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說明研究動機及研究目的;第二節依據研究動機 與目的,具體敘述待答問題並進行本研究之重要名詞釋義;第三節闡述研究 方法與研究步驟;第四節則陳述本研究之研究範圍及限制。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節旨在說明本研究動機之形成背景與原因,並提出具體研究目的,茲 分述如下:

壹、 研究動機研究動機研究動機研究動機

隨著解嚴後我國政治、社會結構重組,教育改革政策推動一波接著一 波,再加上各項教育相關法令的訂定及修正,如《教師法》《師資培育法》、

《教育基本法》及《國民教育法》等,確立教師得以自組團體的法源依據,

並於其中保障了家長教育權,打破教育權力的集權生態,將權力分散到學校 教育人員與家長手中,致使國民中小學校園權力產生結構性的變革。運用權 力係為了改變他人,以達自身目標,此與組織政治行為的概念一致,是以當 學校權力發生變化,勢必也將使相關利害關係人改變其組織政治行為運用的 情形。尤其在民國八十四年《教師法》通過實施以及其後續法令陸續修訂後,

教師會成為學校行政系統中一個新興權力主體,而學校層級的教師會不僅能 派代表參與學校各種會議;另外,依法學校必須設置教評會及其他委員會來 協助校務運行,導致學校組織運作結構重新調整,由這些學校現況的討論皆 可發現教師透過對學校行政的參與,享有愈來愈多參與決策的權力,而此情 形也將使更多組織政治行為介入學校日常運作中。

再者,從目前教育現況與學校教育運作情形來看組織政治行為,由於校 長遴選制度的改革,我們不難發現傳統校長集權的行政體系已不再適用,教 育現場逐漸形成行政系統與教師們或教師組織,抑或家長、社區人士多頭拉 鋸的校園權力生態,而此亦牽動學校組織政治行為模式的改變。Bolman 與 Deal(林天印等譯,2006)以政治架構觀點將組織視為有生命的,主張組織是 個人與團體利益網絡的政治競技場,而權力乃其中最重要的資產。在過去集 權的教育行政體系下,學校權力主要掌握在校長與學校行政人員手中,他們 可以自由執行所欲推動的政策。然今日權力下放,教師與家長亦擁有左右校 務推行的權力資產,使他們能在學校政治競技場與人較量,為自己爭取最大 利益,是以校長與學校行政人員再也不能隻手遮天,他們必須學會與教師們

(2)

溝通與協商,取得教師們的信任。基此,本研究想瞭解學校在權力解放後,

其組織政治行為運作方式為何?此乃本研究動機之一。

若要有效提升學校教育品質,必先有願意為學校教育付出的教育人員,

但學校組織政治行為的發生,往往讓教育人員心生沮喪或退縮,不願再奉獻 更多心力(陳茂盛,2005),甚至對學校組織失去信任。我們從下列研究均可 看出信任對組織的重要性,顏士棻(2005)認為一個組織要順利運作及成長,

必須仰賴組織中的成員願意互助合作,並且願意對組織有所貢獻,而這一切 都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蔡秀涓(2006)也以為信任不僅對組織有相當正面的 影響,如高績效組織的產生、組織承諾、人際合作、團隊合作等;同時對於 不利於總體組織的因素之消減,如降低離職率與成員對組織變革的抗拒等,

均有顯著效果,故而組織信任對於組織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學 校教育人員若對學校失去信任,將影響其工作表現及對組織的承諾,甚至更 嚴重地影響我國教育品質與動搖社會經濟根本,正如 Bryk 和 Schneider(2003) 所言,信任關係的建立是學校改革一個重要的關鍵資源,學校若能擁有較高 的組織信任,將改善學校教育。因此,本研究想瞭解在信任危機湧現的現代 社會,身處教育現場中學校教育人員,其學校組織信任現況如何?此乃本研 究動機之二。

有關「組織政治」乃近年來組織研究的新趨勢,而該主題在管理學界更 引起廣泛的討論,因為組織政治對於組織的效率和效能而言係一個潛在的威 脅。政治通常會干擾組織的正常運作,且對個人或組織的生產力及工作表現 造成危害(何金銘、李安民,2002),故確有研究之必要。然而,在教育領域 中,「組織政治」研究尚待開發,若以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為搜尋範圍,

鎖定國民中小學組織政治行為相關研究,可以發現目前相關博士論文僅梁坤 明(2004)針對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特性與政治行為進行研究;而碩士論文亦只 有三篇,一是陳茂盛(2005)針對臺南市國小教師組織政治知覺與組織承諾進 行相關研究;另一則是黃志誠(2005)以高雄縣市、臺南縣市公立國民小學教 師為對象,進行國民小學教師政治行為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最新的一篇 是蘇奕禎(2006)研究宜蘭縣國民小學教師的向上政治行為與學校效能之相 關研究。

此外,研究者亦將描述與分析個人或小團體政治行為的「微觀政治」加 入搜尋範圍,發現相關研究亦僅四篇,分別為林君齡(2000)的國民中學學校 教師會運作之微觀政治個案研究;林逸青(2003)從微觀政治分析國中校長權 力運作策略、衝突管理策略與學校效能之關係;胡士琳(2003)以一所國中為 例,探討學校行政體系之微觀政治現象;以及胡石明(2004)研究國民中學教 職員運用微觀政治策略的情況。由上述研究發現可知,國民中小學「組織政 治行為」的研究領域尚待進一步開發。過去由於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教

(3)

為學校教育帶來好處,反面使學校教育人員習於忽略學校組織中政治因素帶 來的作用,而過度理想化學校中的事務,使得理論與實務產生落差(陳世穎,

2007)。既然忽視學校組織存在政治現實無助於學校組織運作,研究者希望 在研究中以積極面向研究學校存有的組織政治行為,期能在瞭解學校組織政 治後,提出適當建議,使學校事務能更順利推行。

與「組織政治」相同地,「組織信任」亦屬近來組織研究的趨向之一,

在教育領域的討論亦從近五、六年來才開始有較多的研究,而探討方向則多 結合組織承諾、知識分享意願、組織公民行為或領導等議題進行研究,搜尋 全國碩博士論文,以國民中學為範圍,發現碩士論文數量屈指可數(王心怡,

2004;王成隆,2004;田怡甄,2005;吳冠伶,2007;徐碧霙,2004;曾于 士,2007;陳宣妏,2007;陳盈智,2005);而博士論文方面,亦僅有牟鍾 福(2002)針對國中體育教師之組織正義、組織信任對組織承諾影響進行研 究。

由於「組織政治行為」和「組織信任」對任何組織而言皆為重要議題,

它們是組織正面與負面效應共存的行為現象。Farrell與Petersen(1982)認為在 組織中,高度的信任會讓組織成員運用合法的政治行為,因為走旁門左道可 能使當權者反彈;而低度信任則將使組織無法約束極端行為的產生,由此可 知組織政治行為與組織信任兩者深切影響著組織正常運作。然而研究者搜尋 國內相關研究僅四篇論文(胡其安,1999;張健豪,2005;謝哲豪,2005;

鐘嘉慧,1999),而此四篇文獻皆以一般企業組織為研究範疇,教育領域中 並無將兩者結合進行研究之論文,故本研究希望直接探究兩者間之關係,進 而瞭解目前學校組織的相關情況。此乃本研究動機之三。

貳、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基於前述研究動機,茲將本研究之目的臚列如下:

一、 瞭解桃竹苗四縣市公立國民中學學校教育人員的組織政治行為現況。

二、 瞭解桃竹苗四縣市公立國民中學學校教育人員的組織信任現況。

三、 探討桃竹苗四縣市公立國民中學學校教育人員組織政治行為與組織信 任之關係。

四、 綜合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有關單位及人員之參考。

(4)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

本節旨在依據第一節之研究動機與目的,進一步析述本研究之待答問 題,並對本研究之重要名詞進行釋義。

壹、、 待答問題 待答問題待答問題待答問題

針對上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提出下列各項待答問題:

一、 桃竹苗四縣市公立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政治行為現況為何?

(一)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桃竹苗四縣市公立國民中學學校教育人員,在 目前所任職學校之組織政治行為是否有差異?

(二) 不同學校背景變項的桃竹苗四縣市公立國民中學學校教育人員,在 目前所任職學校之組織政治行為是否有差異?

二、 桃竹苗四縣市公立國民中學學校組織信任現況為何?

(一)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桃竹苗四縣市公立國民中學學校教育人員,對 目前所任職學校之組織信任是否有差異?

(二) 不同學校背景變項的桃竹苗四縣市公立國民中學學校教育人員,對 目前所任職學校之組織信任是否有差異?

三、 桃竹苗四縣市公立國民中學學校教育人員之組織政治行為與組織信任 相關情況為何?

貳、、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名詞釋義名詞釋義

為釐清相關名詞之概念,茲將本研究之重要名詞說明如下:

一、 國民中學

根據《國民教育法》第三條規定,國民中學係指後三年國民教育階段,

此外依據該法及《高級中學法》《完全中學設置辦法》《特殊教育法》等相 關法規明文規定,國民中學所包括的學校型態有直轄市或縣(市)政府所辦理 之公立國民中學、私立國民中學、非學校型態之實驗教育、完全中學前三年 之教育階段和特殊教育之國民教育階段。本研究所指的國民中學為桃竹苗四 縣市政府辦理及管轄之公立國民中學,私立國民中學、非學校型態之實驗教

(5)

包含其中。

二、 組織政治行為

「組織政治行為」係指個人或團體在組織中,當自身或團體利益與組織 利益發生衝突時,試圖運用權力、影響、非正式行為或資源分配,以遂其所 期望之目標,而此目標可能是不被組織所支持的。

本研究所定義的「學校組織政治行為」係指學校教育人員在學校中,其 個人或所屬團體因自身利益與學校組織利益發生衝突,而試圖運用權力、影 響、非正式行為或資源分配,來達成某種想要的結果。本研究探究相關文獻,

將常用組織政治行為歸納為下列五種類型:

(一) 影響結盟:學校教育人員在學校事務上,企圖運用平時建立的情誼影響 學校同事,或與同事因共同權益而互惠合作,形成非正式團體,藉由形 成人際網絡,來解決問題、交換利益、爭取相同資源或達到某項特定目 標。

(二) 資源運用:學校教育人員善用學校內外各項資源,藉以發揮影響力或交 換利益以改變決策,達成其目標。在資源運用的政治行為中,組織成員 運用此項行為主要目的乃在獲取個人或所屬團體利益,所運用之資源包 括人(包括主管、同事和外部專家等)、事、物均屬之。

(三) 保持彈性:學校教育人員面對學校各項事務時,為避免衝突、規避可能 發生的問題或希望能有選擇性的目標所採取之保持行事彈性的策略。在 保持彈性的組織政治行為類型中,研究者將學校教育人員較為消極的政 治行為列入,如冷漠、推諉等,因為此項政治行為若以正面的角度觀之,

可以發現這是學校教育人員保持自身彈性的一種作法。

(四) 形象管理:學校教育人員形塑自己的公共形象,試圖透過形象的營造,

吸引他人的注意或改變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甚而藉此影響他人。採用形 象管理之組織政治行為者,主要運用推銷或曝光自己良好的外在形象,

來達成自己的目標。

(五) 法理訴求:學校教育人員依據事實資料、援引前例,或配合學校法規、

教育政策或合法權威,透過協商的方式提出合乎法理的邏輯分析,試圖 說服相關人員形成共識,以利推動學校業務。

就操作型定義而言,本研究所指之學校組織政治行為,係指受試者在研 究者編製之「國民中學學校組織行為與組織信任調查問卷」中學校組織行為 部分之得分情形,內容包括影響結盟、資源運用、保持彈性、形象管理與法 理訴求等五種類型相關題目。受試者若在組織政治行為總得分愈高,表示其

(6)

運用組織政治行為整體情況愈頻繁。從各類型得分而言,若其在某類型政治 行為得分愈高,代表其運用該類學校組織政治行為之情況愈多;若得分愈 低,則代表其愈少運用該類組織政治行為。

三、 組織信任

「組織信任」係指在組織場域中,信任者與其他組織成員相互依賴,且 對其他組織成員的行為有正向期望,願意相信他人會考量其利益而做出對其 有利之行為。當信任者付出信任時,即冒著受傷害的可能性,但其仍願意承 擔此風險,認為他人是可預測、可靠並對其賦予其信心。

本研究所定義的「學校組織信任」係指在學校中,學校教育人員彼此依 賴,且對學校組織或其他同事的行為有著正向期望,願意相信學校與同事會 考量其利益而做出有利於他的行為。當學校教育人員付出信任時,即自願承 擔受傷害的風險,他們會認為學校和其他同事是可預測、可靠的,並對所信 任的對象賦予信心。本研究將組織信任分為對學校組織系統的信任、對學校 主管的信任、及對學校同事的信任三個層面,茲就其內涵說明如下:

(一) 對學校組織系統的信任:學校教育人員相信學校會在不損及其利益的 考量下作出決策,是以願意在無法監控學校的情況下,將自己暴露於 易受傷害的情境中。

(二) 對學校主管的信任:即學校教育人員信任主管的能力,包括主管的專 業知能、領導、善意、正直等;也願意相信主管對學校同事是真誠且 會認真考量其工作上的需求。這裡所指之學校主管,主要指涉對象為 校長及各處室主任、組長。

(三) 對學校同事的信任:即學校教育人員對其他同事的信任,亦即學校教 育人員相信學校同事間是誠懇相待,並認為同事有能力處理好工作上 的事務;而遇到困難時,也相信學校同事會伸出援手。

就操作型定義而言,本研究所指之學校組織信任,係指受試者在研究 者所編製之「國民中學學校組織行為與組織信任調查問卷」中學校組織信任 部分之得分情形,內容包含對學校組織系統的信任、對學校主管的信任和對 學校同事的信任等三個層面的相關題目。受試者若在組織信任部分總得分愈 高,表示其對整體學校具有愈高度的信任感。從各層面得分而言,若其在某 層面得分愈高,代表其對該層面之學校組織信任有愈良好的信任程度;若其 在某層面得分愈低,則代表其對該層面之學校組織信任程度愈低。

(7)

第三節 第三節第三節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研究方法與步驟研究方法與步驟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節旨就本研究之研究方法與具體研究步驟進行說明,分述如下:

壹、、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回應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以「問卷調查法」為研究方法。

研究者一方面參酌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工具,一方面根據相關文獻,編製「國 民中學學校組織行為與組織信任調查問卷」作為本研究之調查工具,藉以瞭 解國民中學組織政治行為與組織信任之現況,並探究兩者相關情形,最後依 據研究發現,提出結論與建議。

貳、、 研究步驟研究步驟研究步驟研究步驟

本研究首先確立研究主題,並著手蒐集相關文獻加以分析,進一步發展 研究動機、具體化研究目的、提出待答問題後,即逐步進行研究。茲將本研 究之具體研究步驟繪於圖 1-1,並將各步驟說明如下:

一、 確立研究主題

蒐集並閱讀學校組織政治行為與組織信任之相關文獻,觀察與思考教育 現況,以確立研究主題、發展研究動機,進而對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加以界 定,確定研究方法與步驟,建立研究架構,釐清研究範圍與限制,據以執行 本研究。

二、 相關文獻蒐集探討

撰寫論文時,利用各圖書館與相關資源,蒐集學校組織政治行為與組織 信任相關之中西文獻,包括論著專書、論文、期刊與研究報告等。在研讀同 時,進行分析、整理,建立本研究之論述基礎,作為調查問卷設計之用。

三、 編製問卷及進行正式調查

結合研究目的、待答問題並根據文獻探討所得,擬訂問卷大綱,並據此 編製「國民中學學校組織行為與組織信任調查問卷」。經指導教授及專家學 者指示引導,並依其意見進行問卷修正後,進行預試,建立信效度,形成正 式問卷。依樣本選取結果,將正式問卷郵寄至各樣本學校實施問卷調查。

(8)

四、 問卷資料整理與分析討論

問卷回收後,針對有效問卷做資料整理、編碼登錄,利用 SPSS for Windows 12.0 版統計套裝軟體處理問卷資料,並進行統計分析及結果討論,

以瞭解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政治行為與組織信任之現況及相關情形。

五、 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根據文獻探討、問卷調查結果,探究並解釋其中之符合與相異之處,進 而得出本研究之結論,再據以提出研究建議,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圖 1-1 研究步驟流程圖 國民中學組織政治行為與組織信任 關係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

確立研究主題

相關文獻蒐集探討

編製問卷

進行正式問卷調查

問卷資料整理與分析討論

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編製問卷初稿

建立問卷之專家效度

問卷預試 信效度分析

完成正式調查問卷

(9)

第四節 第四節第四節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節主要就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說明如下:

壹、、 研究範圍研究範圍研究範圍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範圍分為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兩部分,茲分述如下: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所指稱之「桃竹苗四縣市公立國民中學」係指桃園縣、新竹市、

新竹縣與苗栗縣四個縣市公立國民中學,私立國民中學、非學校型態之實驗 教育、完全中學前三年之國民中學教育階段以及特殊教育之國民教育階段不 列入本研究之範圍。另外本研究對象為現職學校教育人員(包括兼任主任職 務之教師、兼任組長職務之教師、擔任導師職務之教師與專任教師),校長、

實習教師與職員不在本研究範圍內。

二、 研究內容

本研究所欲探討之「組織政治行為」與「組織信任」,包括學校內部不 同層級和職別對組織政治行為與組織信任的看法。學校與外部之組織政治行 為以及組織信任的關係不列入本研究範圍,亦即學校與社區,學校教育人員 與家長之間的組織政治行為與組織信任不在本研究範圍內。

貳、、 研究限制研究限制研究限制研究限制

本研究對於學校組織政治行為與組織信任關係之探討,雖力求完善,但 仍有若干限制,茲說明如下:

一、 研究對象的限制

本研究問卷僅限於桃園縣、新竹市、新竹縣與苗栗縣四個縣市的公立國 民中學為研究範圍,未能瞭解私立國民中學、非學校型態之實驗教育、完全 中學前三年之國民中學教育階段以及特殊教育之國民教育階段等學校組織 政治行為與組織信任狀況,是以本研究在推論上有其限制。

(10)

二、 研究內容的限制

本研究內容僅限於學校內部組織政治行為與組織信任之探究,學校與外 部環境之相關行為並未著墨,此外亦未討論家長和社區人士參與學校事務所 發生之政治行為及其對學校的組織信任。因此,在研究結果的推論上亦受限 制。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李友錚【5】指出有關顧客需求特性的探討目前以 Kano 二維品質模式 最具代表。因此,可以利用 Kano

是當舖業的生存利基所在。典當人的信用借貸選擇,在一般效用

產科護理 人員角色 產科護理 人員角色 照顧者 照顧者.

第二章 產品與服務內容 : 一、產品與服務內容 二、創業團隊簡介與 任務執掌 三、營收模式.. 第三章 市場與競爭分析 :

 在商業方面,乾洗店的乾洗油(主要是四氯 乙烯) 、加油站的汽柴油、瓦斯分裝及鋼瓶

另外,1970 年代起,美國推行最廣的戶外環境教育活動中包括 Project WILD (野生計畫)及 Project Learning

Genotoxicity and DNA adduct formation of incense smoke condensates: comparison with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condensates. A study of the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select

章節條名 草案內文 解釋.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