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懷孕婦女規律運動行為意向研究-計畫行為理論之驗證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懷孕婦女規律運動行為意向研究-計畫行為理論之驗證"

Copied!
18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 學系 博士論文 指導教授:姜逸群. 博士. 懷孕婦女規律運動行為意向研究計畫行為理論之驗證 A Study of Regular Exercise Behavioral Intention among Pregnancy Women Testing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研 究 生:李靜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百 年 十二 月 i.

(2) 致謝 在多年的博士班學習生涯中,博士論文的完成為我學習重要的里 程碑,從專科、大學、研究所甚至到博士班,每個階段都是不同的學 習及成長經驗。期待論文的完成代表另一階段的開始。本論文得以如 期順利完成,實應感謝許多人的幫助。首先,感謝指導教授姜逸群老 師於論文寫作期間不辭辛勞的盡心教導,在論文撰寫的方向及問題的 討論上,給了我非常精闢的意見,也激發我在寫論文甚至投稿時很多 的想法,甚至在休假期間,還撥空指導,以及出國時差產生的生理的 干擾下幫我改論文,都讓我非常的感動。又口試委員黃芳銘老師除了 是我個人研究領域合作之好夥伴外,熱情且樂於助人的個性,指導我 在統計方法操作及結果的解釋上,甚至鼓勵我不斷的精進學術領域的 能力,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他的教學熱忱。又口試委員呂昌明老師、周 汛澔老師、謝錦城老師更是在論文進行的過程中給予關鍵的建議和協 助,使得研究過程中不斷有新的領悟。除此之外,也要感謝在這研究 進行過程中協助我的人,更重要是此次研究中所有個案的參與。 這一路上啟發、鼓勵我的師長和朋友們。尤其是陽明大學社區護 理研究所的簡莉盈老師,從碩士班的啟蒙及教導,讓我開始進入了研 究的領域,學習並嚐試如何獨立研究,不僅在我研究路上一路相挺, 甚至在學術能力進階過程中也給了我很多忠懇的意見,亦是我生活中. ii.

(3) 的良師益友。又成大護理系陳清惠老師在大學時期一步步耐心帶領進 入護理研究領域,甚至引發我繼續讀研究所的動機。在摯愛子儀的鼓 勵及支持下,讓我無後顧之憂的準備博士班的課程及論文撰寫,是我 背後最偉大推手的男人,還有我的寶貝兒子立學在是我在撰寫論文過 程中的重要精神糧食。除此之外,博士班同學櫻珍及秀媚與我在懷孕 時共同準備資格考,以及研究所同學淑珊及雅君等人協助,也感謝家 人、朋友的支持和鼓勵,願以本論文與所有關心、愛護我的人分享。 謹以本論文獻給敬愛的父母李秋雄先生和王秋容女士。. 李靜芳謹. iii.

(4) 懷孕婦女規律運動行為意向研究-計畫行為理論之驗證 摘要 本研究目的以計畫行為理論來探討懷孕婦女規律運動行為意向並 評價該理論之適配度。本研究為調查研究設計,以立意取樣,研究對 象為北部醫學中心接受產檢、懷孕大於12週且無妊娠合併症之孕婦, 共621位,平均年齡為31.76歲(SD=3.87)。研究工具為自擬量表,包 括基本資料表、孕期運動知識及懷孕期間從事規律運動意向量表。統 計方法分別使用SPSS for Windows 14.0程式及LISREL 8.72版統計軟體 對理論模式適配進行評量分析。研究結果顯示: 一、 孕婦對於懷孕期間規律運動行為意向、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 為控制為正向,且有6成4以上的孕婦表示從今天起至生產前有可 能從事規律運動。 二、 外在變項-社會人口學、孕產史、自覺健康狀態及懷孕期間運動 知識對孕婦規律運動之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具顯著影 響。 三、 計畫行為理論適用於孕婦規律運動行為意向模式,整體適配度達 到評鑑指標(GFI=0.90、AGFI=0.88、RMSEA=0.062、 SRMR=0.074、NFI=0.96、NNFI=0.97、CFI=0.98、(χ2/df)=3.4、 PNFI=0.84)。 iv.

(5) 四、 「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皆對孕婦規律運動 行為意向有顯著影響,可解釋的變異量為57%。其中知覺行為控 制(β=0.68, p<0.01)為孕婦規律運動行為意向之主要決定因子, 其次為主觀規範(β=0.12, p<0.01)。 五、 行為信念與結果評價交乘積和影響態度(γ=0.58, p<0.01)、規範 信念與依從動機交乘積和影響主觀規範(γ=0.87, p<0.01)、控制 信念與知覺力量交乘積和(ΣPi×Ci)影響知覺行為控制(γ=0.35, p<0.01)。 六、 孕婦規律運動行為之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彼此間呈顯 著的正相關。 計畫行為理論可用來解釋孕婦於懷孕期間規律運動行為意向的。 知覺行為控制為孕婦規律運動行為意向之主要決定因子,其次為主觀 規範。建議醫護人員應協助孕婦克服在規律運動之主要障礙因素,並 給予孕婦所需的資源,以促使孕婦於懷孕期間能規律運動。. 關鍵字:孕婦、規律運動、計畫行為理論、意向. v.

(6) A Study of Regular Exercise Behavioral Intention among Pregnancy Women - Testing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gular exercise behavioral intention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among pregnancy women and evaluated the model goodness of fit. The study was a survey design. Using purposive sampling, we identified and invited pregnant women from the obstetrics outpatient clinics of three medical centers in northern Taiwan. Qualified participants were gestation weeks 12 or over without high risk of pregnancy. 621 completed the instrument. The mean age was 31.76 (SD=3.87). A self-administered instrument was used to collect socio-demographics, pregnancy exercise knowledge, and regulare exercise intention during pregnancy. Data was analyzed using SPSS 14.0 software and LISREL 8.72 softwar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ing: 1. Pregnant women were positive on the regulare exercise intention, attitude (AB), subjective norm (SN) and 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 (PBC) during pregnancy. There are 64% pregnant women would be regulare exercise from today to delivery. 2. External variables of demographic, prenatal, perceived health status. vi.

(7) during pre-pregnancy and pregnancy, pregnancy exercise knowledge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regular exercise AB, SN and PBC among pregnant women. 3. The TPB was fit the model of regular exercise intention among pregnancy (GFI=0.90, AGFI=0.88, RMSEA=0.062, SRMR=0.074, NFI=0.96, NNFI=0.97, CFI=0.98, PNFI=0.84,(χ2/df)=3.4). 4. The AB, SN and PBC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intention and explained 57% of variance of regular exercise intention among pregnant women. The major influenced factor was PBC (β=0.68, p<0.01), as follow was SN (β=0.12, p<0.01). 5. The behavioral beliefs multiplied by evaluations of outcomes of pregnant women were significant influenced AB (γ=0.58, p<0.01). The normative beliefs multiplied by motivations to comply of pregnant women were significant influenced SN (γ=0.87, p<0.01). The control beliefs multiplied by perceived power of pregnant women were significant influenced PBC (γ=0.35, p<0.01). 6. Regular exercise AB, SN and PBC among pregnant women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nterrelationship. TPB could be tested the model of regular exercise behavioral intention. vii.

(8) among pregnancy women. The major influenced factor was PBC, as follow was SN. Medical stuffs should assistant to overcome barrier factors, and provide resources to promote regular exercise during pregnancy among pregnant women.. Key words: pregnant, regular exercis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tention. viii.

(9) 目次 第一章 緒 論 … … … … … … … … … … … … … … … … … … … …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研究問題……………………………………………… 7 第四節 研究假設……………………………………………… 8 第五節 名詞定義……………………………………………… 9 第六節 研 究 限 制 … … … … … … … … … … … … … … … … . . 1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規律運動對孕婦生理及心理成效……………………… 13 第二節 孕 婦 規 律 運 動 行 為 … … … … … … … … … … … … … 1 8 第三節 孕婦運動之原則…………………………………….….23 第四節 孕婦生理及心理症狀困擾及障礙因子…………………28 第五節 計 畫 行 為 理 論 簡 介 及 其 因 素 關 係 … … … … … … … . 3 5 第三章 研 究 方 法 … … … … … … … … … … … … … … … … … … … 4 7 第一節 研 究 設 計 … … … … … … … … … … … … … … … … … . 4 7 第二節 研 究 架 構 … … … … … … … … … … … … … … … … … . 4 8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樣本數……………………………………4 9 第四節 研 究 工 具 … … … … … … … … … … … … … … … … … . 5 0. ix.

(10) 第五節 資 料 處 理 與 分 析 … … … … … … … … … … … … … . 7 0 第四章 研 究 結 果 與 討 論 … … … … … … … … … … … … … . … … 7 7 第一節 研 究 對 象 背 景 變 項 分 析 … … … … … … … … … … … . 7 7 第二節 外在變項與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之關係...…84 第三節 孕婦於懷孕期間規律運動行為意向模式之驗證……...95 第四節 孕婦於懷孕期間規律運動行為意向模式之分析.......107 第五節 孕婦於懷孕期間規律運動之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 制 及 行 為 意 向 之 敘 述 性 分 析 … … … … … … … … … 11 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29. 第一節 結論………………………………………………...……129 第二節 建議……………………………………………………...134 參考文獻………………………………………….………………...…140 附錄一:專家效度考驗名單…………………………….…………..156 附錄二:預試問卷……………………………………….…………..157 附錄三:正式問卷……………………………………….…………..163. x.

(11) 表. 目. 次. 表 2.1. 規律運動對孕婦生理及心理之成效…………………… 18. 表 2.2. 孕婦生理及心理層面常見的症狀困擾…………………. 33. 表 3.1. 懷孕期間從事規律運動態度傾向之次數分配表……. 57. 表 3.2. 懷孕期間從事規律運動主觀規範之次數分配表………. 58. 表 3.3. 懷孕期間從事規律運動控制信念之次數分配表………. 59. 表 3.4. 計畫行為理論的概念與測量………………….……………65. 表 3.5. 預試分量表之內在一致性分析……..……………………….66. 表 3.6. 孕期運動知識量表預試之各選題分佈表…………………..68. 表 3.7. 孕期運動知識量表預試之難度及鑑別度分析表…………..69. 表 3.8. 各變項計分方式與意義…………………………………….70. 表 3.9. 孕婦規律運動行為意向模式之問卷架構…………………72. 表 3.10. 適配指標及判斷準則………...........………………..……….75. 表 4.1.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資料分析…………….……………….79. 表 4.2. 研究對象孕產史資料分析………………….……….………81. 表 4.3. 懷孕期間運動知識測驗分析………………………………83. 表 4.4. 懷孕前及懷孕期間自覺健康狀態資料分析………………84. 表 4.5. 社會人口學變項對孕婦規律運動態度之影響結果分析… 87. 表 4.6. 社會人口學變項對孕婦規律運動主觀規範之影響結果…88 xi.

(12) 表 4.7. 社會人口學變項對孕婦規律運動知覺行為制之影響結…89. 表 4.8 孕產史變項對孕婦規律運動態度之影響結果分析表……. 91. 表 4.9. 92. 孕產史變項對孕婦規律運動主觀規範之影響結果分析….. 表 4.10 孕產史變項對孕婦規律運動知覺行為制之影響結果分析表.. 93 表 4.11. 自覺健康狀態及孕期運動知識變項對孕婦規律運動之態度、 主觀規. 範及知覺行為制行為之影響結果分析表…….. 94. 表 4.12 孕婦規律運動行為意向初始模式及修正模式之整體適配度結. 表 4.13. 果…………………………………………………….... 99. 初始模式參數估計摘要表……………….……………….. 100. 表 4 . 1 4. 修 正 模 式 四 之 孕 婦 規 律 運 動 行 為 模 式 參. 數……………………………………………………………103 表 4.15. 修正後孕婦規律運動行為意向模式之路徑參數整理 表…………………………………………………………… 110. 表 4.16. 孕婦規律運動行為意向、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之 相關矩陣……………………………….………………… 113. 表 4.17 懷孕期間規律運動態度之分佈情形……………………… 119 表 4.18. 懷孕期間規律運動行為信念之分佈情形…..………….... 120. 表 4.19. 懷孕期間規律運動結果評價之分佈情形…………...…. 121. 表 4.20. 懷孕期間規律運動主觀規範之分佈情形…………………122. xii.

(13) 表 4.21. 懷孕期間規律運動規範信念之分佈情形………….....… 123. 表 4.22. 懷孕期間規律運動依從動機之分佈情形…………...…. 表 4.23. 懷孕期間規律運動知覺行為控制之分佈情形………...…125. 表 4.24. 懷孕期間規律運動控制信念之分佈情形……………. 126. 表 4.25. 懷孕期間規律運動知覺力量之分佈情形………………. 127. 表 4.26. 懷孕期間從事規律運動行為意向之分佈情形…………. 128. xiii. 124.

(14) 表. 目. 次. 表 2.1. 規律運動對孕婦生理及心理之成效……………………… 18. 表 2.2. 孕婦生理及心理層面常見的症狀困擾…………………. 33. 表 3.1. 懷孕期間從事規律運動態度傾向之次數分配表………. 57. 表 3.2. 懷孕期間從事規律運動主觀規範之次數分配表………… 58. 表 3.3. 懷孕期間從事規律運動控制信念之次數分配表………. 59. 表 3.4. 計畫行為理論的概念與測量………………….………………65. 表 3.5. 預試分量表之內在一致性分析……..……………………….66. 表 3.6. 孕期運動知識量表預試之各選題分佈表…………………….68. 表 3.7. 孕期運動知識量表預試之難度及鑑別度分析表…………..69. 表 3.8. 各變項計分方式與意義……………………………………….70. 表 3.9. 孕婦規律運動行為意向模式之問卷架構……………………72. 表 3.10. 適配指標及判斷準則………...........………………..……….75. 表 4.1.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資料分析…………….……………….79. 表 4.2. 研究對象孕產史資料分析………………….……….………81. 表 4.3. 懷孕期間運動知識測驗分析………………………………83. 表 4.4. 懷孕前及懷孕期間自覺健康狀態資料分析………………84. 表 4.5. 社會人口學變項對孕婦規律運動態度之影響結果分析表. 87. 表 4.6. 社會人口學變項對孕婦規律運動主觀規範之影響結果分析 88 xiv.

(15) 表 4.7. 社會人口學變項對孕婦規律運動知覺行為制之影響結果分析 表………………………………………………….89. 表 4.8 孕產史變項對孕婦規律運動態度之影響結果分析表………. 91. 表 4.9. 92. 孕產史變項對孕婦規律運動主觀規範之影響結果分析表. 表 4.10 孕產史變項對孕婦規律運動知覺行為制之影響結果分析表 93 表 4.11. 自覺健康狀態及孕期運動知識變項對孕婦規律運動之態度、 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制行為之影響結果分析表……….. 94. 表 4.12 孕婦規律運動行為意向初始模式及修正模式之整體適配度結 果…………………………………………………….... 99. 表 4.13. 初始模式參數估計摘要表……………….……………….. 100. 表 4.14. 修正模式四之孕婦規律運動行為模式參數…………….… 103. 表 4.15 修正後孕婦規律運動行為意向模式之路徑參數整理表… 110 表 4.16. 孕婦規律運動行為意向、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之 相關矩陣………………………………………..……….... 113. 表 4.17. 懷孕期間規律運動態度之分佈情形…………………….. 119. 表 4.18. 懷孕期間規律運動行為信念之分佈情形…..………….. 120. 表 4.19. 懷孕期間規律運動結果評價之分佈情形…………...….. 121. 表 4.20. 懷孕期間規律運動主觀規範之分佈情形………………. 122. 表 4.21. 懷孕期間規律運動規範信念之分佈情形…………....…. 123. xv.

(16) 表 4.22. 懷孕期間規律運動依從動機之分佈情形………………. 124. 表 4.23. 懷孕期間規律運動知覺行為控制之分佈情形…………. 125. 表 4.24. 懷孕期間規律運動控制信念之分佈情形………………. 126. 表 4.25. 懷孕期間規律運動知覺力量之分佈情形………………. 127. 表 4.26. 懷孕期間從事規律運動行為意向之分佈情形…………. 128. xvi.

(17) 圖. 目. 次. 圖 2.1. 計畫行為理論……………………………….………… 37. 圖 3.1. 研究架構……………………………………..…………. 48. 圖 3.2. 問卷編製的程序…………………………………..……. 51. 圖 4.1. 初始模式圖…………………………………………. 97. 圖 4.2. 修正後模式圖…………………………………….….. 104. 圖 4.3. 孕婦規律運動行為意向模式修正模式一………………108. 圖 4.4. 孕婦規律運動行為意向修正模式二…………………….111. 圖 4.5. 孕婦規律運動行為意向修正模式三…………………….112. xvii.

(18)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六節,分別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假設、 名詞定義及研究限制,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規律運動可以增進生理及心理健康,如預防動脈粥狀硬化疾病及風險、治 療心絞痛、心衰竭及週邊血管疾病、降低心臟血管疾病、中風、第二型糖尿病 之罹病率外,也可降低直腸癌、乳癌的發生(李淑芳、劉淑燕,民 97;Thompson et al., 2003; WHO, 2010)。由此可知,規律運動不僅可預防疾病與促進健康,同 時可增進及提昇生活品質。 然而,在昔日舊有的觀念中,懷孕期間運動是不被鼓勵的,甚至在傳統的 習俗上,懷孕常被當成疾病看待,常被規勸多休息,不要舉手、提重物等,以 避免動了「胎氣」或影響懷孕,擔心活動或運動會對胎兒及母體造成不良影響。 但現今許多科學文獻則建議,對於沒有合併症的懷孕而言,孕期間運動不僅是 安全的,甚至可以產生許多正向的效果,因此許多婦女於孕前有規律運動者, 也期望於懷孕期間能持續運動(Kelly, 2005)。懷孕期間持續規律運動不但在懷 孕早期可促進胎兒生長,在懷孕後期亦可減輕不適及限制體重的增加等(黃久 美、郭鐘隆,民 93) 。此外,懷孕期間規律運動也提升孕婦的心理健康、降低妊 娠糖尿病、子癲前症之發生危險、降低妊娠合併症發生,甚至減少剖腹產機率 (Kelly, 2005; Oken, Ning, Rifas-Shiman, Rasesky, Rich-Edwards & Gillman, 2006; 1.

(19) 蔡名秀、黃久美、郭維茗、吳慧美、李美鶯,民 99) 。根據美國婦產科學會(American College Obstetric and Gynecology【ACOG】, 2002)建議沒有內科或產科合併症 的婦女,應持續懷孕前的運動至懷孕期間,並且建議靜態生活習慣的婦女於懷 孕期間也能開始運動,一天至少 30 分鐘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每週 3-5 次,對 母親及胎兒皆能獲得好處。 Sorensen 等人(2003)研究顯示,妊娠 20 週時規律運動者較久坐生活型態 者降低 35-43%罹患有子癲前症的機率,其中爬樓梯及走路可降低子癲前症的風 險,尤其當規律爬樓梯可降低 44-69%子癲前症的風險。根據 Oken 等人(2006) 的研究結果顯示,輕度至中度的活動對妊娠婦女最佳。孕期的運動,除了可減 輕懷孕期間如背痛、便祕、肥胖和下肢水腫的不適外(Kelly, 2005),也可以經 由運動對身體達到某種程度的控制,給予懷孕婦女一個心理上的依靠。 然而,婦女於懷孕期間,隨著妊娠週數的增加,子宮變大將橫膈膜向上頂, 使胸腔的空間及呼吸容量減少,易出現呼吸困難、呼吸短促、疲倦、背痛等症 狀。此外,懷孕體重增加,亦限制其活動量。孕婦由於生理上的改變而降低其 運動量及活動度。懷孕伴隨而來的生理困擾也使得婦女心理困擾的增加,如焦 慮、憂鬱之情緒困擾和疲累的增加(Zib, Lim, & Walters, 1999; Poudevigne & O’Connor, 2006)。當運動量降低時。婦女於懷孕期間運動量會減少,當運動量 降低時,其情緒變差,如焦慮、憂鬱呈現較高,且也較易感覺疲累(DaCosta, Rippen, Dritsa, & Ring, 2003) 。Rousham、Clarke 及 Gross(2006)測量 57 位婦女在 12、 2.

(20) 16、25、34 及 38 週的運動,結果顯示在第二及第三孕期之運動顯著的減少。並 且高達 60%以上的婦女因憂鬱、焦慮、疲累等,使其懷孕期間都不太動,而產 生運動障礙(Poudevigne & O’Connor, 2006)。臥床休息是孕婦最常見的身體不 活動的型態,然而臥床休息主要是要預防或治療自然流產、早產、胎兒生長遲 滯及子癲前症等。研究證實臥床休息對於懷孕婦女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如降低 性荷爾蒙、胰島素的耐受性、身體的發炎、情緒困擾、骨密度及肌肉於每日活 動的承受度等(郭貞君、黃美智,民 85;Poudevigne & O’Connor, 2006)。由此 可知,懷孕期間不僅生理及心理的症狀困擾增加外,也會影響孕婦於懷孕期間 之運動量。 由於懷孕期間生理狀態的改變,以及社會及心理因素,使得婦女於懷孕期間 之運動程度下降。許多孕婦為了維持日常活動保持體力,認為放鬆和休息比規 律運動更重要(Clarke, Cross, & Psychol, 2004)。甚至孕婦認為在懷孕期間吃得 健康會比規律運動重要(Weir, et al., 2010),故懷孕前原有規律運動習慣者,會 懷孕期間選擇停止或是減少運動量。Clarke 等人(2004)研究結果發現,96%的 婦女於懷孕期間會接受到應從事運動的建議,但 39%的婦女於懷孕期間會暫停 原有的規律運動習慣。Haakstad、Voldner、Henriksen 與 Bø 等人(2009)調查 467 位妊娠週數為 32 和 36 週的孕婦,結果少於 11%孕婦於第三孕期有規律運動 (每週 3 次、中等強度) ,顯示大多數婦女運動的頻率不足,且於第三孕期大多 數的規律運動是 1 次/週,未達到美國婦產科醫學會的建議量。婦女從第二孕期 3.

(21) 至第三孕期的運動量呈現下降的趨勢(Evenson, Savitz, & Huston, 2004) 。國內蔡 名秀等人(民 99)年以台灣孕婦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孕婦的活動以靜態及緩和 為主,且其活動量顯著低於職場員工、中年婦女、護理人員。 台灣傳統習俗上,要求孕期婦女儘量少動,以免動了胎氣等觀念,皆會影 響孕婦從事運動的態度及行為。許多研究證實,知識和態度皆會影響行為(杒 素珍、林玉芳、廖美南、林淑瓊、馬素華,民 91;曾雅玲,民 89)。由此可得 知,知識、態度和行為之間具有相關性。此外,Hinton 和 Olson(2001)研究發 現運動信念可以預測其運動行為,且孕前有運動者於孕期則會持續運動。孕期 是衛生教育介入的良好時機,健康照護者若能以規律運動好處加以論述,提供 孕婦於懷孕期間運動的指導及資訊,並且在傳統文化考量下設計出完整可被接 受的孕期運動,如教導肌肉伸展放鬆技巧、呼吸運動技巧等,以增加孕婦的體 適能及生理及心理適應。 而本研究使用計畫行為理論的原因:(1)在規律運動行為方面有使用許多 的理論模式,跨理論模式、健康信念模式及計畫行為理論模式。計畫行為理論 是以信念為基礎(belief-based)的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由 Ajzen(1991)發展的理論,主要是了解及預測人類行為,於執行或不執行該行 為之意向。因此,其為最完整及有效的預測、解釋及了解運動行為層面的理論 (Symons Downs & Hausenblas, 2003)。 (2)懷孕期間在每個孕期之生理及心理 需求皆會影響孕婦之運動行為,如懷孕初期之噁心、嘔吐及疲累,以及懷孕後 4.

(22) 期之體重增加及生理不適等不同階段之問題皆會影響其規律運動行為。 (3)由 於意向在短暫時間內是穩定的(Ajzen,1991),但許多因子在任何時間都會影響 行為,尤其在不同孕期或整個懷孕期間在其預測的有效性上都需要與該理論一 致,故在量表的研擬上也需考量到族群的特性、背景、時間及行動(action)等 (Ajzen, 2002),以檢測計畫行為理論預測孕婦規律運動行為之有效性。 (4)該 理論已運用來瞭解不同族群之運動意向及行為,皆獲得良好的效果,如運動、 休閒、醫藥及行銷等。但國內尚未有研究以懷孕期間婦女之規律運動進行探討, 甚至以計畫行為理論為架構來預測及驗證其規律運動行為。(5)以計畫行為理 論來預測孕婦運動行為,也許可以發展不同孕期之運動介入。藉由使用計畫行 為理論的架構可以提供醫護人員更瞭解孕婦在懷孕期間運動的想法、感受、信 念,並發展出有效的計畫來促使運動。 許多孕婦表示常苦無合宜的訊息管道瞭解如何正確及規律的運動,大部份 是從報章媒體、親友甚至醫護人員口中得知規律運動有益懷孕期間的生理及心 理健康,或是懷孕期間體重增加過多,醫師要求要控制體重時,才會開始運動。 但是該怎麼正確的運動?該從事何種運動?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等皆不知道 者,甚至懷孕前已有規律運動者,一旦懷孕時就停止運動,擔心運動會影響胎 兒發展與健康,覺得於第三孕期運動為不安全,且不確定運動對胎兒的影響。 然而傳統習俗的禁忌,如孕期不宜有身體的勞動、或坐著對內臟的恢復及荷爾 蒙代謝等,均會負面影響婦女執行運動之行為和認知(周培萱、陳麗環,民 95; 5.

(23) 莊淑旂,民 84) ,而降低孕期婦女活動的意願及行為。根據國外研究調查僅 36% 有接受到醫師或助產士的建議於懷孕期間至少從事 1 次/週的運動(Haakstad et al., 2009)。呈現醫護人員未能提供婦女於懷孕期間運動的正確訊息,而使她們產生 錯誤的認知。目前國內各醫院或機構所辦理的媽媽教室或爸媽教室的內容主 題,焦點多為母乳哺育、孕期不適的處理及營養、坐月子及新生兒照顧等,幾 乎未針對孕婦該怎麼運動提供合宜的訊息。甚至在醫護人員的教育訓練中,規 律運動也是一個很簡單的概念被帶過,認為孕婦於懷孕期間可以從事的運動只 有教科書上的「產前運動」或走路及爬樓梯等。所呈現的是孕婦在規律運動知 識及訊息來源的不足。此外,國內在孕婦規律運動的研究也非常缺乏,故本研 究將加入孕婦運動知識為外在變項,以計畫行為理論為建構孕婦運動行為模式 架構,驗證該模式並有預測及驗證懷孕婦女之規律運動行為意向,以提供相關 醫療照護及衛生教育介入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之目的欲以「計畫行為理論(TPB)」建構並驗證孕婦從事規律運動 行為意向模式,並瞭解外在變項、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孕婦規律 運動行為與意向間的關係。目的分述如下: 一、 瞭解孕婦規律運動的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及行為意向。 二、 瞭解孕婦對懷孕期間從事規律運動的「行為信念」及「結果評價」與 規律運動「態度」的關係。 6.

(24) 三、 瞭解孕婦對懷孕期間從事規律運動的「規範信念」及「依從動機」與 規律運動「主觀規範」的關係。 四、 瞭解孕婦對懷孕期間從事規律運動的「控制信念」及「知覺力量」與 規律運動「知覺行為控制」的關係。 五、 依據計畫行為理論,建構並驗證孕婦規律運動行為意向模式之適用程 度。 六、 瞭解孕婦規律運動行為模式中, 「態度」 、 「主觀規範」 、 「知覺行為控制」 對孕婦規律運動行為「意向」的影響情形。 七、 瞭解孕婦外在變項對其懷孕期間從事規律運動的「態度」 、 「主觀規範」 及「知覺行為控制」之影響。.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研究架構,本研究所欲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 對規律運動的「行為信念」與「結果評價」 ,對於孕婦從事規律運動的 「態度」是否有顯著影響? 二、 孕婦對於孕期從事規律運動的「規範信念」及「依從動機」 ,對於孕婦 從事規律運動的「主觀規範」是否有顯著影響? 三、 孕婦從事規律運動之「控制信念」及「知覺力量」 ,對於孕婦從事規律 運動的「知覺行為控制」是否有顯著影響? 四、 計畫行為理論模式應用於孕婦從事規律運動行為意向模式之適配度? 7.

(25) 五、 孕婦從事規律運動的「態度」、 「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是否 會直接影響其於懷孕期間從事規律運動行為「意向」? 六、 外在變項與規律運動的「態度」 、「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是 否有顯著影響?.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根據本研究架構,提出以下幾項研究假設: 假設一:孕婦規律運動之「態度」對其懷孕期間規律運動行為「意向」有顯著 的正向影響。 假設二:孕婦規律運動之「主觀規範」對其懷孕期間規律運動行為「意向」有 顯著的正向影響。 假設三:孕婦規律運動之「知覺行為控制」對其懷孕期間規律運動行為「意向」 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假設四:孕婦規律運動的「行為信念」與「結果評價」的交乘積和對其懷孕期 間規律運動行為「態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假設五:孕婦規律運動的「規範信念」與「依從動機」的交乘積和對其懷孕期 間規律運動行為「主觀規範」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假設六:孕婦規律運動的「控制信念」與「知覺力量」的交乘積和對其懷孕期 間規律運動行為「主觀規範」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假設七:孕婦外在變項對於懷孕期間規律運動之「態度」 、「主觀規範」、 「知覺 8.

(26) 行為控制」及行為「意向」有顯著的差異。 假設八:計畫行為理論模式應用於孕婦規律運動行為意向模式有良好的適配度。. 第五節. 名詞定義. 一、 規律運動(regular exercise) 指從事相同或不相同的運動項目,每週 3 次,每次 20 分鐘以上之運動行為。 二、態度(regular exercise attitude) 指孕婦對於從事規律運動所預期獲得正向或負向結果的知覺評估。以孕婦 從事規律運動行為調查量表進行測量,分數由-3 到+3 分,分數愈高表示從事規 律運動的態度愈正向;反之則愈差。 三、 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 指孕婦對於重要他人或團體對於她從事規律運動所給予的正面支持或負面 反對的認知。以孕婦從事規律運動行為調查量表進行測量,分數由-3 到+3 分, 分數愈高表示從事規律運動的社會支持愈強;反之則愈弱。 四、. 知覺行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 指孕婦對於從事規律運動所知覺到促進或阻礙程度的主觀評價。以孕婦從 事規律運動行為調查量表進行測量,分數由-3 到+3 分,分數愈高表示從事規律 運動的控制力愈強;反之則愈弱。 五、. 行為意向(behavior intention). 指孕婦未來三個月對於從事規律運動的可能性及想要從事規律運動的程 9.

(27) 度。以孕婦從事規律運動行為調查量表進行測量,分數由-3 到+3 分,分數愈高 表示從事規律運動的意向愈強;反之則愈弱。 六、. 行為信念(behavior belief). 指孕婦對於從事規律運動可能產生結果之信念。以孕婦從事規律運動行為調 查量表進行測量,分數由-3 到+3 分,分數愈高表示愈同意從事規律運動的結果 信念;反之則愈不同意。 七、. 結果評價(outcome evulation). 指孕婦對於從事規律運動行為結果之價值。以孕婦從事規律運動行為調查量 表進行測量,分數由-3 到+3 分,分數愈高表示從事規律運動的愈同意該結果評 價;反之則愈不同意。 八、. 規範信念(normative belief). 指孕婦認同或不認同他人認為從事規律運動行為的信念。以孕婦從事規律運 動行為調查量表進行測量,分數由-3 到+3 分,分數愈高表示愈同意;反之則愈 低。 九、. 依從動機(motivation to comply). 指孕婦對於遵從重要他人認為從事規律運動行為想法之動機。以孕婦從事規 律運動行為調查量表進行測量,分數由 1 到 7 分,分數愈高表示遵從動機可能 性愈高;反之則愈低。 十、. 控制信念(control belief) 10.

(28) 指孕婦覺得從事規律運動發生限制或促進情境的可能程度。以孕婦從事規律 運動行為調查量表進行測量,分數由-3 到+3 分,分數愈高表示可能性愈強;反 之則愈不可能。 十一、 知覺力量(perceived power) 指孕婦覺得從事規律運動行為之困難或容易的程度。以孕婦從事規律運動行 為調查量表進行測量,分數由-3 到+3 分,分數愈高表示愈困難;反之則愈容易。. 第六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主要限制如下: 一、 本研究對象僅限北部醫學中心接受產檢之孕婦,故本研究結果無法推 論到全台灣的孕婦規律運動行為意向。 二、 本研究為橫斷性研究,研究結果之因果推論有其限制。. 三、 本研究採自填性問卷,題數較多,研究對象可能因為主觀性認知、或 無法耐心填答等可能會影響其填答確實度。. 11.

(29) 12.

(3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文獻探討針對孕婦規律運動行為進行下列幾節討論:規律運動對孕婦之 生理及心理成效、孕婦規律運動行為、孕婦運動原則、孕婦生心理症狀困擾及 障礙與促進因子、計畫行為理論簡介及相關因素探討,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規律運動對孕婦生理及心理成效. 一、規律運動對孕婦之生理成效 (一)緩解肌肉骨骼和骨盆的不適 懷孕期間由於荷爾蒙及解剖的改變,影響了肌肉骨骼系統,尤其到第三孕期 時,因子宮脹大、體重的增加及脊椎前凸,且增加下背肌肉的負擔,使得維持 上半身的姿勢更加困難,不僅會使孕婦的身體重心改變,容易有跌倒的發生外, 骨盆及下背部的關節及肌肉負重增加,易產生下背痛的發生(Poudevigne & O’Connor, 2006; Shim et al., 2007)。根據研究指出中度的運動不僅可以改善肌肉 的強度與彈性,增加肌力及肌耐力(ACOG, 2003) ,並使軟組織得到支持,故可 有效的預防下背痛(Shim et al., 2007) 。另一個常見的不適是骨盆痛,由於鬆弛 素及黃體素分泌導致韌帶鬆弛,因此在活動時,應避免過快或高衝擊的移動, 而導致傷害的發生(周培萱、陳麗環,民 95;洪雅琦、洪一全,民 93) ,但水 中有氧可以減緩下背痛及骨盆痛(Kelly, 2005)。孫藝琴(民 93)以妊娠第三孕 期的婦女為對象,予以瑜珈光碟介入,結果顯示接受瑜珈運動處方的婦女有較 少的背部疼痛、腰部酸痛、肩膀疼痛等孕期不適症狀及較佳的孕期狀況,在從 13.

(31) 事規律運動後,孕期不適的症狀也可得到有效的改善。許貞媛(民 93)研究發 現婦女於孕期運動,其下背痛、手腳冰冷四肢無力及寒顫等症狀皆低於沒有運 動習慣者。由此可知,孕期的運動可以減緩骨骼肌肉的酸痛與疼痛情形。 (二)強化心血管功能 孕期運動可加強母親及胎兒間氧氣和營養的交換,增加心臟動脈和靜脈變 得更加有彈性,以傳送血氧。懷孕期間運動會增加胎心率但並不會改變其心跳 追蹤(tracings)(Kelly, 2005)。許秀桃(民 83)的調查研究發現,孕期有規律運 動者其收縮壓、舒張壓和安靜心跳率皆低於沒有規律運動者。 (三)改善體力及預防產後肥胖 疲累為第一孕期常見不適的主訴之一。然而適當的運動可以改善懷孕期間 的體力,較少疲累感(Poudevigne & O’Connor, 2006)。許多研究證實孕前、孕 期及產後的運動可以增進體適能,甚至可以預防產後肥胖(Gavard & Artal, 2008; Gunderson, 2003; Kelly, 2005)。 (四)預防糖尿病及子癲前症的發生 規律運動對孕婦是安全且有益的,中度運動可提高孕期母親的代謝且不會 影響胎兒生長(Petersen, Leet, & Brownson, 2005),可有效預防妊娠糖尿病及妊 娠高血壓等發生(Poudevigne & O’Connor, 2006) 。Oken 等人(2006)調查 1805 位婦女於懷孕期間不同活動強度對妊娠糖尿病及血糖耐受性的影響,結果顯示 孕期輕度到中度的活動可以降低妊娠糖尿病的危險及不正常的血糖耐受力。因 14.

(32) 此,運動可避免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等疾病的發生。妊娠 20 週時規律運動 者較久坐生活型態者能降低 35-43%患有子癲前症,尤其規律爬樓梯可降低 44-69 %子癲前的風險(Sorensen et al., 2003) 。因為規律的運動可以促進胎盤的發展及 血流、避免或降低壓力的氧化反應,矯正血管內膜的功能不良(Weissgerber et al, 2004) 。故懷孕期間運動具有保護效果,可以保護及預防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 (Gavard & Artal, 2008; Kelly, 2005)。 (五)不會導致早產或流產風險 運動時至子宮的血流減少,也許會導致荷爾蒙分泌(catecholamine),刺激 子宮活性,導致子宮收縮(Barakat, Stirling, & Lucia, 2008) ,所以婦女於懷孕期 間運動也許會主觀的覺得子宮收縮,但用監測器測量並未有子宮活性增加的情 形(Kelly, 2005)。許多研究顯示,於懷孕才開始運動或是於懷孕期間仍持續運 動者,不會增加其早產、流產或早期破水的風險(Alderman, Zhao, Holt, Watts, & Beresford, 1998; Barakat et al, 2008; Clapp Ⅲ& Little, 1995; Clarke et al, 2004 ; Davies, Wolfe, Mottola, & MacKinnon, 2003; Gavard, & Artal, 2008; Kelly, 2005)。 故規律運動並不影響其妊娠週數及增加早產危險。 (六)不會導致胎兒畸型或生長遲緩 懷孕期間運動會導致生理及代謝的改變,如體溫增加易增加神經管的缺 陷,然而研究證實,懷孕期間運動並不會使體溫達到可能潛在會有畸形的程度, 故不會導致胎兒畸形(Davies et al., 2003)。研究顯示每週 2 小時以上的中度或. 15.

(33) 強度運動可降低 LGA 的危險,且不會增加 SGA 危險(Alderman et al., 1998)。 故孕期運動不會增加胎兒畸型或生長遲緩的發生。 二、規律運動對孕婦心理影響 (一)穩定情緒及提昇自我效能 運動的過程中,身心完全投入,同時全神貫注中,可使個體知覺到控制感的 增加,產生勝任感,自我概念的提昇、活力提昇等,可使個人的心理狀態產生 短期的效果,如可降低緊張、沮喪、憤怒和疲勞等,並且可持續 2-4 小時(Thayer, 1996) ;長期的效果可以穩定個人的情緒,如緊張、沮喪、焦慮等,可長達數週、 數個月或幾年(Ó neal, Dunn, & Martinsen, 2000) 。國內外研究顯示,有運動的孕 婦在孕期不適感的調適較佳,及可顯著的改善心情起伏(蔡秀華,民 86;許貞 媛,民 93;Kelly, 2005),並且可穩定懷孕期間之情緒(Petersen et al, 2005) 。 國外研究指出,懷孕期間練習 3 個月瑜珈者,可促進孕婦心理健康減少焦慮 和憂鬱,增進自我效能。藉由規律運動可以降低懷孕所引起的不適及心理的安 適,甚至可促使產後生理的恢復(Zeanah & Schlosser, 1993)。懷孕期間運動的 最大好處:改善情緒,有 52%表示安適及快樂為影響懷孕期間運動的主要因素 (Haakstad et al., 2009)。由上可知,懷孕時從事規律運動可減少孕期不適的症狀, 提昇自我效能。 (二)正向身體心像及較高的正向情感 懷孕會導致婦女對其身體心像的負向改變。藉由運動可以使孕婦覺得能控制 16.

(34) 身體,且幫助維持懷孕期間正向自我形像(self-image) ,幫助孕婦維持懷孕前的 心理安適狀態(Biddle & Mutrie, 2008) 。根據許貞媛(民 93)研究發現有運動習 慣的孕婦有較高的正向情感,並且身體症狀的困擾在第三孕期是顯著的低於無 運動者。此外,運動頻率愈多及運動持續時間愈久者其身體症狀及負向情感也 較低,因此運動可以改善身體症狀及負向的情感。 (三)改善憂鬱及焦慮 運動可以提供懷孕婦女一個心理依靠,藉由運動來達到某種程度的控制、放 鬆及維持懷孕期間的體態,使其有較佳的自我心像、較少憂鬱(Kelly, 2005)。 婦女於懷孕期間能夠進行溫和且規律的運動,可增加自己懷孕期的負荷力及自 我效能,更覺得自己有充份的體力和能力來面對生產的壓力,才能有足夠的能 力來應付懷孕和分娩所引起的焦慮和壓力(孫藝琴,民 93) 。DaCosta 等人(2003) 以 180 位在不同孕期婦女比較有運動者與無運動者在心理安適的狀態,結果顯 示在第一及第二孕期有運動者較無運動者會有較少的憂鬱、焦慮、懷孕所導致 的壓力,甚至口角等。蔡名秀(民 95)的研究發現中重度的運動對憂鬱有顯著 的改善,因為運動後人體會增加腻啡分泌,放鬆肌肉、紓解懷孕期間的緊張焦 慮,以及改善憂鬱;甚至可以預防及治療產後憂鬱(Biddle & Mutrie, 2008) 。. 17.

(35) 表 2.1 規律運動對孕婦生理及心理之成效 生理成效. 心理成效. 1. 緩解肌肉骨骼和骨盆的不適. 1. 穩定情緒及提昇自我效能. 2. 強化心血管功能. 2. 正向身體心像及較高的正 向情感. 3. 改善體力及預防產後肥胖. 3. 改善憂鬱及焦慮. 4. 預防糖尿病及子癲前症的發生 5. 不會導致早產或流產風險 6. 不會導致胎兒畸型或生長遲緩. 第二節 孕婦規律運動行為 一、規律運動行為定義 探討規律運動行為前,針對運動相關名詞定義說明。身體活動(physical activity)依 Caspersen, Powell 及 Christenson(1985)提出其主要的三個成份及元 素是(1)指移動身體所產生骨骼肌活動、(2)結果產生從低至高的能量消耗、 (3)與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呈正相關。身體活動的種類可分不同型態,如 家事、庭院工作、照顧小孩、搭乘交通工具、職業活動、運動及競技運動等(Wilcox & Ainsworth, 2009) 。運動(exercise)則為身體活動的一種,其狹義的定義為計 畫、結構、重複的身體移動以維持或促進身體適能(Caspersen et al., 1985) ,如 18.

(36) 打球、跳舞或游泳等。由此可知,身體活動所包含的範圍較為廣泛。 規律運動(regular exercise)概括性的定義是指個人可以持續且規律的從事 身體活動,然而更精細的定義則可從運動型態(type) 、運動頻率(frequency)、 運動持續時間(duration)、運動強度(intensity)來考量(姚帅玲,民 97) ;更 精確的定義則是指一週內天天運動,或者至少一週要做 3~5 天的運動(李淑芳、 劉淑燕,民 97) 。針對運動持續時間、頻率及強度定義如下:(1)持續時間 (duration):每次運動花了幾分鐘或幾小時; (2)頻率(frequency):如每週或 每月幾次; (3)強度(intensity) :執行運動時所需能量消耗的程度,通常以 METs (Metabolic Equivalents)表示,來代表活動/休息比率,其計算基準以睡眠當作 1MET=1kcal/kg/hr 如每分鐘熱量消耗幾千卡(Montoye, Kemper, Saris, & Washburn, 1996)。美國運動醫學學院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所訂定的標準,久坐 活動(<1.5METs) ,輕度(1.5-2.9 METs) ,中度(3-6 METs) ,激烈活動(>6 METs) (Pate, et al., 1995)。中等強度的活動可以預防疾病的發生及提昇健康。美國運 動醫學會及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 Medicine【ACSM】/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建議一般成年人的身體活動量應為每週 5 天,每天 30 分鐘之中等強度活動(ACSM, 2008);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HHS)則 建議一週 150 分鐘之中度身體活動量(HHS, 2008)。 二、規律運動行為的好處: 運動的好處可降低高血壓、預防骨骼疏鬆及跌倒的危險、控制體重及身體 19.

(37) 組成、改善肌肉骨骼活動範圍,如關節炎及下背痛、增進心智健康,如憂鬱、 焦慮和壓力、控制危險行為特別是年輕人及小孩之藥物濫用及不健康的飲食暴 力等;在社會上的益處:增加工作之生產力、執行力較佳、較少曠班或離職(WHO, 2010) 。除此之外,若規律運動不僅可以預防動脈粥狀硬化疾病及風險、治療心 絞痛、心衰竭及週邊血管疾病、降低心臟血管疾病、中風、第二型糖尿病之罹 病率外,也可降低直腸癌、乳癌的發生(Thompson, et al., 2003; WHO, 2010;李 淑芳、劉淑燕,民 97) 。由此可知,規律運動不僅可預防疾病與促進健康,同時 可增進及提昇生活質。 三、孕婦規律運動行為 懷孕為生理自然發生的過程,身體會暫時性的調整,以維持母體及胎兒的帄 衡。因此,規律運動會對母體及胎兒產生影響,如血流改變、體溫改變、碳水 化合物的利用及壓力調整。由於懷孕期間生理狀態的改變,姿勢及身體重心的 改變,以及社會及心理因素,懷孕婦女被要求減少活動和停止工作,使得婦女 於懷孕期間的運動量下降(Barakat et al., 2008) 。Poudevigne 與 O’Connor(2005) 研究結果顯示,懷孕婦女於 12 至 36 週時之運動量會顯著的下降。Owe、 Nystad 和 Bø(2009)研究發現婦女於孕前規律運動者有 46.4%,但於懷孕 17 及 30 週 時則下降至 28%和 20.4%。Rose(1991)調查 23091 位孕婦身體活動度,研究結 果顯示:輕度的身體活動佔了 10%,84%為中度的身體活動,6%為強度的身體 活動。Haakstad、Voldner、Henriksen 與 Bø 等人(2007)調查 467 位孕婦於第 20.

(38) 36 週時的身體活動度,研究結果顯示 55%坐著工作,39%為每天大於 4 小時的 坐式活動(如看電視、閱讀)。無運動者:孕前有 19%,第一孕期有 30%,第 二孕期為 36%,第三孕期為 53%,僅 15%會在第三孕期每週持續運動>4 小時。 Schmidt 等人(2006)研究目的欲瞭解孕婦的身體活動量,共有 233 位孕婦參與, 研究結果顯示孕婦於第一和第二孕期的活動量相同,但在第三孕期的活動量降 低,尤其中度活動在第三孕期最低。雖然,懷孕期間婦女的運動強度、持續時 間隨著懷孕而減少,但國內婦女則愈至懷孕後期,運動的人數呈現增加趨勢(王 淑芳,民 89;林孙軒,民 92;許貞媛,民 93;蔡名秀,民 95) ,與國外的研究 結果呈現不同的趨勢。因為婦女在愈接近生產週數時,婦女從事爬樓梯活動人 數愈多,因為一般民間流傳「爬樓梯有助於生產順利」。 依美國婦產科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ACOG】, 2002)鼓勵孕婦從事規律的身體活動,一天至少 30 分鐘中等強度的 身體活動,尤其健康且沒有內科或產科合併症的婦女,於懷孕期間仍可持續規 律運動,或是懷孕前無運動習慣婦女,也可於懷孕期間開始新的運動,但其對 運動的型式、持續時間及強度仍有其限制。Borodulin、 Evenson、 Wen、 Herring 和 Benson(2008)調查孕婦之活動型態,以瞭解孕婦是否有達到建議的活動程 度,研究結果顯示大部份的孕婦未達到建議的運動量,20%婦女於懷孕期間開始 運動,40%於懷孕期間則變得較不運動。根據 Evenson 等人(2004)的研究顯示, 懷孕婦女最常的休閒活動為走路,依序為游泳、舉重、園藝及有氧運動。根據 21.

(39) 國外的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婦女於懷孕前及懷孕中,輕度至中度的活動及強而 有力的活動減少,坐式生活型態增加(Oken et al, 2006) 。根據 ACOG(2002) 對孕婦運動的建議,避免潛在性身體接觸的活動如籃球等及跌倒危險性的活動 如騎馬、滑雪等(ACOG, 2003) 。孕婦於運動時需注意熱量的需求以及水份和電 解質的增加(Gunderson, 2003)。Pereira 等人(2007)以 1442 位婦女為對象調 查其從懷孕前、第二孕期及產後 6 個月的活動量及強度的改變,研究結果顯示 婦女於懷孕期間會減少中等強度及重度的身體活動,且活動量從孕前 9.6 小時/ 週減至懷孕期間的 6.9 小時/週,懷孕期間減少 2.7 小時/週。由上述可知,婦女 於懷孕期間活動的強度及活動量呈現減緩及降低的趨勢(Haakstad et al., 2007), 且未達美國婦產科醫學會的建議量。 孕婦在身體負荷上較一般族群高,懷孕期間孕婦的重心不穩,仍存有潛在性 的風險與傷害,相對從事的運動量以低耗能為主,尤其國內孕婦從事運動上, 傳統觀念上較為保孚觀念,故運動多集中在散步、逛街或爬樓梯(林孙軒,民 92;王淑芳,民 89;許貞媛,民 93;蔡名秀,民 95) 。根據國外的研究結果顯 示懷孕期間婦女最常見的運動為走路、騎腳踏車、游泳和有氧運動(Evenson et al, 2004; Owe et al, 2009; Petersen et al, 2005; Poudevigne, & O’Connor, 2006; Schmidt et al, 2006)。由上可知,國內孕婦在運動型態的選擇上仍較為保孚。. 22.

(40) 第三節 孕婦運動之原則 在懷孕初期(前三個月)主要為姿勢自覺教育(posture awareness) ,為姿勢 穩定於正中(netural),使脊柱及關節定位,即「正中脊柱體位」(neutral spine alignment) ,骨骼排序正確,肌肉才容易保護關節並減少代償現象的發生,增加 對姿勢的本體自覺控制、伸展放鬆緊繃的肌群,強化穩定肌群的力量,以避免 孕期症狀困擾之發生(洪雅琦、洪一全,民 93;洪雅琦,民 96)。姿勢自覺教 育的指導可分胸肩頸部連結與腰部骨盆連結,當孕婦已能自我定位找到正中位 置時,即可教導孕婦在不同姿勢下來進行運動訓練(洪雅琦、洪一全,民 93)。 張清源、蔡英美(民 94)提出有效改變情緒狀態的運動特質包括有:節奏感的 腹式呼吸、參與的地點為封閉或可預期的環境、行為是重複且有節奏感、一星 期約有 2-3 次的參與、時間 20-30 分鐘、活動的強度為低或中度。 許貞媛(民 93)對孕婦運動調查,發現其從事的運動頻率為每週 3 天以上, 運動的時間為 30 分鐘以下,隨著孕期的增加,其活動頻率有增加的趨勢,若孕 前已有運動習慣者,其運動時間持續 30 分以下居多。此外,婦女於在懷孕初期 (61.8%)及第二孕期(73.5%)從事運動的比例有增加的趨勢,第三孕期(71.3 %)則呈現下降的情形。而根據國內王淑芳(民 89)的調查顯示,婦女於懷孕 有運動者的比率為 20.3%;運動的時間方面,在懷孕初期及中期多數為 20 分鐘 以下(33.3%及 100%) ,於懷孕後期則為 30 分鐘以下(53.6%) ;帄均每週的運 動頻率分別 2.7 次、3.74 次、5.3 次。由以上結果可以得知,台灣婦女於懷孕期 23.

(41) 間的運動相較於國外低很多。Haakstad 等人(2009)研究調查 467 位妊娠週數為 32 和 36 週的孕婦,研究結果顯示<11%孕婦於第三孕期有規律運動(每週 3 次、 中等強度) ,且於第三孕期的規律運動是 1 次/週,大多數孕婦於懷孕期間的運動 未達到指標,顯示大多數婦女其頻率不足。此外婦女於懷孕前為靜態活動或久 坐者,很難於懷孕期間改變其運動習慣,因為懷孕前的運動與第三孕期的運動 呈現正相關。走路為大多數孕婦覺得容易且可行的運動型態。對孕婦需要且迫 切的運動課程,如 30 分鐘的有氧運動,及背、腹部及骨盆腔肌力訓練。 孕婦身體活動方面,針對型態、強度、頻率及持續時間、注意事項及禁忌等 應考量以下原則: 一、 型態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提出,負重及非負重運動皆為安全的孕期運動。負重運 動可選擇可改善體能的運動,如游泳、騎腳踏車兜風等;非負重運動則可選擇 走路、慢跑及低衝擊的有氧運動(ASCM, 2007) 。故婦女於懷孕期間的運動,可 採取騎單車、游泳、走路、低衝擊的有氧運動等。對孕婦而言,無負重運動(如 游泳和靜態的腳踏車)和走路是安全(Kelly, 2005)。游泳或是水中有運動也是 非常適合久坐或靜態生活型態者,走路、瑜珈靜態的腳踏車及低衝擊的有氧運 動也可以,但在每次運動前、後都需要暖身(Kelly, 2005)。 根據 ASCM(2008)提出懷孕期間運動應避免(1)接觸性的運動:容易導 致腹部受傷或跌倒的危險,如足球、籃球等,在第一孕期後特別要禁止,避免 24.

(42) 婦女及胎兒受傷的危險。 (2)高海拔運動:易導致早產或出血,尤其海拔 6000 英尺(約 1830 公尺),或者有醫療或產科合併症,會導致胎兒的肺部循環無法 過濾氣泡的形成,及減緩氧氣的輸送。(3)潛水:對未保護的胎兒造成減壓傷 害以及畸形和空氣栓塞成的危險(Kelly, 2005)。(4)易導致跌倒危險的運動, 如體操、騎馬等,尤其在第二及第三孕期應避免騎腳踏車,因帄衡改變會導致 掉落的風險(林美玲,民 93;周培萱、陳麗環,民 95;ACOG, 2003; Artal, ClappⅢ, & Vigil, 2009; Evenson et al., 2004; Kelly, 2005)。 四個月以後應避免採仰躺或俯臥姿勢來從事運動,或站立過久的運動,尤其 站立性過久的活動,或快速變化姿勢如坐-站等,會阻礙靜脈回流,且降低心輸 出量和低血壓的發生,並且也會降低胎兒的血氧量(李麗晶,民 90;林美玲, 民 93;周培萱、陳麗環,民 95;洪雅琦、洪一全,民 93;ACOG, 2003; ASCM, 2007; Poudevigne & O’Connor, 2006; Kelly, 2005) 。若仰躺是在循環組合動作的動 態下,每一次的仰躺時間不宜超過 4-5 分鐘(包怡芬,民 91)。 二、 強度 美國婦產科醫學會(2002)及美國運動醫學會(2007)針對懷孕期間婦女之 身體活動,建議孕婦應採中等強度之溫和性活動為宜,若孕前已規律運動者, 於懷孕期間應避免強度高過於孕前,其若能持續從事規律運動對懷孕是有益 的。因為中等度的活動可以維持心血管呼吸和肌肉系統的最佳狀態,改善肌肉 的強度與彈性,並使軟組織得到支持(周培萱、陳麗環,民 95;Shim et al, 2007) 。 25.

(43) 若孕前已有運動習慣者,應持續規律運動,且懷孕期間應低於帄時的活動強度 及量,在懷孕後期依生理舒適的程度來從事活動,特別對於從事較高程度的運 動者,特別應從第一孕期開始逐漸的減緩活動量(Kelly, 2005)。若懷孕才開始 活動者,則需要特別的指導(王淑芳,民 89) 。在第一孕期噁心、嘔吐及疲憊不 見後,婦女於第二孕期才開始運動,應先從低強度採漸進式的增加強度及時間, 避免過度運動而造成傷害(Kelly, 2005)。因此,對於健康且正常的孕婦,可持 續規律的運動或是開始新的運動(ACSM, 2007) 三、 頻率及持續時間 於每次運動前後都應有 5-10 分鐘的軟身及伸展,以避免肌肉的酸痛(ACOG, 2003),每次活動時間為 30 分鐘或帄均每天約有 10 分鐘的活動,每週約 70 分 鐘(Lindseth & Vari, 2005)。對於懷孕前從未運動者,應先從輕度活動開始,動 作應緩慢,每天至少 5 分鐘,可採每週增加 5 分鐘,直到一天 30 分鐘(李麗晶, 民 90;ACOG, 2003)。許多孕婦於第二孕期開始運動,剛開始 1 週 3 天,每天 15 分鐘,慢慢的增加至每天 30 分鐘,每週 4 天(Kelly, 2005) ;若孕前已有運動 習慣者,每次運動時間勿超過 45 分鐘(蔡秀華,民 86)。不論孕前已有運動習 慣或孕期才開始運動者,其運動持續的時間與量應以規律為主(周培萱、陳麗 環,民 95;許秀桃,民 83)。 四、 注意事項 於活動期間應(1)注意水份的補充,以避免過熱或脫水:孕婦可藉由血管 26.

(44) 擴張來促進散熱,尤其在第一孕期於運動前、中、後都需要攝取適當的水份, 以確保合宜的水份,避免低血容積和減少心輸出量,增加心臟壓力(ACSM, 2007 ; Kelly, 2005) 。中度運動的懷孕婦女則需增加 240-480 ㏄的水份(包怡芬,民 91; Gunderson, 2003; Kelly, 2005) 。 (2)額外補充熱量:為預防低血糖的現象,故可 增加近 3000 卡/天的熱量(李麗晶,民 90;ACOG, 2003) 。 (3)避免在悶熱的環 境中:中度至強烈的運動可能會提高核心體溫,增加畸胎率,尤其在前三個月 期間為神經管缺陷,故懐孕期間運動應穿著舒適的衣服,並且避免過度運動造 成胎兒體溫升高,運動時的體溫不可超過 38.3 度(王淑芳,民 89;洪雅琦、洪 一全,民 83;李麗晶,民 90;ACOG, 2003; Kelly, 2005) (4)關節不宜過度彎曲 及伸展:由於鬆弛素的影響,應避免超過正常關節活動範圍(王淑芳,民 89; 洪雅琦、洪一全,民 83;李麗晶,民 90)。 (5)採循序漸進的方式:孕婦在運 動時,應隨時注意運動強度,採循序漸進的方式來達到運動的目的(包怡芬, 民 91)。 (6)穿著合適的鞋子。 五、禁忌(重整) ACOG (2002)指出懷孕期間絕對避免有氧運動:血液動力學有明顯的心臟 病、限制性肺部疾病、子宮頸閉鎖不全、目前或前胎早產、早期破水、早產危 險、多胞胎有(>3 胎) 、第二或第三孕期有持續性的出血、前置胎盤者於 26 週 後、胎兒子宮內生長遲緩、子癲前症、妊娠高血壓。有陰道出血、羊水破、持 續疼痛或慢性疲累應停止運動。此外,若有早產徵象,如於運動後發生 30 分鐘 27.

(45) 以上的宮縮時也應停止運動。有以下症狀出現時,也應停止運動並立即通知醫 師:陰道出血、頭暈或覺得沒力氣、呼吸變喘、胸痛、頭痛、肌肉無力、小腿 痛、水腫、宮縮、胎動減少、羊水流出。運動會導致早產或胎兒生產遲緩史的 婦女,於懷孕第二及第三孕期應減少活動。血栓靜脈炎要特別注意小腿肚的痛、 腫以及無力,應避免運動。骨質疏鬆者在從事負重運動時更應小心,尤其是鼠 蹊部或前大腿疼痛發生(Kelly, 2005) 。選擇性避免者:妊娠厭食症或體重過輕、 心血管疾病或孕期心律不整、輕度至中度的呼吸疾病、前胎自然流產、嚴重貧 血(Hb<100g/L)、雙胞胎 28 週、其他特殊的醫療問題(Kelly, 2005)。孕前是 不動以及有產科合併症者,其懷孕期間運動需要再評估;但對於妊娠糖尿病者 於懷孕期間運動可提供額外的健康益處。. 第四節 孕婦生理及心理症狀困擾及障礙因子 一、 生理及心理層面之症狀困擾 (一)生理層面之症狀困擾 懷孕期間為維持胎兒的正常生長,生理方面發生許多變化,包含:心臟血管 系統、呼吸系統、肌肉骨骼系統、新陳代謝系統、腸胃系統等。茲說明如下: 1. 心臟血管與循環系統 懷孕期間為滿足孕婦及胎兒的成長,輸送養分及氧氣至胎盤,懷孕初期血容 量增加 25-30%,至 30 至 34 週更增加至 45%,並且血流循環增加,以灌注於胎 盤、幫助腎臟代謝廢物及皮膚循環以促散熱等(周雨樺等,民 93) 。然而,孕期 28.

(46) 心臟的保留血液量會減少,因此孕婦在從事激烈運動時,易產生疲勞(李麗晶, 民 90) 。子宮增大除了壓迫下腔靜脈回流,易造成下肢水腫甚至下肢靜脈曲張或 痔瘡的發生。孕婦於帄躺時因增大的子宮壓迫到下腔靜脈,血流灌注無法回心 臟,導致仰臥式低血壓症候群發生,會有頭暈的現象(Sarah, 1999)。此外,因 為荷爾蒙的改變引起血管收縮不穩定,孕婦在動作太快改變時易有呼吸不適、 心悸、頭暈等症狀(周雨樺等,民 93) 。 2. 呼吸系統 胎兒的氣氣需要量使孕婦安靜時的攝氧量增加 16-32%,伴隨子宮的增大所 帶給橫隔膜的壓力,使横膈膜上升約 4 公分,尤其懷孕至 36 週時,宮底會頂至 胸骨,橫隔膜無法在呼吸氣時向上及向下推擠,為促進母體與胎兒的完好狀態, 孕婦易有換氣過度或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難等不適(李麗晶,民 90;周雨樺 等,民 93;Sarah, 1999) 。此外,荷爾蒙動情素使呼吸道黏膜增生,鼻黏膜、咽 喉之微血管充血及水腫,易發生鼻塞、出血及耳咽管漲痛等不適(周雨樺等, 民 93)。 3. 腸胃系統 懷孕初期由於人類絨毛膜促性腺素(hCG)的影響,使得懷孕婦女易有噁心、 嘔吐之不適感,甚至感到疲倦。此外,受到黃體素及子宮增大的影響,導致括 約肌放鬆,造成胃排空時間縮短,腸蠕動變慢,擴大的子宮壓迫到結腸和直腸 等,易有脹氣及便祕的發生(周雨樺等,民 93;Sarah, 1999)。 29.

(47) 4. 肌肉骨骼系統 孕期中的婦女因生理結構的改變,因胸部脹大,增加胸椎曲度並使頸椎前 移,以及子宮增大使腹部隆起改變腰椎曲度,身體曲線更明顯,當體重增加時, 重心往前移,使足弓負擔加重,骨盆前傾而影響髋關節定位,影響膝關節排序, 使其穩定性降低,並且其腹部肌肉被拉長了,背部肌肉縮短,以因應孕期體重 增加的現象,背部肌肉過度工作而形成疲倦和背痛(李麗晶,民 90;洪雅琦, 民 96;洪雅琦、洪一全,民 93;Sarah, 1999) 。此外,在懷孕末期子宮的重量的 增加及鬆弛素(relaxin)的分泌,皆會影響骨盆底肌肉的穩定度和活動度,會讓 韌帶較為鬆弛(Sarah, 1999) ,骨骼之間略為鬆動,或改變腰椎/骨盆/髋部連結, 將導致骨盆帶的失衡,增加下背痛的機率,影響孕婦的姿勢,而容易有腰痠背 痛的情形,故一半以上的婦女於懷孕期間常見的主訴為背痛(孫藝琴,民 93)。 5. 泌尿系統 婦女於懷孕期間需同時排泄母體及胎兒的廢物,尿量會有增多的現象,並且 在子宮變大同時,亦使得膀胱受到壓迫,膀胱容量減少,而造成頻尿(Sarah, 1999) ,隨著孕期增加胎頭下降至骨盆腔,再度壓迫膀胱,使懷孕婦女在在第一 孕期及第三孕期易有頻尿之不適(周雨樺等,民 93) 。 6. 其他 (1)睡眠不足及品質差 婦女於懷孕期間受到荷爾蒙及生理變化作用,使得懷孕期間的睡眠產生改變 30.

(48) (Santiago et al., 2001) ,其中動情素的增加會減少快速動眼期的時間,造成孕婦 睡眠品質的降低,夜眠差。蔡名秀(民 95)的研究顯示近 8 成的婦女於懷孕第 三期時的睡眠品質差,孕婦的睡眠困擾是因為必頇起來如廁、覺得胎動、覺得 躁熱、半夜醒來不易入睡、覺得呼吸不順暢,因此使懷孕期間的婦女會覺得睡 不夠。孫藝琴(民 93)的研究顯示,夜眠差為懷孕期間婦女不適症狀之一。 (2)抽筋 抽筋或感覺改變為婦女於懷孕期間的鈣/磷比的改變、增大的子宮壓迫到下 肢的神經和血管,或是末梢的循環差等易引起抽筋(周雨樺等,民 93) 。由於動 情素的增加,使骨盆關節及骶尾骨的彈性增加,懷孕期間婦女在運動時應特別 注意安全。 (3)疲倦 疲倦為婦女於懷孕期間常見的不適症狀之一,也為第一和第三孕期時最常見 的主訴(Hausenbla et al, 2001)。孕期疲倦的原因為懷孕初期血液容積增加,胎 兒迅速成長及子宮持續增大而消耗體能,導致孕婦血糖快速降低,以及荷爾蒙 濃度改變(黃體素)的變化與體重增加等,使得疲倦產生(周雨樺等,民 93; Poudevigne & O’Connor, 2006),且為懷孕初期規律運動常見的主訴(ACSM, 2007) 。Poudevigne 與 O’Connor(2006)研究結果顯示,懷孕婦女的疲累在 12-16 週時會改善,活力增加,但在 32-36 週時會變差,疲累增加,活力降低。 根據上述的症狀,婦女於懷孕期間因荷爾蒙改變、子宮等各生理結構及功能 31.

(49) 部份改變,使孕婦在不同孕期呈現不同的生理症狀困擾。根據 Zib 等人(1999) 調查婦女於懷孕期的症狀困擾,結果顯示最常見的症狀困擾分別為頻尿、疲累、 骨盆腔壓力、夜眠差、下背痛,並且在第三孕期時的症狀困擾為最多,常見為 疲倦、腰酸、睡眠困擾、下肢水腫、痔瘡等,持續到產後其症狀困擾呈現減緩。 國內研究顯示,懐孕 26 週婦女的孕期不適有疲倦、腰酸、心情容易起伏腿會酸 麻,於第三孕期 38 週時,依序為睡眠困擾、腰酸、下肢水腫。孕期運動介入改 善症狀依序:便祕、疲倦、頭痛、心情起伏(許貞媛,民 93)。 (二)心理層面之症狀困擾 生理症狀的困擾會衝擊到婦女於懷孕期間的功能和安適狀態,產生疲累、睡 不好覺等症狀,並且因症狀持續性的存在,甚至產生健康問題而影響其情緒狀 態(Shim et al., 2007)。心理困擾對許多懷孕婦女而言是一項重要的健康議題, 因為心理不健康會影響胎兒發展、睡眠品質、生活品質、心理功能甚至自殺等 (Poudevigne & O’Connor, 2006)。 1. 焦慮 婦女於懷孕初期焦慮的原因是擔心胎兒流產,而後期則是焦慮孩子發展或生 長的結果(Poudevigne & O’Connor, 2006)。 2. 憂鬱 根據 Evans 等人(2001)研究顯示婦女於懷孕 18 至 32 週的憂鬱得分高於產 後 8 週至 8 個月。蔡名秀(民 95)的研究發現婦女於懷孕第三期時,34.5%的 32.

(50) 憂鬱症狀是嚴重的,而其憂鬱主要是因為身體症狀困擾。 3. 易怒 根據許貞媛(民 93)研究發現懷孕婦常見的心理症狀困擾為易怒、焦慮、 緊張及憂鬱。 表 2.2 孕婦生理及心理層面常見的症狀困擾 生理層面症狀困擾. 心理層面症狀困擾. 1.. 心臟血管與循環系統. 1. 焦慮. 2.. 呼吸系統. 2. 憂鬱. 3.. 腸胃系統. 3. 易怒. 4.. 肌肉骨骼系統. 5.. 泌尿系統. 6.. 其他 (1) 睡眠不足及品質差 (2) 抽筋 (3) 疲倦. 二、 孕婦規律運動之障礙及促進因子 疲累和噁心是在第一孕期常見不適的主訴也是婦女於懷孕初期運動的障礙 因子,第三孕期時因子宮的脹大及體重的增加等,都會影響孕婦的主動活動。 另外,文化的壓力方面,如健康照顧者對孕婦運動的態度也是重要因素。大多 3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貴公司依據「多國多中心藥品臨床詴驗計畫 審查程序」申請之藥品臨床詴驗計畫,案內申請 人/詴驗委託者為羅氏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本部 同意之計畫書版本日期為:Protocol WO30070

本學系宗旨培育學生成為「具財金專業之金融實 務人才」 ,除基礎財務理論外,發展方向為「銀 行」 、 「證券」 、 「保險」

西塞(Halima Cisse)是一名來自西非國家馬利的 25 歲孕婦,原先以為自己懷了

一、職能標準、技能檢定與技能職類測驗能力認證政策、制度、計畫之研 擬、規劃及督導。. 二、職能標準、技能檢定與技能職類測驗能力認證法規制(訂)定、修正

本研究主要以 But-for 崩塌竣工時程分析技術為基礎進行理論推導,確認此延遲分析技術 計算邏輯之問題與完整性,之後提出修正之計算邏輯,使

(計畫名稱/Title of the Project) 提升學習動機與解決實務問題能力於實用課程之研究- 以交通工程課程為例/A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ractical

本研究以河川生態工法為案例探討對象,應用自行開發設計之網

本研究以河川生態工法為案例探討對象,應用自行開發設計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