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訊素養融入國小五年級自然科學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資訊素養融入國小五年級自然科學之研究"

Copied!
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資訊素養融入國小五年級自然科教學

之研究

The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nto the Teaching of Natural Science

of the 5th Grade in Elementary School

അखӽăᛂॳ࡚ăౘᚊऍăเԠᐷ!

ᄂ̚ξݑડፘཌྷ઼ϔ̈ጯ!

Ping-Yan Tzeng, Guey-Meei Shu, Lih-Jiuan Chern, and Jyh-Long Hwang

Taichung Municipal Shu-Yi Elementary School

E-mail: {tpy, skm, gail100, bh1020}@mail.syes.tc.edu.tw

關鍵詞 (Keywords):

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大六步驟(Big Six)

【摘要】

ώࡁտўдଣ੅ྤੈ৵ዳᏉˢ઼̈ҋ൒ࡊ

ିጯ̝ΞҖّ̈́၁߉ଐԛĂͽםТҖજࡁտڱ

ࠎߛၹĂϤࡁտ۰ᄃ˘Ҝ઼̣̈ѐ৺ҋ൒ࡊЇ

ିरВТఢထăనࢍȈ˟༼ኝĞαˣǫ̶ᛗğ

۞ྤੈ৵ዳᏉˢҋ൒ࡊିጯኝ඀Ă֭ٺ׎঱৺

˯၁߉၁រିጯĄ

ώࡁտͽέ̚ξȝ઼̣̈ѐ৺ȍ঱ጯϠࠎࡁ

տ၆෪Ăଳϡኳ̼ࡁտ͞ڱĂͽ៍၅ăణኘă

ณܑ̈́үݡ̶ژඈ͞ёֽᄓะྤफ़Ăࡁտඕڍ

൴ன Big 6 ኝ඀ѣӄٺૈዳጯϠྤੈ৵ዳĂΞͽ

ᆧซ઼̈ҋ൒ࡊିጯड़ڍĂҭߏдፋ࣎၁߉࿅

඀̚Ă̪ѣ˘ֱӧᙱᅮࢋҹڇྋՙĄტЪώࡁ

տ۞൴னă৿εᄃࢨטĂࡁտ۰ٺ͛ϐ೩΍ೀ

ีޙᛉĂֻିֈ˯۞ᑕϡ̈́Ϗֽࡁտ̝ણ҂Ą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on cooperative

action study approach, and carried out by

authors and a 5th grade natural science

teacher. Through working together on

curriculum planning, designing, and 12

sessions of classes (total of 480 minutes) by

the team, this research was aimed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and execu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nto the teaching of

natural science.

The students of 5th grade class C in S

elementary school, Taichung City were

chosen as samples. The study adapted

qualitative study method, and collected data

through direct observation, interview,

evaluation, and work analysi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Big6 curriculum was helpful to

cultivate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teaching of

natural science in elementary school.

However,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the

study also showed that some difficulties were

waited to be solved. Based on the results,

drawback and limitation of this study, authors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educational application and the future study.

(2)

緒論

研究背景與動機

廿一世紀是知識經濟掛帥的時代,個人、企業、 社會與國家的成功關鍵要素,就在如何創造與運用 知識。Eisenberg 和 Berkowitz(1999)指出近三十年來 人類所製造的資訊比過去五千年來共同創造的資訊 還要繁多,面對這麼多的資訊,令人眼花瞭亂,而 窮盡個人畢生之力,也無法吸收所有的知識,因此學 習該如何依據自己的需求和興趣,去擷取有用資訊, 來累積新的知識和技能,變成一門很重要的功課。 美國自 1970 年代大力倡導「資訊素養」之觀念, 後經英國、澳洲、荷蘭等西方國家熱烈迴響,資訊 素養教育已成為全球化的教育改革運動(王等元, 民 91)。許多學者專家認為資訊素養是人類基本知 識素養的重要部分,不僅是從事學術研究的學者需 要,其他各行各業人士也是如此,這是現代生活的 必要條件。 何謂「資訊素養」?ALA(1989)解釋「資訊素養」 是個人具備覺知何時需要資訊的能力,並且有效的 查詢、評估與使用所獲取的資訊,簡言之,資訊素 養是一種尋求、使用資訊的能力。一般人對於電腦 與資訊的觀念經常混淆不清,常將電腦與資訊畫上 等號,造成「電腦就是資訊」的偏差印象,其實資 訊的範圍較為廣泛,國外學者 McClure(1994)認為資 訊素養的內涵應該由下列四種素養結合而成:(1)傳 統素養;(2)媒體素養;(3)電腦素養;(4)網路素養。 由上述可知,電腦只是屬於資訊的一部分。 資 訊 尋 求 的 模 式 有 很 多 , 其 中 較 著 名 的 如 Kuhlthau (1993) 的 資 訊 搜 尋 模 式 及 Eisenberg 與 Berkowitz (1990)所提出的 Big6 技能,國內學者吳美 美(民 89)建議教導 Big6 技能並融入課程中來培養學 生的資訊素養,強調三部份能力的學習,即:(1)批 判性思考能力的養成;(2)圖書館蒐集資料的技能; (3)電腦及網路技能的學習。

Big6 技能是 Eisenberg 與 Berkowitz 所提出培養資 訊素養的六大技能,是一種資訊尋求模式也是對資 訊素養的處理途徑。Big Six 技能包括六個階段:(1) 定義問題的階段:包括定義問題所在與確定所需要 的資訊。(2)資訊尋求的策略﹕包括確定資源的範圍 與列出優先順序。(3)找到與取得資訊:透過各種管 道蒐集資訊。(4)利用資訊﹕包括閱讀資訊與摘要資 訊。(5)整合資訊:包括組織與呈現。(6)評估資訊: 包括評鑑作品與評鑑過程。 目前在美國全國,從小學、中學、到社區學院、 各大學,都已全面將資訊素養納入正式的課程設計 之中,且多為圖書館員與教師一起合作設計教案, 將 Big6 的六大步驟融入課程當中來實施教學,獲得 學生正面的回饋與反應,因為 Big6 包含了認知思考 訓練、資訊搜尋及使用能力、以及資訊科技技能訓 練,所以 Big6 技能是資訊素養教育最佳的實踐(游 婉琳,民 91)。 民國九十年實施的九年一貫新課程,課程暫行綱 要列出國民教育十大基本能力,其中多項能力與資 訊素養密切相關,另外強調六大議題必須融入七大 領域教學,資訊教育也名列六大議題中,由此可知, 資訊素養教育可說是九年一貫課程的主要特色之一 (陳麗娟,民 90)。九年一貫新課程促使學習方式 將產生重大轉變,教育逐漸走向以學生為中心的學 習方式,從強調記憶的背誦,轉變成以解決問題為 導向的學習,而資訊素養就是培養學生尋求、運用 資訊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具備資訊素養的教師 則是學生學習成敗的關鍵,教師的專業任務是引導 學生創新與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自學導向的 學習習慣與能力,這就是九年一貫的創新教學。 由上述可知,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十大基本能力與 Big6 精神互相呼應,息息相關,但是國內以 Big6 技能來設計教案融入國小各學科教學的文獻並不 多,賴苑玲(民 90)曾經設計 Big6 技能教案融入國小 藝術與人文領域、綜合領域及社會領域教學,陳麗 娟(民 90)則將 Big6 技能運用於國語科教學,林菁(民 90)、游婉琳(民 91)將 Big6 技能融入國語科教學,而 將 Big6 技能融入自然科教學的研究罕見。 自然科教學強調培養科學與技術的認知、良好的科 學態度及過程技能的訓練,符合 Big6 技能的精神, 因此研究者嘗試自行設計的 Big6 教案,融入國小自 然科之課程,並藉此來探討 Big6 技能在國小實施教 學的可行性。

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茲列出本研究之具體問題 如下:

(3)

(一) 實施Big6教案教學時,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反應如何? (二) 擔任 Big6 教案教學的教師對教學的看法及心得? (三) 實施 Big6 教案教學所遭遇的困難與阻礙為何? (四) 實施 Big6 教案教學之後,是否能提昇學生的資 訊素養?

研究方法

研究架構

本研究是以協同行動行動研究法為架構,配合質 化非參與觀察、錄影、錄音、文件分析、訪談、座 談等多元方法來進行資料之蒐集。研究者依據資訊 素養內涵與五年級自然科課程內容,並參考國內外 使用 Bix 6 教學活動設計之教案,研擬出本次課程之 教學活動,交給協同研究的五年級自然科任S老師 實施教學。在研究期間,研究者多方蒐集資料以便 更深入瞭解在國小實施資訊素養融入自然科教學之 難題及困境,並於每週固定召開教學檢討會,以研擬 適當的策略應對,隨時修正教學方向。

研究現場

本研究的研究現場包含台中市S國小自然專科教 室、教務處及T院圖書館─S國小位於台中市南 區,為新設校,從九十一學年度正式招生,第一年 招收一至五年級學生,全校共有 37 班,1,234 位學 生,57 位教師。該校自然專科教室隸屬於教務處, 由任課教師負責管理工作。本次實驗教學大部分在 自然專科教室進行,教室內設備包括電腦乙部、單 槍投影機乙台及弧形螢幕乙塊及實驗桌七張,方便 實施分組教學方式。在S國小電腦教室尚未建置 前,有關指導學生利用網路資源及使用資訊科技完 成報告部分,移至該校教務處實施。因為S國小圖 書室藏書不多,有關圖書分類、開架方式及搜集資 料的課程,移至T院圖書館實施。

協同研究老師及其班級

本研究的協同研究教學教師為該班的自然科任教 師S老師。S老師為男性,三十歲左右,中興大學 土木研究所、台中師院學士後師資班畢業,甫擔任 教職,兼任組長之行政工作。S老師對數理科目較 有興趣及研究,因此校方安排其主要授課科目為五 年級自然科學,本次研究對象,即從S老師擔任教 學的班級中選擇一班,該班為男女混合常態編班之 型態,其中男生有 15 名,女生有 18 名,共計 33 名。 S老師經常涉獵電腦及網路,對於電腦軟體及網路 的應用,相當熟悉,未曾接觸 Bix6 技能教學,不熟 悉 Bix6 技能教學的步驟。

Big6 課程

本研究中學生所接受的 Big6 策略融入自然與生活 科技課程設計,係指由研究者依據牛頓版國小自然 科學課本第五冊第二單元「太陽與高度角」教材內 容,參考國內外有關運用 Big6 策略的教學設計所編 製而成的課程。課程設計詳如表 1。

研究工具

為了配合研究目的,本研究用來蒐集資料的工具 包括自評表、互評表。茲將各項研究工具說明如下: (一) 自評表─由研究者自編,請學生於實驗課程 最後一堂課填寫,以了解學生對自己學習過 程、結果的想法。 (二) 互評表─由研究者自編,請學生於實驗課程 最後一堂課填寫,以了解學生對他人學習過 程、結果的想法。 (三) 教學觀察紀錄─記錄課堂上教師教學過程及 學生的學習情況。 (四) 訪談紀錄─記錄於課後訪問教學者教學過程 及學習者的學習心得資料。

資料處理

本研究將蒐集到的資料,依其性質分別採用質化 與量化的描述,茲分述如下:

質化分析

本研究在蒐集觀察資料、訪談資料、文件資料和 問卷資料等時,以內容分析法將資料編碼、歸納及 整理,所有訪問錄音、教學錄影及網路留言等都謄 錄成文字的形式,用來了解教師及學生的教學成效 及對課程的觀點。為清楚標示各資料的出處以便於 分析、呈現,各資料依來源類型和日期進行編碼, 例如:「研觀 09/27/91」表示研究者在民國九十一年 九月廿七日實施教學觀察所紀錄的結果;「研札 09/27/91 」 表 示 研 究 者 所 寫 的 反 思 札 記 ;「 師 訪 09/27/91」則代表教學者在課後接受研究者訪談所紀 錄的結果;「生訪 09/27/91」則代表學生在課後接受 研究者訪談所紀錄的結果;「生札 09/27/91」表示學 生在民國所填寫學習單之分析紀錄;「留札 09/27/91」 則代表在師生於網路上所開闢之留言板對談紀錄。

(4)

表 1 Big6 課程設計 大六策略及資訊科技的應用 活動設計 一、定義問題: (一) 建置線上討論區,讓學生透過線上和群組進行 合作討論,以形成研究主題以及題目。 一、進行討論,哪些要項必須包括在本觀察紀錄中,才 算是完整的觀測報告?引導學生以小組型式,合作 定義出問題所在。如觀察紀錄應包括: (一) 太陽的方位。 (二) 太陽的高低位置。 (三) 太陽是地球的最大熱源,它的位置是否影響氣溫的 變化?如何影響? (四) 太陽的方位和高低有無運行的規律? 二、資訊尋求策略 (一) 利用網路檢索各種電子資源,如線上資料庫、光 碟資料庫、網際網路資源、社區資訊、政府資訊 等,這些資料可能被收集在各類型圖書館的館藏 中,並呈現在網頁上;但是老師必須指導學生具 備資訊地圖的知識 (map of information),也就是 資訊找尋的途徑與策略。 (二) 利用電腦繪置流程圖、甘特圖、組織圖、計畫表 等,以便有效管理複雜的工作。 一、討論哪些資料可提供方法和資訊幫助我們完成 觀測紀錄? 二、針對研究題目,列出關鍵字或概念討論出需要研究 的子問題。 三、概念圖或組織圖的方式畫出研究子題與主題間的關 係,以及各項子題所需要的資訊及資訊來源。 四、討論各項資訊的可能來源: (一) 紙本資料: 1.指導學生利用圖書館 OPAC 系統查詢,鍵入關鍵字 「太陽」、「太陽的位置」、「高度角」…等查詢相 關資料。 2.查詢百科全書。 (二) 網路資料:利用搜尋引擎的分類索引或關鍵字 〞太陽〞、〞太陽的位置〞、〞高度角〞搜尋。 (三) 其他: 1.e-mail 請教相關人士,如科博館導覽服務,氣象台 服務人員,是否可提供相關資料。 2.實測,觀察,獲取第一手資料。 3.請師長指導觀測方法。 三、找到與取得資訊 (一) 遇到問題時,會利用網路上的服務相或討論區, 詢問專家。 (二) 會使用 e-mail 請教相關人士 一、依個人能力、資料取得的方便分工取得資料。 (一)在老師指導下,製作簡易太陽觀測器,實際進行觀測。 (二)分組分工,合作搜尋資料。 二、引導學生就資料與資訊問題的相關性進行分析及 篩選,並去除不需要的資料。 四、利用資訊 (一) 取得有關某一工作的資訊,並閱讀相關指南手冊。 (二) 會將資料下載、解壓縮、並打開各種格式的文件。 (三) 會將資料剪下與貼上並編輯電子資料。 (四) 能使用試算表、資料庫及統計軟體以處理及分析資。 (五) 能分析及過濾電子資訊,以擷取與工作相關之資訊。 一、將所取得的資料註明詳細資料及其出處並摘要重點。 二、各組依所收集的資料彙整後,練習使用圖表記錄, 並記錄學習心得。 三、提醒注意的事項,如安全的問題、問話的禮貌、網路 的禮節。 五、整合資訊 (一) 能利用文書處理軟體、試算表、資料庫等工具將 資料分類。 (二) 能使用及製作各種電腦圖形。 (三) 會使用文書處理及簡報軟體呈現資料。 (四) 能建立多媒體、超連結的電子資源。 一、閱讀同組夥伴所蒐集到的資料,並彙整小組的資料。 二、持續觀察各種資訊的變化:如太陽每天的位置變化、 每日氣溫的變化,除實測外,還可在網路上取得。 六、評估資訊 (一) 能就內容與格式來評鑑電子報告。 (二) 會使用檢查拼字及文法軟體來檢查作品。 (三) 了解且遵守網路與電子資源相關法律、禮節與道德。 (四) 利用電子郵件、討論群體、電子會議等與老師及 合作群討論工作及問題解決的成效。 一、各組提出的觀測紀錄是否與查詢到的資料相互印證。 二、反省自己在這次主題研究過程中的收穫與缺失。 (例如:我做得好嗎?) 三、透過自評與互評的方式,引導學生重新擴充或修正 探究的內容,並理解未來可以怎樣做會更好?

(5)

量化分析

本研究量化的資料為資訊素養自評表及互評表。 將資料蒐集後,以平均數及百分比統計來分析反應 結果,並以 t 檢定來考驗自評及教師評分間的結果。

實施程序

本研究的實施程序分為蒐集並分析文獻、編擬課 程、編訂研究工具、行政協調與取樣、實驗處理、 實施自評、互評及教師評分等八個部分。

研究結果

實施 Bix6 教學設計之學生學習狀況與反應

本研究將培養資訊素養六大步驟融入自然科教學 中,現在分別評估學生在六大步驟的學習狀況及反應。

定義問題步驟─學生之學習狀況與反應

第一節一開始,S老師採異質分組方式,將學生 分成六組,各組取名為「萊特兄弟」、「哥白尼」、「諾 貝爾」、「伽利略」、「牛頓」、「愛迪生」,並發給每組 資料夾,預告本單元作業為每組一活頁資料夾,該 項成績佔第一次評量 50%,並給每組一張積分卡, 紀錄獎勵各組上課優良事項。 採異質分組方式,程度好的學生可以協助程度稍 差的同學,進行合作學習,算是不錯的安排,另外 配合自然教學以在科學界占有一席之地之有名人物 做為組名,真是絕佳的創意。 S老師請學生把課本拿出,說明本節上課之主 題,並講述「北風與太陽」、「后羿射日」的故事, 來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S老師說:「你們有誰知道 北風和太陽的故事呢?」有學生舉手回答說:「就是 太陽和北風在比賽,比賽看誰能先讓旅人脫掉外 衣,最後太陽贏了……」S老師繼續追問:「為什麼 不是北風贏?而是太陽贏了呢?」學生回答:「因為 太陽很熱很熱,所以旅人就把衣服脫了。」S老師 說:「這讓我們知道了一件事,你們知道是什麼事 嗎?」學生說「太陽會發光也會發熱。」S老師說: 「真聰明!那你們有沒聽過后羿射日的故事?他射 了幾個太陽?」大部分學生點頭表示聽過。 研究者建議在這個階段先不要使用課本,以免學 生受到課本的影響,無法自行定義問題。 老師播放電腦 ppt 檔(模擬后羿射日的狀況),並 提出問題:「你們有沒有一些辦法,可以提供給射日 的后羿,讓他射得保證很準呢?」小朋友紛紛舉手: 「戴太陽眼鏡,以免眼睛灼傷」、「從山後射太陽, 比較不刺眼」等,後來又有學生提問:「問題是什 麼?」老師補充說明:「如果要幫后羿射太陽,要給 后羿什麼條件,比較能射中太陽?」有位學生說:「老 師,是不是可以由竿影知道太陽的位置,然後就可 以射日啦?」老師稱讚:「好厲害,老師還沒講就知 道,我們就是需要先幫后羿找到太陽的位置,然後 才能射太陽,不過只有給某方向,範圍還是太大哦! 如果知道太陽的高低,就更準確了。」 S老師播放電腦 ppt 檔所提出問題,因問題定義 不明顯,學生的回答比較不著邊際,沒有切中問題 要點,如:「戴太陽眼鏡,以免眼睛灼傷」;「從山後 射太陽,比較不刺眼」等,後來老師補充提示:「如 果要幫后羿射太陽,要給后羿什麼條件,比較能射 中太陽?」學生的答案開始朝向預期的方向進行。 老師指導留言板 http://dns.syes.tc.edu.tw/~shasali/ 的使用方法,並鼓勵同學課後上網於留言板中繼續 進行討論(研觀 09/27/91)。 下課後研究者隨機抽訪 14 號、27 號及 32 號三位 學生,以了解其學習狀況,研究者提出問題:「要幫 后羿作一份完整的太陽位置的觀測報告及太陽的位 置如何影響氣溫變化的情形,該包含哪些項目?」 學生分別回答:「可以看太陽的角度」、「用影子來找 太陽的位置」、「忘記了」(生訪 09/27/91)。 由上述的回答,發現學生對於問題的了解不夠深 入,尚未掌握如何定義問題的要領,所以老師利用 課餘時間透過留言板和學生對談,加強學生對問題 的了解,彌補上課之不足。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知道如何進入留言板的方 式(上網→打學校網址→進入五年C班留言板),也 明白可以在線上和老師、同學討論問題,如果找到 了資訊,也可以在留言板留言,提供別人參考(生 訪 09/27/91)。雖然學生都知道了上網留言討論的方 式,但是第一天晚上僅有兩位學生上網留言,而且 回答的內容尚未能掌握問題的重點,可能是學生還 不習慣和教師、同學線上討論的方式,另外可能是

(6)

學生還不明白問題真正的意義,於是研究者與S老 師拼命為留言板加溫,留言內容如下: 研究者留言:「這次各組的報告主題是:太陽位置 與氣溫變化的觀測報告。如果要做一份完整的報告 內容,除了上課提到的太陽方位與高度角的觀測 外,同學們似乎忽略了太陽對氣溫變化的影響。給 J師(指研究者)第一個回應的有獎。『由北風與太陽 故事的討論:在報告中還要加入什麼觀察?』、『太 陽是地球的最大熱源(因為太陽的威力使旅人脫掉 了衣裳,不是嗎?)它的位置是否影響氣溫的變化? 如何影響?』、『既然太陽會移動(這是視覺上的, 其實是我們地球繞著太陽在動啦!)可不可以觀察 太陽一天當中的運行路徑,甚至一年運行的路徑, 將這些紀錄放進我們的資料夾中,內容是不是更充 實更完整!』」 S老師留言:「今天上課經小朋友熱烈討論之後得 到一個結論,T生說:『后羿要射太陽一定要事先知 道太陽的方位及太陽的高度角』,現在老師要請各位 小朋友動動腦,什麼方法可以測量太陽的方位?什 麼方法可以測量太陽的高度角呢?」 研究者留言鼓勵:「看看誰最能和他人或老師討 論,寫得越多,保證收穫越多哦!」 學生 1 回應:「后弋要射太陽,只要到太陽的後面 射就好了ㄚ或戴太陽眼鏡」(研究者忠實記錄:戈寫 錯了) 學生 2:后弋可以躲在樹的後面,只要看到太陽 就可以射太陽ㄚ,或者是到帽子ㄚ~~~~~ S老師:「請小朋友盡量針對J老師及S老師所提 的問題來回答。」 S老師:「怎麼都沒人回答老師問題呢?獎品快送 不出去了,大家趕快來加油添醋吧!」 S老師:「小 case 啦。可以針對『太陽的位置』 這個單元來問問題,或是針對老師前面所提問題提 出 你 的 看 法 , 寫 的 愈 多 獎 的 愈 多 哦 ! 」( 留 觀 09/27/91) 學生 1:「我覺得要想很久才能想到要寫些什麼, 但是別人都說這很簡單,而因為我要想很久,所以 我並不覺得這是個很簡單的事,再來我也沒什麼要 講的了,那就掰掰摟!YA!」 學生 2:「我不會,很難耶!我都不會。」 學生 3:「太陽的位置真是讓我們搞不清楚」 學生 4:「第二單元讓我覺得很難」 學生 5:「第二單元 太難了 我都不會 上課我都聽 不懂」 研究者回應:「剛開始不習慣,以後你會知道,資 訊的融入,對你有很大的幫助,加油哦!」 學生 6:「謝謝你老師,為甚麼早上太陽比較低天 氣很涼中午太陽較高天氣比較熱(研究者忠實記 錄:S老師綽號取諧音「謝謝你老師」) 學生 7:S老師我覺得這一課很有趣很好玩可是 你出的問題我不會(留觀 09/30/91) 第一節課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定義問題,整體 而言,學生非常投入教學活動,能踴躍回答教師所 提出的問題,但是部分答案未能切中問題,顯示學 生未能掌握問題核心。以往的教學是由老師提出問 題,學生只有被動接受問題,找尋解答,而現在要 學生主動去定義問題,有別於過去的教學方式,學 生剛開始不習慣,所以尚未能掌握定義問題的要 旨,這個部分還要加強實施補救教學(研札 09/27/91)。 上完第三節課後,學生對資訊融入教學的教學內 容,稍有適應,上線留言越來越多,但是有一些學 生上線留言一些和課程不相干的八卦消息,影響同 學討論的情緒,教師應於課堂中機會教育,指導學 生遵守網路禮節(研札 09/30/91)。 課後觀察學生留言狀況,摘錄如下: H生留言:「為什麼太陽再中午的時候特別大,可 是早上都沒那麼熱…?」S老師回應:「中午的太陽 有比早上的大嗎?H再想一想,看看相關的資料!」 T生和J生留言:「1.老師請問竿影可以側量時間 ㄇ」、「2.老師請問太陽的溫度最高幾度@.@」、「3. 請問老師太陽是怎樣移動的ㄛ」、「4.為什麼太陽被 雲擋住為啥不會發光」(留觀 10/01/91) H生留言:「太陽能跟太陽沒關西嗎?太陽系也跟 太陽沒關西嗎?今天我們那組的都找到太陽系或太 陽能的,而且很難找到。」S老師回應:「太陽系當 然跟太陽有關係,但是我們這次探究的主題是『太 陽高度角和地表溫度之間的關係』及由地面看太陽 一天運行的軌跡。」 H生留言:「為什麼太陽曬到東西會產生影子」S 老師回應:「因為那東西會遮住光線,因為無光故而 該處黑暗也就是所謂的影子」

(7)

Y生留言:「老師我們可利用影子觀測版來測量太 陽在不同季節裏移動的情形。」 S老師回應:「影子觀測版是如何測量太陽在不同 季節裏移動的情形的呢?答對的有獎!!」 Y生留言:「地球懐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並不垂直' 呈現貳十参'伍度的傾斜。」 S老師留言:「為何每天太陽東昇西落的位置及方 位會變化呢?」(留觀 10/02/91)隔天T生回應:「因 為地球轉動的都一樣順時鍾轉ㄚ太陽不會轉動」(留 觀 10/03/91) T生回應:「答'''可藉它來測定太陽的卬角變化。」 T生留言:「1.老師為啥太陽不會亂跑ㄚ 2.老師是 太陽繞地球 還是地球繞太陽ㄚ 3.老師為啥早上很 涼中午很熱下午不會ㄚ 有時下午很熱ㄚ」(留觀 10/03/91) K生留言:「老師太陽的高度角是指面向著太陽時 正前方地平線跟人與太陽連線的夾角對嗎老師K 上」S老師回應:「完全正確」(留觀 10/05/91)。 經概念圖的教學及多日來在線上討論,發現學生 漸漸習慣線上討論的方式,參與討論的學生增加 了,無論是回答問題或提出之問題,大多能扣緊主 題,線上討論的質與量都有顯著的成長,顯示學生 在這方面的能力明顯地提昇了(研札 10/05/91)。

資訊尋求步驟─學生之學習狀況與反應

第一節後半段,S老師指導學生畫概念圖,說:「今 天老師還要教你們看概念圖,現在來看看電腦,這 是學校組織的概念圖,學校裡有這些人,這是他們 的工作,學生的工作除了讀書以外呢?小朋友七嘴 八舌地說:「交朋友!」,「吃午餐!」……。S老師 說「現在你們各組自己討論討論,畫個太陽的概念 圖,下次上課交。」(研觀 09/27/91) 第二節時,S老師請各組上台畫概念圖,並向大 家解說。各組都完成規定的作業,畫出來的概念圖 也都頗具水準,值得嘉許,其中以萊特兄弟、哥白 尼、諾貝爾三組表現最為出色,各得兩個積分。老 師稱讚:「想得真是周到,畫得很清楚,可以讓人一 目瞭然,有些組畫得不是很好,沒關係,來看看老師 的。」說著一面移動滑鼠,點選電腦上的按鍵,呈現 出十分清楚的「太陽概念圖」。 S老師指導概念圖的思考模式,依本單元內容又呈 現二至三個例子,在此最好讓學生自由聯想,加上引 導,否則學生易受模式所主導,不易朝預先設定的方 向進行思考、並定義問題。雖然概念圖的教學不容 易,但為了往後的課程接續,是值得投資時間來指導 的。(研札 09/27/91)。 此外研究者建議:請學生將概念圖畫在 A4 紙上, 置於各組資料夾內,做為各組報告元素之一。各組 報告內容以概念引伸的部份較多,沒有聯想到問題 解決的方法,探究其原因,可能是學生初次接觸此 教學方法,且受到課本範例影響,老師引導時間不 足所致。 老師呈現研究者設計的組織圖,再次加強學生問 題解決的方法,是可以透過概念圖及組織圖來做統 整與分析的,本身就是問題解決的方法之一。(研札 09/30/91) S老師事先調查過學生家庭有電腦的比率達 97%, 所以指導學生留言版的使用方法,讓學生於課後隨 時可以上網跟教師、同學討論、溝通觀念,這樣的 方式可以彌補課堂上的不足,增加師生互動,是一 項很不錯的策略。剛開始,大多數的學生未有上網 與老師討論的經驗,有點膽怯,留言內容的質與量 並不好,但是經過老師的鼓勵與指導,學生均學會 進入留言版的方式,嘗試留言,只是部分學生言之 無物,還抓不到重點,甚至有少數學生在留言版上 說些不干課程內容的八卦消息,顯示學生的網路禮 節尚有待加強。 S老師:「看完概念圖是不是比較清楚,老師現在 要考考你們是怎麼查資料?」有學生馬上說:「上網 啊!」還有說「去圖書館查書啊!」S老師說:「嗯! 很好,其實我們今天上課,看了很多精彩的網站, 這些網站可以提供我們所需要的資料,當然你們去 圖書館也可以查得到資料,說說看哪邊還有這類資 料可以查?」學生回答:「中師圖書館」,S老師補 充「還有台中市立圖書館,小牛頓的網站可以查。」 原本要指導圖書館 OPAC 系統查詢,因前面時間已有 所拖延,時間顯然不夠,只好再順延到下一節指導。 第三節課,S老師帶全班到教務處練習上網,每 組一台電腦,實際上線操作,又請三位實習老師和 J老師到各組示範上線操作,其內容包括:圖書館 OPAC 系統查詢,利用搜尋引擎、小牛頓期刊目錄 線上查詢等,雖然各組有一位老師協助指導,但因 學生資訊素養的訓練不足,關鍵字的觀念尚未建 立,指導起來倍感艱辛,不過學生顯得很興奮,個 個看起來躍躍欲試的樣子。

(8)

S老師叮嚀學生:「別忘了把你們查到的資料,填 在學習單裡,出處和索書號都要寫下來。」下課前, 學生拿到學習單~動手動腳找資料,普遍感到困 難,老師答應中午再指導學生一次(研觀 09/30/91)。 研究者課後抽訪學生,了解學生學會哪幾種查詢 資料途徑與方法,學生表示可以透過書本、光碟、 期刊、報紙、上網及諮詢專家找到資料,顯示學生 了解尋找各項資訊來源之策略,只是尋找的過程尚 未熟練,對初次上網接觸圖書館館藏查詢、上搜尋 引擎查資料,仍不具信心,所以普遍覺得很難。另 外學生看了「動手動腳找資料」的學習單之後,認 為可增加書名、作者、頁數、出版社的紀錄欄位, 這樣紀錄可以更詳細(生訪 09/30/91)。 學生會透過書本、光碟、期刊、報紙、上網及諮 詢專家等方式找到資料,顯示在資訊尋求策略,學 生學習成效良好。他們知道除了到圖書館可以找到 需要的書籍,其他如書局、文化中心也可以找到想 要的資料。 課後S老師在留言板上提示留言:「請在 kimo 網 站上輸入『太陽高度角』or『太陽仰角』or『太陽的 位置』or『太陽和影子』搜尋相關網站,看看裡面 的內容。」(留觀 09/30/91) S生和W生留言:「建議你們可以用下面的網站來 找到四季溫度的變化。網址:http://www.geocities. com/anthonyko_tw/weather.htm」,「氣象的變化到 這裡。 網址:http://www.maitreya.org.tw/M/72/ m72019.htm」(留觀 10/01/91) S生和W生留言:「在底下網站上有太陽高度角量 測器的製作方法 http://netcity2.web.hinet.net/Userdata/ mathland/cai/sunline.html」 S老師回應:建議可以前往氣象局天文站的網站 (留觀 10/01/91)。 教師在網路留言,提供良好的示範,讓學生明白 能利用網路留言功能,分享所知道的資訊,S生和 W生不但能順利地找到資料,還能提供資訊供同學 參考,幫助同學有效地蒐尋資料(研札 10/01/91)。

找到與取得資訊步驟─學生之學習狀況與反應

第四、五、六、七節課,S老師帶學生到T院圖 書館找資料,行前學生們聽了老師有關進圖書館的 禮儀、圖書的找尋方法、注意的要點等的說明,抵 達後就開始動手動腳找資料,不需要圖書館員的協 助,由於兒童圖書室的配置非常清楚,在書海中, 學生很快就能找到定位。 剛開始,學生只要一找到有「太陽」兩個字的書 籍,就認為是適切的資料,不過大都會來問老師:「這 是不是我們要的資料啊?」S老師提示說:「什麼是 我們的定義問題?」這時學生恍然大悟:「哦!太陽 系或太陽能的資料不必收錄進來。」 每一組學生都有一張影印卡,可以將蒐集到的資 料印下來,每一組都影印了不少資料回去,大部份 是總類的百科全書和三開頭的自然科學類的書籍。 某一組反應搜尋的資料不合用,希望再到其他圖書 館再找資料,其找不到資料的原因可能是:某些書 已被其他組捷足先登、關鍵字及搜尋的工夫還要再 加強(研觀 10/02/91)。 在老師的指導後,學生網路及圖書館 OPAC 查詢的 學習狀況很不錯,大多數的學生會使用使用 OPAC 系 統查詢有關『太陽』資料,懂得利用鍵入關鍵字來尋 找資料。在網上找的相關資料,會將索書號、典藏處、 書名、作者登記下來,再到書架上去找書。觀察各組 尋找資料的情形,發現 80%學生可從實際查詢中找到 他們需要的資料了。接下來,就是在實測的過程中, 如何與找到的資料互相應用,達到知識建構的加乘效果 (研札 10/02/91)。 課後訪問 12 號及 33 號兩位學生,了解學生在T院 如何找到所需要的圖書。學生表示上網查詢,先確定 書籍放置位置,再依指示尋找,有關太陽的資料在地 下室兒童館和 3 樓最多,是 3 開頭的自然類的書號 (生訪 10/02/91),顯示學生已具備搜索圖書的能力。 第八節時,S老師教大家做觀日器,首先用黏土 固定住棉花棒,立在觀日圖的中間(研札 10/07/91)。 第九節,S老師示範觀日器怎麼用,有小朋友還拼 命在玩固定棉花棒的黏土,老師說:「不用捏那麼一 大塊,可以固定就好了啦!」S老師問:「那你們會 不會用量角器呢?」有部分學生搖搖頭,所以S老 師講解了一下量角器的用法。S老師接著又說,「待 會兒我們還要去量量看氣溫和地溫,你們知不知道 怎麼量?」有小朋友舉手:「那簡單,用溫度計啊!」 老師說:「這兩者有什麼不同,你們知道嗎?」老師 接著說:「氣溫的話呢是量距離地面 120 公分高的地 方的溫度,地溫呢,則是要把溫度計插進土裡面一 公分深處,看看它的刻度。好了,現在請各組到外 面整隊,跟著我到樓下中庭去量一量太陽的位置, 氣溫和地面溫度。」各組到樓下之後,分別在校內 中庭進行測量(研觀 10/07/91)。

(9)

學生查閱百科全書及從實驗過程中發現: 1. 一天中,中午時站立,影子在原地,和地面的夾 角大,表示高度角大;晚上時,影子斜斜的,和 地面的夾角小,表示高度角小。 2. 氣溫與地表溫度比較,地表的溫度較高,因為太陽 直接射在泥土中,泥土會吸熱,量起來比較熱(生 訪 10/07/91)。 學生對於實際製作觀察器材來進行測量的教學活 動,覺得非常有趣好玩,另外還有學生提出「量出 樹木的影子和地面的夾角可以計算出太陽高度角」 等不同的測量方法,顯示學生已能了解太陽高度角 的定義(研札 10/07/91)。 第十節,S老師呈現出電腦上的「一天之中太陽 高度與氣溫變化的關係圖」以及「一天之中太陽高 度與地面溫度變化的關係圖」大家都專心地看。S 老師問:「你們有沒有發現什麼奇怪的地方?」有學 生說:「老師,為什麼中午的時候不是最熱的時候 啊?」S老師重述這個問題:「對啊,你們仔細看這 張圖,氣溫最高是在什麼時候?」學生舉手說:「老 師我知道,是在下午兩點時!」「那地面溫度也一樣 嗎?」另一位學生搶著回答:「不是,是在下午一點 左右吧!」這時老師說:「你們很聰明喔,發現到這 個問題:「地溫和氣溫在太陽高度角最大的時候卻不 是最高,怎麼會這樣呢?」萊特兄弟組的S生解答 了這個問題(研觀 10/09/91)。 大約 80%左右的學生能根據實驗結果畫出太陽高 度角和氣溫關係圖,得到高度角與溫度的關係:中 午十二點高度角最高,下午二點氣溫最高。明瞭太 陽高度角在中午十二點最高時,因為散熱的關係, 到了下午二點時,氣溫升到最高(研札 10/09/91)。 第十一節:S老師說:「上節課我們看過了一天中 太陽高度與氣溫和地溫變化的關係圖,今天我們要 看一年之中的喔!」愛迪生組的小朋友很興奮地翻 開他們的報告,因為她們查到了太陽與季節的資 料。S老師說:「看看圖,說說看太陽在哪兩個季節 高度最高?」牛頓組有人發言:「大約是六月二十二 日和十二月二十二日」S老師又呈現了幾張電腦的 圖,並再問了幾個月份的太陽高度,請小朋友複述 以加深印象(研觀 10/11/91)。

利用資訊步驟─學生之學習狀況與反應

第七節課離開T院圖書館,S老師交待:完成「學習 單~動手動腳找資料」,把影印回來的資料消化吸收, 重點畫記,有問題或心得分享可上留言板留板(研 觀 10/02/91),課後各組安排實習教師協助指導。 第八節課,S老師請全班看螢幕上的兩張圖,問: 「你們知道為什麼太陽會有不同的影子呢?」學生 說:「因為太陽從不一樣的位置照射!」S老師說: 「答對了,從這我們也可以由陽光和陰影,白天和 晚上,晴天和雨天不同的太陽溫度,証明太陽是地 球的最大熱源。」接著S老師指導學生看網站的資 料,定義出「太陽位置」(研觀 10/07/91)。課後訪 問學生:「如何知道太陽在什麼位置?」學生指出: 「用指北針,把針對準北,看太陽在哪一邊,就能 知道太陽的位置。」(生訪 10/07/91)。

整合資訊步驟─學生之學習狀況與反應

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將所蒐集到的資料加以整理 分類,每組製作乙份報告,研究者事先透過書面說 明建議各組用美工軟體做一封面及書背,將指導老 師、小組成員的資料及職務分掌製成表格,置於資 料夾第一頁。報告格式內容包含前言、觀測紀錄與 發現(竿影與太陽方位、太陽高度角與溫度及太陽 運行的路徑)、結語、參考書目與網址等,將搜集來 的資料,分門別類放進用 A4 活頁資料夾中,並將 實測紀錄與學習單活動照片依序置放。各組學生學 習檔案報告成果分析說明如表 2: 表 2 學生學習檔案報告成果分析表 組別 檔案內容 萊 特 兄 弟 哥 白 尼 諾 貝 爾 伽 利 略 牛 頓 愛 迪 生 達 成 率 封面 9 9 9 9 9 9 100% 書背 9 9 9 9 9 × 84% 前言 × 9 9 9 × 9 68% 正文 × 9 9 9 9 9 84% 結語 × 9 9 9 × 9 68% 參考書目 與網址 × 9 9 × 9 9 68% 學習單 9 9 × 9 9 9 84% 活動照片 × × 9 × × 9 32% 缺少項目 類別統計 5 1 1 2 3 1

(10)

由表 2 中可以看出,各組學生大都能依照教師指 導檔案報告格式將搜集到的資料整理後依序放入檔 案夾,各項內容達成率均達六成以上,只有活動照 片該項,各組達成率較低,可能是學生忘了拍攝平 時活動照片,另一方面則可能是忘了附在報告內。 學生第一次整理報告,還不是很熟悉報告的型式, 導致各組提供的資料項目並不是很完整,都有缺項的 紀錄,顯示學生在整理報告上還有成長進步的空間。

評估資訊步驟─學生之學習狀況與反應

第十二節課,S老師讓學生分享寫報告的心得, 請各組輪流上台發表,牛頓組自告奮勇回答:「我們 學到了很多知識,自己查資料也很好玩。」老師問: 「那你們比較喜歡這種上課方式嗎?」大部分人都 點頭或出聲附和,只有伽利略組被問到這問題時, W生說了:「我不喜歡自己查資料,因為我很懶!」 S老師搖搖頭說:「怎麼可以這麼懶惰?」 S老師要各組進行自評和互評,於是大家開始離 開座位,四處參觀別組的作品,並將觀察的結果紀 錄在自評表及互評表上(研觀 10/14/91),研究者將 各組檔案報告內容加以分析,摘錄於表 3、4。 由表 3、4 可以看出,學生大多數能蒐集到適當的 資料,但是劃記、摘錄重點的工夫還要再加強,對 於參考資料的書寫方式似乎不是很清楚。 自評表主要是想了解學生對自己學習歷程的回 顧,此表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有七題,由學生及老 師針對評量項目在量表上圈選符合情況的答案,結果 如表 5 所示。 由表 5 的結果可知,學生評量自己的學習成效, 各題的平均數介於 2~2.42 之間,教師評量學生的 學習成效,各題的平均數介於 2.03~2.42 之間,顯 示教師與學生的評量標準一致,無顯著差異。各 個評量項目均介於「做得很好」及「做得還可以」 之間,顯示學生學習的狀況還不錯,尤其是在利 用網路檢索相關的資源及利用網路檢索相關資料 的狀況最好。 自評表的第二部分為二題開放性問答題,第一題 想了解學生在此次學習活動最大的收穫,第二題則 是想了解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所遭遇的困難及克服困 難的方式,這個部分採自由填答方式,表示無意見 的學生,此欄留下空白。以下將學生填答的結果分 別整理成表 6、表 7。 由表 6 得知,在此次學習活動中,學生最大的收 穫是蒐集資料的能力提昇了,對於網路、電腦的應 用更加得心應手,顯示學生的資訊素養透過指導與 練習,會有明顯的進步。 由表 8 可以發現哥白尼組的成績最高,萊特兄弟組 的成績最低,再對照表 3、表 4 的分析結果,了解哥 白尼組所準備的資料最充實,而萊特兄弟組忘了放蒐 集到的剪報資料,所以成績有明顯的差距,可見學生 互評的標準也很客觀,和研究者所做的質化觀察有一 致性的結果。 學生認為這次單元的教學活動和以前不同的地方 在於「以前老師事先給答案,這次老師要我們自己 去找答案。」對於這樣的方式,有些學生表示「喜 歡這樣的教學,覺得自己找資料,過程比較有趣」 有些學生則表示「不喜歡這樣的方式,因為資料很 多,不知重點在哪裡,怕找到資料不正確,月考就 考不好。喜歡老師給正確答案,提供資料,這樣月 考才會寫。」

討論與建議

討論

根據研究結果來看,資訊素養融入國小自然科教 學對提昇國小學生學習具有正向積極的效果。茲將 本研究具體結果綜述如下:

實施 Big6 教案教學時,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反應

1. 定義問題步驟:小組合作定義問題,討論非常熱 烈,但是對於定義題目僅能做局面性定義,無法 全面性定義;課後建置線上討論區,確認所要定 義之問題,上網討論的質與量上有明顯的進步。 2. 資訊尋求步驟:在老師指導下,學生已能利用 網路,鍵入關鍵字之後,檢索圖書館的館藏及 各項電子資源,尋找所需要的資訊。 3. 找到與取得資訊步驟:遇到問題時,學生會利 用網路上的服務或討論區,詢問專家。

(11)

表 3 萊特兄弟、哥白尼及諾貝爾組檔案報告內容分析表 組別 檔案內容 萊特兄弟 哥白尼 諾貝爾 封面 * 封面採電腦列印美工圖案, 配合主題。 * 封底呈現組員姓名及工作 分配 * 封面採美工製作的立體 太陽圖案,配合主題。 * 封底呈現組名及組員姓名 * 封面採紙雕設計,內容為 海灘的太陽,配合主題, 但未呈現主題名稱。 書背 * 標示報告主題 * 標示組名 * 標示組名 前言 * 無 * 說明本次教學和之前教學 不同之處 * 說明報告內涵 正文 * 未附蒐集資料 * 蒐集資料豐富(10 篇以上), 且能配合主題。 * 資料重點已劃記。 * 未將相同性質資料分類, 標示目錄。 * 蒐集資料配合主題。 * 資料劃記未能掌握重點。 * 依照目錄將相同性質資料 分類放置,頁數標示清楚。 結語 * 無 * 表達製作過程及感想。 * 表達製作過程及感想。 參考書目與網址 * 無 * 詳列參考書目,未能標示 出版社名稱及出版日期。 * 網址標示清楚。 * 詳列參考書目,呈現出版社 名稱,未標示出版日期。 * 網址標示清楚。 其他 * 學習單書寫認真。 * 學習單書寫認真。 * 心得感想表達學習感受。 * 活動照片 表 4 伽利略、牛頓及愛迪生組檔案報告內容分析表 組別 檔案內容 伽利略 牛頓 愛迪生 封面 * 封面採電腦圖案列印, 加上彩色筆美工處理, 顯得零亂,且和主題無關。 * 封底採電腦列印美工圖 案,呈現組員姓名。 * 封面採紙雕美工設計,僅呈 現組名,未呈現報告主題。 * 封底採紙雕美工設計。 * 封面採電腦圖案列印,呈現 主題、組名、指導教師及組 員姓名。 書背 * 標示報告主題 * 標示報告主題 * 未處理 前言 * 介紹太陽。 * 無 * 說明本次撰寫報告的感受。 正文 * 蒐集資料豐富(10 篇以 上),且能配合主題。 * 資料重點已劃記。 * 未將相同性質資料分類, 標示目錄。 * 蒐集資料能配合主題。 * 資料重點已劃記。 * 資料以書本為單位,未將 相同性質資料分類整合, 標示目錄。 * 蒐集資料豐富(10 篇以上), 且能配合主題。 * 資料重點已劃記。 * 雖然編列目錄,但是資料 並未依照目錄分類放置, 未標示頁數。 結語 * 說明蒐集資料的過程及 感想。 * 無 * 說明蒐集資料過程中知識 的獲得及感想。 參考書目與網址 * 無 * 沒有列出參考書目,卻附上 書皮資料。 * 詳列參考書目、出版社名稱 及出版日期。 * 網址標示清楚。 其他 * 學習單書寫認真。 * 心得感想表達學習感受。 * 學習單書寫認真。 * 心得感想表達學習感受。 * 學習單書寫認真。 * 活動照片。

(12)

表 5 學習狀況自我評量與老師評量比較結果摘錄表 自 我 評 量 老 師 評 量

評量項目

M SD M SD t值 1. 能有效利用圖書館的資源。 2.39 0.55 2.33 0.59 0.45 2. 會利用網路檢索相關資料。 2.42 0.70 2.42 0.70 0.00 3. 能自行整理、美化學習檔案。 2.09 0.62 2.15 0.61 -0.40 4. 能參與分組合作學習,增進溝通與人際 互動能力。 2.12 0.77 2.18 0.63 -0.30 5. 會用電腦文書處理設計報告版面。 2.15 0.89 2.03 0.67 0.55 6. 能在現場或線上與他人討論。 2.00 0.60 2.18 0.57 -1.20 7. 能遵守資訊使用倫理,注重智慧財產權。 2.45 0.61 2.27 0.51 1.22 p>.05 表 6 學生在此次學習活動最大的收穫統計表 收穫 人數 百分比 蒐集資料的能力 10 人 30% 學到上網查資料的方法 9 人 27% 人際溝通能力 5 人 15% 電腦操作能力 5 人 15% 表達能力 4 人 12% 圖書館找到資料 4 人 12% 製作報告 4 人 12% 知識的獲得 2 人 6% 整理資料 1 人 3% 上網留言打字變快 1 人 3% 無收穫 1 人 3% 表 7 學生在此次學習活動中的困難及克服的辦法統計 學習活動中的困難 人數 百分比 克服的辦法 人數 百分比 資料不足 6 人 18% 請教老師或同學 5 人 15% 有些報告不會做 2 人 6% 上網尋找 5 人 15% 和組員意見相左 1 人 3% 互相體諒 1 人 3% 影印的資料會弄亂 1 人 3% 每一份資料印好後夾好 1 人 3%

(13)

表 8 小組互評表總分統計表 評量項目 萊 特 兄 弟 哥 白 尼 諾 貝 爾 伽 利 略 牛 頓 愛 迪 生 1. 檔案內容充實,資料管理有條不紊。 6 14 15 13 11 14 2. 能有效利用圖書館的資源。 9 13 14 12 13 14 3. 會利用網路檢索相關資料。 6 13 13 11 12 13 4. 能整理、美化學習檔案。 8 13 13 14 11 11 5. 會用電腦文書處理設計報告版面。 11 14 10 10 11 11 6. 能遵守資訊使用倫理,注重智慧財產權。 8 13 10 11 11 11 總 分 48 80 75 71 69 74 4. 利用資訊步驟:學生會將網路上資料下載,資 料列印後,加以剪貼編輯。學生尚未能利用試 算表、資料庫等軟體處理及分析資料。 5. 整合資訊步驟:學生能持續觀察各種資訊的變 化,例如太陽每天的位置變化、每日氣溫的變 化,並能閱讀同組夥伴所蒐集到的資料(含網 路上取得資料),並彙整小組的資料。但是尚 未能利用文書處理軟體、試算表、資料庫等工 具將資料分類、製作簡報資料。 6. 評估資訊步驟:學生能就教師提示評鑑重點來 評鑑報告。

教師對 Big6 教案的看法

1. S老師認為資訊素養是使用資訊、利用資訊及 搜尋資訊能力。在資訊素養的課程中,老師扮 演輔助、引導的角色,而學生是主動學習者。 2. S老師表示漸漸已能掌握 Bix6 技能的精髓, 並能在教學過程中適時融入個人創見。 3. 教學活動分組採異質分組模式,有助於合作 學習。 4. 建置線上討論區,可以延伸教學的討論。 5. 家長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狀況不佳,影響教學 成效。

實施 Big6 教案教學所遭遇的困難與阻礙

為何?

1. 學校圖書室館藏與電腦的設備不足 2. 家長參與本次教學活動情況不佳 3. 學生資訊素養程度不一

實施 Big6 教案教學之後,學生資訊素養的表現

藉由四八0分鐘的教學,透過教學觀察、訪談及 學生自評,發現學生已有下列資訊素養的表現: 1. 學生能在教師建置線上討論區,和群組進行合 作討論,形成研究主題。 2. 學生會利用圖書館 OPAC 系統查詢所需參考圖書。 3. 學生會利用搜尋引擎的分類索引或關鍵字查 詢所需相關資料。 4. 能在老師指導下,製作簡易太陽觀測器,實際 進行觀測。 5.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就資料與資訊問題的相 關性進行分析及篩選,並去除不需要的資料。 6. 學生能將所取得的資料註明詳細資料及其出 處並摘要重點。 7. 各組依所收集的資料彙整後,練習使用圖表記 錄,並記錄學習心得。 8. 閱讀同組夥伴所蒐集到的資料,並彙整小組的 資料。 9. 能反省自己在這次主題研究過程中的收穫與缺失。

(14)

建議

(一) 充實學校圖書室館藏與電腦的設備,提供學生 更多的學習資源。 (二) 資訊素養課程適合融入各科教學。 (三) 在師資培訓過程中增設資訊素養課程及實施在 職教師的資訊素養訓練,教師才能勝任資訊素 養課程的教學工作,培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 (四) 資訊素養課程的教學方式宜多元化,運用講 述、發表、角色扮演、歌唱、遊戲、討論分享 等活動方式,使學生樂於參與課程中的活動, 達到教學目標。 (五) 指導學生「非禮勿看,非禮勿言」的網路禮節, 學習分辨是非善惡。 (六) 加強家長資訊素養觀念,鼓勵家長陪同子女共 同上網找尋資料,和孩子共同成長。 (七) 根據學生認知發展程度,系統規畫國小資訊素 養養成課程,逐步實施。 (八) 未來的研究可以嘗試從樣本數量、不同年級、 地區學校規模等方面來擴大研究範圍,以了解 Bix6 課程在不同條件、範圍下對增進學生學 習效果的影響。在研究方法方面,如果能兼採 準實驗法,將可以取得更詳盡、客觀的資料。 研究工具方面可編製學生父母填寫的問卷。

參考文獻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1989). Final Report of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Eisenberg, M. B. & Berkowitz, R. E.(1990) Information Problem-Solving: The Big Six Skills Approach to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kills. Norwood, N. J.: Ablex publishing Corp.. McClure, Charles R.(1994). “Network Literacy: A

Role for Librar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 13:2(June,1994),p.115-125.

Kuhlthau , Carol C.(1993). Seeking meaning : a process approach to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Norwood, N.J. : Ablex Publishing Co. . 王等元(無日期)。「資訊尋求研究典範變遷在資訊素 養教育上的反思」,民 91 年 11 月 3 日,取自 http://www.ntnu.edu.tw/ace/new/2-6.htm。 吳美美(民 89)。「國家圖書館遠距學園:講次 2.資訊 素養的意義與六大教學法(Bix Six)」。民 90 年 8 月 20 日,取自 http://cu.ncl.edu.tw/subject/ NTN0101EIE/text/ch2/lesson-2.html 林菁(民 90)。資訊素養融入國小國語科全語教學之研 究。2001 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社會國際研討會。(台 中市:私立逢甲大學,民國 90 年 10 月 19~21 日)。 陳麗娟(民 90)。Big Six 教學法之應用與實作經驗分 享─以「歡樂的世界」主題為例。中師圖書館 館訊(民國九十年十二月十日出刊)。 賴苑玲(民 90)。如何將 Big Six 技能融入國小課程。 書苑,48(民 90 年 4 月),頁 25-38。

數據

表 1  Big6 課程設計 大六策略及資訊科技的應用  活動設計  一、定義問題:  (一)  建置線上討論區,讓學生透過線上和群組進行  合作討論,以形成研究主題以及題目。  一、進行討論,哪些要項必須包括在本觀察紀錄中,才算是完整的觀測報告?引導學生以小組型式,合作定義出問題所在。如觀察紀錄應包括:  (一)  太陽的方位。  (二)  太陽的高低位置。  (三)  太陽是地球的最大熱源,它的位置是否影響氣溫的 變化?如何影響?  (四)  太陽的方位和高低有無運行的規律?  二、資訊尋求策略
表 3  萊特兄弟、哥白尼及諾貝爾組檔案報告內容分析表    組別 檔案內容  萊特兄弟  哥白尼  諾貝爾  封面  *  封面採電腦列印美工圖案, 配合主題。  *  封底呈現組員姓名及工作 分配  *  封面採美工製作的立體 太陽圖案,配合主題。  *  封底呈現組名及組員姓名  *  封面採紙雕設計,內容為 海灘的太陽,配合主題, 但未呈現主題名稱。  書背  *  標示報告主題  *  標示組名  *  標示組名  前言  *  無  *  說明本次教學和之前教學  不同之處  *  說明報告內涵
表 5  學習狀況自我評量與老師評量比較結果摘錄表  自 我 評 量   老 師 評 量   評量項目  M  SD  M  SD  t值  1.  能有效利用圖書館的資源。  2.39 0.55 2.33 0.59 0.45  2
表 8  小組互評表總分統計表  評量項目  萊 特 兄 弟 哥 白 尼 諾 貝 爾 伽 利 略   牛 頓   愛 迪 生 1.  檔案內容充實,資料管理有條不紊。  6  14  15 13 11  14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二、本案中等師資類科學生(特教系以外之學生)修習之「教育專業課程版本」應為106年11月17日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 第三種教學觀認為,教學的目的是改變學生對事物、現象 的理解。教學( Teaching )的焦點是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和掌握。教師須瞭解學生想什麼

檢視教科書的 學習材料及活 動,拼音教學 與朗讀訓練同 步施行。. 透過試教及觀 課,觀察學生

教育部國教署 2022 年補助全臺 86 所高級中等學校辦理戶外教學,鼓勵學校推 動戶外教育,提供真實情境的體驗,奠定素養導向的教學本質。國教署於

二、 學 與教: 第二語言學習理論、學習難點及學與教策略 三、 教材:.  運用第二語言學習架構的教學單元系列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

• 與資訊科技科、常識科、視藝科進行跨 科合作,提升學生資訊素養能力。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