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金門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 之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金門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 之相關研究"

Copied!
13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 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侯松茂 先生

金門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 之相關研究

研 究 生: 吳夢萍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0 一 年 八 月

(2)
(3)
(4)
(5)
(6)
(7)

謝 誌

撰寫論文的過程,漫長難熬,口試通過的那一刻,我感謝命運讓我念了這樣 的研究所,回首這一路,得到許多人的照顧和協助,點滴在心頭。

要感謝的人很多,首先,要感謝的是我的指導教授----侯松茂老師,給了我一 把鑰匙,開啟論文最初的藍圖,在百忙之中不厭其煩的剴切指導,詳盡審閱,給 予夢萍不斷的協助與指引,而老師對待學生的關懷與付出,亦是夢萍學習的最佳 典範。感謝口試委員魏俊華教授及范熾文教授,在論文上給予寶貴的意見,讓夢 萍獲益良多,使得論文能更臻完善。對於老師們的傾囊相授,在此亦獻上我最由 衷的謝意。

感謝我的班導賴亮郡老師,三年來對我們的提攜和協助,在校生活的照顧,

課堂中帶領大家實地考察走訪大自然,帶給大家寶貴的視野,療癒研究生苦悶的 心情。

感謝金門縣各國小教育同仁,在問卷調查中的鼎力協助,從預試到正式問卷 上,資料的處理與分析,讓論文得以順利完成。

謝謝我的室友兼同學----雅心,常常扮演多種角色,督促我論文的進度,彼此 加油打氣,有時還得忍受我天馬行空天外飛來一筆的搞笑。謝謝同組的夥伴的協 助幫忙,互相鞭策,同學慧玲口考當天的試場協助。還有班上的同學們,我一直 很珍惜和你們相處的時間,你們讓我重拾學生時代的熱情和純真,這三個暑假在 台東的研究生活,有你們的陪伴,真好!

謝謝我的家人,一路上的陪伴和支持,在我低潮及需要的時候,帶給我最大 的支持和力量,讓我得以更專心一意的撰寫論文,我深深的感受到,你們對我而 言,真的很重要,我愛你們!

吳夢萍 謹誌 2012 年 8 月於台東大學

(8)
(9)

金門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 之相關研究

吳夢萍

國立台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班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金門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現況及相關性,並比 較在不同背景變項下之差異性。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來選取樣本,研究對象為金門縣 公立國小教師,共發出 218 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為 215 份。研究調查工具為「金 門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調查問卷」,包含「個人基本資料」、「教師 工作壓力」、「教師因應策略」三部分,所得資料處理,以次數分配表、百分比法,

平均數、標準差、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等方法來進行 研究,討論結果歸納如下:

一、金門縣教師工作壓力感受度屬中高度知覺,以「工作負擔」程度最高,而在 「課程與教學」、「班級經營」、「人際關係」、「教改因應」向度上,感受程度 差不多。

二、金門縣國小教師之工作壓力不因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服務 年資、擔任職務之不同而有所差異;因不同服務學區、學校規模顯著影響國 小教師的工作壓力感受。

三、金門縣國小教師在壓力因應策略上屬於中等偏高程度,但並無顯著差異。

四、金門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上,不因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服務年 資、教育程度、服務地區及學校規模而有所差異。

五、金門縣國小教師之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達正相關。

關鍵詞:工作壓力、因應策略

(10)
(11)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ing Stres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thers in Kinmen County

Meng-Ping Wu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urrent working stress level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ping strategies to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inmen County, and compare results under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This research adopted questionnaire survey as its primary measuring tool, with participants of the survey randomly selected from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inmen County using stratified sampling. 217 surveys were sent out; 215 valid surveys were collected. Categorized by “Personal Information”, “Working Stress for Teachers”, and “Stress Coping Strategies for Teachers” sections, “Survey on working stress and coping strategies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inmen County” analyzes the collected data by looking at the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and cumulative percentage on a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able, and using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other statistical method to arrive a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inmen County felt moderately high level of work-related stress. While tension from “lesson planning and teaching”,

“classroom manageme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ealing with changes from educational reform” are about the same, slightly more pressure comes from

“excessive workload”.

2. Working stress felt the same across different gender, age,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job responsibility;

school district and size of the school however do seem to affect stress level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inmen County.

3.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inmen County can manage work-related stress better than average, but with no apparent difference in coping strategies.

4. Different gender, age, marital status,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school district, and school size do not play a role for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Kinmen County when dealing with occupational stress.

5. Working stress correlates substantially in the positive direction with its coping strategies.

Keywords: working stress, coping strategies

(12)
(13)

目 次

謝誌………Ⅰ 中文摘要………Ⅲ 英文摘要………Ⅴ 目次………Ⅶ 表次………IX 圖次………X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4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教師工作壓力之意涵與理論………9

第二節 教師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19

第三節 教師因應策略之意涵與理論………28

第四節 教師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架構………35

第二節 研究對象………39

第三節 研究方法………41

第四節 研究工具………42

第五節 研究流程 ………51

第六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52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樣本基本資料分析………55

第二節 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現況分析………58

(14)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工作壓力之差異情形………59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在因應策略上之差異情形………77 第五節 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相關情形………9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9 7 第二節 建議………99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103 貳、英文部份………107 附錄

附錄一 金門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調查問卷(預試)………109 附錄二 金門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調查問卷(正式)………113

(15)

表 次

表 2-1 國內外學者對壓力之定義………10

表 2-2 國內對教師工作壓力之來源………12

表 2-3 教師性別與工作壓力研究彙整表 ………19

表 2-4 教師年齡與工作壓力研究彙整表 ………21

表 2-5 教師婚姻狀況與工作壓力研究彙整表………22

表 2-6 教師服務年資與工作壓力研究彙整表………23

表 2-7 教師教育程度與工作壓力研究彙整表………24

表 2-8 教師擔任職務與工作壓力研究彙整表………25

表 2-9 教師服務地區與工作壓力研究彙整表………26

表 2-10 教師服務學校規模與工作壓力研究彙整表………27

表 2-11 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31

表 3-1 預試問卷抽取學校與教師人數統計表………39

表 3-2 正式施測學校一覽表………40

表 3-3 建構預試問卷學者專家效度名單………43

表 3-4 教師工作壓力量表項目分析摘要………44

表 3-5 教師工作壓力各層面主成份分析摘要表………45

表 3-6 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問卷項目分析摘要表………46

表 3-7 教師壓力因應策略各層面主成份分析摘要表………47

表 3-8 教師壓力因應策略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49

表 3-9 教師壓力因應策略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50

表 4-1 研究樣本基本資料統計分析表………55

表 4-2 金門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之各層面及整體現況分析結果………58

表 4-3 金門縣國小教師壓力因應策略之各構面及整體現況分析結果…………59

表 4-4 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各構面之 t 考驗……… 60

(16)

表 4-5 不同年齡之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差異分析……… 61

表 4-6 不同婚姻狀況之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差異分析……… 62

表 4-7 不同服務年資之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差異分析………64

表 4-8 不同教育程度之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差異分析……… 65

表 4-9 不同職務之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差異分析……… 67

表 4-10 不同服務地區之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差異分析……… 69

表 4-11 不同學校規模之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差異分析……… 70

表 4-12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差異考驗綜合摘要分析表………72

表 4-13 不同性別之國小教師在壓力因應策略各層面之※考驗………77

表 4-14 不同年齡之國小教師壓力因應策略差異分析 ………78

表 4-15 不同婚姻狀況之國小教師壓力因應策略差異分析………80

表 4-16 不同服務年資之國小教師壓力因應策略差異分析………81

表 4-17 不同教育程度之國小教師壓力因應策略差異分析 ………82

表 4-18 不同職務之國小教師壓力因應策略差異分析………84

表 4-19 不同服務地區之國小教師壓力因應策略差異分析………86

表 4-20 不同學校規模之國小教師壓力因應策略差異分析………..……87

表 4-21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因應策略差異考驗綜合摘要分析表…………89

表 4-22 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相關摘要表………94

(17)

圖 次

圖 2-1 Kyriacou 與 Sutcliffe 的工作壓力模式………14

圖 2-2 Moracco 與 McFadden 的工作壓力模式 ………15

圖 2-3 Greenberg 的工作壓力模式………17

圖 2-4 Lazarus 與 Folkman 的壓力過程模式……….29

圖 3-1 研究流程圖………35

圖 3-1 研究架構圖………51

(18)
(19)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了解金門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之現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金 門縣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差異和相關性。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為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 節為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茲分別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 壹、研究問題背景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立國的根本,而學校是實施教育的單位,教 師的教學品質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度與成效,因此,教師的專業知能、教學 技巧、教學熱忱及身心狀態,成為學生學習成敗的重要關鍵。自古以來,國人向 來將老師和「天地君親」並列五倫,尊師重道,而國民小學教育是教育基石,老 師被賦予國家未來主人翁的教育使命,正所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點出了教師工作的重要性和責任感。

但自 2004 年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以來,教師為了能和新課程接軌,需利用更多 額外的時間蒐集資料和準備課程,由於少子化的現象,人權意識的抬頭,報章雜 誌及新聞對學生家長對於老師的檢舉日漸頻繁,人本教育的機構更是高舉「為民 喉舌」的旗幟,放大檢舉控訴教師的行為,與教師立場持反方向,尊師重道的傳 統逐漸式微,令人不免擔心憂慮。

根據金車文教基金會在西元 2011 年針對全省 1135 名中小學教師進行「無私真 愛」問卷調查,教師的快樂指數只有六成四,使命感指數則只有七成四,相對於 之前的快樂指數最高曾達七成五、使命感指數最高達八成七,已下降十個百分比 以上,超過八成的教師認為校園霸凌是最需改善的問題,還有超過三成的教師指 出,黑道入侵校園的問題也值得重視和改善;而九成四教師認為孩子需要加強品 格教育,七成教師則認為「尊師重道」的校園禮儀問題面臨考驗(自由時報,2011)。

教師不快樂的原因為何?50%受訪教師認為是學生不懂得尊重老師。隨著社會的競 爭加遽及家長對子女的疼愛,無論是在學生能力的提升上或是對學生個人權益的 維護上,各界對教師的要求都日漸提高,但對孩子卻多所縱容溺愛。加上近年來

(20)

教師的社會結構有所改變,對教師倫理道德標準也較一般高,保護家長及學生 的機構管道暢通有效率,而保護教師的機制卻不見改善,使得教師工作必須戰 戰兢兢,只能隨時做好準備面臨突如其來的挑戰,並更加小心謹慎去面對。

自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少子化的衝擊、零體罰的政策、教師評鑑機制,以 及即將上路的教師分級制度,每一種政策的推行對老師們來說,都是一種壓力。

尤以零體罰的政策,對於體罰的定義概念仍模糊不清,急於實施推行對於學生 教師及家長而言,大家只能用自己的模式去解讀體罰的定義,容易產成親師之 間的誤解,而造成衝突或隔閡。教師除了必須目前國小教師的工作除了本身的 教學活動外,舉凡級務處理、班級經營、學生認輔、教師佈置、導護工作、親 師溝通、課程設計、學校及各項評鑑活動,日以遽增的工作業務不得不面對,

甚至下班後還必須照顧家人、處理家中的鎖事,教師多種角色的轉換難以兼顧。

貳、 研究動機

在金門任教的第二年,這個曾經是軍事重鎮的金門,小學的教育體制和和臺 灣有略微的差異。從前輩們及同事的言談之間,以及自身的經歷發現,教師的工 作內容及份量也極為精實。由於學校的數量少,編制大部分為小校,每年所辦理 的教育活動、評鑑活動頻繁,學校教師平常日挑燈夜戰加班,或是假日帶隊比賽 及研習早已司空間慣,常常遇到研習時間撞期,使得老師們分身乏術,尋找代課 教師又極為不易,因此參與研習但課務仍然必須自理,造成超時工作,教師身心 彈性疲乏。再者,這幾年社會結構改變甚大,教師的角色面臨新的衝擊,工作份 量與日俱增,不僅限於主任、組長級兼任組長的教師,一般的導師及科任教師在 準備教學活動課程時,背負了許多家長的期望及要求,壓力更大。臺灣部分縣市 在近幾年來,針對國小教師工作壓力相與因應策略為題的相關的研究如雨後春筍 般大量出現(林淑雯,2009;張禕芸,2009;駱仁,2006;蔡玉董,2006;蔡朝現,

2008;莊博文,2009;張嘉茹,2009;蕭惠文,2009;蘇祝永,2010),但檢視其內 容,研究者發現所處金門縣至目前為止,針對國小教師並無相關的研究,因此想 探究金門縣教師工作壓力的現象,協助教師瞭解自身面臨的工作壓力程度,此為 本研究動機之一。

研究者所任教之小學,每到了學期結束須調整行政及教師職務時,校長及主 任常深感棘手。行政工作方面,因為學校位置地處偏遠,教師流動率高,對於初

(21)

次擔任行政職務工作教師常有措手不及之無力感,即便是資深教師也對於繁雜的 工作性質唯恐不及;教師工作方面,高年級導師因面臨學生身心急遽發展,生理 及心理發展速度失衡,急於掙脫體制框架內的規範,喜愛挑戰教師權威的界線,

容易造成師生之間的衝突,加上學區內家長對於教師管教有時意見分歧,標準不 一,部分家長甚至希望學校能比照宅配使命必達的精神,提供無上限的偽安親班 課輔制度,使得教師無足夠的時間備課、批改學生作業,加上小校中並無所謂同 學年的班級,無法有同儕教師立即的支援與協助,而行政上未必能給予導師實質 的協助,造成導師工作常乏人問津。因此,深究教師工作壓力的背景顯得非常重 要,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壓力是現代人生活的產物,無所不在,而大部分壓力來自於自身,包括對自 身的看法、期待與價值觀等(王美華,2002)。適度的壓力可以激發人的潛在能力,

提高工作效益,相對的若壓力過度造成彈性疲乏,不但影響身心健康也造成負面 的成效(蔡朝現,2008)。因此教師的身心發展牽動教學品質及學生的學習成效。

傅佩榮(2005)認為舒壓的上策,是認識壓力的來源,並將它轉換提升為動力,尤 其教育工作者常與人接觸,需投入大量的心力和情感,但成就及成效無法獲得即 刻的回饋,容易失去工作熱忱,產生工作壓力,所影響的不但是教育品質,更憂 關學生的受教權,若未妥善處理,長期下來不但影響教師,間接影響學生,甚至 對教育的品質更是一大衝擊。目前在臺灣對教師與工作壓力的相關研究(吳俐錦,

2006)有相同的發現,教師該如何調適與因應為現階段重要的課題,因此探討教師 工作壓力的因應策略,以提供適當的因應方法,協助教師日後思考解決策略的參 考,以提高教師教學熱忱及教學品質,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綜合上述,研究者推測金門縣國小教師除了必須面對傳統上教師角色的要求 外,尚須承受教育當局的教育政策潮流改變(少子化、零體罰、教師分級、教師 評鑑、家長人本團體過度介入),所必須面對的工作壓力多元而繁雜,欲以國小教 師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工作壓力的主要來源,並嘗試瞭解教師在面對壓力時,會 透過何種方式來紓解壓力,並達到身心平衡,藉由教師個人背景變項的差異,來 探究其與工作壓力、因應策略之相互關係,歸納研究結果,作為協助金門縣國小 教師了解自身的工作壓力,藉以提供教師、學校單位與教育行政機關參考之建議。

為兼顧教學品質與效率,以及健康的身心發展,本研究以金門縣國民小學 教師為對象,以問卷調查法為研究方法,對金門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

(22)

應策略做進一步的探討。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之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一、了解金門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現況。

二、分析不同背景因素的金門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的差異情形。

三、分析不同背景因素的金門縣國民小學教師因應策略的差異情形。

四、探討金門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二者間的相關性。

貳、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之待答問題為:

一、金門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現況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金門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是否有差異?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金門縣國民小學教師,面對工作壓力所採取因應策略的差 異情形為何?

四、金門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間的相關為何?

(2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涉及之重要名詞,其概念性及操作性定義界定如下:

壹、金門縣國小教師

本研究所指國小教師是指服務於金門縣國民小學教師,包括金湖鎮、金城 鎮、金寧鄉、金沙鎮、烈嶼鄉等五個鄉鎮,國民小學之主任、組長、普通班教師 及特殊班教師,不包括校長、代理教師、實習教師,一共 341 位。

貳、教師工作壓力

教師工作壓力係指教師在學校從事教學工作時,面對教學環境中的人、事、

物,對於某些工作的要求無法滿足自我期許,甚至感到身心無法負荷時,引發的 負面反應。

本研究綜合學者專家對工作壓力來源的分類,以下列五個向度為研究重點:

1.課程與教學;2.班級經營;3.人際關係;4.工作負擔;5.教改因應,藉由研究者參 酌整理國內相關研究,自編「金門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量表」,所得的分數表 示之。受試者在問卷中得分越高,表示所感受的工作壓力愈大,反之,則所感受 的工作壓力愈小。

參、因應策略

因應策略係指個體面對外情境的要求,產生問題和衝突時,為了避免產生負 面情緒和壓力、緩和衝突,透過個人認知與情緒方式,所採取的態度及處理方式。

本研究係以研究者參酌整理國內相關研究,自編「金門縣國民小學教師因應 策略量表」,將壓力因應策略分為解決問題、尋求支持、理性思考、延宕逃避和自 我調適五個層面,得分愈高,代表因應策略愈佳。

(2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的範圍,依「地區」、「對象」、「內容」這四方面分別說明:

一、就研究地區而言

本研究僅限於金門縣國民小學教師,金門縣國民小學共有 19 所,範圍涵蓋金 湖鎮、金城鎮、金寧鄉、金沙鎮、烈嶼鄉五個鄉鎮,全縣內國民小學教師均為本 研究之母群體。

二、就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的對象僅探討一百學年任職於金門縣公立國民小學正式編制內之現職 教師為研究對象,不包括實習教師與代課老師,亦未涵蓋校長、人事主任、職員、

幹事等其他人員。

三、就研究內容而言

本研究旨在探討金門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關係,採用文獻分 析及問卷調查法,以瞭解當前國小教師感受工作壓力與教師因應策略。問卷包含 三個部份,第一部分為基本資料;第二部份為教師工作壓力量表(課程與教學、

班級經營、工作負擔、人際關係、教改因應,共五個構面);第三部份為教師因應 策略量表(解決問題、尋求支持、理性思考、延宕逃避、自我調適,共五個構面)。

(25)

貳、研究限制

一、就研究地區與對象而言

本研究僅以金門縣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其結果無法解釋、推論至 其他縣市之教師。

二、就研究內容而言

本研究根據相關文獻,歸納列出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服務年資、教育程 度、服務地區、職務工作與學校規模八個背景變項來進行分析,探討教師工作壓 力與因應策略之相關,但因背景變項相當廣泛,仍有其他未納入的研究範圍,故 研究的層面有其限制。

三、就研究方法而言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為主,該方法可能因為受到教師自我防衛心理,加上 社會期許效應的影響,或是填答當時周遭環境的影響,對問卷調查的內容有所保 留,而造成研究結果有誤差存在。

(26)
(2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欲瞭解金門縣國小教師面臨壓力的情況及因應策略,因此本章的目的 在探討國內外「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相關文獻,包括期刊、專書、

論文等,並藉由文獻的閱讀與整理尋求其理論基礎,整理歸納出結論作為實證研 究的理論基礎。全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教師工作壓力之意涵與理論;第二節 為教師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第三節為教師因應策略之意涵與理論;第四節為教 師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教師工作壓力之意涵與理論

壹、教師工作壓力之定義

「壓力」(stress)一詞源於拉丁文「stringere」,意味緊繃「to tighten」的意思,

早期多使用於物理學及工程學上,美國生理學家 Walter(1932)是最早以科學方法 提出身體對壓力反應的學者(朱敬先,1997),他認為這是一種危機應變的自然反 應,讓個體在面對危險時能決定要戰鬥或是逃避的行動,也稱之為「戰或逃的反 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Greenberg,1995∕2000)。Canon 的學生 Hans(1956)

延續此理論,將「壓力」一詞應用於社會科學領域當中,並將研究發表於「生活 的壓力」(The Stress of the Life)一書中,將壓力定義成一般適應症候群(General Adaptive Syndrome;G..A.S.),適度的壓力可以增加績效表現,過多的壓力會導致 悲傷,並伴隨壓迫、煩惱或崩潰的感覺。

就心理學家的觀點言,通常都會從三個歷程來界定壓力:1.視壓力為刺激事件

(來源)。2.視壓力為反應狀態(作用)。3.視壓力為從刺激到反應的歷程。

工作壓力(work stress or job stress)是從壓力衍申而來的概念,各學者對於工 作壓力有不同的看法,但大致而言指的是個體在從事工作時,受到環境及工作內 容的影響,造成個體生理、心理失衡的狀態,就是工作壓力。適當的壓力對個體 來說是一種激勵,可以激發個人的潛能,提高工作效益,但壓力若長久存在於個 體心理,容易對個體造成負面的影響。茲將國內外各學者對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 整理於表 2-1 ,如下所示:

(28)

表 2-1 教師工作壓力之定義

學者及提出年代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的 定 義 吳 清 山 、 林 天 祐

(2005)

工作壓力係指個人於工作環境中,精神與身體對內在和外 在事件的一種生理與心理反應,而這種反應會導致個人心 理不舒服或有壓迫感受。簡單言之,工作壓力即個人於工 作情境下所知覺到的壓力感。

杜昌霖(2005) 教師在工作環境中,與外在的人、事、物互動時,某些要 求無法達成任務或個人需求無法獲得滿足,在心理上、生 理上產生異於一般教師的正常狀況,使得身心失去平衡的 一種現象。

林瑞貞(2005)

教師處於學校工作環境中,對於教學工作職務上所賦予的 要求、期許、職責等情境因素,與學校、家長、同事、學 生互動之下,經由教師主觀知覺無法符合自我標準,造成 教師生理與心理正常狀態下產生負向的情感反應與行為改 變。

郭美逢(2008)

個人與工作環境互動時,面對威脅性的要求或刺激情境 時,知覺其既有經驗、人格特質、個人能力與現有資源無 法有效因應之下,進而產生之生理或心理上的負向情緒感 受與緊張狀態,致使工作效能產生變化的現象。

張禕芸(2008)

教師因教學環境中的人、事、物,當教師評估到環境要求 超出自己的能力負荷時,會引起教師產生不愉快或負面情 緒反應。亦認為教師在其工作環境中知覺到威脅與困擾,

所引發個人在生理、心理及行為的改變。

黃慶化(2008) 教師在學校工作環境中,與人、事、物互動過程中,既有 經驗、能力和人格特質與工作需求互動無法契合,無法有 效調適與處理所產生的負面情感。

蔡玉董(2006) 在工作情境中,因環境的要求超過個體的資源,導致個體 無法適應,而產生生理或心理的負面情緒與緊張狀態。

(29)

表 2-1(續)

學者及提出年代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的 定 義

蔡朝現(2008) 當教師從事教育行為時,在面對迫切的問題或無力解決的 問題時,所引起的緊張或產生的負面情緒或行為的反應。

Boyle, Borg , Falzon 與 Baglioni

(1995)

教師在教學工作時,面對一些威脅或要求時,個人如知覺 有壓力,將導致負面結果,如生氣、沮喪等,也可能伴隨 而來生理上的變化。

Moracco 與 Mcfadden

(1982)

教師的工作和教師知覺工作的要求威脅其自尊與幸福,以 及用以維持穩定狀態的因應機轉等方面,引發心理穩定狀 態的改變以及生理狀況的變化。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上述,將教師工作壓力定義為:教師在工作情境中,經由與人、事、物 的互動過程中,知覺工作威脅超過本身能力負荷時,導致無法適應,引發個人在 生理、心理或行為方面的負向反應,稱之為教師工作壓力。

貳、教師工作壓力之來源

一、教師工作壓力的來源

從工作壓力的定義中得知,若個體在工作環境中知覺工作威脅超過本身能力 負荷,便會產生負向的反應,因此瞭解環境中工作壓力的來源是不可忽視的工作。

依 Cooper(1996)之分類,其壓力來源區分為六部份:(1)工作本身內在因 素;(2)組織角色;(3)工作中人際關係;(4)生涯發展;(5)組織架構與氣氛;

(6)工作、家庭交界點。

張春興(2006)將壓力的來源區分為三大類:(1)生活改變:個人日常生活秩序 的重要改變;(2)生活瑣事: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且無法避免的瑣事;(3)心理 因素:個人內心的心理問題,主要為挫折與心理衝突。

藍采風(2003)認為工作壓力來源包括;(1)工作本身,如工作環境不良、工 作超載、工作量不足、對身體可能造成的傷害;(2)組織內的角色,如工作角色 不明確、角色衝突、對別人負責、很少接到工作回饋;(3)生涯發展,如升遷太

(30)

多或太快、無升遷或大材小用、沒有工作上安全感、進取心被阻撓;(4)工作人 際關係,如與上司關係不良、與下屬或同事關係不良、授權困難;(5)組織文化 或結構,如沒有或極少參與決策、預算受限、公司政策、缺乏有效顧問。

綜而言之,工作壓力源是多面向的,非單一層面或因素所構成,也並非全然 是外來的、身外的,會因為個體的認知、人格特質、價值觀、抗壓性不同而有所 差異,為了減輕個體的工作壓力,宜從不同的層面去探究,才能更貼切的分析出 主要的工作壓力來源。

教師常遇的工作壓力來源種類甚多,茲綜合國內外有關教師工作壓力的研究 文獻,列出引發教師工作壓力的來源,如表 2-2 所示:

表 2-2 教師工作壓力之來源

研究者(年代) 研究對象 教 師 的 壓 力 來 源 李世同(2007) 臺北市142所公立國小兼任組

長教師500位

1.上級壓力;2.工作負荷;3.人際 關係;4.內在衝突;5.專業知能 吳俐錦(2006) 高雄市國民小學兼任組長教

師995人

1.工作負荷;2.人際關係;3.決策 參與;4.工作肯定;5.專業知能 林淑雯(2009) 桃 園 縣 公 立 國 小 教 師 為 對

象,取樣857位教師

1.制度政策;2.學生管教;3.組織 環境

郭美逢(2008) 高雄市國小閩南語兼任教師 1.工作負荷;2.上級要求;3.專業 知能;4.人際溝通;5.內在衝突 郭耀輝(2004) 高屏地區公立國民小學1000

位教師

1.學生行為;2.時間支配;3.工作 負荷; 4.行政支持;5.專業發展 張育成(2009) 臺北市九十七學年度現職教

師兼任行政職務,取樣734位

1.行政負荷;2.上級壓力;3.專業 知能;4.內在衝突;5.人際互動 黃慶化(2006) 桃園縣63所公立國民小學正

式教師980位

1.工作負荷;2.專業知能;3.師生 關係;4.課程教學;5.行政支持

鄭振丞(2006)

以九十五學年度任教於嘉義 縣市及雲林縣的公立國民小 學中高年級教師

1.課程與教學;2.班級經營;3.工 作負荷;4.人際溝通;5.教改適應

(31)

表 2-2(續)

研究者(年代) 研究對象 教 師 的 壓 力 來 源

廖珮倫(2005)

以桃園縣九十五學年度公立 國 小 融 合 教 育 班 教 師 為 對 象,取樣206位教師

1.工作負荷;2.時間運用;3.教學困 擾;4.學生問題;5.角色壓力;6.

社會支持;7.專業知能 蔡玉董(2006) 台南縣市、高雄縣市國小教師

529人

1.學生行為;2.人際關係;3.工作負 荷;4.專業知能 5.變革適應 蔡翠娥(2004) 台北市公立國小級任374位導

1.工作負擔 2.角色期許 3.教學問 題4.人際處理 5.行政支持

蘇祝永(2010) 台東縣90所國小兼任組長教 師292位

1.工作負荷;2.人際關係;3. 決策 參與;4.工作肯定;5.專業知能 Kyriacou 與

Chien(2004)

台灣國小教師 1. 學 生 問 題 行 為 ; 2. 時 間 資 源 困 難;3專業認知;4.人際關係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由表 2-2 可發現教師工作壓力來源十分廣泛,但其中有許多相似之處,綜合歸 納可獲得以下結論:

1. 學校組織環境因素:如決策參與、社區關係。

2. 學校內部因素:如人際關係、行政支持、上級壓力。

3. 教師方面因素:如專業知能、工作負荷、時間運用、角色壓力、內在衝等。

4. 學生方面因素:如學生問題行為、課程教學、班級經營等。

5. 制度變革因素:如改變變革適應。

根據上述對教師工作壓力的描述,發現教師的工作壓力因背景因素的不同而 有不同的結果,整理歸納上述各面向出現次數較多者為:工作負荷、人際關係、

專業知能、行政支持、學生行為。

近年來教育制度的變革多元,教育改革隨著時間、潮流、地區與時俱進,例 如剛推行的教師課稅制度、零體罰的實施,以及即將上路的教師分級制度等,教 師對於工作型態的及角色定位的改變,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32)

貳、教師工作壓力之理論模式

一、Kyriacou 與 Sutcliffe 教師工作壓力模式(1978)

Kyriacou & Sutcliffe(1978)所提出教師工作壓力模式,被認為是研究的 先驅,指出壓力來源是否發生作用,端視教師知覺到威脅而定,而教師工作壓力 的產生過程,接受到教師人和特質的影響,教師的工作壓力是多面向的,若處於 長期影響下,將產生慢性的壓力,如圖 2-1 所示:

( 7 ) 教 師 人 格 特 質 : 教 師 的 屬 性 變 項 、 人 格 需 要 、 適 應 能 力 、 信 念 - 態 度 - 價 值 系 統

( 1 ) 可 能 的 壓 力 源 : 物 理 的 與 心 理 的

( 2 ) 評 估 對 個 人 自 尊 和 安 全 的 威 脅

( 3 ) 實 際 的 壓 力 源

( 4 ) 因 應 機 轉 : 減 少 感 受 到 的 威 脅

( 5 ) 教 師 壓 力 反 應

: 心 理 、 生 理 、 行 為 的 反 應

( 6 ) 慢 性 壓 力 症 狀

: 心 臟 病

、 心 理 病

、 身 心 症

非職業的壓力源

A B

C D

圖 2-1 Kyriacou 與 Sutcliffe (1978) 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資料來源:蕭育 (2003)。國小教師所知覺組織溝通滿意與教師工作壓力關係 之研 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頁28。

圖 2-1 Kyriacou 與 Sutcliffe(1978)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資料來源:引自蕭育(2003)。國小教師所知覺組織溝通滿意與教師工作壓力 關係之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28。

(33)

二、Moracco 與 McFadden 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Moracco 和 McFadden(1982)曾以 Kyriacou & Sutcliffe 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為依據,採用認知互動觀點,經補充修正,於 1982 年提出另一教師工作壓力的模 式架構,如圖 2-2 所示:

(A)

(B)

(C)

圖 2-2 Moracco 與 McFadden(1982)的教師工作壓力理論模式

資料來源:The counselor’s role i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 Moracco, J. , & McFadden, H.,1982, The Personnel and Guidence Journal , May, 549-552.

1 潛在 的工 作壓 力源

社 會

2

評估機轉 威脅自尊

3 實際 壓力源

,為教 師知覺

4、

因應機 轉用來 減低壓 力

5 壓力 的徵 兆

6

長期倦怠 身心疾病 工

家 庭

過去的 經驗

人格 特質

價值 觀念 教 師 的 特 質

(34)

Moracco 與 McFadden(1982)的教師工作壓力理論模式,其主要特點為:

(一)教師工作的主要壓力來源,與對壓力源的評估知覺,與社會、工作、家庭 有關。

(二)潛在工作壓力(potential stressors)與實際工作壓力(actual stressors)不同,

潛在壓力是客觀存在的現象,只有在教師主觀評估其可能或以威脅個人自 尊或幸福時,才會形成教師感受工作壓力。

(三)此模式中含有四個回饋圈:(A)表示評估與因應機轉之間的關係,如果壓 力機轉無法減低壓力事件的發生,它會被評估具有威脅性。(B)表示當教 師感覺到若干壓力徵兆時,更易於知覺到更多的壓力事件。(C)表示當教 師處於倦怠階段,若是壓力的徵兆持續出現,教師可能會需要家庭及親人的 支持。(D)表示教師過去處理壓力成功與否的經驗以及其社會支持與否,

都會影響其對未來的評估與因應。

(四)教師知覺不同,個體的壓力感受也不同,若壓力持續長時間無法適當紓解,

將會形成身心疾病症候。

(35)

三、Greenberg 的工作壓力模式

工作的本質:

工作環境不佳、

工作負荷、時 間壓力、外在 危險。

在組織中的角 色:角色模糊、

角色衝突、對人 的責任感、關 於組織界線的 衝突。

生涯發展:過多 的提拔、未獲提 拔、缺乏工作 感、自己的抱 負。

工作上的關係:

不良的上司同 事下屬關係、

委託責任的困 難。

組織的結構與氣 氛:過少或沒參 與決策、行為上 的限制、公司策 略、缺乏有效諮 詢。

個體:焦慮 程度、神經 過敏程度、

容忍模糊 A型行為組織

心臟舒張的血壓、

膽固醇標準、心跳 速度、抽煙、心情 沮喪、逃避、喝 酒、工作不滿意。

組織外的壓力來源:

家庭問題、生活危 機、財政困難。

心理疾病 冠狀心臟 疾病

圖 2-3 Greenberg (1996) 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資料來源:張麗琪 (2000) 。國中與高中學校氣氛、導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

之 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53。

圖 2-3 Greenberg(1996)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資料來源:引自張麗琪(2000)。國中與高中學校氣氛、導師工作壓力與因應 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53。

(36)

Greenberg (1996) 所提出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如圖 2-3 顯示,個體壓力來源除 工作環境外,亦有非組織因素如家庭問題等,其中個人的特質與知覺,則是形成 工作壓力的主要因素。而被各界常以經師、人師來期許的老師,面對這些多元且 複雜的面向,因此,久而久之的情緒壓力承載之大,確實不利於身心健康的發展。

綜合上述工作壓力理論模式,可得知:

(一)壓力來源是多面向的,除教師工作本身,教師個人特質、價值觀、學校組 織等之外,社會及家庭方面潛在的壓力源,均可能形成實際的工作壓力。

(二)教師工作壓力是長時間造成的,隨著時間的累積,對教師的傷害增大,因 此教師應採取適當策略,以減輕壓力所造成的影響。

(三)壓力不見得是負面的,對壓力的感受是個體知覺與環境互動的結果,適度 的壓力助於增進日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教師有更好的工作表現,教師可透 過評估機轉與因應策略減低壓力。

(37)

第二節 教師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

有關教師工作壓力的研究,國內外甚多,本研究將從個人背景背景變項加以分 析調查,教師背景變項可分為教師人口特質: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師專業 背景:服務年資、教育程度、擔任職務;學校環境:服務地區、學校規模,不同 背景變項所造成的工作壓力會有差異。茲整理歸納不同研究者所得結果分述如 下:

壹、教師人口特質

一、性別

現將國內外學者對於教師性別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整理如下表 2-3:

表 2-3 教師性別與工作壓力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教師性別與工作壓力之關係 研究結果

江欣霓(2003) 在行政支持向度上的壓力,女性高於男性。

女 性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高 於 男 性 教師

李世同(2007) 女性兼任組長教師之工作壓力較高。

柳敏秀(2004) 在人際關係上的壓力,女性高於男性。

郭美逢(2008) 閩南與兼任女教師在工作負荷與人際關 係高於男教師。

程文祥(2008) 台東縣國小總務主任在專業知能層面上,女性總 務主任的工作壓力顯著高於男性總務主任。

蔡玉董(2006) 在學生行為向度及整體工作壓力上,女性高於男 性。

呂佩珊(2006) 男性教師壓力顯著高於女性教師。

男 性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高 於 女 性 教師

郭文瑞(2004) 在專業試任感、人際關係、工作負荷這三方 面,男性教師工作壓力大於女性教師。

張嘉茹(2009) 在人際關係上的壓力,男性高於女性。

黃詩婷(2009) 在建立合諧師生關係向度上,男性優於女性。

(38)

表 2-3 (續)

研究者

(年代) 教師性別與工作壓力之關係 研究結果

吳俐錦(2006) 教師的工作壓力知覺並不會受性別影響而有所不 同。

工 作 壓 力 不 受性別影響 林玉鳳(2003) 工作壓力與不同性別無顯著差異。

林淑雯(2009) 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整體向度上並沒 有顯著差異。

張彩雲(2009) 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在整體工作壓力得分上無顯 著的差異存在。

楊成業(2009) 不同性別之國中小教師在工作壓力整體及各分層 念上均無顯著差異。

蔡朝現(2008) 不同性別之教師在工作壓力上無顯著差異。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從表 2-3 可知,性別對教師工作壓力的影響並無一致,有些研究者認為性別會 影響教師工作壓力,在部分層面上女性教師的工作壓力會大於男性教師(江欣霓,

2003;李世同,2007;柳敏秀, 2004;郭美逢,2008;程文祥,2008;蔡玉董,2006); 而在部分層面上,男性教師的工作壓力會大於女性教師(呂佩珊,2006;張嘉茹,

2009;黃詩婷,2009);有些研究則顯示教師性別與工作壓力並無顯著關係(吳俐 錦,2006;林玉鳳,2003;林淑雯,2007;郭耀輝,2004;張禕芸,2008;楊成業,

2009;蔡朝現,2008;蘇祝永,2010)。

由上述的研究得知,教師的性別與工作壓力並無特定的絕對關係,但受限於 傳統社會文化的性別刻板影響,男性果斷、大而化之;女性柔弱、細膩,是社會 大眾對於一般性別的評定,因此性別對於教師工作壓力是否有影響,需進一步探 討。

二、年齡與工作壓力

從文獻研究中可發現,不同年齡層的教師有不同的工作壓力感,現將教師年

(39)

齡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整理如下表 2-4:

表 2-4 教師年齡與工作壓力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教師年齡與工作壓力之關係 研究結果

呂佩珊(2006) 在工作壓力整體方面,31~40歲顯著高於51歲以 上。

教 師 年 齡 與 工 作 壓 力有相關 吳俐錦(2006) 年齡愈低的教師其工作壓力的知覺愈高,且未兼

任組長教師又高於兼任組長教師。

郭耀輝(2004) 在學生行為向度上,31~35歲年齡層的國小教師工 作壓力高於46~50歲年齡層的國小教師。在工作負 荷向度上,年齡在21~25歲的國小教師,遠高於其 他年齡較長的教師

張禕芸(2008) 在人際關係方面,51歲以上的國小教師工作壓力 顯著高於30歲以下之國小教師。

陳居春(2010) 整體工作壓力知覺,並不因年齡的不同而有差異。

蔡朝現(2009) 30歲以下的教師工作壓力高於其他之教師。

林淑雯(2009) 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整體向度上並沒 有顯著差異。

教 師 年 齡 不 受 工 作 壓 力 或 關 係不顯著 張彩雲(2009) 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在整體工作壓力上並無顯著

差異。

張嘉茹(2009) 不同年齡國民小學教師在工作壓力各面向及整體 工作壓力上的得分均無顯著差異。

蔡玉董(2006) 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其工作壓力未達顯著差異。

蘇祝永(2010) 不同年齡的兼任組長教師所感受到的工作壓力並 無差異。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40)

從文獻的研究中發現,近幾年來年輕教師與年長教師的工作壓力感受部份有 相關(呂佩珊,2006;吳俐錦,2006;郭耀輝,2004;張禕芸,2008;陳居春,2010;

蔡朝現,2009)。某些層面上年齡與教師工作壓力並無顯著的差異(林淑雯,2009;

張嘉茹,2009;張彩雲,2009;蔡玉董,2006;蘇祝永,2010)。依據以上資料整 理,年齡對於教師工作壓力之關係是否顯著並無一致的結果,需做進一步的探討。

三、婚姻狀況與工作壓力

婚姻狀況是否會影響工作壓力,國內研究有不同的發現。現將教師婚姻狀況 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整理如下表 2-5:

表 2-5 教師婚姻狀況與工作壓力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教師婚姻狀況與工作壓力之關係 研究結果 呂佩珊(2006) 已婚教師工作壓力高於未婚教師。 已婚教師工

作壓力高於 未婚教師

張嘉茹(2009) 已婚教師之工作壓力高於未婚教師。

吳俐錦(2006) 兼任組長教師與未兼任組長教師的工作壓力知覺 表現上並無差異存在。

教師婚姻狀 況與工作壓 力無關或不 顯著

林淑雯(2009) 不同婚姻狀況的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整體向度上 並沒有顯著差異。

莊維仁(2007) 不同婚姻狀況的教師在工作壓力上無差異。

張彩雲(2009) 不同婚姻狀況的國小教師在整體工作壓力得分上 並無顯著差異。

楊成業(2009) 不同婚姻狀況之國中小教師在整體工作壓力上並 無顯著差異

蔡玉董(2006) 未婚、已婚及其他婚姻狀況在教師工作負荷上並沒 有顯著差異。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41)

從文獻的研究中發現,部份資料顯示已婚教師感受到較大的工作壓力(呂佩 珊,2006;張嘉茹,2009),可能因為已婚教師要面臨的角色壓力較大,責任較重;

有的研究指出婚姻狀況並不會影響教師的工作壓力(吳俐錦 2006;林淑雯,2009;

張彩雲,2009;莊維仁 2007;蔡玉董,2006;楊成業 2009)。

綜合上述,教師的婚姻狀況使否會造成工作壓力,並無一致的結論,因此有 待進一步探討。

貳、教師專業背景

一、服務年資與工作壓力

服務年資和工作壓力的關係,會因研究者研究角度不同有所差異,茲將教師 服務年資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整理如下表 2-6:

表 2-6 教師服務年資與工作壓力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年代) 教師服務年資與工作壓力之關係 研究結果 林淑雯(2009) 服務年資為6~10年的國小教師在學生管教向度

之工作壓力顯著高於服務年資為20年以上之國 小教師。

資 淺 教 師 有 較 大 的 工 作 壓力

郭美逢(2008) 6至10年顯著高於16年以上;11至15年顯著高於16 年以上。

張彩雲(2009) 在人際關係層面上,6~15年的教師工作壓力高於 年以下教師。

曾媖楟(2007) 在5年以下、6~10年、11~20年的教師,壓力感 受均顯著高於20年以上的教師。

蔡朝現(2009) 「6至10年」的教師其工作壓力是較高的。

林淑雯(2009) 不同服務年資的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整體向度上 並沒有顯著差異。

教 師 服 務 年 資與工作壓 力 無 關 或 不 影響

張禕芸(2008) 不同服務年資的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無顯著差 異。

楊成業(2009) 不同服務年資國中小教師之整體工作壓力並無顯 著差異。`

蔡玉董(2006) 不同教學年資的國小教師其整體工作壓力未達顯 著。

蘇祝永(2010) 不同年齡的兼任組長教師所感受到的工作壓力並 無差異。

(42)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在某些層面上,資淺教師工作壓力感受高於資深教師(林淑雯,2009;張彩雲,

2009;郭美逢,2008;曾媖楟,2007;蔡朝現,2009)。而在某些層面上,資深教 師工作壓力感受高於資淺教師。資淺教師可能因為初步入職場,資歷較淺,一切 尚在摸索中,因此在待人處世及人際關係上不如資深老師圓融;資深老師則可能 因為教育體制不斷變革,有力不從心之感受。有的研究指出服務年資並不會造成 教師的工作壓力(林淑雯 2009;張禕芸 2008;楊成業 2009;蔡玉董 2009;蘇祝永 2010)。

綜合上述,有關教師服務年資與其工作壓力的關聯性,有不同的認定結果,

值得對此現象做進一步的探討。

二、教育程度與工作壓力

表 2-7 教師教育程度與工作壓力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年代) 教師教育程度與工作壓力之關係 研究結果 吳俐錦(2006) 「教育學程」結業的未兼任組長的級任教師工作

壓力較高;科任教師在人際關係層面上的壓力表 現最低。

教 師 教 育 程 度 與 工 作 壓 力 有 顯 著 差 異

吳明順(2002) 大學畢業主任在專業知能上高於研究所畢業。

林玉鳳(2003) 「師專、一般大學」畢業之教師在教育革新層 面,感受的工作壓力高於「研究所」畢業之教師。

紀翠玲(2002) 「師專、師範」畢業的國小兼任行政教師,在整 體壓力上低於「研究所以及大學、師大、師院」

畢業的國小兼任行政教師。

張禕芸(2008) 「師範大學、師範學院」的國小教師工作壓力顯 著高於「研究所或四十學分班」之國小教師。

楊成業(2009) 國中小教師在「適應變革」壓力層面上聚有顯著 之差異,研究所以上(含四十學分班)高於一般 大學,師範院校(含教育大學)亦高於一般大學。

吳榮福(2002) 總務主任的工作壓力感受與教育程度無關。

教 師 教 育 程 度 與 工 作 壓 力 無 顯 著 差 異

林政宏(2004) 不同學歷的教師在整體工作壓力及「工作負荷」、

「人際關係」、「適應變革」等層面的壓力感受 上並無顯著差異。

莊維仁(2007) 不同學歷的教師在工作壓力上無差異。

張淑雲(2002) 教育程度不同與工作壓力的感受並無顯著差異。

陳榮茂(2002) 教師的教育程度與工作壓力無關。

蔡朝現(2009) 不同教育程度的教師在工作壓力上無顯著差異。

(43)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從文獻的研究中發現,部份資料顯示不同教育程度教師感受到較大的工作 壓力(吳明順,2002;吳俐錦,2006;林玉鳳,2003;紀翠玲,2002;張禕芸,2008 楊成業,2009)。有的研究指出教師的教育程度與教師的工作壓力無關(吳榮福,

2002;林政宏,2004;莊維仁,2007;張淑雲,2002;陳榮茂,2002;蔡朝現,2009)。

綜合上述,教師的教育程度使否會造成工作壓力,並無一致的結論,因此有 待進一步探討。

三、擔任職務與工作壓力

將教師擔任職務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整理如下表 2-8:

表 2-8 教師擔任職務與工作壓力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年代) 教師擔任職務與工作壓力之關係 研究結果 林淑雯(2009) 級任教師兼組長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上顯著高

於擔任職務為主任、科任教師及組長、級任教師、

科任教師之國小教師。 級 任 導 師

有 較 大 的 工作壓力 張彩雲(2009) 級任導師在行政支持、學生教學,與違反教育原理

層面上,工作壓力高於教師兼主任及教師兼組長。

陳居春(2010) 在整體工作的壓力感受以擔任級任導師最大,科任 教師最小。

蔡玉董(2006) 級任教師整體工作壓力顯著高於主任。

吳俐錦(2006) 兼任組長在人際關係層面,所知覺到的壓力最 低;在工作負荷層面,所知覺到的壓力最高。

兼 任 行 政 有 較 大 的 工作壓力 張禕芸(2008) 在整體工作壓力上,國小教師兼任組長(或比照

組長職務)者比兼任主任者的工作壓力得分為高。

張嘉茹(2009) 在行政支持面向,級任教師顯著高於教師兼組長及 教師兼主任;在工作負荷面向,教師兼組長顯著高 於科任教師。

蔡朝現(2009) 不同職務之教師對整體工作壓力沒有顯著差異。 職 務 教 師 與 工 作 壓 力無差異 蘇祝永(2010) 不同職務的台東縣兼任組長教師在工作壓力與整

體工作壓力的平均數差異,均未達顯著差異。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44)

有些研究發現,級任導師有較大的工作壓力(林淑雯,2009;張彩雲,2009;

陳居春,2010;蔡玉董,2006);有些研究則指兼任行政工作教師的工作壓力會較 大(吳俐錦,2006;張禕芸,2008;張嘉茹,2009);而也有研究發現教師工作壓 力不受擔任職務的影響(蔡朝現,2009;蘇祝永,2010)。

綜合上述有關教師擔任職務與否,與工作壓力的感受程度,有不同的結論,

因此是否造成教師的工作壓力或層面上的差異,有待進一步探討。

參、學校環境變項

一、服務地區

茲將教師所在服務地區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整理如下表 2-9:

表 2-9 教師所在服務地區與工作壓力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年代) 教師所在服務地區與工作壓力之關係 研究結果 吳宗立(2003) 專業知能層面,都市型學校教師工作壓力高

於偏遠地區教師。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受 其 工 作 所 在 地 區 影 響

周元璋(2003) 學校位於「鎮」任教的教師,在人際關係層 面上,其工作壓力感受高於城市地區的教師。

張嘉茹(2009) 鄉鎮地區學校教師在工作負荷面相向上之工 作壓力顯著高於市區學校教師;鄉鎮地區學 校教師在專業知能相向上之工作壓力顯著高 於市區學校教師。

張禕芸(2008) 任教「城市」、「鄉鎮」的國小教師估作壓 力顯著高於「偏遠」之國小教師。

謝榮茂(2003) 一般鄉鎮區的教師工作壓力高於都會區與偏 遠或特偏遠地區教師。

李勝彰(2003) 不同服務地區的國中教師其整體工作壓力感 受並無差異。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不 受 其 工 作 所 在 地 區 影響

洪文章(2005) 國小教師在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中,並不因不 同學校地區而使工作壓力有所差異。

(45)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有些研究發現,不同服務地區之教師會感受到不同的工作壓力(吳宗立,2003;

周元璋,2003;張禕芸,2008;張嘉茹,2009;謝榮茂,2003);有些研究則指出 教師壓力不受服務地區大小的影響(李勝彰,2003;洪文章,2005)。

綜合上述有關服務地區與否與工作壓力的感受程度,有不同的結論,因此是 否造成教師的工作壓力或層面上的差異,有待進一步探討。

二、學校規模

茲將教師所在學校規模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整理如下表 2-10:

表 2-10 教師所在學校規模與工作壓力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年代) 教師所在學校規模與工作壓力之關係 研究結果 張禕芸(2008) 學校規模在「25-48班」、「49班以上」教師工

作壓力階高於「12班以下」。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受 學 校 規 模影響 張嘉茹(2009) 在工作負荷方面,「12班(含)以下」學校規

模之教師工作壓力顯著高於「61班(含)以上」

之教師;在行政支持方面,「37-60班」學校教 師之工作壓力顯著高於「13-36班」之教師。

蔡玉董(2006) 「13-48班」及「49班以上」學校整體工作壓力 顯著高於12班以下學校。

蔡朝現(2009) 「25至48班」的學校教師工作壓力較高。

吳宗立(2003) 學校規模大小與教師工作壓力無關。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不 受 學 校 規模影響 吳俐錦(2006) 教師任教的學校規模大小在工作壓力的知覺上

並無差異存在。

林淑雯(2009) 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上整體向 度上並沒有顯著差異。

張彩雲(2009) 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教師在整體工作壓力得分 上無顯著的差異。

楊成業(2009) 不同學校規模之國中小教師其整體工作壓力 並無顯著差異。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46)

有些研究發現,不同學校規模之教師會感受到不同的工作壓力(張禕芸,2008;

張嘉茹,2009;蔡玉董,2006;蔡朝現,2009);有些研究則指出教師壓力不受學 校規模大小的影響(吳宗立,2003;吳俐錦,2006;林淑雯,2009;張彩雲,2009;

楊成業,2009)。

綜合上述有關學校規模與否與工作壓力的感受程度,有不同的結論,因此是 否造成教師的工作壓力或層面上的差異,有待進一步探討。

第三節 教師因應策略之意涵與理論

因應(coping)為「個體對於要求的適應」(Ebersohn & Eloff, 2002),定義十 分廣泛,因研究方向不同而有不同的取向。本節分別從因應的意涵、分類及理論 模式進行文獻探討。

壹、教師因應策略之意涵

學者對於因應的看法,隨著年代之不同有不同的定義。早期對因應的看法比 較偏向特質論,認為因應為個人的一種特質,個體對於外在事件的因應方式有一 定的傾向,故此時期較常稱因應為「因應方式」或「因應風格」(coping style)。後 來,對因應的研究則著重在因應過程與處理上,認為情境是影響個體因素的主要 因素,環境中的因應資源、個人對外在事件的認知評估會影響到個體的因應行為 與結果,這樣的看法就是所謂的情境論觀點,由於不將因應視為不變的特質,

故此時期較常稱因應為「因應資源」或「因應策略」(王蓁蓁,2000)。近年來有些 學者將特質論與情境論加以統整,而較傾向強調因應是個人特質與環境互動的結 果,也就是所謂的互動論觀點,這正是本研究所持的觀點。

國內外相關研究對於壓力因應方法提出許多不同見解,茲說明如下:

Lazarus 與 Folkman(1984)認為,壓力因應為藉由認知和行為的處理方式,

以控制超乎個人內外在所能負荷之要求。Auerbach 與 Gramling(1998)認為,壓 力因應是指經常使用於處理壓力情境與減低壓力的思考與行動。

程一民(1996)認為,壓力因應是當個體面臨超過本身所擁有資源的內外在情

(47)

境或問題,為緩衝或避免產生壓力、焦慮、威脅或其他身心疾病,努力去處理情 境或問題之歷程。吳明順(2002)指出,壓力因應是一種動態的過程,個體運用各 種策略,經由認知評估努力去處理事件壓力。鍾鏡輝(2007)認為,為解決任何問題,

經個體的理性認知及思考評價之後,尋找出一種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動態過 程。張嘉茹(2009)認為,為一種面對壓力時的動態歷程,個體知覺外在環境的改 變與威脅,經過認知評估與調適,所採取的處理方式與態度,以減輕壓力所帶來 的負面效應。

綜合上述,本研究將壓力因應策略定義為:當個體面對壓力的威脅時,運用 認知評估,採取有效的行動處理壓力,以減輕壓力所帶來負向效應的動態過程。

貳、教師因應策略之理論模式

有關壓力因應之理論模式,鄭照順(2006)將因應行為分為三類:

一、人格特質導向之因應類型

Pervin(1984)認為人格特質決定個體行為的型態,歸納為四種特徵:(1)先 天遺傳的人格:個人的情緒性、活動性攻擊性均隱藏在胚質中,特質、習性與偏 好也來自遺傳,有些人固執保守,有些人則靈活知變通。(2)環境性的人格:民 族性、個人生活史、環境競爭經驗等,都影響因應的行為。(3)社會性的人格:

社會現象影響個體心理發展,當代人格特質明顯朝向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因應模式。

(4)教育性的人格:教育性的人格改變有助於增進人際關係,具樂觀進取、積極 主動的人格特質者,較能去迎接壓力的挑戰,也較能化解壓力的衝擊。

此模式認為個人面對壓力之因應方式,受到個人人格特質影響極大,即使面 對相同的壓力,其因應方式會隨著不同的人特質而有所差異。雖然此模式僅注重 個人人格特質的影響力,忽略環境中的生活壓力,但因與本研究教師個人背景變 項密不可分,而引用本模式作為其後分析探討之理論依據。

(48)

二、認知評估之因應類型

此模式由 Lazarus 與 Folkman(1984)提出,認為壓力因應過程和認知都 是動態評估過程,主張對個人資源、社會資源、個人因應能力,問題解決難度之 了解、評估後,才有壓力之反應,如果認知評估後認為不必要的,壓力就會解除。

如圖 2-4 Lazarus 與 Folkman(1984)的壓力過程模式

資料來源:引自韓玉芬(2003)。初任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歷程之質的研究。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頁 39。

三、互動模式之因應類型

Lazarus 與 Folkman 在 1984 年亦提出互動導向之理論模式,認為壓力因應是一 種個體與環境互動過程中的一種結果,即壓力事件的性質,與個人因素、因應資 源,都會影響因應策略的選擇。認知能力較高者,對壓力的知覺較高,也較能形 成結構性的知覺,因此會傾向「處理問題」的因應策略。Lazarus 與 Folkman(1988)

-日常困 擾

初級評估 我有麻煩 嗎?

-無關 -良性/正向 -有壓力

* 傷害/失 去

* 威脅

* 挑戰

次級評估 能做什 麼?

-因應選 擇 -效能期 望 -可利用 資源

因應策 略 -問題 解決 -情緒 紓解

適應結 果 -社會 功能 -士氣 -生理 健康

(49)

針對因應的互動模式,提出不同的八種因應策略:(1)面對問題:堅持自己立場,

為自己爭取,試圖改變對方心意;(2)解決問題:擬定有效率的行動計畫,加倍 努力執行,以求成功;(3)再度評估:認知重建,尋找新的信念,經過事件後個 體會變得更成熟;(4)自我控制:隱藏自己的情感,不讓他人知道事情有多糟;(5)

接受責任:自省、接受後果需要自己負責;(6)尋求支持:找對事情有影響的人 幫忙,讓它了解、支持和安慰;(7)逃避不理:希望情形趕快過去,藉吃東西、

喝酒、服用藥物使自己好過些;(8)疏遠忽略:繼續過自己的生活,當做什麼事 都沒發生。

第四節 教師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

茲列舉教師工作壓力相關研究,依研究者、年代、研究對象與主要發現,整 理如表 2-11 所示。

表 2-11 教師壓力因應策略相關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壓力因應策略 主要發現 李世同

(2007)

臺 北 市 142 所 公 立 國 小 兼 任 組 長 教 師 500人

解決問題 理性思考 逃避延宕 自我調適 尋求支持

1.兼任組長教師較常採取解決問題及 理性思考之因應策略。

2.男女性別之兼任組長教師其因應策 略運用有顯著差異;年長之兼任組長 其自我調適策略運用大於年輕教師。

3.不同工作壓力組之兼任組長教師其 運用之因應策略有顯著相關。

馮世昌

(2006) 台 南 縣 市 公 立 國 民 小 學 157 位服務年 資 三 年 以 內 的主任

解決問題 理性思考 逃避延宕 尋求支持 自我調適

1.國小初任主任最常採用理性思考之 因應策略。

2.低壓力的初任主任面臨工作壓力比 高、中壓力的初任主任較常採用各種 因應策略。

3.國民小學初任主任的工作壓力與壓 力因應策略具有顯著負相關。

數據

表 2-1    教師工作壓力之定義  學者及提出年代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的    定    義  吳 清 山 、 林 天 祐 (2005)  工作壓力係指個人於工作環境中,精神與身體對內在和外在事件的一種生理與心理反應,而這種反應會導致個人心 理不舒服或有壓迫感受。簡單言之,工作壓力即個人於工 作情境下所知覺到的壓力感。  杜昌霖(2005)  教師在工作環境中,與外在的人、事、物互動時,某些要 求無法達成任務或個人需求無法獲得滿足,在心理上、生 理上產
表 2-1(續)    學者及提出年代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的    定    義  蔡朝現(2008) 當教師從事教育行為時,在面對迫切的問題或無力解決的 問題時,所引起的緊張或產生的負面情緒或行為的反應。  Boyle, Borg ,  Falzon 與 Baglioni  (1995) 教師在教學工作時,面對一些威脅或要求時,個人如知覺有壓力,將導致負面結果,如生氣、沮喪等,也可能伴隨而來生理上的變化。  Moracco  與 Mcfadden  (1
表 2-2(續)  研究者(年代)   研究對象  教  師  的  壓  力  來  源  廖珮倫(2005) 以桃園縣九十五學年度公立 國 小 融 合 教 育 班 教 師 為 對 象,取樣206位教師  1.工作負荷;2.時間運用;3.教學困擾;4.學生問題;5.角色壓力;6.社會支持;7.專業知能  蔡玉董(2006) 台南縣市、高雄縣市國小教師 529人  1.學生行為;2.人際關係;3.工作負荷;4.專業知能  5.變革適應  蔡翠娥(2004) 台北市公立國小級任374位導 師  1.工作負擔
表 2-3  (續)  研究者  (年代)  教師性別與工作壓力之關係  研究結果  吳俐錦(2006)   教師的工作壓力知覺並不會受性別影響而有所不 同。  工 作 壓 力 不 受性別影響 林玉鳳(2003)  工作壓力與不同性別無顯著差異。 林淑雯(2009)  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在工作壓力整體向度上並沒 有顯著差異。  張彩雲(2009)   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在整體工作壓力得分上無顯 著的差異存在。  楊成業(2009)   不同性別之國中小教師在工作壓力整體及各分層 念上均無顯著差異。  蔡朝現
+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b) An Assistant Master/Mistress (Student Guidance Teacher) under school-based entitlement with a local first degree or equivalent qualification will be eligible for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power: 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the primary section, the additional teaching post(s) so created is/are at the rank of Assistant Primary School Master/Mistress (APSM) and not included in calculating the

Teacher / HR Data Payroll School email system Exam papers Exam Grades /.

Classifying sensitive data (personal data, mailbox, exam papers etc.) Managing file storage, backup and cloud services, IT Assets (keys) Security in IT Procurement and

3.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hose parents with high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spend more time than the students whose parents with low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in the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find the factors of raising pets and to study whether the gender, age, identity, marital status, children status, educational level and

(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garding out of school traffic guidance staff with different gender, job title, guidance counselors seniority and age in the