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外科学>>
13位ISBN编号:9787811167962 10位ISBN编号:7811167964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时间: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作者:王宇,姜洪池 主编 页数:911
版权说明:本站所提供下载的PDF图书仅提供预览和简介,请支持正版图书。
更多资源请访问:http://www.tushu007.com
Page 1
前言
在教育部教育改革、提倡教材多元化的精神指导下,北京大学医学部联合国内多家医学院校于2003年 出版了第1版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材,受到了各医学院校师生的好评。
为了反映最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医学进展的最新成果,同时也是配合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 规划教材建设的要求,2008年我们决定对原有的教材进行改版修订。
本次改版广泛收集了对上版教材的反馈意见,同时,在这次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吸收了较多院校的 富有专业知识和一线教学经验的老师参加编写,不仅希望使这套教材在质量上进一步提升,为更多的 院校所使用,而且我们更希望通过教材这一“纽带”,增进校际间的沟通、交流和联系,为今后的进 一步合作奠定基础。
第2版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材共32本,其中22本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材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紧密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和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的 考试要求,严格把握内容深浅度,突出“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五性
”(即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继承和发扬原教材结构优点的基础上,修改不足之处,使新版教材更加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结构 严谨、文字简洁流畅。
教材中增加了更多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总结性图表,这原是国外优秀教材的最大特点,但在本 版我国自己编写的教材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除了内容新颖、具有特色以外,在体例、印刷和装帧方面,我们力求做到有启发性又引起学生的兴趣
,使本套教材的内容和形式都双双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编写第2版教材时,一些曾担任第1版主编的老教授由于年事已高,此次不再担任主编,但他们对改 版工作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他们作出的贡献我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套教材的出版凝聚了全体编者的心血,衷心希望她能在教材建设“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再次脱颖而 出,为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同时感谢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使本次改版能够顺利完成。
尽管本套教材的编者都是多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但基于现有的水平,书中难免存在不当之处
,欢迎广大师生和读者批评指正。
Page 2
内容概要
为适应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经北京大学医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审议,我们 从2008年7月起由十二所大学及解放军307医院联合对原五校联合编写的《外科学》临床五年制本科教 材进行了第二版修订,修订后将出版“外科学”的第二版。
修订工作中编者以《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按照“优化结构,深化改革,稳步发展
,提高质量”的方针,及时反映新世纪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成果,在坚持“三基”、“五性”和“三特 定”的同时,提倡改革和创新,在进行外科学理论教育的同时,注意素质教育和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 养,即着眼于培养新世纪的医学人才。
Page 3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外科基础及其相关问题 第一章 外科学的发展 第一节 原始外科及其范畴 第二节 外科 学的发展 第三节 现代外科学的范畴 第二章 无菌技术 第一节 无菌术的内涵及其在外科中的地 位 第二节 手术器械及其所用物品的灭菌和消毒 第三节 手术人员和手术患者在手术区域的准备 第四节 手术进行中的无菌观念与无菌原则 第五节 手术室工作中的无菌观念与管理 第三章 外 科患者的营养代谢、体液与电解质失调 第一节 正常人体营养代谢与体液、离子平衡简介 第二节 外科患者营养和手术创伤后的代谢变化及营养支持 第三节 外科患者体液代谢的失调及处理 第 四节 外科患者酸碱平衡的失调及处理 第四章 输血与相关问题 第一节 自身输血 第二节 输血 指征和成分输血 第三节 围术期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 第五章 外科休克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失血性休克 第三节 创伤性休克 第四节 感染性休克 第六章 外科患者围术期的评估与处理 第一节 围术期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支持 第二节 围术期的代谢调节与营养支持 第三节 其他器官的 围术期支持 第七章 外科感染 第一节 外科感染的分类 第二节 外科感染的病原学 第三节 外 科常用的抗菌药物 第四节 外科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 第五节 手术部位感染的抗生素预防 第六 节 软组织感染 第八章 外科的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 第一节 外科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二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三节 急性肾功能障碍和衰竭 第四节 胃肠功能障碍与应激性溃疡 第五节 急性肝衰竭 第六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九章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的原则及技术 第 一节 心肺复苏的发展 第二节 急救程序与心肺复苏技术 第十章 体外循环与低温术 第一节 体 外循环技术 第二节 低温术 第三节 体外循环的应用范围 第十一章 麻醉 第一节 现代麻醉学 领域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第三节 局部麻醉 第四节 椎管内麻醉 第五节 全身麻 醉 第六节 麻醉期间的监测 第十二章 肿瘤学概论 第十三章 现代器官移植概论第二篇 普外与腹 部外科第三篇 创伤与骨科第四篇 胸心血管外科第五篇 泌尿、男性生殖系外科第六篇 颅脑与神经外 科
Page 4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外科学的发展第二节 外科学的发展现代外科学奠基于19世纪40年代,先后解决了手术 疼痛、伤口感染和出血、输血等问题,从而加快了发展速度,提高了治疗效果,这些问题的解决被人 们称为外科学发展中的三个里程碑。
一、麻醉到19世纪初叶,外科学虽然已经有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但手术死亡率仍很高,多达40%~60
%,因此医院里很少做手术。
这虽然减少了术后死亡的人数,但伤病员的病死率却高得惊人。
外科实际上还没有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专业。
当时的主要问题是没能解决疼痛、出血和化脓;患者最终因休克、严重感染而死亡。
对镇痛问题很早就有各种探索,而且也找到一些药物,但却不能为手术提供无痛条件。
当时对手术要求速度,完全是为了减少手术所引起的疼痛。
18世纪在英国曾有53秒钟取出膀胱结石的记录。
Page 5
编辑推荐
《外科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
Page 6
版权说明
本站所提供下载的PDF图书仅提供预览和简介,请支持正版图书。
更多资源请访问:http://www.tushu007.com
Page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