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小琉球居民對生態旅遊影響認知與態度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小琉球居民對生態旅遊影響認知與態度之研究"

Copied!
15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進修暨研究學院 生態休閒教育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班碩士論文. 小琉球居民對生態旅遊影響認知與態度 之研究. 指導教授:李勝雄 博士 研 究 生:張惠娥. 中華民國102年1月.

(2)

(3) 謝. 誌. 職場十四年後又再次踏入學生生涯的快樂時光,轉眼間兩年半的 研究所課程畫下美麗的句點。 感謝我的恩師李勝雄教授,在研究上細心指導與具體的建議,讓 我在遇到瓶頸時,得以快速突破困境,而平時更是常常苦口婆心的給 予我們最溫暖的鼓勵、支持與督促。 其次要感謝口試委員陳永森教授、張瓊方教授及葉晉嘉教授對本 研究的細心指導與勉勵,使我的論文能夠更臻完善;以及問卷審閱委 員王怡菁教授、呂 謙教授、吳建宏教授、高群超教授、高俊傑教授、 張志青教授、黃玉琴教授、彭小惠教授、謝天莇教授提供寶貴的建議。 也要感謝同窗好友龍兒、順得、文楷、麗卿、美方、品束、文蘭、 清鶴、春梅及研究室所有的學長姐、學弟妹們的相互砥礪與幫助;另 外,感謝白沙國小和水利國小的所有長官與同事及小琉球可愛的家長 與學生們,此份情誼將永留心底。 最後,要感謝永遠在背後默默支持我的家人及小孩,有你們的關 懷、支持與體諒,讓我得以如期順利完成學業。. 張惠娥 謹誌 中華民國一○二年一月. I.

(4) 摘. 要.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小琉球居民對生態旅遊影響認知與態度之現 況,探討居民背景變項對其生態旅遊影響認知與發展生態旅遊態度造 成的差異,並分析生態旅遊影響認知與發展生態旅遊態度兩者之間相 關的情形。 本研究使用改編之「小琉球居民對生態旅遊影響認知與態度調查 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以小琉球為研究場域,採立意取樣 的方式,針對小琉球居民進行調查,共發出250份問卷。調查之所得 資料利用統計套裝軟體SPSS19.0版,採項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 析、次數分配、平均數、標準差、百分比、獨立樣本t 檢定、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 分析。茲將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居民對生態旅遊影響認知,在正面經濟、社會文化影響傾向 認同,在負面環境影響傾向認同。 二、居民對發展生態旅遊態度,在認知、情感、行為方面傾向認 同。 三、不同性別、居住地區、居住時間的居民在生態旅遊影響認知 上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性別、居住地區、是否從事觀光相關行業、是否參加觀 光相關社團的居民在發展生態旅遊態度上有顯著差異。 五、居民生態旅遊影響認知與態度兩者間呈現顯著正相關,而「社 會文化」構面對發展生態旅遊態度最具影響力。. 關鍵詞:生態旅遊、認知、態度. II.

(5)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Xiaoliuqiu residents of the eco-tourism cognition and attitud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explore residents of background variables its eco-tourism impact cognitive differences caus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attitude and analyze the impact of eco-tourism awareness and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attitude between the relevant circumstances. In this study, using the adaptation of "Xiaoliuqiu residents Ecotourism affect cognitive and attitude questionnaire" as a research tool questionnaire adopted purposive sampling to Xiaoliuqiu research field, for Xiaoliuqiu residents investigation, issued a total of 250 questionnaires. The proceeds of the survey data using the statistical package SPSS19.0 version, the mining project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reliability analysis,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he average number of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percentage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pearson ’s correlation,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data analysis. The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First,residents cognitive impact of eco-tourism in the positive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influences tend to agree, tend to agree that in the negative environmental impacts. Second, the resid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attitude, cognitive, emotional, behavioral orientation identity. Third, different gender, area of residence, the residence time of the residents in the eco-tourism on the impact of cogniti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urth, different gender, area of residence, whether engaged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whether to participate in the tourism community residents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attitude. Fifth, residents of eco-tourism impact cognitive and attitude both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hile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dimensions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attitude. Keywords: eco-tourism, cognition, attitude III.

(6) 目. 次. 謝 誌.................................................................................................................. I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I 目 次................................................................................................................. IV 表 次................................................................................................................. VI 圖 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待答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五節 名詞釋義 ............................................................................................8 第六節 研究重要性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 研究場域概述 ...................................................................................12 第二節 生態旅遊 ...........................................................................................24 第三節 觀光影響 ...........................................................................................30 第四節 居民對觀光影響之態度 ...................................................................40 第五節 認知與態度 .......................................................................................46 第六節 生態旅遊影響認知與態度之實徵研究 ...........................................5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0 第二節 研究流程 ..........................................................................................62 IV.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對象 ..............................................................................6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8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80 第一節 人口基本背景 ..................................................................................80 第二節 居民生態旅遊影響認知與態度現況 ..............................................82 第三節 居民生態旅遊影響認知差異 ..........................................................89 第四節 居民發展生態旅遊態度差異 ..........................................................99 第五節 居民生態旅遊影響認知與態度相關程度 ....................................10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14 第一節 結論 ................................................................................................ 114 第二節 建議 ................................................................................................ 116 參考文獻............................................................................................................ 119 附錄....................................................................................................................128 附錄一 小琉球居民對生態旅遊影響認知與態度調查問卷初稿 .............128 附錄二 問卷審查專家學者意見表 .............................................................133 附錄三 小琉球居民對生態旅遊影響認知與態度調查預試問卷 .............135 附錄四 小琉球居民對生態旅遊影響認知與態度調查正式問卷 .............140. V.

(8) 表. 次. 表2-1 小琉球植物統計…..………………………………………………………………..17 表2-2 小琉球陸域動物…..………………………………………………………………..18 表2-3 小琉球潮間帶生物相…..………………………………………….…………….19 表2-4. 遊程主題及景點特色…………………………………………………………….22. 表2-5. 國內外學者對於生態旅遊的定義………………………………….……24. 表3-1. 各村樣本發放數量…………………………………………………………….….66. 表3-2. 專家學者名單………………………………………………………………………..67. 表3-3 生態旅遊影響認知量表預試之項目分析表…………………..……..69 表3-4. 生態旅遊影響認知量表預試之因素分析……………………………..70. 表3-5 生態旅遊影響認知量表預試之分層信度分析.…………….……….71 表3-6. 發展生態旅遊態度量表預試項目分析表…………………………….72. 表3-7. 發展生態旅遊態度量表預試因素分析表………………………….….73. 表3-8 發展生態旅遊態度量表預試分層信度分析表.………………….….74 表3-9. 居民背景變項正式問卷題目分配表………………………….………….75. 表3-10 生態旅遊影響認知量表正式問卷題目分配表……………….….….76 表3-11 發展生態旅遊態度量表正式問卷題目分配表…………………..….77 表4-1. 居民基本背景描述性統計分析表……………..………………………….81. 表4-2. 生態旅遊影響認知量表各構面及整體現況分析………………….82. 表4-3. 生態旅遊影響認知量表各題項現況分析表………………………….83. 表4-4 發展生態旅遊態度量表各構面及整體現況分析表…………..….84 表4-5. 發展生態旅遊態度量表各題項現況分析表………………………….85. 表4-6. 不同性別居民生態旅遊影響認知……………………………………..….89. 表4-7. 不同年齡居民生態旅遊影響認知…………….………………….……….90. 表4-8. 不同地區居民生態旅遊影響認知………..……………………………….91. 表4-9. 不同居住時間居民生態旅遊影響認知………………………………...92. 表4-10 不同教育程度居民生態旅遊影響認知……………………..………….92 VI.

(9) 表4-11 不同職業居民生態旅遊影響認知………………………………………….93 表4-12 不同收入居民生態旅遊影響認知…………..…………………………….94 表4-13 是否從事觀光相關行業居民生態旅遊影響認知………………….94 表4-14 與遊客接觸程度程度居民生態旅遊影響認知…..………………….95 表4-15 是否參加觀光相關社團居民生態旅遊影響認知………………….95 表4-16 不同背景變項居民的生態旅遊影響認知綜合分析表……….….96 表4-17 不同性別居民發展生態旅遊態度…………………………………..…….99 表4-18 不同年齡居民發展生態旅遊態度…………………………….……….100 表4-19 不同地區居民發展生態旅遊態度……………………………….…….101 表4-20 不同居住時間居民發展生態旅遊態度…………………………….….102 表4-21 不同教育程度居民發展生態旅遊態度……………………………...102 表4-22 不同職業居民發展生態旅遊態度…..…….…………………………….103 表4-23 不同收入居民發展生態旅遊態度……………………………………….104 表4-24 是否從事觀光相關行業居民發展生態旅遊態度…………….….104 表4-25 與遊客接觸程度居民發展生態旅遊態度………………………..….105 表4-26 是否參加觀光相關社團居民發展生態旅遊態度….…………….105 表4-27 不同背景變項居民的發展生態旅遊態度綜合分析表………...106 表4-28 居民對生態旅遊影響認知與態度相關摘要表…………………….109 表4-29 發展生態旅遊態度預測之迴歸摘要表……………………………….113. VII.

(10) 圖. 次. 圖2-1. 生態旅遊架構………………………………………………………………………29. 圖2-2. Brougham & Butler之觀光影響架構圖………………………………31. 圖2-3 Mathiesin & Wall之觀光影響架構圖……………………………………33 圖2-4. Landford觀光衝擊模式…………………………………………………………34. 圖2-5 居民對遊客活動的態度與行為反應關係架構………………………40 圖2-6 Butler觀光地區之興衰週期模式……………………………………………42 圖2-7 人類基本認知歷程…………………………………………………………………47 圖2-8. 訊息處理模式的階段………………………………………………………….48. 圖2-9. 態度的概念圖………………………………………………………………………49. 圖3-1. 研究架構…………………………………………………………………………..61. 圖3-2. 研究流程…………………………………………………………………………..64. 圖4-1 影響發展生態旅遊態度路徑圖……………………………………………112. VIII.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六節,首先述及本研究的背景與動機,其次論述本研 究之目的,再據以提出本研究之待答問題,並對本研究之範圍與限制 加以說明,接下來針對本研究中所使用的重要名詞加以釋義,最後一 節說明本研究之重要性。.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二十世紀末期觀光產業快速成長,在旅遊過程中對環境造成影 響,因此有別於大眾旅遊走馬看花的方式,朝向精緻、深度、資源永 續發展的觀光形式-生態旅遊,逐漸為政府相關單位及旅遊業者所推 廣。 聯合國將 2002 年訂為國際生態旅遊年,在全球陸續展開有關生 態旅遊的研究發展、教育推廣等活動,接著由世界觀光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WTO)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推動以生態旅 遊為發展策略,使得生態旅遊成為全球風行的一種觀光模式。台灣也 響應國際宣言,把 2002 年訂為台灣生態旅遊年,交通部觀光局並頒 布生態旅遊白皮書,同步配合推動,以符合國際潮流。 在生態旅遊白皮書中明確指出,生態旅遊是基於對大眾旅遊造成 環境影響的反省,進而發展出的旅遊行為模式,旅遊過程透過解說引 領遊客瞭解並欣賞當地特殊的自然與人文環境,提供環境教育以增強 遊客的環境意識,引發負責任的環境行動,並將經濟利益回饋造訪 地,除藉以協助當地保育工作的進行外,也可以提升當地居民的生活 福祉(內政部營建署,2012)。 小琉球是台灣唯一的珊瑚礁島嶼,擁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特 殊的珊瑚礁地形、乾淨的海域、豐富的潮間帶生態、悠久的宗教文化。 行政院於 2000 年 5 月將小琉球納入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範 1.

(12) 圍,2007 年在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中把小琉球發展定位為海上休 習(休閒與學習)島,以建設小琉球成為一個融合生活、生產、生態 三生發展之生態觀光與學習島嶼,各項建設計畫皆係為推動兼顧永續 發展與學習島嶼為主要目標,透過推動海上風光導覽,島嶼渡假休憩 活動與建設,使小琉球成為屏東縣沿海海域遊憩面中重要發展核心之 一。除持續性的民生建設以提升在地居民生活品質外,以保存與活化 地方文化特色的方式來深根環境教育,加強觀光遊憩資源與生態教育 之結合,建設全島成為一個遊憩漁業公園。 屏東縣政府和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近年在小琉球推動綠蠵 龜保育及電動車低碳旅遊,並營造小琉球獨特的蜜月島浪漫形象,打 造小琉球為低碳旅遊的生態島嶼。再加上民宿業者與旅遊業者也都以 生態旅遊號召下,使得這幾年小琉球的觀光人數倍增。根據琉球鄉公 所統計,2006 年的遊客人數為 117958 人,而 2011 年遊客人數達到 295304 人,許多民眾渴望尋找不同於一般觀光區的旅遊行程,希望 接觸更多大自然,或在行程中加一些知識性的內容,而選擇來小琉球 一日遊或二日遊,於是大批的觀光客在假日期間湧進小琉球。 研究者在小琉球服務 14 年,剛到這裡服務時,被當地乾淨無汙 染的風景及純樸的民風所吸引。那時的小琉球沒有 7-11 超商,沒有 太多的摩托車及年輕人,商店更是沒有幾家,雖然生活不便,但是在 心靈方面卻是相當充實。曾幾何時,7-11 超商進駐這塊小島,小琉球 有了第一間民宿,接著許多學生家長也陸陸續續投資開了民宿,他們 不再長期失業,年輕人回來了,大家都打著生態旅遊的招牌,熱情的 推銷自己的家鄉之美。但是,潮間帶的生物變少了,島上的垃圾變多 了,本來寧靜的夜晚到處聽得見摩托車呼嘯而過。有時下班要搭交通 船回家,也得和觀光客一起排隊等上一個多小時。面對這樣的轉變, 我們不禁要認真思考小琉球發展生態旅遊的效益。所以本研究希望從 當地居民的角度,探討生態旅遊帶來的影響、居民對目前及未來小琉. 2.

(13) 球生態旅遊發展的態度為何,期望藉由本研究結果提供相關權益單位 作為未來發展生態旅遊方向參考用。. 3.

(14)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以小琉球為對象,研究者期望透過 本研究以探討發展生態旅遊對居民帶來的影響,並瞭解居民對小琉球 發展生態旅遊的看法和建議,期藉由研究結果,提供政府相關單位及 旅遊業者發展生態旅遊參考,使小琉球生態旅遊得以永續經營。基 此,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小琉球居民對生態旅遊影響認知。 二、瞭解小琉球居民對發展生態旅遊態度。 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居民在生態旅遊影響認知之差異。 四、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居民在發展生態旅遊態度之差異。 五、探討居民對生態旅遊的影響認知與發展生態旅遊態度間之相關。 六、研究結果作為相關單位發展生態旅遊規劃之參考。. 4.

(15) 第三節 待答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設定如下問題: 一、小琉球居民對生態旅遊之影響認知為何? (一)在生態旅遊發展後,小琉球居民對地方上的經濟影響之看法 為何? (二)在生態旅遊發展後,小琉球居民對地方上的社會文化改變之 看法為何? (三)在生態旅遊發展後,小琉球居民對地方上的環境影響之看法 為何? 二、小琉球居民對發展生態旅遊之態度為何? (一)小琉球居民對發展生態旅遊之認知態度為何? (二)小琉球居民對發展生態旅遊之情感態度為何? (三)小琉球居民對發展生態旅遊之行為態度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居民在生態旅遊影響認知之差異為何? 四、不同背景變項居民在發展生態旅遊態度之差異為何? 五、居民對生態旅遊的影響認知與發展生態旅遊態度間之相關為何?. 5.

(1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小琉球居民對生態旅遊影響認知與態度,所 得的各項結果,提供小琉球發展生態旅遊相關單位參考,不做過度的 推論與運用。 一、研究範圍 (一)研究場域 本研究以整個小琉球島嶼為調查場域,全島面積 6.8 平方公里, 周長為 12 公里,島上行政區域分為八村,人口 12151 人,是屏東縣 唯一之離島鄉鎮。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小琉球當地成年居民做為調查對象。 (三)研究變項 本研究之依變項為生態旅遊影響認知和發展生態旅遊之態度。生 態旅遊影響認知包含經濟、社會文化和環境等面向;發展生態旅遊之 態度則包含認知、情感、行為等三個部份;在樣本的背景變項方面僅 針對研究對象的社經背景條件進行探討。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調查法,以改編之問卷為研究工具。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場域的限制 本研究僅就小琉球為研究區域,因此在研究結果的推論上,無法 推論至其他地區。 (二)研究對象的限制. 6.

(17) 本研究以小琉球之成年居民做為調查對象,居民部分依各村人口 比例,做便利抽樣,未能進行全部鄉民的調查。 (三)研究變項的限制 本研究探討生態旅遊影響認知和發展生態旅遊態度等二變項之 現況、差異與相關。因此,僅能針對此二變項之各構面進行統計與分 析,至於文獻中曾論及之層面,因人力與時間上的限制,則無法兼顧。 此外,樣本的背景條件變項方面,僅針對居民的性別等十項因子進行 探討,其他因子則不包含在內。 (四)研究方法的限制 因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改編之問卷為研究工具,居民在填 寫問卷時,可能會受到解讀題意因素影響,而使研究結果有所誤差。. 7.

(18) 第五節 名詞釋義 為釐清本研究之研究範圍,特針對研究之相關名詞給予定義,以 作為本研究範圍界定說明之依據。 一、生態旅遊 生態旅遊是一種結合自然保育、環境教育與社會發展的旅遊方 式,讓大眾在旅遊過程中,體驗自然與人文之美,了解並保育自然環 境與延續當地住民福祉為原則,以對環境最低的衝擊為目標,達到自 然環境、社會文化的永續發展。 二、認知 認知,乃是個體經由意識活動對事物認識與理解的心理歷程,舉 凡知覺、想像、辨認、推理、判斷等複雜的心理活動,均屬認知的範 疇(張春興,1989)。在本研究中係指小琉球居民在研究者改編的生 態旅遊影響認知量表中之作答分數,量表包含經濟、環境及社會文化 三個構面的認識和看法,得分越高表示居民對生態旅遊影響的正面感 受越深。 三、態度 態度是指對人、事、物、理念等的持久性評鑑,分別為情感成分, 指對另一個人或社會事件的情緒反應;認知成分,指對態度對象的想 法和信念;行為成分,指對態度對象所採取的行動或可觀察的行為(李 茂興、余伯泉譯,1995)。在本研究中係指小琉球居民在發展生態旅 遊的態度量表中之作答分數,量表包含認知、情感和行為三個構面, 得分越高表示居民對發展生態旅遊的態度越趨向正面。. 8.

(19) 第六節 研究重要性 任何的開發均可能對當地造成若干影響,連號稱「無煙囪工業」 的觀光產業亦然。觀光發展是一體兩面的,它可以增加當地就業機 會、提高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生活、增加地區公共設施…等眾多的正 面影響,但也可能造成社區髒亂、擁擠、物價與地價的上漲、文化改 變、資源破壞,或犯罪率增加等負面影響。因此,本研究在探討居民 對發展生態旅遊後帶來的影響認知與態度,提供相關單位對生態的保 育及規劃生態旅遊活動之參考。 一、對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生態旅遊是相對於大眾旅遊的一種自然取向的觀光旅遊概念,並 被認為是一種兼顧自然保育與遊憩發展目的的活動(劉小如、黃勉 善,1998)。行政院於1984年在台灣地區自然生態保育方案中指出, 「保 育」則是人類對自然生態系內之各項資源所應有之態度。而生態保育 之重要性為: (一)保護自然資源並做有計畫之經營利用,是持續經濟繁榮的最 好辦法。 (二)保有清新之自然環境可維持生態體系與優美之景觀資源,除 可提供國民運動休閒之遊憩場所外,並有助於國家觀光事業之推展。 (三)保存生態環境中物種多樣性,除具重大學術研究價值外,更 有助於維持自然生態系之穩定與平衡,並可因應外來因素產生鉅大變 化時之良好應變能力。 (四)注重生態保育乃世界文明之潮流,亦屬社會進步之特徵,除 可提升文化水準外,並可提高國民之生活品質。 (五)自然生態保育工作之推動與實施,除可增進與世界先進國家 之文化溝通,提高我國際地位外,更有助於我外交工作之推展。 蔡慧敏(1999)則認為島嶼係脆弱且特殊之生態系,而生物多樣性 已被視為生態系受外界干擾時保持穩定之重要條件。島嶼生物多樣性 9.

(20) 之保育不僅對於人類的科學研究、經營管理研究、物種基因庫的保 存、穩定而永續的生態體系等方面有重大貢獻,對於生活島上住民的 環境品質亦是重要保障。 本研究基於以上理念,試圖藉由探討當地居民對生態旅遊影響的 看法,提醒觀光業者及政府相關單位重視小琉球小型島嶼脆弱性和多 樣性的生態特質,在有限的陸地區域資源之下,卻擁有豐富的海洋資 源的重要。 二、對生態旅遊規劃之參考 呂永龍(1998)認為生態旅遊規劃是兼顧旅遊者的旅遊活動與地 方環境間相互關係的規劃,它是應用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將旅遊者的 旅遊活動和環境特性結合起來,進行旅遊活動在空間環境上的合理佈 局。而楊秋霖(2010)進一步說明理想的生態旅遊規劃須顧及下列條 件: (一)土地使用規劃(含環保措施) 如節能省碳,綠建築,省水設施、垃圾分類、汙水處理等。 (二)環境規劃目標(含生態與美質) 如維持生態之過程與演替、保存生物多樣性、確保資源之永續使 用)、尊重自然之美質、韻律與調和的色彩等。 (三)納入社會價值的規劃 如營造淳樸、寧靜、協調之社區風貌;培養公益優先、守望相助 的精神;建置社區良好之行規範等。 (四)建立評估自然與人文條件之標準 如原始性、多樣性、代表性、稀有性、獨特性、完整性、變化性、 脆弱性等。 (五)保護和維持自然人文環境之完整 適當的監測系統、定期的維護、周全的管理,促成永續發展之實 現。 (六)承載量之觀念與落實 10.

(21) 控制性發展之概念、遊客類型、交通、公共設施、堅守環境承載 量限制、承載量與環境監測之搭配。 (七)納入社區與生態遊客之看法 尊重社區、以顧客為尊、遊客問卷調查,其目的是維社區自然與 人文之品質。 (八)建立生態旅遊組織架構 建立發展策略、統一對外窗口、發展解說服務系統、強化生態保 育與環境保護。 基於以上之基本認識及避免重蹈金門於 1992 年開放觀光後,因 缺乏規劃及管制,破壞資源之永續性及損害居民的生活品質之覆轍 (內政部營建署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2004),本研究探討小琉球居 民對生態旅遊的影響認知與態度,作為進一步規劃兼顧自然、文化與 地區永續發展的永續旅遊模式之參考。. 11.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主要是以小琉球為研究場域,探討當地居民對生態旅遊影 響認知與態度,本章根據研究目的,進行相關文獻蒐集與分析,以作 為研究發展之基礎,內容共分六節,首先由研究場域-小琉球談起, 以瞭解研究場域之先備條件,接著述及生態旅遊的定義和內涵、觀光 影響理論架構與內涵、居民對觀光發展影響之態度、認知與態度,最 後探討國內外生態旅遊影響認知與態度之實徵研究。. 第一節 研究場域概述 ﹤情定小琉球﹥ 詞:武雄 海面陣陣吹來風微微. 正是南台灣的好天氣. 享受別位看袂著的白雲天 美妙的風光置四周圍. 連歌聲嘛有海的氣昧. 島嶼的中央有碧雲寺. 海上的明珠為咱來唸歌詩. 情定小琉球迷人景致. 心愛的人陪伴我來去. 這有最浪漫的暗暝. 一年四季熱情攏免費. 有上青. 有上清的海水. 美麗的小琉球海上假期. 心情像快樂的魚. 難忘的小琉球情意綿綿. 有情人雙雙對對. 美麗的小琉球海上假期. 快樂像滿天的星. 難忘的小琉球人人甲意. 這的名產是人情味. 資料來源:台灣咁仔店。台灣歌謠資料庫。2011 年 8 月 18 日引自 http://www.taiwan123.com.tw/musicdata/index.htm. 12. 曲:施文彬.

(23) 這首優美的現代創作歌謠,是 2007 年施文彬為琉球鄉公所與大 鵬灣國家管理處推廣小琉球觀光發展而演唱,歌曲旋律讓人彷彿置身 在熱情的海邊,短短的幾句歌詞無法道盡小琉球之美。早期的小琉球 因為沒有與台灣本島相連,交通不便,造就島上與世隔絕的特殊自然 景觀與人文風情,但近年來因推動生態旅遊,帶來大量的人群而有所 改變。故本節分成四個部份,將對小琉球的地理環境、人文風情、自 然生態及生態旅遊發展現況詳細作介紹。 一、地理環境 小琉球原名沙碼基,因隔著台灣海峽與台灣遙遙相望,全島盡為 珊瑚礁地形,厚石裙礁林立、白淨的海岸線風光旖旎,遠眺本島宛如 漂於海上的浮球般,故將沙碼基改稱琉球嶼(楊靜櫻等,2005)。 (一)位置 小琉球位於高屏溪口之西南,東港鎮西南海面約八浬,高雄市南 南西方約十八浬之海上,孤懸海中狀似一隻飄浮於台灣海峽之鞋子, 為台灣本島附近十四屬島中唯一珊瑚礁島嶼(林澤田等,2006)。 (二)地形 小琉球為一丘陸地,地勢略呈東北向緩斜,南部海岸因斷層而形 成懸崖,西側海岸略有沙灘,島上最高處稱為龜仔路山,海拔 87 公 尺,沒有河流。形勢東西狹窄,北部稍寬,南部較狹,周圍十三公里, 面積僅有 6.8 平方公里,全島被兩條交叉地塹切割成為四塊台地(楊 靜櫻等,2005)。 (三)地質 小琉球是台灣屬島中,唯一的珊瑚礁島,基盤為泥質頁岩層,表 面被珊瑚石灰岩覆蓋,海岸被隆起的珊瑚礁圍繞。石灰岩洞地形及珊 瑚礁海岸地形遍佈全島。琉球嶼之四塊台地表面,均被紅土質土壤所 覆蓋,而呈紅土台地,全屬貧瘠乾燥之地不宜耕作(楊靜櫻等,2005) 。 (四)氣候. 13.

(24) 氣候溫暖乾燥,年均溫 25.1°C,年雨量 1665.5 毫米(交通部觀 光局,2010),四季不明顯。本地每年夏秋之際多颱風侵襲,為全國 颱風行進路徑頻率最高處(琉球鄉公所,2012)。 從東港遙望小琉球,距離感覺相當近,而搭乘交通工具到小琉 球,只需要短短 30 分鐘,就可以享受島嶼獨特的珊瑚礁地景,再加 上他是台灣唯一不受東北季風干擾的小島,一整年的氣候又如此溫 和,實在是發展觀光的好地方。 二、人文風情 小琉球居民自稱是大海的子民,大海就如同是小琉球居民的母 親,靠海維生的居民對天地神明有強烈的敬畏之心,虔誠的居民有著 樂觀保守的格性,在島上過著純樸安逸的生活,也因此生活方式大多 還保有傳統的味道。 (一)廟宇文化 研究者來小琉球服務已 13 年多,剛來到這個離島時,常聽當地 人說過: 「東港有三寶,小琉球有三多:廟宇多、船長多、校長多。」 果真不錯,因為四面環海,家長的職業幾乎都是漁業,而所謂「討海 人三分命」,在浩瀚無垠的大海中討生活的討海人,感受到自己的渺 小與無助,心靈的空虛往往藉助宗教信仰,因此全島大大小小七十多 座廟宇,建廟率達每方公里即有五座以上,可以說是屏東縣廟宇密度 最高的鄉鎮了。 小琉球的宗教信仰很多元,除了少數基督教徒外,大多居民信仰 佛教、道教、儒教、一貫道等。最特別的是小琉球的寺廟分成五個層 級(林澤田等,2006): 1.公廟:全鄉共有共祀,為鄉民的信仰中心,即碧雲寺和三隆宮。 2.角頭廟:為各角頭居民所共有共祀,即四個角頭的土地公廟。 3.庄廟:庄頭共有共祀,如漁福村的池隆宮、本福村的水仙宮。. 14.

(25) 4.私廟:廟內部份住家共有共祀,也就是「廟宅一體,神人合住」 、 「大殿祀神,廂房住人」 ,如本福村的幸山寺、天福村的五池宮等。 5.私壇:未設廟宇,僅供於自宅中或神壇者。 一般靠海居民都信奉媽祖,但是小琉球居民則是信仰觀世音菩 薩。小琉球廟宇中,香火最鼎盛的,就屬擁有毛蟹穴的風水的碧雲寺, 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供俸觀世音菩薩,琉球人稱為「觀音媽」 ,相 傳有許多的傳奇故事,是居民的信仰中心。每天從早到晚總是有一堆 人在正殿擲茭問卜,從出生、求學、創業、結婚、生子、生病、死亡 等人生的大小事,都要到這裡求籤請示才安心,獨特的「藥籤」更是 老一輩的阿公阿嬤心中的仙丹,連學校的小朋友要過港參加戶外教學 也得問神明,常常因為這樣而請假。當每年農曆 2 月 19 日觀音菩薩 聖誕祭典時,島上居民幾乎進入狂熱崇拜的情境,每一村落大小廟 寺,均有酬神、外台戲活動,延續五、六十日之久,成為島上重要之 盛事之一,對該鄉的經濟之發展造成相當影響(琉球鄉公所,2012)。 另一個小琉球重要的宗教祭典則是三年一科的「迎王祭」。三隆 宮是三年一科的「迎王祭」的中樞所在,活動時間長達七天,遠在他 鄉的遠洋漁船也都會開回家鄉共襄盛舉,島上的小朋友更是開心,因 為這週全鄉國中小學生都不用上課。其完整的迎王祭典可分為「籌備 階段」 、 「建造王船」 、 「王醮法會」 、 「港口海巡」 、 「請代天巡王過水過 火」 、 「迎王出巡」 、 「遷船繞境」以及「恭送王駕」等八個過程。送駕 禮畢,次日中午設有「平安宴」 ,一方面慶祝功德圓滿,另一方面慰 勞全鄉民全程參與的辛勞。在迎王遶境期間,為展現歡迎代天巡守王 駕的到來及慰勞抬轎人員,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各式點心和涼水,送到 中午休息處,外來的賓客也可以免費接受款待,顯現出小琉球獨特的 迎王祭典「遊縣吃縣、遊府吃府」的文化特色。迎王祭典期間,也常 可看見大千歲在辦事,為鄉民消災解厄(林澤田主編,2006)。 三年一科的「迎王祭」 ,動員全鄉居民甚至遠在其他國家的子弟, 融入小琉球人民的生活,連繫全鄉的情感,是「迎王祭」最珍貴的地 方。 (二) 漁村生活 15.

(26) 小琉球長期少與外接觸,早睡早起,生活樸實簡單,因此居民大 多還保有傳統的習俗與生活習慣,因此流傳許多鄉土美食,有炒土 鬼、琉球香腸、肉豆飯、小封、鬼頭刀乾、炒米粉、海菜凍等,都是 當地特有的料理。 在建築物方面也保留一些傳統建築,如杉福村蔡家古厝的書卷窗 與燕尾脊門樓、本福村蘇家古厝的四連棟的街屋及本福村瓦厝內的葫 蘆照牆等建築,都紀錄過去漁民生活的點點滴滴。 小琉球的經濟來源以漁業為主,昔日多利用竹筏配合潮汐風向出 海捕魚,今日則多利用裝有發動機的漁船出海作業,漁民大都從事近 海、沿岸和遠洋漁業,作業方式以延繩釣占多數。另外近年來發展海 上箱網養殖,飼養高經濟價值魚類,現以海鱺為主,成績頗佳,具發 展潛力,也是未來觀光休閒的新據點。 小琉球因土壤貧乏,不利耕作,島上又沒河川,缺乏水利灌溉, 可耕作面積很少,蔬菜大都需要從本島提供。近年來在漁會大力推廣 下栽種芒果,利用海藻的營養栽培,果肉香甜可口。在畜牧業方面, 可以看見被放牧在野地的山羊及居民家庭飼養豬隻及家禽,補貼家 計。 最近這些年,因小琉球推動生態旅遊,遊客大增,有些居民因而 投資旅遊相關產業,如經營民宿、擔任解說員、浮潛教學、出租機車、 餐飲服務、販賣手工飾品及手工餅乾等等,居民經濟獲得改善與就業 機會增加。 島上虔誠的宗教信仰及治安良好,都能顯現出小琉球居民不與人 爭及安居樂業的性格,居民維持傳統的生活方式,雖然近幾年因觀光 事業的發展,小琉球多了外界的刺激,但是絕大多數的居民仍然過著 以往的漁村生活。 三、自然生態. 16.

(27) 小琉球因地理位置特殊,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根據大鵬灣國家 公園管理處於 2009 年的「小琉球生態旅遊資源調查及規劃執行案成 果報告書」研究,調查出小琉球目前陸域植物 487 種、哺乳類 8 種、 鳥類 58 種、兩爬類 21 種、蝴蝶 59 種、其他昆蟲 47 種、陸域無脊椎 動物 22 種、珊瑚礁魚類 160 種及潮間帶生物 182 種。 (一)植物相 小琉球主要由珊瑚礁地質組成,島上土壤大多為珊瑚礁長久風化 成的紅土,紅土土質貧瘠加上海島型氣候影響,全島的原生植物組成 以海濱植物為主,多具抗風、耐鹽、耐旱等特性。又因其地理位置與 屏東縣、高雄縣距離相近,在早期日本植物學者和 1974 年柳榗和楊 遠波的調查後,發現小琉球與台灣本島南部植物區系關係密切,且依 地質結構來看,小琉球與高雄壽山同為珊瑚礁所形成,因此兩處的植 被組成亦相當類似(楊靜櫻等,2005)。全島的植被組成可依地形特 徵分為:沙灘草本植群、海岸岩隙植群、海岸灌叢、高位珊瑚礁植群 等四種,全島植物統計共 100 科 328 屬 487 種植物(如表 2-1)。 表 2-1 小琉球植物統計表 物種. 蕨類植物. 裸子植物. 科數. 11. 4. 雙子葉植物 72. 13. 100. 屬數. 13. 4. 250. 61. 328. 種數. 24. 4. 92. 487. 367. 單子葉植物. 合計. 資料來源:小琉球生態旅遊資源調查及規畫執行案成果報告書(頁 22),呂學樺等人,2009,屏東 縣:交通部觀光局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二)陸域動物相 小琉球孤懸於台灣西南之海面,面積狹小,島上保有小面積的原 始林,而且並無穩定水源之河川及河流,水源供應並不充足。根據大 鵬灣國家公園管理處於 2009 年的「小琉球生態旅遊資源調查及規劃 執行案成果報告書」研究,針對陸域的哺乳類、鳥類、兩爬類及蝴蝶 等昆蟲類動物進行調查,全島動物統計共 2 門 5 綱 29 目 89 科 10 亞 科 213 種植物。分類整理如成表 2-2。 17.

(28) 表 2-2 小琉球陸域動物相 種類. 統計. 具解說推廣價值之動物. 哺乳類. 3目4科8種. 臭鼩、溝鼠、玄鼠、小黃腹鼠、赤腹松鼠、白 鼻心. 鳥類. 9 目 25 科 56 種. 斑頸鳩、黑枕藍鶲、白頭翁、褐頭鷦鶯、斑文 鳥、小白鷺、黃鶺鴒、黃頭鷺、小燕鷗、蒼燕 鷗、蜂鷹、遊隼、紅隼、東方環頸鴴、金斑鴴、 黑腹濱鷸、磯鷸、樹鷚、灰鶺鴒、黃鶺鴒、紅 尾伯勞、野鴝、藍磯鶇、黃尾鴝、黑喉鴝、赤 腹鶇、虎鶇、極北柳鶯、黑臉鵐、赤腹鷹、灰 面鵟鷹、黃足鷸、戴勝、黑鶇、灰斑鶲. 兩爬類. 11 科 21 種. 蝎虎、鉛山壁虎、長尾南蜥、斯文豪氏攀蜥、 沿岸島蜥、多線南蜥、盲蛇、雨傘節、眼鏡蛇、 龜殼花、小雨蛙、澤蛙. 蝴蝶類. 5 科 10 亞科 59 種. 玉帶鳳蝶、大鳳蝶、翼色尖粉蝶、黃蝶、藍灰 蝶、波蛺蝶. 其他昆蟲類. 10 目 30 科 47 種. 薄翅蜻蜓、台灣窗螢. 無脊椎動物. 2 門 5 綱 7 目 14 科 22 種. 皺足蛞蝓、扁蝸牛、高雄球蝸牛、球蝸牛、長 尾鞭蠍、台灣長尾蛛、白額高腳蛛、茶色姬鬼 蛛、短掌陸寄居蟹、貪食沼蝦、椰子蟹、印痕 仿相手蟹、奧氏後相手蟹、格雷陸方蟹、毛足 陸方蟹、紫地蟹、毛足圓盤蟹 資料來源:小琉球生態旅遊資源調查及規畫執行案成果報告書(頁 25),呂學樺等人,2009,屏東 縣:交通部觀光局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三)珊瑚礁魚類 小琉球海域與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的珊瑚礁魚類組成相似,多是以 雀鯛科、隆頭魚科與蝴蝶魚科的魚種類數最多。早期學者估計,小琉 球海域的魚類在 300 種以上(楊榮宗、季光三、胡舜智、陳秀珍, 1975),但是一般民眾到小琉球都想品嚐現撈的海鮮,所以從地方市 場、街頭與海產店都可以看到販售珊瑚礁魚類,從有食用經濟價值的 魚種像是臭肚魚、鸚哥魚、石斑魚等到僅有觀賞價值的蝴蝶魚、雀鯛、 虎鱚等,珊瑚礁魚類面臨魚類豐度、種類與多樣性降低的壓力。根據 大鵬灣國家公園管理處 2009 年調查結果,只紀錄到 36 科 160 種魚。 (四)潮間帶生物相 小琉球潮間帶在生態旅遊中是相當受歡迎的,每一次親近潮間 帶,都可以有不同的發現與驚奇。在小琉球潮間帶最佳觀察地點為多 18.

(29) 仔坪、杉福漁港南北岸,潮間帶物種豐富且地形易於觀察。分類整理 如成表 2-3。 表 2-3 小琉球潮間帶生物相 種類. 統計. 具解說推廣價值之生物. 綠藻植物門. 7 科 10 種. 石蓴、粗硬毛藻、虎苔、布氏藻、針葉蕨藻、總狀 蕨藻大葉變種、綠茄藻、大葉仙掌藻. 褐藻植物門. 3科3種. 紅藻植物門. 8 科 10 種. 囊藻、重緣葉馬尾藻、網胰藻、傘房龍鬚菜、南方 團扇藻、縊龍鬚菜 白果胞藻、唸珠鮮奈藻、北方赤盾藻、海頭紅、寬 珊藻、傘房龍鬚菜、頂囊藻、柔弱捲枝藻、角網藻、 頭髮菜. 被子植物門. 1科1種. 泰來草. 多孔動物門. 1科1種. 穿貝海綿. 刺絲胞動物門. 6科6種. 巨形列指海葵、叉側花海葵、紅岩溝海葵、海月水 母、細枝鹿角珊瑚、兩叉千孔珊瑚、板葉千孔珊瑚、 密集迷紋珊瑚、環菊珊瑚. 星蟲動物門. 1科1種. 巨體星蟲. 環節動物門. 3科4種. 扁猶帝蟲、團沙蠶、原葉須蟲、印度背鱗蟲. 軟體動物門. 43 科 94 種. 黑指紋海兔、金環寶螺、黃寶螺、結螺、紫口岩螺、 金口蠑螺、花瓶鳳凰螺、棘冠螺、紫霞芋螺、斑芋 螺、雪山寶螺、黑肋蜑螺、高腰蜑螺、玉女蜑螺、 小焰筆螺、玉黍螺、笠螺、藤壺、雲雀殼菜蛤、長 硨磲貝. 節肢動物門. 20 科 38 種. 角幷額蟹、白紋方蟹、細紋方蟹、紅斑新岩瓷蟹. 棘皮動物門. 10 科 17 種. 口鰓海膽、梅氏長海膽、白棘三列海膽、蜈蚣櫛蛇 尾、網楯海膽、黑海参、蕩皮参、棘輻肛参、蚓參、 藍指海星、麵包海星、脊鉅腕海星. 總計:11 門. 103 科 185 種. 資料來源:小琉球生態旅遊資源調查及規畫執行案成果報告書(頁 34),呂學樺等人,2009,屏東 縣:交通部觀光局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五)綠蠵龜 小琉球擁有特殊的地理環境與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吸引世界級 的保育類物種綠蠵龜生活和上岸產卵。小琉球的海龜多數為保育類的 綠蠵龜,長期以珊瑚礁旁生長的海草為食物,每年還會上岸到沙灘產 卵,景象相當特殊。海生館專家蕭澤民表示(環境資訊中心,2012), 一般而言,五月到七月是綠蠵龜的密集繁殖期,海龜對於產卵地點選. 19.

(30) 擇嚴格,除了沙子深度要超過五十公分,還喜歡在沙灘及草地交界、 沒有光害及人為干擾的沙灘產卵,小琉球很符合這些條件。 (六)景觀名勝 小琉球島上觀光資源豐富,隨處可見的奇岩怪石及多處生態豐富 的潮間帶,造就了許多的景觀名勝,提供不少的休閒與生態場所(琉 球鄉公所,2012)。 1.花瓶石 原本的海岸珊瑚礁被地殼隆起作用所抬升,形成一獨立的海蝕 柱,頸部受到長期的海水侵蝕作用,因此形成上粗下細,類似花瓶的 特殊造型,加上岩頂上長滿了臭娘子以及盒果籐等植物,如同插著花 草的花瓶,因此便取名為「花瓶石」。 2.美人洞風景區 位於琉球嶼東北角,距鄉公所約一公里,在杉福村東北側外緣, 背山面海、有許多渾然天成的珊瑚礁洞。 3.杉福生態廊道 杉福生態長廊位置處於小琉球的西側杉福漁港附近,周遭有許多 特別的海蝕小地景(海蝕柱、海蝕凹壁與海蝕壺穴) ,還有廢棄的軍 事基地。 4.山豬溝 山豬溝,位於琉球島上西邊,此溝乃斷崖所形成,步道總長四百 公尺,步道沿途有老榕樹、礁岩石洞、觀海平台等地點,整體環境仍 然保持原始風味。 5.蛤板灣風景區(威尼斯沙灘) 琉球嶼沿海主要是侵蝕性的珊瑚礁岩岸,只有幾個屬於堆積地形 的沙岸,其中規模最大的就是位於西部蛤板至烏鬼洞一帶的蛤板沙 灘,沙灘上砂礫由孔蟲、珊瑚屑、貝殼所聚集而成,約有一百公尺長, 也可在這裡欣賞日落美景。 6.烏鬼洞風景區 20.

(31) 烏鬼洞位於琉球嶼西南,主要是以珊瑚礁形成的岩洞。烏鬼洞附 近小坡處有兩隻直徑約一公尺的大蚌化石遺跡,據今已有數十萬年之 歷史。 7.厚石群礁 厚石裙礁主要分布於琉球嶼東南沿海一帶,沿岸是綿延不絕的珊 瑚裙礁,在裙礁內是大片平坦的海蝕平台,因為長期受到海水侵蝕, 海蝕平台呈現凹凸不平的狀態,怪石嶙峋。 8.白燈塔 白燈塔位於琉球嶼東南尖山之頂,為國際性之燈塔,係為日據時 代高雄州水產會於民國十八年(昭和四年)所興建。該塔與鵝鑾鼻燈 塔同具有指引台灣海峽及巴士海峽往還船隻之功能,更是漁船航行之 指針,亦同屬國際性燈塔。 四、生態旅遊發展現況 小琉球的生態旅遊是由居民自發性發展而成的,當初少數幾間旅 宿業者為了想讓遊客對家鄉有更深入的認識,在遊程中加入導覽解說 的活動,沒想到遊客反應良好,慢慢變成旅遊的特色。2005 年大鵬 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研擬「琉球風景特定區生態旅遊整體規劃與永續 觀光發展策略」,接著 2009 年進行「生態旅遊資源調查及規畫執行 案」 ,輔導成立「小琉球生態旅遊發展聯盟」 ,並積極推動小琉球地區 的生態旅遊。目前一百多家民宿業者大多以潮間帶體驗(多仔坪、杉 福漁港南北岸、蛤板灣、漁埕尾)為主要活動,再搭配陸域生態解說 (山豬溝、杉福生態廊道) 、觀星、浮潛、人文產業等遊程,遊程主 題如表 2-4。. 21.

(32) 表 2-4 遊程主題及景點特色 主題. 地點. 陸域. 山豬溝(溶蝕). 陸域、潮間 帶 潮間帶、 浮潛 潮間帶. 杉福生態廊道北側(海 崖、河崖) 杉福生態廊道南側(海 崖、河崖) 多仔坪. 產業、 浮潛 人文. 大福漁港. 人文 人文. 蘇宅 蔡家古厝(杉福村). 人文 人文. 三隆宮 靈山寺、花瓶岩(海崖、 河崖) 碧雲寺、竹林生態濕地 美人洞(海崖、河崖、 洞穴、喀斯特地形). 人文 地景. 傳說佚事 山豬精. 植物、陸蟹、一線天的形 成、防空洞、榕樹氣生根 潮間帶動物、濱海植物、 砲陣地(巨石平台) 潮間帶動物 潮間帶動物、珊瑚礁化 石、海岸林灌叢 為輔助白沙港而興建. 白燈塔. 白猴. 觀音媽藥籤 美人入浴. 地景. 厚石地區(珊瑚礁). 地景. 蛤板灣(珊瑚礁石灰岩). 地景. 烏鬼洞(海崖、河崖) (洞穴、喀斯特地形) 落日亭(海崖、河崖) 中澳沙灘 白沙港. 觀落日 浮潛 美食. 景點講解特色. 荷人與原住民. 螢火蟲、百年榕樹、蝴 蝶、燈塔建造歷史緣由 洋樓建築 燕尾脊院門(富貴之家特 殊建築)、百年三合院 琉球嶼泥岩惡地、迎王 三花矸、花瓶岩上植物、 地景、夕陽 龍目水、蟳仔穴、半月池 箱網養殖、砲陣地、螢火 蟲、陸蟹、鳥類夜棲地、 地景、高雄夜景、觀星 紅番石、觀音石、爬山 虎、青蛙石 白沙灘、夕陽、蟹類(沙 蟹及淡水蟹) 遺址、地景、夕陽、風剪 樹、過山蝦 地景、夕陽、觀星 海龜、觀星 土鬼、海菜凍、魷魚小 封、肉豆飯. 資料來源:小琉球生態旅遊資源調查及規畫執行案成果報告書(頁 114),呂學樺等人,2009,屏 東縣:交通部觀光局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22.

(33) 小結 上天賜給小琉球獨特的地形構造:海蝕地形、溶蝕地形、泥岩 惡地形、裙礁海岸,造就了生物豐富的潮間帶、特殊的景觀名勝,氣 候良好、乾淨清澈的海水,適合親子一同遊玩;濃厚的宗教信仰與民 俗活動,適合想尋找心靈之旅的長輩們;傳統可口的美食及純樸又熱 情的居民,正是體驗漁村生活最棒的選擇。它就如海上明珠,擁有生 態與休閒優勢的一塊小島,但島嶼的生態是敏感的,在這些年發展生 態旅遊下,它已經漸漸改變美麗的風貌,因此對於日後小琉球的發 展,應該真正落實生態旅遊的精神,朝向生態永續經營而努力。. 23.

(34) 第二節 生態旅遊 生態旅遊自最初的概念之今已 40 多年,但近 20 年才真正成為熱 門話題(楊秋霖,2010),隨著全球環境的變遷與省思,生態旅遊的 熱潮從國外蔓延之台灣。當大家一窩蜂把一些旅遊冠上「生態」這字 眼,企圖吸引更多客源時,大多數人對於生態旅遊卻是一知半解,因 此在發展生態旅遊的同時,必須釐清生態旅遊的定義並瞭解它的原則 和精神。 一、生態旅遊的定義 「生態旅遊」一詞最早出現在 1965 年,學者 Hetzer 建議對於文 化、教育以及旅遊再省思,並倡導生態的旅遊(Ecological Tourism) (郭岱宜,1999) 。1983 年 Ceballos-Lascurain(墨西哥建築師與環境 學家)第一次創造使用「生態旅遊」 (Ecotourism)這個名詞(引自楊 秋霖,2010)。自其提出生態旅遊的概念後,相繼有許多學者提出形 形色色的定義來解釋生態旅遊,但隨著不同國家的自然與人文資源條 件之差異性而有所不同,目前相關的定義相當多而雜,本研究彙整如 下表 2-5。 表 2-5 國內外學者對於生態旅遊的定義 學者. 定義. 生態旅遊應對當地自然與文化的衝擊最小、對地主有最大 的經濟效益,遊客也能得到最大的遊憩滿意度。 Ceballos-Lascurain 生態旅遊是到相對未受干擾或污染的自然地區進行特別 (1987) 的研究、欣賞或體驗當中的野生動植物景象,並關心當地 的文化內涵。 Kutay(1989) 生態旅遊是另類的旅遊方式,在選定的自然區域中規劃出 休閒遊憩基地,提供遊憩的生物資源,引導遊客深入了解 地方文化,透過精心設計的解說方案從而學習當地生活智 慧,並導入遊憩地與鄰近社區的連結。 Zieffer(1989) 生態旅遊建基於當地的歷史與文化,生態旅遊者採取非消 耗性的方式到未開發地區欣賞野生動物及自然資源,並貢 獻於當地的保育活動及社區居民的經濟福祉。 國際生態旅遊協會 生態旅遊是一種負責任的旅遊,顧及環境保育,並維護地 (TIES)(1990) 方居民的福祉。 Hetzer(1965). 24.

(35) 表 2-5(續) 生態旅遊是負責任的自然旅遊體驗,對保育有貢獻,兼顧 社區之完整性,同時採行與環境和諧並存之活動。 1.積極性的生態旅遊是以特定的目的為主,對生態旅遊有 所約束,如遊客行動守則等,在資源永續利用的基礎下, 盡量減少不必要的人工設施和外來物資的輸入,遊客與當 地居民皆有較高的行為自覺,以提升環境保育。 2.消極性的生態旅遊則只要求對自然和人文環境的衝擊 降至最低的程度。 Goodwin(1996) 生態旅遊是低衝擊的自然旅遊,對物種或棲息地的維持有 幫助,不是直接透過觀光收益而保存,就是間接藉由當地 社區收入的提供,足以讓當地居民作評價,進而為此保 護,把他們的野生生物遺蹟當作收入的一個來源。 Beaumont(1998) 以自然為基礎之旅遊是旅遊之子集合,生態旅遊則為自然 旅遊之子集合。在自然旅遊中同時滿足自然環境、環境教 育或解說、生態永續性才是生態旅遊。 Honey(1998/2001) 生態旅遊是以低衝擊、小規模型態到環境脆弱、原始或保 護區旅遊,有助於遊客教育、環境保育資金的籌措、當地 經濟成長的直接受益,與培養不同文化與人權的尊重。 Fennel(1999) 生態旅遊是一種永續性旅遊之方式,應符合倫理之概念, 主張低衝擊、非消耗性和地方取向;通常發生在自然地 區,主要目的在體驗與學習自然;並對當地之保育有所貢 獻。 洪 慎 憶 、 凌 德 麟 以自然為基礎,利用規劃、解說、管理等方式,強化遊客 (1995) 尊重與保護遊憩區之自然文化資源,將遊憩衝擊減至最 低,並提高保育之財務資源,及培養與教育個人的環境態 度之ㄧ種旅遊方式。 王柏青(1995) 對生態保育有所助益的旅遊,其內涵應建構於以環境倫理 的理念為基礎,提供環境教育之機能,從而達成環境的永 續經營。 曹正偉(1995) 以自然生態保育為本位,且親近在地文化與自然背景為目 標的遊憩概念與態度。 宋秉明(1995) 一種特殊的旅遊規劃,選擇具有生態特色者為遊憩對象, 使遊客於遊程中了解自然生態環境之奧妙,進而產生對環 境的愛護心理,此外,活動中所產生的經濟利益可作為資 源保護的經濟來源。 楊宏志(1995) 指遊客在未經干擾或污染之自然地區,以特殊的研究目 的,採崇敬和欣賞環境、野生動植物、歷史、社會文化之 態度,從事旅遊,以獲取自然或人文上的體驗。因此,人 類對環境必須遵守某些義務及責任,並且明瞭資源之最適 利用方式。 趙芝良(1996) 以環境倫理的理念為出發,提供環境教育、自然保育、利 益回饋之機能,以達整體環境永續經營之目標。 Boyd&Butler (1993) Orams(1995). 25.

(36) 表 2-5(續) 歐 聖 榮 、 蕭 芸 殷 生態旅遊是以提供環境教育、自然保育、利益回饋及整體 (1998) 永續經營為目標,而到一自然地之旅遊。 朱芝緯(2000) 一種特殊的旅遊型態,一般選擇具有生態及文化特色的地 方為對象,使遊客在旅遊的過程中了解自然生態及文化的 奧妙,進而提高遊客的環境倫理與愛護之心。 王 鑫(2001) 一種相對於大眾旅遊(mass tourism)的一種自然取向的 觀光旅遊概念,並被認為是一種兼顧自然保育與遊憩發展 目的的活動。並指出生態旅遊是一種旅遊的形式,主要建 基在一地的自然、歷史,以及土著文化上(含原住民的或 該社區的文化)。 陳錦煌(2001) 一種特定形式的深度旅遊,以自然為取向,透過教育與解 說,由在地專業小型企業組織主導,引領旅客體驗和了解 旅遊地。生態旅遊不但是對旅遊目的地自然環境及文化可 能造成的負面影響最小,並可將利潤回饋當地,提供住民 社會經濟方面的主動參與意願,以促進其發展觀光的機 會,自然生態與人文保育,可藉此方式永續經營。 陳章波(2001) 認為生態旅遊要產業保育並重。不可以破壞環境,又要對 當地居民有經濟的效益;要發展出以保育為基礎的生態旅 遊的觀光產業,根據生態原則來執行保育,以生物多樣性 的維護或恢復作為成功與否的指標。 汪靜明(2005) 針對地區自然與人文特色,以環境生態為基礎,生態承載 為考量,生態體驗為導向,永續發展為目標的一種旅遊方 式,有助於生命活力調適、自然生態保育、文化產業經營。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以上各學者不同的定義,可歸納出生態旅遊包含以下幾點特 色: (一)旅遊地點:能夠代表該地自然與人文特色之區域。 (二)旅遊方式:透過解說教育,引導遊客主動學習、體驗學習自 然,進而啟發對環境的愛護之心。過程中應對自然和人文環境的影響 降至最低的程度,並使遊客獲得最滿意的遊憩體驗。 (三)回饋機制:將經濟利益回饋當地居民,為地方居民創造就業 機會,提升居民的生活福祉。 (四)發展方向:以生態永續經營為最終目標。. 26.

(37) 所以本研究將生態旅遊定義為:「是一種以自然環境為基礎,透 過環境教育或解說,體驗當地的自然與人文,增進當地居民利益,並 以發展生態永續性為目標。」 二、生態旅遊的原則與精神 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國土分組為了釐清生態旅遊定義,2005 年於生態旅遊白皮書中提出下列原則以供辨別: (一)必須採用低環境衝擊之營宿與休閒活動方式。 (二)必須限制到此區域之遊客量。 (三)必須支持當地的自然資源與人文保育工作。 (四)必須儘量使用當地居民之服務與載具。 (五)必須提供遊客以自然體驗為旅遊重點的遊程。 (六)必須聘用了解當地自然文化之解說員。 (七)必須確保野生動植物不被干擾、環境不被破壞。 (八)必須尊重當地居民的傳統文化及生活隱私。 生態旅遊白皮書中亦指出在推動生態旅遊時需整合「基於自 然」 、 「環境教育與解說」 、 「永續發展」 、 「喚起環境意識」及「利益回 饋」等五個面向,才能顯現生態旅遊的精神。 (一)基於自然 以自然區域的資源為核心,將當地具有生態教育價值的生物、自 然及人文風貌等特色,透過良好的遊程規劃與服務,使遊客得以深入 體驗。因此自然區域之獨特資源,為規劃及經營生態旅遊之必要條件。 (二)環境教育與解說 以體驗、瞭解、欣賞與享受大自然為重點,經由營造遊客與環境 互動的過程,並透過對旅遊地區之自然及文化資產提供深入且專業的 解說,藉由行前及途中適時給予正確資訊,透過解說員的引導與環境 教育活動的融入,提供遊客不同層次與程度的知識、識覺、鑑賞及大 自然體驗。 (三)永續發展 27.

(38) 生態旅遊地區的發展及經營方法,以實踐自然資源之永續保存、 保護當地生物多樣性的資源及其棲地為發展原則,不但必須將人為的 衝擊降至最低,並能透過旅遊活動的收益,加強旅遊地區自然環境與 文化資產之保育,因此永續發展才是生態旅遊的最終目標。 (四)喚起環境意識 結合了對自然環境的使命感、與對社會道德的責任感,並積極發 揚此種理念的認同擴及遊客。期望藉由解說服務與環境教育,啟發遊 客對地方傳統文化與生活方式的尊重,鼓勵遊客與當地居民建立環境 倫理,提升環境保護的意識。 (五)利益回饋 生態旅遊的策略是將旅遊所得的收益轉化成為當地社區的保育 基金,操作方式包括鼓勵社區居民的參與,及透過不同機制協助社區 籌措環境保護、研究及教育基金,以對當地生態與人文資源之保育提 供直接的經濟助益,並使社區能獲得來自生態保育及旅遊發展的實質 效益。 綜合以上原則與精神,本研究檢視小琉球生態旅遊發展現況,發 現小琉球目前的生態旅遊是以小琉球獨特的天然景觀及特殊的宗教 人文為主要遊程,最大的特色是民宿業者本身都是琉球當地人,對於 家鄉的自然與人文最為瞭解及賦有情感,在活動過程也都附加生態導 覽解說的部分,而且目前為止,尚無外地財團介入經營,經濟利益幾 乎都是回饋當地居民。 因此,小琉球要落實生態旅遊就得如 Ross & Wall(1999)所提 出的生態旅遊架構(圖 2-1) ,生態旅遊應該要能在生物多樣性、在地 方社區與旅遊之間達到平衡的狀態。在兼顧生態保育與社區的經濟利 益之下,地方社區除了為遊客做生態導覽解說之外,也應加入在地社 區的歷史與人文,提升社區與遊客對人文的關注。. 28.

(39) 圖 2-1 生態旅遊架構 資料來源: Ecotourism: Towards congruence between theoryand practice, by S. Ross and G.. Wall,. 1999, Tourism Managemen, 20, p. 126.. 小結 根據上述文獻回顧,可以知道小琉球推展生態旅遊,應採取低衝 擊的自然旅遊,經由解說服務引導遊客了解及欣賞小琉球的自然與人 文資源,強調生態保育的觀念,提供遊客環境教育的機會,期能產生 負責任的環境行動,並創造居民經濟利益,以永續發展為最終目標。. 29.

(40) 第三節 觀光影響 Landford 認為觀光遊憩一項被視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活動,但 是對地方上的影響正負兼俱,發展觀光帶來新的就業機會、居民收入 增加、地方擁有額外稅收、外資交流、社區建設得以改善、吸引其他 企業投資等正面影響,另一方面,擁擠、犯罪、文化衝擊、垃圾、噪 音、物價提高等亦可能相繼而至(引自陳瑋玲譯,1992)。生態旅遊 一向被認為是美好的,因為生態旅遊擁有規範性的內涵,雖然它不同 於一般的大眾旅遊,但是在人類的旅遊過程中都會造成汙染,即使是 生態旅遊,或多或少都會帶來一些觀光影響(方偉達,2010)。因此 欲瞭解生態旅遊對地方帶來的相關影響,就必須先知道觀光影響架 構,做整體性的分析,再探討相關的影響內涵,以助於觀光影響與發 展的瞭解。 一、觀光影響架構 從 文 獻得知 目前 探 討觀光 影響的架 構主要 有 Brougham and Butler (1981)、Mathiesin and Wall (1982) 及 Landford (1992) 等架構, 分述如下: (一) Brougham and Butler 之觀光影響架構 此架構(圖 2-2)由 Brougham and Butler (1981) 在研究蘇格蘭 Sleat 半島居民對觀光發展影響所產生的態度所提出的架構,其認 為觀光影響是由三個構面的交互作用所產生。此三大構面為 1.先決 條件:地理、歷史、政府政策、機會。2.居民的空間型態:年齡、性 別、工作職業、活動、宗教、語言、文化與居住時間等。3.遊客的時 空分佈:年齡、性別、消費模式、活動、語言與文化、當地暫時或經 常性控制的程度。居民因為這三個構面交互影響而產生環境、文化、 經濟影響的認知與態度,包含:對觀光業的看法、對度假屋影響地方 空間型態之反應、對觀光者數量及類型改變之認知、覺知到從觀光業 帶來給個人的好處、覺知到對原住民的語言與文化的影響、觀光者或 30.

(41) 居民接觸的程度、覺知到從觀光業帶來給個人的壞處、觀光業益處帶 給其它人的體認、非當地人帶來觀光業相關費用的體認。. 圖 2-2 Brougham and Butler 之觀光影響架構圖 資料來源: A Segmentation Analysis of Resident Attitudes to The Social Imact of Tourism, by J. E. Brougham & R. W. Bulter , 1981,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8(4), p. 577.. 31.

(42) (二)Mathiesin and Wall (1982) 之觀光影響 Mathiesin and Wall (1982) 指出觀光乃是遊客特性、觀光地特 性、遊客旅遊型態與觀光影響互動及關聯的情況(圖 2-3)。在這個 觀光架構中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動態要素,包含遊客需求及 旅遊型態,第二部分是靜態要素,包含遊客特性與觀光地特性,其中 遊客特性包含停留時間、活動類型、使用程度、遊客滿意度、社經背 景,觀光地特性包含自然環境特質、經濟結構、政治組織、觀光發展 程度、社會結構組織。這兩部分對觀光地造成壓力及承載量的改變, 形成觀光影響。第三部分是隨之而來的要素,包含經濟、自然環境及 社會的影響三方面,而這觀光影響可以藉由影響控制來管理或緩和影 響。其中影響控制包含了財政、管理策略、承載量指標訊息、工程控 制四個方面,若能有效的施行,一定能降低觀光帶來的負面影響。. 32.

(43) 圖 2-3 Mathiesin and Wall 之觀光影響架構圖 資料來源:Tourism: Economic, Physical And Social Impacts (p.15) , by A. Mathieson and G. Wall, 1982, New York: Longman.. 33.

(44) (三)Landford 模式 Landford(引自陳瑋玲譯,1992)在研究哥倫比亞河谷的 18 歲 以上居民的研究中,提出對觀光衝擊一系統性的分析,有助於政府決 策者明白影響之問題,以便擬定適當的政策與任務,而不是等到負面 衝擊開始出現徵兆時,才做評估調查,另外還有探討影響態度調適之 變數與居民之態度的關係。一般檢視觀光遊憩發展之模式,如圖 2-4 所示,Landford 定義許多觀光發展之正負面衝擊現象,以及諸多影響 居民對觀光態度之變數,檢視這些變數即有助於瞭解居民對觀光遊憩 發展所抱持的各種態度。. 圖 2-4 Landford 觀光衝擊模式(Tourism Impact Model) 資料來源:當地居民參與觀光遊憩發展過程之研究,陳瑋玲譯,1992,戶外遊憩研究,5(3/4), 92。. 34.

(45) 由以上的架構中得知,Brougham and Butler 和 Mathiesin and Wall 都清楚指出觀光影響分為經濟、社會文化和環境三方面,Landford 則 把觀光影響分為正負面兩類,而觀光影響的項目也都不同。Brougham and Butler 和 Mathiesin and Wall 都提及觀光客和觀光地區的特性, Brougham and Butler 和 Landford 則分析居民的背景條件,都是影響觀 光的看法之因素。三個影響架構中,只有 Mathiesin and Wall 認為應 該用財政、管理策略、承載量指標訊息、工程控制四個方面來有效控 制觀光影響。 二、觀光影響內涵 綜合上述,可以清楚知道觀光發展所帶來的影響現象可分成經 濟、環境和社會文化三方面,Butler (1980) 認為上述之經濟影響可以 從遊客在旅遊地的花費及旅遊地就業機會的增加看出;社會影響可依 遊客數量的多少、停留時間的長短、族群特性、經濟特性、旅遊活動 類型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環境影響則會隨著遊客數量的增加,而 加速對自然與環境的破壞(引自朱道力、薛雅惠,2009)。其他學者 看法分述探討如下: (一)經濟影響 觀光影響研究最早均著重在經濟影響方面,其原因為易測量、可 具體量化且資料較易取得,如增加收入和就業,因此比經濟成本易察 覺,如噪音、擁擠、污染等;再者,再者因涉及利益問題,所以這方 面的研究較受提倡觀光人士支持(Ap & Crompton,1998)。他接著整 理過去相關學者所做的研究,彙整出經濟正面影響有:改善收入及生 活水準、增加購物機會、增加就業機會、改善運輸基礎建設、改善公 用事業基礎建設、改善投資發展及經濟消費基礎建設、改善鎮的整體 稅收;經濟負面影響有:增加货物和服務的價格、增加土地住房的價 格、增加生活費用(Pizam, 1978; Belisle & Hoy, 1980; Liu & Var, 1986; Milman & Pizam, 1988; Tyrrell & Spaulding, 1984; Perdue, Long, & Allen, 1990; Bystrzanowski, 1989; Rothman, 1978; Sheldon & Var, 1984; 35.

(46) Sethna & Richmond, 1978; usbands, 1989; Ross, 1992; Var, Kendall, & Tarakciogle,1985)。而 Stephen and Ross 認為觀光對經濟正面的影響 有:增加當地經濟收入、有新的工作機會、改善地方結構並平衡經濟 活動、促進企業活動等;相反的,當然也有成本和風險,包括:過度 依賴某種特殊活動、當地經濟有通貨膨脹之虞、地價會上揚、增加依 賴進口的東西而非當地生產之食物、服務和勞力等(引自郭乃文、黃 秋蓮、陳盈樺、呂新發譯,2010)。 國內多位學者也提出經濟正面影響有:提供就業機會、提高國民 所得、平衡國際收支、增加政府稅收、促進其他產業的發展、促進經 濟投資、增加購物機會、生活品質改善、提升競爭優勢;負面影響則 有: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產業結構的變化、進口傾向增加、季節性 的影響、過分依賴觀光事業、生活消費與稅負增加、傳統勞力市場的 減少、增加政府財政支出(陳思倫、宋秉明、林連聰,2000;陳思倫, 2005;李貽鴻,2008;楊明賢、劉翠華,2008;莊慶達、蕭堯仁,2010) 。 (二)環境影響 觀光發展與環境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沒有優良的環境就無觀光 事業可言,而所謂的環境包含自然與人文環境。Hvenegaard (1994) 認 為旅遊活動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如過度擁擠、過度開發、無規範的遊 憩活動、汙染、干擾野生物種及使用動力車輛等(引自郭乃文等人, 2010)。雖然說觀光發展難免會對土壤、植物、水、野生動物、空氣 帶來負面的影響,但是若經過合理的規劃與管理,也可帶來下列正面 的影響:如促進自然保育、保存文化資產、改善環境品質、增加環境 景觀、改善公共設施等(林連聰、宋秉明、陳思倫,2011)。 因 此 , 觀 光 發 展 帶 來 的 影 響 可 以 說 是 正 負 面 皆 俱 , Ap and Crompton (1998) 就整理過去相關學者所做的研究,指出環境正面影 響有:保護環境/國家公園、不造成生態衰落;負面影響有:室外娛 樂場所過度擁擠、增加噪音汙染、增加廢棄物、增加交通擁擠(Sethna & Richmond, 1978; Belisle & Hoy, 1980; Liu & Var, 1986; Liu, Sheldon, 36.

數據

圖  2-1  生態旅遊架構
圖 2-2 Brougham and Butler 之觀光影響架構圖
圖 2-3 Mathiesin and Wall  之觀光影響架構圖
圖 2-4 Landford 觀光衝擊模式(Tourism Impact Model)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Since huge quantities of transactions are involved in daily operations of a hotel, the accounting department always has to deal with complicated calculations which undoubtedly

• Thresholded image gradients are sampled over 16x16 array of locations in scale space. • Create array of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find the factors of raising pets and to study whether the gender, age, identity, marital status, children status, educational level and

Based on the tourism and recreational resources and lodging industry in Taiwan, this paper conducts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aiwan

(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garding out of school traffic guidance staff with different gender, job title, guidance counselors seniority and age in the

(1) Parents in different ages, education backgrounds, vocations, and numbers of children in school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acher’s changes dimension related to

Students’ cognition toward low-carbon diet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s, whether knowing the Meatless Monday campaign, and how

Students’ cognition toward low-carbon die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s, whether knowing the Meatless Monday campaign, and 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