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公共座椅 發現台北城市設計力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從公共座椅 發現台北城市設計力"

Copied!
13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3 c m.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設計創作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從公共座椅 發現台北城市設計力 Public Seating-Discovering the Urban Design strength in Taipei. 指導教授:施令紅 研 究 生:呂玉惠. 中華民國 105 年 8 月. 3 c m.

(2) 謝誌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正是我在撰寫論文過程中,最貼切的心情 描寫,親自經歷自信滿滿、思緒渾沌、充滿疑惑的心情轉折後,才撥雲見日完成 最初的研究目標。 過程中,何其有幸獲得施令紅教授指導,每當研究方向偏行軌道時,老師總在關 鍵時刻,引導玉惠回到正軌上,最終,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這份跨領域研究, 成功將歷史資訊轉換為設計元素,並運用在公共座椅設計上,僅向施老師獻上最 誠摯的感謝。 也要謝謝口試委員:劉素真老師、陳殿禮老師,針對論文內容與架構給予鉅細靡 遺的指正,兩位老師的寶貴意見,使得研究內容與深度更臻完整。 研究期間,無法顧及家庭,感謝爸媽與家人的體諒,才能無憂無慮的完成論文, 也因為家人的資助,個人首場展覽得以不受限規劃與安排。每當遇到困難與措折 的時候,家人和老同學 Hung,總幫助我排解負面情緒,讓我更有動力往前進。 一次次的挑戰,若是沒有同學的相伴,是不可能完成的,這一路上,非常幸運有 共同作戰的同學,僅以此感謝:聲聲催促論文進度的筱嬋與曉薇;幫助我拍攝研 究中所需照片的黑松、丁盛;協助繪製市民大道全景圖的竣譯;替我設計展場視 覺的姿伊;在佈展、口試、撤展期間大力相助的秝緁、育萱、彥廷、怡欣、曉薇、 丁盛、筱嬋、文閣;大方借出展場的曉妮,讓我擁有這麼棒的展演空間;以及幫 忙處理展場繁瑣事務的肇瑞,讓我心無旁騖的專心準備展覽與口試。 最後,感謝公司與同事們的體諒並分擔工作,讓我有餘力進修並完成論文。要感 謝的人實在太多,無法一一具名,玉惠銘記在心,於此獻上最深的感激。 呂玉惠 2016/08/18. II.

(3) 摘要 城市氣質代表城市所展現出來的內涵與文化,若將內涵與文化設定為一道佳餚, 請問,城市該要用甚麼佳餚來滋潤市民、填滿投資者並吸引觀光客,是當今市民 與政府需要共同重視的議題。 台北市作為 2016 年世界設計之都,正是希望透過國際大型設計活動,讓全球感受 到台北的文化魅力、設計厚度、在地溫度,也希望傳達 WDC 精神給市民,邀請大 家一起動起來,為居住的地方投注關心,共同為城市的美好努力。 本研究以「為台北市說故事」為研究主軸,透過「都市再生」概念,將城區內的 故事、典故轉換為設計元素,並運用在公共座椅設計上,藉由使用公共座椅的過 程,引導居民探索區域故事,除了將歷史變得有趣且隨時可觸及,當居民願意了 解在地故事,產生更多的認同感與歸屬感之後,便能熱情參與在地文化活動,延 續歷史並流傳後代。 本研究,先透過 KJ 法釐清文獻脈絡,獲得中山區及構成中山區鄰里名的由來,再 採用曼羅思考法,發展出相關脈絡的設計元素,並且融入社會設計概念,創作出 具有在地元素的公共座椅,期望以關懷人、關懷物、關心自己居住地的街道設施 與環境,讓居民走出戶外交流,促進彼此間更緊密,增加參與活動和維護在地文 化的意願。. 關鍵字:世界設計之都、公共座椅、街道家具、在地記憶、都市再生. III.

(4) Abstract The temperament of a city reflects its own connotation and culture. If connotation and culture were to be a delicious dish, then what kind of dish would a city present its citizens to nurture them? The dish has to fill investors’ needs and attract tourists. These are the issues that citizens and the city government ne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aipei City is the 2016 World Design Capital. The city aims to attract the world’s attention on its cultural charm, design capabilities and the passion of local people. Besides, the city also wishes to convey the essence of the World Design Capital to the citizens. The movement wishes to involve all the people and encourage them to care about their living enviroment ; it also strives to make the city better. The main axis of this thesis is to “tell a story for Taipei City”. The stories we find in each corner of the city are turned into design ideas, following the concept of “city recycling”. The design ideas are applied onto public seats. By using a public seat, the user is invited to explore a part of the city’s history. This not only makes history more fun and accessible, but also people would be more willing to take part in cultural events when they find more connections with their living place. This will allow history to go on, and to pass on to the future generation.. This thesis employs the KJ method to arrange the documents in order. It allowed to determine the origins of the borough names in Zhongshan District, as well as the district’s name itself. It also uses the Mandala method to develop design ideas and include the concept of social design. It then creates public seats with local elements, in the hopes to have more people doing exchanges outdoors by caring more about each other and their own living place. This will increase the creation of local events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preserve local culture.. Keywords: World Design Capital, Public seating, Street furniture, In memorize, Urban regeneration. IV.

(5) 目錄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口試委員審定書 ............................................................... I 謝誌 .................................................................................................................................. II 摘要 ................................................................................................................................ III Abstract........................................................................................................................... IV 目錄 ..................................................................................................................................V 圖目錄 ........................................................................................................................... VII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 1. 一、 動機與背景 .................................................................................................................... 1 二、 研究目的與範圍 ............................................................................................................ 3 (一) 目的 ............................................................................................................................. 3 (二) 範圍 ............................................................................................................................. 4 三、 研究架構與流程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6. 一、 世界設計之都 ................................................................................................................ 6 (一) 世界設計之都 ............................................................................................................. 6 (二) 世界設計之都效益 ..................................................................................................... 6 (三) 台北市世界設計之都發展課題................................................................................ 10 (四) 都市再生 ................................................................................................................... 11 二、 街道家具與環境 .......................................................................................................... 20 (一) 街道家具發展及定義 ............................................................................................... 20 (二) 街道家具與環境之關聯 ........................................................................................... 21 (三) 街道家具之公共座椅 ............................................................................................... 22 三、 地方記憶的價值 .......................................................................................................... 31 (一) 創造地方 ................................................................................................................... 31 (二) 地方情感 ................................................................................................................... 31 (三) 延續地方記憶 ........................................................................................................... 32 四、 台北市行政區 .............................................................................................................. 35 (一) 台北市的由來 ........................................................................................................... 35 (二) 十二個行政區的區名典故........................................................................................ 36 V.

(6) (三) 中山區之古今 ........................................................................................................... 39. 第三章. 創作方法 ........................................................................................................ 48. 一、 資料分析 ...................................................................................................................... 48 (一) KJ 法 ........................................................................................................................... 48 (二) 曼陀羅法 ................................................................................................................... 53 二、 案例分析 ...................................................................................................................... 59 (一) 國內公共座椅案例 ................................................................................................... 60 (二) 國外公共座椅案例 ................................................................................................... 81 (三) 國內外案例總表 ....................................................................................................... 87. 第四章. 研究成果 ........................................................................................................ 90. 一、 創作方法 ...................................................................................................................... 90 (一) 第一期創作 ............................................................................................................... 90 (二) 第二期創作 ............................................................................................................... 91 (三) 實境模擬 ................................................................................................................. 102 (四) 展場記錄 ................................................................................................................. 10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06. 一、 結論 ............................................................................................................................ 106 二、 建議 ............................................................................................................................ 109. 第六章. 參考文獻 ...................................................................................................... 110. 一、 中文書籍 .................................................................................................................... 110 二、 論文 ............................................................................................................................ 111 三、 期刊 ............................................................................................................................ 112 四、 中文網站 .................................................................................................................... 112 五、 政府研究報告 ............................................................................................................ 115. 附錄 .............................................................................................................................. 116. VI.

(7) 圖目錄 圖 1-1:台北市觀光人數統計 .................................................................................................................... 2 圖 1-2:本研究繪製 .................................................................................................................................... 5 圖 2-1:汽車出入口 .................................................................................................................................. 13 圖 2-2:排氣口 .......................................................................................................................................... 13 圖 2-3:排氣口 .......................................................................................................................................... 14 圖 2-4:大河再現 ...................................................................................................................................... 17 圖 2-5:萬里晴空 ...................................................................................................................................... 17 圖 2-6:大稻埕風華再現 .......................................................................................................................... 17 圖 2-7:天行健 .......................................................................................................................................... 18 圖 2-8:MARCAUREL 公共座椅設計 ........................................................................................................ 21 圖 2-9:座椅之人體工學因素 .................................................................................................................. 26 圖 2-10:座椅部件名稱 ............................................................................................................................ 27 圖 2-11:公共座椅部件名稱 .................................................................................................................... 29 圖 2-12:單座椅擺設 ................................................................................................................................ 30 圖 2-13:中山區域圖 ................................................................................................................................ 40 圖 3-1:曼陀羅思考方式 .......................................................................................................................... 53 圖 3-2:曼陀羅思考方式-新增版 ............................................................................................................. 54 圖 3-3:中山區主幹道位置圖 .................................................................................................................. 71 圖 4-1:3D 模擬圖 .................................................................................................................................... 90 圖 4-3:設計發想 ...................................................................................................................................... 92 圖 4-2:理想瓦曲線 .................................................................................................................................. 92 圖 4-4:1:1 實品照.................................................................................................................................... 93 圖 4-5:比列模型照片 .............................................................................................................................. 93 圖 4-6:友善環境創作圖 .......................................................................................................................... 96 圖 4-7:比列模型照片 .............................................................................................................................. 96 圖 4-8:比列模型照片 .............................................................................................................................. 96 圖 4-9:友善環境創作圖 .......................................................................................................................... 99 圖 4-10:1:1 實品照.................................................................................................................................. 99 圖 4-11:1:1 實品照.................................................................................................................................. 99 圖 4-12:市民大道鳥瞰圖 ...................................................................................................................... 102 圖 4-13:老師合影 .................................................................................................................................. 103 圖 4-14:展場櫥窗 .................................................................................................................................. 103 圖 4-15:文獻資料展示 .......................................................................................................................... 104 圖 4-16:中山區之古今區界展示(三層套圖)........................................................................................ 104 圖 4-17:鳥瞰市民大道,並延伸至檯面,檯面鋪設人工草皮,再展示比例模型(左) .................... 105 圖 4-18:鳥瞰市民大道,並延伸至檯面,檯面鋪設人工草皮,再展示比例模型(右) .................... 105. VII.

(8) 表目錄 表 2-1:WDC 得獎城市申辦主題 ............................................................................................................... 6 表 2-2:WDC 得獎城市效益 ..................................................................................................................... 10 表 2-3:街道家具定義 .............................................................................................................................. 20 表 2-4:用於公共座椅之常見材料 .......................................................................................................... 25 表 2-5:領域性距離尺寸表 ...................................................................................................................... 30 表 2-6:地方情感定義表 .......................................................................................................................... 32 表 2-7:台北市各行政區人口數依年齡分 .............................................................................................. 33 表 2-8:行政區名由來分類 ...................................................................................................................... 36 表 2-9:清代與日據時代地名之關係 ...................................................................................................... 41 表 2-10:一至九條通用途規劃 ................................................................................................................ 42 表 2-11:清代、日據時代、民國政府區域演進 .................................................................................... 43 表 2-12:中山區古蹟一覽表 .................................................................................................................... 45 表 2-13:中山區名典故彙整表 ................................................................................................................ 47 表 3-1:KJ 定義 ......................................................................................................................................... 48 表 3-2:中山區區名起源 .......................................................................................................................... 50 表 3-3:中山區區名起源演進-KJ 法分析調查統計表............................................................................. 51 表 3-4:中山區區名演進 KJ 法分析表..................................................................................................... 51 表 3-5:中山區九宮格發想 ...................................................................................................................... 55 表 3-6:構成中山區區域之九宮格發想 .................................................................................................. 57 表 3-7:公共座椅設計元素表 .................................................................................................................. 58 表 3-8:台北市市民大道之公共座椅分析 .............................................................................................. 60 表 3-9:台北市市民大道之公共座椅分析 .............................................................................................. 61 表 3-10:台北市市民大道之公共座椅分析 ............................................................................................ 61 表 3-11:台北市市民大道之公共座椅分析 ............................................................................................ 62 表 3-12:台北市市民大道之公共座椅分析 ............................................................................................ 62 表 3-13:台北市市民大道之公共座椅分析 ............................................................................................ 63 表 3-14:台北市市民大道之公共座椅分析 ............................................................................................ 63 表 3-15:台北市市民大道之公共座椅分析 ............................................................................................ 64 表 3-16:台北市市民大道之公共座椅分析 ............................................................................................ 64 表 3-17:台北市市民大道之公共座椅分析 ............................................................................................ 65 表 3-18:台北市市民大道之公共座椅分析 ............................................................................................ 65 表 3-19:台北市市民大道之公共座椅分析 ............................................................................................ 66 表 3-20:台北市市民大道之公共座椅分析 ............................................................................................ 66 表 3-21:台北市市民大道之公共座椅分析 ............................................................................................ 67 表 3-22:台北市市民大道之公共座椅分析 ............................................................................................ 67 表 3-23:台北市市民大道之公共座椅分析 ............................................................................................ 68 表 3-24:台北市市民大道之公共座椅分析 ............................................................................................ 68 表 3-25:台北市市民大道之公共座椅分析 ............................................................................................ 69 表 3-26:台北市市民大道之公共座椅分析 ............................................................................................ 69 表 3-27:台北市市民大道之公共座椅分析 ............................................................................................ 70 表 3-28:台北市市民大道之公共座椅分析 ............................................................................................ 70 表 3-29: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之公共座椅分析 ....................................................................... 72 表 3-30: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之公共座椅分析 ....................................................................... 72 表 3-31: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之公共座椅分析 ....................................................................... 73 表 3-32: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之公共座椅分析 ....................................................................... 73 表 3-33: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之公共座椅分析 ....................................................................... 74 表 3-34: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之公共座椅分析 ....................................................................... 74 表 3-35: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之公共座椅分析 ....................................................................... 75 表 3-36: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之公共座椅分析 ....................................................................... 75 表 3-37:台北市「中山區-民族東路」之公共座椅分析 ....................................................................... 76 VIII.

(9) 表 3-38: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之公共座椅分析 ....................................................................... 76 表 3-39: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之公共座椅分析 ....................................................................... 77 表 3-40: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之公共座椅分析 ....................................................................... 77 表 3-41: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之公共座椅分析 ....................................................................... 78 表 3-42: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之公共座椅分析 ....................................................................... 78 表 3-43:台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之公共座椅分析 ....................................................................... 79 表 3-44:台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之公共座椅分析 ....................................................................... 79 表 3-45:台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之公共座椅分析 ....................................................................... 80 表 3-46:東京立川市-「無題」街道公共座椅分析 ............................................................................... 81 表 3-47:東京立川市-「無題」街道公共座椅分析 ............................................................................... 82 表 3-48:東京立川市-「無題」街道公共座椅分析 ............................................................................... 82 表 3-49:東京立川市-「無題」街道公共座椅分析 ............................................................................... 83 表 3-50:東京立川市-「DOUBLE BENCH」街道公共座椅分析 ............................................................. 83 表 3-51:東京立川市-「有耳朵的椅子」街道公共座椅分析 ............................................................... 84 表 3-52:東京立川市-「會話」街道公共座椅分析 ............................................................................... 84 表 3-53:東京立川市-「回溯的巨木」街道公共座椅分析 ................................................................... 85 表 3-54:東京立川市-「無題」街道公共座椅分析 ............................................................................... 85 表 3-55:東京立川市-「無題」街道公共座椅分析 ............................................................................... 86 表 4-1:設計創作說明 .............................................................................................................................. 94 表 4-2:設計創作說明 .............................................................................................................................. 95 表 4-3:設計創作說明 .............................................................................................................................. 97 表 4-4:設計創作說明 .............................................................................................................................. 98 表 4-5:設計創作說明 ............................................................................................................................ 100 表 4-6:設計創作說明 ............................................................................................................................ 101. IX.

(10) 第一章. 緒論. 一、動機與背景 「美學」、「特色」、「活力」是展現城市品味與精神的準備功課,同時也是帶 動企業投資與吸引觀光的主因之一,為了讓城市發光發亮,各地興起在地文 化推廣運動,以「設計」重新塑造在地形象,透過新媒體「瞬息」的優勢來 推廣,展現城市獨有的優勢,期望被潛在客戶看見並得到實質收益。 「日本東京六本木 midtown(中城)」,位於舊防衛廳和和赤坂九丁目,是著名 以設計、藝術為主軸的都市再生計畫,共設立六座新建築物及大片綠地,除 了辦公室、飯店、餐廳、商城,更有美術館、設計中心等,將商業和藝文作 緊密的結合。 藝文空間包括:三得利美術館,展出傳統藝術作品,推廣日本傳統文化; 21_21DESIGNSIGHT,由安藤忠雄設計的專業展場,推廣現在與未來的設計 觀點,提供市民感受設計與日常生活相關之處;東京中城設計中心:負責推 廣設計教育成果,協助將知識轉化為商業收入,以展覽、研討會、出版、網 路為推廣方式;富士膠片廣場:推動的是讓人感動、歡愉、珍藏的攝影文化, 引導不同年齡觀賞者,從新的角度去感受照片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用自由、 輕鬆的氛圍,認識攝影藝術的精彩(東京中城網站,2016),除了專屬藝文場所之 外,還刻意在各個通道、行人休憩區,設置知名藝術家、設計師的雕塑品及 公共座椅,鼓勵顧客隨意使用、觸摸,也歡迎孩童在此玩耍,有別一般藝術 品的管理方式(郭恩慈,2011)。 藝文活動、設計展覽、公共藝術近距離接觸,強調藝術是與生活息息相關, 加上新媒體的宣傳手法、顧客社群分享,都是塑造中城與其他商城的差異, 自然吸引全球各地的觀光者、投資者的目光,加上頗具吸引力的商店,也促 使顧客消費,真正達到商業目的。 中城是縝密的商業行為,目的在於高效收益,回看城市發展,也是希望透過 改造為城市帶來可觀收入,從中城案例觀察發現,這個計畫借用藝術、設計 的力量,塑造有別其他商場的形象,將商業營行為隱藏在藝術之後,與城市 1.

(11) 發展的模式不謀而合。透過設計來改變城市面貌或是競爭力,已經有許多案 例,真正要落實,必須有熱情參與者,商場的參與者是廠商;城市的參與者 就是市民,因此,民眾熱情、積極參與,將能改造運動推行的更徹底與完整, 才能將計畫換化為實體的、無形的、有價的成果。 哪裡開始最有感-從生活周遭,就是我們居住的巷弄空間開始,改善環境景觀 與安全,鼓勵與引導居民共同討論,啟發大人對過往美好的記憶,潛移默化 孩子的潛在美感,從互動中傳承不同世代的故事,也增加彼此的合作默契, 就能真正作到城市改造目的,也提升城市魅力(都市酵母計畫,2016)。 2016 世界設計之都在台北,WDC 的主要目的在改造城市面貌以提供城市競爭 力,並鼓勵政府單位、居民和設計師一起對話,由設計師引導居民,發掘居 住環境的問題,共同探討可能改善之道,再由政府單位支援,三方合作改善 居住環境或提升環境美感。當每一位市民都投入改造計畫,台北市的面貌會 從一個、兩個…到全面優化。 50,000,000. 45,497,543. 45,000,000 40,000,000. 39,199,542. 37,631,109. 41,539,162. 40,509,830. 2014. 2015. 35,000,000 30,000,000 25,000,000 20,000,000 15,000,000 10,000,000 5,000,000 0. 2011. 2012. 2013. 圖 1-1:台北市觀光人數統計 資料來源:整理自台北旅遊網. 根據台北市旅遊網統計表,台北市(主要觀光景點)觀光人數從 2011 年的 37,631,109 人次,到 2015 年成長至 405,098,305 人次,若要維持成長,要能持 續帶給觀光客驚喜。不間斷的城市改造,讓旅客們隨處有驚艷感,再由觀光 客的口碑推薦或社群分享,讓城市特色瞬息曝光,大大提升城市形象。. 2.

(12) 2016 年台北世界設計之都,讓大家開始關注台灣各個城市的設計力,從建築、 公共設施、街道家具…等,皆想要創造引人注意的議題, 「如何展現城市特色 與活力」更是各縣市政府努力重點之一;因世界設計之都的活動,讓民眾開 始關切設計大小事,激勵了更多設計師投入與都市設計相關的探討。. 二、研究目的與範圍 (一)目的 巷弄空間不乏公共家具的設置,本研究從「公共座椅」著手,希望透過街道 傢俱的改變,讓居民感受到不一樣的舒適感,體會利用「設計」改善問題的 好處,進而願意參與城市設計議題或支持改變。 單一的權威式或英雄式建築,並不能全面展現城市特色,必須從都市角落啟 動,由教育切入,引導民眾學習和實作,都市美學才有覺醒的機會(陳子弘,2013), 東京立川市因街道的公共藝術聲名大噪,它不只有純觀賞的公共藝術,還包 括可坐的公共座椅,可互動的裝置,藉此拉近藝術與居民的距離,也默默進 行美學教育(龍神欣二,2011)。眾多案例中,我們明確知道,城市改造必須全民 參與,凝聚居民認同感。所以,改造計畫必須從使用者最相關的方向著手。 檢視所有公共設施後,居民最直接接觸的設施是行人道(趙子良,2014),但與人 最貼近的設施卻是公共座椅,它提供居民、旅人休憩用,最能直接評估感受 的設施。 本研究目的包括: 1. 展現台北市街道家具的設計力,促進城市美學的推動。 2. 提供居民舒適、安全、多功能的公共座椅。 3. 拉近居民與在地故事的距離與認同感。 4. 成為台北市朝聖景點,吸引觀光客拍攝系列照,及增加城市回流的可能性。. 3.

(13) (二)範圍 本論文恭逢 2016 世界設計之都盛事,以「都市再生」1計畫宗旨為研究方向, 設定台北市為主要場域,蒐集市裡街道家具之公座椅設計,了解現在街道家 具的設計力,同時,蒐集分析國外街道家具發展現況,進行國內外比對,希 望了解目前的優缺點,並作為日後發展參考。 牛津英語辭典解釋:代表一個民族或社會的精神和心態,稱之為「城市氣質」, 另一定義為,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所信仰的價值觀和觀事的視角。 (A.Bell&de-Shalit,2011),兩者都在說明曾經發生的經歷。如同,故事之所以觸 動人心,是因為喚醒過往的記憶或是曾經有過的經驗,城市景觀之所以吸引 人,是因為美觀之外還有自己的歷史。發掘台北市各行政區的故事由來,從 區域的根本展開,探討這些故事脈絡,是否成為設計元素之可能性。再依據 得到的設計元素,展開設計區域獨有特色公共座椅,希望呈現各行政區的不 同個性,期望到訪者能立即感受當區特有風情。 台北市有 12 個行政區,但因時間之因而未能逐一進行研究,本研究以中山區 進行研究,由於中山區位處台北市中心地帶,該區又歷經清朝、日據時代、 民國政府等多種民族統治,再加上美軍駐紮時期的影響,造就中山區多元的 區域歷史與風情,若本研究能透過研究方法 KJ 法、曼陀羅思考法,轉換中山 區名典故為設計元素,導入公共座椅設計。未來,結論與假設效益相符時, 研究成果將可提供給政府相關單位參考,繼續延伸至其他 11 個行政區,集結 成台北市的總體特色。. 1. 台北市既設計之都,規劃出「都市再生、生命健康、智能生活、生態永續」,以四大主軸作為發展. 依據。 4.

(14) 三、研究架構與流程 本研究流程如圖 1-2 所示,蒐集相關文獻資料,了解研究目的與範圍的可行性, 再將行政區資料依據 KJ 法和曼陀羅思考法進行分析,得出的線索將作為創作 設計元素,最後以公開展覽方式展出成果。 從公共座椅設計,發現台北城市設計力. 文獻探討. 1. KJ 法 2. 曼陀羅思考法. 研究方法與流程. 分析與討論. 1. 2. 3. 4. 5.. 設計概念及形式 草圖 模型 細部修改 色彩計畫. 1. 世界設計之都宗旨與效益 2. 街道家具發展與現況 3. 各行政區之歷史背景與區名 由來 4. 延續在地記憶 5. 公共座椅的設計. 創作. 成果展示. 結論與建議 圖 1-2:本研究繪製. 5. 1. 選定行政區域典故與特色 運用範圍 2. 相關公共座椅現況歸髂與 分析(圖像蒐集).

(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一、世界設計之都 (一)世界設計之都 1.起源 世界設計之都簡稱 WDC(WorldDesignCapital),這個全球性設計活動,乃由 國際工業設計社團協會(Icsid)於 2008 年發起,每兩年,由專業評審團選出具 設計變化意義的城市,並命名為世界設計之都。 宗旨 「設計」主要在解決問題,我們生活中所需的食衣住行育樂,皆可透過設計, 讓事物變得更好;因此,ICSID 認為設計能讓城市面貌轉變,也可將城市變得 更有效率、有競爭力,有吸引力,且適合居住」。 WDC 就是鼓勵全球城市,運用設計手法來改變,使其成為完善的社會,文化 和經濟生活,進而發展出屬於城市自己的未來。 效益 改善城市內部生活品質,展現城市設計力,以提高國際能見度,並吸引設計 人士或國際投資者,進而促進經濟發展。同時,成為國際性的創意與創新中 心,並參與國際設計網絡,提升城市地位。. (二)世界設計之都效益 「世界設計之都」是先從城市面貌改變及市民認同度開始,透過設計改變城 市氛圍後,讓在地或國際投資者願意共同參,活絡各類設計產業。 表 2-1:WDC 得獎城市申辦主題. 城市 杜林(義大利) 首爾(韓國) 赫爾辛基(芬蘭) 開普敦(南非) 台北(中華民國). 年度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主題 TodesignTo DesignforAll OpenHelsinki-EmbeddingDesigninLife LiveDesignTransformLife AdaptiveCity:DesigninMotion.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6.

(16) WDC 自 2008 年起,分別有杜林、首爾、赫爾辛基、開普敦、台北獲得此項 殊榮,表 2-1 所列之各城市的申辦主題,皆是希望透過 WDC 活動,帶動城市 的設計活動並改善生活環境,各城市透過活動所帶來的成就與效益如下: 1.杜林-義大利(2008) 2006 年冬季奧運主辦-杜林,原本是一座工業城市,舉辦奧運為杜林帶動城市 改變,他們體認到辦理活動、設計參與,可看到城市顯著的進步。2008 年 WDC 杜林以「To design To」為主題,舉辦近 360 個設計活動,進一步要將工 業城市轉型為創意實現城市,利用廠商既有的生產技術,加入設計師創意, 使設計與生產合而為一,創造商品價值,自然形成創意研發城市的樣貌,也 透過政府計畫,讓學校與產業合作交流,激發彼此的能力,體認設計設計的 力量,更重要是,讓設計活動生生不息,增加廠商到杜林投資的意願(Paola Zini,2014)。 同時,杜林也將原本的古蹟重新整修,例如:附近的中古世紀城堡、館藏全 球第二大的埃及博物館;興建公共運輸系統,使杜林更方便通往義大利其他 城市;改造停車場,成為可交流的公共空間。 今日,杜林已經成為新興設計師的搖籃地,他們這裡研發、製造、發表、銷 售,原本「工業城市」成功轉型為「創意研發城市」 ;古蹟修護計畫,也增加 觀光客到訪,原本沉重氛圍已轉換為充滿活力的氣息。 2.首爾-韓國(2010) 首爾舉辦過許多國際大型賽事,深知每一次活動是城市進步的動力,以「Design for All」(為眾人而設計)為申辦主題,進行一連串的城市改造,期望讓首爾更 具競爭力也更具設計力。 在「設計首爾計畫」中先設定目標,訂定色彩(首爾色)及字體(首爾字)統一化, 展開約 114 項城市工程,包括「漢江復興」、「南山復興」、「公共設計條件改 善」、「設計首爾街道」、「打造國際都市」、「參與式設計」等(台北市政府文 化局【考察首爾打造世界設計之都出國報告】 ,民 101) ,再延伸出「首爾設計 守則」 、 「公共指標設計規範」與「首爾十個都市色彩」 ,將戶外相關裝置,如: 文宣品、動態媒體、活動看板…等進行規範設計,讓市容變得更整體與協調, 是改善市容的重要方針。 7.

(17) 根據提供顯示,僅四年時間,首爾世界城市競爭力已從第 27 名提升到第 9 名, 也因為 WDC 卓越成果,更順利當遠 UNESCO「設計之都」2,城市品牌價值 提升至 8900 億韓圓約等於台幣 296 億(李淳寅,2014)。 WDC 活動已告一段落,但首爾仍持續發展與檢視城市,不但大力推廣古蹟, 也興建新建築,例如:由 Zaha Haidid 操刀設計的東大門設計廣場及公園,由 於外觀造型新穎宛如太空飛船,讓世界各地建築工作者前往朝聖;偶像劇取 景,也吸引大批觀光客到訪,創造可觀的觀光收益。 3.赫爾辛基-芬蘭(2012) 大赫爾辛基都市區3擁有歷史悠久的設計力,早年 NOKIA、近年憤怒鳥,廣泛 被接受且創造可觀收益,因此,芬蘭熟知設計能帶來巨大價值與利益。1992 年經濟下滑,芬蘭在振興方案中,「創意策略」就是重要施政方針之一(Pekka Timonen,2014)。 雖然赫爾辛基非常熟悉設計事務,但為了城市進步與市民參與,申請 WDC 之 前,由政府舉辦許多活動,不僅僅單純的辦理設計展覽,他們透過下面的特 區、專案將人們聚在一起,希望透過活動過程,得到民眾對城市的需求與改 進想法。 (1) Helsinki design district(赫爾辛基設計特區):由小型商店們群聚而成的設計 商品店區。 (2) Think Corner:赫爾辛基大學校外課程,他們雖沒有設計學系,但透過設 計思考開啟對話,界定思考問題方式,由於民眾參與熱切成果極佳,該計 畫從一個專案變為永久性日常活動。 (3) 365 well being:透過設計探討日常生活改善方案,例如:健康問題。 (4) 925(Nine to five):是聰明的辦公室工作設計機構。幫助企業控制注意日常 小習慣,改變習慣提高效率,以提升競爭力。現在已經由專案合作發展, 成長為一家專業的設計提升效率的公司。 (5) 芬蘭設計周:吸引各式各樣人的設計展、都市活動、工作營…等,已由早 期的少數設計師參與,擴大到百人以上。 2. UNESCO 聯合國創意城市網絡,著重於設計、在地文化產業的環境、利用現有的自然資源及過往. 輝煌歷史文化融合,擴大設計產業之發展。 3大赫爾辛基都市區,包括: 赫爾辛基、埃斯波、萬塔、考尼艾寧。 8.

(18) 國際設計金會(International Design Foundation)於 2010 年成立,是 WDC 專案 執行團隊,規劃「設計十年:Decade of Design」 ,每年舉辦國際設計活動,要 將創意設計在赫爾辛基永續發展。以「Open Helsinki-Embedding Designin Life」 為主題,在 2012 年成功獲得 WDC 殊榮,是為赫爾辛基「Decade of Design」 計畫努力投下肯定票,也讓城市設計品牌更被廣泛認識。 根據官方統計,赫爾辛基 2012WDC 相關活動,有三分之二居民參與過、約百 分之四十五市民覺得改造計畫,提升了日常生活品質。卓越的成效,讓赫爾 辛基在 2013 年提出兩年延伸計畫「設計驅動城市(Design Driven City)」 ,希望 繼續延展 WDC 精神,要更緊密結合設計與公共政策。 4.開普敦-南非(2014) 著名的「上帝之餐桌」-桌山,也是南非第二多人口的城市,就是 2014 年 WDC 開普敦,它沒有前三屆 WDC 的設計實力,有著社會經濟兩極化的問題,因此, 開普敦希望透過舉辦 WDC 能讓民眾開始思考問題所在,並從設計角度去規劃 及解決問題,也讓民眾與政府有平台對話,共同尋找出可行的方案,進而提 升市民的生活環境,改變城市面容(Richard Perez,2014)。 由於,設計思考在開普敦尚未被運用,因此,計畫執行初期,執行團隊著重 在教育政府官員、民眾,何謂設計思考、如何透過設計發掘問題及找到解決 方案(Richard Perez,2014)。 「Live Design Trans form Life」是開普敦申辦主題,如同主題所示,將設計活 化後,再轉化到生活裡,讓市民建立共識、政府加強建設、使在地設計力被 看見。. 9.

(19) 表 2-2:WDC 得獎城市效益. 城市. 年度. 杜林(義大利). 2008. 首爾(韓國). 2010. 赫爾辛基(芬蘭). 2012. 開普敦(南非). 2014. 效益 成為新興設計師的搖籃地,原本「工業城市」 成功轉型為「創意研發城市」。 城市競爭力從第 27 名提升到第 9 名;城市品 牌價值提升至 8900 億韓圓。 有三分之二居民參與過、約百分之四十五市 民覺得改造計畫,提升了日常生活品質。 將設計活化後,再轉化到生活裡,讓市民建 立共識、政府加強建設、在地設計力被看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由上述資料顯示,世界設計之都對於城市進步有相對助力,歷屆城市效益透 過表 2-2 可清楚看出,設計環境最為艱辛的開普敦,都能得到進步的效益,作 為 2016 年設計之都的台北,應可從歷年計劃中,找尋出值得效仿之處,並融 入台北市特有的民情風俗,必能達到世界設計之都的效益。. (三)台北市世界設計之都發展課題 1.申辦主題 2016 WDC 在台北-「Adaptive City:Designin Motion」(不斷提升的城市:設計 實現市民生活願景)」是台北世界設計之都的主題。 建立具有設計遠見的城市,是台北市長久努力的目標,希望集結設計師、市 民、政府的智慧,將城市建造為「宜居城市」 ,讓市民感覺更好、更美、更幸 福,也希望透過 WDC 活動,向全世界展現台北市的設計活力,並吸引世界各 地好手到台灣投資與發展,真正達到創意經濟的效益。 台北 WDC 訴求「共同創造、市民需求、 「設計創新」 ,為了讓凝聚設計師、民 眾、政府的共識,截至目前,已有超過 645 場討論會,包括:跨領域設計工 作坊、腦力激盪討論,且共同參與之設計工作者、專業人士,超過 800 位以 上。2013 年的「設計師攪動計畫」 ,廣邀請市民、設計工作者、學校、非營利 性組織等參與,累積高達 40 多萬人次民眾、設計師 730 位、設計相關店 255 家加入。 2.四大主軸 實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Designis People) 」是本次 WDC 計畫的中心思想, 目的在鼓勵民眾參與設計活動,同時,本計畫也規劃出四大主軸,包括「都 10.

(20) 市再生、生命健康、智能生活、生態永續」 ,落實設計成果於生活中,讓民眾 真正體驗到設計的力量。 WDC 計畫即是將台北市進行集體改造,除了政府規劃的策略外,更是提供政 府補助的小計畫,邀請設計師、民眾實際參與改造,將紙上夢想落實到台北 市各地,其內容說明如下: (1)都市再生:鼓勵在地特色發展、設置創意街區、活化閒置空間與重現老屋 特色、城市景觀改造。 (2)生命健康:建設人本城市,讓市民能安心、安全步行於城市裡。打造二代 公園,提供居民休憩遊樂區。 (3)智能生活:公共設施智慧化,更便利與環保。 (4)生態永續:推動綠色生活,全力執行資源回收,實踐綠色宣言。. (四)都市再生 1949 年因老舊都市的衰退與貧民窟問題,美國提出「都市更新」(Urban Renewal) 方案,把原有的舊屋拆除後再重置新建築(賴炳樹,2009),強調都市硬體改造, 雖然創造全新環境,但資金耗費龐大、原居民遷徙問題多,常常引人非議。 同時,拆除過程中,也把地方的歷史記憶破壞殆盡,造成在地文化的浩劫。 直到 1990 年,英國提出「都市再生」(Urban Regeneration),提倡修復地方原 有特色建築、保留地方獨特性,作為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進而活絡產 業環境與提振經濟(餘政龍、孔憲法,2009)。 河東波(2002)曾提出,都市再生乃是附予現有都市新生命,必須結合政府政策 與在地夥伴的行動,才能讓都市生命力再造高峰;林盛豐(2013)也認為,都市 再生能成功進行,隱含了「6 個 DNA」 ,綜合兩者觀點,本研究認為都市再生 之關鍵重點包括: 1. 核心價值-在地歷史及既有文化資產。 2. 城市願景-清楚都市在區域或全球的角色與地位。 3. 公部門關係-政府策略支持及彈性的執行單位。 4. 資源投入-資金募集制度。 5. 城市智庫-在地的各領域人才集合。 6. 全民參與-決策者、計畫參與者的堅定意志及貫徹執行能力。 11.

(21) 國際案例,例如:日本東京立川市、柏林創意產業發展基地、美國紐約空花 園…等,皆是成功的都市再生計畫,以不同的手法重塑都市面貌、改善生活 環境及增加觀光人潮,達到提昇區域經濟效益的目的。  國際案例-東京立川市 1. 地點 日本東京立川市。 立川市位於東京都西邊,從新宿車站出發約 30 分鐘的電車距離,隸屬東京都 管轄,面積 25 萬平方公里,人口約 18 萬人, 2. 緣起 起源於 1922 年陸軍飛機場設置;1945 年因戰敗立川市成為美軍基地;在朝鮮 戰爭(1950 年)和越南戰爭(1965 年)中備受矚目;1977 年交回日本政府;因過 往的軍事位置,區域一直未有被肯定的價值,1991 年政府採用 CAP4作法,與 居民、專家等不斷的討論溝通,規劃出「FARET5立川」 ,決定藉由公共藝術來 提升都市價值,最後,由北川富朝的「藝術精靈所棲息之森林」得標,並衍 生出三個細部執行概念(龍神欣二,2011):  功能即故事!( Function fiction!)-修飾原有的陰暗角落。  隨處都有驚奇的城市-吸引居民外出。  世界的街道-與世界接軌。. 4. CAP,藉由專業、科學、系統化的藝術工程,改善城市藝術,增加城市魅力,提升區是價值(龍神. 欣二,2011) 5. 「FARET」源於義大利文「FARE」 ,是創造與產生之義,加上立川的英文開頭「T」而新創造「FARET」 這個單字。. 12.

(22) (1) 功能即故事!( Function fiction!) 都市空間已經非常擁擠,設置紀念碑式的雕塑品實在不恰當,以美化日常生 活必備的功能性設施、如人行道、防車柱、出風口、路燈、消防栓、樹圈、 廣告看板等,以角落為主要放置處,就像森林中動物們會尋找最隱密之處築 巢,藉由藝術家的巧思,將原本陰暗角落變成充滿設計感的符號或點綴效果。. 天橋下方有汽車出入口,避免危險發 生,以明亮色彩及數字 8,作為提醒 標誌。(日本-誠伊藤) 圖 2-1:汽車出入口 資料來源:http://www.tachikawa-chiikibunka.or.jp/artcollection/contents/gallery.php 東京公共藝術之旅. (2) 隨處都有驚奇的城市 打破藝術高高在上的藩籬,藉由可觸摸、可互動的裝置,讓居民、訪客有參 與感,誘發參與討論的熱情,也希望藉由公共藝術學習美感,讓居民在期待 街角出現新驚喜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居民的美學。. 原本上下前後的的盪鞦韆,被設 計師以彈簧固定住,當坐在上面 的時候,會有顛的感覺。 (捷克-阿雷許維撒利) 圖 2-2:排氣口 資料來源:http://www.tachikawa-chiikibunka.or.jp/artcollection/contents/gallery.php 東京公共藝術之旅. 13.

(23) (3) 世界的街道 呈現當代藝術的多元化,因此立川市也廣邀世界各國藝術家參與設計,讓居 民、訪客隨時能親近各國藝術作品,也激發自己的創意思維。. 將地下機房的排氣口修飾成為 未完成的樓梯,藝術家以非常 態的式樣來妝點空間,並增加 空間的趣味性。 (英國-理查德·威爾遜) 圖 2-3:排氣口 資料來源:http://www.tachikawa-chiikibunka.or.jp/artcollection/contents/gallery.php. 3. 成果 立川市歷時三年(1994 年)改造,共設置 109 件作品,由來自 36 個國家的 92 位設計師共襄盛舉。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植入自己國家本身的民族風情, 應用、設計於街道設施中,包括造形公共座椅設置;出風口、樓梯、牆壁…. 等點綴, 「FARET 立川」計畫,除了增添美感之外,更希望傳達藝術教育融入 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現在立川市已經成為東京人最愛居住地之一。 4. 小結 該計畫與本研究有異曲同工之處在於,都希望透過街道裝置,提升城市美感 與價值,東京立川市的公共藝術涵蓋街道設施的修飾與街道家具,在街道家 具範疇中包括路燈、公共座椅…等,並證明街道家具若加入居民互動的裝置, 與居民的關係會更密切,同時潛移默化居民的美學。本研究則著重在提供休 憩用且最能直接評估感受的公共座椅上,期望轉換在地故事為設計元素之公 共座椅,也能為引起居民關心並吸引觀光客參訪,達到區域再生的目的及獲 得實質收益。. 14.

(24)  國際案例-設計之都-柏林 1. 地點 柏林位於德國東北方,是第一大城市也是首都,位於柏林東南方的土耳其區 (Kreuzberg)是著名的貧民窟,卻也是影響全球創業風潮的發源地。 2. 緣起 柏林是著名的創意產業發展基地,這般榮景一開始並非由政府策劃,而是從 民間團體發起的。2009 年的時候,六位年輕人在一棟舊公寓,創立 Betahaus6 的共用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提供短期或長期自由工作者租賃辦公空間, 可免費使用事務機、樣品生產機器….等設備,亦可在此設立公司。 3. 成果 為讓投資者快速找到興趣目標,特於入口處掛上當天在位工作者資料,促成 許多人才與 Bosch、福斯汽車等知名品牌合作。根據德國經濟院調查數據顯示, 大多數在此的工作者收入比以前高出許多。 成功打造創業者基地的 Betahaus,引起柏林政府的注意,深入了解過程之後, 認為要挽救瀕臨破產的柏林,應該要大力支持此類型計畫,將民間的經濟規 模再擴大,透過規模化、產業化讓這類創意聚落得到更大發展,進而改變柏 林城市意象並獲得實際經濟效益。今日,在柏林政府支持下,超過四十個創 業基地被建立,政策初期只影響德國漢堡、斯圖加特等其他城市,後來吸引 全歐洲、全世界的倣效,引爆了世界各地的創業風潮(林盛豐,2013)。 4. 小結 柏林的案例證明,都市再生對於區域發展有級極大幫助,且由小而大,透過 改變生活週遭環境,進而影響城市、國家甚至世界,無形之中活絡了區域的 經濟。本研究雖與柏林案例類型不同,主要目的亦是希望透過改變生活環境 周圍,鼓勵居民參與及政府支持,進而發展區域經濟活動,藉由柏林案例更 能確認,都市再生有助區域發展,為區域帶來實質收入,即是本研究所要倡 導的目標。. 6. Betahaus=Beta(測試版)+Haus(房子),意旨測試之屋,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業工作者。 15.

(25) 國外都市再生案例極廣泛,國內亦有都市再生計畫,卻鮮少人知,透過下面 案例將更進一步了解國內發展概況。下列案例乃根據 《12 個美麗再生好所在》 、 《天下雜誌 366 期之藝術志工. 讓大河越過高牆》及《天棚藝術村─ 大稻埕. 馬賽克壁畫》進行研究探討。  國內案例 1. 地點 本案例位於台北市大稻埕,台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也是第一大都市,位於 台灣西北方,大稻埕位處台北市西邊,在清代和日治時代皆有蓬勃的商業、 文化、社會運動等發展,地名代表於閩南語「曬穀場」7 之意(為基百科,2016)。 2. 源起 台北市著名案例「大河再現」 ,就是源自於熱愛藝術、在地文化的薄茵萍老師, 於 2002 年與七位愛畫人士集資所創立的「天棚藝術村」,1978 年薄茵萍移民 美國,每次回台探訪家人時,總覺得台北很雜亂,都市設計不夠完善,後來, 決定回國投入改造工作,因為,她認為唯有參與才具有資格批評,同時也明 白,人們有成就之後才會開始想要改變及享受生活的美好,要推動再生必須 依靠事業有成人士,也只有成功人士才有餘力幫助社會改造。回國之初,她 便成立畫室以教導成人作畫為主,同時,為了宣揚理念,持續地舉辦展覽、 演講、研討會,並與台北藝術大學、台灣藝術大學、鄰近中小學合作,期望 激發居民重視大稻埕風華再現。 天棚藝術村認為,若只是都市角落開起小咖啡館、小手作店,僅僅只是點綴 都市,並不能改善都市面貌;且觀察到台北市與國際都市,如倫敦、紐約… 等都有水岸景觀,但只有台北市將水景與市景完全切割,因此提出改造河堤 灰牆,將圍牆外的景觀帶到圍牆內,讓原本灰牆壁變成景觀豐富的風景牆。 由於改造需要大量經費, 「天棚藝術村協會」8向台北市政府申請補助款;也透 過協會成員募款,獲得扶輪社、獅子會以及附近在地商家的贊助;更得到鶯 歌馬賽克製造商的支持,詳細確認所有細節,以呈現最佳作品。. 7大稻埕,「稻」是指稻穀;「埕」是代表「空地和廣場」,「稻埕」即「曬穀場」。 8 申請政府單位補助需具被人民團體資格,因此,「天棚藝術村」改為「天棚藝術村協會」。 16.

(26) 3. 成果 第一幅「大河再現」是設置於環河北路上與南京西路交接處,於 2005 年完成, 以水岸風景為主題,榮獲文建會舉辦之第二屆公共藝術獎的「環境融合獎」。. 圖 2-4:大河再現 資料來源:天棚藝術村協會. 2006 年,第二幅作品「萬里晴空」 ,設置在大稻埕碼頭入口兩旁,以舊碼頭、 房屋、帆船為主,畫作內的藍天白雲與真實天空接合在一起,呈現出跨時代 的場景交合。. 圖 2-5:萬里晴空 資料來源:google 地圖街景. 第三幅作品是設置在大稻埕碼頭內,以「大稻埕風華再現」呈現出當時富庶 的區域街景、東西方融和建築物、精神信仰的霞海城隍廟、生活必需品的永 樂布市、寓教於樂的偶戲館,皆一一表現在作品中,期盼重現大稻埕風華。. 圖 2-6:大稻埕風華再現 資料來源:天棚藝術村協會 17.

(27) 第四幅作品設置在「大稻埕風華再現」旁邊,於 2010 年完工, 「天行健」 ,主 要在表達對環境的關懷。. 圖 2-7:天行健 資料來源:天棚藝術村協會. 4. 小結 原本只是單純想要改變環境景觀,卻因志工努力、社團與政府支持、廠商的 堅持、在地居民參與,讓整個計畫執行成果豐富,不但改變了圍牆的風景, 更凝聚在地居民的情感。天棚藝術村協會的志工們,還想持續改變河岸風景, 透過現代藝術改造單調的沿岸景色,完成十里畫廊9。雖然任務艱鉅,但協會 志工們認為只要按步就班且腳踏實地,必能看見十里畫廊的巨作,也期望為 大稻程帶回過往繁榮景象。 國內案例再次證明,都市再生計畫成功,在地居民的參與、政府的支持…等 都是必備元素,也證明在地故事的運用,是區域發展的助力,此現象大力支 持了本研究欲發展之目的。. 都市再生成功案例眾多、失敗案例也不少,部分是前期成功卻後繼無力,要 永續發展都市再生計畫,必須全民與政府的用心。2016 台北世界設計之都的 都市再生計畫,秉持都市再生精神-不拆除重建,以既有空間、環境進行改善, 重現最初的時空環境,展現當時風情。 在政府與民間設計單位的合力下「臺北街角遇見設計」,於 2013 年已有顯著 的成果,包括:大同區的大稻埕、士林區的天母、中正區的牯嶺街、萬華區 的萬華等四個街區,舉辦繪製地圖、改造招牌…等活動,參加人數超過 4314 人。而連結多個設計單位與店鋪,改造店鋪招牌,也透過 FB 粉絲專頁宣傳, 已累積 7000 多人氣。計畫後續仍繼續在民生、西門町、港墘碧湖、景美等區 域辦理,希望逐區完成,以串連台北市全區。. 9 「十里畫廊」是指,從南京西路到士林沿岸河堤。 18.

(28) 比對國外與台灣的案例,不難發現國內外對於都市再生的用意與方法不同, 國外多以在地居民率先提出,透過集思廣義的規劃、發展,並獲得顯著效益, 再由政府大力支持予以發揚光大;台灣少部份與國外作法相同,大部份則是 由政府規劃再委託民間單位發展,由此可知,台灣人民對於都市再生重要性, 並未真正覺醒,仍有需再努力宣導。了解國內外效益時發現,國外政府在嗅 得商機時,會傾全力支持,讓計畫完整到位,完成之後,再持續推廣到世界 各地;反觀台灣政府較為保守與僵化,雖嗅得商機,但在政府採購法管理之 下,政府基於不圖利廠商原則,無法大力支持,只能讓都市再生計畫緩慢的 執行,喪失推廣的時機。 立川市透過都市再生計畫,引進世界各地藝術家的公共藝術作品,引發關注 並吸引觀光客到訪,成為最適合居住的城市;柏林透過都市再生概念,改善 老建築物的面貌,成為世界知名的創意研發發基地,也改變全球老建築物的 命運,為瀕臨破產的柏林帶來源源不絕的收入;台北市透過藝術家對公共藝 術改變水岸風景的理想,凝聚在地居民情感,增加觀光客到訪的次數。 本研究即是希望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再生台北市行政區域歷史,將區域故事 導入公共座椅設計,改善公共座椅的設計之外,更能達到傳承在地價值的目 的。從前述案例中顯示,都市再生不純粹是美化城市、改造舊地方,更能促 進地方繁榮及帶來實質收益,也能保存珍貴的歷史價值。. 19.

(29) 二、街道家具與環境 (一)街道家具發展及定義 街道家具一詞是 20 世紀以後才被認定,但羅馬時代,早已存在街道家具的設 計,以義大利龐貝城為例,當時的人行穿越道設有高起的踏石,每一塊踏石 中間留有固定縫隙,縫隙就是給馬車輪子使用,而高起的踏石則是方便乘客 上下馬車(眼底城市,2014)。 雖然,街道家具起源極早期,但街道家具被重視之前,公共空間所重視的是 公共藝術的設置。公共藝術早在遠古時期就被當作權力地位的象徵,規模必 須是高大宏偉,能歌功頌德偉大的主政者,直到十九世紀羅丹設計的《卡萊 市民》紀念雕像,把尺寸降至與人一樣的高度,認為雕像應該和人有一種近 距離的對話,改變巨大規模的表現方式,才開啟公共藝術的另一種局面。這 個專有名詞源於美國大蕭條時期(1929 年~1933 年期間),當時,美國羅斯福總 統為了幫助藝術家渡過這個危難時期,刻意創造新的事業-公共投資,雖然大 蕭條結束之後,這個計畫也跟著停止,但市場仍持續發展,直到 1960 年公共 藝術才真正茁壯(楊子葆,2005)。當美洲醉心於發展公共藝術時,歐洲已經開始 進一步將公共藝術轉為有功能的街道家具,尤其以法國著墨最多,主要是十 九世紀巴黎大改造10的成效顯著,讓法國非常重視街道家具的設計與發展。 表 2-3:街道家具定義. 姓名 身分 MichelCarmona 教授 MarcAurel. 設計師. 定義 設置於城市裡各個位置的所有家具、公共設 施,皆為街道家具。 城裡的公共設施物,稱為街道家具,強調街 道空間內的設施物必須具備美感與品質 (1990 年)。.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當時,法文稱街道家具為 rmobilierurbain(都市家具)或 caterielurbain(都市設備), 既使到近代,街道家具解釋仍是法國研究者為主,其定義如表 2-3 所示,直至 今日,歐洲最大街道家具廠商就是法國的 JCDecaux(以下簡稱 JCD)。. 10. 賽納省奧斯曼男爵(Baron Georges-Eugène Haussmann)在 1852 年到 1870 年大刀闊斧的改造巴黎。 20.

(30) 發展城市特色、建設城市景觀是目前各城市的主要課題,這樣的環境讓越來 越多設計師投入街道家具設計,例如:知名已故建築師 ZahaHaidid;城市設 計師 MarcAurel,都因為參與建築設計後,為力求整體設計完整,也投入街道 家具設計。. http://maison1.advcdn.net /images/medias/000/035 /000035828/660.jpg. http://img.archiexpo.com/ images_ae/photo-g/ 67512-1632759.jpg. http://www.paris-art.com/ img_news/createur /g_130926LieuDesign 01bMarcAurel.jpg. 圖 2-8:MARCAUREL 公共座椅設計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越來越多的街道家具設計,不僅僅是單純提供家具功能,更考量到生態結合、 社會關懷,如:夜間安全、親子關係維護、地景結合…等,多方條件納入之 後,使得街道家具款式多元化,其功能更豐富。. (二)街道家具與環境之關聯 感慨十九世紀的快速變遷,法國詩人 Charles Baudelaire 曾提出「閒逛」概念, 他認為只有閒逛於人群中,才能找到無止境的歡樂(A.Bell & de-Shalit,2011)。 楊子葆在《城市的精神》序中到: 「愛城主義(Civicism)」是由旅居亞洲的哲學 博士貝淡寧教授提出,捨棄便利的交通工具,改以散步方式行走於城市中, 沒有強烈要求的效率、沒有使命必達的目標,希望深刻地、仔細地品味每一 處的美,以輕鬆態度重新認識自己的城市,也認識別人的城市。城市不只是 提供居住及工作場所等基本空間環境,更應該設置完整的社區網路和營造良 好的生活、文化環境(郭恩慈,2011),才足以提供安全和安心的氛圍給散步者。 歷史上比較著名且全面性改造城市面貌,就是賽納省奧斯曼男爵(Baron Georges-Eugène Haussmann)主持的巴黎大改造案(Haussmann’s Renovation of Paris) ,他在 1852 年到 1870 年大刀闊斧的改造巴黎,從建築、景觀、工程、 衛生…等全方位探討,並明定幾項執行重點,以確實改善巴黎的亂象。  現代化:改善公共衛生設備。 21.

(31)  視覺化:定調建築風格、設定廣場建置標準、拓寬街道大小、增加綠地空 間、廣設藝文據點。  系統化:街道家具規格化並可量產。 建築師阿爾方(Jean-Charles Alphand)被奧斯曼委以重任,主導街道家具設計, 為此阿爾方廣邀各方優秀設計師參與計畫,並設置膾炙人口的街道家具。  希拖夫煤氣街燈:由希拖夫(Jacques Hittorff)設計,他是考古學家也是建築 師,設計街燈時,首先考量夜間行人安全。  瓦拉士噴泉:這是法國雕塑家勒布爾(Charles Lebourg)的作品,採用油墨 綠色鑄鐵材質,以「美惠三女神」為主題,由英國慈善家瓦拉士爵士(Sir Richard Wallace)贈予。  莫理斯柱:是英國藝術家(William Morris)設計,張貼來自於藝文單位的文 化海報。 這些設施到目前都為止,仍存在於巴黎街頭,是設計工作者、觀光客到訪必 留影之處,每年為巴黎帶進大量觀光收益。除了巴黎,還有紐約空中花園(High Line Park)、日本六本木中城(Mintown),開始都是以建設環境,改善設施及設 置街道家具為主,接著再透過活動、宣傳等曝光方式,鼓勵民眾參與活動及 使用設施,最後,成功帶動周圍環境改善的案例。 這些案例帶給我們的啟發是,營造優化散步城市環境,城市裡的公共空間設 施,如:街道家具、各式裝置、建築造型…等都應該被重新審視,落實社會 設計要求,真正作到硬體結構安全、擺設位置恰當、操作方式容易…等,符 合大多數人使用標準,再透過新媒體的宣傳,就能帶動環境改善及實質收益 的雙重目的。. (三)街道家具之公共座椅 從巴黎案例中,我們知道街道家具對城市的重要性,街道家具中與使用者最 有關係的就是公共座椅,公共座椅不僅是一項產品設計,同時也是社會設計, 它的雙重身分,使得探討時,不能只單純分析座椅造型及功能,也必須加入 個人領域性(座椅型態)、使用者安全(材質類型)、環境友善(與環境關聯)等三 方面討論,使探討結果更完整。. 22.

(32) 1.座椅型態 公共座椅較易與陌生人共同使用,因個人領域性的警覺,人們在接觸陌生人 時,常很自然產生防備,Robert Sommer 觀察研究,一張 12 英呎(360 公分)公 共座椅,若依據座椅寬度設計,個人臀部尺寸以 22 英吋計算(約 56 公分/人), 能坐上六個人,但最常發生的狀況是,座椅的兩端有人使用而中間是空位, 偶爾會有第三人使用,若是第四位使用者出現,並非要求現有使用者挪動, 以加入感覺被侵略的空間裡,常是選擇其他座椅或站立在周圍。(Robert Sommer,1969)。 基於領域性的本能,當公共座椅使用時,使用者會優先選用角落、安全感的 位置,同時,使用者比較希望公共座椅,能隨著自己的喜好搬動位置及方向, 但考慮保管問題,大部分的座椅仍是被固定在定點上(Albert J. Rutledge,1969)。 座椅可能有的幾種型態,各型態、座椅可使用的狀態如下說明: (1) 條型座 適合單人、不愛與人交談者使用。 相識兩人可面對面交談,較易觸碰。 適合群體,站立者占用通道,易阻礙其他用路人通行。. (2) 單方座 適合單人或不愛與人交談者使用。 適合單人或不愛與人交談者使用,當座位尺 寸夠大時,可提供 2-4 以上使用。 使用者轉身,可與鄰近交談,但轉身比較困 難不舒適,如果用於群體也不適合,因容易 佔用通道。. 23.

(33) (3) 單凹型座 適合兩位使用者交談,不會有身體上的觸碰。. 四位使用者一起,雖然位置較為擁擠,但仍可進行交談。. 部分使用者坐著;部分使用者站立,但不會占用通道也不影 響路人通行,適合短暫的群體討論。. (4) 多凹型座 滿足各式各樣的使用狀態,可單獨使 用也可數人使用,當群體交談時,大 部分使用者都有座位。. (5) 圓型座 適合個人使用,尤其是不想與人交談,圓形造型,使 得每一個座位自然的微微錯開,不在同一個線上,巧 妙的避開旁人的干擾。. (6) 弧型座 單邊弧型,適合兩人以上的交談。 雙邊弧型,凸面與圓型座通能相同,不適合交談;凹面則 適合兩人以上交談。. 上述之座椅型態之多凹型座椅,最能引導使用者,依照需求選擇位置,符合 社會設計精隨-滿足公眾需求,提供友善服務。本研究將上述座椅型態納入案 例分析中,以期了解現行公共座椅之類型。 2.材質類型 公共座椅,因設置戶外居多,選用材質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24.

(34) (1) 材料黏著性,當材料間相互接合時,必須能緊閉接合。 (2) 材料耐久度,因戶外有日曬雨淋的狀況,所以材料耐用度佳,將可延 長座椅使用壽命。 (3) 低導熱材質,座椅長期曝曬在夏季陽光下,若為低導熱材,可避免使 用者燙發生傷。 (4) 材料安全性,避免選用易破碎材質,以兔破損時傷害使用者。 (5) 材料重量,足夠重量的材料,可因應各種天況,避免發生天災時,公 共座椅被拔起。 (6) 材料價格,避免使用過於高價之材料,應以容易取得、價格平實的材 料為主。 (7) 清潔與維護,戶外髒汙、粉塵多,選用的材料,必須易於清潔與保養。 延續上列材料選用要點,一般戶外用之公共座椅,多是選用石材、木 材、金屬、混凝土…等。如表 2-4 所示,各種材料皆有優缺點,屬於耐 久性的材料,使用上並無規範,主要是依照設計師規劃來選用。 表 2-4:用於公共座椅之常見材料 材料 優點. 石材. 木材 金屬 混凝 土 塑料. 缺點. 若無力破壞,材料耐久性佳,且 觸摸有冰涼戚才是真正石材,夏 質戚較大氣。 季使用很舒適;反之,在冬季會 覺太冷不舒服,材質堅硬,座感 非舒適類型。 展現出的是較溫潤的人文味道。 較不耐久,經風吹雨打易腐蝕, 須經過防腐蝕處理。 容易加工、堅固耐用。 與石材觸感、坐感接近。 易於塑形,或是與環境完全結 造型雖可隨意塑形,但若為單一 合,通常與其他常時結合,例 材質,顯得較單調。 如木材、金屬、素料等。 造型可多變化,觸廠比較柔軟與 耐久性較差,製作時,一定要有 舒適。 模具為基礎,少量生產較不適 合。.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公共座椅尺寸研究 1870 年比利時數學 Quitlet 發表《人體測量學》,用於人類學、美學與生理學 研究上(龔錦,1991),二十世紀初期曾被提出,主要是要求人配合機器尺寸,讓 機器得以大量生產。直到 1940 年才被運用到科學,由英國工程師創造「人因 2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is kind of algorithm has also been a powerful tool for solving many other optimization problems, including symmetric cone complementarity problems [15, 16, 20–22], symmet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