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史學方法中文參考書目 一、通論類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史學方法中文參考書目 一、通論類"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史學方法中文參考書目

一、通論類

劉知幾(唐),《史通》,坊間有多種刊本。

章學誠(清),《文史通義》,坊間有多種刊本。

姚永樸,《史學研究法》,上海,商務,1914;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3.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上海,商務,1922.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上海,商務,1933.〈以上二書在台有商務人人文庫本、

中華合刊本、里仁重排本等多種刊本)

陳 韜譯,《史學方法論》,(Bermheim,E.Lehrbuch der Historischen Methode)上海 商務,

初版時間未詳;台北,商務,1968 影印重刊。

李思純譯,《史學原論》,(Langlois,Ch.V.& Seignobos,Ch. Introduction aux Etudes Historiques.1897),上海,商務,1926;台北,商務,1968 重刊。

何炳松,《歷史研究法》,上海,商務,1927;台北有影印重刊本。

何炳松,《通史新義》,上海,商務,1928;台北,商務,影印重刊。

李泰棻,《史學研究法大綱》,中華,1921.

薛澄清譯,《歷史方法概論》,(Fling,F.M.),商務,1933;另有李樹峻譯本。

李則綱,《史學通論》,商務,1935.

楊鴻烈,《歷史研究法》,長沙,商務,1939;台北,華世,1975 影印重刊。

蔡尚思,《中國歷史新研究法》,昆明,中華,1940.

吳 澤,《中國歷史研究法》,重慶,峨嵋,1942;1944 修訂再版。

呂思勉,《歷史研究法》,永祥,1945;台北,華世,1974 影印重刊。

陸懋德,《史學方法大綱》,獨立,1945;台北有影印重刊本。

許冠三,《史學與史學方法》,香港,自由,1958;台北,環宇,1971.

張致遠,《史學講話》,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5;文化大學,1984 重刊。

李宗侗主編,《廿世紀之科學》(九)《史學》,台北,正中,1966.

許倬雲,《歷史學研究》,台北,商務,1966.

胡秋原,《史學方法之要點並論純瞎說》,台北,學術,1970.

錢 穆,《中國歷史研究法》,台北,三民,1969.

李家祺,《歷史纂述的方法》,台北,商務,1970.

姚從吾,《歷史方法論》(姚從吾先生全集第一冊),台北,正中,1971.

容繼業譯,《歷史意義與方法》(Gawronski,D.V.History:Meaning and Method),台北,

幼獅,

1974.

涂永清譯,《史學導論》(Cantor,N.F.& Schenider,R.How to Study History),台北,水 牛,

1976.

(2)

王爾敏,《史學方法》,台北,東華,1977.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華世,1979;三民,1985,增訂版;1999,增寫新版。

顧頡剛,《中國史學入門》,台北,木鐸,1982,台版。

嚴耕望,《治史經驗談》,台北,商務,1981.

嚴耕望,《治史答問》,台北,商務,1985.

葛懋春、項觀奇編,《歷史科學概論參考資料》,濟南,山東教育,1985.

葛懋春編,《歷史科學概論》,濟南,山東教育,1985.

吳 澤主編,《史學概論》,合肥,安徽教育,1985.

喬 默等編,《怎樣學習和研究歷史》,北京,中國青年,1985.

嚴中平,《科學研究方法十講》,北京,人民,1986.

趙吉惠,《歷史學方法論》,成都,四川人民,1987.

榮孟源,《史料和歷史科學》,北京,人民,1987.

趙光賢,《中國歷史研究法》,北京,中國青年,1988.

趙干城、鮑世奮譯,《史學導論》,(Tosh,John.The Pursuit of History),台北,五南,

1988.

王 瓘譯,《歷史方法論大綱》,(俄‧E.M.茹科夫著),上海,譯文,1988.

莫潤先、陳桂榮譯,《歷史學的範疇和方法》(俄‧巴爾格著),北京,華夏,1989.

周婉窈譯,《史家的技藝》,(Bloch,M.The Historian’s Craft),台北,允晨,1989 李振宏,《歷史學的理論和方法》,開封,河南大學,1989;1999 修訂再版。

蘇雙碧,《歷史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上海,人民,1990.

杜經國等,《歷史學概論》,北京,高等教育,1990.

趙干城、鮑世奮譯,《史學方法論》,(Shafer,R.J.A Guide to Historical Method),台北,

五南,1990.

張家哲等譯,《歷史學方法論》(波‧托波爾斯基著),北京,華夏,1990.

寧 可、汪征魯,《史學理論與方法》,北京,中央廣電大學,1991.

姜義華等,《史學概論》,北京,中央民族學院,1992.

楊 豫、胡 成,《歷史學的思想和方法》,南京,南京大學,1996.

王旭東,《史學理論與方法》,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8.

鄭樑生,《史學方法》,台北,五南,2002.

章士嶸,《西方歷史理論的進化》,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二、專論類

何炳松譯,《新史學》,(Robinson,J.H.New History),上海,商務,1923;台北有文星 集刊

等刊本;另有齊思和譯本,上海,商務,1964.

張宗文譯,《社會科學與歷史方法》,(Seignobos,Ch.Methode Historique Appliquer Sux

Science Social),上海,大東,1930.

(3)

董之學譯,《新史學與社會科學》,(Barnes,H.E.),商務,1933;台北有商務萬有文庫與 華世影印重刊本

衛聚賢,《歷史統計學》,商務,1934.

周謙沖譯,《史學家與科學家》(Salvemini,G),重慶,商務,1945;台北,商務,

1969 重刊

許冠三編譯,《歷史哲學與歷史解釋》,初版未詳;台北有環宇刊本 李 璜,《歷史學與社會科學》,香港,友聯,1961.

黃俊傑編譯,《史學方法論叢》,台北,學生,1977.

漢苑出版社,《中國古史研究法》,台北,漢苑,1977.

張玉法,《歷史學的新領域》,台北,聯經,1978.

杜維運、黃俊傑編,《史學方法論文選集》,台北,華世,1979.

李弘祺等,《史學與史學方法論集》,台北,食貨,1980.

康 樂、黃進興編,《歷史學與社會科學》,台北,華世,1981.

李豐斌譯,《歷史定論主義的窮困》(Popper,K.R.The Poverty of Historicism),台北,

經,1981.

李豐斌譯,《當代史學研究》,(Gilbert.& Graubard,S.R.Historical Studies Today),台 北,

明文,1982.

思與言雙月刊,《史學與社會科學論集》台北,明文,1983.

韋政通編,《中國思想史方法論文選集》,台北,大林,1981.

胡昌智譯,《歷史知識的理論》,(Droysen,J.G.Historik),台北,聯經,1986.

孟慶順、彭 衛,《歷史學的視野—當代史學方法概述》,西安,陜西人民,1987.

楊 豫譯,《當代史學主要趨勢》,(Barraclough,G.Main Trends of Research in the Social

and Human Sciences:History),上海譯文,1987.

歷史科學規劃小組編,《歷史研究方法論集》,鄭州,河南人民,1987.

劉北城譯,《論歷史》,(Braudel,Fernand.On History),台北,五南,1988.

王清和譯,《歷史學家和社會學》,(俄‧米羅諾夫著),北京,華夏,1988.

郝名瑋譯,《史學研究的新問題新方法新對象》(Jacques le Gof 等編),北京,社科文獻 1988.

姚 蒙,《法國當代史學主流:從年鑑派到新史學》,台北,遠流,1988.

姚 蒙編譯,《新史學》(Jacques le Gof 等編),上海譯文,1989.

陳海宏等譯,《歷史研究國際手冊》,(Iggers,G.G.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5Historical

Studies),北京,華夏,1989.

陳啟能主編《八十年代的西方歷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聞 一、蕭 吟編譯,《計量歷史學》,成都,四川人民,1987.

(4)

王小寬譯,《計量史學方法導論》,(Floud,Roderick.An Introduction to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Historians),上海譯文,1991;另有蕭朗、劉立陽譯本,北京,商

務,

1992.

蔣大椿編,《史學探淵》,吉林教育,1991.

范達人,《當代比較史學》,北京大學,1990.

范達人、易孟醇,《比較史學》,長沙,湖南出版社,1991.

陸象淦,《現代歷史科學》,重慶出版社,1991.

王建華譯,《歷史學家的技藝與貢獻》,(Ricoeur,Paul.The Contribution of the Theory of

History),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

王 勇譯,《文化史學︰理論與方法》(石田一良),台北,淑馨,1994.

胡 波,《歷史心理學》,廣州,廣東高等教育,1993.

張京媛編,《新歷史主義與文學批評》,北京大學,1993.

陳啟能,《史學理論與歷史研究》,北京,團結,1993.

陳啟能等,《蘇聯史學理論》,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6.

何兆武、陳啟能主編,《當代西方史學理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羅鳳禮主編,《現代西方史學思潮評析》,北京,中央編譯社,1996.

張廣智、張廣勇,《現代西方史學》,上海,復旦大學,1996.

徐浩、侯建新,《當代西方史學流派》,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96.

賈士蘅譯,《歷史的再思考》,(Jenkins, Keith. Re-Thinking History),台北,麥田 1996.

王芝芝譯,《大家來做口述歷史》,(Ritchie, Donald A.Doing Oral History),台北,遠 流,1997.

江政寬譯,《法國史學革命》,(Burke, Peter. The French Historical Revolution),台北 麥田,1997.

于 沛主編,《現代史學分支學科概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8.

羅鳳禮,《歷史與心靈:西方心理史學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央編譯社,1998 張廣智,《影視史學》,台北,揚智,1998.

何兆武主編,《歷史理論與史學理論——近現代西方史學著作選》,北京,商務,1999.

王辛慧等譯,《解釋過去了解現在——歷史社會學》,上海人民,1999.

宴紹祥,《古典歷史研究發展史》,武漢,華中師大,1999.

劉世安譯,《史元》,(White, Hayden. Meta history:The Historical Imagination in Nineteenth-Century Europe),台北,麥田,1999.

陳永國、張萬娟譯,《後現代歷史敘事學》(White, Hayden.),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2003.

江政寬譯,《後現代歷史學》,(Jenkins, Keith. On“What is History”:From Carr and Elton to Roty and White),台北,麥田,1999.

(5)

古偉瀛、王晴佳,《後現代與歷史學:中西比較》,台北,巨流,2000.

麥勁生,《近代史學與史學方法》,台北,五南,2000.

于 沛主編,《史學理論卷》,(20 世紀中華學術經典文庫:歷史學),蘭州大學,2000.

周輝榮等譯,《歷史社會學的興起》,(Smith, Dennis. The Rise of Historical Sociology),

上海,人民,2000.

姚 朋等譯,《歷史學與社會理論》(Burke, Peter. History and Social Theory),上海,人 民,

2001;另有江政寬譯本,台北,麥田,2002.

劉世安譯,《歷史研究導論》,(Stanford,Michael. A companion to the Study of History),

台北,麥田,2001.

張廣智、周兵,《心理史學》,台北,揚智,2001.

江政寬譯,《新文化史》,(Hunt,Lynn.The New Cultural History),台北,麥田,

2002.

馬俊亞、郭英劍譯,《史學家:歷史神話的終結者》,(Hobsbawn,Eric J.On History),上 海,

人民,2002;另有黃煜文譯本,台北,麥田,2002.

楊豫等譯,《歷史學家的思想和方法》,(Ladurie,Emmanuel LeRoy.The Mind and Method of the

Historian)上海,人民,2002.

潘振泰譯,《 史學辯護》,( Evans,Richard J.In Defense of History),台北,巨流,

2002.

馮學俊、吳泓緲譯,《論治史:法蘭西學院課程》,(Aron,Raymond. Lecons sur L’Histoire:

Cours

du College de France),北京,三聯,2003.

韓震、孟鳴歧,《歷史‧理解‧意義──歷史詮釋學》,上海,上海譯文,2002.

何兆武譯,《二十世紀的歷史學──從科學的客觀性到後現代的挑戰》,(Iggers,Georg G.Historiograph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From Scientific Objectivity

to

the Post-Modern Challenge ),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

陳 新,《西方歷史敘述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李宏圖選編,《表象的敘述─新社會文化史》,上海三聯書店,2003.

吳 相譯,《觀念史論文集》(Lovejoy,A.O.Essays in the History of Ideas),南京,江蘇教育 出版社,2005

董立河譯,《形式的內容:敘事話語與歷史再現》(White, Hayden.The Content of the Form:Narrative Discourse and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北京出版社出版 集團,2005.

(6)

三、工具類

王國璋,《學術論文的寫作方法》,台北,三民,1975.

張存武、陶晉生編,《歷史學手冊》,台北,食貨,1976.

馬凱南譯,《大學論文研究報告寫作指導》,(Turabian,K.L.A Manual for Writers of Term

Papers,Theses,and Dissertations),台北,黎明,1977.

蔡美華譯,《芝加哥大學寫作手冊》,(英文書名同上),台北,五南,2004.

曹俊漢,《研究報告寫作手冊》,台北,聯經,1978.

宋楚瑜,《學術論文規範》,台北,正中,1977.

宋楚瑜,《如何寫學術論文》,台北,正中,1983.

段家鋒等,《論文寫作研究》,台北,三民,1983.

羅香林,《學術論文作法與讀古書作札記法》,香港,珠海書院中國文史研究所叢刊.

任 鷹,《文科論文寫作概要》,北京大學,1991.

曾靖影,《中國歷史研究工具書敘錄》,香港,龍門,1968.

吳小如、吳同賓編,《中國文史工具資料書舉要》,北京,中華,1982.

中央圖書館,《中國歷史與傳記工具書展覽目錄》,台北,央圖,1982.

明文書局編輯部,《怎樣使用文史工具書》,台北,明文,1983.

朱天俊、陳宏天編,《文史工具書手冊》,台北,明文,1985.

金恩暉主編,《史地文獻檢索與利用》,長春,吉林文史,1987.

高明士主編,《中國史研究指南》,台北,聯經,1990.

劉澤華主編,《近九十年史學理論要籍提要》,北京,書目文獻,1991.

簡後聰等,《歷史編纂法》,台北,五南,1992.

田人隆等譯,《中國史研究入門》(山根幸夫),北京,社科文獻,2000.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8   穆罕默德·瓦利烏拉·汗著,陸水林譯《犍陀羅——來自巴基斯坦的佛教 文明》,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9 年,第 78-81

此段文句僅在敦煌本《絕觀論》 P2885 寫本中出現,其他《絕 觀論》版本均未見記載。因此,有學者認為,現存《絕觀論》

那些圖形大部分都從「美國數學協會」 (The 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簡稱 MAA) 所 出版的 Mathematics Magazine 所摘錄出來的。MAA 與

中國 歷史 歷史 地理 生活與 社會.

Fung 合譯的 The Sutra of the sixth Patriarch on the pristine orthodox Dharma, 53

第二種為專門論述西方印刷字體發展史的著作,目前具代表性例如前節所 述,哈佛大學出版的 Daniel Berkeley Updike《Printing Type: Their History, Forms and

參考答案:位於九龍城聖山(即宋王台公園附近)的考古現場,發現有千年歷史的宋代方形古井及 大批文物,專家相信這是 1955

  此外, 圖書館亦陸續引進英美文學、外語學習與研究等 相關資料庫,如 19 世紀以前出版的經典文學名著 Literature Online, Early English Books Online 與 Nax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