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教師環境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小教師環境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

Copied!
14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碩士論文

碩士論文

碩士論文

國小教師環境知識

國小教師環境知識

國小教師環境知識

國小教師環境知識、

、態度及行為

態度及行為

態度及行為

態度及行為

之研究

之研究

之研究

之研究:

:以南投縣為例

以南投縣為例

以南投縣為例

以南投縣為例

指導教授: 林素華 博士

研 究 生: 鄧瑞祥 撰

(2)
(3)

論文的完成,首先要感謝的是指導教授林素華所長的循循善誘,從題目的 選定,研究計畫,給了我不少的鼓勵和信心,並給予學生最大的發揮空間, 才得以有本文的完成。計畫審查委員林明瑞教授、劉惠元教授、吳忠宏教 授、劉思岑教授,口試委員王佩蓮教授、蘇宏仁教授均提供諸多寶貴的建 議,使我受益良多,在此致上最深的謝意! 在學期間,易正明教授及所上全體師長的引導,得以略窺環境教育的堂 奧。英慈、敏芳、佳紋、鈞鴻、世良的鼓勵與協助,讓我的研究生生涯充 滿了喜樂的回憶,謝謝你們。 論文撰寫期間,林明瑞教授、王佩蓮教授、劉惠元教授、蘇宏仁教授與葉 茂森、謝有誌學長及毓華對問卷的意見,均使我獲益良多。還有接受訪談 的各界人士,他們熱情的協助使這篇論文得以完成。 特別感謝林順智校長的鼓勵進修,以及學校同仁的幫忙和分憂。感謝參與 問卷調查的南投縣國小教師們,他們自然、認真的填答態度,一直是我努 力的最大動力。 最後要感謝的是家人的支持,三年的時光,佔據了我太多的時間,未能盡 到人子、人夫、人父之責,只能將這人生旅途中的一小塊里程碑,和全家 人一起分享。 瑞祥 謹識 2006.08

(4)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南投縣國小教師的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之 現況,並探討個人背景變項與環境知識、態度及行為之關係,以及環境 知識、態度與行為三者間的相關性。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以自編之 「南投縣國小教師環境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研究」問卷為研究工具,採 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計發出450份,回收有效問卷為336份,回收率為 74.7%。以SPSS10.0 for Windows 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t 考驗、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等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主要結果有: 一、南投縣國小教師在環境知識得分平均值12.65分(滿分18分),尚屬 良好;環境態度得分平均值58.12分(滿分70分),趨近於正向且積極; 環境行為得分平均值70.54分(滿分110分),趨近於正向。 二、南投縣國小教師在環境知識方面會因「性別」、「學歷」、「行政職務」、 「是否為環保社團成員」、「曾否參加與環境有關之研習」等變項之 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但「任教年資」、「服務區域」及「曾否修習與 環境有關課程」等背景變項之不同則不會造成環境知識的顯著差異。 三、南投縣國小教師的環境態度會因「性別」、「學歷」、「行政職務」、 「曾否修習與環境有關之課程」、「曾否參加與環境有關之研習」等 變項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但「任教年資」、「服務區域」及「是否 為環保社團成員」等背景變項之不同則不會造成環境態度的顯著差 異。 四、南投縣國小教師的環境行為會因「任教年資」、「是否為環保社團成 員」、「曾否修習與環境有關之課程」、「曾否參加與環境有關之研習」 等變項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但「性別」、「學歷」、「行政職務」及 「服務區域」等背景變項之不同則不會造成環境行為的顯著差異。 五、南投縣國小教師的環境知識與態度、環境態度與行為、環境知識與 行為彼此間不存在相關,甚至在環境知識及環境行為出現輕微負相 關。 關鍵字:環境教育、環境知識、環境態度、環境行為

(5)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This research not only aims to find out the status of the relevant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but also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the relevant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Nantou County. In addition, it investigates the correlation among the relevant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aim of the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compiled questionnaires about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for Elementary teachers in Nantou County; adopts questionnaire technique and from there are 336 effective samples takes stratified random sample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Nantou County. The data was calculated by the software SPSS 10.0 for Windows. The accumulated information are brought to carry out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 test,one-way ANOVA, analysis on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the relevant analyses and discussion. The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ing:

Firstly, regarding to the aspects of relevant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the average overall scores is 12.65 (full marks are18), the percentages of correct answer is 70.3%, can be seen as good; the average overall attitude scores is 58.12 (full marks are 70), this reveals the environmental attitude is approaching to the observed positive side. Moreover, the average overall behavior scores is 70.54 (full marks are 110); this reveals th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is approaching to positive side.

Secondly, demographic factors such as sex, diploma attained, administrative duties, member of environmental club, participated environmental workshop or not will affect the scores of the relevant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achiev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tatistics. But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residential place and attended environmental classes or not did not show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irdly, demographic factors such as sex, diploma attained, administrative duties, attended environmental classes or not, abou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will effect the scores of the environmental attitude, it can be seen will achiev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tatistics. But variables about teaching experience, residential place and participated environmental workshop or not did not show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urthly, demographic factors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participat ed environment al workshop or not, attended environmental classes or not,

(6)

But the variables about sex, diploma attained, administrative duties, residential place did not show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last, this research found that there were no obvious correlations between two of three status of the relevant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from responded teachers,even is shown slightly negative relevant between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Attitud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7)

謝 誌 … … … …… Ⅰ 摘 要 … … … …… Ⅱ 英 文 摘 要 … … … Ⅲ 目 次 … … … …… Ⅴ 表 目 錄 … … … …… Ⅶ 圖 目 錄 … … … …… Ⅸ 第一章 緒論 ... 1 第 一 節 研 究 背 景 動 機 ...1 第 二 節 研 究 目 的 ...4 第 三 節 待 答 問 題 ...5 第 四 節 名 詞 釋 義 ...6 第 五 節 研 究 範 圍 與 限 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 一 節 環 境 教 育 ...9 第 二 節 環 境 知 識 之 探 討 ...17 第 三 節 環 境 態 度 之 探 討 ...27 第 四 節 環 境 行 為 之 探 討 ...35 第 五 節 環 境 知 識 、 態 度 及 行 為 之 相 關 研 究 ...5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9 第 一 節 研 究 架 構 ...59 第 二 節 研 究 流 程 ...61 第 三 節 研 究 對 象 ...62 第 四 節 研 究 工 具 ...66 第 五 節 資 料 處 理 與 分 析 ...7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74 第 一 節 研 究 樣 本 的 基 本 資 料 ...74 第 二 節 南 投 縣 國 小 教 師 環 境 知 識 之 分 析 ...78 第 三 節 南 投 縣 國 小 教 師 環 境 態 度 之 分 析 ...87 第 四 節 南 投 縣 國 小 教 師 環 境 行 為 之 分 析 ...96 第 五 節 環 境 知 識 、 態 度 及 行 為 三 者 間 關 係 之 分 析 ...105

(8)

第 一 節 結 論 ...107

(9)

表 1 環境知識分類暨概念內涵 ... 19 表 2 環境知識及個人背景變項相關研究彙整表... 24 表 3 環境態度及個人背景變項相關研究彙整表... 33 表 4 環境行為及個人背景變項相關研究彙整表... 48 表 5 環境知識與環境態度之相關研究彙整表 ... 52 表 6 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相關研究彙整表 ... 55 表 7 環境知識與環境行為之相關研究彙整表 ... 57 表 8 本研究國小規模與教師抽樣及樣本分配 ... 64 表 9 本研究正式樣本分配情況 ... 65 表 10 本研究預試樣本分配與回收情況... 68 表 11 「環境知識」預試題目難度鑑別度分析表 ... 69 表 12 「環境態度」預試題目項目分析表 ... 70 表 13 「環境行為」預試題目項目分析表 ... 71 表 14 研究樣本參加環保社團統計表 ... 75 表 15 研究樣本修讀與環境相關課程統計表 ... 76 表 16 參加環境相關之研習或研討會統計表 ... 76 表 17 研究樣本背景資料分析 ... 77 表 18 研究樣本環境知識得分分布... 78 表 19 研究樣本環境知識問項結果表 ... 79 表 20 不同性別研究樣本-環境知識得分之描述性統計暨T檢定 ... 80 表 21 不同學歷教師-環境知識得分之描述性統計暨 ANOVA 分析... 81 表 22 不同任教年資教師-環境知識得分之描述性統計暨 ANOVA 分析... 81 表 23 不同行政職務教師-環境知識得分之描述性統計暨 ANOVA 分析... 82 表 24 是否為環保社團之成員的研究樣本-環境知識得分之描述性統計暨 T檢定 ... 82 表 25 不同任教區域教師-環境知識得分之描述性統計... 82 表 26 曾否修讀與環境有關課程的研究樣本-環境知識得分之描述性統計 暨T檢定... 83 表 27 曾否參加與環境有關之研習的研究樣本-環境知識得分之描述性統 計暨T檢定 ... 83 表 28 研究樣本背景變項在環境知識之比較 ... 84 表 29 研究樣本環境態度得分分布... 87 表 30 研究樣本環境態度問項結果表 ... 88 表 31 不同性別研究樣本-環境態度得分之描述性統計暨T檢定 ... 89

(10)

表 33 不同任教年資教師-環境態度得分之描述性統計暨 ANOVA 分析... 90 表 34 不同行政職務教師-環境態度得分之描述性統計暨 ANOVA 分析... 90 表 35 是否為環保社團之成員的南投縣國小教師-環境態度得分之描述性 統計暨T檢定... 91 表 36 不同任教區域教師-環境態度得分之描述性統計暨 ANOVA 分析... 91 表 37 曾否修讀與環境有關課程的研究樣本-環境態度得分之描述性統計 暨T檢定... 91 表 38 曾否參加與環境有關之研習的研究樣本-環境態度得分之描述性統 計暨T檢定 ... 92 表 39 研究樣本背景變項在環境態度之比較 ... 92 表 40 研究樣本環境行為得分分布... 96 表 41 研究樣本環境行為問項結果表 ... 97 表 42 不同性別研究樣本-環境行為得分之描述性統計暨T檢定 ... 98 表 43 不同學歷之研究樣本環境行為得分之描述性統計暨 ANOVA 分析 .... 99 表 44 不同任教年資教師-環境行為得分之描述性統計暨 ANOVA 分析... 99 表 45 不同行政職務教師-環境行為得分之描述性統計暨 ANOVA 分析... 100 表 46 是否為環保社團之成員的研究樣本-環境行為得分之描述性統計暨 T檢定 ... 100 表 47 不同任教區域教師-環境行為得分之描述性統計暨 ANOVA 分析... 100 表 48 曾否修讀與環境有關課程的研究樣本-環境行為得分之描述性統計 暨T檢定... 101 表 49 曾否參加與環境有關之研習的研究樣本-環境行為得分之描述性統 計暨T檢定 ... 101 表 50 研究樣本背景變項在環境行為之比較 ... 101 表 51 環境知識與環境態度之 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 105 表 52 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 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 105 表 53 環境知識與環境行為之 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 106 表 54 環境知識、態度及行為之 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 ... 106

(11)

圖 1 環境意義內涵示意圖 ... 17 圖 2 知識-態度-行為模式圖... 37 圖 3 環境素養模式 ... 38 圖 4 修正後之環境素養模式 ... 40 圖 5HINES 環境行為模式... 41 圖 6 環境公民行為模式... 42 圖 7 研究架構圖 ... 59 圖 8 研究流程圖 ... 62

(12)

第一章

緒論

本 研 究 之 主 要 目 的 在 於 探 討 南 投 縣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的 環 境 知 識、態 度 及 行 為。本 章 共 分 研 究 背 景 動 機、研 究 目 的、研 究 問 題 、 名 詞 釋 義 及 研 究 範 圍 與 限 制 等 五 節 。

第 一 節

研 究 背 景 動 機

南 投 縣 由 於 地 形 多 山 的 特 色 , 造 就 境 內 各 處 風 景 名 勝 及 豐 富 的 物 產,聞 名 全 省,因 此 南 投 縣 民 一 直 以 農 業 與 觀 光 業 為 生 活 命 脈,更 是 南 投 縣 民 生 發 展 的 重 心。豐 沛 的 自 然 資 源 卻 在 縣 民 發 展 農 業 及 觀 光 產 業 的 同 時,也 是 對 於 自 然 資 源 的 過 度 開 發 與 超 限 利 用 形 成 惡 性 的 的 循 環 結 果。在 經 過 多 年 的 過 度 濫 墾 濫 伐 之 後 , 緊 接 而 來 的 是 接 連 不 斷 的 災 禍。經 歷 了 1996年 的 賀 伯 颱 風,引 發 南 投 縣 神 木 村 的 土 石 流 、 九 二 一 大 地 震 及 2000年 的 象 神 及 2001 年 的 納 莉 颱 風 及 桃 芝 颱 風,2004年 的 七 二 水 災 的 肆 虐,這 些 災 害 不 僅 奪 走 許 多 寶 貴 的 生 命,同 時 也 造 成 財 產 的 損 失,讓 原 本 賴 以 維 生 的 觀 光 業 和 農 業 面 臨 生 存 危 機 。 地 震 、 颱 風 、 豪 雨 本 屬 天 然 災 害 , 無 可 避 免 , 然 而 使 上 述 的 自 然 災 害 更 加 肆 虐 的 元 兇,卻 是 人 禍,將 原 本 的 災 害 悲 劇 變 得 更 加 淒 慘。這 是 對 南 投 縣 民 的 嚴 重 警 惕,也 應 使 南 投 縣 民 更 能 將 危 機 化 為 轉 機 。 從 上 所 述,南 投 縣 的 居 民 對 於 人 禍 的 體 認 應 該 更 加 清 楚,一 切 必 須 從 居 民 的 環 境 知 識、態 度 及 行 為 開 始;而 居 民 的 環 境 意 識 必 須 從 小 開 始 培 養,此 培 養 過 程 有 賴 於 日 日 辛 勤 於 教 學 的 國 小 教 師,而 國 小 教 師 的 環 境 知 識、態 度 及 行 為 對 於 國 小 學 童 有 正 面 的 示 範 作 用 。 因 此 , 南 投 縣 的 國 小 教 師 更 是 肩 負 起 保 育 南 投 縣 好 山 、 好 水 的 基 礎 紮 根 工 作 。 不 單 是 南 投 縣, 全 省 各 縣 市 或 多 或 少 皆 有 上 述 問 題 、 全 國 , 甚 而 全 世 界。國 際 社 會 從 一 九 六 ○ 年 代 開 始 對 工 業 文 明 造 成 的 環

(13)

境 危 機, 開 始 有 強 烈 的 反 應, 例 如 地 球 的 溫 室 效 應、 南 極 上 空 的 臭 氧 層 破 洞、 酸 雨 的 危 害 事 件 及 熱 帶 雨 林 的 消 失 等 , 這 些 破 壞 , 可 能 為 人 類 生 存 環 境 帶 來 無 法 彌 補 的 災 害,開 始 思 索 問 題 並 提 出 各 種 因 應 的 方 案 : 1972 年 聯 合 國 人 類 環 境 會 議( UN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and Environment)報 告 曾 指 出 人 類 必 須 改 進 行 為 , 並 對 環 境 採 取 尊 重 的 信 念 與 價 值,且 強 調 解 決 世 界 環 境 危 機 最 佳 工 具 之 一 是 發 展 環 境 教 育 。 國 民 小 學 是 國 民 教 育 的 基 礎,是 正 式 的 啟 蒙 階 段。國 民 小 學 教 師 所 針 對 的 教 學 對 象 年 齡 愈 小,學 生 的 環 境 觀 受 教 師 的 影 響 愈 明 顯( 石 明 卿,1989;鄭 春 蕓、邱 美 虹,1995;郭 金 水,1998)。 「 國 民 中 小 學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綱 要 」中 提 到,環 境 教 育 融 入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中 是 落 實 與 推 廣 國 民 中 小 學 環 境 教 育 最 快 、 最 好 的 方 法 ( 教 育 部,2001)。 國 小 教 師 透 過 課 程 設 計 及 教 學 活 動 將 環 境 保 護、生 態 保 育 的 觀 念 和 責 任 推 展 開 來,這 與 教 師 的 教 學 能 力 有 關 ( 王 佩 蓮 、 陳 金 寶 、 李 惠 芬 、 林 寶 珠 , 1999; 王 佩 蓮 、 李 惠 芬 , 2000)。教 師 若 能 在 小 學 階 段 幫 助 學 生 建 構 對 環 境 正 確 的 認 知 與 態 度,對 於 日 後 建 立 正 確 的 環 境 倫 理 價 值 觀 及 環 境 行 動 技 能 有 很 大 的 助 益 。 然 而 國 內 並 未 編 制 國 小 環 境 教 育 課 程 方 面 的 專 職 教 師,而 是 由 教 師 自 行 依 據 課 程 的 統 整 進 行 教 學,因 此 國 小 教 師 幾 乎 人 人 都 需 要 接 觸 到 有 關 環 境 教 育 的 課 程 並 進 行 教 學,而 國 小 教 師 本 身 在 環 境 知 識 方 面 的 能 力 是 否 足 以 進 行 教 學 ? 實 有 探 討 之 必 要 。 由 於 態 度 含 有 認 知 的 成 分,因 此 環 境 態 度 與 環 境 知 識 間 有 密 切 關 係。 因 此, 當 環 境 知 識 增 加 時, 個 人 常 加 強 對 環 境 問 題 的 支 持; 而 且, 當 個 人 遭 逢 環 境 問 題 時, 常 將 課 程 中 所 習 得 的 概 念 併 入 , 而 應 用 於 環 境 問 題 的 價 值 判 斷 ( Iozzi, 1984) 。 國 小 教 師 本 身 的 環 境 態 度 將 會 對 國 小 學 生 有 示 範 之 作 用,因 此 國 小 教 師 之

(14)

根 據 學 者 對 於 態 度 的 研 究 顯 示 , 認 為 態 度 甚 至 可 能 是 行 為 的 結 果 , 而 非 預 測 行 為 的 指 標( 趙 居 蓮 , 1995)。 國 小 教 師 不 只 要 傳 道、 授 業、 解 惑 且 要 擔 任 榜 樣 的 角 色。 國 小 教 師 本 身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環 境 行 為 是 否 足 堪 為 學 生 表 率 ? 教 師 的 環 境 行 為 是 否 積 極 、 正 向 ?並 讓 學 生 能 從 教 師 的 環 境 行 為 中 轉 化 成 為 學 生 本 身 的 環 境 行 為, 藉 以 學 習 解 決 環 境 問 題 的 方 法。 因 此, 國 小 教 師 的 環 境 行 為 為 何 ? 實 應 加 以 研 究 。 綜 合 上 面 論 述 , 本 論 文 試 著 以 南 投 縣 國 小 教 師 為 研 究 對 象, 提 供 這 一 研 究 領 域 的 資 料。 這 將 有 助 於 解 析、 瞭 解 目 前 南 投 縣 國 小 教 師 的 環 境 知 識、 態 度 及 行 為, 並 提 供 給 所 需 之 進 修, 可 能 的 介 入 點 及 介 入 方 式。最 後 根 據 研 究 結 果,歸 納 討 論 提 出 結 論 與 建 議 。

(15)

第 二 節

研 究 目 的

本 研 究 目 的 主 要 探 討 南 投 縣 國 小 教 師 之 環 境 知 識、態 度 及 行 為。 透 過 本 研 究 瞭 解 南 投 縣 國 小 教 師 的 環 境 知 識 、 態 度 及 行 為 , 進 而 探 討 社 會 人 口 學 變 項 之 不 同 是 否 造 成 教 師 在 環 境 知 識、態 度 和 行 為 上 的 顯 著 差 異,以 提 供 教 師 進 修 上 可 能 的 介 入 點 與 實 施 方 式 。 基 於 上 述 原 因 , 本 研 究 目 的 : 一 、 瞭 解 南 投 縣 國 小 教 師 的 環 境 知 識 、 態 度 及 行 為 。 二、探 討 南 投 縣 國 小 教 師 是 否 因 個 人 背 景 變 項 不 同,而 在 環 境 知 識 、 態 度 、 行 為 的 得 分 上 有 所 差 異 。 三、分 析 南 投 縣 國 小 教 師 的 環 境 知 識、環 境 態 度 和 環 境 行 為 三 者 間 的 相 關 程 度 。

(16)

第 三 節 待 答 問 題

本 研 究 欲 探 討 問 題 如 下 。 一 、 南 投 縣 國 小 教 師 的 環 境 知 識 、 態 度 及 行 為 如 何 ? 二、不 同 個 人 背 景 變 項 的 南 投 縣 國 小 教 師 在 環 境 知 識、態 度 和 行 為 的 問 卷 評 量 上 是 否 達 統 計 顯 著 差 異 ? 三、南 投 縣 國 小 教 師 的 環 境 知 識、態 度 和 行 為 三 者 間 的 關 係 為 何 ? 是 否 環 境 知 識 高 者 , 其 環 境 態 度 、 行 為 就 高 ?三 者 間 的 關 係 為 正 相 關 亦 或 負 相 關 ?

(17)

第 四 節

名 詞 釋 義

本 研 究 中 的 重 要 名 詞 及 研 究 變 項 , 加 以 界 定 如 下 : ㄧ 、 背 景 變 項 ( 社 會 人 口 學 變 項 ) 本 研 究 中 之 背 景 變 項 包 括 性 別 、 年 齡 、 學 歷 、 任 教 年 資 、 擔 任 職 務、所 服 務 之 地 區 以 及 是 否 參 與 環 保 社 團、修 習 有 關 環 境 課 程 與 參 加 有 關 環 境 教 育 之 進 修 講 習 會 或 研 討 會 。 二 、 環 境 知 識 本 研 究 參 酌 邱 媚 珍( 1998)、吳 鵬 兆( 2001)、李 明 和( 2002)、 林 義 晃 ( 2003) 等 人 的 觀 點 , 以 下 列 各 項 指 標 為 本 研 究 環 境 知 識 之 構 面 : ( 一 ) 空 氣 污 染 及 防 治 、 ( 二 ) 水 資 源 保 育 與 水 污 染 防 治 、 ( 三 ) 土 壤 污 染 防 治 及 水 土 保 持 、 ( 四 ) 垃 圾 與 事 業 廢 棄 物 污 染 防 治 、 ( 五 ) 噪 音 污 染 及 防 治 、 ( 六 ) 能 源 永 續 、 ( 七 )核 能 發 電 及 輻 射 安 全、( 八 )環 境 衛 生 與 食 品 衛 生、( 九 ) 自 然 保 育 、 ( 十 ) 環 境 議 題。 三 、 環 境 態 度 環 境 態 度 是 指 個 人 對 於 人 類 在 環 境 中 存 在 的 責 任 和 角 色 的 看 法,包 含 對 整 體 環 境 的 價 值 觀 及 信 念,且 持 續 的 關 心 環 境 議 題 , 最 終 行 動 在 環 境 保 護 上( Widegren, 1998; 李 明 和 , 2002; 林 義 晃,2003)。 本 研 究 以 環 境 價 值 觀 及 環 境 信 念 為 環 境 態 度 之 構 面 。 六 、 環 境 行 為 Peyton (1985)將 環 境 行 為 定 義 為 :「 個 人 或 團 體 想 要 解 決 某 一 環 境 問 題 所 表 現 的 行 為 」。而 環 境 行 為 亦 是 指 個 人 或 團 體 採 用 預 防 或 解 決 環 境 問 題 或 議 題 的 途 徑 , 它 通 常 會 運 用 到 一 些 策 略 。 Hungerford (1985)將 這 些 策 略 區 分 為 生 態 管 理 、 消 費 者 /經 濟 行 為 、 說 服 、 政 治 行 動 、 法 律 行 動 共 5項 (許 世 璋 , 1997;吳 鵬 兆 ,

(18)

態 管 理 、 消 費 者 /經 濟 行 為 、 說 服 、 政 治 行 動 、 法 律 行 動 為 環 境 行 為 之 構 面 。

(19)

第 五 節

研 究 範 圍 與 限 制

一 、 研 究 範 圍 ( 一 ) 研 究 對 象 本 研 究 之 對 象 為 現 任 職 於 南 投 縣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 包 含 主 任 、 組 長 及 一 般 教 師 ,為 本 研 究 之 範 疇。 ( 二 ) 研 究 內 容 本 研 究 以 國 小 教 師 之 背 景 變 項 與 國 小 教 師 之 環 境 知 識、態 度 及 行 為 之 關 係 作 為 探 究 內 容;另 本 研 究 所 測 得 之 環 境 知 識、態 度 及 行 為 與 其 他 相 關 變 項 之 資 料 , 僅 限 於 本 研 究 工 具 所 涵 蓋 之 範 圍 。 二 、 研 究 限 制 ( 一 ) 研 究 者 的 限 制 研 究 者 本 身 為 南 投 縣 國 小 教 師 , 平 日 在 國 小 服 務 , 既 是 在 學 生 亦 是 研 究 者,在 資 料 的 取 得 及 收 集 上 或 許 有 其 便 利 性,與 研 究 對 象 不 可 避 免 的 會 有 某 種 程 度 的 同 質 性 存 在,於 研 究 過 程 中 及 資 料 分 析 上 或 多 或 少 可 能 會 受 到 研 究 者 個 人 背 景 經 驗 影 響,而 有 所 偏 頗 。 ( 二 ) 研 究 方 法 的 限 制 本 研 究 擬 以 量 化 研 究 為 主,依 研 究 目 的 及 文 獻 探 討 設 計 封 閉 式 問 卷 來 實 施 , 將 問 卷 數 據 做 統 計 分 析 , 以 文 字 陳 述 做 說 明 。 ( 三 ) 研 究 對 象 的 限 制 本 研 究 以 南 投 縣 國 小 教 師 為 問 卷 發 放 對 象 , 難 免 有 失 客 觀 , 此 為 本 研 究 對 象 之 限 制 。 ( 四 ) 研 究 推 論 的 限 制 本 研 究 主 要 是 針 對 南 投 縣 國 小 教 師 進 行 研 究,而 本 研 究 之 環 境 知 識、 態 度 及 行 為 之 問 卷, 僅 以 南 投 縣 國 小 教 師 做 施 測, 故 本 研 究 之 結 果 是 否 適 宜 推 論 至 其 它 縣 市 或 全 國 國 小 教 師,仍 須 經 進 一 步 的 驗 證 。

(20)

第 二 章

文 獻 探 討

本 章 依 研 究 目 的 進 行 文 獻 回 顧,共 分 五 節。第 一 節 介 紹 環 境 教 育。第 二 節 闡 述 環 境 知 識 及 其 相 關 研 究。第 三 節 闡 述 環 境 態 度 及 其 相 關 研 究。第 四 節 闡 述 環 境 行 為 及 其 相 關 研 究。第 五 節 則 對 環 境 知 識 、 態 度 及 行 為 之 相 關 實 證 研 究 , 進 行 探 討 。

第 一 節

環 境 教 育

近 數 十 年 來,科 技 進 步 帶 動 人 類 社 經 活 動 的 急 遽 發 展,人 們 的 生 活 型 態 亦 隨 著 物 質 生 活 的 豐 裕 而 朝 向 大 量 製 造 、 大 量 消 費 、 大 量 廢 棄 的 方 式 , 致 使 人 類 的 營 生 過 程 對 環 境 的 破 壞 遠 超 過 其 自 然 復 原 能 力 , 造 成 公 害 汙 染 、 資 源 銳 減 、 進 而 危 及 人 類 的 世 代 永 續 發 展 。 尤 其 是 環 境 災 難 的 頻 仍 發 生 , 使 世 人 深 感 環 境 危 機 日 益 嚴 重 , 而 解 決 世 界 環 境 危 機 最 佳 工 具 之 一 就 是 發 展 環 境 教 育 ( 楊 冠 政 , 1998) 。 一 、 環 境 教 育 的 發 展 工 業 革 命 以 來,人 類 的 工 業 生 產 突 飛 猛 進,伴 隨 工 業 化 而 來 的 環 境 問 題 與 環 境 災 難 也 頻 頻 發 生,使 人 類 深 深 的 感 受 到 環 境 危 機 日 益 嚴 重,也 瞭 解 到 一 味 的 追 求 科 技 的 進 步,並 無 法 解 決 所 有 的 問 題,新 的 科 技 發 展 固 然 帶 來 了 高 度 的 物 質 文 明,卻 也 為 人 類 的 未 來 埋 下 一 顆 不 定 時 炸 彈,於 是 人 類 開 始 思 考 如 何 透 過 環 境 教 育 的 方 式 , 創 造 人 類 的 永 續 發 展 。 國 際 推 動 環 境 教 育 始 於 一 九 七 ○ 年 代,其 後 陸 續 召 開 了 許 多 重 要 的 環 境 教 育 會 議 。 1972年 在 瑞 典 斯 德 哥 爾 摩 ( Stockholm) 召 開 的 「 人 類 環 境 會 議 」 (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 , 是 第 一 次 集 合 各 國 政 府 官 員 進 行 討 論 人 和 環 境 的 會 議 , 會 中 發 表 「 人 類 宣 言 」 ( The Stockholm

(21)

方 法 之 一( 引 自 楊 冠 政 , 1997)。 1975年 在 南 斯 拉 夫 首 都 貝 爾 格 勒( Belgrade)召 開 國 際 環 境 教 育 會 議,制 定 貝 爾 格 勒 憲 章( the Belgrade Charter),明 確 的 宣 示 環 境 教 育 的 指 導 原 則。1977 年 元 月 在 芬 蘭 首 都 赫 爾 辛 基( Helsinki)召 開 區 域 環 境 教 育 會 議 , 擬 訂 環 境 教 育 的 目 標 與 實 施 方 針 。 1977年 10月 在 蘇 俄 伯 利 西 ( Tbilisi) 召 開 的 國 際 環 境 教 育 會 議 提 出 了 四 十 一 項 建 議 , 提 供 世 界 各 國 推 行 環 境 教 育 的 完 整 架 構。1982年 聯 合 國 自 然 資 源 保 育 聯 盟 起 草 「 世 界 自 然 憲 章 」 ( World Charter For Nature) , 確 認 國 際 社 會 對 人 與 自 然 的 倫 理 關 係 與 責 任。1987年 聯 合 國 世 界 環 境 與 發 展 委 員 會 (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WCED) 發 表 「 我 們 共 同 的 未 來 」 ( Our Common Future) , 揭 櫫 「 永 續 發 展 」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的 理 念 。 1992年 在 巴 西 里 約 熱 內 盧 ( Rio de Janeiro) 召 開 的 地 球 高 峰 會 ( Earth Summit) 通 過 二 十 一 世 紀 議 程 ( Agenda 21) , 宣 示 環 境 教 育 是 世 界 公 民 的 通 識 與 責 任( 教 育 部 , 2001)。 1992 年 11月 聯 合 國 成 立 「 永 續 發 展 委 員 會 」 (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SD) 。 2002年 在 南 非 約 翰 尼 斯 堡 ( Johannesburg)召 開 的 地 球 高 峰 會 通 過 了「 永 續 發 展 宣 言 」( The Johannesburg Declarat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對 「 環 境 保 護 」 和 「 對 抗 貧 窮 」 許 下 了 遠 大 的 願 景 。 綜 合 這 些 國 際 重 要 環 境 會 議 發 表 的 宣 言 和 刊 物 中,可 以 知 道 國 際 環 境 教 育 起 源 於 一 九 七 ○ 年 代,其 發 展 從 重 視 環 境 問 題,督 導 國 際 推 展 環 境 教 育 計 畫,到 宣 示 環 境 教 育 是 世 界 公 民 的 通 識 與 責 任 , 揭 櫫 「 永 續 發 展 」 的 理 念 。 二 、 環 境 教 育 的 定 義 環 境 教 育 因 個 人 觀 點 不 同 而 有 不 同 的 定 義。國 際 自 然 資 源 保

(22)

Natural Resources, IUCN) 曾 對 環 境 教 育 作 下 列 定 義 : 「 環 境 教 育 是 認 知 價 值 和 澄 清 概 念 的 過 程,藉 以 發 展 瞭 解 和 讚 賞 介 於 人 類、 文 化 和 其 生 物、 物 理 環 境 間 相 互 關 係 所 必 須 的 技 能 和 態 度 。 環 境 教 育 也 需 應 用 在 有 關 環 境 品 質 問 題 的 決 策 及 自 我 定 位 的 行 為 規 範 。 」 ( 引 自 楊 冠 政 , 1997) 1977年 聯 合 國 UNESCO在 蘇 俄 伯 利 西 ( Tbilisi) 召 開 的 國 際 環 境 教 育 會 議 , 對 環 境 教 育 做 了 明 確 的 定 義( UNESCO, 1980): 「 環 境 教 育 是 一 種 教 育 過 程,在 這 過 程 中,個 人 和 社 會 認 識 他 們 的 環 境,以 及 組 成 環 境 的 生 物、物 理 和 社 會 文 化 成 分 間 的 交 互 作 用 , 得 到 知 識 、 技 能 、 和 價 值 觀 , 並 能 個 別 地 或 集 體 地 解 決 現 在 和 將 來 的 環 境 問 題 。 」 雪 羅 夫 斯 基 則 認 為:「 環 境 教 育 是 一 種 歷 程, 用 以 促 使 人 類 發 展 一 種 技 術 與 態 度,俾 能 瞭 解 人 與 文 化、生 存 環 境 的 內 在 關 連 的 一 種 概 念 的 價 值 認 知 。 」 ( 引 自 鄧 天 德 1990) 。 李 聰 明( 1987)認 為 環 境 教 育 就 是 教 師 在 有 關 課 程 與 教 學 活 動 中 儘 量 將 環 境 有 關 的 知 能,納 入 教 學 設 計 中,有 效 的 傳 授 給 下 一 代, 使 他 們 在 日 生 活 中 能 關 心 周 遭 的 環 境, 愛 護 環 境, 遇 到 環 境 問 題 發 生 時 , 能 積 極 參 與 解 決 , 並 具 備 環 境 行 動 的 技 能 。 綜 合 以 上 的 觀 點,環 境 教 育 除 了 包 含 對 整 體 環 境 作 自 然、物 理、社 會 文 化 等 方 面 認 知 的 澄 清 與 瞭 解 外,還 著 重 環 境 態 度 及 環 境 價 值 觀 的 發 展 及 環 境 行 動 技 能 的 培 養,它 是 科 際 整 合 的 教 育 , 強 調 環 境 行 動 與 問 題 解 決( 周 儒,1993;楊 冠 政,1997;Braus & Wood, 1993) 。 三 、 環 境 教 育 的 目 標 布 魯 姆 ( B.S.Bloom) 等 曾 將 教 育 目 標 區 分 為 三 大 領 域 , 即 認 知 領 域( cognitive domain)、 情 意 領 域( affective domain) 和 技 能 領 域 ( psychomotor domain) ( 吳 清 基 , 1991) , 環 境 教

(23)

育 也 是 教 育 活 動 之 一 環, 環 境 教 育 之 實 施 自 應 兼 顧 認 知 、 技 能 、 情 意 三 大 目 標 之 達 成,依 據 1975年 聯 合 國 在 貝 爾 格 勒 召 開 的 國 際 環 境 會 議 中 所 制 定 的 環 境 教 育 目 標 為 : 促 使 人 類 認 識 並 關 切 環 境 及 其 相 關 聯 的 問 題,使 人 們 具 備 適 當 的 知 識 、 技 能 、 態 度 、 動 機 , 並 能 單 獨 的 或 參 加 團 體 , 共 同 的 致 力 於 解 決 現 存 的 環 境 問 題 和 預 防 新 問 題 ( 楊 冠 政 , 1989) 。 聯 合 國 教 科 文 組 織 於 1977年 在 前 蘇 聯 伯 利 西 召 開 國 際 環 境 教 育 會 議 , 會 議 中 所 揭 示 的 環 境 教 育 的 目 標 如 下 : ( 一 )培 養 意 識 及 關 切 在 都 市 和 鄉 間 有 關 經 濟 的、 社 會 的、 政 治 的 與 生 態 的 相 互 關 係 。 ( 二 )提 供 每 個 人 獲 得 保 護 環 境 及 改 進 環 境 所 需 要 之 知 識、價 值 觀 、 態 度 、 承 諾 和 技 能 的 機 會 。 ( 三 )為 個 人、 群 體 和 社 會 整 體 創 造 出 對 環 境 的 新 行 為 型 態( 楊 冠 政 , 1997) 。 其 環 境 教 育 目 的 應 包 含 : ( 一 ) 覺 知 ( awareness) : 協 助 社 會 群 體 和 個 人 對 整 體 環 境 及 其 相 關 問 題 的 認 識 和 敏 感 度 ( sensitivity) 。 ( 二 ) 知 識 ( knowledge) : 協 助 社 會 群 體 和 個 人 獲 得 關 於 環 境 及 其 相 關 問 題 的 各 種 經 驗 和 基 本 瞭 解 。 ( 三 )態 度( attitude): 協 助 社 會 團 體 和 個 人 獲 得 關 切 環 境 的 一 套 價 值 觀 , 並 承 諾 主 動 參 與 環 境 改 善 和 保 護 。 ( 四 )技 能( skills): 提 供 社 會 團 體 和 個 人 獲 得 辨 認 和 解 決 環 境 問 題 的 技 能 。 ( 五 ) 評 鑑 能 力 ( evaluation ability) : 協 助 個 人 及 社 會 團 體 以 生 態 的 、 政 治 的 、 經 濟 的 、 社 會 的 、 美 學 的 和 教 育 的 因 子 來 評 鑑 環 境 措 施 和 教 育 計 劃 。 ( 六 ) 參 與 ( participation) : 協 助 社 會 團 體 和 個 人 有 機 會 主 動 參 與 各 階 層 環 境 問 題 的 解 決( 楊 冠 政 , 1998; 張 子 超 ,

(24)

綜 合 言 之,環 境 教 育 之 目 標 在 使 學 生 能 夠 認 識 而 且 關 懷 都 市 和 鄉 間 有 關 經 濟 的、 社 會 的、 政 治 的 與 生 態 的 相 互 關 係, 並 經 由 適 當 知 識 、 技 能 、 態 度 、 動 機 及 承 諾 的 養 成 , 以 建 立 一 種 個 人 、 群 體 和 社 會 整 體 對 環 境 的 新 行 為 模 式,解 決 現 今 的 環 境 問 題,並 預 防 新 問 題 的 發 生 , 進 而 促 成 永 續 發 展 ( 張 子 超 , 2000) 。 四 、 教 師 之 環 境 教 育 能 力 環 境 教 育 目 標 的 達 成 端 賴 全 民 共 同 參 與 方 可 竟 功 , 所 以 教 師 扮 演 著 重 要 的 角 色。唯 有 教 師 對 環 境 教 育 有 正 確 的 認 識,方 能 培 養 出 具 有 環 境 素 養 的 學 生 ; 而 教 師 關 切 環 境 議 題 , 對 環 境 具 備 足 夠 的 敏 感 度, 且 熟 悉 教 材 教 法 的 內 容 與 運 用, 才 能 結 合 學 生 原 有 的 經 驗, 以 激 發 其 主 動 建 構 有 關 環 境 問 題 在 認 知 、 情 意 與 技 能 等 各 領 域 的 學 習 歷 程 。 ( 一 ) 教 師 之 環 境 教 育 能 力 依 據 聯 合 國 UNESCO 的 國 際 環 境 教 育 計 劃 ( IEEP) 所 擬 定 教 師 在 從 事 環 境 教 育 時 , 需 具 備 的 能 力 分 成 兩 類 ( Wilke et al., 1987; 引 自 楊 冠 政 , 1998): 1.基 本 教 育 專 業 能 力 ( foundational competencies i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 1) 應 用 教 育 哲 學 知 識 於 課 程 計 畫 和 教 學 法 的 選 擇 (或 發 展 ), 以 完 成 一 般 教 育 及 環 境 教 育 目 標 。 ( 2) 應 用 道 德 推 理 (moral reasoning)學 說 於 選 擇 發 展 和 實 施 環 境 教 育 課 程,將 可 有 效 地 達 成 預 期 的 環 境 教 育 目 標 。 ( 3)應 用 現 代 知 識 /態 度 /行 為 關 係 之 學 說 於 選 擇、發 展 或 實 施 一 種 平 衡 的 課 程 , 儘 可 能 讓 學 生 改 變 行 為 。

( 4) 應 用 現 代 學 者 之 學 說 (例 如 Piaget , Bruner, Gagne)於 選 擇 、 發 展 和 實 施 教 材 和 教 法 , 有 效 地 達 成 環 境 教 育 目 標 。

(25)

( 5) 運 用 學 習 遷 移 學 說 (theories of transfer of learning)於 選 擇 、 發 展 或 實 施 教 材 和 教 法 , 可 保 證 學 生 所 學 習 的 知 識 、 態 度 和 認 知 能 力 在 下 決 定 (decision-making)時 能 學 以 致 用 。 ( 6)選 擇 有 效 的 教 學 方 法,適 合 所 期 望 的 認 知 和 情 意 結 果 , 學 生 特 性 和 適 宜 的 設 備 (包 括 金 錢 、 時 間 和 人 員 )。 ( 7) 有 效 地 實 施 各 種 教 學 法 , 以 達 成 環 境 教 育 目 標 : ( 8) 發 展 和 使 用 有 效 的 教 學 計 畫 。 ( 9) 於 各 教 師 所 擔 任 的 教 學 科 目 中 編 入 適 當 的 環 境 教 育 課 程 和 方 法 。 ( 10)確 實 評 鑑 學 生 環 境 教 育 課 程 和 方 法 的 成 就 , 包 含 認 知 領 域 和 情 意 領 域 的 成 就 。 綜 上 所 述 , 教 師 在 從 事 環 境 教 育 時 應 具 備 教 育 哲 學 、 道 德 發 展 、 學 習 心 理 與 認 知 、 態 度 、 行 為 間 關 係 等 學 說 之 基 本 知 識 , 並 應 用 於 教 材 教 法 的 選 擇 與 使 用 上 。 2.環 境 教 育 內 容 能 力 ( competencies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tent) 教 師 在 從 事 環 境 教 育 的 過 程 中 , 應 具 有 :

( 1) 第 一 階 層 (Level l): 生 態 學 基 礎 (ecological foundation) ( 2) 第 二 階 層 (Level II): 概 念 認 知 ( 3) 第 三 階 層 (Level Ⅲ ): 研 究 與 評 鑑 ( 4) 第 四 階 層 (Level Ⅳ ) : 採 取 積 極 的 行 動 綜 上 所 述,一 位 能 夠 勝 任 環 境 教 育 的 教 師 在 環 境 教 育 內 容 能 力 上,應 能 在 教 學 課 程 中 清 楚 的 表 達 相 關 概 念,並 分 析 及 預 測 環 境 議 題 及 解 決 方 案,有 效 選 擇 發 展 與 實 施 環 境 教 育 課 程,進 而 運 用 研 究 與 評 量 的 方 式 探 究 環 境 議 題,且 能 以 此 設 計 教 材 培 養 學 生 發 展 同 樣 的 能 力 。

(26)

為 提 昇 教 師 之 環 境 教 育 能 力 , 應 為 教 師 開 設 環 境 教 育 訓 練 課 程 , 在 其 過 程 中 , 可 分 為 職 前 教 師 之 養 成 及 在 職 教 師 的 研 習 等 二 個 階 段 1.職 前 教 師 的 環 境 教 育 1977 年 伯 利 西 環 境 教 育 會 議 建 議 職 前 環 境 教 育 師 資 培 育 的 目 標 與 策 略 : ( 1) 在 學 程 中 加 入 環 境 科 學 與 環 境 教 育 課 程 。 ( 2) 培 育 機 構 要 開 設 相 關 課 程 , 設 計 研 究 方 法 與 工 具 。 ( 3) 使 職 前 教 師 認 識 環 境 教 育 資 源 以 及 教 學 法 。 ( 4) 彈 性 的 將 環 境 教 材 融 入 課 程 中 。 ( 5) 培 育 機 構 要 發 展 經 濟 有 效 的 輔 助 教 材 及 教 學 法 。 在 職 前 教 師 的 養 成 教 育,師 範 校 院 除 了 將 有 關 環 境 教 育 課 程 依「 師 範 校 院 環 境 通 識 課 程 規 劃 」列 入 通 識 課 程 科 目, 以 提 供 師 範 校 院 學 生 選 修 之 外( 黃 鴻 霖 , 1992), 並 將 環 境 教 育 、 永 續 發 展 等 主 題 納 入 大 專 院 校 通 識 課 程 評 鑑 要 點,鼓 勵 並 促 成 各 大 專 院 校 實 施 環 境 教 育 相 關 之 通 識 課 程 ( 蘇 慧 貞 、 蕭 瑞 棠 , 2000) 。 靳 知 勤( 1995)的 研 究 指 出, 由 於 師 資 培 育 體 系 中 的 環 境 課 程 僅 藉 通 識 課 程 的 設 計 提 供 職 前 教 師 選 修,在 制 度 上 並 未 有 強 制 必 修 的 規 定,以 致 於 在 各 科 系 課 程 的 安 排 上,有 關 環 境 教 育 相 關 科 目 的 設 計 亦 有 很 大 的 差 別,造 成 各 科 系 學 生 在 獲 得 環 境 教 育 能 力 的 機 會 各 不 相 同 。 劉 俊 昌、 楊 蕙 雯 及 許 雅 婷( 2001)研 究 指 出 有 半 數 之 職 前 教 師 認 為 師 資 培 育 機 構 所 提 供 之 課 程,不 足 以 勝 任 目 前 環 境 教 育 的 教 學。 因 此, 部 分 師 範 校 院 的 環 境 教 育 中 心 有 感 於 上 述 之 癥 結 , 辦 理 環 境 教 育 研 習 會,提 供 職 前 教 師 進 修 環 境 教 育 的 管 道,時 間 雖 極 短 促,卻 不 失 為 使 職 前 教 師 理 解 環 境 教 育 理 念 的 管 道 的 方 式 之 一 。 2.在 職 教 師 的 環 境 教 育 研 習 教 師 在 環 境 教 育 的 概 念 認 知 、 個 人 態 度 、 教 學 能 力 及 行 政

(27)

支 援 與 教 學 支 援 的 不 足,常 會 阻 礙 其 從 事 有 效 的 環 境 教 育 教 學 。 靳 知 勤( 1995)的 研 究 指 出, 由 於 師 資 養 成 教 育 無 法 讓 職 前 教 師 完 全 體 會 未 來 教 學 中 所 將 面 臨 的 情 境,而 及 早 因 應 個 別 狀 況,在 職 教 師 的 研 習 乃 成 為 補 救 教 師 障 礙 及 加 強 教 師 能 力 的 最 佳 途 徑。 張 弘 明( 1989)的 調 查 得 到 教 師 參 加 各 種 不 同 的 環 境 教 育 研 討 會 或 在 職 訓 練 , 確 實 可 協 助 國 小 教 師 增 加 環 境 教 學 活 動 的 能 力 。 蘇 慧 貞 、 蕭 瑞 棠 ( 2000) 指 出 , 我 國 除 舉 辦 「 全 國 環 境 教 育 研 討 會 」,以 促 進 國 內 環 境 教 育 學 術 交 流 並 鼓 勵 中 小 學 教 師 參 加 外, 並 分 區 辦 理 教 師 研 習 會、 觀 摩 會, 以 在 職 方 式 培 養 各 級 學 校 教 師 環 境 教 育 的 能 力,而 其 主 要 研 習 內 容 在 於 提 昇 教 師 在 環 境 教 育 時 所 需 的 環 境 知 識、政 策 及 時 代 潮 流,並 使 教 師 依 各 校 之 環 境 情 況 設 計 所 需 的 環 境 教 育 課 程 , 以 符 合 當 前 之 環 境 政 策 。 綜 合 以 上 所 述 , 環 境 教 育 教 學 若 要 能 成 功 , 實 在 需 要 從 教 師 的 教 學 能 力 著 手。 教 師 本 身 應 具 備 在 環 境 的 知 識、 態 度、 行 為 等 方 面 有 良 好 而 正 向 的 素 養,以 增 進 學 生 對 環 境 問 題 的 知 識 和 解 決 環 境 問 題 的 能 力 , 培 養 積 極 正 確 的 態 度 , 改 變 個 人 的 行 為 觀 念,進 而 維 護 生 態 環 境。現 行 國 小 教 師 是 否 具 備 充 足 之 環 境 教 育 能 力 對 環 境 教 育 之 實 施 具 有 非 常 重 要 的 影 響 。

(28)

第 二 節 環 境 知 識 之 探 討

本 節 主 要 探 討 環 境 知 識 的 意 義、內 涵 和 有 關 環 境 知 識 的 相 關 研 究 。 一 、 環 境 知 識 的 意 義 與 內 涵 環 境 是 包 括 有 形 與 無 形 的 環 境 因 子 。 有 形 的 環 境 因 子 則 包 括 生 物 因 子 及 非 生 物 因 子。生 物 因 子 如 動 物、植 物、微 生 物 及 DNA 等 ; 非 生 物 因 子 則 包 括 環 境 週 遭 的 各 種 因 子 , 如 空 氣 、 水 、 光 線 、 溫 度、 土 壤 等。 無 形 的 環 境 因 子 則 包 括 時 空 及 人 的 思 想 及 行 為( 周 昌 弘 , 1995) 。 如 圖 1所 示 : 圖 1 環境意義內涵示意圖(周昌弘,1995) 知 識 ( Knowledge) 一 詞 泛 指 個 人 對 事 物 的 瞭 解 與 認 識 ( 邱 媚 珍 , 1998) 。 環 境 知 識 (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則 指 個 人 對 環 境 事 物 的 瞭 解 與 認 識 ( 宋 建 奇 , 2000) 。 李 明 和 ( 2002) 認 為 環 境 知 識 一 般 是 指 吾 人 對 環 境 及 相 關 議 題( 如 廢 棄 物 處 理 、 噪 音 、 空 氣 汙 染 、 水 汙 染 、 土 壤 汙 染 、 臭 氧 層 破 壞 、 溫 室 效 應 、 酸 雨 等 ) 的 瞭 解 與 認 識 。 環 境 教 育 的 主 要 目 的 之 一 , 是 要 增 加 受 教 者 的 環 境 知 識 。 雖 然 有 許 多 學 者 懷 疑 增 加 環 境 知 識 是 否 能 使 個 人 的 環 境 態 度 及 行 為 發 生 改 變,但 經 由 環 境 知 識 的 測 量,至 少 能 得 知 環 境 教 育 在 認 知 領 域 中 所 發 揮 的 效 能 ( 靳 知 勤 , 1995; 楊 冠 政 , 1997) 。 巫 偉 玲( 1990)將 環 境 知 識 的 內 涵 界 定 為 : 人 口 問 題 、 自 然 資 源 、 廢 棄 物 處 理 、 噪 音 、 空 氣 污 染 、 水 污 染 、 衛 生 與 安 全 等 七 環境 有形環境因子 生物因子:動物、植物、微生物、DNA 等 無形環境因子:時空、思想、行為等 非生物因子:空氣、水、光線等

(29)

部 分 。 歐 爾 曼 ( S.A. Allman)所 編 製 環 境 教 育 概 念 綱 領 , 共 分 為 「 一 般 概 念 、 空 氣 污 染 、 自 然 平 衡 、 森 林 和 木 材 保 育 、 人 力 資 源 保 育 、 噪 音 污 染 、 土 地 資 源 維 護 、 城 市 問 題 、 理 智 運 用 礦 產 和 礦 物 質、水 資 源 保 育 和 野 生 動 物 保 育 」11類 和 113 項 概 念 (余 興 全 , 1984, 引 自 楊 冠 政 , 1997)。 我 國 於 1990年 頒 布 「 環 境 教 育 概 念 綱 領 草 案 」, 其 中 將 環 境 知 識 的 內 涵 分 為 「 地 球 、 資 源 、 人 口 、 生 態 平 衡 、 公 害 及 環 境 倫 理 」等 六 大 領 域 (周 昌 弘 , 1991)。 許 世 璋( 1997)認 為 環 境 知 識 的 探 討 , 可 以 用 對 生 態 學 知 識 、 環 境 科 學 知 識、環 境 議 題 知 識 的 瞭 解 多 寡 作 為 判 斷 依 據。主 要 探 討 如 下: ( 一 ) 生 態 學 知 識 主 要 探 討 生 物 與 生 物 間 、 生 物 與 環 境 間 之 相 互 關 係 , 包 括 生 態 系、食 物 鏈、能 源 與 物 質 的 循 環、演 替、消 長、族 群 與 群 聚 、 生 物 與 環 境 因 子 的 交 互 關 係、 雨 林、 生 物 利 用 與 棲 地 破 壞、 生 態 特 性 等 。 ( 二 ) 環 境 科 學 知 識 環 境 科 學 主 要 探 討 環 境 特 質 、 環 境 污 染 與 防 治 。 環 境 科 學 知 識 的 議 題 中 , 包 括 資 源 、 能 源 、 土 地 、 農 業 等 的 有 效 管 理 、 人 口、環 境 污 染 與 防 治,例 如 空 氣 污 染、珊 瑚 白 化、噪 音、水 污 染 、 公 害 等 。 ( 三 ) 環 境 議 題 知 識 主 要 探 討 環 境 被 破 壞 導 致 影 響 生 活 環 境 品 質 或 危 及 生 命 安 全 的 事 件 。 環 境 議 題 知 識 , 概 可 區 分 為 區 域 性 、 全 國 性 、 全 球 性 三 部 分。 區 域 性 環 境 議 題 例 如 工 廠 排 放 污 染 物、 公 路 拓 寬、 國 家 公 園 採 礦 、 焚 化 爐 興 建 等 等 ; 全 國 性 環 境 議 題 , 如 山 坡 地 濫 墾 、 濫 伐 、 核 四 爭 議 、 垃 圾 處 理 、 環 保 痛 苦 指 數 、 限 塑 政 策 等 等 ; 全 球 性 環 境 議 題 , 例 如 溫 室 效 應 、 臭 氧 層 破 壞 、 聖 嬰 現 象 、 酸 雨 、 海 平 面 上 升 等 等 。

(30)

之 設 計 參 考 , 如 表 1所 示 。 表 1 環境知識概念內涵 概 念 內 涵 一 ( 一 ) 空 氣 污 染 及 防 治 。 ( 二 ) 水 資 源 保 育 與 水 污 染 防 治 。 ( 三 ) 土 壤 污 染 防 治 及 水 土 保 持 。 ( 四 ) 垃 圾 與 事 業 廢 棄 物 污 染 防 治 。 ( 五 ) 噪 音 污 染 及 防 治 。 ( 六 ) 能 源 永 續 。 ( 七 ) 核 能 發 電 及 輻 射 安 全 。 ( 八 ) 環 境 衛 生 與 食 品 衛 生 。 ( 九 ) 自 然 保 育 。 ( 十 ) 環 境 議 題。 ( 資 料 來 源 : 修 改 自 許 世 璋 , 1997; 林 義 晃 , 2003) 二 、 環 境 知 識 相 關 研 究

依 據 貝 爾 格 勒 憲 章 (the Belgrade Charter), 環 境 教 育 的 宗 旨 之 一 即 在 於 :「 培 養 及 增 進 個 人 或 群 體 的 知 識 」( 引 自 楊 冠 政 , 1997) 。 1977年 伯 利 西 (Tbilisi)政 府 間 國 際 環 境 教 育 會 議 中 , 亦 指 出 環 境 教 育 的 五 大 目 的 之 一 為 :「 協 助 社 會 群 體 和 個 人 獲 得 關 於 環 境 及 其 相 關 問 題 的 各 種 經 驗 和 基 本 知 識 ( Knowledge) 」 ( 引 自 楊 冠 政 , 1997) 。 具 有 正 確 的 環 境 知 識 是 環 境 教 育 的 目 的 之 一 (UNESCO, 1977), 而 且 正 確 的 環 境 知 識 可 以 確 保 個 人 在 做 決 定 時 不 會 做 適 得 其 反 的 決 定,且 它 是 重 要 的 環 境 素 養 元 素 之 一 (Roth, 1992; Stapp, 1973; UNESCO,1977; 引 自 吳 鵬 兆 , 2001)。 今 研 究 者 查 詢 國 內 外 有 關 環 境 知 識 之 相 關 文 獻 , 依 以 下 各 方 面 整 理 , 以 便 說 明 :

( 一 ) 性 別 與 環 境 知 識 之 相 關 研 究

在 研 究 美 國 中 學 生 有 關 能 源 與 環 境 汙 染 議 題 之 知 識 的 相 關 變 項 時,發 現 男 生 之 環 境 知 識 普 遍 高 於 女 生( Gambro & Switzky,

(31)

1996); 邱 媚 珍( 1998)的 研 究 指 出 :「 環 境 知 識 傳 統 上 偏 向 於 男 性 的 自 然 生 態 知 識, 是 故 男 性 的 環 境 知 識 會 優 於 女 性 」, 其 他 如 簡 秀 如( 1995)、周 義 國( 1998)、Chan( 1999)、陳 敬 中( 2003) 等 的 研 究 皆 指 出 男 性 在 環 境 知 識 表 現 上 優 於 女 性 。

Manjengwa( 1998) 研 究 辛 巴 威 中 學 生 之 環 境 知 識 時 , 發 現 女 生 的 環 境 知 識 高 於 男 生 ; Connell, Fien, Syks & Yencken ( 1998) 亦 發 現 女 學 生 比 男 學 生 具 有 更 多 的 概 念 知 識 ( 引 自 Rickinson, 2001) 。 宋 建 奇 ( 2000) 對 高 雄 市 國 小 教 師 環 境 知 識、 環 境 態 度 及 研 習 需 求 之 研 究 指 出:「 女 性 教 師 在 環 境 知 識 得 分 上 顯 著 高 於 男 性 教 師 」 。 鄒 東 明( 2002)以 中 山 大 學 學 生 為 研 究 對 象 , 發 現 :「 性 別 和 環 境 知 識 間 無 顯 著 相 關 」; 李 明 和( 2002)以 中 部 地 區 中 學 科 學 教 師 的 研 究 亦 發 現「 性 別 和 環 境 知 識 間 無 顯 著 差 異 」; 其 他 如 陳 秋 澕( 1999)、Cardeiro & Sayler( 1994)、Clarke( 1996)、 洪 俐 玲( 1998)、沈 廣 城( 2002)、林 佩 舒( 2002)、江 東 祐( 2002)、 陳 志 欣 ( 2003) 也 認 為 性 別 和 環 境 知 識 關 係 不 顯 著 。 綜 合 上 述,部 分 研 究 指 出:性 別 在 環 境 知 識 上 無 顯 著 差 異 (陳 秋 澕 , 1998; 洪 俐 玲 , 1998; 林 佩 舒 , 2002; 沈 廣 城 , 2002; 江 東 祐 , 2002; 鄒 東 明 , 2002; 陳 志 欣 , 2003); 但 亦 有 研 究 指 出 性 別 和 環 境 知 識 有 顯 著 差 異 (簡 秀 如 , 1995; Manjengwa, 1998; Connell、 Fien、 Syks & Yencken, 1998; 邱 媚 珍 , 1998; 周 義 國,1998;Gambro & Switzky,1999;Chan,1999;宋 建 奇,2000; 陳 敬 中 , 2003)。

( 二 ) 年 齡 和 環 境 知 識 相 關 研 究

余 興 全( 1984)在 對 台 灣 地 區 國 中 生 的 調 查 中, 發 現 愈 高 年 級 的 學 生 其 環 境 知 識 得 分 愈 高; 石 明 卿( 1989)以 花 蓮 地 區 國 小 四、六 年 級 學 生 為 研 究 對 象,結 果 發 現 六 年 級 的 環 境 知 識 顯 著 高

(32)

師、 高 中 生 及 國 中 生 為 對 象, 做 過 環 境 知 識 方 面 的 調 查, 在 四 組 受 試 者 間 , 國 中 生 的 環 境 知 識 均 低 於 其 他 三 者 。 陳 秋 澕 (1998) 對 國 小 學 童 之 環 境 知 識 研 究 指 出:「 國 小 六 年 級 學 童 之 環 境 知 識 高 於 四 年 級 學 童 之 環 境 知 識 」。林 佩 舒 (2002)對 澄 清 湖 與 鳥 松 濕 地 鄰 近 地 區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生 態 保 育 知 識 研 究 指 出:「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的 生 態 保 育 知 識, 在 不 同 年 級 變 項 上 有 顯 著 差 異 」。 鄒 東 明 以 中 山 大 學 學 生 為 研 究 對 象, 亦 發 現:「 環 境 知 識 隨 年 級 增 加 而 有 顯 著 提 高 」 。 但 亦 有 研 究 指 出 年 齡 和 環 境 知 識 無 統 計 差 異。陳 志 欣 (2003) 研 究 指 出 : 「 年 齡 對 學 童 之 環 境 認 知 沒 有 顯 著 差 異 」 ; 陳 敬 中 ( 2003)以 花 蓮 縣 政 府 員 工 為 研 究 對 象 , 亦 發 現 :「 年 齡 和 環 境 知 識 關 係 不 明 顯 」 。 綜 合 目 前 的 研 究 指 出 , 年 齡 與 環 境 知 識 的 統 計 差 異 不 甚 明 確 , 若 是 在 學 學 生 , 則 其 環 境 知 識 將 會 隨 著 年 齡 增 加 而 增 長 (余 興 全 , 1984; 石 明 卿 , 1989; Chin, 1993; 陳 秋 澕 , 1998; 林 佩 舒 , 2002; 鄒 東 明 , 2002)。 宋 建 奇 ( 2000) 以 高 雄 市 國 小 教 師 為 對 象 , 發 現 21~30 歲 教 師 的 環 境 知 識 顯 著 高 於 41~50歲 和 51歲 以 上 的 教 師 。 但 亦 有 研 究 指 出 年 齡 和 環 境 知 識 無 統 計 差 異 (陳 志 欣 , 2003; 陳 敬 中 , 2003)。 ( 三 ) 居 住 地 與 環 境 知 識 相 關 研 究 王 懋 雯 (1990)以 師 範 學 院 學 生 為 研 究 對 象 指 出:「 18歲 以 前 的 主 要 居 住 地 為 院 轄 市 的 學 生 其 環 境 知 識 較 高 」 ; Chin( 1993) 以 台 灣 地 區 職 前 及 在 職 教 師 的 研 究 中 指 出 :「 市 區 學 校 教 師 有 較 高 的 環 境 知 識 」。 洪 俐 玲 (1998)對 國 小 六 年 級 學 生 的 研 究 指 出 : 「 不 同 居 住 地 區 學 生 之 間,環 境 知 識 差 異 分 別 達 統 計 上 的 顯 著 水 準 」;蔡 宜 霖 (2000)對 雲 林 縣 麥 寮 地 區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對 台 塑 六 輕 廠 的 態 度 之 研 究 指 出:「 若 依 學 校 與 六 輕 廠 距 離 遠 近, 挑 選 豐 安 國 小 、 麥 寮 國 小 、 三 崙 國 小 五 、 六 年 級 學 童 進 行 訪 談 發 現 , 學

(33)

童 擔 心 六 輕 廠 產 生 環 境 公 害,尤 其 是 空 氣 污 染;而 且 學 校 與 六 輕 廠 越 近 , 空 氣 污 染 知 識 愈 高 」。 江 東 祐( 2002)在 對 花 蓮 地 區 國 小 學 生 的 研 究 中 指 出:「 市 鎮 學 生 環 境 知 識 得 分, 顯 著 優 於 鄉 村 及 山 地 學 生,鄉 村 及 山 地 學 生 之 間 無 顯 著 差 異 」。李 明 和( 2002) 的 研 究 亦 指 出:「 服 務 於 台 中 市 的 自 然 科 教 師 有 優 於 南 投 縣 自 然 科 教 師 的 環 境 知 識 」 。 然 亦 有 研 究 指 出 居 住 地 和 環 境 知 識 無 統 計 差 異 。 吳 鵬 兆 (2001)指 出 偏 遠 與 都 市 地 區 高 中 生 在 環 境 知 識 得 分 上 無 差 異。陳 志 欣 (2003)研 究 指 出 : 「 現 居 地 對 學 童 之 環 境 知 識 沒 有 顯 著 差 異 」 。 綜 合 以 上 所 述 , 得 知 居 住 於 城 市 的 學 童 , 在 環 境 知 識 得 分 上 , 顯 著 優 於 鄉 村 及 山 地 學 生 (王 懋 雯 , 1990; Chin, 1993; 洪 俐 玲 , 1998; 蔡 宜 霖 , 2000; 江 東 祐 , 2002; 李 明 和 , 2002) 。 但 亦 有 研 究 指 出 居 住 地 和 環 境 知 識 無 統 計 差 異 (吳 鵬 兆 , 2001; 陳 志 欣 , 2003)。 ( 四 ) 參 加 環 保 團 體 與 環 境 知 識 之 相 關 研 究 一 般 的 研 究 顯 示,是 否 為 環 保 團 體 成 員 與 環 境 知 識 呈 顯 著 統 計 差 異 (林 秀 瞳,1995;王 懋 雯,1997;邱 媚 珍,1998;宋 建 奇 , 2000; 鄒 東 明 , 2002; 張 乃 千 , 2003; 陳 敬 中 , 2003)。 林 秀 瞳 (1995)對 環 境 相 關 科 系 學 生 之 知 識 調 查 研 究 指 出:「 參 與 環 保 活 動 經 歷 的 學 生 之 環 境 知 識 較 高 」。 此 乃 因 為 環 保 團 體、 組 識 會 定 期 舉 辦 一 些 推 廣 教 育 活 動 , 例 如 賞 鳥 、 演 講 、 研 習 營 等 , 進 而 有 效 的 促 進 會 員 的 環 境 知 識 緣 故 。 ( 五 ) 修 習 課 程 與 環 境 知 識 之 相 關 研 究 黃 政 傑 ( 1988) 以 大 學 生 為 研 究 對 象 , 發 現 主 修 理 科 的 大 學 生 在 環 境 知 識 方 面 優 於 文 、 法 、 商 科 的 大 學 生 。 此 外 , 王 懋 雯

(34)

( 2002)、 陳 敬 中 ( 2003)、 Chin( 1993)、 Mansaray( 1998) 等 人 的 研 究 亦 有 類 似 的 結 果 。 ( 六 ) 參 加 研 習 會 與 環 境 知 識 之 相 關 研 究 黃 乾 全、 黃 松 元( 1991)對 參 加 過 師 大 所 舉 辦 環 境 教 育 研 習 的 國 中 教 師 進 行 追 蹤 性 調 查,發 現 教 師 對 生 態 概 念,能 源 問 題 及 環 境 汙 染 方 面 的 知 識 均 有 所 改 進。 王 懋 雯( 1991)也 發 現 參 與 環 境 教 育 活 動 的 職 前 教 師,其 環 境 知 識 較 高。Bradley,Waliczek & Zajicek( 1999)在 1992~1993 年 和 1993~1994年 對 美 國 德 州 中 學 生 實 施 十 天 的 環 境 科 學 教 育 , 結 果 發 現 學 生 之 知 識 有 所 增 加 。 Bogner( 1998)在 德 國 國 家 公 園 針 對 中 學 生 實 施 五 天 戶 外 生 態 教 育 的 研 究,亦 發 現 學 生 之 環 境 知 識 顯 著 增 加,此 結 果 與 其 他 類 似 之 研 究 ( Armstrong & Impara, 1991; Campbell, 1994) 相 符 合 。 宋 建 奇( 2000)以 高 雄 市 國 小 教 師 , 李 明 和( 2002)以 中 部 地 區 中 學 自 然 科 教 師 為 研 究 對 象,結 果 發 現 具 有 環 境 教 育 研 習 經 驗 的 教 師 之 環 境 知 識 顯 著 高 於 未 曾 參 加 過 環 境 教 育 研 習 的 教 師。 經 由 上 述 個 人 屬 性 與 環 境 知 識 文 獻 的 分 析 討 論 , 整 理 如 表 2 得 出 結 論 如 下 :「 除 性 別、 年 齡、 居 住 地 等 3個 自 變 項 與 環 境 知 識 統 計 差 異 不 明 顯 外, 大 部 分 研 究 顯 示 修 習 課 程 、 環 保 團 體 成 員 、 參 加 研 習 會 等 3個 自 變 項 與 環 境 知 識 呈 顯 著 差 異 」 。

(35)

表 2 環 境 知 識 及 個 人 背 景 變 項 相 關 研 究 彙 整 表 變 項 研 究 者 研 究 對 象 研 究 結 果

Cardeiro & Sayler

(1994) 西北太平洋區學生 性別和環境知識無差異 簡秀如(1995) 台灣大學學生 男性環境知識高於女性 Clarke(1996) 澳洲昆士蘭 11 年級學生 性別和環境知識無差異 邱媚珍(1998) 花蓮林管處與太魯閣國家 公園管理人員 男性環境知識高於女性 周義國(1998) 台北市高職工科應屆畢業 生 男性環境知識高於女性 洪俐玲(1998) 花蓮縣國小六年級學生 性別和環境知識無差異 Manjengwa(1998) 辛巴威中學生 女性環境知識高於男性 Connell,Fien,Syks & Yencken(1998) 澳洲青年 女性環境知識高於男性 Gambro & Switzky

(1999) 美國中學生 男性環境知識高於女性 陳秋澕(1999) 台南縣國小四、六年級學生 性別和環境知識無差異 Chan(1999) 香港中等學校學生 男性環境知識高於女性 宋建奇(2000) 高雄市國小教師 女性環境知識高於男性 李明和(2002) 中部地區科學教師 性別和環境知識無差異 鄒東明(2002) 中山大學企管系和生物系 學生 性別和環境知識無差異 沈廣城(2002) 高雄市國小學童 性別和環境知識無差異 林佩舒(2002)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 性別和環境知識無差異 江東祐(2002) 花蓮地區國小學生 性別和環境知識無差異 陳敬中(2003) 花蓮縣政府員工 男性環境知識高於女性 性別 陳志欣(2003) 屏東縣國小五年級學生 性別和環境知識無差異 余興全(1984) 台灣地區中學生 愈高年級知識得分較高 石明卿(1989) 花蓮地區四、六年級學生 六年級學生環境知識高於四年級 陳秋澕(1998) 台南縣國小四、六年級學生 六年級學生環境知識高於四年級 林佩舒(2002)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 不同年級變項上有顯著差異 鄒東明(2002) 中山大學企管系和生物系 學生 環境知識隨年級的增加有顯著提高 陳志欣(2003) 屏東縣國小五年級學生 年齡對學童之環境認知沒有顯著差異 年齡 陳敬中(2003) 花蓮縣政府員工 年齡和環境知識關係不明顯

(36)

表 2 環 境 知 識 及 個 人 背 景 變 項 相 關 研 究 彙 整 表 ( 續 ) 變 項 研 究 者 研 究 對 象 研 究 結 果 王懋雯(1990) 師範學院學生 居住地為院轄市的學生其環境知識較高 Chin(1993) 大台北地區國中在職及職前 教師、高中生及國中生 市區學校教師有較高的環境知識 洪俐玲(1998) 花蓮縣國小六年級學生 不同居住地區之學生,環境知識達統計 上差異水準 蔡宜霖(2000) 麥寮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 學校與六輕廠愈近,環境知識愈高 吳鵬兆(2001) 偏遠與都市地區高級中學學 生 偏遠與都市地區高級中學學生知識表現 無差異 江東祐(2002) 花蓮地區國小學生 市鎮學生之環境知識顯著高於鄉村及山 地學生 李明和(2002) 中部地區科學教師 服務於台中市的自然科教師的環境知識 優於南投縣的自然科教師 居住地 陳志欣(2003) 屏東縣國小五年級學生 現居地對學童之環境知識沒有顯著差異 林秀瞳(1995) 環境相關科系學生 參與環保團體之成員,其環境知識較高 王懋雯(1997)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生 參與環保團體之成員,其環境知識較高 邱媚珍(1998) 花蓮林管處與太魯閣國家公 園管理人員 參與環保團體之成員,其環境知識較高 宋建奇(2000) 高雄市國小教師 參與環保團體之成員,其環境知識較高 鄒東明(2002) 中山大學企管系和生物系學 生 參與環保團體之成員,其環境知識較高 張乃千(2003) 花蓮縣國小現職與職前教師 參與環保團體之成員,其環境知識較高 參加環 保團體 陳敬中(2003) 花蓮縣政府員工 參與環保團體之成員,其環境知識較高 王懋雯(1990) 師範學院學生 主修理科的大學生在環境知識方面優於 文、法、商科的大學生 陳 是 瑩 、 曾 怡 禎 (1991) 台灣地區國小教師 自然科組比社會科組環境知識較高 Mansaray(1998) 奈及利亞中學教師 主修理工科的教師在環境知識方面優於 文、法、商科的教師 宋建奇(2000) 高雄市國小教師 未曾修過環境科學相關課程的教師其環 境知識缺乏。 李明和(2002) 中部地區科學教師 修習環境教育課程之中學科學教師,在 環境知識有較優異的表現 修習 課程 陳敬中(2003) 花蓮縣政府員工 修過環境課程之員工環境知識較優

(37)

表 2 環 境 知 識 及 個 人 背 景 變 項 相 關 研 究 彙 整 表 ( 續 ) 變 項 研 究 者 研 究 對 象 研 究 結 果 黃 乾 全 、 黃 松 元 (1991) 參加過師 大所舉 辦的環 境 教育研習之國中教師 參加過研習之國中教師環境知識較優 Bradley 、 Waliczek &Zajicek(1993) 美國德州中學生 學生參加十天的環境科學教育研習,發 顯學生之環境知識有所增加。 Bogner(1998) 德國中學生 經五天戶外生態教育研習,學生環境知 識明顯增加。 宋建奇(2000) 高雄市國小教師 有參加環境教育研習經驗之教師的 環境知識優於未參加之教師 參 加 研 習會 李明和(2002) 中部地區科學教師 有參加環境教育研習經驗之教師的環境 知識顯著高於未參加之教師

(38)

第 三 節 環 境 態 度 之 探 討

本 節 主 要 探 討 環 境 態 度 的 意 義、內 涵 和 有 關 環 境 態 度 的 相 關 研 究 。 一 、 環 境 態 度 的 意 義 、 內 涵 Heberlein( 1981) 指 出 態 度 為 內 心 心 理 狀 態 之 概 念 , 這 些 心 理 狀 態 經 由 口 頭 報 告 及 行 為 觀 察 衍 生 而 得。做 為 一 個 概 念,態 度 經 由 個 人 內 省 而 予 以 具 體 化 。 Weigel( 1983)更 進 一 步 建 議 , 態 度 代 表 對 某 行 為 對 象 所 學 習 到 的 持 久 之 感 情 及 信 仰,這 些 感 情 及 信 仰 使 得 具 有 這 個 態 度 的 人,會 以 特 定 方 式 對 該 對 象 做 出 特 定 的 行 為。 國 內 學 者 張 春 興 (1994)也 指 出 個 人 對 人、 事、 物 及 周 圍 世 界,憑 其 認 知 及 好 惡 所 表 現 的 一 種 相 當 持 久 一 致 的 行 為 傾 向 , 任 何 一 種 態 度 , 都 是 因 對 象 所 引 起 , 都 是 有 組 織 及 表 現 於 行 動 的 。 由 此 可 知 , 態 度 具 有 評 估 的 特 性 , 這 些 特 性 與 瞭 解 、 評 估 以 及 預 測 個 人 行 為 有 關, 換 言 之 , 態 度 對 行 為 正 面 或 負 面 的 評 估 , 態 度 和 信 念 有 關 (Ajzen & Fishbein, 1980)。

社 會 心 理 學 認 為 態 度 包 含 認 知、情 感、意 念 三 種 成 分,其 中 意 念 的 主 要 涵 意 是 指 行 為 意 向。認 知 是 針 對 目 標 對 象 所 持 有 的 信 念、 知 識 和 訊 息, 信 念 中 並 含 有 評 價 意 味; 情 感 是 對 目 標 對 象 的 好 惡 情 形;行 為 意 向 是 個 人 對 該 對 象 的 反 應 準 備,當 必 須 有 所 行 動 時, 將 會 採 取 何 種 的 行 為 表 現。 個 人 對 某 一 對 象 的 態 度, 當 認 知、情 感 及 行 為 意 向 三 種 成 分 達 到 一 致 時,則 其 態 度 是 不 會 改 變 的 (張 春 興 , 1994)。 Fisbein & Ajzen (1980)將 特 定 的 整 體 評 估 之 判 斷 界 定 為 態 度,這 個 態 度 是 根 據 對 特 定 對 象 的 評 估 及 信 仰 而 得 , 不 僅 是 單 一 的 聚 集 情 感 , 同 時 又 結 合 了 感 受 及 認 知 。

環 境 態 度 依 此 可 以 界 定 為,個 人 長 久 以 來 所 形 成 的 特 性,會 持 續 的 關 心 環 境 議 題,最 終 行 動 在 環 境 保 護 上,因 此 環 境 態 度 包 含 環 境 價 值 觀 與 環 境 信 念 (Widegren, 1998)。

(39)

二 、 環 境 態 度 之 相 關 研 究 研 究 者 查 詢 有 關 環 境 態 度 之 相 關 文 獻,依 以 下 各 方 面 整 理 以 便 說 明 : ( 一 ) 性 別 與 環 境 態 度 之 相 關 研 究 環 境 態 度 與 性 別 的 統 計 差 異 沒 有 明 確 定 論。「 男 女 國 小 學 童 在 環 境 態 度 上 沒 有 顯 著 差 異 」 (陳 秋 澕 , 1998)。 沈 廣 城 (2002) 對 國 小 學 童 環 境 知 識 、 環 境 態 度 與 環 境 行 為 之 研 究 指 出 :「 全 體 四、六 級 男 童 與 全 體 四、六 年 級 女 童 在 環 境 態 度 得 分 上 無 顯 著 差 異 」 。 江 東 祐 (2002)對 花 蓮 地 區 國 小 學 童 環 境 行 為 之 探 討 指 出 : 「 男 女 學 生 環 境 問 題 態 度 上, 無 顯 著 差 異 」。 其 他 針 對 國 小 學 童 的 環 境 態 度 研 究 , 亦 指 出 性 別 在 環 境 態 度 得 分 上 無 顯 著 差 異 (洪 俐 玲 , 1998;陳 志 欣 , 2003)。 但 亦 有 研 究 指 出 性 別 和 環 境 態 度 有 統 計 差 異。宋 建 奇( 2000) 以 高 雄 市 國 小 教 師 為 研 究 對 象 ,認 為 女 性 教 師 比 男 性 教 師 的 環 境 態 度 較 為 正 向 積 極; 段 淑 華( 2000)以 台 北 縣 的 國 中 教 師 為 研 究 對 象 ,也 發 現 女 教 師 的 環 境 倫 理 態 度 顯 著 高 於 男 教 師 。 李 明 和 ( 2002)、 陳 敬 中( 2003)分 別 以 中 部 地 區 中 學 自 然 科 教 師 為 研 究 對 象 及 花 蓮 縣 政 府 員 工 為 研 究 對 象 亦 呈 現 上 述 的 研 究 結 果 。 綜 合 目 前 國 內 的 研 究 指 出 , 性 別 在 環 境 態 度 上 無 顯 著 差 異 (陳 秋 澕 , 1998;洪 俐 玲 , 1998;沈 廣 城 , 2002;江 東 祐 , 2002;陳 志 欣,2003);但 亦 有 研 究 指 出 性 別 在 環 境 態 度 上 有 顯 著 差 異 (宋 建 奇 , 2000;段 淑 華 , 2000;李 明 和 , 2002; 陳 敬 中 , 2003)。 ( 二 ) 年 齡 與 環 境 態 度 之 相 關 研 究

(40)

珍 (1998)對 花 蓮 林 管 處 與 太 管 處 人 員 之 環 境 典 範 研 究 指 出 :「 年 齡 在 31~40 歲 者,其 環 境 典 範 態 度 較 強 」。陳 秋 澕 (1998)研 究 指 出 :「 六 年 級 學 童 在 環 境 態 度 上 的 表 現 , 較 四 年 級 學 童 積 極 」 。 鄒 東 明 (2002)對 中 山 大 學 學 生 環 境 行 為 研 究 指 出 :「 年 級 對 環 境 態 度 是 一 影 響 因 子 」。 沈 廣 城 (2002)對 國 小 學 童 環 境 知 識、 環 境 態 度 與 環 境 行 為 之 研 究 指 出 :「 六 年 級 學 童 之 環 境 態 度 得 分 , 高 於 四 年 級 學 童 之 環 境 態 度 得 分, 達 到 顯 著 差 異 」。 江 東 祐 (2002) 對 花 蓮 地 區 國 小 學 童 環 境 行 為 之 探 討 指 出 :「 六 年 級 學 生 的 環 境 態 度 得 分 , 顯 著 優 於 四 、 五 年 級 學 生 」。 宋 建 奇( 2000)發 現 資 深 的 國 小 教 師 環 境 態 度 較 積 極。 李 明 和( 2002)以 中 部 地 區 中 學 自 然 科 教 師 為 研 究 對 象 結 果 認 為 「 26-35歲 的 科 學 教 師 之 環 境 態 度 顯 著 高 於 56歲 以 上 的 科 學 教 師 」 但 亦 有 研 究 指 出 年 齡 和 環 境 態 度 無 統 計 差 異。李 杰 沛 (1998) 指 出 :「 年 齡 對 環 境 態 度 無 顯 著 的 差 異 」 。 陳 志 欣 (2003)研 究 指 出 :「 年 齡 對 學 童 之 環 境 態 度 沒 有 顯 著 差 異 」 。 陳 敬 中 ( 2003) 亦 指 出 : 「 若 以 年 齡 區 分 , 環 境 態 度 則 不 是 明 顯 因 子 」 綜 合 目 前 國 內 的 研 究 指 出 , 年 齡 和 環 境 態 度 有 統 計 差 異 (邱 媚 珍 , 1998;陳 秋 澕 , 1998; 鄒 東 明 , 2002; 沈 廣 城 , 2002; 江 東 祐 , 2002; 宋 建 奇 , 2000; 李 明 和 , 2002)。 但 亦 有 研 究 指 出 年 齡 和 環 境 態 度 無 統 計 差 異 (李 杰 沛 , 1998; 陳 志 欣 , 2003; 陳 敬 中 , 2003)。 ( 三 ) 居 住 地 與 環 境 態 度 之 相 關 研 究 一 般 研 究 指 出,居 住 地 和 環 境 態 度 達 統 計 差 異。林 秀 瞳 (1995) 對 環 境 相 關 科 系 學 生 之 環 境 態 度 研 究 指 出 :「 十 五 歲 前 居 住 在 國 內 的 學 生 較 趨 向 於 新 環 境 典 範 」 。 李 杰 沛 (1998)指 出 :「 鄉 村 教

(41)

師 較 城 市 教 師 更 認 同 新 環 境 典 範 的 價 值 信 念 」 。 洪 俐 玲 (1998) 對 國 小 六 年 級 學 生 野 生 動 物 保 育 的 知 識 、 態 度 及 行 為 研 究 指 出 : 「 不 同 居 住 地 區 學 生 之 間,環 境 態 度 差 異 分 別 達 統 計 上 的 顯 著 水 準 」。 陳 敬 中( 2003)指 出「 一 個 人 所 處 的 環 境 , 會 明 顯 影 響 其 環 境 知 識 高 低 、 觀 念 態 度 、 甚 至 行 為 的 表 現 」 。 Tikka et al. ( 2000)研 究 芬 蘭 不 同 學 系 學 生 之 環 境 態 度 時,發 現 住 在 大 都 市 之 學 生 較 具 有 正 向 的 環 境 態 度 。 此 外 , 石 明 卿( 1989)、 傅 木 龍 ( 1991)、 鄭 東 昇( 1994)、 亦 認 為 都 市 民 眾 的 環 境 態 度 優 於 市 郊 及 山 地 民 眾 。 有 研 究 指 出 居 住 地 和 環 境 態 度 無 統 計 差 異 。 李 明 和 ( 2002) 以 中 部 地 區 中 學 科 學 教 師 為 研 究 對 象,其 結 果 呈 現 居 住 地 與 環 境 態 度 無 顯 著 差 異 。 江 東 祐 (2002)指 出 :「 市 鎮 學 生 環 境 問 題 態 度 得 分,顯 著 優 於 鄉 村 及 山 地 學 生,鄉 村 及 山 地 學 生 之 間 無 顯 著 差 異 」 。 綜 合 目 前 的 研 究 指 出 , 居 住 地 和 環 境 態 度 有 統 計 差 異 (林 秀 瞳 , 1995;李 杰 沛 , 1998; 洪 俐 玲 , 1998; 陳 敬 中 , 2003; Tikka et al., 2000; 石 明 卿 , 1989; 傅 木 龍 , 1991; 鄭 東 昇 , 1994)。 但 亦 有 研 究 指 出 居 住 地 和 環 境 態 度 無 統 計 差 異 (江 東 祐 , 2002; 李 明 和 , 2002), 但 江 東 祐 ( 2002) 的 研 究 指 出 的 無 統 計 差 異 僅 止 於 鄉 村 與 山 地 鄉 學 童 無 差 異 ;若 以 市 鎮 學 生 和 鄉 村 學 生 比 , 則 仍 達 顯 著 差 異 的。換 句 話 說,居 住 地 仍 是 影 響 環 境 態 度 因 子 之 一。 ( 四 ) 參 加 環 保 團 體 與 環 境 態 度 之 相 關 研 究 邱 媚 珍 (1998)對 花 蓮 林 管 處 與 太 管 處 人 員 之 環 境 典 範 研 究 指 出 :「 有 參 加 環 保 團 體 者 , 其 新 環 境 典 範 得 分 較 高 」 。 蔡 孟 宜

數據

表 2 環 境 知 識 及 個 人 背 景 變 項 相 關 研 究 彙 整 表 變 項 研 究 者 研 究 對 象 研 究 結 果
表 2 環 境 知 識 及 個 人 背 景 變 項 相 關 研 究 彙 整 表 ( 續 ) 變 項 研 究 者 研 究 對 象 研 究 結 果 王懋雯(1990) 師範學院學生 居住地為院轄市的學生其環境知識較高 Chin(1993) 大台北地區國中在職及職前 教師、高中生及國中生 市區學校教師有較高的環境知識 洪俐玲(1998) 花蓮縣國小六年級學生 不同居住地區之學生,環境知識達統計 上差異水準 蔡宜霖(2000) 麥寮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 學校與六輕廠愈近,環境知識愈高 吳鵬兆(2001) 偏遠與都市地
表 2 環 境 知 識 及 個 人 背 景 變 項 相 關 研 究 彙 整 表 ( 續 ) 變 項 研 究 者 研 究 對 象 研 究 結 果 黃 乾 全 、 黃 松 元 (1991) 參加過師 大所舉 辦的環 境教育研習之國中教師 參加過研習之國中教師環境知識較優 Bradley 、 Waliczek &Zajicek(1993) 美國德州中學生 學生參加十天的環境科學教育研習,發顯學生之環境知識有所增加。 Bogner(1998) 德國中學生 經五天戶外生態教育研習,學生環境知 識明顯增加。 宋
表 3 環 境 態 度 及 個 人 背 景 變 項 相 關 研 究 彙 整 表 變 項 研 究 者 研 究 對 象 研 究 結 果 洪俐玲(1998) 花蓮縣國小六年級學生 男女學生在環境態度上,無顯著差異 陳秋澕(1999) 台南縣國小四、六年級學生 男女國小學童在環境態度上沒有顯著差異 宋建奇(2000) 高雄市國小教師 女性教師的環境態度較男教師積極正向 段淑華(2000) 台北縣國中教師 女教師的環境倫理態度高於男教師 江東祐(2002) 花蓮地區國小學生 男女學生在環境問題態度上,無顯著差異 沈廣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o take collaborative actions to face the challenge arising from global climate change, we issued a circular in April 2017 to remind all schools to formulate and put in

Our environmental policy is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schools, to enhance our staff’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by encouraging them to participate in

Our environmental policy is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schools, to enhance our staff’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by encouraging them to participate in environmental

To support schools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we will continue to provide a broad range of services including school visits,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s, territory-wide

Our environmental policy is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schools, to enhance our staff’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by encouraging them to participate in environmental

而隨著道路之持續開發,隨之而來的大量環境破壞則成為促進道路生 態學發展的推手。歐美國家自 1920 年開始積極推動有關道路生態之 研究,藉以保護自然環境中之大型哺乳動物。表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each student at Chiayi City Schools are more than that of Chiayi County Schools because the size of class at most of Chiayi City Schools is

Food system plays a great impact on global warming, for food production, process, transportation, consumption and discarding will generate carbon emission. As the gover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