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2414 傅偉哲 11.12 哲學 整理及感想 課堂上所接收到的重點: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12414 傅偉哲 11.12 哲學 整理及感想 課堂上所接收到的重點:"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2414 傅偉哲 11.12 哲學 整理及感想

課堂上所接收到的重點:

1. 哲學有時會對其他學科進行討論(其基本概念),如:歷史哲學探討問題之一 為,為什麼要學歷史?就算以前發生過一件事,我們引以為鑒、小心翼翼不 要重蹈覆轍(或是效法);那件事卻不一定不會再發生(或是不一定會發生),那 我們為什麼要學歷史?因為:透過歷史我們能了解文化的意義、意義的面向。

因此,歷史是幫助我們了解人的行為;而不是用來預測人的行為。

2. 性質:可以被同一個時空中的兩個個體運用。Meaning ain't in the head.意義不 在腦中,語言的意義因環境而定:here,now,this…稱為 indexical terms 指事字,

所指對象隨著時空更換。

3. 認知:身體+腦(心靈)+環境。例如:一個人知道搭幾號公車能到台北火車站,

但是他不知道確切方位→他知道台北火車站在哪,是由於環境的協助。我們 在年輕時較容易重新建構環境(較能適應新環境);一旦年老,便容易因為到 了新環境(如搬家)而喪失認知,所以有所謂老人癡呆症(另有阿茲海默症)。

4. 哲學:連如何產生想法、如何舉論證,都納入哲學活動範圍內。哲學研究可 以促進思考、健康、長壽。理工科做研究需要設備;人文(社會)科要書就好,

因此可以一輩子做研究!

再來是心得的部分:

因為納坦颱風來亂,兩週前的哲學導論延到本週五。聽到林教授颱風隔天還 跑來學校「撲空」的事,還真是令人感動啊!所以要打起精神來上課喔。

講了很多講義上的哲學猜想,其中我覺得「桶中腦」這個猜想最為經典,也 因為先前研讀過,在課堂上高興地對同學解釋(私下):假設你有質感上與所有人 一樣的經驗(從小到大、喜怒哀樂、人際交往等);但你其實是個在高科技桶子裡,

靠營養液維生的桶中腦,你的經驗全是電腦模擬出來的。請問,這可能嗎?

提出猜想的美國哲學家帕特南姆(Hilary Putnam)明確指出:不可能。因為有 一個細膩的要點(很複雜喔),如果我們是桶中腦,我們所處的環境將與現實世界 大大不同,「概念取決於認知者所處環境」,因此桶中腦所想的「桶中腦」和我們 設想的「桶中腦」不會一樣;所以如果我們想的是「桶中腦」,那我們就不可能 是桶中腦,因為若我們是桶中腦,我們設想的將不會是我們現在想的「桶中腦」。

雖然看的很累,但是很有成就感。如果以哲學方式訓練,肯定能提升我們的 思考能力。看看那些例子(講義上的)吧,提出質疑、猜想,再加以論證,說明它 為什麼正確(可能)或不正確(不可能),對邏輯感鐵定大有幫助。或許哲學家不太 容易受騙上當,因為騙局中的漏洞、不合理之處應該一下就會被哲學家看出,並 且予以駁斥了吧!

到了哲學的第二堂,發現每位來講導論課程的教授,幾乎都會在課堂的一開 頭(林教授是在最後面)鼓勵我們,說人文學科很好,將來一定有出路,而且還能 一輩子做研究,不用擔心年齡增長後被汰換掉。其實出路本來就一定會有,不然 為什麼要開這個學門呢?即使本來沒有也會再開設學科之後一併創造新工作,例 如當那個學科的老師、教授。出路一定有,只是我們能不能掌握到罷了!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答: 理解到許多我們課堂上訓練的學生, 將不會念數學博士是 重要的, 所以應該對他 們提供有用的 訓練, 但另一方面, 我不喜歡說 沒有學生將變成數學博士, 所以我們不必提 供他們 這樣做的可能。

課堂上提到了「民族國家能否寫出各民族都適用的通史」這個問題,先前發

這本書,是由三個大點所集結而成,第一點: 「科學 VS 傳說」 ,是在說明,現在科技

答:我們要知道,情緒是因為無明而有的,我們修空性、觀空的目的,就是要去

回想起來,若想把這些點點滴滴都表達出來,可能需要花上很久的時間。從我們陌生尷尬的初

我們每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一套生活哲學或教育哲學,這 並不是說每個人都有一套明確好的(或壞的)哲學,也不 意味著每個人的哲學觀都是深思熟慮的。通常,我們的哲

在人類古代哲學思想史上,東西方都出現了「中道」或「中庸」的思想,被公認為是中

華梵大學等校哲學相關系所。專長於中國 哲學研究,著有《劉蕺山的功夫理論與形 上思想》、《論王船山易學與氣論並重的 形上學進路》、《莊周夢蝶》、《北宋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