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創作源起: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節、創作源起: "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二章 創作靈感的萌芽與孕育

「藝術活動是人類有意的創造活動,在於表現某種觀念、情感或 經驗,而其結果能激發想像、愉悅、讚嘆或衝擊等心理現象。」1 術創造的活動包含了內創力與外創力兩部分;所謂的內創力(inner cr eation)是指製作前的活動,包含感情、思考、製作等步驟;而製作的 活動,則稱為外創力(outer creation)。好比科學實驗的進行,先要有 基本的學理認知,再衍生研究的動機、研究的方法與研究的目的,創 作者進行創作活動時也應具備明確的思想架構。以下幾章的內容,將 就創作產生的幾個重要過程討論之:

第一節、創作源起:

1.生活的關照

「一花一如來,一沙一世界」,對於「花」喜愛從孩提時期至今沒有 褪去過。我們看到花的開放,會滿心喜悅,我們看到花的凋零萎敗,

會有無限的惋嘆、眷戀。這世界上,幾乎沒有人不對花有美的感受2 也許是因為根植於日常生活的潛移默化,以花卉為題材的創作一直是 我最執著的方向。

(1)兒時回憶

從小就喜歡花花草草。記得兒時的假日休閒活動,就是 與爸爸一同去花市逛逛。爸爸常常從花市買植物回來,

1參見陳英文《悲心交集系列》,2000 年,P1

2參見蔣勳,《藝術概論》,東華書局,民84,P9

(2)

照顧它們成了爸爸最忙碌、卻也最大的嗜好。曾經應孩 子們的要求,爸爸買過草莓、櫻桃樹…等。從等待開花 到希望結果,照顧這些植物成了孩子們課暇之餘最大的 樂趣,一季的夏常常就在盼望收成的喜悅裡渡過。課業 壓力漸漸重了之後,孩子們沒有時間再去為今年的第一 顆草莓應該屬於誰而爭辯,那株老櫻桃樹已經好多年不 曾結果也不再那麼介意。不知不覺中爸爸的蘭花已經種 滿了棚子,從一開始迷戀卡多利亞蘭、國蘭、螃蟹蘭,

到現在滿室的蝴蝶蘭,家中一直少不了形形色色的植 物。雖然孩提時期那股引頸期待的熱情已有削減,但是 家裡的花花草草已成為生 活的一部份,早已習慣它們 的存在。

(2)旅遊隨感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

立成鄞鄂,隨手寫生,皆為山水傳神矣。」3。研一的 春假和班上同好結伴到江南旅遊,順道蒐集資料,也想 捕捉些許靈感。時雨紛霏的江南,到處的黑瓦白牆。網 師園的回憶裡,乍見從木雕花窗透出來的一抹新綠,那 窗裡,映入眼簾的是屋外剛綻放的海棠花,美的就像一 幅畫。

當時驚訝於自然與人工之間的結合如此巧妙而且自 然,於是在記憶裡留下了烙印。與花市裡的花兒不同,

網師園裡的那株海棠花,因為那扇花窗而有了新的生命 與價值,就像生活有了藝術而增加了人生的美好。人與

3俞劍華編著,《中國畫論類篇下卷》,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民65,P726

(3)

自然的遇合就在那一瞬間。

反觀,生活在現代建築的鋼筋水泥,狹小空間就沒如此 的愜意與快活!一樣是灰濛濛的牆,卻嗅不到丁點新鮮 的空氣,窄小的生存空間,承載著許多無形的生存壓 力。人於自然的距離越大,越加速心靈老化的程度。

如何身處於都市叢林中也能享有悠遊美景的愜意?要把 網師園裡的一整園綠意移植到都市叢林中不是每個人 都能享有的權利。但是透過藝術創作者敏銳的觀察與表 現,卻可以把那份感動傳達給觀者,讓觀者也能分享那 種「悠游放鬆」的心情?!

平淡的「生活」可以加點色彩與想像,生活會因為有了

「藝術」而美好。於是筆者想,也許可以在繪畫的創作 中,加入關於網師園回憶的「美好」與「驚艷」!

「美」是人類內心世界的一種精神活動;「美」存在於宇宙間的 每個角落。如何從發現日常生活的美好入手,呈現一種與現代生活產 生共振的「美的形式」與「表現手法」,使創作者與觀者能共同分享 藝術的樂趣、發現生活的美與喜悅,為筆者創作的方向。

2.花鳥創作的再出發—

裝飾美學精神之植入

中國繪畫歷經幾千年的發展,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具有獨特的 民族風格,國畫分科始於宋,;門科雖然繁瑣,但大致分成三大類-- 人物、山水、花鳥三科。人物稱盛於前,山水崛起於後,花鳥畫科是 中國畫中成熟較晚的畫種之一。有人說人物畫作用是〝教化〞,山水 畫為了〝悅情〞,花鳥畫是為了〝養性〞。花鳥畫的題材易於取得,一

(4)

花一草、一景一物是人們生活所見,而這些生活週遭的景物不僅傳達 了美感,也寄託了感情。

若以傳統中國畫的三大畫科—人物、山水、花鳥畫作比較,三科 各有不同的風格與發展,因題材的差別與審美取向不同,也因此發展 出各種的面貌與意象,分析比較可發現花鳥畫題材蘊含的裝飾趣味較 為濃厚,這也是花鳥畫題材較特殊的地方,對於一個從事花鳥創作的 創作藝術工作者來說,筆者認為這種特殊的裝飾形式風格值得探索並 思考如何運用在創作活動中。

潛心於花鳥畫的學習已有幾年光景,從一開始畫稿的臨摹,筆墨 線條練習、雙鉤、沒骨、寫意等技法學習、到寫生能力的培養,完成 一件作品應有的佈局能力與技法等,已不是件難事。筆者以為花鳥畫 的發展與可能性,應不只有「既有符號」「折枝構圖」「寫意」「工 筆」、或「應物象形」…等表現技法;不只侷限於「具有象徵意義」、

「借諭、隱喻」「徐黃異體」「傳統文人戲墨」…等討論範疇上。

對於人類文化來講,革新是永不休止的。結構主義大師李惟史陀 (Lievi-Strauss,Claude)曾對西方藝術追求新奇,說過:「『新』是好事,

但不那麼常見,千萬不要想像我們能跟噴泉一般不斷地創『新』必須 長期醞釀才能成熟,才能在約束中捶打出自己的道路。」4。文化,

是不斷累積先人的智慧、經驗所產生的結果,是人類進步的資產。「新」

的創造與思想不能無中生有,運用前人留下固有的文化藝術遺產,是 藝術創作者的無限資源。

綜觀中國花鳥史的發展過程,雖然早期花鳥畫的發展、表現技法 並不純熟,但早期花鳥畫中質樸的禽鳥、植物樣式,情感豐沛的筆線,

4何懷碩,<繪畫獨白>,收錄於何懷碩畫, P4

(5)

花鳥畫的風格特質有著一種充滿想像、神秘、拙趣古樸、並帶有強烈 的裝飾趣味,筆者認為這種簡單大方,樸拙但又兼具裝飾效果的美 感,是我國花鳥畫發展史中獨具特色的一頁。(圖 a-c)

循著史跡與論述,我們能抓住一個簡單清晰的脈絡,逐漸地從研 究中了解。從早期花鳥畫的發展中抽絲剝繭,雖然此時期沒有成熟的 技法表現,但是先民樂天樸實的藝術風格、節奏明快的裝飾趣味,是 難得的單純美感。筆者以為,身為創作者應以對美術發展史的認知為 心得,秉持對於古典裝飾性精神的追求,尋找現代生活中合適的材 料,開發更多新的表現形式,投植於現代創作中。

自忖,基本能力的鍛鍊需要持續的自我要求,思想內涵的豐富也 非可速成,但身為創作者想要嚐鮮的企圖,意念與靈感擦撞的火花是 一股不可遏抑的力量。創作要「新」才能為創作,筆者欲追求的這份

「新意」也許無法成就帶有前衛思維的警世創舉,也非具有警世意味 的撼人鉅作,但希望能以穩健踏實的方式,尋求創新方法;在既有的 基礎與優良文化傳統上,再出發。

「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泉源,藝術要能夠發展,就要具備時代精神,

所以創作必須從生活中去觀察、體驗、研究和分析,作品才能富有生 活氣息和時代精神」--這是現代水墨畫家袁金塔先生對於創作的體 驗。因為時空的不同,我們擁有與前人不一樣的生活模式與經驗;也 因為時空的距離,藝術創作者關心的課題與表現的手法,絕不可能因 循古法一層不變。但「美的信仰」是終其一生需要積極尋找的對象,

透過創作的過程,我們得以發現自我的能力,開發自我的潛力,使生 命更自由、更豐富,更具挑戰與實驗性,讓文明得以持續累積,尋找 藝術的新生。

(6)

第二節、學習與創造

「創作」乃是畫家之生命,畫家之靈魂,缺乏創作便無藝術可言。

然而,學習古人與自我創作之間的關係,應該如何能夠相輔相成?筆 者一直堅信:「要怎麼收穫,先要怎麼撥種」,創作者本身的自我鍛鍊 與畫面處理能力的培養需要持之以恆。白石老人曾語:「 學我者生,

似我者死。」意在告誡後學者不可食古不化,應以傳統為基礎,推陳 出新。

唐代畫家張璪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林泉高致,山水訓:

「身即山川而取之。」大意是指自然的觀察與學習為創作者的靈感泉 源,但如何轉化成內在創作的動力,如何能與內心相合、造物同化,

而得內在之心源,則要靠藝術家本身的思考與智慧。

筆者以為藝術創作者必須以其心靈,一來留心體察生活週遭感興 趣的外在客體物象,二來對於物象的深刻了解後,應加入自身的想像 與形式的轉化,再尋找最貼切的技巧、形式、筆墨…等詮釋之,更重 要的是有不斷的學習與自我精進的毅力。

創作活動起始於對外在物象的認知,並融入獨特的個人情感,再 將此意象以創作者善用的符號、技巧傳達出來。期望藉創作的表現抒 發內心的感動,達成創作的目的與自身心靈的昇華。有了深刻的體驗 與情感,如果不知道如何表現只會流於「眼高手低」。能「有感於中 而形諸於外的藝術家,才是真正的藝術家。」,藝術不是唱高調,藝 術創作者的重要任務,就是讓欣賞者也能透過作品領略藝術的世界。

創作過程中能否貼切地運用表現的形式與技巧,需要耗費心思摸

(7)

索、學習。誠如語言的學習,要先了解基礎的字母與發音,再學習單 字與句子,反覆練習熟悉了基本元素,就可以沒有隔閡的與他人交 談、溝通,如果更得心應手之後,還可以從事文學創作或是演說。

美術是一種視覺的藝術,如何才能隨心所欲的創作呢?筆者認為 至少應培養以下幾種能力:

1. 敏銳的觀察力與思想 。

2. 獨具匠心的慧眼(取材的能力) 。 3. 基本的造型能力 。

4. 處理結構佈局的能力 。 5. 工具媒材的掌握與開發力。

6. 氣氛營造與細節處理的能力。

能力的養成需要時間的鍛鍊與學習,尤其從事水墨創作,因為使 用的工具有其特殊性,比方「筆墨、線條」的表現與毛筆的操持能力 無法速成;紙張的特性與可能性也需要時間摸索。綜觀來說,對於工 具的掌握與畫面處理能力的養成非一蹴可幾,實在需要火候的琢磨。

筆者深信學習過程中經驗的累積與研究的觸發,是往後創作表現的無 窮養分。

浩瀚無涯的藝術領域,人人各有不同的遇合與理解。學習的過程 應多方涉略、積極的開掘、不斷的充實己身的能力,在原先散漫不成 架構的「經驗」中理出頭緒、澄清價值、並能夠尋覓最佳的詮釋語彙,

也就是「博觀而約取,厚積而勃發。」的道理吧!藝術創作是一條無 止境的長路,卻是一條充滿各種可能,亦是可長可遠的路。

(8)

▲A 六屏花鳥〈局部〉唐墓室壁畫

▲B 春秋戰國夔鳳人物帛畫

◄C 西漢長沙軼侯夫人幕出土非衣帛畫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參觀藝術家工作室,各組自行設計問題,加上藝術家帶領彩繪 地景藝術的經驗。發現學習效果比在教室更好。當然,出發前 在教室的引導合作學習也是不可忽視的。”理解 感受

。不祥之兆。於諸有情。懷恨惱心。種種邪魔魑魅魍魎。在此界內。或止或遊。一切 等類。因為

隨機實驗是一種過程 (process),是一種不能確定預知會

或改變現有輻射源之曝露途徑,從而使人們受到之曝露,或受到曝露

多元智能課 肢體覺動、空間、音樂等小組 P.1-P.6 活動組 校隊及學會 各類體藝校隊及學會(拔尖小組) 體藝尖子 活動組 科主任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Peter Senge教授,於1990年 出版「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和實 務」(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武術的基本特徵包括踢、打、摔、拿、擊、刺等技 擊動作,不僅有變化多端的 徒手技法 ,還有多種令 人嘆為觀止的

從視覺藝術學習發展出來的相關 技能與能力,可以應用於日常生 活與工作上 (藝術為表現世界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