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章 緒論 "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章 緒論

1.1 論文架構

本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簡單敘述本文的架構、研究動機,

研究議題,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為文獻探討,內容為與詞彙學習的類型 以及閱讀中的詞彙習得有關的理論與研究,包括伴隨性詞彙學習、詞彙處 理策略的理論、閱讀中的詞彙習得相關的因素與知識類型、前人研究的回 顧。第三章為研究方法,介紹測試設計,包括受試對象以及測試材料、測 試步驟,以及前人研究方法的比較。第四章為詞彙處理策略結果分析與討 論(因為按照分析的角度分章節,因此不區分結果分析與討論兩種)。將測 試結果從各種角度來分析討論,包括陌生詞閱讀圈選結果、翻譯測驗結果、

使用策略總數以及三種詞彙處理策略(推測策略、忽略策略、諮詢策略)

的使用傾向,並且最後進行跟前人研究結果的比較。第五章為構詞詞類及 學習個別差異對伴隨性詞彙學習的影響,從母語者構詞類型、各詞類、受 試者三種角度討論個別的現象。第六章為結論,總結本文的研究結果,並 提出教學啟示、研究限制,以及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1.2 研究動機

詞彙學習是跟語法學習不同,需要更長的時間慢慢累積且建構個人的 詞彙系統。一個語言中存在無數的詞彙,連母語者都不可能認得所有的詞 彙,更何況是外籍人士。因此可以說,學習外語當中,詞彙學習是終生的 工作。筆者本身為已學習九年的漢語學習者,目前在台灣就讀研究所,此 環境不像以前的語言教室,沒有心不甘情不願地看課本,也沒有固定地死 背詞彙,甚至也沒有教師針對每個詞彙一一解釋。離開了語言教室,一切 都得靠自己。但在這麼緩慢的學習過程當中,筆者可以或多或少感覺到詞 彙量的成長。其實,不僅是已離開語言教室的學習者,對於還在上語言課 程的學習者也是如此,他們除了一個禮拜幾個小時的課程之外,學習詞彙

(2)

日籍漢語學習者在閱讀中的伴隨性詞彙學習初探

2

多半都要靠自習。那麼,外籍學習者是在什麼樣的場合中學習詞彙呢?他 們如何獨立自習新的詞彙?Nagy, Anderson & Herman(1987)指出,學習 者所擁有的詞彙很少歸功於課堂上的詞彙學習,而大部分的詞彙都是透過 伴隨性詞彙學習(incidental vocabulary learning)獲得的。伴隨性詞彙學習 是ㄧ個很複雜的過程,筆者在本研究想要觀察伴隨性詞彙學習的出發點,

首次對陌生詞的接觸(fast-mapping)的情形,透過此研究希望瞭解學習者 透過閲讀中的伴隨性詞彙學習如何開始自習詞彙且獲得詞彙知識。本研究 重點放在最大詞彙自習來源的閱讀。

1.3 研究議題

詞彙學習可分成主體性詞彙學習(intentional learning)以及伴隨性學習

(incidental learning),但很多學者(如 Hulstijn, 2001; Vanniarajan, 1997;

Nagy&Anderson, 1984 等)提到主要的詞彙學習之方法為伴隨性學習。伴隨 性詞彙學習的重點非放在詞彙本身,而是在其他語言活動(如閱讀、對話)

當中學習。Nagy & Herman(1987)也指出,閱讀是伴隨性詞彙學習中的主 要語境。那麼閱讀中伴隨性詞彙學習是如何發生的呢?學習者如何在閱讀 行為中獨立解讀,學習新詞?尤其要觀察的是,Fraser(1999)所提到的三 種詞彙處理策略:推測策略(inference)、忽略策略(ignorance)與諮詢策 略(consultation)。本研究的受試對象為日籍漢語學習者,同樣閱讀一個文 本,進行閱讀理解。透過有聲思考、訪談與翻譯測驗瞭解學習者在閱讀當 中的詞彙處理過程。本論文的研究問題如下:

1.閲讀文本時日籍學習者處理陌生詞的策略 2.漢語學習者的伴隨性詞彙學習有何特徵

3.構詞詞類及學習者個別差異對伴隨性詞彙學習的影響

(3)

第一章 緒論

3

1.4 術語釋義

1.4.1. 伴隨性詞彙學習

伴隨性詞彙學習(incidental vocabulary learning)是與直接學習詞彙的 主體性詞彙學習(intentional vocabulary learning)相對的詞彙學習,意即在 聆聽或閱讀等活動當中,在理解其內容的過程中將新詞知識「附帶」學習,

因此並非刻意記憶其訊息,而是偶然性的學習。不管是第一語言還是第二 語言,大部分的詞彙是通過伴隨性學習習得的,這是詞彙學習的主要方式。

1.4.2. 詞彙處理策略

Fraser ( 1999 )提到閱讀時所用的三種 「詞彙處理策略」( Lexical processing strategies):推測策略(inference)、忽略策略(ignorance)與諮 詢策略(consultation)。這是學習者在伴隨性質的詞彙學習,尤其是在閱讀 中碰到陌生詞時所採取的三種主要策略。

1.4.3. 中日同形詞

在漢語與日語中,形式完全一樣的詞彙叫做同形詞,如:發表、健康,

筆者在此所謂的同形詞不含繁簡漢字與日語漢字書寫方式不同的詞彙。但 其中也有形式完全一樣,語義卻明顯的不同,這叫做同形異義詞,如:情 報(日語「訊息」;漢語「國情」)、野菜(日語「蔬菜」;漢語「山菜」)。

因為本研究的測試是在閱讀理解中進行的,因此理解的層次為詞彙的語境 知識,而非如定義知識一樣嚴格的理解層次。因此關於同形同義不同詞類 的詞彙,並不在本研究裡細分。本研究的中日同形詞的分別是,對理解有 幫助的同形詞,以及對理解沒有幫助的同形詞,即同形異義詞。此外,本 研究將為非跨語言範圍的同形異義詞另設為同形(或同音)異義詞。

(4)

日籍漢語學習者在閱讀中的伴隨性詞彙學習初探

4

1.4.4. 陌生詞

陌生詞是本研究測試時原文上受試者從來沒看過的詞,表示在測試時 第一次接觸的詞彙。本研究的陌生詞認定是透過受試者本人主觀圈選認定 而產生,因此有可能會判斷錯誤,或者在錯誤的句段斷句,此時也許他們 所圈選的不是真正的詞,而是錯誤形式。

1.4.5. 構詞Ⅰ型與構詞Ⅱ型

在本文出現的構詞Ⅰ型與Ⅱ型指的是,母語者對本研究的 60 個雙音節 陌生詞的認知分類。針對 31 位母語者進行問卷調查,分兩種:三分之二以 上的母語者都認為雙音節 AB 的語義是單純的結合『A+B=AB』,屬於構詞

Ⅰ型;除了以上以外的雙音節陌生詞(母語者判斷傾向於『A+B≠AB』的 詞,等於母語者認為是一個東西),屬於構詞Ⅱ型。本研究假設結構單純的 構詞,Ⅰ型比Ⅱ型還容易解讀。這只是單純地看母語者的認知分類,對學 習者的伴隨性詞彙學習之難度的影響,因此不涉及偏正動賓等結構分類。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問題類型 非結構化問題 結構化問題 結構化問題 結構化問題 學習能力 不具學習能力 不具學習能力 自錯誤中學習 自錯誤中學習 學習能力 不具學習能力 不具學習能力

工作紙 合作學習 同質分組 腦基礎 電子學習 自主學習 異質分組 翻轉教室 生活應用 提問技巧 探究式..

課題  感動一刻  學習階段  第三學習階段  科目  視覺藝術 ..

學習範疇 主要學習成果 級別 級別描述 學習成果. 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學習模式及科本

趣 趣、 、 、 、學習風格 學習風格 學習風格 學習風格等的不同,並有不同的學習需要。2.

Auditory (聽覺) Visual (視覺)..

其中兩家見Daniel (退役輪椅精英運動 員) 就關門不管,中間一家印度餐廳卻 因為Daniel

全方位學習指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的學習,以達至在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