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民主化成為一個全球的現象,民主也成為唯一有普遍正當性的 政府形式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民主化成為一個全球的現象,民主也成為唯一有普遍正當性的 政府形式"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章 緒論

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

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類才在他們之間建立政府,而 政府之正當權力,是經被治理者的同意而產生的。

1776 年 7 月 4 日 美國獨立宣言

第一節 前言

民主在二十世紀下半葉獲得了勝利。一九七四年起始於南歐的第三波民主化 浪潮,在進入拉丁美洲及亞洲地區後,也擴展到蘇聯和中、東歐,並引發「蘇東 波」,造成中歐及東歐共黨政權相繼崩潰,蘇聯共黨政權也隨後瓦解。威權統治、

軍事體制和個人獨裁政權共黨政權相繼瓦解,民主化浪潮席捲全球,使得新興民 主國家急遽增加。民主化成為一個全球的現象,民主也成為唯一有普遍正當性的 政府形式。因此,一股過分樂觀的思潮伴著這一連串民主化事件而生,認為自由 民主注定於不久的將來會在世界各地普遍獲得勝利,並且人類歷史的演進已到達 了終點,正如 Frank Fukuyama 所言:「我們可能正走向人類意識形態演變的終點,

並以西方自由民主的普遍化作為人類政府的最終型態」1

但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發展至今,許多第三波民主國家呈現衰退狀態,或僅實 現了「選舉式民主」(electoral democracies),前蘇聯各國大多只呈現了短暫的自由 化。第三波民主化的廣度遠大於深度,民主政治縱然是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共識,

但如果將已開發國家抽離後,許多國家則呈現出形式上的民主,這些新興國家的 穩定性和民主品質正在下滑,普遍面臨 Larry Diamond 提到的危機:在司法方面,

1 福山認為有兩個推動人類歷史的巨大力量,一是「現代科學的邏輯」,另一是「求取認可的奮鬥」 這兩大力量導至暴政的滅亡,也促使不同文化的社會走向建立資本主義的民主制度,結果,歷史 過程就邁入了終結狀態。

(2)

法治被踐踏,司法體系脆弱、政治化、腐敗而低效,並且沒有其它有效的制度來 約束國家權力的行使,並使其真正負起責任;在國家統一方面,種族、宗教與地 方分離危機,而國家又沒有能力予以和平解決,從而導致越來越嚴重的政治暴力,

人權也被踐踏;在經濟方面,政府不能有效地消除到處蔓延的、制度性的腐敗,

沒有進行改革,從而也就沒有實現經濟的自由化和私有化,無法吸引國內外投資。

Huntington 指出:「我們對共產主義瓦解的喜悅已經逐漸消退,我們現在必須認知 到這個事實,那就是第三波民主化浪潮挺進的動力或許正在消退中,甚至一股新 的民主化逆流正在聚集形成中,這股逆流可能侵蝕掉某些第三波民主化的成果。

為此,如何預先阻止這第三波的民主逆流得形成是相當重要的事,而其中唯一能 做的是就是鞏固第三波民主化的成果。」因此,新興民主國家的當務之急乃在於 如何進一步鞏固、深化並提昇民主的品質。

亞洲共黨及前蘇聯各國順利轉型成民主國家的,迄今只有蒙古一國。蒙古原 本在前蘇聯、中、東歐及亞洲各共產集團中,並不具有重要的地位,且在政治、

經濟方面高度依賴蘇聯。但因為蒙古夾在中國和蘇聯兩大強權之中,有其重要地 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領導階層也曾因親中、親蘇而有所變化。蒙古在民主化後,

近來年的外交政策,出現所謂的「第三鄰國」(Third Neighbor)政策,意謂著蒙古 夾在中國和俄羅斯兩大強權之中,希望拉攏第三鄰國以為制衡,尤其是西方世界 龍頭的美國。

根據中央社的報導指出2,就純經貿角度而言,中國在 1995 年超越俄羅斯成為 蒙古第一大貿易夥伴後,蒙古的經濟命脈幾乎越來越倚賴中國。唯有石油從西伯 利亞進口。投資家索羅斯在蒙古成立的智庫「開放社會論壇」的經濟學家多吉達 瑞表示:「我們躲不開中國。經濟上,我們完全仰賴中國。」另一方面,在 1995 時,蒙古對美貿易還相當少,但是到了 2000 年,對美出口已占蒙古整體出口的百 分之二十;到 2004 年,對美出口值四年翻一倍(美國援助蒙古資料,參見圖 1-1)。

近年來蒙古政府積極向美國示好,不但在美國反恐戰爭中表態堅定支持,並還派

2 中央社 94/11/21 新聞:布希歷史性訪問蒙古的重要外交與戰略意義

(3)

了一百三十名官兵前往伊拉克南部,在他國立場動搖時,蒙古一直未撤軍,蒙古 部隊甚至還協助維持阿富汗的和平與穩定,並定期和蒙古舉行聯合軍事演習3。美 國總統布希於 2005 年訪問蒙古,布希之前,從沒有一位美國現任總統訪問蒙古,

只有在 1944 年,副總統訪問過蒙古,是迄今訪蒙古的最高層美國官員。美國希望 蒙古成為中亞國家走向民主的典範,希望蒙古成為新興民主國家成功的案例,更 重要的,希望蒙古成為美國新的盟友,在面裡中國崛起時,可以多一分地緣政治 的優勢。蒙古成為世界大國爭取的對象,並和大國往來頻繁,而隨著蒙古在大國 間的角色逐漸加重。蒙古在歷經自由化、民主轉型的過程後,蒙古的民主政體能 否穩定和是否能邁向民主鞏固與否,也成為大國關心的議題。

圖 1-1:US Bilateral Economic Assistance to Mongolia(1995-2004)

資料來源:USAID(2006)overseas loans and grants(green book)

http://www.qesdb.cdie.org/gbk/index.htm 2006/5/18

3 近年來,蒙美兩國軍事交流逐漸加強。蒙古與美國 2003 年進行了第一次「可汗探索」聯合軍事 演習,此後每年舉行一次。2005 年 4 月,蒙美已經舉行第三次聯合軍事演習。蒙古軍隊也參與了 美國在海外的軍事演習及聯合國維和任務。

(4)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005 年 3 月時蒙古首都烏蘭巴托舉行了示威,參加者包括要求增加退休金 的老年人、民運人士、記者、商人、政府工作人員和學生。這些示威人士表示,

蒙古長期處於貧困之中,主要原因是政府的腐敗。示威人士指責蒙古大呼拉爾(即 國會)主席恩赫巴亞爾(Nambaryn Enkhbayar)4在去年選舉期間,貪污巨額資金。

這是 1990 年民主運動以來蒙古最大規模的示威活動。2006 年 1 月,蒙古的聯合政 府瓦解,民主黨國會議員認為這是蒙古人民革命黨(MPRP)的奪權行動。蒙古是 全球第二個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亞洲唯一由共產國家成功民 主轉型的新興民主國家。

蒙古曾在世界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西元十三世紀時,蒙古帝國橫掃了歐亞 大陸,被歐洲人稱之為「黃禍」(Yellow Peril),在蒙古帝國及各汗國衰落滅亡 後,俄羅斯便積極的想控制蒙古,蒙古於 1911 年在俄羅斯帝國的協助下第一次宣 布獨立後,就深受俄國的影響,1921 年蒙古人民黨5在蘇聯的協助下取得政權,並 在 1924 年建立蘇聯第一個衛星國-蒙古人民共和國。直到 1986 年蘇聯共產黨總 書記戈巴契夫宣布進行開放政策(glasnost)和重建政策(perestroika),並對各衛 星國鬆綁後,蒙古人民革命黨在 1988 年底宣布將進行政治及經濟改革,並於 1990 年蒙古修憲廢除蒙古人民革命黨一黨專政、實施軍隊國家化及進行首次民主選舉 以來,迄今蒙古已經建立了基本的民主政體(Diamond 1999;Landman, Larizza &

McEvoy, 2005:1)、有競爭且蓬勃發展的政黨體系,並和平且定時完成了的完成了 五次國會選舉(1990、1992、1996、2000、2004)和四次總統選舉(1993、1997、

2001、2005)

蒙古的民主轉型,表現出與其他第三波民主化國家及其他同屬中亞地區的國 家不同的轉型模式,蒙古的轉型具有幾種特質:首先,蒙古並不具備現代化理論

4 恩赫巴亞爾(Nambaryn Enkhbayar)已於 2005 年 5 月當選總統。

5 蒙古人民黨,即後來的蒙古人民革命黨。

(5)

(modernization perspective)所謂民主化的前提(prerequisites),也不具備現代化 理論的內生(endogenous)或外生因素(exogenous)。內生因素認為民主轉型是因 為國家高度經濟發展,外生因素則認為民主建立在富裕的國家之上,而也因此維 持民主(Przeworski & Limongi , 1993;Landman , 2005:19-27)。在 1990 年以前,

蒙古的生活水準大概只有和阿爾巴尼亞差不多,在各方面深深的依賴蘇聯,其國 際經濟關係也依賴其他共黨國家,到 1980 年代,全國 95%的貿易是與蘇聯往來,

蒙古的人民大多貧窮(參見圖 1-2 可知,GDP 多在 500 美元以下,至 2004 年才到 590 美元),不具備有一定數量的中產階級(Fish, 1998:128;Fritz, 2002:75-80)。

再者,蒙古也不合乎某些學者認為基督教較利於民主化的文化理論,某些學者認 為西方基督教強調個人尊嚴和教會與國家機關分離,許多國家的基督教與天主教 領袖們,在反對壓迫性國家的奮鬥中成為骨幹,因此,可以合理假設基督教的擴 張促進民主的發展(劉軍寧譯、葉明德校訂,Huntington Samuel P.著,1994:75)。

蒙古有 90%的佛教徒6,蒙古完全的政教分離只有在 1911~1921 年間(Landman, Larizza & McEvoy, 2005:1-2),而國內最大的宗教喇嘛教,則被某些蒙古人認為 是造成蒙古是人口驟減,意志消沉,生產力的發展停滯不前的罪魁禍首7。第三,

蒙古自 1921 年獨立,1924 年蒙古人民革命黨掌權至 1990 年首次民主大選為止,

前後維持了七十多年的共產政權,大多與外界隔絕(Fish, 1998:127-128),蒙古 的歷史上未曾實施過民主政治,缺乏活潑公民社會的文化傳統及保障憲政體制運 作的制衡機制(Tusalem & Yang, 2005:29-30)。最後,綜觀蒙古的其他鄰國,至 今連建立基本的民主政體都有困難,並一直有破壞基本人權的問題存在(Fish, 1998:128;2001:323-324;Landman, Larizza & McEvoy, 2005:1-3);再者,蒙 古夾在中國和俄國兩個非民主國家間,但並未受到他們的影響(Fish, 1998:

127-128;2001:323-324;Fritz, 2002:75-80;Landman, Larizza & McEvoy, 2005:

6 馬克斯韋伯在其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一書中提及西方的基督教倫理對 於資本主義精神的形成,從而對於資本主義制度的出現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對於東方的宗 教,韋伯則認為基本起一種阻礙現代化的作用。但韋伯所說的東方的宗教主要指的是中國的儒教 和印度的印度教與佛教。

7 蒙古喇嘛人數曾多達總人口的一半到三分之一,不事生產。

(6)

1-2)。最後,蒙古的民主轉型是「由上而下」,由執政菁英而非反對運動所主導;

並同時有「低社會成本」的特質,政體轉型過程中並未出現嚴重的政治動亂,對 於既有的社會秩序與經濟發展的衝擊比較小。

蒙古歷經自由化,民主轉型的過程迄今已經十多年,隨著蒙古人民革命黨帶 動蒙古轉型與開放,蒙古目前已完成多次選舉,並有了一大多小8的多黨競爭的民 主體系,已經是世界上低度開發、長期孤立或貧窮國家一個為何要民主化的成功 案例。由上述特色蒙古轉型特色可知,蒙古的轉型是由菁英主導,但「人民既使 沒有要求民主,民主仍然可以被創造出來。如果沒有得到人民對民主的承諾,民 主則無法獲得鞏固。」(Shin, 1994:154)。而 Juan J. Linz 也認為沒有一個政府可 以被所有的人民賦予正當性。然而,若沒有多數的人民賦予正當性,則沒有一個 政府可以生存下來。國內過去探討蒙古民主化的文獻較少從蒙古人民的支持民主 政體的因素。民主蒙古在民主轉型十五年來,完成多次政權和平轉移,期間均未 發生動亂,由於蒙古並不具有實施民主的經驗,在民主轉型前也不具有活潑的公 民社會,蒙古的民主是否已然鞏固?或能否如同西方民主國家一樣,繼續穩定的 成長?本文希望就蒙古人民從蒙古民主正當性的基礎來瞭解蒙古的民主政體是否 能穩定並走向民主鞏固。

圖 1-2:Per capita GDP in Mongolia, 1990-2000

資料來源:Landman., Larizza and McEvoy(2005:16)

8 一大多小政黨體系可在總統選舉中明顯看出,然而在國會選舉中,由於非蒙古人民革命黨的黨派 大多會組成一至二個聯盟,期望能當選國會多數席次取得組閣權。

(7)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學者 Robert Dahl 認為「我們無法透過民主理論本身來解決民主單元體的範圍 與領域問題…民主過程標準已先預設了一個合法正當的整體本身,如果這個整體 本身不被認為是適當與合法的,或它的範圍領域不能被證成,則它無法簡單透過 民主程序來獲得正當性」(Dahl, 1989:207)。民眾的支持民主政體的正當性基礎,

對於國家的民主發展和民主鞏固有決定性的影響。

而民眾是否支持民主政體,大致上會受到長期民主價值面及短期政體表現的 影響,就長期民主價值面來說,蒙古在 1990 年以前,並未有此經驗,在清朝統治 到蒙古人民黨掌權以前,蒙古長期受到喇嘛教的影響,多元文化走向單一文化,

蒙古人民黨掌權到 1990 年間,蒙古又長期處於鎖國狀態,對蘇聯的依賴甚深,故 蒙古民眾民主價值的培育,大致上都在 1990 年以後。就短期政體表現而言,人民 如何評價政府在政治和經濟兩大領域的表現,將會影響民眾對於民主政治發展的 心裡認同(林恭安,2005:3),蒙古在 1990 年民主轉型後,便開始激進的市場經 濟改革後,經濟曾一落千丈,直到近幾年才有所改善,近年來,由於官員貪污腐 敗的問題層出不窮,蒙古民眾數次上街頭抗爭,甚至有人認為蒙古也可能爆發「顏 色革命」9

「民主優越性信念」對於一國民主政體能否穩固,或邁向民主鞏固具有重要 的影響。許多學者的研究認為,民眾若對於短期政體表現認為不佳,但仍堅信民

9 近年來,前蘇聯國家陸續傳出「顏色革命」:二○○三年十一月,喬治亞前總統謝瓦爾德納澤在 新議會的成立大會上講話時被反對派「逼宮」,謝氏宣布辭職,薩卡什維利在隨後的大選中當選為 新總統。由於薩氏進入議會大廳時手舉玫瑰,所以該事件又被稱為「玫瑰革命」。二○○四年十二 月,由於稍早兩回合的總統大選,開票過程舞弊現象嚴重,證據確鑿使反對聯盟候選人尤申科無 法接受選舉結果,特率領支持選民雲集基輔獨立廣場連續抗議三個星期,最終烏克蘭最高法院宣 判第二回合選舉結果無效,進行第三回合決勝負。尤申科轉敗為勝,他在競選期間以「橙色」為 標記,故被稱為「橙色」革命。吉爾吉斯脫離蘇聯宣佈獨立迄今,政權一直由前吉共第一書記阿 卡耶夫掌控,長達十多年。二○○五年三月,反對勢力在重重限制的情況下,突破封鎖包圍政府 大廈,逼迫現任總統阿卡耶夫逃亡,使吉爾吉斯內部不穩定的動亂因素,轉趨和緩。吉爾吉斯的 媒體乃稱阿卡耶夫獨攬大權的時代宣告落幕為「鬱金香革命」。烏茲別克的五月「綠色革命」雖出 現血腥暴力以悲劇暫告收場。

(8)

主體制是最好的體制,民眾可以透過選舉來更換政府,但若民眾在面臨政體表現 不佳時,認為民主體制並非他們的唯一選擇,只是更換統治者並不能解決問題,

甚至認為威權政體反而比較切合他們的需求,則民主政體將可能崩潰。

個人的社會經濟因素也可能影響民眾對於民主政體的支持,特別是蒙古在近 百年的歷史中,就分為了清帝國統治、第一次獨立到蒙古人民黨掌政、蒙古人民 革命黨掌政和民主時期,歷經不同歷史背景的民眾的態度將受到當時政治環境的 影響而有所不同。民主轉型後,蒙古人民革命黨和非蒙古人民革命黨的政治人物 近年來在政府組成、憲法修正、經濟政策上的意見不同,時有爭議,而支持不同 政黨的群眾,也將可能對於民主政體有不同的評價和支持。

綜合上述研究動機,蒙古的民主政體是否能穩定並鞏固,會受到(1)長期民 主價值的影響,若民眾支持民主是基於民主價值,「在面臨重大政治、經濟危機時,

還是會秉持民主是唯一的遊戲規則,任何更進一步的政治變遷,都必需要以民主 的程序為依據」的理念;或(2)短期政體表現影響:民眾會以理性計算的角度 1.

短期國家政治、經濟表現及 2.和過去的共產政體做比較,來衡量民主政體,另外,

個人社會經濟因素對於民主政體的評價和支持也應納入考量。

蒙古的民主轉型迄今已經十多年了,這樣一個「由上而下」轉型,而像這樣 之前沒有任何民主背景且窮困的新興民主國家的人民,本文希望瞭解 1. 蒙古民眾 是如何評價他們的民主政體?影響的因素是什麼?2. 他們的民主價值現況如何?

3.政治上的貪污腐敗、和經濟上蒙古仍為相當貧困的國家,是否如許多學者所言,

將可能造成人民不滿而使民主政府崩潰?4.最後,最重要的,蒙古民眾是否相信民 主政體是是最好的制度,具有「民主優越性」,而其民主優越性,是基於長期民主 價值的影響?還是基於短期政體表現的影響?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國內過去探討蒙古民主化的研究,多著重於蒙古民主轉 型時期的因素,本文則希望進一步探討蒙古民主正當性的基礎以瞭解蒙古的民主 政體是否能穩定並逐漸走向民主鞏固。由於民主鞏固至今仍未有令人信服的界定 方式,而影響新興民主國家民主鞏固的因素甚多,本文將利用 Asian Barometer

(9)

(ABS)於 2003 年在蒙古所做的資料,分析蒙古民眾支持民主的因素、蒙古民眾 是如何評價他們的民主政體?蒙古民眾民主價值現況、政治上的貪污腐敗、和經 濟上的貧困,是否造成人民不滿而使民主政府崩潰,影響的主因是什麼,及蒙古 民眾是否相信民主政體是是最好的制度,具有「民主優越性」,而其民主優越性,

是基於長期民主價值的影響?還是基於短期政體表現的影響?以瞭解蒙古的民主 是否已經穩定,未來是否能走向民主鞏固的階段。

(10)

第四節 國內對於蒙古民主化研究的文獻回顧

國內研究蒙古民主化的學者,主要有政大國關中心第四研究所研究員廖淑馨 和蒙藏委員會參事王維芳等學者。廖淑馨在民主轉型方面的研究,主要在於蒙古 民主化的過程、原因及蒙古國內後續政局的發展。王維芳除了民主轉型部分的研 究外,近年來亦將關注的焦點放在九一一事件後,美俄兩國在中亞地區(包含蒙 古)競逐之下,對中亞各國造成的影響。

學位論文方面,在民主轉型的部分有文化大學的黎晉禎,其論文主要呈現了 蒙古的民主化過程,並探究蒙古民主化的因素、「蒙古人民革命黨」所扮演的角色、

蒙古十餘年來政治的改革及民主化的發展中蒙古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所造 成的影響與衝擊為何等等。台灣大學的呂秋遠則從國營企業私有化著手,並證實 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國營企業私有化時,由於牽涉的層面既深且廣,往往會引起政權 轉換。政治大學王維芳的論文則著重在制度面,府會關係、總統權力、國會政黨 體系,以及內閣組成型態等四個影響半總統制的結構性因素,搭建兩層分析架構,

藉此探討並比較蒙古及波蘭兩個後共產國家在採行半總統制的設計之後,所呈現 的政治穩定狀況,並以內閣平均任期作為檢驗政治穩定的標準。

上述國內學者們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民主轉型及其後續政治發展的部分,本文 欲使用與上述學者不同的角度切入,來探討上一節提出的幾個問題:蒙古民眾對 於目前蒙古民主現況的評價、民主價值現況、民主政府在政治上的貪污腐敗、和 經濟上的表現好壞,是否可能造成人民不滿而使民主政府崩潰,及蒙古民眾是否 相信民主政體是是最好的制度,而支持民主是基於長期民主價值還是基於短期政 體表現的影響,此一結果將可進一步探討蒙古是否能進一步走向民主鞏固。

(11)

第五節 重要名詞解釋

本文再分析民眾對於民主的支持時,分為「對民主原則的支持」和「對民主 運作的支持」兩個部分,而學者們對這兩個部分各自提出了重要的名詞,但指涉 同一個概念,分述如下:

壹、對民主原則的支持(規範性的民主支持)

在對民主原則的支持方面,朱雲漢提出了「民主優越性信念」,而 Dimond 提 出「本質性正當性」。對民主原則的支持指的是:民眾認為民主體制是最佳的政治 體制,民眾對於民主體制的支持是原則性的,是與個人的信念體系相合的,不會 輕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劇烈變動而動搖,而民眾對於民主原則的支持,則需要長期 民主價值的培育來型塑。

貳、對民主運作的支持

再對民主運作的支持方面,朱雲漢提出了「民主運作滿意程度」,而 Dimond 提出「工具性的正當性」。對民主運作的支持指的是:對於民主政體的支持與否,

與民主政體的運作品質與政策效能密切關連,也就是說對於民主政體的支持,會 因為民主運作品質的低落或政策效能不彰,而產生動搖,讓非民主政體有取而代 之的機會。根據學者們的研究,民眾對於民主運作的支持,主要的影響因素是民 主政府在「政治」和「經濟」層面的表現。

但即使民眾認同民主是最佳的政府體制,並不等於民眾對民主政府的實際運 作感到滿意。

(12)

第六節 章節安排

本文的第一章為緒論,主要陳述研究動機和研究目的。首先指出蒙古在國際 社會中已逐漸扮演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其位於俄、中二國之間,具有重要的地位 而美國對於蒙古又日益重要。蒙古目前是亞洲前共黨國家中唯一民主轉型成功的 案例,其是否能走向民主鞏固,及民眾支持民主原則的因素,具有相當的參考價 值。第二章為民主正當性與民主鞏固,首先透過民主鞏固的研究途徑來界定本文 的觀點,是由民眾的角度出發;再藉由民主鞏固的文獻回顧和民主鞏固指標,界 定本文的操作型定義為「民主優越性信念」,最後並說明本文的控制變數,即個人 社會經濟背景變項。第三章為本文的研究設計,及界定依變項、自變項、控制變 項及所選擇的題目以及說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流程。第四章則是探討民眾認為蒙 古民主程度的現況,並透過開放題瞭解蒙古民眾對於民主的認知,第五章則分為 民主價值和理性計算兩部分:民主價值的部分,透過民主價值的五項權力指標來 探討蒙古民眾目前的民主價值的共識程度為何,及探討民主價值的社會基礎裡,

以瞭解未來蒙古深化民主價值的方向;理性計算的部分,則探討民主轉型後,民 主政府在政治(包含與過去共產政體比較)和經濟面的表現,來初步瞭解民主政 體的運作是否影響蒙古民眾對於民主體制的支持,最後探討蒙古民眾對於民主原 則(即本質性正當性)的支持,是基於民主價值,還是理性計算(即政治、經濟 表現)。第六章透過前蘇聯國家和東亞國家的國際比較,來瞭解蒙古與東亞國家相 比所佔的位置,以及蒙古未來民主化發展的優勢和困境,第七章為結論。

數據

圖 1-1:US Bilateral Economic Assistance to Mongolia(1995-2004)
圖 1-2:Per capita GDP in Mongolia, 1990-200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802.14為主流,參與成員多為電腦及電話 公司,協定的主體已經確立,預計在今年 十一月完成標準草案的制定,1998年六月 正式成為IEEE標準。基本上來說,IEEE 802.14受到四個標準單位影響:

隨著經濟實力的衰退,基輔的 公王越來越沒有影響力,而羅斯人 的文化傳統中,沒有固定的家族繼

隨著經濟實力的衰退,基輔的 公王越來越沒有影響力,而羅斯人 的文化傳統中,沒有固定的家族繼

政府在 2017 年曾表示,2025 年將達成「非核家園」能源配比為燃氣 5 成、燃煤 3 成、再生能源 2 成的目標。但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預估,再生能源在

摘  要 : 在玄奘弟子中,窺基、普光無疑佔據著中心位置,特別是窺

或入併成為神策軍一份子,於是神策軍幾乎就成為了中央唯一著名禁軍。雖然它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一章 總綱 第一條.

  位於沿江中路 193 號,建於 1924 年,現為廣州人民銀行分行。中央銀行原為「聯俄容共」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