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中國語文科優化措施──
課程及評估的規劃與實施(新辦)
(八) 選修融合必修(II):
文化專題探討與課堂討論(新辦)
孝親文化
從選修單元提取原素融合到必修科
選修單元:文化專題探討
• 仁
• 孝
• 朋友
• 家國情懷
選修融合必修
〈論仁、論孝、論君子〉
• 孝親
• 情感
〈論仁、論孝、論君子〉
中提取孝道文化點︰
1. 孝親-孝為仁之本與
2. 孝道之實踐-行孝的方式 3. 推己及人-母親、親恩、
感恩
4. 從孝親文化到城市關懷
【論孝】
5.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
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
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為政》第二)
6.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 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為政》第二)
7.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
勞而不怨。」(《里仁》第四)
8.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
一則以懼。」(《里仁》第四)
從孝親為題出發-孝道文化點討論︰
1. 孝親孝為仁之本
• 《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 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 孝,德之 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不敢毀傷,孝之始 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云:『無念爾祖,聿修 厥德。』」
• 《漢書‧藝文志》:
「夫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舉大言者,故曰《孝經》。」
課堂討論問題︰
• 為什麼我們常說「孝」是天經地義的道德?
• 你認同「百行孝為先」嗎?
從孝親為題出發-孝道文化點討論︰
1. 孝親孝為仁之本
課堂討論問題︰
• 為什麼我們常說「孝」是天經地義的道德?
• 你認同「百行孝為先」嗎?
參考及討論資料︰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孝乎以天下養。」
「老吾老,以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及人之老;幼吾 幼,以及人之幼。」
2. 孝親的原因︰
課堂活動︰試從字典中查考孝的條目,看看有甚麼發現?
孝 老 考 教
課堂討論︰我們所言之「孝」,其實具備了甚麼特質?可如何翻譯?
從孝親為題出發-孝道文化點討論︰
課堂討論「三年之喪」︰
《論語 陽貨》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 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 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 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 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 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 乎?」
從孝親為題出發-孝道文化點討論︰
2. 孝親的原因︰
孝的定義 論語引句 說明 例︰「孝養」 「父母唯其疾之憂。」 父母只擔心子女的健康
「孝養」
今之孝者,是為能養,至於犬 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 乎?
除了要向雙親提供物質所需外,還 要體諒他們的心情和感受
「孝順」 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
故當不義,則天不可不爭於父。
為人子女者,也應該在父母犯錯、
行為不合於義的時候,向他們作出 規勸,不能盲從父母的命令。
「孝敬」 色難 子女對父母,應該時常保持和顏悅 色
「孝承」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為人子者要繼承父親的事業。
為人子者要效法父親的行事作風。
從孝親為題出發-孝道文化點討論︰
3. 行孝的方式
•
從孝親為題出發-孝道文化點討論︰
3. 行孝的方式
善用網上短片,進行課堂討論︰導引學生思考︰短片中的人物如何 行孝?他們做到了孝順、孝敬、孝承、孝養哪一方面?
阿嬤的衛生紙
不要再讓你媽媽被詐騙
其他課堂討論練習題目舉隅︰
1. 孝道與「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有甚麼關係?
2.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跟「殺身成仁、捨生取義」 矛 盾嗎?
3. 為什麼做子女要將父母的年齡牢記心頭?
4. 我們可如何行孝?如何讓父母開懷?
5. 孔子謂我們實踐孝道時「色難」。為什麼我們對朋友還比較能夠和 顏悅色?
6. 如果與父母意見不合時,我們應怎麼辦?
7. 有人先先有「父慈」才能有「子孝」你同意嗎?
8. 你認為政府應立法規定子女供養父母嗎?
1. 經常帶著愛人、子女回家 2. 節假日盡量與父母共度 3. 為父母舉辦生日宴會 4. 親自給父母做飯 5. 每周給父母打個電話 6. 父母的零花錢不能少 7. 為父母建立「關愛卡」
8. 仔細聆聽父母的往事 9. 教父母學會上網 10. 經常為父母拍照 11. 對父母的愛要說出口 12. 打開父母的心結 13. 支持父母的業餘愛好 14. 支持單身父母再婚 15. 定期帶父母做身體檢查 16. 為父母購買合適的保險 17. 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溝通 18. 帶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動 19. 帶父母參觀你工作的地方 20. 帶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遊 21. 和父母一起鍛煉身體 22. 適當參與父母的活動 23. 陪父母拜訪他們的老朋友 24. 陪父母看一場老電影
寫作練習︰
參考新廿十四孝,我們可以
如何推動「敬老揚孝」的風氣?
閱讀以「萱草」為題的文學作品
唐‧孟郊〈遊子〉︰
「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
元代王冕〈墨萱圖〉上題詩: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
遊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萱草生北堂,顏色鮮且好。對之有餘歡,背之那可道?人子孝順心,
豈在榮與槁?昨宵天雨霜,江空歲華老。遊子未能歸,感慨心如搗。」
• 試記文中的遊子如何藉萱草表達對母親的牽掛?
• 古代遊子在遠行前,為免母親憂心牽掛,會於母親的居所(北堂)庭前種植 萱草,以期花開之日,金黃燦爛的萱草可以代替自己陪伴在母親身邊,緩 解慈母之憂、遊子思親之苦,因此「北堂植萱」引申為母子之情。
閱讀練習(1):
閱讀練習(2)︰莫言母親
1. 在第一段中,作者如何通過聽覺、視覺、嗅覺的描寫,書寫回憶中的母親?你 會如何形容這幅畫面中的母親形象?
• 作者利用聲音、顏色、氣味構成畫面:
聲音→棒槌敲打野菜發出的聲音。
顏色 →白花盛開的梨樹下、一塊白色的石頭上、綠色的汁液流到地上。
氣味→空氣中彌漫著野菜汁液苦澀的氣味。
• 通過聽覺、視覺、嗅覺的描寫,組織了回憶中的母親,也構成了一幅婦女辛苦勞動 的畫面。
2. 承上題︰作者說「這是一個有聲音、有顏色、有氣味的畫面,是我人生記憶的起點,也是 我文學道路的起點。」這幅母親敲打野菜的畫面與作者的文學道路有何關係?
作者說他「用耳朵、鼻子、眼睛、身體來把握生活,來感受事物。儲存在我腦海裡的記憶,
都是這樣的有聲音、有顏色、有氣味、有形狀的立體記憶,活生生的綜合性形象。這種感 受生活和記憶事物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我小說的面貌和特質。」即是其母的記憶 影響了作者小說的面貌,啟蒙了以後紀實和形象化小說的的特質。
3. 莫言的母親如何面對生活的苦樂?反映了她甚麼性格?
• 作者以母親兩個反差,呈現出母親的性格:
苦:愁容滿面的母親、勞作最辛苦的母親,饑餓最嚴重的母親。
樂:嘴裡竟然哼唱著一支小曲、饑腸轆轆、疾病纏身時還能歌唱。
• 作者認為母親「理應一邊捶打野菜一邊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 是歌唱」這裏凸顯了母親樂觀面對苦難和不幸時的勇敢、樂天性格。
4. 呼應前文「5歲的時候,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艱難的歲月」,作者利用艱苦的 年代村裏出現許多女人自殺這個現象,說明人性的脆弱,使作者產生「母親 走上自尋短見的絕路」的擔憂︰試說明其母面對艱難生活時的表現︰
• 情節一:
作者的脆弱:因不見母親之蹤影而大聲哭起來。對
母親的不滿:認為一個人,尤其是男人不應該隨便哭泣。
• 情節二:
作者哭泣的原因含糊其詞,不敢向母親直言。
母親對憂心忡忡的兒子作出莊嚴的承諾。
5. 文中的母親體現了甚麼特質?
• 堅強的母親激勵了作者在苦難中掙扎活下去的勇氣,表現出母親頑強的鬥 志,也包含了對兒子的關愛。
「她追問我為什麼哭。我含糊其詞,不敢對她說出我的擔憂。母親理解了我的意 思,她對我說:孩子,放心吧,閻王爺不叫我是不會去的!
母親的話雖然腔調不高,但使我陡然獲得了一種安全感和對於未來的希望。」
「當記者把攝像機對準她時,她高高地舉起拳頭,嗓音嘶啞但異常堅定地説:我 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塊土地上,即使吃這裏的沙土,我們也能活下去!
老太太的話讓我感到驚心動魄,女人、母親、土地、生命,這些偉大的概念在我 腦海中翻騰着,使我感到了一種不可消滅的精神力量,這種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 下去的信念,正是人類歷盡劫難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證。這種對生命的珍惜和尊 重,也正是文學的靈魂。……」
• 文章最後借用以色列重炮轟擊貝魯特後,一個面容憔悴、身上沾滿泥土的老 太太的話語,連結女人、母親、土地、生命等偉大概念,作為人類歷盡劫難 也要活下去的信念。
• 母親→女人→對母性的謳歌
• 女人→民族→在苦難中堅持活下去、民族在苦難中保持尊嚴。
余光中〈當我死時〉(1966):
「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 枕我的頭顱,白髮蓋着黑土
在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張大陸
聽兩側,安魂曲起自長江,黃河 兩管永生的音樂,滔滔,朝東 這是最縱容最寬闊的牀
讓一顆心滿足地睡去,滿足地想 從前,一箇中國的青年曾經
在冰凍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國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饜中國的眼睛 饕餮地圖,從西湖到太湖
到多鷓鴣的重慶,代替回鄉。」
詩中塑造了一個日夜翹首眺望祖國的
「中國青年」(遊子)形象,其中哪裡 提及有關「母親」的書寫?
「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 河之間」、「安魂曲起自長江,
黃河」→ 兩河是中國的母親河,
代表祖國。
「在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我 便坦然睡去,睡整張大陸」→詩人 將祖國形容為「最美最母親的國 度」,而中國大地比作一張「最縱 容最寬闊的床」,希望自己死時能
「滿足地睡去」,這實際上是把祖 國當作是人生最終的也是最圓滿的 歸宿。
余光中的鄉愁詩抒發了對故土親人的 纏綿悱惻,表達對祖國母親的魂牽夢 繞,闡釋儒家思想中「家國同構」:
國中有家,家構成國,家國共存,國 家一體的概念。
閱讀練習(3)
延伸閱讀參考篇章︰
1. 蕭紅 〈祖父死了的時候〉
2. 汪曾祺 〈多年父子成兄弟〉
3. 白先勇 〈驀然回首〉
4. 林文月 〈給母親梳頭髮〉
5. 樊善標 〈(重畫)母親不肖像〉
多元評估︰
拍短片練習/我的父親母親,其 實是一個怎樣的人?
給家人一份注目禮
「歷史偉人教人記住他們的豐功偉績,親人卻教我們記住他們生活上的微末點 滴。彷彿事情愈細,銘刻得便愈深;愈瑣碎,愈富有生命的質感。幾個月來,
我給父親買雞精、果汁、營養品,看著他的健康漸有起色。我陪他買熨衫板、
睡褲、拖鞋、餐具,帶他去看醫生、剪頭髮、換新身分證,彷彿前面還有長久 生活下去的許多日子。父親去後,母親才說,多年以來,父親都比她早起,煮 水沖茶,為她斟好一杯,放在案上,天天如是,直到最後。我卻記得小時候,
父親在晚飯後總會為我們把蘋果削皮切塊,然後才回到工場去繼續工作。為家 人切蘋果的習慣,後來由我繼承。不過父親堅持自己選購蘋果。每逢週日晚上 大伙兒回家吃飯,他必會在超市挑選最好的蘋果。縱使,他自己已經不能吃蘋 果了。」
董啟章 〈悼父〉
延伸主題︰從孝親延展到城市情懷︰我們對孕育成長的地方,都有一份 情感,所謂「日久生情」。
尋常事物,瑣碎而務實,我們身處其中,有沒有發現?好好 地看見?
納蘭性德《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延伸主題︰從孝親文化到城市情懷
小思 《香港故事》
談到〈市聲〉說家常話、難忘的市聲一去不返,
「香港故事,竟然欠缺真切聲音,倒不如無聲了。」
文字不能代替聲音,卻能造就某種真切的聆聽。
思考︰香港的家常話到底是甚麼?客氣的「唔該」、「唔好意思」?八達 通的嘟嘟聲?在商場外大屏幕播放的流行曲?市聲作為一個城市的「背景 音樂」,很多時直接被生活隱去,卻又潛入我們的潛意識中,隱隱透露著 一個城市的底蘊,營造一種生活氣氛。
寫作評估︰聲音/市聲如何營造一個城市的氣氛?
牽動了甚麼情懷?
葉靈鳳《香港方物誌》
〈香港的「一歲貨聲」〉
清末有一位自署「閒園鞠農」的人,編過一本《一歲貨聲》,
記北京一年四季街上和過門的小販各種叫賣聲。
尤其對於過年過節叫賣時食品的「吆喝聲」,收集得更完備。
北京小販的叫賣聲本來是很有名的,
腔調多,有時還佐以特殊的器物來配音,詞句又往往別出心裁,
如從前過年沿街賣「春聯」的,
他們叫賣的詞句是──「街門對,屋門對,買橫皮──饒福字!」
閱讀篇章-市聲書寫1
〈香港的「一歲貨聲」〉
香港的小販雖然多,可是對於自己貨物的叫賣方法卻非常忽略,叫 賣的聲調和詞句也很單調。
常年聽見的只是「甜橙─ ─老樹甜橙」一類的老調,有時更莫名其妙 的喊著:「平咯─ ─五個賣六個」,使你猜不出從五個平賣到六個的究竟 是什麼。而這樣的喊聲,往往喊了一半忽然中斷了,你走出去看一下,原 來差人來了。
就因為這樣,香港沿街流動的小販多數是沒有牌照,偷偷摸摸做生 意的;而且香港有些地方在早晚是不許小販高聲叫賣的,有些區域更根本 禁止小販出聲叫賣東西。
一是香港賣粉葛(即外江的山藥)的小販,喊起來一定要喊賣「實心 藕」,不許喊「賣──葛」。這是因「葛」字的本地音讀起來與「God」
相似。「上帝」怎麼可以隨便沿街出賣?洋人聽了非常不高興。
張愛玲〈公寓生活記趣〉
她寫及電車的聲:「我喜歡聽市聲。比我較有詩意的人在枕上聽松濤,聽 海嘯,我是非得聽見電車響才睡得着覺的。」
「在香港山上,只有冬季裏,北風徹夜吹着常青樹,還有一點電車的韻味。
長年住在鬧市裏的人大約非得出了城之後才知道他離不了一些甚麼。城裏 人的思想,背景是條紋布的幔子,淡淡的白條子便是行馳着的電車──平 行的,勻淨的,聲響的河流,汩汩流入下意識裡去。」
「一輛銜接一輛,像排了隊的小孩,嘈雜,叫囂,愉快地打着啞嗓子的鈴:
『克林,克賴,克賴,克賴!』吵鬧之中又帶着一點由疲乏而生的馴服,
是快上牀的孩子,等着母親來刷洗他們。」
閱讀篇章-市聲書寫2
閱讀篇章-市聲書寫3
陳子謙 《好聲行》
「……後來你聽過管弦樂原曲,不禁驚訝雪糕車的版本怎麼 比急口令更快──嗯,這就是香港的節奏嗎?也許只是商家的催 促︰快來排隊付款,快快快! 」
「……雪糕車偶爾會在晚上停在我家附近。我住六樓,整晚 聽到那音樂不斷重播,恨不得馬上撲下去。倘若父母皇恩浩蕩,
讓我上街買一支,這首歌就是甜美的配樂,否則就成了冤魂的耳 語,徹夜不散。
」
現在,重寫「一歲貨聲」,你會聽見甚麼聲音?
閉上眼睛,我們首先記起的,可有熟悉的市聲…
我的「時代之物」:__________________
寫作評估-寫作題目:
借物抒情/借物說理
一. 選取一件「時代之物」,以它為題目,書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
二. 開首需點出這件「時代之物」的特點,也可點出它與你的關係與你對 它的最初印象。
三. 文中需仔細具象地描寫這件「時代之物」,如它的外觀、功用、人們 與它的關係等⋯⋯
四. 及後需就你對「時代之物」描寫,引伸抽象反思。
五. 最後加入與反思相關的引用/中華文化理念/其他影視或文學文本。
六. 拍攝或尋找一張你所描寫的「時代之物」照片。
潘國靈《消失物誌》-〈棉花糖〉
引用
「當我沈默着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失 敬失敬,魯迅先生,竟剽竊了你的話,用來形容吃棉花糖的感覺。
描寫棉花糖
那快樂其實來自等候的過程。看着棉花糖師傅把糖粒撒進機器中
,糖絲吐出,木籤轉動着猶如一枝神仙棒,捲呀捲無端生出一團球狀 來,看在孩子眼中,這未嘗不是魔術。
由無到有,吃着的時候,又似有還無。
文藝筆法︰你認為作者為何想找回棉花糖?
然後,某一天,你發覺你不愛甜食了。你開始厭惡黏纏的感覺
(很麻煩,吃了要洗手)。對於色彩,你的敏感度也降低了。你不再 把棉花球當成水晶球。
哲理反思︰日子更像嘉年華是甚麼意思?
你開始明白,甜美生活就像棉花糖,當你嚐到了,才知道原來是 一口虛空。
由是,我們的日子過得更像嘉年華。
〈三文治人〉
引用
我說的是黃春明的《兒子的大玩偶》。主角坤樹是一個可憐的男人,
大熱天時,頂著廣告牌遊街,人們並不知道他的名字,就叫他「廣告 的」。
描寫「熱狗人」
時代進步,這「廣告的」活當並沒有消失。如果傳統「三文治人」
(sandwich man)是身前身後掛著一塊廣告牌,現在的人肉招牌更是 密封的。是Hotdog不是Sandwich。可以給他們一個新名字,叫「熱狗 人」。
為何作者說我們每人都是「廣告」的?
也許,視而不見是城市人的特性。也許,其實每一個人都是「廣告 的」,只差戴着的是紙板,還是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