難獲知研究對象心 中真意;如採行質性研究發法,可幫助研究者深入探求議題的真正意 涵。故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方法,透過挑選適當的研究對象,以獲致對 所研究的議題深度理解,質性研究者對於所研究的社會現象與行為, 必須有深入性的理解,並同時融入被研究者的經驗世界中加以體會被 研究者的感受與知覺(王雲東,2007) ,相較於量化研究價值在於驗證,. 34.

(40) 質性研究之作用在於發現(許士軍,1996) ,此外本研究將採行文獻分 析與深度訪談之方式來進行研究。 以下簡述本研究將採取的研究方法: 一、 文獻分析 所謂的文獻係指已發表或是未發表但經整理過的紀錄,本研究使 用的文獻資料,除了蒐集學者專家針對本研究主題所發表之相關. 政 治 大. 書籍、論文與期刊文章外,另也參考了國內已發表之碩士論文以. 立. 及政府機關出版品、法令資料和網站資料等等,希望能夠透過文. ‧ 國. 學. 獻資料的蒐集與整理,建構出本論文的理論基礎與內涵,讓本研. io. sit. y. Nat. 二、 深度訪談. ‧. 究更臻於完整。. er. 深度訪談是質性研究中常被用來進行資料蒐集的方法,是研究者. al. n. v i n Ch 針對特定的目的而進行面對面的交談,透過談話的過程中去了解 engchi U. 被研究對象真實的想法,及評估人們知覺、意義、對情境的定義 和對真實建構的方法(林世華等譯,2005),以俾能夠彌補文獻 上之不足,在對談過程裡,往往可以從被研究者的口中得到豐富 且可供研究的資料,研究者也可從中了解各個面向的觀點,透過 深度訪談,研究者可以瞭解被研究者主觀上的意思,而且長時間 深入的訪問,有助於釐清研究問題的前因後果,甚至是相關聯的. 35.

(41) 資訊完整的收集,讓研究者能夠深入的瞭解研究對象,並進而發 現研究對象所處的社會脈絡與其意義脈絡(陳介因,2003)。潘 淑滿(2003:138-139)指出深度訪談具有下列幾點的特色:a、 有目的的談話 b、雙向交流的過程 c、平等的互動關係 d、彈性的 原則 e、積極地傾聽。 訪談中,訪談方式可分為結構式、半結構式與非結構式三種(胡. 政 治 大. 幼慧,2008),結構式的訪談中,研究者掌握了訪談進行,研究. 立. 者以預先擬定好的題目訪談被研究者,而且所有的受研究者接受. ‧ 國. 學. 的提問順序皆相同,研究沒有任何的彈性,即便受與研究者無關. ‧. 的問題仍需詢問,而半結構式的訪談,研究者一樣預先擬好提問. Nat. io. sit. y. 的題綱,但是在訪談的過程裡得視實際的情況改變詢問的方式與. er. 問題,此種訪談方式較為彈性靈活,而非結構式的訪談則是研究. al. n. v i n Ch 者沒有固定的訪談大綱,由受研究者自由的發揮。 engchi U. 本研究將採行半結構式的方式來進行訪談,以便能獲得研究所需 的資料,由於半結構式的訪談介於結構式和非結構式中間,採取 較為彈性的訪談方式,但是又非無任何框架,讓研究者在進行訪 談時仍夠有一定的方向可以依循,在獲得研究資料的過程裡,能 夠適度的修正問題內容與順序,以便能夠更深入的了解受訪者的 觀點,其優點如下(Tuttey et al.,1996,引自潘淑滿,2003):. 36.

(42) (一). 對於特定議題採取開放態度來進行資料蒐集工作,研究者蒐集資料 時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二). 研究對象因受到的限制較少,也才能夠採取開放的態度思考自己的 經驗並回答問題。. (三). 適合用在研究者欲深入了解個人生活經驗或是將訪談資料進行比較 時。. 第三節 深度訪談實施 壹、 訪談對象. 政 治 大. 訪談主要是透過創造情境,讓研究者能夠透過口語雙向溝通的過. 立. ‧ 國. 學. 程,配合聆聽與觀察來建構出社會現象本質與行動的意義,再輔以詮 釋來還原再現研究的現象與行動(潘淑滿,2003) 。因此在訪談的過程. ‧. 中訪談對象的選擇上十分重要。本次研究抽樣樣本,採立意抽樣方式,. sit. y. Nat. 按 Babbie(1998)表示,所謂立意抽樣就是抽樣的方式是依據研究者本身. er. io. n. al 的判斷,以及研究目的而決定(李美華等譯,1998:303)。故本研究樣 iv n U engchi 本的擇定,係研究者針對臺北市轄內參與各行政區公所活動較為踴躍. Ch. 的女性新移民為對象,此乃係鑑於女性新移民對於自身經驗的願意表 述的比例較低,避免研究發生難以進行的窘境。其次,本次訪談對象 將以「已取得國籍」及「未取得國籍」等兩類作為訪談對象的區分, 以呼應研究目的。 基於保障受訪者隱私,故於訪談前應先設定代號、進行編碼,代 號設定原則以「身分別」來區分,即「A」係指「已取得國籍」的女性 37.

(43) 新移民、「B」係指「未取得國籍」的女性新移民,而訪談的先後順序 則以阿拉伯數字「1」 、 「2」 、 「3」 、 「4」 ,是以,A1 即代表第 1 位受訪的 已取得國籍女性新移民,另將訪談對象來臺時間、代表性、原屬國、 訪談時間及訪談地點,整理如表 3-1: 代號. 來臺時間. 代表性. 原屬國. 訪談時間. 訪談地點. 參與公所活 106 年 4 月 8 日. A1. 政 中國治 10大時至 11 時 30 分. 12 年以上 動達 6 年以. 立. 學. 參與公所活. A2. 9 年以上. 動達 6 年以. 106 年 4 月 16 日 越南. Nat. 15 分. sit. io. n. al. er. 參與公所活. A3. 9 年以上. 松山區. y. 上. 19 時 30 分至 20 時. ‧. ‧ 國. 上. 內湖區. v 4 月 22 日 106 i年. n U n g c h i 15 時至 16 時 10 分. 動達 6 C 年以 h e 泰國. 大同區. 上 參與公所活 106 年 4 月 23 日 A4. 12 年以上 動達 6 年以. 中國. 萬華區 9 時至 10 時 50 分. 上 參與公所活 B1. 12 年以上. 106 年 5 月 1 日 越南. 動達 6 年以. 中山區 11 時 20 分至 12 時. 38.

(44) 上 參與公所活 B2. 12 年以上 動達 6 年以. 106 年 5 月 7 日 中國. 10 時 30 分至 11 時. 上. 25 分. 參與公所活 B3. 9 年以上. 動達 6 年以 上. 立. 106 年 5 月 14 日 中國. ‧ 國. 動達 6 年以. 北投區. 25 分. 106 年 5 月 20 日. 緬甸. 學. 9 年以上. 14 時 45 分至 15 時. 政 治 大. 參與公所活 B4. 內湖區. 18 時 20 分至 19 時 10 分. ‧. 上. 大安區. n. er. io. al. sit. y. Nat. 表 3-1 訪談對象一覽表.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繪 n C. hengchi U. iv. 貳、 訪談大綱 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研究問題及研究架構,作成本研究之訪談 大綱(如附錄 1) 。題綱共通性問題為「受訪者的基本資料及原屬國概 況」 ,此一問題係為瞭解研究對象對於政治能力的認知與態度;另針對 「未取得國籍者」及「已取得國籍」分列不同題綱。茲將本研究之訪 談大綱內容詳述如下,並整理成表 3-2: 39.

(45) 訪談對象 已取 未取 問題面向. 問題目的. 題號. 訪談大綱 得國 得國 籍. 籍. V. V. V. V. V. V. 請您試著回想一下,最 瞭解受訪者 早聽到「公民」一詞,. 對於自我在. 1. 立. 政 治 大 是什麼時候呢?這個名. 公共事務上. ‧ 國. 學. 公民意識. 詞的意義什麼呢?. 的定位及認. ‧. 請問您對於「我有能力. 知,以探知個. y. sit. io. n. 分的態度。 a. 2. 乃至於國家」這句話有. er. Nat. 人就公民身. 改變這個社區、社會,. l C 什麼看法? n i v hengchi U. 瞭解受訪者. 請問您關心「社區」或. 社區關懷. 對於所處的. 「里內」發生的大小事. 、. 鄰里、社區的. 政治參與. 實際感受,並. 說明參加社區活動給您. 分析其參與. 的感受。. 3. 務嗎?請舉一個實例來. 40.

(46) 國家及地方. 請問您有實際參與遊. 事務的主要. 行、抗議活動嗎?有自. 行動。. 4. 己參選或協助參選的經. V. V. V. V. 驗嗎?請分享您的看 法。 請問如果有政黨、新移. 立. 5. 治 政民社團、非政府組織邀 大. 請您加入該團體時,您. ‧ 國. 學. 會做出什麼選擇?為什. Nat. sit. y. 請您分享「願意」取得. 瞭解受訪者. n. 在地認同. 籍的看法,並. 中華民國國籍的原因?. er. io. al 對於取得國. ‧. 麼?. v i n C h 影響您的主要原因是什 engchi U. V. 麼? 、. 且關注受訪. 6 請您分享「不願意」取. 國籍取得. 者對於相同 得中華民國國籍的原 際遇的姊妹. V 因?影響您的主要原因. 關懷程度。 是什麼?. 41.

(47) 以您已取得國民身分證 的立場,如果有其他嫁 入臺灣的新移民姊妹,. V. 您會鼓勵她們取得身分 證嗎?為什麼? 7 雖然您未取得國民身分. 立. 治 政證,如果有其他嫁入臺 大 灣的新移民姊妹,您會. ‧ 國. 學. 鼓勵她們取得身分證. ‧. 嗎?為什麼?. sit. y. Nat. er. io. 表 3-2:訪談大綱一覽表. n. a. l C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繪。. hengchi. 42. i n U. v. V.

(48) 參、 訪談程序: 一、 訪談前 為扣緊本研究主題、研究問題、研究目的與研究架構,由研究者 詳閱現有相關文獻資料,旨在了解公民參與的相關理論基礎,並 據此擬定訪談題綱,藉由指導教授詳實審閱及指正後,先由研究 者覓訪 2 位女性新移民進行前測,以了解題綱存在的語意缺失並. 政 治 大. 加以修正後,方能實行立意抽樣擇定受訪者。為避免受訪者無法. 立. 第一時間回應本研究題綱,使其先行思索題旨及回應內容,研究. ‧ 國. 學. 者將透過各區公所承辦人或其他女性新移民將題綱交至受訪者. y. sit er. io. 二、 訪談中. Nat. 究者。. ‧. 手上,並由其決定是否願意接受訪談,後續將訪談意願回饋給研. al. n. v i n Ch 為避免訪員有所不同產生差異性,訪談過程一概由研究者親自進 engchi U. 行,過程中不得以自身價值、意識干涉受訪者,使其產生不同論 述,全程應保持中立立場,但鑑於質性訪談進行方式需有彈性, 應視情形作適當調整(王雲東,2007),但調整幅度仍不宜逾越 研究問題及研究目的,僅得依據當下所處情境的差異,將提問順 序作修正,必要時得修正問題,不必然照題綱辦理。而訪談時間, 以尊重受訪者意願為主,但仍不以超過 2 小時為限,並得視實際. 43.

(49) 情形斟酌縮短之。至於訪談過程中如欲採行錄音,應先徵求受訪 者同意後始得為之,錄音採全程錄音,保障研究資料的正確性、 有效性,以利日後繕較文稿如有疑義得隨時確認。如訪談過程中, 受訪者表示不願意錄音或紀錄部分,應尊重且立即刪除。 三、 訪談後 應立即整理訪談相關資料,並依據受訪的背景資料、訪談時間、. 政 治 大. 訪談地點加以歸類,本研究不繕打逐字稿,僅作成訪談紀錄,而. 立. 繕打紀錄如有內容不清楚、甚或產生疑義者,應立即與受訪者確. ‧ 國. 學. 認,訪談紀錄完成後應將相關資料交由受訪者確認,以確保係受. ‧. 訪者的原意,倘若相關紀錄受訪者有願意公開部分,應刪除;如. Nat. io. sit. y. 有未符受訪者原意者,應修正。本研究應保障受訪者個人資料,. n. al. er. 受訪者所提供的資訊有可能使他人探知為當事人者,均應加密並. Ch 以匿名方式處理,不得公開。. engchi. i n U. v. 所有的錄音資料也在完成研究後一併銷毀。訪談中所獲得的資料,均 僅用於與本研究有關,不另做其他目的使用。. 第四節 建立訪談工具信度 為了建立研究可信度,及擴展研究者的主觀知覺,以對於研究問 題有比較廣博、統整的了解,質化研究者建議採取三角校正 (triangulation)的技巧。本研究以多方資料來源、多位分析者觀點,. 44.

(50) 減少單一資料來源所造成的偏見,增加本研究的可信度。. 壹、 多元資料來源 本研究以「半結構訪談」為蒐集資料的方法,研究對象以婚嫁來 臺的 9 年、12 年的女性新移民為主,其中又分為中國籍與非中國籍, 訪談人數共計 8 人,藉由不同時間點來臺暨不同國籍者,以增加研究 之信度。. 貳、 多位分析者觀點. 立. 政 治 大. 除了指導教授、受訪對象外,研究者亦尋求多位研究所同學,在. ‧ 國. 學. 資料分析、處理的過程給予寶貴意見,澄清研究者的觀點,避免本身. io. y. sit. 第五節 訪談倫理. er. Nat 壹、 保密原則. ‧. 偏見造成研究信賴度的威脅。. al. n. v i n Ch 由於本研究內容多涉及當事人來臺生活經驗,且可能有國家認同 engchi U. 及探討社會價值的觀點,為避免造成受訪者及相關當事人的困擾,本 研究涉及個人隱私部分均以代碼、代號或直接隱匿方式,不會公開相 關資訊。. 貳、 使受訪者明確瞭解研究目的 本研究受訪者,有半數來自中國、半數來越南、泰國、緬甸等地, 由於國情風俗的不同,相關文字用語應盡可能口語化,並應先讓受訪. 45.

(51) 者知悉研究意旨與目的,如此訪談過程才能順利進行。因此,訪談前 研究者可先與受訪者進行溝通,務必讓受訪者了解本研究方向,減少 溝通上的誤會與障礙。. 參、 尊重受訪人員 尊重受訪者為本研究重要原則,不論是訪談前探詢受訪者意願, 或是訪談時間、地點、方式,皆應配合受訪者,務使其在最自在的情. 政 治 大. 境下提供自身寶貴的經驗。研究者應秉持虛心、誠懇的態度向受訪者. 立. 請益,對於受訪者陳述的內容,不得有主觀批評的作為,更不可干涉. ‧ 國. 學. 受訪者回答內容,研究者須自持客觀中立立場。訪談結束後,訪談內. n. al. er. io. sit. y. Nat. 除。. ‧. 容如有不妥或不適當之處,研究者可徵詢受訪者意願,加以修正或刪. Ch. engchi. 46. i n U. v.

(52) 第四章 實證結果分析 本研究透過深度訪談研究方法進行實證,探知受訪者的內心真實 感受,透過訪談過程的記錄與觀察,獲得許多寶貴的資料。本研究一 共訪談 4 位已取得中華民國國籍的臺北市女性新移民(2 名中國籍、1 名越南籍、1 名泰國籍)、4 位未取得中華民國國籍的臺北市女性新移 民(2 名中國籍、1 名越南籍、1 名緬甸籍) ,合計獲得 8 篇深度訪談紀 錄。.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本章將依據研究架構及研究目的,前三節分別從「公民意識」 、 「社 區關懷、政治參與」及「國籍取得」等面向,對於訪談資料進行分析,. ‧. 進而分辨不同受訪者對同一議題看法的異同。. y. Nat. sit. n. al. er. io. 第一節 公民意識面向分析 壹、資料訪談分析. Ch. en. hi. i n U. v. gc 在探討臺北市女性新移民對於公民參與的相關內涵前,本研究先 從公民認知面向進行探討,透過受訪者對於公民的意涵、特徵等進行 分析與瞭解。 經訪談發現,非中國籍的受訪者在其原屬國時,大多未曾耳聞公 民一詞,而是進入臺灣社會後,透過媒體(政論節目)、家庭(配偶及其 親屬)、學校(子女家庭作業)等途徑才有接觸到此一詞彙;而中國籍配 偶部分,雖然在其求學生涯有接觸過公民議題,但由於當地政治文化 47.

(53) 多屬於 「臣屬型的政治文化」 ,其社會化的媒介多教導她們成為 「守法」 、 「有道德」的國民,屬於層次極低的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從封閉 或較為封閉的政治系統(中國、越南、泰國、緬甸)進入開放的政治系統 (臺灣)後,受訪者確實有出現若干的變化,開始會對公共事務產生興趣, 對於公民的認知,慢慢地從單純的守法、道德層面,透過觀察、學習 漸漸懂得權利保障、負擔義務及關心社會等。換言之,環境的轉變使. 政 治 大. 得受訪者對於政治、社會、經濟等各種面向的態度,產生一定程度的. 立. 影響,這部分是有助於公民意識的覺醒:. ‧ 國. 學 ‧. 「在我們老家好像很少聽到公民這個名詞,或許這是臺灣這裡才有的. sit. y. Nat. 嗎?不過剛才聽您說到公民大概的描述後,應該就跟大陸那邊說的『國. er. io. 民』差不多。我從小時候開始讀書時,書本就會教導好的國民應該有. n. a. v. l C 的一些特徵,其實就是要大家堂堂正正做人,不要去幹壞事啦,多幫 ni. hengchi U. 助身邊的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A1-01-01). 「公民?我好像沒聽過耶,越南那邊也沒有,在臺灣也沒有印象有聽 過這樣的說法,不好意思,我不知道公民有什麼特別的意思,您剛才 解釋的公民意義時,我也不是那麼清楚。」(A2-01-01). 「我印象中應該是在一些政論性的節目有聽過這個名稱,因為我公公 48.

(54) 和先生很喜歡看一些名嘴在電視上討論一些時事,有時候我也會跟著 他們一起看,讓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個女的名嘴很喜歡講『公民不服 從』 ,我不懂是什麼意思,在泰國沒有看過這樣的節目,雖然有些內容 我聽不太懂,但還是覺得很有趣。」(A3-01-01). 「我在中學、大學都有學習到公民相關的知識,公民是一個國家的基 本成員,如果沒記錯的話,西方的資本主義社會對於公民很多研究,. 政 治 大 大抵上應該都是在強調權利的保障,在大陸對於公民也有一些官方的 立. ‧ 國. 學. 看法,畢竟我們那邊比較封閉一些,不像臺灣這裡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 我對於公民的理解,大概就是一群關心自己的國家,對於本身要有負. er. io. sit. y. Nat. 起的責任和義務,不會推託,國家也要保障公民的權利。」(A4-01-01). n. al 「我不太確定最早是什麼時候看過公民這個詞,但是我在小孩的家庭 iv n U engchi 作業裡面好像有看到過,我猜應該是跟法律、道德有關的詞彙吧,因. Ch. 為在小朋友的習作上面的答案讓我聯想到這個,但總而言之,公民應 該是要我們成為一個有品格的人。」(B2-01-01). 「我應該是在臺灣才有看到這個詞,不過我的學歷不是很好,在大陸 那邊的求學過程似乎沒有特別有印象,您剛才提到的國民,我就知道 是什麼了,請問公民也是在講身為人應該有的道德品行嗎?還是有特 49.

(55) 別的意涵呢?」(B3-01-01). 其次,有部分受訪者對於公民議題毫無興趣,並無主動詢問研究 者公民所指為何,相對其他受訪者顯得較為冷漠:. 「我沒有聽過,也不知道它的意思是什麼,不過您就算解釋給我聽, 我可能也聽不懂吧,雖然國語聽得懂,也會說,但是太難的字,我還 是沒辦法理解。」(B1-01-01).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不好意思,我是第一次聽到,我不知道這個詞有什麼意思。」(B4-01-01). ‧. Nat. io. sit. y. 但有部分受訪者,表現出積極瞭解新知的求知欲,願意透過他人. n. al. er. 去理解自己所不足之處:. Ch. engchi. i n U. v. 「股長您剛才問我公民有什麼樣的權利義務,真的很抱歉,雖然來臺 灣十多年了,還是有些東西很陌生,但是您可以告訴我臺灣對於公民 的看法是什麼嗎?我覺得來到臺灣是可以學習很多的,所以我很想要 去讓自己變得更好。」(A1-01-02). 「我有問過先生,什麼叫做公民,好像是在臺灣滿 20 歲以後,可以去 投票、選市長、選總統,可以考公務員,男生得去當兵等等。」(A3-01-02) 50.

(56) 受訪者普遍對於名詞操作型定義無法精準掌握,但對於實際上自 身能否為社區、社會、國家做出貢獻,進而相信自己有改變的能力時, 則有較為不同的看法。 有一位受訪者認為自己是有能力去改變社區、社會,乃至影響國 家發展的,她的論點係基於觀察大陸地區現今的直播現象,造就了網 路紅人,他們雖然沒有掌握實質的權力,但在網路社群中發揮的「影. 政 治 大 響力」卻是十分巨大的,這樣的現象啟發了受訪者: 立. ‧ 國. 學. 「我相信這句話是有可能辦到的,成語裡面不是有一句『人定勝天』,. ‧. 意思應該跟它差不多,其實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往往都是小看了. sit. y. Nat. 自己,才會誤以為沒辦法改變什麼,因為現在資訊很發達,我都知道. er. io. n. al 現在大陸有很多網路紅人,不就是靠著自己的魅力去影響多數人的看 iv n U engchi 法,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改變社會的力量。」(B3-02-01). Ch. 「至於我呢,有沒有這樣的力量,目前來說可能是沒有的,但人生還 長嘛,誰知道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B3-02-02). 其次,其他較樂觀的受訪者認為,或許他們改變不了國家,但對 於社區、街坊是可以有貢獻的,並且是樂於分享所學,尤其是來到了 臺北之後,感覺自己進入了臺灣的政治經濟核心,似乎也增強了自信, 51.

(57) 是認同自己有能力改變同是社區的人們或幫助來自他鄉的新移民姊 妹:. 「呵呵(略帶靦腆),我不知道耶,講到國家好像太巨大了、太遙遠了, 我們以前在老家那邊也都只有跟街道自治會的人有接觸,不過來到臺 灣後,感覺那些政治人物離我們有比較近一些,像馬英九、郝龍斌, 還有柯市長就有看過幾次,不像大陸那邊不太可能看到總書記他們,. 政 治 大 我在想距離可能是很重要的因素吧,我的老家在湖南,離北京太遠了, 立 啦,似乎是有可能的。」(A1-02-01). Nat. sit. y. ‧. ‧ 國. 學. 所以我覺得自己有能力改變國家這話不踏實,但是改變街坊啦、社區. 「要改變國家或是社會這個層次的問題,太高了、太遠了,好像都不. er. io. n. al 是一般市井小民可以做到的是,但對我來說,我的力量不夠大到可以 iv n U engchi 改變很多事,但是起碼可以為了新移民的姊妹們貢獻自己學習到的東. Ch. 西,我也很樂意把我所知道的事情跟她們分享,所以才會在區公所的 協助下成立臺北市第一個新移民的社團,這一件事情是我人生中一個 重要的記號。」(A2-02-01). 不過,較多數的受訪者認為受限於「自身能力不足」、 「家庭經濟 環境不允許」等因素,對於自己所處的環境多認為無法發揮實質影響 5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2007,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carried out by the Laboratory of the Civic and Municipal Affairs Bureau indicated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potable water of the distribution

In 2007,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carried out by the Laboratory of the Civic and Municipal Affairs Bureau indicated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potable water of the distribution

In 2007,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carried out by the Laboratory of the Civic and Municipal Affairs Bureau indicated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potable water of the distribution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carried out by the Laboratory of the Civic and Municipal Affairs Bureau indicated that the quality of potable water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s and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Extensions to the k-Means Algorithm for Clustering Large Data Sets with Categorical Values," 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Vol. “Density-Based Clustering in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Hope theory: A member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family.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