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北市國民中小學家長對學習共同體政策認知、政策滿意度 與參與意願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新北市國民中小學家長對學習共同體政策認知、政策滿意度 與參與意願之研究"

Copied!
13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計畫. 指導教授:林振春 博士. 新北市中小學家長對學習共同體 政策認知、政策滿意度與參意願與之研究. 研究生:李文良 撰. 中. 華. 民. 國. 一0四 年 八. 月.

(2) 謝誌 時光荏苒,進入臺師大的學習旅程已近四年的時間;在以[服務學習] 為初衷的學習過程中,著實充滿著樂趣與成就感。在上課學習與論文寫作 的過程中雖然顯得忙碌但也值得,因為在社教系中讓我遇到了許多良師益 友,此趟學習之旅將印烙我心並永遠珍惜。 論文能夠順利的完成,首先要特別感謝指導教授 林振春老師, 振春 老師不僅是論文指導教授也擔任過班級的導師,在老師的帶領時班上總是 和樂融融並且有高效率的學習成果。茲因文良資質愚鈍、 振春老師在論 文指導上總是不厭其煩的悉心教導、解惑並給予協助~感謝恩師!論文口試 方面承蒙洪仁進老師、蔣玉嬋老師不吝指正,並以其專業領域及見解提供 學生許多寶貴的意見,讓論文能夠更趨完善,特此向兩位口委老師致上誠 摯的感謝。 回溯五年前在尚未進入師大就讀時、非常感謝光寶文教基金會的 吳 銀玉老師(同時也是98級的學姐),在其號召100級共8大美女學姐的帶領下 成立了報考讀書會,因此讓包括文良在內的多位同學得以順利的進入師大 並學習。在學習期間深受多位老師的教導,感謝王美文老師、李明芬老師、 李瑛老師、陳仲彥老師、陳學志老師、黃光男老師、黃明月老師、黃惠萍 老師、黃靖惠、曾煥鵬老師、張德永老師、廖世璋老師、鄭勝分老師等諄 諄教導讓學生獲益良多。感謝論文寫作期間同樣是 振春老師指導的同學 及學姐們互相的勉勵與支持。當然也不能忘了持續陪伴兩年且共同學習成 長的同學們、感謝同學們在文良擔任班長期間的協助與支持~感謝大家。 最後要感謝父親李昭田、母親李陳秀琴的養育之恩以及老婆大人 陳如嬋在生活中的扶持和體諒,因為有您們讓文良得以持續的在志願服務 與學習之美好生命旅程中前進~感恩! 李文良 謹誌 中華民國一 0 四年八月.

(3) 新北市國民中小學家長對學習共同體政策認知、政策滿意度 與參與意願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係以新北市實施學習共同體班級之學生家長為對象,進行探討 家長對學習共同體政策認知、政策滿意度與參與意願之關係。以研究者自 編之問卷調查、針對新北市 102 學年度國民中小學參與學習共同體先導學 校計劃之學校為範圍,立意抽取國小 3 校 165 名,國中 4 校 165 名共計 330 名進行問試。共計 330 份、有效回收 295 份。經統計分析獲得結論如 下:(量表分數從非常滿意到非常不滿意依序為 1~5 分) 1.學習共同體班級之學生家長對學習共同體之政策認知現況良好,在五點 量表上平均得分皆在 2 分以下。 2.學習共同體班級之學生家長對學習共同體之政策滿意度現況良好,在五 點量表上平均得分皆在 2 分以下。 3.學習共同體班級之學生家長對學習共同體之參與意願現況中等,在五點 量表上平均得分在 3 分左右。 4.國小學生家長在政策認知、政策滿意度及參與意願三個層面皆高於國中 學生家長。 5.志工在參與意願層面高於學習共同體班級家長,在政策認知及政策滿意 度部分則無顯著差異現象。 6.不同性別之家長在政策認知、政策滿意度及參與意願三個層面皆存在差 異,女性高於男性。 7.36-40 歲的家長在參與意願層面高於 41-45 歲及 46 歲以上,在政策認 知及政策滿意度部分則無顯著差異現象。 I.

(4) 8.家長在參與學習共體的意願受到政策認知的影響最大,以政策認知的預 測力最大,其次才是政策滿意度。 基於前述結論,本研究分別就教育行政機關、實施學習共同體的學校 及未來進一步研究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字:家長、學習共同體、政策認知、政策滿意度、參與意願. II.

(5) A Study on New Taipei City Nation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arents Cognition to Learning Community Policy, Policy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Abstract This study took the New Taipei City parents of those students whose classes ran learning community as object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ents cognition to learning community policy, policy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By using self-edited questionnaires, the researcher took schools of 102th academic year which participate in the Nation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earning Community plan as pilot schools.This study investigated 330 students, including 165 students in 3 primary schools, and 165 students in 4 secondary schools by purpossively sampling.After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draw conclusions as follows: (Scale scores from very satisfied to very dissatisfied sequence of 1 to 5points) 1. Parents of learning community class show good status in cognition to learning community policy, on a five-point scale in average score of 2 points or less. 2. Parents of learning community class show good status in policy satisfaction, on a five-point scale in average score of 2 points or less. 3. Parents of learning community class show middle status in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on a five-point scale in average score about 3 points . 4.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parents got better score in all three levels: cognition to learning community policy , policy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than the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parents. III.

(6) 5. Volunteers had better score on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level than other parents, and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levels of cognition to learning community policy and policy satisfaction. 6. Parents of different gender had differences on cognition to learning community policy, policy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levels, females got higher score than males. 7. 36-40 years old parent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levels higher than 41-45 years and over 46 years of age, in policy cognition and policy Satisfaction part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8. Parent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was most affected by policy Cognition.Ppolicy cognition had the most predictive power, followed by the policy satisfaction. Based on the foregoing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is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as future references for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schools implementation in learning community . Keywords: parents, learning community, policy cognition (to learning community), policy satisfaction,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V.

(7)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學習共同體」之內涵. …………………………………13. 第二節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理論與現況 第三節 「學習共同體」之相關研究. …………………18. ……………………………33. 第四節 新北市與台北市推動學習共同體評析. …………………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3. 第四節. 實施程序 …………………………………………………60. 第五節. 資料統計分析 ……………………………………………61.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63 第一節. 家長對學習共同體政策認知、政策滿意度與. 參與意願的現況 ……………………………………………………63 第二節. 家長於不同背景變項下在政策認知、政策滿意度. 及參與意願之差異分析 ……………………………………………73 第三節. 家長的政策認知、政策滿意度與其參與意願的關係 …85. 第四節. 開放性資料分析 …………………………………………87 V.

(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8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9. 第二節. 建議………………………………………………………94. 參考文獻 ……………………………………………………100 一、中文部分 ……………………………………………………100 二、外文部分 ……………………………………………………104. 附錄 …………………………………………………………105 附錄一、問卷調查資料 …………………………………………105 附錄二、問卷之開放性意見 ……………………………………109 附錄三、新北市推動學習共同體先導學校實施計畫 …………114 附錄四、臺北市立國高中 101 至 103 學年度「學習共同體 及授業研究試辦計畫」 ………………………………121. VI.

(9) 表次 表 2-1. 國內外學者對家長參與之定義 ………………………………20. 表 2-2. 傳統與現代的家校關係 ………………………………………24. 表 2-3. 學習共同體之相關研究彙整 …………………………………35. 表 3-1. 本研究有效樣本人口變項統計表 ……………………………52. 表 3-2. 信度檢驗結果表 ………………………………………………55. 表 3-3. 第一次因素分析統計表 ………………………………………57. 表 3-4. 第二次因素分析統計表 ………………………………………58. 表 3-5. 第二次因素分析統計表 ………………………………………59. 表 4-1. 政策認知量表分佈情形 ………………………………………65. 表 4-2. 認知描述性統計資料 …………………………………………66. 表 4-3. 政策滿意度量表分佈情形 ……………………………………68. 表 4-4. 滿意度描述性統計資料 ………………………………………69. 表 4-5. 參與意願量表分佈情形 ………………………………………71. 表 4-6. 參與意願描述性統計資料 ……………………………………72. 表 4-7. 不同學校在「認知」、「滿意度」及「參與意願」之 描述性統計資料 ………………………………………………74. 表 4-8. 不同學校在「認知」、「滿意度」及「參與意願」的 變異數分析 ……………………………………………………74. 表 4-9. 不同身份在「認知」、「滿意度」及「參與意願」之 描述性統計資料 ………………………………………………75. 表 4-10 不同身份在「認知」、「滿意度」及「參與意願」的 變異數分析. ……………………………………………………76. VII.

(10) 表 4-11 不同性別在「認知」、「滿意度」及「參與意願」之 描述性統計資料 ………………………………………………77 表 4-12 不同性別在「認知」、「滿意度」及「參與意願」的 變異數分析 ……………………………………………………77 表 4-13 不同年齡在「認知」、「滿意度」及「參與意願」之 描述性統計資料 ………………………………………………78 表 4-14 不同年齡在「認知」、「滿意度」及「參與意願」的 變異數分析 ……………………………………………………79 表4-15 不同學歷在「認知」、「滿意度」及「參與意願」之 描述性統計資料 ………………………………………………80 表4-16 不同學歷在「認知」、「滿意度」及「參與意願」的 變異數分析 ……………………………………………………80 表 4-17 不同職業身份在「認知」、「滿意度」及「參與意願」 之描述性統計資 ………………………………………………82 表 4-18 不同職業身份在「認知」、「滿意度」及「參與意願」的 變異數分析 ……………………………………………………82 表 4-19 不同家庭經濟者在「認知」、「滿意度」及「參與意願」之 描述性統計資料 ……………………………………………………83 表 4-20 不同家庭經濟者在「認知」、「滿意度」及「參與意願」的 變異數分析 …………………………………………………………83 表 4-21 不同背景變項對學習共同體政策認知、滿意度及參與意願 差異情形分析整理 …………………………………………………84 表 4-22 家長政策認知、滿意度與參與意願的相關係數分析 ……………86. 表4-23 家長政策認知、滿意度對參與意願的逐步迴歸分析 摘要表 …………………………………………………………87 VIII.

(11) 圖次 圖 3-1. 研究架構圖 …………………………………………………50. 圖 3-2. 研究實施流程 ………………………………………………61. IX.

(12) 第 一 章. 緒. 論. 本研究旨在探究新北市學習共同體班級之學生家長對學習共同體政策 認知、政策滿意度與參與意願之關係;藉由問卷施測方法彙整資料分析期 能瞭解不同背景變項因素在三者間的相關情形,再根據研究結果提供具體 建議回饋給參與者並供相關單位與後續研究者之參酌。本章共分為四節, 分別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研究範圍與限制及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節乃針對本研究之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分述如下:. 壹、研究背景 佐藤學教授自 1998 年依其教育理念在日本建立第一所「學習共同體」 學校以來,已在日本中小學掀起了一波「寧靜革命」。而這股浪潮在政府 啟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下順勢引進吹向了臺灣。為了使中小學教師能面 對十二年國教的衝擊,新北市教育局更組團前往日本實地觀摩與學習,旋 即將學習共同體概念帶回臺灣,展開後續相關推展活動。 一、學習共同體是最近教育界非常重視的話題,研究者曾經在民國 102 年 11 月初參與新北市教育局主辦之「新北市學習共同體國際研討會」,很 1.

(13) 高興遇見來自日本的學習共同體教父佐藤學教授,進行為期三天的研習分 享。研討會前兩天有開放家長代表參與,比較可惜的是第三天的教學實作 觀摩因場地的關係未開放家長代表參與,但研究者還是直接前往參與;去 瞭解整個學習共同體推動的願景到底對家長來說是一個希望或者是毒藥? 在參加之後則是樂觀以待,認為如果能在臺灣全面實施將會是整體教育環 境改善與教學品質提升之重要模式。 二、在民國 80 年代未進入網路資訊時代前,資訊及知識的傳承多需要 透過老師來做為教學的傳遞與傳承,故 1 對多之教學模式及學生著重以背 誦甚至死記的學習方式可謂之無可厚非。然而在網路資訊甚至是知識普及 的 21 世紀,又每 2~3 年網路的資訊便被淹沒而取代的快速演化過程下,透 過網路搜尋,知道與不知道可以說是只差 3 秒鐘。就資訊而言已是垂手可 得無需大量儲存於大腦中,透過網路便隨時可以查得到。在整個資訊生活 截然不同的環境下,整體教育的制度尤其是在國民教育的階段,其教與學 的模式早該與時俱進做全面的改革與翻轉。就學習效果而言,如何促進有 效教學,如何讓孩子學習到能夠真正帶得走的能力,便是 21 世紀人類學習 應該反思與改革的要務。研究者認為全面推動以學習共同體的教學翻轉模 式,便是最具體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2.

(14) 三、新北市目前已有 80 幾所學校參與學習共同體先導學校實施計畫。 在參與 2013 年新北市學習共同體國際研討會時,佐藤學教授提到說:新北 市也有值得他學習的地方,那就是有很多學校的校長能夠親自進入班級做 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校長的投入相信一定可以帶動學校老師教學的意願與 熱忱。雖然說學習是以孩子為主體,但是最主要的講授者還是老師;在目 前整個資訊的普及環境下,如何展現教與學的模式,便是整體國家教育競 爭力呈現之要務。 然而、就新北市目前推動學校學習共同體的先導學校而言,對家長參 與的這一塊似乎未能同步啟動。研究者因長期以家長及志工的角色參與教 育事務的協助,期待以兼具家長的身份對家長參與「學習共同體」部分進 行客觀而具體的研究。. 貳、研究動機 以研究者個人生涯學習經驗為例,到了 46 歲方透過回流教育進入臺師 大社教系碩專班進修,在學習的過程中分組學習討論至小組作業報告的過 程,其發揮出之學習深度及廣度可謂是有效的教與學模式,總讓人享受在 協同與合作學習的氛圍中。有所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在團隊學 習過程中,學生透過集體反思所共同激發出之探討、批判與建議分享等, 其學習層次因而得以跳躍式的成長,相對的在老師的教學模式必定要作改 3.

(15) 變甚至翻轉。日本佐藤學教授所推動的學習共同體模式便融合了這樣的精 神與精髓!老師與學生是需要共同參與學習的,在備課、提問設計與帶領、 課桌椅分組調整、開放教學觀摩…等,都能夠有更深入更廣泛的有效教學 模式。 佐藤教授認為,現今學校改革最大的困難之一就是家長和教師間的不 信任,臺灣的現況也是如此。如何消除家長、教師、學校與地方的分歧, 佐藤教授主張最好的方法就是打開學校大門,讓地方人士及家長參與學生 學習並在實踐的過程當中,構築家長、學校及地方的「學習共同體」。「學 習共同體」的「參加學習」,並非傳統的「教學參觀」,而是讓家長及地 方人士實際進入班級孩子的學習圈。與孩子同一平面,一方面引導孩子思 考,一方面從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思考學習(佐藤學,2012)。 佐藤教授對家長參與學習共同體的區塊甚表重視,其表示在日本「學 習共同體」的實踐中,家長及地方人士的「參加學習」,無形中激勵了孩 子的學習欲望,也透過實際的參與,改變了學校、家長,及地方的對立關 係,使學校教育轉化為「公共的教育」,大家不僅是「學習共同體」的學 習圈之一,更有責任及義務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佐藤教授深信, 開發孩子潛能,只朝教材或教學法單方面改善,效果及維持度極有限。唯 有地方、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一起努力,才能有效解決教育問題,進. 4.

(16) 而提升孩子學習潛能。 研究者長期以家長的角色投入學校乃至於教育局教育事務的志願協助 服務工作上;並且對教育局推動學習共同體政策予以高度肯定。但是就新 北市目前推動「學習共同體」的政策而言,家長對於學習共同體模式的認 知甚至於參與,似乎未能嗅到端倪。國內無論是推動的教育主管機關,學 校或論文期刊等著作多鮮少並忽略家長參與的部分。故期待透過本研究能 夠瞭解目前家長參與學習共同體的狀況並做研究分析後,進行綜合之規劃 策略以提供持續推動及未來新進參與學習共同體學校作為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分述如下:. 壹、研究目的 佐藤教授認為現今學校改革最大的困難之一就是家長和教師間的不信 任,並因此造成孩子問題的嚴重化。如何消除家長、教師與學校的分歧, 佐藤教授主張最好的方法就是打開學校大門讓家長參與學生學習,並在實 踐的過程當中構築家長與學校的學習共同體。佐藤教授表示,在日本實際 進行家長參與學校學習共同體的狀況中每個學校都出現同樣結果:家長們. 5.

(17) 在剛參與時只在乎自己孩子的表現及學習,隨著經驗的累積漸漸會去關心 其他孩子的學習及反應。而孩子們也因為教室裡許多大人的參與,更安心 展現挑戰的欲望無形中激勵了孩子的學習欲望。透過實際參與,家長與學 校的對立關係改變後,將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佐藤學,2012)。 因此本研究期待透過問卷方式對新北市學習共同體先導學校之學生家 長進行施測調查,進一步分析先導學校推動學習共同體中,家長對政策之 認知、政策滿意度及參與意願等。以實務面的分析模式綜合歸納出新北市 推動學習共同體對家長參與的策略規劃建議、,並提供持續推動及未來新 進參與學習共同體學校作為參考。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新北市學習共同體先導學校之學生家長對學習共同體政策認知、 政策滿意度與參與意願的現況。 二、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國民中小學學生家長在政策認知、政策滿意度與 參與意願上之差異。 三、探討政策認知、政策滿意度對參與意願的影響。. 貳、研究問題 本研究依研究目的,設計出以下所要探討之幾項主要問題如下: 一、探討新北市學習共同體先導學校之學生家長對學習共同體政策認知、 6.

(18) 政策滿意度與參與意願的現況為何? 二、探討在不同背景變項下,學生家長在政策認知、政策滿意度及參與意 願是否有差異存在? 三、比較學生家長在政策認知、政策滿意度對參與意願上的影響為何?.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節旨對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加以說明。分述如下:. 壹、研究範圍 研究者將本研究之研究範圍以研究區域、研究對象、研究時間以及研 究內容等,分述如下:. 一、研究區域 本研究取樣範圍係以新北市為研究區域,其他地區之學習共同體實施 學校,則不在本研究範圍內。.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新北市實施學習共同體之學校為研究對象,且須要是實施學 習共同體的班級家長為調查對象。為同時瞭解不同身份之差異,故在背景 變項中之「身份」項目設定有家長會委員、學習共同體家長及志工三類做. 7.

(19) 為區分,複選有家長會委員及學習共同體家長時設定為家長會委員身份, 複選有學習共同體家長及志工時設定為志工身份。. 三、研究時間 本研究問卷自 103 年 10 月至 104 年 2 月止。. 四、研究內容 本研究內容以問卷調查為研究資料、針對參與學習共同體班級之學生 家長進行「學習共同體」之「政策認知、政策滿意度與參與意願 」三個層 面進行調查分析討論。. 貳、研究限制 一、研究地區 本研究考量人力與時間等之受限因素影響,其研究範圍選定在新北市, 故不宜將研究結果完全推論至其他縣市之學習共同體的班級家長。.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考量人力與時間等之受限因素影響,以新北市實施學習共同體 之學校進行立意抽樣作為研究對象,其研究結果將受到限制,故研究結果 不宜完全推論至其他縣市之學習共同體的班級家長。.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瞭解目前國中小學生家長對「學習共同體」之. 8.

(20) 政策的認知、政策滿意度與參與意願之現況。受限於人力、財力、時間與 受訪者之意願等因素,本研究無法採用隨機抽樣,而便利抽樣最大的爭議 在於樣本代表性之問題。本研究以同質性為主,以實施學習共同體之班級 家長為研究對象,其廣度及深度方面未顧及樣本的個別特殊因素。此外, 問卷調查之受施測者對於變項的測量均以知覺反應來完成。本研究未採用 實地訪談之質化方式進行,故可能因變項解釋上之偏差、個人情緒及個人 觀感等因素之影響,因而對問卷內容有所保留或導致其他誤差存在之可能 性。. 四、研究變項 針對學習共同體的班級家長對政策取得相關的影響因素很多,本研究 擬從學習共同體的班級家長之學校、身份、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 身份及家庭經濟狀況等七個背景變項,來探討學生家長對學習共同體之政 策的認知、參與意願與滿意度之現況,使得在研究推論時會有所限制。. 五、研究結果 本研究結果一般化推論(generalization)的能力有限。本研究將範 圍設限在新北市先導學校,而該範圍學生家長之特性、人口統計變數等與 其它地區可能不同,不易概化推論至全國所有公私立國中小學學生家長, 因此所得結果用來解釋及推論時亦須相當謹慎。. 9.

(21)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之重要名詞釋義如下:. 壹、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是日本東京大學榮譽教授佐藤學先生在日本所推動的 教育改革模式。佐藤學教授在 1990 年代發現日本學生有「從學習中逃走」 的趨勢,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故研究發展出「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讓學生彼此對話、相互幫助;讓老師不再只聚焦「上 課」,而是真正面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教室打開大門,成為可以共 同觀摩學習的現場(親子天下雜誌,2012)。 一、新北市學習共同體 新北市國教輔導團於 100 年 10 月考察日本濱之鄉小學等 3 校,並經課 程諮詢小組審慎評估,決定推動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研究(Lesson Study)。新北市以佐藤學教授(學習的革命)為讀本進行校長讀書會,不僅 使第一線教育工作者認同「學習共同體」的理念,並進一步以「先導學校」 的模式,號召市內有理想、有熱情、願意為學校永續發展而貢獻的校長與 教師,組成專業學習社群,結合外部資源,建立有效的成功典範,跨越學 習的疆界,轉化教學現場的教學型態,為十二年國教,建立可長可久的基. 10.

(22) 石。 二、臺北市學習共同體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規劃「學習共同體及授業研究試辦計畫」,以支持 學校由下而上以「學生學習」為核心的教學改革,並期待發展出「Learning Community(學習共同體)」及「Lesson Study(授業研究)」之本土模式。. 貳、政策認知 認知是一種訊息的整合與儲存的過程,且會受到心理因素(如人 格、情緒等)的影響,因此個人社經背景及居住地、居住時間、從事行 業…等,皆是可能影響認知的構成要素 (江香樺,2002)。 舉凡對面對態度的對象,所表現出好壞的評價與敘述其意義成份等, 亦即指面對態度的特定對象之知識或訊息,做出評價的意味,所謂的善惡、 贊成或反對以及有意與有害的瞭解與判斷等,皆屬於認知的層面(洪蘇翠娟, 2003)。. 參、政策滿意度 滿意度係指一群具有代表性的消費者,在沒有事先約定的情況下,於 某一個時間點或期間,個別性的參加某次服務傳遞過程而對於該次服務的 平均滿足程度(蘇武龍,2000)。. 11.

(23) 本研究所謂學生家長對「學習共同體」之政策滿意度,係指政府在推 動「學習共同體政策」,家長對此方案實施使用後所感到的整體滿意程度。. 肆、家長參與意願 江嘉瑜(2014)將家長參與意願定義為「家長立基於其意願,為促進兒 女、家庭,及學校與社區發展,間接或直接投入在家、在校或在社區的教 育或相關活動」。研究者自編「參與意願量表」對家長進行施測,以其得 分來判斷其參與意願,得分越高代表意願越高。. 12.

(2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節文獻探討新北市目前國中小學生家長對學習共同體之政策認知、 政策滿意度與參與意願的意義與理論。全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學習共 同體之內涵;第二節: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理論與現況;第三節:學 習共同體之相關研究;第四節:新北市與台北市推動學習共同體評析等分 述如下:. 第一節 「學習共同體」之內涵 壹、學習共同體理念 學習共同體是建立在杜威的「民主主義」與維高斯基的「溝通學習」 的哲學基礎上,加入當時日本的學習環境所建構出來的一種學習方式(張堯 卿、呂雅玲、郭玉雯,2013)。是依據民主主義的精神,將校長、教師、學 生和家長等都視為學校改革的主角,各種各樣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受 到尊重,每一個人的尊嚴和學習權都受到保障(歐用生,2012)。學習共同 體在協助提升學生伸展跳躍學者、也就是維高斯基(Vygotsky)的近側發展 區理論的實踐(黃郁倫,2013)。 學習共同體的學校之宗旨是培育學生互相學習成長、老師互相切磋成 為教育專家、家長與地方居民共同參與改革並成為學習的場所(韓宗俊,. 13.

(25) 2014;Sato,2008) 。每一個孩子都不放棄,保障每一個孩子的學習,讓孩 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習能力,在探索中開啟學力潛能(佐藤學/黃 郁倫、鍾啟泉譯,2012)。 研究者認為學習共同體是一種跳脫單向傳授知識的教學模式,是以學 習者為中心的學習理念,融入任何相關教學之人物、群體和環境等;不只 是孩子,包括教育行政及親、師、生皆是學習的參與者。. 貳、學習共同體定義 強調地方、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都應成立一個學習圈,在與他人 的討論中相互學習。在教學方法上,要以引導的方式帶領學生探索學習, 讓學生實際深入了解知識、運用知識,並經由對於知識的討論及探索,體 會學習的快樂,進而開發學習的潛能(佐藤學/黃郁倫、鍾啟泉譯,2012)。 所謂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是指校內不僅兒童們相互學習,作為教育專家 的教師也相互學習,甚至家長與社區居民也參與學習,共同發展(佐藤學 /李季湄譯,2012)。合作學習與協同學習同屬為重視讓學生一起工作來 達成學習目標的教學方法,學習共同體則是學習環境的描述(黃永和, 2013)。 研究者認為學習共同體是透過教室之課桌椅改變、小組分組、融入合 作技巧,開放公開觀課、課堂記錄,家長參與相關研習擔任助理志工、融 14.

(26) 入學生分組學習等行政及親師生之間的合作,共同提升有效學習之學習發 展群體。. 參、佐藤學「學習共同體」的三個哲學理念 一、公共性哲學 (一)學校是各式各樣的人共同學習的公共空間 學校是一個公共空間,不再只針對孩子,應開放給所有人,學校如果放 棄任何一個孩子或老師,是不會成功的。為提高孩子學習質量,全校每位 老師至少一年一次要開放自己的教室,讓全校老師、外地老師、社區人士、 各種人來參觀,「學習共同體」的教室基本上為任何人敞開,誰要在何時 進來都可以 (佐藤學/黃郁倫、鍾啟泉譯,2012) 。 (二)傾聽他人的聲音,向他人敞開心胸 每位老師要選擇品質最好的一堂課,一年一次自己提案,打開教室讓大 家去觀摩,不是為了評鑑,而是為了瞭解學生理解的程度,以提升教學品 質 (佐藤學/黃郁倫、鍾啟泉譯,2012) 。. 二、民主主義的哲學 (一) 杜威說:「民主是各式各樣的人協同生存的方式」,校長、老師、 學生、家長都是學校的主人,每個人同樣都擁有發言權,都可以參加學校. 15.

(27) 的活動,每個師生都有同樣的權利。 (二) 每一個人的學習權和尊嚴都應受到尊重 通常日本學校把學生分為:好/壞學生、成績好/差、有問題、社團表 現好的等,好像只有最好、最差的學生才有發言權,可以引起人家注意, 其他中間的孩子沒有聲音,就被忘記了。家長也是,聲音大的、較會表達 不滿的、錢捐多點的就可以大聲。但「學習共同體」的學校不是這樣。(佐 藤學/黃郁倫、鍾啟泉譯,2012). 三、追求卓越的哲學 (一) 學校必須是追求「卓越性」的場所 永遠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內容或資源,不會因為成績不好、家境不好就 降低教育內容、教學水準,並追求完美、最高的教育內容。 (二) 追求至高的境界,定能帶來豐碩的成果 即使學校整體成績不好,在學區內學力排行很低,亦設定最高的教育 目標,選擇最好的教科書和教材,從那裡開始挑戰。. 活動式課程就從這三個哲學出發來設計,並分別形成三個層次(佐藤學/ 黃郁倫、鍾啟泉譯,2012): 第一層次:學生分組。為追求更高學習品質,四人小組互相可以激起 16.

(28) 更多學習火花。 第二層次:公開教學觀摩。透過觀課、大家一起進來用共同的高度, 不是批評,一起去想如何改善,透過每次看別人來反觀自己,就能發展每 人的教學風格,整體才能一直往上提升。 第三層次:教室開放家長參與。開放學習參觀,家長可以當老師助手。 學習共同體的哲學理論是由公共性、民主主義與追求卓越三個面向組成, 換言知,學校教學環境是一個開放空間,學生、教師與家長都能參與其中 且具有同等發言權,並且永遠設定最高的教育目標而給予每個孩子最好的 教育內容與品質(佐藤學/黃郁倫、鍾啟泉譯,2012)。. 四、家長參與「學習共同體」 在學習型城市課程活動中、家長和市民作為分組的導師;在社會科社 區學習的田野作業中,仰賴家長和市民合作而進行的分組活動;也有家長 與兒童在課堂裏一起欣賞詩詞、創作詩詞,實現遊戲活動的教師,以及一 起從事家政科烹調活動的課堂,還有同家長和市民一起展開社區環境學習 的年級等等(楊碧雲,2012)。 日本教師和家長之間其實互相不信任,相信臺灣也有類似情況,為什 麼?因為家長認為老師是提供服務的人,自己付錢給老師來服務自己的孩 子。但教育不是服務業,教育應該是老師、家長共同負起教育的責任。所 17.

(29) 以「學習共同體」的大目標是老師和家長一起緊密連結,為孩子的教育服 務(佐藤學/黃郁倫、鍾啟泉譯,2012)。 自民國 84 年以來,透過教師法、國民教育法、國民教育基本法…等相 關賦予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義務與權利以來,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 已成常態並趨成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的管道與角色具多元樣貌,如: 1.非正式之班級媽媽,不定時而機動性參與班級活動事務之協助等。2.依 正式規定產生之班級家長代表,家長委員會成員及受聘擔任各項學校志工 任務等。 唯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範疇多在正式課堂教學以外的協助參與, 如何達到佐藤教授「學習共同體」所強調之家長參與,讓家長走進教室參 與正式課程協助甚至融入課堂與學生共同學習,便是值得探討之課題。. 第二節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理論與現況. 近年來在教育現場引起廣泛討論的當屬佐藤學教授之「學習共同體」, 其融入以公共性的哲學、民主主義的哲學,追求卓越的哲學等;讓學生彼 此對話、相互幫助;讓老師不再只聚焦「上課」,而是真正面對每一個學 生的「學習」。教室打開大門,成為可以共同觀摩學習的教育理念與實踐 的現場。 18.

(30) 面對網路資訊普及社會氛圍的快速變化與家庭曁人口結構的多樣呈現, 如何協力使校園教學品質持續提升,並激勵教師們朝向朝向專業發展,似 乎也成為新世代教育觀的挑戰與考驗。現實環境中,來自學校周圍的學生 家長們,掌握社區內的各項資源,也樂意參與校園內的教學活動,自然形 成經營學校事務的最佳幫手,也成就了學校、家庭與社區的夥伴關係。. 壹、家長參與的意義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是家長參與其子女之學習活動與就讀學校之相關 事務之簡稱。近年來,家長參與的觀念已逐漸受到重視,家長參與包含在 校內,如參與親師座談會、家長會或志工團體等;校外如在家協助學生作 業及聯絡簿檢視等。 綜合各學者的看法(表 2-1),可知廣義上的家長參與乃指家長基於對子 女教育的關心,根據法令規定依本身的意願與能力以不同的方式參與學校 合作的一切有關校務運行之活動。狹義的家長參與乃指校內參與,是指家 長與子女就讀學校間的互動,包含家長出席學校各項活動或直接參與學校 人事,如出席親師座談會、捐款或聯繫教師討論子女的教育等等。不論是 哪種形式的參與、對於親師生及學校、社區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 19.

(31) 表 2-1 國內外學者對家長參與之定義 學者. 年代. 對家長參與之定義. 吳忠達. 2008. 家長為了子女的教育、學習及發展,根據法令規定在班級以及學校內外 所進行的各項教育學習活動;或亦可指家長在其子女的教育歷程中,參 與一切有關子女學習活動的事務。. 黃瑞芳. 2007. 在孩子受教育的歷程中,學生的家長為了增進孩子的學習成長,基於本 身的能力和意願,主動參與學校內、外以及在家庭中與子女學習有關的 一切教育活動。. 吳心茹. 2007. 家長基於對子女教育的關心,在孩子教育歷程中,參與與孩子就讀學校 有關的一切教育相關事務以及在家教育。. 張昆鵬. 2006. 家長為維護學生受教權益,提升孩子受教品質,讓孩子能受到較佳的教 育服務與照顧,主動投入人力、物力及各種資源協助學校及教師,並主 動參與校務的決策與運作,以達成教育目標的活動過程。. 葉肯昕. 2004. 家長參與是任何授權家長與家人參與孩子教育發展過程的實際機會─無 論他們在家、還是透過課程參與。每一種家長參與方案的理念基礎,都 是要激勵家長與教育者共同創造兒童教育與成人、成人與成人間的良性 且主動的互動關係。. 侯世昌. 2002.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係指家長基於對教育事務的關心,以個人方式或結合 社區、團體,於學校或家庭中參與的所有與自我成長或學生學習有關的 教育活動,亦即只要是家長關心自己子女的教育所採取的一切行動,都 屬於家長參與。包括家長到學校參與教育活動、在校外或家裡協助子女 進行學習活動及結合社區團體所進行所有有助於教育活動及學生學習的 行為或活動,透過家長與教師的密切合作,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互相 配合,促使兒童學習更加有效。. Crim. 1992. 家長參與是家長與子女教育過程中的所有互動行為。. Thorne. 1989. 家長參與意指一個親密家庭的教育環境、學校與家庭的雙向溝通,家長、 教師與行政人員相互合作。. Potter. 1989. 家長參與有家長是教育合作者、決策合作者、領導者及家庭教育者的不. 20.

(32) 同意義。 Brock. 1976. 家長參與指兒童在教育的過程中、家長所參與的任何活動。. 研究者自行整理. 貳、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緣起 進一步溯本追源的探究國內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活動的發展過程中發現, 在過去,多數學校僅有家長會組織,但家長參與校務範圍也僅限於捐款與 添購教學設備,多數扮演教學資源的供給者與教學權威的支持者。 民國 80 年之後,受到西方教育改革思潮影響,開始有以家長為主體的 教育團體(如民國 83 年的 410 教改聯盟),結合關心教育的家長,推動家 長參與學校教育,以落實父母的教育權,並保障學童的受教權。此後,政 府陸續訂定了家長參與教育的相關法規,如教師法(民 84 年 8 月)、教育基 本法(民 88 年 6 月)、教師輔導與管教辦法(民 92 年 5 月),及國民教育法 修訂條文與校長遴選辦法等,皆將家長參與納入學校事務中,確立了家長 參與校務的法理地位,間接形塑親師生三位一體的緊密連結,而家長成為 學校的教育夥伴角色也更為彰顯。. 參、確立家長參與學校教學事務有關之法令規章 一、教育基本法 教育基本法第八條第三項:「國民教育階段內,家長負有輔導子女之 21.

(33) 責任;並得為其子女之最佳福祉,依法律選擇受教育之方式、內容及參與 學校教育事務之權利。學校應在各級政府依法監督下,配合社區發展需要, 提供良好學習環境」。. 二、國民教育法 家長會代表可參加校長遴選,並參加校務會議。第九條:「校長遴選 委員會,應有家長會代表參與,其比例不得少於五分之一」。第十條第一 項:「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設校務會議,議決校務重大事項,由校長召集 主持。校務會議由校長、全體專任教師或教師代表、家長會代表、職工代 表組成之。家長會代表不得少於全體成員五分之一,由家長會推派之,家 長會會長為當然代表。設有特教班或附設幼稚園之學校,應各保留一名家 長擔任家長會代表」。. 三、教師法 家長會代表可參加教師評審委員會,聘任老師。第十一條第二項:「前 項教師評審委員會之組成,應包含教師代表、學校行政人員代表及家長會 代表一人」。. 四、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辦法 第三條第一項:「家長、家長會及家長團體,得依法參與教育事務, 並與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及教師共同合作,促進學生適性發展。」第. 22.

(34) 七條第一項:「家長或學校家長會對學校所提供之課程規劃、教學計畫、 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量、輔導與管教學生方式、學校教育事務及 其他相關事項有不同意見時,得向教師或學校提出意見。」 誠如以上有關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相關規定,確立了家長參與學校教 育的法源依據,並實質賦予家長一定程度的教育參與權,對於家長參與學 校教育事務有更進一步的保障、鼓勵與肯定。使得家長的地位從過去的「被 動」轉為「主動」,自發性參與的精神與行動,讓家長與學校的夥伴關係 更為明朗密切。. 肆、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功能 隨著資訊網路知識之普及與家長受教育程度之提升,家長對參與學校 教育事務之認知、態度與能力全面提升,家長與校方已能達到合作之夥伴 關係。國內政府無不鼓勵學生家長積極參與學校教育事務。 根據吳迅榮(2001)對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功能之傳統與現代觀念之差 異與轉變的分析(如表 2-2),現代教育思潮鼓勵家庭、學校與社區的夥伴協 作,家庭、學校與社區三者應共同擔起國家社會的教育大任。. 23.

(35) 表 2-2 傳統與現代的家校關係 範. 疇. 教師眼中 的家長. 家校關係. 傳 統 觀 念 家長是: 1.麻煩製造者 2.沒有能力者 3.需要心理輔導者. 現 代 觀 念 家長是合作夥伴. 1.學校教育是對學童的一 1.家庭與學校在合作的基 種賞賜,家長要聽從學校 礎上依互補作用為學童 的只是去教育子女 的成長而努力,兩者合作 是必須的 2.教育學童的責任是分離 2.學童教育責任分享 的 1.低層次的單向溝通. 家校溝通. 1.多層次家長參與,由雙向 溝通到共同決策 2.偶然的接觸,目的在解決 2.定期的接觸以釐定協助 學童的行為問題 學童成長的長期目標和 計畫. 資料來源:吳迅榮(2001)。 家庭和學校皆是孩子成長的重要環境,二者之間既有延續、連貫的關係, 同時也有互補不足、相輔相成的作用。家庭與學校的密切聯繫,與孩子的 學習成長息息相關,缺一不可(彭敏松 ,2005)。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其角色雖然是協助者、共事者,同時也是監督者 和催化者。也因為家長對學校教育事務的參與,學校行政作為積極正向,. 24.

(36) 增進支援教學服務;教學隨時自我教學省思,促進專業知能成長,則學校 教育效能必然進步顯著(彭敏松 ,2005)。因此,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重要 性相對彰顯其功能之發揮,根據黃棋楓(2005)綜合學者研究結果,指出家 長參與學校教育的重要性,至少有下列數項: 一、瞭解學校教育內容、共負子女教育責任。 二、促進學生學習成效、減少學生偏差行為。 三、豐富學校教育資源、增進教師教學成效。 四、促進學校行政革新、提升學校教育效能。 綜合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功能,能夠透過對學校整體校務目標與 發展之瞭解、進而參與各項活動之協助事務,擔任孩子與老師間的橋樑。 以身教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在其學習歷程中給予支持及協助, 並降低偏差行為之產生。透過家長提供多元之專長能力及經濟實力,在有 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參與下,不但有助於彌補政府財算的缺口、充實學校 之軟硬體教學設備等,更可以協助學校導護安全維護,進行班級說故事分 享、補救教學協助、圖書館管理維護、營養午餐品質把關等,使家長與校 方達到合作之夥伴關係。. 伍、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現況. 25.

(37) 研究者長期在新北市德音國小從事志願服務工作,深刻的體會到唯有 家長、專業教師與學校行政單位三方的積極建立夥伴關係,共同協助經營, 才能將學校教育辦好。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活動不僅是扮演資源供給的角色, 本身時間與精力的志願服務投入,對於學校教育事務更有直接助益並且值 得鼓勵。在積極參與學校教育的過程中,並得以再次體驗在服務中學習成 長與自我實現的機會,更是一大福音與意外收穫。 研究者透過初步的探討,將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意義、演進與影響等 理論架構,並與在德音國小擔任家長會長兩年及累積志願服務近 10 年的實 際經驗相符應,綜合分析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活動的現況。 學校家長會參與學校教育活動,可大致分為「被動/配合學校教育活動 需求」,與「主動/創新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活動」二種不同取向的參與方式。 (一)被動/配合學校教育活動事宜需求 通常學校家長會實際配合執行參與協助學校教育活動的任務如下: 1.維護學生學習權及受教育權。 2.協助學校教學及輔導活動。 成立〝補救教學〞志工組及〝小團輔帶領〞志工組,針對低年級之學 習落後小朋友及中年級之情緒行為管理需加強的小朋友,予以協助輔導。 3.推選代表出席校務會議、教師評議委員會、課程發展委員會、課職務. 26.

(38) 編排委員會、編班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午餐評鑑委員會等會議及參 與其他教育事務。 4.協助改善學校設備。透過家長自發性的樂捐及時間的投入。 5.促進家長、教師與行政人員之相互了解及和諧關係。 6.協助學校處理重大偶發事件。 7.受理學生或其家長之申訴。 8.參與學校教育品質提升之相關活動。 9.協助學校募集學生家長或社區人事成立志工服務隊。 包含「導護志工隊」負責上下學學童安全及重大活動慶典之交通秩序 維護等;「故事團志工」固定於每週二晨間全校教職員會議時進入班級說 讀繪本或影片分享等;「認輔志工」以小團輔、個輔及陪讀方式協助小朋 友;「圖書館志工」負責圖書館管理業務 ;「補救教學志工」協助低年級 學習低成就的同學加強並引導其學習意願 ;「午餐組志工」及「保健室志 工」等,依各學校之特性成立對應之志工需求組織。 10.其他相關事項。 (二)主動/創新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活動 家長會除了以「被動/配合學校教育活動需求」而參與相關學校教育活 動外,並「主動/創新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活動」,透過自發性的家長委員會. 27.

(39) 或志工團隊內部會議,集思廣益地討論出任何對學校教育具有正面加乘效 益之教育或公益活動;並經過學校方面的認同,在不造成學校額外負擔之 狀況下予以實際執行。玆列舉數個「實作經驗」如下: 1. 全校共同勸募發票贈與創世基金會:透過與社會公益團體創世基金 會擴大舉辦全校性樂捐發票的活動,讓小朋友們認識此公益組織的內容與 目的,並以實際行動培養〝助人〞的美德,由做中學得到品德教育的目標。 2. 母親節志工表揚暨感恩餐會:所謂百善孝為先,在年度母親節感恩 的日子裡,舉辦志工表揚暨感恩活動,邀請小朋友們共同參與感恩儀式並 進行獻花(康乃馨);希望藉此活動感謝志工媽媽們在學校教育各方面的協 助,並讓小朋友體會感恩與祝福的溫馨。 3. 兒童節禮物票選活動:透過班級代表「票選」產生兒童節禮物。 4. 園遊會二手物義賣捐仁愛基金:家長以身作責熱烈參與公益活動。 5. 墨寶展示暨春聯教學活動:透過導覽與教學,讓小朋友更深入的認 識中國傳統之文房四寶與內涵,並實際製作寫春聯的活動讓同學更瞭解春 聯的意義。 6. 聖誕寒冬送愛心到台東家扶中心二手物義賣活動:在寒冬的聖誕節 前夕,發動全校親師生共同參與二手物品義賣活動,除了動環保愛惜資源 觀念外,更讓所有小朋友認識家扶中心組織與運作,使同學學到惜福與付. 28.

(40) 出的美德。 7. 謝師宴音樂餐會暨生態導覽 DIY 活動:尊師重道的觀念日漸薄弱, 在教師節感恩的日子安排了音樂與親子 DIY 創作之餐敘活動,感謝老師們一 年來的辛勞與教導。 8. 友好社區贈寫春聯活動:學校與社區常透過活動拉進彼此關係。 9. 聖誕節慶禮讚與糖果分享:聖誕節活動慶祝與節日意義的傳達。 10. 歲末親師生聯歡音樂餐會:來個尾牙感謝老師及志工們。 11. 新加坡培華小學到校際交流參訪:參與接待國外參訪的學校略盡地 主誼. 透過以上活潑動態的活動推展,相信對學校在正規教學以外的領. 域,能為全體的親師生帶入不同的生活學習樣貌。. 陸、家長參與之正、負面影響 一、正面影響 李姿慧(2014)指出要能夠成功推行學習共同體,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教 師的實踐,學校必須營造安心和善的校園環境,教師們藉由共同備課、公 開授課觀課和議課,讓自己成為教學專家,並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 堂上進行小組協同學習,不放棄每一個孩子,保障每個孩子的學習權利, 讓改革從學校的內部出發,再結合社區、家長和教育機關等外部資源,內 29.

(41) 外、上下相互連結,就能開創屬於臺灣初等教育的學習共同體。陳美玲(2013) 則指出,藉由家長的回饋與協助,有助於閱讀教學的進行。黃郁倫(2011) 認為「學習共同體」的教育改革,強調在學習的不僅是孩子,地方、學校、 家長、教師都是一個個學習圈,透過相互學習 及經驗交換,才能保障及提 升孩子的學習。 綜上可知,家長參與對於學生、家長與老師,甚至社區皆有正面的影 響。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使學生得到更多的知識,使教師發現家長參與的正 面影響與對課程發展的貢獻,使家長更有興趣參與學校事務(吳烈洲,2001; Hunter,1989)。家長參與帶來的影響也能延伸到家長自身、學校和社區。 參與校務的家長更清楚子女在學校發生的大小事情,也更能與子女溝通課 業方面的問題,增加與子女間的正向互動。. 二、負面影響 吳烈洲(2001)指出家長參與學校事務時、可能因個人觀念的差異、溝 通不良造成的誤會、對權利義務的認識不清或其他因素,影響參與的效果, 甚至帶來負面的影響。研究者認為家長參與可能之負面影響包含:家長會 利用特權干預校務,權利義務之認知偏差,專業知能不足意見太多,因觀 念差異衝突影響老師教學情緒、為反對而反對影響學校整體運作等。 研究者就擔任家長會會長與志工服務的經驗中,對排除家長參與之負. 30.

(42) 面影響建議如下: 1、鼓勵家長儘量參與學校家長日,配合班導研討班級教學計劃及建議、研 商學校與家庭教育之親師合作,小孩是父母和老師共同的寶貝。 2、鼓勵班級導師能夠更正向看待並帶領班級家長日之研討,協助家長推選 出適任之家長代表~樂意出席家長代表大會(壹學年 2~3 次),並能儘力執 行推廣家長會之決議。 3、參與家長會應摒除政治、宗教、私人利益等動機與考量。 4、家長會不只是出錢和執行花錢任務的組織,而是既出錢又出力的樂捐者 兼志工組織,加入家長會並儘力付出貢獻是光榮的。 5、常委會會議應定期召開並充分溝通討論、客觀交換意見並分工執行任務, 充分達到協助學校教育及校務推展之功能。 6、家長會是作為學校和家長溝通的橋樑,因此當家長教養孩子的觀念和老 師教育小孩的方法與態度不同時,要能理性溝通﹑看到對方的動機與善 意,親師能夠「化解衝突 達成共識」將是小孩最大的榜樣與幸福。. 柒、 綜合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 陳美玲(2014)認為教育應該是老師、家長共同負起教育的責任,以期 達到學習共同體的目標。林宜嫻(2013)指出教師學習共同體拉進家長參與 擴大合作範圍,強化親師生之關係。綠綠國小教師學習共同體在教學過程. 31.

(43) 中設計許多活動以拉進與家長間的距離,將共同體一圈圈的拓展開來。透 過家長到校幫忙支援,打開家長的人脈與學習範圍,拉進家長間彼此的關 係,共同參與班級、學校或社區事務,帶領家長成長學習,將老師、家長、 學生三方面連結在一起,共同正向學習。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開放,教育事務的參與已是現在進行式且必然的趨 勢。家長走入校園、參與教育事務不僅是身為家長的權利,更是一項應負 起的義務,更是現代教育的趨勢,也是學校辦學成功的必要條件。如何建 立良好且有效的親師合作,不僅需要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的努力,也需要 家長的積極投入。有效的親師夥伴關係對孩子的教育有顯著的影響,而有 良好計畫的家長參與,對孩子的教育會有很大差異。因此,教師與學校行 政人員皆應加強與家長溝通的能力,家長應主動積極且正向的參與教育協 助,使學校行政、家長與教師三方面能夠有效配合,以提升家長參與、教 師教學與學校行政的效能。. 32.

(44) 第三節 學習共同體之相關研究 為了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政策實施,民國 101 年由臺北市及新 北市政府陸續從日本引進了佐藤學教授的「學習共同體」理念,因此國內 對學習共同體相關議題之研究尚處於萌芽期階段;國內雜誌(如天下雜誌) 與期刊等雖不乏對相關活動與理念之報導與論述,但正式之研究論文文獻 尚未多見。 目前以學習共同體為主題之相關研究、其研究對象多以學生為主要對 象其次是學校行政及教職人員,至於家長方面則未有發現。研究者將依蒐 集到的文獻資料作為研究參考依據,進行資料彙整與相關研究結果之文獻 歸納分析,如表 2-3: 陳良亦(2012)指出在座位編排方式方面,大部分的同學對於能和身邊 的同學一起討論、學習,都認為是快樂且必要的,有助於提升學習動機與 學習成效。教學活動設計方面,轉變成以學生討論、分享為主之後,學童 的聆聽與表達能力有所提升,並且認為與別人一同討論、學習是有趣、重 要且較為有效的。研究者認為如果開放給家長進行公開觀課不僅可讓家長 瞭解孩子在學校之實施學習內容更有助於學生學習之專注度;如能讓家長. 33.

(45) 更進一步的成為老師的助理、參與小組學習與討論相信能夠提升孩子的學 習效能。 陳淑婉(2013)認為能激發學生學習意願,提升成效,培養耐心傾聽, 關懷尊重他人的態度,並協助落後學生融入課堂教學活動。進行運用學習 共同體於閱讀教學者,應進行共同備課、公開觀課及參與議課活動,構建 教師間的同僚性,方能有效促進教師間的學習和成長。研究者認為如果能 夠培訓志願參與的家長成為學習共同體之課堂志工、並將家長納入共同備 課,公開觀課,參與議課等活動,構建親師間的合作性,相信能有效促進 親師間的合作關係。 姜宏尚(2013)的研究則建議學校由下而上自發性啟動學習,行政單位 由上而下協力支持,在交互辯證中將理論轉化為實務推動,以學習共同體 為學校發展願景,營造寧靜和諧的學習環境,發展教師專業成長,並推動 落實學生學習的課堂改革。研究者認為因學習共同體對家長而言乃是擺脫 傳統教學之模式、如果能將家長參與這個區塊融入學校行政與教師間之關 係、相信更能達到行政與親、師、生合作發展願景,營造寧靜和諧的學習 環境並推動落實學生學習的課堂改革。. 34.

(46) 表 2-3 學習共同體之相關研究彙整:(研究者自行整理) 研究者. 研究主題. (年代). 研究. 研究發現與結論. 對象. 陳良亦. 學習共同體應用. 學生. 1.在座位編排方式方面,大部分的同學對於能和身邊. (2012). 於國小二年級教. 的同學一起討論、學習,都認為是快樂且必要的,有. 學之行動研究-. 助於提升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 以臺北市三興國. 2.教學活動設計方面,轉變成以學生討論、分享為主. 小為例. 之後,學童的聆聽與表達能力有所提升,並且認為與 別人一同討論、學習是有趣、重要且較為有效的。. 葉惠如. 國中數學學習共. (2012). 同體之行動研究. 學生. 1.除成績有明顯進步外,概念性知識、依程序解決數 學問題的能力及寫幾何證明題的能力均有進步。 2.在幾何推理的學習表現 較不理想,仍有改善空間。 3.研究結束後,發現學生的數學學習行為表現仍持續 正向且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 4.本研究方案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並解決學 生在國中數學競賽所遭遇的學習困難。. 陳淑婉. 學習共同體運用. 學生. 1.能激發學生學習意願,提升成效,培養耐心傾聽,. (2013). 於閱讀教學方案. 關懷尊重他人的態度並協助落後學生融入課堂教學. 之研究. 活動。 2.進行運用學習共同體於閱讀教學者,應進行共同備 課,公開觀課,參與議課活動,構建教師間的同僚性, 方能有效促進教師間的學習和成長。. 陳源. 學習共同體理論. 學生. 1.對於提升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成績表現有. (2013). 運用於互動式電. 明顯進步(平均進步達 10 分以上)。. 子白板教學之成. 2.有助於提升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學習成效。. 效分析 姜宏尚. 學校發展學習共. 學校. 1.個案學校扮演關鍵支援角色與同僚關係,並向各方. (2013). 同體歷程之個案. 教. 爭取經費,以提供教師支援服務。. 研究—以臺南市. 師、行 2.推動策略,包括加強宣導,拓展專業學習和溝通管. 一所國小為例. 政人. 道,及系統化授業研究運作模式。. 員、教 3.透過強化認同並持續宣導鼓勵,檢視歷程提出檢討. 35.

(47) 育產. 與改進,並不斷反思學習成效和內在啟發,建構理論. 業工. 與實務整合架構。. 會及. 4.建議學校由下而上自發性啟動學習,行政單位由上. 教育. 而下協力支持,在交互辯證中將理論轉化為實務推. 主管. 動,以學習共同體為學校發展願景,營造寧靜和諧的. 機關. 學習環境,發展教師專業成長,並推動落實學生學習 的課堂改革。. 第四節 新北市與台北市推動學習共同體評析 新北市與台北市同時於民國 101 學年度啟動學習共同體推廣及試辦計 劃,本節茲就新北市與台北市兩個直轄市教育局推動學習共同體之緣起、 願景及目標、計劃策略、計劃經費及預期成效,和實際成果等分別彙整敘 述並比較其異同處。. 壹、新北市推動學習共同體的作法與成效 茲就新北市學習共同體先導學校實施計畫中之緣起、願景及目標、計 劃策略、計劃經費及預期成效,和實際成果等敘述如下:. 一、計劃緣起 12 年國民基本教育旨舒緩學生升學壓力,能在五育均衡發展的教育情 境中,多元發展潛能,樂在學習。幫助學校全面提升品質,提升行政與教 學專業;並且落實學生的生涯發展,增進學生的學習成效。讓教師能夠進 36.

(48) 行專業成長,以學生為中心來進行教學,用多元的方式來進行評量,並針 對不同的學生施以適性教學與輔導,帶起每一個學生。扭轉社會觀念,使 家長能夠尊重孩子的差異,鼓勵適性發展;並能重視親子互動的品質與時 間,落實親職教育及功能(新北市政府教育局,2012)。 為達成 12 年國民基本教育上述中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成就每一個孩 子、厚植國家競爭力的願景,在教學現場,有下列困境亟待突破。例如: 課程領導能量不足,尤其課程慎思有待強化;教師課程觀需轉化,教學省 思不足,無法跳脫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學回饋更待落實,教師無 法透過評量,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效能(新北市政府教育局,2012)。 為突破上述困境,不僅需強化校本課程與教學推動體系,更需要充實 專業發展內涵。新北市國教輔導團於 100 年 10 月考察日本濱之鄉小學等 3 校,並經課程諮詢小組審慎評估,決定推動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 研究(Lesson Study)。課堂教學研究在日本稱為「授業研究」,其歷史 已有一個世紀之久,係以一個單元為中心,教師們針對教材、教法和評量 等,進行討論和對話,經過試教以後,對教學過程中發生的現象和問題, 進行討論和慎思(deliberation),做為教師們教學改進的參考。這是一 種行動研究,也是結合課程改革、教學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制度。 其意義在於透過專業對話,把隱藏的實踐知識變成專業知識(新北市政府教. 37.

(49) 育局,2012)。 日本東京大學教育學院佐藤學教授以「學習共同體」為核心,結合授 業研究,在日本掀起一場「寧靜的革命」,成功改造課堂教學的風景。「學 習共同體」以「公共性」、「民主主義」與「追求卓越」為哲學理念,重 新定義「學習」的意義:學習是構築世界、構築同伴與構築自我的過程, 學習應當具備活動性、協同性與反思性的特質。因此,課堂教學應當具備 「活動」(作業)、「協同學習」(小組學習)與「表現表達」三要素, 教師也應能做到「傾聽」、「串聯」與「回歸」(知識原點)等教學三要 素(新北市政府教育局,2012)。 適逢佐藤學教授《學習的革命》的出版,新北市透過校長讀書會,不 僅使第一線教育工作者認同「學習共同體」的理念,並進一步以「先導學 校」的模式,號召市內有理想、有熱情、願意為學校永續發展而貢獻的校 長與教師,組成專業學習社群,結合外部資源,建立有效的成功典範,跨 越學習的疆界,轉化教學現場的教學型態,為十二年國教,建立可長可久 的基石(新北市政府教育局,2012)。 二、計劃願景及目標 新北市教育局推動學習共同體之願景乃是在以學習為核心,轉化課堂 教學典範、以共同學習為方法,強化教師學習社群,以課程領導為策略,. 38.

(50) 提升教學效能。並達到建構出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研究(Lesson Study),發展新北市學習共同體典範學校並以成功的經驗帶動成功,轉化 教學現場的教學型態等為目標。 三、計劃策略 新北市教育局推動學習共同體之計劃策略多元而廣泛。包含有: 1. 需有辦理意願,具有「學習革命」的理念與方法目標的校長,結合 具有熱情與理想的老師們,願意一同去改變教學現場的生態,讓學 生的參與及發表超過 50%的上課時間。 2. 團隊成員必須包括校長、主任及組長(各須 1 位以上),不兼行政之 教師須 5 位以上。 3. 申請內容應依本計畫所提供之申請表,敘明學校基本資料、學校課 程發展經驗分析、實驗計畫概述,和參與人員名單與概算表,並填 具授權書,以利教學的實踐經驗交流與成長。 4. 辦理承諾:校長必須承諾親自帶領教師社群,並進行實質課程領導, 出席期中經驗分享與期末成果分享。並承諾至少辦理 5 場教學觀摩, 國中、小先導學校,其中 1 場必須對所屬分區之學校公開,供該分 區之國中或國小教師觀摩;高中先導學校,其中 1 場必須對全市高 中公開,供各校教師觀摩。. 39.

(51) 5. 輔導支持方面、教育局敦聘具課程與教學或專業發展專長之學者、 專家及相關代表組成,對先導學校提供諮詢與輔導等服務,並對該 案辦理方向與具體作為,對教育局適時提供建議。並視情況安排或 各校可提出申請,由課程諮詢小組到校,與各先導學校參與教師, 針對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問題進行專業對話,共同找出可行有效的 解決方案。 6. 專業增能方面、進行校長課程與教學領導培訓認證:從課程領導的 實踐經驗發現,校長如果要真正擁有課程或教學領導的能力,須具 備學習活動設計的能力、示範教學觀摩的能力、課程領導及專業對 話的能力與轉化理論為實踐方法的能力,先導學校校長須接受課程 與教學領導培訓 24 小時,每項能力課程各為 6 小時,並完成指定 作業,經兩位專家學者審核通過者,取得認證;上述培訓具體實施 內容另案函知。並且設立學習導向教學演示工作坊:結合新北市國 教輔導團專任輔導員每學年須辦理 1 場分區級以上教學演示,由專 任輔導員演示如何進行一堂有效的學習導向課堂教學,由各先導學 校派員參加,透過工作坊的方式,包含演示前的教材討論、教學演 示與演示後的檢討會,以使各先導學校經由成功經驗的學習,轉化 課程觀,提升教學設計能力;上述工作坊具體實施內容另案函知。. 40.

(52) 7. 對話交流方面、要求期中經驗分享:實施 1 學期後辦理期中經驗研 討會,旨在促進各先導學校經驗交流。並於期末進行成果分享:實 施 1 學年後辦理期末成果分享會,旨在對全市各校推廣成功經驗。 四、計劃經費及預期成效 新北市教育局推動學習共同體之計劃編列經費預算為每校每學期 50,000 元。教育局敦聘具課程與教學或專業發展專長之學者、專家及相關 代表組成,對先導學校提供諮詢與輔導等服務,並對該案辦理方向與具體 作為,對教育局適時提供建議。並視情況安排或各校可提出申請,由課程 諮詢小組到校,與各先導學校參與教師,針對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問題進 行專業對話,共同找出可行有效的解決方案(新北市教育局,2014)。其預 期成效為: 1. 能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建立成功的課堂教學研究案例,做為未來推 廣基礎。 2. 能建立學習共同體的可行推廣模式,俾利於來年增加辦理校數。 五、實際成果 新北市 101 年計有 29 校參與學習共同體先導學校試辦,有 25 位以上 的校長親自入班擔任教學觀摩,校長在學校學習共同體的推動上不僅是行 政領導的角色、更是以身作責成為以示範教學領導教學的重要推手。每所. 4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Home > Education System and Policy >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 Applicable 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 Direct Subsidy Scheme..

5.1.1 This chapter presents the views of businesses collected from the business survey, 12 including on the number of staff currently recruited or relocated or planned to recruit

• Tactics: the art of organizing an army, and using weapons or military units in combination against the enemy in military encounters.. • Operational art: a component of military

4:00-4:20pm 全港至大至好玩自「研」世界: 中小學多元研習旅程 Hong Kong's Biggest & Best Nature Playground:.. Diversified Study Journey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if providing consumers with a general dietary guidance or impose a cash punishment policy on customers for not finishing their food on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need of walking to school for middle-grades students and designs related teaching plans.This study firstly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 I referred to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4 textbooks series (children and parents are from 4 schools) to develop research-based activities suitable for parent-child Math Camp.

(計畫名稱/Title of the Project) 提升學習動機與解決實務問題能力於實用課程之研究- 以交通工程課程為例/A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ract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