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Copied!
9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題目:台灣無線網通產業結構、行為與績效之研 究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Research of Wireless Networking Industries of Taiwan

系 所 別:經 營 管 理 研 究 所 學號姓名:E09619014 洪 美 芳

指導教授:鄧 瑞 兆 博 士

中華民國 九十八 年 七 月

(2)

近年來在全球 Internet 風潮之催化下,全球電腦網路產業蓬勃發展,呈現 空前之大幅成長。隨著網際網路興起,人們生活上依賴網際網路程度越來越高,

上網需求也愈殷切,加上近年來無線網路產品的速率不斷提升、價格不停下滑,

吸引許多用戶開始使用,又因無線網路產品具架設方便、移動便利、價格滑落,

上網快速等優點,故有取代有線網路產品之趨勢。

本文主要的目的在探討台灣無線網通產業之發展概況運用產業經濟學中 Mason-Bain的「結構-行為-績效」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S-C-P) 理 論,分析其市場結構、廠商行為與營運績效。本文將(1)以最大二大廠商集中率 (Two-firm Concentration Ratio,CR2)與賀氏指標(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HHI) 作為衡量市場集中度之指標。(2)另採SWOT、4P及五力分析模式探討該產業之 廠商行為及競爭策略。(3)再從財務觀點運用績效評估指標來衡量業者之績效變 化,以了解台灣現有無線網通產業市場的經營狀況。(4) 最後,透過個案研究與 專家訪談,以進一步暸解業者經營之方針,競爭力與未來發展策略。

研究結果發現: (1)台灣無線網通產業的前兩大廠商的市場集中率與賀氏指 標均傾向中高度市場集中市場,但市場集中度有下降的趨勢;(2)從廠商行為得 知,無線網通廠商透過不同的市場通路進行不同的產品競爭策略;(3)2008 年台 灣無線網通產業的經營績效未受金融海嘯的影響,持續小幅成長;(4)個案公司 具有優良的經營團隊及技術領先的產品,是台灣無線網通產業中的明日之星。

關鍵詞:無線網路、結構─行為─績效、市場集中度、賀氏指標

(3)

Abstract

It becomes more popular and development in computer networking industry in the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 increase of Internet explorers. The reason for this fact is that people use Internet very frequently. Internet has become more necessary and valuable in our life. Meanwhile, wirelesslan products have increased singficantly communication speed and leaded to prices droped quickly.

Therefore, Wirelesslan has inteaded Lan.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Networking Industry applying the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S-C-P) theory developed by Mason-Bain to investigate the market structure, firm behaviors and performances. The study uses Two-Firm Concentration Ratio (CR2) and 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 (HHI) as indexis to measure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market. The study also evaluates the fluctuation of performances of firms us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is from financial viewpoint to understand the operational status of the industr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Wireless industry is a middle highly concentrated market. (2) The firms are OEM export-oriented and have strong research and develop abilities, therefore, they can afford the competitive prices to competite with thos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3) Although firms had the high growth in revenues, their operational efficiency has not improved. (4) The only some of big firms leads the Wirelesslan market and the rest of firms may exit the marke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Wireless Industry,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Market Concentration, 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

(4)

要... i

次...iii

次... iv

次...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資料來源、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3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產業經濟理論概述... 7

第二節 結構─行為─績效理論之沿革與內涵 ... 7

第三節 結構─行為─績效理論之相關文獻 ... 16

第四節 競爭策略之理論... 21

第五節 無線網通產業之相關文獻... 25

第三章 台灣無線網通產業發展沿革、特性與現況分析... 28

第一節 產業之定義與技術標準... 29

第二節 產品之定義與特性... 34

第三節 產業趨勢及現況分析... 39

第四章 台灣無線網通產業之 S-C-P 分析 ... 47

第一節 台灣無線網通產業之市場結構... 47

第二節 台灣無線網通產業之廠商行為... 50

第三節 台灣無線網通產業之營運績效... 60

第五章 個案分析-以 X 公司為例 ... 66

第一節 公司沿革... 66

第二節 經營方針... 68

第三節 競爭力分析... 69

第四節 目前營運狀況與未來發展策略分析... 72

第五節 X 公司 SWOT 分析 ... 74

第六節 專家訪談... 7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81

第一節 結論... 81

第二節 建議... 83

(5)

表1 國內運用結構─行為─績效方法之相關文獻彙整 ... 18

表2 國外運用結構─行為─績效方法之相關文獻彙整 ... 20

表3 無線網通產業之相關文獻彙整... 26

表4 無線通訊技術標準... ...32

表5 無線通訊技術屬性分類... 34

表6 無線通訊範圍... 35

表7 WALN銷售地區別... 44

表8 2003~2007年我國無線網通業者營業收入統計表... 47

表9 2003~2007年我國無線網通業者市場占有率分析表... 48

表10 2003~2007年我國無線網通業者市場集中度... 48

表11 台灣無線網通業者優劣勢分析... 53

表12 績效面評估指標計算公式... 60

表13 無線網通業者之純益率比較... 60

表14 無線網通業者之總資產報酬率比較... 61

表15 無線網通業者之股東權益報酬率比較... 62

表16 無線網通業者之每股盈餘比較... 62

表17 X公司之發展沿革... 67

表18 2007~2008X公司產品銷售比重... 67

表19 2007~2008X公司主要產品銷售地區結構... 68

表20 X公司公司SWOT分析 ... 77

(6)

圖 1 台灣網路通訊產業產值... 2

圖 2 台灣網路通訊產業產品產值化... ..3

圖 3 研究流程圖... 6

圖 4 結構─行為─績效架構圖 ... 10

圖 5 Michael Porter 五力分析... 23

圖 6 2004~2009 年全球 WLAN 產品出貨量變化圖... 40

圖 7 2008~2009 第一季 WALAN 產品出貨量變化圖... 41

圖 8 2007 第四季~2009 第一季 WALAN 產品出貨變化圖... 42

圖 9 2006~2011 台灣無線網路卡出貨量變化與預測... 44

圖 10 2006~2011 台灣無線路由器出貨量變化與預測... 45

圖 11 2003~2007 年無線網通營業收入變化圖... 49

圖 12 2003~2007 年無線網通市場占有率變化圖... 49

圖 13 純益率比較圖... 61

圖 14 總資產報酬率比較圖... 62

圖 15 股東權益報酬率圖... 62

圖 16 每股盈餘比較圖... 64

(7)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近年來在全球 Internet 風潮之催化下,全球電腦網路產業蓬勃發展,呈現 空前之大幅成長。英國科學家伯納斯李(Berners,Lee)發明 world wide web

(WWW)的概念,並於 1991 年創設了第一個網址,孕育出一個網際網路的 新思潮,改變了全球人類的生活型態。隨著網際網路興起,人們生活上依賴網 際網路程度越來越高,上網需求也愈殷切,可以全天即時與世界各地連線,隨 時可取得或發送資訊,網路打破了地理空間的侷限,資訊快速流通的結果,造 就了一個競爭無國界,商機全世界的局勢。加上無線網路產品的速率不斷提升、

價格不停下滑,吸引許多用戶開始使用,又因無線網路產品具架設方便、移動 便利、價格低、上網快速等優點,故有取代有線網路產品之趨勢。

近年來全球越來越多企業、機場、旅館、圖書館,咖啡廳與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業者合作設置無線上網環境,因此也帶動台灣在無線網路設 備產業的興起。所以,未來不論在家庭、企業及公眾區域有逐漸無線化趨勢,

且政府也已將其列入六年國建數位台灣重大建設中,由此可知其未來發展商 機、潛力與重要性。

加上政府目前正積極推動的「行動-M 台灣計畫」,是在結合寬頻網路的建 置、雙網整合及無線寬頻網路的應用下,以「行動台灣、應用無線、商機無限」

為發展願景,全力推展行動生活、行動服務、行動學習、行動偏鄉等一系列標 竿之無線寬頻應用服務,為構建一個完善的寬頻網路環境,計畫將無線區域網 路(WLAN)覆蓋率於都會區達到 80%至 90%,鄉鎮達到 30%至 40%;使得公眾 無線網路之未來發展商機可謂炙手可熱。

根據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Market Intelligence & Consulting Institute,

(8)

年成長至今,其中 2004 年產值比 2003 大幅增加至 450 億美元,主要是因為無 線網路產品的出貨產值大增,使年成長率增加為 35%,從 2004 年起至今,也 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如圖 1 所示)。

圖 1 台灣網路通訊產業產值 資料來源: 資策會 2008年4月

台灣網路通訊產品的全球佔有率從2005年至2007年,無線網路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 ,簡稱NIC)是小幅成長存取橋接器(Acess Point, 簡稱AP)是呈現下 降,數位用戶迴路寬頻的客戶前端設備(Digital Subscriber Line & 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簡稱DSL CPE)、纜線的客戶前端設備Cable & 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簡稱CABLE CPE)、 (LAN-Phone,簡稱IP Phone)、網路電 視STB(Internet Protocol STB, 簡稱IP STB)是呈現成長,語音路由器(簡稱VoIP Router)及語音網路電話盒(簡稱VoIP TA)是維持不變。但整體而言,台灣整體網 路通訊在全球的市場是逐年有增加的趨勢與發展潛力(如圖2所示)。

圖 2 台灣網路通訊產業產品產值

(9)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無線網路的便利創造了傳統有線網路無法達到的市場利基,因而締造了無 線網路產業的新契機。本研究以我國無線網通產業為研究範圍,以台灣無線網 通製造商為研究對象,透過次級資料為探討基礎,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1. 探討台灣無線網通產業之發展沿革與經營現況。

2. 利 用 產 業 經 濟 學 中 Mason-Bain 的 「 結 構 - 行 為 - 績 效 」 理 論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以下簡稱 S-C-P) ,探討無線網路產業之市 場結構、廠商行為與營運績效之內容。具體而言,本研究利用各廠商於公 開資訊觀測站之上市櫃財務報表,來計算賀氏指標(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HHI)與兩大廠商集中度指標(Two-firm concentration ratio,CR2)作為衡 量此市場之集中度,以探討無線網路產業之市場結構;另採SWOT、4P及 五力分析模式探討該產業之廠商行為及競爭策略;再從財務觀點運用績效 評估指標來衡量業者之績效變化,以了解台灣現有無線網通產業市場的經 營狀況;最後,透過個案研究與專家訪談,期望更進一步暸解業者經營之 方針,競爭力與未來發展策略。

3. 期望研究結果,可提出具體建議予無線網通產業之業者參考,並供政府制 定相關產業政策之參考依據。

第三節 資料來源、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一、資料來源

本文以下所採用之資料來源,可分成兩大部分:

(一)次級資料(secondary sources)

次級資料來源有:(1)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

(10)

報、經濟日報;(3)全國博碩士論文檢索資料;(4)個案公司及相關同業公司 簡介及網站、公開說明書及公司年報。

(二)個案訪談(Case interviewings)

藉由個別人員訪談( personal interviewing ) 及電話訪談( telephone interviewing) 的方式以瞭解企業營運現況及策略觀點,並彌補前者之不足。

二、研究範圍

本研究範圍乃是針對台灣無線網通的業者為對象,因2003年起整個無線網 通產業的快速起飛,並開始大量出貨至各國,故本研究採用期間從2003年至2007 年對外公開之上市櫃財務報表做為產業經營概況與相關財務績效指標之資料來 源。產品的主要範圍是涵蓋WiFi(Wireless Fidelity)無線網路通信的產品(例如:

無線網路卡、路由器、閘道器、寬頻ADSL等),並以Wi-Fi聯盟(Wi-Fi Alliance)

所持有IEEE 802.11標準為主。

三、研究限制

目前我國有製造無線網通產品上市櫃業者約為 15 家廠商。但部份廠商1在 公開資料的財務報表乃是合併報表,故無法衡量個別產業之營運績效,故不在 此研究範圍。本研究僅以上市櫃的無線網通業其無線網通所佔總營收比率大於 75%的四家廠商為探討的研究對象,分別為正文科技、建漢科技、中磊科技、

智易科技。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一、 研究架構

本研究運用結構-行為-績效分析方法探討台灣無線網通產業之沿革及現 況;除本章為緒論外,第二章則為文獻探討部分,共分五節:第一節為產業經

(11)

濟學理論,第二節為產業經濟學當中的結構-行為-績效分析法之沿革與內涵,在 第三節則是說明有關結構-行為-績效理論過去研究之相關文獻,第四節競爭策略 之理論,第五節則對於台灣無線網通產業之相關文獻做探討;本研究之第三章 將重心放在了解台灣無線網通產業發展沿革、特性與現況分析,共分四節:第 一節為產業定義與技術標準,第二節為產品之定義與特性,在第三節則是說明 有關台灣無線網通產業之現況特質與發展趨勢;在第四章部分則是運用S─C─P 模式分析台灣無線網通產業,該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將以兩大廠商集中率 CR2(Two-firm concentration ratio)及賀氏指標(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HHI) 計算市場集中度,並分析產品差異程度與進出市場條件以了解台灣無線網通之 市場結構,第二節則探討台灣無線網通產業之廠商行為,第三節則運用財務相 關績效指標包括純益率、總資產報酬率、股東權益報酬率及每股盈餘等來衡量 業者之績效表現。第五章個案分析探討,藉以了解業者之競爭力、目前營運狀 況與未來發展策略;最後一章則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

二、 研究流程

根據上述研究架構,本文之研究流程圖如圖 3 表示:

(12)

圖 3 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根據研究背景與動機,確定研究目的與研究範圍

回顧產業經濟學結構─行為─績效(S-C-P)理論之沿革,並研究無線網通產 業與S─C─P理論做相關文獻探討

透過個案分析與訪談,了解業者經營之方針、競爭力與發展策略 探討台灣無線網通產業之定義與特性並分析市場發展沿革與現況

利用 S─C─P 理論對台灣無線網通產業加以分析及探討,並從財務觀點衡 量業者之績效變化

針對分析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並提出未來研究方向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產業經濟理論概述

產業經濟學(industrial economics),又稱產業組織(industrial organization),

主要在探討不同市場、不同產業中,個別廠商間的互動,以及廠商與產業間的 相互關係(周添城譯,1990)。產業經濟學以廠商及產業為研究的主要對象,

它的研究內容包括產業發展、結構改變、廠商行為、市場結構、廠商與市場結 構間的相互關係、政府政策、經濟福利等。亦即研究不同的市場結構下,廠商 的生產活動、並探討市場結構的差異性及不完全性與政府的產業政策對廠商行 為及經濟目標的影響(陳正倉、林惠玲、陳忠榮、莊春發,2004)。

產業經濟學的基本論述是指產業的「市場結構(structure)」會影響廠商的

「行為(conduct)」,而市場的「結構」與廠商的「行為」則會共同影響到廠 商的「經營績效(performance)」(薛琦,1988),這三者間的影響關係也就 是產業經濟分析的SCP 研究模式(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Paradigm,SCP 模式)(周添城譯,1990)。

第二節 結構─行為─績效理論之沿革與內涵

一、 結構─行為─績效理論之沿革

產業組織的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學 Mason(1939)所提出,在其「Price and Production Polices of Large-Scale Enterprise」書中,他認為市場結構是影響企業 訂價及生產政策的重要變數,而且企業的獨佔力是獲取超額利潤的主要因素 1938 年哈佛大學以 Mason 教授為主成立了一個包括 Bain 在內的研究小組,

對不同行業的市場結構、企業行為進行實證分析。他們以案例研究作為突破的

(14)

人的努力,傳統產業組織理論於焉形成。傳統產業組織理論的基本特徵是「結 構-行為- 績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S-C-P) 」分析模式。長期以來

「結構-行為-績效」分析模式一直是傳統產業組織理論研究的核心,它是建 立在新古典經濟理論基礎上。

20 世紀70 年代以前,按照傳統產業組織理論的邏輯,S-C-P 分析範式假定 在市場結構、廠商行為和市場運行績效之間存在著確定的因果關係,市場的結 構-行為-績效之間存在的是一種簡單的、單向的、靜態的因果關係,即市場 結構決定廠商行為,從而市場結構通過廠商行為影響經濟運行的績效。自20 世 紀70 年代以來,S-C-P 分析範式成為理論界和經濟界批評討論的熱點。許多經 濟學家指出,市場結構、廠商行為和運行績效之間的關係遠不是如此簡單和確 定,而是非常錯綜複雜的。因此,最近的產業組織理論發展否定了生產者和消 費者為完全理性的假設,認為兩者所擁有的信息是不完備的,市場也不能自動 實現均衡,開始採納信息經濟學和博奕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使S-C-P 單向靜 態的分析模式在轉變為雙向的、動態的分析模式,以使能夠更敏銳、更完善地 反應現實。

但有些學者對 SCP 模型中的行為變數有不同的看法,因此發展出結構學派 及行為學派。

(一)結構學派

結構學派以Bain為首,該學派認為廠商所處的市場結構與其經營績效間具 有直接的關係,不需透過企業的行為,市場結構即可影響經營績效。但其僅以 市場結構為解釋變數之SCP模型,卻遭受很多學者的質疑。因此Bain提出三項論 點來做說明:

1. 對產業組織理論發展而言,市場行為變動對績效推測並不重要。對實際績效 之推測,利用結構指標做為自變數即已足夠。

(15)

2. 建立結構-行為與行為-績效之關係,將導致不確實的推測。因為同一種結構 會產生差異很大的市場行為,或一種行為型態會產生各種不同績效。

3. 即使可以建立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構-行為-績效,但欲檢定此項假設將遭受許 多困難。因為許多商業行為的資料並無法完整且正確取得。若同時考慮結構 與行為兩個變數,模型將過於複雜,因而導致結果含糊不明確。

(二)行為學派

Scherer及Shepherd則傳承Mason與Bain的SCP觀念而發展出更完整的產業組 織架構。Scherer認為Bain所提出的模型,優點是簡單,但其缺點就是太簡單,

而對Bain所提出的三點論述做了一些說明,分別敘述如下:

1. 針對Bain所提的第一項,認為採用結構變數解釋產業績效,已有很大的進 步,事實上對後續的研究有相當大的貢獻。但若能加入行為變數的分析,則 可消除一些統計上的變異,而使推測更理想。

2. 預測之所以會模糊不定,是因為許多重要的變數未能包括在模式中。若能引 進較多相關之獨立變數,將可更精確的由結構預測行為,再由行為預測績效。

3. 縱使研究過程可能遭受到許多困難,但是相關產業組織之研究乃可進行。

早期學者多採用單項關係來討論結構-行為-績效理論之架構,而且是單方向 之因果假設,即市場結構影響廠商行為,廠商行為影響營運績效之單向直線 關係。晚期學者則認為結構-行為-績效之間除了具有雙向關係,表示市場結 構會影響廠商行為、廠商行為會影響營運績效外,營運績效也可能會透過廠 商行為進而影響市場結構,產生反饋效果。

因此S-C-P分析模式其架構如圖4所示,其中常見之市場結構變數有市場集中 度、產品差異性、及市場進入障礙等,行為變數則以定價行為、產品策略、競 爭策略等衡量,市場績效則主要以利潤或生產與分配效率為代表。

(16)

市場結構(S) 買方及賣方家數 產品差異度 新廠商進入障礙 成本結構

整合與多角化

基本條件

供給 需求

原料 需求條件

技術 成長率

價值重量 購買方式 規模經濟 替代性 範疇經濟

行為(C) 定價行為 產品策略 廣告 競爭策略 協商

購併與聯盟

政府管制 管制

反托拉斯 進入障礙 總體經濟政策

績效(P) 生產與分配效率 技術進步

產品品質 公平 利潤率

圖 4 結構─行為─績效架構圖 資料來源:(1)林靜儀(2004),p.208

(2)本研究整理

(17)

二、結構─行為─績效之內涵 (一) 市場結構(Market structure)

市場結構(market structure),也可稱為產業結構(industrial structure),是指一 個市場之組織特徵(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 market),而這些特徵,可影 響買賣雙方間之相互關係,賣方和買方之關係,以及賣方對可能進入市場供貨 的新廠之關係。在產業經濟學中,市場結構(Market Structure)係指在市場內 大小廠商的分布情況,也是市場組織的特性,這些特性會影響市場內競爭情勢 與價格之訂定乃至於價格競爭策略。主要因素包括市場內買方及賣方家數、產 品差異性、新廠商進入障礙、整合與多角化、成本結構與市場佔有率等。結構 涉及一國經濟中某一特定市場或產業的重要性和特點,也就是生產同類產品(嚴 格說是生產具有密切替代關係的產品)的生產者在同一市場的集合,這些生產 者之間的關係結構就是產業組織的研究對象。

換言之,市場結構所代表之意義,是指那些可能影響市場內之競爭策略、

定價策略、獲利程度等的市場組織特性。市場結構即是產業的基本結構,廠商 所生存的環境決定該產業中的廠商行為,而廠商行為又決定該產業經營績效的 優勢。另外,結構並不包括市場外在因素,如國民所得、國家政策等。但它亦 不包含市場內個別廠商之因素,但它確是與市場內部共同存在且可影響廠商行 為的重要行為有關。美國賓州大學經濟系教授Herman M.Southworth說:「市場結 構分析」就是認定市場之組織特徵,由該特徵去推測廠商作為,以瞭解其經營 績效。市場結構在策略上有以下特徵:

1. 市場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

市場集中度指標是決定產業結構最重要的變數,說明各廠商在市場中的分 佈狀況,可從完全競爭、寡占、獨占性競爭以及獨占等方面來判定集中度之大

(18)

額之比例關係。自 1950 年代以來,最經常用來測量產業市場集中情形的指標主 要有:一是集中率(CRn),另一是賀芬達─賀希曼指數(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 以下簡稱 HHI),即賀氏指標(Albarran,1996;周添城,1995) 。以下將集 中率(CRn)定義公式及說明其意涵:

 

n 1 i K i

CR n

(1)

其中CRn表示市場中前 n 家廠商的市場集中率,

S

Ki SiSi表示第 i 家廠

商的營業收入,S 表示市場總銷貨額,

K

i表示第 i 家廠商銷貨額占整個市場總 銷貨額之比率。N 表示廠商從最大排列到最小的數目,一般通常使用的指標為 前四大廠商集中率 CR4(Four-firm Concentration Ratio) Ratio),其值介於 0 與 1 之間,數值越大表示市場集中率越高,若市場是由四家廠商瓜分之情況,其數 值為 1;若市場為完全競爭,則指標值趨近於 02

集中率計算似乎簡單且可清楚看出市場之狀況,但僅考慮前幾家最大廠 商,確忽略其他市場中之廠商,因此本研究將另以 HHI 計算市場集中度。HHI 即是指每家廠商市場佔有率的平方之和,其考慮所有 N 家廠商市場佔有率,表 示各家廠商對市場的影響力,其公式表示如下:

 

N 1 i

i 2 K

HHI (2)

Ki 表示第 i 家廠商的市場佔有率,N 是市場中廠商總家數。若市場為完全 競爭市場,每家廠商的市場佔有率趨近於 0,故賀氏指標值亦趨近於 0。當市場 為獨佔市場,其指標值為 13

2 Bain 對 CR4所提出的衡量標準為:非常高度的市場集中率 CR4≧75%;高度之市場集中率 CR4=65~75%;中高度之市場集中率 CR4=50~65%;低度之寡占市場 CR4=35~50%;零碎市場 CR4<35%。

詳情參見許文富(1991),p.2

(19)

2. 產品差異度性

因消費者注重產品的屬性,因此對於多樣性的選擇會有不同的偏好,廠商 自然必須討好消費者的偏好,提供差異化的產品。

3. 進入市場障礙

原則上,市場進入障礙愈少愈有利於競爭。廠商之間彼此勾結、策略聯盟、

購併與採取壓制競爭策略等方式都會使想進入市場的新廠商面臨高度的進入障 礙。

根據市場結構的衡量指標可以對市場結構作分類,主要係以最大四家廠商 的集中度與廠商的佔有率做為分類標準,並依廠商數目的多寡與商品的差異性 可分為完全競爭、完全獨佔、寡頭獨佔及獨佔性競爭等四個不同型態的產業組 織或結構。其中寡佔又可區分為領導性廠商之寡佔(dominant oligopoly)、高 度寡佔(tight oligopoly)及低度寡佔(loose oligopoly),以下一一介紹(Shepherd

& Shepherd,2004;陳正倉、林惠玲、陳忠榮、莊春發,2004)。

(1)完全競爭市場結構: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徵是,市場內廠商的數目很多,每個 廠商都很小,產品品質完全相同,廠商可以自由加入與退出市場,消費者與 廠商都具有完全的資訊,各廠商對市場價格沒有影響力。

(2)獨佔市場結構:產業內只有一個廠商,其市場佔有率為100%,生產無相近 代替品的產品,廠商價格具有極大的影響力。獨佔廠商形成的原因主要為:

廠商的策略、擁有特殊的技術或知識、享有規模經濟(市場只能容納一個廠 商)、控制重要的生產原料、政府法令的規定或擁有專利權。

(3)寡佔市場結構:產業內只有少數幾家廠商,生產品質相同或品質略有差異的 產品,廠商對價格有相當的影響力。由於只有少數廠商存在,因此廠商彼此 之間會相互影響,廠商之間可能是相互競爭,亦有可能勾結在一起。依廠商

(20)

的市場佔有率或CR4 可分為:(a). 領導性寡佔:產業內最大一家廠商的市場 佔有率超過50%,沒有相匹敵的競爭者存在,大廠商是價格的決定者,小廠 商是價格的接受者,廠商的行為類似完全獨佔廠商。(b). 高度寡佔:產業內 最大四家廠商的市場佔有率在60%至100%之間,由於四大廠商佔有率超過 60%,因此廠商間易於採取聯合行為,共同訂定統一的價格,或限制各個廠 商的數量,以追求共同利潤及個別利潤之極大。(c). 低度寡佔:產業內最大 四家廠商的市場佔有率約在40%,廠商間不易進行勾結,而會相互競爭。低 度寡佔的市場廠商知道市場上只有少數幾家廠商,也了解自己的行為會影響 競爭對手,競爭對手的行為也會影響自己,因此在做決策之前,通常會對競 爭對手的行為或可能的反應做出猜測,而後再根據猜測結果做出對自己最有 利的行為或決策。

(4)獨佔性競爭市場結構:產業內有很多廠商存在,而最大4 家廠商的市場佔有 率低於40%,且最大一家的市場佔有率不超過10%。產品可能是同質的,也 可能是異質的,廠商對價格有些影響力。獨佔性競爭廠商的產品有些差異 時,由於品質上的差異,形成消費者的偏好,因此廠商對商品都有一些影響 力。所謂產品差異是指消費者主觀認為兩種產品是不相同的。

在產業經濟學中,在衡量市場結構的變數上,基於實證資料的取得,多以 產業集中度、市場占有率與廠商規模大小作為測定市場結構的指標。

(二)市場行為(Market conduct)

在產業經濟學中,市場行為(Market Conduct)是企業因應市場變化所表現 出來的行為模式,主要包括定價行為、產品策略、研究開發、廣告、競爭策略、

協商與勾結及併購與策略聯盟等。市場行為是企業體或廠商,在其採購原料與 出售產品的市場中,為求生存與發展,所採取的種種行為。市場行為依照Bain 之定義,是指一個企業體或是廠商,為適應或是調適期所處買賣市場,而運用

(21)

1. 個別或廠商群體,決定產量或價格的方法—以群體最大利潤或個人最大利潤 為前提。

2. 產品政策─產品差異程度。

3. 促銷政策─促銷活動。

4. 同業間的聯繫方法(coordination),同業間彼此採取之價格策略、產品政策、

促銷政策。

5. 是否採用有關策略,阻止新廠商進入市場。

(三) 市場績效(Market performance)

在企業管理中通常以「經營績效(Operation Performance)」一詞對所有經營 目標的衡量。分析經營績效的優劣是為了要確認企業的經營是否合乎經濟效 率,亦即指企業所採用行為策略後達到的效果,可以表現在產出、就業量、分 配效率、公平等指標上。企業經營之目標,除了追求最大利潤外,尚有追求市 場佔有率極大、員工滿足感等多重目標。

市場績效係指市場結構與市場行為相互影響所產生的結果,評估其在市場 體系中是否達到社會福利的指標,以及達到目標的最佳可能貢獻之差距程度,

以反應廠商策略運用的結果,主要表現在生產和分配效率、技術進步、產品品 質、公平及利潤率等。

市場績效也可說是廠商在一會計年度之所有市場活動所致的最終成果,這 其中項目包括稅前或稅後之總資產報酬率、股東權益報酬率或權益報酬率等。

在企業管理中通常以「經營績效(OperationPerformance)」一詞對所有經營目標 的衡量。分析經營績效的優劣是為了要確認企業的經營是否合乎經濟效率,亦 即指企業所採用行為策略後達到的效果,可以表現在產出、就業量、分配效率、

公平等指標上。企業經營之目標,除了追求最大利潤外,尚有追求市場佔有率 極大、員工滿足感等多重目標。

(22)

為財務性之衡量指標,共分為兩項目:(1)會計指標:如投資報酬率(ROI)、總投 資報酬率(ROA)、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每股盈餘(EPS) 等。(2) 資本資產定 價模型(CAPM)為基礎之方法,適用於衡量企業之長期績效,重視股東權益之價 值及市場報酬。2. 組織研究法:主要為非財務性之衡量指標,如總生產量、員 工士氣等。其中又可分為目標模式、資源系統模式、生態或參與滿意模式四種。

市場績效是指廠商在產業中採取行為策略後所產生之結果與績效。廠商所 追求之策略,與其所運用策略、手段或過程的最後結果。也就是指市場績效是 經廠商採取相關之「行為」後,所呈現於市場的最後結果;包括價格、產量、

生產成本、銷售成本、產品設計等各層面之經營成果。Bain 將市場績效涵蓋以 下幾個面向:

1. 價格和平均生產成本之間的差距—獲利程度。

2. 生產規模(或生產能量)大小所引起的生產效率。

3. 生產成本與促銷成本之間的相對關係(兩者之比率關係)—若促銷成本比率 高,表示該產品為價格彈性大之產品。

4. 產品特徵,包含款式選擇、品質水準、產品種類等。

5. 廠商與產業對發展新產品及發展新技術(創新)的速率(rate of progress)以及 其相對所需之進步成本。

第三節 結構─行為─績效理論之相關文獻

以結構─行為─績效理論來探討產業分析之相關文獻,較著重於農產品、製 造業等傳統產業為主,如:許文富(1991)探討台灣地區農產品批發之市場結構,

林靜儀(2004)探討台灣地區製造業之市場集中度、廣告密集度與利潤率三者間的 關係,而邱勝崇(2005)以台灣家電業產業為例,探討廠商加入與市場競爭的情 況,運用了結構─行為─績效之理論概念,分別採取不同的衡量變數來探討台灣

(23)

呈現相當廣泛之情形,似乎把此理論概念更加實用化運用在不同的產業領域。

如:李彪(2000)探討台灣媒體產業,並且以中國時報作為探討的代表對象;陳炳 宏、鄭麗琪(2003)則探討台灣電視產業的發展情況,並選取廣告營收、節目收視 率以及得獎紀錄作為衡量績效的評估指標;謝美玲(2005)探討台灣航空業,以個 別航空公司之載客人數佔總載客人數之比率來衡量,以前兩大廠商市場佔有率及 賀氏指標(HHI)計算台灣航空市場集中度;王馥瑋(2007)探討台灣地區銀髮族住 宅;黃筠暉(2007)探討台灣地區的零售業;王友慶(2006) 針對台灣上市櫃銀行業 在金控與非金控架構下之產業特性,透過 SCP 模型、單變量分析及階層回歸分 析,探討其市場結構、行為及績效所受影響因素及三者間之關聯性;陳宇信(2008) 探討我國行動電話服務產業等。由此可知結構─行為─績效理論運用的層面不再 侷限於我們所熟悉的傳統產業,而是不斷有更多學者將此理論概念分析的更加 廣泛、創新在一些新的產業領域。

現將台灣及國外近年來運用結構─行為─績效分析法之相關研究文獻彙整如 表 1 與表 2。

(24)

表 1 台灣運用結構─行為─績效方法之相關文獻彙整

作者 研究主題 研究內容

李彪(2000) 媒體產業結構與 報業策略管理─

以中國時報集團 為例

先運用 S-C-P 分析法探討媒體的市場結 構、市場行為與營運績效,再利用五力分 析模式[1]探討整個媒體產業大環境。中國 時報在未來將轉型,轉型將結合各種媒體 與現有企業體系,由新聞報紙業升級為文 化資訊傳播事業,將中時企業轉形成一個 全方位的資訊服務事業。

陳炳宏、鄭 麗琪(2003)

台灣電視產業市 場結構與經營績 效關係之研究

以電視台廣告營收、節目收視率以及得獎 紀錄作為經營績效的評估指標,探討台灣 電視產業由原本的無線電視台寡占市場轉 變成多頻道競爭市場。結果發現電視服務 產業結構由寡占變成競爭市場型態,無線 電視在金鐘獎得獎數仍保持領先,但在廣 告營收與節目平均收視率已被有線電視所

超越,且兩者間差距可能日漸擴大。

林靜儀 (2004)

台灣地區製造業 市場集中度、廣告 密集度與利潤率 關係之探討

以台灣地區 249 種四位數字製造業為對 象,探討集中度、廣告密集度與利潤率之 因果關係。廣告密集度與利潤率兩者具有 雙向因果關係;市場集中度對廣告密集度 呈現「倒 U 字型」效果,但廣告密集度對 集中度並無顯著影響;利潤率對集中度則 為負向影響關係。

謝美玲 (2005)

結構行為績效之 研究─以台灣航 空公司為例

以開放天空(1987)為時間分隔點進行航空 市場結構、廠商行為與經營績效之分析。

其市場佔有率是以個別航空公司之載客人 數佔總載客人數之比率來衡量,以前兩大 廠商市場佔有率及賀氏指標(HHI)計算台 灣航空市場集中度。發現航空市場在開放 天空後發生很大的結構性變化,再加上政 府在票價的干預管制,使得此產業發展情 況不佳,業者很難維持良好的營收狀況。

(25)

表 1 (續)

作者 研究主題 研究內容

孔秀琴 (2006)

市場集中度、廠 商行為與營運 績效之研究─以 台灣加油站為 例

利用賀氏指標(HHI)作為測量市場集中度指標,

探討台灣加油站產業之市場結構、廠商行為與營 運績效之間的關係。研究發現:(1)民營加油站快 速成長,營業項目從單一走向多元化,連鎖及加 盟成為趨勢。(2)消費者容易以促銷優惠及提供服 務作為選擇因素。(3)加油設站密度快速成長,加 油站平均每日售油量呈逐年下滑。

周智強 (2006)

市場集中度、廣 告密集度與廠 商利潤率關聯 之研究─以台灣 地區食品及飲 料製造業為例

根據產業組織文獻選用三條包含市場集中度、廣 告密集度與廠商利潤率之聯立方程式模型。運用 計量檢定本文實證模型,並利用三階段最小平方 法估計。市場集中度、廣告密集度、資本密集度 與產業銷售成長率對利潤率有顯著影響;市場集 中度會受落遲的利潤率、規模經濟及落遲研發比 率所決定;廣告密集度則受產業銷售成長率與落 遲研發比率影響。

王友慶 (2006)

金融產業結構 行為與績效之 研究─以台灣金 融控股公司為 例

針對台灣上市櫃銀行業在金控與非金控架構下 之產業特性,透過 SCP 模型、單變量分析及階 層回歸分析,探討其市場結構、行為及績效所受 影響因素及三者間之關聯性。

王馥瑋 (2007)

台灣地區銀髮 住宅經營發展 與市場結構之 研究

以四大廠商集中率(CR4)及賀氏指標(HHI)探討 銀髮住宅之市場結構與廠商行為之內容,並以養 生文化村的案例進行研究探討。

黃筠暉 (2007)

市場集中度、廣 告 密 集 度 與 廠 商 利 潤 率 關 聯 之研究─以台灣 地區零售為例

以產業經濟學中的「結構-行為-績效」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S-C-P)理論架 構,探討台灣地區零售業之市場集中度、廣告密 集度與利潤率三者間的關聯,研究結果市場集中 度與廣告密集度間具有反饋效果,且皆為正向影 響。資本密集度則對利潤率有顯著的負向影響效 果。

資料來源:(1) 王馥瑋(2007),p.p.16-17 (2) 本研究整理

(26)

表 2 國外運用結構─行為─績效方法之相關文獻彙整

作者 研究主題 研究內容

Kaldor and Silverman(1948)

探討廣告支出 與新聞業界之 收入

發現中度的市場集中度與廣告密集度具有正 向關係;而中度以上的市場集中度與廣告密集 度具有負向關係。

Telser(1964) 廣告與競爭性 兩者間關係之 分析

蒐集美國 44 個產業資料,以 CR4為市場集中 度指標,廣告銷售比例為自變數,進行迴歸分 析。研究發現:迴歸係數為正但並不顯著,因 此廣告與集中度關係並不密切。

Demsetz(1973) 市場結構、市場 競爭行為與公 共政策間關係 之探討

研究發現:集中度對利潤的影響隨著廠商規模 大小會有所差異;規模較大的廠商,享有規模 經濟的效率,因此集中度與利潤間存在正向關 係,但對於中小型廠商而言,集中度與利潤卻 無正向關係。

Vlachvei and Oustapassidis(1998)

希臘食品製造 產業之集中 度、廣告密集度 與利潤率之研 究

研究 1994 希臘地區 38 個 4 碼食品與飲料製造 產業,採用三階段最小平方法(3SLS)分析,研 究變數為前期與當期市場集中度、廣告-銷售 額比例、利潤率、最小效率規模、產品總銷售 成長、資本密集度。研究發現:廣告對集中度 沒有影響,而前期市場集中度、利潤率、最小 效率規模對市場集中度有正向影響關係;集中 度與廣告間成正向關係,集中度的平方則與廣 告呈負向關係,而產品總銷售成長、資本密集 度與廣告則呈現不顯著關係。

Feeny and Regers(1999)

廠商的市場份 額、市場集中度 與廠商獲利能 力之探討研究。

研究結果為市場集中度對獲利能力有正向的 影嚮力,廠商的市場份額對獲利無顯著性的關 係。

Scholtens(2000) 市場競爭、規模 及績效之探討 以銀行為例

以 100 個主要經濟體國家之銀行為例,探討市 場集中度的高低對獨佔利潤是否有顯 著影響 效果,而經濟規模對利潤的影響則視其衡量變 數而定。

資料來源:(1)黃筠暉(2007),p.p.19~26 (2)本研究整理

(27)

第四節 競爭策略之理論

策略(Strategy)是企業組織的經營方向,整合企業的相關資源並有效率的運 用,也是企業未來的最高指導原則。司徒達賢(1985)指出策略代表重點的選擇;

界定了企業在環境內的生存空間;指導著功能性政策的取向;是對資源的期長 承諾;它是建立在相對的競爭優勢上,目的亦在建立長期競爭優勢;策略運作 最重要目的之一是維持與外界資源的平衡與不平衡關係。

所以,貫穿整個企業讓整個企業從上到下充分的了解策略的必要性,不斷 調整競爭的策略,以因應市場及競爭的改變創造產業的未來,以取的最佳的績 效。

產業競爭分析主要以產業整體為分析對象,目的在於瞭解一個產業對於現 有及潛在業者的吸引力。Porter(1980)認為產業是「一群生產具有很大替代性的 產品之廠商」,因此,產業分析的內容限定於在相當類似同質(homogenous)

的業務上,才能使分析結果有意義。Aaker(1984)認為產業分析有兩個基本目的,

第一個目的在分析產業對於現有及潛在相關產業是否有足夠吸引力,也就是產 業獲利潛力,可以用企業的長期投資報酬率來表示,第二個目的是在認清一個 產業的『關鍵成功因素』,即在該產業存活最重要的競爭能力或競爭資產。玆 將一般較常用以探討產業競爭之策略之分析方法說明如下:

一、 SWOT 分析

SWOT 分析包括內在環境的優勢(Strength)與劣勢(Weakness),外在環境的 機會(Opportunity)與威脅(Threat),產業內在環境即是產業的環境,指對企業績 效有影響力的群體或力量,一般以Porter 的五力分析作為分析的基礎。Barney (2002)進一步將SWOT分析歸納為兩個思想主流:一是近年來發展的主流,強調 外在環境的分析,以競爭策略獲得優勢,稱之為「競爭優勢環境模式」,例如

(28)

對企業內部做優劣是分析,強調組織能力的培養與強化,稱為「資源基礎模式」,

此方面觀點係基於外界環境的詭譎多變,企業對外在分析困難與難以掌握,而 認為對企業內部資源與能力的分析,更適合做為企業定位與發展的基礎。

二、五力分析

五力分析是Porter(1980)所提出分析產業架構及競爭對象的一種方法。他認 為分析產業競爭程度的大小,是基於產業既有的經濟結構,產業的競爭態勢,

主要受到五種競爭動力所決定:新公司的進入市場、替代品的威脅、購買者的 議價力量、供應者的議價力量以及現有競爭者的相互對抗,這五種競爭動力共 同決定產業的競爭密集程度與獲利能力。

Porter(1980)認為產業的結構會影響產業之間的競爭強度,此架構用以了解 產業結構與競爭的因素,並建構整體的競爭策略。Porter 指出競爭能力是唯一 企業經營成敗之核心,影響競爭及決定獨佔強度的因素歸納為五種力量(供應 者、購買者、替代者、潛在進入者及競爭者五種競爭動力),透過這五種競爭 力量的分析有助於讓我們釐清企業所屬的競爭環境,並有系統的了解產業中競 爭的關鍵因素。五種競爭力量能夠決定產業的獲利能力,它們影響了產品的價 格、成本與必要的投資,每一種競爭力量的強弱,決定於產業的結構或經濟與 技術等特質。以下將說明這五種力量並列舉出影響此力量主要因素如圖5。

(29)

圖 5 Michael Porter(1980)五力分析

(一) 新進入者的威脅

新進入產業的廠商會帶來一些新產能,不僅與既有廠商爭奪市場,亦有可 能壓縮市場價格導致產業整體獲利下降,對一新進入者的進入障礙主要有以下 幾項:規模經濟、專利的保護、產品差異化、品牌知名度、轉換成本、資金需 求、獨特的配銷通路、政府的政策等。

(二) 供應商的議價力量

供應商可調高售價或降低品質對產業中的成員施展議價力量,造成供應商 力量強大的條件,與購買者的力量互相消長,有關供應商的議價力量有以下幾 項:由少數供應者主宰市場、對購買者而言,無適當替代品、對供應商而言,

購買者並非重要客戶、供應商的產品對購買者的企業成敗具關鍵地位、供應商 的產品對購買者而言,轉換成本極高、供應商易於向前整合等。

(三) 購買者議價力量

購買者對抗產業競爭的方式,是設法壓低價格,爭取更高的品質與更好更 多的服務,購買者若具有以下特性,則相對於賣方而言有較強的議價力量:購

(30)

買者群體集中採購數量較大、所採購的是標準化的產品、轉換成本較低、購買 者易於向後整合、購買者的資訊充足等。

(四) 替代性產品或服務的威脅

產業內所有的公司都在競爭,他們也同時和生產替代品的其它產業相互競 爭,替代品的存在限制了一個產業的可能獲利,當替代品在性能/價格上所提供 的替代方案愈有利時,對產業利潤的威脅就愈大,替代品的威脅來自於以下幾 項:替代品有較低的相對價格、替代品有較強的功能、購買者面臨較低的移轉 成本等。

(五) 現有廠商的競爭程度

產業中現有的競爭模式是運用價格戰、促銷戰與提昇服務品質等方式,競 爭行動間始對競爭對手產生顯著影響時,就可能招致還擊;若是這些競爭行為 愈趨激烈甚至採取若干極端措施,產業會陷入長期的低迷,現有廠商的競爭程 度受到下列因素的影響:產業內存在眾多或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產業成長的 速度很慢、較高的固定或庫存成本、轉換成本高或缺乏差異化、產能利用率的 邊際效用較高、多變的競爭者、高度的策略性風險、高退出障礙等。

經由以上相關之文獻,可知過去探討台灣無線網通產業所採用之研究議題大 部分以質性策略研究方式,或採個案探討方式,少有學者以產業經濟學中S-C-P 理論來分析探討無線網通產業的市場結構、廠商行為、與營運績效之關係。因 此本研究將針對無線網通產業進行市場結構、廠商策略行為、與經營績效三方 面、SWOT分析及五力分析進行探討。

(31)

第五節 無線網通產業之相關文獻

近年來以探討無線網路技術面(如天線及頻率…)的研究議題相當多,但有 關經營管理策略及 SCP 分析之探討議題則較少,以下將分別針對無線網路產業 之相關文獻進行探討。

一、 無線網路產業之相關文獻探討

陳一銘(2003)探討台灣無線網路製造商之產業競爭優勢分析,並依據Grove

(1996)所加入於Porter 的五力中的「協力業者的影響力」,提出六力分析。

許惠雅(2003)探討台灣無線區域網路系統設備製造商之價值鏈研究,研究結 果:以價值鏈活動構面,在高速度脈動的無線區域網路產業中,WLAN 製造商 主要之價值活動特性為顧客、晶片設計供應商之互動,輔助活動則以培育硬體 通訊技術與軟體人才為主軸。企業內部價值鏈運作將影響外部供應商與顧客問 之關係;產業呈現水平化,彼此間相互依賴、競爭,帶動整體無線區域網路的 產業發展。

彭兆椿(2004)探討臺灣無線區域網路產業關健成功因素與競爭力,此研究係 針對台灣WLAN 產業的主要設備製造廠採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訪談,設備製造 與品牌行銷等領導人的實務經驗,綜合完成研究報報告,並以五力分析及價值 鏈探討無線網路產業之關鍵成功因素。

楊妙玉(2005)探討台灣無線區域網路之產業分析與廠商競爭策略分析,以 Porter 之國家競爭優勢、五力分析及價值鏈探討無線網路產業之品牌公司與代 工廠商之競爭策略。以友訊( D-link) 及智邦(Accton)為研究之個案公司。

個案公司為例,探討兩種不同機能的公司,因價值鏈的製造型態不同,而影響 到企業的發展。由於牌銷售是在微笑曲線的頂端,具有較高的附加價值;代工製 造位於微笑曲線的底端,附加價值較低,因此,其論證出造成兩家企業的最後

(32)

張志揚(2006)探討台灣無線區域網路相關製造商之經營策略分析,及台灣 WLAN 相關產品代工製造產業,策略分析的考量與影響因素。同時,將從個案 廠商內部能力演化的動態面,探討台灣無線區域網路代工廠商;如何因應外部 環境的變動來選擇適當的核心能力,如國際行銷能力、彈性製造能力、產品創 新能力、技術研發能力等。希望能瞭解台灣 WLAN 相關產品製造廠商,如何 因應外部環境的演變,重組本身的資產、組織及經營策略,產生新的核心能力,

以因應目前國際與產業環境的演變,最終發展出屬於台灣 WLAN 設備產品差 異化的優勢。

茲將有關無線網路產業之相關文獻彙整如表 2。

表 2 無線網通產業之相關文獻彙整

作者 研究主題 研究內容

陳一銘 (2003)

台灣無線網路製造商競爭 策略之研究

以六力分析、鑽石模型、關鍵成功因素探 討產業之競爭力及策略發展

許惠雅 (2003)

台灣無線區域網路系統設 備製造商之價值鏈研究

以產業價值鏈、SWOT 分析探討產業的持 續的競爭優勢

陳湘玲 (2003)

以波特五力分析研究公眾 區域無線網路之競爭及未 來趨勢

以波特五力分析研找出公眾區域無線網 路之加值服務的競爭力

彭兆椿 (2004)

台灣無線區域網路產業關 鍵成功因素與競爭力之研 究

以產業價值鏈、波特五力分析及關鍵成功 因素探討產業的競爭優勢

吳林聰 (2004)

以區域網路產業現況探討 高科技產業的競爭策略- 以零售市場為例

透過深度訪談與問卷方式,對產業價值鏈 的上、中、下游廠商進行競爭策略的分 析,並結合五力分析與 SWOT 步驟分析 產業的相對競爭位置與競爭策略。

劉佩雲 (2006)

台灣無線區域網路設備製 造商發展機會與競爭力之 研究

以 SWOT 分析無線區域網路設備製造商 產業之發展機會與威脅及本身優勢與劣 勢

張至揚 (2007)

台灣無線區域網路相關 產品製造商之經營策略 分析-以個案公司為例

以經營策略分析探討台灣無線區域網路 相關產品製造商的因應及演變

(33)

經由以上文獻可得,過去探討台灣無線網通產業所採用之研究方法,大致 可分為(1)以質性研究方式,並採個案探討方式;(2)進行台灣無線網通產業全面 性策略分析,對於政府、業者以及相關業者提出策略建議;(3)張至揚(2007)採 用產業組織理論之結構─行為─績效(S-C-P)分析方法,但僅針對集中度進行分 析,但此篇研究並未針對經營業者績效面作較為深入的探討,因此本研究將針 對台灣無線網通產業進行市場結構、廠商策略行為分析外,還對於經營績效進 行分析與探討。以探討影響台灣無線網通產業經營績效之重要因素,期望能對 無線網通產業市場結構、廠商行為與經營績效三面向進行較為完整的探討。

(34)

第三章 台灣無線網通產業發展沿革、特性與 現況分析

WLAN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二戰期間美國發明的無線電傳輸技術,

受這項技術的啟發,1971年,美國夏威夷大學的研究人員創造了第一個基於封 包式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網絡,被稱為ALOHNET網路,是世界上最早的WLAN。

隨著PC的誕生及發展,20世紀80年代,美國摩托羅拉公司開發出第一代商用 WLAN。1990年,美國電子電機協會(IEEE)啟動802.11項目,正式開始了WLAN 的標準化工作。IEEE組織於1997年所制定之IEEE802.11無線網路標準,主要讓 各種符合該標準之無線網路設備利用2.4GHz頻段(2.4~2.483GHz)傳遞無線電 訊號,以達到交換資訊之目的,所謂「頻段」,就像收音機之頻道一樣,各頻 道有其不同之應用,而IEEE802.11標準所採用之2.4GHz頻段(2.4~2.483GHz)

則為共用頻道,使用者無需向任何單位申請即可使用,簡單來說,無線網路就 是利用無線電波傳輸技術,架構與有線網路功能相同之區域網路。台灣無線網 路產業,從1999年 IEEE聯盟確定的802.11b 通訊協定標準,逐漸擊敗其他無線 區域網路之規格,成為主流之地位,無線網路市場,正持續蓬勃發展。隨後802.11a 的 標 準 及 2003 年 6 月, IEEE 正 式 公 佈 通 過 802.11g 規 格 , 為 無 線 區 域 網 路

(WLAN)的技術標準,劃下新的里程碑,走向2.4GHz、54Mbps 的新時代。

並於2007 年3 月正式投票通過802.11n 第二版草案標準(Draft 2.0),而根據 802.11n 標準制定進度預估,802.11n 標準將會在2008 年第三季確立至此,採 用802.11n系列標準的WLAN在美國乃至全球的推廣如火如荼的興起。

(35)

第一節 產業之定義與技術標準

一、產業定義

依行政院主計處編印之中華民國95年5月,第八次修訂之行業標準分類之分 類方式,區域網路設備製造業,應屬於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中之 通訊傳播設備製造業。

(一) 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經濟部

(二) 影響行業之重要法律與相關規章:公司法,證卷交易法,專利法,商標 法,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勞動基準法,勞工安全衛生法及公平交易法。

(三) 大 類 C 製造業

中 類 27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 小 類 272 通訊傳播設備製造業

細 類 2729 其他通訊傳播設備製造業

(四) 其他通訊傳播設備製造業界定

凡從事2729細類(電話及手機製造業)以外通訊傳播設備製造之行業均 屬之,如橋接器、路由器、閘道器、廣播及電視發射設備、區域網路(LAN)

及廣域網路(WAN)之通訊傳播設備、數據機等製造。主要經濟活動:天 線製造、無線電報設備製造、集線器製造、路由器製造、閘道器製造、數 據機製造、橋接器製造等等。

二、 通信協定的技術標準規格

IEEE802.11是代表通稱為無線網路之標準規格,如字面所示,是以實現有 線網路無線化為目標之規格。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學會所制定的802 系列標準協 定中,主要制定的協定層(protocol stack)為實體層(physical layer)及媒體存

(36)

定,每一層通訊協定與下一層連結,發送資料時發送端由第七層開始傳遞到第 一層,並由每一層通訊協定加以封裝(encapsulation),經過傳輸媒介(medium)

到達接收端的第一層後,再由第一層開始打開包裝,直到對應的第七層完成傳 輸,這樣子的架構稱為OSI 模型(OSI model)。

無線區域網路主流技術之802.11 系列通訊協定介紹如下;並將各技術之標 準規格及時間的關係整理如表3.1所示。

(一)IEEE 802.11

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於西元1997 年6 月公佈了IEEE802.11 正式標準規格,使用FHSS 調變技術;在無線區域網路上定義了媒體存取控制 層與實體層,提供了1 Mbps 與2Mbps 的速率。

(二)IEEE 802.11b

IEEE 802.11 HR(high rate)於1999 年IEEE 提出,而802.11b 延伸了802.11 技術,在實體層上使用了直接序列展頻(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

技術,將1 位元高功率之窄頻訊號,轉換為10 位元低功率之寬頻訊號,並提供 了5.5Mbps 與11 Mbps 的速率,若在室外環境中,其傳輸距離最遠可達到300 公 尺的遠距離。IEEE 802.11b 所支援的資料傳輸速度僅11Mbps,且在同一個網路 環境中,只能支援到最多3 個非重疊的傳輸頻道,因此曾經有網通業者自行推 出一個使用「PBCC ( packet binary convolution coding)」技術的加強方案,

稱之為802.11b+,傳輸速率可以達到22Mbps,而且相容於原本的IEEE 802.11 技 術。然而這個方案並非業界標準,因此猶如曇花一現,市場接受度不高。

(三)IEEE 802.11a

IEEE 802.11a 是全新的無線網路標準,IEEE 於1999 年制定,使用了更高 的頻帶5.5 GHz,傳輸速度高達54 Mbps,可大大降低被其他雜訊干擾,但是傳

(37)

5.725GHz ~ 5.850 GHz之間,在這個頻段範圈中大約有125MHz 的頻寬可以使 用,而在調變技術的使用上,採用的是正交分頻多工技術,然而影響IEEE 802.11a 發展的最大障礙便是無法與IEEE 802.11b 技術相容的缺點。

(四)IEEE 802.11g

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 IEEE) 的標準審查委員會於2003/06/12 核準 802.11g 規格成為一項技術標準。而以802.11g為標準之無線網路架構,得以每 秒54Mb 的速率傳輸資料,使用2.4GHz 的波段及OFDM 數位展頻方式、CCK

(complementary code key)調變技術,並提供良好的安全機制,又可與802.11b 無線標準的設備相容,因此其設備為目前較多使用者使用。

(五)IEEE 802.11n

802.11n 為一個更高速與更遠距傳輸的技術規格,最早由兩大產業聯盟包括

「全球頻譜效率」( world wide spectrum efficiency ;WWiSE) 與task group ‘n’

synchronization ( TGn Sync),於2004 年起陸續向IEEE 820.11n 工作小組

(working group)提交新一代的WiFi 標準。依WWiSE 的技術提案,利用 MIMO-OFDM 技術為主軸,在基本模式(mandatory mode)下具備135Mbps 以 及選擇模式(optional mode)下高達540Mbps 的傳輸速率。若依TGn Sync 的技 術提案,在兩組傳送天線、2 個spatial stream、以及20MHz 操作頻寬的基本模 式下,最高速率可達144Mbps;另外,在使用4 個spatial stream,以及40MHz 操 作頻寬的選擇模式下,傳輸速率更可達高達600Mbps 以上。因此兩大產業陣營 皆堅持自家802.11n 規格,而使標準一直無法制定。最後,兩大陣營終於2005 年 7 月決定握手言和,經合併規格後,802.11n 第一版標準草案(Draft 1.0)於2006 年1 月出爐,於2006 年9 月IEEE 通過此草案版,並於2007 年3 月正式投票通 過802.11n 第二版草案標準(Draft 2.0),在2.0草案之後,仍持續針對以實現長

(38)

品亦可透過韌體更新的方式支援Draft 3.0。同時,預估Draft 4.0完成擬定的2009 年夏季左右,將完成技術的標準化作業。無線通訊的技術標準如表4所示。

表4 無線通訊的技術標準

標準 頻率 展頻及調頻技術 傳輸距離 標準制定時間

802.11 2.4GHz DSS/FHSS,BPSK/QPSK 1997

802.11b 2.4GHz DSSS,BPSK/QPSK 100m 1999

802.11a 5.15~5.35GHz COFDM,QPSK/QAM 70m 1999

802.11g 2.4GHz COFDM,QPSK/QAM 100m 2003

802.11n 2.4GHz~5GHz COFDM,QPSK/QAM 300m 2007

資料來源: 本研究彙整

三、無線區域網路架構

在IEEE802.1 的標準中,制定了兩種不同類型的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通訊架構;分別為架構模式(infrastructure mode)

和無架構(Ad-Hoc)或點對點(peer to peer)模式。

(一)有基礎架構之無線區域網路

所謂的有基礎架構之無線區域網路(infrastructure wireless LAN)通常指無 線裝置經過「單一點(single-hop)」而聯繫上一個現存的有線網路。在這種網 路架構中,此單一點(single-hop)稱作為「擷取點」。擷取點(Access Point;

AP)的功能就是要將一個或多個的無線區域網路(WLAN)和現存的有線區域 網路互相連結,以提供某個無線區域網路中的無線裝置,而又能和位於另一個 無線區域網路之中的無線裝置進行通訊。因此擷取點(AP)必須擁有與橋接器

(wireless bridge;WB)相同的功能,才能在兩個網路間轉送資料,完成資料的 傳遞與接收。

(二)無架構之無線區域網路

無架構的無線區域網路(Ad Hoc wireless LAN),主要是提供不限量的裝

(39)

直接通訊,這一類的無線網路架構應用在沒有架設擷取點或是有線網路時,但 是又需要臨時串聯所有無線裝置的場所。因而,亦可稱為點對點(peer-to-peer)

的網路架構。

IEEE 802.11 家族系列技術主要發展了以下幾類產品:無線區域網路基地 台,也就是擷取點(Access Point;AP)、無線區域網路卡( WLAN network interface card )、無線區域網路橋接器/ 路由器(WLAN Bridge/Router)、無線寬頻路 由器(WLAN ADSL Router)等等。

四、無線通訊技術屬性分類

無線區域網路是寬頻產業中一環,要了解無線區域網路產業前,必須先對 整個寬頻產業發展現況有所認識,通訊技術可分為有線寬頻及無線寬頻。有線 寬頻的產品主要應用在固定網路及區域型網路,所應用的產品種類包括光纖設 備(FITH)、用戶迴路數據機(xDSL)、以及纜線數據機(CABLE)。無線 寬頻分為三部份:(1) WAN 類似骨幹網路的概念,但其架構主要是以手機通訊為 中心。(2)而WLAN 目前主要應用的部份是無線區域網路的範疇,核心技術是採 用802.11x產品標準來負責無線傳送的工作,至於資料的處理與壓縮等技術則是 採行xDSL 或是CABLE 的處理方式。(3)PAN 的部分,主要應用的層面在於電 腦主機與週邊產品的控制與資料傳送,因其主要的功用在於控制訊號的傳送,

因此並不需要太高的資料傳送量,傳送的距離也不需太長。無線通訊技術屬性 分類如表5所示。

(40)

表5 無線通訊技術屬性分類

PAN LAN MAN WAN

距離 10 公尺之內:

peer-to- peer

100 公尺之內;

公司或校園

100 公尺至 50,000 公尺;都 會或城市

超過 50,000 公尺;

全球

速度 1Mbps-1Gbps 11-150Mbps 11-960Mbps 40-384 kilobytes/s

技術

IrDA;

Bluetooth;

UWB;Zibee;

Z-wave

802.11x

802.11x;

802.16a/eMesh;

Properisty;

802.20

cdma2000;

I"RTT;

GSM/GPRS;

WCDMA;

Satellite;IDEN

應用

取代

PS/2,USB,1394, 遙控器

HotSpot、NB、

PC、PDA、

cellular phone...

無線寬頻設備及 產品

行動電話、智慧型 行動電話、Wireless PDA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04.02。

第二節 產品之定義與特性

以數據通訊(Datacom)為主的網路通訊產品可區分為有線區域網路產 業與無線區域網路產業,以目前產業環境分析,在2000 年至2002 年開始,有 線區域網路設備的市場規模已逐漸進入衰退期;相反的無線區域網路設備,由 於技術的逐漸成熟、新的規格不斷更新湧出、產品價格日趨合理化,全球無線 區域網路通訊產品的市場正快速成長中,產品平均壽命約略為四到六個月,因 此也反應出此產業產品生命週期變的較短,而客製化的需求以及快速供貨均是 此一產業的主要競爭要素。

一、 無線網路之定義

廣義的無線網路定義,顧名思義就是指不使用固定纜線的網路,而是利用 無線電波作為資料的傳遞,它與有線網路的用途完全相似,兩者最大不同的地

(41)

無線通訊技術大致上又有歐、美之分,如表3.3 各無線通訊技術屬性分類,歐規 由「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ETSI)

組織所統籌, 美規則由業者共謀或是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學會( International Electric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Standard Association;IEEE)統合。而無線網 路依使用的範圍,亦可區分為無線廣域網路(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wireless WAN)、無線都會區段網路(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wireless MAN)、

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ireless LAN)、無線個人區域網路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PAN),如表6所示。

表6 無線通訊的範圍

範圍 ETM IEEE

WAN GSM/GPRS/EDGE/3GPP 802.20/802.16e MAN HiperMan & Hiper Acces 802.16/WiMAX LAN HiperLAN & Hiper LAN2 802.11/WiFi

PAN HiperPAN 802.15/Bluetooth

本研究彙總整理

二、 產品的特性

無線區域網路就是使電腦透過區域空間的無線網路卡,結合存取橋接器進 行區域內的無線網路連結,進行網路資訊的利用。無線區域網路與一般的傳統 乙太網路(Ethernet)的概念並無不同,只是將用戶端接取網路的線路傳輸部份化 為無線傳輸的形式。

無線區域網路有以下的特性(林建宏,2001; 賴彥儒, 2002): 1.安裝容易: 傳 統的網路安裝通常須經由專業網路顧問經長時間的設計規劃及佈線施工,才能 解決眾多的線路問題。未來若有位置上的變動,也不需要考慮各種管線問題而 可以輕易更動。隨著企業的成長也毋需考慮增加或鋪設新線路的問題,只需添

(42)

時可以做存貨盤點及管理工作。業務員也可以隨時將咖啡店當成辦公室,擷取 公司的資料與客戶談生意。醫院中的醫療人員也可以透過無線網路系統隨時監 看及瞭解病人的狀態。3. 易於管理: 面對數百條或數千條的線路及其不可預測 的自然損壞,使得線路除錯的工作一直是網路管理員的夢魘。無線區域網路少 了線的問題,可以大幅增加管理品質。4. 建置成本低廉: 相較於有線網路須布 置管線,甚至會破壞建築物的牆面等所花費的費用,無線區域網路的費用更為 低廉。5. 傳輸速度快: 無線區域網路具有高速寬頻上網的特性,它可以提供 11Mbps 高速寬頻上網,比一般網路撥接器(Modem 56Kbps)快速約 200 倍,可 以滿足使用者對大量的圖檔及影音傳輸之需求。

三、 無線網路的產品

(一)、無線區域網路基地台(Access Point;AP)

無線網路基地台是無線區域網路(WLAN)之中的一個單元中心,它利用 無線電波來實現網路實體層通訊模式,並採用1 對多的連接方式,可視為多個 行裝置和有線區域網路(如乙太網路)提供連接服務的網路交換設備。.無線網 路基地台,可當作傳統的有線區域網路與無線區域網路之橋樑,因此任何、裝 有無線網卡之行動裝置均可透過無線網路基地台來分享有線區域網路至廣域網 路之資源。除此之外,無線網路基地台本身又兼真有網管理功能,可針對行動 裝置作必要之控管。

(二)、無線區域網路卡相關產品

無線網路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NIC)與傳統有線網路所使用的乙太

(Ethernet)網路卡的差別是在於,前者之資料傳送乃是藉由無線電波,而後者 則是透過一般的網路纜線。無線網路卡是指在行動裝置等數位設備中所使用 的,利用無線電波實現網路實體層通訊傳輸的工作,並且採用介面卡銜接方式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應標示中華民國製造或中華民國台灣製造,...但輸往美國以外之無邦交國 家或地區者,得標示台灣製造或同義之外文」規定,廠商出口本國產製之貨品

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103 學年度第 2 學期 資源班(六)年級 數學 領域教學計畫(含期末課程檢核). 資料來源

美國於二零零三年第四季經濟復蘇力度逐漸轉強,本地生產總值由第三季的 3.6%加快至 4.3% a ,季度變動率 b

2009 年第 1 季本澳经济同比实质收缩 12.9%,继 2008 年第 4 季下跌 7.6%后,已是

據勞動部 110 年第 1 次人力需求調查,110 年第 2 季「營建工程 業」的人力需求相較第 1 季淨增加約 2,496 人,係近十年來新高;另 據營建署

英國第四季經濟增長由第三季的 0.9%放緩至 0.4%,製造業及企業投資分別減少了 0.9% 及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本澳主要經濟環節在 2010 年第 2 季及上半年與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