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邊境政治到跨境政治:泰國-柬埔寨-寮國邊境區域中的跨境在地化模式比較研究(I)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從邊境政治到跨境政治:泰國-柬埔寨-寮國邊境區域中的跨境在地化模式比較研究(I)"

Copied!
2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期末報告

從邊境政治到跨境政治:泰國-柬埔寨-寮國邊境區域中的

跨境在地化模式比較研究(第 3 年)

計 畫 類 別 : 個別型計畫 計 畫 編 號 : NSC 100-2628-H-004-138-MY3 執 行 期 間 : 102 年 08 月 01 日至 103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計 畫 主 持 人 : 楊昊 計畫參與人員: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彭凡 博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張喁 報 告 附 件 : 出席國際會議研究心得報告及發表論文 處 理 方 式 : 1.公開資訊:本計畫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1 年後可公開查詢 2.「本研究」是否已有嚴重損及公共利益之發現:否 3.「本報告」是否建議提供政府單位施政參考:否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10 月 31 日

(2)

中 文 摘 要 : 本研究計畫歷經三年的執行期間,對於東南亞中南半島邊境 政治(border politics)與跨境政治(transboundary politics)提出了理論與概念的創新架構,以及經驗個案的 深入探索。特別是在從事東南亞移地研究與訪談的過程中, 計畫主持人深刻學習到非國家行為者(地方、人民)的驅動 角色,這種基於社會中心論的動力,有助於促成跨境共同體 的建構。過去三年的研究成果確實發現當前國際關係與區域 研究領域中,若能引進對於地方行為者的深入觀察與瞭解, 將可重新豐富「國家中心論」的內涵,同時發展出新的多層 互動、多元互動的圖象。未來這項計畫將持續進行,並且轉 型成國際專書著述與出版的生涯研究規劃。 中文關鍵詞: 邊境政治、跨境政治、跨國性、地方角色、東南亞區域研 究、泰國、柬埔寨、寮國、緬甸、中國、越南 英 文 摘 要 : 英文關鍵詞:

(3)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期中進度報告

■期末報告

從邊境政治到跨境政治:

泰國-柬埔寨-寮國邊境區域中的跨境在地化模式比較研究

(第三年)

計畫類別:■個別型計畫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NSC 100-2628-H-004-138-MY3

執行期間:2010 年 8 月 1 日至 2014 年 7 月 31 日

執行機構及系所: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亞洲太平洋研究所

計畫主持人:楊昊

計畫參與人員:張春炎、張喁、彭凡

本計畫除繳交成果報告外,另含下列出國報告,共 1 份:

□移地研究心得報告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心得報告

□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國外研究報告

處理方式:除列管計畫及下列情形者外,得立即公開查詢

□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一年□二年後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10 月 30 日

(4)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 達成目標 □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 字為限) □ 實驗失敗 □ 因故實驗中斷 □ 其他原因 說明:在此特別感謝科技部支持本三年期研究計畫,目前完成了前往中南半 島進行移地研究與田野調查的資料蒐集與整理工作;在第三年執行期間,計 畫主持人亦發表了多篇研究論文討論東南亞國際關係、東南亞邊境政治、以 及東南亞與周邊國家的領土與領海衝突。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 字為限) 已發表於 SSCI 期刊之論文:

1. Ian C.Y. Chen and Alan Hao Yang. 2013. “A Harmonized Southeast Asia? Explanatory Typologies of ASEAN Countries’ Strategies to the Rise of China,”

Pacific Review. (SSCI) 本文討論了本研究計畫中最核心的國家中心論之理

論主張與概念 已發表之期刊論文: 1. 楊昊,2013/12,〈知識的跨域汲取與生產:我的移地研究經驗〉,《人文與社 會科學簡訊》,15(1):107-115。本文則是從移地研究與田野調查的角度, 分享本研究計畫在執行邊境政治與跨境政治田野調查時的經驗 2. 楊昊,2014/2,〈博覽會政治學:中國治理周邊關係的新模式?〉,《民主與 治理》,1(1):141-165。(雙向匿名審查)本文為本研究計畫的延伸研究成 果,主要探討中國如何在邊境重新匯聚跨境網絡的資源中心,透過博覽會 建構的機制,搭建與東南亞國家的互動與合作關係。 已發表之專書論文: 1. 楊昊,2014 付梓中,〈中國-東協關係的和諧與矛盾:擴散性互惠與擴散性 脆弱的分析〉,林正義主編,《2012 年亞太和平觀察》,臺北:中央研究院亞

(5)

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頁 133-171。(雙向匿名審查)本文為本研究計畫的 延伸研究成果,主要探討中國與東南亞的互動關係,並且將領土爭端視為 是促成「擴散性脆弱」的主要動力。

2. Alan Hao Yang, 2014/1, “China-Vietnam Relational Asymmetries: A Fungibility Problem,” in Benjamin Cohen and Eric Chiu, eds., Power in a Changing World

Economy: Lessons from East Asia (New York: Routledge), pp.125-143. 本文探

討領土問題如何影響、逆轉中-越經貿互賴關係的進展。 3. 楊昊,2014/1,〈越南的南海戰略佈局與操作〉,《2012 年南海地區形勢評估 報告》,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頁 65-77。本文為本研究 計畫的衍生研究成果,探討越南如何處理敏感的南海爭端及其政策規劃。 4. 楊昊,陳琮淵,2013/10,〈東南亞研究在臺灣:匯流、繼受與創新〉,楊昊, 陳琮淵主編,《臺灣東南亞研究新論:圖象與路向》,臺北:洪業出版社, 頁 3-26。(專書匿名審查) 本文討論當前東南亞研究的知識累積情況與途徑 5. 楊昊,2013/10,〈東南亞區域研究的技藝:方法解放論的省思〉,楊昊,陳 琮淵主編,《臺灣東南亞研究新論:圖象與路向》,臺北:洪業出版社,頁 47-63。(專書匿名審查) 本文為〈東南亞區域研究的技藝:新生代國際關係 學者應有的方法解放論〉,《亞太研究論壇》修改版,增補東南亞邊境政治 分析與東南亞研究省思 已發表於研討會之論文:

1. Alan Hao Yang, 2014/3,“Relocated Transnationality in the Making of

Indochinese Border Politics,” paper presented in 2014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Symposium, Project Southeast Asia.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 價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 字為限) 本研究計畫以三年期間針對東南亞中南半島邊境政治(border politics)與跨 境政治(transboundary politics)在國際研究的理論與概念創新架構上的具 體展現及對話,進行深入的研究。特別是在從事東南亞移地研究與訪談的 過程中,深刻理解了非國家行為者(地方、人民)的角色,在跨境共同體 的建構過程中具有極為重要的驅力。過去三年的研究成果確實發現當前國 際關係與區域研究領域中,若能引進對於地方行為者的深入觀察與瞭解, 將可重新豐富「國家中心論」的內涵,同時發展出新的多層互動、多元互 動的圖象。在此,要特別感謝科技部與多位匿名審查委員的大力支持,讓 計畫主持人可以持續深化與累積東南亞研究的能量,並且讓本研究計畫《從 邊境政治到跨境政治:泰國-柬埔寨-寮國邊境區域中的跨境在地化模式比較 研究》可以獲得三年的充裕研究時程進行更細緻的東南亞區域主義另類樣 貌之研究工作。

(6)

在第三年的計畫中,計畫主持人於 2014 年 3 月前往英國倫敦,參加牛津大 學舉辦的「2014 年東南亞研究論壇」(Southeast Asian Studies Symposium)。 計畫主持人並受邀擔任會議第七場次「東南亞研究的再概念化:新方法與 新觀點」(Reconceptualizing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New Methodologies and Perspectives)之主持人,並且發表本研究計畫之研究成果”Relocating the Transnationality in the Making of Indochinese Border Politics”。在此會議期 間,得知邊境政治為當前國際東南亞研究的重要主題,除了歐美學界咸認 為最重要的南海海域爭端對於區域合作與衝突的影響之外,來自於東南亞 的在地學者更重視當前共同體架構下的跨境互動模式與合作關係。特別是 地方的角色以及人民的流動能量與模式,更成為決定東南亞共同體是否真 正具備「共同屬性」的最重要變數。對於國際學界而言,未來東南亞的邊 境政治與跨境政治的研究,將成為比較研究的重要個案,也會是近期內國 際學界爭相出版的焦點。 本研究計畫累積三年的相關研究成果,都已促成計畫主持人對於東南亞區 域研究、東南亞各國雙邊關係、以及東南亞社會流動有深入的瞭解,同時 也更加強化了計畫主持人對於中南半島國家如泰-柬、泰-寮、寮-柬、中-越、 以及緬甸及周邊關係的邊境政治圖像與跨境政治之具體實踐,有初步的掌 握。這些經驗上的知識累積都將有助於未來邊境研究的升級與轉化,未來 計畫主持人將會持續從事邊境研究,並且致力於國際學術專書的著述計 畫,藉以擴展臺灣國際研究與東南亞研究學界的國際影響力。

(7)

從邊境政治到跨境政治:

泰國-柬埔寨-寮國邊境區域中的跨境在地化模式比較研究

(第三年)

期末報告

壹、本計畫之研究旨趣與執行過程

本研究計畫《從邊境政治到跨境政治:泰國-柬埔寨-寮國邊境區域中的跨境在地化模式比 較研究》為科技部補助之三年期專題研究計畫,在此特別感謝科技部與匿名審查委員的支持與 鼓勵,讓計畫主持人能夠以較長的時間投入東南亞邊境議題的研究,從中南半島的邊境問題, 擴大到整個東南亞與周邊強權的邊境爭端及其對於共同體的影響。透過「國家中心論」與「社 會中心論」兩種不同途徑的相互激盪與鞭策,計畫主持人在過去三年期間走訪了中南半島的數 個邊區,探索了來自於地方行為者參與、接受、改造、抵抗邊境重塑過程中的各種風貌。除了 這種社會中心論的研究取徑,計畫主持人也持續針對當前東南亞最重要的邊境爭端「南海主權 爭端」對於共同體、區域整合的擴溢效果與衝擊有長期且具體的留意及分析。若沒有此一科技 部計畫的支持,計畫主持人將難以走訪東南亞重要邊區,更難以持續發表以邊境政治、東南亞 整合、以及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為題的研究成果。 本研究計畫最重要的研究旨趣乃針對出現在邊境區域中的各類跨國活動所發展出的一系 列邊境政治(border politics)與跨境政治(transboundary politics)研究議程進行比較研究與深 入分析。為了探索相關概念,本研究計畫認為,「邊境研究」的議題同時兼具國內政治研究與 國際政治研究的特色,藉著跨越兩國的兩個邊境社會中長年以來所發展出的特殊在地社會互動 關係(local-to-local relationship),以及在當地社會中由各種跨國流動實踐所呈現出的跨境在地 化(trans-border localization)模式,顯然將展現另一種相對微觀的共同體圖像,足以與傳統的 首都政治或國家中心論進行對話。這也就形成了計畫主持人近年來持續深耕的「社會中心論」 研究架構,進一步理論面與實際政治面來回應過去長期以來對於東協、東南亞與亞太權力結構 的宏觀研究路徑。 本研究計劃希望能藉著國際關係理論的探討,原訂結合對泰-柬、泰-寮、寮-柬等三組邊境 政治圖像與跨境政治的具體實踐進行比較研究,深入探究「在邊境區域中,跨越國界的社會連 結力量將會在地方層級形成跨境共同體,而此一社會實體的發展可能直接或間接挑戰國家在邊 境區域的治理能力」。在執行期間,本計畫亦擴及到緬甸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中國與越南的互 動、以及南海海域爭端對於東協與東南亞區域安全的影響等多項主題,並且撰寫了多篇研究論 文與政策分析。 在第一年執行期間,計畫主持人走訪泰國東北地區與柬埔寨周邊區域進行邊境政治、跨境 政治與跨境在地化發展模式的第一手資料蒐集,分別訪問了東北三個邊境村落,分別是 Chong Chom、Khao Phra Wihan、以及緊鄰泰-柬-寮三方的 Chong Bok,這三個邊境村落緊鄰柬埔寨, 位於相當重要的交通聯繫點。在第二年的田野調查工作坊面,計畫主持人前往寮國首都永珍進 行移地研究,並且探討了泰-柬與泰-寮在面對邊境問題與跨境政治上的差異。這兩次重要的移 地研究最重要的發現在於泰國與寮國的邊境政治與跨境連結關係與泰國與柬埔寨多處邊境發 展邏輯不同,特別在於城市與鄉村的發展邏輯對資源配置的影響方面,有明顯的差異。在泰國 北部廊開府與寮國首都永珍所發展的邊境政治與跨境關係,基本上因為寮國首都永珍位於邊區,

(8)

因而呈現出中央政府支持邊區經略的發展邏輯。此一發展型態與泰-柬之間的在地發展邏輯與特 色截然不同(詳細內容請參見第一年計畫期間、第二年計畫期間所附之移地研究心得報告)。 從第二年起,計畫主持人分別在印尼雅加達、美國芝加哥以及英國倫敦發表三篇研究成果, 分別討論了東南亞跨境政治的類型、緬甸在中南半島的發展與民主進程、以及跨國性在中南半 島跨境政治中的特殊角色與類型。這三篇研究論文都將成為計畫主持人在本計畫執行期間告終 後,繼續將本研究主題深化、轉型為國際學術專書出版規劃的重要骨架(詳細內容請參見第二 年計畫期間、第三年計畫期間所附之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議發表報告)。。

貳、學術產出情況與主要內容

在學術產出方面,本研究計畫陸續出版了多篇期刊論文、專書專章、國際研討會論文,更 重要的是,隨著計畫的執行,計畫主持人亦以東南亞邊境政治為題,分別在香港中文大學、台 灣大學、政治大學、中正大學、淡江大學、暨南大學、中國醫藥大學等學術機構發表十餘場公 開演講,其目的除了強化公共知識份子在知識擴散、活絡社會理解的責任,更希望能致力將此 一有趣的研究主題結合過去多年來的田野調查工作與成果,向國際與國內社會推廣臺灣的東南 亞區域研究。 對於本研究計畫而言,特別是自第二年計畫開始,計畫主持人結合了個人在日本京都大學 東南亞研究所執行之日本學術振興學會亞洲研究教育據點計劃(JSPS Asian Core Program),透 過現有參與計畫主軸「變遷中的東南亞地方政治研究團隊」,擴大本科技部研究計畫的國際連 結。在 2013 年,計畫主持人於印尼雅加達印尼科學院(LIPI)參加了該團隊所舉辦的「東南亞 社會、政治與經濟改革:評估與展望」(Socio-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form in Southeast Asia: Assessments and the Way Forward)國際學術研討會,並且發表了研究成果「重探東南亞邊境政 治:國際與地方連結的類型化分析」(Reinvigorating Border Politics in Southeast Asia: Modalities of International-Local Nexus Revisited)。這篇研究論文試圖從新思考雙邊關係遭遇到邊境衝突時 所呈現的動態發展圖象,並藉著中國與越南(一個個案)、泰國與柬埔寨(三個個案)的實際 田野經驗之對照、比較與探討,希望能進一步理論化邊境政治研究的國際-在地連結,並與國際 東南亞研究社群進行對話。

在第三年的研究計畫中,計畫主持人於 2014 年 3 月前往英國倫敦,參加牛津大學舉辦的 「2014 年東南亞研究論壇」(Southeast Asian Studies Symposium)所發表的研究論文甚為關鍵。 計 畫 主 持 人 除 了 受 邀 擔 任 會 議 第 七 場 次 「 東 南 亞 研 究 的 再 概 念 化 : 新 方 法 與 新 觀 點 」 (Reconceptualizing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New Methodologies and Perspectives)之主持人,更 向國際東南亞研究社群介紹本研究計畫之研究成果“Relocating the Transnationality in the Making of Indochinese Border Politics”。此一研討會論文增加了泰國與寮國的邊境及跨境政治作 為比較個案,將五個個案結合「議題」(issues)、「之間人」(in-between communities)、「利益」 (interests)與「國家與社會互動」(interactions)等四個邏輯,初步介紹當前計畫執行與田野 調查所蒐集的各種資料與本研究理路。事實上,這篇論文也成為本研究計畫在科技部補助結束 後將轉型成個人國際學術專書出版的生涯規劃(請參見圖一、圖二)。

(9)

圖一 論文發表資料檔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畫。 圖二 類型化分析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畫。

參、結語與研究發現

「地方」也可以是用來理解、拆解、與再現國際關係研究的重要元素,對於邊境政治的研

(10)

究議程來說,地方的研究不可或缺。計畫主持人走訪泰-柬、泰-寮、中-越與中南半島多處邊區, 發現在地方元素中,尤以「之間人」的角色極其關鍵。之間人的穿針引線,順勢將邊境政治推 向跨境政治,打造出以社會中心為發展關懷的新跨境共同體。 事實上,對於東南亞區域而言,傳統的「國家」概念(特別是海洋東南亞區域的 negeri) 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脈絡,國家疆界的概念與實踐不斷受到外力或內部發展情況而改變,各種 政治上的「邊境」甚至可以被輕易滲透、穿越。回顧相關文獻的探討,不難發現諸如 Benedict Anderson 等學者的研究,均可找到佐證。Anderson 特別強調,東南亞國家的領土外延現象總是 在改變,並且隨著中心所聚集的權力程度而有所調整(The territorial extension of the state is always in flux; it varies according to the amount of Power concentrated at the center)。也就是說,當 國家或中央政府對於邊境區域的治理能力隨著領土延伸的範疇而逐漸遞減的同時,國家薄弱的 干預將無法抑制在地社會中興盛的跨國連結。此種跨國連結藉由不同的「之間人」與在地行為 者的密切合作、親族聯繫、經貿往來、或者是移民遷徙等方式,勾勒出特殊的「合作的邊境」, 從而形成了以地方居民為主要行為者、以國境界碑兩側邊境地帶為活動範圍的跨境共同體。 本研究計畫累積三年的相關研究成果,都已促成計畫主持人對於東南亞區域研究、東南亞 各國雙邊關係、以及東南亞社會流動有深入的瞭解,同時也更加強化了計畫主持人對於中南半 島國家如泰-柬、泰-寮、寮-柬、中-越、以及緬甸及周邊關係的邊境政治圖像與跨境政治之具體 實踐,有初步的掌握。這些經驗上的知識累積都將有助於未來邊境研究的升級與轉化,未來計 畫主持人將會持續從事邊境研究,並且致力於國際學術專書的著述計畫,藉以擴展臺灣國際研 究與東南亞研究學界的國際影響力。

肆、受到本研究計畫支持的成果綜整(2012-2014)

再次感謝科技部對於計畫主持人近年研究工作的鼎力支持,在三年執行本研究計畫期間, 計畫主持人共發表了 17 篇與本研究計畫之邊境政治、跨境政治理論、概念與議題相關的研究 論文,茲臚列如下(詳細說明敬請參考第一年、第二年期中報告): 以邊境政治、跨境政治中的國家中心論與社會中心論相關之研究成果:

1. Alan Hao Yang, 2014/3, “Relocated Transnationality in the Making of Indochinese Border Politics,” paper presented in 2014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Symposium, Project Southeast Asia.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2. 楊昊,2013/12,〈知識的跨域汲取與生產:我的移地研究經驗〉,《人文與社會科學簡 訊》,15(1):107-115。

3. Ian C.Y. Chen and Alan Hao Yang. 2013. “A Harmonized Southeast Asia? Explanatory Typologies of ASEAN Countries’ Strategies to the Rise of China,” Pacific Review. (SSCI) 4. Alan Hao Yang, 2013/4, “Contouring Myanmar’s Strategic Democracy and the

Invigorating Survival of a Failed Stat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71th MPSA Annual Conference, Chicago: The Palmer House Hilton Hotel.

5. Alan Hao Yang, 2013/3, “Reinvigorating Border Politics in Southeast Asia: Modalities of International-Local Nexus Revisited,” paper presented at the LIPI-JSPS-CSEAS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Socio-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form in Southeast Asia:

Assessment and The Way Forward,” supported by Asian Core Program JSPS, Jakarta: LIPI Jakarta.

6. 楊昊,2013/10,〈東南亞區域研究的技藝:方法解放論的省思〉,楊昊,陳琮淵主編, 《臺灣東南亞研究新論:圖象與路向》,臺北:洪業出版社,頁 47-63。

(11)

7. 楊昊,2012,〈再探跨國主義:區域化與理論化的研究取徑〉,《國際關係學報》,34: 65-106。(雙向匿名審查) 以邊境政治、跨境政治中的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互動模式相關之研究成果: 1. 楊昊,2014 付梓中,〈中國-東協關係的和諧與矛盾:擴散性互惠與擴散性脆弱的分析〉, 林正義主編,《2012 年亞太和平觀察》,臺北: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頁 133-171。(雙向匿名審查) 2. 楊昊,2014/2,〈博覽會政治學:中國治理周邊關係的新模式?〉,《民主與治理》,1 (1):141-165。(雙向匿名審查)

3. Alan Hao Yang, 2014/1, “China-Vietnam Relational Asymmetries: A Fungibility Problem,” in Benjamin Cohen and Eric Chiu, eds., Power in a Changing World Economy: Lessons

from East Asia (New York: Routledge), pp.125-143.

4. 楊昊,2014/1,〈越南的南海戰略佈局與操作〉,《2012 年南海地區形勢評估報告》,臺 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頁 65-77。 5. 楊昊,2012/12,〈東協主要南海主權聲索國的經略政策〉,收錄於王冠雄、何思慎主 編,《東海及南海爭端與和平展望》。臺北:遠景基金會,頁 131-147。 6. 楊昊,2012,〈越南在南海的外交戰略與作為〉,《2011 年南海地區形勢評估報告》,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頁 63-78。 7. 楊昊,2012,〈行禮如儀的樣版政治?東協第二十一屆高峰會議研析〉,《戰略安全研 析》,92:5-12。(匿名審查機制) 8. 楊昊,2012,〈美越關係近期發展的戰略意涵〉,《戰略安全研析》,88:38-47。(匿名 審查機制) 9. 楊昊,2012,〈沒有共識的共同體:第四十五屆東協外長會議研析〉,《戰略安全研析》, 87:24-30。(匿名審查機制) 10. 楊昊,2012,〈弱勢領導權對東協核心地位的影響〉,《戰略安全研析》,86:36-44。(匿 名審查機制)

(12)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心得報告

日期:2014 年 4 月 8 日

一、參加會議經過

計畫主持人於 2014 年 3 月 20 日前往倫敦,並於 21 日至牛津大學參加 2014 年東南亞研 究論壇。21 日,大會活動開始,主辦單位安排前往牛津伊斯蘭研究中心(the Oxford Centre for Islamic Studies)參訪,並至 the Bodleian Library 參觀東南亞與牛津特展(Southeast Asia and Oxford)。

22 日,大會開幕演講(keynote speech)於早上 9:00 開始,由牛津大學東南亞研究計畫 (Project Southeast Asia)推手 Pingtjin Thum 教授主持,並邀請英國外交部亞太司長 Stephen Lillie 與馬來西亞國會議員 Tony Pua 共同討論「轉型中的東南亞」(Southeast Asia in Transition)。

計畫主持人受邀擔任會議第七場次「東南亞研究的再概念化:新方法與新觀點」 (Reconceptualizing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New Methodologies and Perspectives)之主持 人,並且發表研究論文“Relocating the Transnationality in the Making of Indochinese Border

計畫編號

NSC 100-2628-H-004-138-MY3

計畫名稱

從邊境政治到跨境政治:泰國-柬埔寨-寮國邊境區域中的跨境

在地化模式比較研究(第 3 年)

出國人員 姓名 楊昊 服務機構 及職稱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副研究員 會議時間 2014 年 3 月 20 日 至 2014 年 3 月 23 日 會議地點 英國牛津大學 會議名稱 (中文) 2014 年東南亞研究大會

(英文) 2014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Symposium

發表題目

(中文) 印度支那半島邊境政治建構過程中的跨國性再定位

(英文) Relocating the Transnationality in the Making of Indochinese

(13)

2

Politics”。

於 22 日與 23 日期間,隨後參與了“Dormant and Unresolved Border, Land, and Maritime Disputes in Southeast: A New Threat for ASEAN?”、“Modern Boundaries and Migration: Sabah-Philippines Relations” 、以及 “Transnational Security Challenges and Governance in Southeast Asia”等場次。 計畫主持人於會議結束後,在 24 日返回倫敦,並於 25 日返台。 二、與會心得 由於牛津大學目前並未設立東南亞相關研究系所、機構與中心,這也使得有志於發展成 牛津東南亞研究中心的「牛津東南亞計畫」積極推動學術研究活動與跨國學術網絡,逐年 擴大「東南亞研究大會」的內容與範圍,本年度所召開的會議包括了 41 個場次,邀集全球 超過三百位研究東南亞的學者共同參與,目前被視為是全球最大(不只是歐陸最大)的東 南亞研究年度學術研討會議。 在計畫主持人所主持的場次中,共有四位學者發表。個人所發表的研究成果,主要反應 近三年來執行本國科會計畫在邊境政治上的個案比較與方法研討,透過五個邊境點的個案 對照,嘗試理論化隱含在東南亞邊境政治中的跨國性(transnationality),並探索此一跨國 性對於雙邊關係的實質影響與挑戰。透過對於使用田野工作與訪談方法的引介,本文獲得 在場參與者不少寶貴的建議。

在另外三篇論文方面,泰國商會大學(University of Thai Chamber of Commerce)的 Jantima K. Kheokao 教 授 發 表 了 “Asian Network for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一文,主要引介了亞洲學術社群在推動跨國民意調查研究時的網絡,其中也 包含臺灣學者的參與(如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黃紀教授)。該文清楚地引介了學術網絡 的合作動力、目標與方法,對於區域研究而言提供了另一種不同的方法視野。另外,兩位 柬埔寨學者 Netra Eng 與 Somatra Kim Sean 分別從 “Contributions by Cambodian Scholars to the Study of Decentralization and Local Politics in Cambodia”與“Doing Research in Your Own Culture: Some Methodological Hurdles”兩篇論文的角度,從神入法、參與觀察法的對照與實 際操作,解釋如何研究柬埔寨政治與地方性。由柬埔寨學者所提出的在地觀點,對於國際 東南亞學者在從事中南半島威權主義研究的方法操作困境上,有相當大的貢獻。 在主持會議期間,參與者提出了相當豐富的討論,特別針對於下個世代的東南亞研究方 法與主題的選定上。與會發表者對於相關問題的回應,有共同的共識與默契,那就是隨著 新議題的產生,東南亞研究必須與其他跨領域學科知識及的科技方法接軌,譬如地理資訊 系統(GIS)、譬如社會學的網絡分析技術、也譬如大規模資料庫的量化研究與分析等。唯 有不斷精進方法上的要求,才能做出好的東南亞區域研究。 三、發表論文全文或摘要

(14)

Prof Alan Hao Yang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alanhao@nccu.edu.tw

Border politics in Indochinese region is influenced by historical legacy and contemporary inter-state politics. The study of border politics may reconfigure the linkage between the scholarship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domestic politics for it is both international and local in essence. Departure from traditional IR conceptualization of border politics, this paper will first re-examine the relations of territorial space and territoriality by highlighting the “transnationality.” Then, it is aimed at proposing a new framework of trans-localization by incorporating state-society relations at locality. Five borderland cases will be discussed, that is, China-Vietnam border, three from Thai-Cambodian border and the Laotian-Thai border. The reframing of transnationality in the context of border politics may prop up solid and integrated interdisciplinary attempts to conduct Southeast Asia area studies.

四、建議 1. 該會議在每年年底對外徵稿,特別希望以籌組小組(panel)的方式邀請有系統、具清晰 主題、有理論與方法意涵的研究團隊,進行團體發表並與國際學界對話。對於我國積極 推動與發展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學術社群而言,將會是一個極為重要且友善的國際平台。 未來建議由臺灣東南亞學會、相關東南亞研究社群共同籌組研究團隊,前往發表研究成 果,並與國際學術社群共同商討出版與跨國合作計畫的可能性。

(15)

4 為主題的研究受到外界的重視,至少有超過十篇以上的論文聚焦在相關議題上,譬如馬 來西亞與菲律賓的主權爭端、南中國海海域衝突事件、泰國與柬埔寨的神廟爭議、以及 泛東南亞區域的邊境互動分析等。這些研究呈現出兩個重要的趨勢:其一,對於東協共 同體而言,未來要處理的複雜、多國跨國溝通與交往,將面臨到更重要的挑戰。各國政 府對於邊境的治理能力與方式,必然要與時俱進。其二,這也展現出國際學界對於東南 亞作為整體的去邊境化概念的再界定,特別在理論化的過程裡,尤其值得關注。 3. 牛津東南亞計畫所主辦的會議與系列活動,將會是推動我國研究者參與學術網絡 (international networking)的重要平台,它不僅連結歐陸、也擴及亞洲、並且含納北美, 換言之,東南亞研究在臺灣要往外擴張,必須要有重要的關鍵平台,由日本京都大學所 發展的亞洲東南亞研究網絡,以及牛津大學所推動的全球東南亞研究平台,未來將會是 極重要的介面。 五、攜回資料名稱及內容 1. 牛津大學東南亞計畫簡介; 2. 計畫主持人主筆之會議紀錄; 3. 大會工作手冊; 4. 會議書展期間自費取得之研究資料。

(16)

科技部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

日期:2014/10/30 科技部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從邊境政治到跨境政治:泰國-柬埔寨-寮國邊境區域中的跨境在地化模式比 較研究 計畫主持人: 楊昊 計畫編號: 100-2628-H-004-138-MY3 學門領域: 國際關係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17)

100 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楊昊 計畫編號:100-2628-H-004-138-MY3 計畫名稱:從邊境政治到跨境政治:泰國-柬埔寨-寮國邊境區域中的跨境在地化模式比較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 數(含實際已 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 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 數 個 計 畫 共 同 成 果、成 果 列 為 該 期 刊 之 封 面 故 事 ... 等) 期刊論文 1 1 10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0 0 0% 篇 論文著作 專書 3 3 100% 本 計 畫 針 對 東 南 亞 邊 境 政 治 與 跨 境 政 治 相 關 主 題 的 研 究 成 果 擴 及 到 陸 地 與 海 域 的 爭端,包括南海爭 議。與本計畫相關 之 出 版 作 品 共 有 三 篇 中 文 專 書 專 章,其一探討邊境 政治的方法論,另 外 三 篇 主 要 探 討 中 國 與 東 南 亞 國 家的互動關係,並 且 討 論 其 中 牽 涉 到 邊 境 問 題 所 帶 來的衝擊與影響。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1 1 100% 博士生 1 1 100% 本 研 究 計 畫 培 養 的 博 士 生 因 參 與 研究計畫,對於邊 境 與 跨 境 議 題 萌 生興趣,未來擬以 亞 太 地 區 的 鐵 路 政治學為主題,以 中 國 與 東 南 亞 跨 境 鐵 路 政 治 為 關 注,從事博士論文 的寫作。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人次

(18)

專任助理 0 0 0% 期刊論文 0 0 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研討會論文 1 1 100% 篇 本 論 文 經 審 查 後於 英 國 牛 津 大 學 所舉辦的 2014 年 東 南 亞 研 究 論 壇 中發表。 論文著作 專書 1 1 100% 章/本 本 研 究 計 畫 對 於 邊 境 政 治 與 跨 境 領 土 衝 突 的 討 論,特別展現在中 - 越 關 係 的 個 案 上,此一研究成果 被 收 錄 在 Benjamin Cohen 教 授所主編的 Power in a Changing World Economy: Lessons from East Asia 學 術 專 書 中 , 由 Routledge 出版。 申請中件數 0 0 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件數 0 0 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碩士生 0 0 0% 博士生 0 0 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 得獎項、重要國際合 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 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 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 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 列。) 本研究計畫協助作者至中南半島進行資料蒐集與移地研究,深入邊境區域,也 藉此瞭解了東南亞與中南半島跨國、跨境地方生活圈的形構邏輯。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教 課程/模組 0

(19)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20)

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 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 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 字為限) 本研究計畫以三年期間針對東南亞中南半島邊境政治(border politics)與跨 境政治(transboundary politics)在國際研究的理論與概念創新架構上的具體 展現及對話,進行深入的研究。特別是在從事東南亞移地研究與訪談的過程 中,深刻理解了非國家行為者(地方、人民)的角色,在跨境共同體的建構 過程中具有極為重要的驅力。過去三年的研究成果確實發現當前國際關係與 區域研究領域中,若能引進對於地方行為者的深入觀察與瞭解,將可重新豐 富「國家中心論」的內涵,同時發展出新的多層互動、多元互動的圖象。在 此,要特別感謝科技部與多位匿名審查委員的大力支持,讓計畫主持人可以 持續深化與累積東南亞研究的能量,並且讓本研究計畫《從邊境政治到跨境 政治:泰國-柬埔寨-寮國邊境區域中的跨境在地化模式比較研究》可以獲得 三年的充裕研究時程進行更細緻的東南亞區域主義另類樣貌之研究工作。 在第三年的計畫中,計畫主持人於 2014 年 3 月前往英國倫敦,參加牛津大學 舉辦的「2014 年東南亞研究論壇」(Southeast Asian Studies Symposium)。計 畫主持人並受邀擔任會議第七場次「東南亞研究的再概念化:新方法與新觀

(21)

Perspectives)之主持人,並且發表本研究計畫之研究成果"Relocating the Transnationality in the Making of Indochinese Border Politics"。在此會議期 間,得知邊境政治為當前國際東南亞研究的重要主題,除了歐美學界咸認為 最重要的南海海域爭端對於區域合作與衝突的影響之外,來自於東南亞的在 地學者更重視當前共同體架構下的跨境互動模式與合作關係。特別是地方的 角色以及人民的流動能量與模式,更成為決定東南亞共同體是否真正具備「共 同屬性」的最重要變數。對於國際學界而言,未來東南亞的邊境政治與跨境 政治的研究,將成為比較研究的重要個案,也會是近期內國際學界爭相出版 的焦點。 本研究計畫累積三年的相關研究成果,都已促成計畫主持人對於東南亞區域 研究、東南亞各國雙邊關係、以及東南亞社會流動有深入的瞭解,同時也更 加強化了計畫主持人對於中南半島國家如泰-柬、泰-寮、寮-柬、中-越、以及 緬甸及周邊關係的邊境政治圖像與跨境政治之具體實踐,有初步的掌握。這 些經驗上的知識累積都將有助於未來邊境研究的升級與轉化,未來計畫主持 人將會持續從事邊境研究,並且致力於國際學術專書的著述計畫,藉以擴展 臺灣國際研究與東南亞研究學界的國際影響力。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近年來,隨著全球政經環境快速改變,尤以東協經濟整 合在 1999 年形成自由貿易區後,更積極以東協+N 模式進 行整合,東協加中國大陸、東協加日本與東協加韓國等東協

(五) 永續成長:研發創新與環境(R&D + i)。此領域相關政府 部門資源整合及參與,以提高 R&D + i

CF12203A#2 許惠恒 在亞洲國家多中心隨機研究比較 Joint Asia Diabetes Evaluation (JADE) 的結構照護計劃與 Diabetes Monitoring Database (DIAMOND)

模里西斯具備市場經濟模式,世界銀行公布之 2019 經商環 境報告(2018 Doing Business Report),模里西斯再度在非

本案件為乳癌標準化化學藥物治療與個人化化學治 療處方手術前化學治療療效比較之國內多中心研 究,於 2008 年 8 月 1 日由

在締約國需要特定服務之提供授權之情況下,締約國合格之管理

Therefore, the key to the increase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 lie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ross-region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among local governments.. As a matter of fact,

在南京條約的政治方面,在 條約割讓香港會令中國政治 影響力下降,因為英國在華 的勢力坐大,中國慢慢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