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國自願離職者與初次尋職者之就業安全權益之探討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我國自願離職者與初次尋職者之就業安全權益之探討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2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Graduate Institute for Labour Research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我國自願離職者與初次尋職者之就業安全 治. 立. 政. 權益之探討 大. ‧ 國. 學. A Study on the Employment Security Rights of Voluntary Resignees and First-time Job-Seekers in Taiwan..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成之約 博士 研究生:黃美禎 撰. 中 華 民 國 一○八 年 七 月. DOI:10.6814/NCCU201900867.

(2) 謝. 誌. 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首先感謝指導教授成之約老師悉心指導與提點,從論 文題目之擬定,內容之建立及相關觀念之釐清,承蒙教授諄諄教誨,在此謹致最 深之謝意。其後,感謝口試委員郭振昌老師及許雲翔老師在百忙中撥冗審閱論 文,為本篇論文提供最好的建議,並提點修正方向,使論文內容更臻嚴謹、完備, 再次致上萬分謝忱!. 回顧在政大就學的時光,充滿著精進的學識與求學的歡喜,雖然在工作、學. 政 治 大 榜題名,讓我人生的樂章增添了更多美妙的旋律,在學期間的每個課程都讓我獲 立. 業及考試的壓力下而常感疲憊,然而,於勞工所就讀期間,順利在國家考試中金. ‧ 國. 學. 益良多,豐富的知識累積與擴展眼界,在這過程中感謝家人的支持與照顧,雖然 犧牲不少家庭相聚的時光,但你們仍是支持著我,感謝研究所學長姐與同學,在. ‧. 撰寫論文的過程中時間的壓縮下是痛苦且難熬的,沒你們的協助、鼓勵,論文是. sit. y. Nat. 難以順利完成的,非常高興有緣能在這美麗的政大相遇!也期許未來能發揮所學. n. al. er. io. 為社會盡一份微薄心力,感謝在生命中曾經幫助我的每一位良師益友!. Ch. engchi. i n U. v. 感謝靈魂伴侶的精心設計與規劃,時時刻刻的督促與鼓勵,才能持續地朝理 想前進,而成就了這綺麗的際遇!『美妙成禎 嘉作臻呈』. 黃美禎. 謹致 2019.7. DOI:10.6814/NCCU201900867.

(3) 摘. 要. 在現今全球化與勞動力彈性化的時代,失業問題是世界各國迫切解決問題之 一,然也因受到全球化之影響,就業型態日趨多元,失業風險也隨之複雜,包括 非自願性失業、轉銜性失業、部份性失業等多種樣態,而失業將對個人、社會、 經濟產生多種負面影響且不利於國家未來之發展,現代國家為降低失業所面臨的 危害,保障人民工作權,促進國民就業,免於失業恐懼與危險而建構就業安全體 系,該體系以就業服務、職業訓練與失業保險所構成,近年更以積極性的勞動市 場政策為解決問題的政策主軸,根據我國憲法保障人民工作權、促進國民就業的. 政 治 大. 精神,而陸續制定職業訓練法、就業服務法及就業保險法,完成就業安全體系的. 立. 建構。. ‧ 國. 學. 細看上開法令之內涵係以非自願離職者為適用主體,含括失業給付、提早就. ‧. 業獎助津貼、職業訓練生活津貼,就業諮詢等,惟我國勞動市場尚有許多勞工看. sit. y. Nat. 似自願性離職,實質內涵係因勞動條件低落、雇主經營不善而被迫縮減工時與工. al. er. io. 資等情況或因轉銜至下一工作之情況而成為失業者,卻無法受到就業安全制度之. v. n. 保障而造成更複雜的問題,如淪為長期失業者、不完全就業者或怯志工作者,而. Ch. engchi. i n U. 這群自願性離職者於在職期間參加就業保險,繳納保險費,卻因非屬「非自願離 職」而無法在面臨失業風險時,透過就業安全制度維持生存權渡過經濟難關及維 持其勞動力。. 另因我國就業保險法請領給付之要件之一為被保險人保險年資合計滿一年 以上,然初次尋職者因尚未進入勞動市場,顯然無法達到領取失業給付之資格, 依據調查 29 歲以下失業者的失業原因以「初次尋職」佔約 4 成 5,初次尋職者 亦多數為青年在畢業離開學校後進入勞動市場尋職,在無法順利銜接進入勞動市 場而又無就業安全網的涵蓋,勢必會對這群初次尋職的青年造成極大的社會生活. DOI:10.6814/NCCU201900867.

(4) 適應難題與經濟困境,進而衍生社會問題,數據統計過去 10 年來我國長期失業 者的結構變化趨勢是:高學歷、青年、初次尋職的長期失業人數,出現逐漸增加 的趨勢。國際勞工組織 ILO 第 168 號「促進就業和失業保護公約」有特別訂定 「新尋職者的特別條款」認為初次尋職者恐面臨比一般失業者更困難的失業風險 而應納入保護。. 參考德國失業保險,不論勞工是非自願性或自願性失業,均可向勞工局登記 失業救濟金及職業訓練,日本亦有針對自願離職者給予津貼,惟兩者仍有些許差. 政 治 大 對象,恐造成就業安全之漏洞,另對於初次尋職者因轉銜進入勞動市場求職期間 立 別性,我國僅以非自願離職者為就業安全保障主體,而未隨時代的改變擴大適用. 所得安全兩國均有給予一定的協助措施,我國現行的制度及限制對勞工之生存. ‧ 國. 學. 權、未來職涯發展產生威脅,規範不足實有探討之必要性,使我國就業安全制度. ‧ y. Nat. sit. 更臻完備。. n. al. er. io. 關鍵字:自願性離職、初次尋職者、全球化、就業安全、失業給付、就業保險 法、就業服務法. Ch. engchi. i n U. v. DOI:10.6814/NCCU201900867.

(5) Abstract. In today’s globalized and labor flexible era, unemployment is an urgent problem that every country in the world needs to solve. Howeve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globalization, employment patterns are changing rapidly and unemployment risks are becoming more complex. These risks include involuntary unemployment, transitive unemployment, and partial unemployment. Unemployment creates different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individual, society, and the economy and is disadvantageous for future. 政 治 大 working rights of the people, 立 to promote public employment, and to eliminate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To reduce the harm posed by unemployment, to ensure the. ‧ 國. 學. fears and dangers of unemployment, modern countries have established employment security systems. This system is composed of the employment service, employment. ‧. training, and unemployment insurance. In recent years, governments have used a. sit. y. Nat. proactive labor market policy to solve problems. Taiwan has gradually established the. n. al. er. io. Vocational Training Act,Employment Service Act, and the Employment Insurance. i n U. v. Act and completed the building of an employment security system based on the. Ch. engchi. constitutional spirit of guaranteeing people’s right to work and to promote employment among the people.. If we look carefully at these laws, they are mainly centered on involuntary resignees and include items such as unemployment pay, early employment reward subsidy, career training and living expense subsidies, and employment consultations. Unfortunately, although many people in Taiwan’s labor market look like they voluntarily resigned, the reality is that they became unemployed because of poor labor conditions, as a result of decreased work hours and payment from poor employer. DOI:10.6814/NCCU201900867.

(6) management, or transfer to the next job. In circumstances like these, workers are not protected by the employment security system, which produces more complicated problems such as long-term unemployment, atypical employment, or workers working under fear. This group of voluntary resigneesparticipated in employment insurance while they were employed, but cannot use the employment security system when they face unemployment risk or use the system to maintain their living or employability because they are not technically “involuntary resignees.”. 政 治 大 Act is that the insured must have one year or more of insured period. Obviously, 立 In addition, one of the payment conditions for Taiwan’s Employment Insurance. first-time job seekers who have never been in the labor market cannot obtain. ‧ 國. 學. unemployment payment qualification. According to a survey of the unemployed. ‧. under 29 years of age, about 45% gave “first-time job-seeking” as the reason for. sit. y. Nat. unemployment. First-time job seekers are mostly young people that have graduated. io. er. and are just entering the labor market to search for employment. However, some a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enter the labor market but are also not covered by the. al. n. v i n C h this group of first-time employment security net. As a result, job-seeking youths faces engchi U. tremendous social adjustment and economic difficulties, which then derive into social problems. Based on statistics from the last decade, Taiwan’s long-term unemployment structure show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highly educated workers, youths, and first-time job seekers who are unemployed for longperiods. The C168 - Employment Promotion and Protection against Unemployment Conventionfrom the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ILO)provides a special provision (Special Provisions For New Applicants For Employment), which asserts that first-time job seekers may face even more unemployment risk than general unemployed people and should be included for protection.. DOI:10.6814/NCCU201900867.

(7) In contrast to Germany’s unemployment insurance, where laborers can apply for unemployment relief or job training from the labor department no matter whether they areinvoluntary or voluntarily unemployed, or Japan’s policy where voluntary resignees can apply for subsidies (although the amount may be different), Taiwan mainly focuses on involuntary resignees in regards to employment security insurance. If the scope of suitable subjects is not expanded to keep up with the times, an employment security loophole may be created. Furthermore, the current deficiencies in Taiwan’s income security assistance for first-time job seekers as they transition into. 政 治 大 limitations must be explored. the labor market and the threat towards labor survival and career development caused by the current system and its. 立. so that Taiwan’s. employment security system can be made more complete.. ‧ 國. 學 ‧. key word:voluntarily resigned, first-time job-seeking, globalized, employment. sit. y. Nat. security, unemployment pay, Employment Insurance Act, Employment. io. n. al. er. Service Act.. Ch. engchi. i n U. v. DOI:10.6814/NCCU201900867.

(8)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3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章節安排 .................................................................................. 4 第二章 我國失業概況及問題分析.............................................................................. 7 第一節 我國失業概況 .............................................................................................. 7 第二節 失業者中之自願離職者與初次尋職者就業困境 .................................... 13. 政 治 大 第四節 自願離職者與初次尋職者協助措施 ........................................................ 34 立 第三節 我國失業者的協助措施 ............................................................................ 27. ‧ 國. 學. 第五節 小結 ............................................................................................................ 40 第三章 各國對自願離職者與初次尋職者的協助.................................................... 43. ‧. 第一節 國際組織對就業與所得保障政策與建議 ................................................ 43 第二節 德國失業者及初次尋職者之就業安全制度 ............................................ 50. y. Nat. io. sit. 第三節 日本失業者及初次尋職者之就業安全制度............................................59. n. al. er. 第四節 小結 ............................................................................................................ 67. i n U. v. 第四章 訪談發現與分析............................................................................................ 70. Ch. engchi. 第一節 訪談設計與對象 ........................................................................................ 70 第二節 訪談發現 .................................................................................................... 74 第三節 訪談分析 .................................................................................................... 79 第四節 小結 ............................................................................................................ 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4 第一節 結論 ............................................................................................................ 84 第二節 建議 ............................................................................................................ 89 參考文獻...................................................................................................................... 92 附錄:訪談紀錄.......................................................................................................... 97. I. DOI:10.6814/NCCU201900867.

(9) 表目次 表1. 台灣 1967-1980 年失業率 ............................................................................. 10. 表2. 失業者按年齡及教育程度分......................................................................... 11. 表3. 失業者按失業原因分..................................................................................... 12. 表4. 106 年度失業者之失業週數—按失業原因.................................................. 15. 表5. 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與對原有工作不滿 失業期間比較................... 16. 表6. 15 至 64 歲非勞動力按未參與經濟活動原因.............................................. 21. 表7. 15 至 64 歲非勞動力在 105 年曾找尋工作者停找工作原因...................... 22. 表8. 106 年失業者失業期間按年齡與教育程度分.............................................. 24. 表9. 政 治 大 就業保險法失業給付各項津貼及補助......................................................... 29 立 就業服務法之促進津貼各項給付................................................................. 31. 表 11. 一般身分離職者(自願離職者)給付日數基礎 ......................................... 61. 表 12. 特定原因離職者(非自願離職者)給付日數基礎..................................... 61. 表 13. 日薪計算基礎.................................................................................................61. 表 14. 訪談大綱(一) .................................................................................................. 71. 表 15. 訪談大綱(二) .................................................................................................. 72. 表 16. 個案談訪資料彙整(一)..................................................................................73. 表 17. 個案談訪資料彙整(二) .................................................................................. 73. ‧. ‧ 國. 學. 表 10.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II. DOI:10.6814/NCCU201900867.

(10) 圖目次 圖1. 研究流程............................................................................................................. 6. 圖2. 失業者失業期間生活費主要來源................................................................... 18. 圖3. 德國勞動市場政策體系................................................................................... 51.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III. DOI:10.6814/NCCU201900867.

(11)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勞工透過勞務的提供換取薪資,維持個人生計與尊嚴,惟進入全球化經濟體後,資本不 斷的流動,產業大量外移,台灣的失業率從 1995 年的 1.79%,到 1999 年到 2.92%,另於 2001 年到達 4.57%,失業率不斷的升高,然而失業將導致勞工所得來源喪失,經濟安全遭受威脅, 勞工是國家經濟生產的主力,也是社會進步的推手,政府為避免失業對國家發展、社會安定 造成影響,需建構完整的就業安全體系,於 2002 年訂定就業保險法並自 2003 年開始施行。. 政 治 大 尊重及生活之延續,且為呈現人性尊嚴的展現國家有積極給予人民保障,因此對於就業安全 立. 依據憲法保障的社會國原則以追求社會實質正義的目的,生存權之內涵包括了對生命之. ‧ 國. 學. 係為一種現代國家為保障人民工作權、生存權,促進國民就業,免於失業恐懼與危害所建構 的體系,隨著經濟發展的複雜與勞動市場的多變,就業安全體系不斷的擴充,以就業服務、. ‧. 職業訓練、失業保險與就業促進為就業安全體系的支柱,就業安全體系保障的對象應為全體. sit. y. Nat. 國民,惟我國就業保險法第 5 條加保對象需為「年滿 15 歲以上、65 歲以下之具中華民國國. al. er. io. 籍者、與在中國民國境內設有戶籍之國民結婚,具獲准居留依法在臺灣地區工作之外國人、. v. n. 大陸地區人民、香港居民或澳門居民,應以其雇主或所屬機構為投保單位,參加本保險為被. Ch. engchi. i n U. 保險人。」另有關於保險給付之請領要件除了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外,均以被保險人「非自願」 離職為要件,換言之,若為勞工自願性的離職,即便先前有繳納保險費仍無法領取保險給付。 另一要件為投保年資之限制,依就業保險法第 11 條之規定「辦理退保當日前三年內,保 險年資合計滿一年以上」始可請領,倘被保險人工作年資無法達到該要件時,則將無法領取, 在就業安全體系中,係以需非自願性失業且加入保險達一定期間始能獲得保障,因此若未有 任何投保年資的初次尋職者,恐將馬上面臨的是經濟危機,現今全球經濟的多變性及勞動型 態的多樣化,以目前的限制將對部份青年勞工或初次尋職者的就業安全產生威脅,甚至影響 其自由轉換工作之權利,亦因未納入就業安全的保障範圍內,恐需屈就於低薪、勞動條件差 或無法順利銜接至合適的工作成為長期失業者、怯志工作者,以及因為初次求職者在尋職時 1. DOI:10.6814/NCCU201900867.

(12) 多因「經驗不足」或「不知適合從事何種工作」等衍生不同的問題,亦因無法提升自我能力 而不斷的被剝削,失業的問題隨全球化的影響之下,變得更加的複雜且多樣,因此應思考隨 時代的演進,在可承擔的範圍內將更多勞工納入保障就業安全的安全網內,並審視我國現行 的政策是否應予修正。.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取描述性研究,主要以文獻分析法及深入訪談法為主要研究方法,針對臺灣就 業安全的法制、現況及環境,進行保險制度的政策及適用對象之實質探討。本文共計文獻分. 政 治 大. 析法與深入訪談法兩種方法行進研究,茲就下列兩種質性研究方法在本文中之運用方式,分. 立. 別說明如下:. ‧ 國. 學. 一、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法又稱為「文件分析法」或「次級資料分析法」 ,是將蒐集與某項問題有. ‧. 關的期刊、文章、書籍、論文、專書、研究報告、政府出版品及報章雜誌的相關報導. y. Nat. n. al. er. io. 能產生的結果1。. sit. 資料,進行進度性與比較性的分析研究,以瞭解問題發生的可能原因,解決過程及可. i n U. v. 本研究在蒐集國內外與就業安全保障制度的發展沿革、相關問題的文獻包括統計. Ch. engchi. 資料、研究報告、書籍、期刊、論文等,進行整理、分析,同時研究德國、日本與我 國對於失業者的就業安全政策,探討我國現行的制度。. 二、深入訪談法 文獻分深入訪談法又稱為「質化訪談」 ,採用較少但具代表性的樣本,在訪問者和 受訪者之間針對研究主題進互動,深入訪談法可以透過蒐集、組織及分析資料,提出 綜合性及系統性的有價值及較深入的問題,深入訪談法在社會學調查研究中,是一種 普遍蒐集資料的方法,也是社會研究中經常使用的調查方式之一,其最大優點是受訪. 1. 吳定,(2003),政策管理,台北:聯經出版社。 2. DOI:10.6814/NCCU201900867.

(13) 者可以提供豐富詳盡的資料,並解答敏感性的問題,而訪問者易於接近在其他研究方 法中受到限制的話題。 此次設計的訪談大網為半結構式,所擬定的題目主要是探討在全球化影響及產業 的轉變對於失業的原因不再僅限於勞動基準法與就業保險法所臚列的幾種類型而是更 多樣化的,我國的就業安全制度提供給予非自願失業者相當程度的保護及協助並期望 儘快回到勞動市場,縮短失業期間的風險,然而,不論是非自願性失業或自願性失業 及初次尋職者,所面臨的風險及威脅與非自願性失業者並無不同,甚至因未符合資格 致無法納入保障範圍,得到政府的資源協助更是短缺,我國就業安全的保障是否給予. 政 治 大 失業者,讓所有勞工都能適才適所,找到合適的工作及得到支援,本研究除理論及文 立 足夠支持這些失業勞工順利再次進入勞動市場,在失業初期即給予協助避免淪為長期. 學. 研究範圍與限制. sit. Nat. 第三節. y. 待發現實務及現行政策之落差或異同。. ‧. ‧ 國. 獻外,透過訪談加以實證,本篇論文擬訪談與相關之政府單位、學者、及勞工,並期. n. al. er. io. 本研究的對象為自願離職者及初次尋職者,其定義係自願性失業者亦即為原先有工作或. i n U. v. 曾經有工作但因故離職,及初次找尋工作者其為社會新鮮人人為研究架構,透過憲法及就業. Ch. engchi. 安全法對於勞工的保障進行討探討,我國政府在進行就業安全的政策規劃因國家經濟的發展 與社會文化的脈絡,因此協助的對象有不同的考量,另參考國際勞工組織、德國及日本兩個 國家現行對於勞工就業安全保障之規定比較我國的制度,就業安全一直都是現今各國積極處 理的問題,本研究選擇制度參考的國家為德國及日本,係因德國社會保障體系完善且悠久, 一個國家的進步與否社會制度是關鍵,德國的就業保險採強制納保與我國的制度相近,雖然 德國的給付要件從過去的寬鬆到 2003 年改革後現在需配合國家一定的政策要求才能獲得補 助,但其保障的範圍及對象仍相對完整,另日本係因為我國鄰近且均為亞洲國家,國情相近, 日本過去也面臨失業嚴重的問題,國家如何透過政策的改變促進勞工就業,雇用保險法以更 健全的涵蓋對象及各種給付的項目,協助失業期間所面臨的困境,以及兩國如何協助初次尋 3. DOI:10.6814/NCCU201900867.

(14) 職者轉銜進入就業市場時的協助措施,就業安全制度部份相同,但仍有不少相異之處,因此 以德、日兩國的就業安全制度為研究為我國制度之參考。並透過深入訪談法瞭解政府、學者 及勞工的觀點,對於就業的安全制度設計公平的重要、平等,政府介入的必要,探討我國制 度是否有修正之必要,進而做出結果。 因本研究著重探討有關協助自願性失業的勞工再次就業與初次尋職者在找尋工作時,政 府提供或保障的資源與制度是否完善,對於德、日兩國的國情及就業安全制度直接相關的就 業服務站的推介就業及職業訓練的流程及細節,在本研究囿於時間因素的限制,無法進行深 入的調查與研究,在勞工訪談的樣本數量少,諸如類似缺失,可能產生的闕漏,均有待後續 研究之補充增益。. 立. ‧ 國. 研究流程與章節安排. 學. 第四節. 政 治 大. 本研究係進行自願離職者與初次尋者之就業安全權益之探討,在擬定寫作策略上,首先. ‧. 是就我國的失業問題概況進行瞭解,進而分析失業者的結構組成,透過分析發現自願離職者. y. Nat. sit. 與初次尋職者在失業時面臨的就業困境,其次,針對政府對於非自願離職者現有的法令保護、. n. al. er. io. 協助措施及法定要件排除進行簡要說明,並就自願離職者與初次職者政府給予的協助措施比 較其差異處,在現有的法令架構下是否有足夠的保障。. Ch. engchi. i n U. v. 透過國際組織及德國、日本兩國在失業給付規劃、政策,從中瞭解與我國制度的差異處, 作為進一步研究或比較的基礎。之後,根據前項運用資料分析及質化研究方法選定研究對象 與訪談大綱後,進行深度訪談,探討制度是否有所缺失;最後根據訪談資料所得之分析結果, 釐清就業安全制度中對於自願離職者與初次尋職者得改善之處,並針對現存問題據以提出改 善建議,以作為未來政策或制度修正之參考。. 本研究共分為五個章節,安排及說明如下: 第一章緒論本章內容論文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範圍與限制、最後說明研究流程 與章節安排,主要在說明本研究之架構。 4. DOI:10.6814/NCCU201900867.

(15) 第二章我國的失業概況及問題分析,本章試著透過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及脈絡分析失業 的原因,及政府如何透過社會保險制度建立勞工就業安全網,瞭解我國就業安全機制及現行 可提供之措施,另因社會及勞動環境的變化與制度性的排除,使得自願離職者及初次尋職者 面臨經濟不安全之威脅及困境,進而可能落入貧窮、低薪之風險,而產生多重的問題並影響 個人及社會的發展,失業者面臨這樣的困境我國現有的法令及措施是否有給予這類失業者適 當之協助,倘若有是否足以渡失業期間的風險。 第三章各國對自願離職者與初次尋職者的協助,本章為瞭解國際勞工組織對於就業安全 的定義及相關規範及準則,作為提供自願性失業 者及初次尋職者之失業保障之國際法上基. 政 治 大. 礎,另透過德國與日本就業保險法制之介紹,及對於上開對象的相關協助措施,給予勞工重 回職場之助力及政策作為參考比較。. 立. 第四章訪談發現與分析,本章是透過先前的文獻回顧,設計質化研究方法及設定訪談對. ‧ 國. 學. 象與訪談大網,進行深度訪談,在訪談中探討現行的制度是否有不足之處及與德、日兩國的. ‧. 制度相比較之下是否有改善之處,對於勞工的協助是否可借以參考,並據以提出調整或修改. y. Nat. 我國現行對於自願離職者失業者與初次尋職者之就業協助建議,研究流程如圖 1。. 規及 政策,本就訪談結果及研究論結論提出研究結果。. n. al. Ch. engchi. er. io. sit.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本章是回顧研究的文獻及質化訪談,歸納研究成果,檢視現行的法. i n U. v. 5. DOI:10.6814/NCCU201900867.

(16) 確立研究主題. 探討我國自願離職者與初次尋職者 面臨現況與問題. 我國就業安全制 度之檢視. 德國就業安全制 度之檢視. 立. 政 治 大. 學. 建立研究架構與方法. ‧. ‧ 國. 日本就業安全制 度之檢視. n. al. er. io. sit. y. Nat. 選定研究對象與設計訪談大鋼. C h進行訪談 engchi. i n U. v. 資料整理與分析. 結論與建議. 圖 1:研究流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6. DOI:10.6814/NCCU201900867.

(17) 第二章. 我國失業概況及問題分析 第一節. 我國失業概況. 我國憲法第 15 條規定「人民之生存權、工作權及財產權,應予保障。」人民除可向國家 要求其生存、工作及財產消極不受侵害之外,亦可要求國家機關積極作為,使其生存、工作 及財產獲得保障。其生存權係指人民為維持其生存,得向國家要求予以扶助,生存權係以保 護、幫助在社會上、經濟上之弱勢為主要內容,生存權包括有一般保障、對生理上弱勢者的 保障,以及改善國民生活之保障三種類型。另於憲法第 155 條規定「國家為謀社會福利,應. 政 治 大 與救濟。」另工作權係人民有從事工作並有自由選擇職業及工作場所之權利及維持生計,人 立 實施社會保險制度。人民之老弱殘廢,無力生活,及受非常災害者,國家應予以適當之扶助. 民失業時,有請求國家給予適當就業機會,以維持其生活之權利,因此,工作權除具自由權. ‧ 國. 學. 性質亦兼具受權益之屬性2,並於我國憲法第 152 條規定「人民具有工作能力者,國家應予以. ‧. 適當之工作機會。. y. Nat. 工作是個人能力與機會的延伸,工作有益於實質的個人福祉,好的工作可以帶來物質的. er. io. sit. 報酬,感受社會的價值與自我實現的理想,享有更多的資源並且與社會關係有連結互動,依 據「聯合國 2017 年世界幸福報告」除了過去考慮到的幾個因素外更分析了「工作中的幸福感」. n. al. Ch. i n U. v. 3,因此一旦失去工作個人與家庭都會受到衝擊,失業帶來的負面效益將易陷入憂鬱情緒,勞. engchi. 工若為家庭經濟來源的主要承擔者,一旦失去工作將會使得家庭收入急劇下降,隨著失業持 續時間的長短也將造成壓力及未來再次進入勞動市場之困難。 然而在全球化經濟體系內,因資本的積累不再僅限於單一國家領土內的勞動生產,而是 鑲嵌在全球化經濟的生產網絡之中,並隨著市場競爭機制流動,在市場競爭的邏輯之下,降 低生產成本或追求低廉勞動成本常成為雇主提升競爭力的手段,亦常為發展型國家為了提升 其國內的經濟發展,脫離貧窮創造就業機會等等因素,必需吸引外來資本的青睞投資,而降. 2 3.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2 年 9 月第 5 版,頁 269-271。 wold happiness report 2017 http://www.taaa.org.tw/uploads/editors/news_list/606243881.pdf(最後瀏覽日 期:2019/6/25) 7. DOI:10.6814/NCCU201900867.

(18) 低國家管理的主權或漠視外資所帶來的問題,特別是在勞工的議題上更是如此,全球化將造 成生產組織的彈性化與勞動市場的去管制化,在階級結構上會形成長期穩定的正式僱傭關係 可能會被短期非典型的關係替代,另外是新貧階級則會出現在大量產業外移的先進國家4,勞 工薪資及工作型態在此全球生產分工體系下遭受相當之衝擊,勞工在全球勞動市場中的位置 則相對趨於弱勢。 台灣的勞動市場歷史變遷亦如同全球經濟的變化,在 1987 年起因經濟化的發展,開始採 取經濟自由化的開放政策,台灣的產業資本進行跨國移動的限制逐漸減少,同時為追求低工 資的對外投資國,促使產業外移的趨勢日益擴大,快速地改變了台灣以傳統製造業為主的產. 政 治 大 上勞力短缺、土地取得不易、社會福利訴求增加等投資環境因素交易影響,使得技術層次較 立. 業結構。自 1980 年代後期,因國內工資、地價、生產成本大幅揚升,環保意識要求提高,加. 低、勞力密集為主的傳統製造業出現外移,但是在 2000 年之後,資訊電腦與電子科技產業也. ‧ 國. 學. 開始外移生產業,紛紛西進至中國大陸或南進至東南亞,形成科技產業外移的趨勢, 「台灣接. ‧. 單,海外生產」的生產模式為台灣製造業的主流,台灣的傳統製造業與電子科技業長期且持. y. Nat. 續將生產線外移,導致國內就業機會隨之明顯減少,對台灣勞動市場造成明顯的影響,特別. 技術的作業人員首當其衝,其次是中低階的白領管理人員。. al. er. io. sit. 是導致工作場所歇業與業務緊縮的非自願性失業人數增加,製造業生產線的外移使得工廠低. n. v i n 隨著製造部門的外移,服務業部門則是相對持續性發展,促使台灣在 1988 年開始從工業 Ch engchi U. 社會轉型進入「後工業社會」5的勞動市場結構,服務業部門已成為提供就業機會的主要來源, 惟服務業所增加的就業機會難以吸收製造部門中由產業轉型所釋放出來的勞動力,製造業退 出或外移而非自願性失業的低技術勞工,由於只具備低技術而難以繼續在製造部門就業,另 製造業與服務業的生產力差距現象可能加深了勞動薪資的惡化,這種生產力的差距會造成「成 本弊病」(cost-disease)6的問題,這指的是製造業的自動化程度提高,而服務業就業人口大多. 4. 林宗弘(2009),台灣的後工業化:階級結構的轉型與社會不平等 1992-2007,台灣社會學刊第 43 期, (2009):105。 5 李健鴻,後工業社會的失業風險調控:台灣因應金融危機的就業政策與治理困境分析,政大勞動學報第 28 期, (2012):105 6 Esping-Andersen, G. (1999) Social Foundations of Postindustrial Economie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103. 8. DOI:10.6814/NCCU201900867.

(19) 是勞力密集、技術層面低,自動化程度較低,服務業的勞動生產力成長,明顯低於製造業的 生產力成長程度,因此當服務業僱用的人力越來越多、勞動成本日益增加,但是生產力並沒 有同時相對提高,因此服務業的雇主往往會採取降低薪資水準或是增聘僱非典型勞工的方式 來因應。 後續受到經濟全球化與勞動市場彈性化的影響,不僅高失業率問題持續惡化,薪資水準 日益下降、惡劣的勞動條件及從事各種非典型工作型態的工作貧窮者也出現日益增加。在進 入「後工業社會」時代後,後工業社會衍生的新社會風險包括了長期失業、大量失業、非典 型就業與就業市場等新型態的社會風險,勞動市場彈性造成了不安全的工作環境7,後工業化. 政 治 大 為困難,而年長且有經驗的男性勞工則被迫做出失業或提早退休的選擇,至於低技能與低教 立. 主義者亦認為將對傳統工會造成打擊,工會的力量式微,青年與女性要進入勞動市場就業更. 育者所面臨場難題是就業機會不足或是被迫從事低薪工作的困境。. ‧ 國. 學. 綜上,觀察台灣歷年失業率的變化脈絡下(見表 1)可發現,早期台灣並不存在失業問. ‧. 題,六○至七○年代時值我國農業轉型工業之際,農業部門就業比率急遽萎縮,工業部門就. y. Nat. 業比率則呈增長之際,在政府積極推動各項基層建設及重化工業發展基礎下,經濟快速成長,. er. io. sit. 勞動市場亦呈穩定發展,此時失業率多未超過 2%,主要是離職、轉換工作等緣故造成的「自 然失業率」8;八○年代中期因公共建設投資停頓致國內需求疲弱,營造業不僅喪失吸納傳統. al. n. v i n 工業釋出勞力之能力,更釋放出大量勞力,失業率由 85 年遽升為 2.60%,其後受到亞洲金融 Ch engchi U 風暴影響,失業率持續升至 89 年 2.99%。九○年代隨國內產業結構持續轉型,復以經濟全球 化與自由競爭趨勢,勞力密集性產業外移及自由市場競爭激烈影響下,亦難回復低失業率, 在 2008 年中因金融風暴席捲全球,我國失業率從 2007 年的 3.91%,上升到 2008 年的 4.14%, 又快速攀升到 2009 年的 5.85%,創下歷史新高,2012 年再回到 4.24%,近年在景氣復甦帶動 就業下,106 年失業率降至 3.76%。. 7. 李健鴻,後工業社會的失業風險調控:台灣因應金融危機的就業政策與治理困境分析,政大勞動學報第 28 期, (2012):105 8 自然失業率自然失業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指充分就業下的失業率。自然失業率即是一個不會造成 通貨膨脹的失業率(Non-accelerating Inflation Rate of Unemployment,NAIRU )。從整個經濟看來,任何時候都會 有一些正在尋找工作的人,經濟學家把在這種情況下的失業稱為自然失業率,所以,經濟學家對自然失業率 的定義,有時被稱作"充分就業狀態下的失業率",有時也被稱作無加速通貨膨脹下的失業率。 9. DOI:10.6814/NCCU201900867.

(20) 表 1 台灣 1967-1980 年失業率 經濟成長率. 失業率. (百分比). (百分比). 1967. 10.7. 2.29. 1968. 9.2. 1.72. 1969. 9.0. 1.88. 1970. 11.4. 1.70. 1971. 12.9. 1.66. (年 別). 1972. 立. 1973. 1980. 1.78. 10.2. y. 1.76. 13.6. sit. 1.67. Ch. 8.2. e7.3n g c h i. er. al. n. 1979. 2.40. 13.9. io. 1978. 1.53. 4.9. Nat. 1977. 1.26. ‧. 1976. ‧ 國. 1975. 1.2. 1.49. 學. 1974. 政13.3 治 大 12.8. i n U. v. 1.27 1.23.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整理。. 另更進一步研究透過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資料專區 106 年人力資源調查提要分析9發 現,失業人數的年齡 25-44 歲者占 55.01%為最多,其次是 15-24 歲者占 25.36%(見表 2) ;觀 察近 10 年失業原因結構發現除在 97 年至 99 年金融風暴期間外,均以因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而 失業者占逾 30%為最多,而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者應可推定為非自願性離職,自 100 年 起至 106 年間均佔比 25-30%,另初次尋職者占逾 20%(見表 3),由此得知這二大類型族群的 9. 參行政院主計總處中華民國統計網,106 年人力資源調查提要分析 https://www.stat.gov.tw/ct.asp?xItem=41670&ctNode=516&mp=4(最後瀏覽日:2019/4/3) 10. DOI:10.6814/NCCU201900867.

(21) 失業問題是我國需應積極處理及因應,接續將探討我國現行的法規、政策及措施對於這二類 型失業者在面臨失業時能給予的協助為何,這二類失業者再次進入勞動市場之過程中所面臨 的困境。 表 2 失業者按年齡及教育程度分 總計 15-24 歲 千人. 45-64 65 歲以 國中及以 歲 上 下. 25-44 歲. 大專及以 上. 高中(職). 大學及以上. %. 96 年. 419. 100.00. 24.77. 97 年. 450. 100.00. 24.45. 98 年. 639. 100.00. 99 年. 577. 100 年. 491. 101 年. 481. 100.00. 102 年. 478. 100.00. 103 年. 457. 104 年. 57.31. 17.84. 0.07. 21.39. 政 治 大. 39.55. 39.06. 24.40. 19.64. 0.07. 22.23. 36.96. 40.81. 26.66. 19.87. 58.27. 21.83. 0.04. 23.23. 36.71. 40.06. 25.60. 100.00. 19.80. 58.38. 21.75. 0.07. 20.76. 36.72. 42.52. 28.41. 100.00. 22.14. 57.19. 20.60. 0.06. 18.05. 36.28. 45.67. 32.67. 23.53. 57.41. 18.99. 0.07. 17.23. 33.72. 49.05. 36.67. a l24.81 56.08 19.05 0.07 17.04 v i n C 100.00 24.5 h56.41 i U 15.36 e n 19.04 g c h 0.05. 32.84. 50.12. 37.98. 32.06. 52.58. 39.97. 440. 100.00. 24.76. 55.99. 19.17. 0.08. 13.32. 33.43. 53.25. 41.65. 105 年. 460. 100.00. 24.42. 55.23. 20.24. 0.10. 13.93. 32.60. 53.47. 41.73. 106 年. 443. 100.00. 25.36. 55.01. 19.56. 0.07. 13.19. 32.36. 54.45. 42.84. -17. 0.00. 0.94. -0.22. -0.68. -0.03. -0.74. -0.24. 0.98. 1.11. -3.52. -. -. -. -. -. -. -. -. -. n. er. io. sit. Nat. y. ‧. ‧ 國. 立. 學. 55.84. 當年與上年比較增減 值(百分點) 增減率(%).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106 年主計總處人力源資調查提要分析,頁 5。 11. DOI:10.6814/NCCU201900867.

(22) 表 3 失業者按失業原因分 總計 千人. 初次尋 非初次 職者 尋職者 工作場所業務緊 對原有工作 季節性或臨時性 其他 縮或歇業 不滿 工作結束. %. 96 年. 419. 100.00. 20.73. 79.27. 30.13. 33.01. 9.85. 6.28. 97 年. 450. 100.00. 20.64. 79.36. 33.83. 30.79. 9.65. 5.09. 98 年. 639. 100.00. 16.04. 83.96. 52.76. 18.65. 8.92. 3.63. 99 年. 577. 100.00. 18.13. 81.87. 41.57. 24.57. 11.13. 4.60. 100 年. 491. 100.00. 20.39. 79.61. 30.10. 32.63. 11.37. 5.52. 101 年. 481. 100.00. 21.92. 78.08. 28.46. 33.72. 10.42. 5.48. 102 年. 478. 100.00. 23.40. 76.60. 29.04. 9.17. 4.80. 103 年. 457. 22.98. 77.02. 28.00. 35.32. 9.25. 4.44. 104 年. 440. 100.00. Ch. 77.11. 26.28. 36.53. 9.92. 4.38. 105 年. 460. 100.00. 23.72. 76.28. 26.30. 35.21. 10.15. 4.63. 106 年. 443. 100.00. 23.55. 76.45. 25.63. 36.84. 10.29. 3.69. -17. 0.00. -0.17. 0.17. -0.67. 1.63. -3.52. -. 學. ‧. Nat. 100.00. io. n. al. sit. y. 33.59. er. ‧ 國. 立. 政 治 大. 22.89. engchi. i n U. v. 當年與上年比較增減 值(百分點). 增減率(%). 0.14 -0.94.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106 年主計總處人力源資調查提要分析,頁 6。 12. DOI:10.6814/NCCU201900867.

(23) 第二節. 失業者中之自願離職者與初次尋職者就業困境. 社會福利是指一種國家的方案給付、服務體系,用來協助人民滿足其社會、經濟、教育 與健康的需求,此乃社會維持的基礎,社會福利的功能就是扮演工業社會常態的第一線功能, 社會福利不只是解決老弱婦儒的社會問題,而是預防與降低個人與家庭遭遇社會事故(social contigencies),如生育、疾病、傷殘、失業、老年、死亡時可能所帶來的生活危機10。 因此就業保險是針業失業危機所生之就業安全制度之一環,與就業市場資訊、就業服務 及職業訓練等對於勞動市場有極大之影響,就業保險扮演兩種角色,一為社會保險的一環,. 政 治 大 仍屬於失業危險的保障,失業保險需配合充分的就業政策,不僅為給予失業情況之社會福利 立 必須符合社會保險的一般目標,發揮所得再分配及安全保障的功能;一為就業安全的一環,. 制度,且應能運用其基金以協助就業服務、職業訓練,以預防及抑止失業的發生11。. ‧ 國. 學. 我國的就業安全體制係採差序治理體制 12,在這個體制系失業者必須為特定職業身份與. ‧. 失業類別或社會身份類別才能在國家的就業體制保護下免於失業所造成的風險及困境,就失. y. Nat. 業者的型態自然區分為自願性離職及非自願性失業兩種,非自願離職者可透過國家建立的就. er. io. sit. 業安全網得到協助,免於失業時所面臨的各種風險,這包涵了給予所得安全基本保障及就業 促進政策措施可得到國家所提供的失業給付、職業訓練生活津貼、提早再就業津貼、就業媒. al. n. v i n 合服務等多項優厚的協助資源,其目的係因倘一個國家的失業率高將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家 Ch engchi U 庭問題且勞工因此短期甚至長期被排除在勞動市場外,造成國家勞動力的減損,平均國民所 得降低,經濟衰退不利國家未來的發展,因此政府必需積極介入處理,使失業者及早重返勞 動市場。 然失業者中的自願離職者係指勞工因生涯規劃、追求自我、對於勞動條件、組織文化不 滿時,所生之主動終止勞動契約;我國目前失業人口的定義,係參採國際勞工組織(ILO)之規 定,與世界主要國家所公布之失業率定義相同,凡年滿十五歲同時具有(1)無工作; (2)隨. 10 11 12. 林萬億(2006),我國憲法與社會權的實踐,部門憲法,頁 282-289。 郭振昌(2019),就業保險法積極勞動市場政策的國際趨勢與啟發,台灣新社會合作智庫,頁 2-3。 李健鴻(2008),差序治理體制與治理矛盾:台灣就業體制變革分析,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六卷第二期頁 126-132。 13. DOI:10.6814/NCCU201900867.

(24) 時可以工作;(3)正在尋找工作(尋找工作的方法包括託親友師長介紹、向私立就業服務機 構求職、應徵廣告、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求職、參加政府考試分發等)或等待工作結果等三 項條件者,爰此失業應非僅限於非自願離職者13。 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台灣勞動結構變遷及勞動者面臨的就業、失業問題和過往相較是更 加複雜,傳統工業社會中的主要就業型態已經逐漸轉變為彈性而多元的就業市場,迫使勞工 面臨大量失業、長期失業、以及不穩定就業等情況變的更加嚴峻,因自願離職者與初次尋職 者未納入現行制度的保障,如何再次或初次進入勞動市場將會是一大困境,依據 106 年行政 院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14失業的原因非初次尋職者失業主要原因依予為: 「對原有工作不滿. 政 治 大 而初次尋職者於找工作過程中主要困難依序為: 「經歷不足」為 30.63%、 「不知道自己適合做 立. 意」占 36.84%、 「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占 25.63%及「季節性或臨時性工作結束」占 9.92%;. 哪方面工作」為 30.1%及「技能不足」為 17.19%。. ‧ 國. 學. 另從 106 年失業者失業週期(見表 4)數據分析可知,整體平均失業週數為 24.22 週,初次. ‧. 尋職者的平均失業週期為 26.01 週,非初次尋職者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及對原有工作. y. Nat. 不滿意分別為 25.34 週及 24.08 週,另從失業週期分析失業達 53 週以上初次尋職者佔 18%,. er. io. sit. 非初次尋職者中對原工作不滿意者佔近 15%,更進步分析(見表 5)可發現對原工作不滿者的失 業週期數在 3~4 週及 5~13 週這兩個區間內均高於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及歇業,在 14~26 週及. al. n. v i n 27~52 週區間比例雖略微下降但仍差異不大,而在達 53 週以上區間則是呈現相同的比例,由 Ch engchi U 此可知不論是因工作場所業務縮緊或歇業以及對原有工作不滿意,這二者之間失業週期數是 相近的,所面臨的風險期間可能是相同,甚至後者的情況更為嚴峻。. 13. 14. 參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統計編製方法概述, https://www.dgbas.gov.tw/ct.asp?xItem=699&ctNode=2331 (最後瀏覽日:2018/11/3)。 參行政院主計總處,106 年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年報, https://www.dgbas.gov.tw/ct.asp?xItem=42616&ctNode=3102(最後瀏覽日:2018/10/25)。 14. DOI:10.6814/NCCU201900867.

(25) 表4. 106 年度失業者之失業週數—按失業原因 民國106年. 單位:人. Unit:Person. 2017. 項. 目. 別. 總. 失業期間. 平均失業週數. Duration of unemployment. (週). 計. 1~2. 5~13 14~2 27~5 53週以. Average. 3~4 週 週 Item. Weeks 總. 週. 6週. 2週. Weeks. Weeks. Weeks. 上. weeks. Weeks &. of. over. unemployment. Total. 計 Total. Weeks. 443 393. 51 436. 初次尋職者 New jobseekers. 104 427. 10 610. 10 857. 非初次尋職者. 80 503. 63 394. 24.22. 31 068. 16 566. 16 409. 18 918. 26.01. 立. 政 治 大. 338 966. 40 826. 32 408. 99 660. 57 503. 64 094. 44 475. 23.67. 113 628. 13 879. 8 149. 30 663. 21 956. 22 951. 16 031. 25.34. 163 344. 15 407. 16 725. 50 898. 27 117. 23 049. 24.08. 6 936. 574. 556. 1 855. 45 624. 9 817. 6 049. 13 152. 2 373. 201. 280. 1 199. 1 031. 174. 103. 家務太忙 Busy in housekeeping. 2 155. 285. 其. 3 875. 488. 對原有工作不滿意 Not satisfied. Nat. to that job. io. 健康不良 Ill health. al. 991. 1 963. 998. 28.01. i v5 577 n U. 7 526. 3 502. 17.73. 606. -. 86. 13.41. 310. 96. 165. 183. 25.26. 245. 595. 456. 391. 184. 22.84. 300. 987. 704. 951. 444. 25.69. n 季節性或臨時性工作結束 Seasonal or temporary work. 30 148. y. establishment closed. Ch. sit. Business shrunk or. engchi. er. 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 ‧. ‧ 國. Experienced jobseekers. 130 728. 學. 74 069. 失業原因 Reason for unemployment. 43 264. of that job completed 女性結婚或生育 Female got married or gave birth 退. 休 Retirement. 他 Others.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106 年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年報,頁 237。. 15. DOI:10.6814/NCCU201900867.

(26) 表 5 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與對原有工作不滿 失業期間比較. 周期 1~2. 3~4. 5~13. 14~26. 27~52. 53. 週. 週. 週. 週. 週. 週以上. 113628. 13879. 8149. 30663. 21956. 22951. 16031. %. 12.21. 7.17. 26.99. 19.32. 20.2. 14.11. 163344. 15407. 16725. 50898. 27117. 30148. 23049. %. 9.43. 10.24. 31.16. 16.6. 18.46. 14.11. 類型 人數. 工作場所業務 緊縮 或歇業. 對原有工作不 滿. 資料來源:作者研究整理.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承上,賡續探討有關自願離職者之失業原因,基本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工作關係、. ‧. 經濟關係和個人因素,工作關係指勞工於企業內受不公平對待,如組織內部的融洽與否,有 無不當的打壓或是性別的歧視、工作內容量是否為勞工客觀上精神、體力所能負荷、薪資水. y. Nat. er. io. sit. 平低、勞動條件低落、產業有無發展性、升遷管道的順暢與否都會引發勞工自願離職等行為, 而這也是主要因素;另經濟機會因素係指勞動力市場的均衡是由勞動供給與需求兩方力量共. al. n. v i n 同決定的,當勞動市場的需求大於供給時,很容易出現勞動力加快流動的趨勢,在經濟繁榮 Ch engchi U 期,就業機會相對較多,找尋工作容易,勞工會尋求更高的發展空間,以及勞工個人因素也 是離職意向的影響因素,當勞工的能力不足以勝任其所擔任之職務,或有較強的能力而無法 在企業內發揮時,勞工就可能產生自願離職之行為,亦或是扮演的角色發生衝突,如家庭照 顧的承擔者。 依據我國就業服務法第 33 條規定:雇主資遣員工時,應於員工離職之十日前,將被資遣 員工之姓名、性別、年齡、住址、電話、擔任工作、資遣事由及需否就業輔導等事項,列冊 通報當地主管機關及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而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接獲前項通報資料後,應依被 資遣人員之志願、工作能力,協助其再就業。另依據大量勞工解僱保護法第 2 條及第 4 條規. 16. DOI:10.6814/NCCU201900867.

(27) 定15,若雇主解僱勞工達一定之人數需於 60 日前將解僱計畫書通知主管機關及相關單位或人 員;因此,倘屬於法令所規範的「非自願離職者」雇主需向主管機關進行通報,甚至若屬於 大量解僱則更提早至 60 日前,其目的係為保障勞工工作權及調和雇主經營權,降低大量解僱 勞工後對勞工、雇主及社會帶來的衝擊,透過預警通報機制讓雇主能重新考量資遣勞工的數 量及必要性,亦讓主管機關能及早介入因應,提供勞工就業服務、職業訓練等應有之保障。 惟這樣的機制可能因主管機關的介入而影響雇主的經營管理權及通報的意願,造成雇主以「優 退離職」的方式,但因性質上應屬於「合意終止」的雙方法律行為,合意終止是基於當事人 雙方合意為之,不屬於所謂「非自願性離職」,而形成勞工自願離職的表象。. 政 治 大 的支持不足將面臨的問題分別敘明如下: 立. 有關自願離職者與初次尋職者欲再次或初次進入勞動市場時,在尋職的過程因國家給予. ‧ 國. 學. 一、經濟所得保障不足. ‧. 在資本主義興起之下生產與消費發生斷裂,資本家掌握了大量的資源,勞工僅只. sit. y. Nat. 能將勞動力販售維生,工資是勞務的對價關係,勞工需提供勞務才能換取工資維持生. al. er. io. 活,避免落入貧窮,因此當勞務無法出售時將威脅到勞工及家庭的生計,甚恐將會影. v. n. 響到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當勞工因自願離職時因已無工作則無薪資所得,首要面對的. Ch. engchi. i n U. 就是所得安全保障的問題,因此當面臨失業、傷殘與老年等不可抗拒之風險時,政府 提供部份所得補充政策或現金替代方案,以消極的保障所得安全,但自願離職者因不 符合可請領失業給付的要件,致當發生失業情況時將面臨經濟無已為繼,依據中華民 國統資訊網主計總處統計專區 106 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16,失業者生活費用主要來源以 「靠原有儲蓄」及「由家庭支持」佔了 57.88%及 41.05%,靠資遣費、退休金、失業給 付或由其他政府失業輔助津貼者占比率不高(圖 2),其原因參考勞動部公告資訊 106. 15 16. 參大量勞工解僱保護法第 2 條、第 4 條。 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運用調查報告,頁 324。 https://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838174353KIDMH9KP.pdf(最後瀏覽日:2019/2/2)。 17. DOI:10.6814/NCCU201900867.

(28) 年失業給付初次核付人數為 7 萬 7,863 人17,就年度整體失業人口僅佔 17.5%,倘若未 經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為失業再認定者則將停止發給失業給付,且失業給付係按申請人 離職辦理退保之當月起前六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百分之六十按月發給,以 106 年度的 勞工保險平均投保薪資為 31,005 元,以前開計算領取約為 18,000 多元,與衛生福利部 所訂定最低生活費之中低收入戶標準為 17,172 元相近,因此仍需輔以原有儲蓄及家庭 支持等方式分散失業時期所帶來的經濟威脅,更遑論多數無法領取及未有資格的失業 者,在面臨無法立即銜接進入勞動市場時,經濟需由其自行承擔之巨大心理壓力。. 政 治 大. 圖 2 失業者失業期間生活費主要來源.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106 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頁 324。. 二、屈就於低薪及次級勞動市場工作 在勞動經濟學中,市場的供給方為勞動,也就是以貨幣來衡量的人類工作量,而. 17.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統計年報/106 年/就業保險/給付統計:https://www.bli.gov.tw/0022903.html(最後瀏覽 日:2019.2.2) 18. DOI:10.6814/NCCU201900867.

(29) 需求則是以特定薪資下將僱用多少勞動力,這兩個力量的均衡點為市場均衡薪資與就 業數量,勞工的薪資是決定所得的重要因素,在勞動經濟學的搜尋理論(Search Theory)18 指出,勞工在尋找工作時所獲得的實際薪資,應介於本身所要求的最低保留薪資以及 根據個人特質所能得到的最大潛在薪資之間。因為尋找工作的機會成本隨時間而遞 增,而人的一生能工作的時間是有限,不可能每個人都願意花很長的時間來尋找心目 中最理想的工作,故實際薪資總是會低於潛在薪資,也就是薪資容易被低付 (underpayment)19,因此尋找工作的機會成本隨時間而遞增,而影響勞工找工作能選擇 的空間及彈性。. 政 治 大 適工作的機會,且勞動市場存在著上述勞資雙方面臨著資訊不完全的情況,因為了儘 立 因此勞工因也就是以因自願離職者沒有所得安全的保障,無法以時間換取尋找合. 快再次進入勞動市場,勞工在找尋工作的選擇恐變少。初次尋職者多數面臨從校園轉. ‧ 國. 學. 銜至勞動市場問題,按 15-24 歲間失業者生活費用有 67%是依賴家庭支持,透過「代. ‧. 間轉移」的方式富裕家庭給予子女較多的經濟資源及協助渡過轉銜期間,反之,若是. y. Nat. 貧窮家庭因資源及支持有限,則希望子女儘快進入勞動市場回饋家庭,參考歐美社會. er. io. sit. 流動的學者(erikson and Goldthorpe,1992;Feath-erman and Hauser,1978)提出共同社會流 動性(common social fluidity)的假說,每個社會都受到三種社會流動的影響:(1)階級繼級. al. n. v i n 承(inheritance);(2)跨級流動障礙(hierarchy);(3)產業區隔(sector) Ch engchi U. 20. ,社會階層化結構具. 有自我維繫及再製的內在力量,因此社會流動模式不易在短期發生重大變化,另機會 的不平等地位取得依據身分取得模型21,教育同時影響向上流動及地位再製的重要因 子,顯示教育成就顯著受到父母社會經濟地位的影響;個人進入勞動市場後的第一份 工作受到本人教育成就及父母親工作的影響;最後,個人目前的工作則受到父母親工. 18. 19. 20. 21. 搜尋理論是 1970 年由菲爾普斯(E.S.Phelps)等經濟學家提出的一種理論流派。認為在信息不充分條件下, 工作搜尋者通過搜尋活動來逐漸瞭解工資分佈,通過比較工作搜尋的邊際成本和可能獲得的邊際收益來決定 是否繼續搜尋。 黃台心;劉洪禎;胡聚男(2018),考慮樣本選擇下分析兩性勞工薪資低付問題: 關聯結構隨機邊界法之應用, 經濟論文叢刊,46 卷 3 期,頁 1-4。 王振寰、瞿海源(2009),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三版),台北市:巨流圖書,頁 118-121 Blau, P. M., & Duncan, O. D. (1967). The American Occupational Structure.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P170. 19. DOI:10.6814/NCCU201900867.

(30) 作、本人教育程度及本人所從是的第一份工作的影響22。若初次尋職者家庭背景為社會 階級弱勢者恐因需儘快取得工作機會,而進入非技術性、知識或能力相對要求較低之 次級勞動市場。 在勞動市場區隔化的情況下,次級勞動市場之勞工鮮有機會進入主要勞動市場工 作,這兩個勞動市場最大差別在於前者高流動率、生產或服務成果屬於勞力密集性質, 附加價值低,工資給付低,勞動條件差工作機會不穩定且無升遷的機會,造成勞工的 處境更加惡劣,持續陷於經濟底層的困境,雖有長期就業但也長期性處於貧窮的狀態, 難以脫貧窮及低薪。. 立. 三、成為怯志工作者. 政 治 大. ‧ 國. 學. 「怯志工作者(discouraged worker)」係指過去一年曾找過工作,但因認為無工作機 會,或本身資歷限制無法找到合適工作機會而放棄找尋工作者,怯志工作者因就業意. ‧. 願低而未出現尋職行為,屬於「非勞動力人口」之一,這樣的情況在經濟不景氣之情. sit. y. Nat. 況下,勞動市場的需求變小,對於初次尋職者或青年求職者有顯著的影響,工作經驗. al. er. io. 的缺乏及市場的需求小都可能加劇成為怯志工作者,怯志工作者被視為非勞動力中態. v. n. 度比較沒有那麼正面的,背後除個人因素外,也參雜社會問題,如產學落差、產業結. Ch. engchi. i n U. 構等因素,如果因產業技術不斷升級,求職者本身技術卻沒有更新,所學不符合需求, 就可能在尋職的過程屢屢失敗,而導致「怯志」的情況發生,並習慣了「失業」的狀 態,而不願意在尋找工作,這樣情形衝擊到生理、心理及自我認同,影響個人日後生 涯規劃,也影響整個國家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怯志工作者被排除在失業統計數成了 勞動市場的隱形人。 依據行政院 106 年度人力運用調查統計結果顯示,106 年度 15 至 64 歲非勞動力人 口為 539 萬 1 千人,在 105 年曾找尋工作者停止找工作原因(見表 7),怯志工作者約 為 6 萬 2 千人,其中以 25-44 歲為主要,其原因為認為無工作機會或因認為本身資歷限. 22. 張晉芬(2013),勞動社會學(增訂版),台北市:政大出版社頁 145。 20. DOI:10.6814/NCCU201900867.

(31) 制而無合適工作機會,在 106 年 5 月 15-64 歲非勞動力中有就業意願者計 21 萬,多數 為無就業意願,另由 106 年非勞動力未參與勞動原因有以下:想工作而未找工作且隨 時可以開始工作;求學及準備升學;料理家務;高齡、身心障礙及其他,以「想工作 而未找工作且隨時可以開始工作」約 14 萬 8 千人,占全體非勞動比率為 2.7%23(表 6) , 在細分年齡以 25-44 區間佔 53%左右。 怯志工作者除了因為個人因素外,學用落差在找尋工作時所面臨的挫折造成退出 勞動市場成為非勞動力人口,怯志者願意重回勞動市場的比率不高,以 15-64 歲的非勞 動力人口中,有就業意願的比率只有 3.8%24,惟我國自 105 年起工作年齡人口開始下. 政 治 大. 滑,為維持勞動力及國家競爭力,對於「怯志工作者」轉成勞動力應是迫不可待的問 題。. 立. 無 就 業 意 願. 有就業意願. al. 求學及準備升學 高齡、身心障礙. Ch. er. sit. 計. y. ‧. 料理家務. 總. n. 總計. io. 實數. 民國106年5月. Nat. 項目別. ‧ 國. 單位:千人;%. 15 至 64 歲非勞動力按未參與經濟活動原因. 學. 表6. v 5 181. 210. 2 082. 26. 2 045. 8. 80. 79. 1. 148. -. 148. 1 001. 974. 27. 5 391. e22 109 n hi 053g c. i n U. 想工作而未找工作且隨時可以開始工 作 其他.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106 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頁 334。. 23 24.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https://www.dgbas.gov.tw/fp.asp?xItem=42117&ctNode=3580, 表 106。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https://www.dgbas.gov.tw/fp.asp?xItem=42117&ctNode=3580, 表 107。 21. DOI:10.6814/NCCU201900867.

(32) 表7. 15 至 64 歲非勞動力在 105 年曾找尋工作者停找工作原因 1. 5 ~. 2. 4 2. 總. 5 ~. 4 4 歲. 4 5 ~. 6. 4 歲. 歲 計 Years. Years. Years. 項目別 15 ~ 20 ~. 合. 計. 計. 19 歲 24 歲. Total Total. 總計. 25 ~ 30 ~ 35 ~ 40 ~ 合. Years. Years. 45 ~ 50 ~ 55 ~ 60 ~ 合. 計. 29 歲 34 歲 39 歲 44 歲. Total. Years. Years. Years. Years. 49 歲 54 歲 59 歲 64 歲. Total. Years. Years. Years. Years. 5 391. 1 972. 1 275. 697. 835. 120. 156. 283. 277. 2 584. 314. 507. 778. 985. 過去一年找過工作. 62. 5. 1. 4. 31. 4. 4. 11. 12. 26. 8. 8. 6. 3. 因認為無工作機. 25. 1. 1. 0. 10. 1. 1. 2. 6. 14. 3. 5. 4. 2. 因認為本身資歷. 33. 3. 0. 2. 3. 1. 0. 5 330. 1 967. 會. 3. 9. 6. 10. 3. 4. 2. 1. 1. 1. 0. 0. -. 0. 2. 1. -. 0. 0. 沒找尋過工作. 693. 804. 116. 152. 272. 265. 2 558. 307. 499. 772. 982. 立. ‧ 國. 其他原因. 1 274. 學. 3. 限制而無合適工作 機會. 政 治 大 21. ‧.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106 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頁 336。. y. Nat. er. io. sit. 四、成為長期失業者. 長期失業者依我國就業服務法第 2 條第 5 款係指連續失業期間達一年以上,辦理. al. n. v i n Ch 勞工保險退保當日前三年內,保險年資合計滿六個月以上,於最近一個月內有向公立 engchi U 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者。若該等失業者於擬認定之失業期間內曾參加勞工保險. 未滿 14 日,長期失業是全球化後世界各國所面臨的的問題,長期失業者面臨的經濟與 社會生活困境,主要因「脫離勞動市場」以及「長時間身處在勞動市場外無工作」所 導致25。造成其社會階級屬性及社會角色地位的失去,勞動力無法有效的投入勞動市場 及經濟取得受到影響,長期失業者也因為長時間處於失業狀態,成為社會中「底層階 級」(Under-Class)的主要構成份子來源之一,長期失業者的特性學者指出第一是長期失 業者的「非志願性」(involuntariness),也就是長期失業者是被迫隔離在勞動市場範圍之. 25. 李健鴻(2012),長期失業者問題探討及因應策略(身心障礙者就業訓練),就業安全半年刊,101 年第 2 期。 22. DOI:10.6814/NCCU201900867.

(33) 外,第二點是隨失業期間的延長,社會資本日益減少,與社會連結逐漸微弱,導致尋 職能力下降;第三點則是長期失業者往往陷入就業前景處境的高度不確定性,使其社 會心理處於「工作不安全的」變動狀態,對自身的未來經常面臨焦慮的情境,造成社 會生活的適應困難,長期失業的結果將導致失業者無法在融入社會,進而面臨社會排 除的生活困境。 因此,對失業者而言當已逐漸熟悉失業的生活狀態,而影響進入勞動市場之意願, 進而成為長期失業者,甚至選擇退出勞動市場,造成日後經濟生產力雖恢復前水準, 因此因其人力資本及求職能力都會下降,恐將影響雇主聘僱之意願,形成重複性失業. 政 治 大 斷裂,除了經濟面向的問題之外,更應考慮勞動市場排除、社會 立排除、文化排除、 立 (Repeat unemployment),另因勞工失業也代表著社會地位的喪失,社會連結也將出現. 制度排除、空間排除等六個面向26。而長期失業者為謀求工作容易進入非正式的地下經. ‧ 國. 學. 濟活動,邊陲勞動市場,而這通常意味著是低薪低保障的工作機會,倘長期失業勞工. y. Nat. 件則必需在不安全的環境及低度保障的條件下工作。. ‧. 不接受這樣類型的工作,將面臨持續沒有收入維持生活的窘境,但接受這樣的工作條. er. io. sit. 另依據表 8「106 年失業者失業期間按年齡與教育程度分」觀之27,在 106 年失業 人數為 443,393 人,失業週數達 53 週以上者為 63,394 人,佔整體失業率近 15%,其中. al. n. v i n 「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與「對原有工作不滿」所呈現數據是相近的,在 53 週以 Ch engchi U. 上長期失業者之大專以上學歷約 3 萬 7 千人,占長期失業人數 6 萬 3 千人比重為 59%, 顯示長期失業者多數都擁有高學歷,以 25-44 歲區間之失業者 41,130 人,佔 53 週以上 近 64%,可知長期失業者除擁有高學歷外,也是主要的勞動力人口組成分子,倘一旦 落入長期失業將可能如前開所述形成重複性失業及社會排除等問題。. 26. 27. 李健鴻(2009),社會排除風險與不穩定就業風險之間:台灣長期失業者的尋職困境,政大勞動學報第 25 卷,頁 70。 行政院主計總處,106 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頁 283。 https://www.stat.gov.tw/public/Attachment/838174353KIDMH9KP.pdf 23. DOI:10.6814/NCCU201900867.

(34) 表8. 106 年失業者失業期間按年齡與教育程度分 2017. 項. 目. 別. 總. 失業期間. 平均失業週數. Duration of unemployment. (週). 計. 5~13. 14~2. 27~5. 53週以. 週. 6週. 2週. 上. 1~2 週 3~4 週 Item. Average. Total. weeks of Weeks & Weeks. Weeks. Weeks. Weeks. unemployment. Weeks over. 總. 計 Total. 443 393. 51 436. 43 264. 130 728. 74 069. 80 503. 63 394. 24.22. 男 Male. 263 011. 32 749. 25 055. 74 983. 41 644. 50 279. 38 301. 24.87. 女 Female. 180 382. 18 687. 18 209. 55 745. 32 425. 30 223. 25 093. 23.26. 年齡 Age. 立. 政 治 大. 13 609. 13 976. 35 692. 19 054. 21 440. 8 667. 19.92. 25~44歲 Years. 243 905. 24 768. 21 178. 75 102. 42 709. 39 019. 41 130. 25.47. 86 736. 12 936. 8 092. 19 873. 12 245. 20 004. 13 587. 26.32. 313. 124. 19. 60. 61. 39. 10. 12.37. 58 499. 9 834. 5 696. 15 733. 9 151. 12 698. 5 387. 21.91. 15 411. 3 306. 1 453. 2 516. 2 303. 4 512. 1 321. 22.91. 6 528. 4 242. 13 217. 6 848. v. 8 186. 4 066. 21.56. e n15g163c h39i 629. 23 127. 25 947. 20 663. 24.10. 國小及以下. 高. 中 Junior high. 中(職). al. n. 國. io. Primary school & below. 43 088. y. Nat. 國中及以下 Junior high & below. ‧. 教育程度 Educational attainment. sit. 65 歲及以上 Years & over. er. 45~64歲 Years. ‧ 國. 112 439. 學. 15~24歲 Years. 143 470. C h 18 941. Senior high & vocational. i n U. 高. 中 Senior high. 38 272. 4 025. 4 194. 10 720. 6 811. 6 214. 6 308. 25.74. 高. 職 Vocational. 105 198. 14 916. 10 970. 28 909. 16 316. 19 734. 14 355. 23.50. 241 424. 22 662. 22 405. 75 365. 41 791. 41 857. 37 344. 24.85. 51 490. 5 545. 4 538. 14 964. 7 595. 9 503. 9 345. 26.53. 163 689. 14 957. 15 442. 51 802. 30 189. 28 176. 23 125. 24.00. 26 244. 2 160. 2 425. 8 600. 4 007. 4 179. 4 874. 26.83. 大專及以上 Junior college & above 專. 科 Junior college. 大. 學 University. 研 究 所. Graduate school.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106 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頁 283。. 24. DOI:10.6814/NCCU201900867.

(35) 五、未有通報機制,易成為隱藏性失業人口 按勞動基準法第 11 條、第 13 條但書及第 20 條規定雇主與勞工終止勞動契約時需 進行資遣通報,依據就業服務法第 33 條第 1 項規定:「雇主資遣員工時,應於員工離 職之 10 日前,將被資遣員工之姓名、性別、年齡、住址、電話、擔任工作、資遣事由 及需否就業輔導等事項,列冊通報當地主管機關及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又第 33 條第 2 項規定:「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接獲前項通報資料後,應依被資遣人員之志願、工作能 力,協助其再就業。」綜上,透過通報的目的是希望以便主管機關及公立就業服務機 構及早因應並協助輔導被資遣勞工再就業,提供職業訓練相關訊息,掌握失業者人數,. 政 治 大 因此,若非屬上開條文所列之對象,沒有規範雇主通報之義務,因此自願性離職 立. 維持社會的穩定及促進經濟發展,並採取必要的措施及因應。. ‧ 國. 學. 者或初次尋職者依現行法令並未有通報制度,將形成政府機關無法掌握勞工的就業、 求職狀態並適時給予協助,國家僅能被動等待由勞工主動至就業服務機構尋求協助,. ‧. 以及退出勞工保險的人數,使可知悉勞工是否處於失業狀態,卻無法積極給予適當之. sit. y. Nat. 資訊,然而失業勞工若無法透過國家資源得到協助,將會由勞工及其家庭獨自面對失. n. al. er. io. 業造成的衝擊,失業的原因歸責於勞工個人之選擇,不利於社會的穩定性發展。. 六、職業訓練不易取得. Ch. engchi. i n U. v. 職業訓練在 1960 年代後被用來解決失業問題的政策工具,為積極性勞動市場政策 之重要一環,要達到一個國家人人有工作而且有就業自由的目標,有賴職業訓練制度, 職業訓練制度不僅是培養一個人的謀生技能,或是解決失業問題,更有調節勞動市場 供需與落實保障工作權的積極意義28。因此,勞工初次就業或失業時欲增進工作所需的 工作技能與相關知識,甚至是轉業時,通常面臨到的問題就是職業訓練上的問題,初 次尋職者在找尋工作的過程中面臨到的困難,其中「技能不足」的問題為主要原因之 一,而自願離職者於失業之時已經喪失其收入之來源,縱然其願意增進工作進能或另 28. 衛民、許繼峰(2010),勞資關係平衡效率與公平(第二版),頁 315。 25. DOI:10.6814/NCCU201900867.

(36) 外學習新的技術,此一情況仍然會為該勞工帶來諸多經濟上之不利益,例如訓練費用 之負擔,以及加入新工作時因尚不熟練而一時未能提高工作效率致報酬不高,或因為 未熟悉新工作致發生危險等,依我國現行的就業保險法第 19 條需符合非自願離職者之 資格,由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安排全日制職業訓練,並給予六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百分 之六十發給職業訓練津貼,最長發給六個月。 若是為就業促進津貼實施辦法29特定對象:(1)獨力負擔家計者(2)中高齡者(3)身心 障礙者(4)原住民(5)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6)長期失業者(7)二度就業婦女(8)家庭暴力 被害人(9)更生受保護人(10)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為有必要者。以上對象倘依該法第. 政 治 大 業訓練單位甄選錄訓,其所參訓性質為各類全日制職業訓練,得發給職業訓練生活津 立. 18 條經由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就業諮詢並推介參訓,或經政府機關主辦或委託辦理之職. 貼,職訓生活津貼每月按基本工資百分之六十發給,最長以六個月為限,申請人為身. ‧ 國. 學. 心障礙者最長發給一年。. ‧. 現行在政府提供的職業訓練課程中雖未限制參加對象,自願離職者仍可透過台灣. y. Nat. 就業通網站或地方就業服務處取得參訓的資訊,惟國家資源之規劃對於職業訓練部份. er. io. sit. 課程會有參訓條件之設計,常見多為前開所述的非自願性離職,或是特定對象的限制, 自願離職者或初次尋職者在獲得職業訓練的機率將相對小於非自願離職者。. n. al. 29. Ch. engchi. i n U. v. 參就業促進津貼實施辦法第 2 條及第 5 條。 26. DOI:10.6814/NCCU201900867.

(37) 第三節. 我國失業者的協助措施. 福利國家突顯了強化現代國家的功能,以維護和增進人民幸福利益為根本之要, 福利國 家的區分有多種說明,以在 Esping-Anderson 的「福利資本主義的三個世界」提出了福利體 制,藉由福利去商品化、福利的階層化效果、及市場與政府間的關係三個概念,將福利國家 區分為自由的、組合主義的與社會民主的三種類型30,影響福利國家發展的因素包括了經濟、 文化、 社會、政治甚至意識型態等眾多因素。 就業保險制度是為福利國家之重要政策,其形成政策及思維是源自於歐盟提出的「積極 促進」治理原則(Activation),以「積極促進」為治理原則的就業政策內涵,包括二個部份,. 政 治 大 與勞動市場再就業;另一是將「失業保險」制度轉型成為「就業保險」制度,強調失業者要 立. 一是強化「積極勞動市場政策」 ,強調必須借由各項積極的就業政策措施,促使失業者積極參. ‧ 國. 學. 想享有領取失業給付的權利,就必須依照就業保險制度的要求,負擔應盡的義務,表現出積 極求職意願與行動,以達成促進再就業的政策目標。積極促進除了如何協助失業者渡過失業. ‧. 期間的經濟困境外,主要的目標在於促使失業者重返勞動市場。在 1990 年代後,工業福利國. sit. y. Nat. 家形成,展現了「工作福利取向」其思維是發展出從「福利到工作」的勞動市場政策途徑,. al. er. io. 以促使失業勞工在就業,降低失業者過於依賴失業給付。. v. n. 在積極促進的治理之下,國家就業安全制度包括勞工在職中及求職中與失業中的機制設. Ch. engchi. i n U. 計,在職中的就業安全,其目的是在確保勞工能長期的、穩定的工作;勞工在求職中或失業 中的機制設計,包括失業給付、職業訓練及就業服務,以使其有一技之長,並且在有效且迅 速地推介就業的服務下,盡早回到勞動市場。因此完整的就業安全體制除消極給予失業者補 助金外,更應該積極協助人民重返就業市場,而失業者必須依照國家設定的規範,參與尋職 過程應盡的責任與義務,才能獲得國家提供失業給付的資源。 我國的就業保險是旨在保障勞工在職勞工遭遇非自願性失業時,透過保險方式提供失業 給付,以維持最低生活安全、減少個人經濟衝擊及避免造成社會問題。就業保險的主要功能, 是對在短期內,遭遇非自願性失業的個別勞工,給予失業給付,以減輕在失業期間薪資所得 30. Esping-Andersen, G(1990)De-Commodification in Social Policy. The Welfare State as a System of Stratification. In G. Esping-Andersen,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pp. 35-78 27. DOI:10.6814/NCCU20190086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the case where the care recipient was dead, and the original employer had applied for transfer of the foreigner or the Ministry of Labor had revoked the

有意願承辦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之單位,應於各梯次各該職類

有意願承辦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之單位,應於各梯次各該職類

For importation of cinema film, no matter whether the film is positive or negative, an approval issued by Bureau of Audiovisual and Music Industry Development, Ministry of Culture

開發職場安全 防災與智慧監 控技術,掌握 職業衛生危害 問題與預防技 術,提升職場 危害因子暴露 評估與職業傷 病預防,落實

Motivation Phases of Carrer Development: Case Studies of Young Wom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職業 教師 輔導員 神職人員 社會工作者 記者.

3、參加庇護職場見習者應經地方政府職業重建個案管理評估 推介,且參加見習人數不得超過該單位或地方政府核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