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科學教師看「國中科學教師專業成長」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科學教師看「國中科學教師專業成長」"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科學教師看

「國中科學教師專業成長 J

吳月勞教師

。宜蘭縣立復興國民中學 竺壘~ ~~

宜、目。首

近年教育改革一波波,從「九年一貫」 到 '12年國教」都是重大的改變。教育改革 通常不是由教師發起,但教師卻是改革成敗 的關鍵角色!為了讓教師能擔起教改成敗的 重責大任,教育界傾全力在規劃「教師專業 成長 J '尤其是在職教師的成長機制,除了 提供機會讓在職老師到高等教育機構正式進 修學分或學位外,各級學校、教師研習會 (中心)、輔導團...等更是規劃、辦理各種 演講、工作坊或研討會等活動,甚至提供網 路平台(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發中心,無 日期)整合各種資源,期望透過這些資源來 促使教師持續進行專業發展,不斷提昇專業 能力,並將其專業有效連用於教學現場,提 昇學生學習成效,達成教育改革的目標! 雖然行政單位做了很多努力與投資,但 是教師們的參與度並不高,成效也不明顯, 讓人不免質疑老師們是否不求精進?但反觀 有些教師社群自動發起的各種進修研習活 動,卻往往能吸引很多老師主動參加而且迴 響很大。為什麼傳統的、由行政單位主導的 研習進修和新興的、由教師社群自動發起的 進修活動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如何推動教 師專業成長,使教師能擔起 12年國教成功的 重任呢?以下我以教師的親身經歷及從教學 現場中觀察的結果,對「國中科學教師專業 成長」的內容和方式做一個整理、比較,並 提出一些觀點與建議。

貳、教學現場中「教師專

業成長」的內容與

方式

要談「教師專業成長 J '當然須先 確定專業老師所需的專業項目、專業知能 為何?也就是「教師專業」的內容是什 麼?雖然專家學者對「教師專業」的看法 並不一致,而各級學校、各個領域的標準 也不盡相同,但仍是大同小異,如:舒曼

( Shulman

,

1986

,

1987

)提出的教師需具備 的七項知識,是一般教師較熟悉的,這七項 教師專業知識包括: (一)學科內容知識:

(2)

科學教師看「國中科學教師專業成長」 即學科領域中的概念及架構。(二)一般教 學知識:包括班級經營與組織之原則及策 略。(三)課程知識:即對教材與課程的理 解。(四)學科教學知識:融合學科內容與 教學方法的知識,是教師自我專業理解的特 殊型式。(五)學習者特性的知識:對學生 已有的知識與概念的理解。(六)教育情境 知識:對如何將社區和文化融合在小組或班 級的活動中,以及在校園的管理與資源裡的 理解。(七)教育的目標、目的、價值及 教育哲學與歷史的知識。而其中學科教學 知識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簡稱 PCK) 是一種融合的知識,大致是由教師的 學科內容知識、一般教學知識、課程知識、 學習者特性知識、教育情境知識、和教育目 標知識中的其中幾項所融合形成的。以下我 就用「學科教學知識」的內容來做教師專業 成長方式的省察:

一、成為不被考倒的教

師一一「學科內容知

識」的增進

「學科內容知識」是新進教師專業成長 的必要項目:我初任教職時,發現教科書內 容很簡單,但是要解說到讓學生聽得懂卻是 很困難的事;而學生人手一本的參考書、測 驗卷則是充滿著「超出課本範圍」、刁鑽、 艱深的考題。資深老師總是告誡新進老師: 「要是被學生問倒,就會被學生看扁J '多 數老師認同「學科內容知識」是教師專業權 威的基礎,所以自知必須在學科內容知識 上很專精。在九年一貫之前,所謂的「學

科內容知識」幾乎就是「課程標準」規範下

的「教科書」教材內涵,現在雖然是一綱多 本,但各版本的內容仍是以課程綱要中的附 錄二:教材細目為主,簡單的說,自然科的 「學科內容知識」就是教科書中所舍的概 念、原則、定律和模式等。 由於「學科內容知識」內涵明確,老 師們最容易檢視出自己對某一概念尚有缺失 或須補足的部分,所以通常能自發去加強, 加強的方法包括: (l)研讀相關資料:以 自然領域而言,新進教師的桌上大概都會出 現「普通生物學」、「普通物理學」、「普 通化學 J ...這類的大學用書,那是國中教材 中知識概念的加深、加廣版本,也是教師用 來加強「學科內容知識」的必備武器。當然 快速更新的期刊、專業書籍或科普書籍等, 也都可用來增強學科內容知識。而學生用的 參考書則更是每一版本、每一題都要確實 做過,以便快速而正確的回答學生問題。 (2) 實體研習:早期教育部每學期都會辦 教材(教科書)的疑難問題解答研習,而今 以各版本教材內容為主的相關研習,也仍然 是研習重點之一,而以教科書知識內容為主 的試題研習也屬於這類。這類研習通常是由 權威的學者、專家針對教材(教科書)中有 爭議或疑難的問題做說明,或提供加深、加 廣的教材。(3)經由網路搜尋資料:網路 興起後知識的獲得變得方便且多元,老師們

(3)

求,很多科學教師會透過這種方式加強「學 科內容知識」。 「學科內容知識」幾乎等同於教科書的 科學知識,所以除了新進教師或非本科專長 的教師外,多數教師在教學幾年後,多己對 「教科書」內容倒背如流,各單元教學也得 心應手,此時教師不再覺得需要「教師專業 成長」了。而新進教師則可以透過自學、網 路學習等方式來進修,所以由行政單位主導 辦理的實體研習,通常只能吸引部分新進教 師,很少看到資深教師參加。

二、朝「優秀的表演者」邁

進一一教法、教具「學

科教學知論」的研討

一般教師在度過初期備課壓力後,會開 始追求教學方法的多元化、生動活潑化,而 自然科教學中因強調及重視動手做實驗、科 學探究(科展)的重要性,各級教育單位如 大學的科教系統、縣市教育局(處)、輔導 團及各國中小也都爭相辦理各種「動手做科 學」、「科學遊戲」、「科學玩具」、「魔 術科學」、「科學園遊會」、「發明展」 「科展」等活動。老師們發覺:若能在課堂 上表演一些「花招」、「魔術 J '頗有助於 吸引學生的注意,所以教師有自覺須加強 「表演」、「變魔術」的能力。在我擔任輔 學遊戲(競賽) J ...為主題,就不必擔心研 習沒人參加,而且大部分老師也都玩得很滿 意不會打瞌睡!目前這類的研習是自然科教 師專業成長研習的重點。

三、研習講師我來嘗一一分

事式的研習

以教法、教具等實作為主的進修開啟了 教師專業成長的新面貌,因為「學科教學」 是教學現場的老師最拿手、最專業、最有機 會改變創新的一環,所以研習的方式不再是 請「學者專家」來演講,不再需要有人「以 上對下」的指導,也不一定要坐在講堂中做 靜態的學習!研習進修的方式演化成以「學 員(參加的老師)也是講師」的分享為主。 記得九年一貫剛實施時,面對一綱多本老師 們似乎回到「新進教師」的階段,需要花很 多時間備課,當時擔任輔導員的我鼓勵縣內 自然科老師依自己學校使用的版本,分章節 認領某一單元做出教學資源(如教學簡報、 網路資源連結、講義、評量等) ,將這些老 師們分享的資源集中在專屬的網頁中,方便 老師們使用;也針對各單元請老師們來分享 他們的創意教法或自製教具等,很受老師們 歡迎,之後有更多的輔導團都採用了這種教 師自己當講師、分享、互動及實作的研習。 這種研習模式的改變使現場教師有機

(4)

會發表他們的創意教法或教具,進而培養出 許多明星級講師,他們散播的創意在校園中 起了不小的迴響。更重要的是這種研習模式 使教師間有更多觀摩、討論、回饋的機會, 活絡了教師間的互動,教師不再是封閉的個 人,而開始串聯成「科學教師社群 J !目前 較活躍的「科學教師社群」如「生物趴辣 客」、教育噗浪客等的形成,都和這樣的研 習模式有關。 教師社群形成後,研習的模式有了脫 胎換骨的改變,比如: (1)研習的發起者 (主辦者)從行政單位變為社群成員 (2) 研習的目標更明確,可能是針對某一個實驗 或設備、器材而定的活動,如:自製電子 式顯微目鏡(3)參加者的同質性更高 (4) 研習內容更多元化 (5) 時間安排更有彈性 等,更重要的是:參加者意願強烈,研習成 果也豐碩。「生物趴辣客 J (生物趴辣客官 網,無日期)就是這類教師專業成長的代 表。

四、「生物趴辣客」一一新

型態的專業成長模式

趴辣客的名稱來自 potlock '原意是參加 者每人帶一道餐點的聚會,基於這樣自製、 分享的理念, ,.生物趴辣客」定位為:每人 帶一個生物教具、教法、教材、教學設計或 成果等,來做交流分享的聚會。這個聚會是 因簡志祥老師參加物理教學示範研討會後, 在噗浪上有感而發說: ,.好想辦生物科的分 科學教師看「國中科學教師專業成長」 享聚會啊」。然後一群噗友(網路上的噗浪 客一一其實也是一個社群)就在那邊搖旗吶 喊,說「辦啊!辦啊!我們支持你啊! J 就這樣開始了第一次「生物趴辣客」。參加 者不限生物科也不限職業,只要你能拿出和 生物相關的教具、教法或教材即可,所以 有理化、地科、資訊等老師參加,甚至有醫 生、博物館解說員等,雖然身分、年齡不 同,但對科學教育的熱忱、創意及分享的意 願是一樣的。上菜型式則分為「主菜」和

「小菜 J

'

,.主菜」每人30分鐘,也就是說

可以有30分鐘來分享自己的生物教學理念和 做法, ,.小菜」的分享時間則只有2分鐘! 第一屆趴辣客只有20小菜、 4 主菜,第二屆 趴辣客微增為 30小菜、 4主菜,第三屆趴辣 客暴增為99人,還因小菜太多了,首次出現 擺地攤流水席(實物展示) ,而第四屆趴 辣客則有96位報名者加上主菜、長官級的參 觀者、自願工人,參加人數激增而突破 120 人,小菜多達47道,加上36樣實物展示。這 是不斷在成長的研習活動。 做為教師專業成長, ,.生物趴辣客」 有許多以前的研習所沒有的特色,包括: (1)同質性最高、最「專業」一 全部是 生物老師或生物相關教材教法 (2) 完全是 「民間」自動發起的(3)自費且沒有研習 時數 (4) 會後要寫報告 一心得分享 (5) 有專屬的官網。這些都是官辦研習做不到的 事!

(5)

五、「生物趴辣客」奴應

(一)將分享變為樂趣與榮盤

「生物趴辣客」的陣容不斷擴大,參與 者越來越多,而分享的內容更五花八門,顯 示老師已打破「封閉」的習性,願意走出教 室和大家分事。「生物趴辣客」的模式讓更 多的老師養成分享的習慣,把分享當成樂趣 與榮譽。這個影響已經擴散至行政部門,現 在很多縣市(如新竹市)的輔導團都開始採 用這種「分享」式的研習。而曾參加過「生 物趴辣客」的老師,也樂於在沒有舉辦「生 物趴辣客」時在網路上進行分享。

(二)促進教材、教法、教師的演化!

「生物趴辣客」獨特的運作方式在教 育圈造成衝擊,攪亂安穩的教育環境,促進 「演化」的發生。這些演化發生在教材、教 法、教師等方面: 1.教材、教法的演化:由於分享的內容多 元化,而且是教師已在教學現場實際教 學使用過的,所以其他教師很容易經由 模擬而改變、創新,教學現場出現更多 元化的題材、教法。如以各種材質製作 維管束模型(阿簡生物筆記部落格,無 日期)、用撲克牌玩內分泌、生態系的 避戲(內分泌王部落格,無日期) ,用 各種材質做出大腦模型...等。有些教科 書商已經根據趴辣客研發出的教真、教 材改變部分實驗的作法或教具,這個科 學教師社群所做的成長研習己帶動教科 書的改變。 cellcraft遊戲則是教師問互相切磋的好例 子:這是以細胞構造、功能為內容用動 畫發展出來的遊戲,阿簡老師在網路上 看到這個遊戲認為可以幫助「細胞」的 學習,把這避戲介紹給大家,之後梅子 老師根據遊戲內容設計學習單,作為高 中細胞相關概念學習的輔助活動,接著 另一個國中生物老師吳老師也以此設計 了國中版的活動,後來她的學生居然還 做出了 cellcraft的遊戲攻略影片。一個國 外的遊戲變成國中、高中生都可以使用 的、好玩叉有用的教學資源(阿簡生物 筆記部落格,無日期) ,竟然是透過教 師社群「生物趴辣客」散播的結果。 而「動物園校外教學課程」則是另一個 例子:第一屆「生物趴辣客」時,在 台大擔任助教的吳老師以「主菜」型式 分享她帶領學生做「台北市立動物園校 外教學」的課程。當時我是主菜也是學 員,覺得「學生在動物園擔任解說」是 很好的學習方式,但並沒機會在我的班 級用到。兩年後我在國中接了教務主任 工作,正好我們的七年級校外教學地點 也選上「台北市立動物園 J '於是和領 域老師分享這個點子與做法,由學校老 師合作開發出「跨科整合教學」的「天 使來了一一復興園中校外教學課程」 (月鈴的講台部落格,無日期) ,來自 大學課程的想法與做法,激發出國中多 元活澄的特色課程。

(6)

科學教師看「圈中科學教師專業成長」 2. 教師的演化:趴辣客常客在參加過趴 辣客及網路上的社群討論後,在教材教 法上有很大的精進,他們使用傳統講述 式或教師主導式教學的比率變少了,而 經常在不同單元、主題上會有一些創 意、活潑的教學方式出現,評量及作業 方式更是五花八門,甚至跨縣市辦理學 生的聯合發表會(月鈴的講台部落格, 無日期)。這些老師不只在教學上有所 成長,其實在人際互動、教學理念及承 擔責任等做人處事上也有很大的改變, 如:他們都變得更活潑、更常在網路上 或研習場合上做分事,他們也都接了輔 導團職務或校內行政職務,在不同的領 域接受挑戰,從不同的高度與角度來進 行教育的改變。

參、教師專業發展的警訊

然而即使是「生物趴辣客」這樣的教師 成長團體和方式,仍然有無法持續發展的危 機。在「生物趴辣客4

J

後資深會員意識到 這類分享活動的「熱,情」與「驚艷」程度已 不如往昔,如不改變恐怕會降低交流、成長 的能量!這是「生物趴辣客」面臨的難題, 其實也正是教師專業發展的警訊。為什麼教 師專業成長的熱情與動能難以持續呢?以下 是我對教師專業的看法,也許可以為教師專 業成長的困境提供不同的思考層面:

一、科學教師不應只是「表

演者」、「魔術師」或

「魔術破解者」

「生物趴辣客」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原 因來自「小菜 J '小菜除了分享方式簡單、 易入門外,其內容以自製的教具、科學遊戲 為主,由於教具、科學遊戲做法簡單,且可 以現學現用,所以老師們有實質的收種,也 真實的改變了教學生態,初期的研習很容易 吸引老師參加。我在前面說過的以教法、教 具為主的研習,也是以新奇吸引參加者。但 一個可以簡單被複製的創意,很快就會失去 其新鮮感,越到後期推陳出新的難度會越 高!像第三屆趴辣客時的「模型衣(消化系 統、循環系統、骨骷系統...) J (生物與健 康部落格,無日期)引起驚呼連連,第四屆 趴辣客就算挖出肝脂都很難吸引目光了。對 參觀者而言, ,-經驗」降低了「驚艷 J '趴 辣客常客要找回初期那種驚為天人的感動, 已經很難了!這也是目前以教法、教具、科 學遊戲、活動、競賽等研討為主流的研習所 面臨的共同難題。如果我們研習的內容只是 「學科教學知識」中的教法、教具,老師只 以成為「表演者」、「魔術師」或「魔術破 解者」為目標,在開始時學生也許覺得好 玩、很炫,但是學生在多看幾次後,口味越 來越重鹹,一股常見的遊戲已引不起他們的 興趣,往往搞得學生覺得無趣、老師感到挫

(7)

長的動能。專業成長的內容才是決定「教師 專業成長」可否持續的關鍵。

二、課程目標決定教學取向

教學取向決定教學成果

一個其有豐富學識、了解學生學習特 性、能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等的老師是否 就是一個好老師或專業的老師?其實我在教 學現場看到很多很認真、很優秀的老師,在 九年一貫之後變得和學校、制度格格不入而 抱怨連連。想當初九年國教實施後,小學升 「初中」不再需要通過考試,國小不再有 「聯考」這個戰場,老師丟掉「分數」這把 寶劍,有些老師變得不知如何激發或維持學 生學習的動機,降低了教學晶質!這個現象 在 12年國教實施後是否會在國中教師身上重 演呢?關鍵應該不在教師的學科內容知識或 教學知識的不足,而是在「課程知識」與 「教育目標知識」、「教育情境知識」的缺 乏。擁有豐富的學科內容知識或教學知識可 能讓老師成為精準的表演者,加上「課程知 識」與「教育目標、價值」才能讓老師成為 學生的引導者與協助者,達成教育目標。 讓我們回顧 10年來教師面對九年一貫課 程的心態與做法,應該不難看出教師未能徹 底達成九年一貫課程理想的原因: (一)課程目標與教學一一九年一貫實施已十 與技術」的基本能力包含八個要項(八 項科學素養) ,這八項能力、素養是九 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要達成的指 標。多數老師的科學教育目標仍然只有 「認知」這一項,所以採取「傳輸學科 內容」為導向的教學,以紙筆測驗、基 測的成績評定學生學習及老師教學的成 效。教學目標決定教學取向,教學取向 決定教學成果,由於不瞭解或不認同九 年一貫課程目標,即使再生動、活潑、 創新的教法,再好的教學策略,最終成 果只是達成「學科內容」的傳輸,不易 提升過程技能、思考智能等科學素養! (二)教材自主權與教學一一「教材自主」是 九年一實主要理念之一,而「一綱多 本」、「自編教材」則是手段,但在九 年一貫實施十年後的今天,這個理想竟 淪落為每年的選書大會,選書的指標竟 是「服務」、「教學資源(測驗卷、教 具、光碟...) J 等,而非教材內容與課 程理念的合適性,老師完全放棄自己的 「教材自主權 J '將自己的工作矮化、 簡化為「教書 J '當然就無法進化為 「探究式的教學」。這顯示出教學現場 教師在「課程知識」、「教育理想」方 面是需加強、成長的! (三)迎接 12年國教一一籌劃多年、有著崇高

(8)

理想的 12年國教確定實施了,但身為這 項重大政策執行者、擔負成敗重任的老 師,他們是否確己了解 12年國教的理念 並具有達成他的能力?面對這重大變革 多數教師的反應是: r 廢除基測會讓學 生更不願投注心力於課業」、甚至憂心 伸伸的說沒有基測的 12年國教會「危害 台灣學生競爭力 J '這和 12年國教的理 想、目標是背道而馳的,也不符合國際 教育趨勢!在教學現場有許多學科內容 知識、一般教學知識、學習者特性的知 識、學科教學知識等都很精進、很專業 的教師,他們是學校和家長眼中的好老 師,但當這些好老師的「課程知識」、 「教育目標知識」、「教育情境知識」 等專業素養不足,甚至和 12年國教背道 而馳,我們怎能期待這些老師會將 12年 國教帶領到預計的目的地?

肆、結論

教師需進修成長以達專業也是大家認同 的,但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內容及方式則不斷 在變化中。傳統的和新興的教師專業成長模 式各有其優缺點,應、能彼此截長補短讓教師 專業真正得以發展。 傳統的、專家導向的教師專業成長模 式因擁有較多經費、行政支援等資源,有專 人主導、規畫,可以有系統的辦理研習、成 長機制,而且教師因有研習時數、教師評鑑 科學教師看「國中科學教師專業成長」 等壓力,所以會依規定參加,因此傳統的研 習仍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主要途徑,但這些研 習也有一些缺失,如:不易激發教師熱情、 不符合教學現場需求...等,所以教師往往只 是抱著應付的心態來參加,較難發揮教師專 業成長的實際效應。而類似「生物趴辣客」 的新興教師專業成長活動,則是教師自主、 充滿熱情與動力,研習內容也以教學實務為 主,能提供教師立即性的增能,並且能增進 教師間的互動,它的缺點則是:缺少資源以 致往往因場地、經費、交通...等限制而無法 成為常態性或經常性的活動;而且因為缺少 專家、教授等指導、規劃'所以研習內容無 法深入或擴展,教師成長的空間有限。這類 研習在舉辦次數多了之後,熱情可能被雜務 磨損而失去吸引力! 綜合以上觀察,我覺得強化「教師專業 成長」的方式可能需結合傳統與新興的成長 模式,以下是我的建議: 一、以傳統的資源、模式,先培養各地區的 教師社群:如以專案提供經費鼓勵教師 定期聚會、進行分享,形成教師社群。 二、以行政的資源協助現有的教師社群辦理 教師成長業務:如提供場地、交通、設 備、經費等支援,或校內課務安排、研 習證明等協助,而由教師社群自主決定 研習的方式、如講師的人選、分享的內 容、方式等。 三、由專家學者指導協助教師社群:教師社 群最好能有專家學者可供諮詢或提供指

(9)

教師較陌生且無法經由實際教學而獲得 的知能,此時即需有學者專家指導。行 政部門應提供更多、更優質的「課程知 識」、「教育情境知識」的研習,提升 老師在這些方面的知能。 如果教師能形成更多不同性質的社群, 社群內及社群間可以互相激勵、交流,這樣 社群才能更穩定成長,活動內容也能更多元 化:如「生物趴辣客」和教育噗浪客是兩個 性質不同的社群,但也有許多成員是兩邊都 加入的,這兩個社群各自辦活動也互相支 援、交流,現在兩個社群都穩定成長,專業 發展也更多元。有了多元的社群,行政單位 只要提供更多的支援和指導,讓教師社群成 為教師專業成長的發起者、主導者,而行 政單位擔任輔導者、支持者的角色,教師專 業成長應該可以更有活力、更持續、更有成 效!

恆、參考資料

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研讀中心(無日期)。 取自 http://teachemet.moe.edu.

tw/MAIN/

index.aspx

內分泌王部落格(無日期)。內分泌撲克 & ••

o

nr po p-O Lu

g-n

•• 且 , K 戶UW

n

v 且 puv O AU

n

戶旬 ,',' ,', ny 4E •• 4E •• LU 向口

件叫

blo

g/

2406/pos

t/

I162

l/

250631

月爵的講台部落格(無日期)。從「五校 聯合發表」看科學教育的多樣性,取 自 http://blog .ilc.edu.twlbloglblog/2406/

pos

t/

1162

l/

207971

生物趴辣客官網(無日期)。取自 http://sites.

google.co

m/

sitelbiopotluc

k/

生物與健康部落格(無日期)。生物 *趴辣客3 熱血參加心得一一模型 衣,取自 http://blogger-st.

blogspo

t.

co

m/

20 II 04 0 I archive.html

阿簡生物筆記部落格(無日期)。巨大的維 管束教具,取自 http://

a-chien.blogspo

t.

co

m/

20 I0/lllblog-post_3850.html

阿簡生物筆記部落格(無日期)。生物 趴辣客4@ 天龍國,然後呢? '取自

http://a-chien.blogspot.com/2011

/l

2/4.

html

阿簡生物筆記部落格(無日期)。維管束 紙模型,取自 http://a-chien.

blogspot.

co

m/

20 IO/lllblog-post_07.html

Shulm妞,L.

(1986).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edge growth in teach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

15

,

4-14.

Shulman

,

L.

(1987). Know/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71φrm.

Harvard education review

,

57

,

1-2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個傳統學校(威爾頓育 科學院:以傳統、守舊的 方法來教授學生)的新文 學老師(基廷),一改學校

「倍思科學」教育系統,是由國內長期推動科學教育的專家學者和優秀的中小學教師共同規

候用校長、候用主任、教師 甄選業務、考卷業務及試 務、教師介聘、外籍英語教 師及協同教學人員招募、推

戶外考察活動 是歷史 科教師於課堂教學 以 外評估學生的常見方法。教師 在外 出之前應為學 生提供 明確的學習目標和 評 估準則。教師可以從以

學校有策略及計劃地推動和發展教師團隊,建立學習型組織,為教 師營造積極學習的文化。學校成立了

教育局將繼續舉辦的教師專業發展課程,以加強教師有關促進 STEM 教育的專業能力。繼 2015 年 7 月舉行的專題研討會外,教 育局亦於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製作了一系列網上教學資源供教師參考,鼓勵

加強教師在 奧福音樂教 學上的掌握 及運用樂器 的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