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印度與東協、韓、日、中洽簽 FTA 對我之 影響與我因應策略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印度與東協、韓、日、中洽簽 FTA 對我之 影響與我因應策略之研究"

Copied!
19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委 託單 位: 外 交 部 / 經 濟 部 國 際 貿 易 局 研 究 單 位 :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 WTO 中心)

民國 99 年 12 月

99 年度國際經貿事務研究及培訓中心計畫 子計畫一:專題研究(2)

印度與東協、韓、日、中洽簽 FTA 對我之 影響與我因應策略之研究

執行成果報告書

(2)

委 託單 位: 外 交 部 / 經 濟 部 國 際 貿 易 局 研 究 單 位 :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 WTO 中心)

民國 99 年 12 月

99 年度國際經貿事務研究及培訓中心計畫 子計畫一:專題研究(2)

印度與東協、韓、日、中洽簽 FTA 對我之 影響與我因應策略之研究

計 畫 主 持 人: 徐遵慈

研 究 人 員: 徐遵慈、姜博瑄、吳泰毅 張君瑋

研 究 助 理: 陳慧芳

(3)

摘 要

印度自經濟改革以來,經濟發展與對外貿易呈現穩定成長,並逐漸與世 界各國主要國家發展出密切的經貿關係,同時積極推動與重要貿易夥伴及鄰 近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或其他形式經貿合 作 機 制 。 目 前 , 印 度 已 與 南 錐 共 同 體 (MERCOSUR) 、 東 南 亞 國 家 協 會

(ASEAN)、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海灣國家合作理事會(GCC)

等分別簽署或談判 FTA。其中,我重要競爭對手國家日本、韓國、中國近年 競相推動與印度各項合作關係,並積極推動簽署 FTA,其大型企業亦積極在 印度拓展市場與投資布局,發展值得我國重視。

本研究將以文獻探討作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內容將包括:印度經濟發 展的歷程與概況;印度 FTA 政策之發展,包括其推動 FTA 之政策目的、FTA 政策之演進及現狀、FTA 之主要內涵與經濟效益;印度與我主要競爭對手國 家韓、日、中以及東協雙邊關係、FTA 策略、主要內涵與影響;台灣與印度 經貿發展、雙邊貿易、投資現狀之研析;我國主要因應策略等。

檢視印度與東協、韓國、日本與中國等國推展自由貿易協定之階段與過 程,《東協-印度貨品貿易協定》已於 2010 年 1 月 1 日生效,回顧談判過 程,雙方主要歧見在於農產品的關稅調降可能影響其自身相關產業;《印度

-韓國全面性經濟夥伴協定》亦於 2010 年 1 月 1 日生效,完整囊括貨品貿 易、服務貿易、投資等議題,有利於韓國汽車等產業及早布局印度市場,而 印度的專業人才也可望赴韓工作;《印度-日本經濟夥伴協定》業於 2010 年 10 月底完成談判,將儘早於明(2011)年簽署實施,同樣包含貨品貿易、

服務貿易、投資等專章,預計也會有日本特有的官方發展援助議題;而印度 與中國的 FTA 則於 2008 年完成了相關的聯合研究報告,後續進展則尚待觀 察。

(4)

觀察近年我國與印度的貿易表現,自 2005 年 24.42 億美元升至 2009 年 近 41.55 億美元,同一期間印度於我國進出口貿易國排名則從第 24 名上升 至第 18 名。另從投資表現來看,自 2000 年 4 月至 2010 年 8 月,我對印度 投資金額為 4,107 萬美元(若包括第三地轉投資則估計約 10 億美元),占 同期印度 FDI 總額 0.03%,於其外人投資排名第 40 位。客觀來說,目前印 度尚不屬於我主要經貿、投資國,因此,當務之急我應思考如何擴張我與印 度間的貿易投資量,鼓勵我不同產業開拓此新興市場,累積我產業經營印度 市場的經驗。

為拓展台印度關係,本研究提出短期及中長期之因應政策建議,說明如 下:

由於印度具有不同於其他國家的特殊重要地位,在短期上我應 1. 推動 印度作為我分散及降低對中國大陸經濟倚賴的重點市場,提出有效吸引廠商 重視印度市場之誘因機制與配套措施;2. 研擬在印度開發工業園區,以提 供企業集體進駐投資之基地,並解決相關之物流、運輸等問題;3. 藉由台 日友好關係,推動有利於雙方拓展印度市場的產業合作;4. 利用我與印度 在產業上的互補特性,透過產業政策與投資策略,維持或擴大產業價值鏈之 效益;5. 推動台、印雙方的教育與文化交流,有助年輕一輩從文化、語言、

教育等事項更了解彼此,建立認同感。

在中長期階段,有鑑於印度與其周邊國家、東亞強國逐漸建立密切的經 貿合作機制,我可 1. 以印度為拓展周邊市場的基地,作為廠商進入南亞、

地中海、中東、歐盟國家等市場之橋樑;2. 在各類交流逐漸展現具體成果 後,爭取印度與我簽署類似的經貿協定;3. 研擬協助印度加入亞太經濟合 作會議(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之可行性,使 APEC 領 域從亞太地區擴及至南亞。

(5)

目 次

摘 要...I 目 次... III 表 次... V 圖 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計畫緣起及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內容... 3

第三節 預期效益 ... 4

第二章 印度經濟發展歷程與現狀... 7

第一節 印度經濟改革、成果與前景 ... 8

第二節 印度對外貿易政策與障礙 ... 15

第三節 印度外人直接投資概況... 23

第四節 小結... 29

第三章 印度之FTA 政策... 31

第一節 印度 FTA 政策目的、政策演進及現狀 ... 31

第二節 印度簽署 FTA 之主要內涵 ... 39

第三節 印度主要 FTA 之政策考量 ... 50

第四節 小結... 57

第四章 印度與東協、韓、日、中之經貿關係與展望... 59

(6)

第一節 印度與東協經貿關係及推動 FTA 策略 ... 59

第二節 印度與韓國經貿關係及推動 FTA 策略 ... 75

第三節 印度與日本經貿關係及推動 FTA 策略 ... 90

第四節 印度與中國經貿關係及推動 FTA 策略 ... 104

第五節 小結... 110

第五章 台灣與印度經貿發展現況與 面臨之挑戰... 113

第一節 台印經貿與投資關係... 113

第二節 台印雙邊關係發展與挑戰 ... 122

第三節 兩岸關係對台印互動之可能影響... 127

第四節 小結... 130

第六章 印度與東協、韓、日、中洽簽 FTA 對台灣之影響與我因應 策略 ... 133

第一節 印度與東協、韓、日、中洽簽 FTA 對台灣之影響 ... 133

第二節 我國之因應策略... 152

名詞對照表 ... 161

參考文獻... 165

附錄一 期初會議審查意見與回覆... 175

附錄二 期中會議審查意見與回覆... 179

附錄三 期末會議審查意見與回覆... 185

(7)

表 次

表 2-1 亞洲國家平均國民所得及成長率比較表(以 1974 年為基期)... 8

表 2-2 印度各五年計畫設定之經濟成長目標與實際經濟成長率 ... 10

表 2-3 1995~2009 年 WTO 會員使用反傾銷措施最頻繁之前 10 位國家 . 22 表 2-4 1991~2010 年 8 月印度吸引外人直接投資統計 ... 25

表 2-5 2003~2010 年印度 SEZs 出口表現 ... 27

表 2-6 2005~2013 年印度媒體及娛樂產業統計及預期目標 ... 28

表 3-1 「東望」政策下印度與東協國家關係發展 ... 33

表 3-2 印度已簽署或洽簽中之貿易協定 ... 37

表 4-1 一般產品降稅期程 ... 65

表 4-2 敏感產品降稅期程 ... 65

表 4-3 特殊產品(印度)降稅期程 ... 66

表 4-4 印度特殊產品降稅期程 ... 66

表 4-5 印-韓 CEPA 簽訂歷程大事紀 ... 77

表 4-6 印-韓 CEPA 降稅表 ... 82

表 4-7 1991 年至 2010 年 11 月韓國對印度進出口貿易統計 ... 85

表 4-8 2009 年 1 月至 2010 年 11 月韓國對印度進出口貿易統計 ... 87

表 4-9 2000 年至 2010 年印度自美、中、日、韓、香港、新加坡之 進出口貿易統計... 88

表 4-10 印度對日本貿易統計 ... 96

(8)

表 4-11 日本對印度貿易統計 ... 97

表 5-1 台印雙邊貿易統計 ... 114

表 5-2 台商於印度投資產業別及主要企業... 117

表 6-1 印度與東協 2004〜2010 年度雙邊貿易金額... 136

表 6-2 2009〜2010 年度我與印度出口東協之主要相同貨品項目金額 比較 ... 138

表 6-3 2009〜2010 年度我與東協出口印度之主要相同貨品項目金額 比較 ... 139

表 6-4 2009〜2010 年度印度自我與韓國進口之主要相同貨品項目金額 比較 ... 142

表 6-5 2009 年我國自印度及大陸進口之貨品類別比較 ... 148

表 6-6 2009 年我國對印度及大陸出口之貨品類別比較 ... 150

(9)

圖 次

圖 4-1 1991 年至 2010 年 11 月韓國對印度進出口貿易總額 ... 86 圖 4-2 2000 年至 2010 年印度與美、中、日、韓、香港、新加坡之

進出口貿易總額... 89

(10)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計畫緣起及目的

一、計畫緣起

印度於 1947 年獨立建國,長年實施計畫經濟,自 1990 年代起實行自由 化經濟政策,經濟表現受到國際矚目。整體而言,不論是傳統的農業與紡織 成衣等勞力密集產業,或是鋼鐵、汽車、製藥產業,乃至資訊科技及其他相 關 服 務 業 , 印 度 均 已 逐 漸 在 國 際 間 佔 穩 一 席 之 地 。 同 時 , 身 為 金 磚 四 國

(BRICs)成員之一,印度更因擁有龐大且低廉的勞力及資源成本,成為跨 國企業選擇海外投資據點的熱門目標。

印度自推行經濟自由化政策後,對外貿易呈現穩定成長,近年不論在商 品貿易及服務業貿易,均創下亮麗成績,並逐漸與世界各國主要國家發展出 密切的經貿關係,包括美國、德國、日本、俄羅斯、中東國家、東協國家等 都是印度重要的經貿合作夥伴。

印度穩居南亞區域核心,在全球的經貿地位更日漸重要,其龐大的市場 潛力更使印度成為各國爭相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

或優惠貿易協定(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的對象。基此,印度對外經 貿關係及推動 FTA 的布局與策略,值得我國重視。

我政府於 2009 年 3 月正式由經濟部宣布展開兩岸推動《海峽兩岸經濟 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之研 議與準備工作,亦已於 2010 年 6 月 29 日第五次江陳會中正式簽署。兩岸簽 署雙邊協議除將使兩岸經貿更趨開放與緊密外,亦將有助雙方在合作互利基

(11)

礎下,進行各項領域的經濟合作,同時拓展我國參與國際事務及區域事務之 空間。

兩岸互動關係逐漸調整,對於我參與亞太地區之經貿活動將產生影響,

藉此,我應即刻著手研擬加強與重要貿易夥伴以及重要潛力國家的雙邊經貿 合作關係,同時評估未來是否適宜進一步推動簽署 FTA 之準備工作。在此 背景下,本計畫將研究印度對外洽簽 FTA 之策略與實施現狀,和對我相關 影響與我國之因應對策,以此研析成果與政策建議,供政府有關單位參考。

二、研究目的

近年來印度經濟逐漸崛起,潛在市場受到國際矚目,再加上我國廠商在 中國大陸投資活動,受到人民幣升值壓力及勞工、原物料成本上揚之影響,

使 許 多 台 商 飽 受 生 產 、 營 運 之 壓 力 , 部 分 台 商 遂 將 投 資 布 局 的 目 標 轉 向 印 度,促使台印貿易、投資關係日趨緊密。

根據 2009 年 4 月至 2010 年 3 月(印度會計年度)之貿易總額統計,印 度為我國第 17 大貿易夥伴,台印雙方具備多項合作的利基。近年來,台灣 前往印度參加各項商展,投資考察亦絡繹於途,惟台、印之間的貿易與投資 活 動 占 雙 方 整 體 貿 易 、 投 資 之 比 重 仍 然 偏 低 , 未 來 尚 有 極 大 成 長 潛 力 與 空 間。台、印雙方如能藉由簽署 FTA 或其他形式之雙邊協定加強合作,將有 助兩國政府和企業進一步強化經濟合作與夥伴關係。

印度自推動經濟發展以來,逐漸與世界各國主要國家發展出密切的經貿 關係,截至 2010 年 9 月,印度已與智利、阿富汗、尼泊爾、南錐共同市場

(MERCOSUR)、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日本、韓國、新加坡、斯 里蘭卡、泰國、海灣國家合作理事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GCC)等分 別簽署或談判 FTA,1此亦促使我國重要競爭對手國家如日本、韓國、中國

1 請參 見印 度 商工 部 (Ministry of Commrece and Industry),

(12)

及東協國家等,競相推動與印度各類合作關係,其企業亦積極在印度拓展市 場與投資布局,值得我國重視。

基於上述,本研究將分析印度推動 FTA 之策略、效益、內涵及影響,

並研究其與我主要競爭對手東協、韓國、日本以及中國大陸推動 FTA 之背 景、歷程、成效與影響,同時將分析台、印經貿關係之現狀與前景,以及兩 岸關係對於未來台印經貿關係之可能影響,以提供我政府有關單位未來研擬 相關策略規劃之依據與參考。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內容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將以文獻探討為主,預計將蒐集政府官方文獻、主要智庫等一手 資料、中英文網路資料、期刊文獻及其他關於印度的經貿研究資料,進行文 獻分析、整理、彙整與轉化。本研究 主要藉蒐集印度與主要國家推動 FTA 談判之歷程,以瞭解其 FTA 策略、影響其決定諮商或談判對象之政策因素、

FTA 之主要內涵,以及相關影響等;同時,本研究將研析台灣與印度近年雙 邊關係與貿易、投資現狀,以依據有利我經貿發展之觀點,提出研究分析及 政策建議,提供未來我政府擬定對印度經貿政策之參考,包括推動簽署 FTA 或其他雙邊協定之評估與政策建議。

二、研究內容

為研析印度與東協、韓、日、中等國洽簽 FTA 對我之影響,進而提出 相關因應策略,本研究主要分為四大部分。首先,介紹印度的經濟發展歷程 與當前概況,包括其經濟改革成果,和當前的對外貿易、外人直接投資情形。

同時,亦探討其 FTA 政策發展,諸如推動 FTA 之政策目的、FTA 政策之演 進及現狀等、FTA 之主要內涵(包括市場開放、原產地規則、服務貿易等),

以及印度 FTA 之政治與經濟效益。

(13)

其次,分析印度與東協、韓、日、中等我主要競爭對手國之經貿關係,

和推動 FTA(或 CEPA、CECA、EPA 等經濟合作協定)之歷程、策略,以 及部分已簽訂協定之內涵。研究的協定或文件包括《東協-印度全面性經濟 合作架構協定之貨品貿易協定》(Agreement On Trade in Goods Under The Framework Agreement On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Republic of India And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印度

-新加坡全面性經濟合作協定》(India-Singapore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 、 《 印 度 - 泰 國 建 立 自 由 貿 易 區 架 構 協 定 》

(Framework Agreement For Establishing Free Trade Area Between The Republic of India and The Kingdom of Thailand)、《印度-韓國全面性經濟 夥伴協定》(India-Korea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印度-日本聯合研究小組報告》(Report of The India-Japan Joint Study Group)等。

第三,探討台灣與印度的經貿發展現況,包括歷年至今的貿易、投資金 額,和我國產業布局印度概貌。之後,再彙整雙方近期在官方互動和企業交 流上的成果,以及台灣企業在印度面臨的困難與挑戰。此外,並分析兩岸關 係對台印互動的可能影響。

最後,自印度與東協、韓、日、中洽簽(完成或進行中)FTA 之相關分 析結果中,歸納並研究對我與印度拓展經貿關係中的可能影響,並據以提出 短、中長期之因應策略及政策建議。

第三節 預期效益

本研究預期達成之效益如下:

一、研究印度經濟發展的歷程與概況,以及其推動 FTA 之策略、內涵、效 益等,以協助我國研擬相關對策;

(14)

二、研究印度與我主要競爭對手國家包括東協、韓國、日本和中國等簽署或 研議 FTA 之策略與影響,以提供我策略分析之參考;

三、研究、整理台灣與印度經貿、投資等合作交流現狀與機會,並透過實際 瞭解產業界之意見,以提供我規劃未來具體工作之參考。

四、經由綜合匯整研究成果,提出我國未來推動台、印 FTA 或其他形式雙 邊協定之策略與政策建議。

(15)
(16)

第二章 印度經濟發展歷程與現狀

印度人口超過 11 億 8,000 萬,2排名全球第二位,僅次於中國,經濟活 動人口高達 3.5 億人。在 1947 年獨立建國之初,農業佔印度國民生產毛額

(GDP)比例約 50%,全國超過 70%人口以農維生,平均國民所得低於 100 美元,遠落後於當時的中國及東南亞國家。然而,印度近年經濟快速發展,

根據 2007 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IMF)依購買力平價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計算,當時印度平均國民所得約 4,183 美元,

即已達到中等收入國家的標準。3

2003 年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發表著名之「金磚四國」報告,4引 起全球矚目。該報告中預測,印度將在 2050 年以前,成為繼中國和美國之 後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尤其印度因具有年輕化之人口結構,成為其經濟發展 的重大優勢之一。另外,2005 年出版之暢銷書《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5書中介紹印度軟體科技之崛起,讓全球讀者注意到印度崛起的經濟 力量,以及印度電信、軟體、汽機車等產業之發展。

印度近年來的突出表現,源自其自 1991 年起實行自由化經濟政策,歷 經多年改革至今,整體經濟、金融體制已脫胎換骨。近年印度中產階級日漸 興起,消費及購買力大量提高,依據美國知名市調公司 A.T. Kearney 所發布 的「2009 年全球零售業發展指標」(2009 Global Retail Development Index),

6依據風險、市場吸引力、市場以及時間壓力等 衡量因素計算積分的結果 ,

2 根據 IMF 2008 年 之統 計 ,印 度 人口 為 11 億 8,619 萬人 。

3 參〈 投資 環 境分 析 〉, 印 度經 貿 資訊 網 :http://www.taitraesource.com/india/index5.asp?CID=02;

最 後 瀏 覽 日 期 :2010 年 1 月 29 日 。

4 報 告 正 式 名 稱 為”Dreaming With BRICs: The Path to 2050”。Goldman Sachs, Dreaming With BRICs:

The Path to 2050, Global Economics Paper No: 99, October 2003.

5 Friedman, Thomas L., 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St Martins Pr, July 2007.

6 Hana Ben-Shabat, Mike Moriarty, Deepa Bangaru, The 2009 Global Retail Development Index, A.T.

Kearney, Inc., 2009.

(17)

印度位居全球 10 大最具成長潛力的零售業市場之首,市場潛力高於中國及 俄羅斯。對此,歐美各國及日、韓廠商看好印度的龐大市場,紛紛擴大對印 度市場之投資,以爭取此一新興市場商機。

本章將介紹印度經濟發展沿革與現狀,分別為印度獨立建國後實施計畫 經濟發展,近年推動經濟改革開放內容與現狀、印度對外貿易關係,以及印 度外人直接投資概況。

第一節 印度經濟改革、成果與前景

一、自「殖民地式經濟」到十一個「五年計畫」

印度在獨立建國之初,係一以農立國的國家,至 1970 年代,平均國民 所得亦不到 150 美元,遠低於鄰近國家,發展十分落後(請參下表 2-1)。

表 2-1 亞洲國家平均國民所得及成長率比較表(以 1974 年為基期)

單位:美 元 國家 每人所得(1950) 經濟成長率(1950-74) 每人所得(1974)

緬甸 57 2.3 100

中國大陸 113 4.2 320

印度 95 1.5 138

印尼 103 2 169

馬來西亞 350 2.6 665

菲律賓 168 2.8 340

南韓 146 5.1 504

台灣 224 5.3 817

泰國 132 3.6 319

資料來源 :Morawetz(1977), table5, taken from World Bank。

印度首任總理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為提高印度人民生活水準,推 動 一 系 列 的 經 濟 改 革 計 畫 。1950 年 印 度 政 府 成 立 計 畫 委 員 會 ( Planning Commission),旨在推動國家經濟發展計畫,隔年 4 月提出第一個五年計畫

(Five Year Plan)(1951〜1956),闡明經濟發展的政策目標為提高人民生

(18)

活水準,創造經濟成長與社會正義。1956 年計畫委員會提出第二個五年計 畫(1956~1961),自此以後,除 1965 至 1967 年間因印度與巴基斯坦戰爭 及嚴重乾旱而兩度停擺外,已持續推動多次五年計畫。2007 年印度實施第 十一個五年計畫(2007~2012),距離其建國及實施國家經濟發展建設,已 超過半個世紀。

自建國伊始,印度國家發展即特別強調經濟成長與均富的社會性目標,

此 一 主 旨 奠 定 印 度 集 合 社 會 主 義 與 資 本 主 義 特 色 的 混 合 經 濟 體 制 (mixed economy),其特點有二:一為對於私人財產所有權、生產方式,及在經濟 活動中使用其權利之自由,經由法律及憲法給予一定之限制;二為基於確保 人民均富之目標,賦予國家得在市場機制運作中進行積極干預之權力,其做 法包括對於市場運作進行干預,以及經由指導公部門經濟活動進行干預等。

在標榜社會正義與經濟發展並進的政策目標下,政府可扮演積極介入經 濟活動的角色,因而造就印度國內龐大的公共部門(public sector),主導 生產或市場活動,同時創造穩定及大量的就業機會。雖然公共部門之生產及 營運績效向來為人詬病,惟迄今印度許多主要工業部門仍然掌握於公營企業 之手,因此公營企業之生產技術,及其所訓練培養之龐大技術勞動力等,為 印度工業發展提供重要的助力。

在印度提出的各個五年計畫中,均明訂經濟成長目標。其中,第九個五 年計畫訂定 6.5%之經濟成長目標;第十個五年計畫與第十一個五年計畫更 分別訂下 8%與 9%的經濟成長目標,遠高於早期五年計畫之目標,顯示印度 政 府 之 積 極 企 圖 。 而 各 個 計 畫 的 實 施 成 效 , 除 少 數 幾 年 經 濟 成 長 不 如 預 期 外,大致皆能達到計畫設定之目標,平均成長幅度介於 2.7%至 6.8%間,表 現堪稱穩健良好。請參下表 2-2。

(19)

表 2-2 印度各五年計畫設定之經濟成長目標與實際經濟成長率

編號 計畫名稱 經濟成長 目 標 實際經濟 成 長率

1. 第一個五 年 計畫(1951~1956) 2.1 3.60

2. 第二個五 年 計畫(1956~1961) 4.5 4.21

3. 第三個五 年 計畫(1961~1966) 5.6 2.72

4. 第四個五 年 計畫(1969~1974) 5.7 2.05

5. 第五個五 年 計畫(1974~1979) 4.4 4.83

6. 第六個五 年 計畫(1980~1985) 5.2 5.54

7. 第七個五 年 計畫(1985~1990) 5.0 6.02

8. 第八個五 年 計畫(1992~1997) 5.6 6.68

9. 第九個五 年 計畫(1997~2002) 6.5 5.50

10. 第十個五 年 計畫(2002~2007) 8.0 7.20

11 第十一個 五 年計畫(2007~2012) 9.0* ----

資料來源: India Year Book 2008 p.687, http://www.scribd.com/doc/2110573/India-Year-Book-2008。

* 第十 一 個五 年計 畫 經濟 成 長目 標為 An Approach to the 11th five year plan.(PDF), Table 5, P.24 之 預測 , http://planningcommission.nic.in/plans/planrel/app11_16jan.pdf。

在追求經濟成長之外,印度實施經濟計畫的另一個目的,則是追求現代 化經濟發展。因此,從第六個五年計畫(1980~1985)開始,在政府施政文 件 中 即 明 確 指 出 , 將 以 追 求 現 代 化 為 經 濟 發 展 目 標 , 其 手 段 為 調 整 經 濟 結 構,從「殖民地式經濟」之結構調整為現代化、獨立的經濟體,以確保印度 的永續競爭力。

從印度 GDP 結構觀之,1951 年農業佔其 GDP 比重約為 50%,礦產、

製造業、營建及其他服務業佔 GDP 約 18.8%左右;至 2001 年時,農業佔其 GDP 比重已降至 25%,製造業及服務業則佔 75%,其中服務業比重已超過 55%,成為印度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另外,為發展印度成為獨立自主的經濟體制,經濟計畫中亦規劃推動糧 食生產自主及進口替代等一系列之經濟改革政策。此外,並自第三個五年計 畫 起 , 推 動 獨 立 自 主 的 概 念 , 希 望 能 逐 漸 降 低 印 度 必 須 仰 賴 外 來 援 助 的 程 度,其做法包括改善收支平衡(balance of payment)、減少外國援助(foreign aid)、加強國內投資及積極吸引外資、推動出口、推動國家科技發展等。

(20)

不過,追求經濟獨立自主並非一蹴可及,例如,1991 年 6 月間印度爆發嚴 重的收支平衡危機,當時國家外匯存底部位降至歷史新低,僅能維持 13 天 進口外匯所需額度,因此自第八個五年計畫起,印度政府推動各種收入平衡 穩定措施及結構改革,才逐漸使得政府收支情況獲得改善。

印度實施長達半世紀的計畫型經濟,雖逐漸使其擺脫農業為主的經濟結 構,並累積經濟成長的能量,不過如檢討其長期實施計畫經濟之成績,可謂 優缺並陳。在優點方面,印度長年實施計畫經濟,透過對於公共部門之長期 投資與保護,奠定具備一定水準之經濟基礎建設,有利於私人企業及外資企 業進行投資,此類領域包括鋼鐵、冶金、煉油、肥料、重機、煤礦、電力、

運輸及通訊等。

透過公共部門在鄉村地區之投資與開發,也使得印度的偏遠或鄉村地區 發展得以逐步改善,除改善其基礎設施以外,亦提供當地居民大量就業機會。

實施計畫經濟的另一項最重要成就,則是透過公共部門對於農田灌溉系 統、農業生產研究、補貼制度、信用機制、及價格支持制度等之建立,得以 大幅改善印度糧食生產與供應的問題。根據統計,1950~1951 年間全印度 的穀物生產量約為 5 千萬公噸,歷經數次五年計畫後,至 1997~1998 年間 全國穀物生產量增加至超過 1.9 億公噸,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產量更突破 2 億 公噸,約為半世紀前的四倍之多。儘管同年間印度人口成長快速,以致平均 每人所獲糧食供應量成長幅度有限,不過糧食增產使得印度得以改善糧食自 給自足程度,擺脫過去對於進口糧食的高度倚賴,以及 1960 及 1970 年代爆 發糧食短缺危機的陰影。7

7 Vibha Mathur, Indian Economy and the WTO: New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 New Century, 2002), pp. 22-24.

(21)

實施計畫經濟之另一優點為維持物價之穩定,由於計畫經濟對於主要民 生物資的生產與供應均實施嚴格的控管,因此歷年來印度的民生物價除極少 數例外,通貨膨脹指數大多維持在個位數的範圍內。

至於計畫經濟實施所產生之缺點,依據許多印度學者對於五年計畫成績 之批評,主要在於計畫經濟對於改善印度經濟成長與國家生產毛額(GNP)

的貢獻過低。從 1951 年至 1980 年間,印度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僅約 3.5%,

相較於香港、韓國(南韓)、台灣、新加坡等亞洲四小龍,以及其他東南亞 國家同時期的平均經濟成長速度,實相當緩慢,因此部分印度學者認為,印 度在 1990 年代以前實施的計畫經濟,其成效並不算成功。8

再者,學者抨擊計畫經濟制度並未有效改善印度鄉村及都市的龐大失業 人口問題,其原因之一在於五年計畫過度強調重工業之投資,以致輕忽對於 農業、偏遠地區發展、以及小型工業之投資,對於減少失業人口的幫助極為 有限。另一方面,鄉村地區的土地改革失敗,以及印度的政府赤字與外債每 下愈況等,都被歸責為計畫經濟之失當。

基於前述各種檢討與批評,印度在 1980 年以後推動五年計畫時,即特 別注重計畫經濟之經濟效益,1980 年代以後,印度每年平均經濟成長提高 至 6%左右,進入 1990 年代以後,表現更為優異。

根據印度政府公布之「2009~2010 年經濟展望報告」(Economic Outlook For 2009/10),儘管印度亦難避免受到全球金融風暴及景氣衰退的衝擊,不 過相較於其他國家,印度經濟所受影響程度似乎較為輕微。2008~2009 年

(會計年度:2008 年 4 月~2009 年 3 月)經濟成長幅度仍創下 6.7%;如以 2004~2005 至 2008~2009 五年期間觀察,印度平均經濟成長與每人平均收 入成長幅度分別達到 8.5%與 6.9%。

8 例如 印度 已 故之 知 名經 濟 學者 Raj Krishna 認 為印 度 經濟 成 長牛 步 化 ,並 將 3.5%的 成長 率 譏 稱為

(22)

另外,根據 IMF 於 7 月頃發布之「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報告,由於印度企業獲利穩健及融資環境有利刺激投資,將把 2010 年印度經濟成長預測從 8.8%調高至 9.5%。亞洲開發銀行(ADB)頃公布之

「2010 亞洲經濟展望」則預測,印度 2010 年之經濟成長將達 8.2%,另對 2011 年之經濟成長率預測則為 8.7%,IMF 仍維持 8.4%,均低於印度政府預 估之 9%。

二、 1991 年之經濟改革

自 1980 年代後期開始,當時印度總理甘地(Rajiv Gandhi)逐步放寬管 制,包括取消價格管制,調降企業稅等,雖然一連串經濟鬆綁政策帶來經濟 及貿易之成長,卻也導致政府財政更形惡化。

1990 年印度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前蘇聯解體,同時間第一次波斯灣戰爭 爆發,造成國際油價飆升,使得印度收支平衡問題更加雪上加霜。1991 年,

印度爆發嚴重的政府收支平衡危機,政府赤字高達 100 億美元,外匯存底則 降至不足二周存量,國際貨幣基金(IMF)緊急貸款 18 億美元,供印度紓 困,政府下令大幅縮減進口,1991 年通貨膨脹亦高達 13%。當時印度總理 拉奧(Narasimha Rao)與擔任財政部長的辛格(Dr. Manmohan Singh)提出 各種穩定金融措施,同時宣布一連串經濟改革行動,包括削減政府赤字,促 使 印 度 貨 幣 盧 比 (rupee)大幅貶值,取消出口補貼等。由於多數措施實已 跳脫過去幾十年五年計畫的方向,因此在後來遂被認為是開啟新一波印度經 濟改革的序曲。

這一波經濟改革的重點為貿易與財稅政策,以及金融部門。當時的印度 對 於 進 出 口 與 投 資 實 施 嚴 格 的 限 制 與 管 制 措 施 , 所 有 的 大 宗 物 資 產 品 如 石 油、礦產、農產品、金屬、肥料等,僅能進口供政府獨占使用,其餘產品即 使可以進口,卻規定繁複費時的進口許可程序。基此,1991 年經濟改革的 重點措施即包括:(1)取消大多數進口產品的進口許可規定,但民生消費 性產品仍維持進口限制;(2)開始實施關稅調降計畫;(3)大幅取消或放

(23)

寬外人直接投資(FDI)及資本投資的禁令或管制;以及(4)取消或放寬部 分產品的出口限制。

1991 年公布的工業政策(1991 Industrial Policy)是產業及投資的基本 綱領,其主要規範涵蓋之領域包括:工業許可制度、外人投資、採購外國技 術合約,以及公共部門。

在工業許可制度方面,新的工業政策公布後,除特定具有重要性之部門 外 , 一 律 取 消 原 定 各 種 許 可 制 度 。 本 項 改 革 對 於 過 去 礙 於 各 種 許 可 申 請 程 序,而使其經營大受限制的中小企業特別有利,有助印度中小企業之發展。

印度對於外人投資一向採取保守立場,過去對於 FDI 案件僅允許技術轉 移之投資申請,且規定外人持股比例不得超過 40%的上限。鑑於外國資本與 技術對印度經濟發展之重要性,新的工業政策為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除放寬 外資持限制至 51%外,亦將投資案件的申請與審核程序大幅簡化,取消或放 寬有關技術轉移產業許可規定。

在引進或採購外國技術合約方面,由於採購合約可能涉及外匯之使用,

因此過去印度政府係採取逐案審查核准的方式,以避免對於國家外匯穩定造 成影響,但此一嚴格審查方式亦造成外國技術引進之限制與不確定性。在新 的工業政策中,對於被歸類為重要領域高新技術之引進或採購合約,一律放 寬為自動核准制度,至於非屬重要領域高新技術之技術引進或採購合約,亦 予以放寬,如其合約不涉及外匯,原則亦自動核准其申請。

為改善公共部門或公營企業之表現,在新的工業政策中,通過幾項重要 決議,包括:

(一)對於公營企業的投資重行審查,主要集中於其策略性、高科技及基礎 設施之投資,除部分項目開放私人企業投資外,亦允許公營企業投資 過去非為公共部門保留之投資項目;

(24)

(二)對於長年積弱不振,且無法改善的公營企業,提交「產業結構與財務 重 建 委 員 會 」 (Board for Industrial and Financial Reconstruction, BIFR),或其他相關機構,進行重整計畫。在進行重整計畫時,成立

「社會安全機制」(social security mechanism),以保護勞工之權益;

( 三 ) 為 鼓 勵 公 共 部 門 之 參 與 , 開 放 政 府 對 公 營 企 業 之 持 股 , 供 共 同 基 金

(mutual funds)、財政機構、或企業之雇員參與;

(四)改善公營企業之董監事會成員素質,使其更專業及掌握較大之營運權 限;

(五)為改善公營企業營運,將個別洽簽營運表現備忘錄(MOU),以明 定其改革內容及權利義務。

總體而言,新的工業政策推動以來成效卓著,也成為印度迄今經濟發展 奉行之圭臬。

2006 年計畫委員會提出第十一個五年計畫(2007~2012),主題為「追 求更快速及全面性之成長」(Towards Faster and More Inclusive Growth),

該計畫訂定 10%的經濟成長目標,較過去所有五年計畫所訂的成長目標更具 野心,除致力經濟發展外,更將專注於社會正義、消除貧窮、及永續發展的 經濟成長目標。

第二節 印度對外貿易政策與障礙

一、貿易政策

印度自 1991 年展開經濟自由化政策後,對外貿易呈現穩定成長。如果 以 2000 至 2008 年的平均年成長幅度來看,出口與進口之成長拜印度近年發 展資訊及軟體相關服務業之賜,成長幅度分別為 14%與 17%,可謂表現出色。

(25)

根據 WTO 公佈之「2010 年全球貿易報告」(World Trade Report 2010),

2008 年印度貿易金額共計 4,710 億美元,排名全球第 9 大貿易國,占全球貿 易比重約1.3%,其中商品貿易出口金額為 1,550 億美元,進口貿易金額為 2,440 億美元,受到全球金融風暴影響較 2008 年皆略呈現負成長,但進出口排名皆 較 2008 年前進,排名全球第 22 大出口國及第 15 大進口國。印度在商業服務 業(commercial services)貿易的表現更為突出,2008 年印度商業服務業出口 金額為 860 億美元,進口金額為 740 億美元,分別排名全球第 12 大商業服務 業出口國及第 12 大商業服務業進口國。9

從 2000〜2008 年間,印度平均商品出口成長率達 20%,進口成長率達 24%; 近 年 商 業 服 務 業 平 均 出 口 成 長 率 與 進 口 成 長 率 則 皆 在 20%〜25%區 間。如果以 GDP 成長及進出口貿易表現觀察,印度近年經濟發展的出色表 現,在全球各國中僅少數國家能與之匹敵。

在主要貿易國家中,主要商品出口市場依序為歐洲聯盟、美國、阿拉伯 聯合大公國、中國及新加坡,主要商品進口來源依序為歐洲聯盟、中國、沙 烏地阿拉伯、美國及瑞士。

早在英國殖民時代,印度的對外貿易活動即已十分興盛,當時其貿易金 額占全球貿易比重之 1.8%左右,惟主要限於與英國及其他大英國協系統國 家間之貿易往來,貿易商品則以農產品與原物料為主。

在印度獨立建國之後,鑑於外匯存底之稀少性,僅有被視為極端重要之 經濟活動始得使用外匯,因此印度工業政策係以建立關鍵產品之「自給自足」

為主要考量,認為仰賴進口之政策將導致印度對於其他國家的倚賴,進而可 能重蹈過去的惡性循環。在此政策下,印度第一個五年計畫明定實施進出口 管制,以及部分產品適用國營企業貿易權之規定,其主旨即在確保國家有限 外匯資源之最佳使用與配置,至於出口貿易政策亦以賺取外匯為目的,以彌

9

(26)

補國際發展組織提供印度援外計畫之不足。

歷經幾個五年計畫之改革,印度對貿易採取「內向政策」(inward looking policy)的立場雖已漸次調整,然因受限於外貿活動的行政官僚作業,以及 印度儲備銀行(Reserve Bank of India, RBI)對於外匯交易的嚴格管制,進 出口貿易仍難以大幅開展。

在 1970〜1990 年代期間,印度進出口貿易佔全球貿易比重極低,甚至 從殖民時代約 1.8%的比例下跌至 0.5%左右,出口貿易更下降至 0.4%之低 點。對此,1991 年印度進行經濟改革,其中為重振印度在國際貿易之地位,

政府著手推動一連串經濟改革行動,以促使印度外貿體制重新融入全球貿易 體系,並推出新的進出口政策。

1992 年印度通過《對外貿易法》(Foreign Trade Act)並生效實施,取 代 1947 年起實施近半個世紀的《進出口管制法》(Import and Export Control Act),其最主要改變在於將過去以管制為主要立法精神的原則,改為以貿 易推廣與發展為主。

依 據 新 的 貿 易 法 , 印 度 政 府 提 出 為 期 五 年 的 進 出 口 貿 易 政 策 (1992~

1997),正好與第八個五年計畫時間一致。在此五年期間,印度政府取消多 項保護性或限制性之貿易措施,同時開始發展工業園區計畫。1998 年 4 月,

印度政府進一步推出後續之五年政策(1997~2002),延續前五年政策之自 由化精神,持續放寬進出口貿易之限制及取消配額制度及進口簽審規定等。

2004 年 8 月 31 日,印度商工部(Ministry of Commrece and Industry)

首次發布「對外貿易政策(2004~2009)」(Foreign Trade Policy 2004~

2009),闡明將採取全面性觀點,推展印度對外貿易,使之在全球貿易中扮 演要角,其目標為在未來五年將印度佔全球商品貿易之比重提高一倍,同時 創造就業,以有效帶動經濟成長。

(27)

該項政策採取之策略包括:大量取消進出口管控措施,提高貿易政策之 透明度及可預期性;簡化行政程序,降低交易成本;調整對於出口產品課徵 之各種稅費;提升印度作為全球製造、貿易及提供服務的核心地位;尋找足 以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的焦點項目,尤其應在都會外之郊區及鄉村地區;提升 技 術 及 基 礎 建 設 , 經 由 進 口 資 本 材 及 設 備 , 提 高 產 品 之 附 加 價 值 與 品 質 標 準;避免稅收轉向效果及國內部門受各種自由或優惠貿易區之免稅措施所帶 來之不利影響;改善貿易流程及供應鏈之軟硬體基礎設施;授權駐外使館發 揮促進出口、與國際網絡聯結,以及蒐集商情資訊之功能。

自印度發布「對外貿易政策(2004~2009)」後,除每年依法進行檢討 外 , 並 提 出 增 訂 或 修 改 內 容 (Annual Supplement to the Foreign Trade Policy)。2008 年 4 月,商工部提出 2007~2008 會計年度檢討及計畫中,

宣布已提前達到對外貿易政策制定之目標:2007~2008 會計年度印度出口 貿易金額已增加為 2004 年之 2.5 倍,每年平均成長幅度達 23%;進出口貿 易總額合計超過 4,000 億美元,佔全球貿易比例之 1.5%,高於預定之 1%的 目標。如果再加上服務貿易的金額,約為 5,250 億美元,總值逼近 1 兆美元。

在服務業貿易方面,印度是全球重要的服務業出口國家,印度因為擁有 充沛及低廉的技術勞力,再加上印度人民普及的英語能力,發展商業服務業 潛力雄厚,近年來在資訊科技、運用資訊科技之服務(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abled Services)、以及商業外包服務(Business Processing Outsourcing, BPO)10等,均呈現快速之成長。

根 據 印 度 全 國 應 用 經 濟 研 究 委 員 會 (National Council for Applied Economic Research,簡稱 NCAER)發布報告指出,印度服務貿易出口於 2012 年時,將從目前占全球服務出口的 2.7%成長到 6%,達到 3,190 億美元。而 根 據 印 度 全 國 軟 體 與 服 務 業 協 會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ftware and

10 一般 而言,BPO 業 務大 致包 括:金 融 暨會 計、客 戶 服務(Customer Interaction Services)、人力

(28)

Services Companies,簡稱 NASSCOM)2007~2008 會計年度調查報告顯示,

11印度軟體服務業(包括其國內市場)在 2007~2008 會計年度增加 28%,達 到 520 億美元,其中出口增加 29%,達到 404 億美元;國內業務增加 26%

(按盧比計),達到 116 億美元。在軟體服務業總出口中,資訊科技(IT)

服務出口增加 28%,達到 231 億美元;服務外包(outsourcing)出口增加 30%,

達到 109 億美元;工程設計和軟體產品出口增加 29%,達到 64 億美元。惟 2008~2009 會計年度受到全球金融風暴之影響以及近年全球科技服務業競 爭加劇,成長幅度趨弱。但 NASSCOM 表示,全球金融危機迫使印度 IT 外 包業進行改革,不但提高成本效率和利用率、更積極開拓新市場,目前由於 全球需求回升,部分印度軟體服務業開始受益,預料 2009~2010 會計年度 軟體和服務出口的收入將達 560 億美元,IT 和軟體服務出口至少成長 13%

至 15%。

2009 年 8 月 27 日,印度商工部公佈最新五年對外貿易政策(India New Foreign Trade Policy 2009~2014),重點目標為發展出口潛力、改善出口表 現、強化收支平衡等。儘管面對 2008 年下半年後重創全球的金融風暴與經 濟退壓力,商工部設立之目標為希望在 2010~2011 年出口平均成長率達到 15%,至 2011 年時出口總額達到 2,000 億美元;2011 年以後則希望能完全 走出全球經濟衰退的陰影,2012~2014 年平均出口成長率能達到 25%。

二、印度貿易障礙

印度政府近年雖然大力推動貿易自由化政策,但仍維持對於農業等特定 部門之保護措施,例如,根據 WTO 秘書處報告,2007 年印度農產品平均進 口關稅達 40.8%,非農產品之平均進口關稅雖逐年下降,但平均亦在 17.5%

左右。由於進口關稅收入為印度政府之重要財政收入來源,佔中央政府稅收

11 請參見印度全國軟體與服務業協會網站:http://www.nasscom.in/,最後瀏覽日期:2010 年 2 月 1 日。

(29)

比重約 17.5%,因此雖然印度政府有意革新外貿體制,使其更趨自由化,但 因涉及政府財政,因此能夠突破之空間仍相當有限。

除平均關稅居高不下外,印度的關稅制度十分複雜,部分產品為配合印 度 產 業 發 展 政 策 , 實 施 不 同 之 保 護 措 施 , 例 如 關 稅 配 額 制 度 (tariff rate quotas)等,往往令出口國與出口商十分困擾。另外,對於服務業市場亦採 限制措施,如對於批發零售服務業設立投資限制等;再者,印度政府亦積極 運用反傾銷措施等貿易救濟機制,以保護其國內產業,經常遭遇貿易對手國 之抱怨。

1997 年 7 月,包括美國、歐盟、瑞士、澳洲、紐西蘭等 WTO 會員集體 在 WTO 爭端解決機構(Dispute Settlement Body, DSB)提出對印度之指控,

控 訴 印 度 對 於 農 產 品 、 紡 織 成 衣 及 部 分 工 業 產 品 之 進 口 數 量 限 制 措 施 違 反 WTO 協定之規定。121998 年 4 月,WTO 依其貿易政策檢討機制(Trade Policy Review Mechanism, TPRM)之規定與運作,進行對印度貿易體制檢討之檢討 會議,各國提出諸多批評。在歐美國家的指責下,印度政府決定加快貿易自 由化之速度,以化解壓力。

為避免價格低廉的進口產品在印度放寬進口管制後,大量進入印度國內 市場,印度政府在 1980 年代中期開始實施反傾銷措施等貿易救濟制度,1991 年調整對外貿易政策後,進一步決定設立調查、管理反傾銷等貿易救濟事務 之專責機構,以積極因應擴大進口後可能產生的貿易救濟問題。

根據 WTO 的統計資料,從 1995 年 WTO 成立以來,印度即積極採取反 傾銷調查,尤其在 1998 年以後更趨明顯。截至 2008 年底,印度通報至 WTO 之反傾銷調查案件數量及實施反傾銷措施案件數量,分別達到 564 件及 386 件,高於歐盟及美國案件數量,排名全球第一位。如以印度發動反傾銷調查

12 India — Quantitative Restrictions on Imports of Agricultural, Textile and Industrial Products, DS90,91,92,93,94,96,參 WTO 網 站資 料 ,最 後 瀏覽 日 期: 2010 年 1 月 25 日

(30)

案件及實施反傾銷措施案件與全球所有案件進行比較,印度反傾銷案件佔全 球案件比重超過 15%,顯示印度對於透過貿易救濟以保護其國內產業之積極 態度,可能已形成非關稅貿易障礙。請參下表 2-3。

(31)

22

表 2-3 1995~2009 年 WTO 會員使用反傾銷措施最頻繁之前 10 位國家

反傾銷調查案件(AD Initiations) 反傾銷措施案件(AD Measures)

通報國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印度 6 21 13 28 64 41 79 81 46 21 28 35 47 55 31 596 7 2 8 22 23 52 38 64 52 29 17 16 25 31 30 419 美國 14 22 15 36 47 47 75 35 37 26 12 8 28 16 20 440 33 12 20 12 24 31 33 25 12 14 18 5 5 23 15 284 歐盟 33 25 41 22 65 32 28 20 7 30 25 35 9 19 15 406 15 23 23 28 18 41 13 25 2 10 21 12 12 15 9 267 阿根廷 27 22 14 8 23 43 27 14 1 12 12 11 8 19 28 270 13 20 11 12 9 15 16 22 19 1 8 5 10 6 15 183 南非 16 33 23 41 16 21 6 4 8 6 23 3 5 3 3 212 0 8 18 14 35 13 5 15 1 4 0 7 1 3 3 127

澳洲 5 17 42 13 24 15 23 16 8 9 7 10 2 6 9 208 1 1 1 17 6 5 10 9 10 4 3 4 1 3 1 79

巴西 5 18 11 18 16 11 17 8 4 8 6 12 13 23 9 179 2 6 2 14 5 9 13 5 2 5 3 0 9 11 16 102 中國 0 0 0 0 0 6 14 30 22 27 24 10 4 14 17 178 0 0 0 0 0 0 0 5 33 14 16 24 12 4 12 130

加拿大 11 5 14 8 18 21 25 5 15 11 1 7 1 3 6 151 7 0 7 10 10 14 19 0 5 8 4 0 3 3 2 92

土耳其 0 0 4 1 8 7 15 18 11 25 12 8 6 23 6 144 11 0 0 0 1 8 2 11 28 16 9 21 6 11 9 133 資料來源 :WTO 網站,http://www.wto.org/english/tratop_e/adp_e/adp_e.htm,最後瀏覽日期:2010 年 11 月 1 日。

(32)

由於印度廠商動輒對進口產品提出傾銷控告,而印度政府為保護國內產 業,常在初判時即援引相關規定對被控國進口產品課徵臨時反傾銷稅,對其 相關作法是否符合 WTO 規定,近年來引起許多 WTO 會員之關切,包括歐 盟、孟加拉等國曾針對印度的反傾銷措施,向 WTO 提出指控,我國亦曾於 2004 年 10 月 28 日正式向 WTO 爭端解決機構指控印度對台灣多項進口產品 實施之反傾銷措施,違反 WTO 規定,經雙邊諮商後,因印度同意改善而暫 予解決。13

第三節 印度外人直接投資概況

1991 年印度實施經濟改革及推行新的產業政策,大幅修改外國投資架 構,逐漸放寬對於外人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的政府核 准制度並簡化程序,目前除少數部門仍有例外限制外,外國人大致能夠在印 度進行 100%獨資或合資之投資,同時,印度政府亦逐漸解除外人投資上限 的規定,放寬外人投資和技術移轉的規定,開放早期為國營企業保留的大多 數領域,以吸引外國資金流入印度,並且鼓勵印度企業和外國企業間的技術 合作。

目前,印度仍維持禁止外資進入的產業領域包括:賭博、博奕彩券、風 險基金、零售業(單一品牌除外)、核能、農業種植活動(不包括栽培花卉、

園藝、品種開發、畜牧業、養殖業等)。在此類領域之外,其餘多數產業引 進外資皆適用自動許可(automatic route)程序,並可開放外資 100%投資的 項目。

13 India — Anti-Dumping Measures on Certain Products from the 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of Taiwan, Penghu, Kinmen and Matsu, DS318。 本 案經 我 要求 與 印度 進 行雙 邊 諮商 後 ,雙 方 已舉 行 諮商 會 議,印 度 同 意 將 取 消 及 改 善 對 我 部 分 反 傾 銷 措 施,惟 迄 今 本 案 並 未 正 式 通 報 至 WTO 後 續 進 展 。 WTO 網 站 資料 , 最後 瀏 覽日 期 :2010 年 1 月 25 日

http://www.wto.org/english/tratop_e/dispu_e/cases_e/ds318_e.htm.

(33)

據 2010 年 9 月印度商工部公布統計,1991 年 8 月至 2010 年 9 月,外商 在印度直接投資(FDI)總額共 1,400.78 億美元,其中 2000 年 4 月至 2010 年 9 月的 FDI 為 1,212.94 億美元,14顯示主要的 FDI 發生在 2000 年以後。

在投資來源國排名方面,累計 2000 年 4 月至 2010 年 9 月印度前 10 大投 資國分別為︰模里西斯(510.88 億美元)、新加坡(113.29 億美元)、美國

(90.02 億美元)、英國(62.12 億美元)、荷蘭(49.85 億美元)、塞普路斯

(43.14 億美元)、日本(42.78 億美元)、德國(28.78 億美元)、法國(18.31 億美元)、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7.92 億美元),我國則以 4,107 萬美元居第 40 位。

外人投資的前 10 大產業分別為服務業(金融及非金融服務)、電腦軟硬 體、電信通訊業、住屋及不動產業、營建業(道路及高速公路)、電力、運 輸工具業、金屬冶煉業、石油及天然氣、化學業(不含肥料)等。

由於印度對吸引外資投資基礎建設至為積極,據估計約四分之一外資係 進入與基礎建設相關部門,如電力、通訊、交通等,尤以美國、歐洲國家較 多;日本、韓國資本則偏重在汽機車、電機電器等製造業,許多廠牌已成為 印度最大品牌,如日本鈴木汽車、韓國 LG 等。15

14 Fact Sheet 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 from August 1991 to September 2010,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Policy & Promotion, Ministry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November 2009, pp..1-2. 請 參 見 http://www.dipp.gov.in/fdi_statistics/indian_FDI_September2010.pdf, 最後 瀏 覽日 期 :2010 年 11 25 日 。

15 Fact Sheet 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 from August 1991 to November 2009,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Policy & Promotion, Ministry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November 2009, pp..1-2. 請 參 http://dipp.nic.in/fdi_statistics/india_FDI_November2009.pdf, 最 後 瀏 覽 日 期 :2010 年 11 月 19

(34)

表 2-4 1991~2010 年 8 月印度吸引外人直接投資統計

年度* 金額(億美元)

1991〜2000 154.83

2000〜2001 23.39

2001〜2002 39.04

2002〜2003 25.74

2003〜2004 21.97

2004〜2005 32.50

2005〜2006 55.40

2006〜2007 155.85

2007〜2008 245.73

2008〜2009 273.29

2009〜2010 256.09

2010〜2011(2010 年 4 月〜2010 年 9 月) 110.05 總計(2000 年 4 月〜2010 年 9 月) 1,212.94 資料來源 : 印度商工 部 、

http://www.dipp.nic.in/fdi_statistics/indian_FDI_September2010.pdf,最後 瀏覽日期 :2010 年 11 月 19 日。

* 印度會計年度為每年 4 月 1 日至次年 3 月 31 日。

總體而言,印度自 1991 年開始進行經濟改革,歷經二十年的努力已使 印 度 由 一 貧 窮 落 後 、 高 度 仰 仗 外 援 的 國 家 變 成 南 亞 區 域 經 濟 大 國 , 尤 其 自 2005 年之後,外資大量湧入,為印度經濟開創榮景。據統計,第九個五年 計畫中,印度每年平均吸引 FDI 金額為 37 億美元,第十個五年計畫的前四 年每年平均吸引 FDI 金額為 57 億美元,印度政府希望第十一個五年計畫能 大幅提高外資對印度市場的興趣,預計吸引 FDI 金額將達成長三倍。16

印度政府為拓展出口貿易,參考中國的做法,於 2005 年起實施特別經 濟區(Special Economic Zones, SEZs)政策,通過《特別經濟區法》(SEZs Act),宣布設置「特別經濟區」,並將全國的七個加工出口區整建、擴大 功能後,合併規劃為八個經濟特別區,將特區內管理工作委由中央政府指派

16 Towards Faster and More Inclusive Growth, An Approach to the 11th Five Year Plan, Government of India, Chapter 1, December 2006.

(35)

之獨立委員會予以監管,在申請設廠和營運管理法規上力求簡化。設立於「特 別經濟區」內的所有工業生產機構,其所有生產將供外銷之用,可享有進出 口規範的各種優惠待遇,以及進口資本財及原材料的免關稅待遇;此外,外 商如投資於「特別經濟區」亦可享有 100%外資持股的待遇。

綜合來說,SEZ 區內廠商可享之租稅優惠:(1)建廠階段:免關稅、

貨物稅(Excise Duty)、銷售稅(Sales Tax)、服務稅、購買稅(Purchase Tax)、

登記印花稅、抵押貸款印花稅、用電稅(electricity duty);(2)營運階段:

同建廠階段之稅賦優惠;(3)獲利階段:前 5 年免所得稅、後 5 年減免 50%

所得稅、再後 5 年獲利用於再投資之部分減免 50%所得稅、不適用最低稅賦 制(Minimum Alternative Tax ,MAT)。

SEZ開發商可享之租稅優惠,則包括:(1)建廠階段:同提供區內廠 商之租稅優惠;(2)營運階段:同提供區內廠商之租稅優惠;(3)獲利階 段:開發商可享10年免所得稅、不適用最低稅賦制、股利分配免稅等優惠。

自2005年印度公布《特別經濟區法》以來,特別區內土地開發、租稅優 惠等誘因吸引印度各地紛紛加入設置「特別經濟區」的風潮。根據印度商工 部統計,截至2009年,印度中央政府已正式核准通過設置之「特別經濟區」

總數達577個,其中101個「特別經濟區」已進入實施運作階段,總共雇用41 萬8千人。2009~2010會計年度區內廠商出口金額更已達487.93億美元,較 前一年度成長121.4%。「特別經濟區」從2005年設置後創造可觀之出口表現,

未來將持續在印度政府整體經濟發展政策下扮演重要角色。

不過,自從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海嘯爆發,以及開發經濟特區的熱潮 逐漸退燒,以致2009年起印度商及外商爭相開發經濟特區的熱潮衰退,外銷 廠商更因國際市場需求不振,連帶影響開發商規劃開發SEZ土地之意願。據 了解,印度已有多家知名的房地產開發商撤銷SEZ開發計畫,另已有約90件 開 發 計 畫 向 印 度 政 府 申 請 延 後 執 行 , 其 中 包 括Reliance、 Infosys、Jindal、

(36)

Wipro等大型企業。17

表 2-5 2003~2010 年印度 SEZs 出口表現

時間 出口額(億美元) 成長率

2003~2004 30.63 39%

2004~2005 40.49 32%

2005~2006 50.49 25%

2006~2007 76.52 52%

2007~2008 147.32 93%

2008~2009 220.38 50%

2009~2010 487.93 121.4%

✽原 表 格 貨 幣 單 位 為Rs. Crore,即印度幣千萬盧比。此處以 1 盧比兌換 0.022107 美元匯率(2010 年12 月 21 日)推算。

原始資料 來 源:Special Economic Zones in India 網站:http://sezindia.gov.in/about-ep.asp;

最後瀏覽 日 期:2010 年 12 月 21 日。

自 2001 年起,印度政府亦宣布部門別的出口拓展計畫,對於七類具有 出口潛力的核心產業,提供產業別之出口推廣方案,這七類產品包括:寶石 與珠寶、藥品、農化產品、生物技術產品、絲綢、皮革及成衣。例如,為協 助藥品、農化產品、生物技術產品拓展出口,印度政府提供進口實驗室器材、

化學品等之免進口關稅優惠。

在此七類產品中,寶石與珠寶、皮革、紡織品與成衣近年占印度製造業 出口比重之七成以上,另外如藥品、生物技術產品的出口潛力亦備受關注。

其中,印度生技產業發展快速,近年以每年平均 35%至 40%速率快速成長,

目前已位居亞洲排名第三位的生技產業國家。印度的製藥業則最初係以生產 學名藥起家,所謂學名藥係指藥品專利已屆期,不受專利權保護之藥品,因 其不需負擔高昂的藥品研發費用,因此給予印度藉由學名藥生產奠定其製藥

17 駐印 度代 表 處經 濟 組, 印 度經 貿 資訊 網 ,最 後 瀏覽 日 期: 2010年 11月15日 。

(37)

業基礎之機會。目前,印度生產之學名藥約占全球市場的22%,另外在研發 新藥方面,亦奠定一定之產業基礎。

印度另一項受到國際矚目的服務業則是其娛樂產業之出口潛力。娛樂產 業包括電影、電視、影音、動畫及遊戲產業等,印度為亞太地區娛樂產業成 長最快的國家之一,2005 至 2009 年間平均年增長 15%,印度計畫持續推動 其娛樂產業,未來五年之目標設定為平均年增長 12.5%,預計至 2013 年產 值達 2,100 億美元,18詳見下表2-6。

以 電 影 產 業 為 例 , 印 度 為 全 球 每 年 發 行 最 多 電 影 的 國 家 , 估 計 產 值 達 21.1 億美元,預計至 2013 年相關產值將成長 9.1%。印度看好娛樂服務業出 口的潛力,將其列為重要出口產業予以輔導。

表 2-6 2005~2013 年印度媒體及娛樂產業統計及預期目標

時間 產值(億美元) 成長率

2005 77.2 -- 2006 89.0 15.28 2007 104.0 16.85 2008 116.8 12.31 2009 125.6 7.53 2010 139.4 10.99 2011 158.2 13.49 2012 182.2 15.17 2013 210.4 15.48 資料來源 :FICCI R- KPMG Media & Entertainment Industry Report, 2009。

18 In the Interval, but Ready for the Next Act, FICCI R- KPMG Media & Entertainment Industry       

(38)

第四節 小結

印度自 1991 年開始進行經濟改革,逐漸鬆綁進出口貿易及外人投資的 相關限制,近二十年來已使印度從倚賴外援的落後國家變成南亞區域經濟大 國,更與中國、巴西、俄羅斯並列為金磚四國(BRICs),成為全球矚目的 新興市場。

從 2000 至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前,印度平均貨品出口成長率為 20%,主要出口項目包括石油產品、寶石珠寶、機械設備、鐵砂與初級及半 成品鋼鐵、電子電器、藥品及相關化學品、成衣及服飾、金屬製品、運輸工 具 ( 汽 機 車 及 零 組 件 ) 、 棉 紗 纖 維 及 製 品 等 ; 同 期 平 均 貨 品 進 口 成 長 率 達 24%,主要項目則計有原油、電子產品、運輸工具、機械、黃金、鋼鐵、珠 寶及半寶石、鐵礦鐵屑、有機化學品,以及煤等。19此外,印度更是全球重 要的服務業出口國家,以其低廉的技術勞力和普及的英語能力,近年來在資 訊科技和金融暨會計、客戶服務(Customer Interaction Services)、人力資 源管理及專案服務(niche business services)等商業外包服務上,呈現快速 之成長。

在外人直接投資方面,印度的主要投資國則為模里西斯、新加坡、美國、

英國、荷蘭、日本等。除少數部門仍有例外限制,印度政府大多已開放外國 人進行 100%獨資或合資之投資,自 2000 年 4 月至 2010 年 8 月的 FDI 為 1,212.94 億美元,較前一個十年(1991 年 8 月至 2000 年 3 月)增加 63 倍。

外人主要的投資產業包括服務業(金融及非金融服務)、電腦軟硬體、電信 通訊業、住屋及不動產業、營建業(道路及高速公路)等;其中,印度吸引 大量外資投入其基礎建設,約四分之一外資係進入與基礎建設相關部門,如 電力、通訊、交通。

19 參印 度經 貿 資訊 網:http://www.taitraesource.com/india/index5.asp?CID=01;最後 瀏覽 日 期:2010 11 月 19 日 。

(39)

儘管印度在推動貿易自由化的同時,仍對其農業、紡織等特定部門採取 高額關稅之保護措施,並積極運用反傾銷等貿易救濟機制保障其國內產業;

對於賭博、風險基金、零售業(單一品牌除外)、核能及部分農業種植活動,

也維持禁止外資進入的規定;不過基於印度廣大的內需市場、眾多的勞力人 口,以及在特定產業(如資通訊科技)上的優秀表現,依然吸引全球各國通 商往來。

為追求經濟成長與現代化的需要,印度也必須開放障礙,擁抱世界,和 各國建立互惠互利的經濟連結,以帶動其國家發展,並為國內產業尋找更多 元的出路;尤其在區域經濟整合蔚為風潮的趨勢下,印度更不能錯失與世界 主要經濟體和東亞鄰國加強合作的可能性,因此洽簽自由貿易協定或類似性 質 的 經 濟 協 定 必 然 成 為 其 政 府 重 要 的 施 政 項 目 , 而 其 中 有 關 合 作 夥 伴 的 選 擇、協定內容所觸及的項目,諮商談判的歷程等,也成為外國關注其經貿發 展的主要面向。

(40)

第三章 印度之 FTA 政策

第一節 印度 FTA政策目的、政策演進及現狀

印度自推動經濟發展以來,逐漸與世界各國主要國家發展出密切的經貿 關係,1990 年代後期全球興起區域結盟,以及加強經濟整合的風潮,印度 亦積極參與其中,目前包括美國、德國、日本、俄羅斯、中東國家、東協國 家 等 都 是 印 度 重 要 的 經 貿 合 作 夥 伴 。 近 年 印 度 積 極 與 他 國 洽 簽 自 由 貿 易 協 定,截至 2010 年 10 月,印度已與智利、阿富汗、南錐共同市場、新加坡、

韓 國 等 分 別 簽 署 自 由 貿 易 協 定 或 優 惠 貿 易 協 定 (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s, PTAs)外,並進行與歐盟、中國、加拿大、海灣國家合作理 事會等談判或研議工作,日本及馬來西亞則已完成談判,即將簽署協定。印 度 採 取 全 方 位 的 發 展 策 略 , 發 展 與 全 球 各 大 區 域 經 貿 版 圖 的 外 貿 關 係 , 亞 洲、美洲、歐洲、中東重要市場均在其縝密部署之中,其策略值得研究。

此外,印度為南亞區域合作協會(South Asia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SAARC)重要成員,其餘成員還包括孟加拉、不丹、馬爾地夫、

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2004 年 1 月該協會高峰會議決議進一步 簽署《南亞自由貿易協定》(The Agreement on South Asian Free Trade Area, SAFTA),以加強南亞地區經濟整合,2006 年 1 月 1 日起該協定生效實施,

預計將在 2016 年以前逐漸調降關稅。

2004 年各國領袖決定進一步加強南亞區域內經濟整合,最終目標為建 立「南亞經濟聯盟」(South Asian Economic Union, SAEU)。不過,整體而 言,由於南亞各國區域內貿易(intra-regional trade)僅佔其貿易總值比重約 6%,遠低於東協區域內貿易約 26%,及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區域內 貿易約 62%的比重,再加上 SAARC 國家對全球貿易貢獻度僅約 1.7%,因此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causes of the crisis and its spread, its impact on Taiwan, the bailout measures adopted by various countries, and the likely impact of those measures on

15 Framework Agreement on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mong the Governments of the Member Countries of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nd the Republic of

: joint hearing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Export and Trade Promotion and the Subcommittee on East 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 of the Committee

Evaluation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 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ians and th eir practices with the availability of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Association with the availability

*4 Apabila Badan Pelayanan Usaha Swasta Taiwan tidak mendapat surat kuasa dari pihak majikan atau Warga Negara Asing untuk mengurus dan memungut biaya

 為協助廠商因應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及自由貿易協定 之衝擊,提升產品出口競爭力,經濟部已協調財政 部針對進口關稅 4.3 %以上之產品,恢復外銷品出

In particular, we present a linear-time algorithm for the k-tuple total domination problem for graphs in which each block is a clique, a cycle or a complete bipartite graph,

東協 10 國與中國、日本、韓國、紐西蘭、澳洲等 5 國在 15 日簽署「區域全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