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專業成長之路-讓教師撰寫並討論自己的教學故事/ 62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專業成長之路-讓教師撰寫並討論自己的教學故事/ 62"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10)

,頁 62-64

自由評論

專業成長之路-讓教師撰寫並討論自己的教學故事

劉唯玉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教授

一、前言

2011 年國立東華大學花師教育學 院前院長吳家瑩教授與我邀請在小學 任教的潘昭纓老師、林華峰老師、賴 榮興老師、連安青老師與林美惠老師 寫他們的創新教學故事,我們仔細聆 聽每位老師的故事,討論、提問並澄 清關鍵問題,請老師撰寫他們的教學 故事;閱讀老師撰寫的案例,再討論、 提問、澄清,請老師修改;再提問、 再修改,再修改…。最後出版了「老 師說故事」這本書(劉唯玉,2015)。 教師在討論與撰寫他們自己的創 新教學故事過程中,再次經歷 Mezirow (1991)的回顧、內容省思、過程省 思、內容與過程省思、甚至前提省思, 對自己的教學有新的看見和體悟;也 對於能將他們寶貴的教育專業隱默知 識,透過說寫故事的方式呈現出來, 成為一本書,充滿成就感。 這些老師也成為我主持之地方教 育輔導計畫─創新教學與評量魔法研 習營的講師。不同於傳統研習營,講 師直接以 PPT 或影片經驗分享。在創 新教學與評量魔法研習營中,學員得 以 先 完 整 閱 讀 教 師 所 撰 寫 的 教 學 故 事。來到研習營,每日先有專家短講, 講論當日研習呈現之教師教學故事相 關 理 論 , 然 後 進 行 教 師 教 學 故 事 討 論,最後讓達人進行教學演示與教學 經驗分享。 挖掘國小教師寶貴的教育專業隱 默知識,引導她/他們說出自己學校 與教室裡的關鍵故事,進而撰寫,在 這過程中,撰寫故事的老師對於自己 的教學經驗與教學經驗前提,重新詮 釋、賦予意義,並進行批判性評估, 藉此洞察自己的教學,其教師知識與 教學專業得以學習成長。而他們的教 學故事,也可以書面或口頭形式,進 一步分享、討論,成為在職教師與師 資 生 可 用 以 學 習 之 創 新 教 學 案 例 教 材。

二、本文

(一) 教師知識的特點 教師知識是教師以實務知識存在 於教師在實務工作中建立之教育相關 知識,源自教師對行動的反思,是教 師處理生活經驗的覺察,而非概念。 教師知識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行動導 向,2.個人與脈絡特定,3.內隱,4.統 整,5.信念為教師實務知識發展的關 鍵 。 教 師 的 信 念 與 教 師 知 識 相 互 交 織,信念影響教師如何詮釋並統整新 經驗與新知識(鄭明長,2005)。 (二) 教師知識的內涵 教師實務知識的內涵包括 1.自我 知識:指對於自己作為教師如何受社 會文化與個人理想的影響,及其如何 影響自己教學行為的認知。2.一般教學 知識:包含教學與班級經營之原則及 第 62 頁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10)

,頁 62-64

自由評論 策略。3.學科教學知識:融合學科內容 與教學方法的知識,包括呈現學科概 念最有力的類比、圖解、案例、解釋、 展示等能讓學生瞭解概念的所有呈現 方式。是教師自我專業理解的特殊型 式。4.學科內容知識:即學科領域中的 概念及知識內涵,包括學科的概念、 概念間的連結與學科間的相關與探究 的方法。5. 課程知識:即對教材與課 程的理解。6. 對學習者及其特質的知 識 : 對 學 生 已 有 的 知 識 與 概 念 的 理 解。7. 情境知識:對如何將社區和文 化融合在小組或班級的活動中,以及 在校園的管理與資源裡的理解(郭玉 霞,1998; Shulman, 1987)。 (三) 教學故事撰寫與教師專業成長 Shulman(1992)指出,案例撰寫 的過程,對於教師本身的意義非常重 大,因為它提供教師省思個人專業發 展與教學歷程的機會,可以更深入瞭 解自己的教學,所以案例的撰寫不僅 對閱讀案例者有益,對撰寫者本身的 意義更大。

相關學者(Barnett & Tyson,1999; Carter, 1992; Lundeberg, 1999)發現, 案例撰寫是促進教師省思其教學實踐 並 具 體 化 他 們 實 踐 知 識 的 方 法 。 Clemans, Berry 與 Loughran (2012)也 發 現 案 例 撰 寫 能 讓 教 師 識 別 (recognize)、顯明(explicit)其默會知識 (tacit knowledge),使教師站在知者 (knower)的立場,並為教師專業社 群貢獻其知識。

三、結語

教師描述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 場域與教學實踐,在撰寫過程中,教 師有機會用另一隻眼睛關照自己,反 思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和教學 效果,其專業就獲得成長。筆者主編 之「老師說故事」一書與辦理多年之 「創新教學與評量案例撰寫與案例研 討工作坊」就是這樣的實踐。讓教師 撰寫並討論自己的教學故事是一個以 教師為主體的專業成長之路,有助於 教 師 專 業 社 群 教 師 知 識 的 建 構 與 發 展,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 郭玉霞(1995)。準教師思考之個 案研究。臺中市:臺中師範學院。  劉唯玉(主編)(2015)。老師說 故事。臺北:高教出版社。  鄭明長(2005)。教師實務知識與 專業成長。教師科學期刊,5(2), 126-137。

 Barnett, C. S., & Tyson, P. A. (1999). Case methods and teacher change: Shifting authority to build autonomy. In M. A. Lundeberg, B. B. Levin & H. L. Harrington (Eds.), Who learns what from cases and how: The research base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cases (pp. 53–70).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10)

,頁 62-64

自由評論  Carter, K. (1992). Creating cas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knowledge. In T. Russell & H. Munby (Eds.), Teachers and teaching: From classroom to reflection (pp. 109–123). London, UK: Falmer Press.

 Clemans, A., Berry, A. &

Loughran, J. (2012). Public anticipation yet private realization: The effects of using cases as an approach to

developing teacher leaders. Australian Journal of Education, 56(3), 287–302.  Lundeberg, M. (1999). Discover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cases. In M. A. Lundeberg, B. B. Levin & H. Harrington (Eds.), Who learns what from cases and how: The research base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cases (pp. 3–23).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 Mezirow, J. (1991). Fostering critical reflection in adulthood: A guide to transformative and emancipatory learning.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 Shulman, L. S.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 1-22.

 Shulman, L. (1992). Toward a pedagogy of cases. In Shulman, J. H. (Eds.), Case methods in teacher education (pp. 1-30).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倍思科學」教育系統,是由國內長期推動科學教育的專家學者和優秀的中小學教師共同規

二、本案中等師資類科學生(特教系以外之學生)修習之「教育專業課程版本」應為106年11月17日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分類法,以此分類法評價高中數學教師的數學教學知識,探討其所展現的 SOTO 認知層次及其 發展的主要特徵。本研究採用質為主、量為輔的個案研究法,並參照自 Learning

• 利用緊扣 課程設計 讓同學做討論,使同學 必須要讀過內容才能針對議題發表意見,這 樣不只讓教師知道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能慢

戶外考察活動 是歷史 科教師於課堂教學 以 外評估學生的常見方法。教師 在外 出之前應為學 生提供 明確的學習目標和 評 估準則。教師可以從以

學校進一步把價值觀教育、常識科及 STEAM 教學內容自然連繫起來,發展成跨課程

二、 學 與教: 第二語言學習理論、學習難點及學與教策略 三、 教材:.  運用第二語言學習架構的教學單元系列

利用學習成果促進音樂科的學與教(新辦) 小學 有效的課堂器樂演奏學與教策略(新辦) 小學 小學音樂教師基礎教學知識課程(新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