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測驗編製及其解題認知成分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測驗編製及其解題認知成分之研究"

Copied!
10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學志. 博士. 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測驗編製 及其解題認知成分之研究. 研究生:吳哲源. 撰. 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七月.

(2)

(3)

(4) 誌謝詞 能完成一篇論文確實不容易,從剛入學的懵懂無知,到今日得以產出自己 的第一篇學術文章,都得感謝這二年內進入我生命中的許多貴人。 首先,特別感謝學志老師,總是親切、幽默地指導我們,也很感謝能在這 段期間擔任老師的課程教學助理,從老師身上,我不僅學習到許多心理學知識, 正向的情意態度更是潛移默化,在艱難的研究生活中,轉個角度就可能讓一切 看起來不一樣,這也是支持我堅持下去的動力之一,我很幸運能在求學過程遇 上學志老師,老師帶給我的影響肯定是一生受用。 而能夠完成這篇論文,最要感謝雨霖學長,在我剛入門對創造力領域毫無 概念之時,透過安排相關工作逐漸引我入門,並總能給予我各種寶貴意見,猶 如燈塔般為我指引出明確方向以及希望之光,學長不僅有著豐富的知識、精熟 研究方法,各種想法既精闢又獨到,令我非常敬佩,而最難得可貴的是學長那 好於為師的態度,總是很有耐心地教導、分享他的知識與經驗,因為有雨霖學 長,這篇論文才得以順利問世。 另外感謝 612 研究室的每個同伴、學長姊,我很喜歡研究室那溫馨、有趣、 熱鬧的氣氛,待在裏頭即使再忙,心情仍然是愉悅的。也要感謝教心組 101 級 的每位同學們,我們一同經歷碩一時許多困難課程和挑戰,偶而見面也會彼此 加油打氣,這是很難得的回憶,其中尤其感謝我的同學明均,在英文翻譯、摘 要上都給予我很多幫助,也是互相交流情報的好夥伴;以及要感謝正鏮,我們 隸屬同個研究室,與你互相支持與幫忙,我的研究生活因你而更加順利。 最後,感謝與我相識的每個朋友,有你們的支持,我才能走到今日,每次 的相聚、玩樂都是美好的精神糧食,也謝謝台師大提供的各種資源與 U-bike 的 便民服務,使我的研究生活更加便利、充實,謝謝你們—我的貴人們。 哲源謹誌. i. 2014.8.12.

(5) ii.

(6) 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測驗編製 及其解題認知成分之研究 中文摘要 本研究擬發展以中文部件組字為基礎的《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測驗》 (Radical Remote Associates Test, RRAT) ,期能形成針對華人遠距聯想之創造力 進行測量的完整系統。在測驗編製上,首先挑選出 60 組具有同樣的部件之三個 衍生字組,編成 RRAT 預試題本計 60 題。接著以 196 名大學生進行預試,依 項目分析結果挑選出 30 題做為正式試題,並區分為難度、鑑別度相近的甲、乙 兩式題本(各 15 題)。其次甲式以 173 名、乙式以 187 名大學生進行正式施測 及信效度研究。結果發現,本測驗在信度方面,甲、乙兩版本內部一致性係數 分別為.706 與.685;在效度方面,兩版本皆與「中文遠距聯想測驗(Chinese Remote Associates Test, CRAT)」(任純慧、陳學志、練竑初、卓淑玲,2004) 有顯著相關(r 值分別為.317 與.375) ,與「中文詞彙遠距聯想測驗(Chinese Word Remote Associates Test, CWRAT)」 (黃博聖、陳學志、劉政宏,2012)有顯著相 關(r 值別為.585 與.350) ,與「頓悟性問題測驗」 (邱發忠,2005)亦有顯著正 相關存在(r 值分別為.417 與.448) 。另外本測驗與「新編創造思考測驗」 (吳靜 吉,1998)各指標皆無相關存在(r 介於-.103 與.151 之間) ,顯示本測驗具有良 好的聚斂效度與區辨效度。其次,本研究擬針對國內現存三種中文遠距聯想測 驗(RRAT、CWRAT、CRAT)進行解題認知成分之探究。研究參與者為 36 位 大專院校學生。研究參與者須完成由三種測驗挑選之各 5 道題目所組成的作業 試題,並於答題後進行主觀頓悟感受評等,最後接受「頓悟性問題測驗」 。結果 發現參與者在三種中文遠距聯想作業型態之正確率與解題前的嘗試次數為無相 關或負相關,顯示三種作業型態與解題前的嘗試次數無關聯。其中以 CWRAT 最為符合聯結理論之假設;其次在頓悟成分方面,RRAT 與客觀的「頓悟性問 iii.

(7) 題測驗」有最高的相關,且參與者的主觀頓悟感受亦最高。顯示 RRAT 的作業 型態與頓悟思考的關聯較高。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針對遠距聯想及頓悟思 考之測量與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字:遠距聯想、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測驗、頓悟性思考、主觀頓悟感受. iv.

(8) The Development of Radical Remote Associates Test and the Research about the Cognitive Component during Answering process. Jhe-Yuan Wu.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Radical Remote Associates Test” (RRAT) with radical combinations, hoping to build the system of Chinese remote associates test for Chinese. To develop RRAT, the researcher first formed a 60-item pretest by choosing sixty radicals and their three derivative characters, and deleted the same component of derivative characters. This pretest was administrated to 196 college students, and 30 items of the pretest were selected as formal scale according to the item analysis of preparing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then divided these items into two versions, version A and B, with the same difficulty and discrimination, and each of them included 15 questions. Next, the formal scale, including version A and B, was distributed to college students, and 173 (version A) and 187 (version B) data were collected respectively. As to reliability, the coefficient of internal consistency of the two RRAT versions was .706 and .685 each. As to validity, each of the two versions of RRAT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r = .317, r = .375) with “Chinese Remote Associates Test” (CRAT) (Chun-Hui Jen, Hsueh-Chih Chen, Hung-Chu Lien, Shu-Ling Cho, 2004); each of the two versions of RRAT and “Chinese Word Remote Associates Test” (CWRAT) (Po-Sheng Huang, Hsueh-Chih Chen, Cheng-Hong Liu, 2012)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r = .585, r = .350); still, each of the two versions of RRAT and “Insight Problem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r are .417 and .448). Besides, the two RRAT versions and all the index of “New Creativity Test” ha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v.

(9) demonstrating the good Convergent validity and discriminant validity of RRAT. Another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cognitive components during answering process of the three Chinese remote associates tasks (RRAT, CWRAT, & CRAT) in Taiwan. 36 college students were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Each of them first had to complete a task consisting of 15 items, respectively selected 5 items from the three Chinese remote associates tests with the same average difficulty. After finishing the task, they had to rate their subjectively insight feeling, and then an “Insight Problems” assessment was administered to them in the en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or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three Chinese remote associates task and the trial frequency before answering, indicating that there was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variables. Among the three Chinese remote associates tests, CWRAT was the one being most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is of associative theory. As to the part of insight, RRAT and objective "Insight Problems" held the highest correlation, and the rating of subjectively insight feeling was also the highest, showing that there was a stronge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ype of RRAT and insight thinking. In the last, the researcher would mak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remote association and insight thinking based on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Key words:remote association, radical remote associates test, insight thinking, subjectively insight feeling. vi.

(10) 目錄 誌謝辭 .................................................................................................................................. i 中文摘要 ........................................................................................................................... iii 英文摘要 ............................................................................................................................. v 目錄 ...................................................................................................................................vii 表目錄 ................................................................................................................................ ix 圖目錄 ................................................................................................................................ x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 .....................................................................................................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聯結理論 ..................................................................................................... 7. 第二節. 「遠距聯想量表」的編製與發展 ........................................................... 10. 第三節. 中文版本的遠距聯想測驗 ....................................................................... 12. 第四節. 中文部件之獨有特性 ............................................................................... 17. 第五節. 遠距聯想測驗與頓悟性思考能力之關聯 ............................................... 19. 第三章 研究一: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測驗編製 ................................................... 23 第一節. 預試研究 ................................................................................................... 24. 第二節. 正式量表施測及信效度研究 ................................................................... 27. 第三節. 討論 ........................................................................................................... 32. 第四章 研究二:中文遠距聯想試題解題認知成分之研究 ....................................... 35 第一節. 研究假設 ................................................................................................... 37.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 3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38. 第四節. 實施程序與資料處理分析 ....................................................................... 40. 第五節. 研究結果與討論 ....................................................................................... 41 vii.

(1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49. 第一節. 結論 ........................................................................................................... 4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51. 參考文獻 ........................................................................................................................... 53 中文部分 ................................................................................................................... 53 英文部分 ................................................................................................................... 55 附錄 ................................................................................................................................... 63 附錄一. 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量表(預試用) ............................................... 63. 附錄二. 部件組字遠距聯想量表之預試項目分析表 ........................................... 69. 附錄三. 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量表(正式題本) ........................................... 71. 附錄四. 中文遠距聯想作業(研究二之研究工具) ........................................... 75. viii.

(12) 表目錄 表 3-1. RRAT 預試研究參與者人數明細表 ........................................................ 24. 表 3-2. RRAT 內部一致性信度考驗 ........................................................................ 26. 表 3-3. RRAT 甲、乙式之聚斂效度考驗 ................................................................ 28. 表 3-4. RRAT 甲、乙式與「新編創造思考測驗」之區辨效度考驗 ........................ 29. 表 4-1. 「中文遠距聯想作業」三種作業平均得分與平均解題前的嘗試次數 .....38. 表 4-2. 對三種中文遠距聯想作業得分之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39. 表 4-3. 「中文遠距聯想作業」各作業得分與平均解題前的嘗試次數之相關 .....40. 表 4-4 「中文遠距聯想作業」各作業得分與頓悟性問題測驗得分之相關係數 ......................................................................................................................................... 41. 表 4-5. 三種中文遠距聯想作業在主觀性頓悟評定分數之相依樣本 t 考驗 ...........42. 表 5-1. 三種中文遠距聯想測驗之比較 .............................................................................. 45. ix.

(13) x.

(14) 圖次 圖 2-1. 不同創造力者對單字「桌子」的聯結層級 .............................................. 8. 圖 2-2. 中文遠距聯想測驗之範例題目 .................................................................... 11. 圖 2-3. Wakefield 對問題類型之分類 ...................................................................... 18. xi.

(15)

(16)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發展適用於中文母語者的遠距聯想能力評量工具,並分析中文遠 距聯想測驗之解題認知成分。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 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名詞解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創造力與人類文明的發展密不可分,人類透過創造力的展現來解決面臨的各 種問題。自1950年Guilford於美國心理學會的演說以降,創造力逐漸備受關注 (Sternberg & Lubart, 1999; Runco, 2004),在已邁入創新經濟時代的現今社會,創 造力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Guilford (1967) 於智能結構模式中提出擴散性思考 與聚斂性思考兩種不同性質的思考形式,兩者皆是個人解決創造性問題的重要思 考能力 (Osborn, 1963; Parnes, 1967),擴散性思考針對清楚明確的問題可產生多 種開放式解答;聚斂性思考則是針對定義良好的問題產生出單一標準解答。但是 也有學者認為兩者可能是同一連續軸線上的兩個端點 (Eysenck, 2003)。 受到Guilford的理論影響,許多創造力測驗相繼被發展與廣泛應用,像是 Torrance (1966) 所發展的托倫斯創造思考測驗(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TTCT)可用來測量擴散性思考;而Mednick的遠距聯想測驗 (Remote Associates Test, RAT; Mednick & Mednick, 1967) 則被視為聚斂性思考的測驗工 具。後者的設計主要根據Mednick (1962) 所提出的創造力理論—聯結理論 (associative theory) ,其強調創造力是基於特殊需求或有用之目的,結合可連結 的要素成為新關係之能力。 Mednick的RAT測驗包含二種版本、各有三十個試題,無需任何特定領域知 識便可測得個體的創造思考能力 (Mednick, 1968)。在RAT測驗中,由於受試者 最容易想到或看似顯而易見的解答往往不是正確答案,因此需要運用遠距聯想能 力以得出有效的解答。RAT已經被廣泛運用在創造力研究中,然而對於非英文母 1.

(17) 語者,RAT顯得較為困難且不適用 (Estrada, Isen, & Young, 1994),於是各種語言 的RAT版本陸續被發展出來,像是希伯來語、日語、牙買加語、荷蘭語 (Akbari Chermahini, Hickendorff, & Hommel, 2012; Baba, 1982; Hamilton, 1982; Nevo & Levin, 1978)。 國內學者也發展出適合中文使用者的版本,包括以字對形式的中文遠距聯想 測驗(任純慧、陳學志、練竑初、卓淑玲,2004)和以詞彙組合形式的中文詞彙 遠距聯想測驗(黃博聖、陳學志、劉政宏,2012),不過中文獨有特性除了字對、 詞彙組合以外,另外還可以有部件與部件組合成字之連結方式,故本研究擬進行 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量表之編製,使中文遠距聯想測驗之發展體系更為完備。 加上本研究所發展的部件組字遠距聯想量表,目前國內現存三種中文遠距聯 想測驗,三種測驗看起來形式相似,但由於運用的中文語文層次不同,亦與 Mednick原先的概念不盡相同,三種測驗是否涉及遠距聯想的思考歷程,將值得 進一步探究,故本研究同時擬探討三種中文遠距聯想測驗的解題認知成分。 再者,過去研究發現RAT與傳統頓悟性測驗的表現有高相關 (Ansburg, 2000; Schooler & Melcher, 1995),但就測驗材料上,中、英文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本研 究欲瞭解中文遠距聯想測驗是否與頓悟測驗有顯著相關。此外,有學者提出遠距 聯想測驗與頓悟性思考測驗具有相似的認知歷程:(1) 解題時皆會有錯誤引導提 取的歷程。(2) 解題者通常無法說明其想出解答的歷程 (Ben-Zur, 1989)。(3) 當 解答成功時,解題者會有啊哈(aha!)的經驗產生 (Bowden & Beeman, 2003a, 2003b)。然而是否有頓悟的發生涉及解題者的主觀經驗,傳統頓悟測驗亦無法測 出像是啊哈等情緒感受,因此適合採取解題者的自陳報告作為評斷該測驗是否為 頓悟性問題 (Bowden & Beeman, 2007),故本研究擬透過參與者的傳統頓悟性測 驗分數,輔以搭配主觀頓悟性評等,來共同分析三種中文遠距聯想測驗與頓悟思 考能力的關聯性。. 2.

(18)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研究目的 綜合以上所述,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編製「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量表」。 二、探究「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量表」之信、效度。 三、探討「中文遠距聯想量表」 、 「中文詞彙遠距聯想測驗」及「中文部件組字遠 距聯想量表」在解題前的嘗試次數、頓悟性思考能力、以及主觀頓悟感受上 的差異。. 貳、待答問題 依據以上研究目的,羅列待答問題如下: 一、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量表信、效度如何? 二、中文遠距聯想量表、中文詞彙遠距聯想測驗、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量表在 解題前的嘗試次數、頓悟性思考能力、以及主觀頓悟感受上,是否有顯著差 異?. 3.

(19) 第三節 名詞解釋 壹、 部件 部件由筆劃組合而成,且此筆劃組合會重複出現在不同的字中 (Chen, Allport, & Marshell, 1996; Taft & Zhu, 1997)。在本研究中的操作型定義:由整字 所拆解成不相接或相交的二部分,每一部分皆可以獨立為教育部(2007)「重編 國語辭典修訂本」中所涵蓋的中文字。 貳、 組字 中文字的字形結構可分為垂直組合、水平組合、封閉包圍等 11 種結構關係 (陳學志、張瓅勻、邱郁秀、宋曜廷、張國恩,2011) ,相離(筆劃不相交或相接) 的部件與部件透過各種結構關係即可組成中文字。本研究對組字的操作型定義為: 在「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測驗」中,以垂直組合或水平組合的方式,將兩個部 件組合成教育部(2007)「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中所涵蓋的中文字之過程。 參、 遠距聯想 Mednick (1962) 聯結理論將創造性思考歷程界定為:為了達成特殊需求或實 用之目的,而將不同事物連結在一起的過程。若個體所連結的不同概念,彼此間 關連的距離愈遠,所產生的解答或反應可能就愈有創意。能將看似不相關的事物 聯結在一起,即是在進行遠距聯想。本研究將遠距聯想操作型定義為研究參與者 在各項遠距聯想測驗之答對率,答對率高者表示愈具遠距聯想能力,反之則反。 肆、 解題前的嘗試次數 在進行遠距聯想測驗時,個體會對於某一試題產生各種可能的解答,直到想 出正確答案或放棄為止,其想出的答案數量即為解題前的嘗試次數。本研究的操 作型定義為:個體於「中文遠距聯想作業」中解題成功前所想出的答案數量總和。. 4.

(20) 伍、 主觀頓悟感受 依據 Bowden 與 Beeman (2003a) 所歸納頓悟性思考測驗的認知歷程主要特 徵,個體在解題歷程中會產生主觀頓悟經驗,即為主觀頓悟感受。因此,本研究 主觀頓悟感受的操作型定義為:個體於「中文遠距聯想作業」解題後,針對該題 主觀頓悟感受予以評等之得分(1~3 分),3 分表示愈頓悟,1 分表示不頓悟,2 分 則介於兩者之間。. 5.

(21) 6.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聯結理論 聯結理論的焦點在於創意的想法如何聯結產生。如 Spearman (1931) 提出一 新觀念的產生是基於以下三項原則:(1) 經驗原則:個體有其獨特的認知或感覺 經驗;(2) 關係原則:當個體接觸到兩件事物時,會連結其間的關係;(3) 相關 原則:當給予一件事物時,個體會依其經驗產生新關聯的事物。 聯結理論的起源可追溯至數百年前,然而過去學者多是哲學家,所提出的假 設未能經過現代科學方法的檢驗,而 Mednick (1962) 則將聯結的觀點帶入現代 心理學領域中。Mednick 提出創造歷程的聯結理論,將創造力定義為基於特殊目 的或需要,將可連結的要素結合成新關係之能力,而新連結的要素間距離愈遠, 則產生的結果或歷程就愈具有創造力。就其觀點,有創造力的人也具有遠距聯想 的能力,且愈是有創造力的人愈能將看似沒有關連的事物聯結在一起,也就是愈 能進行遠距聯想,即便沒有辦法產生最佳聯結,亦能以過往知識為基礎來找尋刺 激間的關係。 Mednick (1962) 指出,個體主要透過三種方式進行遠距概念的連結:第一種 是偶然性連結(serendipity) ,經由環境的連續刺激,偶然的促成連結,而產生了 有創意的結果,像是 X 光和抗生素;第二種是相似性連結(similarity),基於概 念間的相似性而產生連結,例如有押韻的作品;第三種是中介性連結(mediation) , 透過中介的一般元素將兩事物彼此相連結,例如文字接龍。 然而受到個別差異的影響,有些個體未必能有效產生創造性解答。Mednick (1962) 提出五項造成個別差異的原因: 壹、需要連結的元素(need for associative elements)。 假如個體缺乏欲連結事物的知識,自然無法將兩事物有效地連結在一起將概 念有效連結在一起,亦無法解決創造性問題。 7.

(23) 貳、所產生的聯想數量(number of associations)。 個體若能夠產生愈多解題之必要概念,則愈容易產生概念上的連結。 參、認知或人格型態(cognitive or personality style)。 由於個體在認知型態與人格上存在著差異,擅長的思考方式及對事物的聯結 形式也有所不同。認知或人格型態上的差異並無優劣之分,端視問題的類型而定, 例如採取知覺取向(perceptual approach)者在具體表徵的問題情境中較有優勢; 採取概念取向(conceptual approach)者則在抽象表徵的問題情境中較有利。另 外 Mednick 提出認知型態包含視覺型(visualizer)與語言型(verbalizer)兩種向 度,前者傾向將問題的概念圖像化,而後者擅於以文字補充描述。若問題的表徵 形式適合以自己的認知型態來處理,則個體較可能獲得創造性的解答。 肆、所選擇的連結反應(selection of the creative combination)。 個體從眾多連結反應中挑選出創造性的連結,此種挑選與問題的本質有關。 在不同的問題情境,個體可能會產生不同的連結反應,然而當問題有可供檢驗的 效標時,個體會檢視哪個連結是合適的並有助於產生其他連結,並挑選出最能切 合問題需要的連結反應,因此即使面對相同的問題情境,個體亦有可能產生不同 的連結反應。 伍、聯結層級(associative hierarchy)。 聯結階層是個體組織連結反應的方式,可分為陡峭式聯結(steep associative) 與平緩式聯結(flat associative),兩者在聯結強度與聯結數量上有所區別。前者 在解決問題時,會對於概念最接近的反應產生較大聯結強度,對於相距較遠的反 應則有較低的聯結強度,因此陡峭式聯結者容易聯想到少數的近距概念,不過與 其他連結的聯結強度則相較減弱很多,反應速度快但反應數量較少,也不易產生 有創意的遠距聯想。反之,後者在解決問題時,對於概念最接近的反應也會產生 較強的聯結強度,但相較下聯結強度沒這麼強,而是分散於其他較遠距的概念上, 反應速度較慢卻能產生較多的聯結數量,也容易進行遠距聯想,透過聯想出較少. 8.

(24) 見的概念,進而有助於產出創意。圖 2-1 顯示了低創造力者與高創造力者的聯結 層級差異,對單字產生的聯結是由橫軸左方的一般性聯結延伸至右方的獨特性聯 結,而反應的聯結強度則與產生的聯結數量呈負相關。其中,低創造力者為較陡 峭的聯結層級,針對「桌子」一詞僅能聯想到椅子或桌布的少數近距概念,且與 之有強烈的聯結強度,但較少或沒有聯想到其他的獨特性聯結;另一方面,高創 造力者屬於較平坦的聯結層級,起初也會聯想到椅子等近距概念,但不如陡峭式 聯結者強烈,而有較多聯結強度於遠距概念上,因此能夠產生食物、模型等的獨 特性聯結,在聯結數量上則相較的多。由此可知,遠距概念確實是區辨高低創造 力者的要素之一。. 圖 2-1 不同創造力者對單字「桌子」的聯結層級 陡峭連結層級(低創造力者). 高. 平緩連結層級(高創造力者). 連 結 反 應 強 度 低 椅子. 桌布. 木材. 椅腳. 食物. 模型. 資料來源:修改自 Mednick, S. A (1962). The associative basis of the creative process. Psychological Review, 44, 233.. 聯結理論為創造力提供一個新的理論方向,為了測量個體的遠距聯想能力, Mednick (1962, 1968) 根據其理論發展了「遠距聯想量表」(Remote Associates Test),作為遠距聯想能力與創造潛能之測量工具。. 9.

(25) 第二節. 「遠距聯想量表」的編製與發展. 聯想是腦中的記憶運作,根據擴散激發理論(Spreading Activation Theory), 人記憶中所儲存的語意知識以網狀結構相互連結,聯想是一種在語意網絡中的記 憶搜尋,透過外在概念的刺激,激發與原先的節點(概念)連結的其他節點(概 念),直到節點的激發值高於閾值時,則浮出意識 (Collins & Luftus, 1975)。 Mednick (1962) 提出遠距聯想概念,認為愈是有創造力的人,愈能藉由一些 中介節點,將遠距的概念連結在一起。Mednick (1968) 同時也指出為了使測驗能 適用於各種領域的個體,因此測驗的刺激材料是以一般人都能接觸到的語文材料, 特別是大眾所常用且熟悉的語文材料,遠距聯想量表(Remote Associates Test, 以 下簡稱 RAT)就是依據這樣的想法而誕生。此測驗的每一題目包含三個距離很 遠的英文單字作為刺激字,要求受試者想出另一作為中介詞的單字,來和三個刺 激字產生完美的中介性連結,例如題目 same、head、tennis 此三個字,其答案為 match。Bowden 與 Beeman (2003b) 針對 RAT 試題進行分析,發現試題中包含了 三種聯結方式,分別是(1) 類似語意:刺激字與答案字有相同語意,如 same 和 match;(2) 複合字:刺激字與答案字可形成一個複合詞彙,如 match-head;(3) 語 意連結:刺激字與答案字有語意上的連結關係,如 tennis match。 Mednick 的 RAT 共有二個大專題本,各由三十道試題所組成,作答時間為 40 分鐘,而答對的總題數即為測驗得分。RAT 在 215 位男大學生與 289 位女大 學生的 Spearman-Brown 信度分別為.91 與.92,顯示該測驗具備良好的信度。另 外研究發現 RAT 與創造力之間有相關存在,Mednick (1962) 曾以 RAT 得分與設 計課程教師對學生創造力的評價求相關,其相關達顯著水準 (r(19) = .70, p < .01)。 Mednick (1963) 也發現研究生的 RAT 分數,與指導教授對該生的創意評定有顯 著正相關。另外 Mednick & Mednick (1967) 的研究發現:1.在化學公司工作的科 學家,RAT 分數較高者通常也有較高的工作職位;2.心理學系畢業生若 RAT 分 數較高,導師對該生的創造力評分也較高;3.在 IBM 工程師中,RAT 分數較高 10.

(26) 者比較能提出有效促進公司改善的方案。另有研究指出當處於理想的工作環境下, 高 RAT 分數的科學家比較能提出較好的研究成果 (Andrews, 1975),許多效度證 據皆支持了 RAT 能有效預測創意表現。 此外RAT和其他創造力測驗相較之下,不僅施測時間較短、施測程序簡易、 容易計分且評分較為客觀,研究者亦可依據不同研究參與者或研究需求,挑選或 設計不同難度的試題,因此目前仍有許多研究採用Mednick的RAT來進行各種創 造力相關研究 (Ansburg, 2000 ; Alexander, Hillier, Smith, Tivarus, & Beversdorf, 2007; Beeman & Bowden, 2000; Isen, Labroo, & Durlach, 2004; Storm, Angello, & Bjork, 2011),足以可見RAT在創造力研究的價值和重要性。 雖然RAT所使用的測驗材料是大眾所熟悉的英文單字,然而對於非英文母語 者仍顯得較為困難且不適用 (Estrada, Isen, & Young, 1994),因此各種語言的RAT 版本先後被發展出來,包括希伯來語、日語、牙買加語、荷蘭語 (Akbari Chermahini et al., 2012; Baba, 1982; Hamilton, 1982; Nevo & Levin, 1978),但直至2004年,才 有國內學者編製出適用於中文使用者的中文遠距聯想測驗(任純慧等人,2004), 下一節則針對中文遠距聯想測驗的編製與發展進行說明。. 11.

(27) 第三節. 中文版本的遠距聯想測驗. 壹、 「中文遠距聯想量表」 任純慧等人(2004)根據Mednick (1962, 1968) 的聯結理論及其發展的遠距 聯想測驗,編製出「中文遠距聯想量表」(Chinese Remote Associates Test, 以下 簡稱CRAT),成為國內第一套評估創造力之遠距聯想測驗。由於考量到中、英 文的語言差異,採用「字對」結合形式編製試題,因此CRAT試題會呈現三個刺 激字,如: 「生、天、溫」,要求研 究 參 與 者 找出可與三個刺激字皆組成合法雙 字詞的目標字,如: 「氣」可與前述三個刺激字分別組成「生氣、天氣、氣溫」, 因此「氣」即為該題的目標字,如圖2-2所示。. 圖2-2 中文遠距聯想測驗之範例題目. 肖. 女. 產. 空. 聊. 明. 命. 生. 花. 神. 天. 氣. 澀. 物. 才. 晴. 氣 暖. 水. 柔. 溫. 情. 泉. 度. 體. 資料來源:引自任純慧、陳學志、練竑初、卓淑玲(2004)。創造力測量的輔助 工具:中文遠距聯想測驗的編製。應用心理研究,21,203。. 12.

(28) 任純慧等人在編製過程中,控制了「雙字詞的詞頻」以及「目標字出現位置」 兩種變項,使各字詞屬性組合的試題平均分布。在詞頻方面,CRAT 以教育部國 語辭典簡編本編輯資料字詞頻統計報告作為材料的詞組庫,依據高低詞頻排列組 合分成四種不同狀況:(1) 三個皆高頻詞、(2) 兩個高頻詞,一個低頻詞、(3) 一 個高頻詞,兩個低頻詞、(4) 三個皆低頻詞;另一方面,目標字出現位置有接在 刺激字後面的順向關係以及接在刺激字前面的逆向關係,因此其排列組合會有四 種不同狀況:(1) 三個皆順向、(2) 兩個順向,一個逆向、(3) 一個順向,兩個逆 向、(4) 三個皆逆向。由於任純慧等人同時考量「雙字詞的詞頻」和「目標字出 現位置」 ,產生四種詞頻狀況乘以四種目標字位置狀況,共十六種排列組合特徵。 根據以上原則,任純慧等人編製出甲、乙兩式題本,每個題本各有 30 道試 題,施測時間為 20 分鐘,每題皆有正確解答,答對一題得一分,因此答對題數 即為受試者的測驗得分,此測驗已建立了國中、高中及大學之台灣地區常模。 在信度證據上,CRAT 甲式和乙式的再測信度分別是.88 與.79,Cronbach's α 係 數則介於.58 至.74 之間;在效度證據上,以威廉斯創造力測驗中的創造性思考 活動與創造傾向量表為效標(林幸台、王木榮,1994),效標關聯效度值分別 介於.17 至.32 及-.02 至.27 之間。 由於研 究 參 與 者 的語文能力與解題策略可能影響中文遠距聯想測驗的效 度,陳怡潔、陳學志、劉浩敏(2002)以及黃博聖、陳學志(2003)控制了「雙 字詞的詞頻」及「刺激字的可聯結數」兩變項,將雙字詞的詞頻皆控制為高頻詞, 而刺激字的可聯結數都設定為四個字以上,並使三個刺激字的可聯結數大致相近, 發展成新編中文遠距聯想測驗(Revised CRAT),包含甲、乙兩式各 30 題。在 信度證據上,其再測信度分別是.52 與.65、折半信度分別是.67 與.69,Cronbach's α 係數則介於.79 至.81 之間;在效度證據上,以新編創造思考測驗中的語文分測 驗(吳靜吉,1998)作為效標,得到同時效度介於-.18 至.22 之間。 中文遠距聯想測驗與新編中文遠距聯想測驗在編製的過程,僅針對中文字詞. 13.

(29) 屬性有關的試題成份進行控制,直到蘇秀慧(2006)才開始探討試題成份與試題 難度的關係,藉由操弄「逆向聯結(目標字在刺激字後方)刺激字個數」 、 「刺激 字聯想方向(刺激字與目標字之間的相互方向關係)轉換次數」 、 「刺激字可聯結 字數和」 、 「破音字出現之位置」四種試題成份對題目答對率之影響,結果發現上 述四種試題成份皆對試題難度有顯著影響。 陳學志、吳清麟(2014)更進一步操弄「目標字讀音」 、 「由刺激字聯想目標 字的方向」 、 「刺激字與目標字組成的詞彙出現頻率」 、 「可與刺激字組成合法雙字 詞之數目」四種試題成份,並且採用線性對數潛在特質模式探討試題成份對於試 題難度之影響,結果指出目標字為破音字、聯想方向為逆向、雙字詞的詞頻愈低、 可聯結字數愈高,皆會提升試題難度,並且以聯想方向的影響程度最高。 因為中文遠距聯想測驗是以中文字詞為刺激材料,試題難度難免受到中文字 特性之影響。不過黃博聖等人(2012)經由進一步比較,發現 CRAT、Revised CRAT 與 Mednick (1962, 1968) RAT 的編製原理仍有所差異,包括(1) RAT 是以英文最 小有意義單位之單字為測驗材料,然而 CRAT 或 Revised CRAT 改以中文字對作 為測驗材料,中文字相當於英文中的詞素(morpheme)單位,並非最小有意義 單位,其試題屬於 RAT 中的複合字連結形式,而不包含語意連結和類似語意兩 種形式。(2) CRAT、Revised CRAT 雖保有客觀解答之優點,然而卻易受構詞規 則或詞彙知識的影響(陳學志,1999),而導致縮減個體的聯想範圍,因此所測 量到的結果可能未必完全是遠距聯想概念。(3) CRAT、Revised CRAT 因分別使 用「威廉斯創造力測驗」(林幸台、王木榮,1994)與「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吳 靜吉,1998)作為同時效度之效標,結果顯示和擴散性思考能力皆無相關存在, 然而效度不佳的原因,可能在於效標工具挑選不當,遠距聯想與擴散性思考,所 運用的創造歷程屬於不同面向,不適合作為效標,宜改採頓悟性思考測量來考驗 CRAT 與 Revised CRAT 的效度證據。黃博聖等人(2012)於是根據上述原由, 編製出以中文「詞對」為主的「中文詞彙遠距聯想測驗」。. 14.

(30) 貳、 「中文詞彙遠距聯想測驗」 黃博聖等人(2012)編製出「中文詞彙遠距聯想測驗」 (Chinese Word Remote Associates Test, 以下簡稱 CWRAT) ,為創造歷程之測量提供另一有效的新工具, CWRAT 同樣是依據 Mednick (1962, 1968) 的聯結理論及 RAT 的編製原則所編製 而成。CWRAT 以中文「詞對」結合形式編製試題,每題呈現三個刺激詞(如「牛 頓、蠟、紅色」),要求研 究 參 與 者 聯想出一個與三個刺激詞皆有關聯的目標 詞(前例答案為「蘋果」)。 CWRAT 在目標詞的挑選上,是採用陳學志(1999)所建立的大學生中文詞 聯想常模,作為目標詞的挑選依據,除了避免使用難懂的低心像詞彙(不易形成 具體心像表徵的詞彙,如「中肯」、「開脫」、「顯學」、「躍然」等詞彙), 並由常模中挑選出個別性指標(指單獨出現的聯想反應詞,占所有聯想反應的比 率)小、共通性指標(指前三個最高出現頻次聯想反應詞的出現總次數,占所有 聯想反應的比率)居中的目標詞。 CWRAT 在刺激詞的挑選上,則是根據以下三項原則進行挑選:(1) 所選擇 的三個刺激詞,須與目標詞有關。(2) 所選擇的三個刺激詞,看似沒有語意上的 關聯或屬於不同概念,卻能透過目標詞得以連結。(3) 所挑選的三個刺激詞,須 避免會導致產生過多歧異的目標詞。藉由此三項原則的控制,使 CWRAT 的試 題能產生正確、客觀且有限的目標詞,來評定研 究 參 與 者 的創造潛能。 根據上述目標詞及刺激詞的挑選原則,CWRAT 分為甲、乙兩式版本,各有 30 道試題,施測時間 10 分鐘,研 究 參 與 者 的得分為其答對率,也就是將其答 對題數除以總題數,因此得分介於 0 到 1 之間。CWRAT 主要適用對象為大學生, 目前建有大學生之常模,並建立了台灣各區(北區、中區、南區、東區)研究參 與者在甲、乙兩式測驗之原始分數、T 分數、百分等級分數的對照表,方便測驗 使用者能針對不同測驗需求,進行分數的比較與解釋。 在信度證據方面,CWRAT 甲、乙式的 Cronbach's α 係數分別為.803 及.801,. 15.

(31) 皆具有良好內部一致性信度;另外,甲式與乙式之間有顯著正相關 (r = .610) , 顯示出良好的複本信度。在效度證據方面,CWRAT 甲、乙式以「頓悟性問題」 (Hsu, Lin, & Chen, 2011) 為效標,其相關係數分別為.506 和.404,顯示具有良好 的聚斂效度;同時以「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吳靜吉,1998)的語文分測驗作為 區辨效度考驗,「新編創造思考測驗」之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與 CWRAT 甲式之相關依序為.015、.034、-.056;與 CWRAT 乙式之相關依序為.002、.037、.082, 顯示 CWRAT 甲、乙兩式與「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的各指標皆沒有顯著相關, 亦即 CWRAT 具有良好之區辨效度。 以「詞對」為主的 CWRAT 在測驗編製上乃依據聯想常模,且試題比 CRAT 更多了「類似語意」的連結方式,因此較為符合 Mednick 的遠距聯想之假設,且 該測驗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然而就中文的特性而言,在詞彙以及字之下,仍可 拆解出最小的漢字結構單位,也就是「部件」(radical),因此為了使中文遠距聯 想測驗的體系更為完備,實有必要編製出以部件為試題材料的中文遠距聯想測驗。 下一章節則針對中文部件的獨有特性進行說明。. 16.

(32) 第四節. 中文部件之獨有特性. 在中文語言的層級上,中文字係由特定的「筆劃」及「部件」在方型結構中 依某些規則組合而成「整字」,整字可作為構成詞的最小單位—詞素,而詞素與 詞素的結合即成為詞,詞與詞之間又可組成短語,故可形成「部件—字—字對 (詞)—短語」之語言體系。而由於社會與經濟快速發展,新詞語也不斷推陳出新, 據統計,漢語每年產生約 1000 條新詞,而依據《新詞語大詞典》收錄的詞數, 漢語從 1978 年到 2002 年平均每年產生 800 條新詞(邢璐,2007),反之,字與 部件則相對較為穩定。 根據黃沛榮(2003),部件可視為「構成漢字的零組件」與「書寫的最小單 元」,部件介於筆劃與字之間,為一部首或是由相接或相交的筆劃所組成。相離 的部件與部件會透過各種結構關係組成中文字,可分為單獨存在、垂直組合、水 平組合、封閉包圍、左上包圍、右上包圍、左下包圍、上方三面包圍、下方三面 包圍、左方三面包圍、左右夾擊等 11 種結構關係(陳學志等人,2011)。不過 Yeh & Li (2002) 發現個體主要依據兩個軸度將中文字予以分類:1.左右位置的字 (例如,跌)或上下位置的字(例如,念);2.包圍的位置(例如,固)或開放的位置(例 如,夜)。故考量到部件的大小、位置與個體對字體結構的知覺,在本研究上, 只採用垂直組合、水平組合二種結構關係作為研究材料。 除了字的結構外,Feldman & Siok (1997) 則提出部件本身的功能對中文字詞 辨識的重要性。Chen & Weekes (2004) 指出,中文字的獨特之處在於字本身可能 包含二種不同功能的部件:可以提示該字讀音的語音部件(phonetic radical)及 可以提示該字意義的語意部件(semantic radical) (Chen & Weekes, 2004; Chen & Yeh, 2009; Ng & Ng, 2003)。在漢字組字中,以形聲字佔漢字的比例最高,兼具 聲符與形符的組合,使形聲字可以同時表音和表意。藉由形符可以大致取得單字 的語意類別,藉由聲符可以大致猜測整字讀音,然而正確機會卻不到三分之一(周 有光,1978)。 17.

(33) 陳奕全、葉素玲(2009)以雙路徑處理模型來解釋高頻字的整字表徵可快速 地觸接心理字彙,不需要藉由部件來辨識;低頻字的整字表徵觸接較慢,藉由部 件則是較快的路徑,因此部件特性會影響整字的辨識。另一方面,熟練的閱讀者 在閱讀時,一旦認出某字,便立即進行下一個字的辨識,因此個體會以整字辨識 在先,有餘裕時才會拆解成部件。換言之,對於已經精熟中文閱讀者來說,可快 速由整字表徵觸接心理字彙,若同時間對需要運用到部件拆解組合的作業,應會 產生干擾效果,較不容易完成部件組字之作業。 另外過去研究指出個體在語意處理上,分成自動化處理(automatic processing) 與策略搜尋(strategic search)兩種主要處理歷程 (Gold et al., 2006)。自動化處理 是指在不消耗注意力資源的情況下,刺激字會自動引發語意擴散的網絡,激發及 觸發與該字相關的語意概念或語意特徵,此歷程內隱且快速;而策略性提取是在 注意力涉入的情況下,個體在辨識字彙後所進行的語意提取與選擇,此歷程外顯 且較費時 (Matsumoto, Iidaka, Haneda, Okada, & Sadato, 2005; Perea & Rosa, 2002; Rissman, Eliassen, & Blumstein, 2003)。因此對於中文母語者來說,字對與詞對的 語意處理上已有高程度的自動化,然而若將字拆分成二部件時,此時部件的語意 自動化,反而形成有如史初普效應 (stroop effect) 的干擾,一方面需要更多的注 意力涉入處理,另一方面部件有時表音,有時表意,有時則毫無關聯,一旦再加 上構字結構的各種變化,會使個體需要更多的認知負荷與表徵轉換。 綜合上述,為使中文遠距聯想測驗之體系更為完備,實有必要編製出一套以 部件組字為主的中文遠距聯想測驗,而由於中文部件的特性,字的結構、部件功 能及語意處理歷程,都使得部件組字遠距聯想測驗更為多樣化、涉及更多的表徵 轉換,故研究者推論個體在解題時可能與頓悟思考能力有所關聯,下一章則針對 遠距聯想測驗與頓悟性思考能力之關聯進行說明。. 18.

(34) 第五節. 遠距聯想測驗與頓悟性思考能力之關聯. 在第三節中提到 CWRAT 選擇「頓悟性問題」作為聚斂效度之效標,並採用 「新編創造思考測驗」進行區辨效度之考驗。乃基於 Wakefield (1992) 對問題類 型的分類架構,前述二種測驗工具屬於不同的問題類型,所運用的解題歷程亦不 相同(邱發忠、陳學志、徐芝君、吳相儀、卓淑玲,2008)。 Wakefield (1992) 對問題類型之分類,根據問題和解答兩向度的開放性(open) 與封閉性(closed),將問題類型區分為四大類:邏輯性思考問題、擴散性思考 問題、創意性思考問題、以及頓悟性思考問題,如圖2-3所示。其中,邏輯性思 考問題屬於封閉性問題與封閉性解答,有清楚定義的問題與明確的解答,如遠距 聯想問題;擴散性思考問題屬於封閉性問題與開放性解答,問題內容有清楚定義 的起始訊息,但對於目標狀態卻未明確定義;頓悟性思考問題則是屬於開放性問 題與封閉性解答,問題沒有明確規範答題者的限制,但具有明確的標準解答。 圖2-3 Wakefield對問題類型之分類 開放性問題. 創造性思考. 頓悟性思考. Creative thinking. Insight 封閉性解答. 開放性解答 擴散性思考. 邏輯性思考. Divergent thinking. Logical thinking. 封閉性問題 資料來源:Creative thinking: Problem-solving skills and the art orientation (p.28), by Wakefield, J. F., 1992, NJ: Norwood. 19.

(35) 首先,遠距聯想與頓悟性思考之測量應存在正相關。所謂頓悟(insight)是 一種「突然知覺有用或適合的關係」之過程 (Kohler, 1929),而頓悟的產生是對 問題的重新建構(resturcture),藉由思考者對問題表徵產生轉變,進而解決問 題,過程中經常會伴隨著「啊哈」(aha!)經驗 (Ohlsson, 1984)。Metcalfe (1986) 也發現在解題過程中,個體會突然感覺到自己知道解答,但卻無法解釋解答從何 而來。Sternberg 與Davidson (1995) 則提出頓悟性問題解決的涉入,主要是透過 新的觀點來進行選擇性編碼(將焦點放在與問題相關的訊息上,而忽略無關的訊 息)、選擇性比較(使新訊息與存在長期記憶中的既有訊息產生關聯)和選擇性 結合(將看似不相關的訊息片段加以結合)。另外,Knoblinch、Ohlsson、Haider 與Rhenius (1999) 更進一步提出表徵轉換理論(representational change theory), 主張頓悟性問題具有引起解題者無法順利解題的無效問題表徵,並使其陷入解題 困境(impasse),為此,個體須轉換最初的無效問題表徵,來解決問題困境。 儘管遠距聯想測驗在形式上屬於邏輯性思考問題,然而個體為了成功解題, 需要快速進行表徵轉換,在內容上更接近頓悟性思考問題,是以就內容而言,目 前許多理論概念與實徵研究亦支持遠距聯想試題之內容特性,偏向Wakefield (1992) 問題類型分類中的頓悟性思考問題,例如:前述提到Sternberg 與Davidson 提出產生頓悟的三種方式,其中「選擇性結合」在概念上與遠距聯想概念相同, 兩者皆在闡述將不同概念加以結合的歷程 (Lubart, 1994)。此外,Bowden 與 Beeman (2003a) 認為遠距聯想測驗與頓悟性思考測驗的認知歷程相似,在解題 時兩者具有相似的主要特徵:(1)皆會錯誤引導提取的歷程;(2)解題者往往無法 說明導出解答的過程 (Ben-Zur, 1989);(3)在解題時,會有「啊哈」(aha!)的經 驗產生 (Bowden & Beeman, 2003a, 2003b)。根據上述,遠距聯想測驗與頓悟性思 考測驗具有相似的解題歷程。 除 此 之 外 , 另 有 研 究 指 出 RAT 分 數 與 頓 悟 性 問 題 之 間 有 顯 著 正 相 關 (Ansburg, 2000; Cunningham, MacGregor, Gibb & Haar, 2009; Dallob & 20.

(36) Dominowski, 1993; Schooler & Melcher, 1995),許多頓悟相關研究甚至捨棄傳統 頓悟性問題測驗,改用遠距聯想測驗作為研究材料 (Ansburg, 2000; Beeman & Bowden, 2000; Bowden & Beeman, 1998; Bowden et al., 2003a; Bowden et al., 2003b; Knott, Threadgold & Howe, 2014; Kounios et al., 2006; Subramaniam, Kounios, Parrish & Jung-Beeman, 2009)。綜上所述,許多理論與實徵研究皆顯示, 遠距聯想測驗與頓悟性思考測驗有相似的認知歷程,且內容特性都偏向 Wakefield 問題類型中的頓悟性思考問題,故兩者應具有顯著正相關。 反之,遠距聯想測驗與擴散性思考測驗應無相關。依據Guilford (1956) 提出 的擴散性思考模式,當個體能產生愈多不同類別的反應或概念時,則其能產生創 意反應的機率就會愈高 (Plucker & Renzulli, 1999)。然而從前述可知,在理論概 念上,Wakefield (1992) 的問題類型分類,無論問題形式或內容,遠距聯想試題 與擴散性思考問題皆被歸類為不同的問題類型,所運用的解題歷程亦不相同。頓 悟性思考問題的解題關鍵在於轉換出正確的問題表徵,其解題歷程較難以覺察, 為一種內隱屬性的作業;反觀擴散性思考問題的解題,關鍵在於能快速回答出不 同的反應,作業上易受到既存長期記憶知識結構及工作記憶系統運作等的影響, 屬於內隱與外顯兼具認知運作指標(邱發忠等人,2008),因此頓悟性思考與擴 散性思考的測量工具,會測到不同層面的認知歷程。 此外,由前述文獻已知遠距聯想與頓悟性思考測量偏向同一種問題類型,且 具有相似的解題歷程,故可推知遠距聯想與擴散性思考測量屬於不同的問題類型, 所測得的認知歷程不同,在理論上亦有學者將遠距聯想、頓悟性思考歸類為聚斂 性思考,顯然有別於擴散性思考 (Lee & Therriault, 2013; Taft & Rossiter, 1966), 再加上已有各種實徵研究顯示兩者沒有相關存在(Akbari Chermahini et al., 2012; Belcher & Davis, 1971; Ward et al., 2008; 任純慧等人,2004;黃博聖等人,2012), 故遠距聯想測驗與擴散性思考測驗應無相關。故本研究之測驗適合以頓悟性思考 測驗作為聚斂效度之效標,並以擴散性思考測驗作為區辨效度之效標。. 21.

(37) 22.

(38) 第三章. 研究一: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測驗編製. 綜合第二章所述,本研究主要目的為依據Mednick (1962) 聯結理論之觀點, 編製一套以「部件組字」為材料的「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測驗」 (Radical Remote Associates Test, 以下簡稱RRAT) ,可與國內現存的中文遠距聯想測驗截長補短, 一方面體現中文由「部件—字—字對—短語」之體系,使中文遠距聯想測驗之發 展體系更為完備。 為發展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量表,本章旨在進行量表題目之發展、預試分 析與正式研究,以下分成二節說明之。第一節為預試研究,說明預試量表之發展、 預試研究參與者與預試結果;第二節為正式研究,說明研究工具、研究參與者、 實施程序、信度分析與效度分析;第三節為討論。. 23.

(39) 第一節 預試研究. 壹、預試量表發展 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量表(Radical Remote Associates Test, RRAT)乃根據 聯結理論的觀點,並依循Mednick (1962, 1968) 的RAT形式進行測驗編製。因此 RRAT的試題同樣會提供三個刺激字(如「女、子、禾」),請研 究 參 與 者 聯 想出一個與所有刺激字皆能以上下或左右關係,組成常見中文字的目標字(答案 為「乃」 ,可分別組成「奶、孕、秀」) 。本測驗的試題材料是從陳學志等人(2011) 所建構的「中文部件組字與形構資料庫」中的6097字進行挑選,根據文獻第四節 的闡述,部件與部件的關聯度極低,二部件之間本身可直接視為遠距概念,因此 無須額外篩選遠距材料。 為使本測驗能適用於所有中文母語者,僅採用簡、繁體通用字作為試題材料, 挑選出60組偏旁或部件及其三個衍生字,去除衍生字的共享部分後,即編成最初 的題本,並將60組試題分成各包含20題的三個題本—題本A、B、C(見附錄一), 控制每個題本有相似的部件位置(指目標字在整字中所在位置,本測驗共有四種 部件位置:左、右、上、下)與變化度(每一試題所包含的部件位置數量,如題 目「女、子、禾」、答案「乃」,其部件位置分別為右、下、上,故變化度為3), 研究者先分析每個題目的部件位置與變化度,接著平均分配至三個題本中(例如 每個題本皆包含2道變化度為3的試題),並使目標字在各題本中沒有重複,而刺 激字僅少數重複(例如「口」出現2~4次)。每個題本施測時間為15分鐘,RRAT的 計分方式是依據所提供的標準答案予以給分,研 究 參 與 者 的得分為其答對率, 將其答對的題數除以總題數(甲、乙兩式總題數各為20題) ,得分介於0到1之間。. 貳、預試施測程序 本研究針對大專院校學生,測驗實施時間共 15 分鐘,先請研 究 參 與 者 填. 24.

(40) 完基本資料後,由主試者說明測驗指導語,參與者在瞭解指導語內容且無問題後, 即開始翻面作答。施測完畢後,將由主試者統一收回,並感謝其參與。本測驗指 導語如下:. 本量表主要目的在測量各位的部件組字遠距聯想能力。在底下你 會看到 20 個部件組字聯想題目,每個題目均由三個「線索字」所組成 (例如: 「女」 、 「子」 、 「禾」) ,你的任務就是試著找出一個「答案字」, 使得該「答案字」可以與前面三個「線索字」各自組合成為另外一個常 見的合法中文字。例如: 「乃」字,可與三個線索字形成「奶」 (左「女」 右「乃」)、「孕」(上「乃」下「子」)以及「秀」(上「禾」下「乃」) 三個中文字,故「乃」字便是該題的答案字。 示例: 女. 子. 禾. 乃. 請注意:  答案字與線索字的組合,可能是左右關係(如:奶),也可能是上下 關係(如:孕、秀)。  每一題都一定有正確的答案字,而且與前面的線索字所形成的字,都 是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字。 以下的這些題目中,有的很簡單,但有的較困難,請不要在單一 題目上花太多的時間,而忽略了後面的題目。測驗時間為 15 分鐘。 如果你有問題,請隨時舉手詢問主試者。如果沒有,請等主試者 宣佈測驗開始後,翻頁開始作答。. 參、預試研究參與者 研究者以便利取樣方式,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抽選三個班級進行施測,每 個班級同時施測三種題本(其中1/3人施測題本A,1/3人施測題本B,其餘1/3人 施測題本C) ,以平衡各題本受參與者能力之影響。經刪除作答不確實的廢卷後, 合計有效研究參與者196人,其中男生60位,女生136位,年齡介於18至22歲。有 效研究參與者人數分配如表3-1所示。. 25.

(41) 表3-1 RRAT預試研究參與者人數明細表 有效研究參與者人數(百分比) 題本. 男. 女. 合計. 題本 A 題本 B 題本 C 總和. 21(11%) 16( 8%) 23(12%) 60(31%). 49(25%) 40(20%) 47(24%) 136(69%). 70(36%) 56(29%) 70(36%) 196(100%). 肆、預試結果分析 針對預試研究參與者的作答反應,分別進行難度、鑑別度、與總分相關的項 目分析。結果顯示難度介於.02~.87 之間,鑑別度介於.00~.67 之間,與總分的相 關則介於.00~.48 之間(見附錄二)。根據分析的結果,依下列標準進行選題:(1) 刪除非單一解答的試題;(2) 刪除太難(難度低於.15)或太簡單(難度高於.85) 的試題;(3) 刪除鑑別度.35 以下的試題。再由難度呈常態分配的題目中挑選出 30 個試題,在所保留的試題中,各試題的難度介於.16~.79 之間。研究者為了避 免目標字重複出現與試題數過多可能導致反應偏誤,因此將所保留的試題分成難 度、鑑別度及試題屬性相當的二個正式題本—甲式和乙式(平均難度分別為 48.49%和 47.87%) ,且控制目標字在各題本中沒有重複,而刺激字僅少數重複(例 如「口」出現 2~3 次),因此每個題本各含 15 個試題,同時考量預試的作答情形, 將施測時間縮減為 10 分鐘,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測驗的正試題本於此編製完 成(見附錄三)。. 26.

(42) 第二節. 正式量表施測及信效度研究. 壹、RRAT 正式題本施測程序與計分 由主試者發下題本,請研 究 參 與 者 先填寫基本資料,並提醒不要翻頁、靜 待主試者的說明,待所有參 與 者 填寫完畢後,由主試者帶領一起閱讀指導語(同 預試指導語,僅將測驗時間修改為 10 分鐘) 。主試者帶領閱讀完指導語,並確認 參 與 者 沒有問題後,即開始翻面作答。待施測時間結束後,由主試者統一收回 測驗,並感謝其參與。在 RRAT 的計分上,乃依據所提供的標準答案予以計分, 參 與 者 的得分為其答對率,將其答對的題數除以總題數(甲、乙兩式總題數皆 為 15 題),得分介於 0 到 1 之間。 貳、正式研究參與者 研究者以便利取樣方式,於台灣師範大學、國防大學、玄奘大學、交通大學、 輔仁大學、德霖技術學院各校中抽選數個班級進行施測。其中 RRAT 甲式所建立 的正式研究參與者共 173 人,年齡介於 18~27 歲,平均年齡 20.90 歲(有 1 位未 填寫年齡),當中男大生 71 人,女大生 101 人(有 1 位未填寫性別);RRAT 乙 式所建立的正式研究參與者共 187 人,年齡介於 18~26 歲,平均年齡 20.42 歲, 當中男大生 59 人,女大生 128 人。 參、正式研究參與者統計分析 在整體試題分析上,RRAT 甲式各試題的答對率介於.104~.676 之間,平均 答對率為.437(N = 173) ;RRAT 乙式各試題的答對率介於.166~.829 之間,平均 答對率為.549(N = 187)。RRAT 甲式、乙式在預試時控制為相同難度,但在正 式研究中難度卻差異不小,原因在於研究者雖在各校發放固定比例的測驗,但在 回收時的樣本數不一,此難度差異來源乃來自學校間之差異。. 27.

(43) 肆、RRAT 信度分析 在信度分析部分,以所有正式研究參與者為對象,針對 RRAT 甲式與乙式 進行之內部一致性信度考驗,求得 Cronbach's α 係數依序為.706 (N = 173)、.685 (N = 187),顯示 RRAT 甲式與乙式具有不錯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如表 3-2 所示。 表 3-2 RRAT 內部一致性信度考驗 量表版本. 人數(N). α 係數. RRAT 甲式. 173. .706. RRAT 乙式. 187. .685. 伍、RRAT 效度分析 一、研究工具 在效度分析部分,本研究以「中文遠距聯想量表」(CRAT)、 「中文詞彙遠距 聯想量表」(CWRAT)以及「頓悟性問題測驗」作為 RRAT 聚斂效度之效標,並 以「新編創造思考測驗」作為 RRAT 區辨效度的測量工具。CRAT、CWRAT 如 同第二章文獻探討之介紹,而以下將分別介紹「頓悟性問題測驗」與「新編創造 思考測驗」。 (一)頓悟性問題測驗 「頓悟性問題測驗」係由邱發忠(2005)依據 Ashcraft (2002)、Perkins (2000) 編製的頓悟性問題修改而成,共有六題。在信度上,本測驗內部一致性係數為.52; 在效度上,本測驗可以有效區分同儕評定的高、低創造力團體,另外以 LISREL 統計分析,發現支持一個頓悟建構的模型(模型的整體適配度指標之 χ2 值為 7.72, p = .051、GFI = .98、SRMR = .048、PNFI = .51、CFI = 1.00)。為防止題目因曝 光而產生測驗偏誤,故當參與者完成每題頓悟性問題解答後,同時請研究參 與 者 回答是否過去曾看過此問題及是否已知道該題答案。若參 與 者 勾選已知道答 案,則將該題反應視為遺漏值,不予納入計分。在計分上,答對一題為一分,答 28.

(44) 錯則計零分,加總為參 與 者 在頓悟性問題的總得分。本研究採用短版五題版本, 施測時間 10 分鐘,在計分上,總分為未看過題目之答對率,也就是將參 與 者 未 看過且答對之題數,除以未看過之題數,故得分介於 0~1 之間。 (二)新編創造思考測驗 「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由吳靜吉(1998)所編製,測驗目的在於測量個體的 擴散性思考能力。測驗內容包含語文與圖形兩部分,其中語文分測驗,要求參 與 者 在十分鐘內,儘可能寫出竹筷子的不尋常用途,在計分上使用流暢性、變 通性與獨創性作為測量指標;而圖形分測驗,則是要求參與者在十分鐘內,儘可 能畫出包含「人」的圖形,並予以命名,在計分上,使用流暢性、變通性、獨創 性及精進性作為測量指標。 在信度證據上,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三項指標的評分者間信度皆達.93 以上,而精進性的評分者間信度亦達.79,顯示良好的評分者間信度;而再測信 度,介於.34~.60之間。在效度證據上,以「托倫斯圖形創造思考測驗」甲式之 線條活動與「托倫斯文字創造思考測驗」乙式之空罐子活動為效標,進行聚斂效 度考驗。其流暢性分數達.52~.75的顯著相關;而變通性為.47~.62的顯著相關; 在獨創性分數上,語文部分的相關只有.20(與「線條活動」)與.08(與「空罐 子」),圖形部分的相關則為.57(與「線條活動」)與.09(與「空罐子」); 在精進性分數上,則為.39之顯著相關。「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的語文與圖形分 測驗為獨立計分,無須加總兩分測驗之得分,基於施測時間的限制,一方面為了 澄清與「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的相關並非來自語文能力,同時考量到圖形分測驗 (畫「人」測驗)是將圖形視為整體,「人」只是圖中的一部份,與RRAT中的部 件僅作為整字的一部份相似,然而兩者卻分別運用到不同的認知歷程,故本研究 僅採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之圖形分測驗作為區辨效度的工具。. 29.

(45) 二、RRAT 的聚斂效度與區辨效度 (一)聚斂效度 以「中文遠距聯想量表」(CRAT)甲式、 「中文詞彙遠距聯想測驗」(CWRAT) 甲式、 「頓悟性問題測驗」為效標,由表 3-3 結果可知,RRAT 甲式、RRAT 乙式 與 CRAT 總分之相關係數分別為.317 (N = 82),p < .01 與.375 (N = 38),p < .05; 與 CWRAT 總分之相關係數分別為.585 (N = 36),p < .01 與.350 (N = 47),p < .05; 與頓悟性問題測驗之相關係數分別為.417 (N = 31)、.448 (N = 32),p < .05。RRAT 甲、乙式皆與 CRAT、CWRAT、「頓悟性問題測驗」有顯著正相關,顯示 RRAT 具有良好的聚斂效度。. 表 3-3 RRAT 甲、乙式之聚斂效度考驗 效標. 與 RRAT 甲式相關(人數). 與 RRAT 乙式相關(人數). CRAT 甲式. .317** (N = 82). .375* (N = 38). CWRAT 甲式. .585** (N = 36). .350* (N = 47). 頓悟性問題測驗. .417* (N = 31). .448* (N = 32). *. p < .05.. **. p < .01.. (二)區辨效度 以「新編創造思考測驗」之圖形分測驗進行區辨效度考驗,由表 3-4 結果可 知, 「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的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精進性與 RRAT 甲式之 相關係數依序 r(90) = .092、.127、-.005、.151,p > .05;與 RRAT 乙式之相關係 數依序 r(38) = -.036、-.047、-.103、.027.,p > .05。RRAT 甲、乙式皆與「新編 創造思考測驗」各指標無顯著相關,顯示 RRAT 具有良好的區辨效度。. 30.

(46) 表 3-4 RRAT 甲、乙式與「新編創造思考測驗」之區辨效度考驗 測驗指標. 與 RRAT 甲式相關(人數). 與 RRAT 乙式相關(人數). 圖形流暢性. .092 (N = 92). -.036 (N = 40). 圖形變通性. .127 (N = 92). -.047 (N = 40). 圖形獨創性. -.005 (N = 92). -.103 (N = 40). 圖形精進性. .151 (N = 92). .027 (N = 40). 31.

(47) 第三節 討論. 本研究目的是編製一套以部件組字為主的「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量表」 (RRAT),具有客觀單一的解答、容易施測與計分的優點,以常用部件為材料更 可減低受知識或時近效應的影響,且因測驗材料採用簡繁體通用字,故可適用所 有中文母語者,此外,字比詞更為穩定,不容易有新字的產生或消失,使本測驗 具有長期的有效性。本測驗乃依據聯結理論所編製,可測量個體的遠距聯想能力。 研究結果顯示本測驗具有不錯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在效度證據上,以「中文遠距 聯想量表」(CRAT)、「中文詞彙遠距聯想測驗」(CWRAT)、「頓悟性問題測驗」 進行聚斂效度之考驗,並以「新編創造思考測驗」進行區辨效度,皆顯示 RRAT 具有良好的效度。綜上所述,RRAT 可作為測量遠距聯想能力的有效測量工具, 使中文遠距聯想測驗之體系更為完備。 在效度證據中,RRAT 與「頓悟性問題測驗」具有顯著正相關,與過去有類 似結果,許多研究發現 RAT 與傳統頓悟性測驗呈正相關 (Ansburg, 2000; Cunningham, MacGregor, Gibb & Haar, 2009; Dallob & Dominowski, 1993; Schooler & Melcher, 1995);而不同版本的 RAT 如荷蘭版 RAT 與頓悟性測驗也是 達顯著正相關(r = .39, p < .01);在中文部分,黃博聖等人(2012)編製的 CWRAT 亦與頓悟性測驗有顯著正相關(r = .404 ~ .506, p < .01)。同時也驗證了 Bowden 與 Beeman (2003a) 所提出的論點,遠距聯想與頓悟性思考的測量具有相似的認知 歷程,皆屬於相同的創造歷程評量工具。另一方面,RRAT 與「新編創造思考測 驗」無相關,與過去的實徵研究亦有相同結果(任純慧等人,2001,2004;黃博 聖、陳學志,2003;黃博聖等人;2012)。 承接上述,遠距聯想、頓悟性思考與擴散性思考之評量工具,實際上測到的 是創造歷程的不同面向,擴散性思考測量屬於 Wakefield (1992) 分類中的擴散性 思考問題;遠距聯想、頓悟性思考測量在內容上偏向 Wakefield 分類中的頓悟性. 32.

(48) 思考問題。然而中文遠距聯想測驗所採用的試題材料分別屬於語言的不同層次, 應有其各自的理論偏向或程度上的差異,故針對目前國內三種中文遠距聯想測驗, 究竟哪種測驗偏向遠距概念?哪種測驗偏向頓悟概念?將會是值得深入探討的 問題,本研究二將據此進行探討。. 33.

(49) 34.

(50) 第四章. 研究二:中文遠距聯想試題之解題認知成分. 包含研究一之測驗,國內存在以下三種中文遠距聯想測驗:「中文部件組字 遠距聯想量表」 (Radical Remote Associates Test, RRAT)、「中文遠距聯想量表」 (Chinese Remote Associates Test, CRAT)、「中文詞彙遠距聯想測驗」(Chinese Word Remote Associates Test, CWRAT)。 三種中文遠距聯想測驗皆是根據Mednick (1962) 聯結理論之觀點及RAT之 試題形式所編製而成,因此預期測到的會是遠距聯想能力,而非語言流暢,聯結 理論提到愈具遠距聯想能力的個體,其連結層級較為平緩,意味著在解題過程中 只需想出少數近距概念,便能愈早想到遠距概念,倘若解題前的嘗試次數(解題 過程中想出的答案數量)愈高表示該測驗可能較沒有運用到遠距聯想或頓悟思考 能力,故我們可以預期中文遠距聯想測驗的測驗分數應與解題前的嘗試次數未達 顯著正相關,即呈現無相關或負相關。 而由文獻探討可知遠距聯想測驗應與頓悟思考測驗存在顯著正相關,然而目 前雖可推論三種中文遠距聯想測驗可能與頓悟性測驗有正相關,目前卻無實徵研 究上的證據支持,故本研究亦將進行三種中文遠距聯想測驗之比較,透過解題歷 程之分析,試圖澄清三種測驗並非測量語言流暢且無法單純以試誤求得解答,並 探討三種測驗與頓悟的相關程度,作為本研究之研究二。 再者,已知三種中文遠距聯想測驗應與頓悟思考能力有正相關,但三者所測 到頓悟思考能力的程度為何仍不甚清楚,加上目前已有許多研究將遠距聯想測驗 替代傳統頓悟思考測驗。因傳統頓悟思考測驗僅能提供少量問題,會減低資料收 集的信、效度,題目也容易有曝光問題,另外由於題目的複雜性亦可能導致測到 其他變項;反之,遠距聯想測驗則具有以下優點:施測時間短、能施測大量問題, 且因題型較簡單,故較能控制其他可能的干擾變項,而且答案簡短明確,使計分 更為便利客觀,此外因題目簡短,容易搭配認知科學技術,作為視覺刺激或短時. 35.

(51) 間的呈現 (Bowden & Beeman, 2003),故適合作為研究頓悟性測驗的替代測驗。 故本研究二欲探討三種中文遠距聯想測驗與頓悟的相關程度,以找出最適合 作為頓悟性測驗之替代測驗,依據三種測驗所使用的試題材料,CRAT以「字對」 形式命題,而CWRAT以「詞對」形式命題,無論在構詞或者詞與詞之間本身即 有些連結關係,且對於中文母語者而言,字或詞之間的連結組合往往已經自動化, 其連結關係更加受到強化;反之,RRAT以「部件組字」形式命題,部件與部件 之間的關聯很低,故解題者會有較高的認知負荷,也需要較多的表徵轉換才能順 利解題,此外,RRAT也較符合Bowden與Beeman (2003a, 2003b) 所編製的CRA 問題(compound remote associate problems)之層次 (Bowden與Beeman認為RAT在 同一題目中,包含過多的連結方式,因此針對複合字的連結方式,建立了144個 題庫,以作為頓悟性研究之實驗及研究材料)。故可預期本研究探討三種中文遠 距聯想測驗與頓悟的相關程度,結果應是RRAT高於CRAT與CWRAT。 然而頓悟的發生涉及解題者的主觀經驗,傳統頓悟測驗無法測出如「啊哈」 的情緒經驗,因此適合輔以搭配解題者的自陳報告,作為評斷是否為頓悟性問題 (Bowden & Beeman, 2007),故本研究擬透過主觀頓悟評等,來共同探討三種中文 遠距聯想測驗與頓悟的相關程度,並基於前段所述,可預期結果應是RRAT高於 CRAT與CWRAT。 綜合上述,研究二擬分析三種中文遠距聯想的作業方式,是否涉及遠距聯想 的思考歷程,亦即研究參與者的答題表現是否符合Mednick (1962) 遠距聯想理論 的假設,以了解中文遠距聯想的認知成分;另一方面,本研究擬分析三種作業方 式表現與主觀的頓悟感受評定,以及客觀的頓悟性問題測驗表現之相關,探討三 種中文遠距聯想與頓悟性思考的關聯情形。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研究假設,第 二節為研究參與者,第三節為研究工具,第四節為實施程序與資料處理分析,第 五節是研究結果與討論。. 36.

(52) 第一節 研究假設. 綜合研究目的、待答問題、第二章文獻探討結果所形成的各項假設,歸納並 統整本研究二假設如下: 一、三種中文遠距聯想作業的分數與解題前的嘗試次數無相關或負相關。 二、在與頓悟性思考測驗的相關程度上,RRAT 分數與頓悟性思考測驗的相關顯 著高於 CRAT 與 CWRAT。 2-1.三種中文遠距聯想作業分數與頓悟性思考測驗皆有顯著正相關。 2-2.RRAT 分數與頓悟性思考測驗的相關顯著高於 CRAT、CWRAT。 三、在與主觀性頓悟評定分數的平均數差異考驗上,RRAT 的主觀性頓悟評定分 數顯著高於 CRAT 與 CWRAT。 3-1.RRAT 的主觀性頓悟評定分數顯著高於 CRAT。 3-2.RRAT 的主觀性頓悟評定分數顯著高於 CWRAT。. 37.

(53)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由於RRAT與CWRAT主要適用對象為大學生或成年人,故本研究乃以大專 院校學生作為本研究參與者。研究者採便利取樣方式,透過網路、書面公告對外 招收北部地區的大專院校學生,年齡介於18~27歲,總計36位,其中男生12位, 女生24位,平均年齡為21.2歲。.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考量到三種中文遠距聯想作業因難度、題數、測驗時間不同,因此擬 以三種測驗為題庫,從中各選取難度介於.5~.7的五道試題,並控制其具有相同平 均難度(0.6),作為本研究「中文遠距聯想作業」之試題,並搭配施測「頓悟 性問題測驗」(同第三章之研究工具)。以下針對「中文遠距聯想作業」之內容進 行說明: 「中文遠距聯想作業」包含三種中文遠距聯想測驗各5題,並要求研究參與 者在解題時寫下任何在解題過程中想到的答案,直到想出解答或放棄作答為止, 當參與者回答出該題答案後,同時請參與者為該題進行主觀頓悟感受評等,評等 分數為1分、2分、3分(若該題用猜的,則畫Δ,計分時將該題視作遺漏值),給1 分為「表示從一開始就以很明確的方向作答,而且我很清楚這個答案的整個產生 過程」;給3分為「表示我很難說明如何得到答案,答案是突然蹦進腦海的,此 外解答成功讓我有”啊哈”的驚喜感」;給2分為「表示介於以上兩者」,此主觀 評等之描述乃依據Bowden與Beeman (2003a) 所歸納頓悟性思考測驗的認知歷程 主要特徵,及參考Bowden與Beeman在研究中所設計的頓悟性主觀經驗問題 (Bowden & Beeman, 2003a, 2003b, 2005, 2007),至於選用三點評分的原因,同樣 依據Bowden與Beeman在進行眾多研究後所提出的最佳評等量尺,理由在於當使 用五點量尺時,研究參與者傾向選擇2~4分之中間值,且易受反應心向之影響;. 3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LED。Wii remote 裏的光學感應器,可以根據這些 LED 成像的

發射電路:為利用 PT2248 (U1,Infrared Remote Control Transmitter)及其週 邊元件、紅外線二極體(D4,IR Diode)與按鍵,共同組合成一紅外線發

分類法,以此分類法評價高中數學教師的數學教學知識,探討其所展現的 SOTO 認知層次及其 發展的主要特徵。本研究採用質為主、量為輔的個案研究法,並參照自 Learning

形成 形成 形成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2-1 化學實驗操作程序的認識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計劃與執行 2-2 化學實驗數據的解釋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2-3 化學實驗結果的推論與分析

推理論證 批判思辨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4-3 分析文本、數據等資料以解決問題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4-4

在選擇合 適的策略 解決 數學問題 時,能與 別人溝通 、磋商及 作出 協調(例 如在解決 幾何問題 時在演繹 法或 分析法之 間進行選 擇,以及 與小組成 員商 討統計研

在選擇合 適的策略 解決 數學問題 時,能與 別人溝通 、磋商及 作出 協調(例 如在解決 幾何問題 時在演繹 法或 分析法之 間進行選 擇,以及 與小組成 員商 討統計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