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近幾年校務發展的我見我聞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近幾年校務發展的我見我聞"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緣 起

年前,我從系主任的行政職務意外的轉換到學生事務工作的軌道 ,一段時間 後再變換跑道、挑起教務工作責任 ,直至上學期結束為止 ;期間並有一個學期兼 代人社學院行政職務與協助推動客家文化學院的籌備 。回頭細數、不知不覺已在 學校服務達二十年 ,其中正好有一半的時間同時兼任行政職務 。以上這些經歷不 僅讓我個人認識到學校行政運作的相關細節 ,更讓我在這幾年校務快速發展過程 中,深入地了解到學校發展中各學域發展的實際狀況 ,並有機會親身參與其中的 決策與規劃 。 這 幾 天, 機械系傅主任在規劃此次專輯內容時 ,特別囑咐個人憑藉過去經 驗,寫些與學校發展議題相關之文章 ,比如交清合併議題或教育部五年五百億計 畫之議題。個人心想這些議題在校園與校友間引起之紛擾已漸漸平息 ,至於校內 合併小組分析報告也已分別在校務規劃委員會議和校務會議口頭報告 ,內容並已 公佈於學校網頁 ,個人希望這篇文章的論述 ,能對學校未來推動之校務提供建設 性的看法並具有正面鼓勵的意義 。 作為面對國內高等教育激烈競爭中關鍵的角色 - - - - 交大,這所學校的一員 , 個人當然極為關心交大是否會成為國際一流大學的相關議題 ,但是反覆思考又恐 一己見識有限或過於主觀 ,以致遲遲無法下筆擬訂出一個明確的寫作主題 。經再 三思慮,決定就以這幾年校務發展中之一些現象說出個人的所見與淺見 。

行政經驗之感想

這幾年來校務快速的發展主要是為了因應社會的快速變遷 ,在談論校務發展 之所見所聞前,暫且先總結個人幾年行政經驗的感想 :交大無庸置疑是有著一群 一流素質且又很敬業的教師、職員和學生 ,更有極佳的辦學績效與校友受人矚目 的成就,我真的很高興能與大家密切相處共事 ,最近的大學評鑑結果也再次驗證 了我們大家的能力 、並肯定了學校這幾年努力的成果 。 l

林振德

(2)

NCTU Mechanical Engineering

這幾年的相處共事也讓我見識與成長了許多 ,我絕對忘不了這一段的機緣 , 然而我心中仍不免時時存在一個疑問 , 那就是憑藉這幾年的校務發展狀況與模 式,交大會否成為國際一流大學 ? 大學發展的願景 ,簡言之,應是卓越的學術成就與聲望 ,重要的結果就是優 秀人才的培育和知識的產出與傳遞 。這幾年國內高等教育之所以巨幅變革 ,正如 史丹福大學前校長甘迺迪( a )所言,驅動大學變革的力量來自社會的批評與期許、因 應經濟與科技的快速進步以及高等教育國際化 ;國內高等教育也逃離不了這一波 的變革急流 。 交大處在這急流之中能否繼續於國內維持學術優勢 、甚至進一步擠身國際一 流大學,端視我們教育以及經營理念和具體作法 。我無意再花費篇幅贅述大家努 力的成就,這些成果已忠實的呈現於今年大學評鑑結果 ,也展現於對國家重大發 展的耀眼貢獻上 。底下之個人見解分別涉及校園氛圍 ,教育以及經營面。

校 園 文化

校 務 的 推 動, 最常被提及的就是要企業化經營 ,並相當重視效能及財務計 畫,這些確實也是學校於追求卓越時 ,經營模式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二 。除了經 營面的考量外,我們是否應時時省思並回歸大學的目的 ?大學即以教育為最高宗 旨,校務推展時是否仍應重視校園文化 、以及價值觀之形塑與省思 ?傳統文化中 的師生員工的向心 、凝聚的那股力量以及榮譽心與奉獻精神等是否也是經營模式 中值得關切的要素 ? 如果是,其是否在企業化經營中被適切的呈現或保留呢 ?談到學校發展的願 景,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 、也都能盡其所能的描繪得非常的宏遠與偉大 ,但是任 何願景如果無法藉由校內制度運作和溝通 ,凝聚為共同的願景 、並讓每一個人藉 由認同進而發揮熱誠 、將其視為努力目標或與個人目標結合 ,那麼任何鬆散的努 力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

我非常喜歡本校游伯龍教授( b )書中所引 Mr. Henson, Chairman of the United

Telecommunications, Inc. 的一段說詞,尤其是最後二句:”In addition to vision and commitment, a leader should be able to implant enthusiasm in his people. First, you must be enthusiastic about it. Communicate it effectively. Reward them handsomely for performance. Lead them by persuasion and examples. Make everyone part of the mission and part of the successes.”。

(3)

留的。以致過去校內有 些方案的推動其結果形 同 是 行 政 團 隊 已 有 定 見;或它只做它想要做 的;不然就是遇到強力 的不同意見 ,錯把情緒 也帶入爭辯之中 。其實 有些方案的方向是不成 問題的,先進國家中也 可見到類似方案或案例 的 。 就以教師評量為例 ,教師評量的制定與執行伊始 ,我正負責學生事務工作 , 當時印象極為深刻 。評量制度制定結果對教師投入學生輔導工作的熱忱是有相當 程度的衝擊 ,是有一些教師私下表達他們的挫折感 ,並考慮變動與學生互動方 式、縮減輔導工作所投入之時間 。其實評量制度存在於美國許多一流大學 ,訂立 制度的方向應不成問題 ,而是制度的設計要帶來怎樣的價值體系 ,它會否讓學校 發展背離教育宗旨 。個人深覺 :以前所訂定的方案其評量價值過於簡單化 。二、 三年來雖檢討調整 ,其傷痕業已烙印 。 近期有關交清合併議題 ,行政處理過程也有著類似的情況 。情況惡化時恐令 人擔憂的是是否會瀰漫著權力傲慢的風氣 ,如是,它會讓原先建構完整的制度形 同虛設,進而喪失凝聚交大人智慧 、彙集各方意見的一個良好平台 ,但願這些不 會成真。

邁向頂尖大學的契機

以上述這樣的行政運作及決策機制 ,邁向頂尖大學五年五百億計畫經費進入 學校以後的規劃 、分配與執行才真令人憂慮 ,如規劃和執行稍有不宜或疏忽 ,其 結果於競爭的幾所大學之間應可立見消長 ; 而以交大所發展學域極度偏重之情 形,其影響在可見的未來恐難再見機會予以調整 ,因為教育部的這筆特別預算在 林振德教授賢伉儷,作者提供

(4)

NCTU Mechanical Engineering

政府財政拮据下真是得之不易 ,未來教育部是否能再有後續的支援亦不得而知 , 而且特別預算是有可能因重大事件因素生變 。 因此,回到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是否妥善的準備好如何運用此筆經費推動學 校發展,真正邁進國際一流大學之林 ?五年五百億計畫經費應是在教育部黃前部 長榮村任內極力爭取而來 。黃前部長於教育部邀請一些大學說明該計畫時以及私 下場合均表示 :無論國際一流大學或者頂尖研究中心 ( 兩者稍後已修正為邁向頂尖 大學計畫) ,均須包含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 )之建置和卓越教學的推動;他事 實上極不樂見該計畫又回到國家型學術追求卓越計畫之情形 。 卓越計畫執行之中 ,少數一些人的強勢意見是否能讓計畫之目標與學校發展 配合或帶來效益不無令人質疑 ,而學校行政體系又對之莫可奈何 ;六年期間投入 逾一百二十億之總經費亦不見具體評量執行成效 ,其對高等教育到底帶來甚麼成 效 是 頗 值 得 大 家 去 檢 視 。 緣此,我們實在應該注意學校規劃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時是否仍延續學術追求 卓越計畫之思維和做法 ;注意評估透過此特別預算經費之挹注後 ,交大未來的優 勢在何處?我曾聽聞有其他學校擬利用此次經費中相當比例於發展生命科學這一 未來極具關鍵影響的相關領域 ;至於奈米科技 ,幾乎各個有理工領域學校皆會發 展 。 但我們交大的重點呢 ?在未來的生科和奈米科技領域 ,甚至其他因科技與經 濟快速發展而衍生的未來重要領域中 ,我們交大還能保有重要席位嗎 ?伴隨科技 快速發展,人文與社會學科更形重要 。我們在人文領域之系所和師資陣容顯然仍 未達規模;生科領域也存在同樣情形 ,過去校務會議即已決議生科為學校重點支 持領域,將近十年來 ,在這方面之師資 、規模仍舊有限 。社會學科除了教育領域 外,尤其是管理科學 ,實在是有著不少涉及制度和風氣的問題待改善 。

教育為大學主要宗旨

這幾年的校務發展方案中 ,除了評量制度 、交清合併和爭取國際一流大學五 年五百億計畫等毫無疑問的是大家極度關切的項目之外 ,校務發展經費與基金、 大學評鑑、國際化以及各院系發展之狀況等也是大家所關心的 。 可是,交大的教育( 或辦學) 理念在那裡?大家對於學校之教育理念是否有一 定的體認?學校整體發展是否朝向這樣理念具體推動 ?相關發展所需之資源是否 據以分配、實際到位以落實執行理念 ?又,一個學校如果沒有優異的基礎領域研

(5)

甘迺迪校長在書中也指出, 長久以來,教學與研究並重原本 是大學發展的優勢,但是最近幾 年來,研究卻逐漸凌駕在教學之 上( 註:這正是台灣最近幾年的 最 佳 寫 照 ) 。 他 特 別 進 一 步 聲 明,現在該是重申教育為大學主 要宗旨的時候了 ;他也認定 ,社 會終將觀察各校是否善盡教育的 職責,來判定大學的成效 。 這些年裡,學校在研究方面 給予的重視是無庸置疑的、也挹 注大筆之資源。可是讓我們思考 一下,院系和基礎教學單位是否 具有充分的資源去做好下一階段 人才培育的規劃與準備?人才教 育中極為重要的教學我們是否也 給了應當的重視 、俾讓我們的學 生們具有良好的訓練去因應未來 趨勢呢?我認為 :以這幾年學校 經費執行及結果 ,我們對這部份 的支持與經費分配比例上仍有大 幅提升空間;另,我們對基礎教育師資延聘也顯然不足 ,無法反應新增學系以及 推動卓越教學所需的基礎相關學科 ( 含物理、化學與微積分 ,甚至於生物 ) 之師 資 。

通識教學之革新

至於通識教育的部分 ,我相當認同黃俊傑教授( c )的看法,為了因應社會的變 林振德教授全家福,作者提供

(6)

NCTU Mechanical Engineering

遷,並啟發學生的思考能力、拓展他們的視野 、培育他們的價值理念 ,以及厚植 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 ,通識教學必須改變一般過多的淺嚐即止的簡介性課程或以 逸樂取向的課程規劃方式 ,亦須考慮全球化之挑戰 。 對此,我們是否給予通識教育( 含語文教學) 足夠資源?為了讓我們交大的通 識教育能強調思考導向的通識教育 ,並從普及到深化,以整個學校氛圍而言 ,對 於這一方面的專業以及專業發展之規劃是否表現出應有的尊重 ?其次,教師們做 為教育工作者 ,是否能因應全球化挑戰而進行新的課程研發 ,採取新的教學策 略?這都是我們必須共同努力的方向 。

大學國際化

國際頂尖大學普遍具備相當高程度國際化的這樣一個特質 ,學校在推動國際 化的工作上 ,這幾年經各院系及相關行政單位的積極努力下 ,以外籍生人數而 言,在不到三年之前外籍學生數僅約二十餘人 ,迄今足足提升三倍 ,來校修讀學 位的外籍生現在約一百人 。雖然如此,其數亦僅佔學生總數的百分之 0.8 左右,相 較於國際頂尖大學動輒百分之十幾以上 ,我們仍有一大段發展成長的空間 。 現在外籍生人數呈倍數逐漸增多的時候 ,各系如果能獨自弄好各項條件去推 動國際化當然最好 ,外籍生均可直接融入各系或研究所 。然而據我的觀察 ,過去 這幾年各系透過學院的整合,雖然都很積極努力 ,妥善規劃課程,教學上也充分 配合,畢竟各系獨自以英語授課之課程數仍有限 ,較難滿足學生的選課需求 ,因 此,學校推動國際化的過程中 ,我們有時會見到系所捉襟見肘 ,無法獨自對外籍 生推出完整學程 ,難以提供外籍生周延照顧或輔導 。 同樣情形也出現於對大學部外籍生的基礎學科及通識教學上 。或許我們可思 考參照國外一些大學的作法,視各系所之狀況 、依系所或甚至稍為廣泛一點的領 域來設置國際生研究所(international graduate programs )。推動本校進一步國際化 的工作於短期內仍應會走得艱辛 ,但因應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趨勢 ,這條路勢必要 走,就讓我們繼續努力衝刺吧 。

學校財務之經營

在財務經營方面 ,學校約六年前開始設置了一個預算分配的機制 ,基本上它 是針對學校每年可茲運用的經費作分配及調整 ,適當結果再提至行政會議定案。

(7)

動方案,不宜是各行政單位擅自提出需索額度再予統一刪減方式妥協分配 。至於 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 ,則是針對欲動用學校校務基金的申請個案進行審查 ,我認 為它的效能迄今還是較為消極的 。 雖然過去幾年曾嘗試運用校友創投基金方式或校務基金投資證券以孳息方式 來加強學校財務資源 ,可惜外在環境不佳以致成效有限 。因此,就財務而言 ,我 不認為我們有經營模式 ,這一部份仍有待建立 ,積極有效管理的財務經營對學校 未來發展應會是一個極重要的機制 。

結 語

最後,我必須再重申 :本文刻意不再贅述學校既有的努力成果 。交大在國內 學術發展的表現絕對是佼佼者 ,或許藉由最近一些重大議題的討論 ,正好讓我們 停下快速前進的腳步 、環視周遭的競爭者及環境之演變 ,正視並省思我們發展的 適當方針後 ,再邁步向前 。 藉由此文,我一方面回應傅主任算是交了作業 ,另一方面也願透過我這十年 行政工作的所見所聞 ,跟大家交換一些校園訊息 ,並期相互勉勵,一起傳承這份 對學校的熱情。行政工作走過一回 ,我心中其實更樂見大家對學校發展能共同來 關心與積極的參與 。

註a:唐納•甘迺迪(Donald Kennedy),學術這一行(Academic Duty),楊振富譯,天下文 化,2000年。

註b: Po-Lung Yu, Habitual Domains and Forming Winning Strategies, NCTU Press, Hsinchu, Taiwan, 2002. 註c:黃俊傑,全 球化時代大學通識教育 的新挑戰,中華民國通 識教育學會出版,2004 年。 林振德教授小檔案 : 學歷: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博士 現職:交大機械工程系教授 經歷:交大機械工程系系主任 交大學生事務長 交大教務長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美國洛杉磯加州 大學訪問學人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學校可依據 課程發展議會的指引,按其辦學宗旨及使命,並因應 校情、學生需要和社會期望等,發展具校本

使學生認識中國文化的優 點,加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 尊崇,及培養學生對其他民 族、他們的文化、價值觀及 生活方式,採取一個積極的

目前的課程改革優先強化學生五種觀念:國民身份認同、責任感、承擔

每年撥款約9億元,向 公營學校及直資學校 發放恆常的全方位學 習津貼,以支援學校 在現有基礎上更大力

因應社會需要的轉變,科學、科技和工程的急速發展,根據各類調查和會面收集得到

本學年,我們在Google Classroom 建立各級「德育及成長」課室,發放 有關內容的素材,關顧學生在疫情期

中文科 宗教教育科 文化/社會層面 個人層面 文化知識和反思

透過六個學習範疇,建 構 學科知識 、發展 共通 能力 、以及培養正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