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 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 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

Copied!
16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何俊青 博士 郭明堂 博士

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 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

研 究 生: 王麗英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 ○ 年 八 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 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

研 究 生: 王麗英 撰

指導教授: 何俊青 博士

郭明堂 博士

(4)
(5)
(6)

謝誌

人生真的很奇妙,原本不想再讀研究所的我,在時代潮流的趨勢及大家的鼓 勵下,終於鼓起勇氣,重拾書本,再度過起學子辛勤學習的日子。回想這三年來,

個中的滋味真是五味雜陳,蠟蠋多頭燒的感覺,常讓我疲憊不堪;如今,終於完 成了自己的論文,這份喜悅要與許多人分享,也要感謝他們,在完成論文的過程,

給予鼓勵及協助。

可以順利完成這段學業,首先要感謝我的恩師-何俊青教授和郭明堂教授,不 厭其煩細心指導;其次要感謝口試委員李偉俊教授,精闢的提供專業的見解,讓 我的論文精進不少;感謝蔡寬信教授、舒緒緯教授、鄭燿男教授及教育界的先進,

擔任問卷專家委員,讓問卷內容更充實;也要感謝參與填寫問卷的教育界伙伴,

讓我的論文得以順利完成。

接著要感謝校長鄭茂春,不斷的激勵與支持;感謝我的同事姝絨,在研究所 三個暑假中,一直代理我的職務,分擔我的行政工作壓力;感謝我的好友廷容老 師及佳蓉學妹,指導我統計方法,解決我的困惑;感謝和我有著革命情感的室友 們,感謝雅純妹妹、文潔,在我遇到瓶頸時,適時的伸出援手,感謝綉敏、麗娜、

黎雯、曉玲,不時的關懷與問候;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家人,感謝姊姊,不時的給我鼓勵,讓我没有後顧之憂;

感謝我的兒子耿直,與我共同研究,為我解決電腦難題。願此論文獻給敬愛的師 長、同學、家人及所有關愛我的人,願與您們共享,感謝您們!

王麗英 謹誌 2011 年 8 月

(7)

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 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

作 者 : 王 麗 英

國 立 臺 東 大 學 教 育 學 系 學 校 行 政 碩 士 在 職 專 班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關 係,以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研究樣本為屏東縣國民小學之現任主任、

教師,分層比例隨機抽樣 81 所國小,發出 538 份問卷,研究工具為自

編之「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 ,所得

資料以描述性統計、 t 考驗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 Scheff′e 事後比較、

皮爾遜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最後依據 研究結果對教育行政機關、國民小學校長以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

供後續研究者參考。根據分析結果,獲致以下結論:

一、國民小學教師對校長專業領導行為持正面肯定的知覺,以「行 政領導」層面的知能最佳,依序為「情意領導」,最低為「教學 領導」。

二、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持正面肯定的評價,以「研究 發展與進修」最高,最低為「課程設計與教學」。

三、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在知覺校長專業領導行為上以「男性」

較佳。

四、年長的國小教師是校長領導的重要支持者,也是穩定學校發 展的力量。

五、學校規模「7-12 班」的國小教師,對校長的專業領導行為持 正向肯定的態度。

六、在鄉、鎮地區服務的國小教師,對校長專業領導知覺較佳。

七、職務「教師兼主任」的國小教師,最能知覺校長專業領導行為。

八、 「13-24 班」的國小教師,最能知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

九、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發展具有中度相關性。

十、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能有效預測教師專業發展,其中又以教學領導 最具有預測力。

關鍵字:校長專業領導,教師專業發展

(8)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i-Ying Wang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is study use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o do the research and adopted current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f Pingtung County as samples. To stratify the proportion of 81 schools, 538

questionnaires by researching tool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will us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Scheff’e post hoc

comparison, Pearson correlation,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this study will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follow-up research reference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s follows:

1.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hold positive affirmation of perception toward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 of principals. The best level is the Political leadership, the second is the affective leadership and the last is the teaching leadership.

2.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hold positive affirmation of perception towar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he best level is the study and training development and the last is the curriculum design and teaching.

3.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erceived better in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 is the gender of "male"

4. Olde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re major supporters of principal leadership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school issued show strength.

5.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f the school size "7-12 class" hold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principal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

6.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ownship areas hold better perception

toward principal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9)

7.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ose the positions of "teacher director" perceived the highest toward principal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8.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f the school size "13-24 class" hold better perception toward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9. The principal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ad moderate correlation.

10. Principal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 can predict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mong which the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has the most predictive power.

Keywords: principal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10)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3

第三節 研究假設...4

第四節 名詞釋義...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校長專業領導行為理論與內涵...9

第二節 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內涵...27

第三節 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相關研究...4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51

第二節 研究對象...52

第三節 研究工具...55

第四節 研究程序...64

第五節 資料處理...6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7

第一節 研究樣本之基本資料分析

...

67

第二節 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校長專業領導行為之現況分析

...

69

第三節 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之現況分析

...

72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在知覺校長專業領導行為之差異分析

...

75

第五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在知覺教師專業發展之差異分析……… 86

第六節 屏東縣國小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相關分析...95

第七節 屏東縣國小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預測情形.... 96

(1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9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

99

第二節 結論

...

102

第三節 建議

...

. 105

參考文獻...

109

中文部分

...

109

英文部分

...

.. 115

附錄...

117

附錄一「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專家 學者審問卷

...

117

附錄二 專家效度審查意見彙整表

...

129

附錄三「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 (預試問卷)

...

135

附錄四「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 (正式問卷)

...

140

附錄五 授權同意書

...

145

(12)

表次

表 2-1 各家學者對專業的看法一覽表

...

10

表 2-2 國內外學者對領導之定義彙整表

...

11

表 2-3 國內外有關校長領導能力之研究統整表

...

14

表 2-4 國內外學者及研究者對校長專業領導的看法一覽表

...

15

表 2-5 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層面一覽表

...

17

表 2-6 領導研究與理論發展分期歸納表

...1

8 表 2-7 領導風格理論的發展趨勢

...

19

表 2-8 各家學者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看法一覽表

...

31

表 2-9 國內外學者及研究者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看法一覽表

...

33

表 2-10 國內外學者及研究者對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的層面一覽表

...

34

表 2-11 國內校長專業領導之相關實證研究

...

41

表 2-12 國內教師專業發展之相關實證研究

...

44

表 3-1 預試樣本預定抽樣本統計表

...

52

表 3-2 正式樣本抽樣統計表

...

53

表 3-3 正式問卷施測與回收統計

...

54

表 3-4 專家學者委員名單

...

57

表 3-5 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項目分析

...

59

表 3-6 教師專業發展項目分析

...

60

表 3-7 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的因素分析摘要表

...

61

表 3-8 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分析摘要表

...

62

(13)

表 3-9 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的信度分析摘要表

...

63

表 3-10 教師專業發展的信度分析摘要表

...

63

表 4-1 樣本基本資料分析表

...

68

表 4-2 屏東縣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問卷各層面分析摘要表

...

70

表 4-3 國小校長專業領導行為之「教學領導」層面各題平均數與 標準差摘要表

...

71

表 4-4 國小校長專業領導行為的「行政領導」層面各題平均數與 標準差摘要表

...

71

表 4-5 國小校長專業領導行為的「情意領導」層面各題平均數與 標準差摘要表

...

72

表 4-6 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問卷各層面分析摘要表.

...

73

表 4-7 國小教師專業發展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層面各題平均數與 標準差摘要表

...

74

表 4-8 國小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發展與進修」層面各題平均數與 標準差摘要表

...

75

表 4-9 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所知覺的校長專業領導行為

t

考驗 摘要表

...

76

表 4-10 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所知覺的校長專業領導行為之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77

表 4-11 不同婚姻狀況的國小教師所知覺的校長專業領導行為之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79

表 4-12 最高學歷的國小教師所知覺的校長專業領導行為之差異 分析摘要表

...

80

(14)

表 4-13 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教師所知覺的校長專業領導行為之

差異分析摘要表

...

81 表 4-14 不同服務地區的國小教師所知覺的校長專業領導行為之

差異分析摘要表

...

82 表 4-15 不同職務的國小教師所知覺的校長專業領導行為之差異

分析摘要表

...

84 表 4-16 背景變項在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各層面的差異結果分析統整表

...

85 表 4-17 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所知覺的教師專業發展

t

考驗摘要表

...

87 表 4-18 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所知覺的教師專業發展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摘要表

...

88 表 4-19 目前婚姻狀況的國小教師所知覺的教師專業發展之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89 表 4-20 不同學歷的國小教師所知覺的教師專業發展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

90 表 4-21 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教師所知覺的教師專業發展之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91 表 4-22 不同服務地區的國小教師所知覺的教師專業發展之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92 表 4-23 不同職務的國小教師所知覺的教師專業發展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

93 表 4-24 背景變項在教師專業發展各層面的差異結果分析統整表

...

94 表 4-25 相關係數的大小與意義

...

95 表 4-26 國小教師知覺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積差

相關摘要表

...

95

(15)

表 4-27 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對「課程設計與教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多

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97 表 4-28 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對「研究發展與進修」教師專業發展的多

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97 表 4-29 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對「教師專業發展整體」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98 表 4-30 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對教師專業發展各層面的多元迴歸分析歸納表

...

98

(16)

圖次

圖 2-1 倡導關懷象限圖

...

21 圖 2-2 知行思交融模式

...

37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51

(17)

第一章 緒論

研究者希望能在持續快速變遷的教育環境中,尋求校長對專業領導的體認與 作為,進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讓學生的學習更為精緻、更有品質。

本研究旨在探討屏東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 研究。本章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 研究假設;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基層的教育場域中,校長扮演著學校教育的領航者。面對快速變遷的社會,

伴隨著自由化、民主化的腳步,教育的生態環境也日益複雜。教師專業自主權、

學生受教權、家長參與教育權,在此權益交錯的運作機制中,學生因父母之期望 而深怕表現不好;教師因校長與家長的期許而擔心教不好學生;家長因處於孩子 與教師之間而擔心溝通問題。

學校行政人員,尤其是校長乃一個學校的靈魂人物,正式負有學校行政領導 的重任,從學校行政的觀點而言,他必須透過計畫組織、指揮、協調、溝通及評 鑑的管理歷程,人力、物力、時間等資源加以妥善運用,以遂行學校教育的目標。

西諺有云:「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校。有怎樣的學校,就有怎樣的學生。」

(As is the principal, so is the school. As is the school, so is the student.)身為一校之長 者,這是多麼神聖的任務,不僅要溝通輔導學生,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尋求家長 社會的支持,還得引領學校團隊,共創學校願景與目標。

校長的專業領導不同於一般領導,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專業領 導」(professional leadership)已成為現今科技化與高度分工社會的最佳領導方式(蔡

(18)

「專業領導」可以建立學校的專業形象,學校的專業領導是一縝密的流程,

包含建立學校發展目標與願景、塑造良善的學習環境、以專業認知審視學校目標、

以全人教育為核心等專業策略,來型構學校專業行政領導與專業教學領導者既獨 立又互相支援的雙軌運作體系(蔡培村、武文瑛,2004)。

「專業」一直是教育界自我期許與不斷努力的終極目標,其中包括教育行政 人員、教師、及校長的專業。在社會快速變遷的影響之下,這些教育相關人員必 須由證照制度的建立,才能與醫師、會計師、律師、心理諮商人員、專業企業經 理人、建築師等專業人員並駕齊驅,並取得社會大眾的認同,因此在追求達成專 業的過程中,校長專業領導行為的建立是相當重要的(陳詠禎,2005)。

從以上校長的任務,可知校長必須要擁有專業的領導知能與作為,才能勝任 學校的領導者,也才能增進教師專業發展,促進學生學習成效,提昇教育品質,

達成教育目標。

研究者本身服務於屏東縣內國小,欲瞭解在服務縣市的國小,校長需要有什 麼樣的領導行為,才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增進學生學習成效,提昇教學品質,

這正是研究者所要探究的動機之一。

泰戈爾曾言:「唯有學習不已的教師,才能認真教學」。教師專業發展關係著 教師教學品質的良窳,站在教育現場第一線擔任知識傳遞重要角色的教師,是否 也能在一波波的教育改革的聲浪中,不斷的充實自我,進行專業發展,是教育界 極為關注的議題。教育改革的主體與動力在於教師,教師的專業發展亦成為教育 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教育改革之理念是否落實,需要以教師的專業知識與 素養為基礎並加以實踐,才能達到預期效果(饒見維,2003)。西諺有云:「有好 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正說明了教師的素質扮演著教育目標是否能達成的重要 因素,因此,探討教師專業發展之現況,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在提倡專業化的全球化時代中,校長專業領導、教師專業發展,是達成教育 目標的重要因素。回顧教師專業發展之相關研究,在校長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之

(19)

關係上,多聚焦於校長教學或課程領導之上(李俊德,2006;曹玉福,2006;郭 蕙菱,2005;黃英發,2005)。針對校長專業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相關之研究卻有 限,因此本研究以研究者所服務之屏東縣市之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探討國民小 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以增進教師專業發展,此為研 究動機之三。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之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主要是透過教師所知覺校長之專業領導 行為與教師專業發展的實際狀況,以瞭解國小校長專業領導行為的現況,並分析 國小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以提出建議,作為教育行政機關、

國民小學校長及未來研究之參考。具體言之,本研究目的有以下幾項:

一、研究目的

(一)瞭解目前國小教師知覺校長專業領導行為之現況。

(二)瞭解目前國小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之現況。

(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在知覺校長專業領導行為之差異情形。

(四)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所知覺教師專業發展之差異情形。

(五)探討目前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關係。

(六)分析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預測情形。

二、待答問題

為達成上述研究的目的,本研究所欲探討的問題,依序為:

(一)目前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之現況如何?

(二)目前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之現況如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所知覺校長專業領導行為之差異情形如何?

(20)

(四)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所知覺教師專業發展之差異情形如何?

(五)目前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關係如何?

(六)國民小學教師所知覺的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預測情 形如何?

第三節 研究假設

本研究為了瞭解屏東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教師專業發展,二者 間的關係,研究者提出下列研究問題,以進行統計分析與探討。

假設一:不同背景變項在校長專業領導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1-1 國小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因教師的性別而有顯著差異。

1-2 國小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因教師的年齡而有顯著差異。

1-3 國小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因教師的婚姻而有顯著差異。

1-4 國小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因教師的最高學歷而有顯著差異。

1-5 國小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因教師的學校規模而有顯著差異。

1-6 國小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因教師的服務地區而有顯著差異。

1-7 國小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因教師的擔任職務而有顯著差異。

假設二:不同背景變項在教師專業發展上有顯著差異。

1-1 國小教師專業發展因教師的性別而有顯著差異。

1-2 國小教師專業發展因教師的年齡而有顯著差異。

1-3 國小教師專業發展因教師的婚姻而有顯著差異。

1-4 國小教師專業發展因教師的最高學歷而有顯著差異。

1-5 國小教師專業發展因學校規模而有顯著差異。

1-6 國小教師專業發展因服務地區而有顯著差異。

1-7 國小教師專業發展因擔任職務而有顯著差異。

(21)

假設三:國小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發展間有顯著相關。

假設四:國小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對教師專業發展有顯著的預測力。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為了避免本研究所探討之問題混淆,特將本研究所涉及之重要名詞與研究變 項,分別界定如下:

一、國民小學

本研究中之國民小學係指屏東縣市公立國民小學而言,共有 190 所。

二、校長專業領導行為

蔡培村、武文瑛(2004)專業領導是指「個人以良善的自我形象、豐富的專 業知識與技術來進行領導,並以動態交融的互動激勵過程,促進個人與組織的同 步成長。」

本研究定義校長專業領導係指校長以專業之知識與能力為領導之基礎,藉由 計劃、執行、考核等管理能力,領導同仁達成學校願景與目標,並具備教學、課 程之知能與教學視導能力,協助教師課程與教學專業發展,且能重視自身的道德 倫理修養,以身作則,與成員有良性互動,更能促進成員之專業發展。

本研究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分為五個層面為:行政領導、教學領導、專業發展、

情意領導、公共關係。以自編「國小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調查問卷」來施測,問卷 得分來代表對校長專業領導知覺程度。分數越高表示對校長專業領導知覺程度越高。

三、 教師專業發展

本研究所指「教師專業發展」,係指教師在個人教學生涯中,藉由參與各種正

式與非正式的活動,以增進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及專業態度,充實教學內涵,進 而改善教學效能、提升教學品質、達到教學目標、滿足個人需求、促進個人自我 實現而不斷自我精進之歷程。

教師專業發展區分為:「課程設計與教學」、「班級經營與輔導」、「研究發

(22)

展與進修」、「專業精神與態度」等四大向度,以自編之「教師專業發展問卷」

進行施測,得分愈高表示其教師專業發展愈佳,反之則愈差。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根據上述之研究目的與問題,分別就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加以說明。

一、研究範圍

針對本研究範圍所界定之地區、、對象與內容說明如下:

(一)研究地區與對象

本研究以屏東縣市公立國民小學之教師兼主任、教師兼組長、教師做母群 體。採分層隨機抽樣寄發問卷,就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發展進行問卷 調查。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內容主要探討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係參考校 長專業領導行為和教師專業發展之相關文獻,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研究架 構與設計工具之依據。

1.背景變項:包含個人背景變項及學校環境變項。

2.研究層面:包含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發展。其中校長專業 領導行為分為專業發展、行政領導、教學領導、情意領導、公共關 係;教師專業發展分為課程設計與教學、班級經營與輔導、研究發展 與進修、敬業精神與態度,並依上述之分層面來編製問卷。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因研究方法及研究對象之選擇,可能導致在研究範圍及研究限制上,

未盡周延之處,分別說明如下:

(一)研究方法與推論上的限制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限於個人時間及經費等問題,無法透過訪談得到質

(23)

性資料,以進一步驗證,且本研究對象僅以屏東縣市的國民小學教師為主,所 得之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全臺灣之國民小學。

(二)文獻探討的限制

本研究因研究者外語能力有限,文獻探討以中文文獻為主,諸多寶貴的外 國文獻難免遺漏,在本研究文獻蒐集上是一大限制。

(24)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屏東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間的 關係。

本章的內容共分為三節,分別探討「校長專業領導行為理論與內涵」、「教師 專業發展之理論與內涵」、「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相關研究」,進行 擬定「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發展調查問卷」之內容。希望藉由 本章之陳述,能對研究主題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並建構出本研究之研究架構。

第一節 校長專業領導行為理論與內涵

組織中最重要的是人,要使組織運作達到既定的目標,則必須使組織中的成 員能提升其專業能力。就教育專業化的潮流而言,校長無疑是個專業領導的角色。

學校為校長責任制,校長對學校教育負成敗之責。校長不僅職司行政管理,更特 別強調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冀其得以協助教師發揮專業自主,改善教學品質,藉 以保障學生之學習權。

本節首先針對專業領導的意義、校長專業領導之內涵、校長專業領導行為理 論加以探討。

一、專業的意涵

「專業」(profession)的現象源起甚早,如柏拉圖(Plato)、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以及斯多噶學派(The Stoic School)在進行講學活動時所促成的學院 辦學制度(Cervero, 1988),或如加桑德斯與威爾森(A.N.Carr-Saunders 和 P.Wilson)

認為專業源於基爾特(Guilds)的工程師與會計師的智性技術等(Cogon, 1953)。

上述兩類說法均將專業限於神學、醫學與法律等特定範疇,時至重視差異性與獨 特性的今日,專業的層面才被重視與擴大,成為各行各業追求理想的最高規準。

所謂「專業」,就是「比別人更好、更棒」,也是「專門職業」的簡稱。正因

(26)

為是「專門職業」,故有異於「職業」(occupation)或「行業」(trade)的「普遍性」

(蔡培村、武文瑛,2004)。

在現今高度分工的社會中,似乎任何一種行業都可被稱為「專業」,因為任 何一行業都有其特殊的技能或知識。儘管大家對專業的定義或規準仍無一致的看 法,但毫無疑問的教育是一項「專業」,應已是普遍被接受的事實。

既然教育是一項專業,校長的專業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就有其必要性。

專業必須先具備「專門」的學理與特殊的訓練,及「專職」的倫理、素養,

方可達到「專業」的要求(連德盛,2007)。研究者收集學者專家對專業的看法,

敘述如表 2-1:

表 2-1 各家學者對專業的看法一覽表

學者(年代) 定義

蔡培村、武文瑛(2004)

職前階段長期訓練所獲致的專門知識與技能,並經由職場生涯的不 斷精進、研究與努力學習,所發展出個人的理想與專門化,且組織 也因集體價值觀的一致與信仰的契合,而獲致社會的認可。

謝文全(2004) 歸納出專業化的標準如下:1.透過專業培育擁有專業知能。2.訂定 並信守專業倫理規範。3.善使專業自主與自律。4.實施專業證照制 度。5.建立專業組織提昇專業水準。

賈馥茗(2005) 專業一方面是指精湛學術與卓越的能力,一方面則是服務和奉獻及 職業倫理和道德規範。

孫國華(2006)

從專業的指標觀點,指出教育專業的指標應包括:專業的教育知 能、長期的教育訓練、規範的教育組織、崇高的專業道德、高度的 專業自主、自發的專業成長及不斷的在職進修。

張德銳(2006) 專業是指一群人在從事一種需要專門性技術之職業,需要特殊智力 來培養和完成的職業,其目的在提供專門性服務。

陳奎憙(2007)

所謂專業工作,必須具備下述特徵:(一)專業工作,必須運用專 門的知識與技能。(二)專業工作人員,必須經過長期的專門訓練。

(三)專業工作,必須強調服務的觀念,而不計較經濟報酬。(四)

專業人員,必須享有相當的獨立自主權。(五)專業人員,必須有 自律的專業團體與明確的倫理信條。(六)專業人員,必須不斷的 在職進修。

研究者歸納專家學者之所述,認為:「專業」是從業人員經過專業組織長期的 訓練而具有專門知識與能力,擁有適度的專業自主權去執行職務,並能遵守倫理 信條的規範,在不斷自我精進中,充實自我知能,且能具備服務之熱忱及無私的

(27)

奉獻精神,為大眾謀福利。

二、領導的意涵

領導(leadership)一詞就字面而言,係指「引導」(to lead)或明示方向(to show the direction)的意思,也就是引導團體成員向目標的方向邁進,期能達成共 同的目標的行政行為(謝文全,2004)。

人的社會是群體的生活,在團體中必定有互動,為維持互動的秩序,建立良 好的領導作為是很重要的。

領導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科學。管理者能發揮影響力,促使團體成員心甘情 願、自動自發,積極支持領導者所要達成的任務。換言之,領導者會因應成員的 要求及期待,給予充份激勵,引起動機而達成目標。也就是說,其實領導是一種 技巧與行為的結合,但其意義卻隨著所要探究的方法、目的和取向的不同,,而 有不同的觀點及意義。研究者收集各學者對領導之定義臚列如下表 2-2 所示:

表 2-2 國內外學者對領導之定義彙整表

學者(年代) 領導的意涵

吳清基(2001) 學校行政中領導的重要的概念:1.領導者 2.被領導者 3.影響力 4.目標 吳清山(2004) 領導乃是團體中的份子(領導者),在一定情境之下,試圖影響其他人

的行為,以達成特定目標的歷程。

蔡培村、武文瑛

(2004)

領導是由個人人格特質與社會人際交互影響為出發擴散點,以賦予權 力為手段,以激勵與驅策為策略,來導引眾人完成組織目標之行為。

謝文全(2004) 領導是在團體情境裡,透過與成員的互動來發揮影響力,以導引團體 方向,並糾合群力激發士氣,使其同心協力齊赴團體目標的歷程。

秦夢群(2006) 領導係在使團體的目標或利益能夠達成。

鄭彩鳳(2008) 領導在促進成員的共識與士氣,帶動組織的成長與變革,並維持組織 的結構,進而達成組織的任務與目標的歷程。

張潤書(2009) 領導是組織人員在交互行為下所產生的影響力。

Donaldson(2001) 領導者能夠動員全體成員朝向學校道德性意圖,而共同行動的關係。

Maister(2002) 領導者需要能夠影響人們情感、態度、決策與堅持的技能。

Covey(2004) 領導者以其道德操守基礎,能帶來合法正當性及創造組織信任的價值。

(28)

綜合以上學者對領導的定義,研究者將領導之意涵歸納為:領導是一種影響 力,透過與成員的互動,促進成員的共識與士氣,來領導組織成員自我成長、自 我發展,進而完成組織目標,領導者若能以道德操守為基礎,更能創造組織成員 互相信任。

三、校長專業領導行為的涵義

長久以來,專業(profession)一直是教育界自我期許與不斷努力的目標,這 當中包括教育行政人員、學校教師、以及校長的專業。

何謂專業領導?就字面解釋而言,「專業領導」即以專業來領導。在國內有關 領導的研究頗多,但對「專業領導」的研究卻有限,且對「專業領導」一詞,並 未加以解釋與定義。研究者在所蒐集的相關文獻中,以(蔡培村、武文瑛,2004)

對「專業領導」有詳盡的解釋與定義,敘述如下:

(一)專業領導的基本概念

柯林斯(J.Collins)在《從 A 到 A+》這本書中,把「第五級領導」視 為是領導能力五個等級中最高的一級,而「專業」就是此級的領導人所須具 備的特質(齊若蘭譯,民 91)。現今的社會分工非常精密,所謂的「隔行如 隔山」、「行行出狀元」等,就是說明各行各業均有其專精與不可取代之特性。

(二)專業領導的意涵

「專業領導」(professional leadership)已成為現今科技化與高度分工社 會的最佳領導方式(蔡培村、武文瑛,2004)。

林清江(1981)以教師的職業為切入點,認為專業領導是「教師視自己 為專業人員,秉持專業態度,表現教學上的專業行為」,此處所指的「專業領 導」,實包含了學校制度與教育實施兩層面。一般來說,「專業領導」有以下 五點特徵:

1. 專業領導需要自我反省與瞭解:專業領導要能瞭解自我的知識、技能 與態度,並進行自我反省,其目的在促進個人的生活進階與自我實

(29)

現,改進組織專業文化。唯有先瞭解自己或所屬組織的狀況,才能針 對自身不足之處,進行補強工作。

2. 專業領導需要不斷自我精進與成長:專業領導需要不斷自我精進成長

(professional growth),透過經驗與環境持續互動來進行學習,如正 式進修、參與研討會與專業組織的活動、參觀訪問、協同合作,以及 同儕學習等。

3. 專業領導需要結合良好的人際關係:專業領導除了有形的專業知識之 外,也應注意保持圓融的人際關係;亦即專業領導者不僅要面對各種 不同環境的挑戰與壓力,也要獲得社會不同層面人士的支持與合作。

4. 專業領導是動態互相激勵的發展過程:專業領導不只是獲得專業,更 重要的是專業的動態終身學習與適應歷程,增進對組織工作環境的瞭 解,調整組織相關的資源,激發組織成員自我成長。

5. 專業領導是表現自我形象的一種藝術:專業領導大多注重敏銳的判斷 力、極佳的創意思考以及優秀的學識地位。但專業領導並非是要鋒芒 畢露,展現個人獨特的風格與舉止,以積極、正面的態度來彰顯自己。

總之,專業領導的基本精神,在於透過專業知識及熱誠的工作態度,來追求 完美,達成績效以及提昇整個組織效能。

據此,本研究將「專業領導」定義為:「個人以良善的自我形象、豐富的專業 知識與技術來進行領導,並以動態交融的互動激勵過程,促進個人與組織的同步 成長,以達成組織的目標、提高組織的效能。」

(三)校長專業領導行為的定義

如前兩段所述,專業定義為:從業人員經過專業組織長期的訓練而具有專門 知識與能力,擁有適度的專業自主權去執行職務,並能遵守倫理信條的規範,在 不斷自我精進中,充實自我知能,且能具備服務之熱忱及無私的奉獻精神,為大

(30)

識與士氣,來領導組織成員自我成長、自我發展,進而完成組織目標。

「領導」與「管理」兩者並不相同;管理者較倚重正式組織所賦予的職權來 影響部屬,致力維持組織順利運作或達成既定目標;領導者則比較憑藉群體認定 之影響力使組織適應變動的環境,並能激發追隨者有超乎平常水準的行為(王娜 玲,2009)。雖然主管常需同時扮演這兩種角色,然而對屬於「鬆散結合系統」的 學校而言(秦夢群,2006),領導的運用更顯重要。

綜上所述,本研究將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定義為:校長以專業之知識與能力為 領導之基礎,藉由計劃、執行、考核等管理能力,領導同仁達成學校願景與目標,

並具備教學、課程之知能與教學視導能力,協助教師課程與教學專業發展,且能 重視自身的道德倫理修養,以身作則,與成員有良性互動,發揮對成員的影響力,

更能促進成員之專業發展。

為了更瞭解校長專業領導之內涵,研究者彙整國內外有關校長領導能力之研 究,統整成表 2-3 所示:

表 2-3 國內外有關校長領導能力之研究統整表

學者(年代) 校長專業領導的意涵

鄭進丁(1986) 提出校長可能履行的七個工作領域是:1.革新發展 2.人事組織 3.政 策執行 4.事務管理 5.教學視導 6.兒童輔導 7.社區工作

張德銳(1995)

認為校長在有效能學校應扮演的角色有:

1.行政領導。2.教學領導。3.有強烈的成就動機和方向感。4.提供學生學 習的機會。5.支持老師的改進教學方案。6.致力於老師的專業成長。7.

會和老師維持和諧、互信合作的工作關係。8.會和社區維持和諧的關係。

吳清基(2001)

一位成功的校長必須扮演十項全能的角色:

1.校務計畫者 2.行政決定者 3.教學領導者 4.教育革新者 5.輔導工作 者 6.行政管理者 7.問題解決者 8.意見溝通者 9.排難解紛者 10.教育評 量者。

羅英豪(2001) 歸納出校長的職責,可將之分類為五大項:1.行政管理。2.教學領導。

3.訓輔工作。4.公共關係。5.專業成長。

潘慧玲(2004) 校長必須以身作則,組織內真實的變化才會發生。

謝文全(2004)

1.主動積極的領導者 2.發展學校的策略性計畫 3.進行合作式計畫歷程 4.領導發展多樣化課程 5.領導學生學習成果的評鑑 6.領導教職員專 業發展活動 7.權力的分享

Gunbayi(2005) 學者們強調一個成功的領導者需兼備「倡導行為」,「個人導向」。

(31)

國民教育法第九條: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各置校長 1 人,綜理校務,應為專 任,並採任期制,任期一任為四年。但原住民、山地、偏遠、離島等地區之學校 校長任期,由直轄市、縣(市)政府定之。

教育人員任用條例(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二月三日 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09500014931 號令修正公布)第二章第三條 教育人員之任用,應注意其品德及對 國家之忠誠;其學識、經驗、才能、體格,應與擬任職務之種類、性質相當。各 級學校校長及社會教育機構、學術研究機構主管人員之任用,並應注重其領導能 力。

綜上所述:校長除了每天的例行公事外,還要執行政令、擬訂校務計畫、組 織人力、行政管理、領導教師、學生輔導及擴展公共關係,更要具有高尚的品德 及領導能力。

研究者依據國內外學者以及國內研究者的研究,綜合整理,敘述如表 2-4 表 2-4 國內外學者及研究者對校長專業領導的看法一覽表

研究者(年代) 校長專業領導的看法

陳翠娟(2002)

一位稱職的校長,所需具備的能力包括了教育專業理念與知識、課程 發展與教學領導、行政運作與管理能力、溝通協調與公共關係能力,

更需要具備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的能力。

吳株榕(2002) 提出校長評鑑指標有五個向度分別為「教學領導」、「學校管理」、

「政策執行」、「人際溝通」、「專業責任」。

陳雅新(2003) 國小校長應具備課程領導、教學領導、行政領導、專業發展、公共關 係與個人修為的能力。

黃鳳瑛(2003) 校長領導角色涵蓋行政領導、教學領導、課程領導、公共關係、社會 角色楷模、個人修為等範疇。

鄭彩鳳、林細貞

(2004)

國中女性校長之重要專業領導行為包括「專業發展」「行政管理」「人 格特質」、「校務發展」、「教學領導」及「公關行銷」六個領域。

劉正東(2004) 校長應具備行政管理、教學領導、政策執行、溝通協調、社區互動關 係、專業責任層面之專業素養。

陳信君(2005) 將校長專業領導行分為專業發展、公共關係、行政領導、教學領導,.

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越高,其學校效能越高。

吳金標(2005)

卓越校長領導作為歸納為七個面向

1.「自我管理」2.「專業素養」3.「願景理念」4.「課程教學」5.「行

(32)

卓 烈(2006)

1.行政領導行為:行政輪替、以身作則、排解行政或教學間的問題、

發揮正式溝通的功能、支援教學需求。

2.教學領導行為:妥善的教學人事安排、發揮課程發展委員會的機制、

尊重教師教學與專業地位的自主權等。

3.學校公共關係領導行為:成立班親會、建立學校與家長會的良好互 動機制、學校與社區互動活動、承辦縣府工作。

梁淑娟(2007) 校長道德領導與教師工作投入有關,其中「德行修養」「正義倫理」「批 判倫理」對教師工作投入有較高的解釋力。

謝朝宗(2007)

1、實施道德領導是必要且可行的 2、校長應建構優質的學校倫理環 境。3、校長應發揮道德關懷,實施人性化管理。4、採取具體措施,

落實校長道德領導。5、善用社會資源實施道德領導。6、校長以身作 則,成為同仁楷模。7、校長實施道德領導時,應擴及社區的關心與責 任。

連德盛(2007)

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層面包含專業發展、公共關係、行政領導、教學領 導、課程領導、政策執行、個人修養、組織氣氛、危機處理、事務管 理等等。

林衍伸(2008)

1、校長要採用道德領導,提升教師組織承諾

2、校長要積極參與領導策略研習,增進自我領導知能 3、校長要時時關懷教師,刻刻省思自我領導缺失 4、校長要凝聚教師共識,認同學校價值與目標

5、借重年長教師的經驗傳承與分享,激發教師奉獻精神 6、適時調整教師職務,增進教師行政歷練與認同

陳昱騰(2008)

1、實施道德領導,以增長教師主動積極的責任心義務感。

2、校長崇尚德行,時時自省,營造學校道德領導環境。

3、支持校長道德領導行為,以提高教師組織承諾與工作投入之意願。

4、校長道德領導行為,以活化教學之積極策略與典範。

傅禮聰(2008)

校長敏察教師需求與想法,適時表達辦學理念、持續提升道德領導程 度,激勵教師服務精神、利用正式與非正式組織,宣導教育目標,並 運用多元管道適時溝通辦學理念,獲得教師認同與投入,提昇教師整 體服務精神。

施翔云(2009) 校長實施道德領導,重視教師意見及需求,落實行政服務教學,提昇 學校效能。

徐麗玲(2009) 校長運用道德領導對教師工作價值觀具有正向的密切關係,其中以「正 義倫理」影響最大

古芝潔(2009) 校長道德領導中以「關懷倫理」層面感受最高,與教師工作滿意度有 密切關係。

謝寶儀(2009) 校長道德領導行為獲得教師正面肯定;教師較能積極投入;學校組織 氣氛傾向積極性氣氛。

林孟琪(2009)

將校長專業領導分為行政管理、教學與課程領導、公共關係、專業責 任,.校長專業領導、教師專業發展對學校組織創新有顯著的預測力,

其中以「專業精神與態度」最能預測學校組織創新。

(33)

為了瞭解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層面,將上述相關研究的層面,統整成表 2-5:

表 2-5 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層面一覽表 專業領導行為

研究者

調 吳株榕(2002) *

陳翠娟(2002) * 陳雅新(2003) * 黃鳳瑛(2003) * 鄭彩鳳、林細貞

(2004)

劉正東(2004) * 吳金標(2005) * 陳詠禎(2005) *

卓 烈(2006) *

連德盛(2007) *

梁淑娟(2007)

謝朝宗(2007)

林衍伸(2008) *

陳昱騰(2008)

傅禮聰(2008)

施翔云(2009) *

徐麗玲(2009)

古芝潔(2009)

謝寶儀(2009)

林孟琪(2009) *

合計 13 12 11 11 9 16 7 6 1 1 2

(34)

根據上述研究者對校長專業領導行為的研究,歸納整理發現校長專業領導行 為層面在「行政領導」、「教學領導」、「課程領導」、「公共關係」、「專業發展」、「道 德修養」層面出現的次數較高,在「行政領導」層面出現13次,「教學領導」層面 出現12次,「課程領導」與「公共關係」層面出現11次,「專業發展」層面出現9次,

「道德修養」層面出現16次。本研究將政策執行、危機處理、事務管理,併入「行 政領導」;將課程領導併入「教學領導」;將溝通協調併入「公共關係」,將道德修 養與組織氣氛,一併納入「情意領導」。故本研究校長專業領導行為的層面為「專 業發展」、「行政領導」、「教學領導」、「情意領導」及「公共關係」五個層面。

四、校長專業領導行為的相關理論

不同的研究途徑導致了不同的領導理論,關於領導理論的發展與期別,國內 外學者常見的歸納如下表:

表 2-6 領導研究與理論發展分期歸納表

研究者 領導理論內容

張慶勳(1996) 特質論、行為論、情境論、新領導取向

張潤書(1998) 人格特質研究法、環境決定領導論、功能研究法、交互行為說

謝文全(2004) 心理學研究取向、社會學研究取向、權變研究取向、新型領導理念興起 Bass(1990) 個人和情境的理論、交互作用和社會學習理論知覺和認知理論、整合的

形式:轉型領導

Bryman(1992)

1940 年晚期之前:特質論取向

1940 年代晚期至 1960 年代晚期:領導型式取向 1960 年代晚期至 1980 年代早期:權變領導取向 1980 年代至今:新型領導取向的發展

Yukl((1994)

特質取向、行為取向、權力與影響取向、權變取向新領導趨勢如特 質魅力領導、動盪領導、火線領導、香蕉皮領導、參與式領導、轉化領 導等

資料來源:姚繼儒(2008:13)

綜合上述國內外學者專家所述,領導理論大致分為特質論、行為論、權變論 及新型領導理論。以下就領導理論這幾期的發展內涵作進一步的探討。

(35)

表 2-7 領導風格理論的發展趨勢

年代 理論依據 內涵

1940 年代以前 特質論 對領導的研究主要採取心理學研究取向。

第二次世界大戰至

1960 年代 行為論 研究的重心逐漸移到領導者表現的領導行為,重視 領導效能與領導行為的關聯性。

1960 年代晚期至

1980 年代早期 權變論 研究重點有效的領導情境須注意環境因素,主張 領導有賴於所有因素的結合。

1980 年代以後 新型領導論

研究領導者如何促進組織成員自我的提升、組織的 承諾、動機和效能,強調領導者對下屬或追隨者的 影響力。

資料來源:姚繼儒(2008:13)

從上表得知,領導理論的發展,最早出現的特質論,研究取向在領導特質及 才能,認為具有某些人格特質的人就適合當領導人物,強調領袖是天生的,漸漸 的研究重點移轉到行為論,認為領導者必須經由學習及訓練而獲得領導之效能,

不能光靠個人魅力;而隨著資訊環境的快速變化,環境因素漸趨複雜,領導如果 故步自封一成不變,將導致組織瓦解,所以權變論強調領導應重視組織情境;而 最近的研究又發現,如果光靠領導者的努力,而忽略成員的團隊力量,對於組織 目標的達成仍有困難,因此新型領導論因而產生,強調專業領導的重要,因此一 位成功校長必須以專業的領導方式,帶領組織成員,達成組織目標。

以下針對不同時期領導理論,分別敘述之:

(一)特質論

領導風格最早期的研究為特質理論,而領導特質論最具代表的人物首推 Stogdill,其將一百二十四個有關的研究加以綜合,發現領導者最受支持的特質 為:(1)智力(2)學識(3)責任感(4)社交活動的參與(5)社經地位(6)社 會性(7)主動性(8)持久性(9)知道如何完成任務(10)自信心(11)對於情 境的了解(12)合作性(13)受歡迎程度(14)適應性(15)語言能力等十五種 特質(秦夢群,2006)。

(36)

晚近諸多研究領導特質理論學者如:Yukl、Hoy 和 Miskel 等人將成功領導者 的特質分成人格特質、動機特質、技能特質等三大部分。

Goffee 和 Jones 研究發現,領導者必須具備願景、精力、授權與策略方向之 外,還有四項共同的特質:(1)建立平易近人,贏得信任;(2)高度的直覺以衡 量適當的時機與行動;(3)以同理心滿足成員工作上的需求;(4)激勵成員力爭 上游(引自陳東星,2004)

領導特質論的論點,強調領導者的個人特質,卻忽略有些是後天可以學習得 到的,因此,在 1940 年後,逐漸被行為論所取代。

(二)行為論

本時期所提出的主要理論分為單層面及雙層面領導行為風格理論。分別說明 如下:

1. 單層面理論

單層面理論分為民主式、權威式及放任式的領導(秦夢群,2006)。民主式領 導者心態偏向授權、關心、鼓勵成員;權威式領導偏向自我為中心,要求服從;

放任式領導者少參與決策,缺乏協調性,容易造成成員不滿與士氣低落。

領導行為連續論 Tannenbaum 和 Schimidt 認為領導風格是從「教師中心」

到「校長中心」的連續歷程。校長之領導行為存在於兩者之間(黃昆輝,1993)。

2. 雙層面理論

行為論研究發現關懷與倡導兩個重要的領導行為。巴納德(Barnard,1968)指 組織目標之達成,是屬於倡導的層面;而成員需要之滿足,屬於關懷層面(謝文 全,2004)。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企業研究中心根據對領導研究結果,將領導行為 區分為「倡導」和「關懷」兩個基本層面。

(37)

高倡導 低關懷

高倡導 高關懷 低倡導

低關懷

低倡導 高關懷

圖 2-1 倡導關懷象限圖 資料來源:出自 謝文全(2004:273)

國內專家學者研究發現,以「高倡導高關懷」的領導最佳,以「低倡導低關 懷」方式居末。

美國管理學者Black & Mouton 針對俄亥俄大學等校研究提出了管理方格模式 理論,分為「無為型管理風格」、「任務型管理風格」、「鄉村俱樂部型管理風格」、

「中庸型管理風格」、「團隊型管理風格」,其中以「團隊型管理風格」的領導方式 最為理想。

綜上所述,一位成功的領導者,應適時的提供有利的條件與相關訊息,並給 予成員適當的指導去取捨自己的需求條件,如此才可以促使成員績效提高,以提 昇組織效能,並使組織目標能有效達成。

(三)權變論(情境論)

特質論偏向領導人格特質的探討,行論則偏向領導者外顯行為的研究,但隨 著時代的轉變,要成為一位成功的領導者,還必須考慮到領導者本身、部屬、情 境、外在環境等因素;領導權變理論所追求的是根據不同的情境而決定最佳的領 導策略,以達成最優質的組織發展。以下分別介紹Fiedler 的權變論、House 的「途 徑-目標」論、Reddin 三層面論及新型領導理論(謝文全,2004)。

1.Fiedler 的權變論

對於Fiedler 的權變領導風格重視領導者的動機取向及情境有利性。

低 高 關 懷

(38)

(1)動機取向:分為工作取向及關係取向,工作取向之領導者先強調制度與法 紀,以達成任務為優先,較不注重人際關係;關係取向之領導者在處於未知的環 境裡,先取得成員支持度再論及任務的達成。

(2)情境有利性:分為領導者與部屬的關係、工作結構及職權的大小。領導者 受成員的信任與愛戴,較容易指揮與影響成員;當工作目標明確,有一定的執行 程序,領導者只需具備專業知能即可完成任務目標;若領導者只具其名無領導之 實,則領導者對成員的影響力就會有限,也會間接影響到組織效能。

2. House 的「途徑-目標」論

House 的領導理論研究中,認為領導者的主要任務就是在提供必要的指導或 支持性行為,以協助成員達成目的途徑,並將領導者行為分成獨裁型、支援型、

生產導向型、參與型等四種類型。

3.Reddin 的三層面論

Reddin(1967)認為領導者行為層面應兼顧關係導向、工作導向及效能三層面。

其基本的領導型式有四種,說明如下:

(1)低工作高關係的關注領導。 (2)高工作高關係的整合領導。

(3)高工作低關係的的盡職領導。 (4)低工作低關係的疏離領導。

(四)新型領導理論時期

1980 年代以後,由於時代的快速變遷,領導者的主要任務在於「創造」,因此 產生領導的新型理論。

1.轉型領導

重視領導者在組織變革活動中的積極性角色以及組織成員自我引導自我要求 的可能性,而領導者的主要任務在於「創造」,管理者的主要任務在於「控制」, 以提昇組織的行政效能(謝文全,2004)。

2.超越轉型領導

超越轉型領導是英國學者Day(2000)所提出,研究發現,成功的校長領導表現

(39)

出(1)關懷、公正、高度表現及成就。(2)以人員為中心。(3)成就取向。(4)勇敢面對 內部外部壓力。(5)有能力管理多項具持續性的壓力與兩難問題。

超越轉型領導將現今更複雜的兩難問題列入校長的領導行為,其模式比轉型 領導更具挑戰,也就是一位成功的校長,必須以務實方式決定內外部壓力及各種 兩難情境(謝文全,2004)。

3. 第五級領導

第五級領導為柯林斯(Jim Collins)所倡,雖在描述領導者,但也非常適用於被 領導者。強調「領袖魅力是資產,也是負債;在從《A到A+》企業的發展過程,有 下列六個要點:(1)第五級領導。(2)先找對人,再決定要做甚麼。(3)面對殘酷的現 實,但絕不喪失信心。(4)刺蝟原則。(5)強調紀律的文化。(6)以科技為加速器。其 中對於領導能力,書中區分為五個等級:第一級、有高度才幹的個人。能運用個 人才華、知識、技能和良好的工作習慣,產生有建設性的貢獻。第二級、有所貢 獻的團隊成員。能貢獻個人能力,努力達成團隊目標,並在團體中與他人合作。

第三級、勝任愉快的經理人。能組織人力和資源,有效率且有效能地追求預先設 定的目標。第四級、有效能的領導者。激發下屬熱情追求清楚而動人的願景和更 高的績效標準。第五級、第五級領導人。藉由謙虛的個性和專業堅持,建立起持 久的卓越績效。

領導之道很多可適用於被領導之道,第五級領導即是一例。被領導者如能做 到上述的謙虛個性與專業堅持,就是一位優秀的被領導者(謝文全,2004)。

4. 服務型領導

所謂服務型領導,指本著服務成員與組織的精神來從事領導的一種領導方 式。領導的精神在於視領導不是權力的擁有,而是在於如僕人般的服務他人,以 助人成事。

服務型領導係由Greenleaf(1970)所倡導。認為要做好服務型領導可從下列途

(40)

心、自覺與說理等特質。(2)本著僕人的心態領導:領導者能體認領導並不是高高 在上發號施令指揮下屬,而是在為組織成員提供服務,讓成員心甘情願的共同為 達組織目標而努力。(3)用愛去關懷成員:對成員的需要能給予關心,對成員的缺 點能予忍耐,對成員的人格能予尊重,對成員的意見樂於傾聽,對成員的犯錯能 給予適度寬恕體恤,對成員的成就能給予讚美及鼓勵(謝文全,2004)。

5.道德領導

道德領導(moral ieadership)又稱倫理領導(ethical leadership),係指以道德權 威為基礎的領導,領導者本著為正義與行善來辦事做回應,真心為充分達成組織 目標而努力。道德領導的實施辦法:(1)培養道德人格並以身作則:領導者能以身 作則,才能理直氣壯去要求成員遵守工作倫理或生活品德,也才能發揮示範作用,

感召成員本著道德精神做人處事。(2)建構組織的倫理環境:環境有潛移默化的作 用,近朱者紅,近墨者黑,故領導者可舉辦正式及非正式的道德進修研習,協助 成員更新道德觀念、確立正確的價值體系。(3)落實正義倫理:道德與正義是一體 之兩面,因此領導者應確實落實正義倫理,秉持公正理性的原則來處理問題。(4) 發揮關懷倫理:關懷是道德的基石之一,於完成組織任務的過程中,應關心成員 個人的需要與福祉,給予必要的尊重、鼓勵與支持(謝文全,2004)。

6.分佈式領導

Bennett、Wise、Harvey與Woods(2003)指出,分散式領導是:(1)人際關係 互動的結果而不是個人行動;(2)信任與開放是人際關係的基礎;(3)放手而不僅是 授權;(4)擴大領導的界限,不只是教學社群,還有校內的其他社群;(5)不是命令 而是透過團體的一致行動:(6)認定專門知識為領導角色的基礎而不是正式的職 位;(7)視領導為流動性而不是特定的正式角色或職位,並且將領導者與追隨者的 區分加以模糊(蔡進雄,2011)。

分佈式領導至少融合了第五領導、企業領導、教師領導、共同領導、分享式 領導、民主式領導、轉型領導、文化領導和變革領導等,認為學校成員都有擔任

(41)

領導者的機會,校長具備自信和謙遜的特質,致力於提升成員擔任領導者的意願 和能力,運用適當時機推動學校的變革(賴志峰,2010)。

7.正向領導

正向領導又稱為積極領導,其內涵為真實的樂觀、情緒智力、信心與希望,

領導者若具有此四個內涵,必能產生領導效能。

Cameron(2008)認為,正向超越組織都有一些不同於其它組織而且較少被認 定的領導策略,而這些關鍵的領導策略都建立在「正向」的概念上。正向領導行 為包括:(1)激勵正向情緒,營造正向氣氛。(2)個別關懷成員,建立正向關係。(3) 善用支持肯定,維持正向溝通。(4)建立共同願景,賦予正向意義。(謝傳崇,2011)

8. 火線領導

《火線領導》(leadership on the line)一書,係由具有企業與政府顧問經驗的 Heifetz 和 Linsky(2002)彙集渠等近五十年的教學和實務經驗所撰寫的書,主要 內涵在闡釋領導者如何有效因應危機,以成功達成組織目標。其運用原則如下:(1) 領導者必須能掌握參與者與觀察者的雙重功能,亦即置身於組織之中,卻又可以 洞悉情勢,做出最有利的判斷。(2)能夠從政治面思考,增加自己在工作上的盟友。

(3)領導者可以有效自我控制,並且透過真誠溝通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且可以 調和組織內衝突(引自張秀賢,2008)。

9.動盪領導

是 N. Sull 所提出,其主要論點為:(1)領導者必須具有局勢敏銳度,亦即可以 覺察現在的情勢條件,並進而預測未來的發展。(2)領導者在瞬息萬變的情境中,

要能夠解決眼前的問題,並引入新技術來提昇組織競爭力,且要抱持一個模糊且 理想的願景。(3)領導者要學會取捨的工作心態,亦即專注心態於最重要的組織工 作事項,而非徒費心力於一些無關的事情。(4)領導者應有大格局的領導視野,將

數據

表 4-27      校長專業領導行為對「課程設計與教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多                    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圖 2-1      倡導關懷象限圖 ..........................................................................
表 2-7 領導風格理論的發展趨勢  年代  理論依據  內涵  1940 年代以前  特質論  對領導的研究主要採取心理學研究取向。  第二次世界大戰至 1960 年代  行為論  研究的重心逐漸移到領導者表現的領導行為,重視領導效能與領導行為的關聯性。  1960 年代晚期至 1980 年代早期  權變論  研究重點有效的領導情境須注意環境因素,主張領導有賴於所有因素的結合。      1980 年代以後  新型領導論 研究領導者如何促進組織成員自我的提升、組織的承諾、動機和效能,強調領導者對下屬或追隨
表 3-3 正式問卷施測與回收統計  學校名稱  班級數  教師人數 發出數量 無效卷  有效卷  有效卷率  復興國小  29  44  11  0  11  100%  和平國小  31  48  11  0  11  100%  信義國小  28  43  11  0  11  100%  民和國小  17  25  10  0  10  100%  玉田國小  18  27  10  0  10  100%  豐田國小  19  28  10  0  10  100%  四維國小  16  25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Effective use of a variety of texts (e.g. information texts) to encourage deep reading, connect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broaden their knowledge base. -

• Enhancing Assessment Literacy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at the Secondary Level: (I) Reading and Listening Skills. • Enhancing Assessment Literacy in the English

•providing different modes of support in learning tasks (e.g.. You are a summer intern in the publicity team of Go Green, a non- 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 committed to

• To enhanc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major update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Key Learning Area under the ongoing renewal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 To

 Literacy Development  Using Storytelling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 A Resource Package for English Teachers 2015  Teaching Phonics at Primary Level 2017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read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necessary for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ng language use in English texts (e.g. text structures and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