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佛教古詩選輯: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台灣佛教古詩選輯:"

Copied!
3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從明鄭到日治時期第 1 首 〜第 20 首

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退休 楊惠南

摘要

明鄭時期古典佛詩的特色,除了諷頌頹亡之鄭成功王朝的 詠史詩之外,最大的特色就是「逃禪」。所謂逃禪,就是把佛 門當做躲避戰亂的場所。寫這些詩的詩人,不管是出家僧人或 在家居士,都以逃禪的心態來寫佛詩。而清朝的台灣古典佛 詩,由於政局已經安定,對於明鄭王朝和唐山故國已無眷戀的 情形,因此相關詩詞多屬詠景或抒發一己之情的純粹文學作 品。筆者曾在一篇討論台灣古典佛詩的論文──〈明清時期台 灣佛寺詩詞的幾個類型〉當中,說到明鄭乃至清朝的古典佛 詩,可以分為下面幾個類型:(1)「逃禪」類;(2)詠史類;(3) 純文學類。其中,詠史類又細分為兩種:(1)以嘲笑、譏諷的語 氣詠史;(2)以平實或同情、悲憫的語氣詠史。前者如嘲笑朱一 貴事件和林爽文事件;而後者則大體以鄭成功王朝的興衰,做 為吟詠的對象。

關鍵詞:逃禪;明鄭時期;佛寺詩詞

本文是《台灣佛教古詩選輯:從明鄭到日治時期》一書的部分內容,即將 由正觀出版社出版。。

(2)

明鄭和清朝的佛寺詩

001.沈光文〈普陀幻住菴〉

1

: 磬聲飄出半林聞,中有茅菴隱白雲。

幾樹秋聲虛檻度,數竿清影碧窗分。

閒僧煮茗能留客,野鳥吟松獨遠群。

此日已將塵世隔,逃禪

2

漫學誦經文。

*作者:

沈光文(1612-1688),字文開,號斯菴,浙江鄞縣人。明朝 覆滅後,與魯王退守浙江。魯王兵敗,逃入浙江普院山隱居。

永曆(南明和鄭成功王朝的年號)年間,從福建潮州坐船到 金門。不久又搭船想去福建泉州,遇颱風,飄流來台。鄭成 功以禮相見。成功卒,鄭經掌政。寫了《台灣賦》,有「鄭 錦(鄭經乳名)僭王」句,差一點被鄭經處死。於是出家為 僧,在目加溜灣(今台南市善化區)教書,並以醫術救人。

著有《臺灣賦》、《東海賦》、《檨賦》、《草木雜記》、《台灣輿 圖考》、《文開詩文集》等。生前曾組「東吟詩社」(台灣第 一個詩社),死後被譽為「海東文獻初祖」、「臺灣漢語古典

1 普陀幻住庵,有學者說是現今高雄大崗山超峰寺。但實際上是浙江普陀山 上的寺廟幻住庵。本詩作於何年,向來有爭議。有說是作於來台前,沈光 文避居普陀山幻住庵時所作。但也有說是來台後作於大崗山超峰寺。由於 這首詩被收錄在范咸《重修臺灣府志(卷 23)‧藝文(4)‧詩(1)》[乾隆 11 年(1746)]當中,因此將它收到本詩集。

2 逃禪,杜甫詩:「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王嗣奭解釋:「醉 酒而悖其教,故曰逃禪。」後人以進入佛門為逃禪。

(3)

文學之祖」。

*譯文:

礊聲飄到半個林子。林子裡的茅草庵,隱藏在白雲中。

幾棵樹上的秋聲

3

,傳到了稀稀疎疎的圍籬裡。竹子碧綠、

清淨的影子,在半開的窗子前搖曳。

悠閒的僧人所煮的茶水,能留住來訪的客人。野鳥遠離人 群,在松樹上啼叫。

今天已經遠離了塵世,就讓我在佛門中學習唸誦經文吧!

002.沈光文〈無題〉

4

沿溪傍水便開山

5

,我亦聞之擬往還。

3 秋天樹上黃色的枯葉,被風吹拂的沙沙聲。

4 本詩引自:龔顯宗主編《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資料彙編》(台南:台南縣 立文化中心,1998,頁 20-21。)原詩無詩題,詩題乃筆者所加。原詩前 有註:「州守新構僧舍於南溪,人多往遊,余未及也。」其中,「州守」:

鄭成功王朝理台期間,設承天府,下設天興、萬年二州。州守即天興或萬 年州的太守。有學者認為是鄭省英;但鄭省英當時是承天府的府尹,並不 是州守。因此州守到底是誰,未可知也。其次,「僧舍」,有學者說是竹溪 寺;「南溪」則指寺旁的竹溪。但也有學者提出不同的看法。這首詩的詩 題,大意是:州守在南溪建了一座佛寺,很多人都去參觀,而我(沈光文)

卻沒有去。

5 開山,佛教把新建佛寺稱為開山。那是因為大部分的佛寺,都建築在山上 的緣故。

(4)

一日無僧渾

6

不可,十年

7

作客幾能閒?

書成短偈

8

堪留寺,說到真虛

9

欲點頭。

正有許多為政處,僅將心思付禪關

10

*作者:

沈光文:見前則。

*譯文:

沿著南溪,在溪邊建了一座佛寺。我也聽說過這件事,原本 想要去參觀。

一天當中沒有和僧人來往,簡直無法過日子。已經作客十年 了,能有多少日子是閒著的?

寫了一首短詩,可以把它留在佛寺裡(通常是寫在牆壁上)。

詩中說到了世間虛幻不實,這是我所認同的道理。

心中原本有許多關於政治的看法,就把它們放在禪坐的關房 裡吧!

6 渾,簡直。

7 十年,指沈光文來台的前十年。有學者說是:永曆 5-15 年。但因沈光文 來台的時間,學界一直有爭議;因此是否如此,存疑。

8 偈,佛教的詩歌。通常四句一偈。但在這首詩中,則泛指詩作,不一定限 於四句。

9 真虛,真實虛幻的道理。指佛教「一切皆空」的道理。

10 禪關,僧人或香客參禪打坐的關房(房間)。

(5)

003.張駥〈彌陀寺〉

11

參差搖竹影,勝地造香林

12

。 不覺塵方淨,能生興轉深。

佛壇著

13

妙相,午磬響清音。

佳境終難得

14

,還同坐夕陰。

*作者:

張駥,生卒年不詳。江蘇江都縣人。清康熙 47 年(1708)任 台灣水師協標左營守備,58 年(1719)任澎湖協標右營遊擊。

60 年(1721)朱一貴事件時,曾由施世驃派遣前來協助平亂。

(參見:陳培桂《淡水廳志•祥異》。)

*譯文:

竹子的影子,長短不一地搖著。在這風景秀麗的地方,造了 一座佛寺。

不知不覺之中,塵世的俗事都不見了。能夠生起的(對生活 的)興味,增加了。

佛壇上有著佛菩薩的美妙法相。午後的磬聲清脆地響了起來。

11本詩收錄於:陳文達《臺灣縣志‧藝文志十‧詩》。詩題中的「彌陀寺」,

位於台南東區(昔日台灣府城東安坊永康里龍泉井街),建於明鄭鄭經時 期,為台南四大古剎之一。係鄭成功之子鄭經,以本島沒有一名剎為憾,

為奉佛祈福,所創建。[參見:臺灣總督府《臺灣名勝舊蹟誌》,大正 5 年(1916)。]寺內供奉阿彌陀佛,所以稱為彌陀寺。

12 香林,指佛寺。

13「著」,薛志亮《續修臺灣縣志•藝文》作「裝」。

14「佳境終難得」,薛志亮《續修臺灣縣志•藝文》作「佳景應難得」。

(6)

這樣美好的境地,太難得了。就像坐下來享受夕陽的斜照一 樣。

004.黃廷光〈花朝遊彌陀寺〉

15

聯步禪林

16

眼欲迷,枝頭簇簇繞東西。

遊人隊裏探花信,社

17

燕飛來蹴絮泥。

到處中和饒好景,誰家紅紫不成蹊

18

? 彌陀散出天香滿,喚醒流鶯百囀啼。

*作者:

黃廷光,生卒年不詳。清康熙年間(1662-1723)人士。臺灣 諸生。(諸生,古代經考試錄取而進入中央、府、州、縣各級 學校,包括太學學習的生員。)王禮《臺灣縣誌》,在收錄他 的詩作時,標注「茂才」,即秀才。

*譯文:

不停地走在佛寺裡,眼睛都看花了。東邊和西邊(各個地方)

的枝頭上,都開著一叢又一叢的花朵。

15 本詩收錄於:陳文達《臺灣縣志(卷 10)‧藝文志‧詩》。詩題中的「花朝」,

指農曆二月十二日(也有人說是二月初二或二月十五日),相傳為百花生 日,所以叫花朝。彌陀寺,見註釋 11。這是一首百花生日,遊覽彌陀寺 有感的詩作。

16 禪林,指佛寺。

17 社,土地公廟。

18 蹊,小路。

(7)

遊客一隊隊,都在打探花開的信息。土地廟上的燕子,飛過 來,踩著泥地上的花絮。

處處都很和諧,充滿了美麗的景色。誰家的花樹下,不是被 踩出一條小路呢!

阿彌陀佛散放著滿滿的天香。到處飛翔的鶯鳥,啁啁啼叫。

005.張湄〈彌陀寺〉

19

宦跡

20

重溟外,遊情半日閒。

妙香禪室靜,灌木鳥音蠻。

種葉常書偈

21

,留雲早掩關

22

。 稍聞烹水法,容我坐苔斑。(其一)

何必遠城郭

23

,已空車馬塵。

因心川共逝,觸指明如輪

24

19 這兩首詩,收錄在: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卷 6)‧祠宇志(附寺宇)‧彌 陀寺‧巡臺御史張湄詩》。原詩沒有詩題,詩題是筆者所加。詩題中的「彌 陀寺」,見註釋 11。

20 宦跡,當官的足跡。指當官時,常奉命移居他地。

21 偈,見註釋 8。

22 關,關房、禪關,僧人或香客參禪打坐的房間。

23 城郭,同城廓,即城鎮。

24 「觸指明月輪」一句,應該出自佛門的一則比喻:指頭指月,是為了讓 我們看到明月。但小孩不懂,只會注意手指,而不會注視明月。就像佛經 是為了讓我們體悟佛道,但凡夫卻執著在佛經的文字上,而無法悟入文字 背後的佛道。而這句「觸指明月輪」,卻是反過來,可以透過手指,見到

(8)

客愧乘槎使

25

,僧兼賣蔔人

26

。 他時期再訪,幽夢或通津

27

。(其二)

*作者:

張湄,生卒年不詳。字鷺洲,號南漪,又號柳漁,浙江錢塘 人。清雍正 11 年(1733)進士。曾任《大清一統志》編修。

乾隆 6 年(1741) ,由翰林院轉任巡臺御史,兼理提督學政。

乾隆 16 年(1751),任工部科給事中。18 年(1753)任雲南 道監察御史。在台二年餘,嚴查冒籍,校士公明,政績卓著。

頗重文教,在台期間,主歲、科兩試,曾仿夏之芳《海天玉 尺》,編有《珊枝集》,選取諸生課藝佳作,纂集而成,以為 士子科考撰文之楷模。在台期間著有吟詠風物之作《瀛壖百 詠》,乃其自廈門至澎湖,自澎湖至台灣,及其在南、北兩 路之作。此外,另著有《柳漁詩鈔》 ,收在乾隆 10 年(1745)

刊刻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其中,僅七、八卷收錄其在 台之作,但亦未見《瀛壖百詠》全貌。

*譯文:

我當官的足跡,目前正在重重的海外(指台灣)。有半天的 時間,閒閒地遊覽各地。

明月。

25 槎使:槎,木筏。槎使,乘坐木筏的人。作者自謙,因為為官,因此坐 船到處漂泊。

26 賣蔔人,算命的先生。

27 通津:津,渡口。通津,通達渡口。指可以找到渡口,坐船再度來訪。

但在這裡則是雙關語。意味著可以通往佛道的渡口。

(9)

禪室傳來美妙的檀香氣,灌木上的鳥叫很吵雜。

種植樹葉,為的是可以常常在葉子上面寫詩。為了留住飄進 關房來的白雲,那就早一點把關房的門關起來吧!

剛剛聽到煮水(泡茶)的方法,那就容許我坐在斑斑剝剝的 青苔上吧!(第 1 首)

何必要遠離城市呢!在這裡,車子和馬匹所揚起的灰塵,完 全沒有呀。

我的心,跟著川水流逝了。而指頭正指著明月呢!

很慚愧,我只是個乘坐船筏,到處飄泊的人。而寺裡的僧人,

則兼當為人算命的先生了。

希望改天能夠再來參訪。想必在夢中,我可以夢見通往這裡 的渡口。(第 2 首)

006.書山〈彌陀寺〉

28

秀色園林夕照明,浮嵐卷盡竹煙清。

去來小蝶花間舞,斷續秋蟬葉底鳴。

幾處平臺涼影淡,數層敞榭

29

翠濤傾。

躭幽衲子

30

應閒坐,讀罷楞嚴

31

詩又成。

28 本詩收錄在: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卷 6)‧祠宇志‧祠(附寺宇)‧彌陀 寺‧巡臺御史書山詩》。原詩無詩題,詩題乃筆者所加。彌陀寺,見註釋 11。

29 榭,建築在平臺上的房子。

30 衲子,出家僧人。

(10)

*作者:

書山(?-1775) ,字英崿,滿洲鑲黃旗人。乾隆 7 年(1742),

出任巡視台灣監察御史。乾隆 9 年(1744)任滿,升任吏科 掌印給事中。

*譯文:

園林非常的秀麗,夕陽照耀得非常明亮。飄浮著的霧氣,被 風捲走了,竹子上的煙氣也沒有了。

飛來飛去的小蝴蝶,在花叢間舞著。秋蟬斷斷續續地在樹葉 下鳴叫。

(遠處有)幾處平臺,看起來淡淡的,很是清涼。平臺上,

層層疊疊的幾間敞開的房子,就像要被海濤似的翠綠樹木,

所吹倒一樣。

沈浸在清幽裡的僧人,本來就應該閒坐著。他(我書山?)

讀完了《楞嚴經》,也寫成了一首詩。

007.費應豫〈彌陀寺〉

32

31 楞嚴,《楞嚴經》。

32 本詩收錄在: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卷 6)‧祠宇志(附寺宇)‧彌陀寺‧

彰化令費應豫詩》。原詩無詩題,詩題是筆者所加。彌陀寺,見註釋 11。

(11)

馬首從東轉,禪扉一逕荒。

柳陰垂古井,花氣近迴廊。

擘荔頻傾碧,烹茶淺泛黃。

山僧無俗韻,盡日檢醫方。

*作者:

費應豫,生卒年不詳,湖南巴陵人。雍正 7 年(1729),被 選拔為內廷教習。乾隆 6 年(1741),任台灣府彰化縣知縣。

乾隆 8 年(1743 年)署台灣縣知縣。乾隆 9 年(1744),署 臺灣府糧補海防通判。乾隆 10(1745),因參革臺灣知府范 昌治案離任。

*譯文:

乘坐的馬,從東邊轉了過來。發現在一條荒蕪的小徑旁,有 一坐禪寺。

柳樹的樹蔭下,柳樹的枝條垂在古井旁。花的香氣,在靠近 迴廊的地方飄散著。

擘荔樹碧綠的葉子,傾倒過來。泡好的茶水,淺淡的黃色。

山上的僧人形象一點也不俗氣,整天都在查看醫學藥方的書

籍。

(12)

008.佚名〈開元寺

33

•七絃竹

34

35

開國夫人

36

偏愛竹

37

,移根遠自臥龍岡

38

寒園秀挺淩霜節

39

,飽閱滄桑老更剛。

*作者:

本詩作者未詳。

33 開元寺,位於台南市北區。創建於康熙年間。原稱海會寺、海靖寺。原 為北園別館,乃鄭成功兒子鄭經為其母董氏所建的庭園。鄭氏王朝歸順清 朝後,總鎮王化行、臺廈道王效宗改建為開元寺。(詳見:高拱乾《臺灣 府志(卷 9)‧外志‧寺觀附宮廟》。)

34 七絃竹,又名黃金碧玉竹,特徵是莖幹極為細長,略呈黃綠色,上面有 七條青色的絲紋,看來就像琴的絃線,因此得名。

35 本詩收錄在:賴子清編《臺灣詠物詩》(《臺灣文獻》卷 10 期 2)。不知作 者是誰,也無詩題。詩題是筆者所加。原稿有這樣的記註:「莖有線如絃,

故名(七絃竹),今在開元寺左側園中,記云:『鄭妻性愛竹,自南陽臥龍 岡移來一叢,陰翠尚極茂盛。』」這是一首詠嘆台南開元寺中所種七絃竹 的詩作。其中「鄭妻」,指鄭成功的妻子董氏。南陽臥龍岡,位於今河南 省南陽市臥龍區臥龍崗街道。古代該地崗巒起伏,曲折迴旋,勢若臥龍,

因而得名。又因為是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前的躬耕處,因而著稱。

36 開國夫人,指鄭成功的妻子董氏。因為鄭成功是開台的國王,因此其妻 稱為「開國夫人」。董氏,本名董友,通稱董友姑、董酉姑,晉江人,諡 號潮武王妃。

37 竹,即七絃竹。參見註釋 34。

38 臥龍岡,又作臥龍崗。參見註釋 35。

39 節,表面是說竹子枝幹一節一節的。但也引諭開國夫人的節操。

(13)

*譯文

開國夫人偏愛竹子,遠從臥龍崗,把它們移植在這裡。

寒冷的園子裡,只見它秀麗地挺立著。寒霜中,見到了它們 的枝幹,一節一節的。它們雖然飽受歲月的蒼桑,但卻更顯 剛毅。

009.趙阿南〈開元寺•七絃竹〉

40

開元寺裏七絃竹,移自襄陽

41

三百年。

一幹一枝嵌線玉,雙叢簌簌

42

漱鳴泉。

*作者:

趙阿南,曾任臺南師範國文科教員(今臺南大學) 。1954/7 月

〜1969/1 月擔任《台南文化》文獻會顧問。

40 本詩收錄在:趙阿南《臺灣竹枝詞二十首》(刊於:《臺南文化》2 卷 2 期。)

原詩無詩題,詩題乃筆者所加。原詩後有下面這段註記:「開元禪寺, 有 黃竹雙叢。其幹色淡黃, 而一幹一枝, 皆嵌碧綠條, 洵稱竹中異品。相傳 為延平王夫人董氏襄陽移來者, 是否事實, 容後待考。」其中「襄陽」(在 湖北省)疑是「南陽」之誤。(參見註釋 35。)詩題中的「開元寺」、「七 絃竹」,參見註釋 33、34。

41 「襄陽」(在湖北省)疑是「南陽」(在河南)之誤。參見註釋 35。

42 簌簌,聲音狀,又流淚。

(14)

*譯文:

開元寺裡種有七絃竹,是三百年前從襄陽移植過來的。

每支枝幹都有像玉一樣的條紋,嵌在當中。兩叢七絃竹(被 風一吹,)簌簌發出聲響,就像是口含泉水正在潄口似的。

010.陳肇興〈赤嵌

43

•北園

44

45

紅毛樓

46

下草昏昏,訪古人爭說北園 霸業

47

銷沉歌舞歇,空留初地在沙門

48

43 赤嵌,又作赤崁,即赤嵌樓(赤崁樓),又稱紅毛樓、番仔樓,位於台南 市中西區。前身為 1653 年荷蘭治台時期,所興建之歐式建築普羅民遮城

(Provintia,亦稱省城、攝政城)。曾為全台統治中心,至清代已傾圮,

僅留部分殘蹟。今日所見的赤嵌樓,大部分是漢人在荷蘭城堡之上,陸續 興建的儒、道廟祠,包括海神廟、文昌閣等。1960 年,又由大南門城內 遷來九座贔屭(似龜的一種神獸)碑,終成今日樣貌。

44 北園,即北園別館,後改為開元寺。參見註釋 33。

45 本詩為陳肇興《赤嵌竹枝詞》當中的第 11 首。(收錄於:《陶村詩稿》。)

原詩無詩題,詩題是筆者所加。

46 紅毛樓,即赤崁樓。荷蘭治台時所建。荷蘭人頭髮紅色,因此稱其所建 城樓為紅毛樓。參見註釋 43。

47 霸業,指鄭成功理台的功業。

48 沙門(梵文śramaṇa),又譯為桑門、喪門、娑門等。意譯為道士、道人、

貧道等,意為「勤息」、「止息」等意。泛指所有出家,修行苦行、禁慾,

以乞食為生的宗教人士。後為佛教所沿用,成為佛教男性出家人(比丘)

的代名詞。

(15)

*作者:

陳肇興(1831-1866?),字伯康,號陶村。臺灣府彰化縣治

(今彰化市)人。咸豐 3 年(1853)入庠邑,補廩膳生。從 鹿港拔貢廖春波讀書於彰化白沙書院,學習四始六義及唐宋 明清詩。咸豐 9 年(1859)中舉。曾建古香樓作為書房及居 處,以讀書歌詠自娛。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起事,避入 武西堡(今南投縣集集)之牛牯嶺山中。是年七月謀刺戴氏 不成,閏八月再度避入集集山中。同治 3 年(1864)事平,

陳肇興返回鄉里,設帳授學。著有《陶村詩稿》六卷,併《咄 咄吟》二卷合刊。其中《咄咄吟》,專寫戴案經過。

*譯文:

紅毛樓下的青草,看起來有點昏暗。來訪古蹟的遊客,都爭 著說要去看看北園。

(鄭成功的)偉大功業已經結束了,(北園中的)歌舞也已停 歇。當初留下的土地,也改建(成佛寺),給出家人住了。

011.趙阿南〈開元寺〉

49

北園

50

古墅溯從前,海會碑

51

猶識變遷。

49 本詩收錄在:趙阿南《臺灣雜事詩》(刊於《臺南文化》4-1。)。原詩無 詩題,詩題乃筆者所加。其中,開元寺,見註釋 33。

50 北園,即北園別館,乃開元寺的前身。從海上看來,在郡治的北方,所 以稱為北園。黃叔璥《臺海使槎錄‧赤嵌筆談‧泉井圍石記》:「鄭氏北園,

去郡治五、六里。從海視之,則直北矣!故名。」

(16)

今日開元

52

成法脈

53

,古名端宜紀榴禪

54

*作者:

趙阿南,見第九則。

*譯文:

北園可以追溯到從前的一座古老別墅。從(園中的)【海會 碑】,還可以知道她的變遷。

今日的開元寺,成了傳承(佛教)法脈的地方。我們確實應 該記住,她還有另一個名字叫「榴禪(寺)」。

012.婁廣〈海會寺〉

55

51 海會,即海會寺,開元寺的別名。高拱乾《臺灣府志(卷 9)‧外志‧寺觀 附宮廟》:「海會寺,康熙二十九年建,在府治北六里許,舊為鄭氏別舘。

蕩平之後,總鎮王化行、臺廈道王效宗,因其故址建為寺宇。」 其中,

而「海會碑」則是寺中的一塊花崗岩石碑。立於乾隆 42 年(1777)。碑文 主要內容:臺灣道蔣元樞所重修海會寺。重修日期為康熙 29 年,即 1690 年。碑文還提到:重修後改寺名「海會寺」為「開元寺」。

52 開元,即開元寺。見註釋 33。

53 法脈,佛法的命脈。指可以傳承佛法(佛教道理)的佛寺。

54 榴禪,榴禪寺,又作榴環寺,開元寺(海會寺)的別名。苑咸《重修臺 灣府志》:「海會寺(原註:舊為榴環寺)…。』連雅堂《臺灣通史(卷 22)•

宗教志記》:「海會寺…乾隆十五年,巡道書成修,改名榴禪。」其中,乾 隆十五年,即 1750 年。

55 本詩收錄於: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卷 10)‧藝文志‧詩》。詩題中的「海

(17)

此地當年擬舘娃

56

,蜃樓海市霸圖賒

57

。 王孫

58

已去遺芳草,宮院誰來掃落花?

歌管聲沉聞貝葉

59

,舞衫采徹現袈裟。

我非佞佛

60

閒隨喜

61

,喜見梯航

62

屬一家。

*作者:

婁廣,京衛人。清康熙中武進士。康熙 44 年(1705)任分巡 臺廈道標守備。官期任滿,陞廣東惠州協中軍管左營事。

*譯文:

這個地方,當年可以和春秋時,吳王夫差為西施所蓋宮殿,

相比擬。(但現在)像海市蜃樓一樣,當年的偉大功業已經變 得很遙遠了。

權貴人士都不在了,只留下一大片的芳草。誰來打掃宮院裡 的落花呢!

我不是特別喜歡佛教,而是閒來無事,隨喜(來到這裡)而 已。很高興看到了不管是登山或是涉水,都有著相同的目的。

會寺」,參見註釋 51。

56 舘娃,春秋時,吳王夫差為西施所蓋宮殿。娃,美女。

57 賒,遙遠。

58 王孫,王的子孫。泛指貴族子弟。

59 貝葉,貝葉經,泛指佛經。古時印度的佛經,用貝葉棕的樹葉,煮過後 曬乾,刻上文字後用顏料使字明顯,再組作書頁。

60 佞佛,迷信佛教。(佞,巧言諂媚。)

61 隨喜,見他人行善,身心順從,隨之心生欣悅。

62 梯航,梯山航海,指登山與航海(的工具)。

(18)

013.連橫〈春日遊海會寺〉

63

草雞

64

聲歇霸圖空,一劫

65

風雲萬象中。

梵殿

66

雨濃新柳綠,禪房春老落花紅。

超超佛法無人相

67

,莽莽

68

詩心問大雄

69

。 獨立山門

70

感興廢,騎鯨

71

何處水朝東?

*作者:

連橫(1878-1936),字雅堂,號劍花,台南市人。日治時期的 詩人、台語文學者、台灣歷史學家。著作《臺灣通史》、《臺 灣語典》、《臺灣詩乘》、《劍花室詩集》等。

63 本詩收錄在:連橫《劍花室詩集》。詩題中的「海會寺」,見註釋 51。

64 草鷄,指鄭成功。陳廷珪〈弔沈斯菴遺老〉(二首中第二首):「罡風謫墜 草鷄窠。(原註:鄭氏入臺時,有草鷄之讖。)」有關草鷄之讖,另見:《續 修縣志》(下),頁 385;《重修縣志》(下),頁 561。

65 劫,佛教語。長時段的時間。又,劫難,指人為戰爭或水災、風災等自 然災害。

66 梵殿,指佛寺。梵,清淨;寂靜的意思。

67 無人相,因為體悟一切皆空,而達到面對他人時,不生喜惡之心的相狀。

《金剛經》:「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68 莾莾,廣大、遼闊。

69 大雄,釋迦牟尼佛。

70 山門,佛寺大殿外的大門。乃進佛寺時,最先遇到的大門。

71 指鄭成功。《小腆紀年》:「先數夕,風潮驟振,聲震雲霄。揆一王率諸酋 登城望海,見一人襆頭紅衣,騎長鯨,從鹿耳門遊漾汙回,繞赤嵌城而沒。」

其中,揆一王(Federik Coyett),乃佔據台灣之荷蘭領導。

(19)

*譯文:

草鷄(鄭成功)的叫聲已經停歇了,他的豐功偉業也成空了。

那只是萬象當中的一場風雲戰亂而已。

佛寺外,正下著大雨。才剛長芽的柳樹,綠油油的。春天快 過了,禪房外的落花,紅咚咚的。

超越凡塵的佛法,講的是「無人相」的一切皆空。廣大、遼 闊的詩人之心,正問著釋迦牟尼佛呢!

孤獨的山門,讓人感嘆(佛寺或鄭成功王朝的)興盛與衰敗。

江海之水向東流逝,騎鯨人(鄭成功)又在哪裡呢?!

014.陳輝〈龍湖巖〉

72

野竹迷離翠作垣,微茫山色古雲門。

煙侵晚岫

73

通幽徑,水隔寒隄接遠村。

72 本詩收錄在:范咸《重修臺灣府志(卷 25)‧藝文(6)‧詩(3)》。詩題中的龍 湖巖,在諸羅縣開化里(今臺南縣六甲鄉。)鄭成功參軍陳永華所建。環 巖皆山,前有水潭,名龍潭。因此稱為龍湖巖。詳見:高拱乾《臺灣府志 (卷 9)‧外志‧寺觀附宮廟》。另,陳夢林《諸羅縣志(卷 12)‧雜記志‧古 蹟》:「龍湖巖(原註:閩人謂寺院為巖),在開化里赤山莊,偽官陳永華 建。環巖皆山,幽邃自喜。前有潭,名龍湖,周環里許,遍植荷花,左右 列樹桃柳,青梅蒼檜。遠山浮空,遊者擬之輞川圖畫。(原註:永華,鄭 氏執政,頗雜儒雅,與民休息,臺人至今稱之。) 」其中,輞川圖畫:唐 詩人王維,晚年於陜西藍田輞口,得宋之問之藍田別墅,改築別業(別墅), 與友人裴迪往來其間。著《輞川集》,又作畫,名輞川圖。

73 岫,山巒或山谷。

(20)

曲檻留陰閒睡鹿,疎星倚月冷啼猿。

昔年曾得遊中趣,依舊沽光

74

瀲灔

75

存。

*作者:

陳輝,生平未詳。

*譯文:

野竹模模糊糊,綠成一片,當作牆壁。山色微微迷茫,雲霧 繚繞在一座古門上。

夜晚,煙霧彌漫山巒,可以通向一條幽靜的小徑。一條河流 的河場,看起來冷冷的,遠處有一座村落。

樹陰下,彎彎曲曲的瓓珊,圍著正閒著睡覺的鹿子。希希疎 疎的星星,倚在明月旁邊。天氣寒冷,猿猴啼叫著。

過去曾經有過遊覽(龍湖巖)的興緻,而現在(再度來遊覽),

充滿光輝,光彩奪目的景象,還是存在著。

015.張湄〈龍湖巖〉

76

湖波鏡瑩寺門幽,面面晴巒空翠浮。

74 沽光,積聚光輝,招來光輝。

75 瀲,瀲灔,光輝燦爛。

76 本詩出現在:張湄《瀛壖百詠》。並收錄在: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卷 19)‧雜記‧寺廟‧附考‧龍湖巖詩》。原作無詩題,詩題乃筆者所加。詩 題中的龍湖巖,參見註釋 72。

(21)

寂歷

77

輞川

78

圖畫裏,柳煙花雨不勝愁。

*作者:

張湄,見 005 則。

*譯文:

湖水像鏡子一樣明亮,佛寺的大門,非常幽靜。晴天裡,一 面一面的山巒上空,飄浮著翠綠。

寂靜而聚會在一起的多條河川,就像在圖畫裡一樣。柳樹如 煙,雨水飄灑在花朵上,真是令人發愁呀!

016.林述三〈李茂春〉

79

77 寂歷,寂靜、冷清。

78 輞川,原指輞谷水,在陝西藍田。諸水會合,就像車輞環湊,故名。而 在張湄的詩中,僅取其諸水會合的意思。參見註釋 72。

79 本詩收錄在:《臺灣詠史詩》。詩題後有夾註:『(李茂春)字正青,龍溪 人,隆武二年舉孝廉,性恬淡,善屬文,時往來廈門,與諸名士遊。永曆 十八年,從鄭經東渡,卜居永康里,築草廬曰「夢蝶園」,諮議參軍陳永 華為文記之。手植梅竹,日誦佛經自娛,人稱「李菩薩」。卒葬新昌里。』

其中,龍溪指福建漳州龍溪。隆武二年,1646 年。永曆十八年,1664 年。

夾註說到:李茂春來台後,在所居住的永康里(今台南市中西區的桶盤棧,

竹溪北岸),建夢蝶園。夢蝶園後來改建成佛寺準提庵,不久又增建成法 華寺。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重修臺灣省通志(第一冊‧卷三)‧住民志‧

宗教篇‧第三章‧第三節》:『夢蝶園,龍溪舉人李茂春避亂來臺,居永康 里,築草廬曰「夢蝶」。朝夕誦經,人稱「李菩薩」。後易以陶瓦,清流修 築,日增勝槩,改為準提庵。康熙二十二年,知府蔣毓英鳩資建寺,捐贈

(22)

家國淪亡一舊民,海天片壞寄吟身。

園荒夢蝶

80

成孤客,魂弔啼鵑共愴神。

有粟絕勝稱義士

81

,無芝不愧隱商人

82

。 先生俏作謝枋得

83

, 尋得桃源

84

好避秦

85

*作者:

林述三(1887-1957),天籟吟社的創社社長。位於臺北市大

土地,以保留夢蝶園遺跡,並改名為「法華寺」。』其中,康熙二十二年,

1683 年。

80 夢蝶,即夢蝶園。參見註釋 79。

81 這句詩,取伯夷和叔齊二人的典故。殷商遺民伯夷和叔齊二人,在商朝 滅亡後,以吃周朝的粟米為恥,因此隱居在首陽山,採薇而食。有婦人見 了就說:「你因為要守住『義』,因而不食周朝的粟米。但薇菜也是周朝的 草木呀!」兩人聽了之後,羞憤絕食而死。而這句詩的大意則是:李茂春 雖然不像伯夷和叔齊,不食粟米,相反的有粟米可吃,但卻絕對勝過伯夷 和叔齊,堪稱「義士」。

82 這句詩,應該是引用下面的典故:蘭陵蕭逸人,功名不順,隱居修仙亦 不成,於是從商,賺了不少錢,購得一地,將建豪宅。清理土地時,發現 一支特大號的靈芝。煮食後,白頭髮變黑,掉了的牙齒又長回來,身心年 輕了好幾歲。後有道士勸他隱居山林,必可成仙。(見:《太平廣記(卷 413)•

草木(8)•地下肉芝》。)而這句詩的大意是:李茂春雖然沒有食用特大號 的靈芝,但也不輸給這位隱居的蘭陵蕭逸人。

83 謝枋得(1226-1289),宋末人。元統一後,隱居在閩中,至元 26 年(1289)

強之北行,至京不食而逝。

84 桃花園,指陶淵明〈桃花源記〉所描寫的地方。文中說到:住在桃花源 裡的居民,都是為了逃避秦朝的暴政,而避居桃花源。

85 秦,秦朝,以暴政聞名。

(23)

同區的天籟吟社,創於大正10年(1921),由臺北林述三門 下創立,推林述三為社長。大正13年(1924),林述三又與 友人共創《台灣詩報》月刊,為台灣首份詩刊,傳承台灣書 道與漢詩文化。長期負責日治時期台灣佛教重要刊物──《南 瀛佛教》的古詩選編。

*譯文:

(李茂春是)家國淪亡後的一個前朝(明朝)人民。海和天 都壞成一片一片,只能寄身他鄉,吟詩而活。

夢蝶園已經荒蕪,他成了孤獨的過客。弔念他的魂魄,杜鵑 鳥哀哀啼叫,連神明都愴然悲傷。

雖然他有粟米可吃,但絕對勝過古人(伯夷、叔齊),可以稱 為義士。雖然他沒有靈芝可吃,但卻不輸給隱居的商人(蘭 陵蕭逸人)。

先生悄悄仿傚謝枋得(做個隱居的人),他找到了桃花源,可 以逃避秦朝(清朝)的暴政。

017.林緝熙〈遊夢蝶園〉

86

廢苑

87

秋風野草黃,槐安一夢

88

幾滄桑。

86 本詩收錄在:林緝熙《荻洲吟草》。註題後原註:「園在臺南小門外,為 明•李茂春孝廉所建。春字正青,龍溪人,避亂來依鄭氏。手植花柳,日 誦佛經,時人呼為李菩薩。後改為法華寺。」

87 廢苑,廢棄的庭園,指夢蠂園。

88 槐(安)夢,唐朝淳於棼,夢成槐安國南柯郡的太守。與瑤芳公主成婚,成

(24)

心傷北郭

89

餘王氣

90

,悟徹南華

91

作道場

92

。 詩檻春歸人柳瘦,禪關月冷佛曇香

93

。 我來憑弔空回首,無限江山近夕陽。

*作者:

林緝熙(1887-1956),字荻洲,嘉義人。為「羅山吟社」、「玉 峰吟社」二詩社之要員。昭和 19 年(1944)冬,隱於鹿滿山,

不履市井十年餘,但與詩友相唱和。晚歲返里,吟詠以終其 生,書房名為「樂山書屋」。著有《荻洲吟草》。

*譯文:

廢棄的庭園,秋風吹來,野草都變黃了。太滄桑了!就像唐

為駙馬。不久,公主病重身亡。淳於棼也遭人誣陷,被流放奪官,責令返 鄉。乘牛車出了槐安國。被紫衣使者喚醒後,回眸察看,卻發現所謂槐安 國只是個螞蟻洞,頓悟萬事皆空,世事無常的故事。參見:唐•李公佐《南 柯太守傳》。

89 北郭,北邊的庭園,指北園別館。參見註釋 33、50。

90 「心傷北郭餘王氣」,王,指鄭成功。這一句的後面,有原註:「北園為 鄭氏所築,養母處,即今開元寺。」其中,鄭氏指鄭經。而北園,見註釋 33、50。

91 南華,《南華真經》,道家主要典籍之一。魏晉時,《南華真經》一書稱《莊 子》。《隋書•經籍志》有梁曠所著之《南華論》、《南華論音》二書。唐•

天寶元年,稱莊子為南華真人,並稱其書為《南華真經》。

92 道場,傳掦佛道的地方,指佛寺。

93 「禪關月冷佛曇香」一句後面,原註:『《府誌》:「園中有曇花一樹,為 正青手植。」』

(25)

朝淳於棼夢入槐安國一樣,夢醒後發覺一切皆空。

心中感傷北邊的城郭,還有國王的氣息存在。澈底開悟後, (夢 蝶園)成了傳揚佛道的南華寺。

春天,經過看起來很有詩意的欄杆,發現人和柳條都很消瘦。

參禪打坐的房間外,月亮寂寂冷冷。而佛殿旁的曇花散發著 香氣。

我來憑弔(這座夢蝶園),回頭想著一切已成空的往事。夕陽 近在眼前,江山還是無限遼闊呀!

018.朱仕玠〈瀛涯漁唱〉

94

衍就

95

波提

96

十萬偈

97

,偶拈花笑脫言詮

98

94 本詩是朱仕玠《瀛涯漁唱》當中的第 55 首,收錄在:陳漢光《臺灣詩錄》

卷 6。

95 衍,推演。就,完成。衍就,參究。

96 波提,憍梵波提(Gavā pati),羅漢名,譯為牛跡、牛主、牛王等。曾 受釋迦弟子舍利弗(Śāriputra)之指導。過去世曾摘一莖之禾,有數顆 穀粒墮地,因此五百世墮為牛身。釋迦在世時,雖轉生為人,但還留有牛 的習性,因而有「牛相比丘」之稱。由於其態度鈍重,因而表現恬淡無爭 之寬宏氣度。釋迦憐憫其魯鈍,因此命他住於忉利天(三十三天)宮尸利 沙園修習禪定。釋迦入滅後,大弟子大迦葉尊者,才派人到忉利天宮將他 迎回。(參見:《增一阿含經•弟子品》、《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佛本行集經》卷 36、《五分律》卷 15、《摩訶僧祇律》卷 32、《大智 度論》卷 27 等。)

97 偈(gāthā),佛經中有韻腳的經文,即詩歌體經文的一種。通常四句一

偈。

(26)

法華寺

99

裏剛留種,來自牟尼

100

忉利天

101

102

*作者:

朱仕玠(1712-?),字璧豐,又字璧峰,號筠園,福建建寧 縣人。乾隆 18 年(1753)科拔貢生。乾隆 28 年(1763)調任 臺灣鳳山教諭。著有《小琉球漫誌》、《筠園詩稿》3 卷、《和 陶》3 卷、《谿音》10 卷、《音別》4 卷、《龍山漫錄》20 卷等。

*譯文:

參究了憍梵波提的十萬首偈頌,偶然之間拈花微笑,超脫了 語言文字。

98 釋迦與大弟子迦葉尊者之間,有「拈花微笑」的公案:「爾時,娑婆世界 主大梵王,名曰方廣,以三千大千世界成就之根,妙法蓮金光明大婆羅華,

捧之上佛。……爾時,如來坐此寶座,受此蓮華,無說無言,但拈蓮華,

入大會中,八萬四千人天。時,大眾皆止默然。於時長老摩訶迦葉見佛拈 花示眾佛事,即今廓然,破顏微笑。佛即告言:「是也!我有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總持任持,凡夫 成佛,第一義諦,今方付屬摩訶迦葉。」言已默然。(見:《大梵天王問佛 決疑經•拈華品》。)

99 法華寺,見註釋 79。

100 牟尼,釋迦牟尼。

101 忉利天,意譯為三十三天。佛教的世界觀有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忉利天乃欲界的第二層天。由三十三位天人所建造,因此稱三十三天。

102 這首詩最後,有原註:「曇花,六出,色純紫,高五尺許。府治法華寺有 數本,云種來西天。」所以這是一首詠嘆法華寺曇花的詩作。

(27)

法華寺裡才剛留下種苗,它是來自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忉利天。

019.章甫〈法華寺懷古〉

103

法華勝景幾時荒,剩水殘山惹恨長!

蝶化

104

空尋高士

105

夢,龍

106

歸不鬥美人妝。

通幽縱曲高低徑,隨喜

107

難分上下方。

舊事風流何處問?月樓

108

無語自悽涼!

*作者:

章甫(1760-1816),字文明,號半崧,臺灣縣(今臺灣省臺南

103 本詩收錄在:陳漢光《臺灣詩錄》卷 7。原詩題之後,有註:「古夢蝶園 舊址,蔣金竹太守布山門景勝,鑿池造龍舟,建半月樓觀美人競渡。今廢 矣!」其中,蔣金竹,即蔣允焄。詩題中的法華寺,參見註釋 79。

104 蝶化,化成蝴蝶,取自《莊子•齊物論》當中莊周夢中化成蝴蝶的故事: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

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 分矣。此之謂物化。」李茂青的夢蝶園名字,即取自這則故事。參見:陳 永華〈夢蝶園記〉。

105 高士,高雅之士,指李茂春。

106 龍,指鄭成功。

107 隨喜,見註釋 61。此處指歡喜參訪法華寺。

108 月樓,指半月樓,在台南小南門附近。連橫《臺南古跡志(35)‧半月樓》:

「半月樓,在小南門外,廣可十畝,即南湖也。……知府蔣允焄濬之,為 旱潦蓄洩之資。又建半月樓其上……今樓已毀,池亦滿淤。」依照詩意,

半月樓應在法華寺附近。

(28)

市)人。乾隆 51 年(1786) ,林爽文事變時,曾募義軍堵禦。

嘉慶 4 年(1799)歲貢,三次渡海赴試,皆不中,遂設教里 中。著有《半崧集》六卷。

*譯文:

法華寺的殊勝景色,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已經荒蕪了。只留 下剩水殘山,讓人感到憾恨。

高雅之士(李茂青)在夢中化成了蝴蝶,人們只能白費力氣 地尋找。

龍(鄭成功)已經回去(逝世)了,不再逗弄穿著美麗衣裳 的美人。

彎彎曲曲、高高低低的小徑,通向幽靜的地方。我隨順歡喜 來參訪(法華寺),分不出上方或是下方。

陳舊的風流往事,到哪裡去問呢?半月樓獨自豎立在那裡,

悽涼得無言無語。

020.張鷺洲〈夢蝶園〉

109

疎林一碧映清渠

110

,物外翛然

111

水竹居。

109 本詩收錄在:張湄《瀛壖百詠》。原詩無詩題,詩題乃作者所加。其中,

夢蝶園,參見註釋 79。原詩前面有一段引文:『夢蝶園,在臺灣府治。漳 人李茂春,明季舉人,遯跡來臺,搆茅亭於永康里以居,名「夢蝶處」。

今改為法華寺。』

110 渠,濠溝。

111 翛然,無拘無束,超脫塵世。

(29)

指點昔年尋夢處

112

,秋風蝴蝶自蘧蘧

113

*作者:

張鷺洲,即張湄。見 005 則。

*譯文:

稀疎的樹林裡,有一座金碧輝煌(夢蝶園)的建築,倒映在 清澈的濠溝當中。超脫在萬物之外,那是一座河邊,用竹子 建成的屋子。

它指出了過去尋夢的地方,秋風中,有隻蝴蝶獨自悠然自得 地飛舞著。

112 尋夢處,參見註釋 104。

113 蘧,蘧蘧,悠然自得的樣子。

(30)

參考文獻:

范咸《重修臺灣府志》[乾隆 11 年(1746)]

陳文達《臺灣縣志‧藝文志十‧詩》

臺灣總督府《臺灣名勝舊蹟誌》,大正 5 年(1916)。]

薛志亮《續修臺灣縣志•藝文》

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

高拱乾《臺灣府志(卷 9)》

陳肇興《陶村詩稿》

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卷 10)》

連橫《劍花室詩集》

連橫《臺南古跡志》

張湄《瀛壖百詠》

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卷 19)》

林緝熙《荻洲吟草》

陳漢光《臺灣詩錄》

賴子清編《臺灣詠物詩》(《臺灣文獻》卷 10 期 2)

趙阿南《臺灣竹枝詞二十首》 (刊於:《臺南文化》2 卷 2 期。)

龔顯宗主編《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資料彙編》(台南:台南縣

立文化中心,199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系之一月眉山派的創立者,也是台灣佛教中學林(今臺 北市泰北中學)的創立者。明治 40 年(1907),善慧入

《敦煌詩歌導論》〈第二章、釋道詩歌〉「第一節佛教詩歌」 [註 5] 以及汪泛舟《敦煌僧詩校 輯》「第三部分修道禪觀」 [註

何必遠城郭,已空車馬塵,因心川共逝,觸指明如輪。客 愧乘槎使,僧兼賣卜人,他時期再訪,幽夢或通津。

後,於審查 費繳費方式

並且,今年五月,集結有志之士,於台北府開設大日本台灣

印順 2

☺ 篇章句子 篇章句子富節奏感 篇章句子 篇章句子 富節奏感 富節奏感 富節奏感 易背誦 易背誦 易背誦 易背誦 引發背誦興趣 引發背誦興趣

台灣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