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生活的化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生活的化學"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生活的化學

作者:陳潤杰 出版年月:1999年8月 出版地:香港 出版社:九章出版社 導讀: 不知道小學時代上自然課的情景是否還記得?國中的理化實驗是否還有一 絲絲的印象?如果實在是不復記憶了,那麼也無須太勉強,那就想像電視卡通片 中的科學怪博士在實驗室做實驗的情景吧。一個頭髮散亂戴一副厚重眼鏡的怪叔 叔,手上拿著試管左傾右倒,只見冒一陣濃煙,然後「轟」的一聲巨響,然後就 產生一個前所未見的怪東西…………。然而這畢竟是影片虛構的內容,真實生活 中實在是無法承受「轟」的一聲巨響的化學實驗,因此讓許多化學老師都不大敢 讓學生親自操作實驗,深怕一個不小心,屋頂飛了,房子燒了,人也受傷了。所 以通常是老師示範代替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甚至是老師口頭講述實驗交代過 去。許多需要以實驗驗證的反應,卻被冰冷的化學反應式或是一堆堆的化學名詞 所替代,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事實上,我們不能忽略化學實驗的危險, 我們也無法漠視化學實驗的潛在風險,但能否在降低實驗風險與提高學習興趣間 找到一個平衡點呢?而這本書似乎為這個問題找到了答案。 本書以輕鬆而生活化的手法編寫,內容結合理論與實際生活,務使讀者能 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而有所啟發。本書也突破舊有思維框架,透過日常生活中的 實例,讓讀者從生活的角度去認識化學、體驗化學甚至欣賞化學。同時提供讀者 無限的思考空間,啟發讀者學習化學、學習科學的興趣。本書內容共分為「化學 基礎知識篇」、「中和與電的化學篇」、「有機化學篇」、「化學、環境與健康篇」等 四部分。透過每一部份內容中一、二十個生活中我們常接觸到的例子,嘗試以化 學的觀點來給於一個較合理的說法及解釋,讓讀者領悟一些基本的化學原理,從 而明白生活與化學的關係。內容包羅萬象,層面涵蓋甚廣。以下就各章節舉出幾 個例子說明: 在「化學基礎知識篇」中,作者以透過一些生活的例子來闡明化學基礎知

(2)

識,以鞏固讀者對化學的認識。例如作者以學生的文具用品-修正液的成分為 例,從使用者對產品功能的期待中了解產品內涵成分的性質,並進一步了解這些 成分對身體的危害為何?使用時該注意哪些事項?此外,作者也利用「碘」的化 學性質,教大家如何採集指紋。透過碘的三態變化過程,帶出與碘相變化性質相 似的物質「乾冰」,並說明乾冰何以為「乾冰」及乾冰之成分及用途。在「中和 與電的化學篇」中,作者以香港頗負盛名的煙火為例,介紹煙火的由來及其成分, 並說明不同顏色的光芒事實上是由不同的金屬所產生的,真可說是寓教於樂。在 本單元中,作者也利用「水果電池」製造檸檬發電車,藉此說明電化學的原理及 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在「有機化學篇」中,作者用加油站的三支加油鎗來帶出有 機化學的概念,並藉由有鉛汽油、92 無鉛汽油、95 無鉛汽油傳達更多有關化學 的知識,而這些題材是生活中常接觸的。在「化學、環境與健康篇」中,作者要 為化學洗刷不白之冤,化學無罪,有錯的是人類的不當使用與濫用。多了解化學, 就能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多了解化學,就更能促進我們的身體健康。 無論是學生、老師或是社會人士,不管你是不是學化學,也不管你懂不懂 化學,這本書都有莫大的閱讀價值。生為現代的人,或多或少都要懂一點化學, 而化學與現代人的關係也是極為密切的。事實上,化學的應用已經不知不覺的融 入在我們的生活中,小從食品、衣服,大到居住、交通乃至於生活中重大的民生 建設,都與化學及其相關技術有密不可分的關聯。在科學的發展與科技的進展 上,化學更是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在我們的生活中,若是將化學抽離,實在 是無法想像我們的生活還剩下什麼?引用「現代化學」的作者鮑爾所說的話來下 個註腳:「沒有化學,材料科學無從突破;沒有化學,奈米科技沒有今天;沒有 化學,生物科技不會有未來!」 【邱智藻】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常生活的課題,增加學生對中國歷史、中 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國家發展的興趣;整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及絕大部分專上院 校接納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的「達 標」

使學生認識中國文化的優 點,加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 尊崇,及培養學生對其他民 族、他們的文化、價值觀及 生活方式,採取一個積極的

 另外,教師可考慮以「活動二」作為課 堂預習,讓學生先對粵港澳大灣區具備 初步的認識,然後於課堂上利用電子應 用程式(如 Socrative 或

• 在「心房」進行課堂或體驗 式學習活動後,學生能以表 情符號表達自己的情緒,令 學生能以多元化的途徑表達 情緒,以便老師深入了解學

建議多協助學生進 行運用工具實作的 機會,亦可嘗試將 部分概念以圖像化 (如流程圖、太陽 圖等)的形式呈現

 學校選用「對學校的態度」量表,以了解學生對 學校的觀感及學生朋輩之間的關係,探討學生的 發展及成長需要。學校再於 下學年

學校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