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世界級羽球女子雙打前四拍之技戰術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世界級羽球女子雙打前四拍之技戰術分析"

Copied!
4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羽球運動的發展趨勢與當代較知名的運動員的打法特點有密切 的關係,不同年代運動員的技戰術打法會隨著發展趨勢而改變(鄭元 龍,2001)。羽球雙打不是集合任何兩位最好的單打選手,就可以成 為一組最好的雙打陣容,雙打在技術及戰術戰略上的要求是與單打截 然不同的。雙打在來回球的節奏上更快,攻擊上更加凌厲及處理球的 變化更多樣,加上隊形變化與合作的重要,所以競賽前的戰術擬定益 形重要(樊正治 1980) 。 雙打這個項目是雙方各有兩位球員,但是雙打比賽場地卻只比單 打比賽場地,在左右兩邊各增加了 46 公分,接發球時後場有效區域 還比單打短了 76 公分,這樣短兵相接的局面,因為場地變小,反應 的時間縮短,只要一顆球處理不好,搶球、漏球或出球的質量不好, 都是構成輸球的原因,所以賽前的溝通與戰術上的應用是很重要的。 張博與邵年(1997)說明羽球技術特別在發球,接發球,平抽擋, 封網,撲殺,連續扣殺,接殺及防守反擊等技術要求比較高。目前羽 球發展趨勢為技術全面、特長突出、主動進攻、攻守均衡、快速致勝 的方向發展。在雙打方面則是技術全面,攻防多拍,快字當頭,以攻 為主,先發制人;女雙則普遍採用以拉開反擊之打法(魏協森,1993) 。 羽球雙打中,前三拍是為了取得攻勢的前奏,如果雙打球員不能夠打 出高質量的發球、接發球與發球後的下一拍,就很難從防守型態轉為 進攻型態。 程嘉彥(1984)研究 1976-1984 年的幾場國際性比賽,分析探討 比賽耗時的多少、發球和往返擊球的次數、比賽的運動量消耗程度及 1.

(2) 比賽球員在比賽中表現的優劣。發現在前六拍就決定勝負所佔的百分 比相當高,男子雙打為 67.14%,女子雙打為 71.87%。 陳俊汕(2000)透過十二場雙打比賽,研究男子雙打最後一拍技 術統計得知,男子雙打的前三拍贏球率為 24.0%,前三拍已相當程度 的左右比賽勝負,所以「快速」是當今羽球發展的趨勢之一,尤其在 男子雙打中更是以快制快,誰能掌握中場主動,誰就能有較大獲勝的 機會。 以上部份文獻是針對羽球雙打舊制(十五分三戰兩勝制),所使 用的技戰術,在新賽制方面(二十一分落地得分三戰兩勝)方面。田 秉毅(2006)認為 21 分制帶給大陸女雙很大的衝擊,在比分接近時, 就要看誰較能把握前半場、發球與接發球的機會,才具有掌控整場局 面的優勢。隨著新的賽制改變,雙打項目在每一拍的處理上,顯得更 加小心謹慎,為了不失掉每一拍得分的機會,必須更加專注於擊出的 每一拍與擊球後連貫的下一拍。 研究者身為一名優秀的羽球選手(女子雙打的排名最高曾居世界 第三位),觀察國際比賽中,世界一流選手所發揮的戰術與技術是一 門重要的功課,親身經歷了世界性的比賽而產生一些新的體認,例如 在高水準的比賽中,曾因對手的發球、接發球質量較佳,導致在比賽 的過程中備感壓力,而無法發揮本身技術特長。 本研究想要了解世界級羽球女子雙打選手,使用前四拍戰術多是 何種技術、站位方式及落點,透過這個觀察研究,期望帶給國內的女 子雙打選手,在前四拍觀念上能有較明確的認知。每一拍的技術運 用、根據對手站位回擊球的落點能有實質的效果。也希望國內喜愛羽 球的球友,能知道現在國外一流的選手,是採取什麼樣的戰術打法, 而對現代羽壇的女子雙打趨勢更加瞭解。 2.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為研究世界級羽球女子雙打選手前四拍使用之技 術與戰術包括: 一、探討世界級羽球女子雙打不同拍擊次數之得分效果分析。 二、探討世界級羽球女子雙打選手前四拍擊球技術之次數分析。 三、探討世界級羽球女子雙打選手女子雙打之前四拍落點分析。 四、探討世界級羽球女子雙打之前四拍站位分析。.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於 2006 年 07 月 01 日 (2006 年卡達杜哈亞運之前) 至 2008 年 05 月 01 日,針對世界級羽球女子雙打選手前四拍進行技、戰術分 析。 世界級羽球女子雙打選手資料分別為:2006 年卡達杜哈亞運羽 球女子團體賽決賽,女子雙打部分(一場)、女子雙打個人賽前四強 (冠軍戰一場、四強進二強兩場) ;2007 年新加坡公開賽女子雙打前 四強(冠軍戰一場、四強進二強一場)進行觀察分析。 二、研究限制 (一)在探討世界級羽球女子雙打選手前四拍技戰術方面,因資 料蒐集以亞洲運動會為主,所以無法將世界所有優秀選手納入研究對 象,例如丹麥、英國、..等等國家。 (二)在技戰術的展現方面,視個人體能與心理狀態的不同而有 所差異,但本研究無法觀察選手在當次比賽下,所表現的體能與心理 狀態。. 3.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羽毛球或羽球:大陸學者稱之為羽毛球,國內則統稱羽球,為了 忠於原文,引用大陸文獻時稱之為羽毛球。 二、第一拍: 本研究所指發球。 三、第二拍: 本研究所指接發球。 四、第三拍: 本研究所指發球方發完球的下一拍。 五、第四拍: 本研究所指接發球方接完發球的下一拍。 六、技術解釋名詞如下: (一)長球 (clear) 指凡使用高手擊球方法,將球往對方後場區底線處附近落下的球 路(體育大辭典,1984)。 (二)切球 (drop shot) 指凡是從後場高處朝對方前場區域擊出所出現的球路(體育大辭 典,1984)。 (三)殺球 (smash) 是一種從我方後場高處迅速往對方中後半場區域下壓擊出的進 攻技術(體育大辭典,1984)。 (四)撲球 (net smash) 也稱為網前殺球,當球剛剛過網時閃動手腕撲擊前去,彈殺球過 網直向空檔或對方身上(體育大辭典,1984)。 (五)網前短球 (close net shot) 指將羽球從網前還擊至網前的球,稱為網前短球(體育大辭典, 1984)。 (六)推球 (push shot) 4.

(5) 指舉拍略高於球網,將越網而過的球,用手推的方式,使球被推 擊至對方弱點處的擊球法(體育大辭典,1984)。 (七)擋網前球(net shot) 擊球點在擊球員身體的兩側或近身,揮拍動作幅度較小的稱為擋 球, 使球以與地面平行或向下飛行的弧度擊到對方場區(紀世清, 1999)。 (八)抽球(drive) 指在後場處於被動時,在身前快速閃動腕關節向前平揮掃撃,球 行徑路線成平飛快速過網至對方後場區,是一種直線、對角線快速撃 球法(體育大辭典,1984)。 (九)發球 (service) 發球限於規則,發球員球拍擊球瞬間,整個羽球應在腰部以下。 (腰部的定義制發球員最低的肋骨的最下緣想像橫切面)發球員球拍 的拍柄於擊球瞬間,必須朝向下方(國際羽總,2005)。 (十)挑球 (lob shot) 指一種防守性技術,當來球貼網而落以低手擊球法將球擊至又高 又遠的端線垂直落下,迫使對手退到後場擊球,減弱其進攻威力,而 自己有更多時間返回原心位置(體育大辭典,1984)。 七、擊球落點: 本研究擊球落點,界定於選手擊球時或球落地的位置。 八、接發球、第三拍、第四拍之落點: 本研究所指之接發球、第三拍、第四拍落點為,根據羽球特性, 將最後落點劃分為羽球場後場至球網分成三等分,從球場兩側邊線橫 向分成三等分,共為九個區塊如圖 1-4-1 所示參考(陳俊汕,2001)。 並將羽球場後場至球網分成三等分: 前半場(七號區、八號區、九號區)、 中半場(四號區、五號區、六號區)、 後半場(一號區、二號區、三號區);. 5.

(6) 從球場兩側邊線橫向分成三等分, 右半場(一號區、四號區、七號區)、 中半場(二號區、五號區、八號區)、 左半場(三號區、六號區、九號區)。 右半場. 中半場. 左半場. 一號區. 二號區. 三號區. 四號區. 五號區. 六號區. 七號區. 八號區. 九號區. 後半場. 中半場. 前半場 球網. 圖 1-4-1 羽球場半場落點標示圖 九、站位方式: 本研究所指之站位方式為分成: (一)前後站位、 (二)左右平行站位、 (三)左斜前右斜後站位、 (四)右斜前左斜後站位。. 6.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針對發球、接發球及第三拍的技術、落點、站位與戰術的 關連性做相關文獻的整理,分成四節:第一節、羽球戰術的定義;第 二節、羽球雙打戰術分類;第三節、羽球技戰術分析相關文獻;第四 節、本章總結。. 第一節. 羽球戰術的定義. 莊美鈴(1975)說明所謂羽球戰術是配合臨場敵我情況,如何巧 妙的運用基本動作以達到制敵奇效。 程嘉彥(1990)指羽球雙打的戰術即在比賽中,選手根據羽球規 則、羽球的運動規律和彼此雙方的技術、體能、智慧等具體情況以及 臨場比賽發展的變化,有意識的運用各種技術的組合,所採取的有目 的、有預見性的行動。 何敬東與李永紅(1994)說明各種戰術的指導思想,就是尋找對 方配合中的失誤與缺陷,以及技術上的薄弱環節,實施戰術,攻其不 備,以強壓弱。 張博與邵年(1997)指出在運動上,戰術則代表一個運動員在比 賽前或比賽中知己知彼,運用技術和身體之長,抑制對方之短奪取最 終勝利的章法。 彭美麗等(1998)說明在羽毛球比賽中,雙方都想要控制對手, 力爭主動,以己之長剋彼之短,抑彼之長,避己之短,控制與反控制 的競爭是十分激烈的,能根據不同對手的特點,採取相映變化的技術 手段而勝之,這便是戰術的意義。 7.

(8) (廖焜福、紀世清,2002)說明羽球戰術,是指選手在比賽中為 了表現出高超的競技水準和戰勝對手,而採取的計謀和行動。 根據上述學者所言,要贏得對手獲取勝利,先從蒐集對方的優缺 點開始,運用自己的優勢,壓住對方的弱勢,以巧妙且具有變化的 技術組合,來壓制對方的優點,而使對方缺點暴露出來,這就是所謂 的戰術。. 第二節. 羽球雙打戰術分類. (王文教,1995;李誠志,1994;程嘉彥,1980)認為雙打戰術 分為: (一)基本站位(包括發球、接發球兩人站法) (二)進攻戰術分為:1.前四拍進攻戰術(包括發球、接發球進攻戰 術) ;2.攻人戰術;3.攻區域戰術;4.混和戰術;5.根據對方技術、 打法、心理、持拍手和配合情況制訂的戰術;6.幾種具體的進攻 輪轉法 (三)雙打防守戰術:1.配合防守的技術實施、2.守中反攻的戰術 陸宜山與金廣江(1993)雙打戰術有分成: (一)攻人戰術。 (二)攻中路戰術。 (三)後攻前封戰術。 (四)攻後場戰術。 (五)守中反擊戰術 (快攻壓網、前場打點、後攻前封、抽壓底線) 。. 8.

(9) 何敬東與李永紅(1994)雙打常用的基本戰術有: (一)對方一左一右站位時,使用攻中路戰術。 (二)對方一前一後站位時,使用攻半場戰術。 (三)雙打水平出現一強一弱時,使用二攻一戰術。 (四)發球搶攻戰術。 (五)守中反攻戰術。 (六)控制網前戰術。 涂國誠(2000)補充除了以上幾點之外,還有: (一)站位法戰術。 (二)前後站位法戰術。 (三)左右站位法戰術。 (四)輪轉站位法戰術。 紀世清(2002)將前三拍戰術分為: (一)發球戰術:1、以我為主的發球戰術。2、根據對方站位、站法 來決定發球的戰術。3、根據對方打法弱點制訂的發球戰術。4、發球 時間的變化戰術。5、發球的其他變化戰術。 (二)接發球的戰術:1、以我為主的接發球戰術。2、根據對方發球 的質量的好壞來處理接發球的戰術。3、根據對方處理第三拍的優缺 點來採用接發球戰術。4、接發球指導引想。 (三)第三拍回擊戰術:1、主動時,第三拍保持進攻戰術。2、在一 般情況下進行第三拍反攻的戰術。3、如何擺脫第三拍被動的戰術。 廖焜福(2002)指出雙打前四拍戰術: (一)發球戰術:1、以我為主的發球戰術。2、搶攻站位的發球戰術 3、根據對方打法弱點制訂的發球戰術: (1)調動隊形的發球戰術。 (2) 開特長、抓住弱點的發球戰術。4、發球時間的變化戰術。4、綜合性 的發球戰術: (1)快慢結合的發球戰術(2)長短結合的發球戰術(3) 9.

(10) 直線對角結合的發球戰術。 (二)接發球戰術:1、根據己方特點的接發球戰術 2、根據對方發 球質量的接發球戰術 3、根據對方處理第三拍優缺點的接發球戰術。 (三)雙打第三拍的回擊戰術:1、主動時第三拍保持進攻戰術 2、 控反控階段的第三拍反攻戰術 3、被動時過渡的第三拍戰術 4、雙打 第四拍封網分工戰術。 綜合上述學者所訂定的戰術而言,戰術原則大致上分為:站位戰 術、發球戰術、接發球戰術、進攻戰術及防守戰術,因此在分析羽毛 球基本戰術表現方面,分為這幾大類,其他戰術則是針對不同的對手 而細分出來的,因此說明戰術的分類是因為不同的情況而演變出這麼 多種形式的打法。. 第三節. 羽球技戰術分析相關文獻. 程嘉彥(1984)研究 1976-1984 年的幾場國際性比賽,分析探討 比賽耗時的多少,發球和往返擊球的次數,比賽的運動量消耗程度及 比賽球員在比賽中表現的優劣。結論認為要加強發球後往返各擊三次 球的訓練強度。也就是說,羽球比賽的決定勝負部分,是決定在往返 擊球的前六拍,就是每人在發球後各擊三次球,所以在訓練的時候從 發球開始,每拍擊球強度就要加強,以配合實際的比賽要求。因為在 前六拍就決定勝負所佔的百分比相當高,男子單打為 58.06%,女子 單打為 70.19%,男子雙打為 67.14%,女子雙打為 71.87%。所以在 訓練上除了要求快、狠之外,穩的加強訓練更是不可忽略。 翁志成(1989)以觀察法分析研究,1989 年台北國際羽球名人 邀請賽,各組前四強之發球及接發球技術,結果發現在雙打的三組(男 雙、女雙、混雙),接發球以殺球擊抽球為最多,兩者合計達七成以 上充分表現羽球「快」與「狠」的特色。 10.

(11) 王文教(1990)從羽毛球列入奧運會後,說明了雙打應具備牢固 的防守能力,因為雙打速度過快,遇到困難時可以先起高球,先防守, 順利時再進攻,雙打消耗精力大,要組織好的進攻,精力不容易保持 到最後,所以需要有好的防守。當然,也必須具備好的進攻,進攻方 面各國各有優點,歐洲大力扣殺,亞洲殺球動作小,速度快,落點好。 中國式連貫殺球好,但速度落點不夠理想。南韓除了攻守好之外,前 半場處裡的也快,發球好。印尼、馬來西亞除了進攻點好之外,手中 反攻意識強,落點好。 傅洵(1991)在第二屆蘇迪曼杯第七屆世界羽毛球錦標賽中,發 現歐洲運動員在雙打、混雙方面有幾項技術優點:一、發球較穩、質 量較高;二、接發球手法細膩,推、撲、抹、放的技術較全面(包括 網前技術);三、網前的勾對角和快攔搶網前好;四、後場兩側起跳 殺、劈、快吊的球路變化多;五、混雙中的男子中半場的反推、壓、 勾技術動作較全面細膩;六、防守技術的手法全面、擊球點較前;、 七步伐跑動較積極。 另一方面他們球路意識強,打法也很積極,前半場搶點爭取主 動,以快速平推結合放半場,然後封住前半場,迫使對方挑高球防守, 創造後場進攻機會。防守時,通過平推、反抽結合勾對角的球路變化, 使對方前場封網難度變大,以爭取守中反攻機會。總結來說爭取快 打、高打、前打是他們的主導思想。 俞民(1991)在第十屆亞運會上,中國關渭貞與商群華遇上南韓 選手鄭明熙與黃惠英,第一局南韓選手發揮超水準演出,搶得第一 局,關與商照著教練的指點下,沈著應戰,按照既定的戰術,先拉開 後場,然後再組織進攻專攻鄭的弱點,結果頻頻得手,連得兩局。 向東(1991)從五月底的第十六屆湯姆斯杯、第十三屆優伯杯到 九月份的第十一屆亞運會,短短四個月的時間,在雙打方面,發球搶 11.

(12) 攻的機會少了,前四拍打死的機會少了,而多拍往返增多了。比如中 國姚芬與賴彩勤和印度尼西亞的羅西亞娜與唉爾瑪一戰,其中一顆球 來回往返打了 94 拍。 中國羽毛球隊調研組(1992)第十七屆湯姆斯杯、第十四屆優伯 杯談雙打比賽技術特點與分析根據對這次比賽現場觀察分析和對個 別強隊現場技術統計,整個打法趨勢為“快攻為主導,技術全面化, 防守有提高,多拍攻、防比例大”。在女雙部分以拉開反擊的打法較 普遍,這當中運動員具有一定的防守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後場進攻威 力不大,表現在後場兩側奔跑速度不快,無法做到多拍連續進攻,扣 殺的份量不夠重,扣殺的落點變化不大,有利於防守。 陳福壽(1992)認為提高殺球的準確性,是提高雙打殺球效率的 重要條件,雙打殺球弱點和單打不同,單打以抓空檔、抓邊線為要求, 雙打空檔相對較小,主要是抓對方技術弱點,如左側身或右側身為目 標,其次以中路(中線)為目標,使對方猶豫而造成回球質量不高。 丘玉芳(1992)亦分析從 1983-1986 年的世界男子雙打比賽,共 1978 個發球結果直接得分只有 28 個,占 1.42%,發球主動有 457 個, 占 23.1%,發球一般(指不主動也不被動)有 725 個,占 36.6%,發 球被動有 596 個,占 30.13%,發球失誤有 172 個,占 8.7%。這些數 字證明了在雙打比賽中,發球一方大部份是處於被動的地位,也就是 說想要透過發球直接得分,或取得主動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要想取得 主動只能透過第三拍。 丘玉芳(1993)研究羽毛球女選手及球拍數與球數的研究中,認 為羽毛球〝快、狠、準、活〞的風格來說,核心是快字。快就是快速, 是指移動速度、技術動作的出手和出球速度要以快致勝。. 12.

(13) 中國羽協調研組(1993)在 1993 年羽毛球蘇迪曼杯與世界錦標 賽當中,發現快速、全面、進攻、多變,仍是當前世界羽毛球技戰術 發展的主要趨勢,從這次比賽中看到了男雙選手戰術發展更強調速 度、進攻的威脅和質量:如雙打以前流行守中反攻,這次卻是先發制 人,形成對攻局面,而且越打越快,注意提高發球、接發球質量,和 前半場的出球質量,後場是加強扣殺的威脅。 李開穎(1993)說明當下世界羽毛球的運動技術,仍然朝著”全 面、快速、多拍、進攻”的方向發展,中國羽毛球技術及比賽風格, 仍然符合當前世界羽毛球運動技術的發展趨勢。但是之後又注入了” 快、狠、準、活”和以我為主、以快為主、以攻為主的技術風格。這 種技術風格需要基本技術全面熟練,特長突出,進攻點多,能攻善守, 殺、劈殺兇狠,防守刁穩,封網積極,達到快、狠、準、活全面結合。 快字當頭,快中求穩,快中求準,快中求狠,快中求活,才能充分發 揮技術水平,出奇制勝。 向明珍與陳敏(1994)針對中國大陸境內所舉辦的年全國羽毛球 錦標賽為對象,在女子雙打比賽來看,他們認為雙打中的前三拍及前 半場的快封能力尤為重要。他們分析葛菲/顧俊對韓晶娜/姚婕的女雙 半決賽的最後一拍發現,前三拍及前半場的快封拍數高達佔最後一拍 得失分總數的 85%,後場進攻的比例則對於明顯下降。由此可見, 隨著雙打中攻防能力不斷的提高,快封能力,加強雙打中前三拍及前 半場提高女子雙打技術水準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及作用。 何年平(1994)亦研究 1984-1992 年的四場女子雙打比賽,分析 女雙選手失球的一般規律。在接球失誤的區域分佈情況,發現中國女 子雙打的每個場區失誤率多寡不同,前場的失誤率為 24.2%,中場為 64.9%,後場則為 10.9%;而對方的前場失誤率為 23.2%,中場為 60 %,後場為 16.8%。以上數字說明雙打的失球多為中場,其次是前場, 13.

(14) 而後場都是最少的。他歸納認為,在女子雙打而言,進攻中的殺球、 封網、撲球是得分的主要手段。 蔡軍(1994)分析了從 1987-1993 年的世界級男雙比賽, 他認 為根據雙打的戰術要求,在羽球男雙比賽中,雙方運動員都非常重視 前場區域,誰能在前場佔據主動,那麼誰就能爭取場上的主動。所以 男雙比賽中運動員都非常重視搶網。同時,在接發網前小球,回擊中 路(即中線位置)的路線是既穩又有攻擊力的回球方式,若回放中間 位置的網前球,則更可取得較高的主動機會。 王文敎(1995)認為,第三拍在雙打技術中是一項重要的技術, 在戰術中有他重要的地位。第三拍的處理和發球,有緊密的關係,如 果發球目的性很強,發球質量又很好,那麼,第三拍就能保持繼續進 攻。如果目的性強但發球質量不高,而接發球也打出了出人意料的路 線,這時第三拍就應考慮如何組織反攻。如果發球的目的性不強,質 量又差,那麼第三拍就應考慮如何擺脫被動局面。因此,第三拍是保 持主動、組織進攻和擺脫被動的關鍵一環,不重視這一環節的訓練, 就會出現了主動時保持不了主動進攻的優勢,在一般情況下無法進行 反攻,而只能打出防守性的球,在被動時就可能出現一拍,就被接發 球方撲死,或即使勉強打過去,也抵擋不住對方第四拍的進攻而失 誤。提到第三拍的技術,要求做到啟動反應快,主動跟的上,被動救 的起,手法出手快,能攻又能守,球路變化多,使對方封不住,從而 創造更多的主動機會。 陳俊汕(2000)透過十二場雙打比賽,研究男子雙打最後一拍技 術統計得知,亦即在前三拍及分出勝負者,贏球率為 24.0%;來回在 三拍以上之最後一拍,屬於前場擊球者,贏球率為 29.5%;屬於中場 擊球者,贏球率為 36.7%;屬於後場擊球者,贏球率為 9.8%,從上 述的數據得知,贏球主要關鍵以中場擊球所佔的比例最高,從雙打特 14.

(15) 性來看,中場擊球的技術不外乎有平抽、平推、中場扣殺及接殺球反 抽等技術。值得一提的一點就是,在男子雙打中前三拍的贏球率為 24.0%,前三拍有相當程度的左右比賽勝負,所以「快速」是當今羽 球發展的趨勢之一,尤其在男子雙打中更是以快制快,誰能掌握中場 主動,誰就能有較大獲勝的機會。 陳俊汕(2001)透過十二場雙打比賽,研究男子雙打第三拍技術, 從 1015 個第三拍中,得知第三拍效果以被動為主(指第四拍被對手 殺球、切球封網或放網前小球)比例為 44.83%,第三拍主動(第四 拍回擊挑、擊高遠球或被第三拍網前封網)比例為 16.85,第三拍得 分只佔 5.52%。 田秉毅(2006)認為 21 分制帶給大陸女雙很大的衝擊,在比分 接近時就要看誰的前半場、發球與接發球等機會把握的好,才能具有 掌控整場局面的優勢。 綜合上述所言,羽球最基本的戰術就是「快、狠、準、活」,另 外加上配合對手,演變出千變萬化的進攻落點,與在危急時刻所運用 出堅強實力的防守,是雙打技術的主軸。. 第四節. 本章總結. 羽球戰術精隨為五字箴言「快、狠、準、活、穩」,雙打戰術原 則大致上分為:站位戰術、發球戰術、接發球戰術、進攻戰術及防守 戰術,其它更多戰術都是從中演變成,雙打項目裡,前三拍的技術應 用,佔有搶先主導整場比賽的優劣勢,在大家攻防實力都增加的同 時,先透過前三拍的搶攻,取得中半場攻擊的優勢,才能創造得分的 機會。這和以往,由前排的隊友透過網前處理,製造機會給後場隊友 攻擊得分的觀念,有非常大的不同,所以在羽球雙打中,技術與戰術 的結合是非常重要的。 15.

(16)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章分成四節:第一節、研究架構;第二節、研究對象;第三節、 研究工具;第四節、實施過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架構見圖 3-1-1,以世界級羽球女子雙打選手,透過影片 觀察統計與分析雙方從發球開始的前四拍擊球落點、站位方式與擊球 技術。. 研究對象觀察記錄 前 四 拍 站 位 分 析. 前 四 拍 落 點 分 析. 前 四 拍 擊 球 技 術. 前 四 拍 得 分 效 果. 前、中、後 半場落點分析. 左、中、右 半場落點分析. 卡方適合度考驗分析. 提出研究成果.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16.

(17) 本研究如圖 3-1-2 之流程逐一實施 研究概念形成. 進行相關文獻蒐集. 擬定研究計畫. 選定拍攝對象. 設計記錄表格. 實際拍攝影片. 確定記錄表格. 正式觀察記錄. 進行資料分析. 提出研究結果與建議. 圖 3-1-2 研究流程圖. 17.

(18)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當今世界級羽球女子雙打選手,比賽包括:2006 年杜哈亞洲運動會羽球女子團體決賽雙打一場(因賽制順序關係僅一 場女雙出賽) 、個人女子雙打半決賽兩場及決賽一場;2007 年奧運積 分第一站,新加坡公開賽羽球女子雙打半決賽一場(因另一場有人因 受傷棄權)和冠軍戰女子雙打比賽為對象,共計六場(15 局)女子 雙打比賽。 表 3-2-1 研究對象比賽結果記錄表 比賽名稱. 比賽日期. 2006 年杜哈 2006 年 亞洲運動會. 比賽場次 女子團體. 12 月 05 日 決賽. 比賽選手 (CHN)Yang wei. 比賽. 比賽. 結果. 局數. 21:08 2:0. Zhang jiewen (JPN)Ogura kumiko. 21:15. Shiota reiko 2006 年杜哈 2006 年 亞洲運動會. 女子個人. 12 月 09 日 決賽. (CHN)Yang wei Zhang jiewen (CHN)Gao ling. 21:18 21:23. 1:2. 14:21. Huang sui 2006 年杜哈 2006 年 亞洲運動會. 女子個人. 12 月 08 日 半決賽. (JPN)Ogura kumiko Shiota reiko (CHN)Yang wei. 20:22 21:16. 2:1. 21:09. Zhang jiewen 2006 年杜哈 2006 年 亞洲運動會. 女子個人. 12 月 08 日 半決賽. (CHN)Gao ling. 21:16 2:0. Huang sui (KOR)Lee hyo jung. 21:12. Lee kyung won 2007 年新加 2007 年 坡公開賽. 女子個人. 05 月 06 日 決賽. (CHN)Yang wei Zhao ting ting (CHN)Wei yi li. 21:10 19:21. 1:2. 18:21. Zhang yawen 2007 年新加 2007 年 坡公開賽. 女子個人. 05 月 05 日 半決賽. (CHN)Wei yi li. 21:12 2:0. Zhang yawen (KOR)Lee hyo jung. 21:12. Lee kyung won 18.

(1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屬於觀察法,在觀察國際選手在比賽中的前四 拍技術、站位方式與擊球的落點表現後,立即逐一記錄,最後再加以 統計分析比較。因此本研究工具為: 1.電腦(TOSHIBA 型號為 M-500) 2.比賽光碟片(SONY DVD-R) 3.數位攝影機(SONY 型號為 DCR PC-101) 4.錄影帶(SONY 型號為 MINI DV 90) 5.電腦燒錄機(TOSHIBA 型號為 M-500) 6.研究者自編之記錄表格(見附錄一至十一). 第四節 實施過程 一、錄製比賽畫面 由研究者參加比賽,自行至比賽場館,以攝影機進行實地拍攝。 二、設計記錄表格 針對羽球實際比賽,與女子雙打的技術特殊性,參考相關文獻擬 定記錄表格,之後和許多女子雙打選手、國家級教練討論記錄表格、 效果分類等細節修訂,並且在本研究未開始記錄之前,有許多次試驗 的記錄演練,以期達到正確無誤後才開始記錄。 (一)先將羽球雙打技術編制代號: 1.發球: (1)發短球:擊球區域為前場發球線後,發球後,球越網而下,墜 落在對手前場發球線後。 (2)發長球:擊球區域為前場發球線後,發球後,球向上飛行,墜 落在對手後場發球線前。 2.長球:擊球區域為後場位置,高手擊球後,球向上飛行,墜落在對 19.

(20) 手後場區域內。 3.挑球:擊球區域為前場網前處,低手擊球後,球向上飛行,墜落在 對手後場區域內。 4.切球:擊球區域為後場位置,力量較小之的高手擊球後,球向下飛 行,墜落在對手前場區域內。 5.殺球:擊球區域為後場位置,力量較大之高手擊球後,球迅速向下 飛行,墜落在對手中、後場區域內。 6.抽平球:擊球區域為中場位置,回擊球網高度左右之快速平球,墜 落在對手中場區域內。 7.擋網前球:擊球區域為中場位置,將球輕推球網高度左右,墜落在 對手前、中場區域內。 8.推球:擊球區域為前場位置,在網前將球平擊至球網高度左右,之 快速平球,墜落在對手後場區域內。 9.撲球:擊球區域為前場位置,在球網前將球下扣,墜落在對手中、 後場區域內。 10.放網前短球:擊球區域為前場位置,在球網前擊出在球網高度左 右,墜落在對手前場區域內。 (二)將前四拍落點編制如前圖 1-4-1 所示。 (三)將雙打站位編制代號: A.左右平行站位、 B.前後垂直站位、 C.左斜前右斜後站位、 D.右斜前左斜後站位。. 20.

(21) 三、實際觀察 本研究的性質屬於觀察法,Han van der Mars (1989) 認為,在觀 察研究時必須遵從一系列步驟,稱之為系統觀察,以確保觀察資料的 可靠性與正確性轉引自(陳俊汕,2000) 。這些步驟如下列所示: (一)決定欲觀察什麼 在本研究中,是觀察世界級羽球女子雙打選手的比賽畫面,觀察 從每一發球開始,前四拍的技術;接發球、第三拍、第四拍站位方式 與接發球、第三拍、第四拍擊球的落點表現,之後再做分析比較。 (二)對所觀察的行為下定義 本研究中的觀察行為包括前四拍的技術、站位方式與落點,這些 須觀察的行為如第一章第四節之名詞解釋中所列。 (三)選擇適當的觀察系統 Han van der mars(1989)認為,在系統觀察研究時應考慮兩個向 度:一是行為的重複性,即行為可以一再地重複觀察;另一個是行為 的特性轉引自(陳俊汕,2000)。本研究觀察內容為光碟片,可以一 再回轉觀察其動作,所以具有重複性。 (四)觀察者信、效度之建立 本研究建立信度方法分為兩種: 一、不同觀察人員在不同時間觀察比較結果是否有一致性。 二、同一位觀察人員在不同時間反覆觀察比較結果是否有一致性。 本研究將參與記錄選手分成兩組,每次觀看限一場球賽,以慢格 播放,不超過兩小時,以免產生疲勞,並商請具有羽球專長選手二人 來給予協助。. 21.

(22) 表 3-4-1 記錄者基本資料表 姓. 名. 記錄者 一 記錄者 二 記錄者 三. 經 歷 簡 介 全國男子單打冠軍 國立體育學院 運動技術所研究生 全國混合雙打季軍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運動競技系學士生 全國女子單、雙打冠軍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體育系研究生. 信度公式如下: 觀察一致的次數÷(觀察一致的次數+觀察不一致的次數)求得。 (王文科,1993;郭生玉,1993) 。 研究結果抽取兩組人員記錄同一場次作為信度考驗,結果兩組人 員在同樣一段影片上,信度考驗達 98.72%,針對兩組人員有觀察記 錄不一致的地方,研究者針對疑問進行說明,而在第二次記錄上兩組 人員信度考驗達 100%,顯示本研究信度是可以被採用的。 選手前四拍技術、站位、落點之比較,所使用的記錄表格,是根 據研究目的與參考相關文獻而設計,所以在內容與樣本的選取上,均 具有代表性與適切性。 (五)實際觀察 本研究觀看比賽內容以一場(二至三局)為限,不超過兩小時, 以慢格播放,觀察每次發球開始的前四拍的站位、擊球技術與擊球的 落點表現。. 22.

(23) (六)資料處理 本研究的各項資料輸入 SPSS for Windows 12.0 電腦統計套裝軟 體,並以 α = .05 為顯著水準進行卡方適合度統計考驗。. 23.

(24)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本章依據架構和所欲探討的問題,呈現本研究觀察統計資料結 果,並將本章分為四節,第一節為不同拍擊次數之得分效果分析;第 二節為前四拍擊球技術之次數分析;第三節為女子雙打之前四拍落點 分析;第四節為女子雙打之前四拍站位分析;第五節女子雙打之前四 拍技術、落點、站位總結。. 第一節 不同拍擊次數之得分效果分析 本節將六場比賽(15局)共529次發球數,經由統計分析,將前 五拍得分效果分別加以比較歸納如下: 一、前三拍得分效果分析. 所得知資料經 SPSS 12.0 統計軟體之卡方檢定處理後沒有達顯著 差異(p< .05, X²=.633)。由表 4-1-1 推測在前三拍搶取主動進攻時,前 三拍的得分機會是沒有差異的。 表 4-1-1 前三拍得分效果卡方檢定表 拍次得分. 觀察. 期望. 殘差. 個數. %. 個數. %. 第一拍. 35. 35.7%. 32.667. 33.3%. 2.333. 第二拍. 29. 29.6%. 32.667. 33.3%. -3.667. 第三拍. 34. 34.7%. 32.667. 33.3%. 1.333. X² .633. *p < .05. 二、前四拍得分效果分析 所得資料經 SPSS 12.0 統計軟體之卡方檢定處理後達顯著差異 (p< .05, X²=13.679)。由表 4-1-2 顯示第四拍得分為最少,只佔了 10.1 %,這與陳俊汕(2001)透過十二場雙打比賽,研究男子雙打第三拍 技術,得知第三拍失誤占 10.11%相似。推測在雙打對打過程中,從. 24.

(25) 發球開始雙方為了搶取主動進攻權,前三拍較容易失誤,而從第四拍 開始,回擊球路則明顯回穩。 表 4-1-2 前四拍得分效果卡方檢定表 拍次得分. 觀察. 期望. 殘差. 個數. %. 個數. %. 第一拍. 35. 32.1%. 27.250. 25.0%. 7.750. 第二拍. 29. 26.6%. 27.250. 25.0%. 1.750. 第三拍. 34. 31.2%. 27.250. 25.0%. 6.750. 第四拍. 11. 10.1%. 27.250. 25.0%. -16.250. X² 13.679*. *p < .05. 三、前四拍得分贏球率 所得資料參照統計結果表 4-1-3 得知,前四拍得分贏球率為 20.6 %。這與陳俊汕(2000)透過十二場男子雙打比賽,前三拍及分出勝 負者,贏球率為 24.0%,結果為相近。但本研究結果前四拍得分比率 相較男子選手少,推測是由於女子選手在進攻的威脅性沒有男子選手 大,所以在被動情況下可以先求穩定,從防守中找尋機會攻擊。 四、前四拍及五拍以後得分效果分析 表 4-1-3 前四拍及五拍以後得分效果卡方檢定表 拍次得分. 觀察. 期望. 殘差. 個數. %. 個數. %. 第一拍. 35. 6.6%. 105.800. 20.0%. -70.800. 第二拍. 29. 5.5%. 105.800. 20.0%. -76.800. 第三拍. 34. 6.4%. 105.800. 20.0%. -71.800. 第四拍. 11. 2.1%. 105.800. 20.0%. -94.800. 第五拍以後. 420. 79.4%. 105.800. 20.0%. 314.200. X² 1169.894*. *p < .05. 25.

(26) 本節將觀察記錄所得之資料經 SPSS 12.0 統計軟體之卡方檢定統 計處理後達顯著差異(p< .05, X²=1169.894)。由表 4-1-3 顯示第五拍得 分次數為 420 次,佔總得分率將近 80%,推測是由於本研究以觀察 前四拍得分為主,第四拍之後沒有加以詳細記錄得分情況,所以顯示 結果以四拍以後得分為最多,因此顯示大部份的世界級女子雙打比賽 的拍數都超過四拍以上。. 第二節 前四拍擊球技術之次數分析 從本研究觀察記錄,經由統計分析之後,前四拍擊球技術之次數 歸納如下列結果: 一、第一拍擊球技術分析 所得之資料經 SPSS 12.0 統計軟體之卡方檢定統計處理後達顯著 差異(p< .05, X²=324.817)。從表 4-2-1 分析得知世界級羽球女子雙打 選手,在六場比賽當中,發球成功次數為 515 次,其中發長球為 53 次,發短球為 462 次,在使用發短球技術比發長球的技術多近八倍之 多。此結果與蔡軍(1994)研究 1987-1993 年的國際性男子雙打比賽, 在 2578 個發球中發前場球為 73.4%,發後場為 26.6%。陳俊汕(2001) 針對世界級羽球男子雙打選手發球及接發球之研究,從 1839 個發球 中發前場球為 87.22%,發後場球為 12.78%觀察結果都是相近的。由 於雙打發球區比單打短 76 公分,因此雙打發高球容易被對手直接攻 擊,而發短球質量較佳的話,也可以成為主動進攻技術,因此大多數 選手還是以發短球為主。 表 4-2-1 第一拍球路技術卡方檢定表 第一拍技術. 觀察 個數. 1 發長球 2 發短球. 53 462. % 10.3% 89.7%. 期望. 殘差. 個數. %. 257.500 257.500. 50.0% 50.0%. -204.500 204.500. X² 324.817*. *p < .05 26.

(27) 二、第二拍球路技術分析 第二拍接發球數,使用技術由多至少的順序為,推球 286 次 (57.9%)、網前短球 60 次(12.1%)、挑球 53 次(10.7%) 、撲球 44 次(8.9%) 、殺球 35 次(7.1%) 、長球 8 次(1.6%) 、切球 7 次(1.4%) 、 擋網前球 1 次(.2%) 、抽球 0 次(0.0%) 。 表 4-2-2 第二拍球路技術卡方檢定表 二拍技術(排序). 觀察 個數. 1 2 3 4. 長球 切球 殺球 撲球. (6) (7) (5) (4). 8 7 35 44. % 1.6% 1.4% 7.1% 8.9%. 5 6 7 8 9. 網前短球 推球 擋網前球 抽球 挑球. (2) (1) (8) (9) (3). 60 286 1 0 53. 12.1% 57.9% 0.2% 0.0% 10.7%. 期望 個數. 殘差. 54.889 54.889 54.889 54.889. % 11.1% 11.1% 11.1% 11.1%. -46.889 -47.889 -19.889 -10.889. 54.889 54.889 54.889 54.889 54.889. 11.1% 11.1% 11.1% 11.1% 11.1%. 5.111 231.111 -53.889 -54.889 -1.889. X² 987.457*. *p < .05 所得之資料經 SPSS 12.0 統計軟體之卡方檢定處理後達顯著差異 (p< .05, X²=987.457),第二拍接發球數,使用技術最多為推球 286 次 (57.9%),其次則為網前短球 60 次(12.1%),最少則是抽球 0 次。 結果與陳俊汕(2001)研究世界級男子雙打選手在十八場的比賽中, 發球效果以被動為主(指接發球撲球、殺球或放網前短球)被動率為 64.87%不大相同。推測世界級女子雙打選手發短球的表現不亞於男 選手,使接發球者難以使用撲球直接得分,而推球技術的過網高度不 高,造成發球者攔網難度加倍而增加挑球機會,所以多選擇推球與直 接放網前短球,目的都是製造主動攻擊的機會。使用抽球大部分都在 中場回擊,而發球技術以前半場、後半場為主,所以回擊抽球技術是 0 次。. 27.

(28) 三、第三拍球路技術分析 第三拍使用技術由多至少排列為,挑球 160 次(34.0%) 、抽球 78 次(16.6%) 、擋網前球 69 次(14.7%) 、推球 66 次(14.0%)、殺 球 57 次(12.1%)、長球 13 次(2.8%) 、、網前短球 13 次(2.8%) 切球 10 次(2.1%) 、撲球 4 次(0.9%) 、抽球 0 次(0.0%) 。 表 4-2-3 第三拍球路技術卡方檢定表 三拍技術(排序). 觀察 個數. 1 2 3 4. 長球 切球 殺球 撲球. (6) (8) (5) (9). 13 10 57 4. % 2.8% 2.1% 12.1% 0.9%. 5 6 7 8 9. 網前短球 推球 擋網前球 抽球 挑球. (6) (4) (3) (2) (1). 13 66 69 78 160. 2.8% 14.0% 14.7% 16.6% 34.0%. 期望 個數. 殘差. 52.222 52.222 52.222 52.222. % 11.1% 11.1% 11.1% 11.1%. -39.222 -42.222 4.778 -48.222. 52.222 52.222 52.222 52.222 52.222. 11.1% 11.1% 11.1% 11.1% 11.1%. -39.222 13.778 16.778 25.778 107.778. X² 382.204*. *p < .05 所得之資料經 SPSS12.0 統計軟體之卡方檢定處理後達顯著差異 (p< .05, X²=382.204),第三拍使用技術以挑球 160 次(34.0%)為主, 最少則是撲球 4 次(0.9%)。結果與陳俊汕(2001)研究世界級男子 雙打選手在十八場的比賽中,男子第三拍以挑高遠球或第三拍遭發球 方網前封網為主,主動率 44.64%相同。在第二拍統計資料顯示,使 用技術以推球、網前短球為主,所以第三拍回擊採用挑球居多,因為 女生攻擊力量沒有男生強,因此比較容易防守,所以第三拍大多採用 比較保守技術,從防守開始再來尋找下一拍反攻機會。 四、第四拍球路技術分析 第四拍使用技術由多至少排列為,殺球 137 次(32.1%) 、挑球 82 次(19.2%) 、擋網前球 55 次(12.9%) 、抽球 55 次(12.9%)、長球 24 次(5.6%) 、推球 23 次(5.4%) 、切球 22 次(5.2%)網前短球 18 28.

(29) 次(4.2%) 、撲球 11 次(2.6%) 。 表 4-2-4 第四拍球路技術卡方檢定表 四拍技術(排序). 觀察 個數. 1 2 3 4 5 6 7 8 9. 長球 (5) 切球 (7) 殺球 (1) 撲球 (9) 網前短球(8) 推球 (6) 擋網前球(3) 抽球 (3) 挑球 (2). 24 22 137 11 18 23 55 55 82. % 5.6% 5.2% 32.1% 2.6% 4.2% 5.4% 12.9% 12.9% 19.2%. 期望 個數 47.444 47.444 47.444 47.444 47.444 47.444 47.444 47.444 47.444. %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殘差 X² -23.444 -25.444 89.556 -36.444 -29.444 -24.444 7.556 7.556 34.556. 280.712*. *p < .05. 所得之資料經 SPSS 12.0 統計軟體之卡方檢定處理後達顯著差異 (p< .05, X²=280.712)。由統計資料顯示,世界級女子雙打第四拍所使 用的技術以殺球 137 次(32.1%) 、挑球 82 次(19.2%)為最多,最 少是撲球 11 次(2.6%) 。使用最多的兩種技術屬於完全不同類型,前 者是攻擊,後者是防守,推測其原因,在雙打方面最主要戰術還是以 殺球攻擊為最主要的技術,但是女子雙打的第三拍的擊球技術,主要 為挑球及推球,因此當對手把球挑高時,當然以殺球的攻擊技術回 擊,但對方以推球的技術處理第三拍時,第四拍的處理則多以挑球來 回擊,因此這以殺球及挑球這兩種動作,為第四拍回擊第三拍的技 術,是非常合理的。. 第三節 女子雙打之前四拍落點分析 本研究將前四拍球路之落點,經由統計分析歸納如下: 一、第二拍球路落點分析 第二拍接發球落點,由多至少排列為,六號區 139 次(28.6%)、 三號區 95 次(19.5%) 、五號區 73 次(15.0%) 、八號區 55 次(11.3%) 、 一號區 36 次(7.4%) 、四號區 35 次(7.2%) 、二號區 29 次(6.0%)、 29.

(30) 九號區 19 次(3.9%) 、七號區 5 次(1.0%) 。 表 4-3-1 第二拍球路落點分析卡方檢定表 落點二拍(排序). 觀察 個數. 1 2 3 4 5 6 7 8 9. 號區(5) 號區(7) 號區(2) 號區(6) 號區(3) 號區(1) 號區(9) 號區(4) 號區(8). 36 29 95 35 73 139 5 55 19. % 7.4% 6.0% 19.5% 7.2% 15.0% 28.6% 1.0% 11.3% 3.9%. 期望 個數 54.000 54.000 54.000 54.000 54.000 54.000 54.000 54.000 54.000. 殘差 %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X² -18.000 -25.000 41.000 -19.000 19.000 85.000 -49.000 1.000 -35.000. 263.037*. *p < .05. 一號區 36 次 7.4%. 二號區 29 次 6.0%. 三號區 95 次 19.5%. 四號區 35 次 7.2%. 五號區 73 次 15.0%. 六號區 139 次 28.6%. 七號區 5次 1.0%. 八號區 55 次 11.3%. 九號區 19次 3.9%. 球網. 圖 4-3-1 第二拍球路落點分佈圖. 30.

(31) 所得之資料經SPSS 12.0統計軟體之卡方檢定統計處理後達顯著 差 異 (p< .05, X²=263.037) 。接 發 球 擊 出 落 點 最 多 為 六 號 區 139 次 (28.6%) ,其次則為三號區95次(19.5%) ,最少為七號區5次(1.0%) 。 這與陳俊汕(2001)針對世界級男子十八場研究發現接發球以回放網 前小球、推撲中間後場和中間靠兩側為主。蔡軍(1994)研究世界級 男子雙打選手,以回放網前靠中間位置和中後場靠中線位置為主相 同。六號區139次(28.6%)對象只有一人為左手持拍,其餘皆為右手 持拍,發球方在發球時站位方式大多屬於前後站位方式,接發球者為 了取得攻勢,將球擊出在對手兩人之間,並且在反拍位置,希望造成 對手搶球,或無法在第一時間將球壓下。三號區95次(19.5%)選擇 將球擊到對手後場反拍位置,因為女生力量沒有男生強,所以從後場 底線沒有反壓制能力,只能選擇將球拉高或是過度,使接發球方產生 主動優勢。反之最少落點為正拍網前的七號區5次(1.0%) ,發球者發 完球注意力大多在網前,而接發球方為了避免一拍就被發球者正拍封 網,所以大多避免擊出七號區。 二、第三拍落點分析 第三拍擊球落點,由多至少排列為,一號區 86 次(19.4%)、五 號區 69 次(15.6%) 、二號區 64 次(14.4%) 、四號區 61 次(13.8%)、 三號區 54 次(12.2%) 、六號區 46 次(10.4%) 、八號區 39 次(8.8%) 、 九號區 19 次(4.3%) 、七號區 5 次(1.1%) 。. 31.

(32) 表 4-3-2 第三拍球路落點分析卡方檢定表 落點三拍(排序). 觀察 個數. 1 2 3 4 5 6 7 8 9. 號區(1) 號區(3) 號區(5) 號區(4) 號區(2) 號區(6) 號區(9) 號區(7) 號區(8). 86 64 54 61 69 46 5 39 19. 期望. % 19.4% 14.4% 12.2% 13.8% 15.6% 10.4% 1.1% 8.8% 4.3%. 個數 49.222 49.222 49.222 49.222 49.222 49.222 49.222 49.222 49.222. 殘差. %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X² 36.778 14.778 4.778 11.778 19.778 -3.222 -44.222 -10.222 -30.222. 103.765*. *p < .05. 一號區 86 次 19.4%. 二號區 64 次 14.4%. 三號區 54 次 12.2%. 四號區 61 次 13.8%. 五號區 69 次 15.6%. 六號區 46 次 10.4%. 七號區 5次 1.1%. 八號區 39 次 8.8%. 九號區 19 次 4.3% 球網. 圖 4-3-2 第三拍球路落點分佈圖 所得之資料經 SPSS 12.0 統計軟體之卡方檢定統計處理後達顯著 差異(p< .05, X²=103.765)。第三拍擊出落點最多為一號區 86 次 (19.4%) ,最少為七號區 5 次(1.1%) 。最多的一號區 86 次(19.4%) , 推測原因第二拍接發球擊球落點,大多都是對手反拍半場或後場區 域,在上一段說明女生力量沒有男生大,被壓制後反壓制能力較弱,. 32.

(33) 大多選擇將球拉至底線重新防守,而從反拍底線或半場沒有把握將球 拉至對角路線,所以第三拍回擊路線多為一號區。其次五號區 87 次 (20.3%)第二拍接發球者,不管是接長球或接短球,擊球完重心大 多都會向兩側偏移,所以第三拍也會選擇擊到中路,使對手搶球。反 之最少落點為七號區 5 次(1.1%) ,羽球選手大多正拍擊球比反拍擊 球有把握,本研究選手僅有一人為左手持拍,為了避免正拍封網,所 以大多避免擊出七號區。 三、第四拍球路落點分析 第四拍擊球落點,由多至少排列為,五號區 87 次(20.3%)、六 號區 69 次(16.1%) 、四號區 52 次(12.1%) 、三號區 52 次(12.1%)、 一號區 46 次(10.7%) 、八號區 40 次(9.3%) 、二號區 32 次(7.5%)、 九號區 28 次(6.5%) 、七號 22 次(5.1%)。 表 4-3-3 第四拍球路落點分析卡方檢定表 落點四拍(排序). 觀察 個數. 1 2 3 4 5 6 7 8 9. 號區(5) 號區(7) 號區(3) 號區(3) 號區(1) 號區(2) 號區(9) 號區(6) 號區(8). 46 32 52 52 87 69 22 40 28. % 10.7% 7.5% 12.1% 12.1% 20.3% 16.1% 5.1% 9.3% 6.5%. 期望 個數 47.556 47.556 47.556 47.556 47.556 47.556 47.556 47.556 47.556. %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殘差 X² -1.556 -15.556 4.444 4.444 39.444 21.444 -25.556 -7.556 -19.556. 71.332*. *p < .05. 33.

(34) 一號區 46 次 10.7%. 二號區 32 次 7.5%. 三號區 52 次 12.1%. 四號區 52 次 12.1%. 五號區 87 次 20.3%. 六號區 69 次 16.1%. 七號區 22 次 5.1%. 八號區 40 次 9.3%. 九號區 28 次 6.5%. 球網. 圖 4-3-3 第四拍球路落點分佈圖 所得資料經 SPSS 12.0 統計軟體之卡方檢定統計處理後達顯著差 異(p< .05, X²=71.332)。第四拍擊出落點最多為五號區 87 次(20.3%) , 其次六號區 69 次(16.1%),最少為七號 22 次(5.1%) 。五號區 87 次(20.3%) 、六號區 69 次(16.1%)推測第四拍大多是使用攻擊球 路,擊出兩人中間或是對手反拍位置。推測選手為了不讓自己防守難 度加大,大部分都會避免擊出七號區 22 次(5.1%) ,防止對手正拍網 前撲球。 四、第二拍前場、中場、後場落點分析 表 4-3-4 第二拍前場、中場、後場落點分析卡方檢定表 落點二拍前中後. 觀察 個數. 前半場(7、8、9)號區 中半場(4、5、6)號區 後半場(1、2、3)號區. 79 247 160. % 16.3% 50.8% 32.9%. 期望 個數 162.000 162.000 162.000. 殘差 % 33.3% 33.3% 33.3%. X² -83.000 85.000 -2.000. 87.148*. *p < .05. 34.

(35) 第二拍前場、中場、後場落點,由多至少排列為中半場(4、5、 6)號區 247 次(50.8%)、後半場(1、2、3)號區 160 次(32.9%)、 前半場(7、8、9)號區 79 次(16.3%)。. 後半場( 1、2、3 )號區 160 次 32.9%. 中半場( 4、5、6 )號區 247 次 50.8%. 前半場( 7、8、9 )號區 79 次 16.3% 球網. 圖 4-3-4 第二拍前場、中場、後場落點分佈圖 所得之資料經 SPSS 12.0 統計軟體之卡方檢定統計處理後達顯著 差異(p< .05, X²=87.148)。中半場(4、5、6)號區 247 次(50.8%)為最 多,這與蔡軍(1994)研究世界級男子雙打選手,以回放網前靠中間 位置和中後場靠中線位置為主相同。推論發球方站位屬於前後站位方 式,第二拍接發球者故意將球回擊至半場空檔,只要對手兩人之間搶 球,無法在第一時間回擊,就有機會製造主動進攻。最少為前半場(7、 8、9)號區 79 次(16.3%),推論網前區域對手主動撲球、推球或放 網前短球,都會造成防守劣勢,所以選手大多避免回擊至前半場區域。 五、第三拍前場、中場、後場落點分析 第三拍前場、中場、後場落點,由多至少排列為後半場(1、2、 3)號區 204 次 46.0%、中半場(4、5、6)號區 176 次 39.7%、前半場(7、 8、9)號區 63 次 14.2%。 35.

(36) 表 4-3-5 第三拍前場、中場、後場落點分析卡方檢定表 落點三拍前中後. 觀察 個數. 前半場(7、8、9)號區 中半場(4、5、6)號區 後半場(1、2、3)號區. 63 176 204. % 14.2% 39.7% 46.0%. 期望 個數 147.667 147.667 147.667. % 33.3% 33.3% 33.3%. 殘差 X² -84.667 28.333 56.333. 75.472*. *p < .05 後半場( 1、2、3 )號區 204 次 46.0%. 中半場( 4、5、6 )號區 176 次 39.7%. 前半場( 7、8、9 )號區 63 次 14.2% 球網. 圖 4-3-5 第三拍前場、中場、後場落點分佈圖 所得之資料經 SPSS 12.0 統計軟體之卡方檢定統計處理後達顯著 差異(p< .05, X²=75.472)。最多為後半場(1、2、3)號區 204 次 46.0% 推論第三拍以承認被動為主,因此將球向底線挑起,或是將球反抽至 底線,從防守再找尋機會攻擊。最少是前半場(7、8、9)號區 63 次 14.2 %,和第二拍一樣,網前區域對手選擇回擊球路大多是優勢例如撲 球、推球或放網前短球,都會造成另一方防守劣勢,所以選手大多避 免回擊至前半場區域。 六、第四拍前場、中場、後場落點分析 第四拍前場、中場、後場落點,由多至少排列中半場(4、5、6) 號區 207 次 48.5%、後半場(1+2+3)號區 130 次 30.4%、前半場(7、8、 9)號區 90 次 21.1%。 36.

(37) 表 4-3-6 第四拍前場、中場、後場落點分析卡方檢定表 落點四拍前中後. 觀察 個數. 前半場(7、8、9)號區 中半場(4、5、6)號區 後半場(1、2、3)號區. 90 207 130. % 21.1% 48.5% 30.4%. 期望 個數 142.333 142.333 142.333. % 33.3% 33.3% 33.3%. 殘差 X² -52.333 64.667 -12.333. 49.691*. *p < .05 後半場( 1、2、3 )號區 130 次 30.4%. 中半場( 4、5、6 )號區 207 次 48.5%. 前半場( 7、8、9 )號區 90 次 21.1% 球網. 圖 4-3-6 第四拍前場、中場、後場落點分佈圖 所得之資料經 SPSS 12.0 統計軟體之卡方檢定統計處理後達顯著 差異(p< .05, X²=49.691)。最多為中半場(4、5、6)號區 207 次 48.5%推 論第四拍大多是回擊攻擊球路如殺球,所以落點以中半場為主。最少 也是前半場(7、8、9)號區 90 次 21.1%為了避免讓對手取得進攻的機 會,所以選手大多減少回擊至前半場區域。 七、第二拍左半場、中半場、右半場落點分析 第二拍左半場、中半場、右半場落點,由多至少排列左半場(3、 6、9)號區 253 次 52.1%、中半場(2、5、8)號區 157 次 32.3%、右半場 (1、4、7)號區 76 次 15.6%。. 37.

(38) 表 4-3-7 第二拍左半場、中半場、右半場落點分析卡方檢定表 落點二拍左中右. 觀察 個數. 右半場(1、4、7)號區 中半場(2、5、8)號區 左半場(3、6、9)號區. 76 157 253. 期望. % 15.6% 32.3% 52.1%. 個數 162.000 162.000 162.000. % 33.3% 33.3% 33.3%. 殘差 X² -86.000 -5.000 91.000. 96.926*. *p < .05. 右半場︵ 、1 、4 ︶7號區. 中半場︵ 、2 、5 ︶8號區. 左半場︵ 、3 、6 ︶9號區. 次 76. 次 157. 次 253. % 15.6. % 32.3. % 52.1. 球網. 圖 4-3-7 第二拍左半場、中半場、右半場落點分佈圖 所得之資料經 SPSS 12.0 統計軟體之卡方檢定統計處理後達顯著 差異(p< .05, X²=96.926)。最多為左半場(3、6、9)號區 253 次 52.1%。 結果與陳俊汕(2001)世界級男子雙打發球及接發球研究中,以選擇 中路為主不大相同。推測研究對象只有一人為左手持拍,大部份成前 後站位方式,為了削弱對手反擊能力,大多選擇回擊至對手反拍,因 大多數選手正拍技術比反拍好,正拍技術也比反拍有威脅性,所以最 少則是右半場(1、4、7)號區 76 次 15.6%,避免讓對手取得正拍攻擊 的機會。. 38.

(39) 八、第三拍左半場、中半場、右半場落點分析 第三拍左半場、中半場、右半場落點,由多至少排列中半場(2、 5、8)號區 172 次 38.8%、右半場(1、4、7)號區 152 次 34.3%、左半場 (3、6、9)號區 119 次 26.9%。 表 4-3-8 第三拍左半場、中半場、右半場落點分析卡方檢定表 落點三拍左中右. 觀察 個數. 右半場(1、4、7)號區 中半場(2、5、8)號區 左半場(3、6、9)號區. 152 172 119. % 34.3% 38.8% 26.9%. 期望 個數 147.667 147.667 147.667. 殘差. % 33.3% 33.3% 33.3%. X² 4.333 24.333 -28.667. 9.702*. *p < .05 右半場︵ 、1 、4 ︶7號區. 中半場︵ 、2 、5 ︶8號區. 左半場︵ 、3 、6 ︶9號區. 次 152. 次 172. 次 119. % 34.3. % 38.8. % 26.9. 球網. 圖 4-3-8 第三拍左半場、中半場、右半場落點分佈圖 所得之資料經 SPSS 12.0 統計軟體之卡方檢定統計處理後達顯著 差異(p< .05, X²=9.702)。最少為左半場(3、6、9)號區 119 次 26.9%, 推論第二拍接發球大多回擊反拍,使用推球、網前放網為主,第三拍 在被動情況下,較少使用對角球路,因女生後場被動很難反擊至對角 後場底線。為了保護隊友在防守回位時,不易受到攻擊,所以以回擊 中半場以及左半場直線為主。. 39.

(40) 九、第四拍左半場、中半場、右半場落點分析 第四拍左半場、中半場、右半場落點,由多至少排列中半場(2、 5、8)號區 159 次 37.2%、左半場(3、6、9)號區 148 次 34.7%、右半場 (1、4、7)號區 120 次 28.1%。 表 4-3-9 第四拍左半場、中半場、右半場落點分析卡方檢定表 落點四拍左中右. 觀察 個數. 右半場(1、4、7)號區 中半場(2、5、8)號區 左半場(3、6、9)號區. 120 159 148. 期望. % 28.1% 37.2% 34.7%. 個數 142.333 142.333 142.333. % 33.3% 33.3% 33.3%. 殘差 X² -22.333 16.667 5.667. 5.681*. *p < .05. 右半場︵ 、1 、4 ︶7號區. 中半場︵ 、2 、5 ︶8號區. 左半場︵ 、3 、6 ︶9號區. 次 120. 次 159. 次 148. % 28.1. % 37.2. % 34.7. 球網. 圖 4-3-9 第四拍左半場、中半場、右半場落點分佈圖 所得之資料經 SPSS 12.0 統計軟體之卡方檢定統計處理後達顯著 差異(p< .05, X²=5.681)。第四拍以回擊中半場(2、5、8)號區 159 次 37.2 %、左半場(3、6、9)號區 148 次 34.7%為主,推測第四拍攻擊路線以 直線或小對角,或是兩人站位防守之間空檔、反手拍區域為主。. 40.

(41) 第四節 女子雙打之前四拍站位分析 將本研究觀察資料,經由統計分析,世界級女子雙打,前四拍站 位形式結果分別如下: 一、第二拍站位形式分析 第二拍站位形式,由多至少排列為,左斜前右斜後站位方式 256 次(51.2%) 、右斜前左斜後站位方式 239 次(47.8%) 、前後站位方 式 3 次(0.6%) 、左右平行站位方式 2 次(0.4%) 。 表 4-4-1 第二拍站位形式卡方檢定表 站位二拍. 觀察 3. % 0.6%. 2 239 256. 0.4% 47.8% 51.2%. 個數 前後隊形 左右平行 右斜前左斜後 左斜前右斜後. 期望. 殘差. 125.000. % 25.0%. -122.000. 125.000 125.000 125.000. 25.0% 25.0% 25.0%. -123.000 114.000 131.000. 個數. X² 481.360*. *p < .05 觀察記錄,所得之資料經 SPSS 12.0 統計軟體之卡方檢定統計處 理後達顯著差異(p< .05, X²=481.360)。第二拍站位方式以左斜前右斜 後站位方式 256 次(51.2%)與右斜前左斜後站位方式 239 次(47.8%) 為最多,推測由於發球方多以發短球為主,接發球者必須向前接球, 因此接發球方大多採取前後站位方式。當接發球者站在前方,而搭檔 則會站在後方,為了彌補接發球者周遭空擋,所以選擇斜前斜後站位 方式。 二、第三拍站位形式分析 第三拍站位形式,由多至少排列為,前後站位方式 204 次 (43.4%) 、右斜前左斜後站位方式 111 次(23.6%) 、左右平行站位方 式 81 次(17.2%)、左斜前右斜後站位方式 74 次(15.7%) 。 觀察記錄所得之資料經 SPSS 12.0 統計軟體之卡方檢定統計處理 後達顯著差異(p< .05, X²=91.481)。第三拍站位形式以前後站位方式. 41.

(42) 204 次(43.4%)為主,推測因發球時大多採用前後站位方式,當接 發球方回擊第三拍前四點時,兩人都會準備擊球,因後場選手為了避 免前場選手漏接,都會在後頭跟著補位。 表 4-4-2 第三拍站位形式卡方檢定表 站位三拍. 觀察 個數. 前後隊形 左右平行 右斜前左斜後 左斜前右斜後. 204 81 111 74. 期望. % 43.4% 17.2% 23.6% 15.7%. 殘差. % 25.0% 25.0% 25.0% 25.0%. 個數 117.500 117.500 117.500 117.500. X² 86.500 -36.500 -6.500 -43.500. 91.481*. *p < .05 三、第四拍站位形式分析 第四拍站位形式,由多至少排列為,前後站位方式 143 次 (33.3%)、左右平行站位方式 100 次(23.3%)、右斜前左斜後站位 方式 96 次(22.3%) 、左斜前右斜後站位方式 91 次(21.2%) 。 表 4-4-3 第四拍站位形式卡方檢定表 站位四拍. 觀察 個數. 前後隊形 左右平行 右斜前左斜後 左斜前右斜後. 143 100 96 91. 期望 %. 33.3% 23.3% 22.3% 21.2%. 殘差. 個數. %. 107.500 107.500 107.500 107.500. 25.0% 25.0% 25.0% 25.0%. X² 35.500 -7.500 -11.500 -16.500. 16.009*. *p < .05. 觀察記錄後,所得之資料經 SPSS 12.0 統計軟體之卡方檢定統計 處理後達顯著差異(p< .05, X²=16.009)。第四拍大多採用前後站位方式 143 次(33.3%) ,這屬於主動進攻的站位方式,因根據第二拍採取回 擊主動球路,造成對方第三拍必須以被動方式回擊,而使第四拍能夠 採取較屬攻擊性的站位方式。. 42.

(43) 第五節 女子雙打之前四拍技術、落點、站位總結 第一拍以發短球為主,第二拍接發球因發球質量較高,無法直接 撲球得分,所以使用推球及放網前短球為主,回擊六號區對手兩人之 間反拍位置迫使對手將將球挑起,站位成斜前斜後隊形是因接發球者 大部份接完短球重心都會向前偏移,而搭檔為了彌補其他大範圍空 檔,形成斜前斜後站位方式。 第三拍大多承認被動使用挑球回擊至底線一號區,為了保護自己 搭檔回位防守,將球回擊直線而不是回擊對角路線,回擊時站位成前 後隊形是為了防止接發球者回擊球場前四點時,自己搭檔漏接,而在 後面跟著補位,形成前後站位。 第四拍多數使用殺球技術,其次使用挑球技術,要看前一拍接發 球回擊質量才能做決定,第四拍殺球落點以直線與小對角路線為主, 所以回擊五號及六號區,對手反拍及兩人之間的空檔,所以這時也是 呈現前後攻擊隊形。. 43.

(44)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以2006年杜哈亞運會女子羽球雙打比賽之團體決賽一 場、個人賽四強兩場、個人賽冠軍賽一場;及新加坡公開賽四強賽一 場、冠軍賽一場,共計比賽場次六場(15局)為研究對象。探討世界 級羽球女子雙打比賽前四拍之得分率、使用技術、落點、及站位之差 異情形。所得資料經統計分析得到以下之結論: 一、世界級羽球女子雙打的前四拍得分贏球率為 20.6%。 二、世界級羽球女子雙打在前三拍較容易失誤,第四拍得分則明顯減 少,大部分得分都在四拍以後。 三、世界級羽球女子雙打在使用發短球技術為發長球技術的九倍;接 發球使用製造主動進攻的技術推球、網前短球為主;第三拍女生 攻擊力量沒有男生強,比較容易防守,所以第三拍大多採用比較 保守的挑球技術,從防守開始再來尋找下一拍反攻機會;第四拍 使用最多的兩種技術屬於完全不同類型,一是攻擊(殺球),二 是防守(挑球)要看前一拍(接發球)回擊質量才能做決定。 四、世界級羽球女子雙打的第二、三、四拍回擊落點,以回擊對手的 正拍網前球為最少,這是避免被大多數右手持拍者正拍封網。 五、世界級羽球女子雙打的接發球戰術,主要回擊兩人之間的反拍中 場區;第四拍以回擊兩人中間或是對手反拍位置為主要路線。 六、世界級羽球女子雙打的第二、三、四拍前場、中場、後場落點 分析中,回擊前場區域為最少。第二拍接發球是以擊中場為主, 第三拍則擊至後場為主。 七、世界級羽球女子雙打的發球方站位屬於前後站位,接發球以回擊 中半場空檔最多,當接發球方回擊第三拍時,後場選手為了避免 前場選手漏失,都會在後頭跟著補位形成前後站位。. 44.

(45) 第二節. 建議. 一、雙打發球以發短球為主要技術,選手應要求發球質量及增加落點 上的變化,例如發短球內角、外角、小對角正手區、小對角反手 區。 二、第二、三、四拍回擊前半場機率都是最小的,前排選手可以將注 意力放在中半場球攔截。 三、第二拍使用技術以製造主動攻擊機會為主,教練應強調發完球下 一拍(第三拍回擊)之連貫性,前排選手將網前球向下回擊。 四、接發球以回擊反拍中半場、底線為主,斜前斜後站位方式,因此 發球方之選手在處理第三拍,可以從反拍底線及中半場回擊至接 發球者前場或中半場另一方向。 五、攻擊落點以反拍與兩人之間中路為主,教練可強調反手拍防守 的變化性例如回擊至大對角底線,與加強兩人防守之間的默契。 六、女子雙打因攻擊力量無男子雙打強,防守能力相對較佳,訓練時 需注重對打多拍能力及耐心。 七、教練可針對不同對手觀察其比賽,用簡易表格記錄之後,將對手 習慣之技術及戰術,運用在訓練時加以模擬練習。. 45.

(4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四、考量國際技能組織及 國際技能組織亞洲分 會於全體理事會議決 議技能競賽分青年組 及青少年組辦理,爰 一百零七年假阿布達

CF12203A#2 許惠恒 在亞洲國家多中心隨機研究比較 Joint Asia Diabetes Evaluation (JADE) 的結構照護計劃與 Diabetes Monitoring Database (DIAMOND)

四、有關球員資格,須於賽前 20 分鐘提出,比賽結束後不得異議。如比賽中球員冒名違 規之申訴,得先以口頭提出申訴, 「拍照存證」

四、有關球員資格,頇於賽前 20 分鐘提出,比賽結束後不得異議。如比賽中球員冒名違規 之申訴,得先以口頭提出申訴, 「拍照存證」

他們會回到中間,這是打羽毛 球很重要的一環。目標是為了 準備下一球。試想想如果你在

接收機端的多路徑測量誤差是GPS主 要誤差的原因之一。GPS信號在到達 地球沒有進到接收機之前,除了主要 傳送路徑之外,會產生許多鄰近目標 反射的路徑。接收機接收的首先是直

國際足總世界盃 (FIFA World Cup)

亞洲棒球錦標賽冠軍戰於本月 20 日在台中洲際棒球場開打,由中華隊對上亞錦賽 常勝軍日本隊。儘管日本隊首局先馳得點,中華隊在第 2 局又以一記滿貫砲立即追 回三分。最終比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