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常微分方程课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常微分方程课件"

Copied!
40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常微分方程课件

制作者:闫宝强,傅希林,刘衍

胜,范进军,劳会学,张艳燕

(2)

第一章 初等积方法

第五章 定性与稳定性概念 第三章 线性微分方程

第二章 基本定理

第四章 线性微分方程组

第六章 一阶偏微方程初步

(3)

第1讲 微分方程与解 微分方程

  什么是微分方程?它是怎样产生的?这是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

(4)

 300 多年前,由牛顿 (Newton,1642-1727) 和莱布尼兹 (Leib niz,1646-1716) 所创立的微积分学,是人类科学史上划时代 的重大发现,而微积分的产生和发展,又与求解微分方程问 题密切相关 . 这是因为,微积分产生的一个重要动因来自于 人们探求物质世界运动规律的需求 . 一般地,运动规律很难 全靠实验观测认识清楚,因为人们不太可能观察到运动的全 过程 . 然而,运动物体 ( 变量 ) 与它的瞬时变化率 ( 导数 ) 之 间,通常在运动过程中按照某种己知定律存在着联系,我们 容易捕捉到这种联系,而这种联系,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其结果往往形成一个微分方程 . 一旦求出这个方程的解,其

运动规律将一目了然 . 下面的例子,将会使你看到微分方程

是表达自然规律的一种最为自然的数学语言 .

(5)

 例 1 物体下落问题

  设质量为 m 的物体,在时间 t=0 时,在 距地面高度为 H 处以初始速度 v(0) = v0 垂直 地面下落,求 ss 此物体下落时距离与时间的 关系 .   解 如图1-1建立坐标系,设为 t 时刻物体 的位置坐标 . 于是物体下落的速度为

 加速度为

       

(6)

 

质量为 m 的物体,在下落的任一时刻所受到的外 力有重力 mg 和空气阻力,当速度不太大时,空 气阻力可取为与速度成正比 . 于是根据牛顿第二 定律       F = ma      ( 力 = 质量 × 加速度 )

  可以列出方程   

 

   

 

(7)

          (1.1)

其中 k > 0 为阻尼系数, g 是重力加速度 .    (1.1) 式就是一个微分方程,这里 t 是自 变量, x 是未知函数,是未知函数对 t 导数 . 现在,我们还不会求解方程 (1.1) ,但是,

如果考虑 k=0 的情形,即自由落体运动,此 时方程 (1.1) 可化为

      

( 1.2 )        

(8)

将上式对 t 积分两次得

(1.3)

一般说来,微分方程就是联系自变量、未知函数

以及未知函数的某些导数之间的关系式 . 如果其

中的未知函数只与一个自变量有关,则称为常微

分方程;如果未知函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

的函数,并且在方程中出现偏导数,则称为偏微

分方程 . 本书所介绍的都是常微分方程,有时就

简称微分方程或方程 .

(9)

例如下面的方程都是常微分方程

(1.4)

(1.5)

(1.6)

(1.7)

(10)

在一个常微分方程中,未知函数最高阶导数的阶数,称为 方程的阶 . 这样,一阶常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可表为

(1.8)

如果在 (1.8) 中能将 y′ 解出,则得到方程

(1.9)

(1.10)

(1.8) 称为一阶隐式方程 ,(1.9) 称为一阶显式方程, (1.10) 称为微分形式的一阶方程 .

(11)

n

阶隐式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 1.11 )    n 阶显式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1.12)

  在方程 (1.11) 中,如果左端函数 F 对未知函数 y 和它的各阶导数 y′

,y″,…,y(n) 的全体而言是一次的,则称为线性常微分方程,否则称它为 非线性常微分方程 . 这样,一个以 y 为未知函数,以 x 为自变量的 n 阶 线性微分方程具有如下形式:   

       

显然,方程 (1.4) 是一阶线性方程;方程 (1.5) 是一阶非线性方程;方程 (1.6) 是二阶线性方程;方程 (1.7) 是二阶非线性方程 .

通解与特解

( 1.13 )

(12)

微分方程的解就是满足方程的函数,可定义如下 .   定义 1. 1 设函数 在区间 I 上连续,且有 直到 n 阶的导数 . 如果把 代入方程 (1.11) , 得到在区间 I 上关于 x 的恒等式,

      

则称 为方程 (1.11) 在区间 I 上的一个解 .   这样,从定义 1.1 可以直接验证:

   1. 函数 y = x^2+C 是方程 (1.4) 在区间 (-∞ , +∞) 上的解,其中 C 是任意的常数 .

   2. 函数是方程 (1.5) 在区间( -1,+1 )上的解

,其中 C 是任意常数 . 又方程 (1.5) 有两个明显的常

(13)

2. 函数 是方程 (1.5) 在区间( -1,+

1 )上的解,其中 C 是任意常数 . 又方程 (1.5) 有两 个明显的常数解 y =± 1,这两个解不包含在上述解 中 .   3. 函数 是方程 (1.6) 在区间 (-∞ , +∞) 上的解,其中和是独立的任意常数 .

   4. 函数 是方程 ( 1 . 7 ) 在 区间 (-∞ , +∞) 上的解,其中和是独立的任意常数 .  这里,我们仅验证 3 ,其余留给读者完成 . 事实 上,在 (-∞ , +∞) 上有

(14)

事实上,在 (-∞ , +∞) 上有

所以在(-∞,+∞)上有

       

从而该函数是方程 (1.6) 的解 .

  从上面的讨论中,可以看到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微分方程的解中 可以包含任意常数,其中任意常数的个数可以多到与方程的阶数相等,

也可以不含任意常数 . 我们把 n 阶常微分方程 (1.11) 的含有 n 个独立的 任意常数 C1 , C2 ,…, Cn 的解 ,称为该方程的通解,如果方程 (1.

11) 的解不包含任意常数,则称它为特解 . 由隐式表出的通解称为通积分

,而由隐式表出的特解称为特积分 .

(15)

 由上面的定义,不难看出,函数

 和 分别是方程 (1.4) , (1.5) 和 (1.6) 的通解,函数 是方程 (1.7) 的通积分,

而函数 y =± 1是方程 (1.7) 的特解 . 通常方程的特解可对通 解中的任意常数以定值确定,这种确定过程,需要下面介绍 的初始值条件,或简称初值条件 .

  初值问题

  例 1 中的函数 (1.3) 显然是方程 (1.2) 的通解,由于 C_

1 和 C_2 是两个任意常数,这表明方程 (1.2) 有无数个解,

解的图像见下面的图 a 和图 b 所示 .

(16)
(17)

 而实际经验表明,一个自由落体运动仅能有一条运动轨迹 . 产生这种多解性的原因是因为方程 (1.2) 所表达的是任何一个 自由落体,在任意瞬时 t 所满足的关系式,并未考虑运动的初 始状态,因此,通过积分求得的其通解 (1.3) 所描述的是任何 一个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 显然,在同一初始时刻,从不同的 高度或以不同初速度自由下落的物体,应有不同的运动轨迹 . 为了求解满足初值条件的解,我们可以把例 1 中给出的两个初 始值条件,即

    初始位置     x(0)= H    初始速度   代入到通解中,推得

         于是,得到满足上述初值条件的特解为

                (1.14)

(18)

它描述了初始高度为H ,初始速度为 v0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     求微分方程满足初值条件的解的问题称为初值问题 .     于是我们称 (1.14) 是初值问题

       

  的解 .

    对于一个n 阶方程,初值条件的一般提法是    

   

    其中 x_0

是自变量的某个取定值,而

是相应的未知函数及导数的给定值 . 方程 (1.12) 的初值问题常记为          

(1.15)

(19)

初值问题也常称为柯西( Cauchy )问题 .

  对于一阶方程,若已求出通解 ,只要把初值 条件        

  代入通解中,得到方程

       

  从中解出 C ,设为 C_0 ,代入通解,即得满足初值 条件的解 .

  对于 n 阶方程,若已求出通解 后,代入初值条件 (1.15) ,得到 n 个方程式

       

(1.17)

(20)

如果能从 (1.17) 式中确定出 ,代 回通解,即得所求初值问题的 . 例 2 求方程

      

的满足初值条件 的解 .   解 方程通解为

         求导数后得

      将初值条件代入,

得到方程组

      

(21)

解出 C_1 和 C_2 得

         故所求特解为

      积分曲线

  为了便于研究方程解的性质,我们常常考虑解的图象 . 一阶方程 (1.9) 的一 个特解的图象是 xoy 平面上的一条曲线,称为方程 (1.9) 的积分曲线,而通解的 图象是平面上的一族曲线,称为积分曲线族 . 例如,方程 (1.4) 的通解 +C 是 xoy 平面上的一族抛物曲线 . 而是过点 (0 , 0) 的一条积分曲线 . 以后,为了叙述简 便,我们对解和积分曲线这两个名词一般不加以区别 . 对于二阶和二阶以上的方 程,也有积分曲线和积分曲线族的概念,只不过此时积分曲线所在的空间维数不 同,我们将在第 4 章详细讨论 .

  最后,我们要指出,本书中按习惯用 代替

(22)

 而

       分别代表

本节要点:

   1 .常微分程的定义,方程的阶,隐式方程,显式方程,线性方程,非线性方程 .    2 .常微分方程解的定义,通解,特解,通积分,特积分 .

   3 .初值问题及初值问题解的求法 .    4 .解的几何意义,积分曲线 .

(23)

 第2讲 变量可分离方程

1 .什么是变量可分离方程?

( 1.18 )

( 1.19 )

(24)

1 .什么是变量可分离方程?

(25)

1.2.1 显式变量可分离方程的解法 .

   1. 在方程 (1.18) 中,假设 g(y) 是常数,不妨设 g(y)=1.

此时方程 (1.18) 变为

          (1.20)

设 f(x) 在区间 (a,b) 上连续,那么,求方程 (1.20) 的解就成 为求 f(x) 的原函数 ( 不定积分 ) 的问题 . 于是由积分上限所 确定的函数

        (1.21)

  就是方程 (1.21) 的通解,其中 C 是一个任意常数,是一

个固定数,是自变量 .

(26)

2. 假设 g(y) 不是常数,仍设 f(x) 在区间 (a,b) 上连续,而 g(y) 在

区间上连续 .

  若 y=y(x) 是方程 (1.18) 的任意一个解,且满足 y(x_0)=

y_0 ,则由解的定义,有恒等式

        (1.22)

假设 g(y)≠0 ,于是可用分离变量法把方程写成       

 (1.23)

  

将上式两端积分,得到恒等式        (1.24)   

上面的恒等式表明,当 g(y)≠0 时,方程 (1.18) 的任意一个解必定满足 下面的隐函数方程

(27)

反之,若

是隐函数方程 (1.25) 的解,则有恒等式 (1.24) 成立,由 (1.24) 的两边对 x 求导数,就推出 (1.23) 成立,从而 (1.22) 成立,

这就表明了隐函数方程 (1.25) 的解 也是微分方程 (1.18) 的解 .

 在具体求解方程时,往往把 (1.24) 写成不定积分形式

( 1.26 )

由上面的证明可知,当 g(y)≠0 时,微分方程 (1.18) 与隐函数方程 (1.26) 是 同解方程,即若由 (1.26) 解出,则它是 (1.18) 的通解,由于 (1.26) 是通解 隐式表达式,所以 (1.26) 亦称为方程 (1.18) 的通积分 . 在求解过程中,

对于通积分 (1.26) 应该尽量把它演算到底,即用初等函数表达出来,

但是,并不勉强从其中求出解的显式表达式 . 如果积分不能用初等函数表达 出来,此时我们也认为微分方程 (1.18) 已经解出来了,

因为从微分方程求解的意义上讲,留下的是一个积分问题,而不

(28)

  3. 若存在 ,使 ,则易见

是方程 (1.18) 的一个解,这样的解称为常数解 .

Y(x)=y_0

(29)

1.2.2

微分形式变量可分离方程的解法   方程      

  是变量可分离方程的微分形式表达式 . 这时,

x

和 y 在方程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即 x 与 y 都可以 被认为是自变量或函数 .

  在求常数解时,若 ,则 y=y_0 为方 程 (1.19) 的解 . 同样,若 ,则 x=x_2 也 是方程 (1.19) 的解 .

  当时 ,用它除方程 (1.19) 两端,分 离变量,得

      

     

  上式两端同时积分,得到方程 (1.19) 的通积分        

(30)

 本节要点:

   1 .变量可分离方程的特征.

   2 .分离变量法的原理:微分方程( 1.1 8 )与分离变量后的积分方程( 1.26 )当 时是同解方程.

   3 .变量可分离方程一定存在常数解 y=

y_0, 并且满足 .

(31)

   第3讲 齐次微分方程

1

.什么是齐次方程?  

  上一节,介绍了变量可分离方程的解法 . 有些方程,它 们形式上虽然不是变量可分离方程,但是经过变量变换之后

,就能化成变量可分离方程,本节介绍两类可化为变量可分 离的方程 .   如果一阶显式方程

      ( 1.9 ) 的右端函数可以改写为的函数,那么称方程 (1.9) 为一阶齐次 微分方程 .

所以它们都是一阶齐次方程.因此,一阶齐次微分方程可以 写为                  (1.27)

(32)

  1.3.1 齐次方程的解法

  方程 (1.27) 的特点是它的右端是一个以 为变元的函数,经过如下的变量变换,它能 化为变量可分离方程 .

  令          则有        

  代入方程 (1.27) 得

(33)

方程 (1.28) 是一个 变量可分离方程,当 时,分离 变量并积分,得到它的通积分

                 ( 1.29 )

 或

          即 

         其中

        

以代入,得到原方程 (1.27) 的通积分       

若存在常数,使 ,则 ,是 (1.28) 的解,由 ,得

(34)

 在一般情况下,如何判断方程 (1.9) 是齐次方程呢 ? 这相当于考虑,

什么样的二元函数 能化成形状为 的函数 . 下面我们说明零次 齐次函数具有此性质 .

  所谓 对于变元 x 和 y 是零次齐次式,是指对于任意 的常 数,有恒等式

  

       

  因此,令 ,则有

      

  因此,所谓齐次方程,实际上就是方程 (1.9) 的右端函数

是一个关于变元 x , y 的零次齐次式 .

(35)

1.3.2

第二类可化为变量可分离的方程

  形如               (1.30)

  的方程是第二类可化为变量可分离的方程 . 其 中,  显然,方程 (1.30) 的右端函数,对于 x , y 并 不是零次齐次函数,然而函数

       

( 1.31 )

  则为零次齐次函数 . 事实上,我们有        

(36)

下面我们将通过变量变换把 (1.30) 中的 C1 及 C2 消去,将方程 (1.30) 的右端函 数化成 (1.31) 的形式,从而把方程 (1.30) 化成齐次方程 .

令   ( 为待定常数 )   

则   代入 (1.30) 得        

  

选取 使得

        (1.32)

   (1.32) 是一个线性非齐次方程组,它的解与系数行列式有关 .   如果

(37)

则 (1.32) 有唯一组解,把 取为这组解,于是 (1.30) 就化成齐次方程

      求出这个方程解,并用变换        

代回,即可得 (1.30) 的解 .

上面的作法其实就是解析几何中的坐标平移 . 当时,直线        

与直线       

相交于一点,将二式联立求得交点 ( ) ,再作坐标平移

,就把原点移到 ( ). 又由于在坐标平移变换

下有 成立,这样 (1.30) 就变成齐次方程了 .

(38)

 如果 ,则 (1.32) 没有唯一组解,上述方法不可行,下面我们要说明,此时 方程 (1.30) 也可化为变量可分离方程求解 .

  实际上由 ,有        成立 .

下面仅以 来讨论, ( 以 讨论相同 ).

1) ,此时 (1.30) 为

       

  令,则得到关于 z 的变量可分离方程        

   2) 中至多有一个为零 .

当 时,由 (1.33) 必有 ,方程 (1.30) 成为        

  这是一个变量可分离方程 .

(39)

3) 当 且 时,由 (1.33) 有

      

  于是 ,原方程 (1.30) 成为        

令 则

  代入上面方程,得到一个关于 z 的方程

          这也是一个变量可分离方程

(40)

本节要点:

   1 .一阶显式方程 是齐次方程右端函数

是一个零次齐次函数.

   2 .齐次方程解法的本质是,方程

      

( 1.27 )

通过变量替换化为变量可分离方程求解.

   3 .方程( 1.30 )的解法是齐次方程解法的扩 展,把一个不是齐次方程的方程,选通过变量替

(41)

1.4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本节讨论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以及某些可以化成线性方程的类型 .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形式是

( 1.34 )

如果 ,即

(1.35)

称为一阶线性齐次方程 . 如果 不恒为零,则称 (1.34) 为一阶线性非齐次 方程 .

1.4.1 一阶线性非齐次方程的通解

先考虑线性齐次方程 (1.35) ,注意这里“齐次”的含意与 1.3 节中的不同,这 里指的是在 (1.34) 中不含“自由项” ,即 显然, (1.35) 是

一个变量可分离方程,由 1.2 节易知它的通解是

(1.36)

下面使用常数变易法再求线性非齐次方程 (1.34) 的解 . 其想法是:当 C 为常数 时,函数 (1.36) 的导数,恰等于该函数乘上 - p(x), 从而 (1.36) 为齐次 方程 (1.35) 的 解 . 现在要求非齐次方程 (1.34) 的解,则需要该函数的导数还 要有一 项等于 . 为此,

(42)

(1.37)

为方程 (1.34) 的解,其中 C(x) 待定 . 将 (1.37) 代 入 (1.34) ,有

积分后得

把上式代入 (1.37) ,得到 (1.34) 的通解公式为

(1.38)

在求解具体方程时,不必记忆通解公式,只要按 常数变易法的步骤来求解即可 .

(43)

1.4.2 伯努利 (Bernoulli) 方程 形如

(1.44)

的方程,称为伯努利方程 .

伯努利方程 (1.44) 是一种非线性的一阶微分方程,但是经过适当的变量变换之后,它可以化成一阶

线性方程 .

在 (1.44) 两端除以 ,得

(1.45) 为了化成线性方程,令

则 代入 (1.45) 得

这样,就把 (1.44) 化成以 z 为未知函数的线性方程了 .

(44)

本节要点:

1 .线性非齐次方程的解法本质是常数变易法,

这种方法首先由拉格朗日提出,在常微分方程的解 法上占有重要地位.

2 .由常数变易法求得的通解表达式( 1.38 ) 或特解表达式( 1.43 )能帮助我们证明解的某些渐 近性质. 3 .伯努利方程实质上是一个可以通过变量替换 化为线性方程的非线性方程.

(45)

1.5 全微分方程及积分因子

1.5.1 全微分方程

如果微分形式的一阶方程

的左端恰好是一个二元函数 的全微分,

则称 (1.10) 是全微分方程或恰当方程,而函数 称为微分式 (1.46) 的原函数 . 例如方程

(1.47)

就是一个全微分方程 . 因为它的左端恰是二元函数 的全微分 .

全微分方程如何求解呢 ? 先看一下方程 (1.47), 由于它的左端是二元函数 的 全微分,从而方程可写成

( 1 . 10 )

(46)

若 是 (1.47) 的解,应有恒等式

从而 ( 1.48 )

由此解出

这说明,全微分方程 (1.47) 的任一解包含在表达式 (1.48) 中 . 一般地,有如下定理 定 理 1.1 假如 是微分 (1.46) 的一个原函数,则全微分方程 (1.10) 的通积分为

(1 .49 ) 其中 C 为任意常数 .

证明 先证 (1.10) 的任一解 均满足方程 (1.49). 因为 为 (1.10) 的解

,故有恒等式

(47)

因为 为 (1.10) 的原函数,所以有

从而

于是 满足 (1.49).

再证明 (1.49) 所确定的任意隐函数 均为 (1.10) 的解 . 因为 是由 (1.49) 所确定的隐函数,所以存在常数 C ,

使

将上式微分并应用 是 (1.46) 的原函数的性质,

即有

从而 是方程 (1.10) 的解,定理证毕 .

根据上述定理,为了求解全微分方程 (1.10) ,只须求出它的一个原函数 ,就可 以得到它的通积分

.

下面介绍两种求原函数的方法 . 1. 求原函数的直接观察法

在某些简单情形下,可以由观察方程 (1.10) 直接 求出它的一个原函数,从而

(48)

2 .求原函数的一般方法 .

定理 1.2 如果方程 (1.10) 中的 , 在矩形区域

上连续可微,则方程 (1.10) 是全微分方程的充要条件是:在 R 上有 ( 1.50 )

证明 必要性,设 (1.10) 是全微分方程,则存在原函数 ,使得

所以

(49)

将以上二式分别对 y 和 x 求偏导数,得到

因为 M , N 连续可微,所以

成立,即 (1.50) 成立 .

充分性,设 (1.50) 在区域 R 内成立,现在求一个二元函数 ,使它 满足

由第一个等式,应有

(50)

其中 为 y 的任意可微函数,为了使 ,再 满足

必须适当选取 ,使满足

由参变量积分的性质和条件 (1.50) ,上式即为

参变量积分的分析性质 :

参变量积分 ( 1 ) ; 是参变量.

若 及在矩形

(51)

上连续,则参 变量积分( 1 )定义的函数 在区间 上可微,并且

从而应取

积分后得到

因为只要一个 就够了,故取 . 于是,函数 (1.51)

就是所求的原函数,而全微分方程 (1.10) 的通积分是

(1.52)

定理 1.2 不但给出了判断方程 (1.10) 为全微分方程的充要条件,而且 给出了当判别式 (1.50) 成立时, (1.51) 式就是 (1.10) 左端的原函数,

而 (1.52) 就是 (1.10) 的通积分 .

(52)

1.5.2 积分因子

以上我们给出了全微分方程的求解公式,但是,方程 (1.10) 未必都 是全微分方程,例如,下面这个简单方程

(1.54) 就不是全微分方程,因为

如果,将上面这个方程两端同乘以 ,得到方程

(1.55)

这是一个全微分方程,因为此时有

通常我们称 为方程 (1.54) 的积分因子,因为它 可使方程 (1.54) 变成全微分方程 (1.55). 一般地,我们有下面的定义 . 假如存在这样的连续可微函数 ,使方程

(53)

(1.56)

成为全微分方程,我们就把 称为方程 (1.1 0) 的一个积分因子 .

易于看到,当 时,方程 (1.10) 与 (1.56) 是同解的 . 于是,为了求解 (1.10) ,只须求解 (1.5 6) 就可以了,但是如何求得积分因子 呢 ? 下面就 来研究求积分因子 的方法 .

方程 (1.56) 是全微分方程的充要条件为

展开并整理后,上式化成

( 1 . 57 )

(54)

一般地说,偏微分方程 (1.57) 是不易求解的 . 不过,对于某 些特殊情况, (1.57) 的求解问题还是比较容易的 . 下面我们 给出两种特殊的积分因子的求法 .

1 .方程 (1.10) 存在只与 x 有关的积分因子的充要条件是

只与 x 有关,且此时有

(1.58)

证明 必要性,若方程 (1.10) 存在只与 x 有关的积分因子 ,则有 , 这样 (1.57) 成为

(1.59)

因为 (1.59) 左端只与 x 有关,所以它的右端也只与 x 有关 .

(55)

充分性,如果 只与 x 有关,且 是方程 (1.

59) 的解,

不难验证, 就是 (1.10) 的一个积分因子 . 证毕 .

2 .方程 (1.10) 存在只与 y 有关的积分因子的充要条件是 只与 y 有关,且此时有

(1.60) 证明 与 1 .相似证明 . 本节要点 :

1 .全微分方程的解法本质是求一个全微分的原函数问题.

2 .求原函数的常用方法

观察法,适用于简单方程.

公式法,( 1.51 )式.

3 .积分因子的求法要求掌握公式( 1.58 )和公式( 1.60 ),

即会求只与 x 有关或只与 y 有关的积分因子.

(56)

1.6 一阶隐式微分方程

前面几节介绍的是求解显式方程

( 1.9 )

的一些初等积分法 . 本节要讨论如何求解隐式方程

( 1.8 ) 方程 (1.8) 也称为导数未解出的一阶方程 . 求解方程 (1.8) 的问题分两种情况考虑:

1 . 假如能从 (1.8) 中把 解出,就得到一个或几个显式方程

如果能用初等积分法求出这些显式方程的解,那么就得到方程 (1.8) 的解 . 例 1 求解方程

解 方程左端可以分解因式, 得

从而得到两个方程

这两个方程都可以求积, 得到

它们都是原方程的解 .

(57)

 2 .如果在 (1.8) 中不能解出 y’ 时,则可用下面介绍的“参 数法”求解,本节主要介绍其中两类可积类型,

类型Ⅰ 类型Ⅱ

类型Ⅰ的特点是,方程中不含 y 或 x ;类型Ⅱ的特点是 y 可以解出或 x 可以解出 .

 首先,考虑类型Ⅰ中的方程

  1.61 )

我们已经知道,方程 (1.61) 的一个解 , 在平面 上的图象是一条曲线,而曲线是可以用参数表示的,称为 参数形式解,即是定义在区间 上的可微函数

 使得

(58)

在 上恒成立 .

显然,如果能从方程 (1.61) 中求出解 ,再把它参数化,就可以得到 (1.61) 的参数形式解,但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 下面介绍的参数法,是在方程 (1.61) 中当解 不出来时,先把方程 (1.61) 化成等价的参数形式,然后根据某种恒等式,可以求出 原方程 (1.61) 的参数形式解 . 这种求解过程就称为参数法 . 具体作法如下:

(1) 方程 (1.61) 化成参数形式

从几何上看, 表示平面 上的曲线,可以把这曲线表示为适当的参数形

( 1.62 ) 这里 t 是参数,当然有

( 1.63 ) 成立 .

(2) 求 (1.61) 的参数形式解

由于 (1.62) 和沿着 (1.61) 的任何一条积分曲线上恒满足基本关系式

这样,把 (1.62) 代入上式,得

上式两端积分,得到

(59)

不难验证:将 (1.64) 代入 (1.61) 得到 (1.63) ,这说明 (1.64) 确实是 (1.61) 的参数形式通 解 . 同理,可以讨论类型Ⅰ的方程

不难验证:将 (1.64) 代入 (1.61) 得到 (1.63) ,这说明 (1.64) 确实是 (1.61) 的参 数形式通解 .

同理,可以讨论类型Ⅰ的方程

(1.65) 设其可以表示的参数形式

由于

积分, 得

从而 (1.65) 的参数形式通解为

(60)

现在,考虑类型Ⅱ中的方程

( 1.66 )

从几何上看,方程 (1.66) 表示 空间中的曲 面,令 ,有 ,这样 (1.66) 的参数形 式是 (1.67 )

同样,由基本关系式有 将 (1.67) 代入上式,得

或 ( 1.68 )

这是一个关于自变量为 x ,未知函数为 p 的方程 . 如果能求得通解

(61)

代入到 (1.67) 的第三个方程中,即得 (1.66) 的通解

如果只能求得 (1.68) 的通积分

则它与 (1.67) 的第三个方程联立,

为 (1.66) 的参数形式解,若能消去参数 p ,可得 (1.66) 的通解或通积分 .

在上述求解过程中,请读者注意:当从方程 (1.6 8) 中解出 时,只 要将其代入 (1.67) 的第三 式,就得到 (1.66) 的通解了,而不要再将 p 认为 y’ ,再积分来求 y .这是为什么呢 ? 因为用参数 法求解方程 (1.66) 的实质意义在于:当从 (1.66) 中 不能解出 时,通过参数法,把求解 (1.66) 化 为一个以 x 为自变量,以 为未知函数

(62)

的方程 (1.68) ,一旦从 (1.68) 中解得 , 那么它当然满足 (1.67) 中的第 三式,即有 ,而这相当于在 (1.66) 中先把 解出,又由于 方程 (1.66) 形式的特殊性,使得 成为了原方程 (1.66) 的通解 .

同理,可以考虑类型Ⅱ的方程

(1.69)

 设其参数形式为

( 1.70 ) 由其本关系式,有

将 (1.70) 代入上式,得

( 1.71 )

如果能从 (1.71) 解出通解 ,代入到 (1.70) 第三式,即得 (1.69) 的通积 分

(63)

如果从 (1.71) 中解出通积分

将它与 (1.70) 第三式联立,

将它与 (1.70) 第三式联 立,

消去 p ,可得 (1.69) 的通积分

(64)

 (隐函数存在定理及求导公式 ) , 隐函数存在定理及求导公 式 隐函数方程 ( 1 )

设 在点 的某一领域内满足 ① 具有连续偏导数;

② ;

③ ,则方程( 1 )在 的 某领域内 恒能唯一确定一个单值连续且有连续导数的函数 , 满足 ,并且

( 2 ) ( 2 )称为隐函数求导公式 .

方程 (1.73) 称为克莱洛 (Clairaut) 方程 . 由 (1.75) 式可知,

(65)

 本节要点:

1 .求解隐式方程时,首先考虑用第一种解法,即尽可 能化成显式方程求解,

其次再考虑用参数法求解.

2 .理解好参数解法原理,类型Ⅰ和类型Ⅱ解法的原理 是一样的.例如 方程 参数解法的原理是:

( 1 )方程 ( 1.61 ) 与其参数化方程 (1.62) 在 平面上等价.

( 2 )由 解出( 1.62 )的解.

 (1.64)

 (3) ( 1.64 )是( 1.61 )的参数形式解,因为

3 .类型Ⅱ方程 解法的基本思想是,先通过等价关系

(66)

 3 .类型Ⅱ方程 解法的基本思想是,

先通过等价关系解得 y’ ,然后代入原方程,

从而得到到原方程的通解.

(67)

第7讲 几种可降阶的高阶方程

几种可降阶的高阶方程

  本节要介绍三种高阶方程的解法,这些解法的基本思想就是把高 阶方程通过某些变换降为较低阶方程加以求解,所以称为“降阶法” .   

1.7.1

第一种可降阶的高阶方程

  方程               ( 1.78 )

  这种方程的特点是方程中出现的最低阶的导数为 . 这时只要令       

   (1.78) 中就化成

               ( 1.79 )   如果 (1.79) 能求出通解

         则由对

      积分 ,就可以求出 y 来了 .   

(68)

第二种可降阶的高阶方程

  方程      

  这类方程的特点是不显含自变量 x ,这时,

总可以利用代换 ,使方程降低一阶 . 以二阶 方程       

  为例 . 令 ,于是有        

  代入原方程,就有   

(69)

 " 这是一个关于未知函数 p " 的一阶方程 . 如 果由它可求得

      则有        

  这是一个关于的变量可分离方程,可求

得通积分 .

(70)

 1.7.3 恰当导数方程   假如方程

              ( 1.80 ) 的左端恰为某一函数 对 x 的导 数,即 (1.80) 可化为 

 则 (1.80) 称为恰当导数方程 .

  这类方程的解法与全微分方程的解法相类 似,显然可降低一阶,成为

           

之后再设法求解这个方程 .

(71)

初等积分法小结

   1 . 5 种基本解法   分量变量法

  常数变易法

  积分因子法:化为全微分方程

参 数 法

    降 阶 法

(72)

2 .初等积分法的历史地位

  自 1676 年微分方程的研究工作开始,其后 100 多年间是初等积分发展的重要时期.

  1841 年法国数 ( Liouville )指出:绝大多数常 微分方程不能用初等积分求解,例如方程

就不能用初等积分求解.这说明初等积分法有相当 的局限性.

  但是,初等积分法至今不失其重要性,一直被 认为是常微分方程中非常有用的解题方法之一,也

(73)

第8讲 应用举例

一般说来,用常微分方程去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过程分以下三个步骤

   I .建立方程 对所研究问题,根据已知定律或公式以及某些等量 关系列出微分方程和相应初值条件

   II .求解方程    III .分析问题

  通过已求得的解的性质,分析实际问题 .    1.8.1 等角轨线

  我们来求这样的曲线或曲线族,使得它与某已知曲线族的每一条 曲线相交成

给定的角度 . 这样的曲线称为己知曲线的等角轨线 . 当所给定的角为直 角时,等角轨线就称为正交轨线 . 等角轨线在其它很多学科 ( 如天文、

气象等 ) 中都有应用 . 下面就来介绍求等角轨线的方法 .   首先把问题进一步提明确一些.

  设在 (x, y) 平面上,给定一个单参数曲线族 (C) :

. 求这样的曲线 ,使得 l 与 (C’) 中每一条曲线的交角都是定角 ( 图 1-3).

(74)

   

       

      图 1-3

  设 l 的方程为 . 为了求 ,我们先来求 出

所应 满足的微分方程,也就是要先求得 的关 系式 . 条件告诉我们 l 与 (C’) 的曲线相交成定角 , 于是,可以想见, y_1 和 y_1’ 必然应当与 (C’) 中 的曲线 y=y(x) 及其切线的斜率 y’ 有一个关系 . 事实 上,当 时,有

    

(75)

当 时,有

              (1.82)   又因为在交点处, , 于是,如果我们能求得 的关系,即曲线族 (C) 所满足的微分方程

        (1.8)

只要把 y=y_1 和 (1.81) 或 (1.82) 代入 (1.8) ,就可求得 x,y_1.y_1’ 所应 满足的方程了 .

  如何求 (1.8) 呢 ? 采用分析法 .

  设 y=y(x) 为 (C’ ) 中任一条曲线,于是存在相应的 C ,使得

  

  因为要求 x,y,y’ 的关系,将上式对 x 求导数,得       

          (1.84)

  这样,将上两式联立,即由

                    (1.85

(76)

 消去 C ,就得到 x,y(x),y’(x) 所应当满足的关系

 这个关系称为曲线族 (C’) 的微分方程 . 于是,等角轨线 ( ) 的微分方程就是

        (1.86) 而正交轨线的微分方程为

          (1.87)   为了避免符号的烦琐,以上两个方程可以不用 y_1 , 而仍用 y ,只要我们

明确它是所求的等角轨线的方程就行了 .

  为了求得等角轨线或正交轨线,我们只需求解上述两个

方程即可 .

(77)

例 1  求直线束 y=Cx 的等角轨线和正交 轨线 .   解 首先求直线族 y=Cx 的微分方程 .   将 对求 x 导 , 得 y’=c ,由

       

  消去 C ,就得到 y=Cx 的微分方程        

  当 时,由 (1.86) 知道,等角轨线的 微分方程为

      

(78)

  或

       及        

   即          积分后得到

      

  或      

  如果写成极坐标形式,不难看出等角轨线为对数螺线

( 图 1-4).

   

(79)

 如果 ,由 (1.87) 可知,正交轨线的微分 方程为        即

         或      

  故正交轨线为同心圆族 ( 图 1- 5).

         

       图 1-5

(80)

1.8.2 动力学问题

  前面已经说过,动力学的基本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   f=ma,   这也是用微分方程来解决动力学的基本关系式 . 它 的右端明显地含有加速度 a

a

是位移对时间的二阶导数 . 列 出微分方程的关键就在于找到外力 f 和位移及对时间的导数—

—速度的关系 . 只要找到这个关系,就可以由 f=ma 列出微分 方程了 .

  在求解动力学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力学问题中的定解条件

,如初值条件等 .

  例 2  物体由高空下落,除受重力作用外,还受到空气阻 力的作用,在速度不太大的情况下 ( 低于音速的 4 / 5) ,空 气阻力可看做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 试证明在这种情况下,落 体存在极限速度 v_1 。

(81)

 解 设物体质量为 m ,空气阻力系数为 k ,又设在 t 时刻 物体的下落速度为 v ,于是在时刻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         ( 重力 - 空气阻力 )

这里,建立的坐标系,使得重力 mg 方向向下,与运 动方向一致,空气阻力方向向上,与运动方向相反。从而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列出微分方程

               ( 1.88 )   因为是自由落体,所以有

         v(0)=0   (1.89)

  解 (1.88) ,由 (1.89) 有

       

  积分得

(82)

 或

          解出 v ,得

          当 时 , 有

                 (1.9 0)   据测定, , 其中 为物体形状有关常数, 为 介质密度,

为物体在地面上的投影面积 .

  人们正是根据公式 (1.90) ,来为跳伞者设计保证安全的

(83)

第二章 基本定理

         第09讲 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定理  

2.1 常微分方程的几何解释我们在 1.1 节已经给出了微分 方程及其解的定义 . 本节将就一阶显式方程

                       

  

给出这些定义的几何解释 . 由这些解释,我们可以从方程 (1 .9) 本身的特性了解到它的任一解所应具有的某些几何特征 . 首先,我们要给出“线素场”的概念 . 设 (1.9) 的右端函数 f(x, y) 在区域 G 内有定义 ( 图 2-1), 即对 G 内任意一点 (x,y) ,都 存在确定值 . 以 (x,y) 点 为中点,作一单位线段,使其斜率 恰为 k=f(x,y) ,称为在 (x,y) 的线素 . 于是在 G 内每一点都 有一个线素 . 我们说,方程 (1.9) 在区域 G 上确定了一个线素 场 .  

    图 2-1    

( 1 . 9

(84)

下面来讨论方程 (1.9) 的解与它确定的线素场的关系 . 前面,我们已经把 (1.9) 的解 的图象称为 (1.9) 的积分曲线 .

  定理 2.1 曲线 L 为 (1.9) 的积分曲线的充要条件是:在 L 上任一点, L 的 切线与 (1.9) 所确定的线素场在该点的线素重合;亦即 L 在每点均与线素场的 线素相切 .

  证明(略)

  这个定理表明这样一个事实: (1.9) 的积分曲线在其上每一点都与线素场 的线素相切 . 或者直观地说成积分曲线是始终“顺着”线素场的线素行进的曲线 .

2.2 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

  本节利用逐次逼近法,来证明微分方程

               (2.1) 的初值问题

               (2.2) 的解的存在与唯一性定理 .

   2.2.1 存在性与唯一性定理的叙述

  定理 2.2 ( 存在与唯一性定理 ) 如果方程 (2.1) 的右端函数 在闭矩形域            

上满足如下条件:

   (1) 在 R 上连续 ;

   (2) 在 R 上关于变量 y 满足李普希兹 (Lipschitz) 条件,即存在常数 N , 使对于 R 上任何一对点 (x,y) 和 有不等式:

 

(85)

则初值问题 (2.2) 在区间 上存在唯一解       

其中   在证明定理之前,我们先对定理的条件与结论作些说明 :

   1. 在实际应用时,李普希兹条件的检验是比较费事的 . 然而,我们 能够用一个较强的,但却易于验证的条件来代替它 . 即如果函数 f(x,y) 在闭矩形域 R 上关于 y 的偏导数 f’_y(x,y) 存在并有界, . 则 李普希兹条件成立,事实上,由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有

         

其中 满足 , 从而 . 如果 f’_y(x,y) 在 R 上连续,它在

R

上当然就满足李普希兹条件 .

2. 现对定理中的数 h0 做些解释 . 从几何直观上,初值问题 (2.2) 可能呈 现如图 2-5 所示的情况 . 这时,过点 的积

(86)

 

       图 2-5

分曲线 当 x=x_1 或 x=x_2 时,其中 , , 到达 R 的上边界 y=y_0+b 或下边界 y=y_0-b . 于是,当 时,曲线 便可能没有定义 . 由此可见,初值问题 (2.2) 的 解未必在整个区间 上存在 .

但是,由 2.1 节的常微分方程的几何解释可知,定理 2.1 就是要证明:

在线素场 R 中,存在唯一一条过点 (x_0,y_0) 的积分曲线   

   它在其上每点处都与线素场在这点的线素相切 . 现在定理假定 f(x, y) 在 R 上连续 , 从而存在

       

(87)

 于是,如果从点 (x_0,y_0) 引两条斜率分别 等于 M 和 -M 的直线,则积分曲线

( 如果存在的话 ) 必被限制在图 2-6 的带阴 影的两个区域内,因此,只要我们取

       

则过点 (x_0,y_0) 的积分曲线 ( 如果存在的 话 ) 当 x 在区间上变化时,必位于 R 之中 .

            

图 2-6

(88)

2.2.2 存在性的证明

  求解初值问题( 2.2 ) 求解积分方程( 2.3 ) .

         

  因此,只要证明积分方程 (2.3) 的连续解在 上存在 而且唯一就行了 .   下面用毕卡 (Picard) 逐次逼近来证明 积分方程 (2.3) 的连续解的存在性,可分三个步骤进行 :

   1. 构造逐次近似序列 .

     

(89)

近似序列

在每一项都在 上有定义,这是因为 于是 .这样,我们在区 间 上,按逐次逼近手续得到了一个 连续函数列 ( 近似序列 )

  

   2. 证明近似序列 在区间 上一致收敛(序列).

“ 函数序列的一致收敛

   1 .设 ( 1 )

(90)

是定义在 I 上的函数序列,若对 ,数列    

收敛,则称 x_0 为序列( 1 ) 的收敛点.收敛点的全体叫收敛域.

在收敛域上每一点,序列( 1 )都有极限,这极限形成收 敛域上的 一个函数,称为极限函数.设此函数为 S(x) ,即

   2 .若对 ,总存在一个只与 有关的自然 数 N ,使得对 I 上任何一点

,当 时,有 ,则称序列( 1 )在 I 上一致收敛.

 证明分如下二步:

  ( 1 )序列 在 上一致收敛 级数( 2.7 )在 上

一致收敛(级数).

 “ 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

(91)

“ 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

   1 .设函数项级数 ( 1 )

在区间 I 上收敛于和函数 S(x) ,即对 , 数项级数 收敛于 S(x_0) ,或级数( 1 ) 的部分和所组成的数列

=

(92)

  3 .若函数项级数( 1 )的每一项都在 I 上连续,并且在 I 上一致收敛,

  则( 1 )的和函数 在 I 上连续.

因为级数

     ( 2.7 ) 的部分和

      

( 2 )级数( 2.7 )在 上一致收敛.

   用数学归纳法,易证级数( 2.7 )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绝对值都小于正 项级数   

          

的对应项,而上面这个正项级数显然是收敛的 . 所以,由优级数判别法,

 “ 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判别法

(魏尔斯特拉斯优级数判别法)

函数项级数 ( 1 )

(93)

若函数项级数( 1 )在区间 I 上满足

( I ) ;

( II ) 正项级数 收敛.

则函数项级数( 1 )在区间 I 上一致收敛.

数项级数收敛的判别法

(比值判别法,达朗贝尔( )判别法)

若正项级数 的后项与前项的比值的极限等于

: 则当 时级数收敛, 时(或 )

时级数发散; 时级数可能收敛,也可能发散.

(94)

级数 (2.7) 在区间 上不仅收敛,而且一致收敛 . 设其和 函数为 ,从而近似序列 在区间 [x_0-h_0,x_0+h_0] 上一致 收敛于 . 由于 在区间 [x_0-h_0,x_0+h_0] 上 连续,因而 也是连续的 .

   3. 证明 是积分方程 (2.3) 的解,从而也是初值问题 (2.2) 的解 . 在 n 次近似序列( 2.6 )两端取极限有

            

因为       所以要证明 是积分方程( 2.3 )的解

,即         成立,只需证明

      

  下面用“ ε-N 语言”证明上面的极限成立.

(95)

由于序列 在区间 [x_0-h_0,x_0+h_0] 上一致收敛,因此,对任给 ε>0, 存 在自然数 N, 当 n>N 时,对区间 [x_0-h_0,x_0+h_0] 上所有 x 恒有

从而

        由此推得

         换句话说,我们得到

  现在对恒等式 (2.6) 两端取极限,

       

就得到   此即表明函数 是 (2.3) 的解 . 至此定理的存在性部分证毕 .

(96)

2.2.3

唯一性的证明

  下面来证明解的唯一性 . 为此我们先介绍一个在微分方程中很有用 的不等式,即贝尔曼 (Bellman) 不等式 .

  贝尔曼引理 设 y(x) 为区间 [a,b] 上非负的连续函数,

. 若存在 使得 y(x) 满足不等式

                    (2.9)

则有

  证明 先证明 的情形 .

  令 ,于是从 (2,9) 式立即有       

上式两端同乘以因子 , 则有

       上式两端从 x0 到 x 积分,则有

(97)

   

       

 

       

 

    由 (2.9) 知, 

,从而由上式得到 

       

     

 的情形类似可证,引理证毕 .

    积分方程 (2.3) 解的唯一性证明,采用反证法 .     假设积分方程 (2.3) 除了解 

之外,还另外有解 

,我们下面要证明:在 

上,必有 

.      事实上,因为 

       

(98)

 

                 

将这两个恒等式作差,并利用李普希兹条件来估值,有 

       

 

        

 

, 从而由贝尔曼引理可知,在 

上有 

,即 

.

    至此,初值问题 (2.2) 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全部证完 .

        2.2.4 二点说明

    为了加深对定理的理解,下面我们再作二点说明 .     1.(见教材) 

    2. 如果方程 (2.1)是线性方程,即 

       

(99)

我们不难验证,此时方程的右端函数关于y满足李普希兹条件,在这些条件下,利用定理 2.2 中的方法,可以证明对任意初始值 

. 线性方程满足 

的解在整个区间 

上有定义 . 事实上,只要注意到,此时逐次近似序列的一般项 (2.6)        

在区间 

上存在且连续即可 .  

    由定理 2.2 知李普希兹条件是保证初值问题解唯一的充分条件,那么这个条件是否是必要的呢 ? 下面的例子回答了这个问题 . 例 1 试证方程 

       

 

经过xoy平面上任一点的解都是唯一的 .

  证明 右端函数除x轴外的上、下平面都满足定理 2.2 的条件,因此对于  轴外任何点 

,该方程满足 

的解都存在且唯一 . 于是,只有对于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pproximation)依次的進行分解,因此能夠將一個原始輸入訊號分 解成許多較低解析(lower resolution)的成分,這個過程如 Figure 3.4.1 所示,在小波轉換中此過程被稱為

解決方案:取出圖表說明並開啟原始的 PDF 檔供使用者瀏覽 利用資料庫語法來可得知圖表所在的位置,因此可使用 adobe acrobat 函式庫中的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应该建立起软件系统的 行为模型。状态转换图 ( 简称为状态图 ) 通

微积分的创立是数学发展中的里程碑, 它的发展 和广泛应用开启了向近代数学过渡的新时期, 为研究 变量和函数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运动物体的瞬

都是因為台灣面積不大但行政區域卻劃分過細所導致。因此,正本清源之道以

笛卡儿企图通过坐标系给几何引进新方 法, 他的成就远远超出他的期望. 坐标系是数 学中的双刃剑, 使得几何的目的可以通过代 数达到, 反过来,

为此, 我们需要建立函 数的差商与函数的导数间的基本关系式, 这些关系式称为“微分学中值定理”...

欣赏有关体育运动 的图片,从艺术的角度 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这些 运动和画面的感受与理 解,并为这些图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