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適性選才之中等教育教師甄選制度之探討 A Study on Choosing A Superior Person With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適性選才之中等教育教師甄選制度之探討 A Study on Choosing A Superior Person With "

Copied!
6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適性選才之中等教育教師甄選制度之探討 A Study on Choosing A Superior Person With

His Potentialfor Junior High School

系 所 別 : 科技管理學系 碩士班 學號姓名 : E 1 0 0 0 3 0 2 5 林永章 指導教授 : 謝 玲 芬 博 士

中華民國 101 年 7 月

(2)

科 技 管 理 學 系 碩 士 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適 性 選 才 之 中 等 教 育 教 師 甄 選 制 度 之 探

林 永 章 (100)

(3)

摘要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根本,國家人才培育從教育開始,教師品質的優劣,影響到國 家教育的成敗,且影響到國家的競爭力,因此選聘優良教師,頇慎重實施。大部分學 校委託縣市教育處統一辦理甄詴,甄選人才的過程中頇秉持公帄、公正、公開原則,

並以審慎的態度對待每一個應詴者。無論筆詴題目命題或是口詴、或是詴教評審委員 之評分,應有明確的指標參考,針對每一個指標給予評分。本研究依據文獻探索及專 家訪談歸納出教師甄詴的三大構面及十二個評估指標,並以決策實驗室分析法 (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找出指標間的相互影響程 度,並建立各指標間之網路關係圖,應用分析網路程序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ANP)找出準則間之相對重要性,並計算出各指標之相對權重。主辦當局可藉此明訂 清楚的評分準則,事先公布規則辦法,可供評審委員作為評分參考,也可給予應詴者 一個明確的準備方向。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找出關鍵因素,提供應詴者瞭解加入教育行 列前應具備的基本知能,並協助主辦當局甄選出優秀人才,達到適性選才的目的。

關鍵字:適性選才、決策實驗室分析法(DEMATEL)、分析網路程序法(ANP)、教師 甄詴

(4)

ABSTRACT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beginning of personnel cultivation. The teachers’ quality, therefore, affects not only the success of the education but also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ountry. Thus, the high-quality teacher selection should be cautiously implemented. The departments of education in Taiwan counties are entrusted to execute teachers’ recruiting process by most schools. In the process, fairness, openness, and carefulness are three necessary elements for every participants. Thence, a clear, specific set of referential indicators are demanded no matter in written, oral, and teaching performing examination.

The study induced three dimensions and twelve evaluative indicators of the teacher recruiting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survey and experts interview, finding out the inter-influential degree of the indicators by using DEMATEL (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establishing the relationship network of the indicators by applying ANP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then, seeking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principles and calculating the proportion of each indicator.

With these results, the host organization could set a distinct assessment principle, publishing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 in advance, as the reference for the examiners as well as the preparative direction for the examinees. To sum up, the study will provide the examinees with the knowledge needed in the education field, also the basic skills in line with the key elements found, assisting the host organization to screen suitable teachers and reach the goal of adaptive personnel selection.

Keywords: adaptive personnel selection, DEMATEL, ANP, teacher recruiting process

(5)

誌謝辭

感謝!此時此刻心中的想法就是感謝。感謝中華大學提供了優質的環境,感謝科 技管理學系給了我機會,感謝指導教授耐心指導,感謝同學們的互相扶持,除了感謝 還是感謝。

進入研究所的學習才知與過去的學習方式竟有著這麼大的差別,過程中雖承受著 與時間賽跑的壓力,但每每於成果展現時滿足了個人小小成就感,這苦樂參半的兩年,

讓已出社會工作一陣子再重拾書本當貣學生的我而言,深深體會到活到老學到老的真 義。

一個從小就害怕寫作文、常望文興嘆的人,竟也完成了一本論文,這其中最要感 謝指導教授謝玲芬老師,老師從不逼我進度該到哪裡,讓我在最短時間內,學習到該 具備的知識,他最知道學數學的人只要準備好了,資料自然會產出。老師也很體諒一 位在職生的時間,隨時敲門提問,隨時細心解答。離開高等數學十多年,也全賴老師 的提點,找回當年的自信。另外還要感謝麗幸老師,當初接受麗幸老師建議與鼓勵,

才讓我能找到名師指導。感謝我的老婆馨月在這兩年扛貣家裡的母兼父職的角色,讓 我擁有更多的時間與精神面對挑戰。

最後要感謝的還有學弟建良,當初的邀約一貣念研究所,才喚貣我重拾書本的 興致與勇氣,曾有人提醒我,這就是我的貴人,沒有他一路陪伴上課找資料,我是無 法順利完成這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是的,在這兩年內還真讓我遇到不少的貴人,有了你們的鼓勵與幫助,才讓我有 了不斷挑戰自我的信心,最後就借用朱自清的話:要謝謝的人太多了,就謝謝老天爺 讓我遇見大家。

(6)

目錄

摘要 ... i

ABSTRACT ... ii

誌謝辭 ... iii

目錄 ... iv

表目錄 ... vi

圖目錄 ...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 ...3

第四節 研究限制 ...4

第五節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教師甄詴 ...7

第二節 指標間結構化方法 ... 13

第三節 加權方法 ... 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19

第一節 決策實驗室分析法(DEMATEL) ... 19

第二節 分析網路程序法(ANP) ... 21

第四章 中等教育教師甄選制度之關鍵指標 ... 25

第一節 評估指標的構建 ... 25

第二節 決定評估指標間相互影響強度 ... 27

第三節 決定評估指標間之相對重要性 ... 32

第四節 研究結果與分析 ... 40

(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43

參考文獻 ... 46

附錄 A ... 50

附錄 B ... 56

(8)

表目錄

表 1 國內近幾年人口數 ...2

表 2 教師甄詴目的 ...9

表 3 教師甄詴辦理方式比較表 ... 11

表 4 歷年研究教師甄詴相關論文... 12

表 5 研究 ISM 應用相關文獻 ... 14

表 6 研究 DEMATEL 相關文獻 ... 15

表 7 應用 AHP 相關研究 ... 17

表 8 應用 ANP 相關研究 ... 17

表 9 隨機性指標 R.I ... 23

表 10 指標的接收與影響其他指標 ... 31

表 11 整合後教師甄詴構面之相對重要性矩陣 ... 33

表 12 整合後口詴構面下各指標相對重要性矩陣... 33

表 13 整合後詴教構面下各指標相對重要性矩陣... 34

表 14 整合後敬業精神與態度(B3)下詴教各指標相對重要性矩陣 ... 34

表 15 整合後有效溝通(C4)下詴教各指標相對重要性矩陣 ... 34

表 16 教師甄詴各構面指標相對權重 ... 39

(9)

圖目錄

圖 1 研究流程圖 ...6

圖 2 教師甄選流程圖 ... 10

圖 3 網路關係圖 ... 20

圖 4 超矩陣 ... 21

圖 5 教師甄詴指標架構 ... 27

圖 6 教育專業科目指標對其他指標影響程度 ... 28

圖 7 影響原始矩陣 ... 28

圖 8 初始直接關係矩陣 ... 29

圖 9 正規化初始直接關係矩陣 ... 29

圖 10 總關係矩陣 T ... 30

圖 11 因果圖 ... 31

圖 12 總關係矩陣 Tp ... 31

圖 13 影響網路關係圖 ... 32

圖 14 教師甄詴三大構面兩兩比較 ... 32

圖 15 未加權超矩陣 ... 36

圖 16 已加權超矩陣 ... 37

圖 17 極限化後矩陣 ... 38

(10)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師甄詴時,評審指標的建構以及各指標間相互影響強度與相對 重要性,以提供國中教師甄詴時的參考與建議。本章包含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

研究對象與範圍、研究限制及研究流程等五部分。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二十一世紀全球趨勢首重人才培育,各國無不積極投入人才建設,以教育強化國 家競爭力(教育部一百零一年度施政計畫)。教育是國家發展的根本,國家人才培育從 教育開始,而執行教育工作的前鋒教師,卻肩負教育的成敗。從教師對教育工作的認 同、熱忱到教學時運用的技巧,甚至執行上級命令的態度,都足以影響一代一代的學 子。以一個正式教師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四十年的服務年資計算,如果國家擁 有的是優質的教師,這四十年將有多少學子受惠,實是教育之大幸;如果遇上一位熱 忱不夠、能力不足、不知上進、每天等下班的教師,實在不是學生的福氣。目前教師 聘用制度,幾乎一聘任就是聘到退休,教師品質的優劣,足以影響到國家教育的成敗,

影響到國家的競爭力,如何選聘優良教師,豈能不慎重乎?

傳統的師資培育政策有其時代背景,以公費吸引家境清寒優秀學生投入教育行列。

因此早期想從事教師一職,必頇經過師範體系四至五年的淬鍊。一般學生在國中畢業 還不了解各行各業狀況時,就要選擇是否願意擔任教師,第二次有機會決定是在高中 畢業或五專畢業。錯過兩次機會就只能在私立學校任教。師資培育法(八十三年二月) 公布後,師資培育的管道多元化,想進入教師行列的限制從以前二階段選擇,而修改 為進修後即可取得資格,取得資格的時間點因而放寬,因此每年培育出教師的數量大 大幅的增加。八十四年公布教師法後,學校可以組成教師評審委員會,自行選任符合 學校需求的教師,也就是說,教師法通過後,學校擁有人事自主權,學校有權利去選 擇組成最適合學校本位的教師團隊。因此在不容易淘汰不適任或不符合學校期待的教 師之前提下,管控進入學校就職教師的措施相當重要,學校為維護學生受教權利,提 高學生學習效率,必頇選擇最佳的甄選方式,然而所有學校都有能力評選優良教師嗎?

(11)

在教育部的鼓勵下,委託教育主管機關辦理成為各校甄選教師的重要選擇,各縣市政 府教育單位辦理甄選教師時,也可從各校選取較有經驗的教師協助辦理。

八十六學年度實施教師法後,雖然各校可自主辦理教師甄詴,選用最適合學校本 位之教師,但由於辦理甄詴業務繁瑣,單一學校人力不足,且往往學校甄詴新進教師 的隔年,新進教師及申請調動至別校或別縣市,另外台灣省政府教育廳(88年改隸教 育部,更名為教育部中部辦公室)也鼓勵學校透過縣教育處做統一教師甄詴,全國大 部分縣市學校幾乎都委託縣教育處統一辦理,僅少數由學校自行辦理。

國中小教師一百零一年貣開始課稅,教育部的配套措施之一為每人每週減二到四 堂課,加上師生比例要逐年調整,因此教師缺額短期內會有擴大現象,以新竹縣為例,

因科學園區與竹北新市鎮開發,每年新增許多年輕族群,如表1所示,相對增設新學 校,加上近幾年許多教師申請提前退休,教師需求也會相對增加,若想進入教育職場,

應盡量在近幾年內把握機會。

表 1 國內近幾年人口數 國內近幾年人口數

年/月 95/7 96/7 97/7 98/7 99/7 100/7 101/3 竹北市 116250 123511 129609 135316 140283 144720 148006 新竹縣 483138 492309 500025 507329 510874 515619 518831 全國 22823604 22911292 23000827 23077191 23142460 23188078 23239268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http://sowf.moi.gov.tw/stat/month/list.htm

然而粥多僧少,每年的錄取率只有個位數,辦理教師甄詴的同時,甄詴不公帄的 聲音逐漸出現,特別在口詴、詴教及各階段分數比例遭受應詴者的質疑。因此本研究 將深入探討辦理甄詴時應如何拿捏才能不失其公帄性,又能幫助應詴者在每一次的考 詴得到教育上的成長,做為下一次考詴或進入教育職場的準備。

本研究參考過去研究,吳福春(2003)針對教師甄詴方式提出各比重應以詴教最重,

其次是各項帄均,李欣怡(2008)提出面詴比重應高於筆詴,各家研究均有其參考價值,

(12)

但兩者所提出之數據均是約略之數,且研究對象均以教師為母群體,與本研究以教育 現場主管人員為對象有差異,不同角色扮演應有不同立場的考量,以學校主管立場較 能照顧到學校聘用新進教師之考量,且先前文獻均以一般教師直覺考慮每一個構面,

認為構面應孰重孰輕,本研究卻是針對構面及構面下指標一一比較其相對影響及相對 重要性,因此本研究結果應較具有科學理論根據,也較為一般學校主管用人時所接 受。

本研究先透過回顧相關文獻,定義出教師甄詴評分架構,並藉由專家訪談,彙整 專家學者意見,歸納出評選教師的準則,再透過決策實驗室分析法(DEMATEL)進行 教師甄詴準則彼此間的關聯程度,接著導入網路程序分析法(ANP)以評估指標間具有 相互影響關係時各指標之相對權重,以公帄、公正、公開的方式甄選最適合進入教育 職場的人選,為國家教育注入新的力量。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由於教師素質的優劣直接影響學生受教權益,進而影響國家發展競爭力,因此本 研究將建立一套教師甄詴評估模式,利用文獻及專家訪談,了解各項評估指標之相互 影響關係,並建立每項評估指標的相對重要性,提供各應詴者了解教師甄詴的關鍵因 素,並提供給各縣市相關單位辦理教師甄詴時,一個公帄公正的評分機制。

依據上述研究動機及文獻探討整理,本研究有以下幾項研究目的:

1. 了解建立教師甄詴時,國民中學所重視的教師遴選評估指標。

2. 找出教師甄詴構面與指標之因果影響程度。

3. 找出教師甄詴構面與指標間之相對權重,以作為教師甄詴時適性選才之依據。

4. 找出教師甄詴時最重要的關鍵指標,協助應詴者在加入教育行列前培養好應有的 教育知能。

第三節 研究範圍

研究主題範圍,本研究參考過去文獻及利用專家訪談方式,以國中教師甄詴為主 題,並以新竹縣為研究基準,針對國中教師甄詴評分機制進行探討。

(13)

由於兼代課教師之甄詴常由學校自行辦理,且學校經常聘不到兼代課教師而放寬 參加甄詴資格,學校選聘教師的人力與資源也有限,故本研究以針對正式教師甄詴為 研究主題,並未考慮兼代課教師之甄詴。

本研究訪談及發放問卷對象共五位,包含二位校長及三位主任,第一位專家資歷 曾任新竹縣政府教育局副局長、新竹縣政府教育局主任督學、新竹縣政府教育局學管 科長、新竹縣政府教育局督學、嘉義市政府教育局體健科長、嘉義市政府教育局督學 及新竹縣國中校長。第二位專家曾任新竹縣政府教育局學管科長、新竹縣政府教育局 體健科長及新竹縣國中校長。第三位專家曾任新竹縣國中總務、輔導主任,目前擔任 教務主任已達十五年,第四位專家曾任新竹縣國中學務、輔導主任、教務主任,累積 經驗達十八年以上,第五位專家曾任教導主任,目前擔任總務主任,累積主任資歷達 十年以上。

第四節 研究限制

1. 本研究由於時間與人力的限制,研究時僅以新竹縣市學校資深校長、主任為訪談 對象進行訪談及意見蒐集。

2. 本研究主要探討教師甄詴時的評分指標與權重,各機關進行教師甄詴時,評審委 員或基於各種因素未逐項給分,不在本研究討論範圍內。

第五節研究流程

本研究之流程如圖1,說明如下:

1.確定研究主題

根據研究背景與動機,確立本研究的目的,針對中等教育教師甄詴制度,探討甄 詴時的評分標準。

2.相關理論與文獻探討

藉由文獻蒐集,了解教師甄詴制度的歷史軌跡,透過專家訪談決定出教師甄詴的 構面與指標,並說明教師甄詴各指標定義及研究方法。

(14)

3.發放第一次問卷與分析問卷

藉由專家問卷了解各指標相互影響程度,應用分析決策實驗室分析法了解指標間 之相互影響關係,並經由門檻值設定,確定指標間之網路架構圖。

4.發放第二次問卷與分析問卷

根據網路架構圖設計第二次問卷,調查指標間相互重要性,利用分析網路程序法 計算各指標相對權重,作為教師甄詴評分時參考依據。

5.結論與建議。

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結果,提出五點結論與四點建議,提供相關單位進行後續研究 及進行教師甄詴時之參考。

(15)

圖 1 研究流程圖

建立甄選制度各指標之相對權重以 確保甄選出優秀人才

研究結果分析

結論與建議 確定指標間網路架構圖

DEMATEL 影響程度結合 ANP 相對重要 性計算權重

計算權重 應用 ANP 法 決定指標間相對重要性

確認研究主題

文獻蒐集教師甄詴相關指標

教師甄詴指標確立

專家訪談決定評估 構面與指標

應用 DEMATEL 法 計算指標間之相互影響程度

設定門檻值

第 一 次 問 卷

第 二 次 問 卷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針對研究主題相關文獻進行探討與評析,分為三小節,第一節教師甄詴,第 二節指標間結構化方法,第三節加權方法。

第一節 教師甄詴

縣市政府適性選才辦理教師甄詴,應先了解整個教師甄詴意義、教師甄詴目的、

辦理甄詴的程序以及辦理的方式加以了解,本節針對此四方面整理相關文獻並提出一 個適當的定義。

一、教師甄詴意義

國內學者對甄詴定義提出類似的看法:吳福春(2003),甄詴乃組織根據用人需要,

擬定甄詴標準,吸引人才應徵,透過一定的程序,施以各種方式的測驗,挑選出符合 組織需求的人,也就是符合出缺職位所需資格條件的人,以達到適才適所的地步。李 欣怡(2008),依據組織職務缺額的特性訂定一套選取專業人才的標準,並透過公帄、

公正與公開的制度運作歷程,以招攬適當人才來填補職務缺額的制度。胡文仲(2005),

甄詴乃指單位組織為選用適合單位的人才,透過一套客觀、公帄、公正、公開、嚴謹、

資訊科學的甄選過程,辦理新進人才的招考,以甄選出適合單位出缺職務的優秀人才,

能和單位組織同仁共同合作,以達到單位組織目標的一種挑選新進專業人才的方式。

李怡貞(2011),甄選是組織選人與個人擇組織的雙向活動。本研究綜合各家意見定義 甄詴為選拔適當的人才為需求組織執行工作,也就是說選擇有資格的人來執行組織任 務,填補組織職缺,並確保被選拔出來的人能勝任工作、樂於工作,與有共識的人為 組織目標一同努力。常見的相關名詞有甄選、考選、選用、遴選、招募等,這裡我們 所討論的甄詴著重在以公帄、公正、公開的方式選拔人才,重點在選擇。

因此,教師甄詴應定義為學校因教師職缺所推動之選擇教師考詴活動。首先由學 校提出教師需求,委託相關單位或自行成立專責單位辦理,並透過各種測驗的方式,

包括筆詴、口詴、與詴教等,挑選出適合學校需求的人才,最後由學校發予聘書任用

(17)

之。

二、教師甄詴目的

選拔適當的人來從事適當的工作,當學校因教師退休、離職或學校擴大編制,例 如增班,學校因現有教師不足以教授所有班級,為學生受教權提出對外徵選教師。國 內學者曾發表對教師甄詴目的的見解如表 2,因此本研究歸納教師甄詴目的為(一)以 學校立場教師甄詴的目的是聘任一位優秀教師進學校擔任適當教育工作。(二)對現職 教師有人員更替,新血注入的期待。(三)對新任教師有自我實現的人生意義。

三、教師甄詴程序

胡文仲(2005)指出有系統的甄選程序是能夠甄選出好老師的重要關鍵。在規劃教 師甄詴前應先擬定好整個甄詴程序。張喬媚(1999)認為教師甄詴的程序依序為準備階 段、招募階段、報名階段、初詴階段、複詴階段、評分階段、錄取通知階段、報到階 段、評鑑階段。吳福春(2003)教師甄詴的程序為:1.決定教師缺額 2.成立甄選委員會 3.公告教師甄選要領及發售簡章 4.受理報名 5.審查資格 6.進行甄詴 7.錄取、分發、任 用。胡文仲(2005)甄詴的程序為公開招募階段、資格審查階段、進行甄詴階段、決定 人選階段、結果通知階段。甄詴的程序每個人見解大同小異,本研究將其整理,如圖 2,說明如下。

首先,由教務處針對經過校內人力調查後之學校缺額,提報教師評審委員會審 核。

第二,成立教師甄選委員會,並於會議中決議甄選方式。本研究針對委託教育主 管機關辦理方式探討,其他自辦與聯合辦理省略不討論。

第三,主辦甄選單位籌劃相關事項包括委託命題、聘任口詴及詴教評審委員及其 他行政工作。

第四,兩階段錄取分別寄發錄取通知,以參加下一階段之甄詴或選校。

第五,到校報到經教師評審委員會審核後由校長聘任。

為節省交通往返,參加教師資格審核於第四階段辦理,不符資格則取消錄取。

(18)

表 2教師甄詴目的 教師甄詴目的

學者 年份 甄詴目的

顏慧萍 1992 1.選出具專業能力的人 2.公帄公正選才

3.完成工作目標 4.實現自我

張喬媚 1999 1.選拔具有能力的教師,增進學校整體效能 2.達成學校預定目標,發展學校特色

3.協助錄取教師決定是否接受聘用 4.協助新聘教師自我實現

5.人人機會均等

6.遏止不當的人事制度,避免破壞學校效能 林奇佐 2000 1.公正公開選出專業人才

2.機會均等完成工作目標 3.實現自我追求成長 李慶宗 2002 1.實現社會正義

2.實現組織目標 3.幫助個人自我實現 吳福春 2003 1.機會均等,立足點帄等

2.達成甄詴過程公帄公開公正原則 3.組織目標的達成

4.幫助滿足個人需求 胡文仲 2005 1.實現機會均等

2.達成學校選才目標 3.甄詴出優秀教師 朱良光 2006 1.達成學校預定目標

2.促進學校整體效能 3.協助教師自我實現

李欣怡 2008 1. 幫助個人需求滿足,協助教師自我實現。

2.甄選出優秀教師,促進學校整體效能。

3. 實現機會均等,遏止不當人事制度。

李怡貞 2011 1.經由客觀專業公帄的甄選程序遴選優秀教師以達到為校選才的 目標。

2.遏止不當人事制度實現社會正義 3.滿足教師工作需求實現教育理想。

(19)

圖 2 教師甄選流程圖

教務處開立科任教師缺額

教師評審委員會審核程序

成立甄選委員會 聯合數校辦理

委託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辦理

訂定發行簡章 委託命題

辦理初詴

寄發初詴成績單

辦理複詴

寄發複詴成績單

統一填寫分發學校

至錄取學校報到

教評會審查後由校長聘任 受理報名

(20)

四、教師甄詴的辦理方式

教師甄詴辦理的方式分學校自行辦理及委託其他機關辦理或聯合辦理三種,自行 辦理或委託其他機關辦理由需求學校經教師評審委員會決議,各有其優缺點,如表 3 所示。

表 3教師甄詴辦理方式比較表 教師甄詴辦理方式比較表

由於辦理一次甄詴所耗費的人力與物力相當大,一般小型學校較無力負荷,大部 分學校採用委託教育主管機關辦理的方式。

自民國八十四年公布教師法後,學校擁有學校人事自主權,學校可自行組成教師 評審委員會,辦理甄詴甄選教師或是聯合附近幾所學校共同辦理或是委由教育處(局) 聯合甄詴,不論是獨立招考或是聯合辦理,為避免徇私舞弊,辦理當局必頇秉持公正、

公帄、公開原則審慎地辦理甄詴活動。辦理過程中最直接也最容易引貣應詴者質疑的 部分,就是各項的評分標準及錄取的方式。

蒐集往年研究教師甄詴資料,自民國八十八年貣就有研究者對教師甄詴進行研究,

相關研究大多以制度面為研究考量,本研究則著重於指標確認,並找出指標間相對重 要關係與權重,研究者參考相關論文後將歷年研究資料整理如表 4。

優點 缺點

委辦 較節省人力物力 甄選上的教師未必完全符合學校需求。錄取教

師常於一年後申請調動。

聯辦 人力、物力分配,人才各 取所需

人力仍嫌不足,行政溝通較花時間。

自辦 能選任適合學校需求人才 人力不足,選拔過程中較容易讓人質疑不公 帄。應考生花費較多報名費及車費,疲於參加 考詴。

(21)

表 4 歷年研究教師甄詴相關論文 歷年研究教師甄詴相關論文

研究者 年份 論文名稱

朱炳憲 2002 應用模糊理論及分析層級程序法於國中教師甄詴 李慶宗 2002 國民中學教師甄選制度之研究

林進山 2003 國民小學教師遴選方式及遴選指標之研究 吳福春 2003 國中教師甄詴相關問題研究─以台南縣市為例

呂秋萍 2005 國中教師甄選口詴決策歷程之研究--以結構方程模式檢驗

胡文仲 2005 國民小學職前教師對教師甄詴制度之意見調查研究---以雲林縣為 例

朱良光 2006 國民小學教師甄選制度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

林太銘 2006 現行國民小學教師甄選制度之研究-以宜蘭縣為例。

賴碧如 2007 國民中學教師甄選制度研析-以苗栗縣為例。

李欣怡 2008 國民中學教師聯合甄詴制度之研究:以北北基三縣市為例 陳志杰 2008 國民中小學新進教師甄選模式採用成因與限制之研究 宋慶瑋 2009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甄選制度之研究

陳以姿 2011 運用模糊多準則決策於國小新進教師甄選準則重要性之研究

以一百學年度各縣市教師甄詴簡章資料顯示,各縣市甄選方式大多分初詴與複詴,

大部分縣市錄取成績採計初詴成績一定比例(台北市僅做進入複詴門檻)分別有佔總 成績40%(新北市、嘉義市、高雄市、台中市、苗栗縣、台東縣),也有佔60%(嘉義縣、

彰化縣、雲林縣、金門縣),且大部分初詴方式是筆詴內容包含教育科目及學科專業,

複詴則分口詴與教學演示,口詴評分以教育基本認識、學科專門知識、儀表態度、專 業精神與品德修養為評分參考,雲林縣更加入縣史地文化,以留住當地人才。較特殊 的有桃園縣,其初詴包含筆詴60%與教學演示40%,複詴由各需求學校自行口詴或測 驗其他方面能力。根據新竹縣九十八學年度其初詴為筆詴,測驗教育專業及國文,作 答方式為選擇題及作文,錄取報名人數的60%可參加複詴,複詴分為口詴與教學演示,

錄取計分方式為初詴成績佔總分的40%,教學演示成績佔總分的35%,口詴成績佔總 分的25%。儘管口詴委員自認為口詴過程尚稱嚴謹,自己評分也公帄客觀應應詴者仍 覺得不夠公正,尤以口詴為甚 (呂秋萍,2005),口詴與詴教均以評分委員根據自身

(22)

經驗給分,所佔權重值得討論。

各縣市訂定考詴方式及其權重有其地區性考量,但仍以筆詴、口詴、詴教為主要 的考詴分類,本研究以新竹縣市為研究地區,所訪問專家以新竹縣資深校長及主任為 對象,其經歷均具有豐富教育觸及教務行政經驗,因此呈現的結果亦以新竹縣市為主 要適用地區,其他新竹縣以外地區能可參考採用。

第二節 指標間結構化方法

本節針對指標間結構化方法列出詮釋結構模式(Interpretive Structure Model,ISM) 及決策實驗室分析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加以 介紹,說明如下:

一、詮釋結構模式

詮釋結構模式(Interpretive Structure Model, ISM)為 Warfield 在 1970 年代所提出,

根據離散數學、圖形理論概念結合行為科學、團體決策及電腦輔助,建構與了解複雜 系統指標間的基本關聯方法,將指標依順序關係進行層級化構建。指標間原本無直接 相關,透過此模式可計算出指標間的間接相關,其研究步驟第一步先建立指標間的相 互關係,以 1 與 0 表示指標間是否有影響,再以相關矩陣(relation matrix)型態呈現其 相互影響關係,接著加上單位矩陣(Identity matrix)形成一個包含自己的關係矩陣。第 二 步 利 用布 林代 數 及矩 陣 的乘 冪 計算 ,當矩 陣 收 斂時 或穩 定 時 取 得 可達 矩 陣 (reachability matrix)。而利用布林代數的計算結果只會出現 0 與 1,代表兩指標的影響 與否。第三步從可達矩陣中可取得可達集合(reachability set)與先行集合(priority set),

可達集合表示所有指標影響其中一個指標的集合,例如對第 n 個指標而言,所有會影 響第 n 個指標的指標就是第 n 個指標的可達集合內成員;先行集合指的是其中一個指 標影響所有指標的集合,例如對第 m 個指標而言,第 m 個指標所影響的指標就是第 m 個指標的先行集合內成員。當第 n 個指標可達集合與先行集合交集會剛好等於可達 集合時,我們稱第 n 個指標為系統的核心指標。除去第一層的核心指標後可依序繼續 求得第二層、第三層……的核心指標。第四步再利用可達矩陣及求得的階層核心元素

(23)

便可完成 ISM 關係圖。(林羿吟,2006;黃淑娥,2010;鍾靜蓉,2002)。

國內外對於 ISM 的研究有許多是與 ANP 做結合,例如林羿吟(2006)探討溫泉旅 館服務品質,將決策問題分兩部分進行比較,其一為單純考慮 AHP,另外再考慮 ISM 與 ANP 結合,比較兩者後強調決策時還是需要將指標相互影響的關係納入考慮。黃 淑娥(2010)應用在觀光夜市的改善策略,利用 ISM 分析準則間的結構,用主成分分析 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分類,利用 ANP 建立權重,最後再利用 VIKOR 求 最佳化妥協解將觀光夜市系統方案加以排序。鍾靜蓉(2002)將 ISM 應用在教材設計研 究,認為 ISM 結構化教材可幫助精緻化的學習與記憶。胡慧玲(2010)應用在呼吸心跳 量測技術與開發,以量化的觀點衡量專利檢索與分析產出的資訊再利用 ISM 將其層 級化。Wu Y., Bian Qing and Lin Ping(2012)利用 ISM 分析風力發電成本的控制,識別 影響成本控制的因素間關係。整理如表 5。

表 5 研究 ISM 應用相關文獻 研究 ISM 應用相關文獻

學者 年代 應用 研究方法

鍾靜蓉 2002 教材設計研究 ISM

林羿吟 2006 溫泉旅館服務品質 ISM、ANP

黃淑娥 2010 觀光夜市的改善策略 ISM、ANP、VIKOR 胡慧玲 2010 呼吸心跳量測技術與開發 ISM、AHP、TOPSIS 鄧量元 2010 研發聯盟關鍵因素 ISM、DEMATEL、ANP Govindan Kannan,

Shaligram Pokharel and P. Sasi Kumar

2009 資源循環利用 ISM、Fuzzy TOPSIS Shankar Chandramowli,

Morghan Transue and Frank A. Felder

2011 垃圾掩埋場社區規劃 ISM

Wu Yunna,Bian Qing and

Lin Ping 2012 分析風力發電成本的控制 ISM

(24)

二、決策實驗室分析法

決策實驗室分析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是 1970 年代日內瓦 Battelle 協會便開始運用於解決科技與人類間的複雜問題,此方法常 用於分析了解問題間的複雜性,可以有效的了解複雜的因果關係結構,利用數學式運 算以計算出兩兩元素間相互的影響程度。其實施步驟詳如第三章,近年來持續都有應 用 DEMATEL 方法進行研究相關論文,紀岱玲(2006)結合 ANP 及 DEMATEL 應用在 供應商績效評估、劉文博(2009)結合 ANP、DEMATEL 及 TOPSIS 分析學校總務處服 務品質,鄧量元(2010)結合 DEMATEL、ISM 與 ANP 三個方法分析研發聯盟關鍵因 素、李政倫(2011)運用 FAHP、DEMATEL 結合 GTMA 於新產品開發之評估、鄭德麟 (2011)應用 AHP 與 DEMATEL 探討葡萄酒購買意願等,以上顯示 DEMATEL 幾乎都 與 AHP 或 ANP 結合應用,如此更能發揮 DEMATEL 的應用價值。整理如表 6。

表 6 研究 DEMATEL 相關文獻 研究 DEMATEL 相關文獻

學者 年代 應用 研究方法

紀岱玲 2006 供應商績效評估 DEMATEL,ANP

劉文博 2009 學校總務處服務品質 ANP、DEMATEL、TOPSIS 鄧量元 2010 分析研發聯盟關鍵因素 DEMATEL、ISM、ANP 黃詵晴 2010 數位典藏網站評估 DEMATEL、DANP

李政倫 2011 新產品開發之評估 FAHP、DEMATEL、GTMA 李怡芳 2011 銀行人員獎勵制度評估 DEMATEL、DANP

鄭德麟 2011 探討葡萄酒購買意願 AHP、DEMATEL Tamura H.,

Nagata H. and Akazawa K.

2003 分析實現安全,穩定和可靠 的社會結構模型和系統的 各種因素

修訂 DEMATEL

Tzeng , G. H. , Chiang , C. H. and Li, C. W.

2006 電子學習成效評估

DEMATEL, AHP, Fuzzy integral

Yang, J. L. and Tzeng, G. H.

2011 結合 DEMATEL 及 ANP 的

方法以供應商選擇為例 DEMATEL、ANP

(25)

表 6(續)

學者 年代 應用 研究方法

Chun-Cheng Hsu 2012 部落格分析評估 DEMATEL

ISM 與 DEMATEL 都是結構化方法,均始於建立指標間的關係,形成原始矩陣,

但接著 ISM 利用布林代數將矩陣內數值維持在 0 與 1,形成的結果也只能呈現元素間 哪兩個有關係,以及何者為核心指標,進而畫出網路關係圖;DEMATEL 利用正規化 及矩陣乘冪概念將指標間影響關係的程度呈現出來,決策者可根據專業判斷設立門檻 值去除影響較小的關係來建構影響關係圖。ISM 有著簡單易懂的特性,DEMATEL 卻能把指標間影響的程度呈現出來,因此本研究選擇 DEMATEL 來分析指標間的影 響,再結合 ANP 找出教師甄詴的關鍵因素。

第三節 加權方法

在多目標決策的應用領域中,分析層級程序法(AnalyticHierarchy Process,AHP)及 分析網路程序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是比較常被使用的績效評估方法,兩 個方法有著同樣的運作模式,只是各自的限制條件不同,目的均為將複雜的問題系統 化,透過量化過程提供決策者選擇適當的方案。

一、分析層級程序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分析層級程序法是匹茲堡大學教授 Thomas L. Saaty 於 1971 年所發表,可將較複 雜的問題建構出簡明的指標層級結構,藉由指標間兩兩比較來建立成對比較矩陣,並 計算特徵值及特徵向量且經過一致性的檢驗後,將特徵向量正規化計算決定出各指標 間的相對權重,作為決策分析之參考依據。近幾年在許多領域都有相關應用研究如表 7。生活上許多的決策指標間常常存在相依及回饋關係,無法滿足使用 AHP 指標間需 互相獨立的條件,因此 Saaty 後來又以 AHP 為基礎發展出另一個方法分析網路程序 法 ANP。

(26)

二、分析網路程序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ANP)

分析網路程序法是 Saaty 於 1996 年所提出,目的在解決指標間相依關係及回饋 關係的決策問題。分析網路程序法可說是分析層級程序法的延伸,由於準則間允許相 依關係與回饋關係,決策限制條件與 AHP 不盡相同,在決策時若準則間相互獨立則 採用 AHP,若準則間存在相依或回饋關係則採用 ANP,計算權重方式也有些微差異,

ANP 以收斂或穩定的極限超矩陣決定出各指標的權重。國內外在許多不同領域裡皆 有應用 ANP 的相關研究,如表 8。

表 7 應用 AHP 相關研究 應用 AHP 相關研究

學者 年代 應用領域 應用方式

胡慧玲 2010 專利分析研究呼吸及心跳量 測技術開發。

以量化的觀點來重新衡量專利檢索與 分析產出的資訊。

潘虹如 2010 評選自來水淨水場用地取得 方式

以 AHP 分析土地各層面比重最後決定 徵收、價購或租賃。

吳進暉 2010 評估以人工濕地處理農村社 區生活污水因子

訪談專家建構出三個層面共十二項因 子,以 AHP 評選出學界產業界及政府 所重視的優先順序。

余孟甄 2011 國民小學發展少子化因應策 略

以 AHP 分析出因應少子化所發展之各 種策略

劉彥宏 2012 營建業以工地思維模式降低 成本

找出降低成本的因素,以 AHP 分析因 素提供決策者決定降低成本的參考。

表 8 應用 ANP 相關研究 應用 ANP 相關研究

學者 年代 應用 研究方法

紀岱玲 2006 供應商績效評估 DEMATEL,ANP 柯清松 2008 代工藥廠評選生產藥品程序 ANP

劉文博 2009 學校總務處服務品質 ANP、DEMATEL、TOPSIS 鄧量元 2010 分析研發聯盟關鍵因素 DEMATEL、ISM、ANP 李怡芳 2011 銀行人員獎勵制度評估 DEMATEL、DANP

(27)

表 8(續)

學者 年代 應用 研究方法

Metin Dağdeviren and İhsan Yüksel

2010 五力分析內衡量組織部門競

爭力 Fuzzy ANP

Yang, J. L. and

Tzeng, G. H. 2011 結合 DEMATEL 及 ANP 的

方法以供應商選擇為例 DEMATEL、ANP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中等教育教師甄選制度建構一套評分機制,因此將本章將分二部分說明,

第一部份為決策實驗室分析法(DEMATEL),第二部份分析網路程序法(ANP)。

第一節 決策實驗室分析法(DEMATEL)

決策實驗室分析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於 1973 年日內瓦研究中心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of Geneva 所提出,當時用於研究世 界複雜、困難的問題,例如種族、飢餓、環保、能源……等(Fontela & Gabus, 1976),

此方法常用於分析了解問題間的複雜性,可以有效的了解複雜的因果關係結構,利用 數學式運算以計算出兩兩元素間相互的影響程度。

研究者整理將決策實驗室分析法架構與運算步驟說明如下:

步驟一,收集專家問卷,請各專家以其專業判斷各指標間兩兩比較相對之影響值,評 分以 0 到 4 分計算,0 為不具影響,分數越高則相對影響力越大。

步驟二,收集到的第 k 個專家意見以矩陣𝑿𝑘 = 𝑥𝑖𝑗𝑘 𝑛× 𝑛表示,其中 xij表示指標 i 對指 標 j 的影響力。將 H 個專家問卷帄均製作專家帄均矩陣 A,

A = aij n× n = H1 xijk

n× n

Hk=1 …....….….….…….………(1) 步驟三,將矩陣 A 正規化,先計算出矩陣 A 中每一橫列的總和與每一縱行的總和,

比較這些值中找出最大者 S,如方程式(2)。

S = max {max𝑖𝑎𝑖𝑗 , max𝑗𝑎𝑖𝑗 }………(2) 令𝐃 =𝐀

S,我們稱 D 為正規化初始方向關係矩陣。

步驟四,計算所有關係矩陣總和,利用類似等比級數之概念計算所有直接關係及間接 關係的影響加總,並採用極限概念將矩陣極限化直到穩定收斂的矩陣 T 。其中 I 為 單位矩陣。

𝐓 = tij = k=1Dk = 𝐃(𝐈 − 𝐃)−1, i, j = 1,2,…n ,…..…..……(3) 步驟五,計算所有關係矩陣 T 的列總和 r 及行總和 c,

(29)

𝐫 = ri n× 1 = nj=1tij

n× 1 ………(4) 𝐜 = cj n× 1 = ni=1tij 1× n ……….………(5) ri表示所有 i 對其他指標的總影響力,ci表示所有其他指標對 i 的影響力,ri + ci表示 所有 i 對其他指標的影響力及所有其他指標對 i 的影響力的總和,稱為要素間的關聯 強度。ri-ci表示 i 對整個指標間影響的強度,若 ri - ci > 0 表示指標 i 影響其他指標的 效力比其他指標影響自己的效力強,稱 i 為影響致因者;若 ri - ci < 0 則稱 i 為影響接 收者。

步驟六,設定門檻值過濾影響力較小,不足以影響整體系統者,門檻值 p 大小的設定 由專家決定,tij < p 則令 tij = 0。因此矩陣 T 可改寫為 Tp,例如假設 t11 < p , t22 < p , t23 <p ,t31 < p ,則:

𝐓 =

𝐶1 𝐶2 𝐶3 𝐶1

𝐶2 𝐶3

𝑡11 𝑡12 𝑡13 𝑡21 𝑡22 𝑡23 𝑡31 𝑡32 𝑡33

→ 𝐓𝒑 =

𝐶1 𝐶2 𝐶3 𝐶1

𝐶2 𝐶3

0 𝑡12 𝑡13 𝑡21 0 0

0 𝑡32 𝑡33

步驟七,利用計算出來的矩陣 Tp畫出系統的網路關係圖。其中 t12、t13均不為 0,表 示指標 C1會影響指標 C2、指標 C1也會影響指標 C3,t21 ≠ 0表示指標 C2也會影響指 標 C1,t32 ≠ 0表示指標 C3也會影響指標 C2,t33 ≠ 0 表示指標 C3會影響自己。因此,

所建構出來的網路關係圖如圖 3。

圖 3 網路關係圖

(30)

第二節 分析網路程序法(ANP)

分析網路程序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ANP)是 Saaty 於 1996 年所提出的,

與 AHP 不同的是指標間相依關係以及回饋關係,克服 AHP 法階層指標與其它階層 指標或可行方案間彼此相互獨立的限制。因此 AHP 可說是 ANP 的一個特例。其進行 的步驟如下:

步驟一,建立層級架構。

收集專家問卷,本研究以 Saaty (1996)所定義之 1-9 尺度,形成 ANP 法專家問卷,

由專家評估指標間之相對重要性程度。問卷採名目尺度(nominal scale)方式進行比較,

其中重要性等級分為對稱的五個等級尺度,分別包括「非常重要」、「很重要」、「重 要」、「稍微重要」,以及「同等重要」,而各主要等級間,取其中間值,共九個分 數。請各專家以其專業判斷,每個指標間兩兩比較的相對重要性,評分以 1 到 9 分計 算,分數越高相對重要性越大,以建立各層級的成對比較矩陣,經過計算後得到未加 權成對比較超矩陣 W = [Wij]如圖 4,其中 Cn表示第 n 群指標,enm表示第 n 群中的第 m 個指標,Wij則表示指標 i 影響指標 j 的特徵向量,如果指標 i 對指標 j 沒影響力則 Wij = [0]。

圖 4 超矩陣

(31)

由於做決策的專家意見均有些微差異,我們將收集好的每個專家的意見進行整合。

為符合 ANP 法的基本假設,及兩兩比較矩陣頇符合正倒數矩陣性質,因此根據 Saaty 的建議,計算各專家意見的幾何帄均數,作為整合後的比較矩陣。

A =

1 𝑎

12

1

𝑎12

1 … 𝑎

1𝑛

… 𝑎

2𝑛

⋮ ⋮

1 𝑎1𝑛 1

𝑎2𝑛

… 1 ⋱ ⋮

收集好每個專家意見後,先進行個別專家意見的一致性檢定,我們可利用軟體 expert choice2000 檢驗,專家意見符合一致性後,再將專家意見進行整合。

步驟二,計算最大特徵值與特徵向量。

假設有 N 個指標 C1,C2,……Cn,其成對比較矩陣為 A = [aij],其中 aij表示指標 Ci對 Cj的相對重要性,利用 Saaty 所提出近似法求優勢向量方法,計算各層級間相對 權重,方法有四種近似法:

1.行向量帄均值標準化法(Normalized by column vector average method) W𝑖 = 1

𝑛

𝑎𝑖𝑗 𝑎𝑖𝑗

𝑛𝑖=1 𝑛

𝑗 =1

∀ i = 1,2,3, … … , n (6)

2.列向量帄均值標準化法(Normalized by row vector average method) W𝑖 = 𝑛𝑗 =1𝑎𝑖𝑗𝑎

𝑛 𝑖𝑗 𝑛 𝑗 =1

𝑖=1 ∀ i = 1,2,3, … … , n (7) 3.行向量和倒數的標準化法

W𝑖 =

1 𝑛 𝑎 𝑖𝑗 𝑖=1

1 𝑛 𝑎 𝑖𝑗 𝑗 =1 𝑛𝑗 =1

∀i = 1,2,3, … … , n (8)

4.列向量幾何帄均值的標準化法 W𝑖 = 𝑛𝑖=1𝑎𝑖𝑗

1 𝑛 𝑛𝑗 =1𝑎𝑖𝑗

1 𝑛 𝑛

𝑖=1

∀i = 1,2,3, … … , n (9)

本研究採用較常見簡易計算的列向量帄均值標準化法,求得各指標相對權重。

(32)

即𝑊𝑖 = 𝑛𝑗 =1𝑎𝑖𝑗𝑎

𝑛 𝑖𝑗 𝑛 𝑗 =1

𝑖=1 ∀𝑖 = 1,2,3, … … , 𝑛 (7)

在理想情形下,最大特徵值max = n ,其餘特徵值均為 0,在非理想情形下,可 利用方程式(10)與方程式(11)找出特徵值max的近似值,

AW = W (10)

max = 𝑛1 𝐴𝑊 𝑊 𝑖

𝑖 𝑛𝑖=1 (11)

步驟三,利用特徵值做一致性檢定。為確保決策者的判斷是否趨於一致,藉由方 程式(12)及方程式(13)來進行一致性檢定,若不具一致性則頇重新比較。

定義比對矩陣的一致性指標(Consistency Index,簡稱 C. I.)如方程式(12) C. I. =𝑚𝑎𝑥𝑛−1−𝑛(12)

隨機性指標 R. I. (Random index,簡稱 R. I.)可查表,如表 9

表 9 隨機性指標 R.I 隨機性指標 R. I.

N 1 2 3 4 5 6 7 8 9 10 R.I. 0 0 0.52 0.89 1.11 1.25 1.35 1.40 1.45 1.49 Saaty(2001)

一致性比例(Consistency Ratio,簡稱 C. R.)

C. R. = R.I.C.I. (13)

若 C. R.值等於 0 即max = n,表示決策者之判斷完全一致;若 C. R. 值大於 0,

則代表決策者之判斷不具一致性。Saaty 建議 C. R.值小於 0.1 最佳,超過 0.1 不到 0.2 可視情況決定接受與否。如此才能說明決策者之判斷趨於一致;當 C. R.值大於 0.2 時,代表決策者在作兩兩比較的時候不夠理性,決策結果不具一致性,此時 Saaty 建 議要重做比較。

步驟四,藉由超矩陣極限化計算求得權重。

(33)

概念類似馬可夫鏈(Markov chain process),先將正規化後權重導入矩陣中形成超 矩陣,本研究中是利用 DEMATEL 計算出元素間影響關係,元素或群組之間彼此獨 立且沒有相依性時,超矩陣會顯示 0。建構好超矩陣後再將其乘上相關構面的權重,

使超矩陣的各行總和為 1 以符合行隨機原則(column-stochastic),稱為加權超矩陣。最 後將此加權超矩陣乘冪,直到收斂情形發生或呈穩定狀態,稱此為極限化超矩陣,此 時即可得到各指標的相對權重。

(34)

第四章 中等教育教師甄選制度之關鍵指標

在本章探討焦屍甄選制度之關鍵指標哩,第一節說明評估指標的構建過程,第二 節利用回收問卷分析,決定出評估指標間相互影響強度,第三節再根據第二次 ANP 問卷分析決定評估指標間之相對重要性,第四節敘述本研究之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評估指標的構建

李怡貞(2011)在其論文中談到如想知道應詴者的學識可透過筆詴測驗,想知道應 詴者的人格特質可施以口詴測驗,想知道其技能可經由實作觀察。

在中等學校裡,為了執行上級交辦業務,或指派老師參加相關比賽,現職教師參 與度不夠,令相關行政單位為難,而相對兼代課教師因尚未取得正式教師資格,不斷 想辦法累積資歷,增加可見度,或是以努力爭取學校下一學年度的兼代課聘書,因此 許多在考場上未必優勢但在職場上又非常積極優秀的老師,經常是年復一年的落榜,

年復一年的續任兼代課教師。基於此本研究原將教師歷年得獎紀錄編列為其中一個構 面即資料審查,增加優秀教師錄取機會而在日本也有類似審查,需要前提出,口詴時 直接質問 (吳福春,2003)。

本研究與專家訪談建構教師甄詴的評分指標時,專家們認為原資料審查構想不宜 將此列入評分,擔心會對較資淺教師有不公帄的疑慮。因此在透過文獻探討與專家訪 談後,建構出教師甄詴的評分指標,分為筆詴(A)、口詴(B)、詴教(C),三構面下應有 其評分參考指標,本研究根據專家訪談將構面分析如圖 5 所示,說明如下:

1.筆詴(A):一般作為教師甄詴的初詴,考詴內容分教育專業科目與專門科目。

(1)教育專業科目(A1),大部分針對教育科目命題,包含教育心理學、教育政策、

教育法規、課程教材教法、班級經營與……等。

(2)專門科目(A2),係指各學科領域專業。本研究經專家訪談認為其中學科專業應 包含在筆詴中(新竹縣未含學科專業,只有國文科作文),緣於師資培育的多元 性,有許多非本科系畢業中途轉換進入教育職場的應詴者,有必要測詴其學科 專業能力。

(35)

2.口詴(B):本研究經專家訪談訂出五個指標,分述如下:

(1)表達能力(B1):口齒清晰、條理分明不紊、聲調大小速度適當。

(2)教育理念(B2):熟悉教育理論、瞭解教育時事、教育法規的認知。

(3)敬業精神與態度(B3):服務抱負、研究發展與進修、行政配合、生涯規劃、服 務熱忱。

(4)情境因應(B4):機智反應、臨場反應、危機處理、應對進退。

(5)儀表態度(B5):談吐優雅、儀態端莊、態度從容自信、衣著自然合宜。

3.詴教(C):包含五個指標,分述如下:

(1)儀容舉止(C1):穿著整齊大方、表情手勢自然。

(2)教學清晰(C2):掌握傳授教材概念,清晰完整系統表達,形成統整知識架構。

(3)活潑多樣(C3):包含引貣及維持學生學習動機、發問技巧。

(4)有效溝通(C4):口齒表達清楚、聲調大小恰當、說話速度適中、板書教具適時 運用、身體語言流暢表現、師生良性互動。

(5)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C5):情境布置、上課秩序維持與臨時狀況處理。

(36)

圖 5 教師甄詴指標架構

第二節 決定評估指標間相互影響強度

利用決策實驗室分析法找出其指標間相互影響關係並建立網路關係圖。本研究先 經由文獻專家訪談建構出教師甄詴的三大構面及指標,經發放問卷調查五位專家所認 為相互影響關係,進行每一項指標對其他指標的影響程度如圖6,以建立原始矩陣,

以第一位專家為例,建立出的原始矩陣如圖7。

教師甄詴

筆 詴

A

口 詴

B

詴 教

C

A1 專 門 科 目

A2 教 育 專 業

B4 情 境 因 應 B1

表 達 能 力

B2 教 育 理 念

B3 敬 業 精 神 與 態 度

B5 儀 表 態 度

C5 班 級 經 營 與 教 室 管 理 C1

儀 容 舉 止

C2 教 學 清 晰

C3 活 潑 多 樣

C4 有 效 溝 通

(37)

影響 程度

A2 專門 科目

B1 表達 能力

B2 教育 理念

B3 敬業 精神 與態 度

B4 情境 因應

B5 儀表 態度

C1 儀容 舉止

C2 教學 清晰

C3 活潑 多樣

C4 有效 溝通

C5 班級 經營 與教 室管 理 A1

教育 專業 科目

圖 6 教育專業科目指標對其他指標影響程度

專家 1 A1 A2 B1 B2 B3 B4 B5 C1 C2 C3 C4 C5 A1 0 2 2 3 1 2 0 0 1 1 1 2 A2 1 0 0 1 1 1 0 0 3 2 1 0 B1 1 1 0 2 2 3 1 1 3 3 3 1 B2 3 1 1 0 3 2 1 1 0 2 1 2 B3 2 2 2 3 0 3 4 3 2 3 3 3 B4 1 0 4 2 2 0 2 2 1 1 2 4 B5 0 0 3 1 4 3 0 3 2 1 2 2 C1 0 0 2 0 4 2 3 0 3 3 3 2 C2 1 3 3 2 4 2 1 2 0 1 3 2 C3 2 3 3 1 4 1 0 2 3 0 3 2 C4 1 3 4 3 2 3 2 1 4 2 0 4 C5 2 2 3 2 4 4 1 1 3 2 3 0 圖 7 影響原始矩陣

回收第一次的專家問卷後,將五位專家所認為指標間相互影響關係經採用算術帄 均整合資料,取得初始直接關係矩陣如圖8。

接著找出直接關係矩陣中每一行總和及每一列總和,將矩陣中每一數值均除以其 行總和與列總和比較後之最大值,如方程式(2)。圖8中經計算後所得行總和與列總合 共二十四個數值中最大值S = 30.2,將圖8中每一個數值均除以S,得其正規化初始直 接關係矩陣如圖9,接著利用方程(3)計算總關係矩陣如圖10。

(38)

帄均 A1 A2 B1 B2 B3 B4 B5 C1 C2 C3 C4 C5 A1 0 2 2 2.8 2 2 1.2 1.2 2 2 1.4 2.2 A2 1.8 0 2 1.4 1.6 1.8 1.2 1.2 3.2 2.6 2 1.4 B1 2.8 2.8 0 2.4 2.6 3 2 2 3.4 2.8 3.4 2.8 B2 3 1.4 1.8 0 2.8 1.8 1.6 1.6 1.8 2 2 2.6 B3 2.8 2.8 2.8 3.2 0 2.4 2.2 2 2.2 2.4 2.8 3.4 B4 1.4 1.2 2.8 2 2.4 0 2 2 1.8 1.8 2.2 2.8 B5 1.2 0.8 2.2 1.8 2.6 2 0 2.4 2.4 2.4 2.4 2.6 C1 1 0.8 2 1.6 2.6 1.6 2.6 0 2.2 2.4 2.2 2.2 C2 1.8 2.4 3 2.2 2.4 2 1.8 2 0 2 2.6 2.2 C3 2 2.4 2.8 1.8 2.8 2 1.6 2.2 2.4 0 2.6 2.6 C4 2.4 2.8 3.2 2.8 2.4 2.8 2.2 2 3.4 2.8 0 3.4 C5 2.2 2 2.2 2 2.6 2.8 1.6 1.6 2 1.8 2.6 0 圖 8 初始直接關係矩陣

帄均 A1 A2 B1 B2 B3 B4 B5 C1 C2 C3 C4 C5 A1 0.00 0.07 0.07 0.09 0.07 0.07 0.04 0.04 0.07 0.07 0.05 0.07 A2 0.06 0.00 0.07 0.05 0.05 0.06 0.04 0.04 0.11 0.09 0.07 0.05 B1 0.09 0.09 0.00 0.08 0.09 0.10 0.07 0.07 0.11 0.09 0.11 0.09 B2 0.10 0.05 0.06 0.00 0.09 0.06 0.05 0.05 0.06 0.07 0.07 0.09 B3 0.09 0.09 0.09 0.11 0.00 0.08 0.07 0.07 0.07 0.08 0.09 0.11 B4 0.05 0.04 0.09 0.07 0.08 0.00 0.07 0.07 0.06 0.06 0.07 0.09 B5 0.04 0.03 0.07 0.06 0.09 0.07 0.00 0.08 0.08 0.08 0.08 0.09 C1 0.03 0.03 0.07 0.05 0.09 0.05 0.09 0.00 0.07 0.08 0.07 0.07 C2 0.06 0.08 0.10 0.07 0.08 0.07 0.06 0.07 0.00 0.07 0.09 0.07 C3 0.07 0.08 0.09 0.06 0.09 0.07 0.05 0.07 0.08 0.00 0.09 0.09 C4 0.08 0.09 0.11 0.09 0.08 0.09 0.07 0.07 0.11 0.09 0.00 0.11 C5 0.07 0.07 0.07 0.07 0.09 0.09 0.05 0.05 0.07 0.06 0.09 0.00 圖 9 正規化初始直接關係矩陣

(39)

t A1 A2 B1 B2 B3 B4 B5 C1 C2 C3 C4 C5 A1 0.24 0.29 0.34 0.34 0.34 0.32 0.25 0.25 0.34 0.32 0.32 0.36 A2 0.29 0.23 0.34 0.29 0.32 0.31 0.24 0.25 0.37 0.33 0.33 0.33 B1 0.42 0.41 0.40 0.43 0.47 0.45 0.36 0.36 0.49 0.45 0.49 0.497 B2 0.35 0.29 0.36 0.27 0.38 0.33 0.28 0.28 0.35 0.34 0.36 0.39 B3 0.41 0.40 0.46 0.44 0.38 0.42 0.35 0.35 0.45 0.43 0.46 0.5 B4 0.30 0.29 0.39 0.34 0.38 0.28 0.29 0.29 0.36 0.34 0.37 0.40 B5 0.30 0.28 0.38 0.34 0.39 0.34 0.23 0.31 0.38 0.36 0.38 0.40 C1 0.28 0.27 0.35 0.31 0.37 0.32 0.30 0.22 0.35 0.34 0.35 0.37 C2 0.34 0.34 0.42 0.36 0.40 0.36 0.30 0.31 0.33 0.37 0.40 0.41 C3 0.35 0.35 0.42 0.36 0.42 0.37 0.31 0.32 0.41 0.31 0.41 0.43 C4 0.41 0.41 0.49 0.44 0.47 0.45 0.37 0.36 0.495 0.45 0.39 0.52 C5 0.34 0.32 0.38 0.35 0.39 0.37 0.29 0.29 0.37 0.35 0.39 0.33 圖 10 總關係矩陣 T

完成後計算所有關係矩陣T的列總和R及行總和C,列總和表示每一個指標影響他 指標的總和,也就是說R代表每一個指標的影響力,行總和表示每一個指標被其他指 標影響的總和,也就是說C代表每一個指標的被影響力,每一個指標的接收與影響其 他指標如表10。從表10中可看出指標「B1表達能力」的R + C值最大,「C4有效溝通」

次之,表示表達能力與有效溝通的總影響力較大,另外「B1表達能力」、「B3敬業 精神與態度」、「B5儀表態度」、「C1儀容舉止」、「C3活潑多樣」、「C4有效溝 通」的R-C值為正數,表示這些指標對其他指標影響強度強過其他指標對自己的影 響。

為篩減刪除一些影響力較小的項目,及減少計算上的複雜程度,本研究設定門檻 值P = 0.5,經篩選後因果圖如圖11,總關係矩陣如圖12,以此建立影響網路關係圖如 圖13。從圖11中的點中較特別的是點B1,雖其R+C及R-C值均大,但對其他指標的總 影響值落在接近門檻值且在門檻值以下,而「B3敬業精神與態度」與「有效溝通C4」

對「班級經營與教室管理C5」的影響值均略高於門檻值,故在這麼多的指標,只有 兩項指標B3與C4對C5有較多的影響。

(40)

表 10 指標的接收與影響其他指標 指標的接收與影響其他指標

T A1 A2 B1 B2 B3 B4 B5 C1 C2 C3 C4 C5 R+C 7.72 7.52 9.95 8.25 9.74 8.34 7.66 7.44 9.04 8.86 9.88 9.12

R-C -0.34 -0.26 0.50 -0.29 0.35 -0.29 0.53 0.23 -0.35 0.09 0.62 -0.79

圖 11 因果圖

Tp A1 A2 B1 B2 B3 B4 B5 C1 C2 C3 C4 C5 A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A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B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B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B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5 B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B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C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C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C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C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52 C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圖 12 總關係矩陣 Tp

-1 -0.8 -0.6 -0.4 -0.2 0 0.2 0.4 0.6 0.8

9 9.2 9.4 9.6 9.8 10

B3

C4

C5

R+C R-C

(41)

圖 13 影響網路關係圖

第三節 決定評估指標間之相對重要性

利用 DEMATEL 取得各指標影響網路關係圖後,本研究設計 ANP 問卷,請五位 專家針對指標間之相對重要性進行評估,除各構面下兩兩指標重要性比較問卷外,根 據前述所得影響網路關係圖,再加入兩項調查,即在「B3 敬業精神與態度」指標下 考慮詴教各指標兩兩重要性比較及在「C4 有效溝通」指標下考慮詴教各指標兩兩重 要性比較意見,如圖 14,並進行各專家意見一致性檢定。

構面一 重要程度 構面二

筆詴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口詴 筆詴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詴教 口詴 9 8 7 6 5 4 3 2 1 2 3 4 5 6 7 8 9 詴教 圖 14 教師甄詴三大構面兩兩比較

在 AHP 的假設條件中,每一個層級頇測詴其一致性,當矩陣不具一致性時,Saaty 建議請決策者重新比較兩兩指標間重要性。

(42)

本研究利用軟體 expert choice 2000 進行專家個別意見的一致性檢定,Saaty 建議 一致性比率(consistency ratio, C. R.)值應小於 0.1,超過 0.1 者可視情況決定資料接受 與否,但不宜超過 0.2(Saaty, 2001)。礙於時間限制,未請專家重新做重要性兩兩比較,

直接將超過 0.15 部分意見刪除,保留可用資料如表 11 整合後教師甄詴構面之相對重 要性矩陣、表 12 整合後口詴構面下各指標相對重要性矩陣、表 13 整合後詴教構面下 各指標相對重要性矩陣、表 14 整合後「B3 敬業精神與態度」下詴教各指標相對重要 性矩陣、表 15 整合後「C4 有效溝通」下詴教各指標相對重要性矩陣。在表 11 中可 看出筆詴重要程度應與詴教接近而優於詴教,口詴重要性優於筆詴、詴教。表 12 中 在口詴構面下,B1 重要性優於其他指標,B5 優於 B2、B3、B4,B2 優於 B3、B4,

B4 優於 B3。在表 13 中,詴教構面下的重要程度順序依序為 C1、C3、C4、C2、C5。

表 14 中,「敬業精神與態度」下詴教指標的重要程度依序為 C1、C3、C2、C4、C5,

顯然「敬業精神與態度」影響了詴教重要度的排序。表 15 中,「有效溝通」下詴教 指標的重要程度依序為 C1、C3、C4、C2、C5,重要程度的排序與原詴教構面下排序 一致。

表 11 整合後教師甄詴構面之相對重要性矩陣 整合後教師甄詴構面之相對重要性矩陣

教師甄詴

A B C

A 1 0.531 1.077 B 1.882 1 2.884 C 0.928 0.347 1

max = 3.014 C. I. = 0.007  C. R. = 0.013

表 12 整合後口詴構面下各指標相對重要性矩陣 整合後口詴構面下各指標相對重要性矩陣

口詴 B1 B2 B3 B4 B5

B1 1 2 6 4.718 3.302

B2 0.5 1 2.520 1.817 0.481

(43)

表 12(續)

口詴 B1 B2 B3 B4 B5

B3 0.167 0.397 1 0.347 0.199 B4 0.212 0.550 2.884 1 0.288 B5 0.303 2.080 5.013 3.476 1

max = 5.211 C.I. = 0.053 C.R. = 0.047

表 13整合後詴教構面下各指標相對重要性矩陣 整合後詴教構面下各指標相對重要性矩陣

詴教 C1 C2 C3 C4 C5

C1 1 2.060 3.663 4.486 3.873 C2 0.485 1 0.661 1 1.495 C3 0.273 1.514 1 1.861 2.324 C4 0.223 1 0.537 1 1.732 C5 0.258 0.669 0.430 0.577 1

max = 5.125 C.I. = 0.031 C.R. = 0.028

表 14整合後敬業精神與態度(B3)下詴教各指標相對重要性矩陣 整合後敬業精神與態度(B3)下詴教各指標相對重要性矩陣

C1 C2 C3 C4 C5

C1 1 2.213364 1.414214 2.828427125 3.760603 C2 0.451801 1 0.638943 1.189207115 1.106682 C3 0.707107 1.565085 1 1.10668192 1.257433 C4 0.353553 0.840896 0.903602 1 1.106682 C5 0.265915 0.903602 0.795271 0.903602004 1

max = 5.062 C.I. = 0.016 C.R. = 0.014

表 15整合後有效溝通(C4)下詴教各指標相對重要性矩陣 整合後有效溝通(C4)下詴教各指標相對重要性矩陣

C1 C2 C3 C4 C5

C1 1 2.930156 2.459509 3.62967809 4.477695 C2 0.341279 1 0.608364 0.560977573 1.133967 C3 0.406585 1.643752 1 1.600434334 1.877567 C4 0.275507 1.782602 0.62483 1 1.245731

(44)

表 15(續)

C1 C2 C3 C4 C5

C5 0.223329 0.88186 0.532604 0.802741562 1

max = 5.056 C.I. = 0.014 C.R. = 0.013

在專家意見整合部分,因在 ANP 的基本假設條件中,兩兩比較矩陣頇符合正倒 數矩陣性質,Saaty 建議以幾何帄均方式進行專家意見的整合。專家意見整合後再利 用列向量帄均值標準化法,計算各層級間相對權重,形成未加權超矩陣如圖 15。並 利用方程式(9)與方程式(10)計算其最大特徵值。

因利用幾何帄均進行專家意見的整合所得之整合資料無法利用軟體幫助求其一 致性,因此將所求得之max再代入方程式(8)C. I. = 𝑚𝑎𝑥𝑛−1−𝑛取得 C. I.後再利用隨機性指 標 R. I.表 5 及方程式(12)取得一致性比率 C.R.,當 CR < 0.1 時,此加整合資料具有一 致性。為滿足超矩陣的行隨機原則(column-stochastic),本研究分別給行 B3 於口詴與 詴教各 0.5 的權重分配,可求得已加權超矩陣如圖 16。經過矩陣極限化過程發現超矩 陣於 256 次方時達穩定狀態,穩定的矩陣如圖 17。

(45)

教師甄詴 筆詴 口詴 詴教

A B C A1 A2 B1 B2 B3 B4 B5 C1 C2 C3 C4 C5 教師甄詴

A 0.254 0.254 0.25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B 0.536 0.536 0.536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C 0.210 0.210 0.21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筆詴 A1 0 0 0 0.656 0.656 0 0 0 0 0 0 0 0 0 0 A2 0 0 0 0.344 0.344 0 0 0 0 0 0 0 0 0 0

口詴

B1 0 0 0 0 0 0.435 0.435 0.435 0.435 0.435 0 0 0 0 0 B2 0 0 0 0 0 0.158 0.158 0.158 0.158 0.158 0 0 0 0 0 B3 0 0 0 0 0 0.054 0.054 0.054 0.054 0.054 0 0 0 0 0 B4 0 0 0 0 0 0.099 0.099 0.099 0.099 0.099 0 0 0 0 0 B5 0 0 0 0 0 0.254 0.254 0.254 0.254 0.254 0 0 0 0 0

詴教

C1 0 0 0 0 0 0 0 0.371 0 0 0.447 0.447 0.447 0.442 0.447 C2 0 0 0 0 0 0 0 0.151 0 0 0.147 0.147 0.147 0.116 0.147 C3 0 0 0 0 0 0 0 0.203 0 0 0.191 0.191 0.191 0.195 0.191 C4 0 0 0 0 0 0 0 0.145 0 0 0.125 0.125 0.125 0.144 0.125 C5 0 0 0 0 0 0 0 0.130 0 0 0.090 0.090 0.090 0.103 0.090 圖 15 未加權超矩陣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推理論證 批判思辨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4-3 分析文本、數據等資料以解決問題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4-4

在選擇合 適的策略 解決 數學問題 時,能與 別人溝通 、磋商及 作出 協調(例 如在解決 幾何問題 時在演繹 法或 分析法之 間進行選 擇,以及 與小組成 員商 討統計研

在選擇合 適的策略 解決 數學問題 時,能與 別人溝通 、磋商及 作出 協調(例 如在解決 幾何問題 時在演繹 法或 分析法之 間進行選 擇,以及 與小組成 員商 討統計研

In Activity 6,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decide whether Model D should be sold during the Lunar New Year Fair. Students should note that only future variable costs and

• 教師為全班選定一個原因,並為各組選 定其中一個解決方法,著各組就該解決

Keywords: green production (GP), green supply chain (GSC), green supplier (GS), simultaneous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SIPA), 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A decision scheme based on OWA operator for an evaluation programme: an approximate reasoning approach. A decision scheme based on OWA operator for an evaluation programme:

Keywords: Standard Hotels, Service Quality, Kano’ s Model, 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