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學生價值觀量表編製報告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中學生價值觀量表編製報告"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教育心理學線. 1998 • 30 卷. 2 期. 17-32 頁

國中學生價值觀量表編製報告

簡茂發

何榮桂

張景媛

固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主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 資訊教育學系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本研究主要是編製一份適合國中學生使用的價值觀量表,以做為國中學生輔導、 諮商及研究時使用。量表內容包括有生理的價值、心理的價值、人際的價值、情感的 價值、職業的價值、道德的價值及人生的價值等七個分量表。量表的題目是以獨立語 句四點量尺的型式呈現,受試者可根噱其重要性從高至低分成四個等級來選答。題目 內容是依據國中生的生活經驗和其認知能力所及的價值觀念為範團來編題,並經項目 分析剔除不適合之題目。經篩選後,除「人生的價值」此一分量表為十題外,其餘各 分量表皆有十二題,全量表共有 84 題,可在 30 分鐘內作答完畢。信度考驗在重測信度 (間隔一個月)方面是介於 .47 ~.58 之間;在 Cronbachα 係數方面是介於 .75~

.90

之間。在效度考驗方面,由探索性因素分析、驗証性因素分析及差異性考驗得知本量 表具有合理的效度。為了便於解釋測驗的結果,本量表分別建立各年級、男女生、各 區及全體學生之原始分數與百分等級的對照表。此外,為了學術研究用,本量表亦建 有各年級、男女生、各區及全體學生之原始分數與 T 分數的對照表。 關鍵詞:生理的價值、心理的價值、人際的價值、情感的價值、職黨的價值、道德的 價值、人生的價值

緒論

有關價值的研究,一直都是哲學家、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及心理學家所感興趣的事。價 值可以反映出一個人或是一個社會的期望。在有關文化、宗教、政治、教育、職業、及家庭 等方面的研究,價值都被視為一項重要的因素。一個人在成長的社會化過程中,價值尤其是 扮演著關鍵的角色。認識一個人的價值觀,不只可以了解他過去成長的經驗,同時也可預知 他未來要發展的方向。教育部訓育委員會所推動的輔導工作六年計劃,協助國中老師了解國 中學生,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為了使國中老師能適切地輔導國中生適應國中的生活,並 能順利地升學與就業。因此,編製一份適合國中學生使用的價值觀量表,以供學校老師在輔 導、諮商時使用,實為輔導工作迫切需要做的事。

文獻探討

我國自從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以來,學生的升學與就業一直是教育學者們關心的問題,

(2)

18

教育,心理學報 輔導專家更希望從學生的個別差異幫助學生達到個人的目標。宗亮東(民 56 )曾指出輔導 的終極目標是「使青少年認識其自身的各種需要與特殊能力,在學習、生活與就業各方面, 用自己的思考與判斷,作睿智的抉擇,以最有效的活動方式來圓滿達成其最終目標或志願」。

一、價值的意義及性質

對於學生升學與就業的輔導,乃至於他們的生涯輔導,教師們不只要從他們的能力與興 趣多予了解,更應該從他們的價值觀予以分析。 Morris (1956) 指出價值是人類對某種目標 喜好的傾向,

Al

lport et a

l.

(1960) 也認為價值是人類依照喜好而行動的一種信念。

Fraenkel

(1977) 更明確指出價值是一種理想,個人所思考有關生活中他認為是重要的事。由 此觀之,價值就是一種標準,可幫助我們去決定對事物的喜愛與否。因此,教師們若想有效 的幫助國中學生,從他們的價值觀進行了解,實有其必要。

Adler

(1956) 將價值的概念分為四種型式:1.價值是絕對的。 z 價值是隱含於事物之中, 而此事物可以滿足人類潛在的需求。 3. 價值是滿足人類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但此價值會因個 人或群體不同的偏好而有所差異。 4. 價值即是行動。對於第一種型式而言,如人類要追求真 理,多做善事。這些都是哲學家和宗教家所主張的,但此種看法常因不同的哲學觀點或是不 同的宗教文化而有所差異,較難有一致的共識。對於第四種型式,是以人的行動來了解其價 值所在。(旦研究人類行為的心理學者都知道,同一種行為其背後的動機卻不見得會一樣。亦 即若要從人類的行為來了解一個人的價值觀,事實上會有很大的困難。 以價值的第二種型式來說,價值觀是建立在事物的性質上。如金錢、名利、地位等,這 些常能滿足人類的需求。但是這些東西的價值對每個人而言,不見得都是相同的,亦即不同 的人對事物的性質有不一樣的看法。由此得知,其心中的價值觀也必定會有不同的衡量。這 種觀點是過份強調物質的重要,而忽視了人類的自主性和主觀性。價值的第三種型式,是以 人的興趣、感受、偏好等為基礎,然後看何種事物能滿足其內心的需求,此種事物即有較高 的價值。嘗如以讀書的目的而言,有的人是重視「千鍾栗 J 有的人是喜歡「黃金屋 J 有 的人則偏好「顏如玉」。因為個人的喜好不同(亦即其價值觀不同) ,其讀書的動機常常就 會不一樣。由此推之,一個人做某件事動機的強烈,應該是由其內心對此事價值的衡量為主, 而不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質來決定。 由上述四種價值的型式來分析,第三種的概念比較合乎以人為本的要求。其主要理由有 三:1.是以人為主體來了解其價值觀,一個人的價值觀是建立在其需求上。 Z 重視個別的差 異。每個人或是每個團體的需求不同,因此其價值觀也會有所不同。 3. 以個人或個別的團體 而言,越能滿足其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價值,其價值的位階相對就越高。個人或團體成員心中 對某種的需求越強,其價值就越高。

從心理學的觀點而言,第三種有關價值的概念是比較能被接受的。 French

&

Kahn

(1962) 認為「就某些觀點而言,價值和需求其實是一樣的。 J

,

Becker

&

McClintock

(1967) 表示「價值是個人心中規範的標準,此一標準可用來制定和選擇行為的模式。

Rogers

(1969) 認為「價值即是一個人表示其喜好的傾向。 J ;

McDonald

(1976) 認為「價 值可以指引一個人的行動。 J 吳聰賢(民 69 )則認為「廣義的價值是指由信念、意見及 態度等的感覺所構成,而狹義的價值就是信念。」

人類學家Kluckhohn (1951) 亦指出「價值是個人或團體對於可欲的事物所表現出來外

在或內含的獨特概念,此種概念會影響其行動的目標和方法的選擇。」此外,

Gaus (1990)

(3)

將許多學者對價值的看法整理如下: 1.價值是個人行為和選擇的基礎。 Z 每個人的價值觀會 有所不同,但價值之間並沒有高低的差別。 3. 價值和個人生活的情意有關。 4. 價值可分為內 在的和工具的兩種,或分為審美的、宗教的、經濟的等多種類型。 5. 每個人都可經驗到價值 衝突的情境。 上述K1uckhohn (1951) 和 Gaus (1990) 對於價值的綜合分析可以說是非常清楚,不只將 價值的樹義能完整的介紹出來,而且還將其特有的性質也逐一指出 q 不過儘管K1uckhohn 和 Gaus 雖然能將價值解釋的很詳盡,但卻比較偏向於概念性的陳述,較少對價值下操作性的 定義。因此,若要進一步做科學性的評量,事實上還是有困難的。

Rokeach

(1973) 是繼K1uckhohn 之後對價值觀相當有研究的學者。 Rokeach 認為「價 值是一種持久性的信念,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心理建構。它居於個人人格及認知結構的核心,

成為人類大部份態度和行為的決定力量。 J Rokeach 對價值的看法雖然是承襲K1uckhohn

的論點,但他不僅對價值的本質提出相當深入的看法,同時也對價值系統提出他的論點。

Rokeach

(1973) 對價值的本質的看法是: 1.價值是一種較持久的特質 (a

value

is

enduring) 。假如價值是完全穩定的,那個人和 社會將不可能有所改變。反之,若價值是處於完全不穩定的狀態,那人類的人格和社會的持 續性也不可能存在。價值不是完全不變的,但它就像一個人的人格一樣,有相當的連續性和 持久性。也因為人類的價值具有這種特質,了解一個人的價值,將有助於了解一個人。由於 一個人的價值體系具有某種「保持-一致」的動機,及與個人的自尊、邏輯和現實求同的傾向, 因此具有相當的穩定性 o 但另一方面,因社會文化因素及個人經驗的變遷,價值觀念的相對 111自芋也會有所調整,而造成個人價值體系的改變。

2. 價值是一種信念 (a

value is a belie

f)

0 Rokeach 認為價值就是對所欲求事物的一種

認知;其次,不管一個人對某件事物喜歡或不喜歡,他都會表現出他的情緒;最後,假如一 個人對某件事物感興趣,他就會展現出行動。價值就像所有的信念一樣,具有認知、情意和 行為的成份。

3. 價值是行為的模式或是存在的最終狀態 (a

value refers to a mode of conduct or

end-state of

existence) 。一個人的價值可分為終端價值和工具價值兩種。終端價值又可分為個人 的和社會的價值兩類,這兩類的區別,譬如求得個人心裡的平靜是個人的終端價值,而求得 世界的和平則是社會的終端價值。工具價值也可分為道德的和能力的價值,道德的價值主是 牽涉到一個人的行為,而且是比較偏向人際間的。當一個人做錯事時,他會覺得有罪惡感。 而能力的價值又被稱為自我實現的價值,它比較偏向個人的而不是人際間的。當一個人做錯 事時,他不會覺得有罪惡感,反而會有羞愧感(覺得自己的能力不好)。

4. 價值是一種偏好,也是一種對所偏好事物的概念 (a

value is a preference as well as a

∞n臼ption

of the preferable)

0 KIuckhohn 將價值定義為「對所欲事物的概念 J (∞n∞p­

tion of the desirable)

,

Rokeach 認為這種說法過於模糊、抽象。因為什麼叫做 "the

desir-able"

,並沒有一個非常清楚的定義。 Rokeach 認為不如將 "the

desirable

"改為偏好 (preι erence) 還比較清楚易懂些,因為偏好是事物之間相互比較之後所做的選擇。亦即偏好可定 義為「對某一件事物的喜好程度高於對男一件事物喜好的程度」。

5. 價值是一種事物的概念,而此事物是個人或社會所偏好的 (a

value is a conception of

something that is personally or socially

preferable) 。一項價值若能為社會大多數的人所認 可,即存在著普遍性。譬如在臺灣而言,大多數的人羨慕從事醫生、律師、教授等的工作。

(4)

20

教育心理學報 因為這幾類工作代表著高收入及高職業聲望,在臺灣社會就普遍被喜歡。但價值因牽涉到個 人或社會的偏好不間,有時價值的高低也會因個人或社會不同的選擇而有所差異,這即是價 值的特殊性。一般而言,越多元化的社會,價值觀就越存在著多重的標準。

Rokeach

(1973) 對價值系統也提出他的見解:

1.終端價值和工具價值的數目究竟有多少?一個人所擁有的價值可以被假設是很少的, 但要少到什麼程度? Rokeach 從直覺、理論及實証來推估,一個人的終端價值大約有 18 個。 而工具價值則數倍於終端價值,可能有六、七十個之多。人類是有許多終端的目標需要去奮 門,而且正好有許多工具性的行為模式可以達成這些目標。一個人所擁有的價值總數應該大

約和他的需求數相當,佛洛伊德 (S.Freud) 說有 2 個,馬斯洛(A. Maslow) 認為有 5 個,而

墨瑞 (H.Muηay) 則說有 28 個。 2. 工具價值和終端價值之間的閱(系。工具價值和終端價值雖然是彼此分立的,但在功能 上卻是互相聯結的。工其價值和終端價值並不是一對一的關係,某項工具價值可能可以達成 多種的終端價值,而某一個終端價值也許需要多項工具價值才能竟其功。此外,某項工具價 值可能是另一項工具價值的工具,而某項終端價值也有可能是達成另一個終端價值的工具。 由此觀之,任何一項價值,只要不涉及最後的目的,應該都可以視為工具價值。

二、價值的分類與測量

付價值的分類 有關價值的定義,言人人殊。因此,對於價值的分類,也常因各個學者看法的不同而有 差異 o Kluckhohn 從價值的意向將價值歸納出三類: 1.方式性價值:凡是行動表現較可取的方 式或作風就是價值。 2. 工具性價值:凡能達成目標的手段,就有價值存在。 3. 目的性價值: 凡本身含可欲性而成為行動目標時,就是價值。 郭為藩(民 61 )則認為價值若依其功能分類,可分為: 1.意欲的價值:指愈能滿足生 理及心理的需要,其價值就愈高。 2. 成就的價值:愈成功達成目標者,價值愈高。 3. 情感的 價值:指愈獲得快樂,幸福感愈高者,其價值愈高。此外,價值若從其類型來分,亦可分為 三類: 1.和存在的確實性有關:和「是什麼」或「相信是什麼」的問題有關,越確實者越有 價值。 2. 和可欲性有關:越是令人喜歡者越有價值。 3. 和義務性有關:越是自己或別人應該 有的品質或是應該實踐的行為,起有價值。

Rescher

(引自吳明清,民 72) 在 1969 年時,也對價值的分類提出他的看法,他認為 價值的分類可分為六大類。1.以價值的主體為依據,可分為個人的價值和團體的價值。而團 體價值又可為社區價值、國家價值、專業價值或非專業價值等。 2. 以評價的對象來分,有事 物價值、環境價值、個別價值、團體價值及社會價值等。 3. 以價值的利益來分,有物質與生 理的價值、經濟價值、道德價值、社會價值、審美價值、宗教價值、智性價值、專業價值及 情感價值等。 4. 以價值的目標來分,有交換的價值(如金錢可作為易之用)、禁制的價值 (如武器可消揖戰爭)、鑑賞的價值(將古錢視為珍寶)及佔有的價值(武器可作為狗獵的 工具) 0 5. 以價值主體和價值利益的關係來分,有自我導向的價值(以個人的利益為考量) 及他人導向的價值(以團體的利益為考量) ,後者又可分為團體內導向(如家庭導向、行業 導向、國家導向、社會導向)及全人類導向等。 a 以價值本身和其他價值的關係來分,有工 具價值(需依附在層次較高的價值上)及內在價值(層次較高,可自為目的的價值)等。

(5)

ω價值的測量 價值觀本來就是比較屬於抽象的概念,在早期有關價值的探討多是偏向哲學的領域。近 二、三十年來,社會科學才對價值觀逐漸做有系統的研究。由於價值和人類的人格、態度、 需求、動機等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重疊的部份,因此,有關價值的測量,也是採用心理學的方 法。如觀察法、訪問法、文件分析法、問卷或量表調查法等。各種方法都各有其優缺點,但 本研究小組認為若要普遍的了解國生學生的價值觀,並能透過常模的解釋,以協助他們在生 活適應及升學就業方面能順利發展,應以量表的測量比較適合。基於此,本研究小組乃決定 編製一份適合國中學生使用的「園中學生價值觀量表」。 三、有關價值量表的介紹

Braithwaite

&

Scott

(1991) 將有關價值觀的量表做一個回顧,並加以整理。他們總共列

出 15 種的價值觀量表,這些量表如下:

1.

Al

lport

,

Vernon

,

&

Li

ndzey

(1960) 的 r

Study of Values Scale

J

此量表採用 Spranger

"type of

men" 的概念將價值分為六種類型:理論型、經濟型、美

感型、社會型、政治型、宗教型。

2. Rokeach

(1967) 的 r

The Value Survey

J

Rokeach

(1973) 將價值觀分為工具價值和終端價值兩類。所謂工具價值是指一個人的行 為模式,如獨立、負責、自制等行為模式。而終端價值則指存在的終端目的,如自由、平等、

和平等皆是。

3. Braithwaite

&

La

w

(1985) 的 r

The Goal and Mode Values Inventories

J

此量表共包含三個部份:個人的目標、行為的模式及社會目標。在目標價值量表方面共

分為1.國際的和諧和平等。 2. 國家的力量和秩序。 3. 傳統宗教的情感。 4. 個人的成長和內在

的和諧。 5. 身體的健康。 6. 安全及滿足人際關係。 7. 社會地位。 8. 社會刺激。在模式價值量 表方面共分為: 1.對別人的正面取向。 2. 能力和效能。 3. 穿著和儀態的適當性。 4. 宗教的承 諾。 5. 自我肯定。在成功。

4. Morris

(1 956) 的 r

Ways to

Li

ve

J 此量表包含有 13 段複雜的文章(大約在 100 字到 150 字之間) ,每段都含有所欲的和應 該喜歡的價值。作答者可以從非常喜歡到非常不喜歡七個量尺來選答。最後,作答者必須將 此 13 個價值排序。

5. Dempsey

&

Dukes

(1966) 的 r

Revised Ways to Live

J

這份量表是 Morris

r Ways to

Li

ve

J 的修正版,每一篇文章都修正到不超過 50 個字。 因此,此份量表比較簡短而且容易閱讀。此量表共包含有十三種生活方式: 1.積極參與社區 的社會生活;立給自己保留獨處的時間; 3. 同情而且關心別人; 4. 能經驗到感官的快樂;

5.

透過參與的團體而得到快樂; 6. 以努力工作來解決生活上的特殊問題; 7. 允許生活上具有不 同的變化; 8. 能享受簡單而且容易獲得的快樂 9. 要能充實自己並且努力工作以達成自己的 需求 • 10. 要能自我控制而且保持高的理想; 11.豐富自己的內在生活; 12. 把精力用在有冒險性 的事情上 13. 讓自己對別人的成長有所助益。

6. Bales

&

Couch

(1969) 的 r

Value Profile

J

此量表共有四個分量表:對權威的接受、對需要的表達、平等主義及個人主義。每個分

(6)

22

教育心理學報

7. Fitzsimmons

,

Macnab

,

&

Casserly

(1985) 的 r

Li

fe Role Inventory

J

此份量表共有 20 個分量表:能力運用、成就、晉陸、美感、利他主義、權威性、自主

性、創造性、經濟、生活型態、個人發展、身體活動、聲望、冒險、社交、社會關係、變化 性、工作狀況、文化認同、身體的技能等。

8.

Lo

rr

,

Suziedelis

,

&

Tonesk

(1973) 的 r

Conceptions of the Desirable

J

此量表共有 12 個分量表:權威的、宗教的、社會精英、自信、堅忍的、成就、愛冒險

的、社會關懷、聰慧的、良心、享樂的、自己感興趣的等。

9. Gorlow

&

No

l1

(1967) 的 r

Empirically Derived Value Constructions

J

此量表是從 1500 個陳述句裡找出 75 個明確的價值。作答時要求受試者從 75 個價值中

挑出 13 個價值出來,並加以排序(從最低的價值排到最高的價值)。

10.

Gilgen

&

Cho

(1979) 的「甘le

East-West Questionnaire

J

這份量表主要是設計來測量東西方信念系統的取向。東方是被界定為一元論的,正如其 所表達出來的宗教就有印度教、佛教、儒教及道教等四種。一元論的觀點強調整體性,如 「人應該承認和自然、精神合而為一,而不應該去分析、加標籤、歸類、操弄、控制。」西

方的觀點是屬於二元論的。它的觀點強調「人會想和自然及精神脫離」、「人可分為身體、 精神及心靈 J J 、「神是超越人的」、「人必須操弄自然以求生存」。

1

1.

KIuckhohn

&

Strodtbeck

(1961) 的 r

Value Orientations

J

此量表共有四個取向,分別是人對自然、時間、活動、關係。每一題都有三種選擇,要 求作答者強迫選擇其中之一。

血 Scott (1965) 的 r

Personal Value Scales

J

此量表主要是了解大學生在人際間對於「對.錯」及「善.惡」的判斷,共有 12 個分量

表:智性、和善、社會技巧、忠誠、學術成就、身體發展、地位、誠實、宗教信仰、自我控 制、創造性、獨立性等。

13. Gordon

(1960) 的 r

Survey of Interpersonal Values

J

此量表共包含六種價值:支持、 11價從性、認可、獨立、慈善及領導等。

14. Rettig

&

Pasamanick

(1959) 的 r

Th

e Moral Behavior Scale

J

此量表共有六個因素一基本道德、宗教道德、家庭道德、反對享樂的道、宣傳操弄的道

德及經濟道德。

15. Harding

&

Phillips

(1986) 的 r

Th

e Morally Debatable Behaviors Scales

J

此量表共包含三方面的道德行為:(1)個人的一性的道德,內容是有關生與死的問題,以 及性的關係。 (2) 自我一興趣的道德,內容是關於個人的正直與誠實。 (3)合法一非法的道德, 題目是論及行為是否合於法律的規範。

編製方法

一、測驗架構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各個學者因對價值觀所重視的角度不間,因此所編製出來的價值觀 量表就有所差異。本研究小組擬從「所欲的事物和需求的滿足」的觀點來了解國中生的價值 觀。並擬出下列各項價值以進行編擬「國中學生價值觀量表」 1.生理的價值:健康、容貌、體態

(7)

2. 心理的價值:學習的成就、能力、安全感 3. 人際的價值:人際關係、歸屬感、成員在團體中的地位 4. 情感的價值:親情、友情、男女交往 5. 職業的價值:職業聲望、收入、工作保障 在道德的價值:守法、誠信、良心、 7. 人生的價值:未來的展望、實現自己的理想、人生目標 上述各個學者所編製的量表中較少提及生理方面的價值,本研究小組認為由於國中學生 正值青春期生理發展非常迅速的階段,對自己的身體、容貌相當在意。因此,在「國中學生 價值觀量表」中應該包含有生理的價值。而此價值主要是探討國中生在健康、容貌和體態等 三方面的看法。其次,對於心理的價值、人際的價值、情感的價值、職業的價值、道德的價 值及人生的價值等六項,都是學者們所重視的價值,本研究將其綜合歸納在本量表內。至於 宗教的價值雖然是西方文化所重視的一項價值,但本研究小組認為在臺灣的國中生,除了少 數私立的教會學校之外,一般而言,較少涉及宗教的事物。因此,宗教的價值就不放在本量 表之內。本量表所編製的題目以目前國中生的生活經驗和其認知能力所及的價值觀念為範圍。

二、量表型式

此量表各題均採四點量尺的型式,並以單旬的方式呈現。在每一個分量表之前,都會有 一句有關這個分量表的題幹,然後詢其此價值重要性的看法。作答時,受試者可從高至低分 為四個等級讓受試者來選答。

三、預試

為了能選出有鑑別力的題目,以做為正式的量表。本研究以台北市大直國中,台北縣新 埔國中及明志園中各個年級各選出一班(男女約各半)為預試的樣本,預試學生共 483 名。 預試後,以各個價值分別進行項目分析及因素分析(以主成份分析法抽取因素及斜交轉軸進 行)。經選取各題與分量表相關(不包含該題)在 .40 以上及因素負荷量高的題目共得 82 題。

四、編製正式量表

本量表以項目分析及因素分析選出正式的題目 84 題,其中生理的價值、心理的價值、 人際的價值、情感的價值及職業的價值在因素分析後,均各得三個因素 o 所有的因素經對照 原先的測驗架構,都完全符合原架構的因素。至於道德的價值及人生的價值,在因素分析後, 都只抽出兩個因素。經了解各個因素題目的性質後,道德的價值的兩個因素重新命名做事方 面與做人方面。而人生的價值的兩個因素則命名為追求名望權勢方面與自我實現方面。各個 價值的因素及題數如表一所示:

(8)

24 教育,心理學報 表一 「圈中學生價值觀量表」各分量表的因素及題數 類 別 因素一 因素二 因素三 題數 生理的價值 健 康( 4 題) t廿τ﹒ 貌( 4 題)態( 4 題) 共 12題 心理的價值 學習成就( 4 題) 也目匕匕 力( 4 題) 安全感( 4 題) 共12題 人際的價值 人際關係( 4 題) 歸屬感( 4 題) 成員在團體中 共12題 情感的價值 情( 4 題)

情( 4 題) 男女交往( 4 題) 共12題 職業的價值 職業聲望( 4 題) 收

入( 4 題)

工作保障( 4 題) 共12題 道德的價值 事( 6 題) 人( 6 題) 共12題 人生的價值 追求名望權勢( 5 題) 自我實現( 5 題) 共12 題

信度與效度考駿

一、信度考驗

正式量表編製完成後,即進行信度和效度的考驗。這兩項考驗的計分係以各個價值觀為 單位,亦即每個受試者都可得到七個分數。在信度考驗方面,共分為穩定性係數和內部一致 性係數兩種。穩定性係數是以重測信度(間隔一個月)測得,內部一致性係數則以 Cron­

bach

α 進行考驗,樣本為台北市誠正園中及台北縣中正國中的學生共 239 人,所得重測信

度及 Cronbachα 如表二所示。

表二 圈中學生價值觀量表的信度考驗結果 (N=239) 價值觀 生理的 心理的

人際的

情感的 職業的 道德的

人生的

價值 價值 價值 價值 價值 價值 價值 重測信度

.4

9

.4

7

.51

.51

.48

.58

.4

7

Cronbachα

.81

.80

.85

.86

.81

.90

.75

L一一一 由表二的結果得知,七種價值觀量表在間隔一個月所做的重測信度約在.50 左右。由於 價值觀並不是像人格特質那樣穩定,因此,在長達一個月的重測能有.50 的信度大致是可以 接受的。其次,內部一致性係數大多在 .80 以上,可見此量表的穩定性是良好的。

(9)

二、效度考驗

本量表的效度考驗分別以因素分析、驗証性因素分析及差異性考驗來進行。

付因素分析

本項因素分析是以台北市誠正國中及台北縣中正國中的 239 名學生為樣本。表三是各項 價值觀的因素分析結果,由表三的結果得知,七項價值可抽出兩個因素(因素 A 與因素 B

)

。第一個因素有人際的價值、情感的價值、道德的價值及心理的價值,第二個因素有人生的 價值、職業的價值及生理的價值。 。驗証性因素分析 表三 各項價值觀的因素分析結果 (N=239) 價值觀 人際的價值 情感的價值 道德的價值 心理的價值 人生的價值 職業的價值 生理的價值 因素 A 因素負荷量

.9217

.8731

.7924

.6543

-.1231

.0365

.1789

因素 B 因素負荷量

- .0362

-.0191

- .0339

.1440

.9184

.8315

.6760

本項驗証性因素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要驗証前述七個價值所抽取的兩個因素是否的確真的 可形成兩個因素。所用的樣本是瑞芳國中、文山國中、誠正國中、實踐國中及中正國中的學 生共 373 人,所用的估計方法為 ULS 法。圓一是七項價值的驗証性因素分析徑路係數。

.4

3

.31

.17

.15

.33

.36

.39

團一 七項價值的驗証性因素分析徑路係數

(10)

26

教育,心理學報 以 r 對價值觀理論模式適合度的考驗結果,得知 r 值為 21.81 '自由度為 13

'

P 值為

.058

'適合度的指數 (GFI) 為 .99 '調整的適合度指數 (AGFI) 為 .99 '表示應該可以接受

s=

~的虛無假設,亦即理論模式與觀察資料適配。在因素分析時,得知此七個價值觀共可 分為兩個因素,人際的價值、情感的價值、道德的價值及心理的價值是屬於同一個因素,而 人生的價值、職業的價值及生理的價值則屬另一個因素。經此驗証性的因素分析確認,這七 種價值觀的確可形成兩個因素,而這兩類因素即是因素分析所得的結果。研究小組根據這兩 類因素的特性將第一類命名為內在價值,而第二類因素則命為外在價值。 臼差異性考驗 表四是高低成就動機者在各項價值觀的差異性考驗,所用的樣本從是台北市的誠正園中 和台北縣的中正園中的 239 個學生中選出高、低成就動機者各 45 名。由結果得知,除了職 業的價值一項外,高成就動機者對於生理的價值(健康、容貌、體態)、心理的價值(學習 成就、能力、安全感)、人際的價值(人際關係、歸屬感、成員在團體中的地位)、情感的 價值(親情、友情、男女交往)、道德的價值(做事、做人)及人生的價值(追求名望權勢、 自我實現)等五種價值都顯著高於低成就動機者,此項結果顯示出高成就動機者對於這五種 價值都比低成就動機者較為重視,

An

derman

(1994) 指出青少年的動機和期望價值間有相 關存在,由此結果可知國中學生價值觀量表可以有效區別高、低成就動機學生的價值觀。至 於職業的價值,高、低成就動機者沒有差異,有可能是國中階段的學生對於工作的世界還不 是非常清楚,因此高、低成就動機者在此項價值上未能顯示出差異。 表四 高低成就動機者在各項價值觀的差異性考驗 價值觀

平均數

標準差 自由度 t值 p值 生理的 高成就動機

37.09

5.55

88

2.79*

.006

價值 f~成就動機

33.67

6.06

心理的 高成就動機

41.62

5.03

88

3.81*

.001

價值 低成就動機

36.76

6.95

人際的

高成就動機

43

.4

7

4.93

88

3.66*

.001

價值 低成就動機

38.62

7

.4

0

情感的 高成就動機

43.78

5.57

88

3.29*

.001

價值 低成就動機

39.27

7.30

職業的 高成就動機

37.15

5.90

88

1.

66

.100

價值 低成就動機

34.89

6.98

道德的 高成就動機

44

.4

4

6.21

88

2.35*

.021

價值 低成就動機

41.36

6.25

人生的

高成就動機

32.60

3.80

88

3.12*

.002

價值 低成就動機

29.22

6.18

會p<.05

(11)

由上述各項效度考驗的結果得知,本量表由驗証性因素分析顯示具有建構效度。其次, 由差異性考驗的結果得知,本量表可以有效區別高、 1JI:成就動機學生的價值觀。綜合上述各 項驗証結果,本量表的效度應該是可以接受的。 常模 本量表在北、中、南、東四區共選出 32 所國民中學,每所國中一、二、三年級各一班。

其中北區有 1094 人,中區 1104 人,南區 1056 人,東區 602 人;一年級 1283 人,二年級

1283 人,三年級 1290 人;男生 2023 人,女生 1833 人。人。常模學校的分配,情形如表五所

刀言。 表五 常棋學校分配一覽表 北

宜蘭縣國華國中 台中市東峰國中 基隆市銘傳國中 台中市育英國中 桃園縣興南國中 台中縣日南國中 桃園縣仁和國中 台中縣沙鹿園中 新竹市光武園中 南投縣名問國中

新竹縣竹北國中

彰化縣員林國中 苗栗縣興華國中 彰化縣秀水國中 台北市文山國中 雲林縣麥寮國中 台北縣中正國中 雲林縣斗六園中 南

嘉義市北園園中 屏東縣林邊國中 嘉義縣布袋國中 台東縣卑南園中 台南縣仁德國中 台東縣新生國中 台南縣大灣國中 花蓮縣玉里國中 台南縣南新國中 花蓮縣吉安國中 台南市文賢國中 高雄縣南隆國中 高雄縣壽山國中 高雄市右昌國中

(12)

28

教育,心理學報 在進行常模建立之前,本研究先分別做男女生、四區學生、三個年級學生在七個價值觀 的差異性考驗。結果發現男、女生除了在職業的價值及人生的價值兩項沒有差異之外,其餘 在生理的價值、心理的價值、人際的價值、情感的價值及道德的價值等五項,男生的價值觀 均高於女生的價值觀;北中南東四個區除了在職業的價值和道德的價值兩項沒有差異之外, 在生理的價值方面,南區和東區均高於中區;在心理的價值,北區高於中區,而東區則高於 中區和南區;在人際的價值,是東區高於中區;在情感的價值,是東區高於中區;至於人生 的價值,雖然 F 值達到顯著水準,但在事後比較時,卻沒有任何兩組有顯著差異存在。三個 年級除了在心理的價值、人際的價值、道德的價值及人生的價值四項沒有差異之外,在生理 的價值方面,三年級和二年級均高於一年級;在情感的價值,三年級和二年級亦均高於一年 級;在職業的價值,二年級則高於一年級。 由上述的差異性考驗得知,不管性別、區域或是年級,在價值觀上都有差異存在。因此, 本測驗所建立的常模包括有各年級男女生、各區域及各年級學生的原始分數與百分等級的對 照表,以方便學校輔導老師或是導師在結果的解釋上參考之用 o 此外,本測驗亦提供 T 分數 常模,可做為教育及輔導上的研究之用。

實施與應用

一、實施

主試在實施本量表時,應按題本上的作答說明解說,並要受試者按照規定作答。作答時 間雖然沒有限制,但以一節課完成為宜。 計分時,在答案紙上每一列由左而右將各題的分數相加即可,因每一橫列的題目都是同 屬一個因素。如將第 1 、 2 、 3 、 4 題的得分相加,就可得到生理的價值中健康因素的分數, 計分者可將此分數寫在 Hl 的括弧中。由於生理的價值有三個因素,因此,計分者必須將 Hl 、 H2 和 H3 三個分數的總分加起來填寫在 PH 的括弧中'。七即為生理的價值的分數。 在答紙上, PS 代表心理的價值, IP 代表人際的價值, AF 代表情感的價值, VO 代表 職業的價值, MO 代表道德的價值 'LI 代表人生的價值。在各分量表都計完分後,即依序 將各分量表的分數填入答案紙正面的原始分數欄內。各分量表的原始分數填入後,即依照使 用者的需要對照常模表,然後將其所對照的結果填入百分等級欄及 T 分數欄內。為了解釋上 的方便,使用者可將各分量表的百分等級側面圖畫出來。 現舉一例如下:某國中一年級學生在此七個分量表的得分分別為生理的價值為 38 分, 心理的價值為 46 分,人際的價值的分,情感的價值 46 分,職業的價值 34 分,道德的價值 45 分,人生的價值 35 分。下一步即可在一年級學生原始分數與百分等級的對照表依序將各 個價值的原始分數找到相對的百分等級,然後再分別填進答案紙正面的百分等級欄內。其次, 從一年級學生原始分數與 T 分數的對照表中將各個分量表的得分找出相對的常態化的 T 分數, 這些分數亦按序填進 T 分數的欄內。最後,即可將各項價值的百分等級在倒面圖中在適當位 置畫出來。

二、應用

對於各個價值的解釋而言,百分等級比較清楚易懂。如某生生理的價值的百分等級是 鈣,其意是指他(她)在常模團體中比的%的人還要重視生理的價值。百分等級不但可以在

(13)

人際間做比較,如甲生生理的價值的百分等級是喲,乙生是 80 。由此可知,甲生比乙生更 重視生理的價值。此外,百分等級也可做個人內部的比較。如甲生在七種價值中,可由其百 分等級的高低看出何者最受其重視,何者是較不受其重視的。 其次,相對於百分等級可做各項價值的比較 .T 分數則較適於應用在合併的比較。譬如 有某國中一年級的導師想了解該班學生的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並比較其高低。他可將每個 學生各項價值的原始分數分別換算為 T 分數,然後相加。現以前述的例子說明 T 分數的應用 方法。首先以一年級學生原始分數與 T 分數的對照表將此學生的原始分數換算為 T 分數,結 果得到人際的價值、情感的價值、道德的價值及心理的價值分別為 38 分、 46 分、 40 分及 46 分;其次,將這四個分數相加得到 170 分,。七即為該生的內在價值的 T 分數。以此方法, 可以算出全班每個學生內在價值的 T 分數,然後在班上進行比較,了解那些學生特別重視內 在價值,或是那些學生特別不重視內在價值。以同樣的方法,也可進行外在價值的比較。 本量表對於國中學生主要有幾項用途,現分述如下: 1.幫助學生了解其價值觀:一個人對自己的想法有時不是非常清楚,有必要借助心理測 驗來了解。本量表所呈現的是園中學生較重要的七種價值觀,由此七種價值觀的測量,可以 讓學生知道,在國中生當中,自己在各項價值觀重視的程度究竟是高還是低。此外,也可讓 國中學生比較在這七種價值觀中,到底是那些價值觀較受其重視。 2. 提供學校老師做為輔導上的參考:價值是一種理想,也是個人所思考有關生活中他認 為重要的事,價值對於個人行動也有指引的作用。因此,老師在輔導學生之前,若能先了解 學生內心所重視的價值觀,比較能因勢利導。尤其對於行為有偏差的學生,教師更有必要了 解其價值觀,才能深入洞察其行為偏差的根源。 3. 做為教育與輔導研究的測量工具:在教育或輔導的研究中,常需借助測驗來蒐集研究 者所需的資料。本量表不僅可供研究者得到七項價值觀的分數,以進行統計分析。此外,也 可由 T 分數的轉換,進行其中價值觀的合併比較。

參考文獻

吳明清(民 72) 我國青少年價值觀念及其相關因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 論文。 吳聰賢(民 69 )態度量表的建立。載於楊國樞等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 463-486 頁。 台北:東華書局。 宗亮東(民 56 )輔海概論。台北:台灣書局。 郭為藩(民 61 )價值理論及其在教育學上的意義。教育研究所集刊· 14輯· 39-64 頁。

Adler

,

F. (1956). The value

ωn臼pt

in sociology.

Th

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

62

,

272-279.

Allpo此,

G. W.

,

Vernon

,

P.

E.,

& Li

ndzey

,

G. (1960).

Stu砂 of

values. Manual and

t,臼t

book-的 (3rd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Allport

,

G. W. (1960).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

Rinehart

,

&

Winston.

An

derman

,

E. M.

,

&

Mae祉,

M.

L.

(1994). Motivation and schooling in the middle grade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4. 287-309.

(14)

30

教育心理學報

Bales,孔,

&

Couch

, A.

(1969). The value profile: A factor analytic study of value

state-rnents.

Sociological

Inqui.恥 3~月 3-17.

Becker

,

G. M. & McClintock

,

C.

G. (1967). Value: Behavioral decision theory.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的 239-286.

Braithwaite

,

V.

A., & La

w

,

H. G. (1985). Structure of hurnan values: Testing the

adequa可

of the Rokeach Value Survey.

Joum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

49

,

250-263.

Braithwaite

,

V.

A., &

S∞tt,

W.

A.

(1991). Values. In J. P. Robinson

,

P.

R.

Shaver

, & L.

S.

Srightsrnan

(Eds扎 Measun臼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ical attitudes. New York:

Acadernic Press.

Crissrnan

,

P. (1942). Ternporal changes and sexual difference in rnoral judgrnents.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的 29-38.

Dernpsey

,

P.

,

&

Dukes

,

W. (1966).

Judging ∞rnplex

value stirnuli:

An

exarnination and

re-vision of Morris's "Paths of

Li

fe."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

26

,

871-882.

Fitzsirnrnons

,

G. W.

,

Macnab,瓜,

&

Dasser旬,

C.

(1985).

Technical Manual for the

L 拚

Roles Inventory

Valu臼 Scale

and the Salience Inventory. Edrnonton

,

Alberta

,

Canada:

PsiCan Consulting

Li

rnited.

Fraenkel

,

J.

R.

(1977).

How to teach about values: An analytic approac

h.

Englewood Cliff

,

New York: Prentice-Hall

,

Inc.

French

,

J.

R.

P.

, &

Kahn

, R.L.

(1962). A prograrnmatic approach to study the industrial

en-vironrnent and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

18

,

1-47.

Gaus

,

G. F.

(1990). 均lue

and justification:

Th

e

foun旬tions

of liberal theory. N ew

York:

Carnbridge U niversity Press.

Gilgen

,

A.民,

&

Cho

, J.

H. (1979). Questionnaire to measure eastern and western though

t.

Psychological Reports

,

44

,

835-841.

Gordon

,

L.

V. (1960).

Sun呀。1/ inte,伊的onal valu臼.

Chicago: Science Research

As

sociates.

Gorlow; L

,

&

Noll

,

G.

A.

(1967). A study of ernpirically derived values.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

73

,

261-269.

Harding,鼠,

&

Phillips

,

D. (1986).

Constrasting

valu目的防治'stem

Europe:

Uni.恥 diversity

and

change.

Lo

ndon: Macrnillan.

Kl

uckhohn

,

F.

R.

(1951). Values and value orientations in the theory of action. In T.

P缸-sons

,

&

E. A.

Shils (Eds.)

,

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actio

n.

Carn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Kl

uckhohn

,

F.

R.,

&

Strodtbeck

,

F.

(1961). 均斤。tions

in value orientations. Evanston

,

11:

Row

,

Peterson.

Lo釘,

M.

,

Suziedelis

, A., &

Tonesk

,

X. (1973). The structure of values: Conceptions of the

desirable.

Joum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飢荒 137-147.

McDona拙,

G. E.

(1976). 均lu臼 and

valuing process. Morristown

,

N.J.: Silver Burdett.

(15)

manuscnp

t.

Retting,缸,

&

Pasamanick

,

B. (1959). Changes in moral valu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

factorial study.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

24

,

856-863.

Rogers

,

C.

R.

(1969).

Freedom 的 leam.

Columbus

,

Ohio: Cha

r1

es

E.

Meηil1.

Rokeach

,

M. (1967).

Value

SU1Vey.

Sunnyvale

,

CA: Halgren Tests.

Rokeach

,

M.(1973). 訂閱 nature

of human values.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S∞tt,

W.

A.

(1965).

Valu臼 and

organizations: A

stu吋I

0/

fratemiti臼 and soro丙ties.

Chicago:

Rand McNally.

Withey

,

S. (1965). The U.S. and the U.S.S.

R.:

A report of the public's perspective on

United States-Russiam relations in late 196

1.

In D. Bobrow (Ed.)

,

Components

0/

de-fense policy.

Chicago: Rand McNally.

收稿日期 1998 年 5 月 3 日

(16)

32

Bulletin

01

EdJJcanonal p,研hol,嚕" 1馴 30(2), 1月2

A Report

00

the Constructlon of Value

Concept Inventory for Junlor

High School Students

Maw-Fa Chien

Rong-Guey Ho

Ching-Yuan Chang

" "'-'____.,___

Department olInlonnation and Department

01

Educational

Department

01

Education

;_=---~~-;;~~-.'__,~. Computer Education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National Taiwan Nonnal University

National Taiwan Nonnal University National Taiwan Nonnal Universiiσ

Taipei

,

Taiwan

,

RO.C.

Taipei

,

Taiwan

,

Ro.C. Taipe~ Taiwan

,

RO.C.

ABSTRA

Cf

Th

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value concept inventory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

e results of this inventory can be used for

guidance,∞unsel­

in

g,

and research.

Th

e

inventory ∞的ists

of seven subscales: physiological value

,

psy-chological value

,

interpersonal value

,

affectional value

,

vocational value

,

moral value

,

and human life value.

Th

e items were presented by the style of independent sentence

with 4

po恆t

scale.

Th

e subjects could answer th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 values.

Th

e items were

develo戶d refeπing

to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and their cognitive abilities.

Al

I the items were screened by

item analysis.

Af

ter screening

,

except the human life value subscale has 10 items

,

each of the other subscales has 12 items.

Th

e whole

invent。可 has

82 items.

It

takes

about 30 minutes to complete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inventory.τbe

test-retest

re-liability ranged from .47-.58

,

and

Cronbachαranged

from .75-.90.

Th

e validity was

accepted by the tests of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

confirmatory factory analysis

,

and

di佐.erential

tes

t.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results of the inventory

,

each grade

,

se

x,

re-gio

n,

and whole students' percentile norms were established. Additionally

,

each grade

,

sex

,

regio

n,

and whole students' T score norm were established

,

too.

Keywords: physiological value

,

psychological value

,

interpersonal value

,

a缸.ectional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認識生命 欣賞生命 尊重生命

價值觀教育須結合學校和家庭教育,學校與家長必須緊密合作,才能

學校進一步把價值觀教育、常識科及 STEAM 教學內容自然連繫起來,發展成跨課程

課次 課題名稱 學習重點 核心價值 教學活動 教學資源 級本配對活動 第1課 我的朋友 ‧認識與朋友的相處之道.

年級 教學重點 學科活動 價值觀及態度 三年級 主題:粵劇 中文科:認識粵劇的背景

[r]

使學生認識中國文化的優 點,加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 尊崇,及培養學生對其他民 族、他們的文化、價值觀及 生活方式,採取一個積極的

目前的課程改革優先強化學生五種觀念:國民身份認同、責任感、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